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快樂庶子

    首先他是智將,他善於用兵,進行陣地戰與突襲戰,其實,秦軍戰士的勇敢,最主要的還是秦國的軍事政治制度,秦國是先軍政治的國家。

  • 2 # 希爾大大

    白起的能力根本不用懷疑,戰國時代第一戰神的稱號不是白來的,他的官位是踩著血骷髏往上走的,從歩卒一直到秦國的大元帥,37年未嘗敗績,白起成名之戰“伊闕之戰” 此戰白起以己方兵力只有對方一半的情況下,一戰斬首韓魏聯軍24萬人。 “鄢郢之戰”白起恐己方士兵逃跑,戰前把所有橋樑拆毀,船隻炸燬,想逃?沒門,只能勇往直前,贏了就班師回朝,“背水一戰”至秦兵異常勇猛,一路殺到鄢郢,重創楚軍,淹殺楚國鄢城百姓數十萬。 “華陽之戰” 斬首魏趙聯軍15萬。“陘城之戰” 斬首韓軍5萬人。“長平之戰” 圍困趙軍,斬首坑殺45萬人。 白起外號“人屠”,只要攻下城池,一律不留活口,不論男女老少,百姓軍民。 這就是“戰國戰神”

  • 3 # 太祖趙匡胤

    有戰國時期四大軍事家,將領的稱呼,以下來自百度百科公元前293年伊闕之戰白起率秦軍在伊闕同韓、魏、東周聯軍展開戰爭。此戰斬首韓魏聯軍24萬人。公元前292年白起發兵攻魏,一舉奪取了魏城大小六十一座。公元前291年白起與客卿司馬錯聯合攻下垣城。公元前286年白起攻打趙國,奪取光狼城。公元前281年白起伐楚,楚軍敗,割上庸、漢水以北土地給秦求和。公元前280年白起再次伐楚,奪取鄢、鄧等五座城池,而後秦軍越過秦楚邊境山區,自斷後援,分三路快速突進楚境,直圍楚國的都城郢都。前279年-前278年鄢郢之戰白起率秦軍伐楚,攻破楚國都城郢、別都鄢,焚燬楚國的宗廟和夷陵,重創楚軍,淹殺楚國鄢城百姓數十萬。公元前273年華陽之戰白起、魏冉率秦軍在韓國華陽一帶同魏國、趙國的軍隊發生戰爭。魏趙兩國最終戰敗,秦國獲勝進佔魏國大片城池,此戰共斬首魏趙聯軍15萬。公元前264年陘城之戰白起率秦軍攻佔韓國陘城等9座城邑,此戰斬首韓軍5萬人。公元前263年白起伐韓,攻佔韓國野王。前262年-前260年長平之戰白起率秦軍於趙國長平一帶同趙國軍隊發生戰爭。趙軍最終戰敗,秦國獲勝進佔長平,此戰斬首坑殺趙軍45萬人。

  • 4 # 當代曹植

    白起的能力根本不用懷疑,戰國時代第一戰神的稱號不是白來的,他的官位是踩著敵人的屍體往上走的,從步卒一直到秦國的大元帥,37年未嘗敗績。

    白起成名之戰“伊闕之戰” 。此戰白起以己方兵力只有對方一半的情況下,一戰斬首韓魏聯軍24萬人。 “鄢郢之戰”白起恐己方士兵逃跑,戰前把所有橋樑拆毀,船隻炸燬,想逃?沒門,只能勇往直前,贏了就班師回朝,“背水一戰”至秦兵異常勇猛,一路殺到鄢郢,重創楚軍,淹殺楚國鄢城百姓數十萬。 “華陽之戰” 斬首魏趙聯軍15萬。“陘城之戰” 斬首韓軍5萬人。“長平之戰” 圍困趙軍,斬首坑殺45萬人。 白起外號“人屠”,只要攻下城池,一律不留活口,不論男女老少,百姓軍民。 這就是“戰國戰神”。

    但是,長平之戰,若白起與趙括易位,白起率趙軍與趙括率領的秦軍決戰,失敗的將是白起。因為長平之戰,非趙括無能,而是因為趙國國力不如秦國,而其它五國又拒不增援,趙國戰敗已成必然,非戰之罪也!

    白起是一名優秀的統帥,再加上秦國的國力遠超他國,故而成全了白起戰神之名。

  • 5 # 你要吐槽

    白起的戰力

    歷史上秦昭王是一個雄心勃勃的霸者,即位之後繼續貫徹商鞅的變法國策,徹底推行軍功爵制,提拔平民出身的人才。

    所以白起武力絕對不會低,要知道秦國將領想晉升就要靠敵軍首級,秦軍將領都是靠打仗斬殺敵人來晉級的,白起能從一個小兵當上武安君武力值不可能會低。

    白起的謀略

    白起指揮許多重要戰役。大破楚軍,攻入郢都,迫使楚國遷都,楚國從此一蹶不振。伊闕之戰又殲滅韓魏24萬聯軍,徹底掃平秦軍東進之路。長平一戰一舉殲滅趙軍45萬人,開創了中國歷史上最早、規模最大的包圍殲敵戰先例。大小70餘戰,沒有敗績,從最低階的武官一直升到封武安君,六國聞白起膽寒。

    長平之戰共殺人四十五萬,連同以前攻韓、魏於伊闕斬首二十四萬,攻楚於鄢決水灌城淹死數十萬,攻魏於華陽斬首十三萬,與趙將賈偃戰沉卒二萬,攻韓於陘城斬首五萬,共一百餘萬,這是白起的一張極不完全的殺人賬單。據梁啟超考證,整個戰國期間共戰死兩百萬人,白起據二分之一,後因和秦昭襄王在是否再次攻趙的問題上發生分歧,被王齕取而代之,從此退出歷史舞臺。

