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6
回覆列表
  • 1 # 究四荒

    陋室是簡陋的房屋,作者劉禹錫在參與永貞革新失敗後被貶,住處從縣城南門遷到縣城北門,面積由原來的三間減少到一間半。新居位於德勝河邊,附近垂柳依依,環境也還可心,作者仍不計較,並見景生情又在門上寫了兩句話:“垂柳青青江水邊,人在歷陽心在京。”可見,他的陋室並非杜甫草堂那樣的陋室。作者只是以此來託物言志

  • 2 # 曉白

    《陋室銘》作於和州任上(824—826年)。《歷陽典錄》:“陋室,在州治內,唐和州刺史劉禹錫建,有銘,柳公權書碑。”

    作者因在任監察御史期間,曾經參加了王叔文的“永貞革新”,反對宦官和藩鎮割據勢力。革新失敗後,被貶至安徽和州縣當一名通判。按規定,通判應在縣衙裡住三間三廂的房子。可和州知縣見作者被貶,故意刁難之。和州知縣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作者不但無怨言,反而很高興,還隨意寫下兩句話,貼在門上:“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辯。”和州知縣知道後很生氣,吩咐衙裡差役把作者的住處從縣城南門遷到縣城北門,面積由原來的三間減少到一間半。新居位於德勝河邊,附近垂柳依依,環境也還可心,作者仍不計較,並見景生情,又在門上寫了兩句話:“垂柳青青江水邊,人在歷陽心在京。”

    那位知縣見其仍然悠閒自樂,滿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調到縣城中部,而且只給一間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時間,知縣強迫作者搬了三次家,面積一次比一次小,最後僅是斗室。作者遂憤然提筆寫下這篇《陋室銘》,並請人刻上石碑,立在門前。

  • 3 # 向上吧意思君

    個人認為這個房子應該不怎麼破,只是物質上面的,是相對於那些達官貴人的金碧輝煌而言的寒舍。陋是一種清淡的美,裡面住著無需雕飾,清水芙蕖般的詩人的心。

  • 4 # 兆陽師兄

    《陋室銘》是唐代詩人劉禹錫的一篇銘文,是對自己居室的描繪,意思是陋室不陋。表現了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汙,潔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態度。

    前幾年得以認識了著名書法家趙連甲老師,送了我一幅字,就是劉禹錫的《陋室銘》,在這裡向朋友們展示一下。

  • 5 # 楊志勇68

    這個問題很有趣!凡指陋室,不外乎兩種。一種是茅草房。用白茅搭頂,(白茅是一種幹後發白,極韌極細的野草。)古代清貧的農家都做茅草房。倒是環保,不會向現在過分裝修,得什麼血液病。而且住茅屋很有詩意。如: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誰家茅屋閒臨水,青衫短帽垂楊裡。

    不過茅屋下雨肯定要漏,刮颱風也能刮飛。所以看看不錯,真讓大家住就要了命了!

    另一種是泥坯房,用椽作架。再鋪上細木條,和泥蓋頂。就是古詩中描寫的: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中的白屋。(當然也有人說,白屋及指被雪遮蓋的茅屋。)總之土坯房比茅屋要好,我小時都做過。

    最後要說的是,現在我們最幸福!江南家家住別墅。北方是青磚瓦舍平房大院,都很好,向我們這個偉大的時代致敬吧!

  • 6 # 早起看晚霞騎驢找馬

    陋室,顧名思義就是簡陋的房子。我想作者這篇文章的目的並不是來介紹他的簡陋的房子的,而是說明人在艱苦的環境下仍有自己的精神追求。談笑有鴻儒,說明作者是一個博學的人,能夠和各種飽學大儒談經論道。調素琴,閱金經,說明作者在一個人的時候也能安貧樂道。用現在的話說,作者肯定是有有趣的靈魂。一個有有趣靈魂的人,有自己精神供養的人對於自己的陋室肯定是不在意的。

