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面面觀
-
2 # 陶唐氏
李治或許是一個光芒被武則天掩蓋的皇帝,雖然不是其父李世民那樣文韜武略的馬上皇帝,但是作為治國守城的皇帝一點也不必其他人差。
在他治國時,由於關中地區的水利工程逐漸陷於擁塞,已經不復往日八百里秦川是良田的盛況,所以必須依賴京杭大運河從江南運輸的糧食供養京城。為此,李治為了適應唐朝經濟重心東移的形式,遷都洛陽。同時,由於北周以來形成的關中本位主義和關隴軍功集團,一直左右著北周、隋朝、唐朝前期的政治、軍事和經濟,但是隨著時間的退役這樣的體制和利益集團,已經對唐朝的發展形成了阻礙作用,所以李治敢於壯士斷腕清除功勞赫赫的軍功地主集團,比如打擊長孫無忌等人、太原王氏家族。也重用如李世績等新興的山東地主集團的代表,與關隴軍功集團形成相互制約。只不過,更多人看到的是因為武則天爭奪後位引起,只認為是一場後宮的鬧劇,卻沒有理解其中的政治含義。當然,李治修訂《唐律疏議》,將唐朝無論是地主集團,還是士農工商,納入一個有規矩可循的系統中。
另外,就是所謂戰功。李治時期,高句麗被征服,其他少數民族政權不敢窺視中原,足見其能力非同一般。
-
3 # 歷史的印跡
今天我來說說這個問題吧,唐高宗李治,近年來因為影視劇中的演繹,使很多不熟悉歷史的人認為李治是一個懦弱無能之人,但事實是什麼樣,我們來看看再說!
李治之所以被很多人看低,其實不只是今天影視劇的誤導,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李治上面是人氣很高的唐太宗李世民,下面是歷史上唯一的女帝武則天,面對這兩個狠人,李治自然是多少顯得有些平庸了。
就事論事來說,李治的能力還是不錯的,在位期間創下了永徽之治,並且先後滅西突厥、亡百濟、征服了父親李世民都沒有搞定的高句麗,將唐朝的版圖擴至最大。
以李治的功績來說,他是一個合格的守成之君,而且在守成之君裡面也是能力很不錯的。
但李治在位時期將大權逐漸交給武則天,使武則天最後稱帝,也是為人詬病的一個重要原因,可以說是使他的整體評分被下降不少,像《舊唐書》中評價李治:“大帝往在籓儲,見稱長者;暨升旒扆,頓異明哉。虛襟似納於觸鱗,下詔無殊於扇暍。既蕩情於帷薄,遂忽怠於基扃。惑麥斛之佞言,中宮被毒;聽趙師之誣說,元舅銜冤。忠良自是脅肩,奸佞於焉得志。卒致盤維盡戮,宗社為墟。古所謂一國為一人興,前賢為後愚廢,信矣哉”!意思是李治前明後昏。
李治將大權交給武則天,其實主要是因為他身體不好,是以:“高宗自顯慶後,多苦風疾,百司奏事,時時令後決之,常稱旨,由是參豫國政”、“而高宗春秋高,苦疾,後益用事,遂不能制”。
可以說李治交大權交於武則天,不是因為昏庸,更多是因為身體原因,所以只能信任自己寵愛的這個女人,但是他始料不及的是,這個女人卻是千古難遇的奇女子,後來建立武周將唐朝攔腰截斷。
所以最後總結來說,唐高宗李治其實能力不錯的,在守成之君中也可以說是佼佼者,但奈何生不逢時,上有唐太宗李世民,下有唯一女帝武則天,加之他在位期間因為身體原因,慢慢將大權交給武則天,促成了武則天后來的稱帝,所以倒是被很多人認為是無足輕重,甚至是認為其懦弱無能。
其實看事情還是需要多面性來看的,唐高宗李治就是如此,都說他懦弱無能,但打下唐朝最大的疆域,創下永徽之治的偏偏就是他,這就告訴了大家,看事情要全面看,正所謂以史為鑑莫過於此。
-
4 # 666山野村夫
唐高宗李治,唐朝第三任皇帝,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子、嫡三子。李治與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同為長孫皇后所生。貞觀五年(公元631年),李治被封為晉王。貞觀十六年(公元642年),李承乾被廢,李泰也因罪被黜,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李治被立為太子,貞觀二十三年(公元649年)七月即位,時年二十二歲。高宗在位三十四年,弘道元年(公元683年)逝世,葬於乾陵,諡號天皇大帝。
一般,史家認為,唐高宗碌碌無為。事實上,在他上臺之初的永徽年間,他的文治武功並不輸與任何一位唐代帝王,故史稱“永徽之治”。只是後來由於的身體原因,被武則天執掌了權柄,方才變得碌碌無為的。
李治本人慈祥、低調、儉樸,不喜大興土木,不喜遊玩打獵,性格中有軟弱的一面,與四兄李泰爭太子位時,也曾流淚哭泣。
李治在位長達三十四年,身體一直不好。高宗“自顯慶已後,多苦風疾,百司表奏,皆委天后詳決。”《大唐新語·諛佞》載,“高宗末年,苦風眩頭重,目不能視” 。 史稱,是因太宗去世,他哀毀過禮,即落下疾病。
