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快樂逍遙遊

    才學三個月,寫成這樣,確實相當不錯了,能看出下了不少功夫練習。橫折鉤,豎撇,豎鉤等筆劃很到位。 需要加強和注意的有幾點:1.橫劃力度不夠,捺劃沒有體現出捺腳。2.字結構有的重心不穩。如抱,方,終,者,人等字。3.第一,二列比較好些越到後面越隨意了。

    剛開始練字一定要認真看原帖,尤其是字的結構,除了要死記硬背,還要領會其特點才行。寫完後一定要對照原帖,看看自己的不足,然後逐字多寫幾遍,這樣才能慢慢提高。

  • 2 # 南山書廬

    字寫的已經不錯了。不知你的年齡等情況,也不好發表太多的意見。略談一下自己的拙見,不當之處,請批評。

    首先,你的執筆方法可能有點問題,太緊,太死,不能靈活運筆。第二,要多臨帖。平時在多寫的同時,還要多讀帖,瞭解字的筆劃、結構,自然是臨帖,就要寫的越象越好。從你寫的字來看,筆劃、結構都還存在一些不足,字的結體比較鬆散,沒有精神,缺乏韻味。今後臨帖的基礎上,要記著字帖上的字,然後黙寫(背臨),這樣,時間長了就可以脫離字帖,也能寫的八九不離十了。祝你進步。

  • 3 # 田宗連

    三個月練習寫到這樣,還說得過去。以前肯定了沒練過。主要還是結構。不知你臨的那一種字帖?建議有時間先臨寫毛筆字。買幾本描紅,對漢字結構有一初步掌握。一般學書法應從毛筆字開始,不要怕難,循序漸進。可和硬筆字同時練,可能事半而功倍。單純寫硬筆字,不管寫什麼時候,都無功底。要真正把字寫好,不是一朝一夕,要持之以恆,不能一爆十寒。

  • 4 # 墨軒書法

    第一,練字要少而精。每次練字就寫10個字以內,每個字要多重複練習,爭取把每個學都臨寫像了,爭取還能把所寫字的結構和筆法都能記住。

    第二,結合筆畫和例字練習。要遵循由簡到難的規律學習,先加強基本筆畫練習,把筆畫的寫法掌握好,再進行組字練習,掌握好字的結構。

    第三,加強筆畫流暢性的練習。其實這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做到,當然,你現在也不要強求,這涉及到手指、手腕的柔韌性和協調配合,需要手的肌肉記憶,慢慢練就會有手感了。

  • 5 # 趙國俊書法詩文

    學習三個月,硬筆書法基本掌握了筆畫和結構要求。如下圖粉色標註的都是寫的較好的字。

    但是存在的問題也不少:

    一是結構問題。這是最大的問題。

    如下圖黃色線條標註的都是寫的較差的字。有上下錯位的,有左右不稱旳,有頭重腳輕的。

    二是筆畫問題。

    1、豎寫不直,這在楷書中是最大問題,豎歪則字斜。有幾個懸針豎的字基本都寫歪了。

    2、撇捺不對稱。硬筆書法講究撇捺對稱。

    3、組合筆畫不過關,如橫撇、走之兒。

    改進方法:

    一是從基本功抓起,三個月還在打基礎階段,把筆畫問題解決了。

    二是研究結構,硬筆楷書結構要點不少,但是還沒有基本掌握,需要從頭系統學習。

  • 6 # 波哥的工作和生活影片

    首先基礎筆畫訓練要過關。起筆,運筆,收筆要精準到位。第二,選一本小楷古帖臨摹,不建議選當代的硬筆書法字帖,一定選古代小楷,精準臨摹,第三,字的偏旁部首要反覆練習,字的結構比例練習,做到字結構合理美觀,做到以上三點,算入門了。最後,形成自已個性化風格,才進入藝術層面!我寫的硬筆字,供你參考!

  • 7 # 餘老闆YCL

    謝邀。學習書法是件很快樂的事,但每個人學習書法的目的不樣,進步大小也不樣,唯一相同的都是書法愛好者,只有透過不斷的努力,動腦創新,持之以恆,最終才能修成正果,希望你樂在其中,真正體會書法給你帶來的的藝術享受……送你一個字:功。自己理解。

  • 8 # 空山疏影

    題主自學硬筆書法三個月,寫成這樣,值得肯定!