  • 7 # 有位好友

    唐人劉禹錫的《陋室銘》讓“陋室”大名千古流傳。陋室在哪裡呢?在今天安徽和縣陋室東街。陋室什麼樣呢?沒人見過。但後人為了紀念劉禹錫,重修了陋室,甚至弄了一個公園。看陋室的門樓,高大巍峨,典型的徽派建築風格。這如果都能叫“陋室”,那“豪宅”該是什麼樣的?在《陋室銘》一文裡,劉禹錫把它跟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做了類比(見圖),可惜現在這兩處也一樣是新修的假古董了。說了半天,文學作品裡的陋室什麼樣呢?“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應該是小房子一間,有臺階相連,高於地面,房門掛著門簾,便於採光通風。臺階上佈滿青苔,說明主人疏於打理,當地空氣又潮溼,顯然不是宜居之所。房間裡有沒有傢俱呢?“可以調素琴,閱金經”,想來應該有書案一張,座椅一把,素琴一具,書櫥一個。主人是不是有焚香喝茶的嗜好,這個可以腦補,有的話還應有香爐一隻、茶具一套。唐人喝茶是把茶磨成粉,入水煮沸,加鹽服用,所以還要有個煮茶的小火爐。總之,就是極簡主義風格的磚木結構一居室,沒有衛生間和廚房。為什麼我說它不是木屋和茅草房頂呢?(唐人杜甫有“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的句子),因為劉禹錫比杜甫還是要有錢的,畢竟是在和州做刺史,太簡陋破爛的房子應該不可能,否則還沒那張琴值錢怎麼行。

  • 8 # 福榮

    樓主問"陋室"怎麼樣?應是劉禹錫在和州的一間書齋,先生自喻:"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可以調素琴,閱金經。","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這間書房,猶如鄭板橋:"室雅何須大,花香不在多。"。在這裡可百覽群書,焚香彈琴,到這裡來的都是讀書人(鴻儒),大家交流學文,可高談闊論,這裡勝官場十倍!

    最後作者說了真話:"孔子云,何陋之有?"。所以"陋室"實為"雅室"。

  • 9 # 詩詞曲裡讀中國

    感謝提問,我們一起分享~

    唐代劉禹錫創作的《陋室銘》流傳千古,膾炙人口。特別是那句“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更是婦孺皆知。但是,陋室長什麼樣子?陋室到底在哪?陋室是否存在?這些問題一直爭論不休,沒有固定答案。

    一、《陋室銘》裡的“陋室”什麼樣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按照作者自己的說法,他的“陋室”應該是這樣的:

    (1)外觀:“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臺階上已經長滿了青苔,讓整個臺階都成綠色;院子裡長滿了青草,讓人一進院子就有青苔綠草映入眼簾。

    (2)內飾:“可以調素琴,閱金經”——室內的空間不算大,足夠擺放素琴一張、古書若干,但這就夠了。

    (3)社交:“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來來往往的都是些很有學問大儒,沒有淺薄之人。

    (4)生活:“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沒有聒噪的音樂擾亂心神,也沒有繁雜的公務讓人勞神,這樣的生活讓人心生嚮往。

    總之,劉禹錫認為他的“陋室”可與“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相媲美。

    二、“陋室”到底在哪

    關於“陋室”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又應該在哪,現在有幾種較常見的說法。

    說法1:和州。

    據說,劉禹錫曾因參與王叔文的“永貞革新”而被貶為安徽和州通判。

    按當時朝廷規定,通判大概應該可以住上三室三廳。(這可不算小了)。但是和州縣的知縣卻欺負他只給了安排了三間小房子。誰知道,劉通判不僅不在意,還在門上貼上了對聯: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辯。

    知縣知道後又將他換到環境更差的地方去住,住房面積也只有原來的一半。劉通判看到房子周邊景色宜人,又提筆寫聯:楊柳青青江水平,人在歷陽心在京。

    知縣更加惱怒,就把他安排到了一個小破屋裡住。

    劉禹錫再好的脾氣也憤怒了,於是寫下了這篇著名的《陋室銘》,還請人專門刻在石碑上立於門外。

    按照這種說法,“陋室”的確應該在和州。

    而《歷陽典錄》中也記載:“陋室,在州治內。唐和州刺史劉禹錫建。有《銘》,柳公權書碑。今廢。柳碑亦無存。”

    但是,這裡面有幾個問題:

    1.劉禹錫沒有當過通判。無論是唐代正史還是《歷陽典錄》都說了劉禹錫雖然被貶,但貶謫之後的官職是“和州刺史”,並不是剛才故事裡講到的通判,如果是刺史,一個小縣令敢欺負他麼?

