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火炎焱燚鑫鑫鑫

    “漢初三傑”指西漢建立時張良、蕭何、韓信這三位開國功臣。漢高祖劉邦曾問群臣:“吾何以得天下?”群臣回答皆不得要領。劉邦遂說:“我之所以有今天,得力於三個人——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張良;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不斷供給軍糧,吾不如蕭何;率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位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三傑各有所長,所建功勳在不同的領域,無所謂誰的功勞最大,也無所謂以誰為首。

  • 2 # 西瓜籽影片

    在司馬遷的史記裡,我覺得根本就不太想寫蕭何,不是模糊,而是極少,沒有過去,沒有家庭,但是在史記裡也說了一些蕭何的功勞,說蕭何跟張良用計讓戰事停了下來,說蕭何賞識韓信,好像也就這麼多,剩下的就是後來劉邦當了皇帝以後的一點事了。

    建立漢朝,誰的功勞最大,大家以為是劉邦,其實不是,是蕭何,劉邦就是一個痞子無賴,他自己說的統軍百萬不如韓信,運籌帷幄不如張良,安撫百姓不如蕭何,為啥這些人都願意幫他呢,是蕭何把整個國家大局把握的井井有條,他會安撫百姓,他會安撫後方,他能給前線送糧食,所以劉邦也認為蕭何的功勞最大。

    劉邦沒什麼大本事,但是他靠著重用賢臣取得了成功,劉邦兄弟多,相比項羽多了好幾個,項羽只有范增一人而已,本來劉邦不想用韓信的,後來透過蕭何的介紹,劉邦重用了韓信,直接破例為三軍統帥,屢戰屢勝。

    大業成了,劉邦是皇帝,蕭何就是丞相,皇帝還給了他特權,就是可以在那坐著,不用對皇帝表示敬重,見到皇帝可以不報名字,可以穿鞋帶寶劍上殿。

    蕭何的身世一直是個謎,他的家庭應該非常好,是這些人裡最好的,當初他把劉邦推到了前線上可能就是因為家庭的原因,造反畢竟不是小事,失敗了可是要殺頭的,當時蕭何可能是怕這個,劉邦的手下很多人都跟蕭何有點關係,蕭何有才能,可惜沒有帝王命。

    所以說以他為首也不為過

  • 3 # 峰峰說史

    漢初三傑是指漢朝輔佐漢高祖劉邦得天下,建立漢室江山的三位傑出的政治、軍事人才和功臣,張良、韓信、蕭何。

    漢高祖以蕭何功最盛,封為酇侯,封張良為留侯。韓信曾被封為齊王、楚王,後因有人告韓信謀反,被貶為淮陰侯。漢初三傑有著迥然不同的命運,張良得以功成身退,蕭何委曲求全,韓信被告謀反,被呂后騙入長樂宮,斬於鍾室。

    張良是劉邦的智囊,蕭何是劉邦的大管家,而韓信可以說是劉邦的先鋒,是在戰場上衝鋒陷陣的!可以說漢初三傑缺一不可!說誰是首都可以!都說韓信的功勞最大,因為韓信的軍功大!打了無數的勝仗,滅了好幾個國家,可以說是居功至偉的!但是如果沒有當初的蕭何月下追韓信,就沒有這麼厲害韓信了!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蕭何可以成為三傑之首!

  • 4 # 看經典品百味人生

    劉邦稱帝后論功行賞,定蕭何為首功,封他為酇侯,食邑最多。諸侯分封完畢,接著是排位次。群臣曰:“平陽侯曹參跟隨陛下南征北戰,身受70餘處戰傷,攻城略地,功勞最多,應排第一。 ”

    劉邦已經壓過大家一次,重封了蕭何,對排位次的事就不好再說什麼,不過他心裡仍然認為蕭何應該排在第一位。

    其功勞之大從以下幾點可以看出:

    其一,開國之功。在劉邦起兵過程中,蕭何是主要的策劃者和組織者。秦國滅亡以後,形成了楚漢相爭的對峙局面。劉邦命令蕭何留守關中。蕭何收斂賦稅,鎮撫百姓,把關中治理得井井有條,源源不斷地前方前線輸送充足的糧餉和壯丁,使百姓愛戴劉邦,不肯為項羽出力,解除了劉邦的後顧之憂,為劉邦建立起穩固的後方基地。

    劉邦對於蕭何的作用有充分的認識,他在向眾將解釋為什麼將蕭何列為功臣第一時說:“各位將領的功勞是獵取野獸,功同狗等;而蕭何是指示獸蹤,功同人等。

    其二,定策之功。蕭何還沒有跟隨劉邦起兵時,就通曉法令,擔任秦沛令“主使掾”。劉邦稱沛公後,任命蕭何為主丞,料理日常政務、軍務。攻佔咸陽後,他勸劉邦不要滿足於當前的勝利,應當安撫民心,制定了著名的“約法三章”。

    在楚漢戰爭和建立西漢以後,他重新整頓秦朝的舊法條文,制定了一系列新的律令和賦稅制度,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蕭何死後,曹參繼任丞相,治事方針一無變更,一切都遵循蕭何的成規。這就是成語“蕭規曹隨”的由來其三,薦賢之功

    。韓信投奔劉邦以後,劉邦只派他當了一名管軍糧的小官。蕭何發現了韓信卓越的軍事才能後,向劉邦大力舉薦,但劉邦仍舊沒有重用他。韓信失望之下,逃離漢營,另找出路。蕭何聽到訊息後,騎上快馬連夜追趕,把韓信追了回來。在蕭何的一再舉薦下,韓信被為大將軍。韓信沒有令劉邦失望,也沒有辜負蕭何的良苦用心。

