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真正鱷魚不哭

    不能。

    《隆中對》說得很清楚:

    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三國志·諸葛亮傳》

    要兩路分進合擊,而不是一方面突擊。

    關羽水淹七軍打敗於禁龐德,很大程度上是天氣幫忙,即使孫權不在背後捅刀子,接下來對付徐晃也不容易,很可能打成僵持局面。最好結果也就是打下樊城——未必能攻克襄陽,“鐵打襄陽紙糊樊城”不是說著玩的。

  • 2 # 綠野萍蹤01

    東吳不偷襲,諸葛亮的北伐也很難成功,或者說不能成功。因為,以“隆中對”來分析,蜀漢的總體戰略設計存在致命死穴,荊州很難堅持到諸葛亮提出的“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的歷史時刻。因而,北伐很難成功。

    劉備僥倖得荊州卻陷入東吳圈套

    最早提出三足鼎立的人其實不是諸葛亮,而是東吳魯肅。當年,魯肅採納周瑜建議,投奔了孫權。在一次集會時,吳侯單獨留下了魯子敬,以問天下大計。魯肅當時就對孫權說:

    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為將軍計,惟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此高帝之業也。(三國志·魯肅傳)

    這段話表明了魯肅的戰略構想,就是佔據荊州,形成三分天下,然後圖謀王霸之業。魯肅所說的三足鼎立,是東漢王朝、曹操與孫權,根本就沒包括劉備。到了曹操進攻江南之時,也一直沒把劉備集團划算在三分天下之內。孫權在下決心與曹操決戰時,就是這樣表述的,說曹操滅掉了天下群雄,唯孤獨存,哪有劉備什麼事?

    因而,劉備不過是魯肅、孫權集團拿來抵擋曹操的一枚棋子,暫時定位在荊州而已。這一點,在曹操尚未下南下打荊州時,魯肅就開始謀劃了。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魯肅因劉表去世,便建議去找劉備,讓劉玄德以叔父的身份,勸和劉琦劉琮兄弟,保住荊州,共治曹操。孫權採納了魯肅的建議,修書讓魯肅渡江去找劉備。

    然而,魯肅尚未到達,就聽說劉琮不戰而降,曹操佔據了荊州。於是,便感到事情的嚴重性,兼程背道,在當陽長坂坡找到了劉備,達成了孫劉聯盟。不久,在赤壁之戰中得勝,將曹操趕至了襄樊一帶。此時,魯肅開始實施自己的戰略計劃,將荊州借給劉備,然後假意做好入川奪取益州的準備。

    劉備聽說東吳要去奪取西川,便給孫權去信,說劉璋得罪了手下,我以漢室宗親的身份前往勸阻。假若劉璋不聽勸,便把他放歸山林。於是,劉備留下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等主力戰將,率龐統、黃忠、魏延等入川,實施諸葛亮取益州以為家的戰略計劃。

    但是,劉備低估了西川的實力,龐統陣亡。於是,不得不呼叫荊州人馬入川作戰,而被劉備諸葛亮視為北伐中原戰略要地的荊州卻只有關羽鎮守,公安等地,以劉封等人為救應。

    雖然,西取巴蜀以為家也是諸葛亮的戰略謀劃。但是,西川、漢中也是曹魏必爭之地,劉備一入川便難以抽身,戰線拉得非常大,荊州幾乎成為“孤島”,完全暴露在曹操、孫權的攻擊範圍以內。因而,魯肅借荊州,虛晃一槍取西川,一方面把劉備的兵力分散,另一方面也將劉氏集團釘在荊州,抵抗曹操,自己則養精蓄銳,等待反擊的時機。

    吳國不用偷襲也能得荊州

    諸葛亮在“隆中對”中說: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

    正所謂英雄所見略同,魯肅對待荊州的態度竟然與諸葛亮不謀而合,魯肅給孫權的戰略構想是:

    夫荊楚與國鄰接,水流順北,外帶江漢,內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萬里,士民殷富,若據而有之,此帝王之資也。

    荊州佔據十分重要的位置,對於孫權而言,簡直就是致命的。如果荊州被劉備佔據,則將面臨對手順流而下,直取東吳都城的巨大威脅。正如諸葛亮所言,荊州東連吳會——竟然都可以連起來,豈不是可以隨時進兵攻擊嗎?當初,魯肅之所以火速北上試圖穩固荊州局面,就是要藉助一支力量抗拒曹操。所以,魯肅極力主張建立和穩固孫劉聯盟。但是,又不能讓劉備集團迅速強大,這才以西川為手筋,實現戰略轉換,為襲取荊州提供了先決條件。

    而當劉備得了西川,同樣可以順流而下,長江天險也不復存在。所以,便加緊了“討還”荊州的行動。劉備也不甘示弱,先奪取了益陽,步步向南蠶食。此時,孫權便要爭奪長沙、零陵、桂陽三郡,以阻止劉備南進企圖。兩軍在益陽對峙,魯肅約定關羽單刀赴會,商議罷兵割地。這次赴會,魯肅義正辭嚴,迫使劉備停止攻擊,以湘水為界,劃定雙方邊界,暫時緩解了東吳面臨的危局。

