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合月刀

    謝謝邀請!我是安徽六安的。以前在老家時,象這個天街上就時不時有外地去賣羊肉的經過,很多人家都會在過年前買點羊肉。小時候我們買的羊肉都是不帶皮的,以至於我一直以為做衣服鞋子的羊皮是我們買羊肉時沒連在羊身上的那些皮。到外打工後,一次在食堂吃了紅燒羊肉才知道羊和豬一樣的,肉上的那層皮也是可以吃的。那時候家裡買的新鮮羊肉並不著急吃,也不作任何處理,直接掛在通風處。等到大雪飄飄天氣特冷,偶爾會取下剁出一塊,洗淨整塊放入鍋中慢燉,燉到骨肉能分離時取出晾涼,用手把肉從骨上一點點撕下,熱鍋放油燴一下,再把燉的羊湯倒入燴過的羊肉一起慢煮,放些粉絲青菜或千張絲之類的燙菜。一家人在冰天雪地的寒冬,圍著個小火爐子,菜邊吃邊燙著,其樂融融。有時我們口中的美味佳餚並非真正的罕世珍饈,只是抹不掉的回憶在唸想中發酵而生成的幸福滋味。

  • 2 # 土家榮哥

    我的家鄉在湖南張家界,只要來過張家界旅遊的客人都知道,張家界最具代表性的特色菜那就是土家三下鍋了…

    土家三下鍋,它是由豬肉,牛肉,雞,鴨,鵝等及野生動物的任何一樣在加上豆腐青菜三樣組成,其融合了湘川麻辣燙等口味兒…

    三下鍋源於明清時期,相傳那時候,外蔻入侵我國邊疆,當時朝廷腐敗,官兵節節敗退,我湘西土司聯合各山各寨的土家漢子,向朝廷請戰。在出兵之時,正好趕上陰曆年,但軍令如山啊,不能拖延時間,於是土司下令:切砣子肉,蒸甑子飯,喝大碗酒,豬肉,豆腐,蘿蔔一鍋煮,提前過大年!

    後來,土家族的人就把這種習俗傳了下來,古稱“合菜”又叫三下鍋!所以如有來我家鄉旅遊的朋友,一定要記得吃了張家界的三下鍋,才算真正的來過張家界哦…!

  • 3 # 蘇哥靚

    誰不說俺家鄉好,在家做飯千曰好,出門吃飯一曰難。吃遍雲貴川藏,嚐盡湘贛滬浙,感覺廣西的飯菜最好吃,廣西米粉數第一;綠都南寧,天下民歌眷戀的地方,也是天下美食匯萃的寶地,無論是曰常家庭的親友團聚,亦或是遠方的朋友相邀家宴,南寧人都會盛情豪宴,決不會以小家子氣丟臉面,總要將桌子大盆小碟的精美菜餚擺滿才有臉面招客,就兩個字:豪爽!首先是兩廣人最愛的白斬雞一大碟,其次是荔浦芋墊底的肥瘦相間的大塊扣肉一大碗,再來個咱們南寧人家家會做人人愛吃的檸檬鴨,魚生更是男人喝酒猜碼不可缺少的下酒菜,清蒸海魚,白灼海蝦,這些美味海鮮與背靠北部灣海洋的南寧密不可分,吃海鮮也是南寧人的家常便菜,家有主婦的家庭美食更是花樣繁多,品味多樣;或許南寧的美食在全國不見經傳,但你只要到了南寧,嚐嚐南寧各地美食,包你滿嘴流油,吃了還想吃,如同廣西的山歌聽不厭吃不煩,來了就不想走的美妙仙境。

