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飛說布客

    好學術的問題,這經常是考試的大題範圍。​

    大家都知道糖尿病的表現就是血糖升高,具體標準就是空腹大於7.0飯後兩小時大於11。而大家也都知道糖尿病的治療就是應用胰島素。因為胰島素的功能就是降血糖的,正是因為胰島素不足所以會使血糖升高。而1,2型糖尿病的區別就是與胰島素缺乏的本質有關。

    1型糖尿病是指由於胰島B細胞破壞導致胰島素絕對缺乏所引起的糖尿病,其臨床特點是一般發病早,多在25歲以前的青少年期起病,少數可在25歲以後的任何年齡起病。初發時可有酮症甚至酮症酸中毒,需終生胰島素治療,有症狀典型,即“三多一少”即多飲,多尿,多食和體重減輕明顯。所以呢,1型糖尿病的患者一般都比較消瘦而且年輕。 2型糖尿病是指從胰島素抵抗為主伴胰島素相對不足到胰島素分泌不足為主伴胰島素抵抗所致的除外其他原因的糖尿病,因而2型糖尿病存在明顯的異質性。多發生在40歲以上成年人和老年人,近年來有發病年輕化傾向。患者多肥胖,起病較緩慢,病情較輕,不少病人可長期無代謝紊亂症狀,有些是在體檢或出現併發症時才被診斷為糖尿病。所以呢,1型是胰島素絕對缺乏口服降糖藥無效只能注射胰島素,而2型是相對缺乏一般口服降糖藥和飲食控制會取得好的控制。糖尿病呢一定要注意監測血糖,運動和鍛鍊。糖尿病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相應帶來的併發症。

  • 2 # 嬌嬌爸爸剛

    不知道一型糖尿病,對二型研究的比較深刻。二型基本可以斷定,大規模治癒只能寄希望於中醫,如果被西醫攻克估計普通人群是承受不了高昂的價格(西醫缺乏系統理論,目前還處於探索階段)。中醫主要是補腎為主,也要走很長的路,有系統性的理論,主要缺人才。

  • 3 # 中國疾控中心

    一型糖尿病

      一型糖尿病 (過去稱為胰島素依賴型,青少年或兒童期發病型糖尿病)的特徵是缺乏胰島素分泌能力,需要每天注射胰島素。一型糖尿病的病因尚不清楚,利用現有的知識也無法預防。

    症狀包括尿液分泌過多(多尿)、口渴(煩渴)、常有飢餓感、體重減輕、視力減退和疲乏。這些症狀可突然出現。

    二型糖尿病

      二型糖尿病(過去稱為非胰島素依賴或成人發病型糖尿病)由於人體無法有效利用胰島素造成。世界各地的糖尿病患者中有90%的人患有二型糖尿病,主要是因體重過重和缺乏身體活動所致。

    症狀可能與一型糖尿病相似,但往往症狀不明顯。結果,可能在發病多年之後才診斷出患有糖尿病,此時則已出現併發症。

  • 4 # 王旭峰營養師

    一型糖尿病的發病原因主要是:遺傳因素以+自身免疫疾病,或者病毒的侵入,最後造成胰島細胞的損壞或者胰島無法正常分泌出胰島素,導致胰島素嚴重缺乏 - 人體胰島素的絕對缺乏;

    而二型糖尿病的發病原因:主要由於有遺傳背景,但常因為生活方式的不良影響,造成胰島素無法正常結合胰島素受體(胰島素抵抗),糖分無法順利到達細胞內,從而無法合理利用糖分,過多糖分遊離在血液中。

    一型糖尿病大多是發生在30歲以下的年輕人身上,他們的胰島功能無法正常工作,甚至胰島細胞破壞。目前任沒有找到攻擊胰島素β細胞的真正原因,不過認為和遺傳因素以及環境的因素有最大關係,另外病毒浸染、暴飲暴食、大量食用甜食高脂食物也可能成為幫兇。

    一型糖尿病由於胰島細胞受到破壞,體內完全缺乏胰島素,導致根本沒有胰島素可以結合胰島素受體,開啟糖分通往細胞的大門,糖分只能遊離在血液中。所以通常會藉助注射胰島素的方式來保持血糖穩定。早期一般會嚴重出現“三多一少”的狀況,在沒有及時發現病情的情況下身體會突然極度消瘦,做事一般很乏力,容易疲勞,情緒抑鬱或暴躁。

    二型糖尿病一般出現在中老年人,有三高或者心腦血管慢性病的人身上。

    多數情況是由於平時飲食習慣不良,愛吃油膩,多脂多鹽的食物。因此,肥胖的人更容易爆發二型糖尿病。

    二型糖尿病患者雖然可以分泌胰島素,但他們的胰島素敏感度低,由於攝入過多高糖高脂食物導致胰島素負荷過大或者功能紊亂,雖然部分胰島素可以結合胰島素受體,讓糖分進入細胞中,但另有一部分胰島素“偷工減料”,無法正常發揮效果,所以血液中游離的糖分依然很多,形成了血糖高的情況。

    雖然糖尿病有遺傳誘發的可能性,但如果時刻注意飲食的合理,規律的作息,調節好心態,雖然糖尿病發病機率比普通人大,但並不一定會爆發糖尿病。

  • 5 # 糖人健康網

    關於糖尿病的分類,好多人還沒有完全弄清楚,簡單的妊娠糖尿病大家都知道,但是關於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還是有一部分人不明白如何區分。其實這兩種型別的糖尿病區分起來還是比較容易的。今天塔哥來繼續為大家全方位介紹一下這兩種糖尿病的區別。

