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愛分享的窗簾人
-
2 # 惪州元良1978
張遼(169-222年),字文遠,雁門馬邑(今山西朔州市)人。漢末三國時期曹魏名將。馬邑之謀發起者聶壹的後人。
起初,擔任雁門郡吏。又先後跟隨丁原、何進、董卓、呂布,恪盡職守,歷盡坎坷。呂布敗亡後,張遼歸屬曹操。曾洞察人心而勸降昌豨。攻袁氏而轉戰河北。
在白狼山之戰率領先鋒大破烏桓並斬殺烏桓單于蹋頓。驅逐遼東大將柳毅。以靜制動平定新軍叛亂。勇登天柱山擊滅陳蘭、梅成。此後,長期鎮守合肥。
建安二十年(215年),合肥之戰,張遼率領八百將士衝擊東吳十萬大軍,一直衝殺到孫權的主帥旗下,令東吳軍隊披靡潰敗、聞風喪膽 。
又率領追兵再次進攻,大破孫權、淩統、甘寧等人,差點活捉孫權 。經此一役,威震江東。 “張遼止啼”成為流傳千古的典故。
黃初元年(220年),張遼進封晉陽侯。染病之後,依舊令孫權非常忌憚。黃初三年(222年),張遼抱病擊破吳將呂範。同年,病逝於江都,諡曰剛侯。張遼為歷代所推崇,成為古今六十四名將之一。
-
3 # 聖殿騎士團執行長
歷史評價: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三國志 魏書十七 張樂於張徐傳》
太祖表漢帝,稱進及於禁、張遼曰:“武力既弘,計略周備,質忠性一,守執節義,每臨戰攻,常為督率,奮強突固,無堅不陷,自援枹鼓,手不知倦。又遣別徵,統御師旅,撫眾則和,奉令無犯,當敵制決,靡有遺失。論功紀用,宜各顯寵。”《三國志 樂進傳》
(魏文)帝嘆息顧左右曰:“此亦古之召虎也。”《三國志 張遼傳》
(孫權)敕諸將:“張遼雖病,不可當也,慎之!”《三國志 張遼傳》張遼字文遠,雁門馬邑人,三國魏名將。昔從屬丁原、董卓、呂布。及呂布敗亡,歸曹操。遼隨曹軍征討,戰功累累。與關羽同解白馬圍,降昌豨於東海,攻袁尚於鄴城,率先鋒斬烏丸單于蹋頓於白狼山,又討平梅成、陳蘭等賊寇。曹操赤壁敗退,獨任張遼引李典、樂進等守合肥,以御孫權。後孫權引軍入寇,張遼率隊迎擊,以八百之眾襲孫權主力,使敵軍十萬退卻,更差點活捉孫權,威震敵國,名威天下,為操拜為徵東將軍。曹丕踐祚,仍令張遼守禦孫權。黃初二年,張遼屯雍丘,染病。黃初三年,抱病退吳將呂範。遼病篤,卒於江都,諡剛侯。卒年五十四歲。
-
4 # 大釗講歷史
很奇怪,在三國眾多的豪傑中,我最喜歡的,既不是馳騁沙場的關羽,也不是智冠天下的孔明,而只是一個一切看似平凡的武將。或許許多人還從未聽說過這樣的一個名字,然而我卻從那數百頁的字裡行間細數出了屬於那個生命的無盡傷懷,半世的無奈和半世的豪邁。
他叫張遼,那個在逍遙津上的雄壯背影,佇立於合肥城頭的那一聲仰天長嘯,一場驚天動地的廝殺,從此成為了江東人盡皆知的魔鬼。“聞其名,小兒不敢夜啼”,也許誇張了吧,可誰又能感知那一個夜晚的腥風血雨,八百鐵騎沖垮數萬大軍,縱橫劈闔,捨我其誰。吳主孫權何等豪傑,險些喪命於斯。那個喧囂的歲月裡,合肥一直是魏吳爭霸的最前線,在東吳人一次又一次的衝擊下,只有那個男人,才是曹操心中最堅固的屏障。
當然威震逍遙津的故事只是張遼生命中的一個小小插曲,這個在命運的流離失所中不斷更替著主上的男人,歷經了丁原、董卓、呂布時代的曲折與無奈,直到最終歸降曹操,才看到了生命的價值。四易其主的張遼沒有得到後世任何的罵名,事實上忠誠更多地體現在表面之下的內層之中。他從未像呂布那樣臨陣反戈,即使在昏君的帳下依然恪守著自己的本分。白門樓上面對威嚴的勝者曹操,他依然勇敢地唾棄,絲毫不為自己的性命作任何的擔憂。丁原、董卓、呂布必然覆滅的命運註定了張遼將在顛沛中尋找自己的萬世名君。賢者如斯在無數個寂寞的黃昏望著落日徒嘆:這就是亂世。
亂世有著它造就英雄的本能。在曹操眾多的部下中,論智,郭奉孝天下奇才,遺書一言即可平定遼東疆土,若不是他英年早逝,赤壁戰局鹿死誰手尚不得知;論勇,夏侯敦當仁不讓,萬夫之勇,拔矢啖睛,驚世駭俗,跟隨曹操南征北戰,大小戰役幾乎從未缺席。但說到智勇雙全,無人可以否定張遼真正的地位。張遼是曹操帳中為數不多的既能統兵出征又能臨陣廝殺的大將。北征大漠斬殺單于蹋頓時,或許曹操的眼中真的放射出了耀眼的光芒,霸王具備了實現霸業的全部條件。
沙場的夜晚訴說著征夫無盡的哀愁,將軍的戰袍和寨前的大旗在夜風中獵獵作響。星和月的輝映下,燭光搖晃的閃爍中,運籌帷幄的主將們在帳中激烈地爭論,何人知曉,這將成為他們命運轉折的書寫。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荒野之間,逐夢人逐夢的旅程,一場不歸的出走。
