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COCO70181277
-
2 # 長島男爵
這是一個虛構的故事,雖然確實寫在《史記》這樣的正史上,但該故事有五個致命矛盾沒法解釋。
一、《史記》不同篇章相互矛盾。
《高祖本紀》說使人找家眷,《項羽本紀》《樊酈滕灌列傳》是劉邦親自去找。
二、與劉邦撤退路線矛盾
彭城戰敗後劉邦往南方靈璧撤退,而沛縣在彭城北方。
三、人物心理矛盾
如果劉邦那麼心疼自己的家人,甘願為此拋棄大軍越過敵人大本營去找家人,找到為什麼又要丟棄,這是精神分裂了?
四、體格強度矛盾
五歲的小孩三番兩次丟下車不死也殘了吧?看劉盈後面也沒什麼事。
五、追殺緊迫度矛盾
有空三丟三收,都能跑好遠了,三丟三收楚軍都追不上,看來楚軍還離很遠嘛,幹嘛要丟小孩,是不是傻?
這個故事五大矛盾無法自圓其說,我有理由相信真實的經過是劉邦留在軍中指揮撤退適宜,派人去找家眷,而不是自己去找,而且劉邦之所以沒找到其他家眷,很有可能是因為其家眷一早就被項籍綁架了,而不是彭城之戰後才綁架的,因為早在劉邦東出之後,項籍就綁架了王陵的家眷,沒理由會放過劉邦的家眷,劉盈很可能是因為目標小混入平民堆中才倖免於難的。
-
3 # 歷史時間軸
不是推下馬車,是踹下馬車!
把兒女踹下馬車,不能說明劉邦有帝王之心,只能說劉邦夠狠、夠果斷、夠無情!
其實,劉邦對自己也夠狠、夠果斷、夠無情,否則就不會有豐西澤縱徒,就不會去赴鴻門宴,就不會被項羽打的那麼狼狽,還堅持不屈不撓的爭霸,也許這就是打天下的人,必須具備的特質吧!
劉邦彭城大敗後,幾次把兩個兒女踹下馬車,記載在《史記·夏侯嬰列傳》:
還定三秦,從擊項籍。至彭城,項羽大破漢軍。漢王敗,不利,馳去。見孝惠、魯元,載之。漢王急,馬罷,虜在後,常蹶兩兒欲棄之,嬰常收,竟載之,徐行面雍樹乃馳。漢王怒,行欲斬嬰者十餘,卒得脫,而致孝惠、魯元於豐。劉邦幾次把劉盈和魯元公主踹下馬車去,無非就是兩種意思,一是《史記》裡說的,馬車載的人多了,跑不快,劉邦急了,夏侯嬰是趕馬車的,不能讓他走,劉邦更不能自己走了,就把兩個兒女踹下去了,而且踹了好幾次,因為踹一次,夏侯嬰又把他倆抱上來,劉邦氣的十幾次要殺夏侯嬰,說明劉邦確實逃的很狼狽;二是劉邦覺得楚軍追的急,如果被追上,劉邦肯定活不了,劉盈和魯元也難免受到傷害,不能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一家人也不能用一輛馬車逃命,所以把倆孩子踹下馬車!
第二種心思,我覺得不是,兩個不到十歲的孩子,身處亂軍之中,本身就是非常危險的,不能說一定死,但是無依無靠的,不被楚軍殺掉,也可能被餓死,被野獸吃了,為人父母怎麼能這樣做呢?
所以劉邦有第一種心思可能性比較大,劉邦嫌他倆礙事,耽擱馬車跑的速度,劉邦果斷放棄他倆,這一點說明人自私的本性,在滎陽突圍的時候,劉邦讓紀信假扮他,紀信被項羽烹了,廣武對峙的時候,項羽要烹他父親的時候,劉邦也是一樣,留下了“幸分我一杯羹”的無奈,在生死麵前,在極度危險的不得已面前,劉邦別無選擇,他心懷天下,除了他的命,其他都是不重要的!