    發病時的體重

    一般而言,2型糖友會明顯是超重,而1型糖友在發病前一般是正常體重,或者是體型偏瘦。

    在這裡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兩種糖友在發病之後都會出現體重呈不同程度的降低情況,其中1型糖友則會表現出明顯的身體消瘦症狀。

    發病時的年齡

    年齡是區分這兩種糖尿病型別的最直接的方法,糖友一般只要透過自己發病時的年齡就可以判斷自己屬於1型糖尿病,還是2型糖尿病。

    這是因為大多數1型糖友的年齡一般在40歲以下,且有臨床報告顯示,20歲以下的青少年以及兒童患1型糖尿病的人數佔40歲以下年齡階段患病總人數的95.4%,50歲以上的1型糖友就非常少見了;2型糖友大多數為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

    當然,這樣的方法並一定非常準確,應綜合考慮一些其他方面的因素,再做出最判斷。

    臨床表現

    1型糖友基本都有明顯的“三多”症狀,而2型糖友表現得卻並不明顯。

    1型糖友發病的時候往往比較突然,而2型糖友的發病時間明顯要長很多。

    急慢性併發症

    兩種糖尿病都可能存在各種急慢性併發症,但是在併發症的型別上卻是不同的。

    從急性併發症來看,1型糖友很容易發生酮症酸中毒; 2型糖友卻少有這種情況,只有極少數年齡較大的糖友容易發生非酮症高滲性昏迷。

    從慢性併發症來看,1型糖友比較容易併發眼底視網膜病變、腎臟病變以及神經病變,而出現心、腦、腎或肢體血管動脈硬化性病變的情況卻不多; 2型糖友除了會發生與1型糖友相同的病變之外,心腦腎血管動脈硬化病變的發生機率卻是非常高的,高血壓的症狀因此也較為常見。所以,2型糖友發生冠心病以及腦血管的意外機率要遠遠高於1型糖友。

    深入檢查的指標

    對於一些透過臨床表現很難判斷出是哪一種型別的糖友,則需要再進行更深入的檢查,這些檢查主要包括:

    1、空腹以及餐後2小時的胰島素,或者C肽的水平檢查。透過這樣的檢查,就可以瞭解糖友體內的胰島素是絕對缺乏,還是相對缺乏。

    2、各種免疫抗體的檢查。比如,GAD抗體、1CA抗體等,透過這些抗體的檢查則可以瞭解糖友的糖尿病是否與免疫有關係。

    療法與療效

    1型糖尿病只有透過注射胰島素才可以控制住高血糖,穩定病情,而口服的降糖藥一般是沒有效果的。

    2型糖尿病則可以透過合理的飲食控制,以及適當地口服降糖藥治療,將這兩種治療結合一般就可以獲得一定的效果。當然也會出現口服降糖藥治療失敗的情況。

  • 6 # 健康那些事兒

    建議: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之間的區別最主要的就是酮症和胰島功能,其次是有無胰島自身免疫的證據。

    1. 1型糖尿病分為2大類,3型:自身免疫性1型糖尿病(1A型)和非自身免疫性1型糖尿病(特發性1型糖尿病,1B型)。1A型又分為速髮型(經典1型糖尿病)和緩髮型(LADA)。

    2. 因此1型糖尿病除了LADA以外,特點都是酮症起病,病程在3個月以內,以後必須要用胰島素維持治療,胰島功 能很差。如果不是酮症起病,即可排除經典1型糖尿病和特發性1型糖尿病。

    3. 但是2型糖尿病有時也可以以酮症起病,但是一般有誘因或者病程較長或者有併發症,酮症好轉後不需用胰島素治療。

    4. 但是在臨床特徵類似2型糖尿病的患者如果BMI較低,胰島功能較差,要考慮有LADA的可能,可以行GAD-Ab和ICA檢測,如果陽性則診為1型糖尿病中的緩髮型,即LADA。 5. 在酮症起病的患者確診為1型糖尿病後,還需要行胰島自身抗體檢測,如果陽性為自身免疫性1型糖尿病,如果陰性則為特發性1型糖尿病。

  • 7 # 精靈醫生

    糖尿病是時下患病人數最多的慢性疾病之一,臨床上主要將其分為I型糖尿病和II型糖尿病,在整個糖尿病患者中以後者為主,佔總數的約95%,兩者雖然都叫做糖尿病但是的確有很大的不同,以下就透過不同的角度介紹兩者之間的異同:

    1、發病機制:目前兩型糖尿病的發病本質仍然還在研究之中,根據目前醫學界的認識,認為I型糖尿病為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身體產生的抗體使胰腺的胰島細胞發生損傷,導致胰島素分泌的絕對不足而使血糖增高。II型糖尿病則是由於多種原因發生身體細胞對胰島素髮生抵抗,進而產生胰島素的相對不足,最終而導致的血糖增高;

    2、發病年齡:I型糖尿病發病年齡多在兒童時期,II型糖尿病多在40歲以後,不過兩者之間並沒有明確的界限,現在II型糖尿病有年輕化的趨勢;

    3、發病症狀:I型糖尿病多呈現典型的糖尿病症狀,包括:口渴、飢餓、多尿、消瘦等,這與血糖過高有關,II型糖尿病起病多為隱秘,有典型症狀的較少,多表現為頻發的身體感染、乏力、肢體感覺異常等併發症時才被察覺;

