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2
回覆列表
  • 1 # 青草間的微風

    完美主義,是一個自我催眠的方式。首先完美是相對的,所以世界上不存在完美。非要拿一個理論上都不存在的東西來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那後果就是路越走越窄,裡外不是人,整天自說自話,放大自己的缺點讓別人討厭你,嘴和心的距離越來越遠,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最後抑鬱症強迫症,整天自己和自己在較勁,呵呵挺好玩的。

  • 2 # 麋鹿心成長

    完美主義帶來的麻煩有以下這些:

    1.容易出現極端的想法,比如一件事情沒有做到極致,就是失敗的,但完美本身就是一個不可能的狀態,非黑即白的判斷會讓人在決策時刻意規避風險和錯失機會,對成功預期的設限太多還會遏制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2.對自己要求極為苛刻,稍有不滿意就判斷為失敗,造成挫敗感,打擊自信心。一個小小的錯誤都會被完美主義者放大,滋生很大的怒氣和負面情緒。還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好,把每次失敗都看成是自己的原因。

    3.對那些無法量化、沒有具體達成標準的任務,得不到滿足感,因為沒有人給他們一個明確的標準,告訴他:你圓滿地完成了

    4.對周圍的人和事都很挑剔,小到物件的擺放、專案實施的具體細節,都要完全掌控,按照他們的標準和要求來,讓人受不了。

    5。越是對別人挑剔,越是想獲得別人的認可,但除了完美主義者自己,極少有人和他使用同一套標準,找不到平衡,會陷入自我懷疑的處境。

    6.自己的標準別人不認可,但卻繼續堅持自己的立場,當其他人提意見或帶有批評性質的話語時,會產生非常重的防禦心理來維護自己的立場,讓人難以理解。長此以往,更加沒有可以傾訴的朋友,無法敞開心扉,有高處不勝寒之感。

    以上是六點是完美主義帶來的一些麻煩。

    一些小建議:

    每個人都會有缺點,但我們應該儘量客觀看待自身存在的問題,揚長避短,將缺點轉化為優點,或者弱化其負面影響。

    完美主義者的這些缺點在工作上卻能轉化為優點,很多完美主義者在工作上非常嚴格和細緻,因此大大降低了出錯的機率,有著極高的工作質量和效率。

    在與人溝通時可以將要求和表達儘量緩和化,減少和別人之間的矛盾,放大格局,開啟視野,不要將注意力聚焦在小事情上,豁達一點,會讓自己心情更好一些。

    希望有幫到你。

  • 3 #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婦

    婦專委特邀心理問答專家志願者吳瓊燕:

    完美主義是追求盡善盡美的一種人格傾向,適當地追求完美是一種好的品質,尤其工作上,工作做得完美經常得到領導的嘉獎,在設計行業和檢測工作中,也力求細節的完美。

    而過度地追求完美主義也算一個詛咒,剝奪了追求者所有的生活樂趣,在某些情況下導致嚴重的焦慮障礙。

    讓我們來看看過度追求完美的麻煩:

    人活得比較累。

    完美主義追求者的思維裡往往有數以萬計的條條框框,例如:

    “我必須控制體重在50kg範圍內(儘管可能身高已經1.73m了)”,結果是,一些美食他可能無法品嚐,美食往往增加卡路里,而美食是人生的一大樂趣;

    “九點之前孩子必須吃完兩碗飯”,作為父親或母親的他可能很多精力用在盯著時間和孩子的吃飯上,忘了享受陪伴和隨意的樂趣;

    “我這周要打球、要和朋友吃飯、要完成多少工作、哪天約了某個客戶……”他的計劃永遠非常滿,搞得自己筋疲力盡。其實太滿的計劃容易讓人焦慮,放空自己也很重要,因為大於30%的空間能讓人更好地發揮創意和想象力,產生源源不斷的動力。

    不適宜的場合,過度追求完美可能錯失良機。

    以商場裝修為例,業主方往往追求的是能夠幫助盈利的商業空間,而不是在純粹的設計方面雞蛋裡挑骨頭,如果設計方把過多的精力和眼光僅放在設計的追求完美上,而不是遵循業主方的需求,從如何幫助業主盈利方面著手的話,往往設計方案的進展難以推進,甚至還可能被否決。業主方可能說“是的,你的設計很完美,但我要的是它能夠持續地經營下去,請你談談設計上關於這方面的考慮”,這時,要的是宏觀上的把握重點,如果還一味地堅持追求設計細節的完美就把自己的視角限制一個死角里了,可能錯失商機。

