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好好向上天天學習

    每個人都有自己對自己心裡面大明王朝的理解,不是看不懂,而是共鳴少。影視作品要打動人,讓觀眾產生共鳴能共情是關鍵。如果在工作和生活裡有很豐富的人生體驗,再來看這部劇的時候,就會覺得是神劇

    以下,是我看大明王朝的感受

    想要在職場晉升的,尤其是政府和國企事業單位的,必須要看,這樣才知道權利的遊戲是如何玩如何進行的。

    只想好好做個踏踏實實的員工,過好小日子的,更要看,看了以後才明白平常看不懂的現象,看不懂的官場邏輯背後的原因,才更能安心過上想要幸福小日子。

    一起來回顧一下這部劇裡面的經典內容,優質臺詞,跟隨我的思路,一起隔空思維碰撞產生優質思考與心靈感悟:

    1. 呂方對馮保說:“兩句話你要記住,一句是文官們說的‘做官要三思’,什麼叫三思,三思就是思危、思退、思變知道了危險就能躲開危險,這就叫思危;躲到人家都不注意到你的地方,這就叫思退;退了下來就有了機會,再慢慢看、慢慢想,自己以前哪兒錯了,往後該怎麼做,這就叫思變。我再教你武官們說的那一句‘置之死地而後生’,看我大明朝的氣數,這皇位遲早有一天是裕王的,到了那一天你才真是個死呢。” ——呂芳 《大明王朝1566》→在職場裡,職位越高,越相似。呂芳是嘉靖時期為數不多大丞得到善終,而且是嘉靖皇帝親自認可的善終,也就是說真正的做到了三思,(後續會專門寫一篇關於為官三思的深度思考)

    2. 任何一句話,你不說出來便是那句話的主人,你說出來,便是那句話的奴隸。 ——劉和平 《大明王朝1566》→細思極恐,意味深長

    3. 文官的衣服上繡的是禽,武官的衣服上繡的是獸。披上了這身皮,我們哪一個不是衣冠禽獸。 ——鄭泌昌 《大明王朝1566》→雖然是狡辯,但不無道理,任何現象的背後都是有至少一個合理的原因的,鄭泌昌的官職做的並不低,而且是進士出身,這至少說明他比海瑞還能考試(後續寫一篇專門關於鄭泌昌與海瑞的對比)

    4. 不謀全域性者,不可謀一隅,不謀一世者,並不可謀一時。 ——海瑞 《大明王朝1566》→海瑞就是讀聖人的經典讀的太多了,想想他經常掛在嘴邊的是什麼:大明律法。海瑞是循規蹈矩的,無法變通的,這一點從他處理家庭關係也能看出來,太死板,太苛刻,太教條,以至於在現實中處處碰壁。海瑞的存在其實就是一部活的聖人經典,所以連皇帝也不得不把他高高的供起來,他自己也感受到了,而且“深受其害”,但沒有辦法,他出身在當時偏遠的海南,接觸不到繁華,聖人經典就是他唯一與外界的精神聯絡

    5. 任何人答應你的事都不算數,只有自己能做主的才算數。 ——嘉靖帝 《大明王朝1566》→猶太人《塔木德》裡也有類似的話,嘉靖皇帝從小就是和一群大臣鬥法成長起來的,一路打怪升級到王者,說話就是那麼一針見血

    6. 這個世上,真靠得住的就兩種人,一種是笨人,一種是直人。笨人沒有心眼,直人不使心眼。 ——嘉靖帝 《大明王朝1566》→上帝喜歡笨人,上帝也喜歡耿直的人,然而笨人和直人都不好當。原汁原味真實的笨人和直人很容易被利用而死掉,由聰明人偽裝出來的笨人和直人又很辛苦

    7. 侯非侯,王非王,千乘萬騎歸邙山,我之後,君復傷,一曲《廣陵散》,再奏待芸娘! ——沈一石 《大明王朝1566》→沈一石是個明白人,從他和朝廷合作的那一天就明白自己最終的結局,這中間也努力想要改變過,想要勝天半子,但終究擰不過命運的擺弄,逃不過宿命。沈一石是很值得研究的任務,對於商人來說,在今天這個時代都有100%的借鑑意義(後續會寫一篇專門的分析解讀)

    8.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天下事壞就壞在這裡。 ——胡宗憲 《大明王朝1566》→全世界所有的權利的遊戲,政府官場一直在重複這樣的事情,而胡宗憲是為數不多看的最明白的其中之一

    9. 這人啊,熬一天不累,熬十天就累了;小心一年不難,小心一輩子就難了 ——嚴嵩 《大明王朝1566》→嚴嵩才是真正的王者,是高手,看的透,管的住,做的到,也是大贏家。能在嘉靖這樣的王者手下存活20年不倒,僅憑這一點足以證明他也是“王者”,與嘉靖真是棋逢對手

    10. 都說人不如舊衣不如新,可在朕看來,衣服和人都是老的好,衣服舊了貼身,人舊了貼心啊。 ——嘉靖帝 《大明王朝1566》→人老了,經歷的多了,就容易說真心話

    11. 二十年來他不再上朝,也不再集體召見甚至是內閣的閣員,每日更多的時間都在練道修玄,美其名曰“無為而治”。有幾人知道,他已經悟到了太極政治的真諦——政不由己出,都交給下面的人去辦、去爭。做對了,他便認可;做錯了,責任永遠是下面的。萬允萬當,不如一默。任何一句話,你不說出來便是那句話的主人,你說了出來,便是那句話的奴隸。讓內閣說去,讓司禮監說去,讓他們揣摩著自己的聖意去說。因此,像這樣的年度財務會議,自己必須清楚,每一條決定最後還得按照自己的意願去施行。虧他能想,也不出面,只在隔壁用敲磬聲來預設哪一項能夠批紅,哪一項不能批紅——過後即使錯了,也是內閣的錯,司禮監的錯。 ——劉和平 《大明王朝1566》→權術的遊戲,嘉靖玩的最溜,無數大臣都被他玩的死去活來,他也是靠著這樣的權術和馭人之道而鞏固了自己的地位

    12. 世間萬事萬物都只有一個理,各人站的位置不同,看法不同而已。 ——胡宗憲 《大明王朝1566》→大實話,也是最冷靜理智客觀的看法

    13. 官場無朋友,朝事無是非 《大明王朝1566》

    14. 我大明擁有四海,倘使朝廷節用以愛人,使民以時,各級官員清廉自守,開絲綢、瓷器、茶葉通商之路,僅此三項即可富甲天下,何至於今日之國庫虧空!上下揮霍無度,便掠之於民;民變在即,便掠之於商。 ——沈一石 《大明王朝1566》→官商勾結的大多數結局,歷來都是一樣的,歷史一次又一次的重演,還將繼續重演,這就是真實的歷史,也是真實的現實生活

