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黔驢說事

    小麥從播種到成熟整個生長過程可劃分為12個生育時期,即出苗、三葉、分櫱、越冬、返青、起身、拔節、孕穗、抽穗、開花、灌漿、成熟期,其中灌漿期又可分為籽粒形成期、乳熟期、臘熟期、完熟期。

    小麥成熟的標誌:

    小麥成熟程度是決定小麥是否可以收穫的主要依據。從小麥籽粒成熟可以分為乳熟期、蠟熟期和完熟期三個階段。在臘熟末期,小麥籽粒中幹物質積累達到高峰,品質好,產量最高,生理也完全成熟,是人工收穫的最佳季節。

    農民檢查是否達到蠟熟期,只要取出麥粒用手指一劃,如果呈現出蠟狀,這就說明到了蠟熟期,一般比完熟期(麥粒完全變硬)提前2—3天。這時是產量最高的時候,得馬上搶收。

    完熟期時,小麥莖稈全部乾枯,籽粒體積縮小,含水量降低,呈乾硬狀,用指甲擠壓不易破碎,此時為機械收割最佳時期,易脫粒且不易破碎。但完熟期後,麥粒養分會倒流入秸稈,造成粒重下降,每畝產量減產將達30公斤到50公斤,如遇陰雨連綿,籽粒又會生芽發黴,品質變差,損失更大。因此,掌握收穫時機,適時搶收非常關鍵。

    如何正確斷定小麥蠟熟期?

    1、觀察籽粒

    籽粒一般呈深淺不同的橘黃色,用小刀切後見橫切面呈蠟質狀稍硬,僅腹溝處稍軟,腹溝附近空腹已消失,籽粒背部仍能擠壓出輕微指甲印。

    2、觀察麥株葉尖、葉片、葉鞘

    麥株葉尖、葉片、葉鞘順序變黃,莖稈從下向上變黃,只有上部一葉及其附近仍呈綠色,穗下莖變黃,旗葉鞘及倒數第二節轉黃不幹枯,全株呈黃、綠、黃三段。

    3、遠離麥田觀察

    若麥株上下皆黃,中間是一條綠帶,就可以斷定這塊麥田已進入蠟熟期,這時收割最適宜。

    小麥收割的要求:

    1、適時收割

    2、收割乾淨,不掉穗、掉粒,籽粒損失小

    3、割茬低而整齊,可減少籽粒損失,且有利於下茬作物的播種和生長

    4、脫粒乾淨

    一天當中小麥收割最佳時期:

    一般一天最好的時間是:9:00-11:00;16:00-18:00

    現在基本上都是聯合收割機作業,選擇上述兩個時間段是因為:

    9:00之前麥稈上的露水還沒有完全蒸發掉;11:00-16:00,天氣太熱,麥稈乾燥;18:00以後,慢慢開始有露水了。

    這兩個時間段內麥子不潮溼,容易脫粒;且不過於乾燥,若麥稈過於乾燥,麥粒容易自動崩開,不容易做到顆粒歸倉。

    但,值得說明的是,聯合收割機到某作業地時,只要麥子成熟後,一般不選擇收割時間的,只要天氣不下雨,就會連續作業收割,農民也不會考慮這個時間是否利於小麥的收割。

    但根據中國跨度的不同,小麥的成熟期是不一樣的。一般的南方的早一些,北方的晚一些。而且是越往北越晚。一般在6月1號到10號,北邊的就更晚一些。

    各地小麥收割時間表

    河南各地小麥收割時間:

    在收穫時間上,一般而言,河南地區一般是在6月由南向北步入小麥的收穫時節。在這一時節,農民伯伯,要密切關注天氣問題,以防雨水降低小麥的產量質量問題。

    河南鄧州小麥收割時間在6月1號左右開割。

    河南南陽地區小麥在5月22號左右已經開始收割。

    河南內鄉5月22日餘關鄉麥田裡收穫小麥。

    河南許昌鄢陵大塊小麥將於6月2號小麥將大面積開割。

    河南新鄉市延津縣小麥預計6月6日成熟開鐮收割。

    河南商丘市睢陽區小麥收割時間成熟開鐮時間約6月6日左右。

    河南安陽市湯陰縣小麥收割時間日期大約為6月4日左右。

    山東小麥收割時間:

    山東德州慶雲領車,六月十號左右大面積收割小麥。

    山東滕州大概在6月15號左右小麥將大面積開始收割。

    山東菏澤牡丹區小麥收割時間大概在6月10左右大面積開割。

    山東寧陽小麥收割時間將於6月2號左右大面積開始收割。

    山東菏澤牡丹區的小麥收割時間大概在6月10左右開始大面積開割。

    河北小麥收割時間:

    河北省邢臺市臨西縣小麥收割時間大概在6月10號左右將大面積開割。

    河北饒陽六月15號左右開始收割。

    保定(高陽蠡縣)地區的小麥估計在6月10號左右開始收割。

    安徽小麥收割時間:

    安徽阜陽小麥收割時間大概在6月1號到5號開始大面積收割。

    安徽無為縣小麥已經開始開鐮收割。

    安徽鳳陽88萬畝小麥於6月1日正式拉開收割帷幕。

    安徽蚌埠市懷遠縣大河灣地區小麥於5月31日已經開展搶收。

    安徽固鎮縣100萬畝小麥於5月31日開鐮收割。

    安徽安慶近百萬畝小麥有望在6月10日前收割完畢。

    因此,要密切注意收割前小麥子粒發的變化。在小麥進入蠟熟末期前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做好準備。在檢查子粒時,要選出這塊地的代表穗,然後取這個穗的中間粒進行檢驗,因為同一穗小麥,不是在同一時間內成熟,而是自上而下逐漸成熟的。

    行業熱點

    取消農業戶口,農民怎麼辦?農村出來的都看看…

    夏收臨近,今年小麥價格會漲還是跌?(揪心啊!)

    玉米政策利空出盡,他卻"加勁兒"種玉米!為啥?