    建安二十二年,魯肅去世,但他生前採納了呂蒙的五項建議,舉薦他接替自己的職位,繼續虎視荊州伺機奪取這個時刻威脅東吳的戰略要地。

    公元220年,呂蒙乘關羽大舉進攻襄樊之際,白衣渡江,偷襲成功,荊州遂歸於東吳。到這個時候,三足鼎立的局面才算穩固下來,不久,曹丕、劉備、孫權相繼稱帝,三國形成。

    至此,魯肅的戰略謀劃得以成功。孫權在登基儀式上說了這樣一句話,高度讚揚這位真正促成三國鼎立局面的謀略家:“昔魯子敬嘗道此,可謂明於事勢矣”。

    所以,無論是否偷襲,東吳都將奪取荊州,只是時間問題而已。魯肅借力打力,將劉備集團主力引入西川,是奪取荊州計劃的關鍵一步。倘若魯肅不把荊州“借給”劉備,這個要地極有可能再度落入曹操手中,再想奪過來,難度就大得多。這一點,可以從周瑜取南郡,孫權攻合肥兩大戰役得以佐證。

    劉備集團的失算

    諸葛亮的謀略不可謂不高明,假若佔據荊州並且等到西川漢中局勢穩定,蜀漢集團有足夠的實力,也有可能實現“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的戰略目標。

    問題是,諸葛亮並沒有做好穩定益州,迅速壯大勢力這個基礎準備。現在,依然有很多三國迷在討論蜀漢當時到底佔據了多大的地盤,統治著多少人口。有的說,蜀漢有四五百萬人口,有的則說,以蜀國實際能夠節制的地盤看,只有九十餘萬人口。這樣,也都說明了蜀漢集團的基礎尚不牢固,如何能夠應對兩線作戰呢?

    因而,荊州丟失是遲早的事情,諸葛亮的戰略目標也就很難實現了。

    實際上,關羽大意失荊州,也是戰略上的失敗,而不是所謂的大意,也不是關羽一個人的責任。假若把丟失荊州的責任歸於關羽一人,是不公平的。說關羽沒有執行諸葛亮的聯吳抗曹戰略,恐怕關雲長本身就不服。

    孫劉聯盟是有條件的聯盟,不可能讓劉備一人收益。面臨荊州的壓力,以及東吳的霸業圖謀,“北拒曹操,東和孫權”的聯盟設想絕不可能延續很久。關羽向北進攻,原本就是想解除北方威脅,是一種無奈的選擇。此時,劉備集團過於相信關羽的戰力,也放鬆了對東吳的警惕。如果不把荊州“歸還”東吳,奢談孫劉聯盟無異於自欺欺人。

    然而,關羽在進攻襄陽時受阻,歷史上並不如《三國演義》中說的那樣,“雲長攻拔襄陽郡”,而是被曹兵纏住在襄陽城。此時,劉備集團出手救援,或者提醒荊州守軍防備東吳偷襲,局勢恐怕不會如此迅速的惡化。遺憾的是,劉備集團尚無此能力馳援荊州,也沒有及時作出戰略調整,確保荊州不被東吳襲取。

    從歷史角度看,在關羽進兵襄陽時,蜀漢似乎有戰略放棄荊州的意思。這是個很有爭議的問題,到底當時劉備、諸葛亮對荊州持何態度,史籍中沒有比較明確的記載。不過,有一點可以討論的是,關羽的性格是蜀漢自劉備以下比較忌憚的,諸葛亮對待關羽的態度也是“捧殺”而很少以“將令”節制。諸葛亮是否提出過保荊州或者放棄荊州的主張,而且其主張是否會被全盤採納,都是一個謎。

    荊州是劉備集團的荊州,而不是蜀漢的荊州,建立在這個基礎上的戰略目標,是極其不牢固的。所以,荊州丟失是遲早的事情,東吳不偷襲,曹魏也遲早要攻佔。

    荊州守不住,諸葛亮“隆中對”的計劃就難以實現,北伐也就很難成功了。

  • 3 # 寒家小子

    就三國演義而言,即使東吳不偷襲二爺頂多也就是打下襄樊。

    就算關羽打贏了襄樊,曹魏也沒有到傷筋動骨的地步。事後覆盤來看,關羽想要光復漢室,滅亡曹魏,真正的主戰場是在摩坡。當時曹操已經集合了全國之力,準備親自與關羽決戰。無論是兵力,主場因素還是後勤,兩者都不是一個量級的。除非關羽能復刻官渡之戰的奇蹟,但關羽不是曹操,曹操也不是袁紹,所以這就是一場沒懸念的戰爭。最後的結果很可能就是,關羽裝了比,風光撤退,順便佔了樊城和襄陽,把曹操徹底趕出了荊州,稍微擴充套件了一下蜀漢在荊州的勢力,再過回頭全力和孫權撕逼,來個互有勝負,最後老死江陵。

  • 4 # 電競星曉白

    眾所周知,二爺的失敗是蜀漢走向衰敗的轉折點,如果東吳不偷襲,二爺面對徐晃也是有一戰之力的,就算沒打下襄樊,也起到了騷擾震懾的作用。從蜀漢的角度來看,二爺的出兵是牽制作用,給漢中方喘息的機會,把曹老闆的目光吸引過來,按理說騷擾一下就夠了,可誰知前線戰事進行的太順利了,襄陽圍了個水洩不通不說,還依靠天時地利把敢來救援的中央軍于禁龐德吃掉,我想這時候無論是誰處於當時二爺的位置都要考慮一下拿下襄樊,因為實在是唾手可得,就像嘴邊的肥肉。誰知這時候菜b隊友在背後捅了一刀,葬送了大好形式。對於荊州的隊友我一直有個疑問,實在是太cba了,劉備和孔明哪怕留下個霍峻呢,二哥要是有霍峻在後方總督荊州,有魏延在前方幫忙打個下手,後期徐晃已經抓住了二爺人手不夠這個弱點分兵騷擾,二爺有點疲於奔命了,四冢這麼結實還需要二哥親自領兵來救,實在是看不過去,還是那句話,如果有霍峻守住後方,魏延守住四冢,把曹操精銳牽扯出來後,二爺瀟灑班師回荊州。休整一段時間後,漢中出兵祁山,二爺威脅襄樊,會取得怎麼樣的成就呢?順便鄙視一下東吳。

