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三尺二元
-
2 # 職場再出發
首先35歲不一定被裁員,如果你是在國企事業單位等,35歲還叫青年呢,屬於培養物件。為什麼要深耕一個領域,主要是由以下三個方面來考慮的。
為了儘快職場上岸什麼叫職場上岸呢?就是從基層員工擺脫出來,成長為管理人員或者技術專家。除了國企事業單位等,在外企私企,超過35歲的基層員工,確實是比較危險的,因為年輕人要的工資比你低,幹勁比你足,而工作本身又不復雜,老闆當然想換掉老員工了。
而成長為管理層或者技術專家以後,情況就有點不同了。一個隊伍,士兵是可以隨時招募隨時換的,但一個用著還順手的排長連長卻不容易找,貿然換掉還是有些風險的;同理,深耕某個領域之後,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大拿,這樣的人才也不太容易找的。
總之,你只有深耕某一個領域,而不是頻繁的轉換方向,才最有可能在35歲之前走上管理崗(熬資格都快熬到了)或者技術專家崗(十多年積累),到了這些崗位,你被裁掉的可能性就會低一點,即使被裁掉,補償金也是不錯的!
為了擴充領域人脈其實,只要你深入鑽研一個領域,哪怕這個領域看起來再低階,再無聊,只要你鑽研的夠深,都會很有成就。比如馬路邊貼手機膜的,如果你能深耕這個領域,幾年後你就會整個貼膜領域如數家珍,賺錢也就很容易了!
以我的行業為例,我在這個行業工作了十多年,一開始還不明顯,現在人到四十,才發現行業裡,很多人竟然不是前同事,就是有過數面之緣的,總之臉都熟。為啥?因為你在一個行業時間久了,又深刻鑽研了,自然就明白,圈子真的沒有多大!
領域人脈充足了,其實很多事情就變得簡單了,比如換工作,通常就是朋友推薦朋友;比如獲得各種資訊,也就是打幾個電話而已;雖然外面的花花世界咱不懂也不熟,但在我工作的這個細分行業的小圈子裡,北上廣深望過去,都是熟人熟臉。
為了積蓄創業資源在外企民企工作的,35歲以上員工被裁的風險是逐步增加的。一些在40多歲被裁掉的員工都不再打工了,而是選擇自己創業。這部分人創業和大學生創業不太一樣,都是會選擇自己最熟悉的領域,招聘幾個人就做起來了!
除了一些非要做自己不熟悉領域的傻子,比如自己沒做過餐飲非要開餐館,自己沒做過教育非要搞培訓班等,大部分35歲以上的中年人只要選擇在自己最熟悉的,為之鑽研近二十年的行業裡創業,成功的機率還是很高的!
所以,現在在一個領域裡深耕,是為了以後在這個領域裡能夠自己創業,不管這個創業的決定是主動的還是被裁掉後被動做出的,只有你對某個行業非常熟悉,你進行創業成功的機率才會最高!