    2.《歷陽典錄》中提到,和州有一塊刻有《陋室銘》的石碑,而且還說是柳公權所書。但是在劉禹錫的詩文中,未有與柳公權來往的痕跡。

    所以,“陋室”是否在和州也是存疑。

    說法2:定州說。

    定州是劉禹錫的家鄉,所以也有人說“陋室”在定州。

    但是,這也有個問題,按照古代的規定,是不可能在家鄉做官的。所以,劉禹錫不可能在定州做過官,也就不可能在定州寫下《陋室銘》了。至於有史書記載,定州還發現了石碑刻的《陋室銘》,大概是家鄉人民對這個才子的讚頌吧。

    不過,不論陋室歸於何處,都不影響《陋室銘》繼續流傳。

  • 10 # 書香居

    劉禹錫的《陋室銘》中的陋室,不僅是現實生活中居住的簡室,也是詩人理想中的桃源。

    原文如下: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我們一直說言為心聲,詩以傳情。我們來看看劉禹錫筆下的陋室,到底是怎樣的狀況。

    一、現實中的簡室。

    劉禹錫因為參與政治改革失利,而受到黨爭的涉及和影響,被貶至地方任職做了一名小官吏。居住的宿舍自然條件簡陋,不但面積狹小,而建築簡單,傢俱也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了。但是,在簡單之中不失簡潔,普通之中卻又很雅緻。“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這是詩人對自己陋室的環境描寫

    二、陋室裡的雅緻。

    環境雖然簡陋,但是內容不空虛,甚至是很高雅。“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大家看看,來我這裡的都是高雅文士,沒有粗鄙不堪之人。朋友來了,我們可以撫琴聆雅音,淨手讀金經,沒有世俗那些嘈雜不堪的靡靡之音,也沒有官場中人忙於俗務之苦,多麼的清閒自得啊。

    三、理想上的桃源。

    詩人雖然早貶,並且身處如此陋室,但是高尚的情操和理想抱負不被所奪,我依然堅守我個人的高尚理想與志向不動搖。自比神仙,高深如龍:“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我這裡就象“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一樣,誰能說我這裡是陋室呢?孔子也說過:“何陋之有?”你們看年孔老夫子說的,哪裡是陋室呢?

    劉禹錫的陋室,如此看來,豈但不是陋室,簡單直是好的不能再好的神仙洞府、世外桃源。

    物質的貧乏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貧窮。

    在這一點上,我們應該向劉禹錫老先生的堅守志向、樂觀主義學習。

  • 11 # 杜象應

    《陋室銘》為唐代劉禹錫所作。要知何意,必先得了解“銘”這種文體。銘,是一種古代人刻於金石上的押韻文,多用於歌功頌德或者是警戒自己的語句。

    由此可知,《陋室銘》就是一篇為自個兒居住的房子作的頌詞。全文如下示: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雲子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細讀原文,乃感覺遣詞高深,引用經典頗多,又不失一幅居家住所的自然風貌。

    為何稱陋室?

