回覆列表
  • 1 # 小蘭愛旅行

    第一艘提康德羅加CG-47是1980年1月服役的,截止到現在最後一艘是CG-73皇家港是1991年10月服役,共27艘。即便是現在最新的皇家港號也是36多年前的艦了。反觀阿利,第一艘服役時1991年,到現在還在建造(最新代的阿利已經算一種全新設計的艦了)。而且進入2000年後電子技術發展迅猛。91年的電腦也就才到486末期奔騰早期(586),更別說,船體壽命,動力系統壽命這些不能彌補的缺陷,就電子系統升級都困難,就像拿個奔騰一代的電腦要升級成現在的酷睿6代一樣不可能。所以逐步退役提康就勢在必行,而才20多年艦齡的阿利排在退役表之後也正常。讓美國人下定決心退役提康的還有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新一代的阿利的作戰指揮系統版本升級到了“基線9C”這個讓阿利具有了提康的戰區指揮能力,也就是說可以作為艦隊旗艦搭載指揮部那一堆像豬仔的參謀團(忍受這堆編制外的人在艦上吃喝拉撒任何一個艦長都不會喜歡)。 ------------- 如果我回答對你有幫助,請關注我一下。或有其他問題也可以關注我,給我發私信

  • 2 # 鷹鴿分析

    現在看的有關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和阿利伯克級驅逐艦體量上差不多是基於滿載排水量上的對比,兩型艦艇的滿載排水量都在9500噸左右,甚至後續的阿利伯克級的噸位更大接近萬噸級。提康德羅加級最終被定位為巡洋艦和其研製時期的歷史背景有直接的關係。

    從服役時間上來看,提康德羅加級首艦1983年服役,阿利伯克級首艦是1991年服役的,早了8年多,艦載時間軸上的差別,兩型艦的發展歷史背景自然也有一定出入。我們下面著重講一下,提康德羅加級的建造背景,如此來理解為什麼被定位為巡洋艦。

    首先,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是"先進水面導彈系統"(ASAM)計劃的產物。最早美軍提出ASAM計劃後,是打算將其安裝在改良自維吉尼亞級的核動力導彈巡洋艦上,但最終因為預算高昂,海軍不得不放棄這一方案,在隨後的探索中美國有拿出了DG/Aegis、DG(N)、CSGN等42個方案,選定在核動力打擊巡洋艦(CSGN)上安裝該系統,還是由於高昂的造價,最終導致這一計劃在1977年夭折。

    在CSGN專案因建造成本飛漲的原因再次被否決後,美國海軍拿出了一個折中的高低搭配方案,即在成熟的斯普魯恩斯級驅逐艦艦體進行改裝,最終形成了現有的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方案,噸位也相較斯普魯恩斯級驅逐艦得到放大達到9500噸左右。

    由此可見,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在發展過程中,在美軍的各大專案中,都是以很明確的“巡洋艦”定位而存在的,故而成為美國海軍現役的唯一一型巡洋艦,填補了先前巡洋艦型號退役之後的空白。

    其次,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為了避免人事升遷最終進行了艦種升級。上文我們提到了,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是作為填補巡洋艦空缺而存在的,從而填補了前一代萊希級和貝克那普級巡洋艦退役後無巡洋艦的窘境。DDG-47的排水量也與二戰時期的輕型巡洋艦的噸位相差無幾,在艦艇譜系發展上也不存在矛盾,定位為巡洋艦也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

    另外,在美國海軍中,巡洋艦的艦長以海軍上校為主,驅逐艦的艦長則是海軍中校為主。如果在前一代巡洋艦退役的情況下,短時間內大幅縮減巡洋艦的數量,將帶來一個很直接的問題就是,人事升遷上的壓力。將直接導致巡洋艦的上校軍官在人事升遷上出現矛盾,短時間內沒有充裕的崗位進行合理的安排,這也是促進提康德羅加級最終艦種升級的主要原因之一。

    阿利伯克級驅逐艦發展較晚一些,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細節是,阿利伯克級驅逐艦的標準排水量只有6000多噸,這完全屬於美軍驅逐艦的範疇,主不過是在後續的艦艇發展中噸位在不斷的增加,達到今天的上萬噸的水平。不僅僅是美國如此,其實驅逐艦噸位大型化是國際上普遍存在的一個發展趨勢。

    至於為什麼美國將航母防空指揮部設立在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上,其實很簡單,因為阿利伯克級驅逐艦的定位是防空型驅逐艦,其主要只能定位是遂行艦艇區域防空作戰,這與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的定位有些不同。

  • 3 # 響寶寶改二甲

    提康德羅加本來也是驅逐艦,只是被叫成了巡洋艦

    1980年代建造的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本來設計為驅逐艦,它們的主要作用在於提供極強大的反空力量。出於公共關係的考慮這些船被誤名為巡洋艦,目的在於強調神盾系統的作戰能力,而從性質上它們仍然是驅逐艦。不過從1981年提康德羅加號巡洋艦下水後這個級別的船隻獲得了一系列改善,使得它們的反潛和對地面攻擊的力量(使用巡航導彈)大大加強。與它們的蘇聯對手一樣,這些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也可以作為整個作戰群的中心。

    曾經的巡洋艦和驅逐艦的分類標準是按照主炮口徑和噸位

    但伴隨著伍斯特級輕型巡洋艦的退役,火炮巡洋艦退出歷史舞臺,這套分類方法就不適用於新的巡洋艦了

    雖然早期的導彈巡洋艦仍有不少保有一部分中口徑主炮比如這個堪培拉號重型導彈巡洋艦(CAG-2)可以看到艦艏部分仍然保留的兩座三聯裝203MM主炮

    但隨著導彈技術的發展,艦炮基本退出歷史舞臺,大部分的戰艦都只保留一座主炮塔,並且口徑多為127MM左右的小口徑

    即使被稱之為美國海軍唯一的巡洋艦的提康德羅加級,也只在艦上裝備了兩座127毫米Mk 45艦炮

    所以此時驅逐艦和巡洋艦的分界已經十分模糊了,某種意義上來說,已經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巡洋艦和驅逐艦的明確分類

    提康德羅加級為何作為防空作戰的指揮艦,而非阿利伯克級驅逐艦擔任?

