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YI人歸不歸

    我記得我好像發表過類似的自己的見解,嚴格來說沒有誰聽信誰,只能說李斯貪得無厭為了一己私利,人都是貪得無厭的。

    秦始皇死後,李斯怕引起天下大亂,每日照常令人送水送飯,不讓外人知道死訊,按照慣例,應由秦始皇長子扶蘇繼位。扶蘇思想傾向於儒家,不同意秦始皇的焚書坑儒,當面提過意見,惹得秦始皇生氣,把他派到西北大將蒙恬那裡。這時,宦官趙高也正在進行陰謀活動,他曾是胡亥的老師,極力想讓胡亥稱帝,他就可以大權在握了。唯一需要注意拉攏的是李斯,所以他就想方設法爭取李斯也同意胡亥上臺。趙高口才極好,善於雄辯,忘了在哪上面看的了我記得有記載大白話說趙高與李斯有這樣的一段對話。 趙高說:“皇帝臨死前,曾召扶蘇參加葬禮的這封信,沒等送出去,皇帝就死了,這封信沒有人知道,現在胡亥手裡。決定由誰來繼位;全由胡亥和我來決定,你認為如何?”這是探聽的口氣。 李斯說:“這是亡國的言論,不是人臣應該議論的。”反映出李斯對趙高的不滿。但趙高早就對李斯的為人瞭如指掌,他讓李斯和蒙恬進行對比,李斯自覺不如蒙恬。於是,趙高乘機又說:扶蘇剛毅面勇敢善戰,他繼位後必將任用蒙恬為丞相,這話很能抓住李斯當時的心情,(李斯做布衣時極力的想出人頭地的人他會心甘情願的從一人之前萬人之上的丞相位子上乖乖的下來?)。趙高接著又威脅著說,現在天下實際上掌握在胡亥和他的手裡,扶蘇、蒙恬、李斯的命運也全都攥在我們的手裡。李斯見形勢不妙,就只好聽從趙高的調遣了,(其實我覺得吧,李斯之所以服從,一小半是威脅,一大半還是對丞相位置和自身利益關係作為出發點的)。胡亥、趙高將秦始皇召扶蘇來咸陽送葬的書信,改為斥責扶蘇“無尺寸之功”、“不孝”的信,令他自殺;同時責備蒙恬“不忠”,也令他自殺。結果扶蘇乖乖地自殺了,(在插一個課外話,扶蘇能夠乖乖的聽話自殺從側面我覺得能反應出來倆道理,一,被儒家思想的愚孝忠君荼毒的結果,二,他的性格真的不適合做皇帝。),蒙恬不肯自殺,後被囚禁,後來還是服毒而死。秦二世元年(好像是前209年),胡亥繼承了帝位,開始了比秦始皇更加殘忍的統治。李斯與胡亥、趙高的結合,是為了互相利用,所以後來他們之間勾心鬥角,也就是自然的事情了。

    還是回到一開始的問題,李斯為什麼會聽信趙高的,很簡單,就是因為自身的利益最大化,他也不想想,胡亥上來後還有他什麼事兒呀,事實證明還真沒錯,被趙高利用完後最後竟然被腰斬處死,遺禍三族。可惜呀……

  • 2 # 八風不動穩如山

    個人認為是理念不同造成的。在回答之前必須提及一個人,那就是帝國名正言順的第一繼承人——公子扶蘇。

    首先,公子扶蘇是帝國舊勢力代表人物。他與他所在的集團或者擁護者著力打造的是與始皇帝背道的仁慈、仁名,或者其本身崇尚的“仁”政體現在體恤民力、輕刑薄役,這種思想的發展或者假設公子扶蘇正式執政後會對秦帝國現行構造造成怎樣的影響呢?一、為了緩和帝國內部尖銳的秦與依然以不同方式存在六國勢力矛盾,會給予六國勢力一定的政治地位或權利。二、為了緩和秦帝國現行的高度中央集權制度與地方勢力的政治需求矛盾,適當降低中央集權程度(類似初漢)。三、為了緩和與廣大人民群眾的尖銳矛盾,會降低賦稅、減輕徭役等等。以上會造成一個國家相對弱化,社會相對和諧的大環境。但是這與李斯作為法家代表人物所主張的國家強權主義是背離的。

    這根本不是我(李斯)想要的節奏啊!這簡直是顛覆我前面二十年的苦學,三十年的奮鬥啊!

    其次,李斯選擇支援趙高擁護公子胡亥(秦二世)及其所代表秦帝國勳貴階層(這裡不包括已經站隊洗不乾淨的蒙氏),是出於對現行帝國執政思路的一種保護,是個人都想後繼者蕭規曹隨,而不希望人亡政息。也是出於對自身政治地位的一種保護,假設公子扶蘇繼位,丞相的位子還會繼續是他的嗎?他還能繼續施行自己的政治主張嗎?

    最後,李丞相在最關鍵的時刻反水,必然會與趙高集團達成協議,從後續秦國政治發展(其實就一兩年時間)來看,應該是保持國家現行政策不變、保證李斯丞相職位不變等等。

    李丞相估計被腰斬夷三族的時候才發現,這些人怎麼能恩將仇報,怎麼能這麼壞呢?