總之,深耕一個領域,從職場的角度而言,有助於你儘快在職場上岸,爬升到管理崗或者技術專家崗;從個人的角度而言,有助於你結識更多更精準的該領域人脈,而這些人脈又會反過來對你提供幫助;從創業的角度而言,有助於中年以後創業成功。不論如何,你身上有個標籤是很重要的,就是你是“哪個行業的人”,你有了這個標籤,這個行業的人才會接納你,你才會獲得意想不到的提攜和貴人幫助。
-END-
-
3 # 策劃人子禾
很多工作35歲就會被裁員,那麼深耕一個領域的意義在於:
深耕到足夠深度,成為領域專家,不可能被裁員透過深耕穫得優質資源、人脈,為個人創業做好準備透過深耕通透一個領域,把能力複製到其他領域,在其他領域爆發下面我們深入分享。
深耕到足夠深度,成為領域專家,不可能被裁員首先,我們不糾纏是否準確到35歲的問題,幹得不好,不到35可能就被裁員了呢。
我們要重點考慮的,是如何在一個領域深耕,到足夠的深度,成為領域專家。
到了這個時候,企業已經不可能把你裁員了,因為專家級人才必定是被各個企業爭奪的稀缺人物。
需要注意的是,首先要確定這個領域是否有專家,天花板是什麼,自己成為專家的方向是什麼。
透過深耕穫得優質資源、人脈,為個人創業做好準備一定會有很多人,不願意走純領域技術路線,不想成為領域專家。
因為在另外一個維度上,有更大的價值,比如透過深耕一個領域,在過程中重點收集資源、獲取人脈,成長能力,為個人創業做好準備。
當在一個領域,大家都知道你的時候,你也有一定的口碑,那麼即便你被公司裁員,領域內對你的認可不會消失,自己創業,就有了很好的基礎。
透過深耕通透一個領域,把能力複製到其他領域,在其他領域爆發在一個領域深耕久了,沒有了感覺,失去了動力,這是大部分人的常態。
其實,這就是不通透,在一個領域深耕,並非一輩子就幹這一個領域的事。
透過深耕通透一個領域,會掌握知識學習、經驗積累、技能掌握、規則建立、安全防範、客戶成交等等商業能力。
在被企業裁員時,把這些能力遷移到其他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可以很快熟悉和掌握另一個領域的業務,或某個商業能力。
如此,在其他領域爆發成就自己的事業,才是順理成章的大機率事件!
-
4 # 酒熟梅子青
但這個問題其實也並非捕風捉影,卻是某些看上去牛氣沖天的網際網路公司,在給大家普及所謂的996模式,以至於讓許多人都有35歲可能被裁員的錯覺。
但就目前整個社會來看,尚未形成提問者所說的普遍裁員現象因為大量專業仍在擴招,每年透過全日制高校、自學、速成班等各種渠道出爐的人才大量流入人力資源市場,但至今還未出現供過於求的明顯拐點。
擔心合理,但因為擔心就放棄深耕,未免有些搞笑。
這就好比前些年大家擔心70年產權到期後房子的歸屬問題,在第一批房屋產權到期前,這個擔憂始終停留在擔憂階段。但如果你因此在產權到期前夕把房子拆了,現在可就有得後悔了。
不知道大家還記得2012年世界末日嗎,有人害怕末日把錢全部花完了,結果末日沒來,但錢沒了。
深耕一個領域永遠都不過時,但職業崗位的選擇需要與時俱進職場淘汰其實一直都存在,往往發生在這些人身上:
職場中容易被淘汰的人,通常缺乏不可替代性,換個人可以起到同樣的作用,而且長期處於初級職位上。
但其實,職場技能最好是應該能學一些可以帶走、適用範圍比較廣的技能,比如說即使被裁員,換一家公司、甚至換一個行業以後,過往沉澱的職業技能也能部分遷移過來。
這裡舉個例子,曾經有個在國內公司起到重要作用,但現在已經退出歷史舞臺的崗位,那就是打字員。在國內剛出現計算機的時候,那時候很多人是不懂得如何打字的。
當時一些公司在引進電腦裝置後,卻發現自己的職工們壓根沒人懂得打字,於是就選擇了花高薪招聘打字員。
那時候打字員的工作是啥?其實就是單純敲敲鍵盤、寫寫檔案就行了。
那時候的打字員被認為是好崗位,工資又高,又累不著,聽起來還特別有面子。
但僅僅過了幾年,這個崗位就絕跡了,淪為了部分套路欺詐的手段罷了。
為什麼會消失,就因為會打字早就已經成為了職場基本技能。
試問,如果深耕打字員領域,就算你打字速度又快又準,可是你可替代性太強了,所以就有了極大的被裁員風險。
在現實生活中,每年有幾百萬畢業生從學校進入職場,這些人年輕、肯學、有活力、家庭拖累少,本就是強有力的職場競爭者。
而一旦我們的工作符合這些特點:
門檻低;
重複操作;
不需要創造性;
無需經驗;
可替代性強。
那麼甚至不用35歲,被裁員就成為了常有的事情了。
我們該怎麼做?
