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題浮羅

    武松從一個人變為行者,殺嫂只是個開頭!是從他上了梁山之後一系列的事,讓他由表及裡變為一個行者!

    第一,是當時官場的黑暗,社會的混亂!由於宋徽宗太傻,被高俅童貫等人矇騙,致使國之不國,上下官吏無不貪汙腐敗,魚肉百姓,武松有一身武藝,可謂報國無門!實在是鬱悶!

    第二,上梁山之後,本想過個安穩日子,誰知宋江這貨,一心想著詔安,根本不顧兄弟們的死活,替朝廷打方臘,結果死了多少弟兄,本就無親人,只剩了好兄弟,兄弟又死了,更鬱悶!

    第三,宋江選擇詔安的路,但是武松早已看穿了高俅的本性,詔安不過是把你變成他們更容易弄死的人!他說服不了別人,只能選擇自己的人生,鬱悶至極,做個行者吧!

  • 2 # 我思WORDS

    《水滸傳》中,我思最喜歡的只有兩個人物,一則魯提轄,一則武都頭;他們都活出了自己。

    魯提轄大喝一聲,“灑家始投老種經略相公,做到關西五路廉訪使,也不枉了叫做‘鎮關西’!你是個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鎮關西’!”

    武都頭大筆一揮,“殺人者,打虎武松也。”

    如此一般,同樣的真豪氣!同樣的真英雄!同樣的真漢子!

    至於“武松是否因當初的殺嫂,從而對人生有所懷疑?”我思持否定態度。武松,天神一般的人物,何須懷疑人生,他急俠好義、剛猛不屈,以至六合寺出家,善終於八十歲。書中武松被封“清忠祖師”,也能表面施耐庵老先生對武松人生態度自始至終的肯定。

    武松是人間正義的化身,他恩怨分明、知恩圖報、疾惡如仇、敢作敢當;他景陽岡打虎、手刃潘金蓮、鬥殺西門慶、醉打蔣門神、大鬧飛雲浦、血濺鴛鴦樓、夜走蜈蚣嶺;件件俱是剛膽、勇猛、仗義、機智;這樣的人,如何會去懷疑人生呢?

  • 3 # 東南宏31106397

    水滸雖只是一部小說,作者透過對人物細緻的描繪,才感覺如同和英雄面對…

    看表面武松像是一莽漢,其實在二郎的心裡不光只有規矩《法制》,更有倫理忠義!從很多細節中就可看出來…年少時鬥毆傷人潛逃就是對法的畏懼,做捕頭後的忠職就是期盼國安民富!面對大哥的恩情,面對嫂子的色誘只能選擇離去!當得知嫂子與人私通大哥被殺,他的第一反應還是尋求法律,法治不能保護人時敢做敢當的都頭選擇了自已的方式,收集證據殺首惡不傷無辜,不逃避甘願伏首等行為,才有民眾聯名請願,保全了性命,才會有讀者心中公認的英雄!

    若說武松對人生有所懷疑,那也不是殺嫂之後,應該是身陷都監府後才明白,一個平民身處黑暗的社會,想要有所作為那隻能是做夢!一個熱血青年想要改變社會改變制度,只能依靠自已手中的鋼刀…從作者的出發點看,前後的武松對比,就是逼上梁山唯一出路!

    身陷都監府後的武松徹底對社會失去信心,從官府第一次招安,武二郎第一個出來反對就可看出,從和宋江兩人的關係前後對比也能看出,上了梁山的武松為何冷淡及時雨?因為兩人心中對待朝庭的觀點早以不同,得勝不歸朝出家六合塔,只能是英雄無奈的歸宿!。

  • 4 # 博超講堂

    武松殺嫂後對人生有所懷疑應該說只是個開端,以後發生的很多事情才讓武松大徹大悟,真正思考人生。

    其實武松之前並沒有出家,他是個假行者。武松在陽穀縣殺了潘金蓮和西門慶為哥哥報了仇,被髮配到了孟州。在去孟州的路上,在十字坡,遇到了孫二孃和張青,並和他們結拜。到孟州後,武松又被張都監陷害,從而大開殺戒,逃到了孫二孃家。為躲避官兵緝拿,孫二孃給了武松一套頭陀的服裝,這樣,武松就化妝成了行者,綽號“行者”就此得名。

    那麼武松為什麼會對人生有所懷疑呢?我認為有如下四點:

    一、怒殺潘金蓮。

    武松從小由哥哥武大郎帶大,所以他對哥哥有很深的感情。但由於嫂子潘金蓮和西門慶偷情被武大郎發現,嫂子毒死了哥哥。武松得知真相後告到縣衙,希望官府能給自己伸張正義。但知縣已被西門慶收買,說證據不足,就沒再理會武松。這時的武松對官府開始失望了,認為官場腐敗,老百姓受欺壓,指望官府是不行的。所以他一怒之下,殺了潘金蓮和西門慶,然後到縣衙自首。這件事的打擊,應該是武松懷疑人生的起點。

    二、被張都監陷害。

    殺了潘金蓮和西門慶後,武松被髮配到孟州,本以為可以忘記過去,重新開始。但武松怎麼也沒想到,他被張都監陷害關進大牢。不僅如此,張都監、張團練、蔣門神還要致武松於死地。武松這時對官府心灰意冷,認為官府實在太黑暗,逼得人們沒有活路,只能奮起反抗。所以武松在情緒失控的情況下殺死了張都監、張團練、蔣門神以及張都監全家。這個事件之後,武松徹底走向了反叛的道路,也是他懷疑人生的延續。

