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文史小學鳩
-
2 # 辰州觀海
原本清政府打算處決汪精衛的。
但是,當時革命黨在各地搞暴動,此起彼伏,清政府有些顧慮——清朝有的貴族擔心,一旦處決汪精衛這批革命黨,會導致清朝和革命黨的講和餘地更加縮小,矛盾更加無法調和。甚至刺激出更加激烈的起義。
於是,清政府選擇不殺汪精衛,來緩和一下和革命黨的關係,也是緩和一下革命黨的激進情緒。
-
3 # 平陽侯
因為有人保他,這個人還是清朝鐵帽子王肅親王愛新覺羅·善耆。
這個肅親王在滿清貴族裡也是個異端,思想比較先進,也算銳意進取。結果因為這些事被大貪官慶親王奕劻兩次彈劾罷免。
抓住汪精衛後,肅親王已經預感到:這大清國是藥丸吶,殺人解決不了問題,不如以懷柔手段對付之。
汪精衛得到從輕發落,僅以“誤解朝廷政策”之罪名,被判處永遠監禁。
要說汪精衛同志革命思想也不怎麼徹底,最後二人旗鼓相當,誰也說服不了誰。
後來宣統三年1911年10月,張紹曾和藍天蔚在灤州發動“兵諫”,清廷被迫下罪己詔,宣佈解除黨禁、特赦國事犯。
汪精衛同志這才撿了一條命,走上了從烈士到漢奸的人生道路。
-
4 # 一點點歷史
年輕時的汪精衛是一個懷揣革命理想,不惜為革命事業犧牲的革命者,這和他後來投靠日本成立汪偽政府時的形象,有著天壤之別。
汪精衛出生在一個書香門第的家庭,原名汪兆銘,精衛是他的筆名,19歲時,汪精衛第一次參加科考,就以第一名的成績中了秀才,此後成為公費留學生赴日。
正是在日本期間,結識了孫中山,參加了同盟會,“驅除韃虜,恢復中華”,成為了汪精衛堅定的信念。
1910年汪精衛和黃復生等人來到北京,準備刺殺載灃,因為載灃是攝政王,當時清政府的實際控制者。
刺殺載灃時,汪精衛是抱著必死的決心,他希望靠自己的舉動喚醒沉睡在國民心中反抗的火種。他是抱著“無論成敗,皆無生還之望”的信念而來。
由於事情敗露,刺殺失敗,汪精衛,黃復生被捕。
刺殺攝政王必然是死罪,但是載灃也認為他們是非殺不可,但是在審訊過程中,汪,黃二人都將責任攬到自己身上,爭當主謀,這讓負責審判的肅親王善耆大感意外。
善耆向攝政王載灃彙報,汪精衛等人一心求死,妄圖以次來鼓舞革命士氣,如果將他們殺了,就中了革命者的圈套。
善耆的想法得到了載灃的認可,於是汪精衛等人的罪名是“對朝廷政策有誤解”而免於一死。
其實從當時的形式來看,清政府岌岌可危,善耆和載灃的“格外開恩”也是害怕遭到革命者更大的報復,為自己日後留一條退路。
刺殺載灃一事,讓汪精衛名聲大噪,也是他一生中最輝煌的時刻,同時也為他積累了政治資本。
-
5 # 戰塲YOK1942419
當時清廷正在搞立憲,表面上學習先進制度,所以有些人認為應該和革命黨和解,汪年軽又有學識,也讓他們一些人視作人材,不應軽易殺掉,日後可能用得著他,起碼可作為和革命黨談判的祺子或籌碼。
-
6 # 史書上冬眠的蛇
“慷慨歌燕市,從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汪精衛刺殺載灃被捕後獄中所做。
汪精衛刺殺晚清攝政王載灃,應該說是他人生不多的亮點之一,雖然和他最後的選擇大相徑庭,但此事在當時頗具轟動效果,下面就由我帶大家去領略下此事的前因後果,弄清汪精衛為何沒被處死的原因。
汪精衛(1883年——1944年),原名汪兆銘,浙江人。早年的汪精衛與後來的漢奸形象完全不同,是一個傑出人才和熱血男兒!