    白起的作戰指揮藝術,代表了戰國時期戰爭發展的水平。白起用兵,善於分析敵我形勢,然後採取正確的戰略、戰術方針對敵人發起進攻。如伊闕之戰中集中兵力,各個擊破;鄢郢之戰中的掏心戰術,並附以水攻;華陽之戰長途奔襲。長平之戰以佯敗誘敵,使其脫離既設陣地,爾後分割包圍戰術,殲敵45萬,創造了先秦戰史上最大的殲滅戰戰例。

    白起就是這麼個有勇有謀的人物。

  • 6 # 道乃天成

    白起,人稱“殺神”人屠”。

    白起的戰略思維,主要是殲滅有生力量。並非僅僅侷限於打勝仗。在中國歷史3000年的有限記載內,只有成吉思汗和開國元帥粟裕才能和其戰略思維相同

  • 7 # 使用者1186411363350

    白起的軍事才能是戰國時期最傑出的將領,是同時期六國中無人能及的軍事天才,魏國,韓國!,楚國,趙國,那國和他交戰都是喪失城池,戰卒死傷巨大,聞白膽寒,如果白起是別國將領,同樣能取得優益戰績,因為智商,軍事才能突出,並不是在秦國才有軍事才能的。

  • 8 # 小眼睛啊董

    “兵者,國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孫子兵法》開頭就說了,打仗不是簡單的事情!

    國力再強如果沒有好的將領,被擊垮也是一兩場戰役的事情!

    魏國 戰國初期國力最盛,主要是因為魏國國君推行李悝變法致使國家富強,但是能成為戰國初期第一強國還因為採用吳起變法,大戰72,全勝64,戰平8,魏武卒名震天下!魏國一時間風頭無二,相鄰的秦國被打的幾乎成為遊牧名族。

    然後好景不長,魏國用龐涓為將帶兵攻趙,卻被孫臏圍魏救趙並在桂林設伏,龐涓隻身逃回魏國,再後來又經過馬陵之戰,魏國再次戰敗,經此一戰魏國元氣大傷,失去霸主地位。戰勝國的齊國成為強國爭霸中原。

    白起作為戰國四大名將之首,絕非是依靠秦國的國力,更多的是憑藉自己優秀的戰爭指揮能力,以少勝多、以弱勝強,一步步擊垮敵國,使秦國越來越強!

  • 9 # 安德魯1821

    白起是戰國時期的秦國在秦昭襄王時代最傑出的軍事將領。與王翦、李牧、廉頗一起被稱為戰國“四大名將”。其軍事生涯中主要的輝煌戰例包括:

    1.攻陷楚國都城郢並燒盡楚國王陵;

    2.伊闕殺三晉聯軍24 萬;

    3.秦趙“長平之戰”,摧毀趙國主力五十餘萬,其中在戰場上擊殺38萬餘,逼降趙括領軍的趙軍後阬殺20餘萬。因此被山東六國和後人稱為“人屠”。

    但是,從當時秦軍領軍將領的角度,這二十萬人是必須要殺掉的。二十餘萬輕壯帶回秦國腹地是不可想象的,趙軍也都是熱血男兒,不可能不生事端。放走的話這仗就相當於白打了。因為昭襄王和范雎的權謀考量,白起不得不揹負這殺降的惡名。這是他為秦國做出的最大犧牲。

    白起出身郿縣白氏,時代軍旅,是從伍長什長左更憑戰功一級級升上去的,他的作戰風格與統一戰爭時期的王翦孑然不同,王翦穩紮穩打,總是集中優勢兵力並依靠強盛國力,與面臨滅國大戰的六國大軍先長期對峙,後趁敵軍軍心浮動,將領調換或軍隊調動時發動攻擊。 白起領軍時期處於昭襄王統治時代,六國實力並沒有完全衰朽,這時白起要面對的敵人比統一戰爭時期更強,所以白起採用更多的是奇襲戰:不以佔地多少為勝,而以殺傷人數,消滅六國有生力量為主。 河南大學王立群教授曾在《百家講壇》-《秦始皇》裡講到:秦國大戰六國共殺死六國一百餘萬人,白起一個人就殺了九十多萬。作為當時形勢下的秦國主將,白起不愧“殺神”之名。

    太史公的《史記》中,秦國計然派名士綱成君蔡澤言道:“楚地方數千裡,持戟百萬,白起率數萬之師以與楚戰,一戰舉鄢郢以燒夷陵,再戰南並蜀漢。又越韓、魏而攻強趙,北阬馬服,誅屠四十餘萬之眾,盡之於長平之下,流血成川,沸聲若雷,遂入圍邯鄲,使秦有帝業。楚、趙天下之強國而秦之仇敵也,自是之後,楚、趙皆懾伏不敢攻秦者,白起之勢也。身所服者七十餘城,功已成矣,而遂賜劍死於杜郵。

    白起最後死於抗命,死於昭襄王的懷疑,功高震主因而無得善終。但這不影響他的“戰神”之名。

  • 10 # 籃虎嘯球

    白起的威名是打出來的,雖然有秦國國力軍力本身的加成,但是並不能改變他本身是一名優秀將領的事實。

    秦國自商鞅變法以來實施了軍功爵制。貴族世襲的局面被打破,想要晉升就必須要有實打實的軍功。而白起就是一步一個腳印走上統帥位置的。在將星如雲的秦國脫穎而出,這份履歷就證明了他能力的優秀。