    屁股決定腦袋。李丞相的所作所為在當時他的位置上不能完全說他的抉擇就是錯的,但在秦亡漢興、歷史更替後被證明是錯誤的,甚至他的主張雖然方向是正確卻略顯激進的,扶蘇的政治主張在當時的環境下應該相對正確。社會的進步往往不是一蹴而就,是需要有輕重緩急、循序漸進的,一個人乃至一代人用幾十年的時間是很難從根本上扭轉歷史的車輪的,這往往需要幾代人像釣魚一般……

    釣魚告訴我,光用大力不見得就能吃到魚……

  • 3 # 曾園

    我在回答“如何評價李斯,歷史中真實的李斯是怎麼樣的?”這一問題的時候分析過,李斯成名較晚,與他人相比,他的富貴既屬險中求,又來之不易,所以他的心態較為脆弱。我的結論是,李斯“過度計算、斤斤計較並沒有帶來個人的穩定,反而在激烈的宮廷競爭中被此消彼長的短期權力交替中被人腰斬。”

    秦始皇死後,讓扶蘇即位的信件未發出。此時,趙高擁立胡亥對自己極為有利,因為明智的扶蘇即位,趙高的權力會被削減殆盡。

    扶蘇即位,李斯的權力可能被蒙恬取代一部分,但他畢竟有自己的位置。他的地位並非像趙高那樣岌岌可危。但李斯做了錯誤的選擇。道理很簡單:道不同不相為謀。趙高是走邪路的人,避之唯恐不及才對。

    我們再來看看歷史中,這段精彩的對話:

    高曰:“不與丞相謀,恐事不能成,臣請為子與丞相謀之。”高乃謂丞相斯曰:“上崩,賜長子書,與喪會咸陽而立為嗣。書未行,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賜長子書及符璽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與高之口耳。事將何如?”

    秦始皇立扶蘇的信件在胡亥那裡,趙高找李斯商量,先來探探口風。

    斯曰:“安得亡國之言!此非人臣所當議也!”

    李斯顯然是書生之見。更何況彼此共事這麼久,趙高馬上就知道如何應付了。

    高曰:“君侯自料能孰與蒙恬?功高孰與蒙恬?謀遠不失孰與蒙恬?無怨於天下孰與蒙恬?長子舊而信之孰與蒙恬?”斯曰:“此五者皆不及蒙恬,而君責之何深也?”高曰:“高固內官之廝役也,幸得以刀筆之文進入秦宮,管事二十餘年,未嘗見秦免罷丞相功臣有封及二世者也,卒皆以誅亡。皇帝二十餘子,皆君之所知。長子剛毅而武勇,信人而奮士,即位必用蒙恬為丞相,君侯終不懷通侯之印歸於鄉里,明矣。高受詔教習胡亥,使學以法事數年矣,未嘗見過失。慈仁篤厚,輕財重士,辯於心而詘於口,盡禮敬士,秦之諸子未有及此者,可以為嗣。君計而定之。”

    關鍵的話就是:您的功勞沒蒙恬大,與扶蘇的關係沒蒙恬鐵。所以呢,您想讓爵位傳給子孫,不可能。一觸及具體利益,李斯就會驚慌失措。

    斯曰:“君其反位!斯奉主之詔,聽天之命,何慮之可定也?”高曰:“危可安也,安可危也,安危不定,何以貴聖?”斯曰:“斯,上蔡閭巷布衣也,上幸擢為丞相,封為通侯,子孫皆至尊位重祿者,故將以存亡安危屬臣也。豈可負哉!夫忠臣不避死而庶幾,孝子不勤勞而見危,人臣各守其職而已矣。君其勿復言,將令斯得罪。”高曰:“蓋聞聖人遷徙無常,就變而從時,見末而知本,觀指而睹歸,物固有之,安得常法哉!方今天下之權命懸於胡亥,高能得志焉。且夫從外製中謂之惑,從下制上謂之賊。故秋霜降者草花落,水搖動者萬物作,此必然之效也。君何見之晚?”斯曰:“吾聞晉易太子,三世不安;齊桓兄弟爭位,身死為戮;紂殺親戚,不聽諫者,國為丘墟,遂危社稷,三者逆天,宗廟不血食。斯其猶人哉,安足為謀!”高曰:“上下合同,可以長久;中外若一,事無表裡。君聽臣之計,即長有封侯,世世稱孤,必有喬、松之壽,孔、墨之智。今釋此而不從,禍及子孫,足以為寒心。善者因禍為福,君何處焉?”斯乃仰天而嘆,垂淚太息曰:“嗟乎!獨遭亂世,既以不能死,安託命哉!”於是斯乃聽高。高乃報胡亥曰:“臣請奉太子之明命以報丞相,丞相斯敢不奉令!”

    其實趙高啥也沒講,只是虛無縹緲的封官許願,甚至許諾只要與他合作,李斯就會有“赤松子”那樣的長壽與孔子的名聲,這些都是極容易識破的謊言。

    李斯居然嚇破了膽,說“獨遭亂世,既以不能死,安託命哉!”

    意思是,偏偏遭逢亂世,既然已經不能以死盡忠了,將向何處寄託我的命運呢。顯然是失魂落魄了。

    李斯曾經憑藉自己的能力上位,遇見更強的人,稍稍讓位即可。現在居然與奸詐之人合謀,想保住不穩定的高位,還想傳給子孫。

    《周易•繫辭下》裡有句話稱得上“人生三戒”:“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李斯三戒都犯了。