丁奉的一枝長箭,結束了張遼傳奇的一生。或許我並不該用這樣的句子抹上他未曾瞑目的雙眼,“傳奇一生”的字眼在身懷夢想的人面前顯得那樣無知而又可笑。他的半生都在和吳人對抗,最終卻喪生在吳人鋒勇的利器之下,喪生在徵吳敗退的途中,真是一個莫大的諷刺。他的萬世名君已經先他一步走了,在彌留的榻前,曹操將他的基業留給了一個註定有萬丈雄心卻缺乏實現雄心的能力的兒子,但這或許是他惟一的選擇了。與此同時,留在這個紛擾塵世間的豪傑一個又一個地減少下去,寂寞的英雄已經忘記了,忘記了,忘記了他一直堅守的夢想。
是啊!“義”字,似乎在揣摩了很久之後,終於可以看清張遼心中最最高貴的東西。夢想哪怕是最終夭折在旅途之中,有了心靈的寄託,便已經可以滿足。張遼應可以瞑目的,他不需要後人的雙手為其抹上雙眼。跟隨著關羽、曹操的腳步,在他生命最後的時刻,他想到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個男人,敵過,友過,在亂世的記憶裡,封塵過。
-
5 # 拖拉機CC
張遼(169年-222年),字文遠,三國時期曹魏著名將領。曾從屬丁原,董卓,呂布。下邳之戰後,歸順曹操。此後隨曹操征討,戰功累累。與關於同解白馬圍,降昌豨於東海,攻袁尚於鄴城,率先鋒在白狼山斬殺烏桓單于蹋頓,又討平遼東柳毅,淮南梅成,陳蘭等。
他為曹操統一北方南征北戰,出生入死,立下汗馬功勞。直到晚年,他還帶病徵戰。所以孫權評價張遼說:張遼雖病,不可當也,慎之。
公私分明,當年關於投於曹操賬下,張遼於關於為好友,曹操便派張遼問關羽去留之心,關羽表明只會跟隨劉備,張遼想到如果照實說給曹操,怕曹操殺關羽。但不說,又不是事君之道,便嘆息:曹公,是如父親般的君上,關羽是兄弟而已。最後選擇了照實說。此舉被後人認為是臣下者懂分輕重,能識大體。
曹丞相對張遼的評價極高,武力既弘,計略周備,質忠性一,守執節義,每臨戰攻,常為督率,奮強突固,無堅不陷,自援枹鼓,手不知倦。又遣別徵,統御師旅,撫眾則和,當敵制決,靡有遺失。論功紀用,宜各顯寵。
不虧為曹操的五子良將之一。
-
6 # 塘北閒人
出去看張遼,跟著呂布,沒啥左右,還不如擅長攻城的高順,歸降曹操之後,曹操的看人,用人之道還是比較高明,尤其大戰逍遙津,可以看出張遼是難得的智勇雙全的將才
-
7 # 冰城警衛1234
張遼是邊地崛起的英雄,雖然張遼半生的功業都建立在安徽,但他是一個山西人。胡漢雜處兩千年的邊地朔州,是他出生和成長的地
朔州出了這麼多的英雄好漢、戰場猛將,並不是件奇怪的事情。這兒地處外長城之內,內長城之外,從蒙恬北擊匈奴始就先後是匈奴、漠南匈奴、鮮卑、蒙古、韃靼等民族和漢中央政權“拔河”的地方。這種地方的居民,除了習武騎射,征戰沙場外,剩餘的選擇不多,想過安穩的農耕生活不大可能,除了塞外苦寒莊稼長不好的因素,即便長好耕地也將成為各民族軍人的跑馬場。
張遼家就世代生活在這個跑馬場裡———雁門馬邑。而他的老祖宗,則是當時一場重大歷史事件的民間策劃人———著名的“馬邑之謀”的始作俑者:聶壹。
聶壹是朔州本地漢、匈民族邊境貿易市場上的一個商人,長時期對匈奴的熟悉和對西漢王朝邊患不息的焦慮,使他挺身而出,上書漢武帝,提出了一個“最後解決”匈奴人的建議:假意和匈奴人走私,誘使他們佔領漢軍已設下伏兵的馬邑,而涉身犯險去引誘敵人的人,就是聶壹自己
但聶壹很不走運。千辛萬苦騙來的軍臣單于十萬大軍,在走到左雲時就起了疑心。後來,單于驚恐萬狀地逃回沙漠,三十萬漢軍則從埋伏圈裡灰溜溜地站起來,無功而返。聶壹一片丹心付於荒草,不但沒功,還成了漢、匈兩方都懷疑的人。為了避禍,他改姓為“張”。這是公元前133年前後的事。
三百年後,老張家有一個男娃出世了,他便是張遼。
從聶壹到張遼,歷時300餘年,但朔州還是那樣地不安定,或者說,簡直亂透了。這時,正是“桓、靈之世”,外戚專權和宦豎之禍一波接著一波,百姓塗炭,民變蜂起,一場更大的禍亂和分裂正在醞釀中。這時的張遼,正和我們設身處地替他想到的一樣,只能習武從軍。他實在也沒有其他的出路可選擇。
老天爺賦給這個小子的特殊資源是:它不但給了他一副好身板,還給了他一個聰明的大腦。既有武藝又有智慧的人在亂世中是很好混的。一株英雄的苗子就這樣出世了。
略定北方,追隨曹操的“蕩寇者”