    4、診斷:血糖方面的診斷標準兩型糖尿病是一樣的,診斷I型糖尿病還需要有抗胰島細胞相關抗體的證據才能確診;

    5、治療:I型糖尿病多診斷後直接需要胰島素替代治療,而II型糖尿病則可以根據患病的程度選取不同型別的藥物予以治療;

    6、併發症:兩型糖尿病的併發症基本一致,由於I型糖尿病發病早,且血糖持續較高,因此如果不及時治療控制的話其發生併發症的時間要早於II型糖尿病;

    7、預防:目前I型糖尿病幾乎無法預防,主要是早發現早治療預防各種併發症。對於II型糖尿病,目前已經掌握了很多發病的危險因素,針對這些危險因素進行相應的預防,多數人是可以避免II型糖尿病發生的。

    以上僅就目前臨床對兩型糖尿病的認識進行了一些簡要的介紹,對於公眾來說加強對II型糖尿病的認識是非常重要的,這主要是因為其佔糖尿病人數的絕大多數,且只要注意生活、飲食和起居,一方面可以對其進行預防,另一方面也可以延緩相應併發症的發生。

  • 8 # HealthCrew營養師團

    在人體內,進食的碳水化合物最終會被分解為葡萄糖,進入血液迴圈。餐後恢復上升血糖到原始平穩水平,是胰島素的工作。胰島素會把血糖轉化為糖原或脂肪。

    但是這工作流程並不總是一帆風順的。可能出現以下兩種情況:

    第一, 因為免疫系統錯誤攻擊了胰腺,胰腺受損,產出的胰島素不夠多,有一部分葡萄糖不知道何去何從。

    這種稱為1型糖尿病。具有典型“三多一少”症狀,即吃得多、飲得多、尿得多,人消瘦。發病時間較早,通常在青春期之前就有比較明顯的症狀。但因為這類糖尿病是胰島素不足導致的,所以只要注射足夠的胰島素,就能比較好地控制病情。

    第二, 要是胰島素跟脂肪之間的溝通出現問題,血糖就不能轉化成脂肪。這個時候胰腺會嘗試產出更多胰島素,看能不能跟脂肪溝通一下,但這種做法不一定成功。最後還有可能導致胰腺“過勞死”,所以根據情況,屬於這種情況的病人需要長期注射胰島素。

    這種稱為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可以發生在任何年齡,但多見於大於40歲的成人,常有家族史。臨床上多有“代謝綜合徵”(肥胖症、血脂異常、脂肪肝、高血壓、冠心病等)。

    因此,糖尿病人需要嚴格控制飲食,尤其是高升糖指數的食物,更是要慎之又慎。為了平穩血糖,一些低升糖指數的食物便成為桌上常客。如:紫薯、玉米等。

  • 9 # 白癜風醫生王變梅

      1型糖尿病是一種胰島β細胞損傷引起胰島素分泌不足,導致糖代謝失調的內分泌疾病,是由β細胞功能衰竭引起的、以胰島素絕對缺乏為特徵的一種糖尿病。易出現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又叫青年發病型糖尿病,這是因為它常常在35歲以前發病,佔糖尿病的10%以下。一般終身需要胰島素治療。但是有一部分病人在早期透過胰島素的治療,特別是在發病的前一年內,有可能不需要胰島素治療,稱為蜜月期。

      二型糖尿病主要是胰島素抵抗,胰島β細胞不得已分泌更多的胰島素幫患者把血糖降下去,但是β細胞又分泌不了太多的胰島素,以胰島素抵抗為主,伴胰島素分泌不足,導致患者血糖偏高的情況。早期患者需要口服降糖藥治療,逐漸發展成需要胰島素治療。

  • 10 # 女王朱瓊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已成為繼心血管疾病、“腫瘤”之後的第三大威脅人類的非傳染性疾病。

    現今臨床醫學,已將糖尿病分為四個型別,即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及其他特殊型別糖尿病。而在我國患病人群中基本以2型糖尿病為主。

    據統計,1型糖尿病約佔5%,2型糖尿病佔90%以上,妊娠糖尿病的患病率接近5%,其他型別糖尿病僅佔0.7%。

    那麼1型和2型糖尿病主要有哪些區別?

    1、主要區別:首先兩者的主要區別在於發病機制不一樣!

    1型糖尿病:主要是因為B細胞遭到破壞,導致胰島素絕對缺乏所致,絕大多數是自身免疫性疾病;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的發病機制有胰島功能缺陷和胰島素抵抗兩方面。2、其次,患者的年齡、形態、臨床症狀也有所不同:

    1型糖尿病:發生的年齡較小,多發生在兒童和青少年,也有少數例外,且三多一少的臨床症狀,如口渴多飲、多尿、多食、不明原因的體重下降會比較明顯,形態不胖,多數以糖尿病酮症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起病。2型糖尿病:大多在35~40歲之後發病。其中部分病人以胰島素抵抗為主,病人多肥胖,此類病人早期症狀不明顯,僅有輕度乏力、口渴,常在明確診斷之前就可發生大血管和微血管併發症。

    3、最後,臨床治療不同:

    1型糖尿病:一般情況下,1型糖尿病目前只能夠透過注射胰島素,才能夠有效的控制高血糖來穩定病情,口服降糖藥是沒有什麼效果的。2型糖尿病:採取飲食治療和口服降糖藥多可有效。另一部分的2型糖尿病患者以胰島素分泌缺陷為主,臨床上採取補充外源性胰島素治療。像下肢動脈病變的治療中推薦使用血管擴張劑。目前所用的血管擴張劑主要有脂微球包裹前列地爾、貝前列素鈉片……