    不過,我覺得首先要弄明白一個問題:你是隻想練習硬筆字,提高硬筆字的水平呢,還是對書法產生興趣,想在傳統毛筆書法和當今硬筆書法上都有所探索呢?

    因為目標不同,你的學習途徑和方法是不同的。

    一,如果你只打算練習硬筆書法,那麼我有如下建議:

    1,換個字帖,可以選用田英章、盧中南等人的硬筆字帖。田英章的毛筆楷書(俗稱田楷)廣有爭議,但他的硬筆楷書還是值得推薦的。田、盧等人的硬筆字挺拔有力,符合大眾審美,可以學習。

    2,學習硬筆字,建議你先過筆畫關。先掌握基本筆畫、偏旁部首的寫法,再進行描摹、臨寫。

    3,臨帖時要認真讀帖,讀帖猶如讀書、猶如賞景,要觀察體會例字的特點。臨寫的時候要努力寫出例字特點,如果不像,再寫。

    二,如果你對毛筆書法也有興趣,想透過練習毛筆書法來提高你的硬筆書法水平,那麼,我個人推薦你臨習鍾繇的小楷《靈飛經》。當然,古人優秀小楷可臨寫的還有其他書家,這裡就不多說了。

    其實,練習毛筆書法,一般不建議從小楷開始的,唐楷、漢隸才是入門必學。因為這個回答主要是就你的硬筆字說的,別的也不展開了。

    祝題主進步!

  • 9 # 雨夜構想

    練習三個月效果已經很好了,看來是下了一定的功夫。

    寫字和練字不是一回事,看來您是在練字。這字寫的很好,足見下過功夫了。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您有一定的書法功底,才會在練習三個月就達到這樣效果。

    個人建議在練習的時候要注意一下筆畫的掌握,結體還是比較隨意,可以再嚴謹一點。現在沒有必要練習整體佈局,等到創作作品的時候再加強這方面的練習就可以了。但是目前也要注重學習一下書法家的整體佈局也是很好的。

    練字需要一個好的環境,以便給自己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硬筆練習由於便於攜帶,練習簡便實用性強而被現在大部分人所喜歡。但是沒有毛筆書法的表現力強,可是我們在練習的時候完全可以取法乎上,借鑑毛筆書法的運筆方式,結體方式和行筆技巧。這也是硬筆書法對毛筆書法的借鑑,對與硬筆書法的學習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您的這幅字還可以多借鑑毛筆書法的方式方法,建議臨古貼,在毛筆書法中找到一點感覺。這不是簡單的模仿,而是要有方法的借鑑,其實這是一個大問題,別人是沒有辦法教會的,只有自己在練習的過程中慢慢領悟。

    硬筆書法練習注重使用,最後都要練習行楷或者行書,現在的楷書練習都是在為了以後的學習打下基礎。

  • 10 # 曾祥耙

    學習三個月,能達到這個水平還是值得肯定。從作品來看,用筆和結構都有了一定的型,而且有顏體的一些味道,說明練過帖,學習方法是正確的。主要問題是,用筆比較弱,好些橫筆都出現了斷筆現象,字的結構還欠平衡,也就是小章法還欠佳。筆法和字法是學習書法的基本功,只有基本功練紮實了,書法之路才能走得遠。

    要想學好書法,一要注意學習方法,二要注意學習效率。

    1:選擇一本自己喜歡的字帖和自己喜歡的字型進行臨摹練習,堅持不懈。

    2:系統的練習基本功,練習字的用筆和字的結構。寫字是一個技能性的訓練,特別是對筆駕馭的能力,必須經過較長時間的系統的練習才能掌握各種基本筆法(中鋒、側鋒、逆鋒、藏鋒、提按、一波三折等基本功)。

    3:不要常換帖,堅持精通一貼。臨帖做到三多:"多看、多練、多比較",讀帖非常重要,不是光讀內容,重要的是整個帖字的風格。

    4: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要堅持每天拿出一定的時間練習,

    5:多思考,總結字帖的筆法、字法、墨法、章法的特點和規律。

    書法學習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不要急於求成,要靜下心來學習,欲速則不達。總之兩個字:堅持!堅持!堅持!