  • 2 # 湯姆農業

    小麥高產營養方案

    1、苗期

    常見問題:根系差,白根少,苗黃,苗弱,分櫱少。

    解決方案:

    噴施:葉碩黃金肥寶40克/畝,噴施1次,長勢健壯,促根提苗,抗低溫。

    2、抽穗-揚花期

    常見問題:莖稈細弱,易倒伏,花少花弱花畸形,黃葉早衰

    解決方案:

    噴施:葉碩黃金肥寶40克/畝,揚花前噴施1次,莖粗抗倒伏,長勢壯,提高結實率,促進籽粒飽滿。

    3、灌漿期

    常見問題:穗畸形,結實率低,籽粒不飽滿

    解決方案:

    噴施:葉碩黃金肥寶40克/畝,噴施1次,促進結實,預防早衰,顆粒均勻飽滿,提高產量。

  • 3 # 金蛋說農業

    種植小麥有什麼要注意的嗎?

    1.如何培育小麥冬前壯苗

    只有培育出冬前壯苗,才能保證來年小麥穗大粒多粒重,高產豐收。

    小麥冬前壯苗的標準是:冬前主莖長出7-8片葉,單株分櫱7-8個,次生根8-9條,一般麥田的畝莖數,為來年成穗數的1.5-2倍;豐產田為1.2-1.5倍。

    小麥冬前要達到上述壯苗標準,必須抓好以下管理措施:及早查苗補苗,適時間苗、疏苗、小麥出苗後應及時對缺苗斷壟的麥田查苗、補苗。為了使補種的麥田與早播的大苗減少差距;補種前,可按1公斤種子1公斤水的比例浸種一天,撈出晾1-2小時後補種;如補種偏晚,種子要進行催芽,這樣可早出苗2-3天;如果時間太晚,已不能補種的麥田,可結合間苗,疏苗進行補栽。移栽要栽大苗、壯苗,栽深以不埋心葉為宜,栽後壓實、澆水、覆土;間苗、疏苗能保證苗勻苗壯。因此,對群體過大的麥田及一般麥田的“疙瘩苗”要及早進行間苗、疏苗。因地、因苗追施苗肥和冬肥 冬前結合澆水,因地、因苗追施苗肥、冬肥,對促進苗壯、保護麥苗安全越冬,鞏固年前分櫱,具有重要作用。對旱薄地麥田或苗勢較弱的一般麥田,要在三葉期早追苗肥,畝可追施標準氮肥15-20公斤;地力較肥、苗子較壯的麥田,可在立冬至小雪間結合澆冬水施冬肥,每畝追施標準氮肥10-15公斤;對缺磷、鉀的地塊,也可追施氮、磷、鉀三元複合肥15-20公斤;也可以在麥田撒施土雜肥2000-3000公斤,或者澆人糞尿500-600公斤。但積雪的麥田和鹽地不能澆尿;高產麥田,地肥、苗壯、櫱足,一般不需追肥,以防群體生長過旺而造成後期倒伏。看麥田墒情,適時澆好冬前水 冬前水,主要是指分櫱的弱麥田或低窪地,冬季土壤含水量高於15%時,可不澆水;如果土墒乾旱,含水量低於15%以下的麥田,則要澆冬水。澆水的時間以日平均氣溫6-4度,立冬至小雪的半個月內最適宜。劃鋤、砘壓、培土、保墒防寒 小麥在冬前要注意劃鋤,劃鋤能提高土壤耕層的含水量,提高土壤溫度,促進麥苗健壯生長,劃鋤要掌握時機,即麥田澆水或雨後,土壤表土“放白”或有“花斑”時進行。對旺長的麥田要深劃鋤10-12釐米,以起到抑櫱防倒作用。冬前,對麥田砘壓1-2遍很有好處。

    一是能減少水分蒸發,深冬還能防止寒風侵襲。

    二是能使土壤密結,加強毛細管的作用,提高土壤表層水分,有機紮根、盤墩。

    三是能抑制過旺麥田的旺長。但土壤溼和鹽地麥田則不能砘壓,以免引起土壤板結或反鹽(鹼)。砘壓應選擇晴天的上午10點以後、下午4點以前進行。冬前麥田培土的作用,主要是增強小麥的抗旱、抗寒能力,並有抑櫱,促大櫱和培根防倒的作用。方法是,結合中耕,用鋤向麥根部壅土,但要掌握壅土的厚度,以不埋住大櫱為準。

    種小麥播種後常見問題及對策

    中、早茬地塊播種春性及弱冬性品種,會導致麥苗冬前旺長,不利於安全越冬。

    對策:在及早劃鋤、鎮壓的基礎上,冬前壅土圍根,或蓋施“矇頭糞”,保護麥苗安全越冬。

    ◇小麥播種過早怎麼辦?

    小麥播種過早,幼苗出土後葉片狹長、垂披,分櫱不足,主莖和一部分大櫱冬前幼穗分化即進入二稜期;冬季在遇到-10℃、持續5小時左右的低溫時,就會發生凍害。 對策:適時鎮壓,抑制主莖和大櫱生長;壓後及時劃鋤,並結合澆水,畝施碳銨15千克,必要時,用0.2―0.3%矮壯素溶液葉面噴施,以控制徒長,抗禦凍害。

    ◇小麥播種過晚怎麼辦?

    由於冬前生長期短,積溫不足,導致麥苗生長瘦弱,分櫱少。 對策:以劃鋤和補肥補水為主,三葉期畝施碳銨10―15千克;土壤墒情差、滲水快的麥田,三葉期後及時澆分櫱水(但墒情適宜或土壤粘重、滲水性差的地塊,冬前不宜澆水);封凍前最後一次劃鋤,要注意壅土圍根,以護苗安全越冬。

    ◇小麥播種過淺怎麼辦?

    小麥播種深度以3―5釐米為宜,播種過淺(不足3釐米),麥苗匍匐生長,分櫱節裸露,分櫱多而小,不耐旱,易受凍和早衰。

    對策:出苗前及時鎮壓幾遍,出苗後結合劃鋤壅土圍根,必要時在越冬期採用客土覆蓋或蓋施“矇頭糞”,防止越冬受凍。

    ◇小麥播種過深怎麼辦?

    小麥播種過深(超過5釐米),出苗緩慢,叫片細長,分櫱少而小,次生根少而弱,麥苗黃瘦。

    對策:及時進行扒土清棵。方法是:用竹筢或鐵筢從畦面中央開始,順壟橫摟,當清到最後一行時,把餘土全部拖到畦背上即可;對於適期播種的小麥,冬前清棵一般從二葉期開始,到“小雪”時結束。

    ◇小麥播量過大怎麼辦?