    影響身心健康。

    完美主義追求者往往有強迫性的思維或行為而不自知。有的小朋友在完美主義追求者的養育下長大,家裡的東西從來都用消毒水殺菌消毒得很乾淨,幾乎接近無菌環境。小朋友一上幼兒園就很容易生病,而且反覆生病,因為他沒接觸過有細菌的環境,而幼兒園裡難免正常地存在各種細菌,無論多麼注意環境衛生。

    過度追求完美往往與焦慮、抑鬱、憤怒、悲傷等情緒相關聯,而這些負面情緒長期積累往往傷害我們的心理或身體疾病,有研究顯示,過度追求完美者一生中患嚴重抑鬱的機率比普通人大了約50%.

    適當地接受“不完美”並不是很難,只要追求者願意,它將有益於生活愉快、把握機會和身心健康。

  • 4 # 燕妮的心理成長札記

    現今文化中,完美主義似乎是個褒義詞,甚至備受推崇,因為它往往意味著認真、責任感和精益求精。

    但從心理機制上,完美主義則是壓力的源泉。無論對人對己,它都是有害的。在完美主義光鮮外表下,則可能悄悄滋生著難以覺察的破壞和邪惡。

    完美主義使人懼怕失敗,阻礙成長和進步

    完美主義意味著對失敗的極度恐懼和不接納,會讓一個人裹足不前,不敢挑戰未知。

    假如父母只是誇孩子聰明、優秀,不允許他失敗,無法讓他看到成長的過程,理解成長需要經歷失敗和接納不完美,就會不斷強化孩子的完美主義傾向,一旦他遇到任何可能挑戰他“優秀”和“聰明”的專案時,孩子就會變得極度恐懼,因為恐懼而退縮,進而很快放棄。

    完美主義破壞親密關係,使人陷入孤立

    另一方面,完美主義者因為無法接受自己的弱點,也往往不敢暴露真實的自己,因為真實意味著不完美,而沒有真實的袒露,關係就無法親密。

    這種對於關係建立的傷害主要體現在兩方面:

    一方面,與完美主義者相處,會感到無盡的心累。他們會表現為苛責,挑剔,吹毛求疵。在他們面前,你始終需要小心翼翼,無法放鬆和舒展。因為知道,他們喜歡進行強烈的高下評判,這種評判和高處的優越感,往往是他們所驕傲和自以為是的(在很多完美主義者身上,你都能看到這種驕傲,在吳母身上,這種驕傲也很明顯),但實際上,這種驕傲卻是一種限制,讓他們無法看清和了解跟他們不一樣的人。這就造成了主動的人際隔閡。

    另一點,因為他們不能完全接納別人,所以,本質上也無法接納自己。所以,當你試圖觸碰他們較為隱秘的內心時,或者提供某種安慰,會讓完美主義者感到是對他們的冒犯,會傷害到他們高聳的自尊,所以,對方試圖建立情感聯結的努力也不會被接受,進而,你們的關係便難以靠近。

    這幾乎是將自己置於一個完全的孤島,無依無靠。

    當我們面臨困難和壓力時,與人分享,袒露真實的自己,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連線和溫暖,我們的壓力會消解,我們的困境也可能在某種意義上解除。而吳母和吳謝宇則因為完美主義,都將彼此將外界、親戚和同學完全隔絕,只留下一個家有神童、父慈子孝的完美外殼。

    沒有出口的高壓,最終會走向破壞和攻擊

    不斷積蓄沒有出口的壓力,最終會怎麼樣呢?

    魯迅說,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吳謝宇大一的時候,曾對遠遠方的好友透露想自殺,說明那時的他很可能已陷入了重度抑鬱。如果不進行專業的干預,即使能緩解,也很難恢復。

    抑鬱者的內心非常敏感,很可能會因為一般人認為很正常的挫折或阻撓,產生強大的憤怒和攻擊性,這種憤怒和攻擊性如果是向內,則會是傷害自己,極端就是自殺;而攻擊如果朝外,則是報復傷害、阻撓自己成為自己的人,而在吳謝宇案中,那個人可能剛好是自己的母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們有沒有過愛上一個人不可能在一起的人,連吃醋都沒有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