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靈石蘊

    孝莊當不了皇帝

    清初期,皇權並非獨大,受到議政王制約,八王議政可廢帝殺後!比如,努爾哈赤死前壓根就沒有讓阿巴亥殉葬,可她還是讓弓弦給勒死了,生了三個兒子都沒用

    皇太極時期,雖然經過一系列運作,收了很大權柄,但議政王會議仍然至高無上,豪格、多爾袞想做皇帝,也不得不屈服最終決定,扶持福臨登基

    如此情況,孝莊如何能登基呢?在順治朝,孝莊都不得不兄終弟及,暗地裡嫁給多爾袞以求兒子平安

    在大清初期,女子作用,就是聯姻生兒子,讓兒子掌大權。比如科爾沁嫁了那麼多博爾濟吉特氏到愛新覺羅家,不就是為了生下共同血脈麼?

    孝莊不能和慈禧比,孝莊藏在背後出出主意沒有問題,膽敢露頭必死無疑。科爾沁和愛新覺羅兩家都不會放過她

    慈禧時候,已到清中後期,那時議政王會議早已被康熙和雍正幹掉,一幫親王都是關在籠子裡的鳥,只能叫喚,皇權沒了制約,慈禧掌權已經沒有清初那麼難了

  • 2 # 電視劇裡看歷史

    遍數滿清三百年曆史,政治上的女強人只有孝莊太后和慈禧兩位,可惜二者風評卻差的遠,一個是興清,一個是誤清。

    孝莊太后的一生是十分傳奇的,她本是蒙古血脈,明朝末年蒙古部落為了結好後金,將其嫁給了皇太極,皇太極死後大清皇室爆發了皇位之爭,豪格和多爾袞都是勢力雄厚的一方大員,面對這種局面孝莊為了讓自己和皇太極的兒子順治登基,不得已隨了多爾袞,屈尊數年後待順治帝親政,甘於放棄權力退養後宮。

    再後來,順治帝迷戀空門,在僧人勸說下竟然效仿梁武帝捨棄皇位不做,出家做了僧人(一說因病去世),只留下少年的玄燁登基,這個時候的孝莊又開始力挽狂瀾,在內有鰲拜,外有三藩的 局面下苦苦支援大清直到康熙親政,可以說沒有孝莊,大清早就完了

    “統兩朝之養孝,極三世之尊親”

    歷史對於孝莊的評價是有目共睹的。孝莊文皇后終身,歷經三朝,輔立兩帝,她加強了滿蒙聯盟。穩固清朝政權,培養、拔擢康熙皇帝使其成為清代最出色的皇帝。她在輔佐順治康熙親政的過程中,根本遵循儒學傳統。對封建禮教給與輕視和反抗,尊重男女婚姻自由權,這在其時是稀有而又可貴的。孝莊文皇后在整個清代宮廷婦女中,乃至中國歷史上,堪稱是出類拔萃,是出色的女性。

  • 3 # 細說簡史

    孝莊皇太后是一位才華出眾,名垂青史的傳奇女性。她對清初王朝的奠定和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力,給中國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她能掌乾坤,確不取帝位,一生都在為大清的江山而奔走,為清朝做出很大的貢獻。

    憶自弱齡,早失怙恃,趨承祖母膝下三十餘年,鞠養教誨,以致有成。設無祖母太皇太后,斷不能有今日成立。

    盡心竭力

    1、清朝入關、定都北京後,多爾袞的權勢不斷擴大,企圖做皇帝的慾望也日益增加。孝莊目睹多爾袞所作所為,深知他隨時都可能發動政變,奪取福臨皇位,這不僅不利於清初的穩定,也不利於她們母子的命運。於是她積極應對這種危急的形勢,施展謀略,對多爾袞軟硬兼施,既籠絡,又控制。一方面以皇帝名義連續封其為攝政王、皇叔父攝政王,直至皇父攝政王,使之位高權重,滿足慾望,服務於順治帝的統治;另一方面又設法牽制其野心膨脹,巧妙利用八旗中兩黃、兩藍各旗的將士力量和不滿多爾袞專權的王公大臣力量,使多爾袞有所顧忌,不敢輕易謀取皇位。以上策略收到了成效,多爾袞的皇帝之夢始終未能實現。以至成為一個不可解的心結,鬱郁而得病,並無可奈何地感嘆說:假如我來當皇帝,讓現在這個皇帝當儲君,我哪又會有什麼病呢。