    在楚漢戰爭中,他率領漢軍渡陳倉,戰滎陽,破魏平趙,收燕伐齊,連戰連勝,最後在垓下設十面埋伏,一舉將項羽全軍殲滅,為漢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蕭何月下追韓信,成為中國歷史上識才薦賢的典型事例。

    其四,護書之功。秦始皇頒佈焚書令後,民間的前代儒家經典和諸子百家書籍被燒成灰燼,咸陽就成了收藏和儲存圖書資料的惟一場所。劉邦的義軍攻入咸陽後,許多將領忙著搶佔府庫良馬,瓜分金銀美女,就連劉邦本人也被勝利衝昏了頭腦,一頭扎進宮中,貪戀著金玉、狗馬、美女而捨不得離開。

    唯獨蕭何對金帛財物毫不動心,卻急如星火地趕往秦丞相御史府第等衙門府第,收取律令、圖書、文獻檔案,細心地保藏起來。在隨後爆發的楚漢戰爭及劉邦初創帝業的艱難時期,劉邦之所以能夠對天下大勢瞭如指掌,並迅速採取措施佔領要塞、鎮撫百姓,全賴蕭何這一及時收藏圖書、檔案之功。西漢建立後,蕭何制定漢律,就是在秦律的基礎上加以完善而成的。如果沒有蕭何的救護圖書,就不可能制定出那麼完整的漢律來。也同樣是由於蕭何的護書之功,才儲存了大量先秦文化典藉,才使中華文化得以延續。

  • 5 # 樂樂樂樂不思蜀

    初漢三傑,以蕭何為首,這種說法對嗎?讓我們來分析一下。

    慧眼識天子,是最早一批跟隨劉邦打天下的人

    劉邦起初為沛縣泗水亭亭長,蕭何任秦沛縣獄吏,這時蕭何比劉邦的官職要高的,但是蕭何看出劉邦的潛力,與他交往甚密,後來劉邦接到任務要押送刑徒去修秦始皇陵,在無法完成任務的情況下,釋放刑徒,藏於芒碭山,後來受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影響,蕭何便和劉邦一起聚集起來攻入縣衙,殺了縣令,掀起揭竿起義的大旗,可以說是漢軍集團的元老之一。

    攻克咸陽,首先接收府庫戶籍,嚴明紀法

    項梁叔侄殺了會稽郡守殷通,舉起義旗。不久,便召集了20餘萬兵馬,擁立楚王第12皇孫13歲的熊心為王,並與劉邦所部會於薛城。眾將約定:項羽北向救趙,解鉅鹿之圍後,從北路向西攻秦,劉邦從南路西進向關中進發。兩路人馬在擊敗秦軍後,誰先入秦都咸陽,誰當關中王。

    劉邦率軍勇往直前,憑靠張良等人的謀劃,避實就虛,剿撫並用,一路奪關斬將,直抵關中。蕭何身為丞督,坐鎮地方,督辦軍隊的後勤供應。公元前206年十月,劉邦率大軍首先進入咸陽城。

    蕭何,進入咸陽後,一不貪戀金銀財物,二不迷戀美女,卻急如星火地趕往秦丞相御史府,並派士兵迅速包圍丞相御史府不準任何人出入。然後讓忠實可靠的人將秦朝有關國家戶籍、地形、法令等圖書檔案一一進行清查,分門別類,登記造冊,統統收藏起來,留待日後查用。對此,全軍上下無不佩服,蕭何收藏的這些秦朝的律令圖書檔案,使劉邦對天下的關塞險要、戶口多寡、強弱形勢、風俗民情等等於如指掌,為制定正確的方針政策和律令制度找到了可靠的根據,對日後西漢政權的建立和鞏固,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功不可沒。這也足見蕭何的深謀遠慮。

    舉薦賢能,力薦韓信

    沛公劉邦率先攻人咸陽後不久,項羽也率軍人關,並在同年二月自封為西楚霸王,建都彭城(今江蘇徐州)。並背棄原來的約定,改立劉邦為漢王,轄治荒遠偏僻的巴、蜀、漢中之地,建都南鄭。

    韓信原是項羽的部下,他有勇有謀,是天下無雙的軍事家。但在項羽手下卻得不到重用,於是就投到劉邦麾下。起初,劉邦讓他當了一個管理糧草的小官,韓信大失所望。一次偶然的機會,蕭何結識了韓信。在接觸過程中,蕭丞相發現韓信有膽有識,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於是多次向劉邦推薦,但並沒有引起劉邦的重視。

    韓信見久在漢營仍不受重用,一氣之下離開了漢營。蕭何得知後,馬上放下尚沒處理完的緊急公務,親自策馬追趕韓信,連個招呼也來不及向劉邦打。劉邦正為軍中開小差的人日益增多而焦急,忽然有軍吏來報告說:“蕭丞相也跑了。”劉邦一聽大驚失色,說:“這還了得!我正要與他商議軍中大事,怎麼他也逃走了!”當下派人去找蕭何。一連兩天也不見蕭何的影子,急得劉邦坐立不安。再說蕭何為追韓信,不辭辛苦,一路問,一路追,直到天黑了,還沒追著韓信。正想下馬休息一下,忽然遠遠望見有個人牽著馬在河邊徘徊。蕭何快馬加鞭,大聲喊著:“韓將軍!韓將軍廠他策馬趕到河邊,氣喘吁吁地下了馬,氣呼呼地說:“韓將軍,咱們總算一見如故,夠得上是朋友。你怎麼不說一聲,就這麼走了?”韓信仍不吭聲。蕭何又說了一大堆勸他回去的話。這時候,滕公夏侯嬰也策馬趕到;兩個人苦苦地相求非要韓信回去不可。他們說:“要是大王再不聽我們的勸告,那我們三個人一起走,好不好了”韓信只好跟著他們回去。到了第三天,三人才回到南鄭。