    臨刑前,李斯對兒子說:“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這時李斯算徹底明白了。

  • 4 # 旅遊世界1526118888

    政治鬥爭勝者為王,敗者為寇!政治舞臺上誰都想為王,大多數人上了寧願在舞臺死也不下來,就是安穩下來了得罪對方,一有機會對方想方設法斬草除根。每個人都有私心,李斯作為聰明的丞相到死時才明白。假設免他一死,可能明天他私心更大。當初李斯秦始皇焚書坑儒,李斯就得罪了扶蘇,還有剛建國時皇叔找扶蘇分封,扶蘇找李斯幫忙,李斯說好答應,可在堂上李斯看秦始皇不同意,立即拿出另一個湊本,把扶蘇和黃叔整倒,最後扶蘇沒辦法就去邊境改造,李斯知道是自己對不起女婿扶蘇,但為了自己能當好丞相,能把自己的家庭和兒子高官厚祿保住,這時李斯開始就導致殺生之禍,秦始皇一死,扶蘇上臺李斯難免一死,如果胡亥上臺,胡亥定能把丞相給他兒子,可惜胡亥太不中用,李斯良心發現自己做了個錯誤決定,想挽回敗局已無能為力。

  • 5 # 帝國的臉譜

    李斯這個人,政治才能極高,但情商卻極低,被趙高玩弄於股掌之間還茫然不知,最後被趙高害得受五刑、誅三族,死無葬身之地。而這悲慘的結局,就是因為李斯不該聽信趙高的蠱惑,擁立胡亥為帝。胡亥的弱智和殘暴,李斯並不是不知一二,那麼,李斯為什麼做出這種荒唐的選擇呢?

    李斯人很聰明,幹才一流。他以一介楚人,西去秦國,輔佐嬴政滅諸侯、成帝業,為秦國的振興和統一作出了巨大貢獻,尤其是反分封、立郡縣、字同文、車同軌等一系列的改革,為秦始皇稱帝,為完善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立下了汗馬功勞。

    然而,李斯儘管為秦朝的擴張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儘管他在輔佐秦始皇成就帝業的過程中顯示出卓越的才能,但是,他在秦始皇去世前後的表現,卻是那麼的蠢笨和拙劣。公元前210年,秦始皇開始了他一生中最後一次出巡,出巡的目的不是去了解百姓生活,而是尋找長生不老藥,他到了琅琊,徐福的家鄉,督促徐福出海尋找長生不老藥,但徐福出海以後,再也沒有回來,秦始皇不能再等,只好西歸,準備回咸陽。

    當秦始皇的大隊人馬剛過黃河,才到平原津,本來有病的秦始皇病情加重,眼看油盡燈枯,他終於知道陽壽將盡,因此召來丞相李斯和太監趙高,口授遺詔,遺詔中明確交待長子扶蘇趕快回咸陽來處理後事,並繼承皇位。遺詔寫好後,讓李斯和趙高按詔行事,幾天後,就在沙丘一命嗚呼了。

    按常情,李斯和趙高受詔後,自然按照秦始皇的遺命,怎麼說就怎麼做。然而,趙高在秦始皇死時,卻將詔書拿在自己手裡,匿而不發。他做胡亥的思想工作,建議胡亥爭奪皇位,趙高作為胡亥的老師,願意盡力幫他,胡亥當然高興地同意了。

    然後就剩下丞相李斯。趙高用威逼利誘之計,他對李斯說,皇帝駕崩,只有你我二人知道,遺詔內容也只有你我和胡亥知道,誰當將來的皇帝,只憑你我二人,我想扶胡亥上位,請你一起努力。李斯當然沒有同意,趙高就連問李斯五個問題:你與蒙恬相比,才能誰高?功績誰大?謀略誰強?口碑誰好?與扶蘇的關係誰密?

    李斯說,這些我都不如。

    趙高一笑,這不就結了?倘若扶蘇當了皇帝,你的丞相之位肯定是蒙恬的,你多年的努力皆付諸東流。倘若我們扶胡亥當了皇帝,你我就是功臣,丞相大位,那誰能撼動?

    李斯被趙高這樣一驚一嚇一忽悠,果然同意了趙高的主意,他們把秦始皇的遺詔改了,改成立胡亥為太子,並以不孝之罪賜扶蘇自殺,以不忠之罪賜蒙恬自殺,後來扶蘇果然自殺,蒙恬也服毒自殺而亡。

    李斯是在趙高的威逼利誘下,屈從於趙高而扶助胡亥當上了皇帝,這其實是一個昏招,扶蘇如果當了皇帝,對李斯不一定會下毒手,但胡亥當了皇帝,趙高卻想方設法讓胡亥殺了李斯。李斯之死,也算咎由自取。

  • 6 # 獨獨散人

    李斯是秦始皇大兒子公子扶蘇的老岳丈,但兩人政見不同。公子扶蘇信仰儒家思想,李斯信仰法家思想,加之公子扶蘇平時鄙視且看不慣李斯阿諛奉承、溜鬚拍馬、貪戀權位和榮華富貴的勢利小人習氣,於是翁婿之間逐漸產生了隔閡,後來轉化成不可調和的矛盾。秦始皇焚書坑儒時,公子扶蘇來到其父寢宮極力阻諫,引起了秦始皇的強烈反感,被狠狠踹了一腳,並罵他為軟骨頭。李斯知道此事後對秦始皇說:大公子是個十足的書呆子,整天只知道鑽研儒家的那一套空頭理論,從不研究法家治國理政的策略,嚴重缺乏社會經驗和治國理政經驗,如此下去,將來如何承擔守護江山社稷的重任?不如先下放到基層磨鍊幾年,改造一下世界觀,豐富一下社會經驗和治國經驗。秦始皇採納了李斯的建議,就打發扶蘇去了上郡,跟著蒙恬將軍守護萬里長城去了。臨走時秦始皇吩咐:沒有詔書,不得擅自入咸陽。