由於高宗體弱多病,在他執政後期,李唐政權被武則天的武周政權所替代,所以,一直以來聲譽遭到史學家的貶低,以致給後人留下懦弱的印象。
其實,唐高宗在執政前期貢獻頗多。太宗末年,遼東戰役已使“貞觀之治”的盛世局面岌岌可危。高宗未及正式登基即下令,“罷遼東之役及諸土木之功。”永徽二年(公元651年)九月,下令所佔百姓田宅還給百姓,刺激了社會生產力,使被破壞的生產關係得以恢復,農業經濟得以發展。滅西突厥、將倭國勢力逐出百濟,徵滅高句麗,幫助新羅統一朝鮮半島。這一時期,大唐政治清明、疆域遼闊、經濟繁榮、國家太平,被史家稱為“永徽之治”。
他還有知人之明,身邊諸多賢臣如辛茂將、盧承慶、許圉師、杜正倫、薛元超、韋思謙、戴至德、張文瓘、魏元忠等人大多是自己親自提拔的。
在處置危及皇位安全的重大事件中,也未見昏懦和縮手縮腳。最有代表性的是永徽三年(公元652年)他處理宗室近屬的謀反案件:太宗的女兒高陽公主與駙馬房遺愛(房玄齡之子)、巴陵公主的駙馬柴令武、高祖女兒丹陽公主的駙馬薛萬徹、高祖六子荊王元景等人,對高宗即位心懷不滿,他們勾結在一起,陰謀發動政變,共舉自稱有做皇帝徵兆的荊王元景為帝。事情敗露後,高宗即命長孫無忌調查,房遺愛聲稱,太宗三子吳王李恪是主謀。唐高宗果斷下令:房遺愛、薛萬徹、柴令武等斬首;荊王李元景、吳王李恪、高陽公主、巴陵公主等自盡。同時,又有一大批人:侍中兼太子詹事宇文節、江夏王李道宗等被流貶嶺表;吳王李恪之弟被廢為庶人;房遺愛之弟遭貶;薛萬徹之弟被流放;株連很廣。其中,雖然有長孫無忌“竊弄威權”,畢竟也是假手皇帝。高宗如此處理事情的手段,如何會容忍武則天“專作威福”的作風。
從他對於長生之術的冷靜態度和對醫學的信任來說,比起乃父太宗也勝出一籌。高宗身體狀況一直不佳,對於御醫的治療,他都能夠積極配合,即使是在他的頭上扎針流血也不介意。另外,他還命令宰相組織名醫修訂了《唐本草》問世。對於胡僧的長生藥從不迷信,他說:"果有不死之人,今皆安在?"這與太宗服食丹藥而死形成了強烈對比。也就是說,即使把他和唐太宗的個人風格做一比較,說他“昏懦”也很不客觀公平。對待疾病有著科學的態度,曾說過,“果有不死之人,今昏安在?”
到永徽三年(公元652年),全國人口從貞觀時期的不滿三百萬戶增加到三百八十萬戶,糧食大面積豐收,洛州地區粟米每鬥兩錢半,粳米每鬥十一個銅錢。“永徽之政,百姓阜安,有貞觀之遺風”。
從顯慶五年(公元660年)開始,“苦風眩頭重,目不能視”,百司奏事,有時即委託皇后處決。
縱觀唐代歷史,如果沒有高宗時代的發展、鞏固與鋪墊,貞觀之治就只是短暫的高潮,開元盛世就是無源之水。由此可見,真實的唐高宗是被歷史誤解了,他其實是一位仁孝、有著雄才大略的英主,只是後期為病所困罷了。
-
5 # 梧桐疏雨2
唐高宗李治,這個站在女皇武則天身後的男人、皇帝,在他並不出眾的一生中還是有閃光點的,透過下面我的介紹,我們來看看他是不是還有一定政治能力的。
貞觀二年(公元628年),李治出生於東宮的麗正殿。貞觀五年被封為晉王,後因唐太宗的嫡長子太子李承乾與四子魏王李泰相繼被廢,他才於貞觀十七年被冊立為皇太子。貞觀二十三年(公園649年),唐太宗去世,太子李治即位,是為唐高宗。唐朝第三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嫡三子,其母為文德順聖皇后長孫氏,與唐太宗嫡長子太子李承乾、嫡次子魏王李泰為同母兄弟。
縱觀唐高宗李治一生,可以分為三個時期來看:
第一個時期就是年少時期,縱情深色,喜歡上自己父親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武媚娘。
第二個時期就是剛繼位當上皇帝的一段時間,還是很有作為的一個皇帝,李治的政治能力也是在這個時期充分的展示了出來。
第三個時期就是生病以後到駕崩那一段時間。這一時期基本沒有作為,庸庸碌碌。
顯慶(656年~661年)末年,唐高宗李治患風眩頭重,目不能視,難於操持政務。臨床上常出現頭痛眩暈、抽搐、痙攣、肢體顫抖、麻木、蠕動、口眼歪斜、言語不利、步履不穩,甚至突然暈厥、不省人事、半身不遂等症狀,如西醫所說的心腦血管疾病、高血壓等,當與遺傳有關,且重症死亡率極高。
這一階段李治基本無法正常上朝理政,朝庭大小事情交給皇后武則天來處理,直到他生命嗯終點。
但是我們也要注意到,就是在剛繼位當上皇帝的頭幾年,李治在處理政事、軍事、人事、法律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政治上並不是乏善可陳,還是有短暫的政治閃光點可以陳述的:
1.政治上: 緩和階級矛盾:
唐太宗末年的遼東戰役使“貞觀之治”出現危機,李治登基後的永徽四年(653年),江浙一帶就爆發了陳碩真領導的農民起義,階級矛盾再次尖銳。李治及正式登基即下令:“罷遼東之役及諸土木之功”,登基之初,就把唐太宗時的三日一朝改為一日一朝,勤勉執政。