    無慾無求

    1、孝莊太后在清宮62年,身歷天命、天聰、崇德、順治、康熙五朝,青年時幫助丈夫崇德帝皇太極,中年時輔佐兒子順治帝福臨,老年時輔佐孫子康熙帝玄燁。她從來也沒有走到政治的前臺,但是她的一生對清初政治起到重要影響。孝莊太后經歷清前四帝,慈禧太后影響了清後四帝,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歷史現象。孝莊太后布木布泰是一位非凡的女性,也是跨越清初五朝的重要人物。史學家對其評價甚高,稱她是明末清初傑出的女政治家,深受各朝各帝的尊敬。

    2、“統兩朝之養孝,極三世之尊親”雍正皇帝評價孝莊皇后。皇太極把她看作一位聰明穎慧,賢達有為的賢內助;順治帝福臨則把她看做惡毒殘忍,了無親情的仇人,而不是母親;在康熙的眼中,他又是一位慈愛穩重感情至深,又頗具政治才能的老祖母,而在她的政治對手看來,她卻是一位頗具心計,不可戰勝的出色的女政治家。

    3、皇太極死後,在選繼承人上,滿洲貴族間面臨同室操戈的危機。她以後宮之尊,使嫡子福臨登上寶座,從而維護了滿族團結,加強了滿蒙聯盟。輔佑福臨少年親政,她以下嫁多爾滾為條件維護順治皇位,為少年皇帝制定:作君之則,勸阻他輕舉妄動,使順治朝為鞏固清朝政權做出貢獻。培育、扶植康熙皇帝福林死後,她選康熙繼承皇位,親自撫養、教育,在除鰲拜定三藩的鬥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康熙帝成為清代最傑出的皇帝,是和她分不開的。提倡儒學治國藐視封建禮教。她在輔佐順治康熙親政的過程中,基本遵循儒學傳統。對封建禮教給與藐視和抗爭,尊重男女婚姻自由權,這在當時是罕見而又可貴的。

    母儀天下

    歷代女子中,我對孝莊敬重有加,其賢德為後宮爭相效仿的物件,其才能卓越,又為正統所出,不被世人所斥."內鮮燕溺匹嫡之嫌,外絕權威合國之釁”,這是《清史稿·后妃傳》對清代皇妃總評中的一句話。綜而觀之,自然有粉飾之虞。但是,如果我們把這句話用到孝莊皇后身上,應該說是絲毫不過譽的。所以,孝莊是很多人心目中的大家閨秀、母儀天下的典範。

    結語

    孝莊文皇后一生,歷經三朝,輔立兩帝,其歷史作用有四:一妥善解決擇危機。孝莊文皇后在整個清代宮廷婦女中,乃至中國歷史上,堪稱是鶴立雞群,是傑出的女性。

  • 4 # 自信的petter

    孝莊皇后確實是有大智慧的人,以她的能力做個皇帝絕對沒有問題,在經歷兒子突然死亡,野史說是出家。然後又輔佐孫子上位,她可是實實在在的輔佐,可以這樣說,沒有她鰲拜不會那麼容易扳倒,沒有她吳三桂可能要舒服的多,沒有她,臺灣可能還要晚幾年迴歸。這些大事背後,或多或少都有她的影子

    更加難能可貴的是這位偉大的女性對皇權沒有一點想法,該她需要做的事,她是一點不後退,不該她做的,就直接看不到她。說她是一位偉大的母親,一位偉大的祖母,沒人反對吧!她是太明白自己的位置了,大清帝國有這樣一位女性,絕對是大幸!

