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呆呆狐狸醬
-
2 # 洋洋愛剪輯
《良醫》的劇情介紹,這是一部與自閉症相關的美劇,在他看來,這部美劇是值得花時間去觀看的,尤其是對於特殊孩子家長來說。
主角是一名患有自閉症兼學者綜合徵(學者綜合症(Savant-Syndrome)是指有認知障礙,但在某一方面,如對某種藝術或學術,卻有超乎常人能力的人,自閉症患者中只有10%是學者綜合症。)的新晉外科醫生,這部劇裡有我們生活中每個不完美的人的投影。 與其認為全劇是在講“天才”,不如更加準確地說是在講“缺陷”。
第一集,主角肖恩在機場偶遇了一場突發事件,一個男孩被廣告牌碎裂產生的玻璃碴扎傷頸動脈和腹部,救護車還未趕來的情況下現場一片混亂。 在男孩生命垂危之際,肖恩的腦中浮現瞭如教科書般的人體構造,並根據傷者的胸腔活動及脈搏情況迅速判斷出傷勢。
在沒有專業救助工具的情況下,他找來刀片、酒、以及塑膠管等,現場製作了一個單向閥,緩解了傷者出現的創傷性氣胸。
但在過程中這個年輕人卻差點被保安當做恐怖分子而拘捕,因為他無法與人進行良好溝通。
14年前,患有自閉症的肖恩不被父親所愛,在多次被學校拒收後,勃然大怒的父親摔死了肖恩心愛的兔子,弟弟史蒂夫一氣之下便帶著肖恩離家出走。不幸的是,他們的“流浪”時間還沒過多久,史蒂夫就在一次意外中喪生。幸運的是他又遇上了身為醫生的格拉斯曼,格拉斯曼對這個不被生活喜愛的肖恩視如己出。肖恩有著出色的影象和空間記憶力在格拉斯曼的引導下,肖恩的醫學之路逐漸開啟。
肖恩曾說:“我爸爸告訴我他寧願沒生我,我不值得他為我努力付出,但我知道我是值得那些付出的,因為我的弟弟總是在關心我,即便意味著他活得更艱辛。”看到這句話我一陣心酸,如果自己最親的人都不願意包容接納他,那還有誰能去做到。此劇原作者的筆下,也一定是相信每個有缺陷的人,都有自己閃光的地方,而不是僅剩絕望,最重要的,是有理解他們、給他們機會的人。
正如最初格拉斯曼在醫院董事會面前為肖恩爭取錄用機會時說道:“我們僱了肖恩,就會給那些有缺陷的人希望,讓他們知道,缺陷並不能定義他們,他們確實還有機會。
自閉症成因如今在世界範圍都還是科學難題,目前世界前沿的研究結果都是偏向於基因突變。前段時間鬧得沸沸揚揚的基因編輯嬰兒事件令人憤怒。當然從家庭、個人的角度出發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後代是完美、受歡迎、有價值的,但採用這種自私的方法得來的“完美”為人類這個物種的未來會造成怎樣破壞?有人說人類的基因池已被汙染,潘多拉的魔盒已被開啟。這一點都不誇張,畢竟在人類社會狹隘的主觀意識裡受歡迎的特質並不多,如果人人都想自己的後代擁有這些特質而去打基因編輯的主意,任由這個趨勢發展下去失去基因多樣性人類會自取滅亡。
-
3 # 網際網路搬磚小哥哥
《良醫》S1:渡人可渡己,醫者能自醫
早在去年播出後,我就寫過一篇《良醫》的文章(新劇評測!《良醫》S1E1-E3:不想救人的自閉症不是好醫生),之後也一直都在跟連載,發現越追越好看,直到上個月大結局。
老實說,此劇值得每集都說道說道,無奈自己時間精力有限,沒法做到跟寫太多劇,但“在完結後寫一篇綜評”的想法卻是早就立下了的。此次藉著“丁香園”約稿的機會,我就一鼓作氣把這篇文章碼出來了。
【注:文章內容差異還是比較大的,這篇會與去年那篇有所重複,同時依然包含了大量劇透,如果沒看過《良醫》的朋友,閱讀前還請三思哦~當然,也強烈推薦去看看這部清新、Sunny、溫情的醫務劇。】
說起醫療題材美劇,各大排行榜都繞不開一部作品,而且它一定位列前茅,那就是《豪斯醫生》,休·勞瑞演繹的“房子叔”人格魅力無限,為這部製作精良的劇集增添了無數風情。
就在我認為未來不會再有更好看的醫務劇時,一部新作立刻給我上了一課,那就是由打造《豪斯醫生》的功臣大衛·簫爾奉出的《良醫》(The Good Doctor)。
該劇由同名韓劇改編,去年9月首播,今年3月完結(第一季共18集),雖是改編作品,口碑卻全面超越了“原作”,即便和《豪斯醫生》比較,許多方面也都不落下風,甚至更加出色。