如果按傳統的“忠義”觀來看,張遼絕不是一個“忠義之臣”。他青少年時走馬燈似地換過五個主人,也就是說,他至少跳了四次槽,炒了四個老闆。但在由分裂走向統一的混戰中,他最終選擇了一個最有望一統天下的人———曹操,並在他統一北方的爭戰中立下了汗馬功勞。在這一點上,他無疑是明智和值得讚揚的。
少年的張遼武力過人,幷州刺史丁原首先聘用了他,讓他做“從事”,並讓他帶兵進京,就是從太原趕到河南洛陽。到了洛陽後,張遼受僱於皇帝的大兄哥、權勢人物大將軍何進(當時,何進最有可能剪除宦官,穩定天下局勢),赴河北招兵。招兵回來,何進已經在對付宦官的鬥爭中徹底失敗,張遼轉附董卓;董卓伏誅,張遼再附呂布;呂布下邳被擒,張遼帶兵最後投了曹操———我們從上述跡象推測,張遼很可能是把從河北招來的兵勇當作自己的本錢,在各個軍閥中尋找合作機會。歸曹後的張遼此後沒有再跳過槽,一鼓作氣投入了曹操統一北方的戰爭中。
曹袁官渡之戰後,曹操還有許多殘局急需收拾:袁紹原來屬下的人分崩離析,但均未歸曹,這些人有袁紹的三個兒子和一個外甥。袁紹原來也沒有統一的地方,還需要曹操去統一,如東海、烏桓、漢中、巴蜀、東吳等。張遼要打的,就是這一系列仗。
建安六年,受曹操派遣,張遼和夏侯淵去略定魯國諸縣,將昌圍在東海。好幾個月後,曹軍的糧也吃完了,大家商議著要撤兵。但細心的張遼注意到一個現象:在打攻防的這些天裡,昌有好幾次給張遼送“菠菜”,史書說是“屬目視遼”,而箭也射得稀少起來。張遼一分析,他認定這事實上傳達出來敵方在心理上的一種“依違兩可”的態勢。張遼立馬去驗證,對昌說:“曹公有個想法,讓我來轉達一下。”昌果然下馬來說話。於是,張遼先“親赴虎穴”,再說以恩威利害,昌順利歸降。
-
8 # 小微影視分享
就我看了三國演義來說,我個人很喜歡張遼,他有勇有謀,我覺得三國裡面只有他能被稱之為儒將,足智多謀,殺伐果斷,真乃奇才。我就以我個人的觀點來介紹下張遼。
-
9 # 鈺涵茶行
人物評價
曹操:武力既弘,計略周備,質忠性一,守執節義,每臨戰攻,常為督率,奮強突固,無堅不陷,自援枹鼓,手不知倦。又遣別徵,統御師旅,撫眾則和,奉令無犯,當敵制決,靡有遺失。論功紀用,宜各顯寵。[120]
曹丕:此亦古之召虎也。[120]
孫盛:以致命之兵,擊貪墯之卒,其勢必勝;勝而後守,守則必固。[78][120]
孫權:張遼雖病,不可當也,慎之![120]
《魏略》:張遼為孫權所圍,遼潰圍出,復入,權眾破走。由是威震江東。兒啼不肯止者,其父母以遼恐之。[121]
陳壽: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120]
溫恢:遼等素知王意,後召前至。[122]
《登長城賦》:衛青開幕,張遼闢土,校尉嫖姚,將軍捕虜。[63]
紇幹:張文遠身先士卒,果立殊功。[123]
張仲宣:張遼運籌之方,可以歸之於先軌;關羽搴旗之效,可以論之於後塵。[124][125]
杜佑:張遼審計,立擒賊首,亦同料敵之義。[65]
《舊五代史·列傳五·李存孝傳》:(李)存孝每臨大敵,被重鎧橐弓坐槊,僕人以二騎從,陣中易騎,輕捷如飛,獨舞鐵楇,挺身陷陣,萬人辟易,蓋古張遼、甘寧之比也。[126]
《智證傳》:魏將張遼,唐將王彥章皆有威名。當時小兒啼不止。其母呼兩人者名。而兒啼止。”
張預:“設若奮寡以擊眾,驅弱以敵強,又不選驍勇之士使為先鋒,兵必敗北也。凡戰,必用精銳為前鋒者,一則壯吾志,一則挫敵威也。故《尉繚子》曰:‘武士不選,則眾不強。’曹公以張遼為先鋒而敗鮮卑,謝玄以劉牢之領精銳而拒苻堅,是也。[127]
《十七史百將傳》:“孫子曰:‘以利動之。’遼諭以先附受賞,而昌果降。又曰:‘以靜待譁。’遼安坐中陣而定軍中之亂。又曰:‘三軍可奪氣。’遼折權盛勢,以奪吳人之氣是也。”[128]
王文鬱:賊眾我寡,正當折其鋒以安眾心,然後可守,此張遼所以破合肥也。[79][129]
蘇籀:錯捐金帶子輿臺,李典張遼安在哉。濟溺我應知大略,摧鋒人自得高才。[130]
洪邁:張遼走孫權於合肥,郭淮拒蜀軍於陽平,徐晃卻關羽於樊,皆以少制眾,分方面憂。[131]
葉適:孫權十萬攻合肥,守者七千。旁無近援,固已不自保。而遼乃募士八百,擊其未合,以至尾追,幾獲大丑。非操之智,無以使張遼;非遼之勇,而明亦不能自任。勝負成敗,蓋誠以人,不在眾寡。士常如此,則立於積衰甘弱之地,為預怯莫前之說,以自附於明哲者,可察矣。[132]
陳元靚: 天造草昧,君子經綸。篤生晉侯,為魏元臣。千載嘉會,一代偉人。風雲千載,孰繼後塵。
郝經:張遼、徐晃諸將壯猛有謀,亦關張之亞匹;然失身於操,終為勇而無義。[133]
朱元璋:王保保以鐵騎勁兵,虎踞中原,其志殆不在曹操下,使有謀臣如攸、彧,猛將如遼、郃,予兩人能高枕無憂乎。[134]