2.人事方面:重用太宗舊臣,延續貞觀之治。
即位之後,重用太宗舊臣李勣、長孫無忌、褚遂良。君臣上下蕭規曹隨,照太宗時法令執行,頗有貞觀之治之遺風。永徽二年(651年)九月,下令所佔百姓田宅還給百姓。
李治有知人之明,他身邊諸多賢臣如:辛茂將、盧承慶、許圉師、杜正倫、薛元超、韋思謙、戴至、張文瓘、魏元忠等人大多是自己親自提拔,其中韋思謙曾受褚遂良打擊,杜正倫被唐太宗冷落。
3.編纂法律:編成《唐律疏議》,這是中國現存最完整、最古老的一部典型的封建法典。
永徽三年(652年),召集大臣編成《唐律疏議》,這是中國現存最完整、最古老的一部典型的封建法典。它全面體現了中國古代法律制度的水平、風格和基本特徵,成為中華法系的代表性法典,對後世及當時周邊國家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4.軍事方面:頗有建樹
永徽元年(650年),高侃擒車鼻可汗,平定漠北。
永徽六年(655年),高句麗與百濟聯軍攻新羅,新羅遣使乞援於唐,李治遂先後派兵出擊高句麗和百濟。
龍朔三年(663年),唐大將劉仁軌大敗援助百濟的倭國軍於白江口,破百濟,其國王奔高句麗。
總章元年(668年),唐軍攻佔平壤,滅亡高句麗。
李治在位34年,於弘道元年(公元683年)駕崩,年五十五歲,葬於乾陵,廟號高宗,諡號天皇大帝。天寶八年增諡為天皇大聖皇帝,天寶十三年,再增諡為天皇大聖大弘孝皇帝。
-
6 # 付凱91458867
唐高宗李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個皇子,也是唐朝時期的第三位皇帝。唐高宗李治的母親是長孫皇后。因為太子李承乾和李泰相繼被廢,這時候和不被眾人所看好的李治脫穎而出了,李治被唐太宗李世民立為了太子。於貞觀二十三年登基。李治在歷史上一直被描述成懦弱無能的皇帝,其實事實並不是這樣的,李治是一點都不簡單的。
唐高宗李治可以說在歷史上的存在感是很低的。因為在他的前面有著千古一帝的唐太宗李世民,後面有著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皇帝武則天和開創了唐朝盛世的李隆基,這三個猛人將李治夾在中間,他還會有什麼純在感嗎?正是因為唐高宗李治的存在感很低,所有給後人留下的印象是很差的。但是,真相是這樣的嗎?
其實真實的唐高宗李治是膽子大、心狠手辣、治國能力很不錯的一位皇帝。只是當時的唐朝差點被李治給葬送了,所有那些史書就將李治說黑了。李治確實是很坑的,坑玩哥哥又坑舅舅,當時唐朝在他的統治下領土是很廣的,人才也很多。如果李治是一個昏君,這些成就是怎麼做成的。在貞觀十七年的時候,太子李承乾因為準備造反,所有被廢了,這個時候李泰又獲得了李世民的賞識。當時李世民就準備立李泰為太子,但是太高調了,最後李治成為了太子。李治當上太子,離不開長孫無忌的幫助。長孫無忌是一位政客,他是很聰明的。如果長孫無忌看不見好處是不會幫助他的。長孫無忌是李治的親舅舅,長孫無忌是認為李治歲數小,然後又懦弱可能就比較好控制,以後當上皇帝后,自己能夠專權。所有長孫無忌才會全力幫助李治。後來李世民已經快不行了,武則天照顧李世民。武則天卻和李治兩人有了好感,在暗中做一些見不得人的事。李治在父親病危的時候,給李世民戴上了一頂帽子,從這就能看看出李治的孝順不過是假的。
李治的想法也是很多的,後來李治廢除了王皇后,將武則天立為了皇后,還乘機將長孫無忌的勢力排擠出了京城。李治其實是會用人的一個皇帝,李治提拔起來很多的優秀人才。李治是一位承前啟後的皇帝,為後面的李隆基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所有這個皇帝實在是很不簡單
-
7 # 小龍女5505
唐高宗李治政治才能並不強,只是中等水平。且性格懦弱無能、雖本性善良、人品寬厚仁慈,可惜終究才能不足、缺乏治國之才。因此唐高宗李治只能算是平庸之君,治國才能雖然不強但也不弱,屬於中等。
-
8 # 魚羊讀史
唐高宗李治,一個被人誤會和忽略的,真正的政治高手
唐太宗那是文武全才,並且很有帝王該有的威嚴。而唐高宗和他比起來就顯得懦弱的多,並且能力也很平庸。
而他最大的罪過就是讓妻子武則天給控制了,甚至還被她奪走了皇位,讓一個人女人成為了一國的皇帝。
前有父親唐太宗,後有妻子武則天。這兩人的都是才華出眾的人,相比之下,夾在中間的李治就顯得平庸了很多,在現代的很多文藝作品中,他的形象更是渺小了。
▲唐高宗 李治