    很簡單,因為即使阿利·伯克級驅逐艦要比提康德羅加級新,但卻不見的要比提康德羅加強

    提康德羅加級和阿利伯克級偵搜系統大致相同,均使用宙斯盾系統,當然由於伯克級比較新所以使用的雷達比較輕而且相對來說更為先進

    但伯克級在設計時就約有提康德羅加級75%的防空能力,這是武備差異的結果

    美國海軍在伯克級上縱向安裝了Mk 41垂直髮射系統(VLS),可發射SM-2 MR導彈和戰斧巡航導彈

    但是在艦艏的Mk 41垂直髮射系統只安裝了四組各8枚的發射模組(8-cell Modules )而不是提康德羅加級的八組,所以垂直髮射口數量也由提康德羅加級的122具減至90具,而Flight IIA伯克級,因取消安裝垂直髮射系統重填裝裝置,因而有96個垂直髮射口

    伯克級採用較輕且較先進的SPY-1D平面陣列雷達,第二批次的Flight II\IIA伯克級改用SPY-1D(V)平面陣列雷達,它安裝在其單一上層結構的四個轉角處(C\corner),不過伯克級只有三具AN/SPG-62照明雷達(illuminator,對RIM-66導彈標準二型中程導彈(SM-2)和RIM-162進化型海麻雀導彈(ESSM)進行終端制導)

    垂髮數量導致伯克級的單艦防空能力在紙面上看依舊比提康德羅加級要稍顯劣勢,即使是最新的Flight III構型仍舊保留了96具發射口的配置,怎麼都比提康德羅加要少

    另外提康德羅加的綜合作戰能力要比伯克級要好

    除開之前說的的防空效能的差距

    由於較為注重防空戰力的保持,反潛能力上伯克級就較提康德羅加級遜色不少。伯克級採用SQQ-89(V)4整合聲納套件,其中包含了SQS-53C艦體聲納雷達、SQR-19拖曳陣列雷達和SQQ-28直升機資料鏈等。但艦上唯一的反潛武器系統為Mk 46歸向魚雷,早先原有計劃用Mk-41 VLS垂直髮射ASROC反潛火箭,不過遭到取消。當時設計觀念認為艦隊中已有其他船艦搭載足夠的直升機,因此伯克級只需要有直升機甲板(cross decking)即可。DDG-52後,伯克級開始安裝RAST輔助著艦系統,且有幫助直升機加油和補充彈藥的裝置。

    當然話是這麼說,但提康德羅加級的確老了

    提康德羅加級的前五艘艦隻已在2004年到2006年除役。另外22艘較新的本級艦(CG-52至CG-73)將會進行升級改裝,預計每一艘的平均服役年限為35年。

    根據美國國防部的訊息,從2020年開始,現役22艘的前13艘將開始依次退役。後9艘將施行延壽,以延長服役。後9艘巡洋艦中最晚除役的將是“聖喬治角號”,將於2038年離開艦隊序列。

  • 4 # 五嶽掩赤城

    提康德羅加級走狗屎運連升兩級,美國海軍把有艦隊指揮中心的驅逐艦都歸類於巡洋艦

    謝邀,在美國海軍編制中,曾經有一個艦種,稱為驅逐領艦(DL)。作為驅逐艦編隊的領導者,率領驅逐艦編隊作戰。到了1975年美國海軍重新制定國海軍艦艇分類標準時,由於大量二戰時建造的巡洋艦退役,遂把原先部分驅逐領艦歸為巡洋艦,驅逐領艦功能統一稱為巡洋艦。至此,擁有驅逐艦編隊指揮功能的驅逐艦,也劃分為巡洋艦,也是美國海軍現階段區別驅逐艦還是巡洋艦的主要標誌。

    而康德羅加級原本只是普通的防空型驅逐艦,是斯普魯恩斯級驅逐艦的防空改進型,兩者共用一個船體構型,首艦提康德羅加號原先編號也是DDG-47。因為美國海軍取消了弗吉尼亞級核動力巡洋艦後續7艘的建造計劃,遂將提康德羅加級加裝艦隊指揮功能,最終升格為巡洋艦。斯普魯恩斯級驅逐艦,該艦以反潛為主要功能

    這種劃分方法最主要體現是在指揮官級別上,美國海軍驅逐艦艦長一般是上校軍銜,而巡洋艦艦長是准將軍銜。將官和校官可是差別極大,在執行任務時,巡洋艦艦長就是編隊內所有驅逐艦的指揮官。

    同樣道理,儘管排水量高達1.4萬噸,儘管是美軍目前現代化水平最高的戰艦,DDG-1000朱姆沃爾特級依然是被歸為驅逐艦。而美軍原計劃接替提康德羅加級的下一代巡洋艦,CG-21,是與朱姆沃爾特級艦體相同,拆掉一門AGS先進艦炮,增加垂直髮射坑位,但最重要的是加裝上艦隊指揮中心。