    表現為麥苗生長擁擠,植株黃瘦、細弱,個體發育差,分櫱很少。

    對策:先及時疏苗,特別是地頭、地邊以及田內的“疙瘩苗”,要早疏、狠疏,以建立適宜的群體結構,促進個體發育;再結合澆水,追施少量氮、磷速效肥,以彌補土壤養分的過度消耗。

    ◇施用底肥過量怎麼辦?

    施用底肥過量,麥苗出土後長勢過旺,分櫱多,葉片寬大,田間鬱蔽嚴重。

    對策:當麥苗主莖長出5片葉時,在小麥行間深鋤5―7釐米,切斷部分次生根,控制養分吸收,減少分櫱,培育壯苗。

    ◇播後墒情不足怎麼辦?

    表現為麥苗出土困難,或出苗後分櫱出生慢,葉色灰綠,心葉短小,生長緩慢或停滯(俗稱“縮心苗”),基部葉片逐浙變黃乾枯,根少而細。

    對策:播種後,及時檢查土壤墒情,對墒情不足或落幹影響出苗的地塊,有水澆條件的進行小水灌溉,無水澆條件的及時鎮壓1―2遍。

    ◇播后土壤過溼怎麼辦?

    麥苗出土後葉色淡黃,分櫱出生慢,嚴重時葉尖變白乾枯。

    對策:及時深中耕散墒通氣,並追施少量速效肥,促苗早發。

    ◇播後出苗不全怎麼辦?

    小麥播種後,應及時檢查出苗情況,一旦發現缺苗,抓緊進行補全。其方法是:①補種。選擇與缺苗地片相同的品種,先在適宜的溫度條件下浸種、催芽,或用2.5萬倍萘乙酸或500倍磷酸二氫鉀溶液浸泡12小時,然後播種,以利出苗和生長;②移栽。對於來不及補種和補種後仍有缺苗的地片,可在小麥分櫱期就地移苗補栽。移栽的麥苗要選擇具有1―3個分櫱的壯苗,移栽的深度以“上不埋心、下不露白”為宜,移栽的時間最遲不能晚於“小雪”,以利緩苗和越冬。

    種小麥產量高 要噴葉面肥

    小麥揚花後進入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在揚花至灌漿期抓噴葉面肥可有效提高產量和品質。

    一、噴施方法

    1、噴施多維磷酸二氫鉀 畝用99.5%多維磷酸二氫鉀100克,兌水30千克勻噴霧,間隔一週一次,連噴2到3次,可增粒、增重、促進灌漿,提高小麥抗病、抗倒伏能力,預防後期乾熱風,促進早熟。

    2、噴施草木灰浸出液 取未經雨淋的新鮮草木灰5-10千克,加入100千克清水充分攪拌,浸泡12-14小時,取其澄清液噴施,如加入2%過磷酸鈣浸出液混噴效果更好。一般間隔7至10天一次,連噴2到3次,不但能增加養分,促進籽粒飽滿,且具有良好的抗病防蟲、防倒伏作用。

    3、噴施沼液 將經過厭氧發酵45天以上的沼液從沼氣池水壓間壓取,停放2-3天后用純沼液噴施,畝用量30千克,氣溫高時加入適量清水稀釋後再噴,以免蒸發快造成濃度增大而燒傷葉片。一般7至10天一次,連噴3次以上,可起到壯稈防倒、增加產量、提高品質、抗病防蟲的良好作用。

    4、揚花期噴硼 小麥揚花期畝用硼砂75-125克,加水稀釋至50-75千克葉面噴霧,可加速小花發育,促進花粉管延伸,增加結實率和千粒重。

    二、注意事項

    1、噴霧時力求均勻,以葉片溼潤不滴水為好。時間以上午9時前,下午4時後為宜,尤以下午4時至5時效果最好。對脫肥重、墒情差的麥田,或噴肥期出現乾熱風時,要酌情增加噴肥次數。有病蟲發生的麥田,可在肥液中適當加入農藥兼治。揚花期噴肥要錯開上午9時至11時和下午3時至6時兩個揚花高峰期,否則花粉管會因吸水而脹裂,影響受精結實,導致減產。

    2、草木灰必須充分浸泡,讓有效成分完全溶於水中才能發揮其增產效果,切忌隨泡隨用。

    3、噴肥後12小時內如遇降雨,天晴後應補噴。

  • 4 # 十星玉米白加紅

    再者選擇一個抗性好的小麥品種,小麥品種怎麼選擇要多看、多思考,不要被某些誇大其談的品種所矇蔽眼睛!

    現在大部分都是秸稈還田,最好播後鎮壓!

    在防治病蟲害方面,要提前預防,不要等有了病蟲害再接連不斷的打藥,既費工又費錢!

    小麥中後期管理技術要跟上,好多人不懂小麥的技術,只看人家怎樣就跟人家一樣。這是錯誤的想法!不可取!

    北方農村網,經過多年的小麥各時期管理技術實驗,有了很好的實驗資料,只有自己親自動手實驗才有話語權(這是偉人的話)

  • 5 # 松林小草

    小麥高產種植技術

    基本目標:苗全、苗壯、苗齊、均勻。

    安全越冬標準:冬前主莖葉齡6葉1心,單株分櫱4—7個,單株次生根6—10條。

    產量結構:每畝穗數43—45萬,穗粒數31—33粒,千粒重42—44克。在群體未達到合理穗數前,增加穗數是提高產量的主要途徑。達到合理穗數前提下,增加穗粒數,是提高產量的主要途徑措施。達到基本穗粒數的前提下,增加粒重是奪取高產的最後措施。