    古時候,社會變革和發展相對較慢,人們的生活水準也不高,對於居住條件都是簡約的石頭壘之、樹木搭架、束草蓋之。

    唐朝大詩人杜甫就住在這樣的屋子裡,有詩為證《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可謂“陋室又漏”,但他思想慷慨激昂願“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相反,劉禹錫被貶下派到縣城當小官,當分官房是三大間。只不過該縣縣令瞧不起他,而三番兩次縮減了他的住房空間而成為“陋室”。

    是人都有本性和人格,劉禹錫也不例外。雖然被貶職下來,但也不失一份高尚節操的氣慨。縣令的無理折騰是有意而為之,又豈能壓下劉禹錫的威勢?於是乎,劉禹錫憤然疾書《陋室銘》,立碑在屋前。

    那麼《陋室銘》的思想內含到底如何?

    寫銘文,即歌功頌德。誠如是《陋室銘》開篇“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即氣勢磅礴,映襯岀陋室之不一般。

    “苔痕階上綠,草色入簾青”,顯然環境不錯,四周皆鬱鬱蔥蔥,連臺階上的青苔都能叢生,更不屑說那愛漫攀的藤條都貼在窗戶上了。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日常生活中的人員往來,少有無文化的人,皆飽腹博學、談話有度、怡笑大方之人。說明喜歡和作者交流的都是有學識見解與修身養德之人。

    “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簡單明瞭,在這間陋室內可做的事有琴、書,無干擾的絲竹樂器不存在,但也見不到有案卷批閱的勞累情形。謂之雅,無亂添;閒看經書,悅來彈琴。

    “南陽諸葛廬,西蜀雲子亭”,這就是借喻用作比較。是的,劉備“三所茅廬”,得諸葛成霸業;西蜀的楊子云亭,仍健在,也不失風雅。

    顯然,劉禹錫的陋室跟他們的陋室相比較而言,也並不是就在心裡上覺得過不去。即所謂聖賢孔子在《論語.子罕》中說過的話:“君子居之,何陋之有?”省略了“君子居之”,獨用“何陋之有”作結尾,更顯得劉禹錫是“真君子”也。

    總結全文,採取抒情的方式,巧於引用經典語句,有類比起興手法、也有互又修辭利用。通篇語句簡短、哲理深刻,其目的在陳述一箇中心“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一言以蔽之。《陋室銘》透過對“陋室”的描寫,極力形容了“陋室不陋”,主人生活中敬德修業律已。同時,說明作者不與權貴們同流合汙,並展現岀一種對人生失意和仕途坎坷的超然豁達和安貧樂道的高雅志趣。

  • 12 # 七碗茶1990

    漏風漏雨的破房子,和杜甫的為秋風所破的茅草屋差不多。所以,作者才說:山不在高,水不在深。

    院子裡長滿了荒草,門簾稀稀疏疏破破爛爛,裡面能看到外面,外面能看到裡面,這簾子有跟沒有差不多。所以,作者才說: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房間裡可能有張破桌子,放著幾本破書,一把破木吉他,來往的都是窮酸書生,吃的不好,穿的不好,但都樂呵呵的。所以,作者才說: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

    房間裡的人整天傻坐著,沒事幹,只能搖頭晃腦吟誦著之乎者也。所以,作者才說: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這麼一個窮酸沒事做的人,整天胡思亂想,幻想著天是他的,地是他的,沒有他擺不平的事,沒有他搞不定的人。還把自己想象成救世主,他不出世,奈蒼生何?所以房子破沒關係,衣服破沒關係,老子就是天下第一牛!所以,作者才說: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劉禹錫是個詩壇大佬,很牛屁很高傲的一個人物。

    我很喜歡他的詩,如:

    “玄都觀裡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

    又如:

    “種桃道士今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個人認為,這首《陋室銘》主要是透過說他的房子很破,進而表現他人很優秀。所謂,君子固窮。

    房子越破人越優秀,就越能反擊打壓他的人。

    所以,他想表達的是:我很窮,但我很開心。我很開心,因為我很優秀。我有多優秀呢?跟諸葛亮一樣優秀。誰承認我優秀呢?孔子都誇我優秀!

