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家孩子兩歲半多了,特別愛看手機上的故事、兒歌、動畫片,怕手機對孩子眼睛不好,怎樣才能不讓孩子那麼喜歡看手機了?
8
回覆列表
  • 1 # 嗨歌(問答寫手)

    關於孩子的問題:最近總是有家長跟我抱怨說,孩子玩手機瘋了、天天玩手機,叫他也不搭理人,眼睛只會頂著手機螢幕,這可怎麼辦啊?原本眼睛就不好,現在又經常的玩手機、放學回家功課都不做,拿起手機就玩,我都不知道他天天的玩什麼等等一系列的孩子玩手機的問題。

    的確,現在是資訊時代了,手機的製作也是越來越完善,不僅僅針對大人設計的各種軟體,還有針對孩子的各種遊戲娛樂。這些商人著實掙錢,卻沒有考慮過對現在孩子的影響。​

    我們再從教育孩子方面來說,孩子犯錯誤跟製作手機、賣手機的商戶其實沒什麼關係,即使沒有手機,您沒有正確的教育孩子,那麼孩子照樣會迷戀上其他的東西。

    西方國家的小孩,從小就有手拿電話,不是為了玩遊戲看新聞,他們的父母給他們佩戴電話,重要的一點就是為了孩子的安全,為了能知道孩子在外的情況,絕對不是讓孩子拿著怎麼把玩或者是怎樣充面子。

    手機之所以能讓孩子迷戀則是因為畫面的問題,由於技術的發展,很多的手機介面都在不斷的完善,模擬的遊戲、清晰的畫面、動態的人物都能讓孩子從中找到樂趣。都知道小孩子對彩色的事物是很喜歡的,五顏六色使他們的大腦清醒,遊戲的連續讓他們捨不得讓他們放下,以至於連續的把玩。很多家長為了省自己的心買來名貴的手機或者ipad來代替父母的陪伴,長久的下去孩子的興趣很難從手機上移開了。

    與中國家長不同的是,國外父母不會將手機作為他們孩子的玩具的,曾經聽一個在國外多年的朋友講過他們往往在給孩子佩戴電話的時候一定會講好要點的:如

    1、週一至週五晚上7:30、週末晚上9:00,準時把手機交給媽媽或爸爸,關機到第二天早上7:30再開機。如果有重要的事情需要晚上打電話的話,那麼首先先確定一下人家是否休息了,尊重別人的家人,就好像我們也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那樣。

    2、不要利用資訊產品說謊、愚弄或者欺騙他人。不要在電話裡說一些傷害他人的話。否則的話爸爸媽媽將會剝奪中學時代使用手機的權利。

    3、遠離色情內容。用手機上網時,只能搜尋和瀏覽那些可以坦然與家長分享的資訊。如果對任何事情有疑問,可以詢問爸爸媽媽。

    4、網路遊戲可以玩,但是每天晚上在規定的時間內可以玩,一旦超過了時間要馬上的關掉,週末的時候可以適當的放寬1個小時,否則的話爸爸媽媽將會沒收手提電話。

    他們這樣給孩子提條件並不是為了威脅孩子,而是想讓孩子養成一個合理使用手機的好習慣,不會為各種手機遊戲、軟體所迷惑。

    在家裡不僅僅只是孩子,想要孩子養成合理使用手機的好習慣,生活中爸爸媽媽們使用手機的習慣也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試想,家長下班回到傢什麼事情也不幹,或者回到家先做家務煮飯什麼,等到辦完所有的事情,往沙發或者床上一靠拿起自己的手機開始津津有味的摸索著,孩子能不被薰染嗎?

    更多的時候孩子的內心是寂寞的,他們看到自己的父母拿著手機看的那麼高興,翻得那麼起勁,他們也會覺得這必定是一個非常好玩的東西,都知道手機電視之類的產品一旦玩上了很容易使人上癮的,大人尚且如此,何況是毅力不足的孩子。

    填補孩子內心的這種空虛只有父母的陪伴,只有父母的陪伴填滿了孩子的內心,孩子才不會分心去做別的事情,或是還惦記著別的事情。

    市面上針對孩子的年齡段生產出來的玩具、繪本等的小東西比比皆是,如果您不想毀了孩子的一生,大可將這些東西代替孩子的手機。光代替了還是不行,有了爸爸媽媽們的陪伴才能讓孩子完全的遠離手機的魔爪。

    然而如果現在孩子對手機已經是愛不釋手了,爸爸媽媽也不要急於讓孩子遠離,這樣不僅起不到好的作用,更會讓孩子對爸爸媽媽的管教產生厭倦,對手機的感情也會逐步的加深。這個時候爸爸媽媽不妨讓孩子吃吃苦果,等到孩子的累的時候,父母一起添油加醋將玩手機的壞處講到極點,而後利用父母的愛徹底的將手機從孩子的內心除去。

  • 2 # 地球精神病醫院主任

    孩子喜歡玩手機完全是大人影響的。很多家長一是當孩子面玩手機,小孩對什麼都有新鮮感,潛移默化就會對手機產生興趣;二是家長偷懶,有意無意將手機給孩子玩,小孩不哭不鬧就萬事大吉;三是手機上的小遊戲通常是孩子們的最愛,沒有這些個遊戲,手機對孩子的吸引力會下降很多,當然還包括一些色彩絢麗的圖片或者動畫。