    無論是性1型糖尿病還是2型糖尿病病人,都要積極治療,平時定期監測血糖情況,控制飲食,改變生活方式,儘量延遲依賴胰島素治療的時間。

    另外使用降糖藥物後,注意防止發生低血糖情況,可以備點糖塊,餅乾等。注意不要吃含糖食物,不吃高鹽食物,或者鹹菜。

    平時要多加鍛鍊,多吃蔬菜,穀物,減少糖攝入量,控制飲食量,保持血糖的穩定性。避免過飽,熱量合理分配。

    即使使用胰島素治療,也要限制飲食,根據血糖情況,及時調節胰島素用量,防止發生不良反應。

  • 11 # 孫醫生講糖

    很多人被診斷為糖尿病後,經常疑惑於醫生寫的1型糖尿病或者2型糖尿病,他們問,

    孫醫生是怎麼給我診斷我是1或2型糖尿病的呢?

    也有些人在病情變化時,會問,

    我是不是從2型糖尿病轉變為1型糖尿病了,病情是不是變重了?

    目前的糖尿病有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和其他特殊型別的糖尿病4種類型。

    2型糖尿病

    其中2型糖尿病是最為常見的,大約佔所有糖尿病人群的95%,所以我們身邊的糖尿病人大部分都是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發病時間晚,多在成年發病,病程比較長,發病時大約就已經有8-10年的病史。

    病情比較隱匿,很多人沒有任何症狀,是在進行健康查體或者其他原因被偶然發現的。

    進展比較慢,不容易出現急性代謝紊亂,很多人以各種慢性併發症如大血管或微血管併發症來就診。

    實驗室檢查會發現患者的基礎胰島素水平正常,胰島功能尚可,但如果糖尿病病史較長,那麼胰島功能隨著病程的延長也會出現逐漸衰竭的狀態。胰島相關抗體如GAD、IAA、ICA陰性。

    2型糖尿病患者初診的時候如果血糖在10mmol/L以下,沒有明顯的合併症和急性代謝紊亂,可以不使用藥物,飲食及運動治療也可以將血糖控制在比較理想的範圍。

    如果飲食和運動不能將血糖降至目標血糖,也可以選擇口服降糖藥物治療。病史如果比較長,血糖控制差的患者,也可以選用胰島素治療。

    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約佔糖尿病人群的5%,多發生於兒童和青少年。

    起病較急,病情進展比較快,首發疾病通常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情重,血糖比較高,合併有比較明顯的急性代謝紊亂狀態。

    1型糖尿病的胰島功能比較差,胰島功能曲線地平,胰島素不會隨糖的攝入出現分泌的情況。胰島相關抗體如GAD、IAA、ICA陽性。

    1型糖尿病既往被稱為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也就是說,1型糖尿病的人群必須依賴胰島素才能維持生命,所以必須長期使用胰島素來控制血糖,否則就有發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風險。

    需要注意的是

    由於實驗室技術的發展,目前在成人中也發現有1型糖尿病出現,這些人除年齡外,其他的發病特徵和1型糖尿病人群一樣,以往經常會被認為是胰島功能衰竭的糖尿病患者,而選擇胰島素治療。

    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變,現在的肥胖兒童越來越多,這些兒童出現肥胖、高胰島素血癥、脂肪肝、黑棘皮症、多囊卵巢綜合正等代謝綜合徵的表現,合併的血糖升高就可以診斷為2型糖尿病,這些兒童透過嚴格的控制飲食,堅持鍛鍊,減重等治療,血糖也會逐漸下降,必要時可以配合口服藥物進行減重降糖。

    綜上所述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患者無論在發病機理還是臨床表現和治療方法上都是不完全一樣的,但是要注意兩者可能有不易區分的情況,就要藉助實驗室檢查結果進行區分,必要時可進行基因檢測來排除一些基因型糖尿病的可能。

  • 12 # 兩針見血11

    什麼是糖尿病?

    專業術語是:糖尿病是具有多病因及多種表現的代謝紊亂性疾病,以胰島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島素活性障礙或者二者兼而有之導致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的代謝失衡和慢性高血糖為特徵。

    翻譯過來就是:

    1、病因多表現多。

    2、要麼是胰島素分泌有問題,要麼是分泌出來了不作用,要麼都有。

    3、表現為高血糖以及三大營養物質代謝問題。

    一型和二型的區別?

    一型:還有一種名稱是胰島素依賴型。由於分泌胰島素的細胞破壞,無法分泌胰島素,所以導致胰島素絕對缺乏。此種情況人體不能分泌胰島素,必須依賴外源性,比如注射胰島素,所以叫依賴型。

    二型:與一型對應,又叫非胰島素依賴型。身體還是可以分泌,但是活性有問題。這種情況佔糖尿病總數的90%。主要由於遺傳、高熱量飲食、缺乏運動等聯合作用導致高血糖。

    臨床表現

    1、大多數症狀不明顯,主要有多飲、多尿、多食、消瘦、疲勞無力等。也即我們平常所說的“三多一少”。

    2、一型特點:病情較重。多見於青少年;“三多一少”症狀典型;血中胰島素很低,甚至測不到。

    3、二型特點:一般有家庭遺傳史;起病慢,不易察覺,無症狀的時間可達數十年;多數人肥胖、食慾好,與正常人差別不明顯,偶爾有疲乏無力,出現低血糖;常在體檢中發現;可出現糖尿病慢性併發症。