1902年,汪精衛參加廣州府舉辦的科舉考試,就獲取了第一名秀才。第二年,他赴日留學,不久便結識了孫中山先生,並於1905年加入了同盟會,成為同盟會的創始人之一。由於他良好的文學功底,迅速成為革命黨人的骨幹力量。
同盟會雖然迅速壯大,但1905年到1909年間革命黨人在國內發動的革命起義都以失敗而告終,身處尷尬境地的革命黨人又被保皇黨人梁啟超等譏笑為貪生怕死,出事只會逃亡國外的膽小鬼,使得熱血青年汪精衛憤憤不平,雖然孫中山等同盟會領導極力反對,但汪精衛為了舒展革命黨人的氣概,還是決定回國刺殺清朝政要,以此回擊保皇黨人的幸災樂禍。
經過一番策劃,汪精衛和黃復生等人秘密返回北京,將刺殺人物鎖定為當時清廷的攝政王載灃。愛新覺羅·載灃,就是末代皇帝溥儀的生父,光緒帝的弟弟,也是晚清政府中的保守勢力代表人物,刺殺他,可以造成巨大的影響,但是載灃出入都有大量護衛隨行,所以刺殺只能選擇爆炸,因為當時還沒有電話線引爆法,只能人工點燃炸藥,也就是說,點燃炸藥的人會和被炸目標一起就死,而汪精衛奮勇的承擔了這個任務。
然而由於他們並非職業殺手,很快就暴露了行蹤,汪精衛和黃復生兩人被捕。至於是如何暴露的,有多個版本,這裡不在贅述,只講處理結果。當時清廷派出了肅親王善耆來審訊此案。愛新覺羅·善耆,是清朝十三個著名的鐵帽子親王之一,他的祖上是皇太極的長子豪格,善耆本人屬於立憲派,也是後來大間諜,漢奸川島芳子的生父,他一生致力於聯合蒙古,日本,以圖復國。
在善耆看來,這場未遂刺殺案是革命黨人精心策劃安排的,用意就是要藉此擴大影響,點燃國內風起雲湧的反叛武裝鬥爭。為了挫敗革命黨人的企圖,體現大清政府的寬恕之道,他在和攝政王載灃商議後,決定判處汪精衛和黃復生終身監禁,實在讓人不可理解。
這種謀逆性刺殺,按照古代法律都是誅九族的大罪,但是此次審判竟連參與謀殺者都沒有死刑,實在令世界側目。雖然此事並沒有改變清政府覆滅的命運,但卻極大的改變了汪精衛的一生,一年後,辛亥革命爆發,汪精衛被特赦出獄,他的性格發生了不可逆的變化,由激情捨命變成了惜命愛名,為他日後投敵叛國,成為漢奸埋下了伏筆。
-
7 # 青言論史
汪精衛之所以沒有死在革命成功的前夜,和一位王爺有關。而這位王爺的子孫和汪精衛,在二十年後又深刻地改變了這個歷史的程序。
1910年正月,汪精衛潛入北京意圖刺殺攝政王載灃,失敗後被捕。在等待處決的時候,他寫下了著名的“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但是清廷最終沒有殺掉他,甚至還放了他,這和負責本案審理的肅親王有關。
審案過程中,善耆看到汪精衛的手稿《革命之趨勢》、《革命之決心》、《告別同志書》之後,感慨萬分,遂有了不殺之意。此外,善耆已經預感到清王朝的統治岌岌可危,認為此時殺幾個革命黨人無濟於事,不如以懷柔手段對付之。在其力促之下,汪精衛得到從輕發落,僅以“誤解朝廷政策”之罪名,被判處永遠監禁。不久,又得以釋放。
辛亥革命後,善耆私下裡與人半是玩笑半認真地說:“如果不是出生在王族,我早就加入革命黨反叛朝廷了。 ”而汪精衛也說:救我命的是肅親王,我每當回憶這個時候的事,總想到清朝末期的偉大政治家。
十二年後,肅親王去世。十八年後,他的女兒川島芳子刺殺了張作霖。二十六年後,汪精衛投敵賣國,成了川島芳子的戰友。這讓人不禁感嘆,如果當時肅親王殺了汪精衛,歷史又會有何改變呢?
