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小爸爸穿越歷史

    我個人喜歡劉秀,東漢光武帝。劉秀幾乎是中國歷史上最完美的皇帝,而陰麗華又近乎是中國歷史上最完美的皇后。兩人的愛情故事一波三折,蕩氣迴腸。尤其是第一任皇后郭聖通的加入,在中國歷史上,演繹了一段悽婉美麗、感人肺腑的一個男人和兩個女人的故事。他們之間的故事,在東漢開國時期,幾乎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情。

    陰麗華是東漢開國皇帝劉秀的皇后。她出生於南陽新野,是當地有名的美人兒。在南陽,陰家先世是輔佐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管仲一脈,傳到第七代管修,以醫術傳名於世,後來從齊國遷居楚國,被封為陰大夫,以後便以“陰”為姓名。秦漢之際,陰氏子孫在南陽新野為生。

    年輕的劉秀對陰麗華一見鍾情,當時還是一介布衣的劉秀有兩大人生目標:“仕宦當做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這一理想在當時看來是不著邊際的空想,簡直是天方夜譚。有人就說:“劉秀窮得買不起鏡子,也不撒泡尿看看,癩蛤蟆想吃天鵝肉!”當時漢代已經歷了12帝,總計213年,帝裔子孫眾多,更何況當時王莽已經篡位稱尊,劉氏子孫更受到無情的摧殘,劉秀一家早失去貴族的身份,在鄉里的財勢與聲望上,劉家遠比不上陰家。劉秀雖然熟知陰麗華貌美,想娶陰麗華為妻,但真正能把她娶過來作為自己的妻子,還是一件十分渺茫的事,當時只是心裡想想而已。

    想不到時勢造英雄,後來劉秀竟成了中興漢室的光武帝。

    王莽篡漢以後,天下大亂,劉秀隨綠林軍起義,隨劉秀作戰的陰氏兄弟,深感劉秀前程遠大,抓住機遇,說服家人,把陰麗華嫁給了劉秀。而此時,劉秀的哥被起義軍推薦的更始帝殺死。

    對哥哥的死,劉秀表面上只能強顏歡笑,到晚上就偷偷地哭。陰麗華就勸慰丈夫:“更始皇帝氣量狹小,小具規模便沉迷酒色。為求自保,不如向河北發展,也好相機獨樹一幟。”陰麗華雖是婦道人家,但劉秀十分聽她的話。她的話給劉秀指明瞭一條正確的道路,指明瞭方向。透過一番計劃,19歲的新娘陰麗華回到孃家暫住,劉秀以有名無實的特使虛銜,帶領數百人馬渡過黃河,一路廢除苛政,排除萬難,爭取民心,贏得了河北百姓的愛戴和擁護。劉秀就是以此地做根據地,建立了東漢。他的“雲臺二十八將”也多出自這一帶地區。

    當時,河北邯鄲有一個以卜卦為生的術士王郎,乘群雄並起之際,詐稱是漢成帝的兒子劉子輿,自立為王,聲勢浩大,有一定的實力,是劉秀在河北擴充套件勢力的絆腳石。真定王劉揚聚兵10多萬,聽命邯鄲王郎,不肯歸附劉秀。劉植親自前往勸說劉揚,劉揚勉強同意,卻提出與劉秀結親的條件。劉揚有一個外甥女叫郭聖通,欲為其擇一良婿。作為權宜之計,劉秀只好答應娶郭氏為妻,終於借得精兵擊敗王郎,廓清河北。他拒絕了更始皇帝給予的封號,另樹一幟,不久即帝位於部南的千秋亭,以建武為年號,定都河南洛陽。

    劉秀稱帝的第二年,議立皇后。有一個陰氏,又有個郭氏,於是在冊立皇后的問題上就出現了一個問題,是立郭氏為後呢,還是立陰麗華為後。一邊是郭氏——與劉秀患難相隨的紅粉知己,在戎馬倥傯中,郭氏一直追隨左右,恩愛有加,並已身懷六甲,這時只得了一個貴人的稱號,顯然地位很低;一邊是陰麗華——這個劉秀夢寐以求,終於如願以償的結髮妻子。

    他認為陰氏先娶,又雅性寬仁,欲立之為後,但陰麗華卻拒絕了,她認為郭氏有子嗣,堅決辭讓。陰麗華最大的失落,就是自己3年前被迫離開劉秀的時候,居然沒有為丈夫孕育一個孩子,就眼睜睜地看著他去赴生死之險,萬一他死在了戰亂之中,那他不是連一絲血脈都留不下來了嗎?對此,她時時耿耿於懷。她非常想要個孩子,陰麗華想孩子都快想出病來了。所以,當她第一眼看見神似劉秀、為郭氏所生的劉疆的時候,她就愛上了這個孩子——劉秀的孩子。

    所以,當劉秀鄭重其事地提出,自己將要冊她為皇后的時候,陰麗華表現出高風亮節,大公無私,她拒絕了。她告訴劉秀,現在他的孩子是郭聖通為他生育的,而她也不知道自己未來是否能夠為他生育兒女,所以,為了不傷害孩子,當皇后的不應該是自己,而是郭聖通。陰麗華還通情達理地說:“困厄之情不可忘,而況郭貴人已經生子。”結果劉秀只好立郭聖通為後,立其幼子劉疆為皇太子。

    劉秀在稱帝后的10年,勤政務實,恩威並濟,國家富強,百姓安居樂業,終於使天下歸心,成就了大一統的局面。於是他轉而偃武修文,休養吏民,保全勳臣,崇尚義節。其間,劉秀對陰氏始終念念不忘,一直非常寵愛,陰麗華也陸續生養了五個子女,這便使得郭皇后對劉秀“數懷怨懟”。這種怨懟之情明顯違背了劉秀倡導的“宮教”,再加上郭皇后不能同宮內其他妃妾友好相處,也不能很好地撫育其他妃妾的子女,劉秀於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一紙詔書廢除了郭皇后,立陰麗華為皇后。

