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譚少39

    在曹叡當皇帝的時候,司馬懿可以說是一個功勞非常強大,為人處事十分低調的人。但是不管司馬懿怎樣低調、怎樣謙和,他畢竟不姓曹,也不姓夏侯,曹叡並不是不信任司馬懿,他只是更加信任宗室。尤其是曹芳年幼的情況下,即便出現君權旁落的情況,曹叡也寧願它旁落到宗室大臣手中,而不是姓司馬的人手中。 更何況,曹叡還記得曹植的上疏和高堂隆臨死前的遺書以及祖父曹操那句“司馬懿非人臣也,必預汝家事”。

    所以曹叡死前,立曹芳為太子,並列出了顧命大臣的人選:燕王曹宇、領軍將軍夏侯獻、武衛將軍曹爽、屯騎校尉曹肇、驍騎將軍秦朗。 這五個人,大將軍曹宇是曹叡的皇叔,而且和曹叡關係極好,曹爽是曹真的兒子,曹肇是曹休的兒子,夏侯獻是夏侯淵的孫子,而秦朗雖然不是宗室,卻是曹操的養子,也跟宗室差不多。 很明顯,這份名單沒有司馬懿的份兒。全是他們家親戚。

    曹宇擔任大將軍的第一天便奏請曹叡下詔不許司馬懿進入洛陽城。這一想法跟曹叡不謀而合,洛陽城裡有五個權力即將超過司馬懿的人,卻沒有一個人比司馬懿能力更強,功勞更大。這種時候放司馬懿進城,簡直是引狼入室。 於是曹叡一道詔書,就把司馬懿趕回了長安。

    這個時候的司馬懿跟鹹魚真的沒有什麼區別了。但是,鹹魚也會有翻身的時候。不管是曹叡還是五大輔政大臣都沒有想到,他們忽略了一個細節,一個致命的細節——確切地說是兩個人:劉放和孫資。 這兩人是曹魏老牌秘書。早在魏國建國初期,兩人就同時擔任了曹丕的秘書郎,後來這兩人同時轉為左右丞。黃初初年,秘書被改成了中書,於是劉放被任命為中書監,而孫資被任命為中書令,各加給事中。曹叡即位後,這兩人的地位愈加尊崇。

    這兩人跟司馬懿的關係很不錯,司馬懿從不拉幫結派,但他知道什麼人該接近什麼人不該接近,而身為領導秘書的劉放、孫資二人正是他結交名單上的第一名。 相反,宗室大佬們就不怎麼待見劉放、孫資二人,尤其是夏侯獻、曹肇和秦朗根本看不起劉、孫二人,相互關係鬧得特別僵。 所以劉放、孫資也一直把司馬懿當作自己人,而宗室親族則是外人中的外人。在他們心底,是最希望司馬懿能夠成為輔政大臣的。

    必須把這些膏粱子弟搞下去,把“自己人”司馬懿搞上來! 劉放、孫資作為機要秘書大部分時候都陪伴在曹叡身邊,但是大將軍曹宇等人也死守著曹叡,一步都不肯離開。 最後,曹叡病重,兩人讓曹宇趕緊去叫人,然後放一邊抹眼淚一邊啟奏道:“陛下百年之後,打算把天下託付給誰?” 曹叡雖然快死了,但腦子還很靈光,立刻知道二人想說什麼,不耐煩地一口堵回去:“不是說了,讓燕王輔政嗎?” 劉放沒有在意曹叡的語氣,他早就打好了腹稿,乘此機會開始慷慨陳詞:“陛下難道忘了先帝‘藩王不得輔政’的遺詔了嗎?” 這句話對曹叡毫無殺傷力,在曹叡看來“藩王不得輔政”這道遺詔本身就沒什麼道理。 當然,劉放還沒說完:“陛下您知道嗎,您剛得病那會兒,曹肇、秦朗就調笑、戲弄您的愛妃們。而燕王在城南屯兵,不讓大臣覲見陛下,這根本是豎刁、趙高這類權奸才會乾的事情啊!”

    這句話殺傷力就大了。自己還沒死,曹肇、秦朗就調戲自己的老婆們,曹宇就打算獨攬朝綱,這簡直與謀反無異! 曹叡聽得心頭火起,劉放正好上綱上線添油加醋:“如今皇太子年幼,國家卻面臨內憂外患的境地,陛下不做長遠打算,卻因為一己私恩把祖宗基業託付給這麼幾個平庸之人,臣下恐怕社稷危險啊!” 劉放這番話又說到曹叡心裡了,還揭開了曹叡最大的疙瘩。

    曹叡何嘗不知道五位輔政大臣才能平庸,根本不是安邦定國的賢才。他只是希望這五人能看在宗親的分上竭力儲存曹家社稷。

    但是從劉放的描述來看,這五人非但才能不足以安定社稷,就算是品行也極度不佳,一旦自己晏駕,這些人難保不成為權奸。 既然如此,何不換成才能卓越、品性也說得過去的異姓大臣呢?

    想到這裡,曹叡心裡已經隱隱有了人選,但他還是問劉放、孫資:“那你們覺得誰比較合適呢?”

    劉放想都不想就提出了一個人選,出乎意料的是,那個人居然是曹爽。 曹爽瞬間嚇了一大跳,從劉放開口說話的時候他就一直在觀察曹叡的臉色,沒多久他已經得出了結論:曹宇、曹肇、夏侯獻和秦朗的輔政大臣地位恐怕要保不住了。可是自己呢?自己和劉放、孫資關係還不錯,這兩人或許不會跟自己為難吧? 曹爽在猶豫,到底投向哪一邊?沒想到劉放卻主動來拉攏自己了。

    曹爽腦子亂成一團麻,頓時汗流浹背,一句話都說不上來。劉放急了,狠狠踩了曹爽一腳,曹爽突然像被紮了一針一樣躥起來,順勢一把跪倒:“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確定一個人選後,劉放又小心翼翼地提出了輔政大臣的第二個人選——司馬懿。 這一招,劉放在肚子已經推演了無數次,他相信不會有任何問題。首先推出曹爽是為了讓曹叡放心,然後推出司馬懿是為了輔助曹爽,環環相扣,嚴絲合縫。

