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香菇草

    接下來就由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透過這幾天刻苦學習 ,精讀歷史,我覺得現在回答這些問題的話呢,應該是比較有資格的,而且我也相信可以回答好,以下是我的答案,我的話應該,基本上大多數的歷史問題都可以回答,接下來就說一下原因

    慈禧執政一共48年,慈禧,1835年11月29日至1908年11月15日,是同治帝的生母,也是晚清的重要政治人物,實際統治者,我們知道,在咸豐11年的7月17日 31歲的咸豐皇帝就駕崩了,根據史書上記載是淫亂過度,把江山留給了自己年僅6歲的兒子,就是同治皇帝,同時還留下了一個偌大的爛攤子,這時候朝廷的政治力量可以分為三股

    那慈禧是如何奪得政權 ,一句話那就是發動政變 ,就是我們熟悉的辛酉政變, 摧毀了八大政治集團。戴志穎,慈禧太后與恭親王奕訢聯合執政,那麼慈禧是如何一步步的將權力鞏固,我們都知道,慈禧有卓越的政治能力和魄力,對政治很有看法,而且思路又很清楚,咸豐皇帝,於是漸漸的把一些奏章給她幫忙審閱批,她也就懂得了權利運作的流程,例如一部分權利放給曾國藩消滅了太平天國,另外,慈禧還具有掌握國家政治權力的合法性,為什麼說慈禧執政的初期幫助清朝政府 延緩了清朝政府的滅亡,其實在慈禧執政的初期還是很不錯的,生活並不鋪張浪費,他還平定了太平天國,並統一開展了洋務運動,在外交上也並不吃虧,在他的治理下,清朝甚至還有冉冉興旺的勢頭,這段時間,歷史上稱為同治中興,這是慈禧執政初期的成果,也使得她在朝廷中站穩了腳跟,1873年,同治皇帝18歲,應該可以掌權了,也就意味著慈禧可以退居幕後,但是很不幸,沒過多久,同治帝又得了天花死了,於是慈禧又重新的掌握,整個帝國,這時候就開始了奢靡的生活享受,每天都錦衣玉食,生活極度鋪張浪費,還說出了量中華之物力,結有國之歡心,這樣的話出來,慈禧代表的是大地主階級的利益,而且慈禧跟幾位王爺的關係都不錯,自然得到了許多貴族的擁戴,後來因為光緒帝的戊戌變法,觸犯了貴族的利益,慈禧就馬上的做出出賣國家利益的事情,囚禁光緒帝,發動政變,回顧慈禧執政的48年,比較代表性的是戊戌變法,是中國的一次資產階級改良運動,但是現實是殘酷的,結果並沒有成功

    慈禧執政能夠幫清朝續命,其中有幾個原因 第1個是知人善用 重用漢人 比如我們所熟悉的張國芳,左宗棠,李鴻章 等一大批能人,縱觀歷史,瀏覽朝朝代代名人賢達,他們都是無上下之分,她手下的袁世凱,雖然曾經復帝 但是卻有不錯的軍事才華,是個人才,讓這樣一大批能人甘心受她使用,足可見她的用人能力,另外一個是 曾經協助過咸豐皇帝處理國事,確立了正確的政治治理,思路和思想思路,咸豐年間的政治方針,許多制定措施都是根據慈禧當時的情況來的,開創了同光中興的一個基礎,這個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第3個是,禁止纏足 1906年,慈禧太后下令,禁止纏足令,可以說,這樣解放了中國婦女,她還親自過問楊乃武與小白菜一案,使案件可以昭雪 。第4個是新辦女學 在慈禧太后的默許下,開辦了女子學院,教授新學,逐漸風行於上海,廣州等沿海之城,此起此舉代表了當年倡導,開啟中國女學興辦之門,先行者最具代表性的觀點,進一步解放了思想

    第5個是定國歌,國旗,國徽,國花,回顧歷史,中國在清朝以前閉關鎖國,對外交往不多,也沒有國歌,直到1911年清帝國才正式制定了國歌,清朝的國徽為蟠龍圖案, 以牡丹花定為國花

    所以對慈禧的評價是譭譽參半,當然除了以上這些,還有其他的一些比較有用的措施 對清朝也是起到延緩滅亡的作用,其中就包括,對兵商學官法,各領域進行大力改革, ,1903年9月7日設立三部倡導官商創辦工商企業,接著頒佈一系列工商業規章和獎勵實業的辦法,等等,這些都有利於社會經濟的發展,辦學堂,廢除科舉制度,派遣留學,這些都是慈禧的一個新政措施,1905年9月2日,中國歷史上延續了1300多年的科舉制度被廢除,為了統一管理留學生的工作,清政府分別在1902年10月3日和1906年的10月2日派遣總監督赴東洋和歐洲學習考察,1903年10月清政府頒發了獎勵遊學畢業生章程 ,規定了中國留學生在日本普通中學5年畢業得優等文憑者,給予撥貢出身,另外慈禧還利用美國的部分庚子退款,在清華園修建清華學堂,利用其餘的退款新建女學

    此外慈禧還嚴禁鴉片 改變中國重農抑商的政策,慈禧為中國從封建社會走向資本主義社會,從古代走向近代,在經濟和政治上都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奠定了中國現代化的一個基礎 所以以上的這些措施就很大程度上幫助了清朝延緩滅亡

  • 2 # 河北小夥遊天下

    慈禧絕對延長了清朝的壽命。慈禧確實像他所說的很無能,但問題是除了她,清朝皇室更無能!上面說她專制,但如果沒有她這個專制,清朝只可能死得更快!因為除了她,清朝統治集團其他成員並不具備搞專制的能力。上面的回答,可以解釋為慈禧是中國的罪人,但卻無法說明她是清朝的罪人。中國近代,想要優秀,慈禧是負能量沒錯;但當時的清朝,想要活命,就得死馬當作活馬醫,能活一天是一天,恰恰是需要你說的這種專制和殘暴。而慈禧,幾乎是唯一能夠儘量讓清朝多活一段時間的人物。之所以很多人說慈禧加快了清朝的滅亡,無非是穿鑿附會於清楚愛新覺羅和葉赫那拉的仇怨,典型的人云亦云不走大腦型錯誤!

