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漁樂和龍

    首先考慮的是:調釣問題,這很關鍵,釣什麼魚就調什麼漂(目數),調的漂不好就造成魚吃口亂,出不了應有的動作。其次是鉤型,實話說真不好解釋,其碼在文字上,鯉、草、用伊勢尼吧!鯽魚就用鏽鉤,鯪魚類用小磯較好!再次是弓魚手法,這個需要一定的技巧。對付大魚可不能大意。餌料也有關係,主要表現在狀態上,味型稍微次之。依個人拙見,大魚脫鉤主要在“調釣”和“弓魚”表較凸出,當然,從下竿到魚入護都需要一系列的標準操作。

  • 2 # 老酒154615211

    野釣中遇到這種情況,一般是調的太靈了,或者是提竿太早了的緣故,可以適當把漂調鈍一些,或者第一口讓一下,第二口甚至第三口再抓。我自己經歷過連續三次跑魚,氣的乾脆魚不拖走杆子不提,當天反而再也沒脫鉤過,所以野釣時候,不妨沉下心來,讓魚鉤再飛一會兒~

  • 3 # 亥水卯木

    這裡所說的脫鉤,就是我們在釣到大魚然後遛魚的時候,大魚瞬間跑掉。這是我們廣大釣友經常碰到的,也是最讓我們遺憾的事情。下面就和大家分析幾種容易脫鉤的原因。

    一、提杆的時機不恰當。釣魚什麼時候該提杆,是對釣魚者技術的考驗。提杆一定要掌握好時機,提的過早、魚鉤還在魚的嘴外面或者在魚的嘴邊,鉤不牢固魚的嘴唇;如果提杆晚了,魚鉤會被魚吐出、或者也只能鉤到一點點。所以掌握好何時提杆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是需要透過長期的實踐來掌握的。

    二、操作方法不當。這裡說的操作方法不當,其實就是說不會遛魚。有很多釣友沒有上過大魚,偶爾碰到大魚後根本不知道怎麼去遛魚。有的人會用力過猛、導致把魚嘴拉豁掉了。更有甚者、釣到大魚後一直用力提杆,這種情況往往也容易斷線脫鉤。在遛魚的時候要切記不要形成”拔河“的情況。

    三、魚鉤大小的問題。這個其實不用多說了,在釣大魚的時候,一定要選擇好相對應的魚鉤。如果用小鉤釣大魚則不容易刺穿魚嘴、容易吐鉤。

    四、另外浮漂的靈頓,浮漂一定要調整好,要及時抓住刺魚的最佳時機。釣餌的大小,餌是不是沒掛在鉤尖、餌是不是太大、是不是太長,這樣也不利於魚吸入嘴裡。其他比如經驗、技術以及心理都會是導致大魚脫鉤的因素。

  • 4 # 田原鄉野

    釣魚釣到了大魚,但老是脫鉤,有幾個原因:一是你說的釣到了大魚,根本不是魚上了鉤,是鰱子鬧窩掛到了鉤,浮漂動作很大,但釣不上來魚,這種情況一般鉤上會掛有魚鱗。二是你的子線太粗,鉤太大,魚吸食後鉤不容易被魚吸到嘴裡,鉤不牢魚,容易脫鉤。三是提杆刺魚的時機不對,大魚吃鉤,吞食後閉口擺頭就走,浮漂動靜大,一下黑漂,脫鉤是提杆早了或動作過快。用力太猛,也是脫鉤的主要原因,釣大魚,雖然要很好的體力,但主要依靠杆的韌性溜魚,一味靠蠻力硬拉,就會脫鉤跑魚,除了釣掠食性或超大的魚外,一般的淡水魚不需要用太大的鉤。

  • 5 # 許我一路天涯

    脫鉤跑魚有多方面的原因,比如浮漂,鉤子,魚竿,餌料。

    浮漂的原因主要體現在調漂上,脫鉤跑魚跟調漂過靈有關。當調漂過於靈敏時,魚兒很小的動作,甚至還沒有咬口時,浮漂上已出現漂訊,此時揚竿,要麼中鉤很淺,要麼錨在魚身上,脫鉤跑魚也就是情理之中了。

    鉤子的原因,是因為鉤型不對,或大小型號不對。釣大體型魚類時,適用伊勢尼等寬門鉤,或者大號一些的鉤子,比如伊勢尼10號左右。

    魚竿對脫鉤跑魚的作用很關鍵,46調的魚竿刺魚力弱,回魚慢,28調的魚竿在揚竿時能夠刺魚更深,回魚更快,減少了脫鉤跑魚的機率。

    三年練竿,五年調漂,七年開餌。調料在釣魚過程中至關重要,當開出來一款餌料味道純正,軟硬適口,霧化合理,大小適度,不擋口,自然就少了脫鉤跑魚的情況。

    釣魚是一場繁雜的運動方式,必須多方聯動且配合默契,方能收穫滿滿,不虛此行。

  • 6 # 釣魚人老王

    大魚脫鉤的原因有很多,要想解決這個問題,有些需要相當的經驗積累,舍此別無它法。比如要做到正確分辦各種漂相,準確把提竿時機等,下面我再談談提竿角度和遛魚方法上談談如何防止大魚脫鉤。

    一、提竿角度不佳

    這是一種提竿手病。有種人提竿習慣向左或向右斜向提竿,這很容易造成脫鉤。原因是,大魚上窩後的吸食動作是連續的,嘴巴不停張開閉合,一旦提竿方向和魚嘴方向及魚嘴張開時間一致時,魚鉤很容易從魚嘴裡脫出。有時即使勾住了魚嘴,因為勾不牢魚,稍一掙扎也很容易脫鉤而去。