  • 5 # 不沉的經遠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率軍北伐襄樊,先是擊敗了駐守襄樊的曹仁,隨後有水淹七軍,全殲了于禁統帥的援軍。一時聲威大震,華夏震動,曹操都一度想遷都以避鋒芒。不過關羽最後還是因為東吳偷襲荊州而兵敗身亡。

    關羽初期的戰果非常輝煌,這也確實讓很多人認為如果東吳不出兵偷襲,關羽有機會取勝。不過實際上關羽兵力有限,即使東吳不偷襲荊州,關羽也難以攻克襄樊。

    關羽北伐襄樊的兵力最多隻有兩萬人

    關羽北伐襄樊出動了多少兵力在史書上並無記載。不過我們可以從其他資料中分析一二:

    建安二十年,劉備佔領益州以後孫權派遣使者索還荊州。劉備答覆要等奪取涼州以後才相讓。孫權大怒,命呂蒙率軍奪取長沙、零陵、桂陽三郡,魯肅率萬餘人在益陽牽制關羽。劉備針鋒相對,自己親自率五萬大軍前往公安,命關羽前往益陽。

    據《三國志》記載,當時關羽在益陽的部隊號稱三萬。一般號稱的兵力都要多於實際兵力,所以關羽的兵力肯定不到三萬。結合孫權認為魯肅難以抵擋關羽,下令呂蒙迅速回師增援看,關羽的部隊應該比魯肅略多一些。所以關羽的部隊大致在兩萬左右,這也是當時荊州最主要的一支機動力量。

    關羽北伐襄樊時,孫權和劉備已經達成了《湘水之盟》,劉備將原本屬於自己的長沙、桂陽、江夏讓給了孫權,關羽治下只剩下南郡、武陵、零陵。這三郡中只有南郡開發度比較高,武陵、零陵人口稀少,加起來還沒長沙多。因此此時關羽所管轄的荊州實力肯定不如《湘水之盟》前,荊州軍的兵力也會受到影響,所以關羽北伐的兵力最多也只有兩萬人左右。

    相比之下關羽的對手則要強的多。

    在建安二十三年曹操西征漢中時,曾經命曹仁率軍南下攻打荊州,最後因為宛城發生叛亂沒有成行。曹仁既然要南下攻打荊州,其所部兵力至少和關羽相當。

    于禁的援軍也有七軍之眾。東漢末年一軍大約有三千人,七軍就有兩萬多人了,加上于禁自己的直屬部隊,其兵力肯定多於關羽。

    即使關羽擊敗曹仁、于禁以後,除了襄陽、樊城的守軍外,他的對手還有宛城的徐晃。徐晃所部兵力多少沒有記載,不過此後他又得到了徐商、呂建等軍和殷署、硃蓋等十二營的增援,其兵力也不比關羽少。

    而在徐晃之後,還有曹操親自統帥的魏軍和從合肥緊急抽調來的張遼所部。可以說此時魏軍還是佔據了絕對的兵力優勢。

    關羽要以兩萬左右的部隊在包圍襄陽、樊城的同時和絕對兵力優勢的魏軍決戰顯然不可能獲勝。歷史上關羽在得知荊州失手前,面對徐晃的攻勢他已經力不從心,只能從樊城撤退,繼續襄陽而已。

    因此即使東吳不出兵偷襲荊州,隨著魏軍增援部隊的不斷趕來,關羽也難以繼續打下去,只能撤軍。

  • 6 # 斯幽故事會

    公元219年,關羽攻打曹仁鎮守的襄陽和樊城,起初關羽圍困樊城,又打敗曹操增援曹仁的大軍,將領于禁也成了俘虜。

    不過就在關羽全力攻打樊城時,東吳的孫權動手了,孫權令呂蒙帶兵偷偷渡江,拿下了關羽的大本營荊州。關羽腹背受敵,又無城池可守,最終敗走麥城被殺。

    有人說關羽之敗其實是因為裡東吳偷襲,那麼如果東吳當時不偷襲荊州,關羽能勝嗎?

    關羽攻打荊州符合戰略方針,卻犯了兵家大忌。

    在《隆中對》中,諸葛亮和劉備規劃了三步,第一,佔領荊州,第二,佔領益州,第三,等到天下有變,從荊州和益州同時用兵,益州由劉備親自指揮,荊州派一大將即可。

    公元219年,劉備得到了益州,關羽守著荊州,似乎該完成第三步,攻打曹操了。這樣看來關羽好像也是按照當初諸葛亮的戰略部署做的。

    實際上,關羽確實遵從了戰略,但他忘了,荊州攻打曹操要具備兩個條件,第一,荊州和益州同時用兵,第二,要“天下有變”。

    而此時,非但“天下無變”,劉備的益州也是剛剛拿下的,他在益州立足未穩,東吳的孫權更是虎視眈眈。

    所以說關羽攻打樊城,表面上看是在執行最初的戰略,但實際上卻違背了戰略內涵,犯了兵家大忌。

    襄陽、樊城,為什麼兩座小城,曹操會先後派去援兵,最後親自動手呢?