但我們都是歷史和文藝作品總是存在著一些差距的。而李治就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在真正的歷史上,李治不但不無能,甚至還是一個有著大智慧的君主!其實唐朝國土最大的時期是李治統治時期,吞西突厥後羈縻州府西至鹹海阿姆河流域;西南深入阿富汗地區,未淪陷的波斯帝國殘餘領土併入唐朝成為波斯都督府;北方鞏固太宗戰果,羈縻州府深入西伯利亞;東方全滅高句麗,接日本海。像許多皇帝都有自己的其他稱號一樣,譬如宋徽宗稱為道君、宋欽宗稱為淵聖一樣,李治在位期間稱為天皇,武則天為天后。“天皇”這個稱呼被當時山寨中國的日本人學了去,從此沿用至今。下面說說他的四點功績:
1、他統治的時候,基本完成建造了大明宮,其中丹鳳門是埃菲爾鐵塔建成以前人類最高的人造建築物。2、改進了唐代的法律,有了著名的永徽律,記得褚遂良和李勣寫了唐律疏議。他的《永徽律》是中國現存最完整、最古老的一部典型的封建法典,為後世法律的制定提供了參考。3、戶口上升,從貞觀不到三百萬戶到三百八十萬戶。和現代演算法不同,唐代一戶一般都超過3人,大的家族幾百口人算一戶,含傭人。4、擊敗外敵,平漠北、西突厥,百濟,高句麗。他在位的時候,是中國所有,漢族統治國家裡面,國土面積最大的時候。▲唐高宗 李治劇照
【書齋小結】永淳二年(公元683年)十二月,高宗崩於洛陽宮貞觀殿,年五十五歲,葬於乾陵,廟號高宗,諡號天皇大帝。他不是我們腦海中那副懦弱,無能,好色的形象。 -
9 # 球球小寶
唐高宗李治可謂是唐朝最被低估的皇帝之一了。世人對其的印象最大莫過是他娶了世界上最牛逼的女人武則天,可實際上李治的政治能力在中國歷史上的帝王中起碼是出類拔萃的!以下以時間線淺談唐高宗李治文治武功的成就史!
韜光養晦,得繼大統貞觀二年(628年)六月,李治出生於東宮麗正殿。貞觀五年(631年)被封為晉王,後因太子李承乾與次子魏王李泰相繼被廢,他才於貞觀十七年(643年)被冊立為皇太子。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去世,太子李治即位,是為唐高宗。
唐太宗作為千古一帝,其文治武功不在敘述,作為他的繼承人壓力是非常巨大的,而且李世民因玄武門之變奪得皇位,其得位不正也算是其心中最大心病,李治幼而聰慧,端莊安詳,寬厚仁慈,和睦兄弟。在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爭奪皇位之時,韜光養晦,不爭不搶。在外聯絡舅舅長孫無忌,獲得關隴貴族的支援,在內侍奉父皇,悶聲發大財。
貞觀十七年(643年),由於李承乾與漢王李元昌、城陽公主的駙馬杜荷、侯君集等人勾結,打算先下手為強起兵逼宮,結果事情敗露,李承乾被廢黜。唐太宗打算立四子李泰為儲君,李泰許以唐太宗將“殺子傳弟”,表示將來將皇位傳與胞弟晉王李治。李泰又以漢王李元昌事恫嚇與李元昌交好的李治,李治將此事告訴李世民,而被廢的李承乾也坦承自己謀反是因為李泰對太子位有所圖謀。於是李世民下定決心,帶著李治駕臨兩儀殿,在長孫無忌、房玄齡、李勣等重臣面前因為諸子諸弟爭位之事而欲拔劍自殺。長孫無忌等出面阻攔,表示晉王李治可立為儲君。同年四月七日,唐太宗親駕承天門,下詔立李治為皇太子。
自此李治得以繼承大統,在奪嫡鬥爭中,李治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笑看李承乾和李泰坐山觀虎鬥,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顯示出其政治眼光的高明之處。
北擊突厥,東滅高句麗,大破倭國(自此日本八百餘年不敢窺伺中華)永徽元年。九月,高侃擊擒突厥車鼻可汗,高宗分置單于、瀚海二都護府。永徽二年(651年)正月,西突厥賀魯自立為沙缽略可汗。七月,沙缽略可汗攻入庭州,高宗派遣梁建方率軍征討。
永徽六年(655年),高句麗與百濟聯軍攻新羅,新羅遣使乞援於唐,李治遂先後派兵出擊高句麗和百濟。至龍朔三年(663年),唐大將劉仁軌大敗援助百濟的倭國軍於白江口,破百濟,其國王奔高句麗。總章元年(668年),唐軍攻佔平壤,滅亡高句麗。
在李治登基後不久,西突厥阿史那賀魯破乙毗射匱可汗,自號沙缽略可汗。永徽六年(655年),唐遣程知節西擊沙缽略可汗,從此連年用兵西域。至顯慶二年(657年),唐大將蘇定方等大破西突厥,沙缽羅奔石國(今烏茲別克首都塔什干一帶),被擒。西突厥亡。李治以其地分置昆陵、蒙池二都護府。次年,徙安西都護府於龜茲(今新疆庫車)。唐代的版圖,以高宗時為最大,東起朝鮮半島,西臨鹹海(一說裡海),北包貝加爾湖,南至越南橫山,維持了32年突厥作為唐朝初期北方的遊牧民族,一直以來的唐王朝有著巨大的軍事威脅,唐高宗李治時期,多次擊敗突厥,使唐朝版圖達到鼎盛。
永徽之治永徽之治,是指唐高宗李治統治時期的一段治世,因唐高宗在位第一個年號為永徽而得名,時間起於貞觀二十三年(649),訖於永徽六年(655)。唐高宗即位之初,君臣都牢記唐太宗的遺訓、遺囑,繼續執行唐太宗制訂的各項政治經濟制度,發展經濟,提倡文教,由李勣、長孫無忌、褚遂良共同輔政。當時唐朝版圖為最大,東起朝鮮半島,西臨鹹海(一說裡海),北包貝加爾湖,南至越南橫山,維持了三十二年。唐高宗永徽年間,邊陲安定,百姓阜安,使得天下大治,有貞觀之遺風,史稱“永徽之治”。