    所以要想小孩不玩手機,也應該從這幾個方面入手。一是家長不要在孩子面前玩手機;二是實在沒辦法孩子要玩,應採取措施鎖定有可能引起孩子興趣的APP ,只讓孩子接觸單純而相對枯燥的文字或圖形介面,使其主動喪失興趣;三是家長應多做一些有益於培養孩子正確興趣的嘗試,確實把心思放在孩子身上,摒棄那些為哄孩子開心諸如手機扔給孩子讓他愛玩什麼玩什麼等此類的做法。

    孩子的培養是系統工程,非一朝一夕之功。沉下心,做好規劃,循序漸進,徐徐圖之,方為正道。

  • 3 # C咖啡豆子

    為了使我的建議比較中肯,我首先翻牆去國外的網站,看看外國的家長和學校是怎麼做的。我到了南非,發現大家根本不擔心這個問題,因為孩子沒有手機。於是我就去了發達國家。西班牙一篇研究報告指出,在重度手機成癮者中,身體會出現莫名的痛苦,社會能力大大減弱,這些症狀與因藥物依賴或是賭博引起的心理症狀有多處重合,網癮"已被列入"精神病"的範疇,以增加大眾對這件事情的認識。在南韓,孩子進學校前有一個手機寄存處,手機必須放下,放學之後再來取。在日本,學校會開設形形色色的課外活動小組,讓孩子們做他們喜歡的事情,跳高、跳遠、跳騎馬舞等等。

      不過,這些是在整個社會和學校撐腰和支援下才能做的事兒,現在很難在中國馬上推行,除非咱們的聽眾裡面有教育部長啥的。對於咱們每一個家庭,家長們能做什麼事兒呢?我們來總結一下。

      一、儘可能晚的讓孩子接觸和玩手機、ipad等電子產品

      孩子上學前儘量不要給孩子玩太多的手機、ipad等電子產品,當孩子上學後,有了一定的自制力,再慢慢培養孩子使用電子產品的習慣。特別是兩三歲以前的孩子,一定不要給他們玩,因為螢幕的刺激對眼睛的發育影響很大。孩子對電子產品的抵抗力就像是磁鐵的負極對正極的抵抗力,那是基本沒有的。所以不要認為小孩子玩電子產品是在培養智力,我覺得用泥巴捏出一個球都比切水果要好。

      二、儘可能隱藏家中的電子產品,不讓孩子知曉

      在孩子很小的時候,手機、ipad這些電子產品儘可能地放到孩子接觸不到的地方,而且告訴他這是媽媽用來工作的,不是玩的,那麼孩子的第一興趣就會減弱很多,轉去關注其他東西了。孩子對一切的東西都有濃厚的興趣,只要你把手機收起來,他自然會找到另外一個他感興趣的東西,比如iPad等等。當然iPad也是要收起來的。

      三、家長以身作則,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玩遊戲等

      家長要以身作則,不管多麼喜歡玩遊戲,只要孩子在身邊,都不能玩。如果想玩,可以在孩子看不到的地方,單獨一個人玩。法律上講,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們自己淪為手機的奴隸也就罷了,可別影響孩子。我見有家長居然跟自己的孩子炫耀新手機的諸多遊戲功能,這不是教唆犯罪嘛。

      四、孩子調皮時,不要把玩手機、ipad等電子產品當作獎勵

      這是很多家長會犯的錯誤,只要孩子不聽話、不吃飯時,就把電子產品給孩子玩,作為吃飯或聽話的交換條件。經常這樣,一旦孩子想玩了,就會鬧,不吃飯,做什麼都不願意,跟你撒潑,這時候,估計很多家長都沒折了,一旦習慣養成是很難改變的。所以,建議把握好開始的這個關,不要讓孩子養成這種不良習慣。其實就像有的人聽說喝酒有害健康,於是花了十年時間,終於用抽菸來替代了喝酒,這又有什麼用呢?

      五、多給孩子一些有趣的圖書或是帶孩子戶外活動,參加集體活動

      一旦孩子已經上癮了,那也不要太急,慢慢幫孩子戒掉。可以試著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譬如給孩子很多有趣的圖書,帶孩子一起讀故事,或是帶孩子到戶外去活動,讓孩子交朋友,慢慢培養孩子的各種其他興趣,這樣孩子玩手機、ipad等電子產品的興趣就會慢慢降下來。有的家長跟我哭訴,作為書香人家的孩子,居然對家裡的書一點都不喜歡,一本都不看,我問家長你們家都有什麼書?家長說這我還真不清楚。所以你看,只有家長真正的愛閱讀,愛分享,孩子才會慢慢喜歡。

      六、上學了需要使用時,控制時間與內容,避免遊戲的誘惑

      等孩子上學之後,由於學習的需要,多多少少會用到這些電子產品,比如小猿搜題、猿題庫、家長幫、百度作業幫、有道詞典等等。那麼這個時候,儘量不要在手機、ipad上面安裝遊戲等容易上癮的應用,儘量多安裝一些學習工具或是與學習相關的學習軟體。同時控制孩子使用的時間,每次儘量不要超過1個小時。我看見有的家長的手機吃喝玩樂的軟體一應俱全,唯一的一個學習軟體就是有道詞典,還從來沒有安裝過,這樣的手機落在孩子手裡,會對孩子的人生觀、世界觀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

      七、多一些時間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培養興趣

      對於有的孩子來說,玩遊戲也是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的。比如爸媽特別忙,根本無暇顧及孩子,這時候孩子就會利用遊戲來消磨時間,長此以往,就對遊戲產生了依賴感。如果父母能每天抽出時間陪伴孩子看書學習,並且在孩子面前做一個嚴格自律的人,孩子耳濡目染之下,肯定會把更多的心思和精力花在學習上。