  • 4 # 中原農夫LW2500608008

    我的老家河南鄭州的,我們家裡特色菜就是黃河鯉魚。還有就是河南的燴菜。河南燴菜在我們老家那裡人人皆知。都很喜慶吃這道菜。

  • 5 # 薄物濃耘

    豬肉燉粉條,燉酸菜。土豆燉大鵝。野生蘑菇燉小家雞。汆白肉煮酸菜,東北特色的菜餚,還是燉菜最好,人們以此增加體能,抗拒嚴寒。大碗的紅燒肉,大碗的散白酒60℃,大碗茶濃郁飄香。

    我的家鄉在吉林,東北的最北面,每一個冬天都別具一格的寒冷,滴水成冰,寒氣咄咄逼人。

  • 6 # 鈴鐺lyy

    作為土生土長的儀徵人,不得不提一下只有儀徵本土才能種得出的紫菜。出去上大學的時候,跟來自其他地區的同學提起紫菜,大家總是理解為海里的紫菜。我們儀徵的紫菜是種在泥土裡的,其他地方也是可以種活,但是種出來的顏色是青色,只有在我們儀徵當地種出來才是紫色。

    揚州離我們很近,開車20分鐘的路程,就這麼近的距離,依然種不出紫色的紫菜出來,揚州的市民也鮮少知道在20分鐘車程以外的儀徵有著一種獨一無二的蔬菜。所以紫菜可以稱得上正宗的儀徵特產,獨一無二。

    我們儀徵人對於紫菜的感情是很深的,如果說過年沒吃到紫菜炒鹹肉這道菜,總覺得這個年缺了什麼。所以紫菜炒鹹肉這道菜是我們儀徵地區的傳統菜餚,有很多附近地區的人會專程開車到我們當地的飯店、酒樓品嚐這道菜。紫菜和鹹肉都是儀徵尋常人家都有的材料,很廉價,但是到了酒樓這個價格是翻了一番帶拐彎,味道著實美味,多數外地朋友是願意花這個錢的。

    要想這道菜做的鮮美,糖不可少,鹽無需放,鹹肉就可增添鹹味,糖用於提鮮,若紫菜炒鹹肉中少了糖,這道菜的味道是不到家的。

    希望有機會,各地的朋友們能夠來我們儀徵品嚐這道獨特的美食。

  • 7 # 遠近新鮮事

    地方:湖南嶽陽平江

    請允許我從肉類、蔬菜類、麵食類、湯類、魚類……向大家介紹平江最具特色的菜!

    肉類:紅燒肉、回鍋肉、大它肉、粉蒸肉、柴火臘肉。

    蔬菜類:清炒油菜鳳、炒蕨根。

    麵食類:炸肉、紅燒丸、油它。

    湯類:野生河魚湯、水煮雄魚湯、殺豬湯、三鮮湯、土雞蛋湯、豬血豆腐湯……

    把以上各種好吃的菜經地方名廚之手打造而成平江地方最具代表性的特色菜餚—— 十大碗(情席),讓人在一次性吃喝中吃到平江土菜千年精華。

    答至此。

  • 8 # 使用者102107333782

    首先,很榮幸能回答這個問題。

    我是一個四川妹子,最想吃的美食一時想不到,主要是有特別特別多選擇,選出最喜歡最惦記的。

    但是出來工作這麼多年,有好幾種都是特別想再吃吃的。

    第一種:我很想吃小時候逢年過節必吃的“豬兒粑”,有的地方也叫“葉兒粑”。外皮是糯米做的,一定要用傳統石磨做出來的才好吃,裡面的餡兒有很多種,比如鹹菜豬肉餡,豆腐豬肉餡,大蔥豬肉餡;都比較的好吃。過年吃,稱為“元寶”。

    第二種:筠連酸辣粉,這個怕是很多人不知道,但是本地人肯定很熟悉,我在筠連並沒有待很久,兩個暑假而已,吃過在溫泉旁邊的1塊錢1碗的酸辣粉,大概是10年前吧,吃一碗酸辣粉,就可以免費泡溫泉。是不是很爽?現在記不起來味道了,只記得很好吃,還想吃一次。

