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的新解

    首先需要了解當時的情況:

    朱祁鎮為明英宗,是明宣宗朱瞻基長子,明代宗朱祁鈺異母兄,明憲宗朱見深之父。

    在奪門之變時,當時的皇帝為明代宗朱祁鈺,明代宗在土木堡之變後,被于謙為首的大臣們建議孫太后立郕王朱祁鈺為皇帝。

    明代宗朱祁鈺在位年間,重用大臣于謙等人,治理國政,頗為有序。然而為了讓自己一脈世代為君,他不但軟禁兄長,甚至於景泰三年執意廢掉皇太子朱見深,換上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種種作為,頗讓後人詬病。結果朱見濟夭折,皇儲之位空置。到了景泰八年,景泰帝突然病重,臥床不起。

    此時,並沒有重新立太子,造成人心惶惶。而武清侯石亨、都督張輒,太常卿許彬、左副都御史徐有貞以及原王振門下太監曹吉祥等人開始密謀擁立太上皇朱祁鎮重新登上皇位。一行人去南宮迎接太上皇朱祁鎮,趕往奉天殿。十七日早朝時分,按照慣例,百官於五更前即在午門外朝房等待。忽然宮中鐘鼓齊鳴,宮門大開,徐有貞高聲宣佈太上皇已經復辟。目瞪口呆的公卿百官此時無從選擇,在徐有貞等催促下整隊入官拜賀。時隔八年之後,朱祁鎮終於再次端坐在奉天殿寶座上,重新成為了大明皇帝,史稱”奪門之變“

    在奪門之變前,朱見深已經不是太子,因此也就不能構成掙自己兒子之位

  • 2 # 澹泊書生

    奪門之變是什麼呢?就是乘著景泰帝病危,又沒有儲君,當時曹吉祥、徐有貞等人想一步登天,為了自己的前途,哎!剛巧不巧就利用了南宮之中的英宗一把。

    他們幾個也算是富貴險中求了,不過要知道他們迎立英宗復辟是經過孫太后的默許的。

    這麼說吧,為什麼非要迎立英宗復辟呢?當時景泰帝病危,他也沒有自己的兒子,明眼人都清楚景泰帝不出數日便要駕崩了,這個時候最重要的就是選出下一任皇帝。可是選誰呢?

    明代宗朱祁鈺

    有三種方法,第一,就是宣藩王入京登基(嘉靖帝就這麼來的);第二,立明英宗的兒子,也就是廢太子朱見深重新為太子,而後為帝;第三,就是立太上皇明英宗重新為帝。

    明英宗朱祁鎮

    這三種可能首先排除第一種,畢竟這是沒有辦法中的辦法,當時皇城裡朱見深和朱祁鎮都在,何故要迎立藩王呢?第二種,立幼帝,幼帝登基,肯定是太后和內閣輔臣及六部大臣輔佐,待皇上成年後即可還政。可是這第二種風險太大,孫太后年歲已大,雖然權威仍在,可難保日後突然離去,留下小皇帝誰管?

    這樣會導致大臣獨攬大權,雖然不會危及皇帝本身,但也會造成張居正的慘案提前發生。當然也有可能會使小皇帝信任身邊太監,又出現第二個王振和第二個明英宗。主少國疑,如果立朱見深為帝,日後朝局肯定不會安寧。

    那就只剩第三種可能了,也就是說立太上皇朱祁鎮重新為帝 這是最可行也最可取的方法。而明英宗重新為帝,朱見深就是太子,日後也就是皇帝了,所以不管有沒有奪門之變,朱祁鎮也有接近百分之九十九的可能重新為帝,又怎能算與年幼的朱見深搶帝位呢?

    明憲宗朱見深

  • 3 # 雙人魚說歷史

    奪門之變中,朱祁鎮算不算在和自己的兒子搶皇位?這個問題很有趣!我想用現代人“鬥地主”推斷別人手中牌的思維來回答這一問題!無論“奪門之變”有沒有發生,這個皇位都是朱祁鎮的!也就是說這個“奪門”是沒有意義的,是被“有心之徒”像石亨和徐有貞利用了,他們是一步登了天,哈!朱祁鎮還是他朱祁鎮!根本不算和自己的兒子在搶皇位!理由有以下幾點

    1朱祁鎮皇位丟失的原因?他的皇位是先皇傳給他的,是合法的!弟弟景泰帝朱祁鈺只不過是暫時代替他的工作而已!

    我們都知道正統十四年,朱祁鎮帶著滿朝文武和二十萬精銳部隊去親征漠北!結果在土木堡全軍覆沒,自己也做了蒙古人的俘虜,但是他沒死!在國家的頂樑柱快要塌下來之際,于謙和眾大臣不得已,才把他的弟弟景泰帝朱祁鈺推上了皇位!後來明軍在北京城外徹底的擊敗了蒙古軍隊,仗打贏了,朱祁鈺的皇位也坐熱了就不想下來了!迫於眾大臣的壓力,他沒辦法只有把明英宗從蒙古接了回來。一接回來就把他“囚禁於南宮”,尊稱“太上皇”並嚴加看管!朱祁鎮由於在土木堡的敗仗中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心中愧疚,加上在漠北受盡了苦楚,能回來就心滿意足了,對皇位的事他怎麼好意思說的出口!這事對弟弟朱祁鈺來說更為尷尬,他也知道這皇位不是他的,但是真正坐上去誰又願意下來呢?

    2景泰帝朱祈鈺和他兒子朱見濟都死了,皇位還是他朱祁鎮的!