    大概地講,斜向提竿成功率為垂直向上提竿的三分之一。

    二、遛魚方法不佳

    稍有經驗的人都知道大魚上鉤後是不能馬上提竿硬拉出水的,要讓魚在水裡掙扎一些時間,這就是遛魚。

    一般來說,手竿垂釣一公斤左右的魚就需要遛魚了。遛魚不是拔河,大魚上鉤後不能生拉硬拽,要有緊有松,亦張亦弛,但這松是緊中有松、弛是張中有弛。緊幾乎人人都會,關鍵是松,特別是大魚在水裡掙扎時猛地調轉方向急速竄出時,要立即隨之鬆一下竿,緩衝一下爾後再繃緊。這一回合應付不好,魚大都就在這時脫鉤。

    魚竿和魚線都有一定的彈性,遛魚就是最大限度地利用這些彈性。因此,在大魚上鉤一開始就要注意讓魚竿向上豎起並繃緊,同時儘量抓住魚竿後端,讓整個竿體吃勁。

    這裡需要注意的是,把魚竿向上豎起的同時要配合放線,否則竿頭不易抬起,如魚線和魚竿是一個水平方向,魚線大多是會被拉斷的。

    另外,遛魚一開始不要急於讓其出水,水上水下亮度有差別,加上魚鉤刺入的痛疼,魚此時十分驚恐,勢必竭盡全力拼命掙扎,加之這時魚的體力十分充沛,硬將其拖出水面只會使魚的掙扎更加劇烈,容易脫鉤。

    實際上,遛魚的全部技巧也就是緩衝的技巧;是最大限度和用魚竿魚線彈性的技巧。對這一層如果沒有一定的體會,大魚上鉤後是不容易處理好的。

  • 7 # 石頭釣魚記

    承解答問題,儘量細緻,明瞭的宗旨為釣友解惑。釣魚“留大放小”,“垃圾帶走,分類放置”。

    釣魚釣到大魚,但老是脫鉤該怎麼辦?對於這個問題,個人認為很有可能是以下幾方面出現了問題:

    提竿時機沒有把握好

    魚鉤的選擇出現了問題

    線組調的過靈

    遇到魚咬鉤,出現脫鉤跑魚的話,多少是讓人遺憾的。如果是偶爾的現象倒也不算啥,“老是”出現脫鉤的話,就需要注意了,很有可能是以上三點出現了問題。

    提竿時機沒有把握好

    俗話說:“浮漂是釣魚人的眼睛”,這句話一點都不假。水底的情況我們肉眼是看不到的,只能夠透過浮漂的動作來判斷水底的情況。浮漂的動作有三種基本漂像:下頓,上頂,黑漂。這些漂相要麼是獨立出現,要麼是混合出現,所以如何正確的識別漂相是至關重要的。

    魚種不同,漂相有所不同

    因為各個魚種進食方式不同,產生的漂相也是有所不同的。比如:鯽魚一般是先下頓,再上頂。鯉魚的漂相一般先是出現不規則的點動,後面直接是有力的頓口,或者黑漂。草魚也是先不規則的點動,後面直接黑漂或者斜拉黑漂。肉食性魚類漂相黑漂居多等等。

    線組調釣不同漂相出現的不同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子線雙鉤在水底的狀態了:魚鉤懸浮,漂相出現頓口較多,鉤餌躺底,漂相出現上頂較多。

    魚兒活性不同,漂相不同

    魚兒的活性不同,吃口產生的漂相也是有所不同的。比如:在魚口重的時候,易出現有力的下頓和黑漂。而在魚口輕的時候,很有可能只有半目或者更小的漂相,這也是在魚口輕的時候,建議釣靈的原因。

    那什麼時候才是提竿較好的提竿時機呢?

    透過這麼多年的作釣經歷,總結了以下幾點中魚率較高的漂相:1,有力的下頓。2,下頓或者上頂靜止幾秒後。3,浮漂均勻的上升停止的瞬間(大魚居多)4,當然還有黑漂。

    小結:

    浮漂出現漂像並不一定會中魚的,只能說明水底下的鉤餌出現了移動。比如:魚兒蹭線的漂相,一般是浮漂突然上升或者下降,又迅速的恢復到原位,這樣的情況提竿是無魚的。所以,漂相的及時把握是十分重要的。

    魚鉤的選擇出現了問題

    魚鉤對於魚兒來講過大或者過小

    魚鉤是直接進入魚兒口中的,如果魚鉤對於魚口來講不合適,也會造成脫鉤的現象。

    魚鉤大了,魚兒在進食鉤餌的時候,吃進去不深,但是浮漂照樣會出現動作。魚鉤過小,提竿時很有可能只是掛住一點魚體的內部組織沒有鉤穿魚骨,進而出現鉤不牢的現象。

    魚鉤不夠鋒利了

    魚鉤在遇到掛底,長時間使用會造成鉤尖不鋒利的現象。出現這種現象,魚鉤同樣是不至於鉤穿魚骨的,從而造成脫鉤跑魚的現象。

    小結:

    在魚鉤的選擇上,一般的原則是:釣大魚用大鉤,釣小魚用小鉤。

    另外,魚鉤在多次使用的情況下是需要及時更換的,因為魚鉤不鋒利同樣是脫鉤的原因之一。實際上判斷魚鉤是否鋒利也是很簡單的:把鉤尖在手指肚上輕輕的感覺下就是可以判斷出的。

    線組調的過靈

    線組的調釣一直以來都是比較熱門的話題。出現跑魚的現象和線組的調釣也是有關係的。

    一般調釣有二種方式:調高釣低和調低釣高(調幾釣幾也算這個裡面)。這兩種方式的主要區別是浮漂對於水底鉤餌的向上牽制力不同,調高目比調低目的向上牽制力要大(當然也要看釣目的)。另外,和鉤餌在水底的狀態也有著直接的關係。鉤餌懸浮屬於釣靈,鉤餌躺底屬於釣頓。

    如果選擇的較靈,鉤餌在水底很小的動作呈現在浮漂上就是很大的訊號,而這時很有可能魚鉤入口並不深。所以,這個時候提竿空竿率是高的。

    小結:

    綜上所述,線組的調釣同樣是脫鉤的原因之一。正確的判斷鉤餌在水底的狀態,才是避免因為釣的過靈造成脫鉤的有效辦法。

    另外,影響脫鉤的還有溜魚手法,線組是否拋滿竿,餌料入口型好不好(過硬,過大)等等,這些也是會出現脫鉤現象的。

    引申一點:

    脫鉤還有一種現象:魚鉤脫落。我以前使用購買的成品子線,就經常出現在換餌料時,出現魚鉤脫落的現象。所以,我現在一般是選用自己綁鉤的。

    綁鉤時,個人認為:一般繞7圈以上就可以了(魚鉤大,魚線粗的話可以在多繞幾圈)。但收緊的動作一定要用力的,因為魚線較為光滑,搞不好的話,就會出現綁鉤處鬆開的現象。

    寫到最後:

    實際上,脫鉤現象可以總結出來就兩點:吃的不深和鉤不牢。所以,出現脫鉤時,主要檢查兩點就可以了:魚鉤問題和鉤餌在水底的狀態。

    對於“老是”出現脫鉤的現象,個人認為首先就是要冷靜,千萬不可心煩氣躁。因為只有沉下心來,才能及時正確的找到問題所在。

  • 8 # 樂園之失

    脫鉤的現象多數與魚鉤不匹配、浮漂調釣、起竿手法、控魚技巧有關係。逐一列舉:

    魚鉤的大小、鉤型與脫鉤的關係

    在野釣中我們最常作釣的是小個體魚類,所以多使用小鉤細線。然而野外的魚情是複雜的,如果鯉魚、草魚猛然給了一口多數情況會發生切線或脫鉤,這是魚鉤大小不匹配造成的,但如果使用較大號的魚鉤,那麼小型魚就會出現擋口的現象,所以我們應遵循釣小魚用小鉤、釣大魚用大鉤根據目標魚來選擇魚鉤的大小,而小鉤細線博大魚只是相對的概念。

    有的釣友認為無刺魚鉤容易脫鉤,實則不然,用錯魚鉤鉤型才是脫鉤的原因。我們在野釣時多會採用袖鉤,袖鉤的溝條細鉤門窄,自重輕很容易被小型魚吸入嘴中,但用來庫釣大個體魚類就不如使用鉤條粗抗衝擊強的伊勢尼或千右鉤,以上兩種鉤型的鉤門較寬,在刺魚時有更大的張力加大刺入的部位減少脫鉤的風險。

    段落小結:對魚鉤鉤型、大小的瞭解是釣魚人應該掌握的知識,根據目標魚來選擇相應的魚鉤更便於減少脫鉤的機率。(下圖為適合作釣大個體魚類的帶刺伊勢尼)浮漂調釣的靈與頓與脫鉤的關係

    拋開魚鉤的因素,浮漂調釣的靈與頓也會導致脫鉤的現象。浮漂調釣過於靈敏導致魚兒索餌時,餌團還未完全入口,這時反應到浮漂出現訊號揚竿,此時魚鉤僅僅鉤住了魚的唇邊或嘴皮就很容易產生脫鉤。相反,浮漂調釣較頓魚兒吃口輕時,餌料被吸入魚嘴但又快速吐出時才反應出訊號,那麼揚竿後也會出現類似掛到唇邊和嘴皮。

    合理使用:釣大個體魚類時宜使用釣頓的方式,比如調一目釣二三目。大個體魚類多會存在涮餌的行為,釣的頓則可以規避虛假的訊號抓穩口,搭配帶倒刺的伊勢尼魚鉤可以有效防止脫鉤。

    段落小結:我們通常把調低目釣高目視為釣頓,調高目釣低目視為釣靈,靈與頓僅是概念,還需要結合實際魚情來進行調整。(下圖為調一目釣二目浮漂狀態)起竿手法與脫鉤的關係

    刺魚是個非常有技巧的活兒,在作釣是很多新手釣友會選擇大力揚竿,遇到大個體魚類會因吃痛而發力逃竄,此時最易切線和脫鉤。作釣小個體魚類時大力揚竿又會打豁魚嘴導致跑魚,但大個體魚類嘴唇較厚,刺魚過輕打不穿魚嘴也會出現脫鉤的現象。

    正確方式:刺魚的力度需要適時把握,我在初學臺釣時師傅告訴我,平時的抽竿練習是鍛鍊刺魚力道的方式,即起空竿時應保證鉛墜不出水,實際就是鍛鍊手腕的肌肉記憶力來形成抖腕刺魚的方式,目標魚為大個體魚類時可以稍微藉助手臂的力量。那麼實際作釣中,在起竿中魚的瞬間應該有個稱魚預估的過程,再決定是否直接起魚或進入遛魚的節奏。

    段落小結:新手在起竿時往往會採用大力揚竿的方式,及時是空竿換餌的情況下也多有飛天或上樹的表現,平時應多練習透過手腕來進行起竿,這樣才能找到合適的刺魚力道。控魚技巧與脫鉤的關係

    進入遛魚環節,才是真正考驗釣魚人釣技的時刻。作釣大個體魚類時,魚類的發力掙脫是脫鉤的直接原因。通常,遛魚時魚類遊向深水區的距離超過了釣竿釣線控制的區域,形成與釣魚人的對拉,我們稱之為“拔河”。還有一種方式是魚類向側邊遊動,而我們試圖用反方向繃緊釣線的方式領回也容易脫鉤。解決辦法可以參考以下三點:

    遊向深水區:大個體魚類中鉤後多會向深水區逃竄,此時可以選擇左右擺杆的方式另其吃痛而回頭,或者採用下蹲放低身姿的方式利用釣竿的韌性將其領回。

    側邊遊動:側邊遊動時是比較好控的,畢竟沒有超出釣竿的控制範圍,但強拉的方式也不行,此時可以選擇跟隨遛魚法。

    控魚時的運用:中大魚後應儘量避免快速拉出水面,魚兒見光會後會感到恐懼導致發力逃竄,最好是在水下一點點的耗盡其體力。有的大魚還會作出打樁的行為,在之較力之時可以採用輕怕竿身的方法喚其遊動。最關鍵的一點,無論怎樣的控魚方式,立起釣竿繃緊魚線才是正確的遛魚姿勢,脫鉤往往是在魚線產生回勁時發生。