    15. 只有架起鍋子煮白米,不能架起鍋子煮道理吧。 ——高拱 《大明王朝1566》→經鑑定,這是一句冷幽默,黑色笑話

    16. 離九霄而膺天命 情何以堪;御四海而哀蒼生 心為之傷。 ——徐階《大明王朝1566》→具有內閣首府的能力,也具有內閣次府的能力,總是很勝任,這就已經非常厲害了

    17. 聖人出黃河清,可黃河什麼時候清過? 黃河雖濁,亦能灌溉;長江雖清,時有氾濫。長江之水灌溉了兩岸數省之田地,黃河之水也灌溉了數省兩岸之田地。只能不因水清而偏用,也只能不能因水濁而偏廢,自古皆然。 ——嘉靖帝 《大明王朝1566》→理性看待貪官,清官,本質上他們是一樣的,價值取向不一樣而已,在君王眼裡,都一樣。→可以減少對貪官奸臣的憎惡,存在的就是合理且有道理的

    18. 浮過夏水之頭而西行兮 回首不見故都之門牆 懷伊人難訴我心之哀傷兮 路漫漫不知歸於何方 借風波送我與江水之間兮 水茫茫天地一流殤。——(引自屈原《九章》)《大明王朝1566》→沈一石的無奈,只有他自己最清楚

    20. 歷來造反的都是種田的人,沒聽說商人能鬧翻了天。——嚴嵩 《大明王朝1566》→嚴嵩是個明白人,知道什麼時候捨棄民眾,什麼時候捨棄商人,什麼時候捨棄官員,而他自己是萬萬不能捨棄的,或者在最不得已的情況下自己是最後一個捨棄的

    21. 屋簷滴水代接代,新官不算舊官賬。 ——(田丞相引用諺語)《大明王朝1566》→田縣丞是我們生活裡碰到的比較多的型別,多體會他的難處和行事邏輯,對現實生活非常有幫助

    22. 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查查,其民缺缺,人執迷也,其日故久,是寬亦誤,嚴亦誤,豈百姓迷哉,朕亦迷也,爾等不迷乎? ——嘉靖帝 《大明王朝1566》→嘉靖也是個傲嬌的大明白人

    23. 這大明朝能呼風喚雨的只有一個人,就是皇帝。能遮風擋雨的也只有一個人,就是我。 ——嚴嵩 《大明王朝1566》→霸氣(☆∀☆),嚴嵩非常不容易,奸臣並不好當,做一個成功的奸臣比忠臣還要難,難很多

    24. 凡事豫(預)則立,不豫(預)則廢。——(俗語)《大明王朝1566》

    25. 小閣老,你知道奸字怎麼寫嗎?是一個女字加一個幹字!就在昨天,你都已經娶了第九房姨太太了! ——高拱 《大明王朝1566》→論懟人的技巧,有理有據,有的放矢,且讓人無法反駁

    26. 胡宗憲是個什麼樣的人?他就像個媳婦,上面有公婆,中間有丈夫,下面還要拉扯著一大群孩子。 會當媳婦兩頭瞞,我也是個媳婦啊,就是比你長一輩。 ——嚴嵩《大明王朝1566》→一個絕妙的比喻能大大提高我們對於事物本質的理解

    27. 你們要是打量著把賬都算到朕的頭上,那朕的位置乾脆就交給你們來坐。 ——嘉靖帝 《大明王朝1566》→唯我獨尊這事不容挑戰,也不能讓人挑戰

    28. 雖有君而無父,雖有官而如盜。——海瑞《大明王朝1566》→海瑞的邏輯是,天下人從上到下,從皇帝到百姓,都要多讀聖人的經典,都要清心寡慾,都要循規蹈矩,從實際情況來看,這顯然是行不通的

    29. 朕要真是這樣的天子,天厭之!朕要真是這樣的君父,萬民棄之! ——嘉靖帝 《大明王朝1566》→嘉靖非常愛面子,愛惜自己的羽毛

    30. 有些事不上秤沒四兩重,上了秤一千斤打不住。 ——楊金水 《大明王朝1566》→仔細讀讀,再咂摸咂摸想一想,很多事情都是這樣,很有意思

    31. 大明朝離不開你爹;皇上離不開你爹;你爹不光能殺人;治人;罷人;還會用人,只有用對了人,才是幹大事的第一要素! ——嚴嵩 《大明王朝1566》→嚴嵩為什麼能當20年奸臣,嚴黨為什麼可以把持二十年朝政,都在這裡了

    32. 大明朝不能沒有東南,東南不能沒有胡宗憲,倭寇不能不剿,也不能全剿,胡宗憲在東南一日,我嚴嵩就倒不了。 ——嚴嵩 《大明王朝1566》→看的明白,透徹,清楚

    33. 胡汝貞斥責馬寧遠道:“平時叫你讀讀《左傳通鑑》,你不以為然;我叫你讀一讀王陽明的書,你更是不以為然,還說什麼半部《論語》可治天下。現在我問你,孔子說的‘知不可為而為之’是什麼本意?孔子是告訴世人,做事時不問可不可能,但問應不應該。毀堤淹田,傷天害理,上誤國家,下害百姓。這也叫知不可為而為之?”——胡汝貞 《大明王朝1566》→王陽明被不斷加持,看來還真要多讀讀

    34. 做事情,不問能不能做成,要問應不應該做。 ——胡宗憲 《大明王朝1566》→胡宗憲的處世哲學是做正確的事,有底線,有擔當

    35. 大風吹倒梧桐樹,自由旁人論短長。 ——徐階 《大明王朝1566》

    36. 裕王: 大明朝誰是賢臣? 嘉靖: 沒有誰是真正的賢臣,賢時用之,不賢黜之。 ——《大明王朝1566》→最有辯證思維的一句話,格局大,立意高,看的透

    37. 能看到這裡的同學,都是真愛,我被胡宗憲圈粉了。奸臣看嚴嵩,忠臣看胡宗憲。有研究表明,寫一個字,哪怕是一個標點符號,也是有效輸出。希望你留下寶貴的意見和建議,共同學習進步