    襄陽和樊城其實是兩個特別特殊的城,第一他的守將特殊,這兩座城的最高將領是曹仁。曹仁在三國中是有名的儒將,既懂兵法,又驍勇善戰,曹操把他放去守城,可見曹操對這兩座城池的重視。

    漢中大戰曹操敗給劉備後,曹操也很清楚,劉備下一步就是要從荊州和益州兩面夾擊自己了。

    襄陽、樊城是劉備從荊州用兵的必經之路,所以曹操說什麼也要守住,不惜以舉國之力,也要保住這兩座城池。

    這樣看來,關羽當時面對的不是曹仁,而是用荊州軍在和整個曹魏抗衡。就是蜀漢全部力量也不是曹魏的對手,關羽的荊州軍就更不是了。

    所以就是東吳安安穩穩不動手,關羽最終我不可能北伐成功。不過如果不是東吳,就算是敗了,關羽也不會丟了家,丟了性命。

  • 7 # 記錄怪咖

    【據實回答每一個問題】

    假設東吳不偷襲關羽,那麼,關羽的北伐能成功嗎?自然是不會成功的。很簡單的道理,關羽所發動的襄樊之戰,是以荊州三郡的實力,去挑戰曹魏勢力的核心地區,單從防守力量的對比,就可以大致判斷出,關羽此次北伐,無異於以卵擊石,斷然不可能成功。

    01.關羽北伐失利的三個原因:

    首先,外部原因中的曹魏勢力方面。

    我們前面也簡單說了,曹魏勢力的都城許昌,就在襄樊地區的後方。但凡是勢力的核心地區,它的軍事防備力量,必然不可能太弱,那絕對是重兵防守。

    關羽北伐的軍隊,最多就是荊州西部三郡的兵力,而且關羽不可能傾巢出動,還得留下部分兵馬,以防備東吳。在這些因素的作用下,導致了關羽的北伐行動,是以三郡之力,去衝擊曹魏勢力的核心地區,其結果可想而知,很難佔得便宜。

    其次,外部原因中的東吳勢力方面。

    本來這個東吳方面,是打算和關羽聯姻,鞏固雙方勢力的聯盟關係,沒成想被關羽拒絕。換句話說,東吳原本的計劃,是和關羽聯姻,然後一起打退曹魏勢力的進犯。

    關羽即便不想和東吳聯姻,也不應該羞辱東吳。關羽的這個行為,無異於是在給自己樹敵。這也就導致了,本可以非常完美地化解這場危機,卻因為關羽的缺乏政治眼光,而導致自己腹背受敵,最終身首異處,荊州也丟失了。

    最後,關羽內部的原因。

    關羽的內部,也是存在隱患。關羽的手下糜芳以及傅士仁,因為在軍中喝醉了酒,引起了火災,導致糧草器械燒燬大半。關羽本來就輕視他們,再加上出了這種事情,於是,暴怒之下的關羽,想要處決了他們。

    幸虧有人求情,這才將功補過,讓他們留守後方督辦糧草。結果他們因為前面的事情,記恨關羽,沒有籌集好糧草。關羽揚言等他回來,一定要重重懲治他們。結果,他們二人在東吳前來偷襲時,直接不戰而降。

    關羽對於下屬太過嚴苛,對於糜芳、傅士仁等二人,完全可以採取另一種懲治辦法,比如讓他們兩人,繼續擔任先鋒攻打城池,這樣才能激發他們的立功贖罪之心。

    總之,關羽北伐的失利,是多方面原因的綜合結果。即便東吳方面不偷襲關羽,他的此次北伐行動,也很難取得成功。

    02.關羽此次北伐失利後,對三方勢力所產生的影響:

    對於曹魏一方來說,最大的收穫,那就是讓蜀漢方面,損失了一位強力的大將,以及關羽在荊州時,訓練良久的精銳武裝。

    還有就是,讓東吳和蜀漢之間的聯盟,產生了不可修復的裂縫。對於曹魏勢力統一天下的宏遠目標來說,算是前進了一大步。

    對東吳方面來說,最大的收穫,就是獲得了孫權一直心心念唸的荊州地區,在勢力版圖上,又擴張了很大的範圍。也增強了東吳方面的信心,因為從表面實力來看,東吳一方都是三方勢力中,較為薄弱的一方,尤其是在損失了周瑜、魯肅等人之後。

    影響最大的,無疑是蜀漢集團。關羽的戰死,荊州精銳軍隊的損失,以及丟失荊州西部三郡,這些事件,幾乎使蜀漢集團“恢復漢室,還於舊都”的遠大理想,成為一句空談。而蜀漢集團佔據荊州,又是諸葛亮“隆中對”的戰略規劃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可想而知,影響有多大。

    03.結語:

    再多言語,也難以改變關羽丟失荊州的事實。或許,命該如此,可憐我諸葛丞相,一生為蜀漢集團,操碎了心,最終卻只能飲恨五丈原。

    那一句“再不能臨陣討賊矣”,道出了孔明內心多少的無奈和遺憾啊。

    參考文獻:《三國志》

  • 8 # 歷史都付笑談中

    其實,襄樊之戰,算不算關羽北伐都很難說。綜合各種史料來看,我總覺得,這一戰是曹仁主動發起的,只不過,曹仁和關羽摩擦了半天,被關羽一路反推到樊城的。

    不過到底是誰主動發起,其實並不重要。襄樊之戰,如果東吳不偷襲,關羽北伐也很難成功,他的實力有限。

    首先,關羽兵力不足

    關羽佔據半個荊州,兵力一共就三萬人,還要留下防守荊州的兵力,前線作戰就是兩萬多人。憑這點兵力,能圍困曹仁、吃掉于禁的三萬多人,已經是相當不錯的戰果了。

    益州方面,此時剛剛結束了漢中之戰,幾乎竭盡全力,急需休養生息。上庸一帶的劉封、孟達,又不聽關羽調遣,再說劉封部下也只有四千兵力。

    反觀曹操這邊,曹仁雖然被包圍,但仍然有幾千兵馬,死守城池。此外,曹操安排徐晃帶大軍支援,徐晃身後還有曹操的大軍。如果孫權不搞事情,頂多張遼的這支援軍不來,但是,歷史上,張遼的這支援兵實際也沒參戰,所以不影響最後的結果。