羅貫中:諕殺江南眾小兒,張遼名字透深閨。才聞乳母低聲說,夜靜更闌不敢啼。[135]
黃道周:魏圍昌豨,糧盡欲歸。遼請少緩,當中有機。屢視以目,發矢又稀。似可挑誘,因示德威。先附大賞,豨降不違。軍中忽亂,絕不驚疑。不反安坐,反者自知。有頃有定,首謀殺之。魏恐賊至,封教相遺。賊來開教,教意頗微。唯遼有識,力戰破圍。孫權敗走,安守合肥。為將若此,方稱出奇。[136]
袁枚:然而公始則霽雲斷指,繼乃公孫洞胸。小白未僵,大黃猶射。又典韋臨危之戟,橫貫數人。衝張遼已出之圍,再呼殘卒。淺色黃衫,蓋棺之衣早備。玄緌新篋,歸元之面如生。可以謂之勇矣,可以謂之烈矣。[137]
毛宗崗:①張遼之守合淝,其真大將之才乎!大將之才三:既勝而能懼,是其慎也;聞變而不亂,是其定也;乘機以誘敵,是其謀也。宜其為關公之器重歟!惟大將不懼大將,亦惟大將能知大將。[138]②晃之戰沔水,與張遼之戰合淝,彷彿相類。兩人皆有大將才,故關公與之友善。然(張)遼能救(關)公於患難之中,(徐)晃獨窮(關)公於患難之際,則(徐)晃之為人殆遜於(張)遼。[139]
趙翼:其以少擊眾,戰功最著者,如合肥之戰,張遼李典以步卒八百,破孫權兵十萬。[140]
曾國藩:孫仲謀之攻合肥,受創於張遼;諸葛武侯之攻陳倉,受創於郝昭;皆初氣過銳,漸就衰竭之故。
鄭觀應:古之所謂將才者,曰儒將、曰大將、曰才將、曰戰將。英布、王霸、張遼、劉牢之、曹景宗、高敖曹、周德威、擴廓貼木兒等,戰將也。[141]
王歆:曹魏多名將,而張遼為第一。從徵柳城,格斬蹋頓;並鎮合肥,突權麾下。以八百破十萬眾,賁育不過其勇也。合肥之戰,勝不僥倖,乃得‘急’、‘裂’二字。急者,料敵於先,乘敵不備,破敵未合。權以重兵來犯,以為當者披靡,城守皆深溝高壘,不敢出應,是以惰將統驕卒。逆而擊之,安得不破?裂者,募敢死士,以寡凌眾,以強踐弱,前指渠魁,立奪三軍氣也。設權杖槊當道,被矢不退,小大之勢在,則遼必無功矣。不體天,不察地,不知我,不料敵,是權在合肥之謂也。遼既破賊,長屯居巢,以懾吳人,是魏武之能用人也。世多名將,鮮能終始,時移勢易,勝負難以逆料。而‘張遼雖病,不可當也’語,是真畏敵也。遼能全功,或端賴權之功耶?一笑。[142]
梅公毅:為將之道,膽欲大而心欲細;膽大則勇,心細則智,所以能戰勝攻取,即有不利,亦不至一敗塗地。三國時將材,可當此者,魏之張遼,漢之趙雲而已。[143]
韓兆琦:不僅智勇雙全,而且為人忠厚坦誠。在曹魏武將群中,是一個堂堂正正的人格典範。[144
-
10 # 滿山紅遍
張遼(169年-222年),字文遠,雁門馬邑(今山西朔州)人,漢末三國時期曹魏名將,古今六十四名將之一。
如果按傳統的“忠義”觀來看,張遼絕不是一個“忠義之臣”。他青少年時走馬燈似地換過五個主人,也就是說,他至少跳了四次槽,炒了四個老闆。但在由分裂走向統一的混戰中,他最終選擇了一個最有望一統天下的人———曹操,並在他統一北方的爭戰中立下了汗馬功勞。在這一點上,他無疑是明智和值得讚揚的。
少年的張遼武力過人,幷州刺史丁原首先聘用了他,讓他做“從事”,並讓他帶兵進京,就是從太原趕到河南洛陽。到了洛陽後,張遼受僱於皇帝的大兄哥、權勢人物大將軍何進(當時,何進最有可能剪除宦官,穩定天下局勢),赴河北招兵。招兵回來,何進已經在對付宦官的鬥爭中徹底失敗,張遼轉附董卓;董卓伏誅,張遼再附呂布;呂布下邳被擒,張遼帶兵最後投了曹操———我們從上述跡象推測,張遼很可能是把從河北招來的兵勇當作自己的本錢,在各個軍閥中尋找合作機會。歸曹後的張遼此後沒有再跳過槽,一鼓作氣投入了曹操統一北方的戰爭中。
-
11 # 小賀同志
曹操死後的第二年,在江蘇省揚州市病死,享年53歲。
最著名的一戰是在建安二十年(215年)威震江東的逍遙津之戰,以七千之眾大破孫權十萬大軍,差點活捉孫權。
後世將其與樂進、于禁、張郃、徐晃並稱為曹魏“五子良將”。
-
12 # 奇聞異事大搜尋
張遼是邊地崛起的英雄,雖然張遼半生的功業都建立在安徽,但他是一個山西人。胡漢雜處兩千年的邊地朔州,是他出生和成長的地
朔州出了這麼多的英雄好漢、戰場猛將,並不是件奇怪的事情。這兒地處外長城之內,內長城之外,從蒙恬北擊匈奴始就先後是匈奴、漠南匈奴、鮮卑、蒙古、韃靼等民族和漢中央政權“拔河”的地方。這種地方的居民,除了習武騎射,征戰沙場外,剩餘的選擇不多,想過安穩的農耕生活不大可能,除了塞外苦寒莊稼長不好的因素,即便長好耕地也將成為各民族軍人的跑馬場。