《良醫》的主演是有名的青年演員弗萊迪·海默,在十多年前做童星時他就是大家喜愛的熟面孔,參演的《尋找夢幻島》、《查理和巧克力工廠》、《亞瑟和他的迷你王國》、《聲夢奇緣》等影片均口碑不俗(沒長殘的童星是寶啊!)。
成年後出演《貝茨旅館》,讓觀眾們認識了一個更加成熟有變化的海默,此次出演《良醫》中患有自閉症的天才醫生肖恩·墨菲,則又是一次全新體驗,連海默自己都開玩笑說:“在殺人殺了那麼多年之後,終於能救人了,不能比這更美好了。”
該劇毫不含糊,一開場就動真格的:肖恩在機場親眼看見一名8歲男孩意外被玻璃砸中,立刻上前實施救治。
才學過人的肖恩臨危不亂,飛速分析起孩子靜脈擴充套件的原因,他的大腦就像一臺儲備豐富、運算迅捷的計算機,很快得出左肺受傷的結論。
肖恩不是隻會背書的書呆子,他很會活學活用,情況危急之下,他找來酒、刀、塑膠管等普通工具DIY了個簡便的單向閥門,幫男孩恢復了呼吸,這一手,就連醫院的主治醫生梅倫德斯都歎為觀止。
肖恩是個天才醫生,但也是個自閉症患者,他無法像普通人那樣正常溝通,在機場拿刀時就差點被警衛當成危險分子抓起來……
讓這樣一個人來當醫生,顯然是有爭議的——作為肖恩的恩師兼養父,同時也是聖何塞聖文德醫院的院長,亞倫·格拉斯曼極力希望肖恩能成為一名外科醫生。
肖恩是高功能自閉症患者,還有學者綜合徵,他觀察和分析事物的角度獨特,做個醫生綽綽有餘,而且這也能給有侷限性的人帶去希望,讓醫院變得更好。
馬庫斯·安德魯斯主任卻不認同,自閉症患者終歸存在諸多障礙,“醫生不僅要提供資訊,還要懂的溝通,得有同情心、同理心。”
最終,格拉斯曼以院長職務作保,肖恩又帶來一份面試“大禮”,外加一番感人肺腑的話語,這才磕磕絆絆著入職。
肖恩的優點和缺陷都十分明顯,“他到底能不能成為一名好醫生?”是縈繞在每位觀眾心頭的疑問。
從醫學素養來說,肖恩完全能勝任這份工作,他如同精密的機器,只要握住病人的手,就能在腦海裡自動構建病理圖,推演對方身體狀況與可能存在的病症,把這份絕活稱之為“超能力”都不為過。
但從溝通交流層面來講,肖恩更像個“不近人情”的怪醫生,病人擔心聽到的話他想到哪說到哪,領導沒把握的治療方案他又第一時間脫口而出……
也難怪梅倫德斯會把告誡他以後別再當面拆臺了——但肖恩並不覺得這是拆臺,他只是順著梅倫德斯的意思把所有可能性提出來而已,告訴病人還有希望……那些治病救人之外的顧忌和規則,他不懂。
當然,只談角色不談劇情的電視劇都是耍流氓。
作為一部以單元劇形式為主的連續劇,《良醫》幾乎每集都有兩起疑難雜症同時醫治,它刻意減少了推理解謎的篇幅,轉而增強求醫的偶然性、提高病症的離奇程度並突出病人身後的現實問題,如此處理下,每次看《良醫》都會覺得新鮮、深刻、妙趣橫生。
以第6集為例,開頭是主治醫生帶著住院醫師們值夜班搞培訓,這本該是個輕鬆閒逸的夜晚——可突發了一起婚禮大巴的車禍,24人緊急送醫,一瞬間,醫院變成了全員齊上陣的戰場。
肖恩好不容易克服了心理障礙開始救治新郎馬爾科,卻發現他部分股骨粉碎,截肢是唯一選擇……之後,同事克萊爾和他想到了用鈦合金3D打印出人造骨骼。
聽上去很棒,但現實難題也擺在了眼前:這種程度的更換手術從未做過,如果截肢,馬爾科一定能活下來,可如果更換整根股骨來保住他的腿,則會有10%的可能性喪命。
這個問題已無關醫學,而關乎傷患未來的人生。
馬爾科的父母不想冒風險,堅持截肢,妻子索尼婭卻想試一試。
起了爭執後,雙方開始道出這段婚姻中更多隱秘,希望藉此能夠說服對方,尤其是索尼婭,她告訴公公婆婆,二老心中近乎完美的兒子其實遠沒有那麼堅強,如果醒來後發現沒了腿,他會崩潰……
由於車禍發生在婚禮之前,馬爾科的醫療決策委託人仍是他父母,爭到後來馬爾科似乎仍逃不了截肢的命運。
但執著的索尼婭堅信自己更加了解丈夫,不惜“翻臉”動用法律調解手段,最終讓丈夫接受了換骨手術。
幸運的是手術成功了,而看馬爾科醒來後的態度,顯然當初若要自己選,他肯定會支援妻子。
第11集至12集“玩”得更大,不僅兩集聯動敘事,兩起“病例”也各具特色。
一起發生在病房和手術室中:給同卵連體雙胞胎珍妮和凱蒂做腎臟移植手術,她們已分別被耶魯與哈佛錄取,六個月後還要做分離手術,大好的未來正在等著她們。
術後凱蒂的新腎臟功能良好,但珍妮發生了腎靜脈破裂,還出現心力衰竭,預計只剩下幾天時間,眼下最好的辦法就是儘快分開她們。
然而,想在12個小時內做完6個月的準備是件難事,尤其雙胞胎還共享著同一根矢狀竇靜脈……