    襄樊之戰最危急時刻,徐晃攻破四冢寨,關羽親自帶五千馬步軍出戰,結果戰敗。關羽為何只帶五千人出戰?不是他不想多帶,而是他的陸軍主戰部隊就這麼多了。所以,雙方兵力上存在巨大差距。

    其次,關羽糧草不足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關羽在俘虜了于禁的三萬大軍以後,糧草告急,竟然擅自取了東吳的湘關米。可以說,這三萬降卒,直接就吃垮了荊州軍,如果關羽心狠一點,直接殺了俘虜,可能還好受一點。

    另外,後勤計程車仁、糜芳也不給力,關羽甚至揚言回軍後要收拾他們,可見他們的後勤做的一團糟糕。

    總之,多種原因之下,關羽前線乏糧,無法長久作戰。

    所以,受限於兵力和糧草,關羽很難再取得什麼戰果,即使東吳不偷襲荊州,關羽最多安全撤回,肯定拿不下襄陽、樊城。

  • 9 # 山河明月

    根據題主的假設,如果東吳不偷襲關羽,我認為關羽也很難能夠北伐成功。我認為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關羽的性格使然

    《三國志》評價關羽:“羽善待卒伍而驕於士大夫。”關羽這人能夠善待自己計程車卒,卻有點輕慢士大夫。不管是三國志的記載,還是三國演義的故事誇張,關羽的這個性格都表現的很突出。

    三國志:“先是,權遣使為子索羽女,羽罵辱其使,不許婚,權大怒。”

    孫權想為自己的兒子求娶美髯公的女兒,直接被關羽罵的狗血淋頭,“虎女焉能嫁犬子”,這明顯對孫氏家族的極大輕慢,世居江東已歷三世的東吳為了大局著想,忍下了這口惡氣,卻也埋下了禍患。從這裡來看,關羽的政治權謀也好,大局觀和雅量都差了一大截。更要命的在後頭。

    三國志:"南郡太守麋芳在江陵,將軍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輕己。自羽之出軍,芳、仁供給軍資,不悉相救。羽言‘還當治之’,芳、仁鹹懷懼不安。"

    關羽對自己的政務官也是這個態度,完全不把人放眼裡,到了關鍵時刻,還不收斂,還想著回去了收拾人家,糜芳等人還能盡心盡力,讓他打個勝仗嗎?

    二、關羽的軍事行動已經引起了曹操的極大關注

    關羽北伐有聲援劉備攻取漢中的味道,主要也是為劉備緩解來自曹魏的壓力,前期還是比較成功的,擊敗曹仁,水淹七軍,俘虜于禁,擊殺龐德,已經快要打到魏國都城了。這時候漢中一戰,劉備佔據優勢,收復漢中,自立為漢中王,鞏固了蜀漢北大門。其實在這一戰中,曹操已經事先把漢中的百姓撤到了長安,幾乎留了一座空城給劉備,曹魏似乎並無意在漢中與劉備繼續糾纏,如果不是因為劉備擊殺了夏侯淵,我想曹操都懶得理他。真正讓曹操震驚和擔憂的,是關羽居然要打到了許昌,要捅到他老窩了。《三國志》記載“曹公議徙許都以避其銳”。曹操已經打算遷都以避其鋒芒了。我想這個時候的曹操肯定會全力以赴來對付關羽的,假設司馬懿不獻計讓孫權偷襲關羽,我想還會有第二個、第三個、第四個計謀。

    同時,最重要的是,當時三國之中,實力最強的仍然是魏國,東吳可以打敗關羽,曹魏自不在話下。

    三、關羽自視甚高,且蜀漢內部似有派系鬥爭

    關羽敗走麥城,軍中王甫曾經勸告過他,“小路有埋伏,可走大路。”關羽不以為意,“雖有埋伏,吾何懼哉!”這也太不把戰爭當回事了,大意失荊州絕非偶然,實屬必然。

    同時,事情已經發展到這個地步,劉封、孟達拒絕接應。

    一是因為關羽的輕慢,招致他們的不滿。

    二來皆因自身派系利益使然。孟達、吳蘭等皆為原劉璋手下,劉備入蜀後,宣誓效忠劉備,可吳蘭在漢中一戰中,因為張飛與馬超的互不待見,貽誤軍情,被魏軍所殺,同為原益州一派,自然是心灰意冷,在關羽被困後救援並不積極。同時,關羽介入劉備集團的世子之爭,並未支援劉封,劉封多少心有芥蒂,可謂是貌合神離。關羽繼續打下去只能是孤軍深入、後援糧草不濟,成功的機率也就微乎其微了。

    總之,關羽失敗有其必然性,大意失荊州五個字有為關羽兵敗開脫的成分,都也很說明問題,戰爭非兒戲,大意可以失荊州,也可以失掉整個戰機,不能小視東吳,難道就可以看不起曹魏的真正實力嗎?

