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苛就辰葉玖銑
-
2 # 我心與明月
因為金國在歷史上名聲太臭,以大金為國號會勾起漢人對宋朝屈辱歷史的回憶,增加民族仇恨。皇太極想入主中原就淡化民族矛盾,用金諧音的清為國號 。
-
3 # 宋安之
1616年,建州女真努爾哈赤建立後金政權,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改元崇德,“大金”國號停止使用,史稱後金。
清皇太極改“大金”為“大清”,是因為其受漢化影響的原因,首先女真在宋時建立金朝,靖康之恥,金滅北宋,大肆屠殺漢人,民族英雄岳飛對抗的就是當時金朝,改國號一是避免中原漢人敵視;二是受漢文化五行說影響,大明的“明”字含火義,而“清”字以水作偏旁,以清代明,猶如水滅火;因此推測是皇太極是利用迷信為自己奪取全國政權制造輿論。
皇太極登基以後,大力集權,完善八旗制度,改革朝政,對外降服整合了蒙古,並派兵迫使李氏朝鮮奉清為新的宗主國,兵圍北京後利用反間計殺掉入關最大的隱患袁崇煥,明朝當時已經是內部揭竿而起農民起義不絕,清利用其農民起義要兩線作戰難以應付之際,進一步蠶食明朝領土,時明思宗朱由檢皇帝年號為“崇禎”,清改國號克明以後,又改年號為“崇德”,一個崇禎一個崇德,意思不言而喻,國號年號都要壓制明。
透過種種跡象,皇太極是立志進關的,透過一系列大動作,改革了滿清,將其內部矛盾壓制到最低,所以哪怕1643年皇太極猝死,1644年李自成攻進北京城崇禎帝以身殉國以後,滿清都能以最快的速度入關南下奪取天下。
-
4 # 一點昊然氣
1636年皇太極易“金”為“大清”,可謂各種內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1、為了籠絡人心。漢人心裡一直以靖康之難為恥,造成靖康之難就是金朝,皇太極害怕那麼做會引起漢族人民強烈的反抗情緒。
《清代全史》這樣說:大清為大金近音字。太宗之所以堅持更定國號,是因為“金”曾激起漢族人民的仇怨太深,不稱“金”可以減少他們對清朝繼續擴張勢力的阻撓。再則,這是太宗已定下入主中原之策,原來的金朝最多統治半個中國,太宗要建立全中國的一統天下,為適應政治上的需要,更定國號為“大清”2、金這個字,在我國古代跟少數民族頗有淵源,因此皇太極希望自己的軍隊不被打上外來民族的烙印,能夠融入漢族,並且成為漢族的主人。
4、另一些學者從五行的方面做出瞭解釋。明朝是火德,下一個朝代一定屬水,清正好是三點水,可以克火。
5、在讀音上,滿族語中“清”和“金”是類似的。
日人市村瓚次郎指出:“金與清在北京音稍有相近,金為Chin之上平,清為Ching之去聲。北京人可明確區別開,然外國人則頗易混同。”有學者肯定了這一看法,認為:“清即金之諧音,蓋女真語未變,特改書音近之漢字耳。”皇太極一邊想贏得漢人的支援,一邊在照顧滿族同胞的看法。因此,尋找一個讀音相近的字,不失為一種妙策。
有一個不怎麼靠譜的傳說。當年皇太極落難的時候,騎了一匹青色的馬躲避追兵,結果把馬累死了。皇太極因此決心如果當了皇帝,就以“清”為國號。
-
5 # 聶作平
滿人為何把國名從金改為清,我也曾想過這個問題,並查了許多資料。有多種說法,但似乎都嫌證據不足。下面,姑且撿我認為可能性最大的一種來談談。
眾所周知,滿人是女真人的後裔。女真首領完顏阿骨打統一女真各部後,建立了金朝,並與遼、宋長期對峙。後來,金、宋聯手滅掉了遼。繼之,金又滅了宋(北宋),勢力擴充套件到中原,與偏安的南宋對峙。
隨著蒙元崛起,金不斷衰落,並最終為蒙元所滅。在元、明兩代漫長的300多年裡,曾經統一的女真各族又四分五裂。明朝時,分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三大部。後來,建州女真首領努爾哈赤統一各部,創八旗,制滿文,並於1616年建國號金,史稱後金。20年後,也就是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清。
努爾哈赤建立金時,是為了表示他的國家是曾經強大的金朝的延續,他是金的正統所在,這對於他統一女真各部,臣服其它北方少數民族有更大的號召力和凝聚力。或者說,其時努爾哈赤還沒有想到過自己或自己的子孫能把大明江山奪到手,他還只想做一個與大明這個中原王朝對峙的少數民族王朝的開創者而已。
到了皇太極時期,滿州勢力大漲,大明日益凋零,對皇太極來說,奪取大明的江山已經不再是幻想,而是個時間問題。因而,如果繼續用金這個女真的國號,不利於以後的發展。因此,他改了一個與大漢,大唐,大宋,大明一樣的國號:大清。這就有利於今後推翻明朝建立起一個包括南方廣大地區的統一大帝國。