  • 5 # 真正鱷魚不哭

    現在我綜合大家答題情況進行一些總結:

    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以下簡稱提康),是美國"先進水面導彈系統"(ASAM)計劃的產物,在斯普魯恩斯級驅逐艦艦體基礎上搭載"先進水面導彈系統",成為世界上第一款宙斯盾級軍艦。

    提康本來是作為驅逐艦列裝的,該級艦前四艘已經編號為DDG47-50。之後因為美國取消了核動力打擊巡洋艦(CSGN)計劃,海軍面臨沒有下一代巡洋艦的問題,因此臨時決定將提康提升為巡洋艦,種類改為CG,編號則沿用不變。因此美軍驅逐艦DDG缺了47-50號段。

    提康能夠提升艦種,一方面是該艦體量不小,滿載排水量超過9000噸,已經達到輕巡洋艦水準。該艦武備也足夠豪華,垂髮備彈高達122發,足以壓倒當時同類艦艇。

    另外,提康升級跟人事也有一定關係,美國海軍巡洋艦艦長基準軍銜為上校,驅逐艦艦長則為中校,如果撤編巡洋艦,很多上校會失去職位,所以沒有巡洋艦也要趕鴨子上架急就章弄一款湊數,先佔住編制再說。

    阿利伯克級驅逐艦(以下簡稱伯克),雖然設計建造晚於提康,但最初是作為提康的簡配版存在的,初期型號體量也明顯小於提康,雷達系統略好於提康,但沒有代差,垂髮減為90。當然只能跟著老大打下手。而且提康安裝有大型電子情報中心,擔任防空指揮理所當然。

    提康到90年代初就停產了,而伯克卻不斷改進升級,到最新的伯克3型體量已經超過提康,電子裝置更是明顯超出。這時的伯克擔任指揮並沒有什麼問題,只是出於習慣仍以提康為旗艦。

    而且伯克的長寬比明顯小於提康,桅杆設計也更合理,不像提康上層建築高聳,適航性明顯不如伯克。

    按照美軍計劃,提康將逐步退出現役,最晚不會晚於2038年,到那個時候,巡洋艦是不是成為消失艦種了?

  • 6 # 血色黃昏的黃昏

    美國提康德羅加號導彈巡洋艦屬“提康德羅加(Ticonderoga)”級導彈巡洋艦。

    提康德羅加(Ticonderoga)級原設計本來是驅逐艦,考慮到裝備以AN/SPY-1相控陣雷達系統為核心的宙斯盾戰鬥系統後增加了作戰能力,當時為了突出強調宙斯盾戰鬥系統的效能,因此將其作為旗艦。所以,在為提康德羅加號鋪設龍骨前,美軍認為將該艦分類從DDG(制導導彈驅逐艦)更改為CG(導彈巡洋艦) 最合理。而從性質上它們仍然屬於驅逐艦。

    提康德羅加號“USS Ticonderoga (DDG/CG-47)”導彈巡洋艦是第一艘採用宙斯盾戰鬥系統的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與以往任何戰艦相比,該艦能更有效地跟蹤和接合多個目標(飛機)。CG-47是第五艘以“Ticonderoga”命名的美國海軍艦艇,Ticonderoga(提康德羅加)源自1775年“佔領提康德羅加堡”。

    1978年9月22日,Ingalls(英格爾斯)造船廠獲得了建造“DDG-47”提康德羅加號的合同。1980年1月21日下水,1981年4月25日服役,2004年9月30日退役。

    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屬於多用途戰艦。它們的Mk41 VLS可以發射戰斧巡航導彈打擊戰略或戰術目標,或者發射遠端防空“標準導彈”防禦飛機或反艦導彈。該艦的LAMPS III直升機聲納系統可以執行反潛任務。提康德羅加級戰艦主要設計為航母戰鬥群或兩棲作戰群的組成部分,並執行諸如攔截或護航等任務。隨著AN/SPY-1相控雷達系統和相關導彈有效載荷的升級,作為宙斯盾彈道導彈防禦系統的一部分,該級別艦在連續測試中,反覆證明了該級艦作為移動反彈道導彈和反衛星武器平臺的能力。

    在建成的27艘提康德羅加級艦中,有19艘是由英格爾斯造船公司製造,八艘是由Bath Iron Works(BIW)製造的。

    美國海軍巡洋艦

    巡洋艦這個術語在海軍歷史上已經存在了數百年,並且在不同時期具有不同的含義。“巡洋艦”並不是指船舶的類別,而是表明這種艦隻的實際作用和具體任務,一般可以單獨執行海上作戰任務。現代巡洋艦通常是指僅次於艦隊中航空母艦和兩棲攻擊艦的大型多用途艦艇。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崛起的空中力量優勢極大地改變了海軍作戰的性質,即使是最快的巡洋艦也無法躲避空中打擊。隨著美國海軍開始以航母為中心叢集作戰,巡洋艦和其他戰艦的主要任務轉為防空和對岸轟炸。

    美國海軍的導彈巡洋艦是建造在驅逐艦式的船體上(1975年重新分類之前,一些被稱為“驅逐艦領航艦”或“護衛艦”)。由於美國海軍的打擊任務主要圍繞航空母艦展開,巡洋艦設計的主要目的是提供防空能力,同時增加反潛能力。美國在1960年代和1970年代建造的巡洋艦較大,通常採用核動力。