-
4 # 等雨傘的人
劉邦被楚軍追擊,把自己的女兒推下車跟劉邦是否有帝王之心是沒有直接的聯絡。
在性格上分析,一提到劉邦,在大家的印象中劉邦應該是一個不學無術,好酒好色的市井無賴。平民時是一副遊手好閒,胸無大志的沛縣亭長。在鄉村鄰里,是一個老流氓的形象。
被楚軍追擊,劉邦把孩子們扔下的,原因有兩點,一個確實是為了能夠更快速的逃命,自己活著才是最重要的,老婆可以再娶,孩子可以再生,很符合老流氓的性格。另一個觀點,為了孩子的生命完全的冒險一計。若是劉邦在逃跑的過程中,不幸被抓,孩子一定無法倖免。扔下孩子,這樣雖冒險,但很有可能被被好心的路人收養,留下性命。
等風險過去以後,再派人來尋找落下的兩個孩子,比現在隨時可能喪命要強,所以只是一處冒險之計。最終的結果,還是劉邦命大,夏侯嬰拼命的駕驅馬車,儘管期間兩度停下接上孩子們,最終還是擺脫了楚軍的追擊。兩個孩子才倖免一難。所以,整個過程之中,跟劉邦是否有帝王之心是沒有直接的聯絡的。
夏侯嬰自始至終都追隨劉邦,所以,我更相信劉邦是出於冒險之計而做的方法。
漢高祖劉邦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和軍事指揮家,開創了大漢王朝數百年業績,對中華民族的發展有著巨大的貢獻,對歷史的發展起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
5 # 山么之說古論今
史書記載,劉邦逃跑過程中,遇到了兒子和女兒,順手帶上了車。追兵越追越近,劉邦嫌車速太慢,便把兩個孩子扔了。車伕夏侯嬰不忍心,把兩個孩子抱上車。過一會,劉邦又嫌慢,把小孩又扔了,夏侯嬰再把小孩撿回來,如此幾次。這裡不難看出,劉邦在生死麵前的冷酷無情和殘忍,不人道,只能說他是一個極度自私的人。而王者,又有幾個不自私不殘忍的呢?
-
6 # 浩中一內
劉邦危難之際將兒女退下車,與就是是否有帝王之心,其實是兩個獨立的問題,他們沒有必然的聯絡。若非要說有著某種聯絡的話,他就是這兩個問題都發生在了同一個人身上。
劉邦在被追殺的危難之際,首先想到的是保命,這是一個人的本能趨使。劉邦在逃亡的過程中,首先是發現自己的兒女後,將他們拉上車,然後在被緊急追殺時,為了減輕重量,增加逃跑速度,又將他們推下車。這是劉備人性和本能的較量。
發現兒女後,將他們拉上車,這是出於人性,出於父愛,出於憐憫。
被緊急追殺時,又推他們下車,這是求生的本能戰勝了人性。
這也不能說明劉邦不愛自己的兒女,只是在生命懸於一線時,他的求生本能戰勝了人性的慈愛與憐憫。
而劉邦是否有帝王之心,這是劉邦的政治追求問題。要達到這個政治目標,首先也是要儲存生命,沒有生命何談理想與報復?
劉邦一開始也是沒有帝王之心的,一開始他只是一個亭長,只要能讓他有相對舒坦的日子可以過,哪裡還有後來反秦,征戰天下的事?劉邦在如約攻入關中,進入咸陽城的時候,已經被眼前的一切給驚呆了,這一切都出乎他的意料,根本就沒有看過如此壯觀、富利的場面,在這之前,他都沒有帝王之心。
而後來劉邦在韓信、張良等鼓舞下,才有了一統天下的雄心壯志。但是這個政治理想的實現,需要有生命作為前提,需要戰爭的勝利為基礎,所以他必須生存,必須取得戰爭的勝利!