-
8 # 我是越關
汪精衛可以說是人盡皆知的大漢奸,但是除了民國大漢奸之外,一個其他身份,那就是,刺殺大清攝政王革命義士。
清朝末年,孫中山領導同盟會發動了多次起義,但是依舊沒有能力推翻清王朝,而且很多革命義士為此犧牲了很多。這樣一來同盟會收到了各界的質疑,尤其是維新派人士梁啟超更是稱其為“遠距離革命家”。諷刺同盟會只會煽動下級士兵去送死,領導人物貪生怕死。此時的同盟會士氣低落。全國上下都在指責同盟會的苟且。
在這種情況下,作為孫中山左膀右臂的汪精衛站了出來。刺殺攝政王載灃的原因也很簡單,當時溥儀年幼,而他就是清帝國的實際掌權者。
一個同盟會高層人士,刺殺大清帝國的實際掌權者,同盟會內部都不贊成,包括孫中山和胡漢民都持堅決反對的態度,然而汪精衛去意已決,此時的汪精衛帶上了黃復生,還有懂炸彈的喻培倫。
1910年3月31日晚,幾人挑選了載灃每天的必經之路甘水橋掩埋炸彈,但是卻被一個經過的車伕發現,然後報了警。幾人迅速逃跑,但是清廷故意釋放假訊息,說暗殺犯人已經抓獲,於是汪精衛等人放鬆了警惕,但是炸彈沒有了,於是又讓喻培倫去東京買炸彈。然而在4月16號,清政府一舉抓獲了汪精衛和黃復生。
這個案件由肅親王善耆審理,也就是偽滿洲大特務川島芳子的父親,案件審理異常簡單,人證物證齊全。按理說汪精衛和黃復生難逃一死。
但是肅親王善耆向來欽佩革命人士,尤其見到了這兩個不怕死的人物,所以善耆勸諫載灃說;如果殺了他們二人,正好中了他們二人的下懷,會激起更大的民憤。就這樣,汪精衛和黃復生算是免於一死。但是被判處了終生監禁。
或許其死在獄中,會成為革命烈士,受到敬仰。然而其在抗日戰爭中投降日本,成為了徹頭徹尾的大漢奸。
-
9 # 歷史軍魂
清末實行了新政,因此被抓進監獄的汪精衛沒有被立即處死,經過一段時間的關押之後,汪精衛得到公正的審判,負責審判此案的正是金碧輝的父親肅親王善耆。審判的時候,汪精衛一心求生,這樣又能壯大革命的聲威。善耆知道汪精衛的心思,審判的結果卻出乎意料,得了個終生監禁。
汪精衛在清廷的監獄裡並沒有關多久,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時,他被袁世凱放了出來。這並不是袁世凱好心,而是有他自己的陰謀。汪精衛是南方的革命黨,袁世凱可以利用汪精衛同南方革命黨示好,同時利用南方的革命黨來要挾朝廷。
汪精衛註定是一個悲劇的人物,前半生為革命者,一心求死卻未成,最後成為遺臭萬年的大漢奸。
-
10 # 四川達州人
當時的攝政王載灃,肅親王民部尚書善耆都被汪精衛黃復生的氣勢嚇倒了。
汪精衛:
黃復生:
而此時的清王朝已經是岌岌可危。無法控制政權。1905年廢黜科舉之後,士紳極為不滿。他們除了八股文之外別無所長,卻又是控制中國最廣大地區、最多人口的農村。此外,此起彼伏的暴動,保路運動,極大動搖了清政權的政治基礎。
所以善耆與汪精衛接觸過之後就勸說攝政王載灃,殺了汪精衛兩人,不過讓他們乘機立名,亂黨反而會將其捧為典範並更加仇恨我們,並沒有什麼好處。而留下他們的命,一是可能軟化他們,未來收為己用。二可以留做與亂黨的溝通渠道。
攝政王載灃和肅親王善耆:
因此,1910年4月29日,清廷以汪黃二人“誤解朝廷政策”為由免除二人死罪判永遠監禁。
-
11 # 膨脹的胖大海
因為載灃去大牢裡見汪精衛了,兩人促膝長談四個小時後惺惺相惜,這番談話後汪精衛發現載灃並不是想象中禍國殃民的官員,反而覺得載灃文韜武略胸懷大志,是個不世出的能臣,而這個國家是需要這種能人的。載灃一直以為這個刺客是一個莽漢武夫,但一見面發現對方是一個相貌堂堂一表人才的謙謙君子,雙方交談從國家治理到科學工業軍事發展,全都不謀而合,載灃突然覺得,如果自己不是出身皇家貴族,一定也會像汪精衛一樣,汪精衛就是另一個自己,一個走另一條路救國救民的自己。
-
12 # 史論縱橫
年輕氣盛搞刺殺,壯志未籌先被抓
汪精衛早年在同盟會中的地位很高,人長得帥氣,還有文化,和胡漢民倆號稱孫中山的左膀右臂,主要的工作就是在報紙上寫文章闡述三民主義,很多人後來加入革命就是受到汪精衛文章的影響。
汪精衛本人也是孫中山先生的忠實信徒,視孫中山為革命領袖,然而當時的革命形勢卻極為不樂觀,孫中山和黃興組織的多次反清起義都以失敗告終,很多人紛紛指責孫中山是“遠距離革命家”,同盟會意志消沉,汪精衛因此偏執的認為,透過刺殺來推翻清王朝的統治。汪精衛選定的目標不是別人,正是掌握清朝權力巔峰的攝政王載灃。
你想想清朝統治制度是多麼森嚴,別說是攝政王,就是“刺馬案”,刺殺一個地方總督都能成為晚清大案,更別說是攝政王載灃了,你翻開歷史書看看,歷史上有沒有攝政王是被刺殺的。
但是汪精衛就敢逞一時之勇,說到底還是性格上的極端造成的。
汪精衛不顧兄弟胡漢民的反對,毅然踏上北上刺殺之路,然而汪精衛當年才27歲,書生意氣,暗殺豈是那麼容易的,你像施劍翹刺殺孫傳芳,練功十年,精心籌劃,當然最後是用槍打死了孫傳芳。
汪精衛是一夥年輕人到北京開了個照相館,你說在北京還有什麼生意比照相館更顯眼,一群年輕人成天也不照相,自然引起人的懷疑了,當然汪精衛被抓,還是和計劃不周密有關,他們想在載灃上朝路上的橋下埋炸藥,結果炸藥太重,沒辦法拿走,因此計劃暴露,汪精衛等人就開跑了,結果清廷一查就把汪精衛給逮起來了。
汪精衛被抓後為何沒有被判死刑?