    朱祁鈺在景泰三年,廢了明英宗兒子朱見深的“太子之位”立了自己的兒子朱見濟。朱見濟沒過多久就死了,朱祈鈺傷心欲絕想要子嗣就流連於後宮,弄垮了身體重病纏身,在“奪門之變”後一個月也死了!“明史錄”裡面明確記載了當時是沒有什麼“藩王進宮”的,也就是說這皇位在朝堂上的人選只有“朱祁鎮的兒子朱見深”和“太上皇朱祁鎮”!哈!無論怎麼選都是朱祁鎮的!

    總之,“太上皇朱祁鎮”的“奪門之變”是不算和兒子搶皇位的,這皇位無論怎麼弄都是他的!“奪門”是沒有意義的,只是徐有貞、石亨等“有心之徒”一步登天的辦法,順便除掉了“千古功臣”于謙!哈!朱祁鎮很冤!

  • 4 # 歷史這點兒小細節

    算也不算,因為奪門之變發生了所以許多事只能假設,我們先假如多門之變沒有發生,當時發生了一件什麼事呢?即在奪門之變(發生在夜間)的白天吏部尚書王直、禮部尚書胡濙、兵部尚書于謙會同群臣商議,決定一起上奏請復立沂王為太子,沂王也即是朱祁鎮的兒子。奈何商討完已是傍晚,眾人決定第二天再上奏,可惜晚上奪門之變發生了。

    我們已這三人的奏疏來分析,朱祁鈺當時病重,又沒有兒子,為國家考慮,再結合這三人在朝中的分量,朱祁鈺大機率會同意這份奏疏,也就是說沒有奪門之變發生的話,在朱祁鈺病逝後朱祁鎮的兒子朱見深就是皇帝,可朱見深當時又年幼,自己的父親還存活,這時需要有人來攝政,朱祁鎮會成為不可或缺的人選,也即朱祁鎮有皇帝之實沒有皇帝之名。

    第二種情況朱祁鈺不同意三人的奏疏,那麼太子之位就會空缺,這時朱祁鈺若是突然病逝的話,身為太上皇的朱祁鎮則最有資格繼承大統。

    可惜事情並沒有朝著這兩個方向去發展,而是被投機的小人利用,他們直接趁著朱祁鈺病重之際將朱祁鎮從南宮中迎接出來,在這些人的策劃下朱祁鎮重新登基為帝。

    朱祁鎮的復辟意味著是和朱祁鈺爭搶皇位,與朱祁鎮的兒子朱見深無關,也就是說朱祁鎮以實際行動避免了和自己兒子搶皇位的事情發生。

  • 5 # 歷史吐槽機

    三個選擇

    其實仔細想想的話,奪門之變時朱祁鎮真的就是搶了兒子朱見深的皇位,即使他本人沒有主觀意願,客觀事實就是如此。發生奪門之變前明朝的格局大體是皇帝朱祁鈺重病,可偏偏沒有後裔,國本沒個著落的情況下不免人心惶惶。

    此時太后孫氏還健在,並且頗有影響力,皇室中宣宗朱瞻基一脈的後裔還有從瓦剌回來的朱祁鎮,作為太上皇被軟禁在南宮裡,另外還有朱祁鎮的四個兒子朱見深、朱見清、朱見澤和朱見浚。這種情形下皇位繼承問題跑不出下面三種可能性:

    迎立外藩:就是在外地藩王裡選擇一個當皇帝,當時有傳言是準備立襄王朱瞻墡的世子為皇儲。

    朱見深為儲:朱見深本來就是太子,只是在景泰四年被朱祁鈺給廢了,恢復太子位也算名正言順。

    朱祁鎮復位:這是最冷門的一個選項,朱祁鈺活著的情況下幾乎不會有人公開提。

    何去何從

    那麼咱們就可以分析一下上面三個選項的可執行性,第一個選項的可執行性應該是最低的,孫太后還活著,輕易不會允許皇位離開宣宗一脈。這個選項只有一個人能推動成功,就是土木堡之變中最大的功臣于謙,如果於謙選擇這個方式,就證明他準備走權臣甚至篡位之路,這也是最終孫太后支援奪門最重要的原因。

    第二個選擇是可執行性最高的,皇位沒離開宣宗血脈,孫太后不會有意見;維持基本的朝堂穩定,大臣們不會有意見;兒子繼承皇位,朱祁鎮不會有意見,雖然沒人鳥他的意見;大體上除了朱祁鈺大家都滿意,反正朱祁鈺也快死了,他也沒更多選擇,這樣起碼還能維持自己的正統性。

    第三個選擇其實是可執行性最低但最符合明朝皇室利益的,說可執行性低是因為朱祁鎮一直被軟禁著,還活著的朱祁鈺不可能讓他復位,擁立過朱祁鈺的朝臣也不可能做這個選擇。說最符合明朝利益是因為第一選擇會出權臣,第二選擇在君主年少的情況下依然會出權臣,前兩個選擇都有被篡位的風險。

    最終結果

    後來的歷史證明於謙無意迎立外藩,他是選擇立朱見深為太子,有些史料記載於謙和王文在奪門頭一天就寫好了奏本,準備當天交給朱祁鈺。遺憾的是這時奪門之變爆發,這份證明於謙清白的奏本終歸沒有上去。

    那麼事實已經很明顯,如果沒有奪門之變,朱見深將在朱祁鈺死後登上皇位,于謙會繼續輔佐年少的皇帝。至於朱祁鎮,他很可能被放出南宮,改善生活條件,但政治權利應該不會給他。李賢后來跟他說朱見深當太子會讓他輔政基本算忽悠,即使輔政也得面對兒子長大還政的問題。

    現在結論清楚了吧?朱祁鎮的奪門看起來是奪了弟弟朱祁鈺的門,深一點是奪了于謙等大臣的門,最終其實奪的是兒子朱見深的門。明朝的運氣確實不錯,這個可執行性最低卻最符合明朝皇室利益的選項最終被實現了,扯淡完畢。

  • 6 # 農民工歪說古今

    “奪門之變”中明英宗朱祁鎮算不算跟自己的兒子搶皇位?真不知道提問者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明英宗復辟,非但不是在跟明憲宗朱見深搶皇位,反而是給明憲宗的皇位“買了保險”!