    蕭何去見劉邦,蕭何說:“那些將軍都容易得到,可韓信卻是當今數一數二的傑出人才,跑了就再也沒有第二個了。大王如果只想當個漢中王,沒有韓信也就算了;如果要準備打天下,那就非用韓信不可。您到底準備怎麼樣?”劉邦說:“我當然想打出去,怎麼能老困悶在這裡呢?蕭何說:“大王若決定出漢中,能重用韓信,他自然會留下;如果不重用他,他終究會離開的。”“那麼,”劉邦下決心說:“就依著丞相,讓他做個將軍,怎麼樣?”蕭何說:“叫他做將軍,他還得走。”“那拜他為大將軍怎麼樣?”蕭何說:“很好。”劉邦當時就讓蕭何去召韓信來,馬上就拜他為大將軍。蕭何直率地說:“大王平時太不注重禮儀了。拜大將軍是件大事,不是小孩子鬧著玩兒似的叫他來就來。大王真要拜韓信為大將軍,先得命人造起一座拜將臺,選個好日子,大王還得沐浴更衣,親自戒齋,然後隆重地舉行拜將儀式。這樣,才能讓全體將士都能聽從大將軍的指揮,就像聽從大王的指揮一樣。”劉邦說:“好吧,我都聽你的,請你去辦吧。”這就是“蕭何月下追韓信”這一歷史故事的由來。

    在楚漢戰爭中,韓信率漢軍渡陳倉,戰滎陽,破魏平趙,收燕伐齊,連戰連勝,在垓下設十面埋伏,一舉將項羽全軍殲滅,為劉邦平定了天下。很顯然,在楚漢戰爭中,韓信軍事才能的充分發揮和運用,乃至漢王劉邦能夠最終奪取天下,從一定程度上說,同蕭何的慧眼識才,傾力薦賢是密不可分的。

    坐鎮關中,保障軍餉

    漢元年八月,劉邦率軍悄悄離開南鄭,採納了張良、韓信所獻的“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之計,揮師東進,留下蕭何負責徵收巴蜀之稅,供給軍糧。

    後來佔據了三秦之地。劉邦令蕭何坐鎮關中,安撫百姓,同時負責兵員和糧餉的籌措與補給,自己則率大隊人馬浩浩蕩蕩地向彭城進發。

    蕭何留守關中後,馬上安撫百姓,恢復生產,全力收拾關中的殘破局面。他一方面重新建立已經散亂的統治秩序,另一方面對百姓施以恩惠,以定民心。他不僅頒佈實施新法,重新建立漢的統治秩序和統治機構,修建宮廷、縣城等等。另外又開放了原來秦朝的皇家苑囿園地,讓百姓耕種,賜給百姓爵位,減免租稅等等。這樣,由於蕭何辦事精明,施政有方,頒佈利民法令,農業生產迅速得到恢復,建立了穩固的後方,保障了前線的需要。為劉邦的前線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糧草,軍械,兵源。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蕭何在後方的各方面舉措為漢軍後來打敗項羽提供了最堅實的基礎。

    制定法律,輕徭薄賦,穩定發展

    統一全國後,蕭何擔任丞相,蕭何在“約法三章”的基礎上,參照秦法,摘取其中合乎當時社會情況的內容,制定了律法共九章,這是漢朝製作律令的開端。蕭何制定的漢律九章,刪除了秦法的苛繁、嚴酷,使法令更為明簡。

    綜上所述,蕭何為大漢第一功臣名至實歸。

  • 6 # 路遙lgy

    劉邦初定天下時,在洛陽南宮裡宴請群臣。劉邦說,我有一問題問題問大家,大家了暢所欲言,不要有顧忌。問題是:“為什麼我能得天下,項羽卻失天下”?

    大臣們議論紛紛,高談闊論開來。王陵說,陛下一向對人傲慢,不如項羽寬厚。可陛下派人攻城略地,每次勝利後,都有封功行賞,和天下人共同得利。可項羽嫉賢妒能,打了勝仗也不賞功,得了土地更不封賞,所以不得民心,故而您得天下,項羽失天下。

    漢高祖劉邦大笑道:“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得失的根本原因,應該從用人上說起。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我不去子房(張良)。鎮守國家,安撫百姓,我不如蕭何。舉兵攻打,戰必勝,攻必取,我不如韓信。這三個人都是傑出的人才,能夠為我所重用,所以我得天下。而項羽只有一個范增,還不能被其重用,所以項羽被我打敗了。”

    劉邦的“人傑”論由此而來,在對文武群臣論功行賞時,劉邦認為丞相蕭何“功最盛”。群臣譁然,特別是那些武將們紛紛表示不滿。都說自己在戰場上披堅執銳,多的經歷上百場戰鬥,少的也有幾十場征戰,刀山箭雨裡過來的。蕭何不過一書生,在後面做後勤工作而已,怎能是頭功?

    劉邦說:“這好比打獵,追殺獵物的是狗,二釋出命令靠人,像你們不過是“功狗”,而蕭何是“功人”啊”!