除了手術的複雜,還要擔心當事人的情緒——凱蒂臨陣退縮了,她覺得自己和珍妮命中註定要連在一起,直到克萊爾勸說之下,她才接受“成為兩個更自由的獨立個體”的願景。
另一起“治療”發生在醫院之外:想要獨立的肖恩總覺得格拉斯曼在控制自己,一片混亂的他無所適從,而女鄰居莉亞同樣被工作生活壓得喘不過氣,於是兩個互有好感的年輕人來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看上去只是不安分美少女攛掇守規矩男青年翹班的故事,可實際上,兩人在出發前各有心病,這場沒有目的地的短途度假,也是一次“尋找生活意義”的療傷之旅。
他們在路上聞到了外面世界的氣味,聽著動聽的音樂,莉亞還讓肖恩駕車,帶他去喝酒、唱歌,甚至接吻……
儘管嘗試了許多“第一次”的肖恩最後還是吐了,但他膽怯踟躕卻又勇於嘗試的言行無限啟發了莉亞。
這趟旅行下來,莉亞決定放棄升職加薪,離開快節奏的聖何塞,回到老家賓州去改裝舊車,去做她真正想做的事。
兩場治療看似都有驚無險,可後面還有更復雜艱險的考驗等著他們。
做完分離手術後,凱蒂生命體徵正常卻一直沒有意識,珍妮先醒了過來,心室卻又出了問題,她雖然戰勝了一人獨處的心理障礙,但沒能戰勝生理疾病——凱蒂可能永遠醒不過來了,把她的心臟給珍妮,至少能挽救一個人。
母親忍痛決定保珍妮,沒想到拔管後的凱蒂反而有了復甦跡象……
正當所有人都一籌莫展時,回到醫院的肖恩提出了“重新連線她們”,這一次是連大腿股動脈,珍妮可以藉此讓心臟重新恢復生命力。
這次輪到珍妮臨陣脫逃了,她不願自己成為凱蒂的累贅,直到再次來到凱蒂身邊,她才改變主意:這份血濃於水的親情早已不可割捨,她們需要彼此,也不分彼此。
兩人透過連線手術再度結合,一起醒了過來,一連串變故後,她們終於穩定下來……
可上天再度開了一個惡劣的玩笑,珍妮的心臟問題同時出現在凱蒂身上,前者正在殺死後者,她們倆必須立刻分開,否則全會沒命——在母親的勸慰下,凱蒂終於默許了今後一個人活下去的未來。
手術檯上除了成功和喜悅,同樣也在發生著遺憾和哀傷。
肖恩和莉亞雖然“治癒”了對方,但隨著莉亞決意離開,“病情暫時穩定下來”的肖恩反而鬧得更兇,他不顧一切,同樣決心離開聖何塞。
這是個有欠考慮的不成熟決定,格拉斯曼本想挽留,但他意識到這是肖恩近來一直躲著自己的原因……
於是他想到了放手,寫好推薦信交給肖恩,讓他自己去選擇、去犯錯、去生活。
看得見、摸得著的自主權,就是幫助肖恩擺脫混亂的最好“良藥”,他終於冷靜下來審視過去言行和未來的道路,之後他交回推薦信,並端正心態和莉亞告別……分離不意味著結束,留下來也不代表妥協。
自閉的肖恩從未像此刻那樣成熟。
看到這裡,再去看最初的問題也就不難解答了:成長,是《良醫》最核心的主題之一,對於吃透教科書但缺乏與人溝通的肖恩來說,他不僅需要臨床經驗,更需要去理解人與人之間“繁複”的情感與渴望。
像在第17集中,肖恩就不明白一個不能笑的女孩,為什麼會為了笑容去接受一場可能致死的非急需手術,讓別人看到自己的笑容很重要嗎?
肖恩當著病患和家屬的面提出這個疑問自然是無禮之舉,但細想下來確實也有道理,所以真正的問題是“你的笑容到底有何涵義?”
對肖恩來說,這個答案在女孩真正露出笑容之前是無法理解的——直到手術成功後,女孩父親展現了久違的幸福微笑,同事們全都喜笑顏開。
“你的笑容是‘假’的,但其他人都是真的。”肖恩以他獨有的眼光,重新認識了冒風險“取悅”他人的意義,裡面蘊含的純真和快慰乃是無價之寶。
肖恩的成長還體現在他的個人生活中,比如他對格拉斯曼的態度變化。小時候和弟弟離家出走後不久,弟弟就意外身亡了,是格拉斯曼把他撫養長大,並協助自己走進醫學殿堂,可以說格拉斯曼是“亦師亦友亦父”般的角色,肖恩的“依賴感”可想而知。
剛開始格拉斯曼想助肖恩慢慢獨立的時候,肖恩驚恐著拒絕,固執地只願接受格拉斯曼的幫扶。
一來二去,自覺翅膀硬了的肖恩又開始抗拒格拉斯曼的關懷,這才有了翹班旅行的一幕。
之後,孤獨的肖恩漸漸意識到格拉斯曼之於自己無可替代的地位,主動提出了和好。
這也正好對應了“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的三層境界,結果雖然一樣,但肖恩的成熟心態早已不可同日而語。
除了搶眼的肖恩外,《良醫》中其他配角的表現同樣不俗。