    曹爽才幹太差,正好需要司馬懿這個能人輔佐,而司馬懿這個外姓大臣受曹爽制約,也掀不起多大風浪。 最重要的是,曹叡相信以司馬懿的性格,他對權力的威脅恐怕並不會比曹宇、曹肇這些人更大。 果然,曹叡當場就同意了。

    鹹魚翻生了。魏明帝曹叡晏駕變成了鹹魚,時年三十五歲。 同一天,齊王曹芳即位,司馬懿被提升為侍中、持節、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並且與曹爽各自統領禁軍三千人,共執朝政,而且還被授予可以乘坐小車直接入殿的特權。 這是司馬懿第二次擔任輔政大臣。這時候,離司馬懿被調離中央前往地方軍區任職已經過去十年了。

    十年之後,司馬懿再次回到權力中樞,這時候,他已經是四朝老臣,兩任託孤輔政大臣,曹魏軍界頭號人物,手下嫡系將領遍佈魏國各大軍區。 曹魏軍政兩界已經沒有任何人可以和司馬懿相抗衡。除了曹爽。

    史載曹爽此人,在曹氏宗親中以低調謙和而著稱,從來沒有太大的野心。而且曹爽在曹魏政壇的根基十分薄弱,根本就沒有自己的嫡系黨羽,名義上他地位比司馬懿高,但實際上,他根本沒有意願、也沒有信心跟司馬懿分庭抗禮。所以剛剛當上輔政大臣的那段歲月,曹爽像敬重自己的父親一樣敬重德高望重的司馬懿,大小政務都要拿去跟司馬懿商量,聽取一下這位老前輩的意見,然後才小心翼翼地去施行。

    人一旦掌權,是會變的。曹爽也不例外。曹爽剛剛當權,一個政治團體就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主動依附在曹爽周圍,後來大權獨攬的“曹爽集團”被迅速建立起來。集團的核心是六個人:何晏、鄧颺、丁謐、李勝、畢軌、桓範。此時此刻的司馬懿,對於曹氏王朝大體上還是忠誠的。但以司馬懿的性格,不可能不考慮自身和家族的命運。

    曹爽又不失時機地下來一劑猛藥。 先奪人事權,再奪軍權,曹爽集團咄咄逼人。司馬懿冷眼旁觀,稱病不出。解除了司馬懿的行政權後,曹爽開始在行政機構中安排自己的人馬。 曹爽把自己的頭號謀主何晏安排到了吏部尚書的職位上,然後,鄧颺、丁謐也分別被安進了尚書檯,再加上曹爽自己擔任錄尚書事,整個曹魏中央行政體系成了曹爽的一言堂。 至於畢軌和李勝二人,在丁謐的謀劃中將出任手握實權的地方長官與曹爽內外呼應:畢軌擔任司隸校尉,李勝擔任河南尹。

    奪走司馬懿錄尚書事的實權後沒幾天,曹爽再次借天子之手下詔:命曹羲出任中領軍,統領禁軍;族弟夏侯玄出任中護軍,牢牢控制了禁軍人事任免權,而四大營中最精銳的武衛營則交給了另一個弟弟曹訓。同時曹爽還把自己的其他弟弟全部以侍從的身份打發進宮廷,一時間,宮廷簡直成了曹爽家的後院。

    何晏等人懷著各種目的大張旗鼓地依附在曹爽周圍,曹爽卻忘了一個最基本的政治原則:當你把小部分人劃入圈子之內,你就等於把大部分人踢出圈子之外了。 那些圈子之外的人會變成另一個圈子,而那個圈子的核心便是司馬懿。

    曹爽機關算盡,卻幫司馬懿作了嫁衣。當曹爽集團佔據了魏國政壇大部分機要位置,一個蘿蔔一個坑,有新人上馬就有舊人下馬,那些被擠對下來的舊人便成了司馬懿集團最堅實的骨幹力量。 在這幫人中,司馬懿最為倚重的是曹魏的頂級謀臣蔣濟。 比起另一位頂級謀臣劉曄,蔣濟在知人料事方面稍微欠缺了一點,但在奇謀詭策上又超越了劉曄。但他和劉曄有個共同點:高智商、低情商。 所以他跟曹爽集團幾位核心人物的關係都處得不怎麼樣,尤其是畢軌,因為北伐軻比能的事情被蔣濟彈劾得很慘,如今畢軌鹹魚翻身,很不給蔣濟好臉色看。 相反,司馬懿卻一直刻意地保持著跟蔣濟的良好關係。

    司馬懿知道,當務之急不是在朝堂上和曹爽奪權,而是在曹爽最薄弱的環節鞏固自己的權力。 這個環節就是軍權。這才是司馬懿的命脈,絕不容曹爽染指!

    拜老朋友孫權所賜,司馬懿很快就找到了鞏固軍權的機會。 趁魏國大喪之際出兵打秋風一直是東吳的保留節目,這麼多年過去了,這一優良傳統一直沒丟。曹叡剛死,孫權就蠢蠢欲動,各項戰爭準備工作輕車熟路地開動起來。 確實,曹爽集團的軟肋就是軍權,他手裡沒有能帶兵的嫡系人馬,連個懂兵的人都沒幾個! 沒辦法,那就讓司馬懿帶兵吧。曹爽無奈地簽署了調兵的詔令

    戰爭過程比司馬懿預料得更加簡單,幾個回合東吳就被打跑了。

    此時此刻,曹爽已經極度焦躁不安了,他不打算忍下去了,決定跟司馬懿來個硬碰硬。他要把手直接伸進各大戰區和中央軍,直接伸進司馬懿的勢力範圍。 “司馬懿打東吳,我們就打西蜀……不過首先,我需要先接過雍涼戰區的指揮權。”