    劉邦的“功狗”論,肯定了蕭何第一功的地位。蕭何在劉邦逐鹿中原中,起到了不可替代作用,劉邦心裡是十分清楚的。楚漢之爭,於劉邦不利時,如果不是蕭何穩定關中後方,糧草與士兵源源不斷的供給,劉邦很有可能一敗塗地。

    固然,蕭何“功人”地位不可磨滅,但是,主要還是看帝王能不能一言九鼎的承認。劉邦應該是沒有諱言臣下的功勞,更沒有忘記蕭何的第一功。

  • 7 # 相城歷史小學生

    引言:

    西漢初年,長安未央宮內,62歲的漢高祖劉邦奄奄一息的躺在床上,胸口不時滲出鮮血,看著床邊的妻子呂雉和太子劉盈,劉邦心裡很擔心這個年輕的劉盈未來會把大漢王朝帶往何方。沉默了一會,呂后終於忍不住問道:“陛下百年之後,誰可輔助太子以保大漢江山?”劉邦顫巍巍的說道:“蕭何現為相國可堪大用,蕭何之後曹參可用,而後王陵。”“那再然後呢?”呂后追問道。“周勃為人忠誠,可任太尉,將來安定劉氏天下的一定是他,但他沒什麼文化,可以讓陳平幫助他。”劉邦想了一回說道。呂后還想追問,但劉邦搖了搖頭說道:“再然後恐怕你也不知道了!”呂后聽後拜謝,不久,劉邦箭瘡發作,這個泥腿子出身的帝王離開了人世。

    漢高祖劉邦劇照

    在他託付的人中,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蕭何,按理說跟隨劉邦打天下的功臣眾多,為何蕭何成為劉邦最倚重的一位,有些人認為在“漢初三傑”中,蕭何應該排在第一,那麼,這種說法到底對不對呢?

    一.蕭何資歷最老

    無論是今天的企業或政府人事排程,還是封建王朝的官員升遷,資歷都是很重要的一點,資歷老,地位就相對高,說話分量也會重些。而蕭何,在“漢初三傑”中的資歷是最老的一位。

    張良是劉邦起兵滅秦時才開始與劉邦認識,而且一開始是韓王的部下;韓信則一直到劉邦去漢中做王時才進入劉邦的視野,而且還是蕭何一力舉薦的,試想,如果不是德高望重的蕭何推薦,韓信一個下級軍官有資格入劉邦的眼嗎?只有蕭何,是從沛縣開始就和劉邦一起打天下的老人,劉邦反秦時已經48歲了,而在這之前,他最好的朋友其中之一就是蕭何!

    蕭何劇照

    彼時,劉邦還是沛縣的黑社會頭子,而蕭何已經是沛縣的秘書長,後來還是蕭何為了劉邦託關係讓他做了泗水的一個公安分局局長(泗水亭長),算是給了劉邦一個正經工作。後來,陳勝吳廣起義,山東各地反秦勢力蜂起,又是蕭何向縣令建議召回在芒碭山做土匪的劉邦,並且在縣令反悔時當機立斷擊殺縣令,迎劉邦入沛縣做了頭,這才有了劉邦人生中第一塊根據地。

    高祖為布衣時,數以吏事護高祖。高祖為亭長,常佑之。高祖以吏繇咸陽,吏皆送奉錢三,何獨以五。秦御史監郡者,與從事辯之。何乃給泗水卒史事,第一。

    ——《漢書.蕭何曹參傳》

    在劉邦反秦伊始,蕭何聽了劉邦斬白蛇的故事,非常聰明的讓這支部隊以赤色為旗號,給劉邦塗上神話色彩,使這支部隊成為正義之師。因此,劉邦能起家,一半的功勞要算在蕭何身上!

    二.蕭何最有遠見

    蕭何跟隨劉邦起兵之後,一路上篳路藍縷,終於率先攻破咸陽,面對秦的首都,劉邦手底下這幫泥腿子就像劉姥姥進大觀園一樣一個個都忘乎所以了,看著秦王宮的珍寶美女走不動道,連劉邦自己也沉迷於溫柔鄉中不能自拔。只有蕭何一進咸陽就把秦王宮的圖書典籍,律令章節全都帶回了軍營,因為蕭何明白,拿下咸陽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想要謀取天下就必須要對各地情況瞭如指掌,而這些都在蕭何搬運的書籍裡了。四百年後,張松送給劉備西川地圖,得到這地圖就等於得到半個西川,而蕭何幫助劉邦拿到了這些關鍵的圖書典籍,就相當於得到半個天下!

    沛公至咸陽,諸將皆爭走金、帛、財物之府,分之,何獨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圖書藏之。沛公具知天下厄塞、戶口多少、強弱處、民所疾苦者,以何得秦圖書也。

    ——《漢書.蕭何曹參傳》

    項羽分封諸侯圖

    在項羽分封諸侯後,劉邦被分到了最偏僻的巴蜀漢中。“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唐時的川蜀大地都這樣難進,更何況比唐還早一千五百多年的秦末漢初時期了。因此,劉邦手下的老兄弟們都不想去,劉邦自己也猶豫不決。關鍵時刻,又是蕭何站了出來,告訴眾人:“秦末生靈塗炭,只有巴蜀地處偏僻未遭劫難,只要我們在那裡好好利用,就可以秣兵歷馬,再度進入關中,與項羽爭天下。”劉邦這才幡然醒悟,答應前往漢中。

    正是蕭何有這樣的遠見,才讓衝動沒文化的劉邦在遇事上少走了很多彎路,為後來劉邦建立大漢江山奠定了基礎。

    三.蕭何有識人之明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而蕭何,恰恰就是一位出色的伯樂,他為劉邦尋找到一匹“國士無雙”的千里馬——韓信!

    要知道,韓信當時只是一個無名之輩,在楚漢戰爭前,他既沒有戰功也沒有名氣,只在項羽帳下做過幾天執戟郎,說白了就是衛兵,何況他還有“胯夫”這種並不光彩的過去。但是,茫茫人海中,蕭何卻一眼看中韓信是一匹不可多得的千里馬,在韓信鬱郁不得志準備逃跑時,蕭何連夜追趕,這才有了“蕭何月下追韓信”的千古佳話!