    趙高是秦始皇小兒子胡亥的太傅。趙高在做胡亥太傅時,從小就給胡亥灌輸歪門邪道的思想,例如吃喝玩樂、貪圖享受、玩弄陰謀詭計之類。胡亥身上有缺點和錯誤,趙高在秦始皇面前極力替胡亥包庇、隱瞞、掩飾。為了討得胡亥的歡心,趙高曲意縱容、逢迎胡亥的缺點和錯誤,逗他開心

  • 7 # 皮皮跳跳1

    不是合謀,而是這個就是秦始皇的意思,他們只是執行。

    嬴政老糊塗,扶蘇又老是頂他,把扶蘇發配邊疆了就是最好的證明。

    嬴政就是安排胡亥做接班人的,怕扶蘇不服就先殺了他。

    這個正史記載,比野史經得起推敲。就這麼簡單。

  • 8 # 謝良清

    李斯並不是一個充滿正氣人,出的都叟主意,搞了焚書坑儒。至始贏政犯下了歷史不可饒恕的大罪。也是一個積極利己的兩面人物。她與趙高同流,也是必然的。秦朝,成也李斯,敗也李斯。

  • 9 # 紫蘇籽油

    首先,李斯從自身利益出發,覺得二世比較好控制!為了自己的利益!其次,輕易相信了趙高!最後,給後來的朝代做了反面教材,殘殺功臣

  • 10 # 悠悠華夏五千載

    李斯和趙高兩個人有本質的不同,李斯是個有學問的人,可以說滿腹經綸、學富五車,懂得如何治理國家,更懂得如何輔佐帝王成就偉業,秦始皇在世時也是對李斯信任有加,可以說是賢臣與明君的典範。而趙高則不同,宦官出生,自身水平不高卻又野心勃勃,秦始皇在世時不敢暴露野心,只能是阿諛奉承,但這一切的平衡都隨著秦始皇的死而結束了,李斯覺得如果讓扶蘇繼位,自己就會在政治上失勢,因為扶蘇是反對“焚書坑儒”的,而李斯當年恰恰參與了此事。至於趙高則更是陰險毒辣,心中明白自己的所作所為是扶蘇絕不能接受的,如果扶蘇上臺繼位,自己必死無疑,而胡亥則不同,典型的紈絝子弟,政治上更是個侏儒,如果讓胡亥繼位則對自己萬分有利,所以趙高決定和李斯合謀,而李斯也是出於對自己的政治前途考慮最終接受了趙高的建議,總之倆人是為了利益而合作。

  • 11 # 凡事科普

    首先有一點是毋庸置疑的,李斯這個人有才,並且相當有才,有大才,否則的話也不會在七十多歲時候還擔任始皇帝的丞相,但是,這個人卻沒大義或者說沒有大的操守,但凡是有操守有大義的人,就算是稍微思量下始皇帝對他的知遇之恩,也不會落得這個下場

    題主問,為什麼李斯願意和趙高合謀擁立二世,首先我不同意樓上說的,只是遵循始皇帝的遺詔擁立二世,史書上記載,當時始皇帝沙丘病死,丞相李斯秘不發喪,秦始皇給長子扶蘇寫了一封遺詔,“與喪會咸陽而葬”,什麼意思呢?意思是讓扶蘇來繼承皇位,有的人說扶蘇不得皇帝歡心,總是和他對著幹,不是發配邊疆了嘛?你以為千古一帝的稱呼豈是白叫的?僅僅因為政見或者性格上的不和就不喜歡了,就直接與皇位無緣?不可能的,大是大非面前哪有那麼矯情,自己的理想是二世三世萬萬世,而對於扶蘇,身為父親,還是比較滿意的,“剛毅而武勇,信人而奮士”,再加上大將蒙恬的輔佐,無疑會是一位賢能的君王。況且,依照嫡長子繼承製也應該傳位於他,這時候是讓扶蘇回來繼承皇位的,這位帝皇,這位父親,在國家利益面前終究是向兒子低了頭,只是!這封密詔被趙高攔了下來……他為什麼能攔下來?大哥!因為幫始皇帝擬詔的就是趙高!對,你沒有看錯,當時始皇帝把掌管玉璽和釋出命令的趙高叫到榻前釋出的命令,讓趙高擬詔加印,趙高一邊假意答應,一邊給攔了這封詔書,當始皇帝逝世,趙高拿著密詔先去找了胡亥

    趙高:想做皇帝不?

    胡亥:瘋了吧你?父皇不在的第一天,想他…

    趙高:各國美女…

    胡亥:夫子從小教導要仁義,父皇待我…

    趙高:想殺誰殺誰…

    趙高:想幹嘛幹嘛權利無限大…

    胡亥:可是丞相很操勞啊,萬一…

    趙高:給我一份信任,還你一個皇位

    胡亥:成交……

    然後

    去找了李斯……

    趙高:先皇沒了,別人都不知道,給扶蘇公子的詔書也在我這裡,玉璽呢,也在我這裡,現在誰做皇帝就你和我說了算…

    李斯:……你丫瘋了吧

    趙高:左丞,你大禍臨頭了知道嗎?

    李斯:……(你才大禍臨頭了,你全家都大禍臨頭了)

    李斯:這樣大逆不道的話你怎麼說的出來,我出身不好,幸好先皇賞識我讓我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我不能辜負他…

    趙高:你大禍臨頭了…

    李斯:我要為國家著想,不能辜負先皇,同朝為官,你回去吧,我當你沒來過…

    趙高:你大禍臨頭了…

    …………

    趙高:你的才能有沒有蒙恬的高?

    李斯:差不多…

    趙高:功績,謀略呢?