因此,必須在職場上時刻注意觀察職場和行業變化趨勢,始終注意選擇自己的行業是社會上持續發展的行業,必須注意自己在現有崗位上學習的技能是具有遷移性和一定的適用範圍。
如果我們都能做到這些,試問裁員有什麼好怕的?
畢竟,人類可以說是地球上學習最強的生物了,我們與時俱進的能力堪稱是地球上最強了。
舉個例子,如果我們能把在甲飲料公司積累的市場管理經驗,可以遷移80%到乙飲料公司,又可以把職業技能的60%地遷移到丙日化品公司。
這樣,即使我們從此不再是市場管理崗位,而變成了運營,甚至人力,轉而去做運營,那麼我們過去深耕一個領域所積累的人際能力、行業視角、職場基本技能、處理複雜問題的能力,也能讓你比一個職場新人更快地適應和啟動。
-
5 # 品牌社交傳播
深耕一個領域,當然有意義。
比如你去問馬雲,“房地產那麼掙錢,你為什麼不拋棄淘寶去賣房子?”人家會說:我家的生意也挺賺錢的,而且我做企業,追求的長期品牌價值,做電商能幫助千萬商家和消費者解決難題,我又能掙錢,幹嘛要去改行?問題是,我去改行,也不一定能賺到和電商一樣多的錢,因為我不懂房子。”
對於任何人來說,改行都會窮三年。盲目改行,是不理性的。如果在自己的領域賺不到錢,改行也可能賺不到錢。
35歲被裁員,本質上是因為一個人沒有真本事或者可替代性太強。老闆把你炒了,隨時都可以招個比你便宜,比你年輕,同時還更願意加班的人。
所以說,我一點不同情那些沒有職場危機感的中年人,他們被裁員,其實都是貪圖安逸的後果。
如果被裁員後,找不到合適的工作,真的不能怪老闆對你太狠,你應該感謝老闆讓你能夠靜下心來反思,去做出改變。
對我而言,我深耕的領域就是自媒體寫作。我從2016年進入這個行業,至今已經有5年時間。這5年時間裡,我的寫作水平大大提高了,全網粉絲也有了好幾萬,收入也提高了,這些東西都是寫作帶給我的好處。當然,我也考慮過去做其他事情,但是收穫都比較小,或者說很難賺到錢。
深耕一個領域,起碼要花3年時間,才能真正從專家的視角看問題,也更容易賺到錢,你覺得呢?
-
6 # 梵迦讀書
你要明白: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現在的人,大多數非常浮躁,很難在一個領域裡深耕和堅持。當你在一個領域有很深的積累的話,你就可以成為該領域的專家。然後可以帶徒弟、做培訓、做諮詢,這些都是你用來安身立命的底氣和根基。無論是上班還是自己單幹,都必須要有很深的領域積累和知識儲備。
當你成為一個領域的大牛和專家之後,人脈、名利。這些會自然而來。李健曾在《中國新歌聲》上說過:花若芬芳,蜂蝶自來。當你在一個領域獲得成功之後,名利自然而來了。
即使是馬雲、馬化騰,沒有深耕和積累會成功嗎?當年的馬雲,被拒絕了49次投資,但是依然沒有放棄,最終建立了阿里巴巴。再比如當年的騰訊馬化騰,幾乎一度想要賣掉騰訊QQ,可是沒有人接手,最終只能自己經營,最後再看一看現在的微信、騰訊影片、王者榮耀,騰訊的產品已經融入到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如果這些大佬們沒有堅持在自己的領域裡咬牙堅持和不斷深耕,那麼也就不會有這麼多的商業傳奇,這個世界也不會變得如此豐富多彩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這句話永遠是真理。無論我們是打工還是創業。都需要有自己的積累和核心技能。無論時代怎麼改變,總不乏有大毅力者,不為外界環境所動,默默努力、悄悄拔尖。當他們積累到一定程度成為業內專家,只需要一個合適的爆發點和機會,那麼就他可以乘勢而起。