    第三種:雞樅,我老家稱呼它“三塔菇”,純野生,想吃也不一定吃得到,其實最好吃的方法,不是煮肉,也不是煲湯,更不是榨油,而且清蒸。碗下部分放滿小青椒切的片,然後雞樅放在上面,挖一坨豬油,撒點鹽就可以啦。蒸熟後簡直是香的不擺了。

    第四種:年豬湯,只有過年殺年豬才有,裡面有血旺、豬雜等,特別鮮,不過現在就算是過年,我也不容易吃到哦。人家都是招待殺豬匠和親人,我家已經沒有豬啦,那我也不會殺豬,所以完全看緣分。

    這些都是很想吃,但是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吃上的美食。不知道有沒有老哥老姐們,也和我一樣的惦記,大家根據我想吃的美食,能猜出我老家在哪嗎?

  • 9 # 卓子姐姐

    我是湖北天門的,天門是有名的蒸菜之鄉,說起天門,感覺我大天門真的有好多好多好吃的、有天門三蒸(蒸肉,蒸魚,蒸芋頭)粉蒸鰍魚、泡蒸鱔魚,感覺好像什麼菜都可以蒸啊,不過我都喜歡吃,天門早餐更是不用說啦,天門鍋盔,油條,財魚面,豬油鍋盔,牛肉麵,還有家鱔魚麵管味道特別好,豆漿和豆腐腦更是一絕啊,不過我最愛的就是我大天門的黃潭米粉,當然也是最具有特色的早餐,米粉是純手工製作的,製作需要30多道工序,製作工序比較複雜。米粉的原材料是用大米磨成的粉製作而成,大米的選擇也尤為講究,一般是選用天門本地產的一種大米壓制而成。用大米磨成的粉在經過一道道工序加工成一根根縫衣針粗細的粉絲就成了黃潭米粉裡最重要的食材——米粉。配合米粉的湯汁也是以秘方熬製的“糊湯”,粘乎乎濃稠的湯汁的混合著入口即化的米粉,吃起來特別爽。基本上我每隔兩天過早都會吃的,哈哈,朋友們你們家長把吃早餐稱什麼呢,我們天門叫‘過早’還有頂糕也是我每次逛街的時候要買的吃的,還有陸羽菜場的煮包子,邱記鍋盔,還有糯米包油條,四排路的鍋貼,感覺說著說著都要流口水啦……當然,我們每天去過早的時候要早點出門啦……不然早餐好快就賣完了就了呢……還多好多好多別的特產,等我喝口水再跟朋友們介紹啦

  • 10 # 三味叔吾

    我的家鄉是管仲故里,皖北地區,阜陽!

    要說家鄉特色菜,那就有很多!雖然阜陽是地級市,但文化底蘊悠久,美食更是豐富多樣!

    有許許多多的地方美食,其中地鍋雞算是一個硬菜!

    叫起地鍋雞,可能很少人知道那是什麼菜!但它的樣子,很像是東北的鐵鍋雞!大家應該有點畫面了吧!

    家鄉入冬偏冷,所以一般聚會!喜歡叫上一份地鍋雞,其他配菜根本不需要!來點下酒菜,冷盤即可!

    一群人,圍在鍋旁,雖說主菜是雞肉,其實還可以下很多小配菜!例如白菜,蘿蔔,粉絲!我們甚至下過面!

    伴著濃郁香氣,湯汁粘稠入味!一口吃下去麵條,也是非常滿足!

    大家在寒冷的冬天,圍著一起有說有笑!這可能就是家鄉美味,帶給家鄉人的幸福生活吧!

    不必去大酒店,一條條巷道中,就有很多地鍋雞美食!記得以前最地道一家是在火車站旁邊!名叫窮人地鍋雞!每逢中午,那都是人滿為患!很多人慕名而來!就為點上一鍋,來上幾斤雞肉,喝點小酒!

    現在不一樣啦!上次回到家鄉,家鄉大改變!夜市也一個個拆除!小門店也都不在啦!