    隨著驅逐艦綜合作戰能力的不斷提高,規模噸位也變得越來越大,使得驅逐艦和巡洋艦之間的區別不大。美國海軍的巡洋艦和驅逐艦之間的界線因“Spruance”(斯普魯恩斯)級驅逐艦而變得模糊。“Spruance”(斯普魯恩斯)級驅逐艦最初是為反潛戰而設計的,但其尺寸在當時卻可與美國的巡洋艦相媲美,同時帶封閉式機庫(最多可容納兩架中型直升機)。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就是基於Spruance級驅逐艦船體,並裝備新型宙斯盾戰鬥系統。

    在提康德羅加級推出前,美國海軍的命名規則相當奇怪。美海軍艦隊似乎沒有多少巡洋艦,其實很多都還是屬於巡洋艦。20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美國海軍巡洋艦是裝備重型進攻性導彈(主要是地對空導彈)的大型艦艇,刻廣泛打擊陸基和海基目標。除了一艘“長灘號”,其他的都是由“俄勒岡城號”、“巴爾的摩號”和“克利夫蘭號”等二戰巡洋艦改裝而成。

    “長灘號”(USS Long Beach)也是最後一艘按照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巡洋艦式船體建造的。後來,這些新型巡洋艦實際上是護衛艦改裝的,比如(DLG/CG)班布里奇號、特拉克斯頓號、貝爾納普級、加利福尼亞級和弗吉尼亞級。再後來就是本文所說的,基於斯普魯恩斯級驅逐艦船體的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

    1975年美國海軍船舶重新分類

    從20世紀50年代到1975年,美國海軍有三種類型的快速特遣部隊護衛艦和一種護航艦。特遣部隊的護衛艦有:

    巡洋艦——船體分類代號為-CAG/CLG/CG

    護衛艦或驅逐艦領艦——船體分類代號為-DL/DLG驅逐艦——船體分類代號為-DD/DDG

    護航艦和海洋護航艦(DE/DEG),通常稱為護航驅逐艦,因為它們保留了第二次世界大戰船隻的名稱和編號系列。在20世紀70年代早期增加了一種新的海洋護衛艦,稱為巡邏護衛艦(PF),這是以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使用的名稱,最初是奧利弗·哈扎德·佩裡級的名稱。

    1950年-1975年期間,美國的護衛艦介於巡洋艦和驅逐艦大小之間。美國海軍分類的護衛艦,任何國家沒有對應等效的艦型。而且美國的護衛艦可以裝備幾乎與巡洋艦一樣多的武器。

    而當時蘇聯的巡洋艦隻相當於美國的護衛艦,只有兩艘才真正和美國的巡洋艦相同,其他大致相當於美國的護衛艦。美國海軍與蘇聯海軍在巡洋艦上的差距甚至引發了政治問題。美國和蘇聯巡洋艦的對比顯示,有21艘美國“護衛艦”與蘇聯的“巡洋艦”大小相等或有的還要更大。

    為了解決這一政治問題,1975年6月30日,美國取消了護衛艦(DL / DLG)的分類。1975年開始,美國海軍對許多水面艦艇重新分類,改變了巡洋艦、護衛艦和海洋護航艦的術語和船體分類符號。這些分類簡化為巡洋艦(CG),驅逐艦(DD / DDG)和護衛艦(FF / FFG)。

    美國將大多數護衛艦(DLG)歸類為巡洋艦(CG),所有現有或在建的核動力護衛艦(DLGN)被重新指定為核動力巡洋艦(CGN)。

    最後一次修改分類發生在1980年1月1日,就是將提康德羅加級制導導彈驅逐艦(DDG)歸類到制導導彈巡洋艦(CG)。

  • 7 # 南雷霆峰

    美帝的提康德羅加和阿利伯克艦艇噸位差不多啊,為什麼一個是巡洋艦,一個是驅逐艦?

    這個是因為兩種艦艇出現的背景不相同,雖然同為核動力航母的護航艦隻,噸位火力也差不多,排水量都在九千噸以上,垂髮載具也在90個以上,但是它們在航母打擊群中的作用和功能仍然是有較大的區別。兩種軍艦,提康德羅加出現要早,它們是為了替代斯恩普魯斯級核動力巡洋艦(核動力的造價高昂,美帝的財力也不能任性造),既然是替換的,提康德羅加的地位自然也就水漲船高,從此是“巡洋艦”的級別了。其次,提康德羅加巡洋艦上往往有龐大的航母打擊群指揮機構。因為航母為了能容下更多的艦載機,艦島小,所以指揮航母打擊群的司令部從來不在航母上。而整個航母編隊的旗艦就在三艘提康德羅加巡洋艦上,其中一艘指揮航母,也是全編隊的司令部。另外二艘也有指揮機構,負責指揮水面其他的艦艇和水下的潛艇。而阿利伯克級是後來造的,雖也和提康德羅加一樣,在火力上都屬於“宙斯盾”艦,噸位與火力都差不多,但是阿利伯克級是晚輩。而且提康德羅加巡洋艦艦長是上校,阿利伯克驅逐艦艦長是中校。而且從關係上來看,阿利伯克級是要受提康德羅加級指揮艦管理的。因此,提康德羅加級是巡洋艦,阿利伯克級是驅逐艦。當然,從全世界對噸位和火力的區別來看,這二者應該都屬於巡洋艦!