至於為什麼是用清這個字,也有多種猜測。我以為比較靠譜的是五行說。按古老的五行說,每個朝代都在金木水火土中有一個屬性,且五行相生相剋,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這是五行相生;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這是相剋。
比如夏朝火德,商滅夏,是為水克火,商朝就是水德;周滅商,屬於土克水,周朝就是土德,一直推演下來,明朝屬火德,那麼,按五行相剋,滿州要滅明,就要取一個代表水德的國名,清這個字有三點水,屬水。所以清滅明,就是水克火。
順便說,按這種五行說,民國屬金,共和國屬火,乃是火克金。所以,當今乃是火德。
-
6 # 澹奕
皇太極改“金”的國號為“清”,還將族名女真改為“滿洲”,當年也正是女真人滅遼,攻入中原,靖康之變讓中原人記憶猶新。皇太極此舉也是妄圖緩和當年的仇恨。
中國傳統文化中,向來有一個“五行學說”,朝代更迭也是對應了五行的相生相剋,一般認為:五行包括金、木、水、火、土,它們之間相剋相生,即順次相生,隔一相剋,水生木,而克火,這樣依次類推。
清朝原為金,而明朝之“明”屬火,火克金。所以皇太極將女真族改“滿族”,金國改大清國,“滿清”二字均屬三點水,水克火(明),最後滅掉明,一統江山,改寫了歷史。
-
7 # 崛起258439158
後金將國號改為清是皇太極的智謀,皇太極想入關君臨天下,漢人人口眾多,且漢人與後金結怨很深,漢人對後金恨之入骨,入關後想管理好漢人,首先要取得民意,要取得天下離不開民意的支援,這就是皇太極的過人之處。
-
8 # 藤樹先生
在我國古代,但凡認同一丁點中華文化的少數民族政權,在制定國號方面,其制定的方案,都遵循於中華文化的傳統。
比如西晉末年,匈奴大酋長劉淵打算建立政權對抗西晉,在選定國號方面,劉淵以“大漢”為國號,理由是自己和劉邦家有親戚,因此自己的行為不是對西晉的叛逆,而是復辟漢朝,為此,劉淵還給劉禪上了諡號,表示自己的“漢”和西漢——東漢——蜀漢是一脈相承的。
明朝末年,努爾哈赤在關外建立政權,國號“大金”(歷史上稱之為“後金”)。努爾哈赤的目的很明顯:既自己建立政權,一方面是反抗明朝暴政,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引發女真各部族的認同,同時,“大金”也表明自己是復辟明朝。
有說法認為,明朝崇禎皇帝確實把後金汗廷當做金朝的一家子,甚至為了洩憤,還命人挖了金朝皇帝在北京周圍的皇陵。
只是很多人不理解一點:那就是皇太極為什麼要改“大金”這個國號為“大清”?
這個問題,確鑿的史書上並無明確說明。而後世歷史愛好者有過如下幾種分析:
民族感情問題後金建國的時候,明朝已經立國二百多年。即便是原先遼朝故地的明朝百姓,對金朝也沒有一絲一毫的好感,並且對徽欽二帝頗有同情。而後金和明朝的戰爭,總會讓明朝百姓想起當年金兵南下時候,中原的慘狀。
而這種記憶帶來的仇恨情緒,無疑加大了後金入主中原的“成本”,因此,後金汗廷有考慮改國號的必要。
五行問題在古代華夏的哲學體系裡,有“五行終始”說法,古人認為,政權之間的興替,也涉及到五行問題。
明朝的國號“大明”,“明”字由“日”和“月”組成。“日”象徵著烈火,而火對金是剋制的。這讓皇太極覺得,單就大金這個國號,就不利於奪取明朝的江山。
而“大清”的“清”字,含有“水”的元素。出於水克火的角度,皇太極有必要將後金的國號改為“大清”。
舊邦新造皇太極時代的後金,已經和努爾哈赤時代的後金有所不同。
努爾哈赤在世的時候,後金只是關外的一個小政權,沒能征服蒙古各部的同時,對漢人的態度也極為排斥——從這些細節來看,努爾哈赤的野心想必有限。其實從現實主義角度來說,努爾哈赤時代的大明雖然腐化,但還沒到可能被後金吞併的地步,因此努爾哈赤不考慮這件不現實的事情。
皇太極時代,後金征服了漠南蒙古,並積極招攬漢族人才。而大金的女真族屬性很強,皇太極為了表明自己打算建立一個滿蒙漢民族聯合的朝廷,於是,需要改國號。
皇太極選擇了“大清”作為後金的新國號,正是基於這一點。至於為什麼具體選擇“大清”,一般認為是“大清”代表著青天,而青天,是涵蓋、壓倒“日月”的。
-
9 # 龍文說史
1636年 皇太極之所以將國號改為大清,而摒棄後金,明顯是想自立門戶,脫掉以前的舊衣,因為金這個國號已經被人用過,是五百年前女真完顏部首領阿骨打第一次帶領東北人入關取中原,席捲八荒,將東亞最強的大遼和繁華的北宋閃電似的給扳倒。