張遼家就世代生活在這個跑馬場裡———雁門馬邑。而他的老祖宗,則是當時一場重大歷史事件的民間策劃人———著名的“馬邑之謀”的始作俑者:聶壹。
聶壹是朔州本地漢、匈民族邊境貿易市場上的一個商人,長時期對匈奴的熟悉和對西漢王朝邊患不息的焦慮,使他挺身而出,上書漢武帝,提出了一個“最後解決”匈奴人的建議:假意和匈奴人走私,誘使他們佔領漢軍已設下伏兵的馬邑,而涉身犯險去引誘敵人的人,就是聶壹自己
但聶壹很不走運。千辛萬苦騙來的軍臣單于十萬大軍,在走到左雲時就起了疑心。後來,單于驚恐萬狀地逃回沙漠,三十萬漢軍則從埋伏圈裡灰溜溜地站起來,無功而返。聶壹一片丹心付於荒草,不但沒功,還成了漢、匈兩方都懷疑的人。為了避禍,他改姓為“張”。這是公元前133年前後的事。
三百年後,老張家有一個男娃出世了,他便是張遼。
從聶壹到張遼,歷時300餘年,但朔州還是那樣地不安定,或者說,簡直亂透了。這時,正是“桓、靈之世”,外戚專權和宦豎之禍一波接著一波,百姓塗炭,民變蜂起,一場更大的禍亂和分裂正在醞釀中。這時的張遼,正和我們設身處地替他想到的一樣,只能習武從軍。他實在也沒有其他的出路可選擇。
老天爺賦給這個小子的特殊資源是:它不但給了他一副好身板,還給了他一個聰明的大腦。既有武藝又有智慧的人在亂世中是很好混的。一株英雄的苗子就這樣出世了。
-
13 # 酒徒影視
在當時的那個時代所湧現出的大批優秀將領當中,最為欣賞的還是張遼,而他之所以能夠在那樣的一個戰亂紛爭的時代脫穎而出,是因為他所具備的特質所決定的。對於他能夠脫穎而出的原因,小編認為有三點,其一便是他個人武藝高強,另外就是他這個人的情商很高,還有就是他的智商很高。正是這樣的三點原因,使得他能夠讓其他的將領黯然失色。
可以說他在曹操的帳下起點並不高,最初的時候只是以一個歸降將士的身份在曹操的帳下,而他能夠在後來成為曹操的得力助手,也主要是因為咱們在上文中所提到的幾點原因,對於這幾點原因咱們在下文中會詳細的跟大家進行解釋,現在咱們先來簡單的說一下張遼這個人。他的職業生涯可以說並不順利,先後跟隨丁原、董卓、呂布,但是在這期間,對於他的能力並沒有得到展現,始終是沒有什麼大的成就的,可以說是遇人不淑吧,直到歸降曹操之後才發生了變化。
一、武藝高強
而在歸降曹操之後,他的能力才得到了發揮,就比如在215年的時候(咱們這裡以公元來說),他率領著800將士衝擊孫權的十萬大軍,可以說等同於以卵擊石,但是他卻是成功的打到了孫權的主帥旗下,這樣的神勇舉動也是讓孫權為之膽寒,就是這樣吳軍潰敗,之後的時候更是以七千將士成功的擊破孫吳十萬大軍,在這一戰之中,孫權差點就被活捉了。也正是這一戰,使得他的名聲得以遠揚。
而除了這一戰役之外,還有與關羽一起化解了白馬之圍,在東海將昌豨降服,還有夏青對於遼東柳毅的征討等等,這裡小編就不再一一羅列了,不過就這些戰績,我們也是不難看出他個人的武藝是多麼的高強,而且在相關的記載當中,對於他武藝的評價,是不在關、張之下的,可見他在武藝上的高強程度。
二、情商當面
可以說這一方面絕對是他的過人之處,他最初的時候是作為降將,投靠在曹操的帳下的,一般情況下根本就不會受到重用,更何況當時的曹操帳下可謂是人才濟濟,多他一個也顯不出來什麼。這樣的情況下,他在歸降後所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成功的勸降了關羽,可以說這件事做得相當的出色。對於關羽的性格,大家都是有所瞭解的,本身的那種驕傲,以及那份忠義,將其勸降是非常難的一件事情,遠遠不像演義當中描繪的那麼簡單,但是他卻是成功的做到了。
還有就是,在以孫權大戰的時候,他更是成為了東吳人制止小孩哭泣的物件。而在征戰期間,他還成功的化解了自己與李典、樂進之間的不和,可以說這是非常的了不起的,當時的時候這兩位可都是曹軍當中的有資歷的老將了。,而且都是有著赫赫威名的存在,而他卻是巧妙的將矛盾化解開了,這樣的情況不僅是受到了老資格將領的尊重,更是使得曹操對他添了一份喜愛。這樣的一件件事情,足以說明他的情商是多麼的高了,他是有著很強的社交能力與說服能力的。
三、智商方面
可以說他在戰略謀劃的能力也是相當的強的,咱們在上文中有提到以800將士衝擊十萬大軍,還獲得了勝利,這可不僅僅是勇猛就可以的,這必須是在敵我分析的十分的透徹的情況之下,在找到了突破點之後才能做得到的,而且能夠做到良好的指揮,可以說他在這一點上不僅是做到了,而且是做得非常的好。
-
14 # 愛老虎的小lion
一句話,張遼可居“五子良將”之首