    三、宋江決定招安。

    武松在孟州大開殺戒之後,穿上了孫二孃給的一個頭陀的行裝,假扮行者。他先是投奔了魯智深和楊志的二龍山,之後又隨二龍山合併到水泊梁山。梁山在宋江的領導下日益壯大,武松本以為在梁山可以每天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地度過一生,但宋江的招安決定讓武松感覺有如晴天霹靂。當宋江試探性地提出招安計劃時,武松第一個站出來反對。《水滸傳》原文這樣寫到:只見武松叫道:“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們的心!” 可見武松是多麼的痛恨朝廷,反對為朝廷賣命。無奈宋江招安決心很大,又有吳用、公孫勝等人幫助忽悠,最終梁山接受招安。這時的武松對人生有些心灰意冷了。

    四、徵完方臘死了很多兄弟。

    梁山受招安後,朝廷果然派梁山人馬去征討其他的起義軍,分別是徵田虎、王慶、大遼、方臘。特別是徵完方臘後,梁山軍損失慘重,陣亡了五十九個兄弟(含女將),武松也斷了一隻胳膊。這時武松和魯智深大徹大悟了,他們倆認為朝廷就是利用梁山人馬,勝利之後肯定要卸磨殺驢,所以他們倆一起留在六和寺出家,沒有隨其他兄弟回京受封。這次是武松對人生看得最透的一次,名利都是過往雲煙,清心寡慾的生活比什麼都強。結果武松得以善終,一直活到八十歲。

    結語:

    終觀武松一生,從殺嫂起到六和寺真正出家,是他人生經歷的重要階段,也是對人生感悟不斷昇華的階段。

  • 5 # 綠野萍蹤01

    有讀者認為,施耐庵很偏心,《水滸傳》中梁山好漢都有自己的綽號,唯獨武松沒有,因“行者”不能算綽號。其實,這是一種誤讀,“行者”就是武松的綽號。而且,這個綽號隱含了武松的來歷,是施耐庵寫武松殺嫂的藍本靈感。

    題主所問,似乎也有質疑“行者”的意思,武松做行者彷彿是一種徹悟,因為殺嫂懷疑人生而遁入了空門。其實,武松並沒有懷疑人生,“行者”這個綽號中,本身就隱伏了殺人的“基因”。換句話說,武松殺嫂,正是因為武二爺是“行者”。

    武松的藍本故事

    施耐庵的《水滸傳》在一定程度上,稱得上是二次創作的作品,梁山好漢“三十六天罡”全部有原型人物。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梁山總共一百單八將,其中有三十八人來源於藍本故事和藍本人物。施耐庵所依據的藍本主要有兩個,一個是《大宋宣和遺事》,另一個是南宋龔開的《宋江三十六人畫贊》。

    三十六天罡的名單主要依據龔開的畫贊,在創作《水滸傳》時,去掉了“鐵天王晁蓋”,把孫立下放到地煞,從《大宋宣和遺事》中增補了公孫勝、林沖。地煞中,也拉進一人,就是在《宣和遺事》中出現在三十六人名單中的摸著天杜遷。

    同時,三十六天罡中的人物故事,很多線索也被施耐庵揉進了《水滸傳》。尤其是《宋江三十六人畫贊》中的贊詩,幾乎都可以視同梁山三十六天罡的“前世”。

    關於武松,在《大宋宣和遺事》中,武二郎的綽號是“行者”。這個版本中的武松,排在花和尚魯智深的後面,居二十八位,但沒有任何故事。《宋江三十六人畫贊》中,武松的綽號還是行者,也是排在花和尚之後,排名卻提升到第十四位。

    《水滸傳》中,行者武松上應天傷星,位居魯智深之後排名第十四,恰與《宋江三十六人畫贊》一致。看來,施耐庵的三十六天罡,確實是以龔開的畫贊為主要藍本,《大宋宣和遺事》則是主要參考版本而已。那麼,在龔開的畫贊中,武松有沒有故事呢?

    龔開是宋末元初的畫家,當時,梁山好漢的故事已經在坊間流傳,這個時期一些人物便有了故事的雛形。所以,龔開在畫像時,大概是依據當時的梁山好漢故事傳說,或者是雜劇、話本,給三十六人配了一首四言四句贊詩。這些贊詩,可以說是梁山三十六人(包括孫立、晁蓋)故事的高度濃縮,也是施耐庵創作《水滸傳》三十六天罡的靈感線索。其中,武松的四句贊詩是:

    汝優婆塞,五戒在身。酒色財氣,更要殺人。

    這首贊詩的第一句,便點明瞭武松“行者”這個綽號的來歷。“優婆塞”指的是在家信佛、行佛事的男子,也就是“行者”的意思。看來,武松的原型故事並非是在十字坡被孫二孃打扮成行者的,此人一出江湖,就是一個貨真價實的行者了。因而,以“行者”作為武松的綽號有什麼不可以呢?又怎麼能說是因為殺嫂之後懷疑人生而遁入空門的呢?

    武松的“前世今生”

    “優婆塞”原本是一個梵文譯詞,因為難以準確以漢語名詞來取代,便直用了音譯,以表述在家修行的男子。北宋時期,為了控制佛門規模,防止青壯年勞動力以出家為由躲避農耕、徭役、兵役,便規定男子在一定年齡前不得出家為僧,必須先帶髮修行,又稱“童行”。受過三皈五戒後,到一定年齡才可經過審查,頒發(或者買)度牒,獲得出家人資格。

    北宋歷代君王對帶髮修行的年齡限制不太一樣,最低是年滿十歲,最高則是宋仁宗天聖八年(1030)時規定,年滿二十歲的男子才能做“童行”。被孫二孃殺掉的神秘頭陀是有度牒的,說明他已經具備了出家人的資格,但卻是一個遊方苦行僧。武松時年二十五歲,也超過了“童行”的年齡,完全具備了做苦頭陀的資格。

    龔開的贊詩便是《水滸傳》武松的“前世”,未出江湖前,武松就受了五戒,做了行者。後面兩句,則是武松故事的高度概括,此人雖然做了“優婆塞”,但卻是“酒色財氣”樣樣不少,因為這四大愛好,便殺人犯事了。所以,《宋江三十六人畫贊》與《大宋宣和遺事》對看,梁山上出現武松的名字,是因為殺了人才跑到梁山投奔了晁蓋的。