    治療

    治療的目的在於嚴格控制血糖水平,減輕症狀,將長期併發症的風險降到最低。需配合飲食、運動等進行綜合治療

    一型:終身替代治療,胰島素注射給藥,代替胰島功能。

    二型:針對病情特點,可選擇口服和注射用藥。

  • 13 # 糖尿病控糖營

    按照1999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和國際糖尿病聯盟(IDF)的規定,根據病因和臨床表現的不同,糖尿病主要可分為4種類型:

    a、1型糖尿病:原來叫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英文代號IDDM),多發生在兒童和青少年,但也可發生於各種年齡。病人起病比較急劇,體內胰島素絕對不足,容易發生酮症酸中毒,必須用胰島素治療才能獲得滿意療效,否則將危及生命。

    b、2型糖尿病:原來叫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英文代號NIDDM),多發生於成年人,起病比較緩和隱蔽,不容易發生酮症酸中毒,不一定用胰島素治療。此類病人佔我國糖尿病病人總數的90%以上,目前糖尿病病人總數的急劇增加,主要是此型病人迅速增多的結果。

    c、其他型別糖尿病:除了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以外的各種糖尿病,包括胰腺疾病造成的糖尿病、內分泌疾病引起的糖尿病、各種遺傳疾病伴發的糖尿病以及藥物導致的糖尿病等等。種類繁多,但患病人數則遠不及2型糖尿病。

    d、妊娠糖尿病:指婦女懷孕期間發生或者發現的糖尿病,生完孩子以後,往往還得重新分類定型。

    一般認為,糖尿病是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長期共同作用的結果,遺傳因家是內因,是疾病的基礎。環境因素是外因,是疾病發生的條件,外因透過內因來起作用。對於1型糖尿病也是如此。

    a、遺傳因素:1型糖尿病的遺傳性與人白細胞抗原(HLA)相關,具有某些型別HLA者的胰島谷易受到病毒和毒物的損害,繼而又容易發生胰島B細胞目身免疫性破壞,最終導致1型糖尿病的發生;

    b、環境因素:多種環境因素都可以成為糖尿病的誘因,對1型糖尿病來說,病毒感染和毒物破壞可能是主要原因。

    1型糖尿病的特點是什麼?

    1型糖尿病原來叫兒童期糖尿病或青年型糖尿病,說明此病好發於兒童或青少年期。所以說好發於兒童或青少年期是1型糖尿病的第一個特點。除了兒童之外,實際上1型糖尿病也可能發生在一生中各個年齡段。因此現在已經不再使用兒童或青年型糖尿病這種稱呼了。另外,中國、朝鮮、日本等遠東國家還有一種特殊的1型糖尿病,英文代號叫LADA,開始時貌似2型糖尿病,可以不打胰島素,但1型糖尿病相關抗體陽性,幾年之後原形畢露,非打胰島素不可了。

    1型糖尿病的第二個特點是發病一般比較急驟,口渴、喝得多、尿得多、吃得多以及乏力消瘦等症狀十分明顯,有的人一上來就是酮症酸中毒,可謂是來勢洶洶。當然也有不少人發病不那公急,特別是成年1型糖尿病,有時是緩慢發展而來的,有人稱之為成人緩慢進展的1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的第三個特點是最終將無一例外地使用胰島素治療,至少在3年之內會變得不用胰島素病情就難以控制,所以1型糖尿病原來又稱為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

    兒童容易得1型糖尿病,大多數1型糖尿病病人都是20歲以下的青少年或兒童。所以說兒童糖尿病的第一個特點就是1型糖尿病。

    病人一般來說血糖較高,病情波動較大,容易發生酮症酸中毒常常需要終身用胰島素治療。當然兒童糖尿病並不等同於1型糖尿病,現已發現有些糖尿病兒童可以很長時間不用胰島素,例如有一種常發生於25歲以前的被稱為青年發病的成年型糖尿病(MODY)的病人,常有3代遺傳史,這類病人就可用口服降糖藥物,甚至單純飲食治療即可獲得滿意控制。

    另外,近年來我們在臨床上常在少年兒童中見到典型的2型糖尿病,這類孩子肥胖顯著,脖子黢黑,血糖倒不很高。兒童2型糖尿病已成為醫學界關注的目標之一。第二個特點是兒童得了1型糖尿病,控制可能比較困難。這是因為他們的病情本來就容易波動,再加上孩子可能對病情難以瞭解,不能在飲食、運動和藥物治療上給予滿意的合作。第三個特點是發病較早,病程較長,如果長期得不到滿意控制的話,容易發生糖尿病併發症,特別是得眼睛和腎臟等微血管併發症的危險性往往比2型糖尿病更大,動脈硬化發生的機會也多,患兒的生長髮育可能因此受到影響。所以對這類患兒必須給予更多的關心和幫助。

    2型糖尿病的特點是什麼?