      八、和孩子約法三章,並且依法治家

      有的孩子現在已經對手機產生了不可磨滅的情感,沒了手機,人也處於生不如死的狀態,這時候怎麼辦呢?如果用槍指著孩子,殘忍地把手機收起來鎖在保險櫃裡,順便把保險櫃的鑰匙也鎖進保險櫃裡,這樣可能會讓孩子幼小的心靈受到嚴重的傷害,他們盛怒之下可能會做出過激的行為。這個時候我們可以跟孩子約法三章,每天可以玩半個小時,但是一定是在作業全都完成之後,而且如果玩的時間超過半個小時,那麼下次就要相應地減少時間。

      九、讓孩子自己贏取玩手機的時間

      首先要說,這其實是一個非常冒險的行為,但是對於那些短時間內確實不可能完全脫離手機的孩子來說,確實是沒有辦法的辦法。有的孩子用心經營自己的遊戲賬號,已經做到了在遊戲世界裡呼風喚雨君臨天下的地步,他如果一走了之,那麼江山社稷怎麼辦?這種家國情懷使得孩子不忍離去。還有的孩子專業經營QQ空間好幾年,認識了全國各地乃至東南亞和北非的諸多好朋友,如果瞬間消失,那麼這些跨越國界和膚色的友誼該何去何從?所以對於這些情況,我們可以制定獎勵措施,每天作業完成的好,正確率高,就會贏得半個小時的遊戲時間。這樣對孩子也是一種激勵。

      十、讓孩子意識到玩手機的危害,幫助孩子增強自控能力

      有的孩子從來不覺得玩手機有什麼危害,如果說考試考差了,他們可能會認為自己沒有發揮好,這跟玩不玩手機沒有太大關係,班上的學霸們也都是一邊打遊戲一邊複習。所以如果孩子根本就沒有意識到玩手機的危害,我們就得想辦法跟孩子溝通,最好讓孩子自己體會迷戀手機的這幾年以來,自己的一些變化,比如耐性的減弱,體重的增長,成績的下降,朋友的減少,等等,並且幫孩子來增強自控能力,比如向班裡自控能力強的同學取經,制定自己的每日作息計劃和每週學習目標,等等。

  • 4 # 美羊羊嘛嘛

    大人都天天盯著手機,陪伴孩子的時間少。孩子看到了。覺得沒人陪他玩,手機就是他的玩伴。

    首先,父母要儘量在孩子面前玩手機,多多陪他出去,玩玩具,做遊戲之類的。

    第二,就是當孩子拿著手機在玩,你要儘量讓他轉移注意力。讓他覺得還有更有意義的事要做。

    第三,可以適當讓孩子幫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這樣時間就利用起來了,他玩手機的時間就會隨之減少。

    第四、如果學習需要用,就要控制好時間和內容。不要讓遊戲之類誘惑。

    第五、讓他自己感覺到多玩手機的危害。如果讓孩子一直玩知道他自己感覺眼睛痛了,成績下滑。若果還不知悔改,家長強制,好好教育一下自己孩子。或者激勵孩子學習,來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 5 # 藍藍湖

    這一代的孩子普遍存在愛用手機、iPad、電腦等電子產品的問題,究其原因,一是電子產品非常普及,已經達到人手一個還有多的地步。二是電子產品已經深刻的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網購,團購,各種APP,只要是你想得到的,都可以透過電子產品來實現。

    既然家長認識到了這個問題,第一是全家和電子產品說bye bye。家人達成一致,每天回家都把手機放在固定的地方,沒有特殊情況不要用。第二,和孩子約定玩iPad的時間,每天幾點到幾點,大致內容,一次不要超過半個小時。第三,多開展親子活動。和孩子一起閱讀繪本,帶孩子走向大自然,帶孩子參加一些體驗活動。這樣的話,孩子會很快的忘記iPad。事實上,孩子喜歡沙、樹枝之類的東西要比喜歡電子產品多多了,只要家長適當引導。

  • 6 # SS135409617

    常常聽到家長抱怨,我的孩子不愛學習,天天只知道玩。結果他自己天天都在家打麻將,或者把孩子一起帶到麻將室裡。常常聽家長說孩子不愛學習,天天玩電腦,結果一問這孩子爸爸媽媽關心你的學習嗎,孩子說:“不,沒人管我,他們一有空就玩電腦,還不讓我玩。”孩子是最會學習的生物,他在觀察,他在模仿,他在試探。常常聽到孩子抱怨,為什麼我的爸爸媽媽就可以玩電腦,玩手機,看電視,而我必須要學習啊!這真不公平!孩子們不懂什麼社會生存,什麼競爭。他只會看著離他最近的人,所以如果你想他成為什麼樣子,你得自己努力成為那個樣子。我也在育兒的過程中教育改造著自己。共勉!