    景泰易儲風波

    眾所周知,在“土木堡之變”中明英宗朱祁鎮成了瓦剌人的俘虜。事後,于謙等人在徵得孫太后(電視劇《大明風華》中那位孫若微的原型)的同意之後,擁立時為郕王的朱祁鈺即位,是為景泰帝(南明時期上廟號代宗)。孫太后之所以會同意,除了政治上的高瞻遠矚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前提——保持儲君不變,讓自己的親孫子、明英宗的兒子朱見深(明憲宗)繼續擔任皇太子!說白了,在彼時的孫太后心目中,景泰帝只是一個過渡,皇位終究還是要傳給自己親孫子的,這是孫太后同意景泰帝即位最大的前提條件!

    可成為皇帝之後的景泰帝顯然不願意永遠做一個“過渡人物”,他想做真正的大明皇帝!在明英宗被瓦剌人釋還之後,景泰帝立即將其幽禁在了南宮之中並命人焊死了南宮的宮門、砍光了南宮周圍的樹木,將明英宗與外界徹底隔離了。可景泰帝依然不放心,為什麼?因為皇太子是自己的侄兒!一旦將來這個侄兒登基,他會不會對自己進行清算?景泰帝不知道……於是,在景泰三年,景泰帝想盡了一切辦法、甚至不惜以帝王之尊賄賂群臣終於完成了易儲大業,將自己的親生兒子朱見濟推上了儲位!

    只可惜,這位新任皇太子朱見濟根本無福消受,在成為皇太子的第二年便早殤了,年僅五歲!朱見濟是景泰帝唯一的兒子,他的死給了景泰帝很大的打擊,但彼時的景泰帝還非常年輕,有大把時間可以再生出兒子來(可惜並沒有)。所以,在朱見濟早殤之後,景泰帝沒有再次立儲,也沒有復立侄兒朱見深,儲位就這樣一直虛懸,直到景泰八年“奪門之變”爆發。景泰帝的目的其實非常明確,就是在等親生兒子出生,儲位就是給他預留的。或許老天爺都在拿景泰帝開玩笑,直到去世,年紀輕輕的景泰帝恁是沒有再生出一個兒子……

    如果沒有“奪門之變”

    從朱見濟早殤之後到景泰帝去世,事實上景泰帝一脈已經絕嗣,明憲宗朱見深成了明宣宗朱瞻基一脈最年長的孫子輩(其他幾位都是明英宗在南宮幽禁期間所生)。根據明太祖朱元璋留下的《皇明祖訓》,他是理所當然的皇位繼承人!只要景泰帝一死,繼承皇位的只能是彼時的廢太子朱見深,這或許就是提問者所謂明英宗跟兒子搶皇位的依據。

    但是,這一切都是有前提條件的,那就是景泰帝死了!景泰帝去世時年僅二十九歲,這就是問題的癥結所在。景泰八年“奪門之變”發生時,景泰帝雖然病重,但還活著。他死於明英宗復辟之後,雖然沒有證據指向是明英宗謀害了他。但是,不給予有效的治療、讓他自生自滅明英宗還是可以做到的。換言之,如果沒有“奪門之變”,景泰帝會不會一命嗚呼還很難說。一切皆有可能,如果景泰帝挺過來了呢?才二十九歲啊,再生出一個兒子來,恐怕也未見得是什麼無法完成的任務,不是嗎?到時候還有明憲宗什麼事兒?

    以上所說的還僅僅是一種情況。如果沒有“奪門之變”、明英宗仍然處於幽禁之中,到景泰帝自知不起時,為了避免未來自己遭到死後清算,他會不會採取極端方式處理問題呢?這同樣是無法確定的事情。這話什麼意思?景泰帝能夠在景泰三年順利易儲,說明他的權力已經比較穩固了,他並不是傀儡皇帝,手裡是握有實權的!這樣一位實權皇帝如果想讓明英宗和他的兒子們“暴斃”,恐怕未見得做不到。縱觀二十四史和《清史稿》,歷朝歷代“暴斃”的皇帝、宗室太多太多了……真實生活在您又見過幾人“暴斃”?一切不言而喻。

    或許有人要說了,景泰帝臨終前不是沒有下手嘛,否則哪裡來的“奪門之變”?這個問題該怎麼說呢?不到最後一刻,沒有誰會想自己無藥可醫!景泰帝也不例外,彼時的景泰帝雖然病重,但他自認為還沒有到需要交代身後事的地步,他還抱著能夠好起來的希望,這恐怕才是景泰帝沒有急於處置明英宗父子的原因所在。如果自己的病好起來了,將來又生出了兒子,又何必去揹負一個屠戮兄侄的惡名呢?可如果景泰帝知道自己必死無疑呢?事情的結局恐怕又是另外一番景象了……

    或許老天爺都站在了明英宗一邊,等到景泰帝真正病入膏肓、需要準備身後事時,“奪門之變”已經發生了,他再想處置明英宗父子已然沒有可能了,因為他已經不再是皇帝了……所以說,如果沒有發生“奪門之變”,廢太子朱見深能不能成為後來的明憲宗還是個未知之數呢!這其中的變數太大,又何來明英宗搶了兒子的皇位之說?只有明英宗復辟、再次成為了皇帝,作為庶長子(明英宗無嫡子)的朱見深才能穩坐皇太子之位、才能順利接班!因此,“奪門之變”中明英宗非但沒有搶了兒子的皇位,反而是給明憲宗順利接班“買了保險”!