    型糖尿病也是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長期共同作用的結果。2型糖尿病的遺傳傾向更明顯,機制也更為複雜。

    首先,2型糖尿病好發於成年人,尤其以中老年人為多。多次糖尿病流行病學研究結果都表明,2型糖尿病發病的年齡多在40~60歲,從40歲起,患病率逐漸增加,在老年期達到高峰。青年發病的2型糖尿病相對來說,還不是太多。2型糖尿病的第二個特點是病情一般比較緩和、隱蔽,也就是說與1型糖尿病比,不那麼來勢洶洶,症狀不明顯,不見得每個病人都有喝得多、尿得多、吃得多的表現,多效人也沒有顯著的消瘦,當然體力和體重不同程度的下降還是比較常見的。第三個特點就是病人往往不需要靠胰島素治療來維持生命,也蹴是說他們不打胰島素地不至於很快就發生酮症酸中毒而危及生命。所以2型糖尿病原來叫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病人有時也要使用胰島素治療,但多數是因為血糖控制不理想,或者是因為發生了急性併發症或者糖尿病的慢性併發症較重,而不像1型糖尿病病人那樣是為了維持生命。

    1型與2型糖尿病能不能互相轉變?

    就目前的觀點來看,1型與2型糖尿病不是同一類疾病,它們的病因和病理改變截然不同,之間不會互相轉變。1型不會轉變為2型,這個問題比較好理解和接受,確實沒見過1型糖尿病病人自動轉變為2型糖尿病的。

    但是2型糖尿病會不會轉變為1型糖尿病呢?如果不會的話,為什麼許多2型糖尿病病人最後打胰島素了呢?實際上正如1型糖尿病不打胰島素也是1型糖尿病一樣,2型糖尿病即使打了胰島素也還是2型糖尿病。這些病人打胰島素是因為隨著病程的延長,胰島功能越來越差,血糖老是控制不好,或者因為併發症逐漸加重,為了保住眼睛和腎臟,不得不打胰島素。但這些情況並不能說明病人的糖尿病已經從2型轉變為1型了,他們不打胰島素,只會造成血糖控制不佳,不至於引起糖尿病急性併發症而危及生命。

  • 14 # 好好說健康

    如何區分一型糖尿病和二型糖尿病

    一、急慢性併發症:就急性併發症而言,1型糖尿病容易發生酮症酸中毒,2型糖尿病但年齡較大者易發生非酮症高滲性昏迷。就慢性併發症而言,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可發生眼底視網膜病變、腎臟病變和神經病變。   

    二、臨床症狀的區別:1型糖尿病均有明顯的臨床症狀如多飲、多尿、多食等,即“三多”,而2型糖尿病常無典型的“三多”症狀。為數不少的2型糖尿病人由於臨床症狀不明顯,常常難以確定何時起病,有的只是在檢查血糖後才知道自己患了糖尿病。

    三、起病時體重的區別:發生糖尿病時明顯超重或肥胖者大多數為2型糖尿病,肥胖越明顯,越易患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人在起病前體重多屬正常或偏低。無論是1型或2型糖尿病,在發病之後體重均可有不同程度降低,而1型糖尿病往往有明顯消瘦。   四、年齡的區別:1型糖尿病大多數為40歲以下發病,20歲以下的青少年及兒童絕大多數為1型糖尿病,僅極少數例外;2型糖尿病大多數為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50歲以上的人患1型糖尿病很少。   

    五、臨床治療的區別:1型糖尿病只有注射胰島素才可控制高血糖,穩定病情,口服降糖藥一般無效。2型糖尿病透過合理的飲食控制和適當的口服降糖藥治療,便可獲得一定的效果,當然當口服降糖藥治療失敗、胰島B細胞功能趨於衰竭或出現嚴重的急慢性併發症時,也是胰島素的適應症。

    對於糖尿病,中醫如何治療和預防?

    在中醫眼中,糖尿病又可稱之為絡脈損傷,所以治療時應把活血、化瘀、通絡等方法貫穿整個治療過程。

    在此基礎上,還要根據每一位患者自身的體質和病情,採取針對性的治療方法,或清熱、或滋陰、或溫陽、或補氣、或化溼等等,同時延緩糖尿病自主神經病變的進展。

    而常用的藥物有:

    1. 滋陰類藥物——黃精

    《本草便讀》記載,黃精,為滋膩之品,久服令人不飢,若脾虛有溼者,不宜服之,恐其膩膈也。此藥味甘如飴,性平質潤,為補養脾陰之正品。黃精能補益肺、脾、腎三髒的元氣,加強臟器功能,祛除伏邪,有助於糖尿病的治療。

    2. 補氣類藥物——黃芪

    《本草備要》雲:“黃芪,治傷寒尺脈不至,又補腎臟元氣,為裡藥。”既可顧護受損的中焦,又可兼顧補益下焦。

    糖尿病腎病水腫辨證多屬陰水,故益氣健脾之品必不可少。黃芪是其必用之品,且必重用。黃芪,味甘,性微溫,歸脾、肺經,重用旨在補氣健脾,使脾氣得生、水溼得運,從而減輕糖尿病水腫之症。

    值得注意的是,黃芪儲存不易,其中的有效成分——黃芪甲苷、黃芪多糖等有效成分,也較難透過日常泡水析出。對於普通消費而言,想要隨時補氣,就可以選擇好好黃芪。顆粒袋裝,服用攜帶都很方便;選料精良,結合現代提取工藝及指紋圖譜質量控制技術提取,效果更放心。

    3. 養陰清熱類藥物——鬱金、大黃、葶藶子、薤白、桑白皮等。

    現代中醫認為"血瘀”貫穿消渴病發病全程,活血化瘀自然成為治療的重點。2型糖尿病早期多肺胃熱,清肺胃時可加用涼血化瘀的中藥,如鬱金、虎杖、丹皮等;中期氣陰耗傷或溼熱夾雜,則可選用利水不傷陰的中藥:如雞血藤、益母草、薏苡仁、丹參等;晚期陰陽兩虛,水、瘀、熱毒兼夾,當分清標本緩急,可選用生大黃、葶藶子、薤白、桑白皮等中藥。

