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豪諾媽媽育兒記
-
2 # fF青cc
1.讓孩子樹立自信心
父母應該讓孩子知道,樹立自信心是戰勝膽怯退縮的重要法寶。膽怯退縮的人往往是缺乏自信的人,對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些事情表示懷疑,結果可能會由於心理緊張、拘謹,使得原本可以做好的事情弄糟了。
因此,父母要教導孩子在做一些事情之前就應該為自己打氣,相信自己有能力發揮自己的水平,然後按照想法自己去努力就可以了。
2.鼓勵孩子與人交往
父母要鼓勵和帶領孩子多和別人交往,特別是開朗活潑的同齡人交往,並帶孩子到各種集體場合,別人表示的對孩子的友好尊重,能使孩子感到快樂,孩子也會願意與人交往。
父母也可以藉助家庭、學校、孩子的夥伴、親朋好友的作用,給孩子提供良好的社交平臺。
3.讓孩子嘗試做一些不喜歡做的事
有些孩子總是屈從於他人,不敢鼓足勇氣嘗試沒有做過的事情,時間久了就會誤以為自己生來就喜歡某些東西,而不喜歡另一些東西。
應該讓孩子認識到,什麼事情都要敢於去嘗試,嘗試做一些自己原來不喜歡做的事,就會品嚐到一種全新的樂趣,從而慢慢從老習慣中擺脫出來。關鍵要看是否敢於嘗試,是否能把自己的想法貫徹到底。
4.讓孩子學會照顧自己
父母要時時處處注意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堅強的毅力和良好的生活習慣,鼓勵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讓孩子學會自己照顧自己。當孩子遇到困難時,父母不要一味包辦,而要讓孩子自己想辦法解決。
當然,開始時父母要予以必要的指導,使孩子慢慢學會自己處理各種事,而不能一下子就不問不管,否則會使孩子手足無措,更加膽小。
-
3 # 向日葵之語
對於父母,平時教育孩子除了要細心,更要耐心。當孩子哭鬧時,要多進行正面教育,不能嚇孩子。不能把孩子們當作 “大人”,不能用過高的標準來要求他做力所不能及的事。父母應儘可能多陪陪孩子,和他一起玩,啟發他玩出新花樣。如果父母因事不能陪孩子玩,可在注意安全的前提下,規定他在什麼地方玩,玩多長時間。值得注意的是,當父母要阻止孩子外出玩耍時,切不可用可怕的故事來嚇唬孩子。 當孩子回家後,可以讓他講述玩的過程,然後對孩子的行為作出評價,多表揚少批評,這樣既鍛鍊孩子的膽量,又可培養孩子的口頭表達能力。如條件允許,也可適當地讓孩子幫助買一些零碎的東西,或到鄰居家借東西,也是培養孩子勇敢精神的好方法。當孩子遇到困難和挫折時,父母要適時地給他講人類如何不怕困難的通俗易懂的故事。 在培養孩子社會化技能時,建議父母多為幼兒創造與人交往的機會。當父母教給孩子一些交往的技能時,更應該讓孩子經受各種鍛鍊。對學齡前的幼兒來說,培養他們的勇敢品質主要指:在摔了跤或有了輕微傷病的時候學會忍耐和麵對;同伴間發生糾紛,自己去解決;培養和鼓勵他在人多的時候說話、表演;積極參加力所能及的體育活動等。
-
4 # 萌萌噠女漢子121
怕什麼就讓他感受什麼 他怕什麼就讓他去感受什麼。怕高,就鼓勵他從高處跳下來,父母在旁邊做好安全工作;怕生人就走進親子樂園來,帶著他跟小朋友來打交道。 大人要放開 首先大人自己要放開,只要沒什麼危險性的,我都讓寶寶自己去做。正因為平時多讓寶寶鍛鍊,所以很多事情寶寶才能大膽獨立地去做!幫助寶寶脫敏 碰到寶寶出狀況,父母需要鑑別寶寶到底是膽小還是撒嬌,或者是其他原因。鍛鍊寶寶膽量的辦法,就是鼓勵他,讓他對害怕的事情脫敏。有些寶寶只是因為很敏感,在陌生環境缺乏安全感表現得比較謹慎,適應新環境的時間也比較長而已。 不要恐嚇孩子 不要經常責備或者訓斥孩子,不要恐嚇孩子,透過一些活動獲得自信心,例如參加體育鍛煉、培養一些特長以及結交一些性格活潑開朗的朋友等,鼓勵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孩子的膽量不是天生的,這跟性格和後天的培養有關。
-
5 # rainbowzhong75
沒有刻意培養孩子的膽量。
其實孩子出生後本就是天不怕地不怕的,要不那句“初生牛犢不怕虎”又是怎麼來的呢!