    幾天後,曹爽上疏,推舉中護軍夏侯玄督雍、涼二州軍事,接過了雍涼兵團的指揮權。 不過指揮權是一回事,控制權又是另一回事。

    正始五年年初,曹爽上疏曹芳,請求親自率兵討伐蜀國——說是上疏,其實是自說自話,不過在批准自己之前,他偷眼打量著司馬懿,等待這個老傢伙的反應。 司馬懿認定曹爽伐蜀必敗。

    諸葛亮死後蜀國進攻能力嚴重退化,但是諸葛亮遺留下的防禦體系還在,蔣琬、費禕、姜維、王平這些老將還在,更重要的是,秦嶺天險還在。沙場老將曹真尚且鎩羽而歸,更不用說對用兵一無所知的曹爽、夏侯玄以及什麼鄧颺、李勝了。

    諸葛亮之後,蜀國確實無可挽回地衰弱了,當時的漢中守軍只有區區三萬人。在曹爽的六萬大軍(號稱十萬)面前似乎不堪一擊。

    但是結果卻如司馬懿所料,經歷一番血戰,曹爽扔下無數牛馬、軍械和糧草後,大軍撤回了關中。 曹爽一敗塗地,比他老爹曹真還丟人敗興。 這件事情讓曹爽明白一個道理:玩軍事,他真的不是那塊料。

    玩軍事不行,曹爽決定玩政治,正始八年四月,丁謐找到曹爽,又獻上了一條詭計:把郭太后遷回永寧宮。 這個訊息讓修養功夫極好的司馬懿都忍不住跳腳罵娘。

    如果說之前司馬懿的所有忍讓都有息事寧人的因素,那麼從這一天起,司馬懿已經做好了反擊的準備。 如果說之前司馬懿的所有努力都是為了保護手中的權力,那麼從這一天起,司馬懿已經做好了奪權的準備。 積蓄了整整八年的憤怒即將噴薄而出,曹爽和他的謀士們即將體驗到,什麼才是真正頂級水平的政治鬥爭:果決、殘酷而血腥。

    正始九年除夕,司馬師帶回一個訊息:少帝曹芳將於次年正月初六祭拜高平陵,曹爽、曹羲、曹訓三人同行! 機會就這樣來了,在司馬懿的授意之下,司馬師已經偷偷募集了死士三千人,平時藏身在洛陽城的民居內,只要一聲號令就能迅速集結。這就是司馬懿奪權的主力。

    可惜的是,從正始八年開始,曹氏三兄弟很少集體活動,曹爽每次外出都會在洛陽留下至少一個兄弟,這讓司馬懿根本找不到出手的機會。所以,司馬懿只能耐心地等待著。 而如今,曹爽不知道哪根神經沒轉過彎,居然和兩個弟弟同時前往高平陵,還帶走了曹爽集團的大部分骨幹,洛陽城一瞬間就空虛了。 這就是司馬懿等待已久的機遇!

    司馬懿跳下床,叫來了次子司馬昭,把自己的全部謀劃告訴了他,讓他準備準備,正月初六就動手。

    一切按計劃展開。 司馬師首先衝出府邸,他要去皇城大校場集合全部死士。半個時辰後,死士集合完畢,司馬懿帶上司馬昭直奔皇城,接過了這支部隊的指揮權。 司馬懿立刻下達了第一道命令:分出一部分死士前去攻佔皇城武庫——萬一要跟曹爽幹仗,精良的武器裝備必不可少。 然後,司馬懿命令司馬師駐守宮城大門,防止洛陽禁軍反撲,司馬昭前往永寧宮“保護”太后,而他自己帶著剩餘的死士一路衝進皇宮,召叢集臣。 當人到得差不多的時候,司馬懿宣佈“曹爽兄弟無禮犯上,廢除一切職務”。

    這個訊息如晴天霹靂,讓魏國群臣一時無法接受,雖然曹爽很不得人心,但司馬懿這一手也太突然了,所有人都陷入了沉默中,默默權衡著自己的選擇。 無論在什麼時候,站隊伍都是個要命的問題。 這時候,司馬懿這些年來籠絡人心的成果終於展現出來。 首先跳出來表示支援的是太尉蔣濟。緊接著,尚書令司馬孚也明確表示了和司馬懿穿一條褲子的決心。 那些早早趕來的大臣中有很多都被司馬懿暗中籠絡過,既然蔣濟都帶頭了,於是,大家紛紛表示擁戴司馬太傅的英明決定。

    獲得大臣們的認可後,司馬懿帶領群臣前往永寧宮,向郭太后報告此事。 政治鬥爭跟軍事鬥爭不一樣,除了拳頭硬,政治立場正確也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所以他必須取得太后的認可,讓自己的行動合法化。郭太后知道,自己即便反對也沒什麼意義了,只得承認了司馬懿之前叛亂行動的合法性,並授權司馬懿成立一個“專案組”,查處曹爽集團的不臣不法行為。

    司馬懿的第一步已經成功了。在一上午的時間裡,司馬懿先聚兵,再奪門,取得大臣支援,獲得太后懿旨,每一步都走得有條不紊、嚴絲合縫。 政治問題解決了,接下來就是赤裸裸的軍事問題。

    曹氏兄弟在洛陽城中還留有許多中下級軍官和數量可觀的軍隊。但這些大兵群龍無首,只需要一個有足夠權威的人領導,就能立刻轉化為司馬懿的武裝力量。 司馬懿想到了兩個人選:高柔代理大將軍一職,接管曹爽所部軍馬;桓範代理中領軍一職,接替曹訓所部兵馬。

    司馬懿也犯了一個不該犯的錯誤,就是相信了偽裝得很好的兩面派恆範,司馬懿靜靜等待曹爽的反應,可就在這時候,一個司馬懿始料未及的突發情況幾乎打亂了司馬懿所有的部署: 桓範離開洛陽城,直奔曹爽而去!