陳壽將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等五位魏國將帥併入一傳,今人俗稱之為“五子良將”。按照陳壽所謂“時之良將,五子為先”的說法,證明了五子是當時曹操麾下諸多良將中最為優秀的五個人。既然是最優秀的良將那一定也就有著超出常人的特點和戰功了,我們可以透過陳壽的卷尾評價來證明這點。
陳壽首先說“于禁最號毅重,然弗克其終”。這就是說陳壽認為于禁在當時最號稱為堅毅穩重,但是沒有獲得善終。因此很多人也就以為于禁是所謂的五子良將之首,只不過因為他的下場悲慘而被陳壽排列在張遼、樂進之後。
陳壽又說張郃被人們稱為“巧變”、樂進則以“驍果”聞名於世,但是鑑其傳記所中記載的事蹟,可謂名實難副。最後陳壽解釋道或許是因為註釋記錄中對他們的事蹟有所遺漏,不如張遼、徐晃的記載詳細吧。因此也有很多人以為張郃、樂進分別代表著五子中的“巧變”和“驍果”,與于禁的特點“毅重”等同,而至於張遼、徐晃的特點是什麼呢?有人以為張遼、徐晃或為大將之才,即包括了“巧變”、“驍果”、“毅重”等特質,故陳壽記載最全,並且不對二人進行特質評價。
先來看張遼的事蹟
《三國志張遼傳》:從徵袁尚於柳城,卒與虜遇,遼勸太祖戰,氣甚奮,太祖壯之,自以所持麾授遼。遂擊,大破之,斬單于蹋頓。
灊中有天柱山,高峻二十餘裡,道險狹,步徑裁通,蘭等壁其上。遼欲進,諸將曰:“兵少道險,難用深入。”遼曰:“此所謂一與一,勇者得前耳。”遂進到山下安營,攻之,斬蘭、成首,盡虜其眾。太祖論諸將功,曰:“登天山,履峻險,以取蘭、成,蕩寇功也。”
於是遼夜募敢從之士,得八百人,椎牛饗將士,明日大戰。平旦,遼被甲持戟,先登陷陳,殺數十人,斬二將,大呼自名,衝壘入,至權麾下。權大驚,眾不知所為,走登高冢,以長戟自守。遼叱權下戰,權不敢動,望見遼所將眾少,乃聚圍遼數重。遼左右麾圍,直前急擊,圍開,遼將麾下數十人得出,餘眾號呼曰:“將軍棄我乎!”遼復還突圍,拔出餘眾。權人馬皆披靡,無敢當者。自旦戰至日中,吳人奪氣,還修守備,眾心乃安,諸將鹹服。權守合肥十餘日,城不可拔,乃引退。遼率諸軍追擊,幾復獲權。
在張遼的本傳中記載了三個體現張遼“驍果”的戰績,分別為白狼山、天柱山和合肥之戰(包括後來的逍遙津)。可以說每一場戰鬥都是實打實的硬仗,張遼都表現了一夫當先,萬夫莫敵的勇猛氣勢,特別是在合肥之戰中張遼率八百人從城中出擊,破敗孫權十萬之眾更成為其傳世之作。以至於魏文帝曹丕感嘆說“此亦古之召虎也”,對手吳大帝孫權則恐懼的說“張遼雖病,不可當也,慎之!”
無論如何,合肥之戰的描述極其詳盡精彩,特別是把張遼驍勇果敢的個人英雄主義色彩表現的淋漓盡致。在這點上樂進雖然被世人同樣稱之為“驍果”,甚至於我們也能透過樂進的一些常為先登的事蹟中推測出一二,然而卻遠遠不如張遼的事蹟那般傳神。
-
15 # 舊人何時歸
陳壽: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
陳壽就是《三國志》的作者,而他編寫的《三國志》也成為研究三國曆史的依據之一,其中他把曹魏集團五個比較厲害,貢獻較大的外姓將領放在一篇列傳裡面,被稱為“五子良將”。而張遼就居於最首位,就連惜字如金的陳壽都這樣說,也是對他能力的肯定。
羅貫中:諕殺江南眾小兒,張遼名字透深閨。才聞乳母低聲說,夜靜更闌不敢啼。老羅《三國演義》中添加了一些藝術渲染寫得就更加傳神,張遼以八百勇士大破東吳十萬大軍,幾乎生擒孫權,以少勝多威震逍遙津。也許存在一些誇張的成分,也有東吳軍隊才是先頭部隊,大軍尚未擺開就被打蒙了的緣故,但是確實體現出了張遼的領軍才能,無論是防禦攻勢還是策略都運用得恰到好處。歷史中也確實發生了這些戰事,“張遼止啼”也流傳於東吳。
曹丕:此亦古之召虎也張遼算是屬於曹操時代的老臣,而曹丕繼位之後,對張遼更加敬重,不僅分爵進候,在張遼生病時時常詢問病情,更是親自下令將張遼的家人送到他駐軍的地方,而在其後曹丕征戰東吳之時,被擊敗逃亡時幸虧張遼救助才脫險,不過張遼被丁奉射中,回營後不久就不治身亡了。
關羽:“此人(張遼)武藝,不在你我之下。張遼和關羽結識的比較早,可以說相互是比較瞭解的,初征討呂布時,正是關羽的保薦,才讓曹操留下張遼,關羽的武力之高自不必說。而且關羽也是比較孤傲的一個人,能夠被他看上眼的人沒幾個,但是卻對張遼有如此高的評價。
孫權:張遼雖病,不可當也,慎之老孫確實是被張遼給打怕了,在逍遙津,十萬大軍被張遼的八百人打得雞飛狗跳,自己也差點被活捉,“孫十萬”的帽子也就此蓋在自己頭上。這不才剛剛對合肥又有一點想法,看到守將還是張遼,即使是個生病的張遼,這個進攻合肥的想法就被遏制了。
