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國人的共餐文化歷史悠久,大家一起共享美食,其樂融融。但是隨著人們社會交往越來越頻繁,共餐的生活習慣極易導致各種疾病透過食物進行傳播,給每個人的健康帶來諸多隱患。但是在大多數人都習慣共餐的環境下,個人想分餐則顯得格格不入,請問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13
回覆列表
  • 1 # 彼岸安27398163

    一個傳統改起來有難度,有過程,這首先提高全民對分餐的認識,這也必須分階段,分人群進行宣傳教育,如,可在生活條件好的具備分餐條件的地方進行試點,取得分餐對預防疾病,減少浪費的經驗,以點帶面慢慢推廣。

    如在飯店,集體食堂,聚餐等做好分餐條件,宣傳教育加些強制,我覺得人們會支援。起碼有部分人會支援。

  • 2 # 逍遙46613

    那就把各種菜餚分盤擺起,象自助餐那樣,各人用公勺取在各人盤內,然後圍座,共同進餐。

    依然氣份良好熱鬧,達到了共餐分食目的。

  • 3 # 鼕鼕美食食譜

    這是個難題!

    我試著答一下,大家互相交流

    中國難分餐,並不是因為衛生習慣不好,請注意,並不是衛生習慣不好。

    其實華人很早就有分餐意識

    分餐意識的主要體現就是公共餐具

    比如說盛大米飯的勺子,盛湯的勺子等等

    中餐分餐難在哪?我覺得是難在餐桌上的食品特性。再就是華人的飲食習慣,認真觀察你會發現,華人普遍吃主食多,吃菜少!再就是幾代人留下來的習慣,主要是以前家裡麵人口眾多,動不動家裡就五六個孩子!加上爸爸媽媽爺爺奶奶。。。

    這麼多人,你說怎麼分餐。。

    再就是比如說,豬肉燉粉條。

    這類帶湯汁多的,不方便分餐。

  • 4 # 常五米

    中國在唐宋之前都是分餐的,合餐是唐宋之後出現的。唐朝中期飯店是很少的,那時只有酒肆。那時人們請客都是在家裡吃飯,然後再到酒肆裡去喝酒。大酒鬼李白的少年行,"五陵年少金市東,銀鞍白馬渡春風。落花踏進遊何處?笑入胡姬酒肆中。看來那時候的酒仙李白是經常出入有洋妞的夜總會。那時候的酒肆就相當於現在的娛樂場所。

    炒菜的發明和使用是推進中國合餐制的根本原因。因為在炒菜發明以前做飯效率非常低,蒸煮烤需要很長的時間,那時的人家也沒有太多的火灶,只能是蒸一鍋小米粥,煮一鍋肉湯再烤只羊什麼的。然後有僕人按照規矩一樣一樣的分給大家吃。

    分餐制的劣勢有三。一是花樣不多。二是程式複雜,需要很長的時間。三因為程式複雜,就要需要更多的專業人員去伺候。分餐制需要更多的時間精力和金錢,所以它只能是貴族的享受。普通人根本沒有機會。

    大約是在唐朝後期炒菜這種黑科技被髮明傳入民間,烹製一道菜的時間從幾個小時縮短到幾分鐘,而且小鍋炒出的菜要比大鍋燉出來好吃多了。炒菜這種黑科技的使用,使唐朝後期飯店大量產生。問題也來了,炒菜是用小鍋炒,如果有很多人聚餐,那麼一道菜要炒很多遍很多遍,麻煩還累人。再加上胡人和遊牧民族進入中原,他們的飲食文化便是合餐制。最終促成了中國合餐的大規模流行。合餐制特別適合飯店的經營,它節省時間又節省人力。

    合餐制的好處是熱鬧能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它還能節省大量的餐廚工作人員。在當今餐飲業高度繁榮的中國,要想在短時間內實現合餐制,是不現實的。從衛生和避免疾病傳播的角度來看,實行公碗公筷還是比較現實的。沒有必要非得實行分餐制,我就喜歡合餐制,一家人在一起熱熱鬧鬧的吃。

  • 5 # 快樂敏姐美食

    大家好!我是快樂敏姐,一起來和大家聊聊在我們國內是不是能做到分餐這種健康的生活方式?敏姐回答: 不適合。原因有以下兩點:

    1. 文化根基不同。雖然分餐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但相反它也漸漸拉遠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感情不利於促進人際交往! 我們偉大的祖國有幾千年的文明歷史,從古至今歷代的教育都是圍繞著——禮和孝兩個字。從小的教育也是要敬人、愛人和對人友好,這是根深蒂固刻在骨子裡文化教育模式。所以大家都習慣於友善和團結,這樣就形成了現在的飲食文化,一家人圍坐在一起一邊聊著家長理短,一邊共同分享豐盛的菜餚其樂融融能更好的促進感情。而國外為什麼能實行分餐制,原因是他們的教育方式只是如何發展經濟和如何解決人類的生存問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不像我們華人那樣熱情。打個比方如果也讓國外朋友連續幾代人都學習我們老祖宗的孔、孟之道的話看看他們現在還會不會實行分餐制。所以說國情不同,文化的根基和教育方式的不同是不能相提並論的。

    2. 飲食習慣和口味的不同。我們國家地大物博全國所有的菜系加起來可以分成八大類: 魯菜、川菜、粵菜、蘇菜、浙菜、閔菜、湘菜、徽菜。還不算上全國幾十萬種的路邊小吃,加起來是不是很厲害呀!而且我們還有一個可以貫穿八大菜系之首的飲食文化那就是火鍋。不管哪個城市、哪個地方的人都喜歡大家圍坐在一起吃熱騰騰的火鍋,從而演變出不同口味和分格的火鍋料理。從北京的碳銅爐到廣東的打邊爐一一都有自己的特色,在百姓的生活中都是缺一不可的。真的不敢想象如果讓老外也用分餐制來大家一起吃火鍋的話那會是一個怎麼樣的“壯觀”場面呀!

  • 6 # 新上海人

    “分餐”和“共餐”,其實就是單純的習慣問題,不存在誰對誰錯,誰高尚誰粗俗,但對於我自己而言,我擁護並堅持“分餐”。

    人是群居動物,相信我們大多數人小時候,吃飯都是和家人圍坐在一起,很自然的共同用餐,那時候我們還小,用餐禮儀還需要父母耐心引導,一個小小的好習慣,也要父母口苦婆心反覆規勸到嘴巴磨出泡都不一定見效——夾菜先從自己面前開始;不要滿盤子翻菜,看準才夾;嘴巴里的飯菜嚥下去才能講話……

    但長大後,當我已經養成良好的用餐禮儀,可以平視或俯視周圍的人,我會突然發現,自己很難接受和他們一起共同進餐了——有人會無故不停翻菜,明明都是一鍋炒出來的一盤菜,總是筷子夾起這塊,眼睛卻盯著那塊,扔下這塊去搶那塊,反反覆覆挑選;筷子頭咬了又咬舔了又舔,然後馬上去翻菜;滿口的飯菜又高談闊論,口水夾著殘羹四散飛濺……更無法接受的還有,大家一起吃火鍋,會把自己嘴裡嚼一嚼覺得不夠熟的食物再次扔回鍋裡煮——讓人瞠目結舌、目瞪口呆吧!

    我真的不是嫌棄誰,我自己也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我能接受那種長輩向晚輩表達愛意而夾菜給對方吃的行為——那畢竟是愛的傳承嘛;但我實在無法接受隨意翻菜、把自己嚼過的菜再扔回鍋裡煮的行為,就算是最親的人也不行——這是沒家教的問題。

    在我們這個三口之家,一直都是分餐吃飯,最開始是因為三個人吃飯的時間點不一樣,後來就形成習慣了,再要一起共餐反倒覺得彆扭。所以我家除了節日(中秋、元旦、過年……)三口人會在一個盤子裡夾菜吃外,其餘日子都是分餐——飯菜會擺在一起,但哪個菜是哪個人的大家心知肚明,自己只吃自己那份,絕不會吃別人的,畢竟三個人的口味完全不一樣,所以我家每餐看起來相當壯觀和豐盛。

    所以過年回老家,大家聚餐時,孩子吃的東西,我會先用一個乾淨的盤子盛一些,自己吃什麼吃多少那就看情況,感覺舒服就多吃點,感覺難以接受就不吃或少吃,不得罪別人,也不勉強和為難自己;尊重別人,也善待自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手抖,有些地方檢查不出來,這是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