  • 7 # 蟈蟈的文史原創

    1449年明英宗在太監王振的慫恿下御駕親征瓦剌,結果打敗被俘,此次打敗使得明朝朝廷中很多骨幹不是被俘就是被殺,嚴重削弱了明朝的整體實力,而且皇帝被俘成為千古以來的一大恥辱。明英宗被俘後,在大臣于謙等人的推動下,孫太后同意郕王朱祁鈺即位,帶領大明王朝繼續向前發展。1450年瓦剌看到大明王朝已另立新君,無法繼續以英宗為要挾向大明勒索好處,於是有意放歸明英宗,後於時年八月被接回明朝,被明代宗朱祁鈺圈禁在宮內,自此開始了長達七年的軟禁生活。

    影視劇中的明英宗朱祁鎮

    景泰八年即1457年正月,明代宗朱祁鈺病重不能臨朝,而且明代宗所立的太子朱見深先於自己故去,所以明代宗此時早已不能控制整個朝廷。於是,朝廷中的大臣石亨、曹吉祥、張軏、楊善、許彬、徐有貞等人為了自身利益密謀發動政變。十六日夜,徐有貞石亨等引軍千餘潛入長安門掖英宗登輦,自東華門入宮,十七日早朝時分,徐有貞高聲宣佈英宗復辟。二月初一,廢景帝仍為郕王,遷於西內,十九日,郕王薨於西宮,時年三十,以親王禮葬於西山。

    影視劇中的明代宗朱祁鈺

    如題所問,發動“奪門之變”朱祁鎮算不算和自己的兒子搶皇位的問題,我認為根本就不算,主要存在以下原因:

    【1】發動此次奪門之變是大臣們自主行為,而不是朱祁鎮主動行為。

    在代宗朱祁鈺病重之時,朝中的大臣們已經看到了自己升官發財之路,大家都十分清楚,當朱祁鈺去世後,接任的只能是明英宗朱祁鎮和他的兒子朱見深,既然是這樣的形勢,大臣們主動去實施奪門之變要比被動的結果好很多,如果大臣們不發揮自己的能動性,如果明英宗真的復位,這些大臣有很多將得不到好的結果,就如於謙一樣,兩相一比較,自然是發動奪門之變對自己有利,而明英宗在這個過程中是順水推舟,感激不盡,這樣就實現了一箭雙鵰,既保住了自己的位子,又讓英宗復位。

    影視劇中的明代宗朱祁鈺

    【2】發生奪門之變的時候,沒有太子。

    明代宗為了自己的後代能夠長久佔據皇帝之位,廢掉了哥哥在位時所立的太子朱見深,改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但是明代宗萬萬沒有想到的是,自己的兒子先於自己死去,而他就只有這一個兒子,使得太子之位再一次空位,而這也是諸多大臣謀劃奪門之變的一個重要原因。所以說,在奪門之變發生的時候,明朝是沒有太子的,這就談不上明英宗與自己的兒子爭奪皇位的問題了。

    朱見深畫像

    【3】發生奪門之變時,朱祁鎮兒子年齡尚幼。

    奪門之變發生在1457年,此時的明英宗30歲,而自己的兒子朱見深是10歲,從父子的年齡分佈上來看,在選擇究竟誰是下一任皇位的人選時,從大明王朝長遠發展的角度來看,讓一位10歲的孩子當皇帝和一位30歲的人當皇帝,自然是歲數年長的人當皇帝對大明王朝是有好處的。

    【4】無論怎麼樣,朱見深最終都是皇帝的人選。

    本來在明英宗第一次當政時期就立朱見深為太子,而當明英宗復位後,必然還會立他為太子,因為他是嫡長子,按照以往的立嫡長子制度,太子之位還是他。

    所以說,“奪門之變”的發生,根本算不上朱祁鎮與自己的兒子搶皇位的問題。

  • 8 # 沉墨I方之城

    景泰帝朱祁鈺病重期間,非常猶豫把皇位傳給誰,這個問題對明朝來說不是個事兒,朱氏子孫很多;但是對朱祁鈺來說卻很要命,皇位給誰關乎到自己身後的名節。

    景泰帝的皇位來得既輕鬆又沉重,輕鬆的是明英宗朱祁鎮在“土木堡之變”被瓦剌俘虜,朝廷需要一個成熟穩重的皇帝站出來抵禦瓦剌,保衛北京,他正好符合這個條件,更何況他當時的身份就是“監國”。

    朱祁鈺很輕鬆的登基繼位了,沉重的卻是他當皇帝后雖然保住了大明江山不倒,自己卻沒有兒子繼承皇位,他費盡心思把原太子朱見深廢了,立自己唯一的兒子朱見濟為太子,沒想到他的兒子死了,朱祁鈺變成了孤家寡人。

    朱祁鈺病重,這皇位傳給誰是個大問題,皇帝既然無後,那就按照祖制來,要麼選個血緣很近的藩王之子過繼給自己繼承大統,要麼就還政給囚禁在南宮的明英宗朱祁鎮,要麼就重新立原太子朱見深為太子,繼承皇位。

    這三種選擇讓朱祁鈺很猶豫,很難抉擇,藩王之子過繼給自己對他來說是最好的結局,至少在法統上他有了自己的兒子,他死後,依然可以入太廟受世代祭享。

    但是,孫太后不同意!她有兒子,有孫子在,怎麼可能讓皇位傳到其他支系中去,更何況皇位本就是他兒子朱祁鎮的。

    既然無法選擇異地藩王之子來繼承皇位,那麼只能從朱祁鎮、朱見深倆父子中選擇了,作為皇帝的朱祁鈺很難抉擇。

    讓明英宗復位,朱祁鈺別說進太廟,能落個正規陵墓安葬就不錯了,他的帝號肯定要被廢,這幾乎是肯定的,畢竟朱祁鈺佔了哥哥朱祁鎮的位置,雖然不是他主動搶來的,可是朱祁鎮回來了,景泰帝不但沒打算把皇位還給他,對哥哥的也並不好,囚禁在南宮6、7年。

    如果讓廢太子朱見深繼位,朱祁鈺的待遇差不多,那個時候的朱見深不過幾歲,朝中大權要麼落在孫太后手中,要麼落在太上皇明英宗手中,景泰帝朱祁鈺的結局差不多。

    既然皇位給誰都差不多,朱祁鈺給誰不是給呢?隨便給那倆父子之一就行了,至於臨死的時候還在糾結此事嗎?

