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蒲公英壹號

    王國維的三大境界是說在追求學問過程中的三個階段。

    1.“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忘盡天涯路。”在剛開始的時候,我們非常明確自己學習要努力的方向,即掌握基礎知識,這種知識往往是常識性的,很簡單,因此一見便知,一點就通,但這種基礎知識卻包羅永珍,一望無際。

    2.“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當我們真正踏上學習之路,才知道當時看著很簡單的東西,深究起來確實頭疼,往往要翻閱各種典籍,苦苦尋求自己想要的靈感(知識點)。

    3.“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我們苦心孤詣地尋求靈感的來臨,卻不可得,但是就在生活中的一瞬間,突然想到了什麼,原來發現自己想要的東西就在那裡,如此簡單。

  • 2 # 燈閱泰山

    第一個階段,在我們很小的時候,沒有任何眼界,很多東西從未見過,任何情感從未經歷,所以獨上高樓,目光所及,全都是自己想要經歷的。此時的我們是懵懂的,對未來是躍躍欲試的,是無盡嚮往的。

    所以此時的自己最是意氣風發,積極昂揚,那種蓬勃的朝氣,就好像朝陽一樣,溫暖而有力量。曾經在泰山看過日出,眼看著金黃色的Sunny一點點掃過來,將一切都映在朦朧中,神聖而又迷離。少年時的我們就是這樣。

    後來隨著年齡增大,我們可以有了自己的人生目標,想要做成一件事。為了這個目標,會為伊消得人憔悴。這件事很可能是和自己心愛的人牽手,期間會有很多的波折,每一次波折都能讓我們的內心千瘡百孔。

    或者是追求事業的成功,總之這個階段的自己一定執迷於一件事,一心想著將這件事做好,覺得這就是自己人生最大的意義。若做不成這件事,寢食難安。

    然後是第三個階段,這個階段的自己通常已經畢業多年,已經在社會上經歷了很多事。經受了很多的挫敗,有很多的不如意,一番奔波疲憊不堪。

    慢慢的,不再喜歡喝酒,而愛上了喝茶。不再追求熱烈,而是愛上了寧靜。時光緩緩,所有的經歷過往,如一片片的茶葉,在杯中落下。不再執著了,不再計較了。很多緊抓不放的事,鬆了手。而鬆手之後,會意外發現天高雲闊。

  • 3 # 朗文社

    人生三境界”語出王國維先生《人間詞話》,“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裡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王國維是中國近現代享有國際聲譽的著名學者,他的學術觀點相容並收,其將西方哲學、美學與中國古典哲學、美學相融合,形成了獨特的美學思想體系。王國維先生以詩詞解讀人生並且如此通徹、豁達,乃千古第一人也。按照先生理論,自古之成大事者,治學也好,治世也罷,莫若例外經歷過此三大境界,雖有些許絕對,但也不無道理。結合筆者個人理解析之: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詞出宋代詞人晏殊的《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晏殊雖為婉約派的代表詞人,但該作通篇又透著些許清遠之氣,頗有豪放派的影子。詞人名為觸景生情,表現詞人難以抒懷的愁苦離恨,實則在另一層面又表現了詞人脫離了小兒女情趣,登高懷遠,觸目所及,盡然是大好河山。

    筆者個人理解,此境所言為積極正向的入世觀,沒有隨隨便便的成功,小至修身齊家,大至匡扶社稷,影響成功的因素眾多,但筆者認為最重要的是格局和決心

    為什麼要“獨上高樓”?為什麼要“望盡天涯路”?不“登高”,不“望盡”,一個人的視野受限,境界就受限,境界受限,格局就受限,格局受限,人生就受限。

    【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這是杜子美的格局;【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這是李白的格局;【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這是王安石的格局;【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這是毛主席的格局。古之成大事者無不有大氣魄、大格局

    除了格局,還應有一往無前的決心,“西風凋碧樹”,“獨上”意會了在通往成功的路上並不會風平浪靜,要忍得寂寞、困苦、淒涼乃至不解,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聞。在這條路上,要有“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決心,要有“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豪邁。要知道,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詞出柳永的《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我漸漸消瘦衣帶寬鬆也不後悔,為了她我情願一身憔悴。那個她喲,或許是【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的纏綿悱惻的愛情?或許是【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的思之如狂的學問?或許是【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Murano終不還】的鍥而不捨的理想?或許都是,或許都不是……每個人有每個人的閱歷和理解。

    筆者個人觀點,此境所言為正確的處事、處世觀。有了一定格局和遠大的目標後的,擼起袖子加油幹才是正道。實幹興邦,空談誤國!成功者不是比你聰明,只是在最短的時間採取最大的行動。