    主攻穗數的主要措施:精細整地、氮磷鉀鋅錳配合、密行播種、種子處理。主攻粒數的主要措施:氮肥後移、噴施鋅硼肥、防好病蟲害。

    主攻粒重的主要措施:放好乾熱風、噴施鉀肥、成熟一塊收穫一塊(適時收穫)。

    一、澆足底墒水:底墒水是冬前壯苗的基本條件,也是節省凍水措施的前提。若在降小雨的情況下免澆底墒水而在出苗後補灌或澆凍水時,要以墒情而定。

    二、施足底肥:小麥出苗到起身前澆水較少,追肥較困難,而且這一時期追肥,肥效損失較大。為保證這一時期的生長髮育,應施足底肥。儘量推廣配方施肥技術,一般情況下,掌握高產田“控氮磷、增鉀、配微”;中產田“穩氮磷、補鉀、配微”;低產田“增氮磷”的原則。保證底氮肥比例在50%以上。高產田的施肥結構為:每畝有機肥2~3 m3,純N 16kg, P2O5 10~12 kg, K2O 5~10 kg。 具體的底肥數量如下:案例1:有機肥每畝4000公斤;磷酸二銨20~25 kg+碳酸氫銨15 kg,(或三料過磷酸鈣20~25 kg+碳酸氫銨25 kg,)(或普透過磷酸鈣1 00 kg+碳酸氫銨25 kg;)氯化鉀(含K2O 60%)15~18 kg;硫酸鋅1~1.5 kg。 此基礎上,春季追尿素20~25 kg。案例2:最佳施肥量,每畝底施107 Kg烘乾雞糞(可用其它有機肥代替)、71 Kg碳銨、18 Kg磷酸二銨、8 Kg氯化鉀、1.5 Kg硫酸鋅、2 Kg硫酸錳。案例3:測土配方施肥建議卡。

    三、精細整地:整地質量要求達到“深、細、透、平、實”。 實行秸稈還田的,秸稈要截碎,翻耕要深。該項工作影響到是否全苗,是否夠穗。----穗數是主要矛盾。“攻穗保重”是主要措施。

    四、種子精選、種子包衣、種子處理:對於地下害蟲、小麥吸漿蟲重發地塊,用40%甲基異柳磷+水+種子,按1:80:800比例拌種; 或50%辛硫磷+水+種子,按1:50:500比例拌種。

    五、適期播種:根據我省近年來氣溫升高,冬前積溫明顯增加的趨勢,各地應適時進行晚播。適宜播期在10月5日到15日。

    六、播種量與播種方式:在適播期內播種量為每畝12-15公斤,適播期後,每晚播一天增加0.5公斤播量;整地質量差的地塊和發芽率低的種子,要適當增加播量。以13-15釐米等行距種植較好。

  • 6 # 甘福泉

    謝謝邀請/你提問的怎樣種植小麥才能高產的問題,一般都是盲目的,種麥的時侯買些肥料往地裡一撒,拖拉機一耙,播種機一種就結束了,要想奪高產,必須打1好奪高產的基礎,老農說的好麥在種,秋在管,要想種好麥,首先整好地,選好種,合理施肥,根據土壤酸鹼度,配好氮磷鉀比例,麥種選種抗倒伏一般在7、80公分高就行,比如推廣的中原18,世紀518,周麥23,等品種,播種量畝畝18一20斤比較適宜,不要種的太密,反之,不利於高產抗倒,澆水,必須冬灌, 促進分櫱長根。其後做好病蟲害防治等工作。

  • 7 # 魏華農教你養花種菜

    小麥高產技術:

    不同地區,不同土壤,不同氣候,種植方法也不同。現以河北平原為例,說說小麥高產種植技術。在河北是小麥,玉米一年兩季作物。

    一,底肥:很重要的一環,一定要認真對待。

    1,秸稈處理:小麥在種植前,上茬作物是玉米,玉米收穫貨,留下玉米秸稈,趁玉米秸稈還有水分時抓緊粉碎。堅持秸稈還田。秸稈乾燥後不易腐爛,不利於秸稈還田。秸稈粉碎後撒施一些促進秸稈發酵的肥料。

    2,選好底肥進行深耕:

    A,底肥選擇前建議,化肥用了很多年,土壤結構遭到破環,化學元素超標,土壤不再健康。

    用S法進行土壤取樣,一畝地約5-8個點。拿到土肥監測站或請農資銷售點有土肥儀器的站點進行土壤檢測。根據土壤報告合理選擇氮磷鉀含量及微量元素合適的肥料。

    B, 考慮土壤內病蟲害:小麥種植前應去觀察土壤內的地下害蟲(地蛆、螻蛄、地老虎等),線蟲(根結線蟲、孢囊線蟲、莖線蟲)的生存情況,如數量多建議種植前防治。

    建議使用多重功效的綠色生態肥做種植前的底肥。就是市場上銷售的含有以下類似成分的肥料,(枯草芽孢桿菌,、阿維菌素菌絲豆粉原料、植物楝素、蓖麻粕、中草藥大黃等)成分的綠色生態肥。這樣的肥料具有供肥、促生長、防病抑菌、殺滅線蟲的多重功效。使用後能夠提高地溫、活化疏鬆土壤、補充有機質、修復土壤環境,沃土養根和降解土壤中重金屬、農藥殘留物。此類產品不但含有植物生長所必須的有機質,氮、磷、鉀、中微量元素,還含有大量的有益菌種、氨基酸、蛋白質等,可有效防治作物缺素生理病害。

    家中有家用有機肥(雞糞,豬糞)的,一定要充分腐熟後使用.可以考慮配合使用含有有效成分是丁硫克百威(好年冬)和毒死蜱(樂斯本),滅線磷等成分的藥物對土壤內害蟲進行殺滅.

    二,選種:

    1,一定要選擇符合當地的品種,不同縣市間品種也有不同,選用抗病品種。

    2,不同品種間輪換種植。如去年某病害發生嚴重,今年可選抗性品種。

    3,購買正規廠家審定的新種,注意檢視三證。選擇正規經銷商,避免因儲藏不當引起黴變,注意檢視是否有蟲子侵害。

    4,看品種是否拌種,拌種可以提高出苗率,減少病蟲害,提高產量。

    三,播種:

    1,合理定好畝用種量,根據以往氣候合理安排。密植注意倒伏,稀疏肯定產量低。不同地區,氣候不同,根據以往驗適當調節。

    2,沒有完全粉碎的玉米茬,影響播種,最好人工收集起來處理掉。

    3,播種后土壤疏鬆,請及時灌溉和鎮壓。

    四:澆水追肥:

    1,小麥堅持澆封凍水。

    2,追肥,在小麥開春時返青拔節期澆開春水,即返青水。

    追肥,一般選用尿素或碳酸氫銨。尿素是有機態氮肥,經過土壤中的脲酶作用,水解成碳酸銨或碳酸氫銨後,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因此,尿素要在作物的需肥期前4~8天施用。