這對於女真民族而言自然是驕傲,曾經輝煌都想被複制,南下中原女真完顏部自然是天下的主子,也是一種榮譽的象徵,完顏阿骨打親自改國號為大金,年號收國,完全按遼對等起步來建國的,而且自己作為完顏部女真主子,像遼發動挑戰,遼國號本來以鑌鐵為意,但鑌鐵容易生鏽腐爛,金子卻相反永不生鏽,而且無論放在哪都是珍寶,女真本來喜歡白色,金子的顏色也是女真最喜歡的。所以金這個國號出現也註定他走到哪像金子一樣閃閃發光,這也就有為什麼後來努爾哈赤為什麼改國號為金,目的還不是自己都是女真族一部分,也該重振曾經女真的輝煌,也就是大金的輝煌。
但這個時候,遼宋早已被祖宗阿骨打及其子孫所滅,而且出了令宋不堪回首的靖康之恥,曾經金太宗完顏晟當著許多人的面羞辱他們,還舉行牽羊禮,起了一個不起眼的名字給宋徽宗趙佶重昏侯,給其子宋欽宗起了昏德公,讓他們放馬,為此還把遼天祚帝請了出來,正此已到紹興二十六年,意思宋欽宗的堂兄趙構在江南坐了二十六年皇帝,早已把北宋亡國,二帝被俘已忘到腦後,不聞不問,劃淮水而治形成金宋君臣兩國。這個時候遼宋亡國君已沒有利用價值,在位的完顏亮藉此利用賽馬球之際正好來個一箭雙鵰。56歲的宋欽宗和81歲的耶律延禧一同上陣,可由於宋欽宗不喜馬術,掉在地上被馬踩死。耶律延禧則喜馬術剛好會自救但由於面對萬箭齊發,倒地而亡但不管事實如何,遼宋確實受這樣大的屈辱。
這對於金朝而言雖然是一種可稱得上的榮耀,可是卻負面嚴重,因此也就有皇太極為什麼摒棄金的國號一個原因,而且將族名改為滿洲族,因為他要得天下必須得民心即等於得天下,像蒙元一樣,讓百姓望風而歸,所以另起爐灶,改新換面,試圖建立一個大統一的帝國。將原有的天聰汗,草原式的大汗改為皇帝,欲想與大明平起平坐。
但是畢竟這個時候南面有個統一的大明擺著,雖然已陳舊經歷輝煌的二百年,到萬曆時又遇到外部困境,尤其朝鮮戰爭爆發 ,由於張居正改革一條鞭法使大明反轉了嘉靖以來的徒勢,也由此壓制住了後金崛起。努爾哈赤建立的後金只算東北一隅王朝,可是到了皇太極手中,大明也隨便經歷朱由校和朱由檢兩兄弟當政時期,由於朱由校荒廢朝政,喜歡木工,也助成了魏忠賢的飛揚跋扈,到崇禎帝朱由檢手上那可是日漸下滑,這對於皇太極來說那可是天賜良機,尤其是後來農民起義不斷,李自成崛起更是對於皇太極而言取代大明只是時間問題。
所以他也會想到清恰恰在五行中以水克明的火來寓意這場未來的勝利,這也讓他想到曾經一匹大青馬救了太祖努爾哈赤,讓他逃出被押解明朝京師路上,也無不堅定信念改國號為清,清恰恰就如蒙古的元一樣,也體現皇太極的野心,試圖建立像大元一樣大統一的王朝,而不是隻守半隅的大金,這也是他為什麼改清的原因。
-
10 # 大國布衣
公元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定都於盛京,清朝正式建立。清朝的前身是皇太極之父努爾哈赤建立的大金,那麼皇太極為何要改國號為“清”呢。
東北是清朝的龍興之地,作為世居東北的遊牧民族女真族,自明朝在黑龍江流域設立奴兒干都司以來,女真人便以明朝臣民自居。努爾哈赤是建州女真首領,與明朝有殺祖殺父之仇,努爾哈赤憑藉父親留下的十三副鎧甲起兵,逐漸統一了女真各部,並在此後成為明朝在遼東地區最大的勁敵。
明神宗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稱大汗(天命汗)建立後金,建元天命,開始與明朝分庭抗禮。天命四年(1619年)努爾哈赤於薩爾滸之戰大敗14萬明軍,同年遷都瀋陽,此後金軍席捲遼東,攻下明朝遼東七十餘城,明朝逐漸趨於守勢,後金實力大大增強,有了公開與明廷叫板的資本。
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爾哈赤去世後,皇太極即大汗位,稱天聰汗。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極在盛京(今瀋陽)即位,改國號為大清。皇太極為什麼要改國號為大清,從以下兩點分析可以得到答案:
區別於完顏氏金朝努爾哈赤建立後金,容易跟女真族的完顏阿骨打建立的金朝混淆,要知道在兩宋之際完顏氏金朝在漢人心中一直是臭名昭著,金朝不僅滅亡北宋虜走徽欽二帝,而且在中原漢地燒殺擄掠惡行累累,被認為是一個野蠻未開化的民族。皇太極以為,建州女真建立的王朝必須要與完顏氏金朝割裂開來,顯示出了其要以一個嶄新的王朝統御天下的決心。同時,擯棄金這個國名,以一個全新的國名作為開始,可以讓中原漢地的人更容易接受,為將來入主中原統治漢地提前打基礎。
大清國號的多種含義幾百年來關於大清國號的含義史學界存在著多種猜測:
“五德之說”,以水克火。陰陽五行之說自古以來倍受帝王推崇,從字面上看,“清”字帶三點水旁,乃水德。而明朝之國名,源於早年的明教(摩尼教),屬火德,而清為火德,以水克火,透過國名抬高自己,故取“大清”為國號。清,有“掃清廓清”之義,意思是說清朝要以雄威之師掃清六合,一統天下。清,同青,青為信奉古老的宗教薩滿教諸部所崇尚,而女真人同樣信奉薩摩教,故而以“大清”為國號,其宗教色彩較為濃厚。清,乃“上國”之意,什麼叫上國?意思是“至高無上之國”或者“善戰之國”,女真人尚武,作戰勇猛,皇太極在統一桀驁不馴的漠南蒙古之後,頗為自滿之得,取“大清”之國名乃拔高自己。透過以上分析,我們不難看出皇太極去舊革新的決心和統一天下的野心,清朝經過努爾哈赤打下的基礎,到了皇太極這一代更進了一步,統一漠南蒙古,在與明朝的遼東對峙中已佔據絕對的上風。皇太極作為一個英明神武,志在爭奪天下的皇帝,取“大清”為國號,其野心是非常明顯的。
-
11 # HuiNanHistory
清朝的正式國號是大清。
在滿語中,清朝被稱為daicing gurun(大清國)。這個國名的發明者是鼎鼎大名的清太宗皇太極。那麼,他為什麼起這個名字呢?在“大清”之前,清朝的國號又是什麼呢?
“大清”以前,清朝的國號不是“後金”。我們雖然管這個階段叫後金,但這並不是清朝人(或者說後金人)自己的叫法。
在1636年皇太極改元前,清朝的正式國號為“金國”,統治者的自稱是“金國汗”。
“金國”是漢語,在滿語中寫作aisin gurun。也可以音譯為“愛新國”,aisin就是愛新覺羅氏的那個“愛新”。
舉例來說,皇太極還是金國汗的時候,在給朝鮮國王仁祖寫的信中自稱道:
aisin gurun i han i bithe, coohiyan gurun-i wang de unggihe. (金國汗致書朝鮮國王)。
“金國”這個國號在1636年退出了歷史的舞臺。皇太極改名的原因,就在於清朝要構建屬於自己的、獨特的正統,而不再像努爾哈赤那個時代一樣,依附於金朝的歷史地位。
因此,清朝進入到了大清國的時代。1644年,清朝入主北京。順治帝在祭天時曾說:
“大清國皇帝臣敢昭告於皇天后土……於本年十月初一日,告天即位,仍用大清國號、順治紀元。”
就這樣,大清國徹底成為新的王朝清朝的正式國號。
值得一提的是,在外交場合清朝也會以“大清國”的名稱和外國進行交涉。
如上圖所示,這是1842年中英《南京條約》的文字:上面清晰可見“大清”的字樣。
-
12 # 觀復一鑑
努爾哈赤的時候,憑藉十三副鎧甲起兵,漸漸打下東北地區,後來,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稱汗,建立金國,史稱後金。
努爾哈赤死後,第八子皇太極繼汗位。1636年,皇太極改後金為大清,改元崇德。
我們來分析一下,為什麼皇太極要改國號呢?國號和一個人的名字不一樣,那不是隨便能夠更改的,不過最近荷蘭倒是改了名。
1.順勢而為
隨著後金的勢力不斷崛起,後金這個名字已經不能代表滿人的實力了,顯得很局氣了。
統一了東北地區以後,滿人將眼光放到了中原,做夢都想進入山海關。
這個時候,不管有沒有成功,但是“後金”這個名字,已經不能代表自身的實力和眼光了,需要有一個更加對稱的名字。
就像很多人,有錢了,當老闆了,一定會換一個好一點的車子一樣,要和自己的身份相匹配。
或許,這也是很多人找一個情人的關係吧。
所以,皇太極也要換一個名字,不能像“後金”一樣,讓人一聽就想到好像要不行了似的。
2.迷信的說法
古人相對來說,比現在要迷信的多。
據說朱元璋的名字就是為了消滅元朝而起的,也是後來改的名字。
而朱元璋的部隊穿的衣服都是紅色的,國號定為:大明。
因為紅色和明,都是五行屬火,元五行屬金。在五行相生相剋中:火克金,所以朱元璋對付元軍可以說是易如反掌。
而皇太極也是正有此意,想要藉助天意來削弱明朝的實力。
清五行為水,正好水克火,大清克大明。或許,冥冥之中,這也是有些關係的。
而後金,依然五行屬金,部隊屢戰屢敗,所以皇太極要更改國號。
這件事就像一個人人改名字一樣,昨天的名字,已經不符合今天的你,所以要改一個更加大氣的名字。就像朱元璋一樣,如果一直叫朱重八,可能不太好聽。
所以,皇太極也是一樣,改名字也是為了更好的發展。
-
13 # 江水趣談
清朝國號的由來
滿族的祖先本是金代的女真部族,所以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以後即定國號為“大金”。不久,為區別於歷史上的金代,又改稱“後金”。
很多蒙古人、漢人、朝鮮人等受其統治,再用“後金”國號已不適應;並且漢人因受歷史影響,對金人素懷惡感,“後金”一類國號對招徠漢人並非所宜,所以皇太極在繼位後十年即天聰十年(1636)改國號為“清”。
那麼,皇太極為什麼以“清”作國號呢?