    理素質極強的司馬懿立刻恢復了果決,命令老臣王觀取代桓範前去收編中領軍直屬營,同時下令全軍戒備,隨時準備應對各種突發情況。

    見到曹爽,桓範也顧不得客套,立刻呈上醞釀多時的計策:“天子車杖在此,大將軍打算如何利用?” 曹爽想了片刻,壓低聲音道:“天子年幼權弱,能有何用?” 桓範一跺腳:“大將軍糊塗!天子才是唯一的求生之道!” “司馬公所倚仗的乃是太后懿旨。但太后懿旨和天子聖旨,哪個分量重?” 曹爽心說“分量都不重”,但話沒出口又咽了回去:“然則先生何以教我?” “護送天子車駕至許昌,號召天下勤王,與司馬太傅武力決戰!”(以天子詣許昌,徵四方以自輔)桓範斬釘截鐵地說。 說完,桓範滿懷期待地望著曹爽,曹爽卻陷入了沉默, 廢材就是廢材。

    曹爽的沉默讓桓範的心沉入谷底,他又轉向了邊上的曹羲:“事情都這麼明顯了,難道你們還不明白嗎?你平日裡讀這麼多書有什麼用!你們曹家的門戶就要倒了!”。曹羲也不說話,裝死。 曹羲的心思跟他老哥一樣,都捨不得豁出命來跟司馬懿魚死網破,在他們的幻想中,最壞的情況不過是認栽,把大權還給司馬懿。留一條命在,曹家的人還愁沒有一口飯吃嗎? 可憐曹氏兄弟跟司馬懿鬥了這麼多年,卻一點都不瞭解司馬懿。

    桓範看到一臉死相的曹氏兄弟,心頭的絕望越來越濃,聲音幾乎都撕心裂肺了:“從這裡到許昌不過半天的路程,到了許昌就能招募一支像樣的軍隊,唯一需要擔心的就是軍糧,不過我已經把大司農的印綬帶來了,調集糧食完全不成問題啊!”

    說完,桓範死死拉住了曹爽的衣袖,要曹爽立刻表態。 曹爽覺得再裝死下去也不是個事兒,於是提了個折中方案:“要不先派人探探太傅的口風?如果太傅決心趕盡殺絕,我等再從長計議不遲。” 桓範聽了摘下佩劍一把扔到地上:“自尋死路,大勢去矣!”

    司馬懿摸準了曹爽的心思,接二連三送來招降書,桓範急得火燒火燎,磨破了嘴皮子勸說曹爽。曹爽卻一直搖著頭,說:“司馬公只不過是想奪權罷了,我交出權柄,保留爵位,至少還能做個富家翁。”

    桓範聽到這句話,癱倒在地上,號啕大哭:“你父親曹真是個英雄,怎麼生下你們這些蠢牛一樣的兒子!因為你們,害我橫遭滅族之禍啊!”(曹子丹佳人,生汝兄弟,犢耳!何圖今日坐汝等族滅矣!)

    可惜桓範聰明瞭一輩子,卻在最後關頭押錯了籌碼,他又能怪誰? 正始十年正月初七清晨,曹爽終於扔下佩劍,舉手投降。

    投降的結果是曹爽和他的兄弟們,身為曹氏宗族,世代蒙受皇恩,還親手接過先帝的遺詔,卻包藏禍心,跟何晏、鄧颺、張當等人圖謀造反。和同謀桓範等一起判處大逆不道罪。這樣的判決,意味著曹爽集團骨幹被全部誅三族,數百顆人頭轉眼之間就將滾滾落地。

    正始十年正月下旬,曹爽、曹羲、曹訓、何晏、鄧颺、李勝、畢軌、桓範…以及他們的全家三族被盡數斬首。 三國曆史上持續時間最長、涉及範圍最廣、最驚心動魄的權力鬥爭以最血腥的方式落下帷幕。

    隨著曹爽覆滅,司馬家族權傾朝野,司馬懿下一個目標是夏侯家族,此時夏侯家族最大的當權派是徵西將軍,都督雍、涼二州諸軍事的夏侯玄。 夏侯玄也是曹爽一手提拔起來的,但身為夏侯家族的頂樑柱,夏侯玄只能算曹爽的盟友而不是黨羽,而且手握重兵,因此逃過了年初的大清算。 當然,逃得了初一逃不過十五,司馬懿大權在握,第一件事就是要把夏侯玄的兵權擼掉。 這事兒並不難辦,夏侯玄在雍涼軍區本來就沒有根基,伐蜀大敗之後更加灰頭土臉。司馬懿一紙調令,夏侯玄就乖乖滾回洛陽,轉任大鴻臚,成了一名外交官,然後又改任負責宗廟祭祀的太常,名義上是九卿之首、地位尊崇,但說白了就是職業神棍。接下來,司馬懿讓郭淮收拾夏侯玄的叔叔夏侯霸,夏侯霸無奈之下叛逃蜀國,對於這個訊息,司馬懿一點都不在乎。夏侯霸是死是活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夏侯家族在軍界的勢力已經被肅清了。

    司馬懿幹掉最後一個曹家的人是當時曹魏軍界的頭號人物大司空、都督揚州諸軍事的王凌。 王凌是美人計的設計者王允的侄子,和所有職業軍人一樣,王凌性格粗魯,但是愛憎分明,對於曹氏家族忠心耿耿。

    可惜的是,王凌剛搭上楚王曹彪這面大旗,還沒拉起造反大旗來,就被一個叫楊康心腹出賣了。嘉平三年五月初二,司馬懿親自率領大軍走水路南下征討王凌。 出兵之前,司馬懿先是以天子名義發了一封詔書,把王凌罵了一頓,無非是以下犯上,不聽號令,實在無禮一類的話,並沒有涉及謀反大罪。赦令的最後話鋒一轉,又宣佈赦免這一系列罪名。然後又以私人身份給王凌寫了一封信,告訴王凌說天子很生氣,後果很嚴重,王師已經開到你家門口了,但是我呢打算網開一面,你自己看著辦吧。