    什麼是“漸寬”?什麼是“不悔”?什麼是“消得人憔悴”?追求確實苦,拼博確實難,但請你足夠相信,再苦再難的日子,熬著熬著也就過來了。

    努力到無能為力,拼搏到感動自己,未來的你一定會感謝今天拼命的自己。“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成功沒有捷徑,把時間和精力,放在該做的事情上,而非抱怨,而非空想,只有努力才會遇到更好的自己。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詞出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此作是辛棄疾不多的婉約詞之一。根據寫作背景,當時的他與之並稱為“蘇辛”的蘇軾境遇好有一比,滿腹經綸難以賣給帝王家,報國無門空自怨,濟時有策從誰吐。站在燈火闌珊處的那個人或許就是是對他自己的一種寫照。

    此境所言為超脫的出世觀。當你百折不撓,終有所得的時候,回過頭看一看,捫心自問一下,我們有沒有忘記初心,回首昨天,我們是否可以做到問心無愧,儘管這條路上有太多的苦澀,太多的憂傷,太多的無奈。

    當你付出決心和汗水,卻事與願違,要坦然面對,相信上天一定另有安排;所有失去的,都會以另外一種方式歸來。時過境遷,看雁來雁去,雲捲雲舒,花開花謝,要知道“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平常心接受任何結果,笑對風雨,瀟灑人生!因為,我們為之努力和拼搏過!

    END

  • 4 # 奕康老師的新觀點

    我認為可以先了解一下這三個境界:立(今天)、守(明天)、得(後天)的大概意思。

    一、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王國維

    王國維:(1877年12月3日-1927年6月2日),初名國楨,字靜安,亦字伯隅,初號禮堂,晚號觀堂,又號永觀,諡忠愨。漢族,浙江省海寧州(今浙江省嘉興市海寧)人。王國維是中國近、現代相交時期一位享有國際聲譽的著名學者。

    郭沫若稱他為新史學的開山,不止如此,他平生學無專師,自闢戶牖,成就卓越,貢獻突出,在教育、哲學、文學、戲曲、美學、史學、古文學等方面均有深詣和創新,為中華民族文化寶庫留下了廣博精深的學術遺產。

    二、其次,我們再來看看這三個字:立(今天)、守(明天)、得(後天)

    立(今天):何而為“立”,我個人的理解是今天的意思。也可以說是一件事情的最初開始,試想一下,一個人最開始做某件事情的時候,總會有一個“誓言滿天飛”的承諾,說自己不做好某件事情的話決不罷休。當然,能有一個開頭這很重要,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嘛,總得有一個最原始的目標吧。

    其實很多人一開始沒有“立”,就像一步跨域到“得”的裡面去,我想說,沒有牢固的實用基礎作為最基本的保障,就這樣獨自一人站在高頂上,你能站穩嗎?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守(明天):何而為“守”,我個人的理解是明天的意思。有了第一步,我們才能走向第二步,這必須是一個基礎的過渡,這時候“堅持”就顯得十分重要了,無論你做什麼事情,“堅持”永遠是任何事的第一保障,其他都是閒扯,沒有意義。

    打個比方,如果你投資做某件事情,一開始就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等事態開始穩定以後,接下來等待你的就是“堅持”了,這裡面或許有困難、無助、絕望,但如果你沒有足夠強大的內心的話,那隻能說你在河中不會掙扎,任由水流的湍急而淹滅了自己。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得(後天):何而為“得”,我個人的理解是後天的意思。有這麼一個說法,“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後天很美好”,這個你贊同嗎?

    但對於我來說,我是打心眼裡兒裡是贊同的。我們前面提到了兩點就是為了最後這一點做鋪墊的,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我們大部分的人就倒在守(明天)的這裡面,真正能走到得(後天)裡面的人往往只有十分之一,也就是我們現實中那些所謂的成功人士。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三、最後,我想說,不管你做什麼事,都不要離開這兩個字“堅持”

    說起“堅持”,我就想起了一個特別牛掰的一個人“羅振宇”,他是一個明天早上都要堅持說60秒語音的人,這期間他風雨無阻擋。從我高中時期開始,我就開始關注他了,一開始我就要求自己每天都要聽完這60秒語音,我堅持了半個月,這期間我每天都堅持聽,可到了最後,我就堅持不下去了,經常是隔了幾天就沒有聽了,一直到最後就直接擱置了。