  • 2 # 三葉草悅典

    劇中寫的是明朝故事,談的是官場套路,不在體制內工作二十年,沒做過地方黨政主職,還真有點看不懂其中三昧。

    現在我們將劇中幾個主角分個類,為大家看這部劇時作個參考。

    第一個人物,權術高手嘉靖皇帝

    嘉靖是一個頗具爭議的皇帝,他的特點是四要:

    要江山,就是不能把政權搞跨了,不能當亡國之君。嘉靖前期也曾大刀闊斧推行改革,清理勳戚莊田、罷天下鎮守中官、改革科舉制度、革除外戚世封。在北面和南面,分別頂住了蒙古俺答汗和倭寇的入侵,國家大體上是太平的。

    要權力,就是皇權不能旁落,不能當傀儡皇帝。嘉靖二十多年不上朝,居然牢牢掌握大權,馭人權衡之術運用得爐火純青,操縱楊廷和、夏言、嚴嵩、徐階等人管理朝政,但始終沒有哪個人可以獨大。他知道嚴嵩貪汙,還是照樣重用;他看到夏言厲害,就放任嚴嵩誣陷夏言,導致夏言被棄市處死。但別看嚴嵩父子縱橫大明朝無人可敵,在嘉靖面前依舊孱弱至極。在用人上,他是標準的功利主義者,把人性都看透了。《大明王朝1566》的最後,嘉靖向兒子託付身後事時,說過一段話: “沒有所謂真正的賢臣,賢與不賢有時候也由不得他們,看清楚了,賢時便用,不賢便黜。”這可能是嘉靖用人的最聰明之處。

    要名聲,嘉靖的皇位是撿來的,明武宗朱厚照駕崩後,由於沒有子嗣,當時內閣以血脈親疏來挑選皇位繼承人,最後選中了嘉靖,當時的嘉靖皇帝年僅十五歲。即位後,嘉靖想把自己親王身份的的爹媽追封為皇考皇妣,拉進太廟供奉起來。但當時的首輔楊廷和不同意,還非要把明武宗和嘉靖的堂兄弟關係變成親兄弟關係,想讓嘉靖換爹媽,導致“大禮儀之爭”。最終嘉靖如願以償,稱生父為皇考,生母為皇妣。一百多名抵制的官員被逮捕,並當場廷杖。

    要享樂,嘉靖迷上了修仙修道,自稱為飛元真君、萬壽帝君,一心想要長命百歲,後來乾脆不上朝了,日日夜夜的修煉仙丹,還要拉著大臣和他一起煉丹修道,並由此引發歷史上第一次由宮女發動的政變,也就是“壬寅宮變”。但他不論怎麼迷戀仙道,都不讓道士干政,將修仙修道限制在個人享樂的範疇內,荒唐而不荒廢,對國政始終沒有造成大的影響,這一點,宋朝的那位同樣迷通道教的徽宗皇帝就差遠了。

    第二個人物,職場高手首輔嚴嵩

    嚴嵩是明朝官員中的一個異類。他能而不賢,忠而似奸,老而益壯,有五大特點:即“忠、勤、忍、狠、貪”。沒有前四個特點,他不可能擔任內閣首輔、把持朝政20年。沒有最後一個特點,他不可能晚年翻船、身敗名裂。

    先談他的忠,對皇帝忠不忠,是官員安身立命的根本。我們平時有一個錯覺,認為忠就是與昏君對著幹,就是大義凜然,就是殺身成仁。其實,歷史上既沒有那麼多昏君,也有那麼多殺身成仁的場合。真正的忠是隻要皇帝不昏庸,只要國政無大錯,就必須想盡一切辦法把皇帝安排的事做好,把皇帝本人服務好。這種忠有點諂媚,但卻是一種實實在在的忠(現代職場難道不是如此,試問有那一位老闆不喜歡這樣的員工)。嚴嵩的忠就是這樣。

    他的忠,忠得赤誠。比如嘉靖篤通道教,要定期向上天諸神用焚香的方式,呈送一種特殊文體的賀表,即青詞。撰寫青詞的工作,往往委託親近的大臣。當時,中國以儒教治國,許多大臣認為寫青詞不是官員的本職,不願寫。內閣首輔夏言就多次拒寫靑詞,讓皇帝很沒面子。嚴嵩就不同,他文筆頗佳,對皇帝的青詞親自擬稿,盡心盡力,而且所作無不合乎上意。這樣居然一寫就是二十年,人稱“青詞宰相”。這還不算,他還冒著生命危險,為皇帝嘗丹藥,勇當“小白鼠”。嘉靖皇帝酷好神仙方術,荒淫無度,不斷服用稀奇古怪的丹藥,而事先往往讓嚴嵩先試服,嚴嵩便將服後的感覺,逐一寫成文章上奏。請看嚴嵩的奏疏:“臣昨歲八月服丹只五十粒,乃致遍身燥癢異常,不可以忍……其熱始解……伏乞聖明俯察“。若非嚴嵩體質特好,恐怕早就由活“白鼠”成為死“白鼠”了。這樣做,算不算忠,除了嚴嵩,別人誰做得到。 看了這,大家就明白為什麼嚴嵩可以給皇帝送六必居醬菜,因為嘉靖皇帝對他放心。

    他的忠,忠得有為。在服務嘉靖皇帝個人喜好的同時,對於國政大事,嚴嵩也是盡到了首輔之責。比如,面對明朝國弊民窮,內憂外患的局面,嚴嵩執行著與民生息的政策。公元1541年,明朝宗廟發生火災。嚴嵩以國庫入不敷出為由,上書進言皇帝應該自省,暫停內外一應工程。對於“北虜南倭”之患,嚴嵩對“北虜”實行以防禦為主、輔以通貢互市的羈縻之策,對倭寇則採取安撫與鎮壓並舉之方略,並知人善任,為國家擢拔任用了大批社稷之才,如翁萬達、楊溥、趙文華、胡宗憲、戚繼光等,起了積極的作用。公元1552年,黃河氾濫,淮安數十個州縣被淹。嚴嵩又下令對黃河下流進行修浚工作,使黃河水流復歸原有水道。可以說嚴嵩對社稷黎民是有功勞的。

    再談他的勤,嚴嵩勤政敬業,循規蹈矩、勤勤懇懇,經常連洗澡的時間都沒有。明史記載,嘉靖十八年以前,皇帝雖常居西苑,但從侍諸臣在此尚無固定住所,隨召而至,“日或再或三,夜分始退”。其時嚴嵩寓居城西四里,每遇皇上宣召,來不及乘轎,便“單騎疾馳”以赴。為了能夠最及時地應召入見,後來他特在靠近西苑的西長安街營建宅第,“以便趨入”。嘉靖十八年,命將西苑無逸殿左右廂房闢為“值廬”,賜予侍值大臣居住。自此嚴嵩日夜守候值廬,未嘗一歸休沐。嘉靖二十一年嚴嵩入閣,特別是二十七年身任首輔以後,更是隨時陪侍,不離左右。