    打壓我的人啊,你們不是看我不順眼嗎?我就喜歡嘚瑟,可你們拿我沒辦法。[捂臉][捂臉]

  • 13 # 方寸崇升

    我腦海印象裡中的陋室:僻靜不喧鬧,素雅不奢華,陋無銅臭之氣,涵書蘊墨香,室可遮風避雨,卻不宣貴顯權,陋室不問粗布白衣,達官鉅商,往來皆溫文爾雅,昇華自我而君子之交。

  • 14 # 陳年往事1222

    劉禹錫(772年一一842年)字夢得,彭城(今江蘇徐州市)人。唐德宗貞元年中進士,是唐代一位進步的思想家,又是一位有成就的文學家。

    《陋室銘》

    山不在高,有神仙就會著名:水不在深,有蛇龍就顯示神靈。這小屋雖然簡陋,但我的德行卻遠遠傳聞。碧綠的苔痕佈滿臺階,青青的草色映進門簾。博學之士在這裡談笑風生,往來的朋友都是有知識的人。即可以彈奏樸素的琴,又可以閱讀金字的經。沒有管絃樂曲擾亂心境,也沒有官府文書勞神傷身。如同南陽的諸葛廬,又象西蜀的子云亭。孔子說過:"這有什麼簡陋?"

  • 15 # 綠蟻紅泥醅酒

    劉禹錫,字夢得,唐代洛陽人。自稱漢中山王劉勝之後。與柳宗元同登進士第,後又同登博學鴻詞科,曾任京兆府渭南縣主薄,監察御史等職。和柳宗元同為哲學大家,觀點相同,政見一致,情誼深厚,人稱劉柳,和白居易唱和頗多,並稱劉白。他不僅是大唐傑出的詩人,也是一位重要的哲學家,著有哲學專著《天論》三篇。

    劉禹錫(772——842)唐代文學家,哲學家,“詩豪”。

    劉禹錫屬於改革派,參與了王叔文,柳宗元的“永貞革新”,反對藩鎮割據和宦官及貴族的腐朽統治,結果由於守舊勢力強大而失敗。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後被貶為和州通判。按規定,通判的辦公和住宿應在縣衙有三間三廂的房子。和州知縣心胸狹隘,故意刁難,把劉禹錫當是軟柿子,就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劉禹錫曬然一笑,不以為然,反而心情不錯隨手寫下了兩句話,貼在門上:“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辯。”

    和州知縣知道後非常生氣,就把差役叫到跟前,安排差役把劉禹錫的住處從縣城南門遷到縣城北門,面積也減少了一半。其實這個地方環境也不錯,位於德勝河邊,附近垂柳依依,劉禹錫仍然一笑了之,仍不計較,並見景生情,又在門上寫了兩句話:“垂柳青青江水邊,人在歷陽心在京。”

    孔子說,天下唯小人難養也。這個知縣真是個小人,勢利眼太嚴重了。知縣見劉禹錫滿不在乎,依然悠閒自得,那心頭的無名之火蹭的一下起來了,又派人把他調到縣城中部,只給一間房子,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不到半年時間,搬家三次,越搬越小,最後竟然成為“斗室”。劉禹錫這次真是超長憤怒,心想這狗官實在人太甚。於是憤然提筆寫下這篇超凡脫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銘》,並請人刻上石碑,立在門前。原詩如下文: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意思就是說,山不在於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於深,有了龍就顯得有了靈氣。這是簡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他暗諷知縣是白丁,是小人,知識淺陋,不值當交往。到這裡談笑的都是知識淵博的大學者,交往的沒有知識淺薄的人,可以彈奏不加裝飾的古琴,閱讀佛經。沒有奏樂的聲音擾亂雙耳,沒有官府的公文使身體勞累。南陽有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有揚子云的亭子。孔子說:有什麼簡陋的呢?