    這就是我們第二步提到的“守”。

  • 5 # 木山文

    我以為所謂王國維的"人生三境界",其實它本來是人生做學問的三境界,只是因為事理相通的緣故,人們把它大而化之為人生三境界。

    王國維是個大學問家。著述也不少。但這個三境界之說流傳最廣,為人所知。提起王國維就使人想到了三境界。

    我認為它最適用於那些立志要把所學的專業學通,學透,學出真學問,能有所建樹,有在前人基礎上有所前進的人。才有可能在一番辛苦努力之後,發現自己進入了王國維所說的第一個境界。人的學習,努力,人的能力,智識都是有涯的,而所要學的知識是無涯的。什麼時候才能學到手,什麼時候才能找到明確的達到目的道路,真是"望斷天涯路了"。到了此時,第二境界就好理解了,就是堅持,堅持,再豎持。再苦再難也認了,不回頭了。

    如此看來,確實能進入第一境界的人,或說進入此等境界的人是少數。但它給想做學問的人指了個道。

  • 6 # 杜象應

    王國維何許人及其“人生三境界”?

    王國維(1877年~1927年),浙江海寧人。近代中國著名學者,傑岀的古文字、古器物、古史地學家,詩人,文藝理論家,哲學家和國學大師,著有《曲錄》、《宋元戲曲考》和《人間詞話》等。

    那麼“人生三境界”就岀自於《人間詞話》,具體內容如下圖示:

    何為“第一境界”?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三句出自北宋晏殊《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中。本義是指一位美女情思愁困,心有不甘,在經過西風吹落葉的早晨,獨自上了高樓,對愛人的情思愁緒託付於天涯的路上。

    王國維借用此三句作為人生的第一境界,雖同此詩的原意不吻合,但真意是涵蓋人生的哲理在裡面,如同幹大事、求學問,皆如有“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奢望。

    相對於普通大眾的我們,不僅是基於原詩對愛情的嚮往,同時也折射出一種人生態度,學習即能成長。其過程並不是一帆風順,往往有秋風掃葉般的挫折,也有徘徊的惆悵,但是“望盡天涯路”,又充滿著希望!

    何為“第二境界”?

    王國維言及的第二境界是借用出自北宋柳永《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裡的最後兩句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原詩本意是真實情感的流露,說明相思是一種折磨,但為了心愛的人,願意折磨得瘦骨憔悴而老去。

    而王國維將此二句作為人生第二境時,就強調不願與原意同,僅是針對做大事業和大學問的人之追求境界。

    幹大事或做學問者,非一般人能比,然而普通人也不是沒有感觸。常言道:學習使人進步,但學習過程中,必須要有付出的精神,尤如“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那種臆想不勞而獲是不存在的,只有捨得一身肉,方得學識豐。

    何為“第三境界”?

    第三境界是一個昇華,也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其實王國維的總結也有它的出處,來自於南宋辛棄疾《青玉案.元夕》:“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幾句是辛棄疾在官場不順時,借用意中人來表達心中不滿的景象,好象在千百麗人中沒找意中人影,但偏在殘燈處看見了。

    王國維視這種感覺為最高境界也不無道理,畢竟在大事和學問上,一旦深入其裡面,有似尋而可達的答案,也有執著和追求的滲透。某些時候,大事業或大學問,表面關注不行,要做到“眾裡尋他千百度”,最後透過研究不期的結果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學習,對於人生是貫穿整個過程的,一輩子的目的是求深求精。唯學習而學習,掌握的是技能本領,也同時在實踐中不斷地揣度到最好的認知狀態。知識是個無底洞,你鑽研得越深,似乎收穫也越大就是普通人都能在其中有所新發現或有所新發明。

    總之,王國維的人生三境界,雖都與原詩句的原意不同步,但他借用的目的是警醒人生要注重的問題,也是提高人生境界的三步棋,在博奕中險勝,從而成就大事業、大學問,造福人類!

  • 7 # 文螢之

    王國維的“人生三境界”,從個人人生來說,我認為:【對於我們追尋的理想】

    第一,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人生中,世事紛繁複雜,很容易迷失方向,迷失自己。當我們在迷茫中,苦苦思索,眼界更上一層樓後,明白自己的人生追求後,遂豁然開朗,認定人生道路。

    第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明白目標後,就要去實現,去追求。可是,人的一生中,風風雨雨,坎坷難免,很容易懷疑、徘徊、猶豫,甚至放棄。這時候,就需要我們有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種精神,去堅持,去追尋。

    第三,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我們的人生理想,不一定能過實現,甚至不可能實現。經過很多磨難和努力之後,沒有實現就會明白,我們的理想、我們的目標也許就在身邊,無須如此執著,其實我們的人生苦苦追尋的不是那個結果,而是那個過程。即使發現永遠不可實現或者已經實現了我們的人生理想,但是,那有能怎樣呢?之後呢?不管怎樣,放平心態就好。

