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陶德中士

    過去的潛艇跟現在的潛艇概念是完全不一樣的東西,它有兩個特徵,第一個呢,過去的潛艇潛水的時間非常短,潛一次只有10幾個小時,很少有一下潛水好幾天的現象,絕大多數狀態都是在海面上航行;所以對這個甲板炮的腐蝕程度,還有貝殼類的附著程度對潛艇上部及甲板的影響,遠遠沒有現在核潛艇這種長期在水下航行,遭到的腐蝕及海水附著物影響大,其實影響很小,因為N小時都在水面上浮著的。

    第二個特徵,過去的潛艇的潛艇潛水深度也淺,不像現在的潛艇動輒200米以下,過去的潛艇也就是80米-110米左右,真有緊急情況也只潛到220米,這已經當時潛艇的是極限潛深了,能到這個深度,潛艇也差不多要完蛋了。現在潛艇則隨便都潛到200多米,深得都能到500米,前蘇聯還有能潛深1000米的核潛艇。因為潛深小,它艇身受到的水壓也低。這個使用環境問題就決定了當時的潛艇,它潛水時受到的海水水壓、腐蝕以及生物附著的情況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厲害。

    由於水壓比較低,腐蝕小,當時設計潛艇加裝甲板炮時是有幾個地方要重點防護的。第一個是炮尾的尾栓這個地方,尾栓是一個比較精密的開閉口,還有一個是炮口,尾栓和瞄準儀,一般專門在炮尾設計一個耐壓機構將這些附件放進去,這個機構主要是防水不防壓。尾栓結構強度大不需要防壓,本身就是耐壓件。開炮的壓力要比當時潛艇受到的水壓要大的多,這地方只要做好防水就行了。炮口的防水有的塞上,有的也不用塞,影響不大。

    真正要做耐壓的地方是甲板炮的瞄準鏡,這個地方會專用有一個位置,把瞄準鏡裝在耐壓的罩子裡面。過去潛艇上面不是有一個圍殼嗎,圍殼裡會有艦橋,圍殼艦橋裡也有操作裝置,這些裝置跟甲板的炮瞄準系統,仰輔系統關鍵機構這些是怕壓力的,因此專門有一個罩把這些裝置都關起來,相當於關進了一個耐壓結構裡,然後再下潛。

    甲板炮的炮彈一般是好幾個地方可以儲存,比如過去艇裡一般彈藥直接放在艇內部的工作層,透過上甲板的交通孔直接遞就可以了。這個高度不是很高,當時的艇工作層分兩層或單層,工作層距離耐壓殼上部是很近的,艇員直接傳遞就好。還有的炮彈就直接裝在甲板炮的旁邊,那裡本身就設有耐壓防水箱。但是發射藥還是要裝在艇裡的,主要是考慮發射藥是需要乾燥的環境。但是按當時的潛艇工藝來說,潛艇裡的環境實際上乾燥也是有限,經常是保持潮溼狀態,這無論是對炮本身還是炮彈和發射藥的儲存來說都是不利的。所以當時潛艇的甲板炮都打得比較近,不會太遠。

  • 2 # 隨談君

    二戰時候,潛艇上有的裝的是大口徑機關槍,可以拆卸,下潛時卸下,上浮再裝上。在通氣管被髮明前,潛艇大部分的巡航時間是在水面上的,說白了,那時候的潛艇就是一艘能下潛的魚艇。

    彈藥儲存在哪:

    彈藥肯定儲存在潛艇裡面,開炮的時候讓水兵跑到潛艇甲板搬彈藥上甲板,而且是接力式的專遞彈藥,麻煩也危險。那時候魚雷裝載少,一般潛艇海戰都會浮出水面進行追擊,然後用甲板炮擊沉目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則天大聖皇后是不是指女皇武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