    在這裡特別想說明一個事,中央臺電視連續劇,康熙大帝裡面,扮演孝莊皇后的斯琴高娃確實表演的不錯, 演技99分,不給滿分就怕以後她沒有上升的空間。

  • 5 # 四季文史

    關於孝莊太后,你如何看待她能掌乾坤而又不取帝位?

    孝莊太后之所以不取代大清,用一句話概括,主要是因為個人的氣魄和對大清的情感。她不似之前的武周,更不像後來的慈禧。一個女人走進後宮,知道身上的擔子從來不過龍椅。為之欽佩、為之叫好。從三個維度嘗試分析題主問題。

    一、孝莊太后與大清王朝 康熙:“設無祖母太皇太后斷不能致有今日成立”。

    這是孝莊皇后的孫子康熙大帝對祖母的評價。可以說,沒有祖母的精心呵護與栽培,便沒有孫子康熙的存在。孝莊出生於蒙古科爾沁貴族世家,13歲時嫁給皇太極,封為莊妃,她是大清有名的賢后。

    她生順治,並一生輔佐順治和孫子康熙兩代皇帝,是有名的女政治家。可以說,她於大清功不可沒,如若沒有孝莊皇后,便沒有大清的近代歷史,那麼我們的清王朝政治就會被改寫。

    學習清朝歷史我們知道,皇太極之後,一開始福林並沒有希望坐上龍椅,覬覦皇位的有兩個人物,一個是皇太極的長子豪格(肅王),一個是他的十四弟多爾袞(睿王)。如果說讓二者選其一當上大清的皇帝,那麼勢必天下大亂亦或不可收拾,但由於孝莊的政治敏銳和睿智,最終使得二者皆放棄了皇位之爭。據《東華錄》記載,諸多爭鬥皆不同意多爾袞繼承皇位,鬥爭的結果最終由福林嗣位。我們知道這其中有代善的功勞,當然,最主要的功勞在於孝莊的巧妙運作。孝莊一生,明恥辱,懂進退。她的一生,可以說是好妻子、好母后、好祖母的角色。

    《清史稿》:“她佐太宗文皇帝肇造丕基,贊助內政,越既有年”。

    孝莊輔佐兩朝皇帝,擒住鰲拜,平定三藩,作為母親,作為祖母,一個女性深處後宮,能有這樣的政治前瞻和膽識,不得不說,她的所作所為、親力親為,都為後宮樹立了榜樣,也為大清歷史鋪設了道路。

    二、孝莊的與眾不同

    要說人與人的區別最主要的是源於內心的平靜與淡然。有人曾把孝莊與武則天對比。一代女皇武則天,她的政治野心與生俱來,在選為才女的那一刻,就表現得與眾不同。可我們的孝莊則不一樣,他的目光不在廟堂,而在子嗣,始終在大清基業發展中思忖前後,更確切的說在於親情之間。她盡心盡力輔佐兩朝皇帝,使得大清王朝“香火”未斷、子嗣興旺。這也緣於在古代,一個女人的本分與責任使然。

    孝莊喜歡讀書,喜歡清雅幽靜,所謂高處不勝寒,她也不想深處廟堂之高,更不想摻與政事。雖然有部分大臣上書要求孝莊垂簾聽政,但她都一一回絕了,因為她知道,一個女人對於朝政的干涉,總歸有不好的結局,她也吸取了唐朝武則天的教訓。雖然貴為母儀天下,但朝廷上的事情,自古以來就是男人的天下。總之後宮和外戚還是不插手為妙,在這一點上,不得不說孝莊的深明大義讓人欽佩,讓人信服。

    三、外部客觀原因

    學習中國古代歷史我們知道,後宮家室要想稱帝,至少具備三個基礎條件:

    首先,外戚勢力足夠強大,就是孃家隊伍要壯,這一點來說,孝莊明顯是不夠的;

    其次,要有兵權在握,這明顯也達不到要求;