    結果王凌又鑽到了司馬懿的套子裡面去。活活被逼自殺而死。王凌死後,一場大清洗立刻橫掃揚、豫二州。

    司馬懿要的並不只是殺戮,而是殺戮所帶來的震懾。 他的震懾立竿見影,曹魏政壇再次陷入恐懼中,惶惶不可終日的大臣們急不可待地向司馬家族表忠。然後,司馬懿又開始料理皇室宗親。楚王曹彪立刻被揪出來,人證物證俱全,無話可說。一個月後,楚王曹彪被賜死,他的家族子女全部貶為庶民,遷徙到平原郡軟禁起來。 有了這個契機,司馬懿上奏朝廷:將所有宗室親王全部遷到鄴城嚴加監管,嚴禁這些親王與外界人士擅自聯絡,連親王之間都不能相互來往。

    曹芳准奏。司馬懿又任命自己的第五子司馬伷為寧朔將軍,專門負責監管這些親王。 這些血統高貴的皇室貴胄,一夜間淪為階下囚。曹氏家族的力量已經被徹底剪除了。

  • 2 # 跳梁zk

    這個問題說起來有點搞笑,因為在現在人們的眼中(具體來說實在東晉五胡十六國之後)司馬懿都是個白臉大奸臣,是個篡權奪位挾天子令諸侯的大壞蛋。可是在五胡十六國之前人們的心目中是個大忠臣。這一點在《三國志》中可以體現的。

    當然也有人說陳壽是晉朝人,因為政治原因可以美化司馬懿。我覺得這個論調有一定的依據,可是也有很多問題。第一,陳壽是公認的良史,為了巴結權貴美化一些壞人他沒有幹過。第二,陳壽對司馬昭的評價很客觀,罵你老子誇你爺爺,用這種操作巴結當朝者基本上是早上沒睡醒。

    首先我們認為司馬懿有篡權奪位之心,主要是因為高平陵誅殺曹爽的事。但是說實話,司馬懿為什麼殺曹爽?主要還是為了保命(保一家的命)而且曹爽本身就不是個好東西。幹掉曹爽頗有點清君側的意思。關鍵在於司馬懿在幹掉曹爽之後幹了點啥。

    答案是……啥都沒幹,這一手搞得曹芳措手不及。他也感覺司馬懿現在這麼NB會不會拿自己開刀,主動示好封司馬懿為丞相……結果司馬懿不當。曹芳更懵逼了,心想是不是官給小了(東漢曹魏是三公九卿制和九品中正制,並無丞相,丞相在東漢曹魏不像個職位,而是一種“天子第一老子第二”的身份象徵。所以你看到三國很多時候沒有丞相,是很正常的)又封司馬懿為王(加九錫),司馬懿又拒絕了。曹芳以為司馬懿是跟自己客氣客氣,繼續堅持給司馬懿封王。結果司馬懿乾脆稱病不上朝了,一副寧死不受封的樣子(裝病專業戶)。曹芳終於放心了,不再對司馬懿起疑心而且時常在遇到自己不能解決問題的時候,親自到司馬懿家請教司馬懿。結果不知道司馬懿是真病了還是真心退隱江湖,依然死都不上朝。

    司馬懿不上朝,當年曹爽手底下一些沒有被清理掉的親信就坐不住了,曹爽親信王淩令狐愚叛亂,要罷黜曹芳(再次佐證曹爽是個什麼東西)。司馬懿終於不裝病了,三下五除二把這對雜魚給料理了(手段略殘忍)。曹芳很感動,心想封司馬懿丞相加司馬懿九錫,司馬懿為了名節斷不會接受。就想封司馬懿為相國,可是司馬懿又拒絕了。曹芳這下不能忍了,這一天天的光你來救我了就不能讓我賞你點啥?說出去別人會罵我的。一再堅持要拜司馬懿為相國,封司馬懿為郡公(比王低的爵位)。結果司馬懿又不上朝了,跟之前不同的是,司馬懿這次是真不行了。

    嘉平三年八月戊寅,司馬懿去世,諡號文貞(一說宣文),追封相國郡公。同年十一月,有司奏請將各位已故功臣的靈位置於魏太祖廟中,以配享祭祀,排位以生前擔任的官職大小為序。太傅司馬懿因位高爵顯,列為第一。

    司馬懿死後,藉著九品中正制的關係。他的子子孫孫個個都是高官名將,朝中重臣。當然,其中出了個司馬昭。這都是後話,跟司馬懿沒有什麼關係了。但是有一件特別有意思的事情,當年毌丘儉文欽,因為反對司馬家族的不臣之心,舉大軍“清君側”。在起事之前他們也寫了篇討賊檄文,其中有這麼一句話:“故相國懿,匡輔魏室,歷事忠貞,故烈祖明皇帝授以寄託之任。懿戮力盡節,以寧華夏。”司馬家族的敵人,都可以在討伐司馬家族的檄文中這麼誇讚司馬懿。可以說司馬懿當時留下的影響是多麼的正面。反他?早上沒睡醒吧!

  • 3 # 國史拾遺

    曹操的嫡系部眾都有誰?大家熟悉的有荀彧、賈詡、郭嘉、荀攸、程昱(五大謀士),于禁、張遼、張頜、徐晃、樂進(五子良將)。還有他們曹家、夏侯家的一干名將,比如曹洪、曹仁、曹真、曹休、夏侯惇、夏侯淵等。這些人全部都死光了。。。

    這些人如果不死,司馬懿哪裡有機會呢?

  • 4 # 藍海173824745

    跟隨曹操起兵的舊部大都去世,已經到了第二代或者第三代。曹操死後,司馬懿位高權重,手握兵權近三十年。曹魏軍隊中大都是司馬懿舊部和親信。曹氏家族中唯一能和司馬懿抗衡的大將軍曹爽,也是昏庸無能,貪圖玩樂。高平陵之變,司馬懿徹底清除曹爽勢力。曹魏政權此後已經被司馬氏控制。三國分裂的局面在司馬氏手中結束,中國逐步進入新的短暫的統一時代——西晉。

  • 5 # 職場前沿思維

    也不是完全沒有人反抗,司馬懿的政變其實也有漏洞,只不過曹爽太無能了!