    施耐庵在《水滸傳》中綜合了兩個藍本故事,寫了武松的“今生”,賦予了更為傳奇的故事。然而,在武松殺嫂一節中,施耐庵又以隱伏的寫法,與《宋江三十六人畫贊》的濃縮故事暗合。這樣的處理方式,既塑造了一個新的武松,屬於施耐庵筆下的“天傷星”。又承接了坊間傳奇,話本故事,使這個形象在更廣泛的範圍內被認可,被傳頌。

    因而,施耐庵的《水滸傳》將武松在家修行的“前世”隱去,經過惹事、打虎、殺人一系列故事後,才假扮行者。即便如此,以“行者”為綽號也無不可,魯智深也是半路出家,他的綽號也是莫名其妙就得了個“花和尚”。

    魯智深的綽號是因為背上有刺花的緣故,但從細節看,他脊背上的刺花應當是在渭州城做提轄的時候就有了。這個時候,施耐庵並沒有叫他“花提轄”。原因大概與武松一樣,這個人物也是有藍本原型的,就是一個反叛的僧人。既然魯智深可以因此得綽號,武松為什麼不能呢?

    在十字坡裝扮行者,完全是為了逃避官府緝捕,武松根本就沒有因為殺人太多而懷疑人生,與做行者也沒有直接關聯。即便是武松後來對人生前途感到迷茫甚至絕望,也是因為殺了張都監一門老小,與殺嫂關係也不是很大。這些事請,下文再說。

    武松殺嫂與《宋江三十六人畫贊》高度契合

    且看《水滸傳》中,武松殺嫂時的細節描寫:第二十五回“偷骨殖何九送喪,供人頭武二設祭”中寫到,武松經過縝密調查,偵破了哥哥武大被毒死案,於是,便到縣衙告狀。不料,陽穀縣令收受了西門慶的賄賂,不理武松的訴狀。沒奈何,武二郎決定自行了斷。武大斷七前一天,武松叫上三兩個士兵,藏了硯瓦筆墨,三五張紙在身邊,又買了個豬首,一隻鵝,一隻雞,一擔酒,和些果品之類,安排在家裡。

    武松安排妥當,便囑咐潘金蓮請鄰居過來,感謝四鄰在武大郎這件事上的幫忙。潘金蓮不敢違拗,第二天武大郎斷七,武松家裡就請到了五位高鄰,王婆自然是再請之列,其他四位則分別是:

    下鄰開銀鋪的姚二郎姚文卿,開紙馬鋪的趙四郎趙仲銘,賣冷酒店的胡正卿,賣餶飿兒的張公。

    金聖嘆先生在這四位高鄰的大名之後,分別批註:“財、色、酒、氣”四個字,也就是說,這四位高鄰所從事的職業和經營的買賣,便隱含了這四個字。開銀鋪的自不待言,做的就是直接與財有關的營生。開紙馬鋪的,五顏六色,代表了“色”。賣酒的胡正卿,當然代表了“酒”。賣餶飿兒怎麼又代表“氣”呢?原來,餶飿兒就是餛飩,煮餛飩的時候,便是有很多蒸汽的。

    回看龔開的《宋江三十六人畫贊》,武松贊詩的最後兩句:“酒色財氣,便要殺人”,施耐庵的武松殺嫂故事,是不是就是這兩句話的翻版與擴寫呢?

    故事高度契合,但含義卻截然不同。龔開的贊詩,把武松寫成了一個不守三皈五戒的行者,完全就是一個十足壞蛋。酒色財氣樣樣都喜好,這樣的惡棍、地痞、流氓,殺人不足為奇。因為殺人,便上了梁山。

    施耐庵則完全反轉了龔開畫像中的武松,把他做行者的事放到後面寫,等於是否決了“優婆塞”的“前世”,更否決了武松是一個“酒色財氣”的壞人。武二郎殺嫂,是當著“酒色財氣”幹下的正義之事。官府受賄,不管小民生死,武松雖然是替兄報仇,但卻是主張正義。可以說,這個情節連同“酒色財氣”一併平反,這些都是與老百姓生計相關的大事。因而,也隱喻了這些與武大郎一樣,都是需要正義保護的底層求生的百姓。

    武松殺嫂是一件行俠仗義的英雄好漢勾當,武松能因此懷疑人生嗎?然而,因為殺嫂,引出了武松後面的故事,武松變成“行者”,卻與殺嫂這件事情密切相關。

    武松的確懷疑過人生

    且說武松在十字坡化妝成行者,按照張青的指引,懷揣推薦信,前往二龍山入夥。途中,經過孔明孔亮的孔家莊,與宋江不期而遇。

    宋江、武松之間的兄弟感情極深,兩人在孔家莊住了一段時間,便要各奔前程。宋江很是捨不得武松,便勸他一同去清風寨花榮那兒。武松卻委婉謝絕了宋江的好意,說道:

    哥哥怕不是好情分,帶攜兄弟投那裡去住幾時;只是武松做下的罪犯至重,遇赦不宥,因此發心,只是投二龍山落草避難。亦且我又做了頭陀,難以和哥哥同往,路上被人設疑,倘或有些決撒了,須連累了哥哥。

    從武松的話語中,略略感到一絲悲涼,完全沒有了當初在柴進莊上以及打虎殺嫂時的豪勁。假若是當初的武松,宋江盛情相邀,武松也願意追隨,估計武二郎有可能一起去了清風寨。但是,武松自感此時的身份,已經不適合與宋江同行了。武松擔心自己被官府緝捕,更擔心因此連累宋江。武松的話非常實在,宋江與一個行者同行,也難免引起懷疑,不可避免的要遇到更為嚴格的盤查。武松此時也沒有懷疑人生,而是出於義氣和責任。

    但是,接下來的話,就透露出武松懷疑人生了:

    只是由兄弟投二龍山去了罷。天可憐見,異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時卻來尋訪哥哥未遲。

    這句話是接著上面的話講下來的,因為殺人太多,得不到朝廷赦免,武松自知罪孽深重,難以自我救贖。不可救贖也無所謂,反正在二龍山也可安身立命,武松就具備了綠林俠義。但是,想到日後難以與宋江相見,便不覺悲從中來,開始懷疑此生能否活得下來。前途未卜,生死由命。武松只看到了一點希望,那就是希望上天垂憐,能夠活到招安的那一天,再與宋江相見。

    此時的武松,確實懷疑人生。但是,這也是經過了義奪快活林,醉打蔣門神,大鬧飛雲浦,血濺都監府的重大變遷之後,又遇到宋江時,才產生的思想鉅變。對比殺嫂之後的表現,武松當時可謂是慷慨充軍,十字坡遇孫二孃,孟州牢城不懼管營的黑手段,絲毫沒有產生懷疑人生,活得依然瀟灑豪邁。假扮行者時,也僅是為了逃避官府緝捕,能夠順利到達二龍山。

    遇到宋江,是武松人生的一大轉折,在第二次遭遇人生“十字坡”後,武松開始“思考人生”。到了二龍山,武松便不再如行走江湖時狂飲,也不再擅殺一人。除了曾頭市之戰,與魯智深並肩攻打正東大寨,追殺副教師蘇定這一仗,武松便沒有再開殺戒。

    攻打曾頭市是梁山步軍頭領擔任方面主將的少有戰役,這一仗中,青面獸楊志負責攻打正北大寨,在追擊蘇定時,魯智深、武松、楊志在正北大寨會師。這就意味著二龍山好漢將在此後的抗金戰鬥中,攜手“保境安民”。

    因而,“行者”武松就是武二郎的綽號,這個綽號並非因為懷疑人生而得。一則是施耐庵依據藍本人物改寫,二則寫武松人生的重大轉折。武二郎從一個快意恩仇的江湖豪俠,殺人不眨眼的魔頭,轉而成為梁山好漢,最終按照宋江“日後但是去邊上,一刀一槍,博得個封妻廕子,久後青史上留一個好名”的囑託,完成了英雄般傳奇的人生。

  • 6 # 媒體任

    這是個很有意思的話題。在我看來,武松殺嫂一事,不但是其對原有“三觀”的踐行,殺完以後,反而讓他對自己的人生沒有了懷疑。可以想見,從此他的頭頂上多了一道“殺嫂好漢”的光環,而在那個時代,殺死一對姦夫淫婦,是多麼一件光榮、偉大、正確的事情?享受這個榮耀還來不及,怎麼還會“懷疑人生”呢?

    話已至此,接下來不妨多談談武松。

    整部《水滸傳》,關於武松的著墨很多、頗為精彩。在小說裡,他的人生軌跡從落魄登上人生巔峰,打虎、殺嫂堪稱成名之舉、得意之筆。

    而遍觀武松的成長軌跡、性格特徵,他逞強打虎、憤而殺嫂並不意外,同時,打虎、殺嫂也為他躋身水泊梁山英雄譜刷足了“副本”,更是他“職場履歷”的高光時刻。

    那麼,武松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我們從頭捋一遍。

    蠻不講理

    在小說裡,武松的出場並不閃亮。

    那天,宋江殺了閻婆惜投奔了仗義疏財的柴大官人。酒過八分,宋江要去解個手。就在廊下,一個不小心踢翻了一個害了瘧疾、正在烤火的大漢的火鍁,炭火掀了大漢一臉。大漢惱了,跳起來抓住宋押司就大罵:“你是什麼鳥人,敢來消遣我!”這個大漢,就是武松。

    瞧,就是這樣一個莽夫。

    相貌堂堂、氣概凌雲的武松,是因何緣由寄居在柴進門下,書中未表。但是卻著重講了柴進有多麼不喜歡這個莽夫:

    柴進因何不喜武松?原來武松初來投奔柴進時,也一般接納管待。次後在莊上,但吃醉了酒,性氣剛,莊客有些顧管不到處,他便下拳打他們,因此滿莊裡莊客每一個道他好。眾人只是嫌他,都去柴進面前告訴他許多不是處。柴進雖然不趕他,只是相待得他慢了。

    這就好比說,有個並不沾親帶故的網友住你家,不交房租不說,吃你的、喝你的,卻沒有一點感恩之心,你家保姆稍有招待不周的地方,他不是打、就是罵,你對此人又作何評價呢?也就是仗著柴大官人心胸寬廣!

    被害妄想

    宋江帶著武松在柴進的東莊上吃吃喝喝十幾天後,武松想家了,要回清河縣老家看看哥哥。注意,武松走的時候,柴進除了給銀兩、管頓飯之外,並沒有出門相送。而是剛結識武松不久的宋江、宋清哥倆兒,送了十來里路。

    而最讓人覺得有趣的是,宋江、宋清送完武松,往回剛走了5里路,柴大官人親自騎著馬,背後牽著兩匹空馬來迎接宋江、宋清了。

    各位看官,送武松的時候,柴大官人不方便,現在跑上幾里路就方便了?武松此去路程要好幾天,不差錢兒的柴大官人連匹馬都送不起了? 你品,你仔細品!

    閒話不表。武松自離別了宋江,走了幾天路,就來到了陽穀縣地面。這個橋段,想必大家都比較清楚了——他走近了一家門前招旗上寫著“三碗不過崗”的酒店。

    就是在這家小店裡,武松的種種做派,確實讓人明白了柴進的莊客為何不待見他。

    首先,武松不但有小人之心,還有點“被害妄想症”。

    武松喝了三碗酒之後,酒家勸他別喝了。只因這酒後勁太大(在景陽岡,武松醉倒,證明酒家所言不假)。面對一片好心勸說,武松上來就懟:“休要胡說,沒地(難道)不還你錢?”