    陰麗華之所以能得到冊封,與她的謙德關係密切,使劉秀感動萬分,終於下定決心。而陰麗華的謙德與她的家風是密不可分的。建武二年,陰麗華的哥哥陰識因隨軍征戰有功,劉秀本擬破格封賞,然而卻受到陰識的謝絕,他說:“天下初定,將帥有功的多,臣託屬外戚的關係,不能示天下以不公。”陰麗華的另一個兄弟陰興當時為黃門侍郎,指揮武騎,隨軍征伐,算是劉秀的貼身侍衛長,鞍前馬後,小心伺候,萬無一失。建武九年,劉秀升遷他為侍中,賜爵關內侯,印綬已經準備妥當,陰興卻堅決辭讓:“臣未有先登臨陷之功,而一家數人並蒙爵賞,轉令天下失望,誠所不願。”事後,陰麗華私下問兄弟為什麼要那樣說,遭到陰興一陣義正辭嚴的教育:“亢龍有悔,盛極則衰,外戚家苦不知謙退耳!”當然,劉秀冊立陰麗華還有更多原因。

    劉秀親自草擬的詔書,說明廢郭皇后、立陰麗華的道理:

    “我在微賤的時候,就娶了陰貴人,由於兵荒馬亂,被迫別離。幸虧老天有眼,我和她都從戰亂中劫後餘生,再次團聚。對她的美德我非常瞭解,因此想要立她為皇后,她卻堅持推辭,甘願為姬妾。我敬慕她的謙讓高尚,曾經想要封她的弟弟們為侯爵。可是沒想到,他們沒有得到我的封爵,卻陡遭禍患,母子俱喪。我十分愧疚傷懷。雖然他們不能活著享受高官厚祿,身後也應該得到尊榮。”

    劉秀又說:

    “貴人陰麗華,是鄉間良家女子,在我當平民的時候就嫁給了我。如今已經3年沒有見過面。她的品性,足以母儀天下。大臣們照從前皇帝廢后立新的規矩,把儀式辦好。這件事的前因後果,對於我來說,是人生的不幸,更不是國家的福氣。你們都不必上書祝賀。”

    陰麗華雖然真的沒有當皇后的念頭,但由此也明白了劉秀對她的真情厚意,心中自然是十分滿足。她仍和先前一樣,恭儉仁厚,謙讓自抑,不喜笑謔,謹慎柔順,矜惜慈愛,當時的人們都稱她為賢后。

    為了安慰郭聖通和郭氏家族,也讓劉疆寬心,皇后陰麗華又向丈夫提出了一些建議。於是,出人意表的詔令一道接一道地飛出來,令人眼花繚亂。郭聖通的哥哥郭況、侄子郭璜、堂哥郭竟、堂弟郭匡、叔父郭梁的女婿陳茂都得到封賞。提前得到了“皇太后家族”的待遇和爵位。郭聖通於是成為中國歷史上惟一一個不入冷宮反得尊崇的廢后,郭氏家族也成為史上惟一一個非但沒有遭殃丟命,反倒全家升官發財的廢后家族。

    太子劉疆在鄆郅的勸說下找到了好辦法。他向父親上書表示要退出太子位,讓給陰麗華的長子劉莊。劉秀與陰麗華原本覺得父母之間的糾葛不應該連累孩子,也就沒有同意。劉疆屢屢向身邊的官員和十個弟弟表示,自己甘願去做外藩親王的心事。這樣再三多次,劉秀知道事情已經無可挽回,父母的決裂不影響兒子是不可能的了,還是順其自然吧,終於在兩年後(建武十九年)作出了決定:改封劉疆為東海王,原來的東海王劉莊成為新任太子。

    陰麗華對自己生的劉莊取代太子劉疆的地位心中不安。於是,按照陰麗華的要求,劉秀將劉疆的封地再次擴大,使他實際上成為擁有兩個封國的親王,領地合計29縣。以此彌補劉疆未能登基為帝的遺憾。

    當年6月,郭聖通離開人世。她比劉秀和陰麗華都要年輕,卻比他們更早離開人世,原因固然很多,但與她的皇后被廢不無關聯。

    劉秀是個非常勤奮的皇帝,他在位32年,每日凌晨起臨朝處理朝政,直至日落西山,午後也常召集公卿郎將,開研討會,講論經書,入夜還秉燭而讀,直到夜深人靜。皇太子劉莊一次利用劉秀休息的時間加以勸說:“陛下有禹湯之明,而失黃老養生之福,願頤養精神,優遊自寧。”劉秀微笑說道:“我自樂此不疲!”

    陰麗華一生謙德做人,相夫教子,不曾干預朝政,卻把後宮治理得井井有條,她不僅以身作則,更能約束家人,使劉秀無後顧之憂,專心國事,才出現了與“文景之治”並稱的“光武中興”時代。

    劉秀死後,陰麗華的兒子即位,即為漢明帝,尊陰麗華為皇太后。陰麗華依然保持一顆菩薩般善良的心,叮囑她的兒孫們善待郭聖通的家族,而不像有的皇后掌握權力後肆意打擊情敵及其家族。這一點,從明帝劉莊,到陰麗華的孫子漢章帝劉炟都做到了。中元三年,陰麗華的孫子章帝北巡路過真定時,特地按照陰麗華的叮囑和郭氏家族聚會,賞賜萬斛粟米和五十萬錢。