    第三,要得到朝廷文武百官的擁戴,這一點來說,孝莊是有資格和充足條件,但是孝莊的心思明顯不在朝廷。

  • 6 # 講史霸王

    關於孝莊太后,你如何看待她能掌管乾坤而又不取帝位。

    孝莊太后可以說是輔佐了大清國的三個帝王。孝莊太后非常的精明,可以說沒有孝莊太后就沒有康熙盛世。但是孝莊太后如此的優秀,為何不取代愛新覺羅家族的人成為皇帝呢?我認為孝莊不取代帝位是因為她考慮到了大清的將來,完全是從大清更深遠的利益出發的。下面我給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1.福林走後孝莊專門培養玄燁

    福林是大清帝國的第三個皇帝,也是孝莊太后的親兒子。可是孝莊的這個兒子不爭氣,從小他就喜歡鑽研佛學,長大後更是痴迷其中。福林自從他的愛妃得天花去世後便一蹶不振。根據記載,福林最後放棄了帝位,出家當了和尚。

    福林走後帝位傳給了年僅8歲的玄燁,也就是未來的康熙皇帝。當時福林走了,新的皇帝尚且年幼,因此國家的大事都是由四位輔政大臣商議,最後由孝莊太后決斷。但是孝莊太后並沒有當皇帝,而是一心的培養自己的孫子玄燁。最後玄燁果然沒讓她失望,創造了大清的盛世。其實孝莊培養玄燁也是有目的的。雖然當時她孝莊太后能夠一手遮天,但是人終歸是會老的,時代是往前發展的,孝莊太后明白這個道理。她不想讓自己丈夫打下來的江山毀在自己手裡,因此憑這幾點她肯定是不會稱帝的。

    2.迫於親情的壓力

    孝莊的老公死後便由愛新覺羅福林登基。福林是孝莊的兒子,一個母親巴不得自己的兒子過的好,肯定不會跟自己的兒子爭位了。福林退位後由愛新覺羅玄燁接任皇位。玄燁是福林的親兒子,更是孝莊的親孫子。再說,玄燁沒登基前就深得孝莊太后的喜愛,登基後孝莊太后更是刻意的去培養自己的孫子。這也為之後的康熙盛世打下了基礎。

    總結:孝莊太后雖然掌管著乾坤,手握大權,但是她是肯定不會稱帝的。她已經站在了當時權利的最高階,完全沒有再爭的意義了。並且登基當皇帝的都是她最親的人,因此我認為孝莊太后手握大權而不登基是非常有先見的。孝莊太后是真的是一個非常精明而又高瞻遠矚的女人。

  • 7 # 酒煮青梅

    孝莊皇后,一位為了清朝的繁榮貢獻了自己一生的奇女子。她為了輔佐順治帝福臨和康熙帝玄燁登上皇位,與各方勢力爭權奪利,只為了給予福臨和玄燁輔一條康莊大道為他們掃除障礙,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孝莊皇后的手段有多強,但她既沒有垂簾聽政,更沒有奪取帝位的心思,從中可以看出她對權力的慾望並不大,所以她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清朝的繁榮安定,就讓筆者我帶你瞭解孝莊皇是個怎樣的人吧!

    福臨與玄燁的引路人

    (康熙劇照)

    順治帝與康熙帝都是年齡很小就登上的皇位,所以孝莊皇后在他們的人生中既是親人,也是嚴苛的導師,孝莊皇后教導他們嚴於律己,只有管好了自己才能管得住別人;也教導他們參加輔臣議政,學習執政經驗,為以後親政打下基礎。康熙帝玄燁在孝莊的影響下迷上了讀書學習,甚至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從這裡看她嚴於律己的人。

    清心寡慾

    (孝莊皇后劇照)

    孝莊皇后對權力的慾望非常淡泊,不爭名不奪利,縱觀清朝之前,有多少人在爭權的道路上迷失自我,垂簾聽政,挾天子以令諸侯都是為了達到權利的中心,享受萬人之下的感覺,但孝莊卻能剋制自己,做到清心寡慾,這是我最佩服她的地方。相傳,曾有位叫周南的秀才從遠方來到北京,請求太皇太后親政,被孝莊嚴詞拒絕,縱觀前朝各代,她知道外戚專權的亡國教訓,從此就規定後宮女子不得臨朝干政。由此可知道她無權欲,不爭名。