克萊爾·布朗是最早親近肖恩的同事,由於年少時被不負責的母親傷透了心,所以她從讀書到工作一直都非常努力。
嚐盡人間百味的克萊爾敢於對職場性騷擾說不,也往往最能理解病患的心情,這讓她成了最有說服力的住院醫生。
和克萊爾有過一段情的傑瑞德·卡盧是個超級富二代,但代價是孤獨的成長記憶,他立志離家做醫生不為掙錢,而是為追求人生理想和生存價值。
正因為傑瑞德對於感情關係過於珍視,這才會為了克萊爾出手打人,哪怕在停職後設法迴歸,也改變不了被邊緣化的處境。
之後加入團隊的摩根·雷茲尼克看上去是個有些討厭的“心機女”,她把工作看成了你死我活的競爭,說話做事總以自己利益為主。
但在摩根爭強好勝的背後,是優秀的履歷、顯赫的出身以及孤傲的執念,她輸不起。
最後一個入隊的亞歷克斯·樸已經45歲了,“大器晚成”的他在學醫前當了15年的警察,這也使他總會以更加現實、犀利的態度去說話辦事。
至少,暗示想救人的囚犯自殺來獲得器官捐贈,這種事除了樸醫生沒幾個同事能做到……
還有這群住院醫生的導師兼領導,聖何塞聖文德醫院最好的外科醫生尼爾·梅倫德斯,在手術檯上他是一個值得尊敬的醫者。
一開始,他不願接納有缺陷的肖恩加入自己團隊,在拗不過現實的情況下,他第一時間就直言不諱地告訴肖恩未來只能做冷板凳,這份冷漠和自負正是出於責任。
經過漫長的接觸、磨合與認識,梅倫德斯認可了肖恩的能力和為人。
在肖恩確實犯錯的情況下,他沒有落井下石或明哲保身,而是坦然一併扛起了問題,這份包容和大氣恰恰也是出於責任。
性格有別、人生各異的醫生們構成了故事中的群像,讓《良醫》變得更為好看。
首季大結局時,格拉斯曼被查出得了腦瘤,遭遇了“渡人難渡己,醫者難自醫”的窘境。
消極失落的他,在面對肖恩、傑西卡等好友的關懷勸解時,露出了氣急敗壞的神態,風度全無……平時再從容不迫的醫生,此刻也會像常人一樣對行將就木的剩餘時光感到惶恐不安。肖恩的“不甘”與格拉斯曼的“認命”形成了鮮明對比,他不管後者還剩一年多還是三四個月,醫生也會都會犯錯,或許還有一線生機!
“你接受了你的診斷,但肖恩沒有。”
肖恩的堅持不懈感染了格拉斯曼,終於又做了第N+1次活檢,查出患了小型神經膠質瘤——雖然還是癌症,要開腦、做化療,但如果運氣好的話,自己還能活得更久。
肖恩那忘情的一抱融化了無數觀眾,這份真摯純樸的感情並沒有因為他不善表達的性格而折損,相反,正因為自閉症的不易和頑強,肖恩的種種言行才更能打動別人。
身具缺陷的人究竟能不能做好醫生?《良醫》在無形中已給出了答案,焦點不在於他(們)在異樣眼光中走得多遠,而在於能否給他(們)這個機會。
乍看上去,《良醫》像一碗心靈雞湯,但這碗雞湯並非靠劣質味精堆砌出來,而是用至善至美的真情實意熬出來的,它足夠新鮮美味。
在此影響下,該劇彷彿自帶一層“濾鏡”,把許多生活中的醜惡和不堪都淨化了,就連馬庫斯企圖利用肖恩失誤拉格拉斯曼下馬這種有些陰暗的事,到最後都沒透出多少“陰暗”的味道,因為格拉斯曼主動陪著肖恩去認錯受罰了。
《良醫》是一個光明、溫暖的故事。
此外,《良醫》還有許多優點,比如弗萊迪·海默等演員優秀的表演,以及型別各異的動聽歌曲——總有一款適合你。
即便在戲外,關於這部劇的新聞資訊也都很暖心,例如海默在自閉症日那天號召大家關注自閉症患者,“我覺得這部劇帶給世界很多真實的改變,越來越多的自閉症患者或者他們的家人敢於在網上發聲…他們也讓自閉症更加被人所瞭解、理解,那些真實的人、事、情感,給人的感覺更深,也讓我看到了真的有人在努力為這個群體在做事。”
-
4 # yis發
最近因為某音上截的第一集的片段,(好像有170w讚了)良醫一直雄據搜尋瀏覽榜前三,首先先跟各位新晉的海默小天使的迷弟迷妹們確認下眼神,沒錯這就是當年查理的巧克力工廠裡的小正太,現在不僅沒有長殘,而且變成了演技與顏值並存的男神級存在。
再安利一下各位新粉的小夥伴,可以去看下海默小天使的訪談節目。那一嘴英國口音看得人真是不由自主露出姨母笑。
好了彩虹屁先放一放,看回劇集本身,新上車的朋友們建議先補齊三季內容順序觀看,畢竟順著時間線才能見證人物各自的成長。
說實話看完第10集真的以為第三季開始的時候自己的預測要應驗了,畢竟第三季還安排莉亞的存在就總給人一種感情線要翻車的感覺。但是在沉寂了近一個月之後,肖恩的感情生活看起來終於要給出一個答案了?