這有兩種說法。一說在改“後金”為“清”的前一年,皇太極已廢除“女真”族號,改為“滿州”。而“滿州”在滿語中音近“曼殊”,本是佛名,意為“清之帝王”,是佛的化身。
因此他用“清”代“金”,對籠絡各族人心和進一步取代明王朝,作用都比“大金”或“後金”來得大。與此同時,皇太極還為推翻和取代明王朝大造輿論,說只有有德者才能統治天下,“惟有德者乃可稱天子”、“有德者受命,無德者廢棄”這些話,便成為他思想的核心。
而他所說的“有德”,便含“清”的意思,恰與“滿州”語意相合,所以就用“清”作國號。
另一說恰好相反,系舍義而求音,在滿語中“清”即“金”的諧音,漢語的“清”即滿語的“金”,“金”改為“清”,是改漢不改滿,其目的僅是適應進攻明朝的需要,讓漢人易於接受罷了。
持這種說法的人,舉出滿語中對貴族夫人的稱謂“福晉”為例,說“福晉”起初叫“夫金”,後改稱“福金”,最後才叫“福晉”,所以“夫”與“福”,“金”與“晉”在滿語中是同音,因此據滿語音韻,“清”與“金”也音同無疑。此說還以瀋陽(即清朝舊京)的撫近門匠額為證。
匾上漢文寫的是“大金”,而滿文寫的是“大清”。這塊匾額乃是天聰年間立的,那時尚未改號“清”,而滿文裡卻已稱“清”了。
兩種說法情由不同,但都認為改國號為“清”是出於政治需要,主要是以此籠絡漢人,從而為取代明王朝作準備。從這個共同點上去看,當以第一種說法為是,這從後來清朝統治者始終諱言“女真”和“大金”名稱一事上可得到佐證。
-
14 # 小宋史趣
很榮幸回答您的問題。
首先更正題主的說法,公元1636年皇太極去汗號,稱皇帝,正式改國號“大金”為“大清”,題中所說的“後金”並不是其國號,而是歷史學術上的叫法,只是為了做區分而冠以字首“後”。
其實就在皇太極稱帝的前一年,即公元1635年,皇太極也正式改族號女真為滿洲。
首先要說一下為什麼要改族號和國號。皇太極時期的後金是其國家形態形成最重要的奠基時期。從領土上看,皇太極時期遠比努爾哈赤時期的領土要大的多,不僅深據東北,而且佔領了興安嶺等各部落,消滅了漠南蒙古部落和察哈爾部,同時征服了朝鮮半島,迫使其臣服。在國家體制上,皇太極建立了一套比較完整的國家機構,加強了其專制統治,封建制的國家形態開始形成。在軍事上,建立滿軍八旗和蒙古軍、漢軍一體的國家軍隊。同時在這期間,皇太極時期的後金不僅包括其原生的女真族,同時也包含有漢、蒙、滿等各民族的百姓,他們在這一時期共同生活共同發展,促進了民族的大融合和經濟的發展。這一切,都為其改族號和國號提供了充足的必要性。
先後改族號和國也號說明了彼時後金的統治者對於國家政權象徵的重視,同時也反應了當時明和清之間力量對比的此消彼長。
經過對比我們不難發現,不管是新族號還是新國號,字眼裡都是以水為注,都為三點水,且都為形聲字,其象徵的文化底蘊是水。 在古代,尤其是封建社會,五行學說的盛行同時也影響到歷代王朝的統治者,統治階級把五行中的相生相剋思想嫁接到國家和政權的改朝換代上面。
史記中有記載,“黃帝得土德”、“夏得木德”,所以,象徵木的夏朝取代了黃帝的統治時期,然後,象徵金的商又滅掉了夏,周的火淬滅了商朝的金。一統天下的秦王朝象徵著水,而漢朝的土又克水,所以在朝代的更新換代迎合了五行的相生相剋。
歷史行進到封建社會後期,元朝滅宋取得大一統,宋屬木,而元必然是屬金,繼而明屬火,清朝要想推翻明朝的統治,必然要以水克火。所以,後金的統治者皇太極在定族號和國號的時候,都有水字打底。
族名有水,國號帶水,大一統政權的取得在思想上已經提前擰上了發條。 這樣一套完整的陰陽五行說似乎也完成了它的有始有終。
-
15 # 真真假假紅樓夢
1636年5月15日(農曆四月十一日),後金國大汗愛新覺羅.皇太極稱帝,改元崇德,以是年為崇德元年;正式改國號“大金”為“大清”;定都瀋陽,改名盛京。皇太極改國號意欲何為呢?
同年5月30日,崇德皇帝皇太極派多羅武英郡王阿濟格等統八旗兵十萬攻明。
皇太極改國號“大金”為“大清”,並迅速攻明。
“改國號”與緊隨其後的軍事行動,暴露了皇太極的野心!