在極端混亂的三國時代,張遼也留下了自己的赫赫威名,實乃是有勇有謀的上將。
-
16 # 梵天之眼
如果按傳統的“忠義”觀來看,張遼絕不是一個“忠義之臣”。他青少年時走馬燈似地換過五個主人,也就是說,他至少跳了四次槽,炒了四個老闆。但在由分裂走向統一的混戰中,他最終選擇了一個最有望一統天下的人———曹操,並在他統一北方的爭戰中立下了汗馬功勞。在這一點上,他無疑是明智和值得讚揚的。
少年的張遼武力過人,幷州刺史丁原首先聘用了他,讓他做“從事”,並讓他帶兵進京,就是從太原趕到河南洛陽。到了洛陽後,張遼受僱於皇帝的大兄哥、權勢人物大將軍何進(當時,何進最有可能剪除宦官,穩定天下局勢),赴河北招兵。招兵回來,何進已經在對付宦官的鬥爭中徹底失敗,張遼轉附董卓;董卓伏誅,張遼再附呂布;呂布下邳被擒,張遼帶兵最後投了曹操
張遼很可能是把從河北招來的兵勇當作自己的本錢,在各個軍閥中尋找合作機會。歸曹後的張遼此後沒有再跳過槽,一鼓作氣投入了曹操統一北方的戰爭中。
曹袁官渡之戰後,曹操還有許多殘局急需收拾:袁紹原來屬下的人分崩離析,但均未歸曹,這些人有袁紹的三個兒子和一個外甥。袁紹原來也沒有統一的地方,還需要曹操去統一,如東海、烏桓、漢中、巴蜀、東吳等。張遼要打的,就是這一系列仗。
建安六年,受曹操派遣,張遼和夏侯淵去略定魯國諸縣,將昌圍在東海。好幾個月後,曹軍的糧也吃完了,大家商議著要撤兵。但細心的張遼注意到一個現象:在打攻防的這些天裡,昌有好幾次給張遼送“菠菜”,史書說是“屬目視遼”,而箭也射得稀少起來。張遼一分析,他認定這事實上傳達出來敵方在心理上的一種“依違兩可”的態勢。張遼立馬去驗證,對昌說:“曹公有個想法,讓我來轉達一下。”昌果然下馬來說話。於是,張遼先“親赴虎穴”,再說以恩威利害,昌順利歸降。
-
17 # 核雕子陵
真實的張遼和三國演義中描寫的張遼有不同之處,但是張遼的一生幾乎全部是在戰爭中度過的。他先後跟隨曹操戰山東、討袁譚、滅袁尚、平遼東,在極端混亂的三國時代,結束豪傑並起、軍閥混戰的局面,使北方漸趨統一,這在歷史上起了進步作用的。
1、史書記載的張遼:
張遼,字文遠,雁門馬邑人,本聶壹之後,為避災禍改姓張。三國魏名將,著名的戰術家。他使用長槍、金戟,武功高強,又謀略過人,據說他擁有一把玄鐵巨劍,重一百七十二斤,為絕世兵器,只是行動不便,多次建立奇功。還有著武將少有的突出的語言才能。
昔從屬丁原、董卓、呂布。及呂布敗亡,歸曹操。為中郎將,賜爵關內侯。遼隨曹軍征討,戰功累累。與關羽同解白馬圍,降昌豨於東海,攻袁尚於鄴城,率先鋒斬烏丸單于蹋頓於白狼山,又討平梅成、陳蘭等賊寇。曹操赤壁敗退,獨任張遼引李典、樂進等守合肥,以御孫權。
後孫權引軍入寇,張遼率隊迎擊,以八百之眾襲孫權先鋒,挫其銳氣,後孫權軍感染瘟疫,敵軍十萬退卻,追擊時,差點活捉孫權,威震敵國,名揚天下,拜為徵東將軍。曹丕踐祚,仍令張遼守禦孫權。黃初二年,張遼屯雍丘,染病。張遼大病期間,孫權尚不敢與其一戰。
吳國有小孩哭聲不止,其母言:“張遼來了”,孩童即無再啼。黃初三年,抱病退吳將呂範。遼病篤,卒於江都,諡剛侯。卒年五十四歲。
2、演義中的張遼:
張遼字文遠,雁門馬邑人,三國時曹魏名將。面如紫玉,目若朗星。先為呂布部將,曾多番令曹軍陷於苦戰,其武勇連關羽亦甚稱道。後呂布喪於白門樓,曹操經劉備、關羽勸說,待遼以上禮,張遼遂降為曹家將。從曹操以後,遼隨軍征討,多有戰功。
曹操亦益待之如親信;又曾勸關羽降於曹操。赤壁戰中,張遼親載曹操脫難,並射傷東吳名將黃蓋。赤壁戰後,曹操獨任張遼引李典、樂進等守合肥,以御孫權。後孫權果引軍入寇,張遼智激李典後三人一同出戰,自率二千餘騎打敗敵軍十萬,威震逍遙津,名揚天下。
後來張遼於黃初五年隨曹丕徵江東,被吳將丁奉以箭射其腰,回到許昌後不治身亡,曹丕厚葬張遼。
擴充套件資料:
張遼不僅勇猛過人,有膽有識,而且精於用兵,善於謀略,建安20年(公元前215年),張遼駐守合肥,孫權乘曹操進兵漢中之機率領十萬大軍來取安徽,雙方在合肥展開了激烈的戰鬥。張遼率手下強兵將士800人衝鋒陷陣,連殺敵兵無數,直衝到孫權帥旗之下。
孫權大驚失色,部將聞風喪膽,不戰而逃。後來發現張遼部下僅幾百人,才又返回,把張遼包圍起來,面對重兵圍困,張遼毫無懼色,左衝右突,如入無人之境,殺進殺出包圍圈數次,竟無人能夠阻擋。孫權圍城十幾天未果,只好撤軍,張遼又乘勝追擊,連打勝仗。
這一次激戰,張遼打出了魏軍的軍威,也顯示了自己傑出的軍事才能。曹操聞訊,非常讚賞張遼的膽略和才識,遂拜他為徵東將軍