父母要做的是在安全的範圍內讓孩子充分體驗。孩子出生後一直處於探索階段,口欲期,手指敏感期等等,無不是孩子探索世界的方式。而很多家長出於保護孩子“衛生”的目的,阻止了孩子。而後孩子進入爬行期,家長又怕孩子磕碰,把孩子圈到一個安全區域內,不能出圈兒。到孩子會走了,我們甚至聽說有的家長為了讓孩子不亂走,把孩子栓在桌腿兒上的例子!限制了孩子的探索,孩子又如何知道怎麼去面對世界的危險?他們潛意識裡已經形成了這個世界太危險,所以父母不讓我出去的定勢思維。那麼孩子怎麼會有膽子?
另外,父母對對孩子限制性的語言過多,不準這個不準那個,這個危險,那個不安全,說了太多的不,也讓孩子不夠開放自信。我同學的孩子就是這樣,平時阿姨帶的多,為了能向父母交代,對孩子的限制就很多,以至於孩子在外人面前非常不自信,和別人說話都不看人眼睛。父母如果確實覺得孩子不能做什麼事情時,不要單純限制,而是要啟發孩子可以怎麼做。
第三,父母對孩子的讚美鼓勵過少,更多的是批評。也是導致孩子不自信膽子小的原因。孩子想去探索世界,但還沒行動就被父母批評、否定了。時間久了,孩子就沒有了自己想法,更不會有自信!
-
6 # 運營蘇蘇子
具體做法:
父母可以預先告訴孩子可能出現的變化。比如孩子害怕大的聲音,那麼走在鐵路旁,你要先告訴孩子:來了一輛大火車,如果你不想聽汽笛聲,先把耳朵捂上。這是讓孩子做個決定,是提供機會讓他選擇。但有些媽媽會對孩子說“快捂上耳朵,火車來了,汽笛聲該嚇著咱們了”,這樣說等於告訴他害怕是對的,你希望他這麼做。
要馬上撫愛受到驚嚇的孩子。孩子已經受到驚嚇,告訴他“別怕”一點用處都沒有。你要慢慢地跟他說話,輕輕地拍拍他或緊緊地抱住他,父母是他最信任的人,這樣做會讓他感到安全。“恐懼”這東西是透過教育、經歷和被自己信任的人切實保護才能擺脫的。
不要總提使孩子受到驚嚇的事。安撫孩子的最好辦法不是不停地說話,控制住你自己,儘量少說,只是摟緊他。等他恢復正常後,不要繼續談論使他害怕的那件事,不要試圖幫他分析什麼,“噢,寶貝兒,剛才叔叔把咱們舉到半空,嚇著咱們了是不是?”這樣的話毫無安撫意義,反倒強調了恐懼。
除了上述三點,專家們還建議讓環境的變化慢一點,小一點,讓孩子能逐步適應。大多數孩子都能克服恐懼。記住一句話:不要著急。
-
7 # 逍遙號
這些事情小孩應該都有過,或者是一部分小孩,我家兒子現在六歲了還是不愛說話,見陌生人就在身後躲著,只能讓他多見見人,讓他慢慢融入人多活躍的圈子
-
8 # 思美人成長記
大家好,我是小可愛的麻麻,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孩子膽小,如何鍛鍊她的膽量,我是這樣做的。一、多帶小孩參加活動。我女兒從小就膽子特別小,看到生人不喜歡說話,在家聲音特別大特別活波,一出去正式公眾場合,頓時沒有聲音。後來我就和幼兒園老師溝通,只要有機會多鼓勵她上臺,外面有活動就積極去報名參加,想不到短短几個月小傢伙表現很出色,膽子越來越大,還給我抱回很多大獎,最重要的是在人多的場合不怯場了。二、多鼓勵小孩 ,表揚多了小孩就自信了。剛開始我女兒見到生人會往後躲不說話,作為大人這時千萬別單人面說孩子膽小,我會熱情的說寶貝這阿姨最喜歡你了,經常誇我們的寶貝有禮貌呢。這時小傢伙反而會有點不好意思的伸出頭,甜甜的喊著阿姨。三.多在家裡訓練小孩的語言表達能力。我們家經常會舉行家庭小晚會,讓女兒主持,她特喜歡,每次能繪聲繪色的表演她自己的節目,繞口令,兒歌,表演多了,出去就自信多了。在培養孩子的路上,父母的鼓勵很重要。孩子不是天生的膽小,只要適當的引導你會發現小孩的活波,自信是那麼容易。