    善良,節約

    (孝莊皇后劇照)

    清初多戰亂,社會多動盪,許多人流離失所,無家可歸,孝莊總是拿出錢財來賑災,或者把節省下來的銀兩捐出犒賞出征士兵,自己也提倡生活要勤儉節約,不能奢靡之風盛行。

    剷除“鰲拜”、平定“三藩”,清除朝廷內部和地方的隱患,這些功績後面都隱隱有著孝莊皇后的影子。這就是她,一個為了清朝繁榮昌盛獻獻奉獻了一生的女子——孝莊皇后(博爾濟吉特·布木布泰 )。

  • 8 # 洛水清風

    孝莊是清初一位女政治家,輔佐過皇太極、順治、康熙三個皇帝。說她執掌乾坤,未免有些言過其實了。在皇太極統治時期,孝莊根本不得寵,受寵的是她姐姐,說她輔佐皇太極,有故意在抬高她的嫌疑。

    孝莊真正涉足政壇是在福林八歲登基後,她從一個不受寵的后妃,華麗轉身為大清的太后。可以說孝莊真正輔佐的是順治、康熙兩朝。但她遠沒有達到武則天那樣大權獨攬,說一不二的地位,更沒有稱帝的機會。

    在順治一朝,真正有機會面南背北的是多爾袞而非孝莊。孝莊不過是清初多爾袞、鰲拜、索尼三股勢力的一個平衡點而已。清朝入關之初,民心不服,漢人的反抗此起彼伏。做為權臣的多爾袞尚且不敢稱帝,怕因此鬧內訌,從而被趕出關外,勢力、能力不及多爾袞的孝莊,從來也沒有也不敢有稱帝的念頭。

    等到多爾袞死後,順治已經親政,順治雖沒有秦始皇的雄才大略,可也不是一個昏君。他對孝莊是敬而遠之,一方面是孝莊與多爾袞的曖昧關係,讓順治心裡很不痛快,另一方面孝莊強行讓順治娶了自己的侄女,這與慈禧的做法如出一轍。但順治能力遠在光緒之上,不是孝莊輕易能控制的。還有一點,讓順治非常討厭孝莊,那就是孝莊不讓他系統學習漢文化,以至於他親政後,與大臣交流都成了問題。讓他不得不拼命補習漢文化,史書上說順治用功都到了‘咳血’的地步。可以說,基本上把孝莊摔在一邊了。

    孝莊真正輔佐的是康熙。康熙八歲登基,在親政前十多年間,孝莊才像慈禧一樣真正掌握了朝廷的生殺大權。這時候她為啥不稱帝呢?應該說她沒這個野心,也沒這個機會。因為順治臨終前指定鰲拜、索尼等三人為輔佐大臣,孝莊想稱帝,必須踢開這三個絆腳石。這三個人都是久經沙場的老將,孝莊想扳倒這三個人,絕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搞不好會引起兵變。即使扳倒這三個人,還有吳三桂,、耿精忠、尚可喜三藩虎視眈眈,他們肯定趁清廷內鬨,聯手發難。所以,孝莊垂簾聽政時,根本沒有稱帝的時機。等到康熙親政,孝莊基本上已經沒戲,因為康熙是一代雄主。

    一言以蔽之,論個人能力,孝莊不及呂后與武則天。她在皇太極與順治兩朝,沒有多大的權力。唯有在康熙親政前的十多年才算獨掌乾坤,可又忌憚於三位輔政大臣和三藩的不臣之心,讓她對帝位是退步三舍……也許孝莊在歷史上壓根都沒有稱帝的想法,我們在此不過是侃大山罷了。

  • 9 # 執古論今

    我的答案:孝莊太后是一個守舊的人,她能夠掌控朝堂也是因為守舊勢力的支援。孝莊太后對清朝政局影響最大的時期,是從多爾袞死後開始,到康熙剿滅三藩為止的。她沒有效仿武則天,謀取地位。是因為她本身並不想從自己的子孫手中奪權,政治局面上也沒有慈禧後來的那種條件。