    這首詩告訴我們,在生活中,我們不是時時刻刻都一帆風順的,而是充滿坎坷和艱辛,面對困難和挫折,只要我們不要忘記初心,保持良好的心態,苦中作樂,沒有過不去的坎。即使住在最簡陋的房子,我們的心依然強大。

    後來,劉禹錫在裴度的大力舉薦下,升遷為太子賓客,加檢校吏部尚書。

  • 16 # 豬悟空

    千古名篇《陋室銘》

    作者:劉禹錫,字夢得,河南洛陽人,唐朝時期大臣、文學家、哲學家,有“詩豪”之稱,貞元九年進士及第。劉禹錫在任監察御史期間,參加了王叔文的“永貞革新”,反對宦官和藩鎮割據勢力。革新失敗,被貶安徽和州縣當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規定,通判應在縣衙住三間三廂的房子。可和州知縣故意刁難,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劉禹錫不但無怨言,反而很高興,還隨意寫下兩句話貼在門上:“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辯。

    和州知縣知道後,吩咐差役把劉禹錫的住處從城南遷到城北,面積由原來的三間減少到一間半。新居位於德勝河畔,附近垂柳依依,環境也還可以。劉禹錫仍不計較,並見景生情,又在門上寫了兩句話:“垂柳青青江水邊,人在歷陽心在京。”

    那位知縣見其仍然悠閒自樂,滿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調到縣城中部,而且只給一間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這就是本篇著名的陋室了!

    至於陋室是什麼樣子的,分析如下

    1、品德高尚:惟我德馨,主人的品德是高尚的!

    2、環境幽雅: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3、友人博雅: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4、情趣典雅:可以調素琴,閱金經。

    總之,陋室很簡陋,但因主人廣闊的心胸、淡雅的情操而蓬蓽生輝了!

  • 17 # 陳沐椿風水命理

    在有人的地方,往往建築是必不可少的,它使一個人不須居無定所的生活,亦會讓一個人在世事沉浮中能感受到溫馨,那不僅僅只是自己的房子,更是一個屬於自己的地盤,可以任由自己支配的地方,可以說是一個普通人最有存在感的地方,是人們的港灣。

    像如此一個屬於自己的天地,是否要裝點得花枝招展一般,使自己更加享受,也更加體面呢?或許並沒有那些必要,因為房子它的基本功能也就是讓你的生活更加舒適,並使你能有一種潛移默化中的溫馨與存在感,何必去過多強求。唐朝劉禹錫在其《陋室銘》中提出“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這也許是在他“苔痕上階綠, 草色入簾青。”的陋室裡隱居才對,他在自己的陋室裡建立起自己高潔的品格,也覺得自己閒靜的隱居生活是一種志趣。在這無限的志趣裡,也才能將管絃絲竹歸類到亂耳的雜音中去,把很多人追求的高官厚祿視作糞土。

    也許正是過這種安貧樂道的人生追求,才造就了對一切榮華富貴的如此淡泊,這也造就了那不朽的詩篇與其樂觀、直爽的性格。

    對於劉禹錫,以及同他一樣千千萬萬的文人墨客,他們有的流芳百世,有的隱居在世間,而他們達到自我人生的滿足了嗎?也許他們沒有機會去達到治國平天下,但他們退而求次的樂趣卻在不同的地方體現:李白遊走於世間的山石草木之間,才能描寫出或充滿豪氣或婉轉動聽的詩篇;陶淵明在隱居生活裡與世無爭,才有了閒靜、美好的田園詩歌……由此觀之,許多文人墨客都在不同的地方得到了他們精神上的滿足,而那些被世人所熟知的詩文字畫,都是他們在精神飽滿或對世事憤激之際的產物,它們亦是在表達作者心中那酸甜苦辣的情緒。

    因此,精神的是否充足並不分貧賤與富貴,如果有的人有錢,就算是在揮霍時也應該去品味生活,如果沒有去品味與欣賞,沒有自身的愉悅與感受,那也就只能算是財富的充裕,並不是精神上的滿足。人如果沒有精神上的滿足,就算是他做出驚天動地、泣鬼神的大事,那麼他也是不幸福的,因為他不知道滿足或是慾望太大,都是不好的,甚至會走向極端。

  • 18 # 驚雷文學

    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為陋。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守仁以罪謫龍場,龍場古夷蔡之外,於今為要綏,而習類尚因其故。人皆以予自上國往,將陋其地,弗能居也。