  • 7 # 張麗134387840

    孩子最初是不玩手機的,但是看著爸爸媽媽都玩手機,孩子對於手機就產生了極大的興趣,而手機上的一些小遊戲也確實能夠讓孩子喜歡,著迷,怎麼改善孩子喜歡玩手機呢,家長可以帶孩子多出去走走,去公園玩是比玩手機更加有意思,孩子喜歡玩手機一方面也是因為無趣,沒有什麼可以玩的,於是就對玩手機有了興趣,再有就是可以培養孩子閱讀的習慣,你給他讀一些故事書,再培養孩子閱讀的同時也為你們的親子關係增加了親密度,另外可以陪孩子一起畫畫,小孩子也許還不會畫什麼,但是無論畫的是什麼這也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等等之類的事情都很有意義,不過這需要家長來陪伴,這樣孩子就不會喜歡玩手機了。

  • 8 # 食人雅會

    小孩子都是新鮮勁,對於新鮮事物,接受的快,忘記的也快。

    對於小孩子來說,尤其是提主家的2歲半的孩子,這個世界上大部分的東西對於他來說都是新鮮的,隨便一個以前沒有接觸過的玩具都能讓他入迷,如果幾天不給他,他也會很快的忘記,轉身投入到其他樂趣當中。至於孩子特別喜歡玩手機,怎麼讓他不玩,方法很簡單,去玩具商店裡買幾種樣式新穎,顏色豐富的玩具給他玩,並把手機收起來,不讓他看見。可能一天兩天的他要手機玩,只有過去這一段時間,小孩子就會忘記手機,專心玩你給他買的新玩具了。

    關鍵在於,不要在孩子面前玩手機。

  • 9 # 漫天飛雪52066205521

    ​​ 現在的寶寶怎麼都這樣啊,我家的也超戀電腦、手機。只要是我在家就想玩手機和電腦,我上班就纏著他姥爺看電腦,有時候不滿足就哭,所以我現在儘量不讓他看到我拿手機,我看手機的時候就避開他,不讓他看到,如果他想玩電腦的時候我就帶他去玩小車或是積木,或者到外面跑跑,只要給他轉移目標,和他一起去玩,他還是會聽話的,寶媽你們也試試給他轉移目標、和他一起玩,看這個方法可行不?

  • 10 # Phoebe媽媽

    孩子喜歡手機就是喜歡上面的色彩,動畫故事。孩子怎麼知道手機上有動畫和遊戲的呢?是不是我們家長告知的呢?要想讓孩子不喜歡手機,首先我們要將他感興趣的東西去掉。我們可以把手機上的遊戲動畫都刪掉,他再想玩的時候給他,他覺得沒有意思也不會長時間玩的。其次,我們家長一定要以身作則,回到家在孩子面前不要拿手機或其他電子產品,盡情享受親子時光,父母的陪伴一定比手機更吸引孩子。其次多買一些繪本,培養孩子閱讀的習慣,當孩子愛上閱讀的時候,離手機就會更遠。最好父母和孩子多做一些互動的遊戲,使孩子真正體味到快樂,切身體驗的遊戲一定比虛擬的遊戲有吸引力。

  • 11 # 點燈人經典童書

    題主這個問題,估計可以問倒所有人。

    怎麼能讓孩子不喜歡手機?孩子為什麼不能喜歡手機?家長自己都天天玩手機,加上如題主所描述的,手機裡有好玩的故事,兒歌,動畫片,孩子怎麼可能不喜歡收集呢?

    至於怕手機對孩子眼睛不好,那就想辦法讓孩子少玩,控制玩的時間,或者乾脆藏起來,這都是辦法。但是不可能讓孩子不喜歡手機。

    手機可以打電話,可以玩遊戲,也可以看動畫片,也可以學習。我們每個人都沒法離開手機,手機帶給我們前所未有的便利。

    但是手機只是一個工具,有它的好處也有壞處。家長能做的是,儘量發揮出手機的好處,減少手機對孩子的不良影響。

    這是考驗一個家長智慧的時候。多動腦經,想辦法,而不是想著一勞永逸,讓孩子不喜歡手機,就啥事都沒有了。

  • 12 # 綿陽買房

    兩歲的孩子好奇心特強,喜歡玩手機,是他能透過手機看到很多不一樣的東西:比如動畫片、兒歌、色彩豐富的圖片等,還看到大人接打電話的時候在說話。所以他們對手機感興趣。要想孩子不喜歡手機,首先大人就要少在孩子面前使用手機;父母多跟孩子互動,經常跟他們講故事,一起讀繪本 ,多帶孩子去戶外活動,轉移他們的注意力。我家孩子快兩歲了,只有看到大人使用手機的時候才會跟大人爭,我們不用手機放在那裡,他注意力基本沒在手機上。回到家就跟他互動,認識家裡各種用具,帶著他做家務等等。

  • 13 # 育兒奶爸

    如何讓孩子放下手機,這是每一個家長必問的問題。近幾日,好友向我訴苦,她的孩子一放學回家就開始抱著電腦,等到她下班強制關掉電腦,這才開始寫作業,將作業草草的應付完了事,變又堂而皇之的拿起了手機,而且面對家長的詢問還理直氣壯的說,我作業都寫完了,憑什麼不讓我玩兒!相信面對這種情景,很多的家長有心管理,卻還是找不到行之有效的辦法,那麼面對孩子對於智慧產品的依賴,家長究竟該怎麼辦呢?

    兩個辦法,讓你輕鬆應對!

    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先明白現在的孩子為什麼喜歡玩手機和電腦,歸根結底三個原因!

    瞭解朋友動態(現實和虛擬中的朋友)

    各種遊戲消磨時光並且在網路中得到關注度和成就感瞭解原因之後,我們便可以尋根溯源,找到切之可行的辦法!

    1、讓孩子抬起頭來,關注現實世界

    很多孩子說過同樣的話,學習很吃力,家庭氛圍緊張,也沒交到什麼朋友,遊戲中結識的人,可以互助,可以相互認可,可以為一個遊戲中的共同目標奮鬥,遊戲中的朋友是自己唯一的溫暖和安慰。

    這樣的話,家長聽來只會覺得傷感,是什麼導致自己的孩子需要去網路中尋找溫暖和安慰?