    呵呵,這話說的。一來,你前面讓店家切肉,你讓切多少,人家切多少,何曾怕你缺錢了?說出這種話,不得不讓人揣摩這層心理:要麼是窮慣了,有點自卑,別人說啥武松都能朝那方面想;要麼是賴賬賴慣了,形成了思維定式。

    整個對話中,酒家從未主動提過錢的事,而算上這次,武松一共提了6次:

    “主人家,我吃一碗,還你一碗錢”

    “主人家,且來看我銀子,還你酒肉錢夠麼?”

    “我又不白吃你的”

    “叫我做甚麼?我又不少你酒錢”

    “你留我在家裡歇,莫不是半夜三更要謀我財”

    接著,店家告訴他,這酒喝多了沒藥醫。武松又懟:“休得胡鳥說!便是你使蒙汗藥在裡面,我也有鼻子。”

    這會兒,又懷疑店家使了蒙汗藥,這是不是典型的小人之心?不但小人之心,還有點被害妄想症。

    酒家讓他暫住一碗,武松懷疑“你留我在家裡歇,莫不是半夜三更要謀我財”;

    登上景陽岡,大樹上寫的清清楚楚“景陽岡大蟲傷人“,武松還自以為很聰明地認為:“這是酒家詭詐,驚嚇那等客人,便去那廝家裡宿歇。”

    直到在崗上看了“官宣”,武松這才認了頭。

    事實上,這位好漢第一反應不是“怕甚麼鳥”,而是“欲待步再回酒店裡來”。可是轉念又一想:我回去時,須吃他恥笑,不是好漢,難以轉去。

    武松,就是這麼剛!就是這麼敏感!就是這麼愛慕虛榮!就是這麼小人之心!

    沽名釣譽

    武松的沽名釣譽,除了上述怕“不是好漢”,還有很多例證。

    因為景陽岡上打虎有功,武松得到了縣領導的親切接待。若真是英雄好漢,此處該是“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武松卻沒有。

    在景陽岡上,獵戶發現他時,問他可曾見到大蟲,武松照實便說:“被我一頓拳打死了。”

    獵戶不信,武松急了:不信?你看我身上有血跡嗎?繼而,還“把那打大蟲的本事,再說了一遍”,人家還是不信,武松非帶著人家去看現場。

    眾人信了,把他請進村裡,武松“把那打虎的身分拳腳,細說了一遍”。

    見到如此神武的武松,老虎又被打死了,大家自然開心無比,又是宰羊、又是送酒,甚至還把段匹花紅掛在武松身上游街,武松一一受用。

    這事也驚動了縣老爺,並且親自出面接待。到了縣衙,武松又神武了一把“扛著大蟲,都到廳前,放在甬道上”。面對知縣一臉的驚訝,武松“就廳前將打虎的本事,說了一遍”。(注意,打虎這件事,武松至此說了三遍了。)

    驚呆了的縣老爺立馬賜酒,並且將獵戶們湊的1000貫錢賞賜給武松。

    乖乖!1000貫不是小數目。1貫錢名義上是1000文銅錢,從五代開始,1貫錢實數是750文,所以說,1000貫,至少是75萬文銅錢。

    什麼概念呢?北宋時期,1鬥米的價格在40-100文銅錢,1貫錢可以買200斤大米,1000貫可以買20萬斤大米。

    摺合到今天,每斤大米3.2元(市價),20萬斤大米就是64萬元人民幣。

    面對這筆鉅款,武松堅決不要,說什麼“小人托賴相公的福廕,偶然僥倖……非小人之能,如何敢受賞賜……何不把這一千貫給散與眾人去用?”

    從這裡可以看出,武松也是粗中有細啊!

    先拍拍縣老爺的馬屁——托賴相公的福廕;再謙虛推讓一下——非小人之能,如何敢受賞賜;再賣個人情——何不把這一千貫給散與眾人去用。

    這一通騷操作之後,贏得了縣令的好感,替他參了一個都頭。這個都頭,大概等於縣公安局轄下的派出所所長。

    只不過當了官家的小小的皂吏小廝,武松立馬跪舔:“若蒙恩相抬舉,小人終身受賜。”驕矜自滿之色露於言表:“我本要回清河縣去看望哥哥,誰想到來陽穀縣做了都頭。”

    親,您還記得您是回家探親呢?您還知道家裡有個生活不怎樣的大哥呀?

    武松既沒有把那1000貫去孝敬哥哥,也沒有立馬回家探親,而是換了個所長沒事兒人一樣地留下來了。

    挾偏帶私

    這裡要講講武松殺嫂的事兒。

    武松為何殺嫂,大家都很清楚。潘金蓮與西門慶通姦,並且陰謀毒殺武二郎。潘金蓮、西門慶該不該死?即便放到今天,如此泯沒人性之舉,也確實該死。

    但這就能證明,武松殺嫂的正當性嗎?我看未必。

    首先,武大郎與潘金蓮的結合,本身就是一個悲劇、鬧劇。

    武大郎何等面目:身不滿五尺,面目生得猙獰,頭腦可笑,得了一個外號——三寸丁谷樹皮。雲谷樹皮者,甚言其皮色斑麻粗惡也。就是說,武大郎不但長得矮、面目猙獰,面板也不太好,像一塊又幹又糙老樹皮。

    潘金蓮何等姿色:眉似初春柳葉,常含著雨恨雲愁;臉如三月桃花,暗藏著風情月意,纖腰嫋娜,拘束的燕懶鶯慵;檀口輕盈,勾引得蜂狂蝶亂,玉貌妖嬈花解語,芳容窈窕玉生香。臉蛋俏、身材好,標準的大美女。

    這兩個人的結合,純粹是潘金蓮人生的不幸:在別人家當丫頭的時候,主人要纏她,她不從,就被主人恨上了,怕武大郎聘不起,還拿錢倒貼嫁妝,愣是推給了武大郎。

    這明擺著就是一幅“你不從勞資是吧?勞資把你推進火坑裡!”這明擺著是一種殘酷的懲罰、是對潘金蓮赤裸裸地糟蹋!