本集中肖恩對於病理小姐姐的坦誠讓人看得一臉尷尬,明明沒發生什麼啊!結果自己說的好像事情敗露了一樣,於是兩人自然而然的就大吵一架了。當然這樣的坦誠和直抒胸臆,一般人可能真的做不到。
不過由此也引發了肖恩對和卡莉的這段感情的重新思考,甚至開始懷疑身邊的人是不是就是那個對的人。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疑問呢?自然還是因為有了莉亞做對比,正是因為莉亞的存在才讓肖恩覺得,是不是跟莉亞在一起時才是對的感覺。
而他比較的方式也非常可愛,就像平時在腦中模擬手術時一樣,在腦中羅列了卡莉和莉亞各自的優缺點。(相信如果剛開始看《良醫》的小夥伴怎麼也不會想到男主竟然也會陷入到這樣的選擇中吧)不過這樣的思考被安德魯斯打斷了。
然而後面安德魯斯的一段話卻非常不敢苟同,這樣的感情,大概只會存在於幻想中吧。說實話我不是認為會找到完美match的另一半的那部分人,我相信世界上所有人在一起都是要磨合的,安德魯斯說的這個話太漂亮了,確實聽著很過癮,但是就是那麼信不起來。
好在最後肖恩似乎在驗證了安德魯斯的話之後,堅定地拉住了卡莉的手。
看了卡莉為了跟肖恩在一起所做的那麼那麼多的努力,真的很感動也很希望他們能有個好的結果呀。兩個人在一起,就是要不斷地去溝通,去磨合才會讓感情越來越深啊。
說完了感情線,其實主線劇情的推進似乎進展有點緩慢。小分隊的四個住院醫各自主刀了手術之後還沒有更多的進展,最近幾集的中心也一直集中在肖恩的感情和內心世界上,對於醫療部分的關注似乎有些“弱化”。但是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也是一個好的變化,只有把人物的內心刻畫的更加細緻真是才能讓這個角色更加的豐滿、立體,而如果只是一個擅長做手術的“機器”的話肯定不會有那麼多觀眾願意接著看下去的。
同時我在第三季中很開心看到的一點就是角色地位差異的弱化,不再是眾星捧月一般的圍繞肖恩展開所有劇情,而是每個人物都會有自己的故事。我覺得這是長壽劇集幾乎共有的一個特點,每個角色都有出動觀眾們的部分,這樣故事才能夠繼續下去,也希望《良醫》能夠不斷地突破自己,就像肖恩一樣努力的成長吧。
-
5 # 廣東軍少
第一集的片段,(好像有170w讚了)良醫一直雄踞我站搜尋瀏覽榜前三,弄得好多老粉都以為冬歇結束11集更新了。於是在千呼萬喚之下,第11集的更新終於來了。首先先跟各位新晉的海默小天使的迷弟迷妹們確認下眼神,沒錯這就是當年查理的巧克力工廠裡的小正太,現在不僅沒有長殘,而且變成了演技與顏值並存的男神級存在。
再安利一下各位新粉的小夥伴,可以去看下海默小天使的訪談節目。那一嘴英國口音看得人真是不由自主露出姨母笑。
好了彩虹屁先放一放,看回劇集本身,新上車的朋友們建議先補齊三季內容順序觀看,畢竟順著時間線才能見證人物各自的成長。
本集中肖恩對於病理小姐姐的坦誠讓人看得一臉尷尬,明明沒發生什麼啊!結果自己說的好像事情敗露了一樣,於是兩人自然而然的就大吵一架了。當然這樣的坦誠和直抒胸臆,一般人可能真的做不到。
不過由此也引發了肖恩對和卡莉的這段感情的重新思考,甚至開始懷疑身邊的人是不是就是那個對的人。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疑問呢?自然還是因為有了莉亞做對比,正是因為莉亞的存在才讓肖恩覺得,是不是跟莉亞在一起時才是對的感覺。
而他比較的方式也非常可愛,就像平時在腦中模擬手術時一樣,在腦中羅列了卡莉和莉亞各自的優缺點。(相信如果剛開始看《良醫》的小夥伴怎麼也不會想到男主竟然也會陷入到這樣的選擇中吧)不過這樣的思考被安德魯斯打斷了。
然而後面安德魯斯的一段話小編卻非常不敢苟同,這樣的感情,大概只會存在於幻想中吧。說實話我不是認為會找到完美match的另一半的那部分人,我相信世界上所有人在一起都是要磨合的,安德魯斯說的這個話太漂亮了,確實聽著很過癮,但是就是那麼信不起來。
好在最後肖恩似乎在驗證了安德魯斯的話之後,堅定地拉住了卡莉的手。
看了卡莉為了跟肖恩在一起所做的那麼那麼多的努力,真的很感動也很希望他們能有個好的結果呀。兩個人在一起,就是要不斷地去溝通,去磨合才會讓感情越來越深啊。
說完了感情線,其實主線劇情的推進似乎進展有點緩慢。小分隊的四個住院醫各自主刀了手術之後還沒有更多的進展,最近幾集的中心也一直集中在肖恩的感情和內心世界上,對於醫療部分的關注似乎有些“弱化”。但是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也是一個好的變化,只有把人物的內心刻畫的更加細緻真是才能讓這個角色更加的豐滿、立體,而如果只是一個擅長做手術的“機器”的話肯定不會有那麼多觀眾願意接著看下去的。
同時我在第三季中很開心看到的一點就是角色地位差異的弱化,不再是眾星捧月一般的圍繞肖恩展開所有劇情,而是每個人物都會有自己的故事。我覺得這是長壽劇集幾乎共有的一個特點,每個角色都有出動觀眾們的部分,這樣故事才能夠繼續下去,也希望《良醫》能夠不斷地突破自己,就像肖恩一樣努力的成長吧。
-
6 # 奇奇時光
“近年來醫務劇不好做,多數劇集都淪為了流水線生產的程式型常規醫療劇集,只取醫務劇皮毛,卻仍然是狗血混亂的男女關係以及一群分不開職業與日常的相關工作者們。 但這部劇在第一季卻透過對“Shaun Murphy”這一角色的塑造,讓醫務題材又開啟視野--重新回到了像《豪斯醫生》那樣的“角色驅動型”劇集上(巧合的是,兩部劇背後的主創團隊是同一個)。讓每一集豐富起來的不僅僅有那些日常生活中難見的疑難雜症來突出醫者的高超醫術以及職業偉大,更有角色作為自閉症患者,給他一份“人”氣—他會掙扎於自己的困境與障礙,也有自己不適應的區域。比起醫務劇動輒上天入地,嘶聲裂肺的緊張感,這部劇溫暖、治癒也很明快,見識了醫學創作的另一面。”
-
7 # 娛樂搬磚者
良醫這部劇相信很多人也不陌生了,劇中一個無法和別人建立正常社交關係的醫生,真的能成為一名合格、甚至出色的外科醫生嗎?