    段落小結:脫鉤是控魚時最常見的跑魚現象,在釣獲大魚時應採用正確的控魚姿勢才能有效避免,同時還要從魚類的角度出發,根據其行為對控魚的距離進行預判。最後的全文總結

    本文從魚鉤、浮漂、起竿、控魚四個方面解讀了脫鉤現象的發生與應對,實際這是整個作釣系統的協作運用,每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對後續的作釣產生改變,所以理論知識應該與實際作釣相結合去正確使用才是釣獲的保證。

  • 9 # 江釣人狂龍

    答題只方式,交流才是目的,傳道?授業?不敢爾。

    其實更多時候,大魚應該與切線聯絡在一起,起碼我聽到的、碰到的多數是這樣。無論是切線還是脫鉤,每一個釣魚人都不可能完全避免,只能說盡量不讓其發生。

    針對大魚切線,很好辦,把線徑加粗就行,1.0的子線不行換2.0,不行再加大。一般的,在中獲大魚後,切線的機率是要明顯高於脫鉤的,因為野釣中獲大魚往往都是意料之外,沒有充足的心理準備。如果反過來,脫鉤更常見,那肯定是某個環節或操作上出了問題。下面我就按我認為的可能性從大到小一一剖析。

    魚鉤使用不當

    可能有人第一反應,這肯定是鉤子沒倒刺,No,我不這麼認為。在刺魚成功後且不松線的情況下(實際上可能鬆了線也一定會脫鉤),有倒刺與無倒刺的魚鉤,基本沒有區別。早在八九年前就有一位遊釣老者做過試驗,無倒刺魚鉤中了大魚,撒手讓魚拖著竿子在池塘裡跑一圈,結果就是脫不了。我自己也證實過這個問題,不過我試驗的物件魚是鯽魚。

    我認為在脫鉤的問題上,魚鉤上最可能的原因是鉤子用小了,其次是鉤條強度不夠(細了)。鉤型的大小多數時候與鉤條的粗細是匹配的,但也不是絕對的,比如新關東與袖。0.3號新關東應該比7號袖鉤的鉤條還要粗,但鉤門沒後者寬。

    鉤型小脫鉤跑魚的發生機制,最主要是鉤門寬度小,不能刺穿魚的上顎,只能刺進一小部分。因為魚上顎組織的厚度明顯大於鉤門寬度,那就肯定刺不穿。刺不穿就會產生兩個問題,首先魚鉤的受力點不在其最強的鉤底,而是在鉤尖一部分,這就無形中幫魚增加了力臂,更容易把鉤拉豁。其次,刺不穿就沒有穿到結實的組織,如果鉤型相對過小的話,可能只鉤住了一點點粘膜,這些粘膜結構的強度是不高的,當魚用力掙扎的時候,可能就會被撕開,鉤子就掉下來了。

    鉤門小,還會影響其鉤到魚嘴的機率,很好理解,如果一條鱅魚的嘴張大後能塞進一個成人的拳頭,用1號新關東去釣它。這個鉤相對於它嘴張開口面積的多少分之一?揚竿的過程中,完全是有可能不鉤中魚嘴的情況下,把鉤從魚嘴中拖出。結果就是有漂相,揚竿無魚,當然,如果拖到唇邊鉤中魚嘴,那魚稍一發力,肯定就拉脫了。

    鉤條細脫鉤的發生機制,主要是強度不夠,鉤子被魚強行拉直,就算鉤子的受力點在鉤底也可能不行。主要是一些大號袖鉤型別,尤其是細地袖或極細袖類的。

    選竿或提竿上存在問題

    選竿或提竿上的問題,其實本質是一樣的,就是刺魚不成功。大個體魚嘴上的組織結構,尤其是上顎是很厚實的,想到把魚嘴鉤牢,最可靠的是把上唇刺穿。實際上,刺穿魚嘴不是那麼容易的,尤其當我們釣大魚用的都是一些粗條魚鉤,鉤尖的錐度都很大,就更不容易了。

    刺魚是靠手臂的急速上揚完成,但這個動作需要一個載體,就是魚竿,這兩個要素,也就是動作與竿子,任何一個出了問題都有可能刺魚不成功。釣魚老手在釣小個體魚的時候,會用寸勁一抖繼之流水般的動作輕柔回魚,但釣大個體魚的時候,會毫不顧忌風度,雙手抱竿,是能提多猛提多猛,為的就是確保把鉤深深地刺入魚嘴,線組的強度夠,不用擔心承受不了。

    釣魚人手上的刺魚動作,是要靠竿子傳遞到魚鉤,如果竿子太軟,就會削弱動作的劇烈程度。雖然手上的力道很大很劇烈,真正到鉤子刺魚嘴的環節,可能幅度和力道都小了很多。所以,釣大物的竿子都是求硬,就是這個道理。

    談到這裡,追加一條鉤子上的問題,即鉤尖鈍化或倒尖,同樣會導致刺魚不成功脫鉤跑魚。因為鉤尖不夠鋒利,扎不進啊。

    鉤不是從魚嘴中脫掉的

    中到大魚脫鉤,很多時候只是釣魚人感覺到水下有一股大力傳到手上,繼而消失,拿起來一看,鉤子還在,子線沒斷,就判斷為脫鉤。但有沒有想過,這鉤壓根不是鉤到了魚嘴,只是錨到了魚身體上的其它部位,如鱗片或鰭。因為釣得鈍或低於魚層的高度(釣浮),從這些部位錨到魚,那是很難鉤得牢的,即使是鉤牢了鱗片,鱗片也是很容易被拉脫的,有時候把鉤子提上來能看到鉤上有這東西,有時則不一定。

    其它的原因(可能性較小)