    尿素用於作追肥時,在轉化前是分子態的,不能被土壤吸附,應防止隨水流失;轉化後形成的氨也易揮發,所以尿素也要深施覆土。因此尿素施入土壤後不殘留任何有害 。另外尿素中含有的縮二脲也能在脲酶的作用下分解成氨和碳酸,尿素在土壤中轉化受土壤 PH值、溫度和水分的影響,在土壤呈中性反應,水分適當時 土壤溫度越高,轉化越快。尿素水解後生成銨態氮,表施會引起氨的揮發,尤其是鹼性或鹼性土壤上更為嚴重,因此在施用尿素時應深施覆土。

    3,一噴十防:小麥灌漿期,澆好灌漿水, 麥黃水,噴施葉面肥,防止早衰。澆好灌漿水,對於增粒重、預防乾熱風有重要作用。天氣乾旱,運用麥黃水,有利於下茬套種,防止早衰。在5月上中旬,結合防治病蟲害,噴2~3次葉面肥,如0.2%~0.3% 磷酸二氫鉀,能減輕乾熱風危害,增產效果明顯。

    五,及時收割,晾曬,儲存。麥收時節經常颳風下雨,有時小麥會撲到,要結合實際情況看是否扶植小麥,不要盲目扶起。趁天好及時搶收。

  • 8 # 雲種養

    大自然總是對小麥作物會影響,但生產者可以幫助最大限度地發揮小麥的種植潛力。

    1、選擇合適的品種。不同的小麥品種在產量、成熟度、冬季寒性、耐旱性、穀物特徵、抗倒伏、病蟲害以及其他性狀方面差別很大,選擇合適的品種是保障小麥高產最重要的一步。

    2、根據降雨和播種日期,應該爭取每平方碼(0.84㎡)種到200到300棵植株;

    3、確保種子深度足夠深,2.5至3.8釐米深;在最佳時間播種時,種植30-37粒種子/0.1平方米。

    4、定期觀察田間發現疾病,因為小麥植物的葉子和莖貢獻了65%的產量。

    5、建立小麥營養管理計劃:

    1)測試土壤:根據作物輪作,建議每隔一至三年測試一次土壤。

    在11月至3月期間採取土壤樣本來衡量現有的營養水平。小麥最重要的元素包括氮、鉀、硫和氯。採取兩到三個不同深度的土壤樣本來捕獲不同元素的營養水平,包括0至15釐米的表面樣品,以測量pH,石灰、有機物、磷、鉀和鋅。0至61釐米的第二個樣品測量硝酸鹽/氮氣、硫磺和氯化物。

    2)冬小麥生產需要注意秋季和春季作物的生育需要,秋季和春季生長和分櫱需要適量的氮和磷,氮不能施用太早,否則小麥植物會產生太多的分櫱,在收穫時會產生倒伏。小麥對磷的反應敏感,沒有足夠的磷,秋天的小麥速度會很慢,可能會發生葉片的倒伏;春季,小麥快速增長期需要及時供氮。

  • 9 # 稻麥巴巴

    小麥有高產,種好是基礎,管好是關鍵。

    這裡以豫南小麥為例,說說小麥高產栽培技術。

    一、選好麥種。

    各種作物相對晚熟的品種要比早熟的高產,如鄭麥9023小麥種,其產量很難突破1000斤,而百農207一般畝產都在600公斤左右,更有突破700公斤的增產潛力。

    因此高產栽培上應選用適合當地種植的晚熟,矮杆,抗性好的種子。

    二、選好肥。

    高產栽培施肥需要有機肥和化肥相結合,補充微量元素。

    有機肥是作物持續高產的保證,一般畝使用腐熟土糞3000-4000斤,化肥建議選用大廠家的複合肥,肥料配比16-16-16或15-15-15,畝用40-50公斤。

    微肥主要是硼肥和鋅肥,畝1-2公斤做底肥。

    三、搞好種子處理。

    高產小麥紋枯病,根腐病,赤黴病,鏽病 ,地下蟲,蚜蟲等病蟲害發生嚴重。

    種子採用藥劑處理後,可以減輕或推遲病蟲的危害和發生期。利於培育壯苗。

    四、科學耕地,適期精量播種。

    土壤必須深耕,破除板結,一般耕深25-30公分。

    播種要嚴格按選用品種的特性及當地氣候,土壤條件選定合適的播期和播量。

    確保苗齊,苗勻,達到合理的基本苗。

    五、搞好生育期管理。

    其一、播種後拔節前搞好麥田除草,及紋枯病,鏽病,蚜蟲,紅蜘蛛的預防,壓低小麥中後期病蟲發生基數,培育壯苗。

    其二、拔節期根據小麥長勢,適量追施尿素,提高成穗率。有旺長趨勢的要及時控旺。

    其三、孕穗期注意鏽病,白粉病,麥蚜,紅蜘蛛的控制。

    其四、抽穗楊花初期重點是赤黴病,吸漿蟲的預防,並根據小麥長勢適量追施尿素,增加粒重。

    其五、灌漿期預防鏽病,蚜蟲,葉枯病的發生,同時控制乾熱風的危害,預防小麥早衰。確保穗大粒重。

  • 10 # 北方農村網

    不是【可以】與【不可以】的問題,是【值】與【不值】,【好】與【不好】的問題,一般小麥底肥用30斤尿素(玉米秸稈還田需要多氮)+30斤磷酸二銨+40斤氯化鉀=100斤130元左右【57%氮磷鉀】,同價格,同比夠小麥專用肥160%的含量。

    智慧型農民,這樣種小麥:底肥用57%氮磷鉀,一百斤125元!十星科技

  • 11 # 奔跑的小樹苗

    現如今,中國小麥種植的幾大省份主要有河南、安徽、湖北、山東等省區。近年來隨著農業基礎條件的改善和生產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小麥的畝產量和總產均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但距離小麥高產目標還存在一定的差距。

    第一,選用優良品種。要實現小麥的高產,首先必須選擇優良小麥品種,在選擇時要根據氣候條件和土地條件選用品種優良,單株生產力高,抗逆性強,抗旱、抗病、抗倒、豐產性強,經濟系數高不早衰的良種耕種,種子純度不低於 99.0%,淨度不低於98.0%,發芽率不低於 85%,水分不高於13.0%。選種後還要對種子進行藥劑處理才能播種。