    面對這個問題,家長首先不能強制制止!強行制止的方法太簡單粗暴,孩子並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反而學會了躲避家長的監視偷著玩兒。

    這個時候,家長可以在適當的時間和孩子來一場貼心的交流,制訂一套行之有效的家規。

    回到家之後,誰也不能玩手機,空餘時間一起去散步,讓生活更加的充實!

    每個人玩電腦遊戲的時間有限制(最好不要拿手機玩遊戲),並且令行禁止,家長做出榜樣的作用!

    2、培養興趣,轉移注意力

    越是寂寞的時候,孩子對手機等電子產品的依賴性就越大。這個時候,家長就要在日常的觀察中找到孩子對於某一時間表現出的興趣,並加以正確的引導和培養,尤其是要鼓勵孩子參加同齡人的娛樂活動,這是最根本的方法。

    在孩子面對手機和電腦的誘惑的時候,家長一定不能表現出失望和不耐煩,我們首要應該做的,就是將孩子帶出外面的世界,感受到現實世界的美好,尤其是家庭的溫暖,這才是行之有效的辦法!

    但是切忌,不要用學習成績來要挾孩子玩手機!有的時候,孩子的逆反心理比家長想象的還要嚴重!

  • 14 # 暖南傾城

    我們因孩子的閱讀而相約在這裡,有關於閱讀呢童書媽媽三川玲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比買學區房更划算的投資是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這絕對是收益最高、穩賺不賠的投資。”的確,在我踐行早期閱讀多年來,培養了數以千計愛閱讀的孩子,這些孩子慢慢長大,真的是因為閱讀而變得內心豐盈、出類拔萃。所以我認為,讓孩子愛上閱讀是我們家庭教育成功的一個重要標誌。

    很多媽媽常常抱怨:“我也知道閱讀很重要啊,我也想讓孩子看書啊,可是他就是愛看動畫片、愛玩手機電腦,看書呢那翻一下幾分鐘就看完了,根本沒有辦法。”我們現在最常看到的場景就是,在一些吃飯哪坐車呀這些等待的間隙,坐不住的孩子們總是抱著手機在玩。當越來越多、越來越小的孩子開始依賴並且熟練的使用電子產品時,我們如何讓閱讀走進孩子的生活呢?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孩子愛看電視、愛玩手機電腦,就是不愛閱讀怎麼辦?’

    孩子玩禁止他們接觸這個電子產品是不是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呢?很多家長呢當初是預設自己不會讓孩子小小年紀使用電子產品的,也有一些堅守原則的家長,真的做到了家裡沒有電視電腦,儘量不用手機,那麼,這樣做真的有效嗎?

    我們有一個家長,她的寶貝叫琪琪,他們開了個家庭會議,爸爸媽媽奶奶都覺得孩子最好不要接觸那些電子產品還有電視節目,讓她從小就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在達成這樣的共識之後,家裡的電視機就提前光榮退休了,以往喜歡看電視的奶奶也不看連續劇了,媽媽和爸爸也儘量做到不看手機。

    當琪琪兩歲了,她不僅對動畫片不感興趣,就算看一些歡快的歌舞節目她也是哭著鬧著要關掉電視,甚至家長想讓她看一些益智類的節目她也很抗拒。當這個時候家長就開始想,哎呀,我們之前的做法是不是太過了呢?這樣下去好像並不利於孩子去接受新事物。於是呢,就又召開了一個家庭會議,這個會議決定要讓琪琪適度接觸各類的電子產品,慢慢的讓她去消除這種排斥的情緒,爸爸當下就買了一部平板電腦,之後就開始陪著她在上面一起塗塗寫寫,玩一些互動的小遊戲。

    漸漸地,琪琪開始喜歡上這個新玩意兒了。精彩的電視節目讓她開始愛上了看動畫片,也認得了好多卡通人物,不時會聽到琪琪說:“動畫片上說了,小朋友睡前要刷牙、小朋友要有禮貌、小朋友要尊重長輩。”每到這個時候爸爸媽媽就覺得看動畫片讓琪琪的收穫還是很大的。

    從那以後,琪琪說要玩iPad、要看電視,家長們就都不再阻止了。當琪琪在iPad上玩遊戲的時候,爸爸媽媽的手機也趁機重出江湖了,各種刷博、微信聊天,不再有顧忌了。琪琪呢也會在手機上瀏覽自己的照片啊、播放媽媽下載的兒歌、還玩一些新鮮有趣的小遊戲。於是乎呢,當每每飯後,家裡的大人小孩便在沙發上排排坐好看電視、玩遊戲、聊微信,哎呀其樂融融,好一派祥和的景象啊。

    像這樣,小朋友不吵不鬧,再也沒有比這個更舒心的。然而,時間一長,事情好像並非和家長們想象的那般美好。慢慢的,爸爸媽媽就發現琪琪只有在端著手機的時候才能夠安靜和專心下來。大人們只要把手機拿開一會兒,她就開始鬧脾氣了,直到把手機還給她才會平息下來。媽媽有時就很擔心的問她:“琪琪你已經玩了好久了,小心眼睛近視啊!”那琪琪怎麼回答呢:“我和爸爸媽媽一樣啊!”媽媽就頓時語塞了。

