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追風箏的人何

    朱元璋和朱由檢,明朝歷史上最特殊的兩個皇帝,他們一個開國一個亡國,相隔了12輩。在歷史上,朱由檢的勤政是出了名的,他一上位就清除閹黨用賢臣,讓當時糜爛的明朝看到了一絲光明,那朱由檢是好皇帝嗎?他勤政,但不算是好皇帝!

    一、朱由檢是朱元璋的後代

    縱觀整個明朝,一共出了16位皇帝,他們分別是:朱元璋、朱允炆、朱棣、朱高熾、朱瞻基、朱祁鎮、朱祁鈺、朱見深、朱祐樘、朱厚照、朱厚熜、朱載垕、朱翊鈞、朱常洛、朱由校、朱由檢。而除開兄弟間、侄兒間的傳位,朱由檢和朱元璋相隔了12代:

    明太祖朱元璋,大明開國皇帝;

    明成祖朱棣,朱元璋之子;

    明仁宗朱高熾,朱棣之子;

    明宣宗朱瞻基,朱高熾之子;

    明英宗朱祁鎮,朱瞻基之子;

    明憲宗朱見深,朱祁鎮之子。;

    明世宗朱厚璁,朱見深之孫,父親是朱見深之子,被封興獻王;

    明穆宗朱載垕,朱厚璁之子;

    明神宗朱翊鈞,朱載垕之子;

    明光宗朱常洛,朱翊鈞之子;

    明思宗朱由檢,朱常洛之子。

    二、朱元璋和朱由檢誰厲害,朱元璋

    總的來說,朱由檢和朱元璋相隔了12代。至於朱元璋和朱由檢誰厲害,相信只要不瞎的人都會選朱元璋。值得一提的是,朱元璋和朱由檢都好殺,只是一個為後代殺出了晴天;而朱由檢則把明朝殺沒了。當然,朱由檢殺魏忠賢時,還是能看到祖宗朱元璋的一點身影。

    三、朱由檢是個好皇帝嗎,不算

    朱由檢的勤政在明朝可以說排在第一位,據說在某天,朱由檢因“偶感微恙”而臨時傳免早朝,竟遭輔臣的批評,崇禎帝連忙自我檢討。如果只看這裡,朱由檢絕對算一個好皇帝,但是看了他的其它做法,我們馬上會忘掉這個想法。

  • 2 # 華嚴

    常有人說,“成由勤儉,敗由奢。”用意告誡君王要勤勉,不要懈怠,否則國家很容易滅亡。但這句話套在一個君王的身上實際上是不準確的,因為一個國家的命運很多時候並不僅僅是由一個君王的勤政程度決定的。崇禎,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崇禎,以勤政聞名的帝王。歷史上有很多皇帝也都曾被冠上勤政的稱號,但是都很難跟崇禎相比,因為時代不一樣,政治背景也不同。在明朝以前,朝廷上大多都設有丞相一職,就算沒有丞相,也會設定一個和丞相功能類似的機構,來幫助皇帝決策,減輕皇帝的負擔。但是,到了明朝,明朝的朱元璋擔心再設定丞相這個職位,會導致皇權的分散,就把丞相這個職位給撤除了,沒有個丞相的幫助,國家大小事就只能由皇帝一個人決斷,這大大加重了皇帝的工作量。崇禎登上帝位之後,馬上就感受到了巨大的工作量帶來的壓力,他常常要改一整天的奏摺,從早上一直改到深夜,常常是宮裡的宮女太監們因為天色已晚已經入睡,崇禎還在孜孜不倦地批改奏摺。

  • 3 # 香洲謝霆鋒

    最勤政的是崇禎。崇禎即位之後,因為其見證了明王朝大權旁移,官宦結黨營私。所以非常勤政。而且事無鉅細,必親自過問。崇禎帝繼承了朱元璋的遺風,為收買輿論,對相當的貪官、失職之臣進行過嚴厲懲處,對能臣則不吝嘉獎。但是因為崇禎皇帝生性多疑,對任何人都不放心,七年裡竟換了50多名宰相,創歷史之冠,而且錯殺袁崇煥。在袁崇煥被殺後,清兵危及山海關,朝廷國庫沒錢,崇禎於是主動從皇宮的費用中捐出百萬作為軍餉。明王朝風雨飄搖之時,大呼君非亡國之君,臣皆亡國之臣。如果讀過歷史的話,就應該知道。崇禎是一位非常勤政的皇帝

  • 4 # 有爭議的歷史

    朱元璋和朱由檢雖然都是明朝皇帝,但一個是開國之君,另一個卻是亡國之君,天差地別的境遇令人噓唏不已。這兩位都是歷史上有名的勤政皇帝,究竟誰更勤政?誠以為朱由檢稍遜一籌。

    首先要澄清一點是,能吃苦≠勤勞。朱元璋出身於一個貧苦家庭,從社會最底層的放牛娃、四處討飯的小和尚,全靠自己的奮鬥成了一個統一王朝的開國皇帝。這是中國歷史上,乃至世界歷史上絕無僅有的事情。另外,這位中國歷史上唯一出身貧苦農民的開國皇帝,沒有停止步伐,他在位三十多年,成功地建立一個強大統一的明帝國。

    朱由檢由生於深宮,從小錦衣玉食,應該沒吃過什麼苦,但特殊的宮廷生活環境、坎坷多事的命運,造就朱由檢的能吃苦的性格。史上評價“古來亡國之君,有以酒亡者,以色亡者,以暴虐亡者,以奢侈亡者,以窮兵黷武亡者,嗟我先帝,焦慮心求治,旰食宵衣,恭儉辛勤,萬幾無曠,即古之中興令主,無以過之”。