-
9 # 納蘭明心
首先,父母要了解,孩子特別膽小是正常的反應。有一套書,家長可以買來對應瞭解孩子的成長。《你的N歲孩子》,這套書是為了告訴父母孩子在成長各個階段的發展和行為,美國吉賽爾人類發展中心在耶魯大學對數以千計的孩子進行了觀察和研究,並將研究成果彙集在《你的N歲孩子》系列。書中詳細總結了孩子各年齡段在身心發展特質、心智等各方面能力的發展情況和人際關係表現,也總結了他們這一階段的成長規律,並列舉孩子的很多典型表現,在此基礎上給父母提供教養建議、親子共處技巧。它能夠幫父母們更加了解孩子、減少壓力,使孩子身心健全、茁壯成長。我兒子已經8歲了,在他三四歲,甚至現在都會有身邊的人說他膽子小。他對於陌生的不熟悉的人,表現出膽怯再正常不過了,所以做父母的不必擔心。
其次,要去關注孩子。當孩子表選出膽怯,不能馬上去說教孩子,而應該觀察孩子,瞭解孩子,待到孩子情緒穩定,或者在平時交流過程當中,放低姿態,學會傾聽孩子的答案。有時候,孩子給出的答案讓人啼笑皆非,比如大人認為他是膽小,其實他也許僅僅是沒有這個意識。大人覺得來客人了,要孩子打招呼,孩子不打招呼就是不禮貌或者膽小。這是一個認識上的誤區。說到鍛鍊孩子的膽量,我有一個很有效的經驗,週末有空的時候,要帶孩子接觸更多同齡人,接觸大自然。孩子的成長其實也和見識和經歷有關,見怪不怪了,自然就熟悉了,就不會表現出膽小了。在熟悉的環境中,或者熟悉的場景裡,每個人都會自在很多。我喜歡帶孩子去戶外徒步和騎行,在親子活動的過程中,我往往能感受到孩子自己本身就有的堅毅和勇敢。
育兒女之路,是一項長期使命。為人父母,自己要開始學習,要行動起來陪伴孩子。發自內心的尊重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接受孩子的到來,理解孩子的行為。
陪伴孩子成長是最好的教育,你也會在其中發現自己。
-
10 # 傑嬰貝兒
第一,儘量忍住不要控制慾過強,鼓勵孩子做主決定,錯了沒關係就當訓練。
比如早上穿什麼衣服,最起碼你選幾套或者把可選衣服放在一層衣櫃裡,讓孩子自己選,自己穿,選什麼穿的不好,請閉嘴。
第二,不要強迫孩子練膽,而是中間路線,讓他去人多一點的地方,呆久了舒服了再和其他小朋友互動,不要催,請閉嘴。
比如可以讓孩子參加足球等等戶外活動,但是開始他願意自己要,別干涉,請閉嘴,不過你可以和別的小朋友或寶媽說幾句話,讓孩子看見對方不危險,慢慢就願意一起玩了。
第三,臺階原理,讓孩子從熟悉的東西熟悉的環境入手,如果還是害怕,你就不要離開他的視線。
比如遊樂場,孩子拉著你不肯離開不肯自己玩,你不要逼他,要和他商量,媽媽累了,可以坐一會嗎,你可以找玩具,在媽媽旁邊玩,他熟悉環境了,自然就不害怕了。
孩子的先天個性
父母的態度
不熟悉的環境
不會熟悉環境
要有耐心陪孩子熟悉適應,不要一腳踹走就狠心消失了。
很多家長都是控制狂的家長,請放過孩子,讓他們自己去探索去試錯。培養孩子獨立做事情,這樣時間久了就會好了。
熊孩子,背後經常️一個熊家長。
-
11 # 性格羅盤諮詢師
膽小說明他敏感,天性偏感性或者柔性。
有些孩子是害羞內向,並不是擔心,家長要區分
家長不必勉強,而是透過給孩子提供安全感,引導他們興趣和以身作則影響他們。
-
12 # DIY小工匠
孩子膽小可能是因為缺少安全感!而造成安全感缺失的主要外在原因是缺少父母的陪伴!所以平時家長多與孩子交流多引導!