    曹氏兄弟在洛陽城中還留有許多中下級軍官和數量可觀的軍隊。但這些大兵群龍無首,只需要一個有足夠權威的人領導,就能立刻轉化為司馬懿的武裝力量。 司馬懿想到了兩個人選:高柔代理大將軍一職,接管曹爽所部軍馬;桓範代理中領軍一職,接替曹訓所部兵馬。

    司馬懿也犯了一個不該犯的錯誤,就是相信了偽裝得很好的兩面派恆範,司馬懿靜靜等待曹爽的反應,可就在這時候,一個司馬懿始料未及的突發情況幾乎打亂了司馬懿所有的部署: 桓範離開洛陽城,直奔曹爽而去!

    理素質極強的司馬懿立刻恢復了果決,命令老臣王觀取代桓範前去收編中領軍直屬營,同時下令全軍戒備,隨時準備應對各種突發情況。

    見到曹爽,桓範也顧不得客套,立刻呈上醞釀多時的計策:“天子車杖在此,大將軍打算如何利用?” 曹爽想了片刻,壓低聲音道:“天子年幼權弱,能有何用?” 桓範一跺腳:“大將軍糊塗!天子才是唯一的求生之道!” “司馬公所倚仗的乃是太后懿旨。但太后懿旨和天子聖旨,哪個分量重?” 曹爽心說“分量都不重”,但話沒出口又咽了回去:“然則先生何以教我?”“護送天子車駕至許昌,號召天下勤王,與司馬太傅武力決戰!”(以天子詣許昌,徵四方以自輔)桓範斬釘截鐵地說。 說完,桓範滿懷期待地望著曹爽,曹爽卻陷入了沉默, 廢材就是廢材。

    另外說下,曹氏家族本身也已經非常弱了。曹操時代,多半依賴曹爽宗親領兵,但是曹丕父子之後,幾乎改變這樣的情況,對曹氏宗親進行最大限度的打壓和防範,而且非常嚴厲,不僅沒有任何實權,還要受到監視,幾無異於困徒。其中特別強調,不賢者不王,而且一旦封王,立即迫令就國,活動區域不許超過三十里,不許進京,不許和周圍其他的封王來往;在國內,一舉一動皆受中央派來的輔監管制著。再次就是利用徙封、奪兵等方式對諸王實行精神折磨。最後是不許他們統兵治民。

    另外一點,曹氏宗親之中,再無領袖人物,與曹氏關係最好的夏侯家族,除了夏侯玄和夏侯霸之外,其他基本上也沒啥影響力。夏侯玄很快被召回京城軟禁,夏侯霸則叛逃蜀漢。

  • 6 # 手機使用者6177656125

    曹操本不姓曹,其父曹騰是宦官養子,加上曹丕自剪羽翼,殘害兄弟,自焚根基,就算司馬懿不攥位,江山易位也是短時間內的事,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7 # 2加3可以不等於5沒錯

    蔣濟的九品正中和排擠了庶族的人,讓士族子弟全面控制了政權,寒族中老人或死或退,新生代但則無奈依附士族,這才是曹魏政權完膽真正原因。曹操的唯才是舉是對士族的打擊,是維護政權的保障,可惜曹丕不懂或者說沒有頂住士族的壓力,導至寒族人士無法進入權力中樞,只能投靠士族,孤家寡人的曹魏政權不完膽才怪呢!!!!反觀孫劉政權嚴勵打擊士族,把他們對政權的威脅降到了最低,保證了政權的穩固(隨朝科舉制度徹底解決了士族對中央政權的威脅)!!!!

  • 8 # 初心如舊

    司馬懿奪權時跟曹操起家的舊部為啥不幫助曹操後人?

    這個問題要分幾步分別答覆。第一,曹氏親族中有能力有實力的舊部基本沒有人了。曹魏第三代魏明帝曹睿景初三年(239)去世後, 司馬懿是當時四位託孤大臣之一,而且司馬懿是魏文帝曹丕和明帝曹睿兩代皇帝託孤大臣,資歷威望都是很高的。而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是在嘉平元年(249)那時與曹操同時代比較有名氣的,如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淵等早已死去,就是第二代的曹真曹休曹彰等也都已經不在人世了。雖然夏侯淵的兒子夏侯霸掌握一定兵權, 但一方面不在朝裡而在長安,得到訊息晚,另一方面司馬懿的手段高明具體就是分步實施,即開始很溫和,所有人包括當事人曹爽都覺得能接受,夏侯霸作為間接的關聯者既不清楚詳細利害關係,更不明白自己應該怎麼幫忙。到大局基本清晰的時候,已經只有自己孤身逃跑,甚至連一個親信都很難帶出來了;第二,郭太后幫助司馬懿,司馬懿剝奪曹爽職權名正言順。正始八年(248)曹芳年滿十六歲,按照古制可以行加冕禮,也就是表示成年了,以前曹芳幼小,曹爽把曹芳當小孩,以輔政名義任意胡作非為慣了,眼看曹芳成年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脅,曹爽心急如焚不知道咋辦,何晏給出主意說:不用擔心,曹芳是一個只喜歡玩耍的少年,對國家大事沒有興趣,只要找一些會玩的人陪,問題不大。不過,郭太后一直住在宮中,她雖不是曹芳親媽,但從小照看曹芳,二人感情很好要提防,而郭太后對曹爽一夥卻顯得不熱不冷,不近不疏。從以前與郭太后交往過程中,曹爽知道郭太后對司馬懿印象很好,而當時司馬懿以年老多病為由一直閒居養病,如果太后忽然啟用司馬懿豈不是麻煩?所以正始八年(248)三月,曹爽以曹芳名義下詔,把郭太后遷往永寧宮居住。這雖然分隔了曹芳和郭太后,但卻違背二人意志無疑得罪了太后。嘉平元年(249)正月初三,司馬懿乘曹爽兄弟陪曹芳去高平陵祭祀先祖,封鎖城門,隔斷浮橋,請太后下詔書歷數曹爽罪狀,順利免去曹爽曹曦曹訓兄弟三人軍職,這詔書就是當曹芳面宣讀給曹爽兄弟聽的。第三,曹爽一黨失盡人心,讓司馬懿事先爭取到重要高官支援。在得知次日曹爽將陪同曹芳外出祭祀時,正月初二夜裡,司馬懿用最隱秘的方式把太尉蔣濟,司徒高柔,和自己的弟弟尚書僕射司馬孚等人接到自己府裡,加上兩兒子司馬師司馬昭共同商議,明確了各人佔領武器庫,大將軍營,皇宮,曹爽府邸等重要位置的任務。第四,確定了先寬後嚴逐步擴大的處置原則,先後派許允,陳泰,尹大目等向曹爽多次傳遞只剝奪其兵權,不問其他的資訊,麻痺曹爽讓曹爽產生錯覺。曹爽本來就是紈絝子弟,雖然號稱智囊的桓範一再勸說曹爽保曹芳就近到許都,用大將軍印信調全國兵馬討伐司馬懿,但曹爽竟然思慮一夜卻做出“願意放棄大將軍位置作個富家翁“的選擇。而曹爽陪曹芳回城後的幾天內,司馬懿只把他們兄弟禁閉在家,並沒有直接動手。但同時把與曹爽親密無間的黃門張當抓起來,嚴刑拷問。張當受刑不過承認自己與曹爽等人密謀造反,這下問題就嚴重了,造反那就是死罪啊!到這時就是那些本來只想把曹爽免職的官員,包括當初支援司馬懿的蔣濟,高柔,以及司馬孚(司馬孚雖然是司馬懿弟弟但卻是曹家忠臣)等都難以挽救曹爽了,司馬懿就很順利地把曹爽兄弟家族數百人全部斬盡殺絕,部分原來不滿曹爽的看到這結果,即使對司馬懿殺曹爽滿門有怨氣,有人想忠於曹芳,但兵權,政權都被司馬懿父子控制,司馬孚作為弟弟都不敢再多說,別人更不敢有異議了。