    再談他的忍,所謂忍就是自律。為官後的嚴嵩私生活很正派,和妻子感情深厚。嚴嵩的妻子歐陽氏年長他一歲,兩人是娃娃親。嚴嵩的整個青壯年時期,仕途並不如意,乾的都是無職無權的文字工作,而妻子一直陪伴在左右,相互扶持。後來,即使嚴嵩做到了首輔的高位也沒有妻妾成群,做到了從一而終。嚴嵩當首輔期間,掌握全國官員提拔任用之權,卻沒有提拔一個家鄉的沾親帶故者。他的獨子嚴世藩走的是普通的蔭官之路,入仕後還請皇帝只給以簡僻閒職。他的親弟弟在家鄉務農,終其一生,也沒有當官,這在當時的官場是非常罕見的。在從政的同時,嚴嵩惟一的愛好就是詩文,留下來的詩有1300多首,各種文稿、文章200多萬字。

    再談他的狠,就是在官場中會裝會哭,能鬥善鬥,打垮了一大批對手。首輔夏言受寵時,他利用同鄉身份對夏言極盡阿諛奉承之能事,如奴僕一般服侍巴結。夏言拿他當自己人,結果嚴嵩聯合崔元、陸炳等人,借”復河套議“攻擊夏言,稱其"輕啟邊釁",奪回河套別有用意,使得夏言成為了大明歷史上第一個被砍頭的內閣首輔。

    當上首輔後,為了保住權位,嚴嵩殘酷打擊異已官僚,輕者去之,重者致死。太子太保仇鸞原是嚴嵩一黨,後與嚴嵩爭寵失和,被嚴嵩唆使陸炳揭其私下不軌之事,革職憂懼而死。錦衣衛經歷沈煉(電影《繡春刀》的主角原型)上疏羅列嚴嵩十條罪狀,兵部武選司員外郎楊繼盛上疏論嚴嵩十罪、五奸,都被他設計害死。

    再談他的貪,嚴嵩的貪,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貪財。在這方面,嚴嵩還算不上厲害,他晚年被抄家後,真正從他家搜出的只有白銀十萬兩。徐階當首輔六年,光田產就有四十餘萬畝;張居正當首輔,給太監馮保送禮金3萬兩,銀10萬兩,夜明珠9顆,珍珠簾5副,其個人財產可想而知。嚴嵩與他們一比,是小巫見大巫。

    另一方面是貪權、貪位。這是嚴嵩倒臺的根本原因。嚴嵩大器晚成,62歲入閣,68歲成為首輔,85歲革職罷官,其間入閣二十三年,任領首輔十七年。到後來,老態龍鍾,昏招迭出,被嘉靖嫌棄,被徐階等人算計。假設嚴嵩不貪權戀位,急流勇退,以多年服侍嘉靖的功勞,即便有人要整他,嘉靖也能保下來。明朝的歷史、他本人的命運很可能就要改寫了。這是嚴嵩最大的悲哀。

    第三個人物,“攪屎棍子”海瑞

    海瑞是明史的一個奇葩,他罵皇帝是昏君,居然保住小命;他群僚得罪乾淨,居然沒穿小鞋;他志大才疏,居然官至右僉都御史;他幾無建樹,居然清史留名。為什麼,為什麼,因為他是一根官場攪屎棍。在攪屎棍面前,再厲害的糞耙、糞桶都要靠邊,大明朝,海瑞來也!

    海瑞這根攪屎棍子,有五大特點:真渾、極端、臭硬、敢攪、無敵。

    海瑞的真渾: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海瑞任淳安知縣。淳安縣是往來三省的交通要道,兵部在此設有驛站。一些過境官員甚至官員親屬只要領到一紙勘合(兵部證明文書),經過驛站時,淳安縣就要提供飲食住宿和馬草供應。一次,總督(省委書記兼軍區司令)胡宗憲的公子經過淳安,隨帶大批人員和銀兩,並向地方索要招待。換了別的縣,知縣會第一時間貼上去拍馬屁。海瑞反其道而行之,他聲稱這位胡公子是騙子,理由嘛,胡宗憲總督清正廉潔,對家屬和身邊人管理嚴格,又多次發文要求各地不許超標接待,現在這個人排場大,隨身金銀財物多,肯定不是胡公子,肯定是騙子。既然是騙子,那就錢財沒收入官,騙子(胡公子)拘捕並押送到總督衙門請功。胡宗憲知道後,吃了個悶虧,因為怪罪海瑞,就會鬧出一個明朝版的“我爸是李剛”事件。

    再一次,左副都御史(監察部長)鄢懋卿被任命為欽差大臣清理鹽務,要過境淳安。在到達每一個地方之前,鄢懋卿總是先期發出通令,內稱本院“素性簡樸,不喜承迎。凡飲食供帳俱宜簡樸為尚,毋得過為華奢,摩費裡甲”。總之是接待不要超過四菜一湯,住宿不要搞豪華單間。這種官樣文章當然只是說說而已,所過之地,接待起來都是山珍海味、總統套房外加紅包土產。但海瑞對這一通令可是毫不含糊。鄢懋卿尚未到達淳安,海瑞就先給他寫出一份稟帖(文書),稱“臺下奉命南下,浙之前路探聽者皆曰,各處皆有酒席,每席費銀三四百兩,並有金花金緞在席間連續奉獻,其他供帳也極為華麗,雖溺器亦以銀為之”。最後又聲稱他絕不相信這些謠傳,請鄢懋卿到淳安後,嚴守相關規定,用實際行動闢謠,給幹部們做個榜樣。據說,鄢懋卿接到稟帖以後,沒有進入淳安,而是繞道他去。你說,海瑞渾不渾。