    孝莊太后如何能夠大權在握

    1、幼主繼位。孝莊太后在皇太極時期並沒有什麼權力,也沒有傳聞中的輔佐皇太極,誇大她在皇太極時期的作為,是因為人們對她崇敬所致。畢竟,孝莊在順治、康熙執政期間,有許多正面的影響力。

    作為太后和太皇太后,她是有掌握朝政的先天條件的。順治繼位時才六歲,康熙繼位時八歲。作為後宮的掌權者與皇帝的養育者,掌控朝政和左右皇帝,既直接又名正言順。

    2、滿洲守舊勢力的支援。皇太極死後,留下來兩位輔政大臣,分別是多爾袞和鄭親王濟爾哈朗。勢力較大的一方,則是多爾袞。多爾袞是一位革新派,為了更好地統治廣大的漢族地區,他實行了一系列漢化政策,比如任用漢人為官,沿用明朝制度等。

    拉攏多爾袞,孝莊也很無奈。順治皇帝太小,自己沒有什麼根基,以鄭親王為首的守舊勢力,也不是多爾袞的對手。直到多爾袞去世,孝莊才真正鬆了一口氣。不到兩個月,便對他進行了清算,最終定上了謀逆大罪。此時的順治帝還不到十四歲,決策大權流落到了孝莊的手中,加之朝中守舊勢力的支援,孝莊後漸漸地掌握了國家決策的主導權。

    孝莊與順治、康熙的對抗,溫和又倔強

    孝莊與順治和康熙的矛盾點都在一處,那就是守舊和革新。孝莊沒有藉手中的權勢太過打壓二人,是因為親情關係,這是她的溫和。但孝莊同樣的也沒有支援二人的革新,這又是她倔強的一面。

    1、順治與孝莊,因漢化改革而親情冷漠。順治帝與孝莊後期的不和,並不是像大多數影視劇描述的那樣,為了一個妃子什麼的,那只是人們對皇室愛情的美好幻想。他倆的根本矛盾在於,順治帝繼承了多爾袞的思想,推行漢化政策,雖然順治帝不喜歡多爾袞,但在他的心裡,漢化改革已經到了不得不做的地步。

    順治親征後,大量啟用漢人為官,這也招致了守舊勢力的不滿。鄭親王曾上書要求恢復舊制,以防子孫後代數典忘本。鄭親王是守舊派的代表人物,也是個出頭的,他背後就是孝莊太后的支援。鄭親王死後,順治帝改革的阻力小了很多。漢化的力度加大了,內三院被廢除,取而代之的是設立內閣和翰林院。

    順治的一系列改革,導致作為守舊派的孝莊很不滿意。二人的關係走到了冰點,“定省之禮”也幾近荒廢。順治死後,守舊派大臣擬定了他的《遺詔》,文中列舉了順治帝的種種罪過,大多與漢化改革有關。如果沒有當時最有權勢的孝莊支援,這個相當於罪己詔的遺詔怎麼可能放在天下人面前。

    2、康熙與孝莊,步步蟬食,集中皇權。康熙相比順治沉穩了許多,面對守舊勢力的阻礙,他步步謀劃,將權力集中到了自己的手中。康熙繼位時才八歲,不能親政。朝廷在守舊勢力的引導下,走了一條後退的道路。順治時期的一些漢化政策,都被取消,比如已經廢除的內三院,又被重新設立,內閣和翰林院卻被取消。四位輔政大臣,冥頑不化,尤其是鰲拜。

    親政後,康熙第一個剪除的就是鰲拜勢力,逐漸開始恢復順治時期的漢化政策。並且為順治帝立碑,碑文實則是對當初《遺詔》的逐條反駁。可以看出,康熙帝在對守舊勢力逐步清算。而且到了康熙時期,為了更好的適應統治,漢化改革已經勢在必行,守舊勢力已經無力對抗革新的方向。