    李斯:差不多…

    趙高:你倆誰和扶蘇公子關係好?

    李斯:……肯定蒙恬啊…

    趙高:那扶蘇為皇,你和蒙恬誰做丞相牌面大

    李斯:……來,趙兄,說說你的想法!

    ………

    趙高:我和胡亥新皇都看好你哦…

    李斯:成交…

    公元前210年胡亥矯詔賜死扶蘇

    太子胡亥稱帝,是為秦二世

    趙高官被封郎中令,李斯為相

    公元前208年,李斯腰斬於咸陽,滅三族

    公元前207年胡亥被趙高逼迫自殺,享年二十四

  • 12 # 綵鳳雙鳴

    所謂“勢比人強”當時的情況是秦始皇給公子扶蘇的璽信還沒有發出的時候,始皇帝已經病死沙丘。而且玉璽和信都在趙高手裡,當時胡亥也已經被趙高說服,願意採納趙高的意見,改遺詔做皇帝!

    只是能讓李斯同意的話,就顯得有說服力,更加的名正言順。如此在胡亥繼位得過程就更加穩妥!公子扶蘇,和大將蒙恬就沒有藉口政變!

    相信李斯是著眼大局,認為權利能順利交接,更有利於政局穩定。再加上趙高巧舌如簧,對李斯從國家利益,到個人乃至子孫後代的榮辱都分析的好像頭頭是道。

    故此在萬般無奈之下,千古名相李斯仰天長嘆,流淚嘆息說:“獨逢亂世,既以不能死,安託命哉”之後才同意了趙高的主張!

  • 13 # 飛魚說史

    李斯為何會和趙高密謀,擁立秦二世胡亥為帝?

    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准根究底是權力二字。

    李斯在輔佐秦始皇稱帝,吞併六國,建立中央集權方面有著不可抹滅的功勞,可以說,沒有李斯,就沒有秦始皇的成就。

    但是秦始皇死後,整個秦朝就是開始變了味道,尤其是趙高更是小人一個,秦始皇一死,趙高就開始遊走於整個秦庭,但是想要胡作非為,趙高一個人是不敢的,他的目光注意到了李斯。

    這個不可一世的權臣丞相,趙高篡改遺照,也是得到了李斯的支援,如其說是李斯支援趙高,不如說趙高拉緊了李斯的心絃。

    當時最有能力稱帝也最該稱帝的人是秦始皇的長子扶蘇,而扶蘇最器重的人是蒙恬,假如扶蘇稱帝,蒙恬就會取代李斯為相,看透這層關係的李斯,說破這層利害的是趙高。

    幾乎所有的秦國丞相在換屆之後都沒有好下場,李斯也害怕自己也會落得身首異處的下場,所以他為了能夠穩定自己的權力,他選擇了與趙高狼狽為奸。

    在李斯的眼裡,秦二世胡亥要遠遠比扶蘇好控制,不,應該說,李斯根本控制不住扶蘇,就這樣在反覆權衡之後,李斯走向了一條身敗名裂的深淵。

    李斯沒有想到,趙高既然敢對長子扶蘇下手,更不會給自己留情面,當胡亥繼位秦二世之後,趙高的目光就轉移到了李斯的脖子上,因為丞相的位置,趙高早已垂涎三尺。

    不可一世的趙高,找了一個理由,就把李斯全家滅門,可謂是因果報應,李斯以為會在權力的路上越走越高,沒想到最終還是死於了這兩字。

    不過歷史上也沒有絕對的對和錯,也不能因為李斯和趙高密謀葬送了秦朝,就否定李斯在歷史上的地位,自古聖賢,孰能無錯,只是李斯的過錯,是以整個秦朝覆滅為代價的。

  • 14 # 天天故史匯

    李斯對秦始皇是忠心的,但這點忠心在秦始皇去世後還不足以讓李斯放棄自己的榮華富貴,戰勝自己的自私。

    李斯的轉變

    李斯起初只是魏國一個小小的辦事文員,後來從廁所和糧倉中的老鼠得到啟發,廁所的老鼠見人就躲,倉庫的老鼠吃的肚皮滾圓,膽量驚人。一樣的老鼠,不一樣的地點,不一樣的膽魄結局,從此那個甘心做文員的李斯消失了,一個充滿野心的李斯誕生了。他向荀子求學,學成後貨與帝王家,來到了秦國。

    李斯的奮鬥史

    秦國雖然在當時已經是天下最強大的國家,但秦國並沒有像關東國家一樣充滿濃郁的文化氛圍,所以本土出產的人才還是不足以滿足秦國統一天下的需要,秦國還在從天下源源不斷的吸取人才進來。李斯在這樣的環境下投靠了當時的秦國仲父呂不韋。他先是在呂不韋的安排下做了一個秦國的小官,然後找準機會給秦始皇獻了一道計策,從而被秦始皇發掘,立為客卿,從此李斯開始了自己飛黃騰達,充滿傳奇的一生。

    李斯既然經過這麼多的苦才跨入秦國高層,那麼他從政後的生活難道就好麼?並不會,秦始皇的殘暴可不是說說的,他不僅是對天下殘暴,對於身邊人也依然不會有什麼菩薩心腸。李斯的同僚尉繚擅長相面,他看出秦始皇為人殘暴,有求於人時能夠客客氣氣向你請教,如果你不小心得罪了他,他也會變得十分殘暴,記恨你。秦始皇還曾經差點殺了這個自己日後的重要臂膀,還是李斯拼命苦求才幫助尉繚撿回一條命,並一起輔佐秦始皇統一天下。