    膽大心細的武松不明白這個道理?真是有良知的好漢,該是告訴大哥,放人家姑娘一馬,大戶欺負人家,你怎麼還幫兇呢?

    並沒有。武松似乎覺得“有便宜不佔王八蛋”,也明知道,憑著武大郎這等人才,絕對降不住情竇初開的潘金蓮。可是,他寧可自欺欺人,也不敢面對現實。

    最後,大哥被人毒殺,這才氣急敗壞地殺嫂,您,早幹嘛去了?

    甘當小弟

    武松殺了嫂子和西門慶,背了人命官司,被髮配到了孟州城。路上結識了靠殺人越貨、開黑店為生的張青、孫二孃夫婦;隨後又來到了安平寨。

    在這裡,武松又迎來一個高光時刻:醉打蔣門神。

    可是深究一下,為啥要打蔣門神,事實的真相,還真是一地雞毛。

    武松在安平寨遇到了當地流氓頭子——施恩。

    這真不是有意抹黑武松的人際圈子。施恩小時候學過武術,當地人給他起了一個外號:金眼彪。

    安平寨有個市場叫快活林,山東、河北的客商都在這裡做買賣,有100多個客店、二三十個賭坊、當鋪。

    施恩仗著一身的武術,又團結了本地一些亡命歹徒,開了一家“人肉店”,其實就是黑社會。乾點什麼勾當呢?有過路的妓女,先得參見他,然後才允許在本地賣淫,從中抽點份子錢;同時,對當地的客店、賭坊、當鋪收點保護費。

    這難道不是典型的流氓團伙嗎?

    這塊肥肉,被當地的張團練看中了。不知道從哪裡請來一個蔣名忠,諢名蔣門神。這傢伙本事好,三下五除二就打得施恩“兩個月起不得床”。

    一看武松這個愣頭青來了,立馬拉攏過來,才有了後來的醉打蔣門神。

    武松以堂堂大丈夫的八尺身軀,並不是除暴安良,反而甘心當起了打手、小弟。這算哪門子英雄好漢?

    但是,按照武松的理解,他這是報恩。因為施恩父子動不動就給點優待:免一場殺威棒,送點酒肉喂他幾場。幾個小管營給他拜一下,他就有些飄飄然了,感恩戴德,任憑施恩父子把他當牛馬驅使。

    如果他糊塗,更說明他沒出息;如果他心裡明白,那他不過只是囿於奴才道德的鬥宵之士而已。

    所以,武松殺嫂,無所謂“懷疑人生”,這不過是一個真真實實、有血有肉的他而已!

  • 7 # 溪源桑柘

    武松本該是一個為國效力的人,其兄的冤死,他首先做到了報官,無奈官場的黑暗,致使他行兇,為兄報仇,簡單的看,也是當時社會造成的無奈之舉吧!

  • 8 # 利劍歸來31

    武松一身正氣制服猛虎,為護兄尊除惡安良,替天行道,心敷氣平。到是招安為一家皇帝殺同樣舉旗義軍百姓,著實疑生難成卷,單臂削髮,圖報廟院寺神。

  • 9 # 西部大帝

    武松是《水滸傳》中一個活靈活現、武藝高強、行俠仗義、思維縝密、頭腦清醒、抱打不平、拳打老虎的人物形象。凡是閱讀過名著或者看過影視劇的人十有八九都非常喜歡他。

    武松快人快語,行動力極強,具有愛憎分明的典型特點。我們從他替兄行義,一番拳腳相加將其嫂殺斃,這足以說明在他腦海中倫理道德觀念、是非曲直、好惡分明的性格特點一覽無餘。

    我認為武松在行事前早已做過盤算,分析過此行為造成的不可逆的,勢必會致使官方通緝逮捕的最終結果。

    從武松最終“逼上梁山”以及在梁山上的種種作為可以看出,他對於自己的決定、產生的後果,走上梁山的選擇,在一百單八將中的不同作為,沒有後悔,沒有產生懷疑,對他人生的再次選擇曾有過遲疑,但從未懷疑過,並且一路走到底。

    由此可見,行者武松對他行義殺斃其嫂並未懷疑過人生。

  • 10 # 大杏仁

    武松有懷疑過自己的人生嗎?

    武松的故事似乎沒有一句描寫其對自己人生的懷疑,他其實是看透了一切。

    問題出在哪了?[靈光一閃]

  • 11 # 葫蘆哥愛吐槽

      在《水滸傳》裡,"行者"武松雖然高大威猛,四肢發達,但其實並不是頭腦簡單之人。《水滸傳》第二十六回武松殺嫂的故事中,原文是這樣說的:“武松道‘哥哥靈魂不遠,兄弟武二與你報仇雪恨!’叫土兵把紙錢點著。那婦人見頭勢不好,卻待要叫,被武松腦揪倒來,兩隻腳踏住他兩隻胳膊,扯開胸脯衣裳……”武松找到潘金蓮、西門慶、王婆謀害武大郎的證據後,便在武大郎靈床子前揮刀將潘金蓮殺掉,但在動刀前,武松卻有個奇怪的動作:扯開潘的胸脯衣裳。這是為何呢?殺人就殺人,幹嘛多此一舉?

      

      有人說是因為武松是個武夫,出於哥哥被害後的極大氣憤,所以才極盡羞辱潘金蓮;也有種解釋是說武松把弒夫的淫婦當成了豬狗,所以用殺牲畜的辦法對待對方;更有甚者猜測是因為武松內心其實喜歡潘金蓮,所以出於一種複雜的心理才這麼做。

      

      其實不然,潘金蓮曾勾引過武松,要是武松對她有意思,也不會到現在才解開她衣服。其實,武松此舉並不是心血來潮,而是有他的特殊用意。武松雖然是一個武夫形象,又是縣衙武官,但他其實是個智商極高又非常冷靜的人,武松殺嫂這一回閤中,將武松的智謀充分展現出來了。為什麼這麼說呢?