    其次白起開創了殲滅戰的先例。在作戰時不僅會擊敗對手,還會盡可能殲滅敵軍的有生力量。一生征戰,百萬人屠。可能有人會說白起的打法殺敵一千,自損八百,不夠聰明。但是戰爭史告訴我們,在整體素質差距不大的情況下,是沒那麼多巧仗可打的,絕大多數都是硬碰硬的較量。而傷敵十指不如斷其一指!這種殲滅戰恰恰是最符合秦國統一天下大業的。如果沒有白起,六國沒有被打殘,那麼嬴政在位期間未必能統一天下。

    再者白起懂得審時度勢,知道什麼時候可以打,什麼時候不能打。並不是無腦的猛將。長平之戰原本大勝,坑殺趙軍40萬,趙國國都兵力空虛,舉國震驚。這時候白起力主趁機滅趙。但是秦昭襄王聽信了範咀的話讓白起撤軍,接受趙國割地議和。結果秦軍一撤,趙國就反悔了,原本割讓的城池也不給了。秦昭襄王怒了,讓白起再去打趙國。白起說,趙國長平之戰失敗後,已經度過了最初震驚,力量空虛的時期。現在重新啟用了廉頗,徵發了新軍,整個國家上下一心。強行攻打,其餘五國一旦救援,必敗無疑。託病拒絕領兵出戰。秦昭襄王心有不平還是決定攻打趙國,最後在邯鄲城外慘敗而歸。由此可見白起對於戰爭形勢的預判是相當準確的。

  • 11 # 成諾556

    白起的軍事才能和戰力應該還是屬一屬二,但與王煎、蒙恬、李牧、廉頗相比也不算絕對優勢,不分伯仲吧。

    1.秦國本來就是虎狼之師,鐵血軍隊,軍功制的改革更是讓親人衝鋒陷陣,奮不顧身。所以帶領這樣一支軍隊你只要會指揮,不武斷專行,兼聽則明,加上能駕馭眾將士,基本不會差。

    2.拿長平之戰為例,趙國敗了,秦國勝了也是慘勝,可見並不在於突出的兵法絕對優勢,而是趙括高估了趙軍的戰鬥力,在一場激烈的博鬥中,秦佔了上風,如果換上李牧、趙奢、廉頗等人估計堅守不出,以逸待勞,秦國勞師遠征畢竟耗不過。從這一點可見白起要比趙括及王紇等人強得多,可見白起應是和四位名將不分伯仲。

    3.白起大大小小打了70多場仗,共屠殺和殺死敵人約600萬人,這是什麼概念?當時半個中國都被他殺了,誰能說他沒有戰力,沒有軍事才能?我給打個90分,都是戰國第一梯隊的。

  • 12 # 上班族聊歷史

    白起者,秦國著名將領。

    其一生最大的功績當屬秦趙長平之戰,以白起坑殺四十萬俘虜而結束。

    既然是將領那麼他的軍事才能到底如何呢?

    翻開司馬遷的《史記》關於記載白起的介紹

    史書記載:白起者,郿人也。善用兵,事秦昭王。

    介紹很簡單,那裡的人?什麼職業?在哪個單位工作?

    隨著簡單的介紹完畢司馬遷運用了一些數學體現白起的功名。

    什麼數字呢?

    答案就是殲敵數量,這個數量可是很驚人的,幾萬、十幾萬、二十幾萬……。

    最終白起被後人冠以“人屠”“殺神”的稱號。

    那麼為什麼白起這麼喜歡殺人呢?

    答案很簡單―秦國的軍功爵制

    何謂軍功爵制呢?

    簡單理解就是以戰場上殺敵數量來升官。

    軍功爵制其原則有三

    其一 官爵升遷與斬首數量相稱。

    其二 爵位高者賞賜重,爵位低者賞賜輕。

    其三 賞罰並行,立功有賞,無功者罰。

    這就是白起為一介草民逐漸成為威震天下武安君的秘密。

    以上內容我們可以得出結論,白起的軍事才能肯定是有的。

    但是具體才能如何呢?我們具體分析。

    秦趙長平之戰趙國曾言道:

    “白起善攻,廉頗善守”

    白起是一個很善於打殲滅戰的人,上文提到根據秦國的軍功爵制就意味著殲滅戰才起最好的升遷之路。

    戰爭是指揮家的藝術。

    《孫子兵法》提到過“十人圍一人”。

    殲滅戰無疑是全殲敵軍,但是敵人不是石頭不是木頭,是會還擊的人。

    怎麼樣才能全殲敵人呢?

    假如敵方一百人我方一千人,好的沒有問題十個圍一個在正常情況下可以全殲。

    那麼假如敵方有十萬人呢?

    我方難道就要有一百萬人、一千萬人才可以全殲敵軍嗎?我方會有那麼多人嗎?

    答案顯而易見。

    所以這就需要將領發揮他的指揮藝術了。

    當雙方軍力大致相等時一對一單挑基本上就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所以留需要借勢。

    借誰的勢?

    古語云: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當然是借天時、地利、人和了。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借地利火攻司馬懿無奈一場大雨司馬懿僥倖逃脫。

    鉅鹿之戰項羽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後生藉助的是“人和”。

    諸葛亮、項羽在歷史上是什麼地位不用筆者多言。

    而他們的對手司馬懿、章邯、王離也都是赫赫有名。

    那麼白起善打殲滅戰可以得出結論,肯定不是人多欺負人少。

    以白起最著名的長平之戰為例。

    《史記》記載:秦聞馬服子將,乃陰使武安君白起為上將軍。而王齕為尉裨將,令軍中有敢洩武安君將者斬。趙括至,則出兵擊秦軍。秦軍詳敗而走,張二奇兵以劫之。趙軍逐勝,追造秦壁。壁堅拒不得入,而秦奇兵二萬五千人絕趙軍後,又一軍五千騎絕趙壁間,趙軍分而為二,糧道絕。而秦出輕兵擊之。趙戰不利,因築壁堅守,以待救至。秦王聞趙食道絕,王自之河內,賜民爵各一級,發年十五以上悉詣長平,遮絕趙救及糧食。