-
7 # 715457390177張建軍
劉邦最終成了帝王,就有人幹方百計地把他的一切做法都說成是有帝王之心、異人之志。如果劉邦最終失敗,當不了帝王,那麼他的這些做法必將會遭幹人唾、萬人罵的。試想一個人,為了自己的活命,竟連自己的親生骨肉都能三番五次地無情丟棄,這樣的人,還算是人嗎?虎毒不食子呀!史書之所以記載這件事,就是讓人們知道,既使貴為“九五至尊”封建帝王,也不全都是”“好鳥”,也有連畜生也不如的一面。
-
8 # 老百姓的幸福生活
劉邦被敵人追趕把兒女推下車與劉邦的帝王之心,兩者是截然不同的事,但又攪和在一起了,劉邦把兒女推下車,在一些人眼裡是殘忍、冷酷的象徵,想當帝王的人都是虎狼之心;帝王之心是宏圖大志,為下蒼生計謀的。
故事發生在公元前205年,劉邦聯合各諸侯以為義帝報仇的名義,集合56萬大軍伐楚。此時,項羽正率軍在齊國征戰,無法脫身,劉邦勢入破竹很快佔領了楚國的首都彭城,暫時的勝利衝昏了頭腦,劉邦在和各諸候日夜狂歡之時,項羽率3萬騎兵奔襲而來,殺得劉邦56萬大軍丟盔棄甲,劉邦也落荒而逃。
劉邦在奔逃過程中遇上自已的親生兒女,因為聽到劉邦打了敗仗的訊息,全家也趕忙逃命,在逃亡路上家裡人都跑散了,趕車夏侯嬰把他們拉上車,這時項羽的追兵趕了上來,劉邦慌忙把兒女踹下車,夏侯嬰又把他們抱上車,劉邦又把他們踹下去,夏侯嬰看不下去。又把兩個孩子塞上車。
劉邦生氣的說:你到底什麼意思?夏侯嬰說:你把孩子扔下去他們必死無疑了。劉邦又說:你把孩子留在車上才是真正害孩子,跟著我會死,但跟著項羽不會死,項羽恨我,但不會恨我兒女,況且在車上,一旦有埋伏,流箭亂飛,他們更無處可逃。
故事大概如此,講述是劉邦在最危機時刻,為了保住自己的生命,丟棄孩子的殘暴行為。我們普通人對善惡的看法,是從事情表面判斷人性善惡,只要不符合人性標準就是大逆不道,劉邦有帝王之心的人,他看的高度和普通人是不同的,有什麼不同,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第一點劉邦的帝王之心是從人性角度看問題。
劉邦把兒女踹下車是正確的,完全是出於對孩子的愛,他們找個地方躲藏起來,亦能保留一條命,既使被項羽抓了,也不會有生命之憂,項羽就是再冷酷無情,也不會去殺小孩洩私憤,如果他這樣做了正中了圈套,他作為一個霸主統帥全國,如果做下如此骯髒之事,必會讓天下恥笑,從而人們群而攻之。
如果孩子們跟著劉邦,如果被追上怎麼辦?大家刀劍亂砍,劉邦有生命之憂,孩子也有危險,如果半路中了埋伏怎麼辦?亂箭齊飛,全車人都沒有生命保障。思前想後小孩下車最安全。我們常人想法只要小孩在車上就能活命,把孩子踹下去就是心狠,沒有人性,劉邦做法大部分人看來是毫無人道。但是劉邦看透了項羽的人性,從而也掌握著項羽,項羽只會把他們兒女抓去做人質,但絕不會殺死小孩。
第二點劉邦的帝王之心是從政治角度看問題的。
劉邦和項羽的目標是不同的,劉邦是安天下,項羽是做霸主,他們並沒有國恨家仇,深仇大恨。其實只要劉邦放下武器投降,老老實聽項羽的話,項羽也就滿意了,不會難為他的,劉邦看透了項羽的性格和缺點,所以老婆孩子和老爹被抓去,也不會害怕,項羽在戰爭上生殺掠奪,縱馬馳騁,但在平常生活中絕對是一個好人,貴族出身,有很好的家教,禮賢下士,有仁愛之心,有時心善如一個女人似的。
項羽為了逼劉邦投降,抓他老婆和老爹來做人質,他逼迫劉邦說:如果再不投降,就殺你老婆,把你老爹放油鍋裡煮了。劉邦調侃項羽說:咱倆是拜把子兄弟,我爹就是你爹,你把咱爹煮了我不會攔你,但是別忘了把肉羹分我一碗。這件事弄得項羽就很尷尬,左右為難。你把咱爹煮了,你還是人嗎?這不是直接把項羽架火上烤!這就是劉邦的高超之處,善於用政治玩弄項羽,而項羽又不懂政治。