    “蕭何月下追韓信”圖

    信數與蕭何語,何奇之。至南鄭,諸將行道亡者數十人,信度何等已數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聞信亡,不及以聞,自追之。

    ——《史記.淮陰侯列傳》

    並且,蕭何言必信,行必果,在承諾韓信做大將軍後,蕭何立即向劉邦引薦,此時劉邦還很生氣,因為逃跑的將軍有幾十位,可蕭何偏偏去追一個無名小卒,蕭何力陳韓信的能力堪為國士無雙,劉邦賣蕭何一個面子,讓韓信做將軍。但蕭何表示依然不行,最後硬是讓劉邦拜韓信做了大將軍,說實話,素以擅於識人用人的劉邦此時也沒底,但他相信蕭何,賭了一回,結果賺大了!

    四.蕭何是劉邦最堅實的後盾

    楚漢戰爭,一打就是四年,最終擊敗了項羽。面對功成名就的群臣,劉邦也稱讚道:“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不斷供給軍糧,我不如蕭何!”在漢初三傑中,張良運籌帷幄,成為謀主;韓信百戰百勝,揚威天下,只有蕭何選擇了最默默無聞的工作——後勤。一個人把守劉邦的大本營關中和巴蜀,為前線將士提供源源不斷的後勤保障。

    楚漢爭霸示意圖

    雖然劉邦最終得到了天下,不過劉邦的軍事水準確實難以恭維,楚漢戰爭期間,面對戰神項羽,劉邦幾乎就沒贏過。彭城之戰,五十多萬大軍被項羽三萬部隊全殲,劉邦急得老婆孩子全扔了;滎陽之戰,劉邦被包圍,最後還是靠酈食其藉箸代籌才逃出生天,如此慘敗擱別人失敗十回都夠了,唯獨劉邦,面對項羽時百敗百戰,他所能依靠的就是蕭何在後方為他不斷的提供兵源和物資,使劉邦就像打不死的小強一樣,失敗之後依然滿血復活。

    何以丞相留收巴、蜀,填撫諭告,使給軍食。漢二年,漢王與諸侯擊楚,何守關中,侍太子,治櫟陽。為令約束,立宗廟、社稷、宮室、縣邑,輒奏,上可許以從事。即不及奏,輒以便宜施行,上來以聞。計戶轉漕給軍,漢王數失軍遁去,何常興關中卒,輒補缺。上以此剸屬任何關中事。

    ——《漢書.蕭何曹參傳》

    劉邦深知,自己取得天下最離不開的就是蕭何,因此在平定天下後,蕭何居功至偉,位列功臣第一,封侯拜相,食邑八千戶以示褒獎,算是對蕭何最大的肯定!

    結語:

    漢初三傑中每一個在各自領域都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但要論三人中的排名,蕭何當屬第一,一生勤勤懇懇的跟隨劉邦,不拋棄不放棄。亂世之中,什麼最可貴?一顆忠心最可貴!而蕭何,就一直保持著對劉邦的那顆赤子之心。終其一生,絕不負君!

  • 8 # 道中道道而道

    蕭何,沛縣豐邑人。蕭何是最早追隨劉邦打天下的那批人之一,當劉邦還是平民的時候,蕭何以官吏的身份保護劉邦。當劉邦做了亭長之後,蕭何經常幫助他。作為劉邦奪取天下的重要謀臣,蕭何的主要功績是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不斷供給軍糧。劉邦率軍進入咸陽後,其他將領忙於搶奪財物,蕭何卻蒐集儲存秦朝文獻檔案,為劉邦統一天下創造了條件。蕭何還有一個最大的功勞是“月下追韓信”,為劉邦留住了一名帥才。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負責供給軍糧的蕭何功勞是最大的。所以劉邦在論功行賞的時候蕭何功勞第一,給予的食邑也最多。但蕭何卻是一個很複雜的人物。若硬要用一句話來概括他,只能勉強說他智有餘而仁不足。成亦蕭何,敗亦蕭何。在韓信問題上名揚後世的蕭何在後來卻因為韓信問題而為後人所詬病,那就是蕭何明明知道韓信不會謀反,卻在個人進退利害的考慮下與呂后一起設下圈套謀害了韓信。

  • 9 # 西遊記中記

    西漢蕭何、張良、韓信被稱為“漢初三傑”,這三人為漢高帝劉邦建立西漢王朝立下汗馬功勞。然而這三位功臣的下場卻各自不同。

    蕭何是沛縣小吏出身,從他的出身背景來看,似乎家族頗有些財富,能夠支撐他學習文化知識。蕭何也很有見識,選擇當文吏以避免招災惹禍。

    蕭何有識人之明,他年輕時便看出劉邦不同尋常,與其交情很深。後來劉邦斬蛇起義,率戍卒殺回沛縣,蕭何等人便推劉邦為主。劉邦引蕭何為丞,管理軍中政事。由於多年從事文吏工作,蕭何積累了深厚的政務經驗,把諸項事務都打理的井井有條。劉邦攻入咸陽後,諸將都到秦宮府庫搶奪金銀財寶,獨蕭何有先見之明,把檔案資料、政府律令全都取走。

    國家好比一臺巨大的機器,蕭何拿走這些資料,相當於拿到機器的操作說明書,這對劉邦建立國家、實施統治的好處是相當巨大的。後來劉邦常年在外征戰,蕭何依靠收取的資料,幾乎沒費什麼勁就恢復了關中的統治秩序,每每劉邦損兵折將,或是糧草不濟,蕭何總能變魔術一樣給前方提供最強勁的支撐。所以儘管劉邦經常被項羽擊敗,往往都能起死回生。