    根據史書記載白起:

    先是佯裝敗退誘敵深入,趙軍落入提前設好的包圍圈。

    然後斷其後路,一分為二。

    最後絕其糧道。

    趙軍陷入絕境,趙軍主力已經斷糧四十六天,士兵們相互殘殺為食。趙括將剩餘的趙軍組織成四支突圍部隊,輪番衝擊了四、五次後仍不能突圍。

    於是,趙括親帥精銳部隊強行突圍,結果被秦軍亂箭射死。

    經此一戰趙國元氣大傷,此時秦國一統天下的步伐已經無人可擋,同時白起也達到了自己軍事生涯的巔峰。

    綜上所述:白起由於身處那個時代,在軍功爵制的激勵之下殲敵數不勝數,根據梁啟超先生的考究戰國時期的傷亡總數其中有一半是白起殺死的,透過筆者以上的論述說明白起確實是一位很有軍事才能的將領。

    以上內容是是對此問題的看法。

    愛好歷史的上班族。

  • 13 # 未濟

    白起和秦國是相互成就的,白起若是在其他國家為將,未必能打這麼多大勝仗,同樣,秦國若是沒有白起,想一統天下還要再多等幾十年。白起的軍事才能是很強的,在秦國這樣的國力加持下,則是更強。

    白起的軍事思想較前人更為先進

    白起打仗不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也不在乎這場戰役拿下多少土地,而是要打殲滅戰,消滅敵軍有生力量。這也和形勢有關,秦國已經有一統天下的想法,實力也逐漸具備。所以,打殲滅戰就是最好的選擇。因為要打殲滅戰,所以白起是實行追擊戰的,這和前人的想法不同,孫子兵法說窮寇莫追,是怕敵人走投無路而拼死抵抗,這樣傷亡會很大。白起不被前人的思想束縛,而是結合當代需要,估計戰場形勢,實施一定要殲滅的追擊戰。白起一生無敗績,事實證明,白起的追擊也是成功的。雖然有風險,但是白起並無失敗,這就是他厲害的地方。

    白起並不是依靠秦軍硬攻

    秦軍戰鬥力強悍,這是事實。若是給你100秦軍,打贏100魏軍,楚軍等等,都不在話下。但是若給你十萬秦軍,和敵軍十萬交戰,就不一樣了。雙方兵力都很多,若是中計,則戰鬥力再強也會戰敗。白起擅長避實擊虛,以謀略取勝,即使打殲滅戰也是分割包圍,儘可能地削弱敵軍。白起的戰術也很厲害,是以前沒有的。將築壘工事用來進攻,十分適合他打殲滅戰,可以防止敵人突圍。

    萬幸白起是秦將

    長平之戰是白起最光輝的一戰,也是揹負罵名的一戰。題目說拋開國力不談,但是行軍打仗其實比的就是綜合國力。若是秦國國力沒有超過趙國,那麼長平之戰即使趙國不能取勝,也可以自保,不會讓四十萬大軍覆滅。白起在長平之戰的打法是可圈可點的,但是到了戰爭後期,他也只能是靠秦軍強大的戰鬥力和趙軍一換一了。趙國軍隊也很厲害,是胡服騎射的精銳。並且趙軍有四十多萬,戰鬥力還強,若是以擊敗為目的,只是打退趙軍,那麼很多名將都能做到。但是白起要的是殲滅。縱觀整個歷史,這樣大型的包圍殲滅戰也沒有幾個。白起前期已經盡力了,他的指揮沒問題,但是為了殲滅,就不得不一換一地圍住趙軍,使得趙軍斷糧而投降。這要是沒有秦國強大的國力支援,白起斷然是做不到殲滅的,最多是打退敵軍。

    白起與秦國是天作之合,白起和秦國一起推進了歷史的走向。白起的軍事才能很厲害,只是有了秦國作為後盾,威力則更大。

  • 14 # 高露1

    歷史隱約山河圖,請君與我傾耳聽。

    如果不考慮秦強大國力,白起的戰力和軍事會如何?

    個人觀點是,白起在漫長的軍事生涯裡已經有一套自己軍事觀和打法,不論生在哪個混亂年代,白起都是了不起的軍事家。秦國在白起與六國用兵之前,已經有了完備的軍事體系和精良計程車兵與軍備。如果生在其他年代,他會多想想辦法怎麼組織一支軍隊和擁有足夠的後勤補給。

    前260年,秦趙長平之戰。白起殺降卒四十多萬。而此時長平離邯鄲近在咫尺。

    前257年,秦軍想圍攻邯鄲,秦王派人去請白起時,他說已經過了最佳時機。從事後秦軍的戰績看,白起對戰爭的形勢判斷相當準確。

    而白起參與的幾次重大戰役

    前293年,伊闕之戰

    前279年,鄢郢之戰

    前260年,長平之戰

    這幾次戰役,白起殲滅各國有生力量。這些地方都是戰略要地之爭。白起為秦國一統天下贏得了強大的地緣優勢。

  • 15 # 史鑑人生

    這個問題這麼問,其實沒太多意義。白起可以說是戰國第一戰神,人屠的名聲不是大風颳來的。可是我們要看到:

    所謂的一個將軍的戰力,應該指他領軍取得的戰績或扭轉戰局的能力。

    所謂的軍事才能,必然是在戰爭中透過戰績和扭轉戰局的能力獲得檢驗的。

    而一場戰爭,並非是一人之功,也不是士卒純粹的戰鬥力所能決定的,否則魏國依靠魏武卒早就稱霸了。它靠的是綜合實力的比拼:可成軍人口、成軍速度、糧草籌備和運輸、輜重軍械、情報收集,以及將相和、君臣互信。

    這幾點歸結起來起來,就是一個國家強大國力的表現。一條一條看。

    所謂可成軍人口,指的是總人口中適合徵軍的人口。可成軍人口一般為男性,且以家中多子的家庭居多,獨子的非特別情況下儘可能不徵。這不是仁慈,而是徵兵者深諳不能竭澤而漁的道理,是客觀博弈的結果。戰國時徵兵年齡普遍在15-16歲開始,50歲左右結束(這個局面在後世多有沿用,《木蘭辭》裡花木蘭他爹就在服役期之間,所以才會有卷卷有爺名的情況出現)。總人口中除去女性,除去老幼病殘,可成軍人口約佔三分之一。長平之戰,秦趙兩國都啟動特殊機制,徵召了14歲男丁入伍,還大量使用婦女作為運輸補充,可見成軍人口之緊張。那麼好了,如果白起在泗上十二諸侯這種彈丸小國,一共只有幾萬或十幾萬人口,他搞個民團或許可以,成軍?鬧呢!同一時代背景下,對方二十萬大軍,你只有二萬,打什麼?別老想著奇兵制勝,90%的戰爭比拼的是絕對實力。

    所謂成軍速度,其實背後是人員素質。古時戰鬥機制是臨戰徵兵,戰爭結束後還鄉繼續務農。一個男丁在服役期可以被多次徵兵。出土的秦簡中那個叫喜的秦國人,就經歷了數次徵兵。如果訓練有素的軍隊,解散後再集結,很容易成軍,可以大大縮短訓練時間,直接步入戰場。這有點像現代的退役軍人再次被徵召的情形。正因為之前的兵多,仗打的多,兵員素質好,臨時成軍速度才能夠快。如果都是新兵蛋子,每次都要訓練個幾個月且上戰場就懵逼,哪個將軍能有漂亮戰績?

    糧草籌備和運輸、輜重軍械考驗的是國家的生產和運輸能力,用現代詞彙說,就是供應鏈。古時打仗,雖然也有外購糧草的做法,但絕大多數是靠本國籌備。怎麼籌備?一個是國庫徵收的賦稅,一種是從老百姓手裡買,還有就是直接搶。商鞅變法其實只做了一件事,耕戰皆有軍功。換句話說,打仗和種地都可以獲得爵位。這既保證了兵源,更保證了糧源。值得注意的是,古時運輸效率低下,尤其是騾馬運輸,路上消耗的糧食甚至比運到的糧食都多,遠距離運輸,十成運到後能有個四五成已經是非常不錯了。這也是為什麼秦國一定要開鑿靈渠。秦國的軍械製造標準化程度之高令人乍舌,且有嚴格的溯源認證和終身追責制度,比如出土的文物中就有製造師的名字、監工的名字、總工、年份(已見到的有張儀和呂不韋,顯然是相邦負責制)。標準化的好處是質量可靠,且可以迅速修理更換零配件,這對於諸如矛、戈、弩之類的軍需武器是非常有利的。沒有完備的供應鏈體系,軍隊沒吃沒穿赤手空拳,拿愛發電嗎?結果就是趙括和他的趙軍在長平的慘狀。如果處在同樣的情況下,白起也白給。

    情報收集歷來是影響戰爭重要走向的利器之一。所有的離間計、反間計,靠的都是情報。比如長平之戰設計使趙王更換廉頗,比如後來的信陵君合縱攻秦時期秦國讓魏王更換信陵君,滅國大戰時期讓趙王換下李牧、司馬尚等等。不戰而屈人之兵是理想情況,但所謂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情報運用得當無疑會大大減輕前線將領壓力,甚至創造扭轉戰局的戰機。而沒有強大國力,情報收集就是扯淡,最簡單道理,沒銀元開路,連收集的路子都沒有。

    將相和、君臣信看似與綜合國力無關,實則不然。我們縱觀戰國曆史,秦國自商鞅變法後國力強盛,所謂一好遮百醜,基本上不存在國君和將領猜忌的情況,除了秦武王和甘茂之間有些小摩擦外,大都是比較信任的。這種局面一直持續到秦二世時期趙高把持朝政後猜忌章邯才被打破。而弱小的國家,國君往往沒有安全感,患得患失,最容易猜忌主將或外臣。比如燕王和樂毅,比如韓王和韓非,比如趙王之於李牧,比如魏王之於信陵君等等。猜忌的後果就是內訌,實力衰弱,直接影響前線戰績。趙高把章邯逼反了,趙王把廉頗逼走了把李牧和司馬尚弄死,魏王把信陵君逼廢了,於是全部都呵呵了。

    雖然古時君王為了表彰大臣,會搞凌煙閣、五虎將之類的表彰,可有自知之明的將軍都深知,任何一次戰爭都不是他一個人的能力,而是所有資源的整合。所謂一將功成萬骨枯,說的就是這個。白起對此更加有清醒的認識,在秦昭襄王逼他領軍攻趙的時候,君臣有番對話,大意是秦王說以前那麼危險的情況你都領軍去打贏了,現在為什麼不去?白起巴拉巴拉給他從各個方面分析秦趙兩國現在的處境、軍心、民意什麼,面面俱到有理有據。儘管秦王大呼”寡人恨你“白起依舊不為所動,這才是他真正厲害的地方。