    第二,配方施肥。土壤肥力不同、型別不同,其施肥方式就不同,可以選擇配方平衡施肥。同時,補微肥、配菌肥,分層施肥、分期施肥相結合。應以保持、提高優質種性為主,注意提高抗病、抗倒能力,增施鉀肥,突出氮肥後移,補施硫、鋅、硼等微肥。N∶P∶K=1.0∶1.2∶(0.3~0.5),667 m2施純氮磷鉀總量,一般下翻地應控制在 7~8 kg,中等肥力地應控制在 10~11 kg。施鉀肥時,選擇生物鉀效果更好。其中,2/3 作為底肥,一般施在種下 3~5 cm,其餘的 1/3 作種肥。

    第三,田間管理。冬季主要從三方面進行管理,一是看苗施肥,二是除雜草,三是澆冬水。春季需要加強肥水管理與防蟲除草。由於春季雨水比冬季雨水多,但仍然不能滿足小麥的吸收需求。所以,春季應採用清溝瀝水的方法來補充水量。春季澆返青水,注意根據土壤和氣候的變化結合小麥的生長情況進行,或5 cm 平均土壤溫度在 5 ℃以上時灌溉返青水。

    第四,適時收穫。收穫小麥時,必須以小麥的成熟期為依據,收穫過早或過晚都會影響小麥的產量與蛋白質含量, 適期收穫小麥產量高,質量好,發芽率高。 收穫過早,小麥的籽粒不飽滿,產量低,品質差。收穫過晚,會造成小麥的籽粒透過長時間的呼吸及雨水淋溶作用,蛋白質含量減低,碳水化合物減少,同時千粒重,容重,出粉率也會隨之降低,在田間也容易落粒,遇到雨水容易發芽。有一部分的品種收穫過晚還容易折杆,掉穗,在使用聯合收割機收割時,最適宜的時期是蠟熟末期至完熟期,一般說來是在5月中下旬至6月初、 要根據天氣和小麥的成熟度及時採取機械收割 ,同時注意清雜和乾燥,讓小麥籽粒的含水量降到安全範圍,小麥含水量的安全水分標準為 14%,這樣才能儲存。

  • 12 # 農學博士教種植

    作為一種重要的糧食作物,小麥在中國擁有巨大的種植面積。如何促進小麥高產始終是小麥種植行業的一項重點工作。我們要根據小麥的不同生長時期特點,進行針對性的高產栽培,進而實現小麥的高產、增產,端穩國家飯碗。

    精細整地

    合理整地是確保小麥增產、高產的重要保障措施。土壤環境是植株賴以生長的主要環境,可以為小麥提供營養、水分。透過精細整地,可以有效改善土壤條件,增強土壤蓄水保水能力,而透過耕地,可以使土壤上松下實,達到深、透、平、實的標準。小麥對耕作層的要求一般是20-25釐米,能夠改善土壤物理性質,確保小麥根系紮實,避免出現倒伏。

    合理施肥

    施肥也是小麥高產優質栽培的關鍵措施,足夠營養供給是確保小麥健康生長的重要保障。透過合理施肥,可以給小麥正常生長提供足夠養分。但在施肥過程中,需要根據小麥實際生長狀況進行施肥。氮磷鉀肥是小麥正常生長的重要元素,小麥生長有兩個關鍵時期,一個是冬季,一個是孕穗期。所以呢,在這兩個關鍵時期,我們務必確保小麥營養供給充足。另外呢,施肥量要適中,在冬季過量的肥料容易使小麥倒伏、貪青。

    適時收穫

    適期收穫也是小麥高產的技術重點,如果小麥成熟而不能及時收穫,勢必會影響到小麥品質。蠟熟末期屬於小麥收穫的最佳時期,因為在這個時期,小麥含水量在20%左右,幹物質積累已經達到最大值,小麥產量最高。

  • 13 # 慶雙三農

    【慶雙與三農同行】種植小麥怎樣才能高產?──選擇好品種、土壤、適時播種、合理施肥和防治病蟲害,就能使小麥獲得高產。詳情請看下文。

    選擇好的小麥品種

    小麥的品種較多,要選擇好的品種。既要產量高,又要抗逆效能強,還要適合當地的土壤與氣候條件。

    選擇好的土壤

    小麥對土壤的要求不嚴,但要獲得高產,就需要選擇好的土壤。沙質土壤保水、保肥效能差,不是好土壤。而黃泥粘土的透氣性差,也不是好土壤。最好的土壤是沙壤土,不但保水、保肥的能力強,而且還肥沃。沙壤土主要分佈在大江、大河兩岸,是沖積土,既含有沙,又含有泥,是小麥生長良好的土壤。

    在適宜的時候播種

    小麥分為冬性小麥和春性小麥,大多數地區種植的是冬性小麥。冬性小麥播種時的適宜溫度是平均16~18℃,在此溫度條件下播種,小麥出苗快,生長健壯,分櫱多,抗逆效能強,產量高。在筆者當地,小麥播種的季節以農曆“霜降”節前後最適宜。

    如果播種過早,由於氣溫高,小麥在越冬前生長過量,容易形成瘋長。而且在越冬前就有可能會拔節,在開春後該拔節時卻又開始抽穗。由於早春氣溫較低,不利於小麥的花粉發育與受精結實,會造成小麥秕粒,甚至無粒,還有倒伏的危險。

    而如果播種過晚,由於氣溫低,小麥出苗慢,分櫱少,不但要增加播種量,還要增加追肥的施用量。而且小麥的穗小,產量也低。

    合理施用肥料

    在小麥生產上,一般都要施底肥和追肥。底肥在播種時一次性施入,而追肥則要分期追入,分期施入最關鍵是“看苗施肥”,即以麥苗的長勢確定施肥量。

    如果施肥過量,容易造成小麥分櫱過多,還容易造成瘋長,不但抗逆性弱有倒伏的危害,還會加重病蟲的危害。

    而如果施肥不足,小麥分櫱少,有效基本苗不夠。植株生長弱,結的穗小,產量低。

    對於土壤肥力一般的土地,在小麥播種時,每畝可施入500~1000公斤農家有機肥,三元素複合肥30~40公斤作底肥。如果沒有有機肥,每畝可施入50公斤三元素複合肥作底肥。