    一個嚴格禁止孩子使用電子產品的家庭,當發現孩子開始反感電視時就敞開了電子產品的懷抱,孩子呢,被這個突然豐富絢目的世界就弄得應接不暇,深深的被吸引了。這其實是我們很多家庭的真實寫照,當孩子出生後我們是那麼渴望給他們一個健康的純淨的世界。我們有些家教嚴格的這個家長經常會給孩子設定很多不允許,比如說有些家長會很自豪的說,我們家的孩子是從來不吃零食的,我們家沒有這個習慣。

    當這樣的孩子進入幼兒園後,我們就發現他會表現出兩種狀態,要麼在大家分享食物的時候,他像個外星人一般,拒絕接受,沒有絲毫興趣,和那些開心吃著零食的這個普羅大眾比起來理性的就不像個孩子。要麼呢會呈現另一種更為可怕的狀態,當小朋友掏出零食的時候,他們的眼神像那個狼一樣的飢渴,甚至就毫不顧忌的撲上去搶奪。然後怕老師批評和怕小朋友拿回去就迅速塞到自己的嘴裡,囫圇吞棗的嚥下去。

    我想,如果我們的父母們看到此情此景,會重新思考這個不允許的意義。那電子產品也是同理,徹底的禁止,你要麼讓孩子遠離社會、同伴、潮流和生活情趣,要麼就誘發孩子更強烈的慾望,那麼在他突然接觸後有失控之險啊!我們有個媽媽也是從來不讓孩子玩iPad,後來帶孩子出去吃飯,孩子看到鄰桌的那個小朋友玩,就一點一點的挪向那個小朋友,眼裡全是那種渴望之情,後來連媽媽自己都看不下去了。所以呢,禁止孩子接觸、禁止孩子玩,它並不是一個最佳的方案。

    畢竟電子產品它並不是洪水猛獸,它也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進步和歡樂,但是這個度的把握始終是拿捏在我們家長手中的一個重要的標尺,你太鬆了,孩子就完全陷入了,你太緊了,那麼又恐物極必反。所以有節制的生活才會更幸福。前段時間我去眼科醫院,看到擁擠不堪的醫院中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孩子在看病,而其中幼兒的比例很大,真的讓人不禁感概這個史無前例的壯觀景象。所以如果我們家長無原則,對孩子的慾望我們不節制,我們就是即時滿足、任由放縱,那麼孩子未來的健康幸福真的讓人堪憂啊。

    為什麼我們現在這麼多的孩子愛玩手機電腦、愛看電視呢?我大致歸納了一下愛玩手機電腦家庭的一些共性,我們可以來對照一下,看看您家有沒有這些原因。

    第一個原因就是電子產品太早侵入孩子的生活,剛才我們說,電子產品不能絕對禁止,但是呢,也不能過早介入。美國兒科醫學會就曾經建議,兩歲以下的孩子不應該接受電視的聲光刺激,兩歲以上的孩子呢,每天收看電視不應該超過兩個小時,除了是影響視力,扼殺想象力這些問題外,更主要的是它會讓孩子習慣於這種快速變換的畫面。我們知道如果要形成這種動畫效果,一秒鐘至少要有二十四個畫面,而我們讀書呢,一秒鐘常常連一頁都是翻不了的,所以經常看動畫片的孩子影響專注力,他今後難以將注意力集中在閱讀上。

    這就好像一個經常吃薯條的孩子,你拿一份炸薯條和一盤青菜讓他選,他就會選薯條是一樣的道理,他不知道什麼叫健康,他只知道一個香脆可口一個清淡無味。閱讀也是如此,如果孩子一開始就習慣電視手機這樣快速的畫面,色彩豔麗,又很跳動的這種刺激,你再要他去安靜的體會文字之美、書籍之樂就會困難很多,所以我們家長要注意的一定是先培養閱讀習慣,後讓孩子接觸電視手機。記得順序錯了,電子產品搶先傾向了孩子的生活,成為了他們幼年最深刻的興趣習慣,那麼問題就出來了,所以這個先入為主很重要。

    家長常說的一句話,我家孩子是不愛看書的,就愛看電視。那這句話的背後你要問一下你自己,你從孩子出生後陪孩子看書了嗎?你如果沒有花時間去陪伴,他怎麼會自己愛書呢?你說孩子愛看電視,你從孩子出生後是不是為了方便輕鬆又經常讓孩子看電視呢?所以我們不要再給孩子下定義,他不喜歡看書,是我們還沒有培養出讓他們愛書的習慣,就讓他們提前愛上了電視手機。

    在現實生活中,孩子受尊重、體驗成功的機會欠缺,我們現在的孩子,貌似是最幸福的一代,衣食無憂,但是也是最不安全的一代,層出不窮的網路遊戲讓孩子們不知不覺的著迷,可是遊戲為什麼會這麼容易讓孩子著迷呢?有人分析過是因為這個網遊啊大部分在榮譽、目標、互動、驚喜這四大方面做得很好,這設定的目標很容易達成,他一下子就可以過一關,還有玩家可以一起親密互動,一點點進步就可以有獎品和分數,時不時還有一些意外的獎勵帶來的驚喜,所以孩子能體驗到這種成功的快感。

    有一個家長跟我說:“我尊重孩子,也很關心他,可是他一樣愛玩網上的遊戲啊。”但事實上呢,那天我們佈置了一個自式繪本的作業,媽媽可能這方面不太擅長,就立刻找了一位家教來幫助,作業其實並不難,但是媽媽就是希望孩子在班上不要輸給別人,最後完成的是一個非常棒的作品,但是孩子在這個過程中他根本就得不到創作的快樂。可是我們很少有家長會幫孩子打遊戲的對嗎?所以呢,孩子只有在打電腦遊戲中他覺得是靠自己的力量贏得了一切,他在裡面找到了成功的快樂。