    永平七年(公元64年)正月,62歲的陰麗華去世了。她被合葬在光武帝劉秀原陵,和闊別10年的情敵及其家族在另一個世界相會。後來的東漢皇族,雖然不是每個皇后都能像陰麗華那樣善待情敵及其家族,但是確實再沒有發生過殺害廢太子和非己所出皇子的事情。這不能不說是與劉秀和陰麗華的身體力行、傳為家訓分不開的。

    皇帝的婚姻,鮮有幸福圓滿的,而劉秀、陰麗華卻和諧得令人羨慕。他們在天願為比翼鳥,在地成了連理枝,這固然是由於劉秀的寬仁厚德,惜念舊情,而陰麗華的貌美德高與安分守己,更是極重要的原因。

    權力,使有的女人變得窮兇極惡,也使有的女人善良可人。

  • 2 # 囈語輕嚀

    中國歷史上皇帝的數量居多,但本人看來最讓人敬仰的皇帝非西漢開國皇帝光武帝劉秀莫屬。

    劉秀是劉邦的第九世子孫,雖然祖上做過皇帝,但是到了他父親的那一輩已經沒有了皇室的血脈,只能委身做一個小小的縣令,據說劉秀出生的時候,有赤光照耀整個房間,當年稻禾(嘉禾)一莖九穗,因此得名秀。

    9歲那年,劉秀喪父,他只好和兄妹一起回老家投靠叔父,幼年生活十分艱苦,但是他從來沒有放棄過讀書,成年後還曾到長安求學,雖然是一介書生,但是劉秀在天下大亂時卻毅然投筆從戎,經過一番打拼後做上了皇帝,上位後面對殘垣破壁,江山破碎的現象,一生都奔走在一線,勤於國政,改革開拓,最終開創了盛世局面,他死了以後陵園也只有25畝,這應該算是古代龐大皇帝群體中的一股清流了。

    當時西漢政權已經是搖搖欲墜了,在漢哀帝死了以後,王莽謀權篡位,國內更是一片混亂,民不聊生,此時雖然是一介平民,但是先祖做過皇帝,於是劉秀在家鄉趁勢起兵,雖然是一介書生,但是劉秀卻招募到了眾多的賢士良將,這是難能可貴的,隨後經過數年的艱苦創業終於打下了一片江山。毛主席曾經這樣評價劉秀:最有學問、最會打仗、最會用人的皇帝。人常說“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劉秀是個例外,十年不鳴,一鳴驚人。他在家讀書,安分守己,一旦造反,倒海翻江。轟轟烈烈,白手起家,建立了一個新的王朝。崇拜之情溢於言表。

    有人說劉秀選的本是一塊風水寶地,但是由於今天的地殼運動導致陵墓處在了河灘的位置,也有人說是為了防盜,究竟為何已經無法證實,但是劉秀墓在周邊很多陵墓被盜的情況下依舊完好無損,這是難能可貴的,究其原因主要是劉秀墓處在河灘上,一開挖就湧入大量河水,讓盜墓者望而生畏,自然不敢去盜擾。或許這也是上天對劉秀的眷顧吧!

    ---Ade!

  • 3 # 鮮說說

    朱元璋

    一、出身卑微。在中國歷史上,自夏禹以來至民國,能夠稱得上帝王的有800多人,秦始皇后也有400多人。不論開國皇帝還是含著金鑰匙的接班皇帝、還是政變皇帝,比較出名的有:三國霸主、秦皇、唐太宗、漢武、光武、西楚霸王、一代天驕、康熙大帝都是一方諸侯、前朝做官或者是有祖宗基業,而朱元璋則是一窮二白老百姓,在做和尚前都差點餓死,但從自己的名字朱重八、父親的名字朱五回,祖父名字朱初一可以知道朱元璋的祖輩們也是出於極低地位的農民,連名字都帶有土腥味。

    二、建功立業。 在自己這樣的家庭背景下,自己的教育經歷也非常不完整,典型的大老粗,能夠起義成功,聚集能人、賢人打到各地軍閥統治、推翻元朝,能夠吸納“”“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良策,能夠召集李善長、劉伯溫、宋濂、徐達、常遇春等人成事,在整個中國歷史上罕見。

    三、勤勞廉政。

    農民起義軍容易受農民思想的侷限性,小成即滿的特點,如太平天國運動、陳勝吳廣起義,還有缺乏智囊、戰將的闖王李自成。朱元璋創立的大明江山延續近300年,在朱元璋後代中除了著名的朱棣皇帝,就沒有突出有作為的皇帝,尤其明朝後期出現的懶政皇帝,仍能夠延續了276年。

    開國第一代皇帝本想創立安定的政治局面,藉助藍玉案、胡惟庸案成功清理朝中的不安定文臣武將,自己勤勞節儉、一個工作狂給予歷史印象,同時廢除相權,加強中央集權制。

  • 4 # 象牙塔又雙叕嘮嗑了

    我喜歡的皇帝——武則天

    武則天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太宗稱其為“媚娘”,他在協助高宗處理國運國大是輔佐朝政30年後。在67歲時登上帝位,自稱聖神皇帝,改國號為周。她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女皇帝。

    人物特點:美貌、智慧和霸氣於一身。

    武則天天生就是一個美人、一個政治家,足智多謀,胸懷大志。我們試想:武則天不是傾國傾城,也是閉月羞花,不然她怎麼先後成了李世民、李治父子的女人呢?太宗時期,武則天不露聲色;後來,唐太宗的兒子李治當了皇帝,就把出家為尼的她接進宮去拜為昭儀。此後,因為高宗體弱,武則天就藉機來干涉朝政、收買人心。說明她有謀有略,有不輸給男兒的雄心與霸氣。

    那麼,她有哪些貢獻呢?