    其它的還有調釣方面、餌料狀態、抓口方面的原因,也可能導致中獲的大魚脫鉤,但我覺得遠遠沒有以上所列三條可能性大。除非是多次脫鉤的老猾魚,否則大型魚的吃餌就算比較謹慎,最後吸入的過程,基本可以忽略調釣、餌料及抓口方面的少許偏差。釣過大魚的都知道,對於調釣,基本沒有什麼要求的,釣浮讓餌浮起來就行,釣底讓餌到底即可,漂相都會很明顯,只要釣魚人沒有分神,不大可能錯開揚竿時機的。如果連黑漂或大頓口都不打,那不用釣了。

    最後的總結

    野釣過程中,中獲大魚多數是意料之外,小鉤細線搏大物不是沒有可能,但不得不承認很多時候都是需要運氣的,小鉤中大魚,對釣魚人的臨場遛魚操作考驗很大。如果是針對性的去釣大魚,魚鉤宜大不宜小,竿子要硬,這樣才能保證刺魚時能鉤牢鉤實,當然,粗壯的線組是前提。至於錨魚的脫鉤,半水作釣需要調整作釣水層,如果是底釣,基本屬於不可控因素,再說這種情況也不是很多,真要發生了也不必在意。

  • 10 # 大別山小農人

    非常高興來回答您的問題。

    每個釣魚人都有一個釣大魚的夢想,心裡也總是裝著一條大魚,所以對大魚的追求從未停止過,但是大魚絕對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所以能釣到大魚的機率其實是非常小的,但是有的時候運氣來了擋不住,上大魚是一件很令人興奮的事情,不幸的是,大魚總是會脫鉤,其實這就是我們自己沒有把握好機會了。不然大魚肯定是囊中之物,我們之所以會脫鉤跑魚,其實原因也是有很多的,今天就來聊一聊這個話題。

    原因一:調釣問題

    調釣是臺釣法的精髓和根本,當我們使用臺釣法釣大魚的時候,就不能像釣小魚那樣的一套的思路了,意思就是不能將線組調的過於靈敏,否則是釣不到大魚的。因為大魚生存的首要任務就是保證安全,之後才會去進食。

    而當大魚在窩點附近轉悠的時候,假如我們釣的太靈敏,由於魚的體積比較大,或者遊動的時候,會產生水流,就可能會掛到或者碰到線組,那麼浮漂就會出現諸如,黑漂,頓口等訊號,我們不瞭解情況的時候,可能認為是魚咬鉤了,一提竿就可能錨到魚了,輕則炸窩,重則脫鉤跑魚。

    我們需要注意的就是,為了有效防止跑魚,就要在事前做好工作,打好基礎才能釣得大魚。如果是專門釣大魚的話,可以針對性的釣鈍一點,如果先前是釣小魚,當發現窩子比較安靜的時候,就要特別注意了,要麼將線組重新置換,將浮漂調鈍一點,以防止上大魚帶來的遭遇戰。

    原因二:提竿時機問題

    提竿時機,就是大魚將鉤餌吃到嘴裡,一般是鉤子到達上顎的位置,並在吐出來之前,這一段時間內,提竿的話,都是比較好的時機,超過這個時間,即使能掛到魚嘴,也是容易跑魚的。一般是由於提竿過早,魚鉤沒有進入魚的嘴裡,那麼就掛不牢;或者是提竿過遲,魚已經將鉤餌吐出來了。

    提竿過早:大魚吃鉤,並不像小魚那樣,即使掛到嘴皮子也是能釣上來的,另外大魚吃鉤,都是會進行試探性的嘗試,也是它們基於安全性的考慮,有的老滑魚,甚至會多次嘗試,反覆涮餌,有的還會出現陰漂的情況。當它們將魚鉤含在嘴皮子上,停留一兩秒,但是浮漂出現的訊號卻是中魚的訊號,那麼提竿是能刺到嘴皮子上,但是在大力的拉扯下會脫鉤的。所以就要在確定漂相後多等一秒鐘左右,如果沒回漂即可提竿。

    提竿過遲:這種情況,在有人看守的情況下,基本上是不會出現的,除非是釣的太鈍,就是鉛墜躺底,主線彎曲的時候。一般是在我們的視線離開浮漂,比如低頭看手機,去吃飯等,那麼大魚在將鉤餌吃到嘴裡之後,感覺有異樣感,就會將其吐出來,此時再提竿,可能空竿,即使中魚,也是掛在嘴皮子上,大魚一使勁就會脫鉤的。有可能魚鉤已經掛到嘴裡,但是沒人的情況下,魚竿會被拖走,魚誘到有障礙區的地方,就很容易將魚鉤弄掉。所以,為了防止這樣的事情發生,就要時刻關注浮漂,手不離竿,最差也要掛上失手繩。

    原因三:回魚問題

    溜魚問題:我們溜魚是大魚上岸的重要步驟,而且溜魚是一件非常刺激,也是非常考驗技巧的事情,當然在線組魚竿拉力值絕對強的情況下,魚是不需要被溜的,直接拖上岸就行。但是我們釣魚就是為了手感,而且現在也沒那麼傻的魚存在了,所以溜魚環節尤其重要。為了防止在溜魚環節出現脫鉤跑魚的情況,就要在刺魚的一瞬間,快速將魚竿頂起來,利用魚竿的腰力來抵消魚的衝勁,然後快速往岸邊走幾步,但不要將魚頂出水面,留出更多的空間來應對魚可能往外衝的情況發生。在魚發力的時候,要時刻關注其動向,並搖擺魚竿,讓其回頭,或者是朝著它遊動的方向打竿,防止形成拔河的角度。

    抄魚問題:這是大魚真正上岸的最後一步,這臨門一腳如果沒有踢好,也是會導致脫鉤跑魚的,可能有的釣友會經歷過,就是從尾部抄魚,抄到一半魚跑了,或者是魚已經入抄網了,但是一蹦躂,蹦出抄網導致跑魚。還有就是在魚的力氣沒有卸掉之前,強行從魚頭部位快速抄魚,直接將魚鉤從魚嘴崩出,導致脫鉤跑魚,這都是豬隊友的體現。正確的操作方法,是事先將魚溜翻,然後從魚頭的部位抄魚,抄的時候,將線組鬆掉,魚入網之後,魚頭要朝下,並儘快離開岸邊摘鉤,然後入護才算你釣到大魚了。