    朱元璋吃慣了苦,勤勞習慣了;朱由檢能吃苦,勤勞有限度。朱元璋勤政30年如一日,朱由檢在位17年勤政白了頭。顯然兩者的壓力程度是不一樣的,這跟大環境有關,朱元璋是還有精力處理更多事情,然而朱由檢確實心有餘而力不足,事情也更多。

    朱元璋是中國歷史上勤政的皇帝之一,他從來不憚給自己增加工作量。從登基到去世,他幾乎沒有休息過一天。在遺詔中他說:“三十有一年,憂危積心,日勤不怠。”據史書的記載,從洪武十八年(1385)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八天之內,朱元璋審批閱內外諸司奏札共一千六百六十件,處理國事計三千三百九十一件,平均每天要批閱奏札二百多件,處理國事四百多件。

    朱由檢是一個勤政的皇帝,據史書記載,他二十多歲頭髮已白,眼長魚尾紋,可以說是宵衣旰食,夕惕朝乾。史志稱其“雞鳴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勞成疾,宮中從無宴樂之事”。

    據有關史料記載,朱由檢勤政到為處理公文徹夜不眠。一次,他去慈寧宮拜見宮中最有威望的劉太妃(崇禎帝祖母輩)時,竟然坐著睡著了,劉太妃命人拿來錦被給崇禎蓋上。崇禎醒來後苦澀地說,為處理公文,召見群臣他很少能休息,已經兩夜未眠,說罷與劉太妃相對落淚。朱由檢白天在文華殿批閱奏章,接見群臣,晚上則在乾清宮看奏章,遇到軍情緊急時便連續幾晝夜不能休息。徹夜不眠對於早期朱元璋來說可能那都不算事兒。

    在勤政的時間上、工作程度上,朱元璋無疑是工作“變態狂”。史評稱朱由檢是明朝自太祖以來罕見的勤政之君,從古人方面來看,朱由檢在勤政上也還是稍遜一籌的。

  • 5 # 睡覺張著嘴

    看了看大家的回答,感覺很欣慰,但我想說一句,朱元璋廢除了丞相制,真正的事無鉅細必親之,朱由檢還要靠著內閣幫他禍害大明江山,假設朱由檢真能像朱元璋一樣勤政,那麼東林黨就不可能大權獨攬,大明實亡於東林。

  • 6 # 湖南衡陽唐門少主

    最勤政的是朱由檢。朱由檢即位之後,因為其見證了明王朝大權旁移,官宦結黨營私。所以非常勤政。而且事無鉅細,必親自過問。朱由檢,為收買輿論,對相當的貪官、失職之臣進行過嚴厲懲處,對能臣則不吝嘉獎。但是因為朱由檢生性多疑,對任何人都不放心,七年裡竟換了50多名宰相,創歷史之冠,而且錯殺袁崇煥。在袁崇煥被殺後,清兵危及山海關,朝廷國庫沒錢,崇禎於是主動從皇宮的費用中捐出百萬作為軍餉。明王朝風雨飄搖之時,大呼君非亡國之君,臣皆亡國之臣。如果讀過歷史的話,就應該知道。朱由檢是一位非常勤政的皇帝

  • 7 # 胡亂看一點歷史東西

    一個是開國皇帝,一個是克繼大統,怎麼對比呢!?

    而且,朱由檢又是朱元璋的後代,縱觀整個明朝,一共就16個皇帝,他們分別是:朱元璋、朱允炆、朱棣、朱高熾、朱瞻基、朱祁鎮、朱祁鈺、朱見深、朱祐樘、朱厚照、朱厚熜、朱載垕、朱翊鈞、朱常洛、朱由校、朱由檢。而除開兄弟間、侄兒間的傳位,朱由檢和朱元璋相隔了12代:

    總的來說,朱由檢和朱元璋相隔了12代。至於朱元璋和朱由檢誰厲害,相信只要不瞎的人都會選朱元璋。值得一提的是,朱元璋和朱由檢都好殺,只是一個為後代殺出了晴天;而朱由檢則把明朝殺沒了。當然,朱由檢殺魏忠賢時,還是能看到祖宗朱元璋的一點身影。

    朱由檢的勤政在明朝可以說排在第一位,據說在某天,朱由檢因“偶感微恙”而臨時傳免早朝,竟遭輔臣的批評,崇禎帝連忙自我檢討。如果只看這裡,朱由檢絕對算一個好皇帝,但是看了他的其它做法,我們馬上會忘掉這個想法。

    1、朱由檢猜忌心太重

    朱由檢勤政沒的說,而且他最後殉國了,其作風也值得別人尊敬。但是朱由檢的猜忌心太重也導致了明王朝加速崩潰。任人唯賢,用人不疑是做皇帝的最重要的品質,他做到過,但是很快他又放棄了。

    就是因為他的猜忌心太重,連唯一的屏障袁崇煥都殺了,導致清兵迅速入關。也因為他的猜忌心重,覺得邊防將領都不可靠,就屢換督師,臨陣換將是兵家大忌,導致兵不識將、將不識兵,軍隊戰鬥力差。

    2、朱由檢太過敏感

    朱由檢是一個非常敏感的人,比如說一個將領答應在3個月內打敗清兵,如果3個月多一天才打勝,朱由檢照樣撤了他,說他說話不算數,答應了他卻沒做到。你說這種皇帝荒唐不?三餉中最大份的是遼餉,就是因為他老不信任手下,老換來換去,導致遼餉負擔沉重,也影響了戰局。