  • 15 # 七加一健康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臨床表現並無本質區別。糖尿病患者由於胰島素不足,葡萄糖不能有效地被組織氧化利用,出現高血糖。高血糖大量從腎小球濾過引起滲透性利尿,所以患者有多尿,血糖增加致血漿滲透壓增加刺激口渴中樞引起口渴多飲,由於胰島素功能不足,血糖不能很好利用成為我們身體所需的能量,所以患者常有飢餓乏力消瘦,臨床上表現為“三多一少”,即多尿、多飲、多食和消瘦的典型症狀。

    1型

    典型的多尿、多飲、多食和消瘦症狀在1型糖尿病多見,部分1型糖尿病患者在患病初期,經胰島素治療後B細胞功能可有不同程度改善,胰島素用量減少甚至可停止胰島素治療,此種現象成為“蜜月”緩解,其發生機制尚未肯定,可能與葡萄糖毒性有關。蜜月期通常不超過1年,隨後的胰島素需要量又逐漸增加,酮症傾向始終存在。如外源性胰島素使用恰當,血糖能維持在較理想的範圍內;使用不合理者的血糖波動大,且容易發生低血糖症;如因某種原因停用胰島素或合併急性應激,很容易誘發酮症酸中毒。

    2型

    2型糖尿病多發生於40歲以上人群,常見於老年人,隨著兒童肥胖增加,今年有發病年輕化傾向。2型糖尿病的首發症狀多種多樣,除多尿、多飲和體重減輕外,視力減退(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所致)、面板瘙癢、女性外陰瘙癢以及高滲性高血糖狀態均可為其首發症狀。大多數患者肥胖或超重,起病較緩慢,高血糖症狀較輕;不少患者可長期無代謝紊亂症狀,有些則在體檢或出現併發症時才被確診。空腹血漿胰島素水平正常、較低或偏高,B細胞儲備功能常無明顯低下,故在無應激情況下無酮症傾向,治療可不依賴於外源性胰島素。但在長期的病程中,2型糖尿病患者B細胞功能逐漸減退,在糖尿病大血管病變中,尤其要關注心、腦血管病變。

  • 16 # 控糖人

    Ⅰ型糖尿病和二型糖尿病有這些區別:

    1、一型糖尿病與二型糖尿病最根本的區別是在於胰島功能的差別,一型糖尿病一般是胰島功能絕對缺乏,胰島細胞功能衰竭。

    而二型糖尿病主要因胰島素抵抗,胰島素相對不足導致,在早期的時候多是有明顯的胰島素抵抗,這個時候胰島素分泌功能是正常的,只是到了後期,胰島功能會逐年衰退。

    2、一型糖尿病患者一般起病會比較年輕一些,多數為青少年,起病較急,三多一少症狀(多飲、多食、多尿、體重減少)明顯,很多患者是以酮症酸中毒起病的。

    而二型糖尿病一般起病是中老年,絕大多數為成年人,常在40歲以後發病,起病緩慢、隱匿,一般三多一少症狀不明顯,二型只有在特殊情況下才出現糖尿病酮症。

    3、一型患者沒有明顯的家族史,二型常有明顯的家族史,二型的成因一般與環境因素有很大的關係。

    4、在治療方面,一型和二型治療方案也不一樣,一型是胰島素治療為主,而二型糖尿病,可以先應用口服降糖藥,到後期的時候,也可能會需要胰島素治療。

    5、一型糖尿病血糖波動大,沒有明顯的胰島素抵抗現象,二型糖尿病血糖波動相對較小有胰島素抵抗。

    不論是一型糖尿病還是二型糖尿病,都可以透過生活方式調整,口服降糖藥或胰島素治療,糖尿病綜合防治策略是五駕馬車,也就是飲食調整、合理運動、藥物治療、血糖監測以及糖尿病教育。

    此外還包括血壓、血脂、控制體重以及戒菸等方面的治療,全面控制危險因素,預防酮症酸中毒等急性併發症、眼底病變、糖尿病腎病變等慢性併發症。

  • 17 # 虎說營養365

    在生活中有糖尿病的人非常的多。糖尿病分為很多型別,比如,一型糖尿病,二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等,最常見的是二型糖尿病。一型糖尿病和二型糖尿病最大的區別是胰島功能的區別,二型糖尿病的人他的胰島是具有一定的分泌胰島素的能力,而一型糖尿病的人胰島功能完全喪失不能分泌胰島素。對於引起1型糖尿病和二型糖尿病的原因是不同的。首先1型糖尿病通常在30歲前患病,而且更多的是在16歲前發病;2型糖尿病則大多在40歲以上發病。絕大部分1型糖尿病患者都是突然起病,多飲、多尿、多食,體力減少,明顯消瘦等症狀明顯;而2型糖尿病的症狀常不明顯,多數患者體態都較胖。引起1型糖尿病的原因主要是基因缺陷或者身體免疫力差病毒襲擊胰腺B細胞造成損傷,喪失分泌胰島素的功能,導致糖類不能正常利用。1型糖尿病過去又稱為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是指為了生存而需要用胰島素治療。此型糖尿病病人體內胰島素完全缺乏,必須絕對依賴外源性胰島素,若不用胰島素治療,就會出現酮症酸中毒甚至昏迷,如不及時搶救則會導致死亡。而且糖尿病併發症腎病、視網膜病變等發生早而多。而二型糖尿病則是胰島細胞正常,但是胰島素髮揮的作用減弱,也就是胰島素抵抗,病人血漿胰島素水平可正常或稍低,也可高於正常。平時可不用胰島素治療,一般不出現酮症酸中毒。有的病人飲食控制及口服降血糖藥不能滿意控制血糖及症狀時,需用胰島素治療。此型病人可長期無糖尿病症狀,但病情呈隱匿性進展,常在不知不覺中出現大血管、微血管病變及神經病變等併發症。二型糖尿病是生活方式疾病,與飲食習慣有緊密的聯絡,是各種因素導致的糖的代謝紊亂。與胰島功能,肝臟功能,胃腸消化功能,身體的抗氧化能力都有關係。所以對待二型糖尿病除了降低血糖之外,還需要提高這些功能以及低血糖指數,低血糖負荷飲食,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減輕糖尿病併發症的危害。