    海瑞的極端:以海瑞這樣的性格和作風,上司大多恨之入骨,但是他做人極端,毫無一點把柄。一是極端清廉。明朝的官俸很低,官員大多靠額外的收入生活;但海瑞不拿官俸以外的一分錢,不收一分禮物。他家人口眾多,過得非常清貧,平時穿粗布袍、吃糙米飯,讓老僕人在衙後種菜,讓妻子紡織補貼家用。有一次,為了給母親過大壽,買了兩斤肉,居然傳到了總督胡宗憲的耳中,被官場引為奇談。海瑞去世時,連下葬的錢的沒有,安葬費都是一些士大夫出的。海瑞這樣極端清廉,政敵無法透過經濟問題整他。二是極端守紀。明朝官場有很多行為規範,諸如要官員們艱苦樸素、密切聯絡百姓、當好親民榜樣等等。這些規定,只停留在紙上,從沒有人當真過。海瑞不這樣,他可是要認真執行滴。擔任南直隸巡撫(省長)時,他公佈“督撫條約”三十六條,規定“巡撫出巡各地,府縣官不得出城迎接,但巡撫可以傳詢耆老聽取他們的控訴。巡撫在各府縣逗留,地方官供給的伙食標準為每天紋銀二錢至三錢,雞魚肉均可供應,但不得供應鵝及黃酒。境內的公文,今後一律使用廉價紙張;過去的公文習慣上在文後都留有空白,今後也一律廢止。自條約公佈之日起,境內的若干奢侈品要停止製造,包括特殊的紡織品、頭飾、紙張文具以及甜食”。在南直隸(今天的南京一帶)這樣的全國富庶之地,連公文用紙都要用廉價的、劣質紙張,估計也就只有海瑞能做得出來。這些規定,海瑞執行起來,一點都不含糊,雖不近人情,甚至影響政務,卻政治正確。滿省官員怨聲載道,但沒一點辦法。

    海瑞的臭硬:為人嚴苛。海瑞是堅定的儒家信仰者,封建禮教深入骨髓。有一天,看見5歲的女兒吃糕餅,海瑞就問糕餅是誰給的,當得知是某男僕給的,海瑞訓斥說:“女子哪能隨便接受男僕的糕餅?你不是我的女兒!你如果能餓死,才算我的女兒!”女兒從此不吃不喝,家裡人怎麼哄她勸她也沒有用,7天之後終於餓死了。家風古怪。海瑞四歲死了父親,母親謝氏靠十幾畝薄田和替人作些針線活餬口度日,對海瑞的管教十分嚴格。由於過分依附母親,海瑞有“戀母情結”,史稱其“盡孝如禽獸”,在家裡一切看母親的眼色行事,四十多歲仍然伺候母親入睡,是個媽寶男。海瑞娶過三位妻子,前兩個都由於生不出兒子被休了。娶第三個妻子王氏時,同時還娶了一個妾韓氏。王氏肚子爭氣,生了兩個胖小子。但蹊蹺的是,受不了這種家風的王氏幾年後鬱郁病死,韓氏也跟著上吊自殺。為此,言官(紀委委員)戴鳳翔參劾過海瑞,最後也不了了之。因為大明朝以孝治國,海瑞事母至孝,是有名的大孝子,這可是大節,誰能動他。

    海瑞的敢攪:上敢攪皇帝。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在京任戶部主事(財政部司長)的海瑞上《治安疏》,直言嘉靖皇帝失德慌政,其中竟有一句“嘉靖者,言家家皆淨無資財用也。”要求皇帝能“翻然悔悟”。嘉靖皇帝接到海瑞的奏疏大怒不已,命左右“快去抓海瑞,休使逃遁”!但那又能咱的。下敢攪豪紳。海瑞理政的主要手法是,對於疑難案件,"與其冤屈兄長,寧願冤屈弟弟;與其冤屈叔伯,寧願冤屈侄子;與其冤屈貧民,寧願冤屈富民;與其冤屈愚直,寧願冤屈刁頑"。對於產業訴訟,"與其冤屈小民,寧願冤屈鄉宦";總之是,片面站在弱者一邊,片面支援貧民,片面壓制富民鄉宦,窮人稱他為海青天,富戶稱為他海閻王。他還鼓勵百姓隨意告狀,並且不收錢,訴訟費都不收。一時告狀的人絡繹不絕,據說最多的一天海瑞處理了三千多分狀子,最終搞亂了地方秩序。在海瑞的治下,佃戶不敢向業主交租,借方不敢向貸方還款。當時對海瑞的評語就是“當局任事,恐非所長”,說白了就是隻會鬧,不會幹,是不是有點象非洲的曼德拉。中敢攪群僚。由於海瑞治才平平,隆慶四年(1570年)春天被迫辭職回鄉,在提出辭職的奏疏中,他痛斥“舉朝之士,皆婦人也”,把整個大明朝的官員都罵遍了、攪遍了,過了不幾年,海瑞又照樣升官。你說厲害不。

    海瑞的無敵:海瑞真渾極端又臭硬敢攪,但由於他無經濟問題、無作風問題(雖然娶過三妻一妾),加之又是大孝子、大青天,敢死諫,簡直是個完人;雖然政績平平,但足以成為天下官員的榜樣,成為大明朝吏制先進的象徵,可以“於聖朝為闕典”。所以,海瑞從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入仕,萬曆十五年(1587年)病故,縱橫官場33年,沒有人能動得了他,沒有人不怕他。海瑞當南平縣當教諭(縣中學校長)時,迎接視察工作的督學官(教育局長),不下跪只行了個抱拳禮,督學把他無可奈何。海瑞當淳安知縣時,自己不拿不佔,也不許下級創收,第三產業都不能搞,衙門書吏們沒有辦法,只能罷工。海瑞擔任直隸巡撫時應天巡撫,人還未到,當地的豪紳們一夜間將硃色大門改成黑色,以避免招搖,任監江南織造的太監將八抬大轎改成四人肩輿。你說,大家怕不怕他。

    海瑞痛罵皇帝后,嘉靖皇帝氣得渾身發抖,以手抵地,動了殺心。太監黃錦對皇帝說:“海瑞這個人素來有痴名,他知道觸犯皇上必死,已經買好棺材,與妻子訣別,在家待罪了。他家的僕人們也都逃走了。他自己是不會跑的。”嘉靖皇帝聽了默默無言,只得把《治安疏》留在宮中數月。曾說:“這個人可與比干相比,但朕不是商紂王。”(此人可方比干,第朕非紂耳。)海瑞又躲過了一劫。最厲害的是,海瑞能以清譽要脅朝庭,居然成功。隆慶三年(1569年)年初的京察(幹部自評和考評),海瑞表示自己雖然能力平平,很想幹點實事報答朝庭,現任的職務尚寶丞(專門管理皇帝御璽、 印鑑),無權無責,不適合於我,建議乾脆把我革退。這是公然的嫌官小權小,最後,內閣和吏部(組織部)終於向他低頭,只好又給他加官進位,最後一直升到右僉都御史。