    總的來說,好皇帝不是說勤政就行,如果光勤政而沒有能力的話,你會覺得他是好皇帝嗎?雖然朱由檢勤政了18年,但是在這18年內,我們可以看到,明朝除了一開始,後面一點起色的意思也沒有,所以朱由檢個好皇帝嗎,不是。

    以上就是朱由檢是個好皇帝嗎全部內容,其實朱由檢的狀況和我們的工作一樣,不是說天天做就能做好的,只有找到方法,然而迅速的做完,這才是最關鍵的。

  • 8 # 小島知風

    朱元璋是大明開國之君,也是歷代大明皇帝中最為勤政愛民的皇帝,但是單以勤政而論,他的12代孫明朝末代皇帝崇禎帝朱由檢和他算是不相上下。

    朱由檢勤政但不是好皇帝

    朱由檢絕對算是明朝歷史上出朱元璋之外最勤政的皇帝,即使永樂帝朱棣也不及朱由檢勤政。但是勤政歸勤政,朱由檢雖然勤政,但是後面沒有愛民這倆字,一般勤政後面都會配愛民,但是朱由檢絕對沒有,朱由檢雖然勤政但他絕對不是合格的好皇帝。

    朱由檢為人志大才疏且多疑好猜忌,朱由檢在位十七年,內閣大學士換了50人,而更換過十九次內閣首輔,從這頻繁的更換內閣成員就能看出來朱由檢的猜忌之心有多重。

    朱由檢更換內閣首輔十九次,其中有兩人是兩次出任內閣首輔,所以基本就是在位十七年換了十七位內閣首輔,平均一年一個,內閣首輔相當於現在的國務院總理,朱由檢頻繁的更換內閣首輔,這使得國家的政策變幻莫測,試問在這種情況下已經行將就木的大明王朝如何能起死回生。

    志大才疏的朱由檢

    朱由檢上臺立即剪除了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集團,這時起朱由檢就有了很強的自信,他自信能力挽狂瀾,挽大廈於傾倒之際。

    但是朱由檢根本沒有這個能力,他對大臣極為不放心,最好的例子就是名將袁崇煥被殺,袁崇煥之死固然有袁崇煥自身的問題,但是更多在於朱由檢對袁崇煥的猜忌,所以袁崇煥之死就猶如自毀長城一般。

    朱由檢向來以明太祖朱元璋為榜樣,處處學習祖先的勤政,但是他更多的是學到了祖先的多疑,誠然,朱元璋勤政愛民背後也有著一顆多疑且好猜忌的心,而朱由檢更多的是學到了朱元璋的猜忌,他並沒有朱元璋那般識人用人之明。

    朱由檢在位十七年,雖然很勤政,但是也能看出他好猜忌,勤政背後其實是猜忌之心作祟,朱元璋的勤政也是如此,但是朱元璋比朱由檢強太多了,朱元璋會看人會用人,有識人之明。

    而朱由檢除了猜忌,能力就比祖先朱元璋弱太多了,他的能力很平庸,他的思維是很混亂的,他不知道何時該如何做,他用人更加實瞎用,十七位內閣首輔,大多像溫體仁、周延儒品行不端或者諂媚邀功亦或者能力不足,而僅有的幾位如李標、孔貞運等德才兼備的首輔他還猜忌不肯完全聽信,這使得朱由檢錯過很多可以一試的機會。

    朱由檢在對待女真的問題上也是不知所措,在前期袁崇煥被殺後,李自成起義軍成了氣候的時候,朱由檢理應先與女真議和,然後剿滅國內起義軍再說,先走攘外必先安內路線。

    結果朱由檢就是拒絕了大家提出與女真議和的建議,同時國內國外兩面開戰,這得是多麼吃力的問題。

    等到他意識到好像應該先和女真議和再剿滅李自成的時候,這時候人家皇太極也不是傻子,人家不同意議和了,所以朱由檢錯過了議和避免兩條戰線的大好機會。

    從這就能看出朱由檢為人思維比較混亂,他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而且還不信任大臣,所以他不上吊誰上吊,朱元璋見到他都得被氣活過來。

    寫在最後

    雖然大明不是因為朱由檢亡國,但是攤上朱由檢這麼最後一位看似勤政,實則志大才疏且多疑誤國的皇帝也是自取滅亡。

    朱由檢是很勤政,但是他的勤政效果和他的老祖宗朱元璋完全沒有可比性,他倆的能力等級也完全不在一個檔次上,所以單以勤政來說,朱由檢不弱於朱元璋,但是以實際取得成績來說,朱由檢就算了吧,不過他對加速明朝亡國還是有一定幫助。

  • 9 # 孤篇論

    前言

    明太祖朱元璋為明朝的開國之君,崇禎皇帝朱由檢為明朝的亡國之君,兩人都是“創造歷史”般存在的人物,朱元璋是開創了一個皇朝,而朱由檢是直接或者間接的讓一個新皇朝開創的促成者。

    兩人在位時,都做了什麼

    朱元璋:

    明朝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統治中原的封建皇朝,它的開國皇帝朱元璋也是一個非常有魄力的一個人,從一個平民到推翻了元朝,再到開創了一個時代,先不談他的治國理政如何,僅僅從他建立了一個皇朝就已經是居功至偉了。

    朱元璋作為一個開國之君,登基的以後面臨的就是一個百廢待興的國家,他與其他很多皇帝不同的是,朱元璋在建國後並沒有享樂,反而更加的勤政,他也是歷史上有名的勞模皇帝。

    那麼他登基後都在做什麼呢?