-
13 # A常憶哲
平時接觸到最多的就是5~7歲的學齡前兒童,有的孩子到了一個新環境就會畏手畏腳,警惕心很強,看到人的時候也會眼光躲閃不敢對視,家長就會給孩子定義為:這孩子很膽小,不喜歡和別人交流。那麼久而久之這個孩子就會被公認為是一個內向的孩子。各位比較想知道的是作為這樣一個膽小的孩子,要怎樣鍛鍊他的膽量呢?
那麼我想說的是:首先,我們要找出孩子膽小的原因,再針對性的解決問題。膽小內向的原因有幾點:是否是家長的性格都有點內向、孩子從小是跟著父母還是爺爺奶奶、孩子有沒有受過“打壓式”教育、有沒有過心理陰影等等,那麼把問題找出來了就容易解決了,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孩子是家長的一面鏡子,他會學習模仿我們的很多言詞和行為,尤其是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會忽略掉很多的細節,總認為現在不是孩子的教育時間就不用在意那麼多,其實你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裡,然後在自己的小腦袋裡思考分析,而後學習,有時候我們家長會發現孩子有時候說話的語氣像極了自己,他可能會模仿你的樣子或者甚至說出和你一模一樣的話,那麼他也會模仿你的態度,你面對困難的態度,與人交流時候的表現,所以有孩子在的時候我們要隨時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面對事情的時候內心強大不退縮,久而久之孩子也會內心充滿安全感,勇敢自信起來。那麼如果我們的孩子常時間的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也可以考慮代溝問題,是不是老人只顧著孩子有沒有吃飽有沒有穿暖,而沒有及時的發現孩子的一些小情緒小問題,那麼時間久了孩子的內心充滿了小疑問,容易把自己封閉起來,這也是孩子膽小的一個原因,要經常性的和孩子做溝通,及時的疏導情緒,幫助其性格逐漸的開朗起來,這樣膽量也會大大提升。那麼接下來要講的就是“打壓式”教育,有的父母性格過於強勢,總覺得孩子還小,什麼事情都不能做出正確的決定,全權包攬孩子的一切,不允許他們自己發言,不徵求他們的意見,那麼時間久了孩子就會不自信,和外界接觸的時候就不敢講話,所以作為父母要意識到孩子雖然小,但他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需要自己的小世界,他需要你的尊重和鼓勵才會更好的成長。那麼如果是孩子有心理陰影,要及時的找專業人士進行專業疏導。也可以和孩子接觸到的老師,或者其他人進行溝通交流,讓他們可以多關注孩子,鼓勵孩子,讓他們慢慢的對環境不再有警惕性,在自己舒適的環境裡慢慢就會變得自信大膽起來,教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養孩子就更難,作為父母都多一些耐心付出,相信總會有收穫的,加油吧!
-
14 # 鄭堃育兒經
膽子小需要慢慢鍛鍊引導,多帶寶寶接觸些新鮮事物,和寶寶一起不要讓寶寶沒有安全感。
如果害怕鞭炮聲,有鞭炮響的時候幫他捂上耳朵,但是別捂的太嚴,也要讓他適應這個聲音。
帶他看看煙花,告訴他很漂亮,慢慢就不害怕了。
-
15 # 明天不是明天
家長,老師要多引領,她小孩不能分清楚很多事情,有很小的事情,就老是放在心裡。比如說,昨天幼兒園老師,看他畫了一幅畫。然後把他畫的很小的那片樹葉給他擦掉了。他就有了心理陰影。直到早上,又要去幼兒園上學了,還問他的媽媽,老師忘記了這件事情了嗎?平時在家裡,我只要給他,大聲說話,他就以為是兇他的,然後就要哭。想獲得的幫助:請醫生給我一些治療上的建議:,孩子的這種,現象是不是有什麼心理問題?應該怎麼開導呢!患病多久:半年內。孩子這種情況,因為他年齡太小,無需用藥,因為也不是病態,只是有點膽小。治療建議::善於發現孩子的長處和優點,多表揚多鼓勵。不責備不批評。逐漸慢慢多帶孩子到不想去的地方和不喜歡的地方去玩,逐步培養孩子的適應能力和自信心
-
16 # 明哥說趣事