    蕭何治國理政的才能無疑是出類拔萃的,同時他的政商也十分高超。漢三年時(公元前204年),漢王劉邦有段時間頻繁派遣使者到大本營慰勞丞相蕭何,蕭何被弄的受寵若驚。有個叫鮑生的對蕭何說:“大王在外九死一生地打仗,反而來慰勞丞相,這是對你不太放心。為君之計,不如把你家中子弟能當兵的全都派到前線效力,這樣便能打消大王的疑慮。”蕭何一點就透,馬上如法照做,果然使劉邦疑心全消。

    劉邦對蕭何的猜忌,並沒有因此而徹底打消。丞相權力之大,僅次於皇帝,萬一變生不測,劉邦的皇位可就坐不穩了。後來劉邦又用同樣的手段敲打了蕭何兩次,第一次,蕭何把家財全都捐出去做軍費,以安劉邦之心;第二次,蕭何索性舍卻良好的政治聲譽,在長安強買平民的良田,惹得京師上下怨聲載道,總算跌跌撞撞地換取了平安。劉邦和蕭何的政治關係,既是密不可分的搭檔,又是彼此都不能放心的潛在敵人,在這種尷尬的狀態下生存,也就是蕭何才能勝任。

    張良是戰國時南韓遺民,他家中五世為相,是不折不扣的貴族子弟。秦末大亂時,張良亦聚兵起事,怎奈勢力微弱,不足以成事,只得投靠劉邦。秦末群雄起事,多是粗鄙無文之輩,對文吏和儒生都不怎麼重視,唯獨劉邦對張良的計策言聽計從,故而張良也死心塌地的為劉邦做事。

    張良體弱多病,無法勝任行軍打仗之事,只能跟隨劉邦進行軍事籌劃。鴻門宴、立韓信為齊王、與英布彭越聯橫、垓下圍項羽等大事,張良都發揮著謀主的作用。後來漢朝立國,劉邦意欲改立太子,呂后求張良幫忙勸劉邦不要廢太子。此前已有許多大臣諫阻廢立太子,都遭到皇帝的訓斥。張良架不住呂后苦苦哀求,便指點她請商山四皓出山輔佐太子。商山四皓是四位年老的賢人,因為忍受不了劉邦的傲慢無禮,不肯出仕為官,但劉邦一向對他們十分重視。後來劉邦見到商山四皓輔佐太子,認為太子的德操高於自己,竟能招這四人入門下,因而打消了廢太子的念頭。

    張良的性格一直比較柔順,不愛出風頭,也不爭權奪利,在朝做官隨遇而安,因此得到劉邦的充分信任。劉邦駕崩後,張良一度想辭官,隨赤松子悟命修道。呂后感激他保住太子的恩德,強留他為官。張良雖然留在朝中,但一直不怎麼活躍,不發一言,不建一策,以半隱退的狀態了卻了殘生。

    淮陰侯韓信的命運十分悲慘。他以布衣之身,先後在項羽和劉邦軍中為將。因為得到蕭何的認可,在漢王劉邦困居於漢中時,被超格提拔為大將。韓信首建出陳倉故道定關中之策,一舉打破了燒絕棧道的困境。

    還定三秦後,韓信的用兵天才得到了充分展現。他先用疑兵計消滅了魏國,又獨領一軍進攻趙國,打出經典戰役井陘之戰,滅趙收代降燕,為漢朝收取了河北廣大的地盤。他又以少量兵力打破齊國,全取三齊之地,為漢國在爭霸中奪取勝勢,作出了無人可比的軍事貢獻。在韓信節節勝利的同時,漢王劉邦卻屢屢戰敗,為了補充成熟的部隊,韓信部下的兵力被不時抽調到劉邦身邊。但韓信卻能屢屢化腐朽為神奇,他不斷編練新軍,並迅速使之脫胎換骨,變成所向無敵的強軍。所以會有“韓信將兵、多多益善”的典故。

    然而也正是韓信軍事才能太過耀眼,引起了劉邦深深的猜忌。他先是從齊王徙封為楚王,被剝奪了兵權。而後劉邦以偽遊雲夢之計,擒韓信回長安,治其謀反之罪。這項莫須有的罪名並無任何實證,韓信被無罪釋放,但爵位從楚王降為淮陰侯。

    如果韓信此時能像蕭何一樣,自汙其名地做一些丟份兒的事,或許能換取劉邦的寬恕,起碼能保住現有的祿位。可惜的是,韓信雖是不世出的軍事天才,政商卻非常低下,他在京居住時,經常發牢騷說皇帝待其不公。後來竟至於和陳豨聯合謀反,結果事發被誅。

    漢初三傑結局如此大的差異,個人性格和綜合素質是一方面因素,但也有大環境的因素。漢初布衣卿相的政治形勢下,皇帝出身不高,不像春秋戰國時君主卿相都是定數,一國王侯死了自有王室之人繼承,平民賤民絕無可能染指。而劉邦登上帝位打破了這一成例,要鞏固皇位,必要時也要施行殺伐手段。漢初誅殺異姓諸侯王、猜忌功臣,是政治形勢的需要。而蕭何、張良、韓信各自人生軌道,都被政治形勢放大,形成了不同的結局。

  • 10 # 成武暢通

    漢初三傑,蕭何,張良,韓信!

    這三個人劉邦是硬要找個第一功臣的。結果是蕭何第一!現在說以蕭何為首是正確的!但是為什麼蕭何能成為第一功臣。是有劉邦的想法的!

    論軍功,韓信天下無敵!為劉邦打下半個天下來,論謀略,張良可以說是天下第一謀士!