    而予處之旬月,安而樂之,求其所謂甚陋者而莫得。獨其結題鳥言,山棲羝服,無軒裳宮室之觀,文儀揖讓之縟,然此猶淳龐質素之遺焉。蓋古之時,法制未備,則有然矣,不得以為陋也。

    夫愛憎面背,亂白黝丹,浚奸窮黠,外良而中螫,諸夏蓋不免焉。若是而彬鬱其容,宋甫魯掖,折旋矩矱,將無為陋乎?夷之人乃不能此,其好言惡詈,直情率遂,則有矣。世徒以其言辭物採之眇而陋之,吾不謂然也。

    始予至,無室以止,居於叢棘之間,則鬱也;遷於東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陰以溼。龍場之民,老稚日來視,予喜不予陋,益予比。予嘗圃於叢棘之右,民謂予之樂之也,相與伐木閣之材,就其地為軒以居予。

    予因而翳之以檜竹,蒔之以卉藥,列堂階,辦室奧,琴編圖史,講誦遊適之道略具,學士之來遊者,亦稍稍而集。於是人之及吾軒者,若觀於通都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因名之曰 "何陋",以信孔子之言。

    嗟夫!諸夏之盛,其典章禮樂,歷聖修而傳之,夷不能有也,則謂之陋固宜;於後蔑道德而專法令,搜抉鉤縶之術窮,而狡匿譎詐,無所不至,渾樸盡矣!

    夷之民,方若未琢之璞,未繩之木,雖粗礪頑梗,而椎斧尚有施也,安可以陋之?斯孔子所為欲居也歟?雖然,典章文物,則亦胡可以無講?今夷之俗,崇巫而事鬼,瀆禮而任情,不中不節,卒未免於陋之名,則亦不講於是耳。然此無損於其質也。誠有君子而居焉,其化之也蓋易。而予非其人也,記之以俟來者。

    陋室在儒家,有著特殊的含義。

    上述乃是王陽明在心學之中的論述,與劉禹錫的《陋室銘》想去何止千里。

  • 19 # 堃舍傳播

    初讀《陋室銘》,會有這樣的疑問:“詩豪”劉禹錫能甘居陋室?還給“陋室”作銘?這個在政治上,心懷抱負,鬥爭一生,抗擊一生;在詩歌創作上,特立獨行,大膽創新,豪放灑脫的劉禹錫,甘心屈居陋室?甘心位居人後?

    果不其然,他的確不甘心。所以他寫《陋室銘》,看似為陋室作個銘文,但實際上寫的是陋室並不陋。

    他以“龍”、“仙”自比。他用“有仙之山”、“有龍之水”,類比寫出“有‘我’之陋室”。有仙之山,有名;有龍之水,靈異;有“我”之陋室,不陋。豪放灑脫溢於言表。有像“仙人”、“神龍”一樣的“我”居住在此,這個看似簡陋的陋室還簡陋嗎?

    如果只看開頭這幾句,劉禹錫真的很狂妄。你說你是仙,你就是仙了?你說你是龍,你就是龍了?難道你的嘴開過光?並不是,這個“我”是有前提的,這不是一個簡單的“我”,是“德馨”的我。所以之後劉禹錫點出了本文主旨,陋室不陋的真正原因“惟吾德馨”。

    那怎麼證明“我”“德行美好”呢?

    首先“我”住的環境,“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苔蘚不是苔蘚是苔痕。苔蘚給人的感覺就是糟心地長一片。如果整個臺階上佈滿了苔蘚,那景象想想都覺得渾身起“雞皮疙瘩”。但人家劉禹錫不寫苔蘚,人家門口那是“苔痕”。痕跡給人的感覺是淡淡的、若有若無的,淡淡的綠色鋪滿石階,多麼富有詩情和雅緻的景象。

    草色都能映到門簾上,那草得多高。想象一下草都長得有房子一半高了,不是房子旁邊有草,是草里長了個房子,能有多美?但是人家劉禹錫這麼寫,你看出草高了嗎?草色掩映在門簾上,門簾都變成了青色。