你好現在我給你分享一下我的一些看法,第一,多於孩子交流溝通,多與孩子鍛鍊。或者玩遊戲。當遇到長輩的話,應該以身作則,引導孩子向長輩打招呼。第二。多與同齡之間開朗活潑的孩子玩耍。因為他們同齡之間話題比較多。這樣更有助於。提高孩子膽量。第三,建立。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對於他做的事,應該多鼓勵,多誇獎
-
17 # 佳期有遇
孩子是存在個體差異的,有的特別膽大,有的特別膽小,就算是一個父母生的,孩子所呈現出來的特性也是不一樣的。對於特別膽小的孩子,通過後期的訓練是可以得到改變的。
1.多帶孩子參加集體活動
孩子怕見生人,可以讓家人帶孩子到附近的幼兒園去觀察小朋友們的活動,因為好多幼兒園的圍牆都是鏤空的,幼兒園戶外活動的時候會有很多的小朋聚集在一起做操、做各種各樣的體育遊戲,年幼的孩子是很喜歡看哥哥姐姐做遊戲的。多在人堆裡玩,自然膽子會變大。3歲兩個月的寶寶按例也要上小班了。假如,已經上幼兒園了,那麼,可以和老師溝通,你在家裡教會孩子一樣小技能,畫畫、唱歌跳舞、摺紙都可以,然後,讓老師鼓勵他在集體面前展示,幾次下來,孩子就會很大方的。
2.多參加一些親子活動
可以適當幫孩子報一些適合他年齡的興趣班,開始時孩子膽子小,可以幫他報親子游戲之類的,如:戶外拓展訓練;大腦地圖等,等孩子大一點,可以幫他報一個小主持班,那個絕對可以訓練膽量。我朋友家一個孩子膽子也很小,自從學了小主持以後越來越大方了。
3.多帶孩子出去旅遊
旅遊的途中會經歷很多的見聞,也會接觸到各種各樣的人,歷練多了,孩子自然膽子會變大。經常帶孩子到動物園去與小動物近距離接觸,也會消除他的恐懼感。
總之,孩子要多與社會接觸,不能因為寶貝,讓他生活在自己的空間裡。
-
18 # 淅爸育兒記
性格用於平衡與周邊環境人事物的關係,而認知決定行為,這兩點必須分清楚的:我們不能單方面的認為愛哭的孩子就是膽小的,也不片面的認為膽小的孩子就必然愛哭。
接下來的內容,會比較長,也會有點繞(“燒腦”),但掌握了之後孩子的這些問題都可以化解。
家長的常態並不代表孩子的常態--認知的差異化通常我們成人會認為,小動物沒什麼好怕的,甚至小動物很可愛;鞭炮沒什麼可怕的,只要合理操作就不會對自己有威脅;而線路異常所引起的火花,也是可控的風險;
但對於孩子來說,那個小動物有尖尖的牙齒和爪子、鞭炮很響很可怕、線路異常引起的火花是超越他認知的範疇...
總而言之,這些我們習以為常的事情,對孩子來說是新鮮事物,我們之所以不怕,是因為我們對之有了充分的認知,而孩子之所以害怕,是因為他對此毫無認知。
細心的家長會留意到我忽略了“怕見生人”這一個事件,這是最便於我們理解“認知差異化”的一點。
陌生人是相對的,這個生人可能是我們的朋友,但對於孩子來說則完全是一個陌生人,我們對對方已然熟悉、知道對方不會對孩子有威脅,但對於孩子來說則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
不同的人對同一事物有不同的認知,即認知差異化;而這份認知決定了不同的人對同一事物的處理方式,即認知決定行為。
不要把孩子,理所當然地看成迷你版的成人,或者迷你版的自己。
當然,這個問題的重點,其實並不是以上所有表面的事情,而是:
1. 孩子對新事物的適應性較差
2. 孩子對情緒的宣洩手段單一
3. 家長對“孩子”的認知
膽小(對新事物的適應性較差)--寶寶的氣質型別,及對父母的依戀關係膽小是孩子的性格特點,用於平衡與周圍人事物的關係,而更為重要的是,這份膽小讓孩子感到安全,是孩子的自我保護。
膽小並不是一件壞事情
通常家長會認為孩子膽小是一件壞事情,會影響孩子的發展,進而希望扭轉孩子的性格,但實際上當我們強行把孩子的膽小改變的時候,是把孩子從他的安全區強行扯出,讓他連最後的心理自保武器都摧毀,要麼就讓孩子絕望,要麼就讓孩子壓抑;
膽小並不是一件壞事情,或者說,在沒觸及違反道德基礎和法律法規(例如反社會人格特點)的、所有不符合家長認知的性格特點都不是一件壞事情。
膽小的唯一“錯誤”是:不符合家長心中理想孩子的性格。就如這位朋友,心中的理想孩子性格特點包含了“大膽”。
而家長的這份認知決定了他對待孩子的方式:把理想孩子當成標準,直接套用在自己孩子身上。
我們仔細來想想,這份膽小真的影響了孩子的發展嗎?