  • 11 # 長風3163

    你學的哪個體啊?條件允許。建議先練好毛筆。我是柳體初學者,我0基礎學毛筆柳體有42天了。一起加油吧。

    你字很不錯了。一句話,多練習。三個月時間太短了,三年後再說

  • 12 # 聞觀世相

    單從筆畫來說,有那麼點意思,整體就沒法看了,單體字的大小,間架結構都掌握得不好,建議用米字格或九宮格,先從偏旁部首練起。

  • 13 # 少耕堂

    寫好硬筆書法的技巧:  1、在硬筆書法中應該儘量把字型練成圓形,這打破了老師教我們的方塊字,其實方塊字寫出來並不好看,華人的什麼是追求圓潤的,所以字型一般為圓形為宜。  2、遵循字的口訣左收右放重心穩,上嚴下寬中收緊。其意為左右結構的字要左面收緊右面伸展,上下結構的字要上面收緊下面伸展。  3、注重關鍵筆畫(即字眼)的書寫,整個字只要關鍵筆畫書寫好看了,整個字型也就會相當好看。比如“我”“伐”的斜勾便是關鍵筆畫。  4、在練字時要有自己觀察和異同,字不能千篇一律,也要有所區別,形成自己的書法風格。

  • 14 # 恆仔76

    硬筆練顏體不是太合適,畢竟相對毛筆的線條、提按的力度,鋼筆還是弱了很多,而顏體的優勢就在於提按連線,所謂“筋”的表現力,硬筆要差很多。您寫的很好,三個月臨到這程度很棒了。建議要麼您改用毛筆繼續,要麼可以換換硬筆字帖,楷書的話盧中南、吳玉生都是大家(田體有爭議,慎學。其實重點還是田字太規整反而失去靈魂,看您個人喜好吧。)

  • 15 # 聽雨草堂主人

    拜讀了你的書法作品,感覺練習三個月的書法就能寫到這種程度,實屬難能可貴。能夠看出,你對臨帖下過一定功夫。下面,就你提供的這幅書法中存在的問題,與你共同探討。

    第一,筆力不夠,一些基本筆畫書寫的不準確

    基本筆畫是構成漢字的基本元素,在書法當中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基本筆畫如果寫的不標準,整個漢字就不可能寫好。比如由於筆力不夠,基本筆畫不準確,至使結字脫離規範,造成變形。

    第二,結構有誤,一些字的字型不準確

    字的結構準確與否,對漢字正確書寫關係重大,就算所有基本筆畫都書寫的正確,但是字的結構掌握的不準確,書寫的漢字也達不到預期的美感。比如有些字重心不穩,東倒西歪。

    第三,章法不佳,破壞了整體美感

    本幅書法的書寫,基本上沒有考慮章法。通篇看,字型寫的都過大,寫滿方格,沒有空間感,一些字寫的過大,一些字寫的過小,大小不一。大多數的字沒有居中,顯得飄忽不定,這些不足之處,破壞了整體的美感。

    第四,幾點建議

    一是要找到一位自己喜歡的古代書法家,專心研究練習他的字帖,而不要學習現代書法家的字帖,免得走無必要的彎路。

    二是練習書法是一個漫長的行程,不是三個月五個月,或三年五年就能一蹴而就的事,所以,選定目標以後就要持之以恆,長久地堅持下去。

  • 16 # 山居留暝

    對於硬筆字書寫水平的評價,其實和毛筆書法作品的評價是類似的。這也導致許多人以毛筆書法的方法練習硬筆書法,看題主的作品應該也是走的這種路子!首先這種路子肯定是正確的,題主三個月下來,硬筆書法也有一定的水準!

    不過我覺得硬筆書法與毛筆書法最大的差異是體現在筆法上,毛筆因為筆毛是軟的,所以奇怪生焉,所以才有千變萬化,而硬筆的表現力肯定是相差很遠的。許多人用毛筆筆法寫硬筆,偏偏又是以唐楷的筆法來寫(這是大部分人的路徑),唐楷很多以顏真卿為學習模板,而顏體因為表現廟堂之氣,其實是適合寫大,寫出正大氣象的路子,所以特別強調筆畫兩端的飽滿,它是為了改變二王一路小字放大後的纖弱問題的,顏體改變是非常正確的,但以這種方式寫硬筆,所以就出現了題主作品中普遍存在的現象,太注重起和收,筆畫猶如竹節,看著總是有點怪怪的感覺。所以說這樣的轉化是不行的!筆法的角度,硬筆轉化還得從二王一路小楷作品中取法,強調空中取勢,線條寫出輕重變化即可,重要的結構!