-
18 # 神話不朽
張遼(169年—222年),字文遠,雁門馬邑(今山西朔州市)人。漢末三國時期曹魏名將,聶壹的後人。
起初,擔任雁門郡吏。又先後跟隨丁原、何進、董卓、呂布,恪盡職守,歷盡坎坷。呂布敗亡後,張遼歸屬曹操。此後,立下眾多顯赫的功勳。洞察敵情而勸降昌豨。攻袁氏而轉戰河北。在白狼山之戰率領先鋒大破烏桓並斬殺烏桓單于蹋頓。驅逐遼東大將柳毅。以靜制動平定軍中謀反。勇闖天柱山擊滅陳蘭、梅成。此後,長期鎮守合肥。
建安二十年(215年),合肥之戰,張遼率領八百將士衝擊東吳十萬大軍,一直衝殺到孫權的主帥旗下,令東吳軍隊披靡潰敗、聞風喪膽。又率領追兵,大破孫權、甘寧、淩統等人,差點活捉孫權。經此一役,張遼威震江東。 “張遼止啼”成為流傳千古的典故。
黃初元年(220年),張遼進封晉陽侯。染病之後,依舊令孫權非常忌憚。黃初三年(222年),張遼抱病擊破吳將呂範。同年,病逝於江都,諡曰剛侯。張遼為歷代所推崇,成為古今六十四名將之一。
-
19 # 筱落殘痕
張遼在《三國演義》中完美程度堪比趙子龍。文韜武略,既可為帥統領一方,亦可為將馬上單挑。奈何曹操統兵只信從弟曹仁,單挑多寫夏侯,保鏢又有典韋許褚,加之親劉貶曹,乃致著墨寥寥。趙雲尚有長坂坡、截江救阿斗兩扶幼主,文遠留下的代表作著實不多。
回覆列表
在小編看來,在當時的那個時代所湧現出的大批優秀將領當中,最為欣賞的還是張遼,而他之所以能夠在那樣的一個戰亂紛爭的時代脫穎而出,是因為他所具備的特質所決定的。對於他能夠脫穎而出的原因,小編認為有三點,其一便是他個人武藝高強,另外就是他這個人的情商很高,還有就是他的智商很高。正是這樣的三點原因,使得他能夠讓其他的將領黯然失色。
可以說他在曹操的帳下起點並不高,最初的時候只是以一個歸降將士的身份在曹操的帳下,而他能夠在後來成為曹操的得力助手,也主要是因為咱們在上文中所提到的幾點原因,對於這幾點原因咱們在下文中會詳細的跟大家進行解釋,現在咱們先來簡單的說一下張遼這個人。他的職業生涯可以說並不順利,先後跟隨丁原、董卓、呂布,但是在這期間,對於他的能力並沒有得到展現,始終是沒有什麼大的成就的,可以說是遇人不淑吧,直到歸降曹操之後才發生了變化。
一、武藝高強
而在歸降曹操之後,他的能力才得到了發揮,就比如在215年的時候(咱們這裡以公元來說),他率領著800將士衝擊孫權的十萬大軍,可以說等同於以卵擊石,但是他卻是成功的打到了孫權的主帥旗下,這樣的神勇舉動也是讓孫權為之膽寒,就是這樣吳軍潰敗,之後的時候更是以七千將士成功的擊破孫吳十萬大軍,在這一戰之中,孫權差點就被活捉了。也正是這一戰,使得他的名聲得以遠揚。而除了這一戰役之外,還有與關羽一起化解了白馬之圍,在東海將昌豨降服,還有夏青對於遼東柳毅的征討等等,這裡小編就不再一一羅列了,不過就這些戰績,我們也是不難看出他個人的武藝是多麼的高強,而且在相關的記載當中,對於他武藝的評價,是不在關、張之下的,可見他在武藝上的高強程度。
二、情商當面
可以說這一方面絕對是他的過人之處,他最初的時候是作為降將,投靠在曹操的帳下的,一般情況下根本就不會受到重用,更何況當時的曹操帳下可謂是人才濟濟,多他一個也顯不出來什麼。這樣的情況下,他在歸降後所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成功的勸降了關羽,可以說這件事做得相當的出色。對於關羽的性格,大家都是有所瞭解的,本身的那種驕傲,以及那份忠義,將其勸降是非常難的一件事情,遠遠不像演義當中描繪的那麼簡單,但是他卻是成功的做到了。還有就是,在以孫權大戰的時候,他更是成為了東吳人制止小孩哭泣的物件。而在征戰期間,他還成功的化解了自己與李典、樂進之間的不和,可以說這是非常的了不起的,當時的時候這兩位可都是曹軍當中的有資歷的老將了。,而且都是有著赫赫威名的存在,而他卻是巧妙的將矛盾化解開了,這樣的情況不僅是受到了老資格將領的尊重,更是使得曹操對他添了一份喜愛。這樣的一件件事情,足以說明他的情商是多麼的高了,他是有著很強的社交能力與說服能力的。
三、智商方面
可以說他在戰略謀劃的能力也是相當的強的,咱們在上文中有提到以800將士衝擊十萬大軍,還獲得了勝利,這可不僅僅是勇猛就可以的,這必須是在敵我分析的十分的透徹的情況之下,在找到了突破點之後才能做得到的,而且能夠做到良好的指揮,可以說他在這一點上不僅是做到了,而且是做得非常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