    而追肥可分三次施入,每畝用尿素30公斤,在小麥的“倒扦期”施5公斤,“分櫱期”施10公斤,“拔節期”施15公斤。

    在開春後,由於天氣乾旱,要放水灌溉,以保證小麥拔節和抽穗與結實對水份的需要。

    防治病蟲害

    在小麥生長過程中,要發生病蟲的危害。如小麥的蚜蟲、吸漿蟲等害蟲和赤黴病、鏽病。

    小麥遭到鏽病危害後,如不及時噴藥防治,病害蔓延的速度很快,可造成絕收。

    還有蚜蟲的危害,如果不及時有效的控制,小麥不能正常灌漿與結實,造成大量的秕粒,嚴重影響產量和質量。

  • 14 # 守望農村

    1.選抗倒伏抗病力強的小麥品種。這是新品種,也是好品種應有的能力。

    2.施足底肥。一般是每畝50千克三元複合肥(施有機肥的可減至30千克)。鋅鐵肥缺少的地塊適當補充。

    3.播種時保證土壤溼度夠,實現苗壯苗全。及時檢查,防漏播,發現後及時補苗。

    4.做好麥田除草工作。

    5.澆防凍水的麥田要澆足水。玉米秸稈還田的麥地應澆足水,僅有雨水是不夠的,不澆足水易燒苗。

    6.開春看麥地的溼度澆水,既要澆水,也要控旺,促壯苗,才抗病,才高產。需要噴施控旺藥劑的(或助壯素),應嚴格按要求噴施,過早過晚反而效果變差。

    7.防治病蟲害要早預防,不要等到病蟲害大發生了再打藥,那時已經造成減產了,而且更費藥費勞力。多檢查麥苗生長情況,做好病蟲害預防打藥工作。尤其是及早預防小麥赤黴病和鏽病。

    8.後期防乾旱、防乾熱風造成小麥早熟。適度澆水,噴促壯的磷酸二氫鉀,控制病蟲害,促使麥苗健壯。

    9.及時收割。

  • 15 # 三省坡種植團隊

    小麥是世界上主要糧食作物之一,全世界有1/3以上的人口以小麥為主糧,種植面積居各種作物之首。中國小麥在總量上基本能夠滿足國內消費需求,但是小麥的品質結構不合理,普通小麥生產有餘,優質專用小麥則是生產不足。

    在選擇種植時,一定要選擇適合當地發展的品種,因地制宜,找準特色。具有傳統優勢特色,自身比較優勢,從傳統產品中篩選出優勢品牌,使傳統產品現代化,發展別具風格的地方特色產業;適合當地實際情況,就是要適合當地的自然條件和環境條件。

    小麥種植關鍵技術有4種;小麥則有精播高產栽培技術,小麥品質調優栽培技術,小麥輕型栽培技術,麥田間套複種技術。

    其中精播高產栽培技術是在地力和肥水條件較好的基礎上,以適當降低播量為中心的,使群體較小而產穗大、穗足、粒重和高產的技術;小麥品質調優栽培技術是透過改進耕作栽培技術、改進施肥方法好適時灌溉來提高小麥產量的技術;小麥輕型栽培技術是省工省力和簡化管理的高效技術;麥田間套複種技術即與玉米、甘薯等間套複種,以緩解糧棉油菜爭地矛盾。

  • 16 # 農村三姐

    在我們這裡就是玉米收了之後種小麥,在農村種植小麥是最簡單有省事,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怎樣種植小麥才能高產。我們要選擇高肥水地塊,高產小麥品種,土壤養充足,選擇地力高,水澆條件好的地塊,要施有機肥、根據自己地區的適宜需要完播種還是早播種,現在播種都使用機器,在農村家家戶戶都使用機器。

    防止倒伏,重施起身拔節肥,有的不抗倒伏,群體過大的麥田,在返青至拔節前須進行一次處理,使用施多效唑或麥業豐等。我們要控制多餘下落穗的形成穗大粒多,澆好灌漿水,噴施葉面肥,防止早衰。澆好灌水預防乾熱風天氣乾旱,用麥黃水,下次茬套種,防止早衰等。主要是防治病蟲害一般說小麥更易遭受病蟲害,小麥白粉病,蚜蟲是我們常見的所以及早防治。如果大家有好的意見歡迎分享出來一起學習。

  • 17 # 奮鬥在京都

    一種作物要想獲得高產,土、肥、水、種、密、保、管、工一樣都不可少,小麥生產也是如此,既要注意選擇和培育肥沃的土壤,也要做好水肥管理、良種選擇、植保管理、合理調整株行距等等農事操作。但就小麥而言,我個人覺得,高產的關鍵主要在於適時適量播種,在於水肥管理。

    一是適時適量播種,北京地區冬小麥一般在9月底至10月初進行,如果稍微耽誤了農事,一定要適量多播。二是做好水肥管理,對於冬小麥灌水要灌好4次水,凍水、起身水、拔節水和灌漿水,施肥尤其要注意底肥、拔節肥和灌漿肥。當然,這不是說其他幾個環節不重要,還是那句話,土、肥、水、種、密、保、管、工八字方針一個不可少,小麥要想獲得高產就必須重視品種的選擇,就必須重視病蟲害和雜草的控制,就必須調整好株行距,控制好基本苗,就必須要做好全過程的農事管理。當然,現在產量已經不是衡量技術的唯一標準,提質量、促效率也是小麥生產發展的趨勢,可以多加考慮。

  • 18 # 農村小小夢

    搞農業沒有什麼捷徑,想獲得高產、優質的成果必須付出相應的勞作才行。

    小麥生長期比較長,管理起來也比較繁瑣,每個時期的管理都不同,且還要視生長情況靈活實施。只有綜合運用,才能把產量做到最大化。

    小麥播種好是高產的基礎,管理好是高產的關鍵。所以,從選種播種到發芽生長,期間每個時期的管理都是非常重要的。

    選種施肥

    選種比較重要,它決定該品種是否可以在當地發揮產量、品質的最大化;同時還應符合種植戶的種植目的。如:自食,商業化,實驗等。

    一般選擇分櫱強,易成穗,抗性強,植株高度適宜。如:多雨風,易倒伏地塊,可選擇莖杆粗矮,側根發達的品種等。

    土壤充足的營養是高產的保障,要保證小麥高產又優質,施足基肥比較重要。畝施有機肥5000公斤左右,還要平衡搭配速效肥最佳,尿素15公斤左右,磷酸二銨20公斤左右,鉀肥20公斤左右,有條件的還應施微肥,或菌肥等。