    一、文化方面:兼涉文史,繼續推行法治、開創殿試,創武舉、自舉、試官,親自考試貢試。

    二、經濟方面:武則天重視農業生產。

    三、政治方面:收復西安四鎮,使唐朝與歐洲的東羅馬帝國聯絡在一起;又透過海上絲綢之路,使唐朝與東南亞、中亞、南亞的國家連線在一起。

    總結

    就我個人來講:武則天美貌與睿智並存,打破了“女不掌權“的傳統觀念,對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有了重大的積極的影響。

  • 5 # 洛諼jjh110

    一生只娶一人的朱佑樘。明孝宗朱祐樘(1470年7月30日―1505年6月8日,

    漢族

    ,年號

    弘治

    ,明朝第九位

    皇帝

    明憲宗

    朱見深第三子],生母為

    孝穆紀太后

    。朱佑樘是我覺得史上最好的皇帝,沒有之一!

  • 6 # 使用者59797083168

    雍正皇帝

    愛新覺羅·胤禛(1678.12.13—1735.10.08),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後第三位皇帝,康熙帝第四子,母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烏雅氏。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封貝勒;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胤禛被封為雍親王。在二廢太子胤礽之後,胤禛積極經營爭奪儲位,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暢春園病逝,他繼承皇位,次年改年號雍正。

    雍正帝在位期間重整機構並且對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如為加強對西南少數民族的統治,實行改土歸流。並且大力整頓財政,實行耗羨歸公,建立養廉銀製度等。特別是雍正七年(1729年)出兵青海,平定羅卜藏丹津叛亂。同時設定軍機處加強皇權。雍正帝在位期間,勤於政事,自詡“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他的一系列社會改革對於康乾盛世的連續具有關鍵性作用。雍正十三年(1735年)去世,廟號世宗,諡號敬天昌運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寬仁信毅睿聖大孝至誠憲皇帝,葬清西陵之泰陵,傳位其第四子弘曆。

    摺疊政治

    強化密摺制度

    雍正帝擴大密摺的範圍和內容。密摺起於康熙二十年(1681年),密摺有助於皇帝更好地瞭解下情,掌握動態,有針對性地制定措施,有效地實施統治。為充分發揮密摺作用,雍正帝把遞密摺的範圍擴大到布政使、按察使、學政等,內容則擴大到生計、風俗等方面。

    設立軍機處

    故宮軍機處內景為了加強皇權,順治時期恢復明朝內閣。康熙成立南書房都旨在分散議政王大臣會議的權力,但是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雍正七年(1729年),因用兵西北,以內閣在太和門外,恐漏瀉機密,始於隆宗門內設定軍機房,選內閣中謹密者入值繕寫,以為處理緊急軍務之用,輔佐皇帝處理政務。雍正十年(1732年),改稱“辦理軍機處”,簡稱“軍機處”。軍機處的大臣由皇帝挑選,由內閣大臣兼任,他們直接聽命於皇帝,跪受筆錄,他們的活動都是在皇帝的監督下的,旨意完全是按皇帝的話記錄的。可見,軍機處本為辦理軍機事務而設,但因它便於發揮君主專制獨裁,所以一旦出現之後,便被皇帝抓住不放,不但常設不廢,而且其職權愈來愈擴大。軍機處成立之後,排除了王公貴族,也排除了內閣大臣,使皇帝乾綱獨斷——既不容皇帝大權旁落,也不允許臣下阻撓旨意。皇帝透過軍機處直接向各地方官員下達命令,努爾哈赤以來的議政處就漸漸形同虛設了。

    雍正帝設立軍機處,就有了固定助手,可以及時處理政事了,所以他的權力比明太祖還要集中,以前的其他帝王的權力更沒法與他相比,他是真正的集權力於一身,總理天下庶務。軍機處的設立是清代中樞機構的重大變革,標誌著清代君主集權發展到了頂點。

    用人制度

    “正大光明”匾額雍正初年,重用年羹堯和隆科多。年羹堯先後被任命為川陝總督、撫遠大將軍,赴青海征討厄魯特羅卜藏丹津叛亂,成功後封為一等公,成為實際的西北王。隆科多為吏部尚書、步軍統領、兼理藩院,賜太子太保銜,被雍正尊稱為“舅舅”。兩人都顯赫異常,但未過幾年,即被雍正整肅。年羹堯令自裁,隆科多被禁死,同時雍正興起文字獄打擊兩人勢力(汪景祺案和錢名世案)。

    雍正一朝寵信四位臣工:李衛(江蘇人)、田文鏡(福建人)、張廷玉(安徽人)、鄂爾泰;其中李衛、田文鏡和張廷玉為漢人,田文鏡為漢軍旗人,足見雍正確實瞭解並重用漢人。

    密建皇儲

    鑑於康熙帝在預立太子問題上的失敗,雍正帝於元年(1703年)八月宣佈秘密立儲法——將他的繼承人弘曆的名字寫好,雍正御筆《夏日泛舟詩》軸放匣中,置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後,駕崩後從匣中取出宣讀。又以密旨藏於內府,以備核對。這個方法避免了皇子爭權而引起的激烈鬥爭。後世幾代都效法他。改善秘密選儲制度,即皇帝在位時不公開宣佈繼承人,而將寫有繼承人名單的一式兩份詔書分別置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後和皇帝身邊,待皇帝去世後,宣詔大臣共同拆啟傳位詔書,確立新君。這樣使得使皇位繼承辦法制度化,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康熙帝晚年諸皇子互相傾軋的局面。