  • 8 # 鐵桿球迷愛七月

    這個問題類似於榴彈炮和加農炮。隨著技術的發展和作戰需要的變化,現在的榴彈炮和加農炮之間的差別已經越來越小,榴彈炮的倍徑不限於20-30倍而加農炮的最大射擊仰角也大於45°。兩者幾乎是合二為一了,叫“榴彈炮”或“加農炮”都是對的。水面艦艇也是一個道理。現代的水面艦艇,除了航母、兩棲攻擊艦和補給艦之外,各方面的功能都能具備,如防空、反潛、反艦,等等。所以艦艇叫巡洋艦、護衛艦還是驅逐艦,都不是最重要的。作戰能力才是最重要的。我覺得對於巡洋艦,可以這樣定義:滿載排水量大於10000噸,續航力大於8000海里/20節的水面導彈艦。

    還有,航母必須有護航編隊。如果其水面艦艇是專門為航母編隊設計的,那我覺得可以稱為“航母護衛艦”。

    所以,不必在乎叫什麼艦。真正開打的時候 誰會去在乎這個?造一艘木船,稱之為“航母”,對方會覺得是航母嗎?

  • 9 # 花生噸

    為了忽悠美國國會打錢。

    因為當初海軍在國會上說:伯克級,驅逐艦的價錢,巡洋艦的功能,真棒!摩托車的價格,路虎的體驗。99元買了不吃虧,99元買了不上當。

    國會信以為真,很痛快的就撥款了。後來發現造價越來越貴,有巡洋艦的功能不假,但是造價也是巡洋艦的。

  • 10 # 魂舞大漠

    巡洋艦是什麼東東?在炮大船沉的歲月裡,威風了幾十個春秋。本來為戰列艦打下手的戰艦,隨著炮的射程和精度的提高,代替戰列艦成為主角。所謂江山代有裝備新,作為打下手的驅逐艦,作為驅逐魚雷艦而生,隨著導彈裝備越來越厲害,過去的大炮只能作為一個輔助火力而存在,驅逐艦代替巡洋艦,也成為客觀新的存在。

    走過昨天,美軍猶憶巡洋艦的好,仍在固執地堅守著巡洋艦船大炮沉的標準,打造出一型“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尷尬的是,越來長得越像驅逐艦,二者根本分不開。明乎此,即可知道,技術進步發展的結果,是巡洋艦,還是驅逐艦,已變得不再重要,“阿利·伯克”早已成為主角,來到美國海軍舞臺的中央,再說區別,還有意思嗎?

    現在世上唯知兩件事,二者打造時間不一樣,噸位也不一樣。“提康德羅加”1983年就交付了,近十年後才有了“阿利·伯克”,相比前者近萬噸的排水量,後者滿載不過8300噸。後研製者,按計劃是要代替前者的,正像DDG1000要取代“阿利·伯克”是一樣的。

    “朱姆沃爾特”看似很科幻,但弱點與優點一樣明顯,實現不了研製目的,這才轉身把“阿利·伯克”開始不斷升級,未來的目標,徹底淘汰掉“提康德羅加”,全部使用“阿利·伯克”。照美軍2020年的計劃,減少海軍艦艇數量,集中力量發展太空軍,看來他的DDG1000是真不要了呢。“提康德羅加”和“阿利·伯克”,就其技術先程序度來說,完全可以滿足其需求,不是這山望著那山高,引不來這麼多的麻煩事,為造戰艦,銀子花得流水一樣,既便如此,一造就是60多艘,為了其稱霸世界的目標,不遺餘力。

  • 11 # 戰情解碼

    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是美國海軍目前唯一一款巡洋艦,也是美國海軍第一種採用宙斯盾系統的戰艦。它與俄海軍的光榮級巡洋艦是世界上僅存的兩級巡洋艦。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和阿利伯克級驅逐艦雖然同屬宙斯盾艦,但它們一個是巡洋艦,另一個卻是驅逐艦,這又是為什麼呢?

    (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

    (阿利伯克級驅逐艦)

    首先,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在效能上要比阿利伯克級驅逐艦更全面,在火力上也要優於阿利伯克級。提康德羅加級在艦首安裝了8組MK41垂直髮射系統,擁有128具垂直髮射系統,而阿利伯克級只有96具垂直髮射系統,所以它在火力上稍顯不足。阿利伯克級原本就是簡化版的提康德羅加級,它裝備宙斯盾系統只具備提康德羅加級75%的火力,而且在航程上也要比提康德羅加級少三分之一。即便如此,它的噸位也達到了巡洋艦的標準。

    (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垂直髮射系統)

    不過,由於阿利伯克級的研製時間晚於提康德羅加級,所以它搭載了效能更好的SPY-1D平面陣列雷達。而且隨著驅逐艦大型化,阿利伯克級的噸位也已經從8300噸增加到了近萬噸。但是阿利伯克級並不具備防空指揮能力,所以它只能算作是驅逐艦。

    美軍劃分驅逐艦和巡洋艦是以有無艦隊指揮能力作為標準。提康德羅加級在設計時就是按照航空母艦戰鬥群和兩棲攻擊戰鬥群的防空指揮中心來設計的,所以它具備艦隊防空指揮能力,而阿利伯克級卻並不具備這樣的能力。阿利伯克級在定位上是作為艦隊的防空艦,承擔著防空核心節點的作用。按照美軍的標準,即便是噸位更大、造型科幻的朱姆沃爾特也只能叫做驅逐艦,因為它也缺乏艦隊指揮能力。

    (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上的指揮室)

    (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具備艦隊指揮功能)