主角的設定,就能看出別人家行業劇的升級——不止於行業,而是在行業上的延伸。
外科醫生,伴隨心理疾病,這跨越了醫療行業的兩個截然不同的領域:生理健康與心理健康,這是行業寬度的延伸。
每個醫生,無論大小,每天都要面對成千上萬個抉擇,而每一個抉擇,都關乎人命,能挖掘出那些左右為難,牽扯利益、生命、名聲的重要抉擇,才是醫療劇的根本。
專業性是標杆,而專業性的傳遞,專業知識在每個不同角色身上的融合,又是難度更大的挑戰
-
8 # 小羅是熱愛生活的女孩
有什麼劇可以看啊?啊啊啊!!!
本來想補一下倫敦生活,但聽說第一季很喪,所以不考慮了
有看過良醫的嗎?講的是什麼呀?好看嗎?
還有啥好看的呀現在?
現在在追的只有想見你可是這周停播(咬牙切齒
sex education追完了(怎麼只有八集
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聽說女主還和前夫糾纏不清完全不想看了…
還有啥還有啥
-
9 # 啊樂z
肖恩·墨菲(弗萊迪·海默飾)住在一個小鎮,從小就患有自閉症,父親經常打罵虐待他,在學校他也受到校園惡霸的欺負。肖恩有個弟弟名叫迪蘭,他承擔起了保護弟弟的責任,但很不幸迪蘭在一次意外事故中死去了,從此肖恩就失去了他唯一可以交流的朋友,從此肖恩打定主意要做一名救死扶傷的醫生。命運關上一扇門,但也給肖恩打開了一扇窗,他擁有照片般的記憶力,可以做到過目不忘,任何一點細微變動也逃不過他的眼睛。這在他當醫生給別人做手術時提供了很大的幫助,也因此,看著他長大的格拉斯曼(理查德·希夫飾)院長力排眾議,讓肖恩來自己主管的大城市醫院做一名外科手術醫生。肖恩的到來在這家聲名顯赫的醫院裡引發了爭議,一些醫生認為他連基本的與人打交道都不會,又怎能為病人看病呢。但也有醫生,比如他的女同事克萊爾對他產生了惺惺相惜之感,在工作中經常幫助他 [3] 。
-
10 # 蝦點影視
第一集還是很好看的,第一集真的把我吸引住了,人跟人看的點也許不一樣吧,我覺得這電視劇不錯,看的不是什麼天才,缺陷,神操作什麼的,喜歡看裡面每個人對待人生的詮釋,對待生活的態度,更喜歡這部劇對於人性的刻畫跟描寫,人一輩子都是大起大落的,工作的不順心,同事的勾心,身體的疾病,親人的離去,都是所有人要早晚面對的,其實電視劇演的就是生活而已,怎樣愉快的度過我們的這一生,怎樣找到人生的自我,怎樣定義自我,實現一些自我的人生價值,怎樣找到屬於自己的另一半,怎樣照顧好父母,這也許就是生命的意義吧
-
11 # 小樹愛影視
講的是一個自閉症天才醫生在外科手術室發生的種種事情和日常,他能過目不忘,也能根據患者目前呈現的情況準確的找到病因和治療方案,可是他不會社交不會表達情感。不要小看弱者,他們也有過人的本領
-
12 # 夜道電影
《良醫》是由賽斯·戈登、麥克·里斯託執導,大衛·肖編劇,弗萊迪·海默、尼古拉斯·岡薩雷斯等主演的醫療題材電視劇,於2017年09月25日在美國ABC電視臺播出。
該劇講述的是一個年輕﹑有著學者症候群(在某種藝術或學術上有超乎常人的能力, 有10%自閉症患者有這種症候群)的外科醫生加入了一家著名醫院,這令所有人都引起疑問,一個沒法和常人建立關係的醫生,真的能治療患者嗎?