    所以,尊重和溺愛其實是要區分開來的,尊重是要懂得與孩子共情,能夠聽取他的意願,而且還要相信他的能力,放手讓他去承擔一些事情,我們很多家長最常用的表達方式是:“寶寶,你今天做的很棒,如果下次再怎麼怎麼樣那就更好了!”是嗎?我們的肯定總是捆綁著太多的要求和期望,並不是發自內心的認同,這些孩子是能夠感受到的。

    不夠自信的孩子就特別容易在虛幻的網路世界裡去尋找肯定,在現實生活中有兩類孩子是最容易被網路遊戲吸引的,一種是被家庭忽視的,也就是沒有人管、沒有人重視,那孩子要到遊戲裡去尋找認同,另一種呢就是被過度保護的孩子,因為他很難有機會實現自我的價值。這兩類孩子都有可能在虛擬世界裡去尋找他們內心缺失的那一部分。

    第三個原因是缺少高質量的陪伴。有一次我坐火車,對面的一個媽媽就帶著一個四五歲的男孩,孩子上車以後就吵著要玩手機,媽媽就不讓,但是媽媽也沒陪著孩子玩兒,男孩坐久了覺得很無聊,畢竟這個旅途漫漫啊,帶的東西好像也吃的差不多了,孩子就在車廂裡跑來跑去,一會又說要玩手機,後來媽媽終於扛不住了,就把手機還給了孩子。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爸爸去哪3’,在裡面呢,爸爸們要接受一個密室考驗,就是和孩子們在上鎖的房間裡單獨相處1小時。劉燁呢,他就在那裡自顧自的玩手機,然後他的兒子諾一跟他對話,他都是很敷衍的有一句沒一句的,最後孩子覺得很無聊,劉燁也忍不住跟孩子單獨相處的時間,他竟然一腳就把門給蹬開了。

    但是裡面做的最好的爸爸夏克立,他就一直跟他的女兒夏天聊天,假裝給夏天拍照,夏天就擺各種pose,而且他叫女兒:“我們試著用魔法來開門啊。”這樣子在一個小時結束後他們都意猶未盡。夏天還拉著爸爸的手說:“我們再繼續聊天吧,我不想出去。”所以,如果一個孩子有人願意陪著她,給她講故事、讀書、跟她玩,她是很容易快樂滿足的,還是不會願意選擇冰冷的電子產品的。這問題是什麼呢?你願意把孩子身邊的電子產品拿走而用自己的陪伴,去取代它們嗎?

    第四點:家庭規則的執行力不足。有一次我去一個孩子家裡,因為孩子不太愛讀書,媽媽希望我去幫幫忙,我去了給他讀了一會故事,休息的時候他就神秘的跟我說:“哎楊老師我們來玩個遊戲吧?”我說:“好啊,玩什麼呢?”他就爬到床上,從那個被子中間悄悄的抽出一個iPad說:“我們玩這個吧。”我問他:“媽媽平常讓玩嗎?”他說:“不讓啊,所以晚上要躲起來玩。”我當時真的非常驚訝,因為對於一個才六歲多的孩子來說居然可以自己隨時使用iPad,家長只是口頭管理,讓孩子自己保管,這是多麼危險的事情啊!如果我們家長對使用電子產品沒有做出清晰的規定,孩子可以隨時看電視玩手機的話,就是讓孩子用自身薄弱的意志力去對抗這個充滿誘惑的網路世界。

    第五點呢是家長沒有閱讀的習慣。如果父母不主動去培養孩子的讀書興趣,孩子是不可能突然奇蹟的愛上讀書的,所以我們常說環境很重要。在我接觸到的家長群體中,那種書香家庭,就是父母有閱讀習慣的,幾乎不用刻意的去引導,孩子很少不愛看書的,因為家長的言行會自然而然的對他造成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我們常說這種良好的閱讀環境,除了給孩子讓他有書可讀以外,更重要的其實是軟環境,也就是家長閱讀的習慣。

    六歲前呢是自制力培養的關鍵期,父母的引導榜樣示範非常重要,所以家長自身不約束那就免談管理孩子,像現在我們離不開手機的並不僅僅是孩子,我們家長因為隨心所欲,陷入程度之深遠遠超過孩子,當家長都成了電子產品的俘虜的時候,孩子怎麼能不投降呢。我們自己幾乎都被手機給奴役了,你看,出門沒帶我們就像丟了魂似的,等待的時候我們不拿就坐立不安,躺在床上不用我們就好像跟世界失聯了似的,我們無法入睡。

    這五點愛玩手機電腦家庭的共性不知道你家現在有幾點呢,如果有,我們趕緊的調整。有的家長可能會說,你現在說這些都沒用了,我家五條都佔了,孩子已經愛上電視手機了,那怎麼辦呢?