    皇位給誰非常重要。

    朱見深繼位,這是順位繼承,既符合法統,又能確定景泰帝朱祁鈺的歷史地位。雖然朱祁鈺不是朱見深的親生父親,但在宗法繼承上,屬於“父子”繼承關係,朱見深得位符合大統。

    朱祁鎮復位,那麼景泰帝這七年時間就說不清楚了,到底算是“竊位”,還是“輔國”,還是“監國”,這在法統上說不清楚,《皇明祖訓》規定有“兄終弟及”,從來沒有寫出“弟死兄繼”。

    最重要的是,如果朱祁鎮復位,那麼景泰帝的這七年一定會被朱祁鎮否定,景泰帝的皇位繼承就是非法的,這對一個皇帝來說,身後的名聲相當的重要,朱祁鈺不得不考慮到這一點。

    正當朱祁鈺猶豫的時候,“奪門之變”爆發,一幫政治投機份子擁立了明英宗朱祁鎮復位了,讓景泰帝的兩難局面解決了,朱祁鎮透過政變非法的復位了。

    從倫理上來說,朱祁鎮不應該在繼皇帝位,這既與法統不符,也與當時的局勢不合,根據當時朝中重臣給景泰帝的上疏來看,大部分都是支援讓朱見深繼位的,所以,朱祁鎮其實是搶了自己兒子的皇位。

    朱祁鎮當皇帝的能力很一般,甚至連自己的兒子朱見深都不如,只是時勢所然,再次登基稱帝,這其中有孫太后的支援,又由徐有貞、石亨、曹吉祥等人的裹挾,朱祁鎮才得以成功復位。

    朱祁鎮重新登基後,果然對景泰帝朱祁鈺進行了清算,不但殺了景泰帝時期的重臣于謙、王文,還把沒斷氣的朱祁鈺皇帝尊號廢除,重新封為“郕王”,在朱祁鈺死後,不但廢除了他的皇陵,甚至都沒有把他葬入皇陵之中,估計這一切都曾經被景泰帝朱祁鈺預料到了。

  • 9 # 青鑑

    這個問題要看朱祁鎮的兒子有沒有可能被立為太子,如果可能,就是奪了兒子的皇位,如果沒有可能,朱祁鎮復辟就是幫兒子奪了帝位。結合奪門之變發生前的情況看,朱祁鈺是死活不同意立朱見深為太子的。

    有人說在奪門之變前,也就是政變發生前一日,即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十六日,王直、胡濙、于謙的等大臣已經商量好了,建議復立沂王朱見深為太子。如果不發生政變,朱見深會立為太子,所以說朱祁鎮復辟是奪了兒子的帝位。這一結論是站不住腳的,大臣們的建議沒有透過的可能,朱祁鈺根本不想立朱見深為太子。從他一貫的言行就說明了這一點。

    在正月十四日,景帝朱祁鈺已經明確拒絕了大臣們立朱見深為太子的建議。

    大臣們為什麼會在這個時間再次提出皇太子的問題呢?

    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朱祁鈺病重,群臣們都十分擔心未來的局勢,因為皇太子的位置一直沒有確定。

    十一日,群臣在探問景帝的病情時。朱祁鈺的親信太監興安對大家說:“你們作為朝廷的肱骨之臣,不想想國家的未來,天天來問安有用嗎?”群臣領會了興安的意思,這是要大家上奏建立皇儲啊,於是紛紛回家準備奏章。

    十四日,群臣上朝時,大多數官員同意復立沂王為皇太子,但是朱祁鈺死也不肯放棄皇帝的寶座,看了群臣的奏疏後,傳諭說:“朕偶有寒疾,十七日當早朝,所請不允。”這句話的意是,你們的方案我不同意,現在我身體不好,17日早朝的時候在議。朱祁鈺的意思很明顯,讓大臣們再選別人。

    當時有這樣一條謠言,說有人正準備謀立襄王朱瞻墡(明仁宗第四子、明宣宗之弟、明英宗和景帝的叔叔)的世子為太子。這條謠言也許是朱祁鈺對眾人的試探。

    朱祁鈺為什麼堅決不立朱見深為太子呢?

    應該是擔心在死後收到清算,畢竟他對朱祁鎮父子確實不咋地。

    朱見深本來太子之位做的好好的。朱祁鈺為了另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皇太子,甚至放下身段賄賂大臣。如果再立朱見深為太子,難保將來他不記仇。這是朱祁鈺的第一個排斥裡朱見深為太子的理由。

    第二個理由就是擔心將來朱祁鎮出來後的報復。朱祁鎮被也先送回來後。朱祁鈺將其囚禁在南宮,為了防止他與外人聯絡,朱祁鈺派人將南宮大門的鎖用鐵水堵死,將周圍的大樹全部砍掉了。並派靖遠伯王驥守備南宮,不許群臣去朝見,也不許朱祁鎮和廷臣交往,防止朱祁鎮和群臣聯絡進行復闢活動。