  • 16 # 蓮城快馬

    白起是一個著名的名字,雖然有秦國國力軍事本身,但這並不改變他是一個好將軍的事實。

    秦國商鞅變法以來,軍功制度一直實行。貴族的世襲地位已經打破。要獲得晉升,必須有紮實的軍事技能。而白起則是一步一步走上統帥的位置。這份簡歷證明了他在眾多將軍中脫穎而出的卓越能力秦國。

    其次白起為殲滅戰開創了先例。在戰鬥中,他們不僅會擊敗對手,還會盡可能多地摧毀敵人的有效力量。一生的戰爭,一百萬人的屠殺。有些人可能會說白起不夠聰明,因為它殺死1000個敵人,傷害800個。然而,戰爭的歷史告訴我們,在整體素質差距不大的情況下,沒有多少善戰可打。大多數都很難。砍掉一個手指比傷害敵人的十個手指好!這場殲滅戰完全符合世界統一的偉大事業。如果沒有白起和六國沒有被肢解,那麼嬴政可能無法在他統治期間統一世界。

    此外白起知道如何評估形勢,知道什麼時候該戰鬥,什麼時候不該戰鬥。不是無頭武士。長平戰爭原本是一場大勝利,打死了趙軍40萬人,整個國家都被空虛的軍隊震驚了。這時白起催促趁機消滅趙。但是秦昭襄王聽了範咀並讓白起退出並接受了趙國和平協議。結果,秦軍一退出,趙國違背了我們的諾言,被割讓的城市沒有被給予。憤怒,讓白起再次戰鬥趙國。白起說,趙國昌平戰爭失敗後,它已經度過了最初的震驚和權力空虛時期。現在廉頗已經恢復了活力,並招募了一支新的軍隊。整個國家是統一的。強行進攻,剩下的五個國家一旦救援,無疑會失敗。他因病拒絕帶領部隊作戰。秦昭襄王如果他感到委屈,他決定進攻趙國,並最終從失敗中回來邯鄲。這表明白起對戰爭形勢的預測相當準確。

  • 17 # 小地方的閒人

    一個人的成功離不開天時地利人和的

    天時: 群雄爭霸,要是和平年代上哪揚名立萬,白起和平年代妥妥的社會不安分子

    地利: 秦變法,國力昌盛,大力任用秦國以外的人才。又有天府之國的大糧倉,又有函谷關的天險。沒有國力,沒有兵你還怎麼打

    人和: 白起的軍事才能和戰力肯定是奧利給的,不考慮別的,他也是最厲害的。要不怎麼能叫人屠。但是要不是秦的軍功獎勵制白起也是起不來的,你看春秋戰國時,哪個國家的大將軍不是來自於宗族。和名師之後,在看看白起白手起家,後來認識了羋月的弟弟魏冉。跟著魏冉後面打下手,靠著魏冉的大樹才由一個小兵慢慢成長的。

  • 18 # 一蓑煙雨任平生xy

    白起號稱“百萬人屠”,常勝將軍,僅長平之戰就坑殺了45萬趙卒。

    戰國四大名將之首

    毛主席是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大家,博古通今而且眼界非常高,一首《沁園春雪》把天下明君貶了個遍,可是對白起的軍事能力卻讚不絕口,有評價“論打殲滅戰,千載之下,無人出其右。”

    白起一生大小戰役七十餘起,從無敗績,尤其是五次大戰影響了戰國局勢的走向。

    公元前293年的伊闕之戰,白起擊敗魏韓聯軍,斬敵24萬;公元前280年的三伐楚國,攻佔楚都郢城,最少殺敵15萬;公元前273年的華陽之戰,白起發動閃電戰,8天行軍一千多里,殺魏趙聯軍15萬;公元前264年的陘城之戰,白起連克韓國9城,殺敵5萬;公元前260年的長平之戰,白起擊敗趙國,殺敵45萬。戰國近250年的戰爭,死亡人數約200萬,其中白起殺敵約100萬,佔據一半。

    據梁啟超考證,整個戰國期間共戰死兩百萬人,白起據二分之一。伊闕之戰消滅韓魏聯軍24萬;鄢郢之戰破楚國都城淹殺軍民數十萬;華陽之戰斬首救援韓國的趙魏聯軍15萬;陘城之戰斬首韓軍5萬;長平之戰斬首坑殺趙軍45萬。僅這五場戰役,白起消滅敵軍就已超過百萬。

    地位高低,往往需要綠葉陪襯,白起作為戰國四大名將之首,先看看其他三人的表現。

    戰國四大名將源自《千字文》的記載,原文是這樣的,“起翦頗牧,用軍最精。”王翦,實際上掃平六國之人,秦始皇尊其為師;廉頗,伐強齊,敗驕燕,破魏城,守城悍將;李牧,北抗匈奴十數年,曾用奇計大破匈奴10餘萬騎;而白起,五次大戰,韓魏致殘,趙楚懾服,屠敵百萬,使秦業帝。此外,白起位居武廟十哲,與姜子牙並列。

    軍事指揮藝術

    1、不以攻城奪地為唯一目標,而是以殲敵有生力量作為主要目的的殲滅戰思想,而且善於野戰進攻,戰必求殲,這是白起最為突出的特點。他是戰爭史上運用圍殲戰術作戰的無與倫比的統帥。也是中國戰爭史上很善於打殲滅戰的軍事統帥之一。

    2、為達殲滅戰目的強調追擊戰,對敵人窮追猛打,較孫武的“窮寇勿追”及商鞅的“大戰勝逐北無過十里”(《商君書·戰法第十》),顯然前進一步。

    3、重視野戰築壘工事,先誘敵軍脫離設壘陣地,再在預期殲敵地區築壘阻敵,並防其突圍。此種以築壘工事作為進攻輔助手段的作戰指導思想,在當時前所未有。

    4、精確進行戰前料算,不論敵我雙方軍事、政治、國家態勢甚至第三方可能採取的應對手段等等皆有精確料算,無一不中,能未戰即可知勝敗(《戰國策·卷三十三·中山》),故而太史公司馬遷稱讚白起為“料敵合變,出奇無窮,聲震天下”。