    一、從根本上確立了農民與土地的從屬關係,穩定國家根基

    朱元璋在洪武十四年的時候就要求全國編制戶籍冊,裡面都詳細的列舉了各戶人口、田土、房屋、被稱為“黃冊”;還有一個冊叫做“田土冊”裡面記錄了每塊田地的名稱、類別、米納吉、田主姓名,“田土冊”圖形相接,形狀如何魚鱗,所以也被稱為“魚鱗圖冊”。

    魚鱗圖冊的制定是用來徵稅的,而對於農民而言,這份土冊也間接的成人禮餓農民的土地所有權,對農民和土地的從屬關係做了系統性的說明。

    二、重視農業的發展

    洪武二年的時候朱元璋在田畝上行走的時候發出過這樣的感慨:

    “農為國本,百需皆其所出,彼辛勤若是,為之司牧亦嘗閔念之乎,且均為人耳,身處富貴而不知貧賤之艱難,古人常以為戒。”

    農業被朱元璋稱為“國之根本”,明朝這個國家的一起都源自於農業,農民這麼辛苦也是為了收成,那些管理農民的官員,又有誰會憐憫他們?

    古人常常告誡我們:“身處在富貴之中千萬不要忘記了貧賤時候的艱難”。

    由此就可以看出朱元璋非常重視農業的發展,並且也正是朱元璋的重視,到了洪武二十六年的時候明朝的開墾土地已經達到了850萬傾,稅糧的收入也達到了3000多萬石。

    三、政治上廢除丞相制,設立內閣,制定嚴苛刑法

    明朝初期還石沿襲了元朝的權力制度,不過隨著胡惟庸的貪汙被抄家後,朱元璋就廢除了成立一千五百多年的“丞相制”。他說:“設相之後,臣張君之威福,亂自秦起。宰相權重,指鹿為馬。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鑑秦設相之患,相從而命之,往往病及於國君者,其故在擅專威福。”他總結元朝滅亡的原因,認為其中之一,就是“委任權臣,上下矇蔽故也”。朱元璋不願意作無所事事的傀儡皇帝,他要按照自己的意志來治理天下,這就必須加強皇權。

    對於朱元璋的皇權至上的思想,根本不會讓丞相這個職位來限制自己的皇權的。

    明朝的刑法也是非常的嚴苛的,明朝的法律除了《大明律》,還有朱元璋親手製定的《御製大誥》、《大誥續編》、《大誥三編》、《臣戒錄》等具有法律效力的案例彙編。

    不僅如此,朱元璋對待貪官也是很嚴苛的,僅僅胡惟庸案就牽連出三萬多人;大將軍藍玉因謀反,後又誅連一萬五千餘人;胡藍之獄又四萬餘人被牽連,僅僅有功之臣就將近四十人。

    對於這些人,朱元璋說:“”寰中士大夫不為君用,誅其身而沒其家。

    朱由檢:

    朱由檢的帝皇之路遠比朱元璋的坎坷了,即便是他登基之後一直在勤政,在政治上也做了不少的工作,試圖挽回這個處於風雨飄搖的皇朝,可惜最後還是滅亡了,自己也在煤山自盡而亡。

    他說過最有名的一句話就是:“吾非亡國之君,汝皆亡國之臣”,

    崇禎繼位之後透過自己的力量將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除盡,那時候的他僅僅17歲,儼然有著一副明君的模樣,可惜的是他不信任別人,在他在位的17年裡,就換了17任的兵部尚書,54個內閣首輔,極其不信任自己身邊的臣子,最後也導致了他孤掌難鳴。

    經濟上

    他不再徵收礦稅、工商稅,那些不用交稅的商人開心了,可是導致的後果就是國庫空虛,遼東地區的軍餉都時常拖欠,從而影響了軍隊的戰鬥裡,也致使很多明軍投向了叛軍。

    軍事上:

    盲目的相信袁承煥能在五年內收服遼地區,後來又因為受到敵人離間計的影響,把袁承煥活剮了,不僅僅袁承煥,像是盧象升、孫傳庭這樣的反清大將都被殺害。

    拿盧象升來說,本想帶領自己的天雄軍保衛帝都,只因崇禎猜忌多疑,得不到兵權,最後被皇太極圍攻戰死。

    孫傳庭當初殺死了叛軍最大的頭目高迎祥,幾乎將李自成、張獻忠壓得喘不過氣來。後來因為不同意自己建立的秦軍北上薊遼,而被崇禎以“恃嬌”之罪被革職下獄三年之久。

    《《明史稿》》上稱朱由檢“雞鳴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勞成疾,宮中從無宴樂之事”。

    崇禎在政治上頗有建樹,可惜他極其的不信任自己身邊的臣子,這也是導致他最後稱為亡國之君的主要原因。

    總結

    上天給了朱元璋一個極其低的起點,讓他用自己力量創造出一個絕地反擊的人生,朱元璋登上帝位之後,當時的社會也是處於百廢待興;

    而朱由檢呢,上天給了十七年,但給他的是一個根基盡毀、即將傾覆的大明朝!

    兩人面臨的都是要發展經濟,振興國家,當然客觀的原因很多,我們僅僅從兩人的政績和用人上看,朱元璋明顯會比朱由檢要高,並且也信任自己的臣子。

    真正說勤政,兩個人都是勤政的皇帝,而從功績上看,朱元璋明顯略高一籌。

    關注文化歷史,關注@孤篇

    銘記過去,共同成長!!

    我是孤篇,一個專注於文化歷史的95後青年!!

  • 10 # 歷史課肖老師

    【崇禎在地府遇到老祖宗朱元璋,大哭不已】

    崇禎:“老祖宗!孩兒冤啊!”

    朱元璋:“哦,你有何冤?”