    如果寫硬筆先從結構入手,其實倒可以進步更快,畢竟真正吸引眼球的是結構,因為普通人對於字的審美,受印刷體影響太大,已經根深蒂固,所以結構才是人們對於硬筆字的評判標準!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米字格、九宮格等練習用紙,這也恰恰說明前人對於硬筆字書寫的探索,更多的也是從結構的角度來練習!把結構寫好了這就是很美的、也才是大家喜歡的!題主的作品為什麼不耐看,也是因為結構上許多字存在問題!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長期的去分析字形,注意長短、角度等,把這些運用到自己的書寫中,才能真正寫好硬筆字!

  • 17 # 康梓406

    現在學習書法的人不少,但學習硬筆書法的人並不多。這位初學者學了三個月,從時間上看還很短,不知道是否請老師指導還是自學,從展示的這幅字看,有一定的基礎,應該是臨過碑帖。這幅字存在較大的問題,首先是字的體勢不穩,存在東倒西歪之勢,字的結體不夠好,特別是左右結構的字尤為突出,如“論”、“務”、“終”、“肺”、“牧”、“使”等字,不過也有些字寫得非常好,如“寶”、“法”、“應”等字,沒有好的功底寫不出這麼好的字。另外,這幅字的用筆還是很好的,起筆和收筆都有較好的表現。每個人對寫書法的悟性都不同,有些人練了很多年都沒有寫好,主要是路子沒找對,方法也不正確,悟性不高,有些急於求成,學習書法沒有捷徑,只有一步一步的練習,不斷積累,才能取得成功。中國很多書法大家寫了一輩子書法,一直都在學習,就是追求書法藝術的完美、一種境界。硬筆書法的書寫工具與毛筆書法不同,硬筆書法書寫工具有鋼筆、圓珠筆、美工筆、鉛筆和竹筆等等,書寫時不像毛筆那樣透過運筆、筆法、墨法來表現,但不管硬筆還是毛筆書法都必須具備較好的書法功底,要具備這些功底就應多臨碑帖。在此,就如何寫好硬筆書法提幾點意見。一、選好老師。好的老師對初學書法者有較好的幫助,避免走許多彎路。二、選好碑帖。硬筆書法也可選古代名碑帖練習,先選一些楷書,然後逐漸選一些行書和草書,從碑帖中汲取精華。同時也可選一些現代名家的硬筆書法作品臨習。三、選好筆。初學者最好先選鋼筆或圓珠筆練習,待到有較好的基礎時可選其它書寫工具來創作作品,這樣效果會更好。四、創作。硬筆書法作品創作主要使用方格,橫式線條和豎式線條的紙張來創作,也可採用空白紙創作。另外還可以採用毛筆的其它形式來表現,如圓形、扇形、手卷等等。總之受一定的侷限性,但不影響硬筆書法作品的表現。一幅完整硬筆書法作品,應與毛筆書法作品一樣,有落款,有蓋名章,亦可有閒章。

  • 18 # 藝術寶庫美術

    輕重提按還好啊,就是很多字的結構掌握的不好,有點跑偏。楷書就是為練字型結構打基礎的,建議多看看字貼的範字,寫完一個字多跟範字作比較,一步步更正過來。

  • 19 # 復業

    書法10種變化,悟懂和實踐這些變化,越寫越漂亮!

    一、大小變化三個同樣大小的字,筆劃的粗細與多少差不多的,若相連在一起,整幅書法就廢了!通常來說,少劃的字寫小,多劃的寫大,但反過來的例外偶有奇效。每個中文字有多種寫法,一個書法家要記得三幾種。這對大小的變化很有幫助。

    二、粗細變化指筆劃的粗細,是提、按的變化了。提按是用筆的一個重點,因為要一氣呵成,書者不能每寫一筆就到墨硯上整理筆毛。按下而粗寫,筆毛八字開啟,跟提筆細寫要練得筆毛會自然地收合起來。純羊毫的筆毛最軟,下按最易,但提筆時筆毛因為不夠彈性而收合最難。毛愈軟,變化愈多,但用筆是比較難學的。要提按自如,用筆要做到八面出鋒。

    三、寬緊變化作畫既要密不通風,也要寬可跑馬——書法也是如此。一個字的結構要有寬有緊,或一個字寬一個字緊。有時書者可把兩個字作一個字寫,寫得緊緊的,再下去就突然寬敞起來。不僅上下要有寬緊,左右也如是。寫了一行,下一行要看上一行而變。其它的變化也是要上下左右一起顧及的。