    長平之戰

    在山西省晉城。高平市市西2.5公里的谷口村有一座骷髏廟,這裡是戰國時期秦將白起坑殺趙降卒二十萬處,當時白起將這些骷髏搭在這裡向世人炫耀他的功績,這也就是我們說的京觀。

    當地的百姓覺得這裡殺氣太重就把這裡叫做“殺谷”,後來唐朝皇帝來到這裡,聽到這個故事,就讓當地官員在這裡修建一座骷髏廟,並且把村南的山改為頭顱山,殺谷為省冤谷,用來祭祀二十萬被活埋的俘虜。

    1995年,考古專家在山西省晉城高平市發現了一個戰國時期的屍骨坑,出土了大量的屍骨和刀幣、箭頭、帶鉤的文物。這個地方很可能就是當年“長平之戰”的戰場。在屍骨坑中縱橫交錯這許多屍骨,有的胳膊大腿有明顯斷裂的痕跡(應該是刀砍)。有的胸腔內遺有箭頭,還有的僅見軀幹而無頭顱。這些都說明這是被殺死之後坑殺的。

    總結

    白起到底有多強?由以上分析就可以看出,如果用八個字來形容,那就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秦國的強大來自於商鞅變法,可是沒有白起的加持,秦滅六國的歷史固然不會改變,但一定會延時,20年或30年,或更久。

  • 19 # 漩渦鳴人yy

    你想知道白起的軍事能力強不強,那你要不要去看一個故事,叫做毛遂自薦!或者你也可以去看白起死之前,範睢曾經去和白起聊過的那一段兒天!你就會知道白起的軍功,那是自己的本事,秦國軍隊雖強,可如果沒有這個逆天人物的出現,說實話秦國統一天下起碼得推遲20年!

    也就是說像白起這樣的戰神,說實話,它是不需要軍隊或者綜合國力這樣因素制約的,沒有軍隊沒有綜合國力的制約,她照樣可以打出一番天地了,但是前提是這個國家足夠開明有類似於秦國一樣的軍工制度,否則一切免談!

    秦國真正強大的是什麼?不是他的這個綜合國力,也不是他的生產力,而是他的軍功制度!白起之所以能夠從眾多的秦國軍隊中計程車兵脫穎而出,一步一個腳印,從底層幹起跟著秦國的軍功制度有很大的關係!

    秦國確實挺強的,可白起這個人軍事能力也不弱!我們說回這個故事叫做毛遂自薦,當時的楚王堅決不同意,說派兵去支援趙國,這個時候毛遂上的出來更清楚王說的什麼話,讓楚王直接同意派兵去增援趙國!

    就說了白起攻破楚國鄢郢之都!他說白起本身是一個無名小子,結果率領幾萬的軍隊就把你楚國的國都給開啟,並且把你家祖墳給刨了,這種事情我都替你們感到羞愧!

    秦國確實強,秦國綜合國力當時也不弱,可異國他鄉作戰孤軍深入,這種情況下關綜合國力強不強什麼事情?完全就看軍事將領自己的發揮和自己能力的體現,沒有能力你的軍隊到了這種地方,你就只能夠自生自滅!能跑出來就不錯了,想想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王翦,當初打楚國需要多少軍隊?再看看白起!

    而且,白起與犯罪之間的那場談話,我們可以看作是白起對於自己一生軍事生涯的一個總結,其中白起打了三場最重要的戰役!兩場戰役都是處於劣勢的情況之下,絕地翻盤兒最後那一場長平之戰,這確實關秦國的綜合國力有很大的關係,但是說實話白起打不打這場戰爭,他的地位都已經擺到了戰國四大名將的位置,我打長平之戰,我只是過來刷功勞的!

    其實我也很明白你的意思就是白起之所以打這麼多腎臟跟秦國有很大的關係,可你沒有抓住要點,秦國的綜合國力,也是透過自己商鞅變法以後一步一個腳印積累起來的,在這之前秦國綜合國力弱,面對其他的國家只能夠乖乖認慫,在白起還沒有徹底接管秦國軍隊,以前還沒有打那三場重要的戰役,以前秦國面臨六國那是犯怵的!起碼六個國家聯合起來跟秦國打秦國必輸無疑!但是經過白起這麼一折騰,你看六個國家最後變成什麼樣子?面對秦國是怎樣一種心態?

    光是看綜合國力,光是看一個國家的生產力,這是不現實的,這是事後諸葛亮,國家綜合實力和生產力都是可以提升的,都是可以透過戰爭透過變法改變的,唯一不變的就是人本身對於戰爭的影響力,裝備決定戰爭,綜合國力決定戰爭,可真正決定戰爭勝負的仍然還是人本身!

    你想想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人入侵法國的時候,當時的英法聯軍或者說英國和法國加強的綜合國力,和德國人相比,德國雖然經過了休養生息確實已經把自己的實力提升起來,但是沒有條件去和英國法國做對抗!可是透過一系列的操作,尤其是戰術上面的努力,德國人居然贏了!這也就是為什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世界各國對於德國的這些軍事將領都津津樂道的真正原因,古德里安曼施坦因以及德國參謀本部以及德國一大票的優秀將領是德國在前期節節勝利,在裝備不佔據優勢的情況之下,仍然還能夠獲取大聖的真正原因!

    白起對於秦國的功勞就類似於德國將領,對於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期的優勢的作用相同!而且甚至高於其上!