    此外,在景泰五年,朱祁鈺還活活打死了提議立朱見深為太子的御史鍾同,將禮部郎中章綸關進大牢,直到英宗復辟才被放出來。

    可見,朱祁鈺對朱祁鎮父子懷有深深的戒備,怎麼會把太子的位置留給朱見深?所以朱祁鎮的被動復辟,不屬於奪了兒子的帝位。

  • 10 # 宋安之

    這個說法不能說全對,但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在景帝病重的時候,下面大臣商議著讓景帝趕緊確定繼位人吧。

    當時景帝兒子早夭,最合理的選擇就是英宗的兒子也就是後來的成化帝朱見深。

    但大臣王文暗自揣摩景帝的意思,所以想擁立襄王的兒子,都御史蕭維楨也是個投機分子,所以將擬好奏疏中的“早建元良”改為“早擇元良”。意思方便景帝有更大選擇範圍,可以選擇襄王之子。

    但這個馬屁拍到馬腿上了,景帝不同意這個奏疏,這說明景帝並不是想要捨近求遠的立遠支的繼承人。

    而在明英宗復辟的稍前,王直和于謙等大臣商議立太子的事情,讓商輅起草,其中的意思很明顯,就是建議景帝立英宗的兒子,不能立其他藩王之子。

    這麼多大臣的建議,想必景帝會重視會權衡利弊的,所以很有可能重新立英宗的兒子朱見深為太子。

    但英宗隨後便復辟成功,這件事自然不了了之。

    所以一定程度上來說,雖然不能百分之百的確定,但英宗復辟的確有些跟自己兒子朱見深爭皇位的意思。

  • 11 # 杜少說歷史

    理論上來說,是的。

    北京保衛戰時期,朱祁鈺在於謙等大臣的擁護下,登基,遙尊朱祁鎮為太上皇。但是孫太后為了保護朱祁鎮的兒子朱見深,協議將朱見深立為太子,保證了皇位將來會回到朱祁鎮一系。

    北京保衛戰勝利後,景泰帝朱祁鈺威望大增,迎回英宗朱祁鎮後,將其幽於南宮。客觀講,景泰帝,也就是代宗,作為一個皇帝確實要比其兄朱祁鎮強太多。在帝位穩固後,朱祁鈺想改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太子。他先是試探資歷很深的太監金英。有一次,他對金英說,“七月初二,是東宮太子的生日啊(朱見濟的生日)”。但是金英卻說,“皇上記錯了,東宮生日是十一月初二(朱見深的生日)”。不光如此,代宗皇后汪氏也不同意廢立太子,因為朱見濟並不是她所生。一怒之下,代宗廢后。

    代宗 朱祁鈺

    代宗在隱忍一年後,終於做通了大臣的工作,於景泰三年改立朱見濟為太子。沒成想,朱見濟早夭,諡號“懷獻太子”。當時就有御史說,“太子薨逝,足知天命有在”,暗示還是應該復立朱見深為太子,結果這位御史被代宗下獄杖死。朱祁鈺此時正值壯年,他本人還是有可能生出男嗣的,所以“懷獻太子”的早逝雖然並沒有引起較大的立儲風波。

    但到了景泰八年,朱祁鈺病重,甚至到了讓武清侯石亨代為祭祀的程度。石亨作為代宗心腹,鎮朔大將軍,甚至做過“懷獻太子”朱見濟的太子太師。但他就此看出代宗身體不行了,於是謀劃“奪門之變”,準備改換門庭。但朝臣並不知道奪門的事,還在商議立儲。當初有一波積極支援代宗改立自己兒子為太子的大臣,害怕朱見深復位太子後會對自己打擊報復,於是提出立素有賢名的皇叔襄王。但是這一提議遭到了于謙的反對。

    于謙

    于謙是北京保衛戰最大功臣,只加少保銜那是于謙謙虛的結果。于謙雖為兵部尚書,但是朝政大事鹹決于謙,他是實際上的群臣之首。按照禮法,在大宗宣宗朱瞻基一系尚有後人的情況下,於情於理沒有迎立孝宗襄王的必要。而且,于謙本人深受宣宗擢拔之恩,無論如何也不會迎立外藩。

    於是,于謙和商輅等內閣諸臣商議,由商輅寫下《復儲疏》,“陛下宣宗章皇帝之子,當復立章皇帝之孫”,準備第二天早朝呈給代宗。以當時的形式,于謙支援立朱見深為太子,孫太后肯定會支援。可以說,皇位回到朱見深,已經板上釘釘了。沒想到,當夜就發生了奪門之變。石亨、徐有貞、曹吉祥為了自己的榮華富貴,擁朱祁鎮復辟。復辟後,汙衊于謙“迎立外藩襄王”,並且“不殺于謙、奪門無名”,將於謙殺害。

    朱祁鎮

    所以,實際上,朱祁鎮就是奪了自己兒子的皇位。不過,後來朱祁鎮依舊將朱見深立為太子,也無所謂是否“搶奪”了。其實歷史上,父子身後各有一派大臣支援下,是很容易發生火併的。像戰國時期的趙武靈王和惠文王父子,又比如,南宋,就發生了大臣擁立光宗之子寧宗即位,而強行讓光宗當太上皇的事情。

  • 12 # 縹緲峰下一粒沙

    表面上,明英宗朱祁鎮就是在和自己的兒子搶皇位;但實質上,只要明代宗朱祁鈺失勢,無論朱祁鎮登不登基,他都會大權在握。

    朱祁鈺為了把皇位留給自己的子孫後代,煞費苦心,又是賄賂大臣,又是廢了反對此事的皇后,好不容易廢了朱見深的太子之位,立了兒子朱見濟為太子,結果沒多久朱見濟就夭折了,簡直讓他無語問蒼天。