    【對於我們人生中的挫折】第一,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當我們遇到苦難時,我們心情低沉,深思熟慮的尋找辦法,也許某一刻就能徹底明白了苦難的意義。

    第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我們遇到苦難,堅持不懈,堅信可以戰勝一切,心甘情願去承受這一切。

    第三,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當我們遇到苦難時,內心苦楚,可是,當某一刻,徹底明白後,遂覺一切平常,無須滄桑,更無須苦苦思索堅持,只需平常心對待就好。是開悟、是放下、更是一種灑脫。

  • 8 # 靜竹詩雨

    我以為,此三種境界,也可謂人生的三個階段,也即青年的懵懂與迷茫,中年的努力與執著和老年的釋然與淡泊。“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有一種曠世的孤獨情懷氤氳其間,甚至有了卡夫卡面對無法進入的“城堡”時,內心所發出的“我只要出路”的況味。雖心中有萬千抱負,又怎奈“昨夜西風凋碧樹”。而在高樓之上,你似乎仍然堅信在天涯路盡頭,夢想仍舊在朝你隱隱揮手,那種幾近致命的誘惑卻讓你有了不惜代價的衝動。於是有了“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忘我與執著。而“不悔”是需要動力的,這種動力來自於自己跟自己的較勁,並非一時的盲動。因為他相信天涯盡頭的夢想依舊熠熠閃光。如果真的應了“付出總有回報”這一說法,那麼很自然地就會進入“驀然回首”的階段,你會發現所有的繁華都會落盡,所有的燈火終將闌珊,所有的夢想都不曾離開,所有的執著也不都是白費。畢竟你經歷過了。就像我們翻越過的每一座山都是歲月的饋贈。只有在“燈火闌珊處”你才能看清“那人”究竟是誰,究竟為何。這三種境界現實得幾乎毫無禪意,不管於作詩,於做人都大有裨益,值得在人生的不同階段反覆品味。我還想說,中國的古詩詞文化確實是世界文明的一大瑰寶,更是我們的驕傲。謝謝。

  • 9 # 閒客193223645

    王國維是著名學者,他的人生三境界的感悟分別來自三首詞句,也是他治學的理念,時代不同,感受不同,無法做出恰如其分的解讀。

  • 10 # 蘿蔔海棠

    王國維人生三境界:“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裡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王國維作為一代大師,經過不斷磨礪思索,體悟出了古今成大事業、為大學問的三個階段,三種境界。

    1.第一階段是事業草創期。方向不清,目標未定。此時也是面對人生抉擇的時期,猶豫躊躇,舉棋不定,有種拔劍四顧心茫然的感覺。人生之路是關乎個人及家庭命運的路途,需結合自身條件,參考各方意見,果斷堅定的做出選擇。切忌小肚雞腸,優柔寡斷,朝三暮四。

    2.第二階段是事業奮鬥期。人生之路就在腳下,奮鬥方向清晰。咬定青山不放鬆,吾將上下而求索,歷盡艱苦困苦而不悔,即將迎來黎明前的曙光。

    3.第三階段是事業成功期。事業將要取得成功。功夫不負有心人,持續的努力耕耘換來收穫和成功。百二秦關終屬楚,三千越甲可吞吳。勝利的果實、事業的成功、人生的巔峰屬於奮鬥者,成功是奮鬥出來的。

    這三個階段,就是人生事業成功必然經歷的客觀規律,這三種境界被王國維用詩詞獨特、精準的表達出來,詮釋了人們這三個階段的思想感受與心路歷程。對於我們現代的人來說具有很大教育意義和深刻的指導思想,告誡人們在規劃人生道路必須慎重、認真、做好吃苦奮鬥的準備,才可能在燈火闌珊處看見人生的輝煌與精彩。

  • 11 # 喵喵文化茶館

    大家好,我覺得我比較適合回答這個問題,因為王國維的“人生三境界”對我影響比較大!