    最後總結

    釣大魚,脫鉤可以說是非常大的機率事件,有的是因為魚太大了,但是大部分的原因在於我們本身。可能是之前沒有準備好,使用小鉤細線,魚竿沒有選擇好,或者是調釣沒有搞好,太靈了會出現很多假口訊號,就要適當釣鈍一點。再就是提竿的時機沒有把握好,太早了沒有掛住魚或者掛的不牢,提竿過遲也是會跑魚。最後就是我們回魚的環節,不會溜魚,或者是魚沒有溜好就抄魚,抄的方式方法錯誤,都是可能導致脫鉤跑魚的。

  • 11 # 1圓周率314

    跑魚的原因,一是提竿時機掌握不準。一般都是提竿過早,沒有鉤牢就提竿而造成跑魚。提竿過遲,魚兒吐鉤也會跑,但這種情況較少。二是釣鉤的大小不合適,鉤太小,釣到大魚扎不進去,鉤不牢;鉤尖不銳,倒刺角度偏小,鉤不牢魚體,也易跑魚;也有拴鉤的方法不對,子線的結不在鉤柄的內側。三是餌料裝得過嫩、或過長、過大。魚兒碰到餌料不是一觸即落,就是魚未含牢就脫鉤了。

    解決的辦法1做到適時提竿。浮漂開始微動時不要提竿,要等魚漂上浮或下沉之後,才是魚兒吞食之時,這是提竿最為合適。

    2如釣鉤不適合,應及時換鉤,調整結部位。釣鉤用幾次後,要有時打磨。好的釣鉤應有粘感。3將餌要合適,如蚯蚓一般在鉤外只宜留半寸,冬季宜短,春、夏季稍長。面餌要有一定粘性,以免魚兒剛吃就落。

  • 12 # 姚老道

    釣魚人最大的痛苦不是釣不到魚,而是那種到嘴的肥肉丟了、煮熟的鴨子飛了的痛苦感覺,這感覺就來自於脫鉤跑魚,而且是跑大魚!

    題主的這個問題直戳釣魚人的痛點,太多人有這種深切體會了!所以,筆者想嘗試以我個人的視角來談論這個問題,可能和大部分人分析的有所不同,自認我這個更實在一點吧!

    先審題:

    釣魚釣到大魚,但老是脫鉤該怎麼辦?關鍵詞:釣大魚、脫鉤!提問的目的很明確,就是要找到解決辦法,該怎麼辦?所以,這又是一個綜合性的問題,想把它聊清楚,還真得費一番功夫!請往下看!

    不是釣者自身問題,而是用鉤出了問題,大魚剋星伊勢尼?

    第一節就談用鉤問題,這可能和大家的期許不同,筆者近五六年以來可以說專門學習釣大魚了,不像以前野釣就是釣釣鯽魚,筆者發現:釣大魚用鉤至關重要,尤其是手竿釣大魚,這是個主動刺魚的過程,和海杆串鉤、爆炸鉤被動刺魚不同,鉤型問題是最容易出現脫鉤跑魚現象的!

    注意題主的問題是脫鉤跑魚,而不是切線、斷竿等等問題哦!有讀者讀到這可能會覺得我把脫鉤跑魚的主要問題點歸結到鉤型上是個錯誤,魚鉤嘛,啥鉤釣不到魚?

    這就和我們釣魚人的一個根深蒂固的用鉤習慣有密切關係了,我們所有的野釣人,不論是新人還是大部分老手,從學釣魚的那一刻起,接受的思想就是:釣小魚用袖鉤,釣大魚必是伊勢尼!

    就是這個愛用伊勢尼釣大魚的用鉤習慣,才會頻頻導致大魚脫鉤,筆者本人可以說經過了無數次的脫鉤教訓總結而來,之前多年都沒把問題歸結到這鉤型上,總覺得是大魚嘛,力氣大,跑魚機率大是正常的,偶然的機會換成最普通的伊豆,卻驚喜地發現,脫鉤率明顯降低,這才把懷疑的目光轉到鉤型這個問題上!

    後來專門研究了伊勢尼,真發現它不適合手竿釣大魚,這一點我也寫過多篇文章論述這一觀點,感興趣的讀者可以在老道個人主頁查詢觀看!

    伊勢尼最大的毛病就是鉤尖內彎,這個設計非常不適合主動刺魚,許多有經驗的釣魚人甚至把伊勢尼的鉤尖向一旁捏彎再使用,許多商家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現在已經有專門的歪嘴伊勢尼了。

    綜上:

    種種現象都表明,伊勢尼這種鉤型已經越來越被手竿釣大魚的人嫌棄!我們以往的這個用鉤習慣,是導致大魚愛脫鉤的直接原因,也是最為重要的一個原因,因為專門用伊勢尼釣大魚的人太多了!

    釣大魚還過分在意調釣?誤會太深,釣鈍才是最正確的選擇

    這一點我在以前的文章中也多次強調,釣大魚尤其是自然水域釣大魚,釣鈍才是最好的選擇!

    自然水域中,幾乎所有我們釣魚人常見的淡水大魚都有沉底覓食的習慣,甚至鰱鱅這種魚有時釣底效果都會很好!大魚沉底覓食怎麼吃餌?記住:幾乎無一例外地都是“撿食”的特徵,尾巴翹起,頭部衝下,這個翹起的幅度可以有大有小,但全是這個特徵!

    上面這段加粗的文字,仔細品讀,腦海裡想象一下那個畫面,這種覓食特徵要求我們釣魚時怎麼操作才最好?毫無疑問,鉤餌躺底,子線彎曲才最好!鉤餌躺底能最大程度地符合大魚所見識到的食物特徵,子線彎曲,大魚吃餌時就減少了魚線的干擾,也就是釣鈍才最好!