    大臣們也都在心裡嘀咕,也許天命真在朱祁鎮這一脈?就連朱祁鈺自己,在用盡各種辦法也生不出兒子之後,也認命了。

    至於說外支藩王,在嫡脈有後的情況下,按照大明文官的一慣表現,不會違反祖制讓藩王繼位,因為這於禮不合。“禮”之一字,是大明文官願意用生命去維護的。

    但大家想的都是當年的太子朱見深,沒想過朱祁鎮。畢竟朱祁鎮曾犯下大錯,由於他的衝動魯莽,不但造成了幾十萬明軍的損傷,還直接改變了明朝的邊防政策,以前是主動出擊,現在是被動防守。

    可人世間的事,最怕的就是有私心。投機政客石亨、徐有貞、宦官曹吉祥等人,為了自己的利益,異想天開的意圖搏個擁立之功,打開了南宮大門,放出了朱祁鎮,復辟成功。

    雖然對於大明來說,朱祁鎮這皇帝當得很多餘,讓他兒子朱見深上位才是最合乎情理、順理成章的。

    但對於朱祁鎮本人來說,自己當皇帝和兒子當皇帝是兩碼事。兒子再親,能比自己掌權還好?

    大臣們接受得那麼容易,還有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此時朱見深才有十歲,縱然登基也無法親政,必然要有人承擔攝政之職。在太上皇活著的情況下,他就是最合適的攝政人選。

    那麼,他當皇帝和朱見深當皇帝又有什麼不同?

    也就是,奪門之變前,眾大臣沒想過朱祁鎮重新登基,但當他坐上龍椅後,又覺得這也不是不能接受。於是事兒就成了。

    大家也別為朱見深抱屈,他太小了,當皇帝對大明和他自己都未必是件好事。

  • 13 # 跪射俑

    朱祁鎮是與自己的弟弟朱祁鈺搶皇位。

    在朱祁鎮被瓦刺囚禁期間,朱祁鈺廢除了皇太子朱見深(朱祁鎮之子)。

  • 14 # 史觀菌

    在奪門之變中,朱祁鎮不算是和自己的兒子搶奪皇位!

    按照古代皇位的繼承製度,皇位本就是人家朱祁鎮的,不管朱祁鎮什麼時候當皇帝,那按照繼承的順序,早晚都是太子朱見深的皇位!

    這裡應該說是朱祁鎮與他弟弟爭皇位,按當時的情形,如果不從朱祁鈺手上搶奪過來,恐怕皇位有可能輪不到朱祁鎮以及他的兒子!

    什麼是奪門之變?

    奪門之變,歷史上又稱之為“南宮之變”,是以明朝的太監曹吉祥、軍事將領石亨和文臣徐有貞等人於1457年1月16晚撞開南宮的牆,救出朱祁鎮,成功復辟!

    在土木堡之變時英宗朱祁鎮被俘,明朝內部為了粉碎瓦刺人挾天子以令朝臣的陰謀,在於謙的推舉之下,本不想當皇帝的朱祁鈺勉強的登上大位。本來,這只是明朝內部為了應對瓦刺的權宜之計,到後來卻演變成了皇權之爭的政變。

    朱祁鈺在奪門之變發生後,被貶回原來的封號郕王,一月後便離奇去世,他死後,被葬在了西山,是明朝歷史上遷都北京後,唯一一個當過皇帝,卻沒有葬在帝陵的皇帝。他死後,他的嬪妃被賜死殉葬,朱祁鈺一族後繼無人。

    于謙在朱祁鎮復辟的當天立即被抓捕,免去兵部尚書之職,幾天後,被斬殺與鬧市口!

    明代皇位之爭,而無意義者,奪門也!——《明史》

    奪門之變後,朱祁鎮雖然成功復辟,但是明朝的政權逐漸混亂,當年擁立他復辟的石亨、曹吉祥企圖篡位,朝廷內鬥日益加劇,內耗越來越嚴重!

    朱祁鎮與哪個兒子奪皇位,他是何許人也?

    朱祁鎮有兒子9位,這裡與他爭奪皇位的兒子只能是有皇位繼承資格的太子朱見深,一個當了兩次太子的朱見深!

    朱見深,1447年—1487年,他是朱祁鎮的皇長子,1449年,朱祁鎮不顧大臣勸阻,執意要親征瓦刺,在御駕親征前,按照太后的懿旨立朱見深為太子,並監國,時年僅2歲,這是他第一次當太子!

    歷朝歷代,皇帝御駕親征打的都是必勝的把握之丈,但是誰都想不到的是,在土木堡朱祁鎮被王振等人誤導,明軍損失慘重,英宗被俘,明朝霎時間失去了統治核心。

    一方面國不可一日無君,明朝需要一位君主;另一方面,于謙等人為了避免瓦刺等人利用朱祁鎮威脅明朝,從而影響整個明朝的走向,這個是最大的威脅。

    於是,于謙在太后的支援人擁立朱祁鈺為帝,年號景泰,幾年後,景泰帝皇帝位越做越過癮,完全沒有了當年勉強的那種感覺,他現在覺得這個帝位就像本應該就是自己的一樣,他想一直坐在這大位上,也想讓自己的子孫後代都繼承帝位,因此,他廢除了朱祁鎮的兒子朱見深的太子,重立自己的兒子為皇太子,這時朱見深太子之位被廢!

    奪門之變後,朱祁鎮重等帝位,這時候朱祁鈺的立場太子已經死去,他順利的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深為太子,這是朱見深弟二次當太子!

    朱祁鎮透過奪門之變,重新登上了帝位,這在歷史上成功的案例很少,可是他成功啦,這不僅為自己贏得了權力,也為子孫後代爭取到了皇位繼承權。

    可見朱祁鎮並不是和自己的兒子爭奪皇位,相反,是給兒子贏得了皇位繼承權!