    請記住,當時的清朝,需要的是苟延殘喘,而不是進步,需要進步的是中國。所以慈禧之於清朝,是正能量;之於中國,是負能量。慈禧在承德的政變確保了中央集權; 慈禧的洋務運動使清向近代化邁進了; 打擊變法,確保了清的江山不變色; 拉打義和團,重用曾、李,使得政全在動盪中保持穩定。 如果沒有慈禧,可能清早就被湘軍系的人取代了,清可能分裂為多個國家。 當然了,這未必是壞事。慈禧的所作所為自然是加速了清朝的滅亡,如果不是她極力維護皇族利益,清政府說不定能夠順應時代的潮流,發展壯大,中國近代也不會有這麼多年的屈辱史,慈禧當權時期,清廷的中央集權以及中國主權面臨來自內部及外國的種種威脅,她從捍衛清帝國權威及其本身權力的立場出發,所作之舉措雖難以挽回清王朝頹敗之勢,但放在歷史脈絡下做持平之論,並不比中國古代大多帝王做得差。自鴉片戰爭以來,來自歐美列強的挑戰,以及鎮壓太平天國等民間反抗勢力,慈禧皇太后重用李鴻章、張之洞等漢族重臣,在地方上開辦洋務運動,是中國發展近代化工業的開始。在洋務自強運動成果的支援下,清廷得以弭平內部反叛勢力,在帝國體制下維繫中國相對穩定的局面,並且建設近代化陸海軍軍備,造就“同治中興”的氣象。在庚子年一場大禍之後,慈禧皇太后意識到時局已不容她堅持帝制傳統,所謂的“祖宗成法”,乃容許清廷推展多種新政措施。在慈禧的支援和領導下,清末新政的改革的深度、廣度和實際效果都大大超過了戊戌變法,進行了官制改革、教育改革、稅制改革和經濟體制改革,廢除了實行了一千多年的科舉制度,建立了新式陸軍和新式警察,在直隸等地試行了現代司法和刑獄管理制度,為此後中華民國的建立奠定了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和人才基礎。慈禧太后甚至宣佈籌劃預備立憲,一度讓國民燃起了走向君主立憲制度的希望。然而隨著慈禧太后的病逝,清末改革由於缺乏精明有力的領導者而最終走向失敗,清王朝也在隨後被辛亥革命所推翻。總結慈禧執政四十八年中,對於政務掌握相當嚴格。在她統治中國近半個世紀的時間裡,一直勉力維繫並且牢牢掌控著中央集權帝國的局面,中國因得免於陷入割據亂局。

  • 3 # 論道財商

    你好,樓主。慈禧這個人,必須兩面去看到。而慈禧的統治更應該兩面去看待,有對有錯,當然錯大於對。不過沒有她的錯,就不會有我們的幸福生活。

    過的方面。慈禧為人生活驕奢,這個廣為人知,吃一頓飯要花費4萬兩銀子,那可真不是個小數目;扼殺戊戌變法,鎮壓義和團,用於強大清政府海軍實力的銀子被挪用去建花園,殺了很多本不該殺的人等等。

    但似乎在這些事件,以及在慈禧整個人生,我們都無法找到她好的一面。那我們就不說她好的一面,我們就從人性上面來分析她為什麼要那樣去做。

    首先,慈禧是一個女人,為得皇帝寵愛,費勁心思,為當皇后,放毒殺人;年紀輕輕,丈夫死了,百官虎視眈眈,為求自保為保兒子,只能以人性醜陋一面去面對接下來發生的所有事情。不管她做的什麼,其實在慈禧心中,她只有一個目的,讓自己和大清活下去,因為慈禧是一個極度維護大清的人,這是她的個人榮譽感和家族榮譽感在原因。

    然後,當時的中國清政府,落後西方的確太多,打仗打不贏,想改革已經沒有時間,所以面對大的事情上面,慈禧選擇的辦法永遠是求和和逃跑。這樣的做法在很大程度上面就延緩了清朝的滅亡,因為統治階級力量還在,還能透過求和得到外國勢力的支援,雖然活的苟延殘喘,但是起碼是活了下來。這樣,大清的滅亡自然延緩了一些。

    另外,在當時清政府中,已經沒有能夠獨攬大局的人,所以清朝滅亡,只是時間的問題,它必須順應歷史和時代的發展。

  • 4 # 仙小笙

    當時的清朝,需要的是苟延殘喘,而不是進步,需要進步的是中國。所以慈禧之於清朝,是正能量;之於中國,是負能量。慈禧在承德的政變確保了中央集權; 慈禧的洋務運動使清向近代化邁進了; 打擊變法,確保了清的江山不變色; 拉打義和團,重用曾、李,使得政全在動盪中保持穩定。 然後,當時的中國清政府,落後西方的確太多,打仗打不贏,想改革已經沒有時間,所以面對大的事情上面,慈禧選擇的辦法永遠是求和和逃跑。這樣的做法在很大程度上面就延緩了清朝的滅亡,因為統治階級力量還在,還能透過求和得到外國勢力的支援,雖然活的苟延殘喘,但是起碼是活了下來。這樣,大清的滅亡自然延緩了一些。