“明”五行屬“火”
-
16 # 塵埃讀歷史
努爾哈赤在公元1619年的薩爾滸戰役中以絕對的優勢戰勝了明朝軍隊,並在後來的諸多大小戰爭中逐漸佔領了明朝的遼東地區,從那個時候起,他就將自己的國家命名為“大金”,他的意圖非常明顯,就是想讓自己的國家繼承中國歷史上女真人的光榮傳統,以自己為金朝的後繼者。努爾哈赤認為金朝是女真人歷史上最為輝煌的一頁,使用“金”作為自己的國號有著團結和繼承女真的意義。
一、該國號的契機——找到了傳國玉璽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皇太極得到了元朝的傳國玉璽。這個傳國玉璽,從漢朝一直傳到元朝。元順帝北逃的時候,在匆忙中將玉璽丟到了大漠,這一丟就大約有200年。有一天,一個牧羊人看到他的一隻羊3天沒有吃草,羊蹄子總刨著地,這個牧羊人覺得很奇怪:怎麼回事?於是他就挖這個地方,居然挖出一塊玉璽,就是這塊玉璽。他把它獻給了察哈爾部的林丹汗,林丹汗死後把玉璽留給他的蘇泰太后和他的兒子額哲,蘇泰太后和額哲歸順清朝的時候,就把這個玉璽獻給了皇太極。
皇太極得了玉璽以後非常高興,認為自己得到了“千年之瑞”。皇太極早就想改國號了,要改“大金”為“大清”。後來,再加上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的歸順,大大增強了自己的實力,所以,改“金”為“清”是勢在必行的。
二、該國號為“清”的4大理由
1、這個“清”字也正是後金的力量增強的最佳表現。小小一個“清”字從字面上看,就簡單地反映了皇太極率領著滿、漢、蒙3個民族的人民與大明朝爭奪天下的決心——所到之處都要掃清障礙,建立自己的統治。
2、“清”字又同“青”字,在北方的少數民族信奉的薩滿教中就以“青”為自己崇拜的吉祥物。而滿族也同樣信仰著他們的薩滿真神,自然在國家的名號中加入“清”就不足為奇了。再有,“金”與“清”在漢語中無論是在發音還是在表意上雖然有很大的區別,但是在滿語中,這兩個字卻是一樣的。
3、皇太極之所以更加堅定地要求使用“清”字,是因為他怕在以後的統一全國的過程中,激起漢族人對於古時的金朝統治的怨恨,從而為統一增加不必要的麻煩。這個時候的皇太極,已經將入主中原作為自己未來計劃中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為了這個政治上的需要,改用“清”也是必然的了。當然,在以前的很長時間裡,後金都是作為明朝的附屬領土而存在的,如果他們從今以後要改變自己的附庸地位,顯示出自己的獨立,就必須採取一些行之有效的辦法告知天下,那麼改變國號不失為一種好辦法,所以,“清”在順應滿足統治的需要下就應運而生了。
4、中國的傳統文化“五行說”中,金木水火土是相生相剋的,大清王朝既然決定與明朝對立,就要使用一個剋制明的國號。“明”以火旺,“清”以水興,取水即能滅火。在傳統的五行觀中,“清”字又佔了優勢,最起碼它也會被看成是一個吉利的字眼。
可見,這大清國的“清”字其中含有著許多玄機,並不是帝王自己憑空想象出來的。所以,也許正託了這個吉祥的“清”的福氣,皇太極全面迅速地擴充套件了父親未竟的事業,在一切方面都遠勝他的祖輩。
-
17 # 翰林冷知識
努爾哈赤建立的金國,如果不是在皇太極手裡發揚光大,很可能會一直叫“金”。
努爾哈赤最初的想法是給先祖報仇(祖父和父親被明朝誤殺),統一女真各部,弄個藩鎮割據就差不多了。
原來的女真人被大遼狠狠摩擦過,“遼”在契丹語中是“鐵”的意思。努爾哈赤叫自己的汗國為“金”,表示比鐵好使,女真人聽名字也更願意服從於他。
▲皇太極畫像
但後來,皇太極繼承汗位後,著實幹得不錯。很多契丹人、蒙古人、漢人、紛紛歸附,再叫“金”這種針對契丹人的名字,已經不利於內部團結。
而且漢人也非常反感“金國”,畢竟在南宋時,金國讓漢人丟盡了臉面。
所以,必須要改名字了。
女真已經大體臣服,皇太極的主要對手就是大明瞭。
當時五行學說盛行,“明”五行屬“火”,所以自然要起一個屬水的名字,去終結大明。
“清”字五行屬“水”,在漢語中的讀音,與滿語中的“金”也非常像。
而且,“滿州”在滿語中音近“曼殊”,在佛語中意為“清之帝王”,是佛的化身。
▲皇太極改年號後的禁菸令
所以,皇太極在繼位後十年,改國號為“清”。
自稱為大清國,滿文ᡩᠠᡳ᠌ᠴᡳᠩ ᡤᡠᡵᡠᠨ,轉寫為daicing gurun。
-
18 # 文忠入道