該劇根據同名韓劇 《Good Doctor》改編,由弗萊迪·海默飾演患有自閉症的主角Shaun Murphy肖恩·墨菲,他雖然不擅長社交,不過有著具有魅力的誠實及率直。有著學者症候群患者的他經歷了麻煩的童年,併成為了一個天才醫生。尼古拉斯·岡薩雷斯飾演Neil Melendez尼爾·梅倫德斯醫生,是外科駐院醫生的上司。安東尼婭·托馬斯飾演Claire Browne克萊爾·布朗,她是個意志堅強﹑有愛心﹑聰明的駐院醫生,當她在面對自己的挑戰時,與Shaun形成了一種特殊的聯絡。卓庫·莫度飾演Jared Kalu賈裡德·卡魯,是醫院的駐院醫生。希爾·哈勃飾演Marcus Andrews馬庫斯·安德魯斯醫生,醫院外科主管。Irene Keng飾演Elle McLean醫生,是位駐院醫生。Richard Schiff飾演Aaron Glassman醫生,San Jose St. Bonaventure醫院的院長,他本質是好人,但並非是個老好人。他在Shaun 16歲時就開始指導他,他對Shaun就像兒子一樣,所以當他提出招攬Shaun時,比起在公,其實更因為是在私的關係。Beau Garrett飾演Jessica Preston,醫院董事之一,是Aaron Glassman的朋友,在招募Shaun來一事Jessica站在Aaron的一邊。
這部劇在第一季透過對“Shaun Murphy”這一角色的塑造,讓醫務題材又開啟視野--重新回到了像《豪斯醫生》那樣的“角色驅動型”劇集上(巧合的是,兩部劇背後的主創團隊是同一個)。讓每一集豐富起來的不僅僅有那些日常生活中難見的疑難雜症來突出醫者的高超醫術以及職業偉大,更有角色作為自閉症患者,給他一份“人”氣—他會掙扎於自己的困境與障礙,也有自己不適應的區域。比起醫務劇動
讓《良醫》脫穎而出的主要原因有兩個。
一是“原著”:美劇版《良醫》翻拍自2013年的同名韓劇。
當年,韓版《良醫》曾經創下南韓21.5%的收視率奇蹟,還拿下了南韓最重要的影視獎之一——百想藝術大賞最佳電視劇。
美版設定和原版如出一轍:
男主角肖恩·墨菲醫生,是一名患有自閉症的外科醫生。
而他恰好是自閉症患者中那10%的學者症候群(在某種藝術或學術上有超乎常人的能力, 有10%自閉症患者有這種症候群)。
也就是說,主角溝通有障礙,業務能力卻超人一等。
一個無法和別人建立正常社交關係的醫生,真的能成為一名合格、甚至出色的外科醫生嗎?
主角的設定,就能看出別人家行業劇的升級——
不止於行業,而是在行業上的延伸。
外科醫生,伴隨心理疾病。
這跨越了醫療行業的兩個截然不同的領域:生理健康與心理健康。
這是行業寬度的延伸。
醫生的自救,與對病人的救治雙線並行。
這是縱向深入的行業拷問。
《良醫》出眾的第二個、也是更重要的原因:主創陣容。
首先,是出演男一號肖恩·墨菲醫生的弗萊迪·海默。
92年出生的海默今年剛滿26歲,但已經是個縱橫好萊塢的老江湖。
2004年,年僅12歲的他就和約翰尼·德普合作了《尋找夢幻島》。
看這委屈巴巴的小眼神……
海默在片中的表現,甚至讓德普都震驚了。
於是,13歲的海默,就成為了家喻戶曉的查理。
《良醫》是海默主演的第二部美劇。在此之前,他在懸疑驚悚劇《貝茨旅館》中出演了5年男主角諾曼·貝茨。
《貝茨旅館》被視為希區柯克經典懸疑電影《驚魂記》的前傳,講述了諾曼·貝茨從一個善良懦弱的少年,一步一步蛻變成一個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恐怖連環殺手的故事。
此時海默的眼神,已經換了一個人
當被問及,為什麼總被這種患有精神疾病的角色吸引時,海默笑出聲來。
他回答說,大概是因為這種角色都有豐富的複雜性吧。
我很享受拍電視劇的過程,因為我會有時間去更深入地建立一個角色。我覺得在拍《良醫》的時候尤其如此。每拍一集,我就和肖共同走過一段新的旅程,對他多一分了解。同時,我也對自閉症的狀況越來越瞭解。
要扮演自閉症患者,同時又要在適當的時候展現作為天才醫生的專業性。
難度可想而知。
但從他在劇中的表現,可以看到如他所說的進步。
第一季時,對於自閉症認知障礙的表現,更多停留在表情的茫然,與眼神上的躲閃。
但到了第二季,從前幾集來看,他的肢體開始有了與常人區分的異樣。
跟人對話時,他的下顎總會下意識抬高。
好像是在張望,假裝在用眼睛找些什麼,去掩蓋對話時的緊張。
當被戳到痛處,這種僵硬會被放大。
身體的某些關節移動,出現不協調的錯位。
比如這個逃避式的扭頭,頭的轉動與身體的節奏,明顯不在一拍上。
從這些細節能看出,他已經逐漸成為角色了。
海默本人還說了這個角色的另一面。