    另外,在當時清政府中,已經沒有能夠獨攬大局的人,所以清朝滅亡,只是時間的問題,它必須順應歷史和時代的發展。

  • 5 # 三旋無鬥

    歷史的多巴胺來給你解答:

    我先丟擲一個問題,歷史上誰和慈禧的作風很像?大家猜猜……

    呂后?武則天?哈哈哈哈都不是,不知道各位看官會不會有這種感覺,我覺得她和朱元璋極其相似,雖然貴為一國之元首,但仔細看他們的所作所為,這與村裡的老太太和老大爺又有多少區別?都是一心為了讓自己的孩子成器?有的縱容,有的就甚至不惜痛下狠手。

    為什麼我說慈禧像個農村老太太呢?請聽我給你分析分析……

     

    在人均不足50歲的清代,慈禧的統治時長居然高達47年,就算和愛新覺羅家族相比,也只有小玄子(61)和敗家子(63)兩位的統治時長超過慈禧,這不得不說是個奇蹟,她一生服侍和照顧了三任皇帝,咸豐、同治、光緒,除了她的老公咸豐,其他兩位不能說是她的傀儡,更多的其實是恨鐵不成鋼的感情在裡面。

    誰要說慈禧貪戀權力,覬覦帝位,這說明你對康有為這樣的壞坯認識不夠,她其實更願意呆在圓明園吃吃喝喝聽聽戲,有人解解悶就夠了,她本質上從未想過要霸權甚至篡權,可能又有看官幾乎要咆哮了,你可別著急,我只說一個觀點就能撫平你的怒火。

    慈禧從未把外戚安插進政治核心圈!

    沒錯就是這個,各位想想,先不說慈禧,也不說歷史上別的王侯將相,就是你,現在拿著手機的你,如果你空降到一個新公司的總經理崗位,你第一件事打算做什麼?為了鞏固地位是不是得把自己以前信任的同事、朋友先拉過來佔據主要崗位,這樣你的命令才能上下通行?以防自己被原來的勢力架空?既然你都知道這個道理,武則天、呂后也知道這個道理。為什麼慈禧不這麼幹呢?原因只有一個,她壓根沒有這個想法,她知道這江山是愛新覺羅家的,她只是一個老太婆,一心把孩子撫養成才,然後自己就能怡情山水,玩玩cosplay的老太婆而已。

    這是我的第一個觀點:慈禧並不貪戀權力;

     

    那第二個觀點呢?就是慈禧知道自己的能力平平,所以她會任用賢能。

    她和武則天完全不一樣,我沒有算過武則天生辰,但我高度懷疑武媚娘應該是天蠍或者摩羯座的,哈哈哈哈,事業心都比較強且願意什麼事情都自己親自抓,這點和慈禧也不相同,她其實政務能力並不強,不過她知道滿清皇族已經從上到下爛得無可救藥,所以重用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等漢臣,漢人權臣的這個比例也遠遠大於清朝任何一個時期。吏治的改觀也對整個統治有較大的促進作用。

     

    第三,慈禧不是大家想的那樣,是個保守派、守舊派、頑固的阻止維新變法的封建勢力代表,她恰恰是個主戰派,也支援新技術的引入,積極推動政治改革。其中第一條鐵路就是在慈禧的力保下才能開始修建運營,包括改革機構、成立銀行,開放工商業都和慈禧有直接關係。

     

    篇幅有限大概說了些皮毛,還是那句話,慈禧內心就是一個農村老太太,你見過有老太太願意把自己的家搞得支離破碎的嗎?所以慈禧在她的統治期間,確實客觀上促進了清朝的統治延續,延緩了清朝的滅亡。真的是同治帝或者光緒帝親政,也許和崇禎一樣,都可能因為用力過猛,導致帝國提早滅亡,但是歷史沒有假設。

    所以盡信書不如無書,還是應該辨證地看待歷史,我是歷史多巴胺,讓歷史變得更加立體!

  • 6 # 科普道人
    從清朝的角度出發,毫無疑問,慈溪延緩了清朝的滅亡

    慈禧具有極強的政治手腕,在各王公貴族以及朝臣之間玩弄平衡術,並在西方列強間周旋,清朝在慈禧的苦苦支撐下才能一直成功續命。

    慈禧死後,後來的載灃沒有她那麼高操的手腕和能力,而且此時清廷內部人才凋敝,滿漢聯盟也被打破,革命浪潮席捲全國,因此清朝的滅亡是大勢所趨。

    慈禧執政

    慈禧重用漢臣李鴻章、曾國藩、張之洞、左宗棠等漢族地主武裝發展洋務運動,試圖“師夷長技以制夷”,成為中國發展近代化工業的開端。

    清朝與列強聯合成功鎮壓太平天國運動。

    光緒即位後,慈禧繼續在幕後垂簾聽政,此時的大清飽受列強欺凌,雖然被迫簽訂了一系列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但洋人為了獲得長久利益,沒有使用武力推翻清政府,並在一定程度上維護其統治。