    第一次聽到王國維的“人生三境界”是在高中的時候。我們高中的語文老師是一個很獨特的人,身上有著古代文人的幾分氣質。當時給我們講課,講到動情的時候,不由自主地給我們說出了王國維的“人生三境界”!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這裡說的是一個人開始去做一件事的時候,他是迷茫的,前方沒有道路,需要自己去摸索。這條路究竟會遭遇多少坎坷,多少磨難,無從得知。當你下決心去做的時候,會遭受很多人的反對,他們用他們的思維去告訴你,這不行,那不能幹。

    但是你毅然不放棄,還是決定去做,有點“不到黃河不死心”的執拗,“不撞南牆不回頭”的執著。眾人的冷言嘲諷就像是凜冽的西風一樣,滿地的樹葉,猶如“昨夜西風凋碧樹”,形單影隻的你,望著自己選擇的道路,猶如“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這讓我想起馬雲當年建立阿里巴巴時候的情景,當時不少人都理解不了他,都說他是不切實際的空談,朋友、周圍人都理解不了他,那個時候的他,正是王國維說的第一境界。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這句詩出自北宋柳永的《蝶戀花》,形容為了心愛之人而消瘦無比,這裡形容一個人為了心中的理想而宵衣旰食。

    一個人既然選擇了自己的那條路,那就應該堅持的走下去,縱然衣帶漸寬,憔悴不堪,也為了心中的理想咬著牙堅持下去。網上有句這樣的話:自己選擇的路,跪著也要走完。

    一個人想要幹成一件事情,真的需要努力,達到一個質的變化,這種變化是你能夠感覺到的。

    俞敏洪創辦新東方之前,曾是一個不敢在別人面前講話的人,十分靦腆,很難想象後來的他能夠在萬人面前談笑風生,這是怎樣的一個蛻變,沒有“衣袋漸寬”的變化,哪能得到你心中的“伊人”!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這句詞出自南宋辛棄疾《青玉案》,王國維用它來形容人生的第三境界。做學問,做事情,它都需要你付出足夠的努力,反覆的琢磨,不斷的推敲,來回的論證。

    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你突然發現原來竟然是這個原因,正猶如“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豁然開朗。

    這種情況我是深有感觸的,因為我是做科研的。做一項科研,你不知道它的最終結果會是什麼樣子,需要你不斷的去設計實驗,然後對實驗出現的結果進行詳細的剖析,然後在此基礎上,繼續實驗,繼續剖析,正是這樣的反反覆覆,實驗的真相才能呈現出來。

    總之,當你經歷一些事情,去真正地做成一件你引以為傲的事情時,就會對這人生的三境界有著更深的理解與感悟!

  • 12 # 石徑斜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裡,引用了三句古人詩詞,來說明古今成大事、成大學問必須經過的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這句詞出自晏殊的《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

    這句詞的意思是:昨天夜裡西風慘烈,樹上的綠葉凋零,我獨自登上高樓,望著那條消失在天邊盡頭的小路。

    我對這句話的理解是這樣的:凡是能夠成大事,做大學問的人,必然有一段與眾不同的經歷或環境,就是這種與眾不同的經歷或者環境,促使他下定決心去做成一件與眾不同的事情。“昨夜西風凋碧樹”,就是這種經歷或者所處的環境。

    而“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就是對自己所處的環境的思考和探索。正是處在這樣的環境下,或者有這樣的與眾不同的經歷,所以要經常深入思考,一旦下定決心,就嘗試著去積極探索。

    第二個階段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這句詞出自柳永的《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

    這句話是說熱戀中的情人雖然衣帶漸寬、形容憔悴,也心甘情願、無怨無悔。

    這句其實很好理解,就是在選定目標後,一定要不怕挫折和失敗,照著自己的目標,堅韌不拔地走下去。這讓我想起了瑪麗凱說過的一句話:

    “我誠摯地相信,生命是一連串的企圖和失敗,只有在偶然的機會中,我們才能體驗到成功,最重要的是繼續嘗試”。

    第三個階段是“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這句詞出自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

    它的意思是我在人群中尋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頭,不經意間卻在燈火零落之處發現了她。

    這句詞向我們描述了一個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於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寄託著辛棄疾屢次政治打擊失意後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汙的孤高品格。

    王國維把這句詞作為做學問的最高境界,顯然有兩層意思。第一層意思是強調要想成功,就必須做好過別人不能過的生活的準備,守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苦。就像詞中那個孤高淡泊、超群拔俗的女子一樣,別人都在觀賞燦爛的燈火,而她卻獨自一人在燈火寥落處默默無語。

    第二層意思是說當你一直堅持自己最初的選擇,一直心無旁騖地努力,有一天,你會突然發現,自己真得已經與眾不同,已經就在成功的不遠處。

  • 13 # 西遊夢紅樓

    王國維,出身於書香世家,浙江省海寧州(今浙江省嘉興市海寧)人,看過清朝的落幕,迎接著民國的興起,是中國近、現代相交時期一位享有國際聲譽的著名學者,郭沫若稱他為新史學的開創者。王國維在文學、戲曲、美學、史學、古文學等造詣深厚,是個只做學問,不交權貴,不慕榮華,不圖享受的大學者,他提出的“人生三境”道破了做學問的人該持有的態度,也成了許多人的座右銘。