或者你會說,他的膽小,讓他學東西不如其他小朋友快,別人在愉快玩耍的時候他就膽小的縮在一旁,影響了他的社交。
那麼我必須再次強調,他並沒有做錯什麼,害怕就尋求自保、尋求庇護這沒錯;別人在玩耍的時候,他縮在一旁觀察,等情況明朗了再進入圈子,這也沒錯;他唯一錯的,就是還沒有成長為你想要的“別人家的孩子”。(只是強調事實,而不是批評,望知悉)
所以,請接受你的現實孩子,那個膽小的、愛哭的,不符合你心中理想孩子的孩子。
理解這一點非常重要,再次強調認知決定行為,你對現實孩子的認知決定了你對待他的方式,另一個方面,唯有我們能正確認知我們的現實孩子,才能找到讓他們改變的方式。
理想孩子應該是一個不斷前進的、為之努力的方向,而不是一個已然實現的標準。
認知現實孩子,除了接受他,我們還要深入去解析孩子的狀態:孩子的氣質型別。
孩子的氣質型別--性格發展的基礎
孩子是有氣質型別的,從嬰兒時期就已經具備,這是他們的性格發展的基石。
心理學專家托馬斯和切斯透過一系列實驗,把嬰兒階段的孩子劃分為三種類型:
1.容易撫養型這種氣質型別的寶寶生活有規律,節奏明顯;容易適應新環境、新經驗;能主動探索環境,對新異刺激反應積極;愉快情緒多;情緒反應適中。2.撫養困難型這種氣質型別的寶寶生活規律性差;難以適應新環境、新經驗;對新異刺激消極被動,缺乏主動探索周圍環境的積極性;負性情緒多;情緒反應強烈。3.發展緩慢型這種氣質型別的寶寶對環境變化適應緩慢;對新鮮事物反應消極,對新異刺激適應緩慢;情緒經常不愉快;心境不開朗。但是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他們會對新異刺激緩慢地產生興趣,在新情境中逐漸活躍起來。這類兒隨著年齡的增長,特別是隨著成人撫愛和良好的教育作用會逐漸發生變化。仔細比對,我們可以發現膽小的孩子,和發展緩慢型的表現幾乎一致,他們的關鍵詞是“緩慢”;
以面對生人為例,孩子怕見生人,但孩子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之後,發現對方沒有威脅甚至對自己比較友好,會做出試探性的行為去認識對方(例如一直縮在媽媽身後好奇的看著對方);
如果對方表現出友好的行為(例如對孩子笑笑,招呼孩子過來,但並不激烈,如想要直接抱起孩子),那麼孩子就會開始願意和對方接觸,很快就玩了起來,並且會對對方產生一定的依賴性(如對方要離開的時候,會賴著對方,這是因為“離開”也是孩子要面對的新事物。)
至於是否是撫養困難型,就視乎孩子對生人的反應是否激烈了。例如見到生人就大哭大鬧,不願意別人接近他,甚至希望驅趕對方。撫養困難型的關鍵詞是:“拒絕”“激烈”;
說這是孩子性格發展的基礎,並不是指孩子的性格就此定型了,而是指根據這個氣質型別,如果父母採取不同的教育方式,那麼孩子就會有不同的發展。
例如這位朋友的孩子,就是因為教育孩子的方式不斷強化了孩子的性格基石,有意無意地讓孩子往此性格方向發展--基於沒接受現實孩子,以及缺乏對孩子正確的教育方式。
那麼,我們又如何幫助這一類孩子往“容易撫養型”發展?