    革新變法之後

    1898年,康有為、梁啟超等人在光緒的支援下推動戊戌變法,觸動了舊貴族的利益。在1911年,清廷推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內閣,其中皇族和滿族佔大多數席位,而漢人席位只有六個,且基本上並無實權。這一皇族內閣的推出,打破了慈禧苦心經營的滿漢聯盟政策,徹底激怒了天下人,原本支援君主立憲的人們紛紛倒戈,轉為支援孫中山的共和體制。皇族內閣僅存在半年就被解散,民主共和在當時已不可逆轉。

    慈禧延長了清朝的壽命原因

    1、慈禧在承德的政變確保了中央集權,得到了王公貴族的支援,穩定了政局。

    2、慈禧的洋務運動使清向近代化邁進,向不同列強購買艦艇軍備,權衡於列強之中。

    3、打擊變法,確保了清的中央集權,相對延續清朝的氣運。

    4、拉打義和團,重用曾、李,使得政全在動盪中保持穩定。

    5、簽訂不平等條約,洋人為了獲得長久利益,沒有使用武力推翻清政府,並在一定程度上維護其統治。

    如果沒有慈禧,可能清朝早就被湘軍系的人取代了,分裂為多個國家。

    畢竟當時的列強是想瓜分中華土地,建立自己的殖民地,清朝的延續,意味著列強只能透過清政府獲得利益,而不能直接支援不同軍閥,劃分自己的殖民地。

    所以,慈禧不僅對清朝有貢獻。在歷史的相對角度來看,對於維護國家統一,為日後中國的土地完整性上,慈禧也有相應的歷史貢獻。

  • 7 # 新屋大唐

    慈禧實際掌權的時間內,先後出現了同治中興,洋務運動,給奄奄一息的清廷帶來了一絲活力,民族資本主義在清廷的扶植下迅速發展,官辦企業空前繁榮,興建兵工廠,講武堂,派遣留學生去西方學習,大批新式人才湧現。同時,西北方向友持左宗棠收復新疆,平定同治回亂,南方鎮壓了太平天國,到後來破壞戊戌維新,廢除變法從形式上保住了清廷的疆域,和政治大廈的不倒。所以,從清政府的角度來看,這句話是沒有錯的。

    但從國家歷史角度來講慈禧,自然必須受到後世的嚴厲批判。她排除異己,垂簾聽政,掌控大權,沒有能力讓國家走上一條富強的道路,反而生活腐化,擠掉軍費只為操辦生日,貪汙成風,典型的就是在決定中日兩國命運的甲午戰爭中慘敗,給後來中國幾十年帶來了深沉的災難,對外戰爭屢戰屢敗,割地賠款,喪權辱國。

  • 8 # 老帥看戲

    為何說慈禧接管了清朝的統治後延緩了清朝的滅亡呢?

    “慈禧上臺時,北京剛剛被英法兩國佔領,由於第二次鴉片戰爭,朝廷逃到了承德。此外,太平天國佔領了清帝國大部分富庶的地區。在這樣的背景下,在慈禧的統治期間,清朝沒有垮臺,這本身或多或少就是一個奇蹟。”

    “如果沒有慈禧,清朝很可能會很快結束。至少在她統治的時間裡,使滿漢團結在一起。她上臺的時候,清朝非常脆弱,如果不是她,很可能在19世紀70年代,由於宮廷內部不同派系的內鬥,讓清朝滅亡。在她死後,清朝立刻崩潰了。”

    所以慈禧絕對延長了清朝的壽命。慈禧確實像大家所想的很無能,很專制,很揮霍。但問題是除了她,清朝皇室更無能!沒有她這個專制,清朝只可能死得更快!因為除了她,清朝統治集團其他成員並不具備搞專制的能力。

    大夥所熟悉的慈禧,可以解釋為慈禧是中國的罪人,但卻無法說明她是清朝的罪人。中國近代,想要優秀,慈禧是負能量沒錯;但當時的清朝,想要活命,就得死馬當作活馬醫,能活一天是一天,恰恰是需要慈禧這種專制和殘暴。

    而慈禧,幾乎是唯一能夠儘量讓清朝多活一段時間的人物。請記住,當時的清朝,需要的是苟延殘喘,而不是進步,需要進步的是中國。所以慈禧之於清朝,是正能量;之於中國,是負能量。

  • 9 # 媚眼兒看史

    想活就別死,閒來談歷史。亮明觀點,慈禧的統治確實延緩了清朝的滅亡,回望歷史,我們雖然看到了慈禧的腐化墮落,看到了她給清朝帶來的種種惡運,但也會注意到,在那個年代一介柔弱女子,在皇族家道沒落時,用他柔弱的雙肩挑起的可是大清江山,用現在的評判標準論,絕對是不折不扣的女強人。

    先讓我們簡要的看看那個動盪的年代。從公元1861年計,清咸豐皇帝去世之後,清朝的磨難便開了頭,第二次鴉片戰爭、太平天國運動、剿滅捻軍、同治回亂 、收復新疆、中法戰爭、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日俄戰爭等等,這一樁樁、一件件,無一不是驚天動地的大事兒,別說是一介女子,就是一個壯漢碰到這些大事,他也只有懵逼的份了。

    慈禧與眾不同,她的懵逼不過是稍縱即逝,幾乎是沒有,她所擁有的是性格果決、意志力強大、不為感情左右、極善於平衡關係。這些無一不是幹大事所必備的素質。慈禧政治嗅覺極為靈敏,擁有著政治強人幾乎所有的特點,雖然政局動盪,風雨飄搖,但她始終是任憑風浪起,我自巋然不動,什麼都可以變,但慈禧說了算一直沒變。