    綜上:

    釣大魚脫鉤問題實際上跟我們的調釣也有很大關係,片面強調靈敏度,就會使鉤餌在水底的狀態不符合自然界中食物的狀態,不容易引起大魚的注意,即使吃餌,也比較警惕,涮口、吃口不牢也就是經常出現的狀況了,脫鉤也就在所難免了,適當釣鈍才是最好的釣大魚操作!

    釣餌使用不當也是脫鉤跑魚的一個重要原因

    釣餌使用不當,可以有兩方面的理解!

    第一個是,餌料選擇不當,所用餌料並非大魚喜歡的,或者狀態不太好,這些因素會導致大魚吃口不實,提竿就會出現刺魚輕的現象,遛魚過程中也就很容易脫鉤跑魚了。

    筆者認為這方面的因素也是釣大魚脫鉤的一個重要原因,但感覺上並沒有那麼明顯,其實大魚是挺挑食的,尤其夏天,常見的商品餌說實話很難釣到真正的大魚,釣大魚大多都是用自然界中本來就已經存在的食物,如,螺絲、玉米、青草、麥粒等等!

    若是用商品餌,或者商品餌味型又不對路,大魚吃餌就有可能不老實,就增大了脫鉤跑魚的機率!

    第二個是掛鉤方法不當!上面也說了,釣大魚我們釣魚人都會用到一些自然界中本來就存在的餌料來掛鉤垂釣,那麼掛鉤方法也會直接影響刺魚效果,拿玉米粒來說吧,鉤尖露出後,玉米粒滑到魚鉤的後部才更好,更方便刺魚,刺魚時也才不會擋口,若是掛鉤方法不當,甚至鉤尖都不露出,那就會嚴重影響刺魚效果。

    綜上:

    這一小節所講的內容都是老生常談的,許多讀者可能就會不以為然了!實際上卻非常重要,尤其是掛鉤方法這種小細節,往往能決定一次釣大魚的成敗!所以,一定要引起重視!

    最後的補充說明:脫鉤也會受提竿時機、遛魚手法、用竿等等外在因素影響,但影響並不大

    釣大魚老脫鉤,很多釣魚人可能會把問題扯到抓口時機、遛魚手法、用竿軟硬等等這些問題上,而筆者切身的感受卻是:這些都是外在因素,跟脫鉤跑魚沒有直接關係!大魚咬鉤抓口可以說是非常簡單的,哪怕晚兩秒鐘都沒大影響,因為漂相幅度都比較大,大黑漂、大頂漂、大頓口,有點釣魚經驗的人抓口都不難!

    至於遛魚手法,只要掛得牢,影響也不大,老化中魚後就是竿子往懷裡一抱,也不八字遛魚,也不倒竿,不照樣大魚頻上岸嗎!要說遛魚失誤導致切線跑魚倒是可能性很大的,跟脫鉤卻沒太大關係。還有用竿軟硬,大家都在談,其實最主要的作用也是保護線組,跟脫鉤關係依然不大。

    -END-

  • 13 # 金鉤銀絲

    釣魚釣到大魚,但老是脫鉤怎麼辦

    一 鉤子大小不合適。如果是在底層跑魚,那就是鉤子偏大,如果是在上層跑魚,那就是鉤子偏小,據情況調整鉤子大小,一個號兩個號均可。

    二餌料的狀態不合適。一般都是太大太硬太粘造成的,可據情況做出相應的調整。

    三 子線過粗過硬擋口造成的。

    四 提竿時機沒把握好。過早提竿,野生魚屬生口魚,只要給口可適當放一放,抓死口以提高上魚率。

    五魚竿過硬。可選腰力好,3H到6H即可。

  • 14 # 小飛野釣

    鉤小了或者是釣的太靈提竿過早,釣大魚要釣鈍一點,比方說在水庫釣鯉魚浮漂調一目或者水平釣個兩三目四目左右。魚鉤用六七號的都可以,一般小到鯽魚大到鯉魚草魚都沒問題。

  • 15 # 鉤尖江湖7

    脫鉤的原因一定要找到才能解決這個問題,因為脫鉤的原因很多,比如鉤子小,遛魚方法不對等等,都可以造成魚兒脫鉤的。

  • 16 # 一筆一杆一生

    野釣釣到大魚,但老是脫鉤。首先要找到老是脫鉤的原因,再來對應解決。

    在垂釣當中,脫鉤跑魚是經常遇到的事情。但脫鉤跑魚是小事。不知道怎麼脫鉤跑魚,那就是大事了。因為下次再脫鉤跑魚你還是解決不了。脫鉤跑魚有以下幾種原因。

    一、浮漂調釣和提杆時機的問題。在垂釣當中釣的太靈。釣餌還沒有完全吃進魚的嘴裡。浮漂上就顯示魚口漂相,提杆中魚,但立馬就在窩裡脫鉤跑魚。這是因為魚鉤只鉤到了魚嘴的很少一部分肌肉,造成脫鉤跑魚。如果是這樣應該釣的稍鈍點。比如你調三目釣一目。就改為調三目釣兩目,或調三目釣三目。在窩裡脫鉤跑魚也是你提扞提的早了,應該推遲提高時機。在垂釣當中調的太鈍。一把鉤餌吞進嘴裡的第一時間浮標上沒有顯示,當魚感覺口中有異物時就會關外吐鉤餌,由於受到驚嚇,邊吐邊遊走。浮漂上有魚吃口的漂相。跟你提歌曲,鉤餌也快從魚嘴吐了出來。這時候中的魚往往在你遛當中掙脫跑了。也就是說在遛留當中跑的魚就是你提杆晚了。要相應調整浮漂靈一點。調整提杆的時機。

    二。線組太小造成跑魚。在野釣當中,釣友們一般都會採用大小兼顧的辦法垂釣。這樣很容易造成釣到大魚。有時是因為魚鉤太小。對刺入魚嘴的肌肉太少。造成魚鉤或拉直 或魚嘴肌肉撕裂造成跑魚。有的是因為主線和子線太細,造成切線跑魚。應對的策略就是把線組再加大一號。