    只有在網上點一份地鍋雞!

    但曾經的那種感覺,那種歡樂!好像再也沒有了啦,吃不到啦!

  • 11 # 黎小哥

    你好我的家鄉在海南,我們海南不僅美景好,美食也多,我就簡單介紹幾樣菜的名稱吧。

    以下是海南很有名的四大名菜:

    文昌雞

    加積鴨

    和樂蟹

    東山羊

  • 12 # 愛小小富

    桂林米粉的做法

    1.開火鍋中加涼水把豬肉、豬骨頭、大料、甘草、桂皮、豆豉、小茴香倒入鍋裡煮20分鐘吊湯,關火後倒出調料,湯倒回鍋裡。

    2.開火後將米粉稍微燙一下撈出裝碗,把青菜、香腸、酸豆角、酸筍依次放到米粉上面,將吊好的湯澆在米粉上面。

    3.放上蔥花、香菜、辣椒油,桂林米粉就做好了。

  • 13 # 坤哥紀事

    我的家鄉是四川巴中,我最喜歡的是家鄉的煙燻臘肉,一吃到臘肉就感覺是家的味道,還有四川泡菜啊,麻婆豆腐,四川火鍋也是全國有名的

  • 14 # 石家莊吃喝玩樂sjz

    老家座標邢臺,特色菜感覺有很多。我比較喜歡的是冬瓜大鍋菜。冬瓜的營養價值很高,含有較多的蛋白質、糖類及少量的鈣、磷、鐵等礦物質和多種維生素等營養素,可清熱利水、消腫解毒、生津除煩;對肥胖、腎病水腫、癌症也有很好的藥用價值。我們做冬瓜大鍋菜一般用上好的五花肉,還有海帶和粉皮(綠豆做的粉皮)。先蔥薑蒜爆香,後放入切好的五花肉,爆炒。再放入冬瓜翻炒,後加水,放入泡好的粉皮和海帶,大火煮一個半小時,最後放鹽、耗油、生抽和香菜,就出鍋了。

  • 15 # 來自春天的氣息

    我的家在哈爾濱,我推薦給您鍋包肉(英文名:Double Cooked Pork Slices),原名鍋爆肉,是一道東北菜,光緒年間始創自哈爾濱道臺府府尹杜學贏廚師鄭興文之手。成菜後,色澤金黃,口味酸甜。鍋包肉是為適應外賓口味,把鹹鮮口味的“焦燒肉條”改成了一道酸甜口味的菜餚。通常將豬裡脊肉切片醃入味,裹上炸漿,下鍋炸至金黃色撈起,再下鍋拌炒勾芡即成。

    第二道菜必然推薦鐵鍋燉了:

    鐵鍋燉,利用特色木蓋大鐵鍋文火燉制,越燉味道越鮮美可口,另配有東北農家特色玉米餅、讓您在品嚐美味的同時吃出健康、吃出長壽,鐵鍋燉菜品是中國餐飲業的一大亮點,更是東北農家鐵鍋燉菜系裡的"一絕"。直暖到心裡。菜即有暖烘烘味道鮮美的湯,又有味濃濃軟而不爛的菜,吃起來是真香,鐵鍋上的玉米麵貼餅子沾濃濃的魚湯,那叫一個香,非常受食客們的歡迎,鐵鍋燉菜是用慢火加熱使原材料成熟變軟的烹調方法。一口鍋、幾種搭配適宜的食材,就能做出滋味不同的燉菜,被譽為舌尖上的東北鐵鍋燉菜品。希望這兩個推薦你能喜歡