    屹立不倒是極高的政治手腕,她選人用人不拘一格。當時的情況是,清末八旗已徹底墮落,僅百萬的人口基數也決定了八旗沒有足夠的人才湧現,沒有人還能幹啥?慈禧沒有坐等奇蹟,而是破格選人用人,他重用了4位漢人,這4位當然不是供她把玩的花瓶,而是4根“定海神針”,左宗棠出征新疆後,成功將沙俄趕出新疆,再次將新疆列入了清朝的疆土;李鴻章發起了洋務運動,推動清朝的發展;張之洞創辦了學堂,培養了很多能人,這些能人後期也被朝廷重用;曾國潘平定多方起義,是清朝的功臣之一。慈禧大力重用他們,直接延緩了清朝滅亡的速度。

    慈禧的垂簾聽政還是眾所周知的,實際上在當時那種狀態下,慈禧是比任何一個人都合適的,史料記載,期間慈禧太后治理得也算有方,維護了清政府的統治。平定太平天國的叛亂,進行洋務運動,清政府似乎有挽回頹局的希望,這段時間也被稱為“同治中興”,同治年間政局比較穩定。慈禧太后也憑藉自己的執政能力,讓大臣得以信服,慢慢站穩了腳跟。

    上述幾點都能佐證慈禧並不是一無是處,她在人們心中的不良形象,實際上是她的惡習帶來的。

  • 10 # 桓m3

    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評價歷史人物應本著一分為二的觀點。慈禧在位47年裡,近代中國蒙受了無窮盡的屈辱和苦難。但不可否認的是她統治能力還是比較強的,她的在位也使搖搖欲墜的大清國在她手中延長了衰亡時間。慈禧是七分過三分功,我們不能因為她的過就否定她的功,讓我們來看看她的那些功勞吧。

    一、重用漢臣。能夠唯才是用,重用漢臣。如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等,在滿清歷史上,促使漢族官僚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登上歷史的舞臺,促進中國近代社會發展。

    二、支援左宗棠收復新疆。清同治年間,在俄國的支援下, 新疆阿古柏建立偽政權,意圖分割新疆。清軍在左宗棠的帶領下,連戰連捷,將阿古柏和俄國打得一敗塗地。16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終於又回到了祖國的懷抱,為中國後來實現了穩定與統一做出了很大的貢獻。這也是她比較重大的一次功勞。否則今天的中國將是一個缺了屁股的大公雞。

    三、廢除了科舉制度。清朝政府宣佈從光緒三十二年(1905年)開始,停止各級科舉考試。由此,延續了一千多年的科舉制被徹底廢止。對此,美國社會學家羅茲曼在其著作《中國的現代化》中大加讚歎道:“科舉制度的廢除,代表著中國已與過去一刀兩斷,其意義大致相當於1861年沙俄廢奴和1868年明治維新後不久的廢藩。”應該說,這個評價頗為中肯。

    四、廢除滿漢通婚令。為了保證滿族人純正的血統,漢人不許與滿清通婚,這是滿清入關後定下的規矩。慈禧為了籠絡漢臣人心,並利用漢臣更好治理清朝,於1902年廢除了這條禁令。這給民族融合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

    五、廢除婦女纏足。滿清一直反對纏足,可因為種種原因得不到良好的推行與實施。1902年慈禧下死決心開始廢除纏足,1905年其再次下令不允許纏足,如果不是慈禧的多次要求,纏足在中國沒有那麼容易廢除,民國的廢纏足也就沒那麼容易推進。為此孫中山先生也曾讚賞過慈禧的這一做法。

  • 11 # 獨愛炸醬麵

    現在有一種說法就是慈禧得統治延緩了清朝的滅亡,在本人看來這種說法又一定的道理,但是很片面,不能以偏概全。

    清朝享國運200多年,前期經過康熙帝、雍正帝的努力,清朝確實穩定了天下國力蒸蒸日上,到了乾隆時期更是到了清朝國力的巔峰,封建統治達到了極致。因為從國外引進了紅薯等農作物,極大的解決了老百姓的吃飯問題,基本上能做到溫飽了,清朝的人口數量達到了歷史上的新高度,全國4億人口。

    巔峰之後必然回出現滑坡。聰乾隆晚年開始清朝已經在走下坡路了。

    嘉慶帝在位期間正值世界工業革命興起的時期,也是清朝由盛轉衰的時期。這時期發生了白蓮教之亂,八旗生計、河道漕運等問題也日益凸顯,鴉片亦流入中國。清朝出現了中衰。

    道光帝二十年(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爆發,中國戰敗,被迫於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簽訂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清朝從此被敲開了國門,開始了近代喪權辱國的開始。

    咸豐帝時期爆發了太平天國和捻軍起義,叛亂席捲大半個清朝天下,此時的大清帝國內憂外患不斷,最後以簽定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收場。咸豐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有實際統治權的皇帝,也是清朝最後一位透過秘密立儲繼位的皇帝。

    此後清朝大權基本上就落入了慈禧手中。也開始了慈禧統治華夏大地長達半世紀的開始。

    再慈禧掌權時期,先後爆發了太平天國和捻軍起義,八國聯軍事件,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日甲午戰爭等大事,其中除了重用漢族官僚曾國藩,依靠其訓練指揮的漢族地主武裝鎮壓太平天國,依靠洋務派左宗棠與李鴻章分別滅西、東捻外,其他全部以失敗告終,割地賠款,喪權辱國,開始了華夏半殖民地半封建得社會制度。