唐高宗李治進一步發展和鞏固了科舉制度,並對這個國家首要的官員選舉制進行了徹底改造。八世紀盛唐時期實行的選舉制度基本上是高宗時期傳下來的。
在律法建設方面,唐高宗永徽時期也取得了重大成就。他敕令修訂了《永徽律》。《永徽律》是中國現存最完整、最古老的一部典型的封建法典,為後世法律的制定提供了參考。
從唐太宗貞觀十七年(643)開始修撰的梁、陳、北齊、北周、隋五朝典章制度《五代史志》到顯慶元年(656)成書,後併入《隋書》刊行。私人撰史方面,有李延壽秉承家學撰成《南史》《北史》二書。李延壽之父李大師已決定撰寫南北二史,可惜不久就去世了。李延壽決心繼承父業,利用史館提供的條件,以宋、齊、梁、陳、魏、周、齊、隋八代正史為依據,參考雜史1000餘卷,用16年功夫,歷貞觀、永徽、顯慶,終寫成《南史》和《北史》。
鞏固皇權,打擊關隴西魏北周以來,關隴集團實力強大,與皇權是共生的關係。隋煬帝因為與關隴集團明爭暗鬥,身死國滅,唐太宗李世民鑑於隋煬帝的失敗,部分恢復了關隴本位政策。唐高宗繼位後,以他的舅舅長孫無忌為首的新一代關隴集團元老重臣完全掌握朝權,作為雄才大略的一代帝王,被人掣肘是李治萬萬不能接受的,自此李治和武則天結成了政治上盟友,共同打壓關隴集團。
武則天得知中書舍人李義府近期得罪了長孫無忌,要被髮配到壁州任司馬指使,她立即聯絡上了李義府,狗急跳牆之下,李義府以支援廢立皇后的方式上奏疏:請求廢掉王皇后,立武昭儀為後。主動向李治靠攏。這對於正苦於無人支援的李治而言,李義府的奏疏可謂是雪中送炭,唐高宗親自召見李義府,賜給珍珠一斗,留下他官居原職。事後,武則天又暗中派人慰勞勉勵李義府,不久破格提拔為中書侍郎。很多中層官員看到支援“廢王立武”有利可圖,便轉而支援立武則天為後。許敬宗、崔義玄、袁公瑜等寒門官員紛紛上書,請求立武則天為後,為武則天登上後位製造輿論。原本鐵板一塊的大臣們,圍繞皇后廢立與否的問題,開始分裂為兩派,唐高宗成功得到了寒門官員的支援。
永徽六年(655年)十月,高宗不再考慮元老派的反對,下詔廢王皇后,十一月立武則天為後,皇后正式易人。不僅如此,長孫無忌、褚遂良又先後被貶官。關隴集團遭受到巨大的打擊。
武則天在這次事件中看似是最大受益者,其實,唐高宗才是最大的贏家。當時武則天既沒有地位,也沒有勢力,根本沒有和長孫無忌這些元老大臣掰手腕的資格。從廢王立武到清洗後宮從改立太子到外廷換血,唐高宗始終關注著事件的程序,併發揮著主導作用。簡而言之,唐高宗是統帥,而武則天只是他的親密戰友,是積極的推動者。武則天能登上皇后寶座主要是順應了封建時代君權打壓相權,穩固君主地位這個大勢,迎合了當時唐高宗李治需要打壓權相長孫無忌這一需求
名義上之時改立皇后,實際上是李治為了實現君主集權,李治成功的以改立皇后的事件打壓了相權鞏固了君主地位,自此橫行中國二百多年的關隴軍事貴族走向了沒落,在武則天時期徹底淡出了歷史舞臺。
帝后相爭,二聖爭權顯慶五年(660年)以後,高宗經常頭暈目眩,影響處理政務。武則天乘機插手政治,開始參與國家大事。武則天取得皇后的地位並不滿足,她還想進一步掌握政權。於是,她一方面排除異己,掃清政治道路上的障礙;一方面又組織力量,培植私人勢力,為自己進一步掌權做準備。李治因武后慢慢有主導政局的趨勢,一度有廢后的打算,未料計劃被武后得知,武后向李治申訴辯解,事情遂作罷,但是協助李治擬詔的上官儀則遭族誅。這件事情過後,李治再也無由壓制武后。顯慶末年,李治患風眩頭重,目不能視,難於操持政務,武后得以逐漸掌握朝政,李治在武后的建議下使用天皇稱號,與天后武氏並稱二聖。武則天為了取得政權,還想盡一切辦法表現自己的政治才能。
上元元年(674年),朝廷下詔尊皇帝為天皇,皇后武則天為天后。當時天后雖是掌握實權,但仍居於後臺。
上元二年(675年),李治患的風眩症更厲害了,便與大臣們商議,準備讓武后攝政。宰相郝處俊諫道:“陛下怎麼能將高祖、太宗的天下,不傳給子孫而委任給天后啊!”李治因而暫時停議。
永淳二年(683年),李治駕到奉天宮,當時武后從泰山封禪以後,勸李治封中嶽。李治因患病而終止。不久,高宗詔命皇太子李顯代理國政,裴炎、劉齊賢、郭正一等人在東宮任同平章事。李治從奉天宮回東都洛陽,病得很厲害,宰相以下大臣都不能晉見。同年十二月,詔令改永淳二年為弘道元年(683年)。將要宣佈赦免之書,李治想要親自到則天門樓,由於氣不順而不能上馬,於是召百姓在殿前宣讀赦免書。十二月二十七日當晚,李治在東都貞觀殿去世,終年五十六歲。
在李治生命中的最後幾年中,李治已經幾乎無力壓制武則天,不是他的能力不足而是身體不允許,或者說武則天實在太過精彩絕豔,可能李治一生文治武功可能也就這一個敗筆吧,或者說他根本就沒想到武則天能夠敢冒天下之大不惟改朝換代!