    “人生三境”出自王國維的《人間詞話》,是其精神追求和思想導向的體現,而這本書更是中國美學史上融通中西、承前啟後的理論鉅著。

    他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

    一境: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詞句出自晏殊的《蝶戀花》,但不是古文人的觸景傷懷,身居高樓不知前路該走向何方,是視野茫茫,心也茫然,一點點惆悵,一絲絲寂寞。

    王國維幼時博覽群書,涉及傳統文化的許多領域,讀雜而知精,在接觸到文化知識時形成了讀書的方向以及思想走向。

    王國維此話寓意,是在堅定做學問者的方向,為目標極力而求索,登高望四野可知細節,於細節可知不足,是以望盡天涯路。只要做到心中有數,沿著確定的路線走下去,終究達到彼岸,那兒花開,靜等君釆取。

    二境: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這句出自北宋柳永《蝶戀花》兩句名詞,如果柳永在愛情之路走得艱辛,小心翼翼地維護著自己的愛情不至於夭折,做到此後無怨無悔,那麼做學問也該如此。

    王國維拿這詞來比喻做學問之路,恰到好處。情要專一,也要終一,做學問也如此。

    天上掉餡餅是有可能的事,但做學問是不該抱有這樣的幻想,惟有腳踏實地一途。

    咬緊牙關,步步求證,迎難而上,不受外界的熱鬧所影響,任他如何繁華,任他如何蒼涼!

    我只管開啟書頁,進入我的世界,忍得住寂寞,受得了折磨,即使人瘦衣寬,我也該坦然而笑,無怨無悔,因為做學問,本就枯燥乏味,但總得有先行者。

    王國維這句引用是在強調努力,做學問下的苦功夫,明面的光彩可能是一生廢寢忘食的寫照,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鐵桿成針需大毅力者,其中功夫不足道也!

    三境:眾裡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

    詞是引用南宋辛棄疾《青玉案》詞中的最後四句,這用在愛情,是一個傷心人的自怨自艾;也可以說是一種柳暗花明的結果,兜兜轉轉了許久,原來尋求的人就在眼前。

    王國維取了柳暗花明之意。

    做學問不是一蹴而就的,很多時候付出了諸多努力,卻看不到成果,有時甚至是懷疑自己的方向錯誤,推倒重來,對己身和時間都是一個極大的考驗。

    惟有專注、堅持一途。

    窺一徑而知全貌,是建立在探索的基礎上,觸類旁通,是建立在博學的基礎上的應用,所以柳暗花明實則是總結求索後的豁然開朗,是功到自然成的驚喜,也是情理之中的結果。

    這三種境界逐著努力堆積而成的大廈,講求根基,不是空中樓閣,所以王國維又說道:“未有不閱第一第二階級而能遽躋第三階級者,文學亦然,此有文學上之天才者,所以又需莫大之修養也。”

    這三個境界,不論放諸愛情、事業或是做學問,都是自然而然的準則。確定方向,付諸努力,最終瓜熟蒂落。其中必有艱辛之處,也只有堅持一途,為達到心中的目標堅定邁步,做到衣帶漸寬終不悔,必將尋來那人,正在燈火闌珊之處。

  • 14 # 大晟府小書僮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裡提出“三種境界”,與其說是談人生事業,倒不如說反映的是王國維的論詞方法。當然,既然王氏已經提到“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那麼後人從這“三種境界”裡面產生出對於做事業、做學問的聯想,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王國維論詞,注重詞的感發作用,善於體察詞中透露出的隱約的“比興”成分,並由此而引發出豐富的聯想。

    詞原本只是供歌伎演唱用於娛樂的音樂文學,題材大抵不離女性生活、愛情、惜春悲秋之類,風格綺靡柔麗,出於花間柳巷、歌筵酒席,具有明顯的女性化特質。到了文人手中,雖然宋初以還,題材並無突破,文人的創作亦無刻意寄託或言志的成分,但在王國維這種注重興寄作用的論者看來,那時的詞,實在有著深層的、豐富的聯想。

    產生這種聯想的原因有兩個。

    第一, 中國的抒情文學,自古就有香草美人的比興傳統,如以美人喻賢者,以娥眉受到妒忌比喻小人嫉賢妒能。又以草木凋殘喻美好事物的衰落,如《離騷》“雖萎絕其亦何傷兮,哀眾芳之蕪穢”。而宋初以還的詞多女性題材,自然便會產生相關的聯想。