項羽把劉邦老爹煮了沒有,絕對沒有,也絕對不敢!最後還是把他們放了,項羽與劉邦沒有仇恨,要說是仇就是你服我不服我,他真要把劉邦老爹煮了,他一這輩子也毀了,因為他是貴族好要面子,面子就是他的生命,他的面子在全華人民面前丟掉了,他活著也沒有意義了,這一些劉邦早摸透了,掌握了項羽的弱點,劉邦是一步步在勝利。
第三點劉邦有帝王之心是從大局出發看問題的。
劉邦年少被人慣以無賴之嫌,加上沒有文化,一直被人黑,他雖然在當地稱為流氓,但人品並不壞,喜遊學,交豪傑,總想著發大財。在老百姓眼裡你是農民你不種地,就是不務正業。但他見識非凡,高祖斬白蛇就是非人之舉,雖然被美化了。但實質上說明劉邦高人一等,看透時局,揭杆而起,當機立斷,從現在來說就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
當帝王之心是胸懷天下,以天下為已任,上報國家,下安黎民,必須是有責任有擔當的,凡事從大局出發,以絕大部分人的利益為重,必要時犧牲自己的利益在所難免,豈能事事關心,斤斤計較,成功不付出代價是不可能的。
總而言之,劉邦把兒女踹下車,和他有帝王之心沒有必然聯絡,不管遇到多大的艱難和險境,不管遇到多大的挫折和苦難,只要他的帝王之心不變,才是天下百姓之洪福。
-
9 # 二手旱菸
充分說明劉邦非常有帝王之心。
在我們普通人看來,危難時刻為了自身安危拋棄至親骨肉,突破了人倫的底線。我們的文化也一直教育我們要捨己為人,更何況是自己的至親。
但是作為一個立志要成為帝王的人,是不能受兒女私情羈絆的。所有的事情都要為自己最後的帝王目標服務的。只有這樣的人才有可能成就帝王之業。
舉幾個後世的例子說一下。
一代女皇武則天,在沒有成為皇帝之前。開始是作為唐高宗李治的昭儀,我們都知道武則天的慾望遠不止如此,這時她的目標是皇后之位。
武則天和皇帝李治,生下一個女兒封為定思公主,李治對這個女兒是十分的寵愛。一次,王皇后到昭儀武則天的住處去看望,武則天不在,王皇后看到孩子很是可愛,就逗孩子玩了一會兒。等了一會兒武則天還沒有回來,就離開了。王皇后離開不久,孩子死去。
當時所有人都認定,一定是王皇后殺了定思公主,皇帝李治從此王皇后十分怨恨,王皇后被皇帝冷落,直至後來被廢除。王皇后被廢后,武則天登上了皇后的寶座。
而事件真正的兇手是武則天,她親手殺死自己的愛女,嫁禍給王皇后。為的就是奪取皇后之位,最終也如願以償。
唐高宗李治駕崩後,武則臨朝稱制,統領天下,武則天成為歷史上唯一的女皇。
在說一個近代大名鼎鼎的人物—斯大林。斯大林的大兒子雅科夫被德軍俘虜,德軍提出用雅科夫換當時被俘的德軍元帥保盧斯,斯大林果斷的拒絕了。向德軍傳遞了一個資訊我是不會用我的兒子去交換的,你們想怎麼處理,就怎麼處理。不僅如此,因為雅科夫被俘,斯大林還抓捕了大兒媳婦。
後來,雅科夫在被德軍關押期間,經常暴躁不安,精神高度緊張,以致出現了精神問題。在一次和英國戰俘激烈爭吵後,他衝向四周圍著的鐵絲網。衛兵多次警告無效後,開槍射殺了雅科夫。
從以上這兩個列子就大概可以看出,在帝王領袖的眼裡,兒女親情完全不會對他們造成牽絆,所有事情都要為最後的目標讓路,無一例外。
-
10 # 葉之秋
劉邦在被敵人追趕時,把兒女推下車去,說明劉邦有帝王之心嗎?
劉邦有帝王之心嗎?肯定有的,要是沒有,也不會有著名的“大丈夫當如此也”的豪言壯語了。其實稍有點雄心有點能力的人,在那樣的一個亂世,都會想著過把皇帝癮。當皇帝多好,美女財貨,大大的有啊。其實咱也不用說別的,村頭老張家發了點財,不就想著起大院購良妾嗎,到了劉邦那種見過世面的級別,不想當帝王的,恐怕還真沒有。
劉邦把兒女推下車,是不是有這麼個考慮在內?我個人覺得是有的,雖然這種行為很難理解。
劉邦怎麼推兒女下車?