-
10 # 史海揚帆的每一天
唐高宗李治登基之初,就把唐太宗時的三日一朝改為一日一朝,勤勉執政。重用太宗舊城臣李績、長孫無忌、褚遂良。君臣蕭規曹隨,照太宗法令執行,頗有貞觀之治遺風。當時經濟繼續發展,人民安居樂業。
唐高宗前期還滅亡高句麗,統一朝鮮半島,這是隋煬帝、唐太宗時都沒有完成願望。657年又派大將蘇定方大破西突厥,擒獲其首領沙缽羅可汗。
文教上編寫成《唐律疏議》,這是中國現存最完整、最古老的一部典型的封建法典。它全面體現了中國古代法律制度的水平、風格、基本特徵,成為中華法系的代表性法典。
但是由於性格軟弱,又體弱多病,後期權利被武則天掌握,逐漸被架空。可謂前賢后愚。
-
11 # 5有5
唐高宗李治的政治能力還是很強的,因唐太宗開創了貞觀之治,使唐朝空前繁榮;後有武則天篡國。兩者太引人注目了,導致唐高宗李治的存在感大大降低。
太子謀反,逆流而上李治是李世民的第九個兒子,子以母貴,是嫡三子。無論從哪方面來說,皇位都與他無關。因李世民晚年或許是為了平衡太子的政治勢力,寵愛魏王李泰。太子李承乾舉兵謀反,被廢黜。
李世民要立李泰為太子,卻被李治告密:魏王許諾將來要把皇位傳給我,不讓我參與爭皇位。適時李承乾臨門一腳:我是因為李泰對太子位有所圖謀,才謀反的。李世民大怒,後聽隨大臣建議,立李治為太子。
李治如果沒有對皇位的覬覦之心,何必去告發李泰呢?就算李泰對太子之位有所圖謀,不是正合李世民心意嗎?又怎麼會有大臣推薦李治為太子呢?由此可見李治城府之深,政治嗅覺之敏。
獨攬大權,蕭規曹隨李治登基後重用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人,堅持太宗時期定下的政策,任人以賢,政治,經濟得以迅速發展,史稱“永徽之治”。
當政一段時間以後,李治發現自己施政時被長孫無忌等人處處掣肘,便想要把他們除掉,又因為他們忠正耿直,身後有世族勢力支援。便利用立武則天為後這件事,順利解決了自己獨攬大權的障礙。
修訂律法,防止擅權李治因身體欠佳,又不信任大臣,只能讓武則天協助理政,為了防止武則天擅權,罷免武則天親信,制定《內訓》和《外戚誡》壓制外戚勢力,並編纂《唐律疏議》,完善律法制度。
繼承父志,安內攘外李治繼位後,在李世民攻打高句麗的基礎上,再次對高句麗用兵,大敗高句麗。實現了李世民的願望。並出兵平定西突厥,置昆陵、蒙池二都護府,歸唐朝管轄。
李治在位時,唐朝的幅員最廣,東至朝鮮半島,西臨鹹海,北到貝加爾湖,南至越南橫山,可見其戰略眼光獨特。百姓安居樂業,人口從貞觀二十二年的360萬戶,增加到永徽三年380萬戶。
李治從皇子到皇帝,文治武功,大有作為,無奈父親和自己媳婦的光環太大,自己難以凸顯。 實屬無奈。
-
12 # 列國記
李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個兒子。被為封晉完王,643年,李世民把太子李承乾給廢黜了,改立李治為太子。649年5月李世民病逝,6月李治被迎回京城長安(現在西安),繼承皇位。
李治在位34年,病逝時終年56歲。
回顧歷史,根據史料記載,李治在皇位的34年裡,應該說是碌碌無為,懦弱無能,治理國家事務上沒有主見。總之,在治國上是一個失敗的皇帝。為什麼這麼說呢?