    李斯出身苦寒,從一個小小的文員經過努力才進入秦國高層,並在秦始皇的殘暴本性面前苦苦經營,這對李斯而言付出是十分巨大的,這一切都是為了李斯的名利心,他的動機從他看到那兩隻老鼠不同的情形就決定了。

    忠心抵不上私心

    秦始皇死後,趙高拿著遺詔來找李斯,先是直接說要換胡亥即位,李斯心中此刻還念著秦始皇對自己的一點恩情,不同意矯詔,但當趙高說出李斯和扶蘇的關係不如蒙恬和扶蘇的關係時李斯動搖了,一朝天子一朝臣,扶蘇即位後,自己現在權勢必然受到動搖,他不想再回到起點,成為那個廁所裡見人就躲的老鼠,他想保住權勢就只能另選別人做皇帝,他看向了胡亥。

    胡亥很明顯不是一個明君人選,但還算是一個好孩子。胡亥在趙高勸自己矯詔登基之前,心中雖然也想當皇帝,但還是有些顧慮的,而且秦始皇生前十分喜歡胡亥,出巡天下一直將胡亥帶在身旁,李斯見胡亥比見扶蘇多,要說情誼當然也是和胡亥的情誼更深。而且這種事只要做了以後,三人就是一根繩子上的螞蚱,胡亥肯定也會倚重自己,趙高僅僅是個中車府令,但他的治國才能遠不如李斯,李斯覺得趙高對自己毫無威脅,選擇立胡亥登基怎麼看都是穩賺不賠的買賣。

    既然都已經說到這裡了,還有什麼理由拒絕立胡亥當皇帝的嗎?沒有!就這樣,李斯和趙高選擇矯詔立胡亥即位,只是李斯並沒有想到,趙高雖然沒有治國才能,但趙高耍心眼是一把好手。胡亥是個好孩子,而且是個十分好騙的孩子,趙高掌控了胡亥後,李斯徹底失去了利用價值,他自己苦心保持的權勢也隨著大秦帝國的覆滅消失在歷史的煙塵之中了。

    李斯為了名利選擇苦讀奮鬥,而後憑藉著自己的才華和運氣成功成為了秦國的丞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而也是為了名利,李斯選擇違背秦始皇遺詔立了胡亥即位,最終李斯所苦心奮鬥的一切就葬送在自己的一念之差上。

  • 15 # 張生全精彩歷史

    在秦始皇的政權中,李斯是宰相,是朝廷中的一把手。除了秦始皇,就他說了算。而且從史料記載中我們還可以看到,秦始皇的很多政策,都是李斯給他出的主意。從某種意義上說,他是把秦始皇都操控起來了的。

    而李斯一旦與趙高合作,殺掉扶蘇,擁立胡亥為皇帝。那麼,李斯立刻就從朝朝廷中的一把手變成了二把手。朝廷肯定會被趙高掌控。畢竟趙高與胡亥的關係非常近,胡亥只可能聽趙高的,不可能聽他李斯的。

    如果將來成立政權以後,李斯和趙高的意見不統一,那麼,胡亥一定只會偏向趙高一邊,久而久之,李斯就沒有地位了。如果胡亥選擇了李斯的意見,那麼趙高必定會謀害李斯。

    (李斯劇照)

    總之,無論李斯怎麼做,他都是一個倒黴鬼。既然如此,他為什麼還要和趙高同流合汙呢?

    我認為,李斯當時最終做出這樣的選擇,有以下一些原因。

    其一,李斯身不由己。

    這件事,肯定是趙高和胡亥已經商量好,然後再找李斯說的。而且,把李斯叫進去說的時候,身邊肯定還有衛士拿著武器站著。這種陣勢李斯看得很清楚,他同意也得同意,他不同意也得同意。作為李斯來說,肯定不願意吃眼前虧,因此就同意了。

    其二,李斯害怕蒙氏。

    李斯在秦始皇當皇帝的時候,確實是宰相,深得秦始皇信任。但是,如果秦始皇去世後,不是胡亥當皇帝,而是扶蘇當皇帝,對於李斯來說,是一件前途未卜的事情。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蒙氏兄弟的存在。

    蒙毅本來是秦始皇的上卿,深得秦始皇信任。蒙恬又在邊關與扶蘇朝夕相處,自然是扶蘇最貼心的人。如果扶蘇上臺以後,他肯定會非常相信蒙氏兄弟,讓兩兄弟一個掌內,一個掌外。

    就算不讓這兩兄弟一個掌內,一個掌外,有這兩兄弟在朝中,而他們與扶蘇又有那麼親密的關係,依然沒有李斯的生存空間。

    如果與趙高合謀,立胡亥為皇帝。那麼,由於趙高本身與蒙毅有很深的矛盾,當年蒙毅判處了趙高死刑,還是秦始皇赦免了趙高的。趙高只要上位,肯定不會饒過蒙毅。這樣,蒙氏兄弟都被趙高害死了,李斯就失去了一個很大的政敵集團,此後,他只需要一心一意對付趙高就可以了。

    總之,依靠趙高拿下蒙氏兄弟,對於李斯來說,只可能是好事,不會是壞事。

    (扶蘇劇照)

    其三,李斯害怕扶蘇。

    有人說李斯是扶蘇的老丈人,這一點,是沒有什麼歷史根據的。

    相反,李斯不但不可能是扶蘇老丈人,他還有可能害過扶蘇。

    因為李斯是很順從秦始皇意見的。當年,扶蘇與秦始皇主張相左的時候,李斯作為宰相,他是應該站出來幫扶蘇說好話的。而且,秦始皇肯定也會讓他發表意見。如果李斯發表意見,他一定會同意秦始皇的看法,懲罰扶蘇。為什麼李斯會同意?我們一會兒還會講。

    再說了,李斯就算沒有害過扶蘇,但是扶蘇一定不滿意李斯。本來嘛,李斯作為宰相,在那時候就應該為扶蘇說好話,他不說,扶蘇怎麼可能滿意他呢?