    總之常在河邊轉,沒有不溼腳的。釣魚跑魚是常有的事。只要釣友能夠一一應對。做到少跑魚就行,一條也不跑是做不到的。

  • 17 # 野釣陳哥—wuhan

    老是脫鉤,就要考慮是不是鉤子與物件魚不符,用小鉤釣大魚,鉤子小了,就容易脫鉤。

    如果是小鉤點小魚,出現脫鉤,可能就是漂子釣靈敏,釣鈍一點就不容易脫鉤。

  • 18 # 大釣俠老王

    釣魚脫鉤,對於一名釣魚人來說,再正常不過了。但凡能釣到大魚,基本上都會有脫鉤的現象,以前我在老家魚塘釣魚的時候,經常脫鉤,我已經習慣了。

    後來,我總結了一下經驗,主要還是因為起鉤太粗魯了,太緊張,擔心魚會脫鉤,結果用力太猛。相信今天很多喜歡釣魚的人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畢竟這是一個常識性問題。

    小時候釣魚,老年人長輩們都會告誡我們,釣魚要有耐心,不要著急,心態要穩,等了半天,魚兒好不容易上鉤了,當然會興奮的。主要每次總結一點經驗,釣魚還是很爽快的。20年前,釣魚這項運動並不太受歡迎,現在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就連現在的年輕人都開始喜歡上了釣魚,這是好事情呀。

    那麼,在釣魚的時候,魚兒老是脫鉤,該怎麼辦呢?還是有辦法的,我大概總結了一下,注意這3個方面,可以降低脫鉤的頻率,不妨看一下:

    1、魚兒上鉤之後,不要著急,起鉤不要太急。

    心急是釣魚人的最大忌諱,千萬要記住。特別是釣到大魚的時候,要慢慢地消耗掉魚的力氣,避免用力過猛,不然就脫鉤了,以前我釣魚的時候就是這樣。

    2、釣大魚用大鉤。

    很多釣魚新手還不太明白,每次釣魚都是用一樣的魚鉤,有時候也能釣到大魚,但是很難把魚兒拉上岸,這就是魚鉤太小的原因了。很多時候,魚鉤太小,大魚一口吞下去,你一用力拉魚鉤,一下子就脫落了。大魚的口很絲滑,小魚鉤最容易滑落了。

    3、主線和子線不分配要合理。

    一般釣大魚的話,子線可以適當地放長一些,這樣可以降低魚線的靈敏度,順便也可以減少你在釣魚時候,太靈敏導致用力過猛地拉魚鉤,這樣的話也是很容易脫鉤的。

    4、拉魚鉤要把握住機會,不要開小差。

    很多釣魚人覺得釣魚很休閒,於是邊釣魚邊玩手機,最後魚上鉤了,把魚竿都拉跑了,自己還沒有注意到,這就是不專一,釣魚要有耐心,同時也要有專一的心態,不要開小差,把握住拉竿的機會,隨時關注魚竿的動向。

    很多時候,魚兒也會很狡猾,他們會多次進行試探,所以這時候不要輕易拉鉤,等到魚兒完全咬住之後,再拉鉤,特別是釣釣魚的話,更要注意這些問題,別等到魚兒還沒有完全咬鉤,你就起竿了,不脫竿才怪呢。

  • 19 # 釣手卡卡西

    多半都是因為提杆時機過早 釣大魚的時候看到浮漂有訊號了心裡就把控不住了 可是這時候魚是試餌還沒有真的吸進嘴裡

  • 20 # 愛釣鯽魚的老哥

    釣魚總是釣到大魚,但脫鉤機會高,說明脫鉤的根源有技術原因,也有魚情的原因,它是雙向的。

    產生脫鉤的原因很多,有人為因素,有鉤子原因,也與魚有關。人為因素包括,魚鉤拴的是否正確,傳統釣朝天鉤的鉤尖是否向上,有很大的關係。

    曾經在一個釣點的釣友,他的朝天鉤是伊豆歪嘴朝天鉤,他的鉤子就沒有拴好,整個鉤子都是斜的,相當於鉤子在水下的泥上面,是鉤尖與泥呈現平臥狀態,對於伊豆歪嘴,它本身的鉤尖就是與鉤條不在同一平面內,鯽魚在吃鉤時,只能吃鉤尖外面的蚯蚓,根本就吃不到鉤體, 這樣就形成一種情況是,當有鯽魚吃鉤時,只吃鉤尖以外的,你提時,只能鉤到鯽魚的嘴角,如果此時鯽魚稍大,自身的自重,加上掙脫的原因,出水面或在水下就掉了。

    另外的一個因素,有可能你提鯽魚時的速度太快,容易把嘴給鉤破了,這也是造成脫鉤的一種表現形式。

    野釣情況下,真正的釣魚高手,提魚出水面時都聽不到任何的響動。經常發現一些釣魚新手,他們在提魚時,都能聽到嗚的聲音,只要有這種聲音存在,就說明你們提鯽魚時的速度過快了。

    現在是釣魚人多,在經常有人釣的釣點,鯽魚滑口是很正常的事情。對於滑口後的鯽魚,不管你的釣餌是多麼的可口,它們吃餌時都是動作很小,只吃鉤尖以外的部分,有的時候直接是不吃,用嘴一點一點的在揪,因為在吃口上,給你的感覺就是特別的嫩,只鉤到鯽魚嘴的一小部分,這樣你提鯽魚時,也是會發生剛出水面或沒有出水面時就脫鉤了。

    要想不脫鉤,第一要採用在新窩釣,儘量用平時很少能用到的釣餌,因為釣的人少,鯽魚不會感覺有什麼不安全的因素存在,也就會在吃口的問題上,吸力大,上鉤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董路發聲:堂堂國家隊生生奔著職業俱樂部去了,疑似炮轟巴西外援願意歸化,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