    崇禎:“孩兒自當了皇帝以來,處處模仿老祖宗,日夜批奏摺,處理國事,起得比雞早,睡得比貓頭鷹還晚,實在是勤奮都很啊!哥哥當皇帝時天天做木匠活不管事,爺爺二十多年不上朝,可他們把國家搞得千瘡百孔,我也沒有法子啊!可憐我辛苦工作十七年,從不貪圖享樂,日夜操勞不已,落得如此下場!孩兒實在不甘心啊,老祖宗,嗚嗚嗚!”

    朱元璋:“由檢啊,你知道世界上的人可以分為幾種嗎?”

    崇禎:“不知,請老祖宗教誨!”

    朱元璋:“人可以分為四種。

    第一種,聰明而又勤奮。這種人天生是幹大事,就像你祖宗我。”

    “第二種,聰明而又懶惰。這種人自己雖然不愛幹事,但會支使別人幹,雖然不會有什麼成就,但也不會壞事。就像你爺爺的爺爺朱厚熜,自己天天煉丹,得罪人的事都讓嚴嵩他們幹。可他聰明啊,把嚴嵩、徐階這幫人精都吃得死死的。”

    【嘉靖皇帝:“還是老祖宗懂我!”】

    第三種,愚蠢而又懶惰。這種人啥本事沒有,只能混吃等死,如果做皇帝,肯定不指望能有什麼功績了。不過好在我老朱當初設計的制度實在太巧妙,就是一隻豬坐在這個位置上,也能安安穩穩把一輩子混完。就像你爺爺朱翊鈞”

    【萬曆皇帝:“我也曾經有熱血,奈何文官太討厭,不想理他們而已”】

    第四種,愚蠢而又勤奮。這種人最可怕,成事不足敗事有餘,一天到晚瞎折騰,最可怕的是這種人自己還不知道自己愚蠢。要是你的手下里面有這種人,最好是儘快把他弄死,要不遲早會壞事啊!”

    崇禎:“老祖宗,你是說我的臣子裡有這種人而我沒發現,所以大明才亡了?”

    朱元璋:“我的意思是——你就是第四種人!”

    【崇禎皇帝:“老祖宗,我冤啊!”】

  • 11 # 亮子669

    朱由檢勤政但不是好皇帝

    朱由檢絕對算是明朝歷史上出朱元璋之外最勤政的皇帝,即使永樂帝朱棣也不及朱由檢勤政。但是勤政歸勤政,朱由檢雖然勤政,但是後面沒有愛民這倆字,一般勤政後面都會配愛民,但是朱由檢絕對沒有,朱由檢雖然勤政但他絕對不是合格的好皇帝。

    朱由檢為人志大才疏且多疑好猜忌,朱由檢在位十七年,內閣大學士換了50人,而更換過十九次內閣首輔,從這頻繁的更換內閣成員就能看出來朱由檢的猜忌之心有多重。

    朱由檢更換內閣首輔十九次,其中有兩人是兩次出任內閣首輔,所以基本就是在位十七年換了十七位內閣首輔,平均一年一個,內閣首輔相當於現在的國務院總理,朱由檢頻繁的更換內閣首輔,這使得國家的政策變幻莫測,試問在這種情況下已經行將就木的大明王朝如何能起死回生。

  • 12 # 一萍解說

    如果單從勤政的角度講,朱由檢更勤奮,但是論當好皇帝,朱由檢並不是一個好皇帝。

    朱元璋和朱由檢,明朝歷史上很特殊兩個皇帝,不僅是因為他們一個是開國皇帝一個是亡國皇帝,還因為這兩個皇帝都是出了名的勤政,而同樣都是勤政愛民,導致的結果卻截然不同。

    先看朱元璋

    他經過17年的磨難之後,終於奮鬥出來個皇帝的寶座,他深切知道這個皇位的來之不易。因此,自朱元璋登基以來,他事必躬親,夜以繼日地工作,朱元璋共在位 31年。在這31年中,除了生病之外,朱元璋每天都會上朝,與大臣議事:經常是天不亮就起床,日上三竿後才退朝。每天他除了批閱奏章之外還要安排一定時間,接見各種來訪人士,經常是傍晚了才回寢宮。同時,朱元璋為了廣泛瞭解民間疾苦,還在午門外設登聞鼓,並且允許密封奏事,允許民間有冤情者直接擊鼓面君申訴。這就要求朱元璋每天接待前來京城上訪的民眾。如此大的工作量,朱元璋的工作熱情是常人所不能及的。在廢除宰相制度之後,設立六部,直接對皇帝負責,因此朱元璋既充當了皇帝,又充當了宰相。這就相當於朱元璋一個人打兩份工了,這種勤政,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典型的強迫症加工作狂。正因如此,他為大明王朝的掃清了許多障礙,才有了後面的洪武之治。

    再說說朱由檢

    我們歷史上的崇禎皇帝,他和朱元璋都是以勤政出名,不同的是朱由檢生在了大明朝內憂外患,風雨飄搖的時代。十六歲就登基當皇帝的他,面對的是內有官宦集團對國家的腐蝕,農民起義時起彼伏,外有女真族的虎視眈眈,他只能逼自己比老祖宗朱元璋更加勤政。因此他在位十七年來勤儉勤勉,崇禎皇帝批閱奏摺往往都是從早上一直改到深夜,常常是宮裡的宮女太監們因為天色已晚已經入睡,崇禎還在孜孜不倦地批改奏摺。眾所周知,明朝的官員們每工作一段時間,政府就會給他們假期,類似於我們今天的年假一樣。但是崇禎身為一個皇帝卻一次假都沒有休過,連朱元璋生病都會休一下假,而崇禎皇帝卻是哪怕生病也沒休過假。他憂國憂民,早期付出了全部的精力與龐大的官宦集團鬥爭,後期又要與農民起義軍,女真族進行周旋,還要處理好各種各樣的事情。可以說,復興大明的理想一直支撐著他奮鬥。正因如此,當最終城破之後,事與願違的他成為了亡國之君,才絕望到去歪脖子樹上吊。

    但是為什麼說朱由檢並不是一個好皇帝呢?