依戀關係,左右孩子發展的重要條件
依戀關係,是指孩子和母親建立的親子關係。
法國心理學家瓦隆指出:“兒童對人們的依戀心是發展兒童個性極端必需的。如果兒童沒有這種依戀心,就可能成為恐懼和驚慌體驗的犧牲品,或者將產生精神萎縮現象,這種現象的痕跡可以保留一生,並影響到兒童的愛好和意志。”
兒童依賴媽媽或者他的撫養人,是一種正常的心理需要。如果媽媽(或者其他養育人)和寶寶建立了安全依戀,寶寶就會自然地走向獨立。
依戀關係主要分為3種:安全依戀型、逃避型、矛盾型。安全依戀型關係體現了孩子對父母以及這個世界的信任。我們可以透過母親離開時孩子的表現來判斷孩子是否和母親建立了安全依戀型關係。
在引導孩子走出膽小這一性格特點上,我們僅僅需要了解安全依戀型應該如何建立即可,故而對於逃避型和矛盾型只做簡單描述:
安全依戀型:孩子能倘然面對母親離開,能獨立探索,對身邊的事物充滿積極性--這是我們的目標。
逃避型:孩子對母親離開顯得冷漠,母親回來也沒有什麼情緒波動,不能獨立探索,情緒難以安撫;
矛盾型:孩子對母親離開顯得焦慮,母親回來會有責怪母親又想親近母親的情況,渴望獨立探索但缺乏安全感而亦步亦趨--這是孩子的現狀(部分符合)。
建立安全依戀型親子關係,能幫助孩子走出矛盾型的困擾,而建立安全依戀型關係,我們需要這樣做:
1. 規律滿足孩子的生理需求--表現為建立孩子的生理規律(吃喝拉撒睡的節奏),並讓孩子從這些最基本的規律性滿足中體會到安全感,建立最初的安全區;
2. 給與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對於3歲的孩子而言,安全感的來源更多的在於母親的包容,對他情緒的包容,而不是對他行為的包容,這份包容給了孩子不怕犯錯的基石;並父母的鼓勵和支援,能幫助他們建立內在的自信力;從而在孩子心中,把父母當成安全島,有了“靠山”孩子才能大膽探索。
3. 擴大孩子的安全區--膽小是因為孩子心中的安全區很小,你會發現在孩子熟悉的環境中,他並不會有膽小的表現,這些熟悉的環境就是孩子的安全區;只有孩子認為是安全的時候,他才會大膽探索,而那些調皮得膽大包天的孩子則是因為安全區沒有界限;
這裡面有些泛泛而談了,我們結合孩子愛哭的行為特點,來具體實操一下。
愛哭(情緒宣洩手段單一)--認知決定行為,及解決方式哭用以宣洩情緒和釋放訊號,一個孩子為什麼會習慣用哭來解決問題?原因可能有兩個:
1. 在過往的生活中,他沒有獲得新的解決問題的技能;
2. 在過往的生活中,他反覆驗證了哭可以滿足自己的有效性,並對此深信不疑;
理解這一點很簡單,我們做個比喻:
孩子學習10以內加減法,通常我們會讓孩子先數手指頭,然後經過不斷實踐練習,孩子就可以掌握,但凡事都有“快捷方式”--計算器。
情況一:孩子在認知了數字和加減的概念後,沒有經歷了數手指就直接使用計算器,從此離開計算器就不會計算;
情況二:孩子經歷過數手指的正常歷程,但仍未熟練使用就使用了計算器,計算器比數手指快多了,從此孩子賴上了計算器,計算時也只習慣用計算器。
二者的區別在於,前者讓孩子只懂得某一方式,而後者是孩子透過實踐對比進入了舒適區而難以自拔;
所以,讓孩子擺脫對哭的依賴性,關鍵在於逐漸拓寬孩子對情緒宣洩方式的認知,對需求表達的方式的認知,並輔助孩子實踐和驗證新的方式比舊有方式(哭)更為有效和讓他舒適。
解決方式:
“寶寶害怕了是嗎?來,媽媽抱,媽媽保護你”--這就是用擁抱來建立孩子的新的宣洩方式,並讓孩子切身體會到來自媽媽的安全感。
當然,這一方式會讓孩子依賴上媽媽,在前期並沒有什麼問題,但一個孩子只懂的害怕就抱媽媽的話,顯然也會陷入和以往依賴哭一樣的情況。
再次強調,認知決定行為,同樣也包括了孩子對新生事物的認知。
前文所述,孩子之所以害怕那些事物,是因為對這些對他而言的新生事物一無所知。
所以,在安撫好孩子的情緒之後,我們應該帶領孩子一次又一次地去認知這些事物,讓他獲取和我們一樣的認知,這個過程是循序漸進的,需要父母保持耐心。
“那個小動物好像很可愛的樣子,我們來試試它會不會咬我們好嗎?媽媽先來”
“哇哦!外面放鞭炮了,應該是有什麼事情要慶祝了,我想去看看,你陪陪媽媽好嗎?”