李治繼位後不能處理朝政,什麼事都要宰相給他出主意,沒有宰相就什麼事也辦不了。
李世民病逝後,唐朝還能繼承著大唐的輝煌,這主要是宰相們的功勞。李治在位前期,由長孫無忌和禇遂良執掌朝政。他們二人始終遵守著貞觀遺規,推行均田制,留意墾殖荒地,繼續發展科舉制度,人口迅速增加,社會秩序也是相對穩定的。所有這些都是宰相在幕後推動的。
李治當政後期,武則天逐漸掌權,這最能說明李治的懦弱無能。
654年,李治把太宗李世民,也就是他爸爸幼妾武則天從尼姑庵中接進宮中,對其是大加寵愛。
武則天是一個男人性格,剛強而多謀,用心狠手辣形容也不為過,為了達到目的可以親手殺害自己的骨肉。
武則天進宮第二年就奪取了皇后的位置,開始參與朝政。沒多久,李治得了一場病,整天頭暈眼花的。正好,可以不理朝政了,索性把朝政大事都交給武則天去辦了。
武則天執掌大權後,漸漸不把無能的李治放在眼裡,李治成為徒有虛名的皇帝。時間長了,李治回過味來感覺不是那麼回事,畢竟自己是皇帝,什麼說得不算,心裡也不舒服。於是,他和宰相上官儀密謀廢黜武則天。
然而,此事被一個太監密告給了武則天。武則天急忙趕到前宮,看見上官儀正在起草詔書,喝問李治這是什麼?李治一看事情露餡兒了,把責任推給了上官儀,說是我沒有廢黜你的意思,是上官儀教我這麼做的。武則天立即下令處死上官儀。
從上面的史實中,可以看出李治治國能力到底如何了吧?
-
13 # 風再起時xx
唐太宗那是文武全才,並且很有帝王該有的威嚴。而唐高宗和他比起來就顯得懦弱的多,並且能力也很平庸。而他最大的罪過就是讓妻子武則天給控制了,甚至還被她奪走了皇位,讓一個人女人成為了一國的皇帝。也許對於後世來說這是一段佳話,但是對於當時的那些統治者來說,這必定是一個奇恥大辱
前有父親唐太宗,後有妻子武則天。這兩人的都是才華出眾的人,相比之下,夾在中間的李治就顯得平庸了很多,在現代的很多文藝作品中,他的形象更是渺小了但我們都是歷史和文藝作品總是存在著一些差距的。而李治就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在真正的歷史上,李治不但不無能,甚至還是一個有著大智慧的君主呢!
我們都說,李治因為膽小怕事,什麼都不敢去爭取,一直是一種弱者的姿態躲在一旁,看著自己的兄弟們爭奪著皇位,而不敢置一詞。
就算是之後登基做了皇帝,那也是一副唯唯諾諾額樣子,就算是對自己的臣子長孫無忌也是尊敬的很。知道武則天出現,他感覺應該在自己的女人面前表現一下了,所以才開始稍稍有所作為,可是沒想到的是,他的第一次認真卻只是武則天的一場操控罷了。他被一個女人利用了那麼多年,最後還將江山拱手相讓了。這樣的故事讓人覺得不僅沒有主見而且還怕老婆但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其實,李治最為熟知的或者說是一直信奉的都是老莊的道家學說。在他還是一個皇子的時候,他就用懦弱無能的表象騙過了所有的人。這樣一個人,與其說無用不如說是容易操控的。這第一個瞄準時機的就是長孫無忌了。
因為有了他的支援,李治以最無為的狀態從你爭我奪得鬧劇中脫穎而出,成功獲得了皇位。但是,他這樣一個多年沒有拉攏權臣的人在朝廷中是沒有屬於自己的勢力的。長孫無忌那一批人實際上是掌控著大權。他當然不能容忍這樣的情況繼續存在,但是礙於自己的處境,只能繼續的裝傻,用此來懵逼那些人的眼睛,然後私下裡又用盡各種方法和各種資源來培養自己的勢力。
比如廢除皇后這一事件,就給了那批老臣非常致命的一擊,也就此擺脫了自己被人操控的政治生涯。試想,這樣一場有計劃有目的的行動會是一個沒有才能的平庸之輩可以策劃的嗎?奪回大權之後,他沒有就此收手,而是乘勝追擊,直接逼死了朝中的一把手,也是他的親舅舅——長孫無忌。
這一系列的事情,讓他很快就掌握了實權,也讓他徹底永遠了皇帝的地位和威嚴。之前那舊的且不正確的政治格局被徹底的銷燬了,大唐也自此走上新的道路。
-
14 # 圓you圓
唐高宗李治身為帝王的治國能力如何?
唐高宗李治的治國能力還是很強的。
唐高宗李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兒子,同時也是武則天的丈夫。由於武則天從他的手上奪走了李氏政權,建立了武周王朝。因此歷史上對唐高宗的評價是“昏懦”。
那麼,唐高宗果真是一個“昏懦”之君嗎?