    鰲拜被清算是康熙打壓守舊派的一個標誌性事件,孝莊雖然不滿意,最終卻選擇了妥協。三藩作亂,康熙帝藉著戰爭徹底拿回朝廷的主導權。本來一切大事,都要經過孝莊認可才行,可戰爭期間情況特殊,康熙因此脫離了孝莊的幹權。為了打贏戰爭,一批有能力的漢官、漢將被任用,軍政大權已經牢牢掌握在了康熙手中。

    孝莊不想取帝位,也無法取得帝位

    孝莊輔佐了兩任幼主皇帝,為何不效仿武則天奪取帝位呢?其實,孝莊雖然守舊,但這是政治見解上的不同,而不是野心。

    1、孝莊內心實則不想稱帝。皇太極死後,孝莊廢了一番力氣,將順治推上帝位。拉攏多爾袞,也是為了保全自己和兒子。包括孫輩的康熙,孝莊本質上始終是維護的。政見的不同,並不能阻礙親情的聯絡。況且,兩任皇帝大力推行漢化改革,打壓守舊派,孝莊也並沒有明顯的去阻止他們。可以看出,孝莊有親情,有主見,卻沒有過多的野心。

    2、就算她想稱帝,條件也不允許。孝莊是個守舊派,既然是守舊派,那就要遵守祖制。努爾哈赤死時,命葉赫那拉氏陪葬,為的就是防止後宮干政。孝莊輔政,葉赫那拉氏之死過去沒多久,對於後宮不得干政的訓示仍歷歷在目。如果她真的想走到朝堂前,支援她的守舊派會第一個站出來反對她。所以她只能站在幕後,維持一個微妙的平衡。她雖然並非事事幹預,但卻是守舊派的核心,並且在一段時間內,是朝堂的決裁者。

    小結

    孝莊不是一個有野心的人,雖然她有些守舊,間接地阻礙了清朝政治的發展。但如果沒有她的保護,幼主繼位的兩位皇帝也不一定能有作為,自保也許都很困難。所以,對孝莊太后,我們既不能過分誇大她的功績,也不能妄加揣測,說她有奪取帝位之心。

  • 10 # 茹叔敬

    清朝有倆個太后,孝莊太后與慈禧太后。孝莊:雖有權謀,但無私慾。輔助兩代幼君,願意站在男人身後默默付出的女人。慈禧太后:騎在幼君頭上,堅持垂簾聽政,對權力慾望多麼強烈,慈禧執意要從幕後走到臺前的女人,人們顯然更加喜歡那些願意站在男人身後默默付出的孝莊皇太后………康熙八歲即位,四大輔臣輔政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對皇權旁落雖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而幼君玄燁一直是由孝莊撫養成長的,並且又依賴孝莊輔政。孝莊雖然是偶爾出面參政,不過凡玄燁處理國家大事,必先徵求孝莊同意而後決。玄燁即位之後,孝莊以太皇太后的身份扶植皇孫。從順治帝逝世到玄燁即位的一切措施和安排,都要奏知太皇太后,經太皇太后改定,最後由四大臣告知天下。但實際的權力仍掌握在孝莊太皇太后手裡。玄燁即位第一年三月,有一位漢人從安徽桐城縣特意趕到京城,引用歷史上的先例上書懇請孝莊太皇太后《垂簾聽政》。而孝莊卻拒絕了這個請求,太皇太后只是像當年在背後默默支援她的兒子褔臨那樣輔助玄燁。因為孝莊很清楚,她認識到:她知道如果一旦聽政,那她有可能就成為第二個武則天,太皇太后她當然不想亂了朝政,她心裡只要大清可以昌盛,她並不在乎權力這個東西。這位非凡的女性曾扶持順治渡過輔政時期,她果斷,與智慧判斷力與傑出的政治智慧,在朝廷諸王大臣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後來康熙從執政實踐中體驗到,祖母此舉非常英明。祖母拒絕垂簾,防止發生侵犯皇權的弊端,讓自己親身實踐,得以順利成長,有能力掌理國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道光年間劉三是什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