“阿姨是媽媽的好朋友呢,我介紹她給你認識,相信你會喜歡和阿姨玩的。”
“哎呀!好可怕呀!那裡冒起了火花,你想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當你給孩子證明了這些事物對他是安全的,給他一個緩衝時間,並且鼓勵和支援孩子去探索,很快他就會消除對這些事物的恐懼。
而同時,我們在陪伴孩子的這個認知過程中,也不斷教會孩子新的方式:害怕,就去認識他,去探索他,弄明白了你就不怕了(擴大孩子的安全區)。
值得注意的是,我們在透過不斷擴大孩子的安全區的時候,更為重要的是教會孩子自行拓寬安全區的能力--我們始終無法一直陪伴著孩子。
在我們一次又一次、手把手擴大孩子安全區的時候,孩子也是在一次又一次的習得這種能力,從我們身上獲取信心、勇氣,到內化成自己的內在的信心和勇氣;從我們身上習得新的探索方式,到內化成自己的新技能;
孩子從不是一張白紙,而是一本無字天書,只有用正確的開啟方式,才能讓他大放異彩。
最後,感激你的閱讀,沒有耐心的家長只尋求具體解決方式,殊不知真正出問題的,是自己的育兒心態,凡事都有快捷方式,而快捷方式是要付出代價的。共勉。
-
19 # 冰姐聊家常
有的孩子生來就膽小,見生人就哭,看見動物也哭,一個人害怕也哭。我在影片裡講了6點鍛鍊孩子膽量的方法朋友們可以參考一下
-
20 # 開心果畫吧
孩子膽量小要區別對待,孩子是從小表現的就很膽小,小心,還是年齡長大後慢慢的變的膽小了?家長可以好好回想一下孩子的成長過程!
一般孩子膽小,多數還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周圍人,尤其是親近的人對孩子的態度,孩子的成長環境,都會對孩子的安全感建立有影響!
孩子有膽小的表現,如果只是一味的去鼓勵,效果一般收效甚微,因為孩子的真實想法,和她/他內心抗拒或排斥的根源沒有找到,一味的估計反而讓孩子有更大的心理負擔,更容易變得內向或或逃避。
不知道孩子是哪個年齡段?
建議還是有效的陪陪孩子,和孩子多聊聊天,可以共讀一些有意思的書,在聊天和讀書的過程中看孩子如何回答,適時的插入一些相關話題引導孩子的認知!讓孩子知道家長很愛她/他,一定不要教條式的高高在上,孩子會更排斥!想想我們大人的成長學習過程,我們喜歡什麼樣的老師呢?為什麼會喜歡這樣的老師?
可以和孩子做一些親子換位遊戲,把你認為孩子平時表現膽小的場景做成遊戲,將你的表現展現給孩子,以做示範!
如果孩子只是單純在家時間久,出來玩的時間少導致的對外界事物需要適應表現的膽小,這點比較好處理,多抽點時間帶孩子出來玩,哪怕是在小區玩,出來的次數多了,孩子慢慢看的多了,就會有所改變!
回覆列表
決定孩子膽量和性格的因素有先天的氣質和後天培養。但後天的培養可以起主導的作用。 1. 不要對孩子的表現流露出失望的心情。這樣只會加重他自卑的心理。 2. 鼓勵他多多表現自己,給他一些機會。比如講故事,口頭描述自己所做的事。 3. 儘量少拿他和比他外向的孩子做比較,雖然你們可以鼓勵他向外向的孩子學習。 4. 不要在他面前鼓勵文靜或內向的行為,或讚美其他孩子膽小傾向的行為。 5. 只要是他自己能獨立完成的事情就不要干涉,甚至指導。 6. 只要你覺得沒什麼危險,就鼓勵他一個人出去找其他小朋友玩耍。 7. 遇到挫折,讓他自己嘗試去處理。 8. 還有一點非常重要。讓他品嚐做事膽大和自我表現的樂趣。只要培養起了興趣,他就會自己去嘗試的。 相信多給他一點空間和鍛鍊,他會慢慢的樹立信心,敢於表現。很多取得成就的人士,都是年輕的時候比較靦腆,後來自覺地克服性格弱點後就取得了成功。(共勉。我家的小傢伙在外面也有點膽小,我們正努力培養她敢於和其他小孩子交往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