    糖尿病需要低血糖指數飲食

    1型和2型區別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區別

  • 18 # 原食點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誘因都非常複雜,涉及到飲食、感染、炎症、壓力、睡眠、運動以及基因等各個方面。

    雖然涉及地誘因基本一致,但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還是有本質的區別。

    1型糖尿病本質上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簡單來說,就是免疫系統錯誤地攻擊了自身組織,對於1型糖尿病來說,攻擊的是胰島β細胞,導致少量或者無法分泌胰島素,是一種胰島素缺乏的疾病。

    2型糖尿病,是一種由生活習慣、飲食因素佔主要因素的炎症性疾病,主要是由胰島素抵抗所引起的。和大家認識完全相反的是,2型糖尿病在發病之前,身體不但不缺乏胰島素,反而是胰島素分泌過多,但胰島素無法將血糖持續送進細胞,導致血糖在血液裡高居不下,最終發展成2型糖尿病。

    也可以簡單的理解成,發展成2型糖尿病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了(實際代謝已經紊亂),血糖水平是正常的,但胰島素水平卻遠高於正常值。

    例如下面這張圖片。

    她的餐後2小時血糖是正常的,但她的胰島素水平卻遠遠高於正常值。也就是說,看似正常的血糖,其實是胰腺代償性地分泌了大量的胰島素努力將血糖維持在正常水平而已。

    長期如此,胰島素敏感性下降,或者由於高胰島素血癥,導致氧化壓力增加,損害胰島β細胞功能,之後血糖才開始逐步升高,直到餐後2小時超過了11.1mmol/L,確診為2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可以遵醫囑,注射胰島素;相反2型糖尿病,如果胰島功能尚未完全受損,還處於高胰島素血癥的情況下,注射胰島素,效果可能會適得其反,建議一定要諮詢專業醫師。

  • 19 # 生活有道

    Ⅰ型糖尿病一般是胰島功能絕對缺乏,患者一般起病會比較年輕一些,很多患者是以酮症酸中毒起病的,而且患者體內的抗體,比如說穀氨酸脫羧酶抗體、胰島素抗體、胰島細胞抗體,會呈現陽性的表現,患者在整個的生病的過程中,必須使用胰島素才能夠把血糖控制好;而Ⅱ型糖尿病一般起病是中老年,當然現在生活條件比較好,一些年輕的小孩也會出現Ⅱ型糖尿病,因為他也是多基因的病變,Ⅱ型糖尿病更多的會跟飲食、運動關係比較大,所以透過飲食、運動去治療,可能效果會更好一些,而且他本身的胰島功能還是有一點,他可能就是胰島素分泌不及時,或者分泌出來的胰島素功能不是很完善,不敏感,有胰島素抵抗,這樣我們就會透過飲食、運動,再加口服藥改善胰島素分泌,改善胰島素抵抗來治療。但Ⅱ型糖尿病到了一定的程度,我們也是需要胰島素的,比如Ⅱ型糖尿病遇到應激狀態需要做手術,或者是糖尿病病程比較長,胰島功能逐漸衰減的比較厲害,這時我們需要加用胰島素,才能夠把血糖控制得更好。我們平常說Ⅰ型糖尿病,沒有胰島素活不了;二型糖尿病,沒有胰島素活不好。

  • 20 # Alex小劍

    首先,是從專業的角度來進行區別:I型糖尿病是指胰腺分泌胰島素的β細胞受到自身免疫功能紊亂的影響,由於體內分泌胰島素的能力成為一個絕對缺乏的狀態所產生的一種糖尿病,這種糖尿病,說白點,就是沒有任何的胰島素分泌,只能透過胰島素注射輔助治療。I型糖尿病多以年輕人發病為主,發病年齡大概在12-14歲之間,所以如果一個老人得了糖尿病,一般不是I型糖尿病。

    所謂II型糖尿病,是指由於體內的多種因素導致了胰島素不敏感,我們把這種狀態叫做胰島素抵抗,這種情況下你的胰島素還是分泌的,只不過分泌的量不足以讓血糖降下來,II型糖尿病不嚴重情況下藥物就可以維持,他的發病年齡多以中年人為主。

    所以關於如何區分I型和II型,首先看患者的患病年齡,第二看治療時是否必須需要胰島素,第三是臨床症狀,I型多以三多一少的症狀,而II型這種症狀不是太明顯。

    以上

    希望可以解答各位的疑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不乾不淨吃了沒病”有道理嗎?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