    如《人間詞話》雲:

    南唐中主詞“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大有眾芳蕪穢,美人遲暮之感。

    中主此詞,其實就是普通的婦女思念遠方丈夫的閨思之作,但菡萏香銷的意象卻令讀者聯想到歲月流逝的傷感。

    第二, 文人士大夫填詞,雖然並未有意寄託,但詞畢竟是抒情文學,填詞的時候,作者的性情學識、身世遭遇、思想情緒往往會無意地在詞中流露出來,這種流露是隱約的,但並非不可感受。如王國維甚為推崇的馮延巳,他的詞就往往在寫景中流露出深深的惆悵和執著。

    這種有著“隱約的寄託”特點的詞,晚唐至北宋初猶多,所以論詞注重感發作用的王國維極為推崇這段時期的詞,而極力貶低南宋以思力和文字勾勒取勝的雅詞。

    那麼,我們瞭解了王氏論詞的特點之後,便不難理解,為何他會對幾句寫情的詞句,發出“三種境界”的論述。

    注重比興感發的論詞方法下的“三種境界”

    第一境界,來自晏殊的《蝶戀花》: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原來碧綠的樹木,一到秋天,被西風摧殘凋零,在這種令人憂傷的秋季,獨自走上高樓,遠方的路看不到盡頭,天涯茫茫,心裡亦一片惘然。

    聯想到人生的遭遇,這情景,有一種事業低落,孤獨無助,前途迷茫,不知何去的感覺。在為事業而奮鬥的路上,總難免有遭遇挫折、失意落寞之時,心中彷徨,情緒消沉,就如這詞中的情景一樣。

    第二境界,來自柳永的《蝶戀花》: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作者思念情人,以致不思寢食,日漸消瘦,形容憔悴,但他一點也不後悔。這是一種精神上的執著和堅持,對於做大事業者,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也不放棄,不後悔,不退縮,哪怕精神受到折磨,身體受到摧殘,也堅持下去。這就像“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一樣,縱使前路艱難,也執著前行。

    第三境界,來自辛棄疾的《青玉案》:

    眾裡尋它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詞的本意是,元宵佳節,熱鬧的花市,作者看到一個美女,可是車水馬龍,轉眼美女不知去了哪裡。作者苦苦尋找而不得,正當惆悵之時,偶然回頭,卻看見那美女就在燈火闌珊處。這有一點“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的意思。

    我們做學問、做事業,並非一蹴而就,而是有一個奮鬥和積累的過程。經歷過無數挫折、失敗,但沒有放棄,在事業的道路上執著地前行,努力總是會有回報的,當付出足夠多、積累得足夠多的時候,你會發現,成功其實已經悄悄地來到身邊。那個燈火闌珊處的美女,就寄喻了事業的目標。可能做銷售的朋友最有體會,最初幾個月打了無數電話,嚥下無數被拒絕的苦水,但終於有一天,你開始有訂單了,並逐漸多起來,甚至那些曾經拒絕你的客戶,主動找到你了。這是在經歷了“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迷茫、“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執著奮鬥之後,迎來的“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喜悅。

    其實,我們要看到,這三首詞,它們的本意決沒有王國維“三種境界”的意思。它們表達的都是思念、或尋覓所愛之人的感情。王國維本人也說了:“然遽以此意解釋諸詞,恐為晏、歐諸公所不許也。”然而,由於詞中隱含的感發作用,令人生出比興的聯想,從而聯想到人生事業的追求的過程。這是這一類詞(尤其北宋初以前)的藝術魅力所在。

    而且,這些聯想可以很豐富,甚至不限於王國維“三種境界”的聯想。這是詞的一種特別的美學特質,王國維可謂深明此種特質。《人間詞話》有一段論述:

    詞之為體,要眇宜修。能言詩之所不能言,而不能盡言詩之所能言。詩之境闊,詞之言長。

    要眇宜修,是一種精美細緻的美學特質。詞之言長,是指詞表達的意思微妙蘊藉、深遠幽隱、意餘言外。由於此種特點,故此類詞能給讀者以豐富而深遠的想象。

    《人間詞話》又云:

    詞之五代、北宋,皆無題也。非無題也,詩詞中之意,不能以題盡之也。

    更是道出了五代北宋這一類詞的特點:因為意餘言外,所以不能以題盡。

    其實,王國維本人曾對“三種境界”作出過解釋

    蒲青《人間詞話補箋》載:詩人吳芳吉任教西北大學的時候,蒲青曾以“三種境界”向其請教,吳芳吉也不懂其意,於是在訪清華的時候,順便找到王國維求示。王國維回答:

    第一境即所謂世無明王,棲棲遑遑者;第二境是知其不可而為之;第三境非歸與!歸與!之嘆與?