  • 16 # 響響媽的vlog

    我的老家是安徽安慶的,我們哪裡特色菜是山芋粉燒肉(或者雞)還有手工米麵,每年回家都會帶外地去吃以上就是我老家的分享了。

  • 17 # 阿吖軒

    我的家鄉攀枝花,這是一座太陽眷顧的城市,是內陸的三亞。哈哈,這裡的美食彙集了成都,重慶,自貢,北方菜系。

    特色菜:鹽邊牛肉,土罐油底肉,麻辣江鰱等,油酥爬沙蟲,還有很多川菜這裡都列舉不完。

  • 18 # 艾姐小廚

    我的家鄉在海南,海南的特色菜莫過於四大名菜:文昌雞、加積鴨、東山羊、和樂蟹,去過海南旅遊的應該都知道了。

    1、文昌雞的吃法是以白切為主,顏色橙黃光亮、皮脆爽、肉嫩滑、味道很清鮮;2、加積鴨也可以叫番鴨,皮很薄肉很嫩,吃的時候肥而不膩的那種,營養價值也非常高。主要也是以白切為主,也可以做板鴨、烤鴨;3、和樂蟹的甲殼很堅硬、肉肥膏很多,做法也有很多種比如蒸、煮、烤、炒,我覺得還是清蒸最好,原汁原味;4東山羊的特色就是營養健康、毛色烏黑鮮而不腥、肉肥湯很濃、口感嫩滑。

    以上海南的四大名菜,吃過的都知道,所以去海南一定要吃海南的四大名菜!

  • 19 # 我是小宇在努力

    我的家長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區蘇埠鎮人,哪裡的特色早點是水煎包,肉包子,豬頭面,千張卷油條,草鞋底大饃等!特色菜板慄燒小雞,老壇鹹菜燒肉,有名的十大海等!民風純樸,民俗濃厚!

  • 20 # 鄉村小段哥vlog

    你好我們老家是陝西安康百河縣的我來我們老家著名的三點水宴席吧由來

    明成化十二年(1476)割旬陽縣三分之一地域設白河縣,迄今五百餘年。而三點水席面的形成在設縣之後。

    據清嘉慶六年(公元1801年)縣誌“風俗”部分記載,清代乾隆、嘉慶年間,鄂、湘、徽、贛移民大舉西遷,來白河周邊認地開荒、或佃或賈(經商)。鄉民零星散處,錯居多異地之人,聲音五方皆備,三年之蓄無有也。“人皆簡樸,婚姻以布帛通好,不尚往來,亦無宴會。常時,以濁酒探親而已。”土著居民佔十之一二,移民經過十數年的勞作,稍有積蓄後,換工建房,以土築牆,以石(板)易茅,或以瓦易石(板),取代了剛來時簡易“落地棚”和巖洞(稱巖屋)。上世紀七十年代,在後高山地方還可以看到早期移民居住的落地棚、巖屋、木屋。當年建房開工、竣工時始有宴席

    到嘉慶末至道光初年,居民中遇有紅白喜事時(婚慶、祝壽、滿月、中考稱紅喜事、老人謝世稱白喜事),主人以稍具規模的宴席款待賓客。通行的席面是“八大件”、“十大碗”,用滷肉、條子肉或砧板肉、雞肉、羊肉、家常豆腐、酸菜炒魔芋、煎魚或野味湊夠八個菜以大土碗、龜邊碗盛之,稱八大件,若夠十菜稱十大碗,八菜圍一湯則稱“八圍一”,十二菜圍一湯則稱“十三花”。在相互效仿、攀比中,偶爾品嚐到一道別有風味的遷出地家鄉菜,備受稱賞。道光、咸豐年間,“八大件”、“十大碗”的席面因豬下水(肝、腎、腸)及粗菜細作的入席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東壩風土人情記》(黃理堂著)記載的頗為詳盡