    劉禹錫在這裡用“草色”裝點了他的陋室。青和綠,是自然之色,不摻雜汙穢,不耀眼奪目,是森林的顏色,是竹林的顏色,是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也是蔓延得很幽深的。“苔痕”蔓延,“草色”掩映中的“陋室”,多麼得清幽雅緻。

    能把滿地苔蘚,雜草叢生,人跡罕至的陋室環境寫得這麼美,也只有劉禹錫這樣的文人能做到了。

    “我”德行美好,不僅僅因為我住的地方清幽雅緻,更是因為我交往的人都是高雅之士。這裡不是劉禹錫歧視“老百姓”,他不過是在強調“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說他交往的人是“鴻儒”,也是說他自己不是等閒之輩。都能拿“仙”和“龍”自比的人,一個“鴻儒”算得了什麼?

    除了交往人物高雅之外,在居室中的生活都是很高雅的。彈琴、讀書,而不是吃飯喝酒。並且彈的琴,是素琴。沒錢買好琴,咱用的也是能體現咱“安貧樂道”情懷的不加裝飾的琴。讀書,讀得也不是一般的書,是修身養性的佛經。居於陋室,退江湖之遠,窮困潦倒,不能實現報國之志,那“我”就退居陋室,彈琴讀經修煉自己的內心。我們不妨試一試,彈彈古琴,抄抄佛經真的能讓自己的心靜下來。這句話不但寫出了室中生活高雅,也暗含了劉禹錫身為文人的一種情懷——“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 20 # 雲1765

    《陋室銘》確實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好文章,全詩結構嚴謹,辭藻樸實,文風雋永,尤其是這篇文章中所表達出來的超凡脫俗的高雅意境,令人心曠神怡,成為很多人表達自己志向的美文,因而流出千古。

    欣賞這篇詩詞的同時,很多人都非常好奇,這《陋室銘》中的陋室到底在哪裡呢?對於這個問題的答案,很多人都提出了不同的見解,在劉禹錫的傳記中,曾說過,他的籍貫是中山,因此有一部分學者認為,陋室肯定是位於河北定縣的三里莊。

    因為河北的定縣,在戰國時期是中山國的活動中心,漢高帝的時候,將這裡設為郡縣,漢景帝的時候,又將這裡封為國,並且將自己的兒子封為這裡的王,劉禹錫也說自己是劉勝的後代,因此,這個說法有極大的可能性是正確的。

    不過有人認為,劉禹錫的這首詩是在他被貶為朗州司馬的時候寫的,所以他這個陋室應該是在朗州。不過,也有人認為《陋室銘》根本就不是劉禹錫在朗州的時候寫的,大家認為,這篇詩文的寫作時間應該是在劉禹錫任職和州刺史的時候寫的。

    和州的的地方誌中有清楚的記載“劉禹錫任和州刺史,期間作有《和州刺史壁記》和《陋室銘》。”既然有證據證明,那麼說明這個是正確的。不過,關於劉禹錫的籍貫所在地和陋室的具體位置,還是有很多的疑問,首先,這個陋室肯定是作者居住過的地方,而且既然稱為是陋室,肯定屋子會相對比較簡陋樸實一些。

    但是劉禹錫出身於名門望族,雖然被貶為司馬,但是住的肯定是很好的官邱,也許他說的陋室,可能是府耶之外,另外的屋子。細細推敲,詩中寫道:“可以調素琴,閱金經”可見,屋子裡古琴,藏書等等。“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講的是,在這裡不必處理繁雜的公務,十分的清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講的是這裡是常常有文人雅士,高談闊論,並且,只結交文人,從不跟普通百姓來往。

    可見這樣一個高階上檔次的地方,不會很簡陋吧。不管是對於這首詩的作者,還是對於陋室具體地址,自古以來都很有爭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2個月寶寶,一天便便3-5次,是正常的麼?會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