    “世無明王,棲棲遑遑者”句, 與孔子有關。因為天下沒有賢明的君主,欲恢復禮樂的孔子只好焦急地終日奔波,以求實現自己的理想。“知其不可而為之”,是說遭遇失敗挫折了,但沒有氣餒,沒有放棄,而是繼續執著地追求。“歸與!歸與!”句亦出自孔子。《論語.公冶長》:“子在陳,曰:歸與!歸與!吾黨之小子狂簡,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原意是鼓勵學生冉求從政,實現政治抱負,但又擔心冉求的行為修養未夠。

    王國維作此解釋的時候,距《人間詞話》成書已過去近20年,他的思想也許已經發生了許多變化,晚年的解釋,是否便是寫書時的本意,已不可知。

  • 15 # 劉旭Allen

    國學大師王國維先生曾寫過這樣的句子: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釋諸詞,恐為晏歐諸公所不許也。"

    此句出現在王國維先生的《人間詞話》中,作於1908~1909年,最初發表於《國粹學報》。

    《人間詞話》是王國維先生專用來對古今詞人所作詩詞進行品評,而此中的“三種境界”也專指作詞的路徑。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是作詞的第一種境界。此時的詞人可能剛入詞壇,心有餘而力不足,空有一腔創作熱情但卻無從落筆,迷茫、憤懣、自抑,一個“獨”字又體現出了客觀上被別人所譏諷嘲笑,主觀上抑鬱難耐的雙重壓抑。孤獨一人走上高樓,浩瀚星海雖在眼前,但是星光卻從未有過影子。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是作詞的第二種境界。抑鬱之後的日子繼續著抑鬱,沒完沒了的交錯不安,與其無藥可解,不如充實自己。多看看書,多練練筆,漸漸的自然會有所領悟、有所進步,隨後一種“目標”感油然而生,此中的“伊”原指人,沒錯—女人,但此時卻成了成就自己文學之“目標”。

    “眾裡尋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是作詞的第三種境界。日積月累之後、頓悟其中訣竅的瞬間可能是一種“自我嘲笑”,原來一切的華麗辭藻也好、美好押韻也罷,原來都在曾經那一張張被揉碎的草稿當中,就像歌裡所唱到的那樣“又回到最初的起點……。”沒錯,做人需要回頭看,回顧來時的路,但這又並不意味著你只需要單純的“看”,千萬別忘了這條路上你邁過了多少的荊棘坎坷,多少心酸淚水,看似一切的成果也好、名篇也罷,曾經自己都有過類似的創作,但千萬別忘記,這一切都來自漫漫創作歷程上點點滴滴的積累。

    做人,何嘗不是如此。

    你總會孤獨,你的那些理想總會被人帶著異樣的目光鄙夷,有誰真的在乎過你,又有誰真的幫助過你?你的一切不依舊靠的是自己。難過的日子確實難熬,你總會迷茫、會後悔,是否堅持對你來說似乎成了一個空談,一個“烏托邦”。

    但是守住那份初心,在將來何嘗不是一種快慰。沒人知道自己的未來會是怎樣,但是未來的日子卻總是充滿嚮往。

  • 16 # 李施安Lynn

    這三句宋詞也是我少年時代起就喜歡的,結合自己有限的人生經驗和理解,更願意用自己的順序來表達四個生命階段: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句出自屈原的名作《離騷》可以作為人生的第一階段。我們每個人一出生就是來探索這個未知的世界的,或者說探索未知世界是我們貫穿一生的使命。

    柳永的“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可為人生的第二階段,在探索世界未知的過程中,我們不斷透過各種途徑學習,體驗,總結,並作為對未來的指導。這個過程中,我們迷茫、受挫,卻矢志不渝,不悔來到這紛雜的人世間。

    辛棄疾的“眾裡尋他千百度,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可為人生的第三階段,我們一直在這個世界中探尋,在他人身上尋找答案,直到有一天我們開始了向內尋找,驀然了悟“原來這個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無關;自己一直在闌珊的燈下,明亮而孤獨”。

    晏殊的“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 望盡天涯路”是我最最喜歡的,經歷自我探尋、自省和修正,人格更加完整和豁達,登上高樓,一眼看到人生的盡頭,卻也不懼孤獨,平和安然的走完餘生,這便是人生的第四階段,也是最後的階段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國黑人獨立屍檢結果為窒息死亡,這說明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