    整飭吏治

    雍正帝重視吏治。雍正賞識執法嚴,作風雷厲風行,嚴猛行政,有開拓氣魄,政績顯著的官員。如田文鏡、李衛在河南、浙江清查錢糧做得好,被譽為“模範督撫”。康熙末年財政虧空嚴重,雍正位後雷厲風行地進行了一場錢糧大清查。他組織了一個得力的領導班子,由康熙十三子怡親王胤祥總理事務,皇舅隆科多、大學士白潢、尚書朱軾會同辦理。清查虧空首先在中央進行。地方上的清查也普遍進行。清查不力的官員,則予以調查處理。清查使財政好轉,但要說明的是,康熙朝末年存銀為2000多萬兩,雍正朝末年存銀也為2000多萬兩,極大的誇大了雍正朝理財效果。

    但是,雍正也有嚴重的過失和侷限。雍正帝的鎮壓措施十分嚴厲。不論具體情節,抗官者即以反叛論處,斬殺不赦。甚至拒捕時,有人“共在一處,雖非下手之人,在旁目觀,即系同惡共濟”,均斬立決。對民間秘密結社,囑咐官吏們“時時察訪,弋獲首惡,拔樹尋根,永斷瓜葛”。蘇州手工業工人要求增加工資,罷工叫歇,雍正帝嚴加懲處,立碑永禁叫歇。

    廢除賤籍

    雍正帝在人權方面有一項改革,那就是削除一類人的賤民籍。雍正元年(1723年),山西、陝西因明建文末年未依附朱棣而被編入“樂戶(官妓)”籍的後代,雍正命令摘除其“樂戶”籍,使其成為民戶,同年九月,他下令除掉紹興曾反對朱元璋的那些人後代的“惰民”籍,使其成為民戶,雍正五年(1727年)四月下令免除粵東“蜑戶”籍,使其成民戶。

    摺疊軍事

    雍正帝繼續執行清朝的擴張政策。康熙帝三徵噶爾丹,噶爾丹之侄策妄阿拉布坦於雍正元年(1723年)支援青海和碩特部首領羅卜藏丹津糾集二十萬人進攻西寧反清,雍正命年羹堯、嶽鍾琪率兵討伐,大勝,青海完全歸入清朝版圖。

    摺疊經濟

    措施和成績

    ①整頓財政

    參見詞條:雍正查虧

    清理錢糧虧空,是雍正帝關注的另一重大問題。他即位不到一月,就將此事提上日程。雍正帝認為錢糧虧空的主因是上司勒索與官員自身侵貪,這一判斷切中要害。據此,他向各級官員發出警告,要求不得苛派民間,限期完結虧空,否則從重治罪。之後,雍正帝又成立了專司審查錢糧奏銷的機構——會考府,由其親信怡親王允祥主持。同時,他還令允祥管理戶部三庫,以整頓財政。

    除此之外,雍正帝還加大對虧空錢糧官員處分的力度。他一改其父的縱容態度,凡虧空錢糧者一律革職,並由本人負責歸還。雍正二年八月,雍正帝鑑於相關案件量刑過輕,加重處罰:“那(挪)移一萬兩以上至二萬兩者,發邊衛充軍;二萬兩以上者,雖屬那(挪)移,亦照侵盜錢糧例擬斬。”對因貪汙、勒索而造成虧空的官員,雍正帝毫不留情,凡有犯者即革職抄家,用其家產賠償虧空。他特別設定了一個封樁庫,“凡一切贓款羨餘銀兩,皆貯其內,至末年至三千餘萬,國用充足。”經過多年努力,康熙朝遺留的虧空基本追繳完畢。各級官員也大受威懾,不敢輕易以身試法。

    ②火耗歸公

    雍正帝農裝清初沿襲明制,各地徵收錢糧,加收“火耗”(碎銀加火鑄成銀錠時的折耗,亦稱耗羨)。實行中,官員任意加派,一兩可加至數錢。因不在上交正額之內,官員從中任意侵貪,成為官場公行的陋習。康熙帝曾說,清官也取火耗。康熙末年,各地官員以火耗為名,肆意橫徵中飽,已無法限止。雍正帝清理錢糧時,山西巡撫諾眠與布政使高成齡在雍正二年(1724年)奏請將該省各地加派的火耗,提解布政使司庫,以二十萬兩補完該省虧空,除公用外,分發給地方官員,稱為“養廉”。雍正帝指出,歷來火耗皆州縣徵收而加派橫徵,侵蝕國帑不下數百萬。原因是各州縣徵收火耗分送上司,種種饋送,名目繁多,州縣肆意貪汙,上司曲為容隱,這是從來的積弊,應當消除。他採納山西官員的建策,說“與其州縣存火耗以養上司,何如上司撥火耗以養州縣。”州縣養上司是公開的非法賄賂。上司撥州縣便成為合法的“養廉”,即官俸的補貼。山西實行後,各省相繼仿效,以火耗補完虧空的錢糧,並分撥州縣養廉。雍正五年(1727年),雍正帝又命各省督撫,就該省情形酌議具奏,著為定額。這一改革形成制度,稱為“養廉銀製度”,又稱“耗羨歸公”,即由上級官府依定額髮給官員。以後火耗一分為三:一份給地方官養廉,一份彌補地方虧空,一份留地方公用。這樣,既增加了財政收入,又有助於廉政。

    雍正元年(1723年),雍正帝從直隸巡撫李維鈞之請,實行丁銀攤入田賦一併徵收的原則,改變過去按人丁、地畝雙重徵收標準,減輕了無地和少地的農民負擔。到乾隆時,這一政策推廣到了全國。

    ④官紳一體當差納糧

    古代收稅,只到老百姓家,官紳自外。老百姓還要當差,即服兵役和徭役,官紳是屬於統治階級,不必當差不交稅。“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就是讓他們也交稅當差,當然不是真要他們服兵役和徭役,可用銀兩兌買。但由於觸及官紳利益,因此實行起來有較大難度。但為了鞏固王朝的統治,必須暫時犧牲官僚士大夫的利益,而官僚士大夫的這種暫時的利益犧牲是為了王朝鞏固之後能夠享受到更多的利益。