    總之,海瑞就是這樣一根官場攪屎棍子,家人抱怨,朋友反感,敵人痛恨,管理者頭疼,人民也嫌棄,最終卻成了千古傳頌的海青天。

    第四個人物,亦正亦邪首輔張居正

    在《大明王朝1566》這部劇中,張居正戲分並不太多,算不上主角。但在明朝的歷史上,張居正可是一個舉足輕重的角色,他任內閣首輔10年,一切軍政大事均由其裁決,各級官吏,“雖萬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是個亦正亦邪的鐵腕人物。

    一.知進退。張居正智商情商特別高,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二十三歲的張居正中二甲第九名進士,被授庶吉士(相當於內閣的資料員和文字秘書),給內閣重臣徐階當助手。任庶吉士期間,張居正努力鑽研朝章國故,迅速成長起來。當時,內閣鬥爭激烈,嚴嵩得勢,徐階受壓。張居正通過幾年的歷練,對朝廷的政治腐敗有了較深的認識,上了《論時政疏》一文,系統闡述了他改革政治的主張。但奏章並沒有引起重視,張居正明白了,他是徐階的人,只要嚴嵩還在位,他向上提任何意見建議都是浪費感情,搞不好還會惹來橫禍。此後,終嘉靖一朝,張居正沒再上過一次奏疏。

    不上疏,並不意味著不表現、不出頭。張居正開始老練地“內抱不群,外慾渾跡,相機而動”。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在徐階的幫助下,張居正改任裕王朱載垕的侍講侍讀,並與貶入裕王府的太監馮寶同為裕王子朱翊鈞的老師。這樣,一方面,離開了權力核心,避免了官場鬥爭;另一方面,攀上了潛力股裕王。裕王是嘉靖第三子,前兩個哥哥都因病去世,一旦嘉靖殯天,裕王極有可能成為新皇帝。後來裕王果然登基,是為隆慶皇帝,張居正也隨之走紅,以裕王舊臣的身份,擢為吏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進入內閣,參與朝政。

    二.精權鬥。隆慶皇帝壽命不長,登基六年即去世,十歲的朱翊鈞即位,是為萬曆皇帝。高拱、張居正以及禮部尚書高儀三人為顧命大臣。當時的內閣首輔是高拱,張居正屈居次輔之位。由於張居正是萬曆的老師,影響力不亞於高拱。萬曆的另一位老師馮保擔任司禮太監,已與張居正結成同盟。

    為了趕走高拱,萬曆元年(1572年)六月十五日,張居正指使馮保,在皇貴妃李氏(萬曆母親)和陳皇后面前將高拱曾在內閣說過的一句話“十歲太子,如何治天下!”改為“十歲孩子,如何作人主”。 聲稱高拱有謀反之心,皇貴妃李氏和陳皇后大驚失色,只能依靠張居正。六月十六日兩宮宣旨:“今有大學士高拱專權擅政,把朝廷威福都強奪自專,通不許皇帝主專。不知他要何為?我母子三人驚懼不寧。高拱著回籍閒住,不許停留!”高拱聽旨後,“面色如死灰”,“汗陡下如雨,伏不能起”,被張居正假惺惺扶起來。就這樣,高拱僅僅做了7天的託孤大臣就被張居正取代。

    擔任著首輔後,張居正一方面結好馮寶,掌控內庭動向。另一方面,推行的章奏“考成法”,加大對官員的監管力度。具體方案是:在六部各衙門分置三本賬簿,一本是底冊,記載一切發文、收文、章程、計劃。另兩本同樣的賬簿:一本送六科給事中(諫言和監察官員),完成一件,登出一件,定期檢查,如果有積壓未按時完成的,就由各科上奏候旨。再一本送到內閣備查。各省、各府亦是如此。這樣,張居正將明朝祖制六科控制六部,變為內閣控制六科,六科督促六部抓落實,從而將所有權力牢牢控制在手中,“幾乎震主”。

    三.善理財。這是張居正最大的貢獻。中國明代稅制:田賦(土地稅)以田畝納課,徭役(農民為國家做義務工)以戶丁徵集,賦役之外還有名目繁多的方物、土貢之類的額外加派。經過長期的演化,田畝集中到官紳地主手中,這些人利用權力隱瞞田地,不納稅、不服徭役,造成財政困難。

    萬曆九年(1581年),張居正在全國實行田畝清丈並推行一條鞭法。其中清丈土地,增加了稅田2.8億畝,擴大了徵稅面。—條鞭法就是將田賦和各種名目的徭役合併一起徵收,同時將部分丁役負擔攤入田畝。賦役負擔除政府需要徵收米麥以外的,一律折收銀兩;農民及各種負擔力役戶可以出錢代役,力役由官府僱人承應, 這樣簡化了手續,使各級官吏難以巧以名目搜刮農民。一方面,增加了國家收入,另一方面,還減少了農民負擔。

    隨著清丈田畝和一條鞭法的推行,明朝的財政狀況有了根本好轉。太僕寺(國庫)存銀多達四百萬兩,加上太倉(國家糧倉)存銀,總數約達七八百萬兩。太倉存放的糧食可供北京城老百姓及駐軍十年之用。

    四.太專橫。講兩個故事。第一個故事,斥責皇帝。張居正在任首輔的同時,繼續擔任萬曆皇帝的老師。他每天佈置功課,如果小皇帝沒有認真背誦或領會,就會遭到嚴厲的斥責。有一次,小萬曆讀《論語·鄉黨》時,把“色勃如也”讀成了“色背如也”。張居正當著眾大臣的面,厲聲吆喝,嚇得小皇帝連忙低頭糾正。

    第二個故事,奪情風波。萬曆五年(1577年)秋天,張居正的父親在湖廣江陵去世。按明制,張居正應當停職,回原籍丁憂,守孝二十七個月。張居正當然不想走,他一方面照例報告丁憂,另一方面,又暗示皇帝慰留。這樣,在萬曆皇帝三次慰留後,張居正“終於答應”留在京城辦公不丁憂了。由於是居喪期,張居正用布袍代替錦袍,以牛角腰帶代替玉帶,穿著這樣的喪服在文淵閣照常辦事。皇帝停發他的官俸,但同時命人按時致送柴火油鹽和酒宴,以示關懷優待。