    慈禧掌權的清朝先後多次割地賠款,也不是完全沒有“好處”,最起碼更有利的延續了滿清的統治。銀為這些不平等條約都是列強各國與清朝簽訂的,為了維護各國在華的利益,自然不會看著清朝倒下,會在敲詐滿清一番後幫助維護滿清的統治。剿滅太平天國農民起義中的英國洋槍隊就是最好的例子。

    滿清得以延續,慈禧繼續作威作福的前提條件是出賣整個華夏的利益為基礎。可以說慈禧的統治是滿清之幸,華夏之殤。

    民國時期的孫殿英盜掘請東陵,挖了慈禧的陵墓,搬空了所有的陪葬品,甚至連慈禧的屍骸都被扒光了毫不留情的丟在抽水溝中。可以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不信抬頭看,老天饒過誰。

  • 12 # 北洋海軍炮手

    我們可以先覆盤一下慈禧太后剛上臺時候清朝的形勢:

    第二次鴉片戰爭失敗,首都陷落,圓明園被燒燬,可以說清政府此時已經威信掃地;內部還有長毛作亂,大片國土陷賊,尤其是丟了江南這個財賦重地,導致清政府一度陷入了財政危機。

    所以綜合評價一下,清政府此時已經離完蛋不遠了,整個大清國一片風雨飄搖。一般情況下,如果統治者是個庸才,朝廷就完了。可是大清國此時的掌舵人,也就是慈禧太后,卻能扳回局勢。

    如果客觀評價一下慈禧太后,就是這個女人不簡單。慈禧太后上臺的時候,她面臨的局面和崇禎差不多,外部有強敵內部有叛亂,而且她比崇禎更慘的是連江南都丟了。但是慈禧太后卻憑藉自己的政治手腕,對外安撫了洋人,對內平定了叛亂,又透過洋務運動把大清國這個老房子給修繕了一番。而且慈禧當時的名聲並非今日那些被醜化的謠言,她當時在全國各個階層都有著非常不錯的名聲。

    慈禧當時面對的問題是重建國家武裝力量,當時的綠營已經廢了,八旗雖然戰鬥意志和戰鬥力都不算太弱,但是第二次鴉片戰爭被洋人重創,需要重新編組。更主要的是,慈禧需要打造重新訓練一支首都防禦力量,所以八旗京師一時半會兒用不上,所以慈禧就呼叫部分駐防八旗參與平定長毛的戰爭。但是可調動的駐防八旗並不多,但是慈禧繼承咸豐這個短命鬼的玩法,起用漢族地方大員平叛,也就是讓他們自己組織軍隊去平叛,只要是有戰功朝廷都承認,賞賜是少不了的。

    慈禧這套玩法類似今天的一些大企業,也就是提供一個平臺,讓有想法的人創業,只要能創造價值,報酬不是問題。所以當時不少漢族精英都投入到了鎮壓長毛的戰爭當中,因為大家都去創業去了嘛。

    再者,長毛對慈禧也是一大助力,因為長毛實在是自作孽。毀滅中國傳統文化,打著均貧富的旗號斂財享樂,所以長毛在當時實在是不得民心。所以,慈禧配合曾國藩,不失時機的把自己打造成傳統文化捍衛者的形象。你洪秀全不是要排滿嗎,不是要驅逐韃虜嘛,那麼你洪秀全乾的是什麼事?毀滅文廟、關帝廟、城隍廟、土地廟等神廟,連老百姓的祠堂都要給毀滅,還搞洋教;我大清雖然是滿洲人入關,但是我們尊孔崇儒,奉行中華傳統文化,尊重民間傳統信仰。所以這就讓當時的精英和平民都有個比較,清朝雖然不咋地,但是清朝完全按照中國傳統那一套來的,我們鎮壓長毛是為了捍衛我們中國的傳統。

    這兩條辦法達到了十分不錯的效果,就是當時各個階級都被慈禧太后凝聚起來,重建了政府威信。同時捍衛中國傳統文化也成了清政府的政治正確,清政府在應對近代化的衝擊的時候第一件事是考慮如何能在變革之際儲存中國傳統文化。

    而且,清政府也取得了洋人的支援,第一是因為長毛實在是作孽,篡改基督教教義,這是在傷害洋人的宗教感情,畢竟那會兒洋人也不乏狂熱的宗教信徒。第二是因為長毛實在是沒法交流,而清政府則很靈活,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後迅速調整政策,努力融入列強打完的遊戲規則。比如說開放和洋人貿易,組織專門的外交部門和洋人交涉,而且還搞洋務運動引進西方工業,這可比長毛強多了。所以在洋人看來,清政府最起碼還能用人的方式交流,所以大量的西洋軍火裝備清軍,大量的西方軍官成為清軍的教頭。而長毛被洋人斷了支援,經濟也被封鎖,所以長毛的滅亡是指日可待了。

    慈禧對新生事物也是興趣滿滿,比如說洋務運動就得到了慈禧的支援,當時朝廷當中有大量的頑固派,比如說頑固派領袖倭仁,所以慈禧當時頂著巨大的壓力支援洋務運動,可以說洋務運動沒有慈禧根本辦不下去。