相關文字:
高祖之初與徒屬欲攻沛也,嬰時以縣令史為高祖使。還定三秦,從擊項籍。至彭城,項羽大破漢軍,漢王敗,不利,馳去。見孝惠、魯元,載之。漢王急,馬罷,虜在後,常蹶兩兒欲棄之,嬰常收,竟載之,徐行面雍樹乃馳。漢王怒,行欲斬嬰者十餘,卒得脫,而致孝惠、魯元於豐。
漢王道逢得孝惠、魯元,乃載行。楚王追漢王,漢王急,推墮孝惠、魯元車下,滕公常下收載之。如是者三。曰:“雖急不可以驅,奈何棄之?”於是遂得脫。
劉邦彭城兵敗,形勢相當不利,劉邦逃跑,夏侯嬰駕車,路上撿到了失散的魯元公主和孝惠帝,可是,後面有追兵,馬也相當累,劉邦幾次幾次的,就把孩子往車下踹,夏侯嬰幾次幾次的,又下車把他們撿起來,讓他們坐在車上,劉邦氣得要殺夏侯嬰,但終於也沒殺,而是把孝惠魯元兩人平安地送到了豐邑。
在咱們現代人看來,劉邦無疑是相當狠的,為了自己逃命,直接就把孩子扔掉,太不重視人命了,完全沒有人性啊,人家夏侯嬰會把孩子撿起來,他竟然還要殺人,這真的是無比倫比的毒父啊。可是放在那個時代,也許未必就真的是殘忍,兒女都是父母的私產,怎麼處置,父母有很大的權力。
朋友們是不是覺得這段很熟悉?有沒有當著眾將的面摔孩子的畫面出現?“先主為曹公所追於當陽長阪,棄妻子南走,雲身抱弱子,即後主也,保護甘夫人,即後主母也,皆得免難。”夫人的事情,咱們不說了,反正妻子如衣服,丟了也就丟了,可是兒子不行啊,兒子是接班人啊?可是,咱們的皇叔怎麼做的?趙雲於千軍萬馬中,費盡九牛二虎之力帶回阿斗,沒想到劉備一接著孩子,馬上痛哭流涕,把孩子往趙雲懷裡一摔(?),當然了,孩子沒摔著,此舉還賺盡軍心——哎呀,咱們的主公,真是愛民如子啊,不是愛百姓甚過愛兒子啊,從此死心塌地的跟著,做劉備的純臣。
劉邦當然不是向劉備學的,老劉家的人,都是很會演的。當時的場景其實可以想見,亂軍之中要逃跑的人多了去了,跟著劉邦一起的也有不少,路上撿著這兩孩子,肯定不如成年人鎮靜,哭著叫媽媽的可能比較大,本來就是要偷偷地跑遠,再東山再起,可這兩小屁孩喇叭一響,簡直就和大箭靶差不多,劉邦或許此時心已如亂麻,不知道將來怎麼樣,人都打光了,以後的路還不知道怎麼走,剩下的人萬一再離開,他拿什麼起本?這會兒,這孩子還不省心,踹下去死了得了!於是乎,他飛起一腳,孩子下去了,夏侯嬰就停車去撿,撿上來了,再踹,再撿,劉邦作勢要殺車伕夏侯嬰,於是下面的事情,咱們都明白了,這夥人全都深受感動,為了他們,主公連孩子都可以捨棄!——其實咱們都清楚,飛奔的馬車上的孩子哪經得起踹呢,真踹哪還有那好事呢?真的追得死死的,還有撿孩子的工夫,還三番五次的,又不是夏侯嬰的孩子,一次撿了就得了,還好幾次,以劉邦的體能,殺個把車伕那不小意思啊?可見,有的時候,不能深究,一細想,就完了。
劉邦,天生就是優秀的政治家,處處有戲,夏侯嬰也絕對是天生的好演員,神助攻。
或許是妄猜吧,拋磚引玉吧,期待朋友們的關注。
回覆列表
按照古代一些鐵了心要做大事的男人那個“無毒不丈夫”的可怕歪理來說,劉邦有沒有帝皇之心不好說,但是能夠做出拋妻棄子如此毫無人性毫無底線的行為,也可以說這個男人是幾乎沒有什麼事是不敢做的了,畢竟在古代裡,女人的地位是比較低的,妻子死了大不了再娶過,有了女人還不愁沒有兒子後代嗎?而男人三妻四妾就很平常了,更別說是帝皇一類的男人,只要有命在,女人要多少就有多少,在古代來說,都是心狠手辣的男人才能建功立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