    四、左右變化書法常談的行氣,不是指一行寫得夠直,而是指字與字之間的連貫氣勢。上佳的行氣,可以寫得忽左忽右,好像醉酒行步似的。書法的字可以分開來讀,但卻不應該分開來寫。(就是字與字之間有大距離,也要寫得有連貫性。)書法要整幅看,所以下筆時的意識,是忘記字與字之間的分離,好像是畫一幅抽象畫作似的。能做到這一點,忽左忽右的困難就解決了。

    五、濃淡變化這是今人勝前人之處。前人所用的墨色一樣,今人有寫得忽濃忽淡的,大有佳處。濃淡的寫法是水墨並用,而墨的質量就變得不大重要了。有時單蘸墨,有時單蘸水,有時先水後墨而後寫,也有時先墨後水而後寫,效果各有不同。過時而壞了的墨叫作「宿墨」,某部分的墨與膠分離,有沉澱,寫來大有奇趣。中中國產的墨汁過了三幾天就變作「宿墨」,奇臭!日本的墨汁永遠不臭,但要等好幾年才有「宿墨」之效。我有三十瓶藏了四年的日產墨汁,成為壞了的「宿墨」,珍品也!

    六、潤枯變化「潤」是多墨溼筆;「枯」是少墨幹筆。少人知道的是把這二者用到極端會有很好的效果。這是明末清初書法大師王鐸發明的。二者用到極端,潤的化開來以至筆劃不能分辨,枯的要細看才見墨跡。王鐸有好些精品,是每蘸一次墨寫到全乾才再蘸墨。要把潤枯極端化,有兩個重要的法門。其一是極潤而刻意地要墨化開來時,手的動作要把筆劃交代得很清楚——這樣,化墨而不辨筆劃,觀者還可以感覺到字意。其二,用筆要非常老到,否則一到枯筆筆毛就散亂了。宣紙有生、熟之分,也有半生半熟的。要增加墨的變化一定要用生紙,越生越好。生紙難用,但筆用得好就沒有困難了。

    七、快慢變化書法是要有節奏的,寫時筆鋒好像是在紙上起舞。快筆剛健,慢筆婉約。時快時慢要有像音樂的節奏,而在快與慢的交替中不要稜角分明,以至有斧鑿痕跡。慢筆比快筆難。寫得好的慢筆,有很自然的波動,是足以扣人心絃的。

    八、狂靜變化所謂動若脫免,靜如處子,上佳的書法也如是。「狂」不一定是指狂草——行書草寫也可以寫得很狂放的。有時狂寫是胡亂地寫幾筆,亂來一下,可有奇效,但這種寫法只可偶而為之,常用就變得真的是亂來了。從狂轉靜,可以漸變,但有時一下子狂、靜分明,感情的表達會使觀者喘不過氣來。

    九、真草變化「真」是指楷書或看得分明的行書。全用楷書變化很少,不可取也。行、草並用是上佳的書法形式中比較容易表達感情的。純用行書不容易寫得好;純草也不易,但比純「行」易一點。在真、草之變中我最欣賞那據說是顏魯公所寫的《裴將軍帖》。這個名帖用上隸、楷、行、草各體字,是窮「體」變之道也。

    十、危安變化以書法表達感情,若要增加震撼力,字不妨寫得「險」一點。險而不怪,是米芾說的。危而安,是孫過庭說的。以「中」字為例,垂直的一豎可以偏左,更好是偏右,若在中間就少了險意;那一豎可以上長下短,也可以上短下長,若上下一樣,就因為過於平穩而把字寫「死」了。「小」字的左右兩點是不應該對稱的。把「小」字右面那一點寫開些,增加了該字要翻轉的動態,跟的字撫而安之,就是好書法。

  • 20 # 劉中南書法教學

    細看你的作品,也是出自古帖的臨摹之作。

    學習三個月,也算寫得不錯。

    但是存在的問題,也是不少!

    首先表現在字的結構上,整體都顯得過於鬆散,不緊湊。

    建議:

    一、臨帖時,可以把原帖拉近對臨,重點盯住每個筆畫的長度、角度去寫,

    也可以按照“讀、臨、析、改”四個步驟反覆進行。

    二、筆畫與筆畫之間的起筆動作,要有筆勢的呼應關係

    三、字的重心的重點,要找準各個字的主筆,處理好筆畫的主次關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現在手機都不支援拆卸電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