    總之,扶蘇讓李斯感到了害怕。因此,他寧願選擇扶持胡亥上臺,也不願意選擇扶持扶蘇。

    其四,李斯是異見者。

    李斯和扶蘇在政見上是不一樣的。李斯推崇的是法家,認為應該用嚴刑峻法來管控國家。秦始皇所實施的那些嚴刑峻法,都是李斯的主張。還有秦始皇搞的“焚書坑儒”的事件,也是李斯給秦始皇出的主意。

    而扶蘇推崇的是儒家。扶蘇不同意秦始皇搞嚴刑峻法,不同意秦始皇“焚書坑儒”。正是因為不同意,因此才多次上書秦始皇,表示反對。而這也激怒了秦始皇,秦始皇才把他發配到邊關。

    從這裡可以看出,李斯和扶蘇完全是政見相左的人。如果扶蘇當了皇帝以後,肯定不會用李斯。說不定第一個清洗的,就是李斯。因此,李斯當然不願意扶蘇上臺了。

    (胡亥劇照)

    其五,胡亥可以操控。

    扶蘇是一個有主見的人,有自己的獨立思考,再加上他和李斯意見相左,因此李斯別說操控扶蘇,就是讓扶蘇採納他的意見,也不太可能。

    但是胡亥不一樣,他本身是沒什麼主見的人,又貪圖玩樂。這樣一個人當皇帝,對於宰相李斯來說,肯定是大好事。他很容易就把胡亥控制起來,讓自己的主張在朝廷中發揮作用。說不定還可能奪位。

    雖說有趙高的存在,但是趙高也就是個宦官,官職也不大。因此,和趙高競爭,並非完全沒有勝算。

    總之,李斯一定覺得胡亥當了皇帝以後,他的前途是很光明的。因此,最終加入了趙高的陰謀之中。

    (參考資料:《史記》等)

  • 16 # 記錄怪咖

    【據實回答每一個問題】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沙丘,突然駕崩離世。由於秦始皇死得實在太過突然,以及秦始皇生前並沒有確立皇太子,導致在他離世後,引發了一次有關權力的紛爭。

    那麼,丞相李斯為何願意,與趙高合謀擁立胡亥,為秦朝的二世皇帝呢?其實丞相李斯的內心,是不怎麼情願的,是在趙高的威逼利誘之下,才答應擁立胡亥繼位。

    01.秦始皇在沙丘離世的時候,具體的情況是怎樣的?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巡遊至沙丘,沒過多久,就突然離世了。知道秦始皇已經離世的人,只有胡亥、李斯、趙高以及身邊的幾個小太監。為了不引起恐慌,這個人決定秘不發喪。

    其實秦始皇在離世之前,曾經讓趙高寫了一道命令,讓公子扶蘇趕緊回來咸陽主持喪事,在北方的軍隊交由蒙恬帶領。其實這句話的意思,已經很明白了,就是讓公子扶蘇回來繼承皇帝的位置。

    但是,這道命令還沒有傳出去,秦始皇就已經死了。曾經和公子扶蘇有過節的趙高,在這個時候,就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盤,想要扶持胡亥繼位為秦朝的二世皇帝。

    胡亥起初的時候,也是幾度推辭,說什麼廢長立幼是不義,什麼違背父親遺願是不孝,什麼靠著別人繼位稱帝是無能。但是,經不住趙高的多次勸說,以及皇帝位置的誘惑,最終還是同意了趙高的建議。

    也就是說,秦始皇的屍首,都還沒入土安葬,兒子胡亥和宦官趙高就已經在謀劃奪位了。

    02.丞相李斯是如何被一步步拉下水的?

    由於秦始皇並非是咸陽宮中死的,而是死在了巡遊的路上,死得很突然。再加上,秦始皇生前沒有確立誰為皇太子,丞相李斯在得知秦始皇離世的訊息後,決定秘不發喪,就是為了防止出現皇子爭奪皇位的變故,引發秦朝的動盪。

    在李斯未被趙高說服之前,李斯都還是一個合格的忠臣。趙高在勸服了胡亥後,就來勸說李斯同意他們的計劃。起初的時候,這個李斯,也是和胡亥一樣,不肯配合,說什麼這樣有違臣子之道,他不會違背秦始皇的遺詔。但是,最後也是經不住趙高的威逼利誘,同意了他們的計劃。

    趙高是怎麼威逼利誘李斯的呢?

    第一,趙高對李斯進行的“威逼”。

    趙高勸說李斯的時候,跟李斯做了一個假設。假設扶蘇繼位為皇帝,那麼按照扶蘇的性格,他會更加重用將軍蒙恬,而不是李斯。並且按照秦朝以往的例子,每一任新君繼位,前任皇帝的丞相,都沒有好下場,甚至被處死。

    這些都是趙高對李斯進行的“威逼”,其實概括起來就一句話:跟著我幹,不然,你不僅榮華富貴不保,而且還得被滿門處死。

    第二,趙高對李斯進行的“利誘”。

    趙高對李斯又說了三個因素,終於促使李斯同意配合。首先,秦始皇已經駕崩的訊息,只有我們幾個人知道;其次,皇子胡亥慈悲仁愛,誠實厚道,輕視錢財,尊重士人,心裡聰明但不善言辭,竭盡禮節尊重賢士,在秦始皇的兒子中,沒人能趕得上他,可以立為繼承人;最後,胡亥繼位後,你還是丞相,受到胡亥的重用,而且你的子孫,世世代代都將享受榮華富貴。

    丞相李斯,在趙高的威逼利誘、糖衣炮彈之下,也是最終屈服了。

    03.李斯為何願意配合趙高,扶持胡亥繼位呢?