    培養一個新興趣要比改變一箇舊習慣容易得多,如果我們能夠幫助孩子培養出對閱讀的興趣,那麼這個新的興趣可以引領著我們的孩子慢慢走出對電子產品的孤獨依戀,因為他找到了一個新朋友啊。我們每個人的需求絕不僅僅是停留在物質上,為什麼還要去看動畫片玩手機電腦?因為生活還需要娛樂,還需要情趣,因為我們的這個精神世界也同樣需要滿足。

    閱讀是個相對來說適合所有孩子的一種興趣,成本低,對天賦也沒有什麼要求,而且有著無窮盡可以探索的精神食糧,如何培養閱讀興趣呢,我們從每天固定時間、固定地點、固定共讀人這樣的這種親子共讀開始。比如說,每晚八點我們在孩子的房間由媽媽陪著,從五分鐘做起我們陪孩子閱讀,然後呢,慢慢的再去延長這個共讀的時間。

    在這個堅持的過程中,一本本有趣的讀物會吸引著孩子走進文學的美好世界。他就會發現,哎呀,跟電視手機完全不一樣的體驗。他每天可以聽著故事頭腦裡浮現著各種各樣的畫面,帶著想象和思考入睡,和之前看電視手機看得兩眼疲憊內心空空是完全不一樣的生活。但是所有的興趣都不是一觸而就的,都是需要慢慢引導和培養的,所以現在我們家長要做的是什麼呢?靜下心、堅持做,有些時間我們真的要捨得花,也真的值得花。

    一方面呢是我們讓孩子培養出閱讀的興趣,另一方面我們還需要對電子產品的使用有所控制,那下面我們就來說說讓孩子遠離電子產品的四大方法。

    第一個方法:重立家規,約法三章。我們需要認真的和孩子一起制定出新的家規,對家中使用電子產品進行時間的控制。這個制定的時候呢要和孩子共同商議達成一致。就意味著他是需要認同,我們將有一個新的開始。內容可以類似這樣子的,比如說第一條,其實下午孩子放學了可以看十五分鐘的動畫片,第二條每週六的下午三點到四點這一個小時可以作為上網的時間,第三條每天晚上七點到八點是全家閱讀和交流的時間,這個時間段叫做‘關機一小時’,這個大家可以根據自己家的特點和作息來制定。

    ‘關機一小時’呢,全家不開電視、不玩電腦、關閉手機,利用這一小時高質量的陪伴孩子。我們可以閱讀半個小時左右,還有半個小時可以散步啊下棋啊做手工啊拼圖畫畫聊聊天啊都可以,讓孩子感受到生活的豐富,培養孩子的多種興趣。如果做得好,這一小時將會徹底改變你家的生活,也會大大提高親子相處的質量,也會讓孩子發現,原來電子產品其實只是生活中很小的一部分。

    家規制定好了我們把它打印出來,貼在家裡的留言板啊或者吸在冰箱的門上,家長呢要簽名孩子呢要按手印,就是表示大家認同了,這是一件很正式的事情,然後按照上面的規定的日期嚴格的執行。制定家規的時候有一點特別重要,家規中要有針對孩子的也一定要有針對大人的,這樣孩子才會覺得公平,才會願意去執行,特別是對於年齡稍大五歲左右的孩子。同時呢要寫出針對每個人的懲罰條例,這個懲罰最好是用每個人最在意的或者實現有一定難度的事情去約束自己。

    比如爸爸,我們講好的是七點鐘不準看電視的,那他違反了,他罰款多少元,金額不能太少,太少不心疼,這個經費主要用於支出家庭外出旅遊;媽媽七點鐘是陪孩子閱讀的,沒做到,媽媽不喜歡運動,那就出去跑步;孩子看電視只能看十五分鐘,結果超時違反了,那取消一週玩電腦手機的資格。這樣的規定因為人人都參與了孩子就不會排斥,而且這個過程會很有趣,因為某一個人想賴賬的時候通常會有兩個人不答應。

    第一點重定立家規,如果你家還沒有規則,那趕快立,因為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第二點呢是改變家庭佈局。我們不要忽視環境對人的影響,我們要調整家裡的佈局,不要再把電腦、iPad放在孩子的房間,電腦要放在公共的空間,比如說書房,不能讓孩子有隨時使用電腦的機會,電腦呢要設密碼。電視可以從客廳移走,它不一定是要呆在客廳的,可以放在家長的臥室,孩子要看的時候也可以去看,從而改成一面牆的書架方便使用。孩子的玩具呢收掉一大部分不常用的,只留少量的。在沙發啊床邊這些觸手可及的地方都放上一些好書。我們營造一個相對缺乏聲光電的環境。

    就像我們帶孩子去圖書館,到處只有書,孩子可能本來不想看的,可是看看四周又沒有什麼好玩的,大家都在看書,他就只好拿一本看了。去得多了,他就慢慢習慣了。我有一個朋友,他說他家很神奇的,別人家的孩子去他家,就是再不愛看書的孩子都會看書的,我說為什麼呢?他說因為他家是沒有玩具沒有電視,到處都是書,孩子無聊的只好看書了。所以呢,改變佈局後剛開始孩子可能是迫不得已,他逐漸就會找到樂趣,從而改變我們過往離不開電視手機的這樣一個生活習慣。

  • 15 # 小丑雅成長記

    這種情況,最應該檢討的人是爸媽,應該先問問,怎樣能讓你自己不玩手機,認認真真陪伴孩子。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孩子這麼喜歡手機,很可能就是模仿大人,他們的好奇心很足,手機到底有多好玩,才讓爸爸媽媽關注著手機,而不是關注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就養成了玩手機的習慣。

    另外,除了手機之外,父母沒有其他方式哄孩子。哭了給手機,鬧了給手機,不聽話了給手機,總之手機能讓孩子迅速安靜下來。與孩子溝通少,不懂得用什麼方式與孩子相處,這也是造成孩子缺少其他娛樂,沉迷手機的原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諸子百家,為何當時儒墨成為顯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