清太宗皇太極是努爾哈赤的第八個兒子,也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他上任之初便創下了兩大謎團。
第一大謎團:為什麼要改國號為清。
努爾哈赤當初在統一女真各部落稱大可汗後定國號為金,目的很明確,他希望一手打造的金國能天長地久,永遠“不壞”。
皇太極繼位後卻將國號由金改為清,是出於什麼考慮呢?目前主要有五種說法。
一是語言說:
有人說滿語的中的 ”和“金”的發音很接近,所以皇太極改了國號。不過,這種推測過於一廂情願。
二是歷史說。有人說中國古代封建皇朝從三皇五帝開始,還沒有出現國號為“清”的王朝,所以皇太極心血來潮,改了這個國號。
三是從周易說。據周易說,當時“明”這個年號,左邊是“日”,代表的是“火”,為了剋制住明朝,皇太極將國號改為“清”,因為“清”的左邊是“氵”代表水,而水又克火。
四是民族說。當時後金入關已經成為了遲早的事,但是中原地區的百姓一提起金就想起了南宋時期,以及當時抗金的民族英雄岳飛,皇太極為了減少入關的阻力,就將“金”改為了“ 清”。
五是民間說。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當年努爾哈赤在與女真族的另一部落的一場作戰中戰敗,他騎著匹大青馬逃難,這匹青馬速度極快,很快載著努爾哈赤逃離了危險。就在努爾哈赤脫離危險後,這匹青馬卻因勞累過度而死,努爾哈赤便對馬說:“大青啊,大青啊,如果將來我能夠得到天下,我這個國號就叫大青。”因為“清”跟“青”是諧音,後來皇太極繼承了努爾哈赤的意願,就將國號由金改為清。
當然,因為沒有史書記載皇太極為什麼會改國號,因此現在還是一個謎。
第二大謎團:皇太極究竟有沒有得到傳國玉璽?
提起傳國玉璽,要追溯到春秋時期。傳國玉璽是由和氏壁雕刻而成,又流傳到戰國時期的趙國國君之手。後來秦昭王為了得到這寶物,許諾給趙國15座城池來換這塊玉,於是發生了歷史上著名的“完璧歸趙”的故事。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讓一位良工巧匠將這塊和氏璧打造成了一顆傳國玉璽,秦相李斯書大篆“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由玉工孫壽雕刻於璽上,其形如魚龍鳳鳥。從此傳國玉璽成歷代皇帝爭奪的物件。
隨後又經歷漢朝、三國、晉、隋、唐等朝,直到公元936年,後唐廢帝李從珂帶玉璽登玄武樓自焚,傳國玉璽至此失蹤,其後典籍再無記載。
然而,在清野裡卻有這樣的記載:皇太極從察哈爾林丹汗之子額爾克孔果爾那裡得到了失傳已久的傳國玉璽,並且還舉行了一次非常隆重的儀式,皇太極親自率眾貝勒在盛京(今瀋陽)城外南岡設香案拜天而受。
那麼,皇太極是不是真的得到的那塊傳國玉璽呢。專家推斷:夠嗆。專家們認為皇太極聲得到了傳國玉璽是政治的需要,一方面證明他才是真命天子,使他稱帝入關有了理由,另一方面起到安撫漢人的作用。
-
19 # 半個南山人
皇太極是誰?
皇太極又稱“清太宗”,是清朝的第二個皇帝。在他當政時,將原來年號天聰改為了崇德,把國號改為清。
為何要改為“清”?“清”的含義是啥?
關於“清”的來歷,皇太極自己沒有解釋,史書上也無記載。所以這是個迷,現在的各種說法,都只是後人的各種推測。
一說法是,“清”字是與努爾哈赤當年逃難騎過的匹大青馬有關。傳說因為當時跳得太急,大青馬活活給累死了,但努爾哈赤卻因此逃脫了災難。他為此深感內疚,因為他對這匹馬感情很深,當時就發誓說:“大青啊,大青啊,你是為了我才累死的,將來我得了天下,我這個國號就叫大青。”因為“清”跟“青”是諧音,後來皇太極在盛京稱帝后便以“清”作為國號。
說法二是,“清”和“金”在滿語中讀音非常相近,所以才用"清"。
說法三是,“清”就是“青”,因為薩滿文化中,不帶三點水的“青”和帶三點水的“清”是個音,青天是通天,吉祥的意思。
說法四是,因為“金”子讓人容易聯想起南宋時候的大金國,所以皇太極為了進兵中原的需要,故改國號為“清”以減少阻力。
還有一種說法是,皇太極懂得五行數理或者是在確定國號時得到了高人的指點。依據是“清”五行屬水,而“明”由於左邊有“日”,所以屬火,而水正好克火。其意就是大清心將戰勝大明朝,並取而代之。
-
20 # 時光69532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歷經十一個皇帝,二百六十八年。建州女真部落的首領努爾哈赤建立後金,國號為大金。為什麼後來被改為大清,難道與風水有關嗎?