    ⑤實行銅禁

    雍正帝用了很大精力,實行禁用銅器的政策,這是保護錢法的需要。他於雍正五年(1727年)命令各省城派出官員,設立收買銅器公所,動用藩庫錢糧銀子為基金,大力開展民間收購。雍正帝注意銅的生產,然而它的產量沒有達到鑄錢的需要,所以儘量他大力開展銅禁活動和嚴行私鑄處分,仍不能達到預期目的。

    弊病和不足

    ①重農輕商

    雍正帝繼續執行先王發展生產的政策。他像前輩君王一樣鼓勵開荒,康熙六十年(1721年)至雍正十二年(1734年),全國田地從735萬頃增至890萬頃,疏浚了衛河、澱河、子牙河、永定河。其他水利工程已完成的有直隸營田工程、浙江和江南海塘工程,修建了黃河、運河堤岸。雍正帝繼續蠲免錢糧政策。據《清史稿·世宗本紀》,他在位13年,免了12年災區的賦稅和一些地區的漕糧。

    但是,他過分重農抑商,他說"農為天下之本務,而工賈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畝之中少一耕稼之人。群趨為工,則物之製造者必多,物多則售賣不易,必至壅滯而價賤,是逐末之人多,不但有害於農,而並有害於工也"。根據這一理論制定的政策必然不利於工商業的發展。他又認為:開礦"斷不可行"。因為開礦將引誘人們離開農本,追求末業,而且礦工聚集一地,易於鬧事。

    ②急於求成,手段過嚴

    雍正做事急於求成,正因如此,故河南墾荒,四川清丈,陝西挖井,直隸營田,本意為利民,卻勞而無功,反成民間之累。他的性情偏急,喜怒無常,手段過於嚴酷,造成了許多冤假錯案。他死後,乾隆繼位,一反雍正苛嚴之治,實行“寬嚴相濟”的方針,昭雪死者,釋放囚犯,緩和了矛盾。故後人評價:“純皇帝(乾隆)即位,承憲皇帝(雍正)嚴肅之治,皆以寬大為政。

    摺疊文化

    文化專制

    雍正時文字獄日益頻繁,汪景祺因"諂附"年羹堯而立斬梟首,查嗣庭因趨奉隆科多而戮屍示眾,陸生楠因議論時政而被軍前正法。最為轟動的是呂留良案,呂是清初具有民族思想的學者,已去世40年,後有曾靜、張熙讀呂氏之書,受其影響,竟去策反嶽鍾琪,要他反清復明,釀成大案。呂留良被開棺戮屍,其兒子、學生處死刑。雍正朝文網甚密,株連人眾,處刑嚴酷。知識分子動輒得咎,形成閉眼不敢看現實,緘口不敢談政治的沉悶風氣。同時又將唯唯諾諾已經去世40多年的湯斌入祀“賢良祠”,樹立為正面典型令漢人效仿。

    理學思想

    雍正帝繼位後,一方面遵循順治、康熙二帝“崇儒重道”的傳統國策,重視正統儒學(尤其是程朱理學)在政治統治中的作用。同時,也主張“三教並重”;以“誠”代“理”,對程朱理學進行改造。世宗尊孔、開日講、舉經筵,表明其在施政理念上一遵其父祖“崇儒重道”國策之舊,重視傳統儒學(尤其是程朱理學)在政治統治中的作用。表現在:第一,重視傳統儒學(尤其是程朱理學)的教化作用。第二,以傳統儒家“天人感應”思想為指導,利用“神道設教”進行政治統治。

    摺疊民族

    改土歸流

    雍正帝在西南少數民族地區實行了改土歸流的改革。雍正四年,在西南少數民族地區取消了土司,改派可以隨時任免的流官。改土歸流對於減輕對少數民族地區人民的壓迫和剝削有幫助,對清朝實施全國性的統治和國家的統一有重要意義,但清朝在推行改土歸流時過度強調使用武力,對一些地區的反抗採取了殘酷的武力鎮壓,也給西南部分少數民族帶來了災難。

    “正統”思想

    雍正帝宣稱“在逆賊等之意,徒謂本朝以滿洲之君,入為中國之主,妄生此疆彼界之私,遂故為訕謗詆譏之說耳。不知本朝之為滿洲,猶中國之有籍貫。舜為東夷之人,文王為西夷之人,曾何損於聖德乎?”意思是這些逆賊的本意,不過是說本朝只是滿洲的君主,而進關當了整個中國的皇帝,錯誤地懷著地域、民族的偏見,故意捏造一些言論來進行誹謗譏諷。而他們不懂得本朝原居地為滿洲,好比華人有籍貫於某地一樣。古代的大舜籍貫是東夷,周文王籍貫是西夷,這絲毫不能損害他們聖人的光輝。 反駁明末遺民說清朝入主中原的不正統,嚴防漢族士大夫階層離心。

    摺疊外交

    海禁政策

    開始嚴格執行海禁,後來考慮到閩福百姓生計困難,同意適當開禁;雍正二年降旨準廣東人移民臺灣。但對外洋回來的人民仍有戒心。

    當時外國商人來華貿易,日益增多,但雍正卻不許中國商人出洋貿易,設定種種障礙,聲言"海禁寧嚴毋寬,餘無善策"。後來,在沿海各省的再三要求下,雖稍稍放寬海禁,但仍加以種種限制。尤其對久住外國的華僑商販和勞工,”逾期不歸,甘心流移外方,無可憫惜,不許其復回內地“。當時,西方先進國家正在鼓勵海外貿易,而中國即使是傑出的君主也缺乏世界眼光,限制對外交往,故而成為國際潮流中的落伍者。