      

      武松在知道武大郎死後並沒有馬上去報仇,而是找人證物證,然後帶著他們一起去告官,因為宋朝的法律《宋刑統》規定的很明確:1、通姦者,男的判一年半,而女的如果是有丈夫的,則要判兩年;2、合謀殺死丈夫,姦夫淫婦要處死;3、親人被殺,只能告官不能私下復仇,否則以殺人罪論處。只可惜官府駁回了武松的請求,無奈之下,武松只能採取報私仇的辦法。

      

      報私仇也是要冷靜處理的,武松先是找來街坊鄰居,讓他們作證寫下潘金蓮與西門慶苟合的事件經過。然後逼著潘金蓮和王婆將謀害武大郎的過程如實交代,並讓鄰居記錄,等謀害武大的全過程被詳細記下後,武松才著手報仇。而武松殺嫂前之所以要先扯開潘的胸脯衣裳,也是因為宋朝律法的特殊規定。

      

      宋朝律法中,將殺人罪分為謀殺、故殺、鬥殺等幾種型別,謀殺、故殺是要殺人償命的,但鬥殺卻不用償命。所謂鬥殺,也就是打架鬥毆時失手殺人。武松殺人前先撕扯潘金蓮的衣服,又讓鄰居記錄在案,就是為了營造一個鬥毆現場。武松先後殺掉潘金蓮和西門慶後,沒有逃跑,而是到官府自首。所以後來知縣的判決是:武松祭奠兄長,但嫂嫂不容,因而相爭,婦人將靈床推倒,武松與嫂鬥毆,一時殺死。西門慶因與本婦通姦,前來強護,與武松發生爭吵,以致鬥殺身死。

      

      這個“鬥”字是關鍵,原本揹著兩條人命案的武松也因為是“鬥”,而只是被髮配。而後來府尹陳文昭在複核案卷時,甚至還把武松的枷鎖換成了輕罪枷。顯然,正是因為熟知律法,武松才能巧妙而又冷靜既殺了仇人,又無需償命。武松殺嫂一案中,從收集證據,再到冷靜復仇,武松既沒有連累證人,又巧妙的鑽了宋朝法律空子。可以看出,武松絕不是四肢發達、頭腦簡單之輩,而是有勇有謀之人。

  • 12 # sunjin6278

    施耐庵在《水滸》中,創造武松這個人物,在性情世故上也是循序漸進的。

    武松在家鄉青河縣,只是個小年輕,因對鄉里惡人的不滿,怒而打傷人外逃。他逃到小旋風柴進的莊上,初始柴進也是對他很好的,但武松不知天高地厚,不知收斂性情,動不動與莊上的莊客下人,就動拳頭,弄得柴進對他也很不滿,下看他,對他也不再優待,直到宋江到來,武松一直在莊上是個醉漢的存在。後來經過宋江的感化,武松明白了很多,他懂得了忍讓,懂得了以理服人,懂得了王法規矩,這從以後在陽穀縣的所作所為中就可看出。時逢皇帝大赦天下,他離開柴進莊上,與宋江分別後,要回家鄉找哥哥。路過景陽崗,武松打虎,震動了陽穀縣,也巧遇了在陽穀縣賣吹餅的哥哥武大郎。縣太爺很欣賞武松,就讓他做了陽穀縣都頭,捕盜抓差辦案,正是他的擅長,這給武松迎來了最為美好的人生。然而由於和大哥三寸釘武大郎的相認,武松平和的人生再起隱患。極醜極矮的武大郎,卻找了個頗有些姿色的潘金蓮,二人的不對稱,讓世俗人看在眼裡,嫉恨於心裡。潘金蓮本人也不是個好鳥,水性楊花,如果不是這樣,她也不會被嫁給武大郎。不平衡的心理,欲誘武松不得,又在鄰居王乾孃的不斷挑撥下,潘金蓮本就盪漾的春心,愈來愈不安分。偶然的機會,讓潘金蓮邂逅了色狼西門慶。二人在王乾孃的媒介下,就乾柴烈火、翻雲覆雨起來,給武大郎戴了個不大不小的綠帽。後來武大郎知道後,捉姦不成反被踢成重傷,養病在家。西門慶為了與潘金蓮做長久夫妻,在王乾孃的出謀劃策下,竟毒死了武大郎。這些事的發生,都在武松去京城出差時期,等武松回來,哥哥卻是已不在人世。從小與哥哥相依為命,受哥哥撫養長大的武松,聞聽噩耗,不亞於晴天霹靂。這時憤怒無比的武松,卻與以往大打出手的性格不同,表現出了異常的冷靜細心。他蒐集了西門慶、王乾孃和潘金蓮毒死武大郎的確切證據,到縣衙狀告西門慶。無奈西門慶有錢有勢,早已買通縣令,縣令以種種理由推辭武松。這時的武松恐怕已對官府的腐敗有了真切的認識,但長兄如父,殺父之仇不共戴天,這樣的不白之冤,武松怎能不伸不報?武松就以自己的方式,有理性地刀剜潘金蓮,鬥殺西門慶。在縣城一眾父老的保舉下,而且西門慶已亡,知縣才對武松重罪輕判,判了個衝軍發配孟州了事。從這次為武大郎報仇這件事上,可以看出,武松知性了不少,既殺了仇人,又保護了自己,而且面對知縣對西門慶的庇護,武松沒有據理力爭,而是用自己的方式,保仇雪恨,又讓縣令能接受並給自己以輕判減刑。武松成熟了,已不再是少不更事、動不動就與人比拳頭的楞頭青。也許從這次經歷中,武松看到了男女虛偽的人性,看到了社會赤裸的金錢至上,也讓他抱定了不近女色的好漢秉性。