  • 9 # 寒鯤

    高平陵之變前,身為曹魏宗室少壯派的曹爽,任用大批沒有多少政治經驗的年輕名士,以至於引起大量曹魏功臣的不滿,破壞曹睿身死之後的政治生態平衡,形成少壯派(宗室+名士)獨大的局面,嚴重威脅到了曹操舊部、曹魏元老的利益。再加上曹爽伐蜀的失敗,內政手腕不足,外戰毫無功勳的曹爽,在正始末年已然很不招曹魏元老待見了。

    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正是看準了曹爽所處的“內憂外患”政治局面而發動的,雖然在從軍事上看,確實很冒險,但在政治上看,卻很精明。精明在哪裡呢?司馬懿與曹爽均是曹睿臨危之際的託孤重臣,二者各自代表了曹魏元老家族利益與曹魏宗室少壯派利益,而司馬懿被曹爽明升暗降(太傅),則標誌著曹爽擅權的開始。質言之,司馬懿與曹魏元老家族的利益因為曹爽的宗室、少壯色彩,從曹芳時期開始便繫結在了一起。若論資歷與功勳(司馬懿在曹睿時期屢立戰功),在正始末年,毫無任何一人可與司馬懿相彷彿,曹魏各大元老家族面對逐漸把自己推向對立面的曹爽兄弟,只能推舉司馬懿作為代表,來與曹爽抗衡。

    曹魏元老在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時,尚未看出司馬懿篡代的野心,以為司馬懿不會不顧當年與曹丕的知遇之情,更不會不顧兩次託孤的名望,所以方才在高平陵之變的後續關鍵環節中站到司馬懿的一邊,幫著司馬懿做事。未曾想司馬懿野心遠超他們的預期,等到司馬懿掌握了洛陽的中軍、屯田軍乃至朝政、帝后、曹魏宗室之後,方才被司馬懿過河拆橋完畢,毫無在中央層面的還手之力。蔣濟在高平陵之變前後的表現便是曹魏元老的典型,正始年間蔣濟反對曹爽的施政,政變之中不僅為司馬懿參謀而且還寫信勸降,等到政變結束、曹爽被殺,方才後悔而死。

    至於,司馬懿晚年的最後三年乃至於司馬師、司馬昭一步步奪權之時,為什麼曹魏元老顯得不幫助曹氏,原因有三:

    其一,司馬氏掌握了中央軍政大權與關西軍區的支援,並且在淮南一叛後軟禁了曹魏宗室,使得反抗派的曹魏元老既沒有反抗的實力組織,又沒有反抗的名頭與旗幟;

    其二,司馬氏透過更加老到的利益輸送、婚媾聯姻拉攏了溫和派曹魏元老,化敵為友地消解了曹魏的統治基礎;

    其三,王凌、母丘倹、諸葛誕的淮南三叛,代表了野心派曹魏元老的逐鹿之心,唯一的一部分在東南軍區擁有地方勢力的封疆大吏也幾乎都是“借曹魏之名、行野心家之實”的人,哪裡還顧得上幫曹氏恢復實權?

  • 10 # 將心向明月

    曹操是一個傳奇人物,在和劉備,孫權的鬥爭中憑藉超強的人格魅力。招攬了大批次的人才,最終成為三國的贏家。並且,曹操教子有方生的孩子也都不負眾望,我們所熟知的有,曹植,曹丕,曹衝等人。但在曹操死後的二十多年後,他一手建立的魏國就落到了司馬懿的手中。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呢?