    對俄政策

    雍正五年(1727年),雍正帝派遣策凌為首席代表與俄國簽訂《布連斯奇條約》,第二年又簽訂了《恰克圖條約》,劃定了清俄中段邊界,穩定了清俄邊界局勢,促進了清俄邊界地區的經濟發展和貿易。

    歷史評價

    摺疊總評

    雍正帝與康熙帝一樣勤於政事。後人收集他在位的13年中硃批過的摺子就有360卷。雍正在位期間,“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

    摺疊史書評價

    《清史稿》:“聖祖政尚寬仁,世宗以嚴明繼之。論者比於漢之文、景。獨孔懷之誼,疑於未篤。然淮南暴伉,有自取之咎,不盡出於文帝之寡恩也。帝研求治道,尤患下吏之疲睏。有近臣言州縣所入多,宜釐剔。斥之曰:‘爾未為州縣,惡知州縣之難?’至哉言乎,可謂知政要矣![3]

    摺疊歷代評價康熙帝:“雍親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清宗室、史學家昭槤說:“憲皇在位十三載,日夜憂勤,毫無土木、聲色之娛。餘嘗聞內務府司員觀豫言,查舊案檔,雍正中惟特造風、雲、雷、雨四神祠,以備祈禱雨暘外,初無特建一離宮別館以供遊賞。故當時國帑豐盈,人民富庶,良有以也。”濮蘭德白克:“控御之才,文章之美,亦令人讚揚不止,而其批臣下之摺,尤有趣味,所降諭旨,洋洋數千言,倚筆立就,事理洞明,可謂非常之才矣! ”法國傳教士杜赫德評論道:“儘管雍正皇帝很少表現得像是一個天主教的支持者,但不能不值得稱讚的是他不知疲倦地熱衷於政事,他為了天下百蒼生的福樂安康夜以繼日地致力於改革政弊。您能給雍正皇帝帶來最的樂事就是向他提出一個能夠提高民眾福利、緩解百姓的生活壓力的良策;他會不惜一切代價努力將這項計劃儘快訴諸實踐。他制定了一系列弘揚美德獎勵善舉的政策,使得臣工們紛紛效法雍正皇帝(節儉的作風)以幫助災荒之年的百姓渡過難關。這些優秀的品質使得雍正皇帝在最短的時間內得到了全國百姓的擁護與愛戴。”法國著名的思想家伏爾泰評價道:“新帝雍正愛法律、重公益,超過父王。帝王之中無人比他更不遺餘力地鼓勵農事。他對這一於國民生計不可缺少的百藝之首亟為重視。各省農民被所在州、縣長官評選為最勤勞、能幹、孝悌者,甚至可以封為八品官。農民為官,並不需為此放棄他已卓有成效的農事耕作,轉而從事他並不瞭解的刑名錢穀。”魁奈:康熙皇帝的繼承者(雍正)制定了各種法規,全都有助於樹立起尊重農民的觀念。除了他自己親自犁田播種作出表率外,還下令各城市的總督每年度都在其所轄地區選拔出勤懇耕種、誠實正直,並富有卓越管理才能的傑出農民,加官至八品,享有崇高的聲譽及相稱的特權。”著名中國史研究專家史景遷評價道:“雍正的父親康熙為政寬鬆,執政末期受儲立之爭所擾且出現典型長壽帝王的統治能力退化現象,雍正即位之初的滿清實已浮現官僚組織膨大腐敗、農民生活水平惡化的危機;由於雍正即位時正處於政治歷練、精神與人格上的成熟階段(45歲),因此得以精準的分析問題並有魄力的作出應對。他的改革同時包含力行整頓與和現實的妥協(如火耗歸公與養廉銀)。”近代日本學者、清史研究專家稻葉君山說:“帝承康熙疏節闊目之後,稍加清理,遂創定清朝財政之基礎。至日後盛運期之財政,實帝之所賜也。譬如農事,康熙為之開墾,雍正為之種植,而乾隆得以收穫也。”中國歷史學家、清史專家蕭一山說:“世宗剛毅明察,純系政治家之作風,任法尚廉,吏道澄清,庫藏充裕,海宇義安。倘使厥年克永,可為吾國政治變換一種積極性質,掃除數百年來顢頇無為之消極思想,社會亦不至停滯而不進矣。無奈宵旰不遑,求治太切,頗不易得社會之諒解,遂致有暴崩之傳說。”“世宗治國天資獨高,循名責實,信賞必罰,好MISTRA治,於國有功,以文景之治的景帝喻之。”清末民國時期歷史學家孟森說:“自古勤政之君,未有及世宗者。”“要之聖祖諸子,皆無豫教,唯世宗之治國,則天資獨高,好MISTRA治,於國有功。則天之佑清厚,而大業適落此人手,雖於繼統事有可疑,亦不失為唐宗之逆取順守也。”著名清史研究專家馮爾康說:“雍正本人是有作為的、對中國歷史發展做出貢獻的君主,而雍正朝,上承康熙,下啟乾隆之治,使康雍乾三朝持續發展,成為清朝的鼎盛時期。更有甚者,雍正立志清除歷史上遺留下來的數百年積弊,所實行的攤丁入畝政策,成功解決中國古代歷史上的人口稅問題,是巨大創舉。所實行的耗羨歸公和養廉銀政策,具有現代財政預算、財政管理的意義。在古代歷史上,唐朝劉晏實行兩稅法,明朝張居正推行一條鞭法,很得人們的讚譽,雍正的經濟政策,比之他們有過之而無不及。統觀雍正的歷史地位,他應當是古代歷史上的傑出帝王。”清史專家楊啟樵說:“康熙寬大、乾隆疏闊,要不是雍正的整飭,滿清恐怕早已衰亡。 ”“有人說他雄猜陰鷙,是否如此姑且不論,但在位十三年中,宵旰焦勞,勤於庶政確是事實,在政治上有一定的貢獻,但為期過短,遽爾暴卒,留下尚未完成的任務;即使已經施行的,由於“人亡政息”,反而引起流弊的也有。正如遺詔中所說:‘志願未竟,不無微憾’。他如果像乃父康熙那樣的壽考,多活十一年,政局就會不同;要是像兒子乾隆那樣的長命,多活三十一載,政治上變化之大,自不在話下——誇大的說,也許因而改易了此後中國的命運,亦為可定。”日本東洋史學者、文學博士佐伯富:“諺語云‘王朝基礎多奠基於第三代’,雍正帝正是清入關後第三代君主,有清二百數十年的基礎盤石,即為雍正所奠定。”林瑞漢:“雍正在位十三年,嚴厲明察、循名責實、整飭吏治、清理財政,大大矯正康熙以來寬縱的弊端,雍正一朝吏治清明,臣下莫不奉公守法,吏治之隆是清代之最,歷代僅見。”清史研究專家楊珍說:“雍正帝在位僅有13年,然而他卻透過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迅速扭轉了康熙晚期積弊嚴重,社會發展受到阻止的局面。在此基礎上,康乾盛世方能進入鼎盛時期,使中國傳統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達到其最高峰。這一為期百年的歷史程序中,雍正帝所具有的承先啟後作用,無可或缺。如果從在位時間相對短暫,但建樹之多,政績之大並不亞於其他歷史名君這一角度審視,雍正帝當屬更為不易。”著名歷史學家郭福祥說:“清代的雍正皇帝在歷史上是一位富有傳奇性的人物,他那出色的才華、剛強的性格、傳奇式的政治生涯以及充滿矛盾的思想都給人們留下了深刻印象。”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馮佐哲說:“雍正帝是一個卓越的實用主義政治家。”劉桂林:“清世宗初政所表現出來的才能,非同一般,其精力過人、勤奮、幹練,亦為常人所難及。”著名歷史學家、社會學家南懷瑾說:“清朝入關定鼎八十年後,有了一位文學詞章並不亞於任何一位翰林學士;談禪說道,並不遜於禪門宗師的雍正皇帝。他的為政之道,使人不敢欺,亦不可欺。內肅權貴,不避親疏。外立綱常,赫如烈日。用此守成,當然可使內外肅穆,誰敢與之抗衡。他是真實奠定了清朝的江山,付予兒孫好自經理。實在可算是歷代定鼎守成帝王中的一代奇才,為歷代職業皇帝中絕無僅有的一人。”著名歷史學家易中天說:“他刻薄是真刻薄,但不寡恩;冷酷是真冷酷,但非無情。雍正一朝無官不清的說法,也許誇張了點,卻是對雍正治國的公正評價。雍正無疑是一個極有個性的人,也是一個傑出的人物。他感情豐富,意志堅強,性格剛毅,目光銳利,而且奮發有為。”日本人亦尊重和推崇雍正帝,將雍正帝稱為“希世仁君”。