    後來武松發配孟州,經過一系列的牢城遇施恩,醉打蔣門神,結識張督監,大鬧飛雲浦,血濺鴛鴦樓,等等事件,讓武松真正認識到了社會的黑暗,人性的險惡,好人真的難做。從孟州城的經歷中,武松進一步認清了世界的醜惡不清靜,對現實世界真的好無留戀,正是在這種情勢下,施耐庵方不失時機地為武松披上了一套行者服裝,讓武松真正成為了上天派來為人間除暴安良的行者武松,才達到了天人合一的覺境。

  • 13 # 霧都溼氣

    武松把刀肐查子插在桌子上,左手揪住嫂子頭髻,右手劈胸提住,一跤放翻在靈床子上,兩隻腳踏住她兩隻胳膊,扯開胸脯衣裳。那婦人驚得魂魄都沒了,只得把與西門慶通姦,下毒藥謀殺武大性命一一地從實招說。說時遲,那時快,武松右手拔起刀來,把尖刀去胸前只一剜,口裡銜著刀,雙手去斡開胸脯,取出心肝五臟,供養在武大靈前,肐查一刀,便割下那婦人頭來,血流滿地。

    有首《鷓鴣天》,單道這女色坑陷得人,有成時必須有敗。正是:色膽如天不自由,情深意密兩綢繆。只思當日同歡慶,豈想蕭牆有禍憂!貪快活,恣優遊,英雄壯士報冤仇。請看金蓮西門慶,血染龍泉是盡頭。

    原來,那阿嫂金蓮是個使女出身,慣會用乖巧的手段討人歡心,亦不想那婦人一片引人的心,碰上武松是個頂天立地、噙齒帶發的男子漢,不是那等傷風敗俗沒人倫的豬狗,阿嫂這般不識廉恥,為此等的勾當,倘有些風吹草動,眼裡認的是阿嫂,拳頭卻不認的是阿嫂,再來卻是白刀子進紅刀子出了。那武松只改頭換面來尋主,剪髮齊眉去殺人。

    張清拿起剪刀,替武松把前後頭髮都剪了。孫二孃取出這本度牒,就與他縫個錦袋盛了。武松腰裡挎了這兩口戒刀。出了門,插起雙袖,搖擺著便行。張青夫妻看了,喝彩道:果然好個行者!

    前面發掩映齊眉,後面發參差際頸。皂直裰好似烏雲遮體,雜色絛如同花蟒纏身。額上戒箍兒燦爛,依稀火眼金睛;身間布衲襖斑斕,彷彿銅筋鐵骨。戒刀兩口,掣來殺氣橫秋;頂骨百顆,念處悲風滿路。神通廣大,遠過回生起死佛圖澄;相貌威嚴,好似伏虎降龍盧六祖。直饒揭帝也歸心,便是金剛須拱手。

    其實,一切諸煩惱,皆從不忍生。見機而耐性,妙悟生光明。佛語戒無論,儒書貴莫爭。好條快活路,只是少行人。武松,行者!

  • 14 # 一生安然3387

    武松也是一個熱血男兒,出身下層。因為打虎為民除害才做了一個小小的公幹,他勤勤懇懇只有一個目標作好公事。不料家中不辛,出了一個水姓楊花的嫂嫂,害死了哥哥。開始武松也想拿法律的渠道來解決問題,誰曾想社會的黑暗,官場的腐敗,一個殺人案得不到公正的判決。沒奈何武松只得以個人的能力為哥哥報仇,從此被逼上梁山。

    在梁山本想跟宋江干一翻事業,可宋江一心想招安,自己又沒能力阻止宋江一夥,只得招安。招安後又得不到朝庭的公平待遇,還要去打另一支起義軍,弟兄們死傷大半。

    想起這些武松開始對人生有所懷疑。

  • 15 # 肝膽相照832

    謝邀,透過看小說,看電視,電影武松在殺嫂之前沒看到他對當時現狀的不滿,在殺嫂子之後他看到了官官相護,惡霸橫行,有錢人為所欲為。之後開始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替天行道。能看的出就是在殺嫂子之後做的這些,這可能就是說看破紅塵,對人生懷疑的開始。

  • 16 # 張釋澤

    不是對人生懷疑,是對社會有錢能使鬼推磨,社會黑暗,殺嫂是不得已的事,嫂跟西門慶毒害他哥哥致死,西門慶有錢買通了官府大人,官司肯定打不贏,還得入獄?只能逃跑在外,當初社會動盪,到處官兵抓捕,四處躲藏,行俠仗義,所以行者武松對當朝社會不滿,黑暗勢力不滿,做一個行俠仗義的行者

  • 17 # 夜落鷹眸逡意難

    如果你問殺嫂的負面影響,我認為武松確實可能因此對婚姻心存芥蒂。

    如果你問武松是否懷疑人生。我認為即使有,也很短暫,因為他之後的行為依然是積極的,走上梁山更是對人生的堅持。

  • 18 # 話糙c理不糙

    自遠古一直到現在,都還有這一類人,本身是熱心急性直腸之人,本來就是急公好義,被人一吹捧是英雄之類,他果真就做了英雄,包括以前的很多戰鬥英雄也一樣。

  • 19 # 在外的本地人

    武松是忠孝兩全的楷模,對哥哥嫂子敬至如賓,視哥嫂如父母。當哥哥遇難後,一心想透過法律手段替哥報仇。當北宋法律不能為己伸張正義時,武松殺了嫂子,踢了縣衙,殺了惡霸。從此行走於天地間。招安後,一心想為國效力,從擒住方臘一戰可以看出。無奈北宋是重文輕武的時代,只得出家六合寺至圓寂。

  • 20 # 董家志

    懷疑是肯定的,經過此事、讓他看到人心叵測、人性的滅絕,在以後人生的道路上處人處事有所覺悟、謹慎;他的做法沒有過錯、古今之人亦是如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明朝後期的帝王像朱元璋或者朱棣有沒有機會繼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