其實按照汪精衛的罪行,在封建社會,別說是死刑,就是凌遲都不過分,因為載灃是溥儀的父親,那是名副其實的皇帝老子,結果汪精衛卻沒被殺,就連汪精衛的相好陳璧君都不敢相信。
很多人說是主審此案的肅親王善耆,也就是川島芳子的父親,愛惜汪精衛的才華,說了“若來一個殺一個,冤冤相報,何時可了”,就連後來汪精衛自己也說“救我命的是肅親王,我每當回憶這個時候的事,總想到清朝末期的偉大政治家”。實際上善耆是不可能有那麼大權力的,鐵帽子王就是再硬,他也沒有皇帝的老子硬啊,畢竟要刺殺的是載灃不是善耆。
實際上在這件事上,起最大作用的就是攝政王載灃,當時攝政王載灃表示“中國正預備立憲,該生等系與政府意見不合······該生等躁急過甚,至陷不軌之誅,日後當知自誤也。此與常罪不同,為國罹罪,宜從寬典”。
其實就是載灃當時見到革命黨勢力越來越大,害怕殺了汪精衛引起更大的動亂,殺汪精衛不足惜,可是代價太大,畢竟汪精衛在革命黨人中的地位是很高的,因此,載灃給定了個“為國罹罪”,認為汪精衛的刺殺是為國為民,實際上不是貶汪精衛,而是誇汪精衛。當然,死罪可免,活罪難逃,判了個終身監禁。
實際上載灃和汪精衛是同齡人,當時兩個人都十分年輕,但是汪精衛卻偏激,善走極端,而載灃則是從清朝的權力鬥爭中最後脫穎而出,可以說載灃這個人是一個十分有遠見的人,他深知想要拯救清廷就是進行君主立憲,以重新取得民眾的支援,來和時間取得一次賽跑,當立憲失敗後,載灃順應時勢,也推動了清王朝的和平落幕。
從最後的結果來看,載灃最後得以善終,名聲一直不錯,汪精衛這三個字,在刺殺載灃的時候是革命青年,革命成功後卻成了大漢奸。
回覆列表
因為主審者善耆對清末腐朽政權的失望和對汪精衛等革命分子的同情。
光緒皇帝駕崩,攝政王載灃上臺,當時的肅親王善耆羽翼已豐,又有日本人的支援。載灃為了堤防善耆,始終沒有讓軍權落到善耆手中,連民政大臣的職務也被撤了。此時的善耆也心灰意冷。就在這時,北京發生了一件震動清廷、轟動全國的大案,汪精衛謀刺攝政王載灃。
當時的汪精衛,還是一個堅定的民主革命者。汪精衛與幾位志同道合的革命者,決定暗殺清政府事實上的最高統治者載灃。幾人在琉璃廠火神廟附近開設了一家名為“守真”的照相館,以此作為掩護,對載灃上下朝的路線做了非常細緻的考察,最後決定在載灃上下朝必經之路的一座小石橋實施暗殺。隨後,他們按照分工,將事先準備好的炸藥,埋伏在石橋下面。可是埋炸藥的時候,就被清廷的偵探發覺了。藏有炸藥的鐵箱也被清廷起獲。順著鐵箱的線索,找到了製作鐵箱的鐵鋪,又順藤摸瓜,找到了委託製造鐵箱子的守真照相館,在照相館內,將汪精衛抓獲。
依照《大清律例》,汪精衛應以謀反大逆罪被判處極刑。審理這個案子的,正好是肅親王善耆,在案件審理的過程中,善耆看到了汪精衛的手稿《革命之決心》《告別同志書》之後,感慨萬分,對汪精衛等人十分關照,不下跪,不刑訊逼供,還給他們送書送報。
在審判期間,善耆多次到獄中看望汪精衛,做他的思想工作,說來說去,善耆倒被汪精衛這個革命黨給說通了。善耆私下裡說:“如果不是出生在王族,我早就加入革命黨反叛朝廷了。”在善耆的力促之下,汪精衛僅以“誤解朝廷政策”的罪名,被判處永遠監禁,不久就被釋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