    提康德羅加級服役於上世紀80年代,在此之前巡洋艦已經開始逐步退役。美國巡洋艦的艦長是中校級別,而驅逐艦艦長是少校級別,一旦巡洋艦出現斷檔,那就會給人事工作帶來很大的變動。同時,由於蘇聯光榮級巡洋艦的存在,美國也不能沒有對等的艦艇。雖然提康德羅加級脫胎於斯普魯恩斯級驅逐艦,但因為其效能優異,所以才被升格為巡洋艦。

    (光榮級巡洋艦)

    提康德羅加級已經服役了三十多年,而且隨著技術的進步,艦體和船上的一些電子裝置已經逐漸老化。因此,伴隨著美軍新一代艦艇研發計劃的出臺,提康德羅加級也進入了服役末期。按照美軍計劃,未來將逐步退役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其角色也將由阿利伯克級驅逐艦和下一代艦艇接替。

  • 12 # 雷姐的機械空間

    美國提康德羅加級和阿利伯克級是美國海軍目前裝備數量最多的水面作戰艦艇,兩艦排水量接近,都安裝有跨時代的宙斯盾防空反導系統,是美國海軍區域反導以及艦隊反導的主力。然而,值得注意,排水量相近的兩艦(提康德羅加級9480噸;阿利伯克級 FlightⅡA9238噸),提康德羅加級卻被歸類為導彈巡洋艦,而發展到FlightⅢ排水量已經達到9558噸的阿利伯克級卻被稱為導彈驅逐艦,這不得不令人疑惑,美國海軍的兩大主力,提康德羅加級和阿利伯克級究竟基於何艦種劃分規則進行艦種劃分的?

    在人們的印象中,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和阿利伯克級導彈驅逐艦貌似屬於同一個時代列裝的艦艇。也確實,兩級艦所在的時代非常接近,首制艦下水相差只有8年,研製時間差更是隻有短短的5年左右,基於當時的美國海軍艦艇分類標準,貌似排水量相差不多的提康德羅加級和阿利伯克級,確實應該被共同歸類為導彈驅逐艦或者導彈巡洋艦,沒有區分的必要。但是,研發路線、定位功能以及國會方面影響等因素,還是最終將體格相近的兩艦區分開來。

    先說提康德羅加級,提康德羅加級研製於1978年,設計之初是為了改變當時美國海軍常規導彈巡洋艦青黃不接,核動力導彈巡洋艦表現不盡人意的現狀,旨在透過對斯普魯恩斯級導彈驅逐艦艦體研發初期預留的1000噸餘量,開發出一款探測防空能力強大,具有一定艦隊指揮能力的大型驅逐艦艦隊領艦,既戰後傳統意義上的導彈巡洋艦。

    同時,美國海軍最初考慮到提康德羅加級在排水量上與斯普魯恩斯級導彈驅逐艦和已經開始策劃的下一代的導彈驅逐艦噸位相差已經遠沒有過去驅逐艦和巡洋艦噸位差距那麼懸殊,曾中途計劃將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歸類為導彈驅逐艦,但因為美國國會在專案之初就已明確拒絕表示,不會為美國海軍提供建造兩型導彈驅逐艦的預算以及兩型導彈巡洋艦。因此最終,美國海軍再三考慮,選擇放棄將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歸類為導彈驅逐艦,並終止下一代核動力導彈巡洋艦的研製,以全力推進技術成熟,效能穩定可靠的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的建造。

    由於在設計之初就被定位為艦隊防空中樞核心,因此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除了擁有由128具Mk41垂直防空系統構成的強大的區域防空能力,每艘艦還專門配置擁有一套探測距離高達450KM的傳統的AN/SPS-49二維長程對空搜尋雷達和艦隊防空指揮中心用於提供艦隊空中預警和指揮艦隊防空。

    相對當時最遠探測距離只有300KM,穩定偵測距離只有85KM的SPY-1A相控陣雷達,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的AN/SPS-49二維長程對空搜尋雷達可以提供有效的遠端預警,這與只裝備SPY-1A相控陣雷達的阿利伯克級形成了明顯的階級從屬差距,這也是提康德羅加級一直以來都可以被稱為巡洋艦,即使到今天,其稱號也雷打不動的原因之一。

    然後,就是阿利伯克級導彈驅逐艦。阿利伯克級驅逐艦從某種意義上比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研發的更早,早在70年代初,阿利伯克級導彈驅逐艦就已有雛形藍本,定位為5000噸左右的艦隊防空驅逐艦。但是由於斯普魯恩斯級導彈驅逐艦剛剛列裝不久,再投入大量資金額外研製一款導彈驅逐艦顯然很難從國會獲得相應預算,因此直到80年代,在美國總統里根強力推行的600艘海軍軍艦的大背景下,阿利伯克級導彈驅逐艦才於1983年透過預算費用。

    然而,當初的5000噸噸位限制,甚至1980年國會提出的8000噸限制,都已經無法滿足美國海軍對新型驅逐艦的功能需求,同時,為了補償海軍下一代核動力巡洋艦被取消的遺憾,阿利伯克級驅逐艦隨後研製開始不限制排水量,不遺餘力的開發艦體平臺,並在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以FlightⅢ型號9558噸的排水量,正式超過提康德羅加級。

    但是,即使阿利伯克級導彈驅逐艦排水量已經超過提康德羅加級,甚至於韓國的“世宗大王”級、日本的“摩耶”級乃至於我國的055級導彈巡洋艦在排水量都明顯高於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的情況下,我們也不能否認,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作為末代導彈巡洋艦的稱號和其驅逐艦領艦的身份。