    李斯前後的轉變,既有個人因素,也有外部因素。

    首先,李斯知道秦始皇駕崩的訊息後,秦始皇已經駕崩了,而且秦始皇的身邊,只有一個皇子胡亥。

    這是外部因素,李斯即便是想要堅持,擁立公子扶蘇為帝,也是孤立無援。

    其次,趙高的勸說,真的是擊中李斯的要害了。

    李斯也是一個普通人,他也有追名逐利的心態。而且趙高給李斯所做的假設,也是有很大的可能性會發生的。如果扶蘇真的繼位,很有可能替換李斯的丞相之位。

    這點無疑是讓李斯,不能接受的。再一個,胡亥也是皇子,誰做皇帝,不是做呢?如果扶持胡亥為帝,既可以避免自己的丞相之位被罷免,又能維護自己的既得利益,何樂而不為呢?

    總的來說,李斯願意配合趙高,是因為李斯貪戀權勢,為了自己的個人利益,放棄了國家利益,拋棄了自己作為忠臣的心理包袱,徹底展現出人性的自私自利。

    參考文獻:《史記》
  • 17 # 哈士不是奇

    在秦始皇統一天下的過程中,李斯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在很多的影視劇中,都將李斯塑造成了一個阿諛奉承之人。但是無法否認的是,李斯確實是那個最懂秦始皇的人,這也是秦始皇願意信任他的原因。

    然而就是被秦始皇信任著的李斯,卻在其死後做了最愧對他的事情,那就是篡改遺詔。秦始皇心心念念地想要將秦朝傳承萬世,卻在李斯的操作下,僅僅二世便亡。

    秦始皇去世,李斯和趙高合謀篡位

    秦始皇在第五次巡遊的時候倒下了,這個統一了六國的千古一帝終究還是走到了生命的盡頭。按照他的設想,是要長子扶蘇即位,蒙恬輔國的。這本來也沒有什麼大錯,扶蘇向來忠義,再加上蒙恬的輔佐,秦始皇相信扶蘇能夠治理好自己的國家。於是,他馬上就起了遺詔,要求趙高將遺詔公佈出去。

    然而這一次,趙高卻沒有聽秦始皇的話。趙高素來和扶蘇不和,因此他害怕扶蘇即位以後自己地位不保,於是他便暗中扣下了遺詔,想要篡改遺詔,改立更容易控制的胡亥為帝。

    但是他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深知此事沒有李斯的幫助是萬萬不可能成功的。於是,他就開始和李斯進行了暢談。

    在李斯和趙高的暢談之中,趙高抓住了李斯不願意放棄如今榮華富貴的弱點,對李斯進行了猛烈的攻擊。在最後的關頭,權力的誘惑打敗了理智,李斯向趙高妥協了。

    就這樣,趙高和李斯篡改了遺詔,不僅改立胡亥為太子,還將公子扶蘇給賜死了。而胡亥即位以後,重用奸臣趙高,終究是將秦朝拖入了萬劫不復的深淵。

    李斯為什麼這麼容易就被趙高說服?

    一、李斯不想放棄如今的榮華富貴

    趙高之所以能夠說服李斯,就是因為趙高吃準了李斯不想放棄如今的榮華富貴。扶蘇雖然是秦始皇的長子,但是他卻並不像他的父親那麼喜歡法治。與之相對的,他更喜歡儒家的學說,這也是他觸怒秦始皇,被髮配邊疆的原因。而李斯則是堅定的法家學說擁護者。

    趙高就是深知這一點,所以才會用扶蘇即位後會以蒙恬為相的理由來勸說李斯。而李斯為了保住自己的相位,也選擇了妥協。

    二、李斯本就是阿諛奉承之輩,胡亥更適合他

    從李斯歷來的行為來看,他十分擅長揣摩皇帝的心思。焚書事件的最開始,博士淳于越提出建議,認為秦始皇的郡縣制不如分封制。當時的秦始皇並沒有說什麼,只是讓臣下商議。

    隨後,李斯馬上就向秦始皇提出,應該燒燬民間的書籍,並且不允許民間妄議朝政。秦始皇聽說了李斯的建議以後,馬上就採納了他的建議。

    可見,李斯的建議是提到了秦始皇的心坎裡了。

    同樣的,在胡亥即位以後,李斯為了迎合胡亥的心思,也提出了十分過分的建議,其目的就是為了保住自己的爵位和俸祿。《史記·李斯列傳》中記載其恐懼,重爵祿,不知所出,乃阿二世意,欲求容。

    由此可見,李斯本身的性格就是擅長於阿諛奉承的。而公子扶蘇學習儒家之術,一生正氣,其本身就是和李斯格格不入的。因此,哪怕沒有趙高的唆使,李斯也可能會做出篡改遺詔的事情來。

    這其實早就有端倪了。秦始皇死後,李斯是知曉的,但是他沒有選擇昭告天下,而是選擇了密而不喪,其不臣之心,可見一斑。

    結束語

    李斯之所以和趙高合謀,一是因為他想要保住自己的榮華富貴,二是因為他本就有不臣之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看待華為mate9定價趕超iphone、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