    這套慰留把戲,騙不了大臣。翰林院的幾十名官員以及吏部尚書張瀚等人,當面向張居正提出勸告,要他離職丁憂。兩名翰林和兩名刑部官員上書參奏,稱張居正貪戀祿位,不肯丁憂,置父母之恩於個人名利之下,懇請帝勒令他回籍,閉門思過。最後的結果是,錦衣衛把四名參奏官員逮到午門之外。兩個翰林各受廷杖六十下,並被予以“削籍”,降為庶民。另外兩名刑部官員再加打二十下,充軍邊省,終身不赦。

    五.貪財色。先談他的貪財。張居正生前,就有貪財的惡名。“入閣未幾,而富冠全楚”“宮室輿馬,妻妾奉御,有同王侯”。陝西道御史楊四知告發張居正有十四大罪,其中一條就是“貪濫僭竊”,“銀火盆三百,諸公子碎玉碗玉杯數百”。張居正死後,萬曆抄了他的家,抄出黃金兩千四百餘兩,白銀十萬七千七百餘兩,金器三千七百一十餘兩,金首飾九百餘兩,銀器五千二百餘兩,銀首飾一萬餘兩,另有玉帶十六條。據說張居正坐的轎子,需要32個人才能抬得動,有個特別雅緻的名字——如意齋。這如意齋空間廣闊,不下於五十平方米,分為會客室和臥室兩部分。會客室用來辦理公務,接見客人;臥室供張居正休息。轎內還配備有衛生間,兩側帶有觀景走廊,可憑欄遠眺,欣賞風景。

    再談他的貪色,張居正沉溺聲色,常有美人擁戴左右,家中有名分的妻妾高達7位,還有大量的寵姬。抗倭名將戚繼光曾購買稱為“千金姬”的美女作為禮品奉進。到後來,由於身體不行,又大量使用“春藥”,張居正死亡的主要原因和服了大量的春藥有關。

    貪財貪色之外,張居正還特別貪美食,他在與官員們談話時,直言不諱地說:“千里來當官,只為吃和穿;想保吃和穿,當好這個官”。雖然話說得不受聽,道理卻極其深刻。到後來,張居正嘴巴越吃越刁,平時吃飯,一餐百菜,尚嫌“無下著處”,逼著廚師不斷變換花樣,獨創了一道名菜“雞舌羹”。做一碗“雞舌羹”,不知道需要多少雞舌頭才能燒製出來?張居正的好吃和腐敗由此可以略見一斑。

    以上就是真實的張居正,一個亦正亦邪的大功臣。

  • 3 # 大師兄32846

    有什麼高深的,不就是嘉靖個傻逼玩弄權術,把明朝玩殘了,還覺得自己很厲害。要每個當權者都像嘉靖這麼玩,老百姓的日子就不要過了。不知道為什麼這麼病態的一部便秘劇會惹得全網跪舔

  • 4 # 譚氏茶莊

    這部劇 要看懂 其實很簡單 一看黨爭 裕王黨和嚴黨 透過50萬匹絲綢 各自出招 打擊對方 嚴黨招數有 改稻為桑 毀堤淹田 勾結倭寇 等等 裕王黨者透過海瑞和王用汲去見招拆招 二看嘉靖 的帝王術 如何玩兩黨於股掌之間 看懂這兩點 就可以知道明朝 兩個最優秀的權臣集團 是多麼的優秀

  • 5 # 醉美木瀆

    2007年《大明王朝1566》在湖南衛視首播,首播時收視率並不高,因此被湖南衛視下架,改為網路播放,當時許多人在評價這部劇時就認為這部劇看不懂而且情節過於拖沓。但是改為網播之後,口碑逐漸發酵,豆瓣評分更是達到了9.5分,達到中國產劇的最高評分。

    之所以網播和小熒幕播放口碑產生這種巨大差異,是由於這部劇和之前看到的古裝劇在情節設計,人物塑造上有巨大差異,總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這部劇人物的人設比較複雜,很對觀眾不適應這種分不清善惡的複雜人物關係。以同樣的歷史劇《雍正王朝》來說,雖然劇情比較複雜,但是人設非常簡單,觀眾看了第一集就能弄明白,康熙,四爺,十三爺是好人,太子以及八爺那一群是壞人,年羹堯不忠心有可能變成奸臣,李衛忠心耿耿是大大的忠臣,好人壞人,忠臣,奸臣,站隊站的整整齊齊,兩邊涇渭分明。

    再看《大明王朝1566》很多人到最後也看不明白嘉靖到底是好皇帝還是壞皇帝,嚴嵩看著稀裡糊塗不像個奸臣,趙貞吉站在徐階這邊怎麼又不像個忠臣,徐階是忠臣為什麼高拱對他評價不好,海瑞是大大的忠臣卻又為什麼懲罰打抱不平的齊大柱,嘉靖皇帝為什麼不喜歡忠臣,看的明白的越看越有勁,看不明白的越看越迷糊,最後直接放棄。

    第二,對明朝政治制度執行方式進行一定的還原,沒有一定史學基礎,看不懂劇情。觀眾比較能接受的是《雍正王朝》那種,好人,壞人,奸臣,忠臣一起在朝堂上辯論,皇帝根據大臣意見當場進行政務處理的方式。實際上,清朝皇帝肯定不是這樣處理政務的,但是事實不重要,觀眾看的明白。

    《大明王朝1566》涉及到明朝的內閣制度,御前奏議制度,司禮監批紅制度。雖然說只是展示個皮毛,對於一般觀眾來說已經是一頭霧水,需要對著手機邊查邊看了,看著累,所以乾脆不愛看。

    第三,壞人壞的可憐,好人好的悲慘,劇情邏輯線條太長,看著燒腦。給江南織造局當差的鉅商沈一石,穿粗布衣裳喝白開水,生活極其簡樸,除了想趁火打劫,賤買災民田地,沒幹什麼壞事,最後自焚而死,讓人恨不起來。胡宗憲肯定是好的,卻又為什麼總和嚴嵩父子攪在一起,弄得自己兩頭不是人,最後慘遭罷免,好人沒好報。讓人越看越迷糊,越看越憋屈,所以不愛看。

  • 6 # 心理諮詢師劉曦璐

    是看不懂,還是不願看懂呢?