    但是為什麼會封給蕭何第一工程的榮譽呢?我想主要是劉邦考慮到以後治天下需要蕭何的文治!需要蕭何做漢朝的開國丞相,做丞相,沒有比蕭何更合適的人選了!蕭何在楚漢爭霸時期一直做大後方的工作,比較有經驗的,在劉邦看來,以後要比以前更重要,就想封了蕭何第一功臣,蕭何也不負眾望,出色的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大家都知道,蕭何以後是曹參做了第二任丞相,蕭規曹隨嗎?蕭何定下的規矩曹參都照樣運用,曹參奉行的是無為而治,這一點曹參做的也非常好,曹參能繼任丞相一職,也是蕭何推薦的!封第一功臣給蕭何的時候曹參就有意見,從此兩個人漸行漸遠,到最後蕭何推薦了曹參,也讓蕭何得了個好名聲!

  • 11 # 風動藤動銅鈴動

    漢初三傑,首功蕭何,從劉邦漢集團的角度來看,是沒有錯的。

    漢五年,殺掉項羽之後,天下平定,論功行封。為大漢帝國的建立曾經立下頂級功勞的“漢初三傑”及十餘位大功臣,以誰為首功只能由漢集團最高領袖皇帝劉邦評定。其他成員既沒有資格,也沒有對他人功勞相應的認識,還可能夾有私心在裡面。所以史載有:

    高祖(劉邦)以蕭何功最盛,封為酇侯,所食邑多。

    首要的是必須設定一個合理的標準,既不能以關係遠近親疏為標準,也不能僅僅以本人的殺敵戰功為標準,否則就可能引發有不公平感的臣將的謀反之心。

    上已封大功臣二十餘人,其餘日夜爭功不決,未得行封。上在雒陽南宮,從複道望見諸將往往相與坐沙中語。上曰:“此何語?”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謀反耳。”

    為了達到利於穩定的政治目的,做出良好的行封榜樣,於是劉邦第二輪封賞中,第一個封的是自己所最厭惡的、曾經數次羞辱自己、但也立有大功的雍齒為“什方侯”,這一行為有效地安撫寧定了諸將的心。

    所以,政治考量和功勳是行封中需要考慮的最重要的標準,戰功其次。

    每個政治集團需要絕對地對集團領袖忠心的骨幹成員,蕭何能夠排名第一。

    蕭何與劉邦的交情最深厚無與倫比,其餘二傑一點也比不上,其他的豐沛功臣也是稍有不及。

    起初在沛縣時,雖然蕭何的官比劉邦大,但一直各種幫襯當亭長的劉邦,關係不錯;響應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時,蕭何等人引劉邦進入奪取了沛縣縣城,建立了第一個根據地,拉起了第一支核心隊伍。

    從此蕭何一直追隨劉邦,直到大漢帝國建立之前,蕭何負責穩定治理關中根據地,向楚漢戰爭前線源源不斷地輸送糧草兵員。他還將自家的親族子弟也都送上前線,參加作戰。

    在上述期間一直擔任漢集團大後方的重要職務和工作,中間任何情況下從未離開過劉邦漢集團。

    每個政治集團需要有才能的骨幹人員能夠持續地為集團貢獻正面而優質的價值,蕭何能夠排在第一。

    一、反秦滅秦時期:

    由於蕭何有傑出的政務處理才能和豐富的政務處理經驗,當沛公劉邦有一定的的地盤需要治理時,蕭何當之無愧地成為他的政權管理負責人,為他建立穩定的根據地政權。

    當劉邦率軍攻入關中的原秦都咸陽時,只有蕭何第一個去收繳秦國的丞相御史律令的圖書資料儲存。

    為後來楚漢爭霸時,漢王劉邦能夠詳細知曉天下的險要關鍵之處,各地人口的多少和分佈情況,何處強何處弱,老百姓的疾苦是什麼,都是因為蕭何已經保有這些秦國圖書的原故。

    不但對楚漢相爭軍事作戰極為有利,而且對關中地區以及原關東六國的政治高效治理,贏得天下民心,這些資料都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可見,蕭何有極強的遠見和能抓住事情非常關鍵的制高點。

    二、楚漢相爭時期:

    蕭何進言強力推薦韓信為大將軍,漢王劉邦最終接受拜韓信為大將軍。韓信成為漢軍最重要的將領,為從漢中還定三秦、東出關中並最終消滅項羽的楚集團立下大功。

    當漢王劉邦與楚王項羽不斷反覆拉劇爭奪天下的戰爭中,蕭何雖然沒有隨軍征戰,但作為漢王的丞相主要做了下面幾方面的非常重要的工作:

    01.據守和治理關中,輔佐太子,立法令,搞建設,鎮撫百姓。

    02.發展農業生產,收集糧草,源源不斷地供給前線。

    03.根據戶口資料,徵召關中的兵員,發往前線補充戰爭損失。

    楚漢戰爭長達五年,劉邦是屢敗屢逃,經常是失去軍隊隻身逃離;滎陽對峙好幾年,消耗糧草無數;曾經數次敗得一塌糊塗,郩山東以外土地全失無法立足。

    然而有賴於蕭何據守關中高效地做的上面幾項工作,源源不斷的輸送兵員糧草和各項根據地的支援,劉邦才能夠有條件抵擋住項羽的攻擊,堅持下去扭轉戰局。

    所以說,蕭何在楚漢戰爭中雖沒有親身上陣殺一個敵人,但是對漢王劉邦的軍隊能夠持久作戰雖敗不垮,作出極大的貢獻。

    分封時對政治集團未來的預期價值,蕭何能夠排在第一。

    分封時的形勢已變化了,因為消滅了項羽之後,戰爭已基本結束。

    蕭何繼續擔任丞相,仍在大漢帝國由戰時轉為恢復時期以及後面建設時期需要繼續發揮大作用,這和第一個封雍齒一樣有著明確的政治目的。

    漢二年之後,蕭何守關中,侍奉大漢帝國的未來接班人太子劉盈,與太子建立了良好的關係,政治上有利於漢帝國未來的安定。

    綜上所述,劉邦是個頭腦清晰的政治和軍事領導人,雖曾有懷疑過蕭何,但分封時推舉蕭何為首功,蕭何是當之無愧的。

  • 12 # 莽原文士

    這種說法非常正確。漢初三傑中,張良是謀士,韓信是武將,蕭何是唯一的相才。他總攬全域性,對於劉邦建立帝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所以,連劉邦都認為三傑以蕭何為首。下面,小牛就為您分解一下。