其實不然,唐高宗自身的文治武功並不遜於李世民。唐高宗的治國能力,從幾個方面可以證明。
第一、軍事外交方面
唐高宗時期的軍事成就是不容忽視的,唐高宗在位期間,滅亡了東西兩個大敵——高句麗和西突厥。還順帶壓制了日本的氣焰。從這方面來說,唐高宗完成了唐太宗沒有實現的目標。唐高宗統治期間,中國第一次與征服薩珊王國的阿拉伯人建立了聯絡。永徽二年,第四位哈里發奧斯曼派出的第一個阿拉伯師團向唐王朝貢獻方物。
唐朝統治時期的版圖,以唐高宗時為最大,東起朝鮮半島,西臨鹹海,北包貝加爾湖,南至越南橫山。
第二、政治方面
唐高宗在即位之初就下令“罷遼東之役及諸土木之功”,勤勉執政,緩和了階級矛盾。且唐高宗有知人之明,他身邊有很多的賢臣大多都是他自己親自提拔的。唐永徽三年,編成《唐律疏議》,這是中國現存最完整、最古老的一部典型的封建法典。相對來說,唐高宗這一時期的執法狀況寬平公正,犯罪率較低。
第三、經濟文化方面
唐高宗統治期間,社火經濟持續發展,全國人口從貞觀二十二年的360萬戶,增加到永徽三年的380萬戶。
唐高宗時期重新建立了科舉制度,並且他在位期間更多的透過科舉起用官員。唐高宗時期的幾個宰相都是有功名的,很多的官員開始以科舉的方式走上仕途。
綜上所述,唐高宗的治國能力並不弱。只是因為唐高宗是掩蓋在李世民和武則天的光環之下的一個男人。所以後世人對於唐高宗,已經習慣了把他放在唐太宗的光環中考察,即使對他在位期間的政治評價,也會和貞觀之治聯絡起來:“永徽之政,百姓阜安,有貞觀之遺風。”好似只有這樣才能讓人知道唐高宗的政績。
-
15 # 條條山路通縣城
唐高宗李治一直被誤會是個窩囊廢,把大唐李氏江山拱手讓渡老婆開創武周。實則不然,他大智若愚城府至深,是日本人口中的“中華第一人”,也是“親手捏製六味帝皇丸”“成就皇帝夫妻檔”的真英雄。
立儲心機。當初李治只是長孫皇后的嫡三子,上有李承乾和李泰,自己也並非父皇母后的眼中寶。但李治絕非沒有理想的太平王爺,他也並不認為自己好無機會,而是處心積慮暗中運作。李世民平時考察諸皇子詩詞、國策,李治總是裝傻充愣,不搶答不多嘴,而總是虛心向父皇或他人請教,給太宗留下了良謙的印象;平時承乾、李泰勾心鬥角鋒芒畢露,咄咄逼人之態讓太宗感嘆親情何在,而李治總是請安問好,孝字當先,高低立現。之後李承乾謀反被廢,李泰以為勝利在望,竟然直接威脅李治放棄爭儲,李治裝著唯唯諾諾楚楚可憐,但最後拐著彎讓太宗知道,於是太宗下定決心將江山交給李治。
立後野望。李治面臨著巨大的權臣壓迫感,他沒有選擇妥協,而是積極營勾應對。原來,以長孫無忌和褚遂良等為首的關隴集團一眾老人,以託孤大臣名義,提升相權,壓迫皇權。李治看似孤立無援舉目無親,他思忖對策,決定尋找突破口,收回皇權。他找到的切入點就是立武則天為後一事。也許有人說他貪戀女色,聲言武氏“狐媚偏能惑主”。其實不然,高宗心機極深,早就發現武氏極不簡單,有氣吞海內之志,能力遠越凡夫臣子。把她拉上後位,一則可以樹立新君威儀,更可充實力量藉機打擊相權對手。於是,他不顧所有人的反對,反反覆覆要求議立皇后事宜,不達目的不讓回家。經過拉鋸終於褚遂良被惹毛,舉動失當。這下讓高宗抓住把柄,以下犯上,目無君上的大帽子直接扣籃得分,並趁勢追擊,終令武氏上位。武氏上位後,高宗與其二聖臨朝,大力提攜網羅山東貴族(武氏上位後更是東遷洛陽就是這個原因),專事打擊關隴舊貴族。長孫無忌最後也被幹掉。李治再勝一局。
李治拉扶武氏,武氏能力出眾,竟然女主稱帝,這是後話,超出當初構劃,屬於意外事件。陰差陽錯,李治捏出一枚六位帝皇丸,唐中宗李顯。李顯和身邊親戚先後六位全是皇帝,分別是父皇唐高宗李治、母后聖神皇帝武則天、自己、弟弟睿宗李旦、兒子唐少帝李崇茂、侄子玄宗李隆基。
再說李治的文治武功。一、永徽之治。李世民貞觀年間,帝國國力日盛,但用兵遼東,土木興立,所耗頗巨。李治廣開言路,“事有不便於百姓者,悉宜陳,不盡者更封奏。”他關心百姓疾苦,不好大喜功,體恤民力,嚴格控制貨幣發行,以上率下節約耗度,在其治下,國民經濟保持良好發展勢頭,史稱永徽之治。二、依法治國。李治認為治國首在依循法度。他組織編纂中國第一部完備的法典《唐律疏議》,於公元653年即永徽四年頒行,尤其是刑法部分,開創先河,律條完善,邏輯清晰,為宋元明清沿襲運用。
三,征伐拓土,揚威異域。唐朝疆域擴張的巔峰就是高宗一朝。他用兵甚巧,沒有使國家背上沉重的負擔,透過以戰養戰,圍繞絲綢之路,打通貿易通道,收取外貿紅利。顯慶二年,蘇定方曳咥河會戰,一萬破西突厥十萬聯軍,平定阿史那賀魯之亂,大唐勢力進入中亞和西亞;龍朔三年(663年),劉仁軌敗日本、破百濟;總章元年(公元668年),李世勣平定高麗。截至咸亨元年(公元670年),高宗統治下的帝國疆域已達至極盛, 東起朝鮮半島,西臨鹹海,北包貝加爾湖,南至越南橫山,總疆域達1350萬平方公里,為有唐一代最大值,並維持了32年。但好景不長,武后遷都洛陽,放鬆西域經營,此後歷代逐漸龜縮,未復高宗治下疆土。
回覆列表
高宗李治絕對是個不錯的皇帝,永徽之治也堪比貞觀之治,他知人善任,親手提拔了大批人才,在位時國力上升,百姓樂業,為武朝的持續發展打下基礎。他平定高句麗,擊敗西突厥的進攻,徹底解除邊患。可惜他的光芒被他老爹和媳婦給掩蓋了,人們的注意力完全不在他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