    曹操一生,一共生了25個孩子,算得上人口興旺了。一般皇帝都沒有這麼多兒子,並且這25人能力出眾的不在少數。曹昂、曹丕、曹彰、曹植、曹衝是其中最優秀的五名,但天妒英才啊,曹操的孩子壽命都出奇的短,曹昂活了20多歲,曹丕39歲,曹彰約35歲,曹衝僅13歲,全部都死在了司馬懿前面。

    除了曹操兒子以外,曹操還有很多能擔大任的親戚,比如,曹洪、曹仁、曹真、曹休,其中曹真、曹休都是曹操的侄子。這兩個人既有能力,又對曹操忠心耿耿,雖然不如司馬懿的鬼才計謀,但有他們在,司馬懿也不敢輕易動手,可惜這兩個人也死在了司馬懿的前面。

    曹操在建立大業前期,表現的十分大度。嚴於利己寬以律人,對自己的部下也是愛護有加,所以才能吸引到那麼多頂級人才。到了後期,曹操已經大權在握的時候,他陰險狡詐的梟雄形象就顯露出來了,荀彧、崔琰這樣的忠臣,都死於曹操之手。

    曹操臨走之前,特意囑咐過一定要小心司馬懿這個人,所以曹氏家族一直對司馬懿沒有放鬆警惕,直到後來曹爽中計大意失兵權,曹操死後,還是有不少人忠心輔佐曹操的後人

    繼承曹操衣缽的曹丕,能力沒有曹操好,心狠手辣卻一點都不輸,像于禁這樣功勳卓著的老臣,歷經滄桑後回到了魏國,卻被曹丕羞辱至死,這讓很多大臣都對曹操心生反感。當年劉備是怎麼對待諸葛亮和關羽等人的,都是把他們當做自己的親人看待,所以諸葛亮才能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曹丕死後曹叡在洛陽即位。在位期間指揮曹真、司馬懿等人成功防禦了吳、蜀的多次攻伐,並且平定鮮卑,攻滅公孫淵,頗有建樹。魏明帝統治後期,也就是諸葛亮死後,大興土木,耽於享樂。曹睿雖是“一時明君”(裴松之語),可有個毛病,就是好色。年紀輕輕,就在風月場裡掏空了身體。

    到了曹芳(232年-274年)在青龍三年(239年)繼位的時候,7歲的小皇帝,手下就剩下曹爽那二貨和司馬懿了,加上曹爽自己作,一切都水到渠成

  • 11 # 笑談歷史歐

    簡單點說吧,要說他有多厲害,那都是扯蛋,不過司馬懿活得長,那些厲害的人都先死了,諸葛亮不就是被他磨死的嗎?到他晚年的時候,曹操的舊部及魏國忠臣都也死去,整個魏國大多被他司馬家掌握。這就是活得長的好處,不管他的敵人有多厲害,只要死了那就是敗了,活著的就勝利了。

  • 12 # 歷史春秋網

    司馬懿的權謀在奪權一役中表現的淋漓盡致。齊王曹芳為太子時,父親曹叡為曹芳開列了五位輔政大臣:燕王曹宇、領軍將軍夏侯獻、武衛將軍曹爽、屯騎校尉曹肇、驍騎將軍秦朗(曹操養子),並沒有司馬懿。但司馬懿注意結交皇帝身邊重要的大臣,使這兩位大臣成為自己的心腹,這兩位大臣就是中書監劉放和中書令孫資,而夏侯獻、曹肇和秦朗卻看不起二人,與二人關係搞得僵。但正是這二人,在曹叡臨終前,動用三寸不爛之舌,將曹宇、曹肇、夏侯獻和秦朗的輔政大臣搞了下去,而建議曹爽和司馬懿為輔政大臣,結果曹叡臨死犯了糊塗,居然同意了劉放和孫資的建議。

    齊王曹芳即位後,司馬懿被提升為侍中、持節、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與曹爽各自統領禁軍三千人,共執朝政。而曹爽在治國、治軍上顯然與司馬懿不是一個段位的,而且此人胸無大志,曹爽集團的何晏、鄧颺、丁謐、李勝、畢軌、桓範等人,除了桓範是個人才外,包括他自己都是庸才,哪裡是司馬懿的對手?司馬懿利用與孫吳開戰奪取了軍權,而曹爽嫡系與蜀國開戰卻打了敗仗。曹爽蠢就蠢了,但事就壞在曹爽雖是蠢材,卻想大權獨攬,與司馬懿爭權奪勢,結果逼得司馬懿動了殺機,釀成高平陵之變,司馬懿將所有曹爽集團盡滅三族,夏侯霸無奈之下叛逃蜀國,忠於曹魏的王允侄子、大司空、都督揚州諸軍事王凌被逼自殺,楚王曹彪被賜死。不是曹操舊部不維權,而是都被司馬懿各個擊破,死於非命,只剩下小皇帝曹芳光桿司令一個了。

  • 13 # 麗醬每日分享

    公元249年,大將軍曹爽陪著魏少帝前往高平陵祭拜,司馬懿趁機發動兵變,控制了京都洛陽,逼迫曹爽交出了軍權,不久之後就以謀反之罪誅滅其黨羽,自此曹魏的軍政大權全部落入司馬氏的手中,史稱“高平陵之變”。

    有人就問了,為什麼司馬懿奪權的時候,跟隨曹操起家的舊部全都無動於衷,沒有出面幫助曹爽呢?

    首先,那些人在當時已經沒有多少勢力了。曹操的舊部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派系:一派是宗親曹氏和夏侯氏,代表人物有曹仁、曹真、夏侯惇和夏侯淵等人,一派是寒門出身的武將,例如張遼、于禁這些人,還有一派就是世族豪門。

    他們中有的人比較識時務,選擇與曹操合作,也有頑固不化的,司馬懿就是典型,無論是合作還是抗拒,這些世族豪門一直對曹操、乃至篡奪東漢的曹魏政權有牴觸心理,他們之所以不反抗,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手中沒有兵權。

    其次,曹爽自己作死也是重要原因,他在朝中獨攬大權的時候,主導進行了“正始改革”,先是用親信架空了同為託孤大臣的司馬懿,打擊了世族豪門,又把郭太后遷出皇宮,得罪了曹氏宗族。

    隨著權力地位的增長,曹爽開始任用私人、專權亂政,出兵漢中、傷亡慘重,全國上下怨聲載道,這些已經讓他人心盡失,所以最後才沒有人願意站出來幫助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不會抽菸,能在社會上打交道嗎?能交到朋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