  • 10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眾所周知,關羽在北伐曹魏發動襄樊之戰時,打得曹魏襄陽呂常和樊城曹仁守軍龜縮城內,打得於禁七軍成建制地投降,還殺了不肯投降的猛將龐德,關羽的名聲在襄樊之戰中威震華夏,整個中原地區都因為關羽的北伐而震動,關羽北伐成功幾乎就在一剎那。

    可誰也沒有想到的是孫權會在關羽傾巢而出時,下令東吳軍隊偷襲關羽的後方荊州三郡,導致關羽手下軍隊軍心大亂,身在襄樊前線的關羽也無心應戰,關羽在大好形勢下被徐晃擊敗,又因為手下士兵大量逃離而投靠呂蒙,關羽最終敗走麥城,被東吳軍隊俘虜殺害,首級還被孫權送給曹操,一代名將就這樣隕落民間。

    關羽

    可以這麼說,關羽失敗被殺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孫權偷襲荊州,導致關羽後方不穩,最終才會失敗,問題是若孫權沒有偷襲荊州,關羽北伐能成功嗎?

    準確地說,沒有孫權的干擾,關羽的北伐能成功一半,而且也不會丟命,同時荊州不會失去。

    孫權沒有偷襲荊州,至少關羽沒有後顧之憂,無需考慮來自後方的威脅,只需要專門攻打襄樊和對付徐晃就行了。

    關羽

    當時襄樊之戰的情況是:關羽手下所有參與襄樊之戰計程車兵有5萬人,三分之一包圍襄陽城,三分之一包圍樊城,還有三分之一與徐晃軍對峙,徐晃手下全是招募來的新兵,這部分人至少有三萬人,但徐晃並不敢出戰關羽,因為于禁七軍都敗了,再加上手下的新兵對戰關羽的老兵,怎麼也不是對手,於是徐晃選擇了等待,等待更多援軍的到來。

    很快殷署、朱蓋等共十二營共約三萬多人的援軍與徐晃匯合,於是徐晃與關羽對峙的軍隊達到6萬人,關羽與徐晃對峙的軍隊只有1萬多人,徐晃軍已經是關羽軍數量的5倍多,同時關羽的軍隊又非常分散,難以形成攻擊力,同時襄陽與樊城又沒有拿下,如果繼續打下去,關羽很有可能腹背受敵,要知道襄陽與樊城中的曹軍很可能與徐晃援軍聯合出擊關羽軍,如果那樣的話,關羽軍就會陷入反包圍。

    徐晃

    雖然關羽威震華夏,打仗厲害,但是形勢很明顯對關羽不利,況且曹軍還有源源不斷的援軍準備開到襄樊前線,比如張遼,也從淮南合肥一線派到襄樊在路上,關羽在這裡必須做出選擇,如果堅守的話,就會面臨越來越大的魏軍壓力,如果撤退的話,那麼襄樊之戰的勝利果實就沒了。

    如果真是這樣,關羽肯定會選擇撤軍的,放棄漢水北岸的所有城池圍攻,包括樊城,同時集中兵力撤退到漢水南岸拿下襄陽城,同時派出強大的水軍阻止曹魏軍隊渡過漢水,要知道曹魏是沒有制水權的, 也沒有強大的水軍可以和關羽相抗衡,關羽可以用水軍切斷魏軍可以南下的道路,同時沿漢水一線巡邏。

    關羽北伐-襄樊之戰

    這樣的話,漢水南岸的襄陽城就處於關羽軍隊的重重包圍之中,而且魏軍都無法救援,因為渡不過漢水,襄陽城的守將是呂常,即使他再厲害,被重重包圍之下,斷水斷糧食,還是一樣會城破人亡,只不過的時間問題,而漢水北岸的曹軍又無法救援呂常,所以襄陽城肯定會落下關羽手中,關羽就因為襄樊之戰把蜀漢荊州北部的邊境線向北邊推進了約300裡。

    接下來的情況就是關羽和曹軍劃江而治,關羽用強大的水軍阻止曹軍南下,同時佔據襄陽城,這就是孫權沒有偷襲荊州,關羽北伐的最終結局,不過即使這樣,也算是蜀漢的勝利。

    曹操

    關羽所率領的荊州軍在北伐襄樊的過程中,雖然前期威震華夏,但是明顯是一支孤軍,身在益州的劉備中央軍主力在整個襄樊之戰中沒有支援關羽,是一件非常意外的事,既然關羽是一支孤軍,即使再厲害,就算關羽攻破了襄陽城和樊城,也無法北伐成功,因為接下來曹操還在等著關羽呢。

    當時的曹操率領手下數萬精銳軍正在摩陂以逸待勞等著關羽,而且曹操已經差不多調來了全國兵力的二分之一左右來對付關羽,這個時期的關羽已經是強弩之末,疲憊之師了,沒有再進行繼續戰爭下去的資本,要糧食沒糧食,要兵員沒援軍,能威震天下關羽已經很不容易了,要想北伐成功絕不能僅關羽一支孤軍,必須益州也要聯合行動才有可能。

  • 11 # 愛說歷史的紫氣東來

    都不要搶,我來回答。

    如果東吳不搞偷襲襲取荊州,還得加上一個條件就是後方的糜芳傅士仁積極準備糧草器械,那麼關羽成功拿下襄樊只是時間上的問題,為何這麼說呢?我們來分析下關羽北伐襄樊時期的各種動態。