  • 13 # 黃河水浪打浪593

    解放初期起義的“重慶”號巡洋艦,滿載排水量為7000噸級,很長時間為我國最大噸位的艦船。而去年才入役的055大型驅逐艦已經過萬噸了,日海自的大型護衛艦“日向”號也過了萬噸。

    所以,叫什麼艦沒多大關係。

    提康德羅加級設計之初即裝有艦隊指揮資訊中心,具備完善的資料鏈整合控制能力,而且平臺更大,經過不斷更新後其戰力依然比伯克級高。

    但提級平臺已停產,以後的伯克Ⅲ級驅逐艦將承接提級巡洋艦的功能,充當艦隊防空指揮核心,噸位也會破萬噸級。

  • 14 # 史海淘金客

    淘金客說:提康德羅加是從驅逐領艦升級成巡洋艦,不過以它的戰鬥力來說,並不算不公平。

    原本美國海軍在70年代發展了一型標準艦體,長寬比達到9,以4臺LM-2500燃氣輪機為動力,在這個艦體之上發展出兩型驅逐艦,一型是反潛為主的通用驅逐艦斯普魯恩斯級,另一型是以防空為主的提康德羅加級。防空系統造價高,所以提級是算成比普通驅逐艦好一些的驅逐領艦。但後來調整以後,防空為主的驅逐領艦划進了巡洋艦。不僅是提級,還有之前的萊希級、貝爾納普級(如下圖)……都劃成了防空巡洋艦。這兩級的體量比伯克級還要小,防空能力也弱,當然年代也更早了。

    提級劃成巡洋艦後,斯普魯恩斯的建造計劃也逐步完成,而佩裡級護衛艦開始退役。里根時代美國對海軍的投入很大,決定在新造的驅逐艦上也裝上“宙斯盾”,並解決一下提級的穩定性不好的問題。於是產生了一個新的艦體平臺——“伯克”級,仍然以4臺LM-2500為動力,長寬比改為7,犧牲了一些航速,穩定性提高了不少。

    但提康德羅加級跟伯克級相比,雖然航海效能差一些,但無愧為巡洋艦!武器系統太猛了!注意看下圖紅圈中提級的“宙斯盾”,4塊陣面分布在前後兩個建築上,每2塊共一套發射機、一套處理系統,而“伯克”級4塊陣面集中在一座建築上,共一套發射機、一套處理系統。所以提級的“宙斯盾”比“伯克”級要高一檔次,無論是探測距離、波束成型能力還是目標處理能力,都比“伯克”強,初期是能同時引導32枚標準導彈攔截16個目標,而伯克是初期同時引導24枚攔12個目標。這也是為什麼反導試驗都選提級艦來做的原因,伊利湖號上鏡率相當高。

    垂髮的坑數,提級對伯克,122比90,多出不少!艦載直升機,2架比零架(初期伯克級沒有機庫只有起降平臺)艦炮,2座比1座……提級對伯克級都是全面領先。所以啊,提級作為巡洋艦,是一點都不過份的。不光是經伯克級強,比蘇聯的光榮級也強,比美國的核動力巡洋艦也強。

  • 15 # 雛菊西瓜Peterpan

    “提康德羅加”級原本就是導彈驅逐艦,只是受到當時核動力導彈巡洋艦幾乎下馬才晉升的導彈巡洋艦。至於在美國海軍當中為什麼“伯克”只是驅逐艦,關鍵問題就是“提康德羅加”級具備編隊防空指揮能力,在航空母艦打擊群中可以協調防空作戰,所以“提康德羅加”級的艦長是海軍上校,也會兼任航空母艦打擊群編隊防空指揮官。

    下面兩張圖分別是美國海軍“斯普魯恩斯”級驅逐艦和“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的側檢視,是不是看起來很像。沒錯,“提康德羅加”級就是直接利用了“斯普魯恩斯”級驅逐艦的艦體修改上層建築並更新電子系統。

    上世紀50年代開始,美國先後建造了核動力潛艇“鸚鵡螺”號、核動力航空母艦“企業”號和核動力導彈巡洋艦“長灘”號。由於核動力系統存在幾乎無限續航力的優點,所以美國在進入60年代後就陷入了打造“全核艦隊”的旋渦中,意圖將所有新一代巡洋艦以上艦艇全部使用核動力推進。所以就出現了大量的核動力導彈巡洋艦,包括1艘“長灘”級核動力導彈巡洋艦、1艘“班布里奇”級核動力驅逐領艦DLGN(後升格為核動力導彈巡洋艦CGN)、1艘“特拉克斯頓”級DLGN(後升格為CGN)、2艘“加利福尼亞”級DLGN(後升格為CGN)、4艘“弗吉尼亞”級DLGN(後升格為CGN)。而常規動力的巡洋艦在60年代初期隨著“萊希”級和“貝爾普納”級的全部完工而停止發展。

    相比於驅逐艦和護衛艦,巡洋艦因為巨大的艦體和僅次於航空母艦的地位成為航空母艦戰鬥群核心指揮艦艇的不二人選,甚至在60年代中後期擔任過整個編隊旗艦。而60年代後期誕生的“斯普魯恩斯”級驅逐艦則成為有力的水面反潛力量,他們共同組成了美國航空母艦的護衛力量。但隨著新型號的核動力巡洋艦不斷誕生,核動力艦艇的弊端也越來越明顯,那就是成本。70年代末開工建造的“弗吉尼亞”級核動力導彈巡洋艦已經高達12億美元,相當於當時3艘“斯普魯恩斯”級驅逐艦的造價。所以對於核動力導彈巡洋艦的發展美國也是非常吃力。