    我們先不論結果,從以下幾點談一談:

    從主觀上說,他用人方面簡直一塌糊塗,在位十七年,換了五十個大學士、十四個兵部尚書,朝廷官員像走馬燈一樣換了一撥又一撥,這樣的用人制度,朝廷怎麼可能保持得了穩定,政策怎麼可能具有持續性?同時,他還分不清孰優孰劣,誰忠誰奸,特別是殺了袁崇煥還自以為殺了個大漢奸做了一件大善事。他在位期間殺死或逼得自殺的督師和總督有十一人,巡撫就有十二人,有能力的人得不到信任,溜鬚拍馬的人卻步步高昇,如擔任首輔時間最久的兩人,溫體仁和周延儒,溜鬚拍馬,欺上瞞下,經常為一己私出賣國家利益,而周延儒更是謊報軍情,打敗仗卻說打勝戰,騙得崇禎皇帝沾沾自喜。最終導致後期大明國再無能人可用。

    從客觀來說,大明朝經過幾代皇帝的衰敗,國家的腐敗早已深入骨髓,老百姓早已民不聊生,這樣的國家,滅亡幾乎已成必然。

    (歪脖子松)

  • 13 # 邪門正道

    朱元璋和朱由檢,誰更勤政?

    (本人筆法比較輕鬆,勿見怪)

    在這裡,先說我的結論:朱由檢。

    朱元璋和朱由檢,是明朝的開國皇帝和末代皇帝。誰更勤政,眾說紛紜。本人在提出這個問題的時候是有一定意義的。所以,接下來,我來進行一下回答。

    No.1 正事都幹朱元璋

    說起朱元璋,不說別的,在我看來,大明第二勤勞分子。

    為什麼說他勤呢?我們先把這個問題放放,我現在問大家另一個問題:

    你們認識朱元璋嗎?

    我想,在座的各位十有八九對朱元璋這個人感到不陌生。沒錯,接下來就讓我們更加詳細的認識一下朱元璋。

    朱元璋生平不說,那些百度就能找到的問題不用我多費舌(好吧,是手)。

    朱元璋是幹什麼的?皇帝。之前呢?

    這時,大家七嘴八舌:農民、和尚、乞丐……

    是的,朱元璋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甚至說是唯一一位布衣皇帝(大一統的王朝)(劉邦不算,好歹是個亭長)。大家是不是對朱元璋能當皇帝很驚奇?沒錯,按今天人們的思維,破乞丐想當皇帝?那簡直是癩蛤蟆想吃天鵝肉!

    但當時,元朝腐敗不堪,民不聊生,是有造反的條件。但是,你們想過沒有,手無寸鐵的朱元璋憑什麼在眾多手有眾多民兵的造反者中可以脫穎而出?他靠的是什麼?這就是重點。

    打個比方吧,你要是被人抓起來說是奸細,要把你“咔擦”了,你的反應是什麼(真有能力的話,而且是說到做到的人)?

    在座的會說—還能怎麼樣?跑啊!

    關鍵是,人家還手握重兵,你跑不了呢?

    路人:……

    朱元璋就因為參軍入伍的時候元軍在外包圍郭子興軍,被斷定是奸細。但郭子興還是想嚇人玩玩,就告訴朱元璋自己的想法,並告他要把他殺了。

    出人意料,朱元璋只說了一個字:

    哦。

    What happened?

    此時此刻,郭子興那叫一個懵逼,啥子情況啊?

    朱元璋的膽魄可見一斑。

    除此以外,朱元璋還很有眼光,知道郭子興小心眼(好像他也有點小心眼),主動放棄自己的地位,自己打天下,把打到的地給郭子興,把招來計程車兵給郭子興……

    這一切反常行為,正是朱元璋成功的原因之一,不僅消除了郭子興的顧慮,還贏得了郭子興的養女馬大腳當老婆(即後來的馬皇后)。

    朱元璋的謀略,朱元璋的打仗能力……

    這一切的一切,造就了成功的朱元璋。

    當皇帝之後,進行反貪,為人儉樸,體恤百姓(有切身體會),而人們之所以說他勤政,主要就是因為—

    他廢了丞相,

    他廢了丞相,

    他廢了丞相!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廢了丞相,沒人幫他管事,自己來!

    於是乎,自己為鞏固君權的犧牲,成了自己的標籤!!!

    不過,僅僅到了兒子朱棣,就設了內閣輔政(可見其工作量之大)。

    就這樣,人家還活了那麼大……

    No.2 跟感覺走朱由檢

    反觀朱由檢,雖然自己有一定的軍事實力(明朝末年軍事實力依舊不錯,有些反常),有朝廷,儘管前幾位皇帝把大明搞得烏煙瘴氣,但還有一定實力。

    但是,比朱元璋有基礎,比朱元璋有經驗,甚至於—

    比朱元璋還勤政!!!

    然而,大明還是敗得一塌糊塗。

    比如說,臭名昭著的閹黨卻是對大明造成了不良影響,但是,年輕的崇禎皇帝並不知道,自己作了一個錯誤的決定—

    消滅閹黨。

    為什麼這麼說?其實,在中國歷史上有一個自然規律—君權(崇禎)、相權(當時沒有丞相,預設為東林黨)、宦權(閹黨)必須平衡。本來,東林黨權力本來就太大,閹黨出來後才牽制住東林黨,然而,崇禎又打破了平衡—消滅閹黨。

    看似這是一個正確的決定—閹黨的確是禍害於民,但打破三權平衡大大加速了明朝滅亡!