    關羽北伐的動態:

    公元219年5月左右,曹操與劉備爭奪漢中,劉備集團在斬殺曹魏漢中統帥夏侯淵後據險而守,雙方互有傷亡,最終曹操以雞肋為名從漢中遷走數十萬百姓而還,劉備也已“男子當兵,女子當運”的地步得到漢中的地盤。也就在此時,關羽藉著漢中之勝率領荊州的三萬精銳北向用兵,攻樊城圍襄陽,想在宛洛一帶有所突破。

    前期軍事行動頗有成效,關羽一邊派兵圍襄陽,一邊猛攻樊城,樊城守將曹仁不得不堅守待援。曹操聽聞樊城戰事吃緊,趕忙派于禁和龐德帶領七軍(三萬人左右)救援樊城。剛交戰不久,夏秋之際多雨水,關羽利用漢水的暴漲,水淹七軍,活捉于禁、斬殺龐德。

    北伐前期關羽這一戰有多大的影響呢?

    1.曹操聽聞樊城前線的戰事,尤其于禁和七軍被俘,曹操嚇得想要遷都以避關羽鋒芒。

    2.關羽趁著漢水暴漲之勢猛攻樊城,樊城城牆因水淹多處崩塌,曹仁情急之下要放棄樊城,後來被輔助曹仁的汝南太守滿寵所勸止。樊城守將曹仁

    3.曹魏荊州刺史胡修、南鄉太守傅方,都投降關羽,陸渾人孫狼也殺官起兵,響應關羽,關羽聲勢一時"威震華夏"《三國志·蜀書·關羽傳》有明確的記載。

    戰事的形勢是非常有利於關羽,只是關羽兵力有限,一方面要圍襄陽,另一方面要攻樊城,當時關羽的兵力只有三萬,還有一大部分的兵力在駐守江陵防備東吳。

    曹操這邊的動態:

    曹操隨後先派徐晃去增援(徐晃計程車兵都是新兵,一直等到十二營的兵馬全都到齊後再攻打關羽,人數少了徐晃也不敢上啊),後又從合肥前線招來張遼準備一起圍攻關羽(張遼後面在路上的時候,關羽已經從樊城撤退了)。

    二次救援樊城的徐晃

    如果東吳不偷襲,關羽可以調更多的江陵守軍來支援樊城前線

    前面說到曹操要派了徐晃與張遼往樊城前線增援,但面對後方的起火,曹操也還要派兵去鎮壓平亂。如果東吳不偷襲,關羽只需要面對曹魏這一個敵人。正史上記載,徐晃擊敗關羽前,曹操曾派人向關羽軍營射箭告知關羽呂蒙已偷襲江陵,所以徐晃是知道關羽後方有失才敢大張旗鼓的攻打關羽。那麼沒了東吳的偷襲,徐晃想要從正面擊敗關羽是不可能的。關羽不僅是武藝還是統帥能力是強於徐晃的,徐晃估計還要等到張遼一起來才敢攻打關羽。

    荊州劉備集團的統帥關羽

    張遼要從合肥來樊城是有很長的一段行軍距離的,在這個時間,樊城守將本就不多,加上經過水淹城牆破損,相信關羽拿下樊城是沒有什麼懸念的。

    總結:如果東吳不在背後搞偷襲,加上後方糜芳傅士仁的積極準備糧草器械,那麼關羽拿下樊城是沒有懸念的。關羽拿下襄樊後就可以徹底進入中原地帶,到時與成都的劉備進行兩路北伐恢復漢室也是大事可期。

  • 12 #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東吳偷襲南郡之前,關羽攻取襄樊的計劃已經基本破產了。

    東吳偷襲南郡前,樊城之圍已解

    219年10月,徐晃已在四冢破關羽鹿角十重,長驅直入,大破關羽。

    此戰後,關羽在漢水以北已站不住腳,撤樊城之圍。

    但是,關羽仍以水軍封鎖漢水,圍困襄陽。

    而呂蒙是在當年的閏十月,才出兵襲取南郡。

    因此,在呂蒙出兵前,雖然襄樊戰役仍在繼續,但樊城之圍已解。

    那麼,如果東吳不出兵,關羽繼續圍襄陽,有沒有可能翻盤呢?

    不可能。

    襄樊之戰的重心,在樊城

    襄樊之戰,兩家都把重心放在了樊城。

    曹操方:自從曹仁217年鎮荊州開始,他就把治所從襄陽遷移到了樊城。

    復以仁行徵南將軍,假節,屯樊,鎮荊州。——《三國志.曹仁傳》

    而在整個襄樊大戰中,曹仁、滿寵都一直在樊城指揮作戰;襄陽只由部將呂常把守。

    關羽方:關羽圍困襄樊後,親自指揮主要兵力圍攻樊城。

    因此,也有許多人把此戰叫做樊城之戰。

    其原因在於:樊城、襄陽獨特的地理環境。

    襄陽、樊城,互為犄角,是一個天然的整體,一處有失,另一處必不能持久。

    相比之下,襄陽三面環水,西面、西南面山地連綿,易守難攻。

    而樊城,地處平原,城牆是土質結構(襄陽城牆是磚石結構),極易被洪水損壞。

    所以,素來有“鐵打的襄陽,紙糊的樊城”之說。

    樊城,歷來是攻城方攻取襄樊的突破口。

    因此,雙方把重心放在樊城,都是明智的選擇。

    對曹仁來說:治所在樊城,不被漢水阻隔,容易獲得補給、救援。(當然,實在不行,逃跑也方便)

    而只要樊城在手,一來襄陽不容易被攻破,二來即使襄陽被破,關羽也站不住腳。

    對關羽來說:樊城是薄弱點、突破口,一旦樊城攻破,襄陽幾乎可以不攻自破。

    所以,樊城之圍被解,基本上已經宣告關羽此次攻城的失敗。

    雙方後續力量懸殊

    為了打襄樊之戰,關羽已經削弱了南郡的防務,即使不考慮東吳的威脅,再調兵來援,也是擠牙膏,潛力有限。

    相反,除徐晃外,曹操已從兗州、豫州、合肥調集了張遼等部前來救援。曹操本人已抵摩陂,駐軍待機,關注戰局。

    而劉備呢?