  • 7 # 讀史坊

    東漢光武帝劉秀。劉秀是古代帝王中獲得讚譽最高的人物,他有理想,有抱負,為人低調,踏實做事,忠於愛情,對開國功臣也不錯。

    首先,劉秀有理想有抱負。他的理想很簡單,“仕宦當為執金吾,娶妻當娶陰麗華。”但這也是人生的兩大追求,一個是事業,一個是愛情。劉秀是劉邦的後代,但到了他那一代,已經淪落成為農民。於是,農民劉秀成了一把稼穡好手,本本分分做人做事。但這並不影響他有理想有抱負,看到美麗的陰家小妹,他一見傾心,從此以娶到這個美麗的姑娘為理想。當然了,他還有事業上的理想,就是能做到執金吾。

    其次,劉秀為人低調,做事踏實。王莽時期,天下大亂,劉秀的哥哥劉演起事後,劉秀也跟著衝鋒陷陣。昆陽之戰中,敵我雙方差距很大,劉秀一方面安撫軍心,一方面尋求援軍,終於打敗了王莽,取得了決定性勝利。再後來,劉演被殺,劉秀在人前從來不表現出悲傷的樣子。這是一種自保的策略,更是劉秀這個人深沉的表現。

    第三,劉秀終於愛情。他對陰麗華一見傾心,不過,在河北期間,為了取得真定王劉楊的支援,他又娶了劉楊的外甥女郭聖通。直到定都洛陽接回陰麗華之前,劉秀一直把郭聖通帶在身邊,這也就有了他們的第一個兒子劉強。因此,當要立皇后的時候,陰麗華主動讓位,郭聖通當了皇后。但劉秀對陰麗華的愛在她的一讓中更加深了。因此,在以後的日子裡,他都讓陰麗華生活在自己的保護中,就是外出打仗,也帶著她。後來,郭聖通因為滿懷怨氣被廢,陰麗華當上了皇后。有人說讓後是陰麗華的陰謀,但我覺得是陰麗華出於對劉秀的愛,她不願意讓愛人為了名分左右為難。兩個人的愛都是那麼美,那麼好。

    第四,劉秀善待開國功臣。和劉邦、朱元璋那樣對開國功臣大開殺戒完全相反,劉秀善待開國功臣,給他們一大片地,一大筆錢,讓他們回家養老。這是歷屆開國皇帝很少能做到的。

    劉秀以他的人格魅力和人格修養贏得後人對他的尊敬和愛戴,像他這樣的皇帝,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難得的好皇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家長不滿幼兒園老師佈置的手工作業,找幼兒園領導投訴,真的有這個必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