    宴席變化快的是白河縣城,縣城佔漢江航運之利,自古以來,縣城漢江碼頭一直是白河、竹山、鄖縣(西部)、旬陽(東部)這片地域的交通、貿易的依賴之地。山貨土產在白河碼頭裝船外運老河口、漢口,回運的布匹、食鹽、鋼鐵、陶瓷器等日用品,在白河碼頭登陸散運各鄉,商賈輻輳、車水馬龍、交易繁忙。黃武幫、山陝幫、江西、河南幫,各幫商賈在交易中相互接洽、調濟時都少不了應酬。於是催生了傳統宴席的變革。因為商賈中多異鄉人,口味有差異,南甜北鹹,東酸西辣,都需照應。廚師就受到了“眾口可調“的要求。尤其是往來於老河口、漢口的行商,介紹或誇獎了外地某酒樓、某廚師的招牌菜、新創菜,引導了白河廚師的靈感(烹調中的一些技藝多數是相通的),食客稍加介紹,廚師便心領神會,模仿、創制,促進了縣城“十大碗”、“十三花”宴席的充實、提高,逐漸衍化成“三點水”。

    座商的口頭禪是“消停的買賣、緊急的莊稼”。商人的應酬多數在茶館、酒肆(樓)聚會,他們邊吃邊聊,牙籤在手、慢條斯理、品菜呷酒,得意時搖頭晃腦,這是他們坐席的作派。客人們講究菜餚現做現吃,所以三點水的特徵之一是上碗撤盤、上盤撤碗,菜熱而味道濃鮮,食客愜意。盤碗交替使用,盛器用量少而菜品多,廚師忙而不亂,堂倌(服務員)從容。當年食客中湖廣人居多,喜甜食,廚師為迎合食客口味需要,使用甜池(八寶粥、銀耳羹或甜酒元宵)來調節鹹味麻痺的味覺,使味覺得到休息調整——“柳暗花明又一村”。

    據民國時期縣城食客張文藻先生介紹,三點水席面的川味是知縣尹大老爺帶來的。尹昌齡,字仲錫,四川郫縣人,光緒二十三年任白河知縣。他與縣內士紳、團總、厘金局、商會頭目交往應酬時,他調教的廚師展示了川菜麻辣甜酸苦鹹香以及郫縣豆瓣、姜蒜的用法的特色,自後三點水有了川味元素。他還向白河食客們建議,三點水出菜順序略作調動,使其有文化內涵:雞菜與羊肉同時上席,示意“吉祥”。因為古文中“羊”字就是“祥”字,雞吉諧音,這麼一來,有典有故,三點水雅化為“吉祥宴”。這個建議得到了文人的稱賞。至今,三點水席面中少不了羊肉這道畫龍點睛的菜,即使沒有真羊肉,也會做一個假羊肉替代。只是後來的廚師、主東忽略了雞菜與羊肉同時上席這個細節

    三點水席面滲入海菜,源自厘金局榮道臺榮齡。榮是旗人,是一位美食家。白河厘金局在清末的地位僅次於潼關厘金局,年收稅銀近十萬兩,因為當時漢中以下到白河縣的山貨土產、京廣雜貨都必須經過白河碼頭。自咸豐三年(1853)設厘金局始,白河縣厘金局的道員一直派旗人擔任。雖是一個局(收稅機關),而道員的官階比知還縣高一級。榮大人“入鄉隨俗”,他在回敬打交道的宴席中,令他的廚師把海參、魷魚加入到三點水菜中,使白河食客讚口不絕。辛亥革命時,白河人起來響應,社會上“殺達子”(達子是漢人對旗人的誣稱)的呼聲一片,榮齡連忙收拾細軟,乘張清雨的木船順水而下逃逸。那知縣城一江兩岸民眾手執大刀、長矛追殺不捨。直追到木瓜溝下邊,榮驚恐不已,投江自殺。海菜入三點水席面,便成了榮大人對白河的飲食文化的貢獻遺存

    至於桔子、銀耳、櫻桃罐頭滲入三點水,那是上世紀七十年代三線建設(修襄渝鐵路)時,湖北孝感民兵團和鐵道兵0245部隊炊事人員的嫁接和移植的痕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比較喜歡吃鴛鴦火鍋還是番茄火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