    結束“男子當戰,女子當運”的漢中之戰後,他在漢中“得其地不得其民”,無論是北攻關中、隴右還是前來荊州救援,恐怕都力不從心。

    當時,唯一可能給關羽實質性增援的,可能只有在一旁咬牙切齒“盟友”孫權了。

    那麼,如果孫權配合、支援關羽作戰,關羽會有機會打贏嗎?

    那就是另外一個問題了···

    總的來說,襄樊之戰,關羽以一郡之地,抗曹操舉國之力,要想取勝,沒有可能。

    如果把關羽的進攻看成牽制性進攻,可以理解劉備不加配合。

    可是,劉備在外交上缺乏危機意識,忽略了孫權的動向。

    最終,形勢演變成了以曹操、孫權兩國之力,攻關羽一郡之地。關羽如何能抵擋呢?

    最終,關羽兵敗身死,劉備“光復漢室”的夢想,付諸東流。

  • 13 # 青史回聲

    很多人誤以為關羽水淹七軍後,就有能力北上許昌,其成功率很大。我只能說一句,你想太多。就憑關羽幾萬人馬,水淹七軍這還只是靠著水利的因素,才取勝的,這就說明這其中有很大的僥倖,不過要想再走一次,那就很難了。所以後來關羽始終沒有拿下樊城,以致於後來老窩荊州被孫權給端掉了。

    按我來說,關羽水淹七軍後,就應該撤退,因為只憑關羽這點人馬,是很難拿下曹仁駐守的樊城,消滅曹軍有生力量才是關羽此次北伐的主要目的,最關鍵的是守好荊州,提防隔壁的東吳。可是關羽太自大了,以致於最後大意失荊州。

    所以,無論東吳有沒有偷襲荊州,我都不看好關羽的這次北伐。能打到樊城,就已經是很很厲害了,再往上打下去,可能就會收到曹操和孫權的夾擊。事實上孫劉兩家聯盟並不牢固,這年頭,只有永遠的利益,沒有永遠的盟友。

  • 14 # 海量說歷史

    不能成功,以荊州三郡之力,根本抵擋不住曹操源源不斷的援軍,註定會失敗。于禁是第一路援軍,率領七軍三萬餘人而來,關羽依靠天時,水淹了七軍,但上天不會一直幫關羽,這樣的機會千載難逢。

    第二路由屯於宛城地徐晃率軍支援,由於兵力較關羽不佔優勢,所以曹操又派了十二營兵馬,近兩萬來人增援徐晃,這一下徐晃在兵力上就佔有了很大的優勢。而關羽此時已把荊州之兵幾乎調光,依然拿不下襄樊 ,再加上徐晃的優勢兵力,關羽根本無法抵擋。

    徐晃也是三國時期名將,關羽想取勝談何容易 ,而後方兵力的空虛,是關羽最擔憂的,如果不能速勝,孫權方有可能會襲取荊州,這是關羽不得不考慮的問題。面對城外不斷增長的支援,城內的曹仁則軍心大振,勢必與關羽決戰到底,更增加了關羽攻城之難度。

    關羽一不小心,就會受到曹仁與徐晃的兩面夾擊,被人包了餃子。關羽已經在襄樊打了好幾個月,已是人困馬乏,成了疲勞之師,根本無法抵擋曹操源源不斷的生力軍。而關羽這邊,已沒有兵力可調,劉備遠在益州,根本指望不上,關羽面對的困難太多了。

    曹操已親自南下,屯兵於摩陂,準備隨時支援曹仁。在這種情況之下,關羽已毫無勝算,只有退兵一條路了。

  • 15 # 兔子愛吃甜甜圈

    如果東吳不偷襲關羽,關羽北伐也不可能成功。因為當時,關羽北伐主要戰略目的是為了拿下襄陽,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八月,率領荊州本部兵馬兩萬餘人北伐曹魏、攻打襄陽、樊城,當時襄、樊守將曹仁無力擊退關羽軍,只得堅守待援,曹操急忙從四方調重兵救援襄樊,其中,曹操手下外姓第一將於禁率七軍(約有三四萬)先抵達襄樊,但是,秋雨氾濫,水淹七軍,關羽成勢進攻,擒獲名將於禁、斬殺副將龐德,收降卒三萬多,取得襄樊戰役的一次大勝。但是讓關羽這兩萬多荊州兵北伐攻打曹操的腹地明顯是不現實的,兵力不夠,在北方曹操根基已深,兵員充足,隨隨便便就能調動幾十萬大軍,哪怕劉備出祁山,孟達出上庸,全部拼湊加起來也才10萬左右軍隊,所以說就算東吳不偷襲關羽,關羽北伐也不能成功,因為哪怕拿下襄樊,也改變不了蜀漢是整個三國最弱的國家。只不過隨著後期的發展或許可能成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寶貝四個多月能加輔食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