    崇禎還是很嫩啊。

    這篇文章到底是要說什麼?其實,就是告訴大家,只有勤政,沒有方法、技巧、經驗是不行的。所以,大家在人生途中一定要用心,熟能生巧。

    加油,奧利給!

    (附註:在這裡,為崇禎正一下名,當時朝廷的確已經不堪入目,朝政相當腐敗,再蹦出來個“九千九百九十九歲”的三級殘廢+心理障礙魏忠賢“猛敲猛搞”,內部情況可想而知。且後金實力強大,滅亡已是必然,只是時間早晚問題罷了。)

    (本文純屬個人觀點,不喜就噴!)

  • 14 # 落伍者

    朱元璋朱由檢比較

    朱元璋朱由檢分別是明朝的開國皇帝和亡國之君,朱元璋出身平民,早年的生活流離失所,飢寒交迫,為了能活下去,朱元璋甚至是剃度出家,可以說朱元璋是一位非常瞭解人民疾苦的皇帝,是一個從社會最底層一步步走上皇位的人。而朱由檢出身皇家,一生之中沒有受過朱元璋那樣的疾苦。朱元璋朱由檢有著相同之處,也有著很多不同。

    朱元璋畫像

    朱元璋朱由檢的相同之處在於兩個人都是大明王朝的皇帝,雖然一個是雄才大略的開國皇帝,另一個是無力迴天的亡國之君,但是兩個人都是有所作為的皇帝,朱元璋創立了大明王朝,而朱由檢則希望可以改變大明王朝的頹亡之勢,兩人都是想要有所作為,而且都積極的付諸了行動,這一點上兩個人是相同的。

    朱元璋朱由檢不同之處要比相同之處更多一些,首先,兩個人的經歷上就存在著差異,而由於個人經歷上的差異,使得兩個人對生活和人性的理解也存在著不同。朱元璋出身貧苦,歷盡艱辛才保住了自己的性命,可以說曾經是生活最底層的人,並且經歷了動盪的社會,經歷了戰爭,在戰場之上衝鋒陷陣,在建立明朝的過程中歷盡坎坷。而朱由檢自幼生活在皇家,雖然也許曾經看到過人與人之間的勾心鬥角,但是個人經歷無論如何也不能與朱元璋相提並論。正是由於個人經歷的不同,所以兩個人在思想和能力上也存在著差異,朱元璋稱得上是雄才大略,而對朱由檢用這個詞就有點勉強。

    兩個人的最終結局也不同,朱元璋壽終正寢,活了71歲,而作為亡國之君的朱由檢吊死煤山的時候只有34歲。

    崇禎帝的性格特點及形成原因簡介

    崇禎皇帝是一位末代皇帝,雖然是一位亡國之君,但是崇禎皇帝卻並沒有做過亡國的事情,一生之中兢兢業業,勵精圖治,做出了很多的努力,崇禎帝的心願是好的,但是由於崇禎帝的性格原因導致崇禎皇帝做出了很多不明智的決定,也可以說這些決定對明朝的滅亡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崇禎帝的性格特點及形成原因值得探討一下。

    崇禎皇帝劇照

    崇禎帝的父親是萬曆皇帝朱翊鈞的兒子朱常洛,萬曆皇帝去世之後,這位朱常洛只做了一個月的皇帝就撒手人寰了,朱常洛一共生育了七個兒子,但是其中五個都夭折了,只剩下了朱由校和朱由檢兄弟二人,後來朱由校做了皇帝,朱由校生育了三個兒子,但是都夭折了,而朱由校本人也在22歲的時候英年早逝,於是皇位的唯一繼承人就是朱由檢了,朱由檢繼位當了皇帝。這位5歲喪母的朱由檢從小就生活在宮廷鬥爭的漩渦中,因為幼年喪母,因此從小沒有一個真心疼愛他的人,雖然周圍有一大堆的宮女、太監但是卻沒有一個人可以說說知心話,自幼年開始朱由檢就一個人孤獨的長大,不能正常的與人交流,與人商談,正是由於朱由檢獨特的個人經歷,使得朱由檢對於所有的事情都是自己一個人獨斷專行,正是因此朱由檢養成了孤僻多疑、剛愎自用、獨斷專行的性格特點。

    崇禎帝的性格特點及形成原因讓這位末代皇帝的身上的悲劇性色彩更加的濃重,這樣一個孤僻多疑、剛愎自用、獨斷專行的皇帝必然無法做到力挽狂瀾,成為大明的中興之主。

    朱由檢魏忠賢的故事

    朱由檢是明朝的最後一位皇帝,魏忠賢是朱由檢前任皇帝明熹宗時期得勢的一位太監,後來明熹宗去世之後朱由檢魏忠賢二人成為了君臣。朱由檢登上皇位的時候年僅十七歲,魏忠賢到朱由檢做皇帝的時候已經是權傾天下,即使是作為皇帝的朱由檢一開始也奈何不了魏忠賢。

    魏忠賢劇照

    朱由檢非常的明智,他知道魏忠賢的勢力盤根錯節,想要除掉他是不能著急的,弄不好會傷到自己,於是他在靜靜的等待著機會。朝廷中的大臣們都在想著能夠自保,而魏忠賢的集團內也存在著矛盾,在這種形勢之下,機會終於來了,1627年10月13日魏忠賢的黨羽御史楊維垣上疏彈劾崔呈秀,而卻大力的美化魏忠賢,而崔呈秀是魏忠賢門下五虎之一,於是朱由檢趁機免除崔呈秀的兵部尚書一職,令他回鄉守制。這一舉動掀開了倒魏的大幕。敏銳的官員們覺察到政治局勢的動向,於是揭發和彈劾魏忠賢的奏疏開始接二連三地出現。