如果沒有積累沒有準備,當機會來臨,我們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別人一飛沖天,而自己只能長吁短嘆、懊悔不已。更可怕的是,我們35歲之後一點積累都沒有,我們拿什麼作為自己生存的根基
但是他們現在的風光和成就,是源於他們以前的深耕和積累。當風口來臨時,他們可以迅速抓住機會,成為時代的弄潮兒。當一個人在某一個領域有很深的積累之後,他已經超越了大部分人。
他們之所以,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是因為他們有著獨特的閃光點和獨特的價值。這些都是日夜積累而來的。
比如一個醫生。在醫療領域成為專家之後,在做抖音、影片號、快手,以他專業的知識可以服務很多人,透過網際網路平臺不斷放大自己的影響力,既可以獲得豐厚的報酬,也可以服務更多的病人。這是很多普通人無法做到的事情,也就是所謂的降維打擊。
-
7 # 曦說職場
35歲恰恰是人到中年時,在這個時候,中年人們最亟需解決的就是繁重的家庭壓力與職場壓力。
家中戰場可能有著嗷嗷待哺的孩子,日漸年邁的父母,而職場戰場面臨著與朝氣蓬勃的年輕人的競爭。最可怕的是,在這個當口,中年人們還可能面臨一個暴擊:失業。
但是難道可能面臨失業困境就要放棄深耕某個領域嗎?舉個例子,當某人人到中年後果真遭遇了辭退,那麼作為同領域的深耕者,他還可以以行業專家的身份在同行業內謀求發展,但是如果他此前並未在同領域深耕,專業水準也不過爾爾,那麼他與毫無顧忌的熱血青年相比,競爭力在哪?
顯然,人到中年後,學習能力會出現顯著斷層,思維和理解能力自然比不上年輕人們,加之之前不足夠深耕領域,這對中年人而言,顯然是一場災難。
那麼深耕某個領域的意義是什麼?1.讓你更具競爭性
直白點說,這個社會對中年人並不那麼寬容。從某個層面上講,中年人在歷經多年摸爬滾打後,早已形成思維定勢。
在可塑性方面,中年人的競爭力完全不如年輕人。同樣未能深耕本領域,企業更偏向於給年輕人深耕的機會,但卻不會給中年人時間。因為投入產出比並那麼高。
2.讓你具備不可替代性
排除極端情況,足夠深耕本領域的人才恰恰就是大部分企業所需要不可替代型人才。因為足夠深耕,所以足夠了解,這樣的人才一旦流失到其他同行業競爭公司,勢必會企業造成的損失。
也就是說,持續深耕某領域可以給你帶來的最直接的利益就是不會被辭退或者即使被裁員也能立刻找到相對不錯的同行業公司入職。
3.為從一線退出,轉型專家型人才做準備
當一個人足夠熟悉且深耕本領域後,很容易就能夠打出自己的招牌,轉型成為專家型、顧問型人才。或許在一線上,中年人的衝勁不如年輕人,但是當他成為某領域的專家,那麼他將給企業帶來的專業、專家、專注的形象價值絕對遠超一線工作價值。
可以說,因為擔心35歲失業,而放棄深耕某領域是一種非常不明智的選擇。這相當於上帝關了你的一扇窗,而你自己堵死了自己的一道門。
-
8 # 鯊魚職場
01
避免遭遇35歲“中年職場危機”
35歲以上遭遇“中年職場危機“,焦慮被裁員的這類職場人群,通常在職場中還沒有佔到重要核心崗位,也就是沒有混得領導層,又或者缺乏學習能力,缺乏核心競爭力。
深耕某一領域,相信到你35歲時在企業時已佔據企業核心崗位,或者已經混到領導層,就算要裁員,也是裁那些沒有核心競爭力的,被你甩下的那些人,如果你沒有一定的學習能力,更沒有核心競爭力,不要等到35歲,隨時都有被裁員的危險。