    一、蕭何有一雙識人的慧眼,選準了自己終生效忠的物件,併為他選準了打江山的主帥。

    蕭何發現的第一個人才就是漢高祖劉邦,他有預感,劉邦將成就帝王之業。蕭何的一雙識人的慧眼,使他能夠及早發現劉邦的潛質,並毅然決然成為劉邦的保護者。他做沛縣主吏掾,主管人事,從布衣行列裡發現了劉邦,甘心情願地為後者服務。劉邦觸犯秦律,蕭何想方設法替他開脫。劉邦因公務去咸陽,別人送三百錢,蕭何送五百。陳勝起義後,蕭何與曹參派樊噲赴碭山,接應剛剛拉起隊伍的劉邦。他與沛縣縣城的老百姓一起,誅殺秦朝的縣令,推立劉邦為沛公。蕭何則做了劉邦的縣丞,輔佐他處理各種事務,成了劉邦的好管家、好幫手。從此後,蕭何就鎖定了自己的人生角色,只做一個“丞”,死心塌地效忠劉邦,輔佐劉邦,跟隨劉邦打天下,為他鎮守國家,安撫百姓,補給軍隊。劉邦對他也是極為滿意和欣賞,稱讚他具有發蹤指示的才能。

    蕭何發現的另一個人才就是漢初三傑之一的韓信,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千古傳頌。韓信曾受胯下之辱,江湖聲望極低,在項羽和劉邦營中都是無人問津,默默無聞。唯有蕭何慧眼識英雄,通過幾次交談,他察言觀色,認定韓信是難得的奇才。他看準了韓信有著他人未有的深邃的戰略眼光、廣闊的戰略視野和潛在的指揮才能,本著對劉邦帝業高度負責的態度推薦了韓信。誰知劉邦並不識才,僅給了韓信一個負責糧餉的搜粟都尉的職務。於是,韓信逃離漢營,蕭何匆忙去追。回來後,他告訴劉邦,諸將易得,國士難求,想要一統天下,韓信這樣的帥才不可錯過。劉邦終於醒悟,從善如流,拜韓信為大將,這才有了後來劉邦軍事上由弱變強最終戰勝項羽的局面。

    二、沛縣幫就是劉邦人才隊伍的基本盤,而蕭何就是這基本盤中的定盤星。

    起義後,劉邦短時間裡就將隊伍由百餘人擴大到兩三千人的規模,蕭何功不可沒。他帶領幾十位家族成員加入義軍,產生了很好的示範效應,令沛公感激萬分。蕭何厚道穩重,待人友善,具有強大的人格魅力,沛縣出身的高官也樂於接受他的節制調遣。所以,從一開始就以他為中心,在劉邦的人才隊伍中形成了一個沛縣幫,作為核心層,牢牢捍衛著劉邦的事業。劉邦從泗水亭長的職位上起家,最後贏得天下,實屬不易。無論有多艱難,沛縣幫始終對他不離不棄。他們當中有蕭何、曹參、周勃、樊噲、滕公、夏侯嬰和盧綰等人,個個都是專才,可以為劉邦獨當一面。他們關鍵時刻不掉鏈子,總是給劉邦以定心丸。在這一過程裡,蕭何作用至關重要,沛縣幫中那些桀驁不馴的人都對他服服帖帖,服從大局的需要。他還做好傳幫帶的工作,曹參就是他發現並暗中培養的曹參就是另一個相才。蕭規曹隨保證了大漢政策的連續性,為漢初的休養生息、太平安定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蕭何為丞,忠心耿耿,事無鉅細,替劉邦規劃經營得周全圓滿。

    身為漢丞相,蕭何在劉邦陣營中起什麼樣的作用?用今天的話說就是,替劉邦主持全面工作,這是漢初三傑中的另兩位做不到的。劉邦一進咸陽,被勝利衝昏頭腦,以為自己已是關中之王,可以盡情享用和揮霍秦朝的遺產,手下的將領們也忘乎所以地掠取金銀財寶。蕭何頭腦清醒,默不作聲地收集起秦朝丞相御史留下的法律典章和各類圖書。後來,劉邦出關與項羽爭霸打天下,對天下要塞、風土人情、地理地貌和百姓最關切的問題了如指掌,全靠蕭何做好的基礎工作。

    劉邦被封為漢王,蕭何做了丞相,肩上的擔子更重了,尤其是在率兵東定三秦進而拉開楚漢戰爭序幕後。蕭何所做,井井有條。一是建立穩固的大後方,為前線提供足夠而穩定的保障;二是陪侍並教育太子劉盈,解除劉邦的後顧之憂;三是以身作則,發動子孫昆弟從軍,為漢軍提供源源不斷的後備軍;四是制定法律法規,建立國家行政的基本規範;五是設立宗廟社稷,以凸顯新政權的合法性和連續性;六是修建宮室,彰顯新王朝的尊嚴……劉邦去世前,他還設計誘捕韓信,由呂后實施,為劉氏江山消除了後顧之憂,也留下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典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寶寶吃火龍果有什麼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