    十月二十六日,海鹽縣貢生錢嘉徵上疏攻擊魏忠賢十大罪狀。朱由檢命令太監當著魏忠賢的面宣讀了錢嘉徵的奏疏。魏忠賢於是在第二天請求引疾辭爵,得到朱由檢的允許。十一月初一日,朱由檢將魏忠賢貶往中都鳳陽祖陵司香。魏忠賢於是帶著衛兵1000人、40餘輛大車浩浩蕩蕩地向南去了。這一舉動再一次刺激了朱由檢,一個戴罪的宦官竟然還敢如此跋扈,朱由檢下了一定要殺死魏忠賢的決心。很快朱由檢下了一道諭旨,命錦衣衛旗校將魏忠賢緝拿回京。魏忠賢看到大勢已去,十一月初六日,在旅店中自縊身亡。

  • 15 # 吳越管城君

    在我看來,無論是朱元璋還是朱由檢,在明朝歷代君王,甚至是貫穿整個封建王朝時代的君王之中都算是兢兢業業的勤勉之君。而他兩最大的區別只在於能力和眼見,以及當時的客觀現實。

    一:朱元璋的手段

    放眼古今帝王,有誰的人生經歷能夠與朱元璋一較長短。所謂“開具一個碗,裝備全靠打”的開掛人生,實實在在是古今無兩的存在,而當他從布衣草莽之中強勢崛起的時候,其開闊的心胸氣度,高瞻遠矚的宏偉目光,延攬人才的圓潤手段,無一不是帝王心術等經典教材。

    而在其建國之後,深知“馬上得天下,不能馬上治天下”的朱元璋,竟然能夠在功成名就之後依然保持十分健旺等精神狀態和異常清醒的政治頭腦,不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一舉掃滅已然逃往漠北等北元王朝,甚至還直接導演了致使北元分裂的經典劇目。

    除此之外,對於那些遺忘民族仇恨,甘心情願為北元王朝堅守節操的,貌似清高自詡實則只知舞文弄墨,肆意詆譭的文人墨客,草莽出生的朱元璋也並沒有給予多好的眼色,始終秉持“不合作就死”的原則,堅決杜絕這股陳雜泛起的漢奸之風。

    不僅如此,赤貧出身而深知天下百姓之疾苦的朱元璋始終是將天下蒼生和黎明百姓放在心頭的,因為沒有人比他更清楚“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所以當那幫始終追隨自己,但在成功之後就開始忘乎所以的淮西兄弟和勳臣貴戚們開始糜爛墮落的時候,在規勸無果的情況下,心腸冷硬等朱元璋也能果決的舉起手中的屠刀,為了江山社稷,為了黎民百姓而展開大肆屠殺。

    固然,很多人都曾因此而痛恨朱元璋,詆譭朱元璋,詛咒朱元璋。但不行霹靂手段,又如何能夠一顯菩薩心腸?在我心中,大明王朝的三百年江山,就是朱元璋犧牲自己一世英名而換來的。所謂“尾大不掉”,歷史上因為開國之君未能妥善處理功臣群體而造成國祚短促的例子實在太多太多,朱元璋此舉雖然血腥,但對於渴望太平的百姓而言,確實暖心之舉,因為朱元璋所殺之人,大底都是貪汙犯罪之人。並非全無瑕疵之輩。

    二:崇禎皇帝的悲哀

    相對於朱元璋的雷霆手段,崇禎皇帝的失敗就在於他的優柔寡斷和識人不明,所以無論他本人多麼勤儉節約、勤政愛民,他也始終救不了這緩緩駛向歷史深淵的大明王朝。

    自古紈絝少偉男,只有草澤見英雄,且不說崇禎沒有朱元璋的手段和魄力,單就他被朝堂之上這群尸位素餐,只知道大言炎炎卻不幹人事的文武百官壓得死死的情況來看,大明朝又豈能不亡國呢?

    還記得當年曹操招降孫權時,帳下文臣武將莫不欲降,甚至於被孫策命為託孤之臣的張昭也是迫不及待,而只有後來投效的魯肅能夠對孫勸說“其他投降之人,大多都能封官拜爵,唯有都督你,一旦投降又將何去何從呢?”聽了這話的孫權悚然警覺,於是下定決心與劉備聯合,共同抗擊曹操。換言之,如果當年孫權降了曹操的話,那天下還會有三國鼎立的局勢嗎?

    就此而言,崇禎之敗,主要還是敗在他貌似果決而實際卻優柔寡斷的性格上,倘若它能夠殺雞儆猴,殺一儆百,並充分利用廠衛制度和宦官集團,進而強勢“募捐”以資前線。一方面奉行“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專人專任而不偏聽偏信;另一方面重點扼守三邊重鎮,不求擊退滿清,但願阻敵於國門之外,一切等到內憂消弭之後再做定奪。試問天下之大又怎會真的沒有回天之力呢?

    “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總是讀書人。”自來能夠共患難的人就從來不是這些功名在身且家財萬貫的人,而是那些矜矜業業、勤勤懇懇的普羅大眾,比較,民不可欺,愛國從來不是嘴巴喊出來,寫上寫下來的。明朝的滅亡,正如崇禎臨死之際所寫的“朕非亡國之君,諸臣卻是亡國之臣,而文臣則人人可殺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一些人更喜歡《新三國》而不是《三國演義》電視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