據相關調查,35歲以後大多數職場人士依然選擇繼續奮鬥,60歲退休算,你的職場之路還有25年,長得很。
02擁有更多的選擇權
深耕一個領域,你會發現世界那麼大,世界那麼小。因為你的深耕,你成功打造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跳槽或者轉行去其它企業的同事,或者你的客戶,只要遇到這個領域的事情,肯定第一時間想到你。
不知不覺中,你的已在自己所在的行業裡建立了良好的口碑,打造出自己的個人品牌。當別人有機會,肯定第一時間想到你,或推薦你,更多的機會透過他們湧向你,進而獲得更多的選擇權。你只要在眾多的機會里擇優選擇即可。
03安身立命,實現個人價值
深耕一個領域,你會更有成就感。你會看到很多別人沒有看到的機會,一個行業不會那麼快沉沒,就算要沉沒,你也會是第一個感覺到並快速逃生,有相似的或者接近的行業誕生,到時你將會是第一個抓住機會。
深耕一個領域,讓你更容易在對的時間,做對的選擇,進而擁抱好運氣,實現安身立命,實現個人的價值。
總結:透過深耕某一領域,獲得相應的獎勵,擁有了更多的選擇,甚至實現安身立命,實個人價值,嘗試到成就帶給你的快樂,導致在這條路停不下來,複製式的繼續深耕多個領域,進而打造自己的競爭壁壘。獲得你想要的東西,比如自由。
-
9 # 董點先森
這種論斷未免太以偏概全了。難不成想以此吸引更多的人的焦慮感?
01很多人,35歲不會被辭退,更不會找不到工作雖然職場35歲被看成了一個特別可怕的年紀,可是並不是每個人都會在35歲就會被公司所辭退,更不是到了35歲就一定找不到工作。
網路的力量讓很多小機率事件,反而成了人們眼中天大的危險。不信你就看一看,你們公司究竟有多少人是35歲以上的。
既然如此,那麼為什麼要非要把35歲被辭退失業的這些人,拿出來一再地放大,然後用小部分個體代表全員呢?
02正因為35歲存在某些不好的可能,才讓深耕更有意義反過來想,正是因為在35歲可能遭到裁員,為了避免這樣一種結果,扭轉自己整個職業生涯的發展,我們難道不是更應該在一個領域裡深耕嗎?
只有自己的能力不斷地得到提升,才能夠讓自己不斷地具備職場競爭力,進而年齡才不會成為左右自己職場前進的一個重要因素。
當你有能力了,當你能夠在這個行業裡面被人們所看重的時候,年齡根本就不是一個問題。
就像馬雲、任正非,如果他們去企業裡應聘,你覺得其他公司不願意要他們嗎?難道他們就沒有到35歲的年紀嗎?
反過來,如果自己沒到35歲,是不是即便沒有能力,企業也願意要呢?
03我們要做好自己,不要被某些負面情緒煽動了我不知道為什麼網上總有些人,喜歡發這些看似毫無根據的東西,還說得這麼頭頭是道,真正應該關心的問題,反而閉口不談。
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為自己的將來負責,而不是被動的接受所謂命運的安排。
命運從來不會安排你什麼,不論出現好或壞的結果,都是自己一手造成的。
就因為你沒有在一個領域裡深耕,所以才會在35歲遭到辭退。
如果你深耕了,就可以把這個時間無限的延長,確保你不論在什麼年紀,都可以過得順風順水。
這個社會的焦慮已經足夠了,不要再無端地增加更多的焦慮感,放大家一條生路吧。
-
10 # 聿遠
一;為了活著,既然要活著就要有一定的經濟基礎。世界上沒有什麼人能隨隨便便的成功。要活著,要成功必須下苦功深耕。而且是藝多不壓身。
二;既然承諾了這份工作就要深耕,只是為了職業道德,契約精神也要努力。
更要爭取35歲後老闆天良發現,不願,不捨得辭退了呢?