  • 15 # 珞珈山的貓

    奪門之變明確的說朱祁鎮在和自己爭皇位。因為當明景帝朱祁鈺去世之後,朱祁鎮本身就會重回權力的巔峰。畢竟朱祁鈺此時已經膝下無子。大明王朝的皇位勢必要重新交給太上皇朱祁鎮或者朱祁鎮的親生兒子沂王朱見深。

    朱祁鈺與原本與皇位無緣,明宣宗朱瞻基英年早逝之時將皇位交到了年僅九歲的太子朱祁鎮手中。由於朱祁鎮尚且年幼,朝廷大事交由太皇太后和皇太后以及內閣共同決議。小皇帝朱祁鎮則在大太監王振的陪同下快樂地成長。

    正統十四年,已經完成大婚並且親政的朱祁鎮聽聞瓦剌也先率領大軍侵擾大明邊境。於是朱祁鎮在太監王振的蠱惑下,決定效法自己的先祖明太宗朱棣和明宣宗朱瞻基御駕親征,親自去征討瓦剌也先率領的遊牧民族大軍。

    身為皇帝的朱祁鎮御駕親征期間勢必要指定監華人選。儘管此時的明英宗朱祁鎮已經冊封皇長子朱見深為太子,但是念及太子朱見深只有兩歲,尚處於懵懂無知的年齡,根本不堪大用,於是命令郕王朱祁鈺監國。

    結果朱祁鎮率領20萬大明軍隊抵達土木堡一帶時,誤聽大太監王振的瞎指揮貽誤了戰機,最終被瓦剌也先的騎兵攻破,朱祁鎮御駕親征帶來的20萬大明精銳之師死傷大半。就是剩餘的軍隊也或被俘虜或被衝散,而天子朱祁鎮更是被瓦剌也先所俘獲。

    朱祁鎮被俘虜之後,瓦剌部落的首領也先趁機攻打大明王朝的首都北京,為了更好地穩定軍心和全國的民心,朱祁鈺以監國的身份繼承皇位。而且在於謙等人的合理謀劃之下最終打贏了北京保衛戰。

    後來瓦剌也先感覺已經被姚尊為太上皇的朱祁鎮對於自己已經無用。於是便將俘獲了一年的朱祁鎮送回北京城,此時的瓦剌也先想要看到大明王朝統治者內部出現兩虎相爭的局面。

    但是考慮到朱祁鈺保衛北京城有功於社稷且國本已定,朱祁鎮的歸來既沒有重新登上皇位,也沒有威脅到朱祁鈺的統治,而是被安置在南宮之中軟禁起來。後來就連皇位繼承人也從朱祁鎮的兒子朱見深變更為朱祁鈺的兒子朱見濟。

    只可惜天不假年,朱祁鈺的兒子早夭。而且朱祁鈺也年紀輕輕便一病不起。因此在景泰八年正月,一場宮廷政變悄然發生。石亨等將領擁戴太上皇朱祁鎮重登大寶之位。百官見到太上皇朱祁鎮坐在龍椅子上只能三呼萬歲。

    躺在後宮之中,病床之上的景泰皇帝朱祁鈺聽聞朱祁鎮重登大寶,只知自身已經無力迴天,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便一命嗚呼。

    朱祁鎮再次當上皇帝之後,又將自己的兒子朱見深立為皇太子,此時的朱見深不過九歲而已。由此可知,即使朱祁鎮並沒有被石亨等將領從南宮之中接出發起南宮政變,只需稍待一些時日,等到朱祁鈺病故之後,大明王朝的皇位還是會交到朱祁鎮的手中。

    畢竟年僅九歲的朱見深根本爭不過自己的父親朱祁鎮,這位曾經做過十四年皇帝,現如今正值壯年的太上皇。

  • 16 # 冰哥聊史論古今

    奪門之變是明朝初年一場重要的政變,他決定了當時明朝皇位的歸屬。被囚禁多年的明英宗朱祁鎮在石亨,曹吉祥等陰謀分子的擁戴下,最後成功的奪回了皇位,而之前的皇帝明代宗朱祁鈺則被廢掉,不久之後死去。

    但是奪門之變在皇位的歸屬中又並沒有起多大作用,因為當時的皇帝朱祁鈺已經病入膏肓,不久於人世。而他唯一的兒子,前太子朱見濟在他之前就已經夭折了,所以皇位已經無法在朱祁鈺這一系中了。事實上在奪門之變前,明朝諸多大臣就強烈要求朱祁鈺儘快確定皇位的歸屬,因為當時大家都可以看出來,朱祁鈺已經不可能好了,朱祁鈺自己也明白這一點。

    按照親疏關係的原則以及大明朝的祖制,皇位應該重新回到當時的明英宗朱祁鎮或者是他的兒子朱見深身上。因為朱祁鎮和朱祁鈺是親兄弟,他們的關係是最近的了,雖然有一些人提議立明宣宗朱瞻基兄弟的兒子,但是因為祖制還有其他方面的原因,並沒有得到大家的同意。可以說,只要不出什麼意外,皇位有很大可能性會落到朱祁鎮的兒子朱見深身上。

    當然由於當時朱見深年紀非常幼小,所以他的父親朱祁鎮將會執掌大權,所以無論是有沒有奪門之變,朱祁鎮都將主持大明朝。所以奪門之變,等於是朱祁鎮和他兒子在爭皇位。當然在開始的時候,由於明英宗長期被囚禁,訊息閉塞,並不太清楚這些情況,所以還非常感激擁立他的石亨曹吉祥等人。但後來朱祁鎮明白了這些之後,就疏遠這些人,甚至設局讓這些人造反,最後還殺了他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什麼好方法煲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