  • 20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先下一個結論:白起是戰國時期,注意是戰國時期,軍事才能最強的人,沒有之一。戰國四大名將,白起排名第一,遠勝其他名將。

    比較一下你會就明白,王翦滅楚問秦始皇要60萬人,少了都不行,這還是秦始皇時期,秦國國力是越嚮往越強,六國國力是越往後越弱,白起曾經率軍從上庸一直打到楚國都城,還攻破了郢都,白起所率領的軍隊還不到20萬人,楚國都城都破了,要不是楚國地大物博,有戰略縱深,不就相當於滅亡了嗎?

    戰國四大名將

    一比較你就會發現,王翦打仗依靠的就是秦國強大的國力,60萬人憑人頭也壓倒了楚國,白起打仗就完全不一樣,你發現整個戰國時期,白起打仗的戰略是獨樹一幟的,他的戰略就是:分割分抄、迂迴打擊、殲滅敵人的有生力量。這一戰略被近代一位偉人大量運用,成為戰爭中最有效的制勝戰略。

    不要以為秦國國力強大,白起打仗就是以多打少,相反,白起的重大勝利基本上都是以少勝多,然後再加上正確的戰略戰術,不信?接著往下看:

    白起

    1、伊闕之戰

    韓國、魏國再加上東周聯軍的總兵力是24萬人,白起的兵力推算為十萬人左右,因為史書上說了白起的兵力不到聯軍的一半,一半是12萬,不到一半,差不多就是10萬人,這是兵力對比。

    白起在此戰中採取的策略是:佈置疑兵,聲東擊西,迂迴包抄,全殲聯軍

    打勝仗容易,但白起的戰果是全殲聯軍,這就相當不容易了,等於要把聯軍重重包圍起來,白起先用無數旌旗和飄帶佈置疑兵,讓聯軍弄不清秦軍主攻方向,然後突然襲擊攻擊魏軍,魏軍倉促應戰大敗,很快白起下令秦軍迂迴包抄,把24萬韓魏及東周聯軍包圍起來,全部殲滅。

    伊闕之戰

    所以,伊闕之戰是標準的策略取勝的例子,根本不靠秦國國力強大,靠的是軍事才能,很難想象白起是如何做到全殲聯軍,肯定是把聯軍所有逃跑的出路都堵死了,才能全殲敵軍,可惜24萬韓魏聯軍,怎麼死的都沒有弄明白,連逃跑都跑不了。

    2、鄢郢之戰

    鄢郢之戰就是發生在公元前279年~前278年白起率軍攻打楚國都城的戰爭,楚國雖然沒落,仍是戰國晚期實力最強的國家,其國土面積、人口都比秦國多,白起攻打的又是楚國的都城,楚國當然會把全國能戰的軍隊全部集中到這裡,楚國參與鄢郢之戰的軍隊數量沒有記載,以楚國強大的國力來說,絕對不會少於30萬,而史書上說白起率領的軍隊只有數萬人,實際上應該不止,後期肯定有增加,猜測至少有20萬人。

    鄢郢之戰

    白起在此戰中採取的策略是:過河拆橋激發秦軍鬥志,引夷水灌鄢城,直至攻破楚都郢(今湖北荊州市紀南城)。

    都知道項羽有破釜沉舟之計,實際上白起也有過河拆橋之計,白起率軍攻楚時,先要渡過漢水,白起率軍渡過漢水後,拆毀橋樑,燒燬船隻,打著不勝利就戰死的鬥志攻向楚軍,楚軍抵抗不住,白起一直打到鄢城(今湖北宜城市),然後挖渠引夷水灌向鄢城,鄢城被攻破,光是淹死的百姓就有10萬人,白起趁勝攻向郢都,攻破了郢都,楚國從此以後一蹶不振,50年後,王翦能滅楚,仍有白起當年的功勞。

    3、長平之戰

    都知道長平之戰是白起一生最輝煌的戰爭,殲滅40萬趙軍,又一次殘酷的殲滅戰,此戰趙國一共有45萬軍隊參戰,廉頗之前戰死了5萬人,後面40萬都是趙括率領戰敗以及被坑殺的,秦軍有多少人?大致應該是差不多的人數,或者略少於趙國。

    白起

    白起在此戰中採取的策略是:反間計逼趙國換帥,誘敵深入,分割包抄,以3萬人的分割包抄軍隊,就敢擋住趙國幾十大軍的後退之路,最後是圍殲戰,逼得趙國近20萬人投降。

    雖然白起的對手趙括是個作戰經驗並不豐富的將領,但能被趙王任命為40多萬趙軍的主帥,不是人人都有這個能力與機會的,白起先讓秦軍與趙軍交戰,佯裝敗退,引趙軍主力追擊,然後以3萬人的軍隊切斷了幾十萬趙軍的後路,形成分割包圍。

    3萬秦軍既要擋住前面幾十萬趙軍後退,又要擋住後面數十萬趙軍的救援,可奇蹟的是,秦軍仍然完成了任務,以少量軍隊包圍較多軍隊的殲滅戰,整個中國戰爭史上,也只有白起打出來過,不在戰場上,真的搞不清楚白起是如何以少包圍多的,但事實就是白起成功了。

    白起

    長平之戰前後45萬趙軍全部被滅,這個戰果也只有白起打得出來,換作任何人都做不到,哪怕是韓信與吳起也是做不到的,白起的特長就在於殲滅敵人有生力量,這一點上任何人比不上,這就是白起獨特的軍事才能。

    所以,白起的軍事才能在戰國時期可是排第一的,他打勝仗的原因從來都不是因為秦國強大,而是個人軍事能力突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朱棣是一個明君還是一個暴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