    首先,這是給成人看的,不是給小朋友看的,而每個小朋友的世界都是要經歷非黑即白的認知階段,再逐步成長到可以接納很多不同面的階段,每個人自己再來整合自己的認知系統。這也是每個人自我內在成長的過程。

    該劇是寫給成人看的,所以劇中人物性格塑造會更豐滿,這才能更加真實打動人心。

    如果當我們覺得看不懂,說明自我內在成長還停留在二元論的階段,就是所謂黑就是黑,白就是白。這樣性格的人呢,愛憎分明,有力量,但還需要修煉一些包容理解力,會讓我們的人際關係更融洽。

    如果是當我們不願去看懂的時候,就是一種逃避心態了。

    逃避什麼呢?逃避對自我內在的探索和接納。心理學上有個名詞叫“投射”,也就是我們把我們身上自我不願去面對、不願去接納我們自有的“陰影”部分,投射給別人,就會忽略自己也有同樣的問題了。包括我們的自私、愚蠢、貪慾等各種“罪”。

    “人之初,性本善”,我更同意“人之初,性本惡”

    。就如小嬰兒她不能自己照顧自己,只能依靠別人,唯有大哭大鬧來求照顧,這可以理解為一種“惡”的力量和表達方式,但只有這樣才能生存下去。

    但當我們逐步成長為擁有更多力量、更多技能可以照顧好自己時;當我們開始可以選擇“善”、“惡”時,我們真正的修行就開始了。“大善”是我們修行的終極目標,也叫開悟。但現實生活中這樣得道的人是很少一部分。

    每個人心中都有Sunny的面,也有陰影的部分。只有我們自己願意面對自己的陰影面,才能更好的超越自己。不求成為得道高人,但求可以成為自己,那個獨一無二的自己。

  • 7 # 風去無歸期

    要看懂《大明王朝1566》首先要了解這部劇的終極BOSS:嘉靖帝。

    嘉靖能當上皇帝本來就是個意外,他的前任正德帝是個大玩家,啥都玩,最後把自己玩死了。他把自己玩死就玩死唄,關鍵這個玩主玩來玩去沒玩出個兒子來。這就給大明的臣子們出難題了,這皇位咋辦呢。最後大家一商量,就從眾多皇子皇孫中選了興獻王的兒子坐這龍椅,也就是嘉靖帝。這真是人在家中坐,龍椅天上來。

    為了大明,這個少年只好從湖北安陸屁顛屁顛往北京趕。趕著趕著因為一件事惹他不高興了,他一賭氣,老子不去了,老子回安陸繼續當我的小王爺去。

    大夥要問了,這傻小子能因為啥事連皇帝都不做了?話說這小朱同志正往北京趕呢,這路上有從北京來接新君上任的大臣,這不新上崗麼,這大臣得給做下崗前培訓啊,講講這皇帝咋當,有啥福利待遇啥的。

    大臣:為了你能名正言順的繼位,你得改個身份,從此以後你就是朱祐樘(明孝宗)的兒子,你得管這個人叫爸爸。

    小朱:不對啊我有爸爸啊,我爸是興獻王啊。

    大臣:這個從《大明繼承法》規定,你要認孝宗皇帝為爹才算名正言順的繼承皇位,至於你那個王爺親爹,你以後就叫他乾爹吧。

    小朱:你扯淡呢!

    大臣:我是認真的!

    小朱:……

    大臣:……

    小朱:那老子不去了,你們太欺負人了!

    最後大家各退一步,小朱順利的當上皇帝,但他幼小的心靈受到了傷害,從此在心裡埋下了與大臣抬槓的種子,併成長為一個槓精皇帝。

    在當上皇帝幾年之後嘉靖帝以各種理由將之前跟自己過不去的大臣從大明公司開除。並開始重用聽自己話的大臣,讓大臣們自己幹活,自己就天天坐在宮裡籤簽字,沒事還打個坐修個仙啥的。到了後來,嘉靖感覺簽字也無聊了就把這個工作交給了自己的秘書:太監,自己就專心的在宮裡練習各種仙術,準備在人生的顛峰上再上一層樓。

    大明皇帝這麼玩底下員工不樂意了,這老闆也不上朝,也不視查工作,每天就修仙,這讓我們這些凡夫俗子怎麼活,我們還等著公司上市好套現啊。有一部分就開始混水摸魚,就是電視裡的嚴黨。另一部分與嚴黨不對味口的就加入了太子黨,剛好太子也很擔心大明公司經老爹這麼一直玩下去,到自己手上肯定是要破產清算了,所以就和一部分清流大臣站到了一起,跟摸魚的嚴黨開槓。偶爾嘉靖也下去當下裁判,罰幾個人下場,好讓兩邊實力相當。自己就能安穩的修仙,有活讓清流乾,有清流找自己開槓的時候就拉摸魚嚴黨去做擋箭牌。

    從此就成了兩邊黨爭,嘉靖一門心思修仙看大戲的局面。

  • 8 # 歷史長河邊的磨坊

    因為《大明王朝1566》與傳統影視作品的邏輯是相反的。

    第一,傳統影視作品中,正派與反派是一清二楚的,觀眾只需要簡單透過他們的言行就能分明白。

    第二,傳統影視作品中,正義是無敵的,且終將獲勝的,觀眾也堅信這一點。皇帝有二類,一類是英明且無私的,這類皇帝做事錯,一定是被奸臣所誤導,或者所強迫。只要正義的一方能將正確的意見說給皇帝聽,皇帝一定會站在正義一邊,懲罰邪惡的一方。一類皇帝是昏庸的,但此類皇帝最後一定會滅亡。

    《1566》中,正義與邪惡都是混和在一起的,最大的反派與最大的正派均是嘉靖皇帝,天下是嘉靖的,但貪銀子最多的人是嘉靖,等於嘉靖為了偷自家的錢,使用了嚴嵩。

    而嚴嵩不是反派,他是嘉靖的白手套,撈錢的背鍋俠。且嚴嵩還有正義的一面,他支援胡宗憲不“改稻為桑”,也在江浙“毀堤淹田”後,積極幫他這位學生調動糧草。

    而徐高張雖然是正派,但他們以“毀堤淹田”後江浙為棋子,不給胡宗憲調動糧食,就是為了激起農民起義,直接整垮嚴黨。

    《1566》裡的人除了海瑞與胡宗憲,加半個王用汲,全都是正義與反派的混合體,只要對自己的鬥爭有利,根本不在意“民眾”的死活。

    無善也無惡,1566的鬥爭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狀態。

    大部分人看不懂1566的核心點,就在於大部分人分不清裡面的人誰對誰錯,誰是壞人誰是好人,沒有標準就會製造混亂。好在1566還給了觀眾一個座標——海瑞,但海瑞的諸多行為與言語,都沒有將“標準”點出來,這就靠觀眾去猜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紅米note4x和紅米note5a相比,哪款更好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