    當時洋務運動效果也不錯,大量的西式企業普通雨後春筍一般建立,電報、輪船、鐵路、火車等西洋事物大量進入中國。而且清政府還大量引進西學,希望藉著洋人工業革命的紅利來實現清政府求強求富的目標。所以當時的中國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也就是同光中興,更主要的是,中法戰爭中國沒吃虧,頂多是沒了越南這個附屬國而已,本土根本就沒有受損。而且鎮南關還打了一個大捷,這給當時的中國人傳遞了一個訊號,鎮南關一役我們的兒郎們打的很好,者證明我們中國人是打得過洋人的。這在當時是什麼感覺,那就是大國崛起。

    更重要的一點,慈禧私德很不錯,因為慈禧和之前垂簾的太后十分不一樣,就是慈禧不用孃家人。她那個不成器的弟弟只是給個爵位供起來,干涉不了朝政。除此之外慈禧大量起用愛心覺羅宗室以及滿漢大臣,尤其是曾國藩、李鴻章以及左宗棠等中興大臣,讓他們發揮他們的價值。心內慈禧太后一直以愛新覺羅家的媳婦自居,他死後這個天下早晚要還給愛新覺羅家。

    所以說慈禧憑藉這些手段給自己帶來了巨大的威望,全社會不分階級、不分滿漢、不分文武幾乎是無條件效忠慈禧。即便是經歷甲午戰爭以及庚子國變這些巨大的失敗,慈禧的威望仍然能夠維持國家的凝聚力。以前看日本NHK電視臺的紀錄片《中國王朝——惡女傳說》,主講人戶田惠梨香拜訪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向斯,向斯就提供了慈禧在庚子國變以後迴鑾,老百姓去歡迎慈禧太后的照片,說明此時慈禧還不至於仍然有巨大的威望。但是這也是清朝的悲哀,因為慈禧太后是當時清朝僅有的權威領袖,慈禧太后一死,清政府就很快倒臺了,迷信的說法就是大清國氣數已盡。所以,如果沒有慈禧太后給清朝續命,清朝可能會完蛋的更早。因為清朝的倒臺並非傳統民不聊生的問題,而是清朝由於巨大的文明包袱不能妥善應對近代化的衝擊,最終倒在近代化的浪潮之下。

    而有關慈禧的汙名化,更多的是清朝完蛋之後就穿起來的,因為中國傳統社會是典型的男權社會,慈禧太后垂簾幾十年,在人們看來是牝雞司晨,因為女人是禍水。所以慈禧就一直在被汙名化,即便是她活著的時候有著巨大的威望。

    全文完

  • 13 # 史無止境

    可以很負責的告訴你,前面的多個答案都是錯的。連基本的歷史常識都不懂,張嘴就來。

    以當時的環境看,慈禧的決策是符合絕大多數官紳階層利益的。

    簡單的梳理一下當時的國情。

    中國是一個農業國,雖然開放了幾個條約口岸,但那幾個口岸的總人口和內地的廣闊農業區相比,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以恭親王為首的洋務派,慈禧基本是支援的,因為他們比較溫和,開製造局,辦新式學堂,派遣公費留學生。這些都很開明的。當然慈禧搞恭親王,那是內部權力鬥爭,說白了恭親王雖然才能大,但不太馴服。相比恭親王,李鴻章用起來更順手。

    至於後來的康梁,怎麼說呢,心是好的,但過於一刀切了。因為康梁的變法,是受通商口岸的啟發,想要實行像英美這樣的體制,也就是聯邦議會制,各省高度自治,中央三權分立,設各級議會。(這裡光緒帝真的令人敬佩,作為一個封建君主會支援康梁這樣的變法,他為了國家真是豁出去了,怨不得康梁稱他為千古聖君。)

    戊戌變法聽起來很美,問題是它只適合已經西化的條約口岸,但廣大的中國農村是不適合的。

    如果當年康梁變法只在條約口岸,其他地方先維持原狀,以後根據情況慢慢來,這個慈禧是不會反撲的。但他們卻想大清的所有地方都要變法。

    很多地方經濟基礎根本不具備這樣的條件,所以各地不但不執行,還紛紛上奏要求廢除變法,也是情理之中,並不是他們頑固。

    但他們也犯了同樣的一刀切錯誤,也就是條約口岸也必須恢復原來的祖制。

    所以這方面慈禧和康梁都有錯,現在的歷史教科書往往以慈禧代表舊的康梁代表新的,就說慈禧是反動的康梁是進步的,這個太片面。

    慈禧總的來說,是支援進步的,前提是溫和。

    後來的辛亥革命有力的證明了英美那一套是不能硬套在農業國頭上的。

    孫中山長期流亡海外,對中國國情基本無知,盲目的強行的要把英美那一套套到中國身上,你看把中國折騰成啥樣?

    任何的進步都是要根據各地不同的經濟條件,採取不同的體制,漸進的發展,不能急進,不能一刀切。

    慈禧時期的中國,要比辛亥革命以後的中國要好。可以看看魯迅對閏土父子兩代人的描寫。用當時人的話說:“原以為前清的生活已經是最低水平了,但來到民國才發現,她離最低水平還有一段距離。”

    清朝亡了以後,中國社會各個階層都出現了對辛亥革命的質疑和反彈,這同樣說明問題。

    白朗起義。注意,白朗起義可是底層百姓的起義,打起了恢復清室的大旗,意不意外,魔不魔幻?