    整地,適時播種

    小麥根系比較深,田間建議深耕30釐米左右。以增強土壤疏鬆蓄水保肥能力,同時還要做到細、勻、平整等,不留大坷垃,不藏暗壟;還要預留排水溝。

    播期每個地方都不一樣,因為如今氣候較不穩定,年前溫度較高和年後多有春凍發生。所以冬小麥的播期也不固定,建議在氣候正常的年份適當早播。也就是當進入適播期後,越早播種對於小麥的肝顫越有利。若年前溫度較高,少雨雪乾旱,可適當遲播或搶墒播種。一般在9-10月份就可以陸續拌種播種了。

    播種要根據田間肥力靈活掌握播量,密度要得當。肥力高地塊要稀疏些,以免漲勢過快造成田間廕庇,不通透,影響生長髮育帶來倒伏。

    田間管理

    小麥的年前管理也很重要,關係到年後返青的起身生長。綜合的來說,年前冬小麥主要以壯苗、強根,促分櫱為主。大致可包括控旺,施肥,澆越冬水等。

    高產肥力強的地塊,若年前溫度高,播種又早,可能會出現小麥徒長的現象。這對小麥安全越冬和後期生長都不利;若播種晚,或播種過深造成弱苗,分櫱少,則要及時追肥補救。對於徒長或弱苗,都可以透過施肥,或播期來靈活調節。

    年前除草對於小麥高產,後期生長也比較關鍵。年前雜草弱小,抗藥性低,田間空間大雜草受藥均勻。擇時噴藥採用化學除草,是控制田間雜草“瘋長”的有效辦法。

    年後小麥返青管理,也要視情況而定。要根據整體的生長情況靈活實施,整體生長良好的地塊,可不用施肥,如徒長還要化控;同時,如果錯過了年前的化學除草,在返青後溫度適宜,墒情足的情況下及時(拔節前)化學除草。

    拔節初期或中後期,要根據情況施肥水;孕穗期也要保證有充足的墒情看;小麥在灌漿期需水比較多,在揚花半個月左右可視情況澆水灌漿水,來滿足籽粒的重量。

    小麥葉面肥也是不可忽視的,也是提高產量,增強質量的措施。可噴施尿素,磷酸二氫鉀水溶液促進後期的生長,和防治早衰。

    及時收割也是保證小麥籽粒丟失浪費,提高產量的措施。若過於成熟,籽粒最容易散落,損失量也是很大的。

  • 19 # 鄂東三農

    小麥高產栽培有哪些技巧?

    小麥高產播種有這些技巧。下面向大家簡單介紹一下。

    第一,選好高產品種是關鍵。中國農村面積廣闊,環境複雜,氣侯條件各異。要依據當地生產實際,選擇好適合對路優良品種,是穩產高產的基礎。小麥品種一定要選好,它關係到小麥高產豐收。若選擇不當,造成減產,達不到高產的目的。

    第二,施足底肥很重要。播種小麥時,底肥是關鍵。底肥下得合適,產量越高。一般無機肥按氮磷鉀的比例2∶1:1進行。有機肥也就是農家肥料,每畝一百五十擔左右。微肥也很重要,如鋅、硼等微量元素的肥料,用量不多,但很重要。它關係到高產的關鍵。

    第三,後期管理更重要。小麥後期管理也是高產的關鍵,也是十分重要的。在小麥未拔節之前要施一次返青拔節肥,讓其生長正常。小麥抽穗揚花期要噴灑硼砂和磷酸二氫鉀混合液,能促進棵粒飽滿,提高成熟率。小麥收割之前,春雨較多,一定要開溝排漬,避免小麥爛根和病蟲害。收割要趁晴天。

  • 20 # 農業植保管理技術110

    小麥高產除會受種植環境,氣候及土壤肥力情況等影響外,還要注意以下栽培技巧,才能利於確保高產穩產。

    1.選用優良品種。品種優良是高產栽培基礎。而優良品種具有高產,優質,抗倒伏、抗病、抗蟲及抗旱、耐澇耐寒等特性。比如菸農1212、19,周麥22、27及矽谷829等,具體要結合當地實際選種。

    2.提倡氮肥後移技術。要多施有機肥農家肥土雜肥等,一般可以畝施土雜有機肥等2000-4000斤,搭配三個15複合肥80-100斤左右,返青期和拔節孕穗期再結合田間長勢等,一般畝追施尿素20斤和15斤左右。小麥灌漿期可以葉面噴施2%尿素水溶液,或畝追施尿素5斤左右。

    3.推行寬幅精條播技術。據統計,寬幅精條播小麥一般比傳統播種小麥可以增產5%~10%。可以採用2BJK-6小麥寬幅播種機播種,按照畦寬(加畦背)1.9m,畦面寬1.58m,播種6行(12小行)小麥,兩小行小麥靠在一起形成一個寬8釐米苗帶,苗帶間距22-26釐米,等行距,畦背32釐米的標準種植。

    4.藥劑拌種或包衣。包衣或拌種可以預防病蟲害發生。比如可以選用亮盾,或苯醚甲環唑,或戊唑醇或矽噻菌胺或噻蟲嗪或吡蟲啉等藥劑拌種或包衣處理,可以有效預防控制紋枯病,根腐病,或全蝕病,或蚜蟲及地下害蟲等。具體結合藥劑推薦劑量使用。

    5.精準達標施藥防治。比如紋枯病病株率10%時及時選用愛苗15-20毫升或噻呋醯胺等噴施防治。苗蚜百株蟲量500頭時及時選用50%吡蚜酮15克,或10%吡蟲啉20-40克等噴施防治。赤黴病見花及時選用勁護畝用150毫升等噴施預防。各地要根據病蟲害種類選用對路藥劑適期防治。

    6.適期收穫。小麥收穫過早或過遲都會影響產量,過遲或雨水較多還影響品質。一般小麥蠟熟末期至完熟初期及時收穫最好。具體結合天氣等及時收穫。

    總之,小麥高產栽培,要良種,良法,良管與良藝,良機結合一體化種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那些年薪12W+的人都是做什麼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