中國曆代的國號都有各種說法,比如明朝的國號來自明教,取直光明的意思。而清朝的國號原本叫做大金,清太祖努爾哈赤征戰一生建立金國,但在皇太極稱汗十年後,卻把大金改為大清。那麼,皇太極為什麼要改國號呢?這大清有是什麼意思呢?在存世的典籍中都找不到關於清朝改國號的原因。
皇太極
有人從風水上提出了這樣的解釋:“明朝的明字,左邊是個日字五行中屬火,火克金。而清與金讀音相近,清字左邊是三點水,水克金,這樣順應五行。清朝取代明朝就是天命所歸了。
另一中說法是皇太極改國號,是為了洗白白。金人在統一中原的過程中,採取了很多殘暴的手段。皇太極攻破錦州時,三天之內就殺了十三萬人。因此,漢人對金人充滿了恐懼和仇恨。甚至談金色變,這當然,很不利於金朝的統治,皇太極改國號為清,就是為了模糊那段歷史。
中國古代王朝都不以中國為名,卻又統稱為中國。也都以中國的一部分為榮。所以,無論國號怎麼更迭,中國的歷史從來不曾斷代。
回覆列表
歷朝歷代,關於本朝的國號都有自己翔實的解說,但唯一清朝在正史中卻從來沒有提及國號的因由,只是在1636年,明朝崇禎九年的時分,皇太極俄然將"大金"國號改為"大清",年號為崇德。那麼是什麼促進皇太極在繼位女真大汗十年之後有了這樣的行動?大清的國號又有什麼含義?
網路配圖
在崇禎九年農曆四月之前,李自成的農人軍現已成為如火如荼之勢,也就在前一年農人軍攻陷了鳳陽,又發掘了明太祖朱元璋的墳墓,大明江山現已危如累卵。但反觀皇太極控制下的後金,也在崇禎八年將後金舊有的民族稱號“諸申”即女真,改為滿洲。一同他不斷地透過聯婚與戰爭的方式在崇禎九年將漠南蒙古的16個部族49位領主全部降服,將蒙古地區收入囊中。
而作為大明忠誠藩國的朝鮮也在皇太極改國號之前受到了後金的要挾“二月丁丑,八和碩貝勒與外藩49貝勒各遺書朝鮮,約其國王勸進尊號”。皇太極命令八旗的各個頭目和剛剛降服的蒙古49位首領一同向朝鮮國王遞送信件,讓他和這些貝勒一同向皇太極勸進,讓他更改國號。感覺雞兒不給力腎需要補一補的,不妨查照faa後面是數字086的魏昕,幫你揭決問題作為大明的屬國,朝鮮拒絕了,但因而也給朝鮮招來大禍,三年之後,皇太極率兵圍困漢城,朝鮮國王在內無精兵,外無救援的情況下出城受降,成為了大清的藩臣。
不光如此,在更改國號之前,後金曾派人“致書明帝,索其報書”。在此刻皇太極現已將自己的後金視為了和大明一樣的國家了,不再是像努爾哈赤一樣只要佔有東北一隅的滿足感了。在此前他規劃讓崇禎皇帝將袁崇煥凌遲處死,一同又一改努爾哈赤任意殺戮漢族文人的做法,不光大力撮合漢人,還舉辦考試,選取了滿、蒙、漢生員二百餘人。而他最寵愛的漢族忠臣范文程,也在這時為他出力不少。
網路配圖
有了窺伺華夏國家神器的主意,皇太極自然要做好統御廣闊漢族地區的準備,因而進行了一系列的民族變革。所以他才會將與漢民族帶有世仇色彩的女真二字改為滿洲,而且他在自己的姓名之上也大做文章,正本皇太極依照漢人的音譯規範應為“黃臺吉”,臺吉者是漢語“太子”的音譯,是華夏王朝對北方遊牧民族的稱謂。而“黃臺吉”,也極有可能是漢語“皇太子”的音譯。但為了擺脫這種漢人關於蠻夷的觀點,他將一切書中的姓名都改為皇太極,而且也能夠彰顯他的正統氣度。
而關於他改國號為“清”一般解說為“掃清澄清”之義,就是掃清汙穢,清淨宇內的意思。而且依照我國國運五德相生相剋的理論,明朝為火德,清為水德,以水克火,自然能夠消除大明,統御萬民。而且“清”在某種含義上與“明”的同義詞,有與明朝比美之意。而將年號改為“崇德”,也能夠從旁證明,“崇德”與“崇禎”亦有比美之意,而這樣的做法也肯定是出於他身旁的漢族大臣所策劃的。所以這些都是為了消除漢人的歹意,也為了讓自己名正言順的替代明朝做好言論造勢。
網路配圖
為了更好地造勢,皇太極還命令蒙古各部落為他尋覓北元時期失落在草原上的傳國玉璽,而且也找到了(極有可能是假的)。因而他以此為突破口,在瀋陽於1636年“夏四月乙酉日,祭告六合,行受尊號禮,定有全國之號曰:大清。改元崇德,群臣上尊號曰:寬溫仁聖皇帝。”
而在這一番運作之後,總算崇禎十七年,北京城被李自成帶領的起義軍攻破,一致的大明王朝就此消亡。而此刻的皇太極也早在一年前病逝,但大清依舊點齊戎馬,打出為明朝報仇,誅滅李闖的標語,在吳三桂的帶領下進入山海關,由此敞開了大清關於華夏大地正式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