海默說,他非常喜歡肖這個角色,因為他身上有一種對世界不武斷的態度和一種樂觀的精神,所以他總能看到每個人身上的閃光點。
我覺得肖這種精神,在醫院這樣的環境裡特別棒。因為在醫院,雖然也會有很多歡樂的時刻,但同樣有非常多讓人心碎和悲傷的時刻。在這樣的環境中,有一個像肖這樣樂觀、總是試圖嘗試做正確事情的人,我覺得這非常動人。
關鍵詞:不武斷。
好的行業劇,必須抓住一個行業的題眼。
之於醫療劇,題眼無疑就是抉擇。
每個醫生,無論大小,每天都要面對成千上萬個抉擇。
而每一個抉擇,都關乎人命。
能挖掘出那些左右為難,牽扯利益、生命、名聲的重要抉擇,才是醫療劇的金礦。
犀利的眼光,來自一位幕後大神。
也是我今天採訪到的第二位《良醫》主創——製作人兼編劇大衛·肖。
這個名字或許有些陌生,但他的作品大名鼎鼎:他創作了史上最偉大、可能沒有之一的醫療劇《豪斯醫生》。
輒上天入地,嘶聲裂肺的緊張感,這部劇溫暖、治癒也很明快,見識了醫學創作的另一面。
-
13 # 星星看片
《良醫》根據2013年的同名韓劇改編,是一部以單元劇形式為主的連續劇。由出品過《實習醫生格蕾》的 ABC 和《豪斯醫生》的編劇大衛·肖傾力打造。兩大頂級醫療劇團隊聯手製作,品質毋庸置疑。
美劇最害怕的「高開低走」在這部劇中也沒有顯現,第一季播完後分數依然持續上升,從 8.8 分漲到了現在的 9.0 分,第二季甚至漲到了 9.2分,比原作評分更高。
男主角肖恩·墨菲由英國演員弗萊迪·海默飾演。出生於1992年的弗萊迪·海默雖然年輕,但卻已經是好萊塢的「老油條」了。
童星出身的弗萊迪與約翰尼·德普合作出演過《尋找夢幻島》《查理的巧克力工廠》等作品,小時候的他就充滿著靈氣,是個天生的演員。長大後的他逃脫了童星長殘的可怕詛咒,依舊是一名妥妥的美少年。
這部劇有著美劇一貫的緊湊節奏,但對於情感,對於生命,對人性的探討也都十分深入,我們每個人都不是孤獨的,自閉症患者則值得我們付出更多的理解與耐心。
-
14 # 陽光小云朵
非常值得一追的醫療劇,和國內的完全不是一個套路,雖然是翻拍劇但是有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感覺,原劇在南韓也是得過百想大賞的,美劇選角非常完美,藍色的清澈的眼睛完美的演技,自閉症天才醫生被演繹得非常成功,一眾配角也有血有肉,在美劇醫療劇扎堆的狀況下走出了一天自己的路
回覆列表
該劇毫不含糊,一開場就動真格的:肖恩在機場親眼看見一名8歲男孩意外被玻璃砸中,立刻上前實施救治。
才學過人的肖恩臨危不亂,飛速分析起孩子靜脈擴充套件的原因,他的大腦就像一臺儲備豐富、運算迅捷的計算機,很快得出左肺受傷的結論。
肖恩不是隻會背書的書呆子,他很會活學活用,情況危急之下,他找來酒、刀、塑膠管等普通工具DIY了個簡便的單向閥門,幫男孩恢復了呼吸,這一手,就連醫院的主治醫生梅倫德斯都歎為觀止。
肖恩是個天才醫生,但也是個自閉症患者,他無法像普通人那樣正常溝通,在機場拿刀時就差點被警衛當成危險分子抓起來……
讓這樣一個人來當醫生,顯然是有爭議的——作為肖恩的恩師兼養父,同時也是聖何塞聖文德醫院的院長,亞倫·格拉斯曼極力希望肖恩能成為一名外科醫生。
肖恩是高功能自閉症患者,還有學者綜合徵,他觀察和分析事物的角度獨特,做個醫生綽綽有餘,而且這也能給有侷限性的人帶去希望,讓醫院變得更好。
馬庫斯·安德魯斯主任卻不認同,自閉症患者終歸存在諸多障礙,“醫生不僅要提供資訊,還要懂的溝通,得有同情心、同理心。”
最終,格拉斯曼以院長職務作保,肖恩又帶來一份面試“大禮”,外加一番感人肺腑的話語,這才磕磕絆絆著入職。
肖恩的優點和缺陷都十分明顯,“他到底能不能成為一名好醫生?”是縈繞在每位觀眾心頭的疑問。
從醫學素養來說,肖恩完全能勝任這份工作,他如同精密的機器,只要握住病人的手,就能在腦海裡自動構建病理圖,推演對方身體狀況與可能存在的病症,把這份絕活稱之為“超能力”都不為過。
但從溝通交流層面來講,肖恩更像個“不近人情”的怪醫生,病人擔心聽到的話他想到哪說到哪,領導沒把握的治療方案他又第一時間脫口而出……
也難怪梅倫德斯會把告誡他以後別再當面拆臺了——但肖恩並不覺得這是拆臺,他只是順著梅倫德斯的意思把所有可能性提出來而已,告訴病人還有希望……那些治病救人之外的顧忌和規則,他不懂。
當然,只談角色不談劇情的電視劇都是耍流氓。
作為一部以單元劇形式為主的連續劇,《良醫》幾乎每集都有兩起疑難雜症同時醫治,它刻意減少了推理解謎的篇幅,轉而增強求醫的偶然性、提高病症的離奇程度並突出病人身後的現實問題,如此處理下,每次看《良醫》都會覺得新鮮、深刻、妙趣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