    第一個,很多朋友會提到毛主席,看來他老人家真是繞不開的人物,即使是談晚清。

    他老人家是農村包圍城市起家的,那我們就順便來談談晚清的社會構成。拋開條約口岸和租界不談,晚清上面是一箇中央集權的官僚體系,這一套班子主要生活在城裡,下面是由科舉選拔出的紳士領導的傳統農業社會,他們主要生活在鄉鎮或農村。

    中央:皇帝、軍機處、六部、總理衙門

    地方由大到小:總督、巡撫、道臺、知府、縣令。

    也就是說,清庭的官員只能到縣。問題是當時的中國是農業社會。絕大多數人口生活在以集鎮為圓心的農村。而且清朝實行迴避制,也就是縣令是外地調來的,還人生地不熟。那麼他處理問題就要依靠衙役和紳士,否則他很快就會被撤職。

    清朝是將集鎮和鄉村的管理權下放給紳士。(紳士是有功名的地主)

    這個下放權力是非常大的,按今天的話說,經濟上紳士有包稅權(包稅就是官府把各種稅賦承包給紳士來收)。軍事上有組織團練權。政治上有審理一切民事案件權,甚至大部分刑事案件,都由紳士處理,而不是官府。紳士可以自行逮捕、囚禁、拷打農民,甚至殺死農民。(還記得孔乙己被舉人老爺打斷腿嗎?還記得南霸天家裡的水牢嗎?)

    所以清朝表面的統治者是高高在上的皇帝,實際統治者是廣大紳士階層。按西方史學界的話說,清朝是一個上面集權,下面代議制的王朝。

    清朝就像一部老爺車,雖然已經過時,但卻是經典款。

    在那時候的中國,誰能得到廣大農村的支援,誰就是真正的中國的主人。慈禧得到官紳階層的支援,那她在康梁、孫中山面前,就是戰無不勝的,這也是她能統治中國近五十年的原因。

    除非有一個人,能把被紳士牢牢統治的農民發動起來,才會對慈禧真正構成威脅。當然,這個人,大家都知道的

    第二個,關於康有為、孫中山。

    首先說孫中山先生,他就像很多華僑一樣,是越離開祖國越熱愛祖國的人,是那個時代最虔誠熾烈的救國者,這也是能支撐他一路失敗,一路堅挺的原因。

    再說康有為,不知道今天康有為先生的畫風怎麼就如此不堪了?

    康有為是廣州官紳家庭出身,從小受到正統儒家思想的訓練,他自己又酷愛讀佛教經典,是一位道德修養很高的紳士。

    他的家鄉廣州作為第一批條約口岸,又是兩次鴉片戰爭的戰場,這對他的影響是我們沒法想象的。

    因此康有為的理想往往走的更遠,遠超同時代人,甚至現代很多人。他渴望建立一個沒有性別壓迫,沒有等級壓迫,沒有民族壓迫的大同社會。

    康有為正是一個生活在黑暗社會,卻懷著普渡眾生宏願投身變法運動的傑出思想家、活動家。

    縱覽他的一生,很像孔子,都是帶著一群熱衷政治的弟子,東奔西走,都有弟子在運動中遇害,又都一生不得志。

    即使到了49年以後,我們也是尊稱他康南海先生的,不知道今天是哪些別有用心的人在誤導輿論,黒這樣一位人傑?

    最後一個問題,關於光緒帝變法是不是為了爭權?

    這個真是厚黑學的歪曲了。

    光緒帝和清朝歷代帝王不同,他不是上一代皇帝之子,像嘉慶是乾隆之子、道光是嘉慶之子等等。他既不是同治之子,也不是咸豐之子,他能夠作皇帝,完全靠他的姨母慈禧。他自小入宮,能夠在宮中真的像個皇帝一樣生活也要仰仗姨母慈禧的羽翼保護。

    所以現在有人揣測光緒帝早就有爭權野心,這個就是農夫覺得皇帝也該有金鋤頭的幻想。正相反,光緒帝事慈禧如母,無論出於血緣還是自己帝位的合法性,這都是合理的。

    厚黑學的人根據自己的幻想,揣測帝黨後黨之爭,這也是無稽之談。在康有為之前,光緒帝是沒有黨羽的。如果說翁同龢這位老師也算光緒帝的黨羽的話,但翁同龢卻是慈禧一手提拔起來的,他先是慈禧的人,然後才由慈禧安排成光緒帝的人,這也能算帝黨嗎?

    但是當康有為面聖之後,一切都改變了,他的弟子大量進入朝廷,形成了帝黨。也就是說,帝黨後黨之爭,並不是宮廷鬥爭,而是意識形態之爭,是事關中國往何處走的路線之爭。

    這裡面可能讀者會有疑問,為何光緒帝會信康有為的那套“狂言”。

    原因就是光緒帝和康有為是真正的知音。我們捋一下他倆的思想脈絡就能發現,他倆雖然生長環境不同,卻出奇的相似。

    康有為早年學習傳統儒家、佛家,後來如飢似渴的學習一切他能找到的西方著作,甚至經常去香港買書求學。

    光緒帝早年也是接受正統儒家教育,但是一次偶然機會,他接觸到了西方的著作,頓覺眼界大開,也是如飢似渴的找來所有他螚找到的西方著作學習。可是這事傳到慈禧耳朵裡,慈禧就像今天的家長沒收孩子課外書一樣,沒收了光緒帝所有的西方著作。

    但這個事情,慈禧越堵,反而越激發光緒帝的叛逆心理,對西方的嚮往越強。所以當康有為在朝堂上慷慨陳詞時,所有的軍機大臣、內閣學士們都以為是瘋言瘋語時,唯獨光緒帝有高山流水遇知音之感,不足為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什麼好聽的古風歌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