    上世紀70年代初,為了應對日益強大的蘇聯海軍發展,強大的“宙斯盾”綜合作戰系統問世,這種作戰系統能同時能同時處理大量目標並有效應付來自空中、水面與水下的威脅,特別表現在防空方面有著極佳的作戰能力。按照計劃,“宙斯盾”作戰系統將搭載至CSGN、CGN42等新一代核動力導彈巡洋艦,但核動力平臺的成本問題依舊是個頭疼的問題。為了保證足夠的防空效率,美國打算建造一型低配版的“宙斯盾”艦,動力迴歸常規動力模式,這樣就構成了以核動力“宙斯盾”巡洋艦為指揮核心、常規動力“宙斯盾”艦為“撩艦”的海上防空模式。按照計劃,這一型常規動力的“宙斯盾”艦乾脆直接借用“斯普魯恩斯”級驅逐艦的艦體,因為接近8000噸的“斯普魯恩斯”當年為了節省成本裁剪了一部分武器,存在簡體浪費問題,這樣既挖掘了“斯普魯恩斯”的艦體利用率也節省了成本。新一代常規動力“宙斯盾”艦依舊傳承了“斯普魯恩斯”的驅逐艦定義,命名為DDG-47。

    然而計劃趕不上變化,CSGN、CGN42等新一代核動力導彈巡洋艦最終還是因為鉅額的成本而被裁撤。這樣美國海軍將會在未來核動力導彈巡洋艦退役之後出現沒有巡洋艦可用的局面,或者說作為編隊指揮艦的巡洋艦將“後繼無人”。這時8500噸的“提康德羅加”因為搭載了“宙斯盾”作戰系統而直接升格為導彈巡洋艦,由DDG-47變為CG-47,建造數量也由一開始的16艘變為27艘。所以我們說,“提康德羅加”本身就是作為驅逐艦,只是受到美國海軍發展策略的變化而原地晉升而已,我們可以粗暴的理解為“走運”。當然,升級為導彈巡洋艦的“提康德羅加”級按照編隊防空指揮艦增加專門的防空指揮系統,下圖為“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戰情中心,裡面很明顯的存在一個編隊指揮區域和對空戰區域

    至於為什麼同樣搭載“宙斯盾”系統的“伯克”只是驅逐艦,這其實還是反映了美國對於“伯克”級的定位和職能。隨著專職反潛的“佩裡”級護衛艦的逐步到齡退役,“伯克”級接手了編隊水面反潛的職責,同時還要兼顧一部分防空任務,最終演變為“多功能艦”。但有一點,編隊防空指揮的職責並沒有轉移,依舊還是由“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來擔任,所以“伯克”級只能還是在驅逐艦的位置上,艦長的軍銜也定義在海軍中校而非海軍上校。另外,如果“伯克”級也是巡洋艦,那麼中校軍官的培養將出現崗位空缺,總不能由少校直接晉升為上校吧。

  • 16 # 大志遠思想空間

    美國提康德羅加巡洋艦和阿利伯克級驅逐艦其實是一棵樹上兩個果,他們是一個共同的平臺,製造而成的,所以排水量差不多。

    巡洋艦驅逐艦還包括護衛艦,不要只看排水量,其實更應該看重的是效能和功能。巡洋艦是純進攻艦艇,所謂巡洋就是搶下地盤,在上面進行巡視,打擊敵人。

    而驅逐艦是各方面都比較平衡的艦艇,也能打也能防,是真正的多面手,效能就看搭載的導彈數量和種類了。而現在人們大力發展驅逐艦,是因為冷戰結束了,沒有搶奪的地盤,所以巡洋艦逐漸消失了,驅逐艦興起了。巡洋艦的航母編隊指揮功能也會由驅逐艦代替。

    當然,這是美國的看法,也代表了世界的看法。至於護衛艦,就是純防禦型艦艇了。

  • 17 # 5樓520房間

    不必拿伯克說事,提康德羅加就是斯普魯恩斯的改進版,為什麼斯普魯恩斯是驅逐艦,提康德羅加就是巡洋艦?其實沒有什麼原因,只是一個名稱的區別,他們高興的話叫炮艇也沒人能說什麼。

  • 18 # 皇家騎士16

    提康德羅加就應該是驅逐艦,非要給弄成巡洋艦隻不過是海軍的傳統作祟。

    按美國海軍的傳統,艦隊防空的核心與指揮應該是一條防空巡洋艦擔任。正好裝了盾的提康德羅加很符合這個設定,於是就成了驅逐艦領艦,也就是巡洋艦

  • 19 # 赫連勃勃大王aaa

    巡洋艦和驅逐艦的功能不用。

    巡洋艦重點任務是遊弋巡邏,驅逐艦重點任務是幹架。

    當然兩者都是軍艦,火力必須都得有。

  • 20 # 危笑刺容

    其實美軍有很多時候的裝備都是老型號但高效能,而新型號技術更先進卻低效能。比如F-15沒有電傳飛控,沒有側杆駕駛,技術水平幾乎低了F-16半代!但就是靠身大力不虧一直壓制實際技術水平更高的F-16幾十年。提康與伯克也差不多,雖然伯克技術水平更高,但其四面相控陣雷達只有一個發射供電系統,而提康卻是有兩套供電系統!這樣提康的雷達系統功率與持續探測水平遠高於伯克,同時對付的目標也更多。再加上具有艦隊級的指揮中心和更多的防空導彈,等級自然更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紅米4x給父親用,可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