三;即使如同題主說35歲要裁員,但是你還是要活下去啊。如果在35歲前因為考慮到了年紀要裁員而得過且過的話。那麼恭喜你,你不到35就會被裁員。
在現在高速發展的資訊時代,人們普遍亞歷山大,只有具有不用揚鞭自奮蹄的精神才能闖出一片天。
-
11 # 職業瓶頸導師趙默
從我過往多年的生涯案例來看,我覺得35歲後深耕一個領域,關鍵是:“為後續生涯鋪路”。
由於工作的性質,我會接觸很多領域的牛人,我覺得35歲後有所成就的職場牛人,往往想要拔尖,不是行業的多面手,相反是具備以下幾個特徵:
1.非常專注的聚焦自己擅長的事情:一般來說,35歲後要想辦法將自己打造成擅長領域的佼佼者,當你非常專注的聚焦,很容易成為你所期待的樣子,不是拘泥於你過往的經驗,打個比方,你過往在名企是職業經理人,35歲被裁員,是否必須從事職業經理人呢?不一定,你可以縱向挖掘你的優勢,可以是一名技術精湛的影片剪輯師抑或策劃師等等,但是打磨得非常精湛。
2.更容易進行高效的精力管理:35歲後體力和精力漸漸下滑,很難在多個領域成為多面手,深耕可以有效的節省精力,相反精力可以更加充沛。
3.更容易獲得顯著的成就:為什麼我們想到讀書就會想到樊登,提到知識服務就會想到得到,不是他們本身都多麼厲害,其實都是屬於某一個領域深耕,才會被記住,所以你想獲得成就,唯有深耕,才會更快獲得你想要的成就。
總之,在擅長的軌道上深耕,你的未來才會產生質的飛躍,加油!
作者簡介:趙默,前500強公司十年HRD,資深職業瓶頸導師,BCC職業規劃教練,企業瓶頸賦能教練,NLP執行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用文字和聲音的力量幫助職場人士突破自我設限,找回自我,尋找職業新可能。 -
12 # 隔壁老李
為什麼35歲會被裁員?如果有能力,在一個專業領域裡面有深耕並有所成就的話,並不會面臨裁員,公司真正要裁的是35歲又沒有什麼能力的人。
35歲就會被裁員是真的嗎?是真的,因為現在很多的企業都在實行裁員,而且是向那些35歲以上的員工下手,理由是價效比太低了,高工資但是沒有多大成就,這些人成為了疫情最先下手的人。
而且想要重新再找工作也是一個難題,因為很多的公司明寫著不招35歲的人,那麼這些又該如何解決生計的問題?有一部分可能被迫創業還有一部分可能降低工作要求,跑滴滴或者是送外賣,可能從腦力勞動轉向體力勞動。
35歲的年紀並不算大,為什麼公司對35歲的中年人如此反感?1.家庭壓力大,無法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35歲的人基本上是屬於上有老下有小的人,所以壓力非常的大,一個是工作上一個是來自於家庭,家庭會分散一半的精力導致35歲的中年人不能像年輕人一樣把全部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在工作中。
2. 學習能力弱,不是全部但是是大多數,年輕人在學習這一塊確實是比中年人要快很多,他們往往要追求最新的知識來學習,以便提高自己的能力,而年輕人學習的速度遠比中年人要快速。
3. 價效比不高,老員工的工資比新員工的工資還要高,所以一般情況下公司會優先考慮用新員工。
在這種情況下,35歲的人是不是沒有深耕下去的意義了呢?終歸一句話,有能力的人到哪裡都不差不口飯吃,在一個領域裡面做出成就,你覺得他會被裁員嗎?之所以被裁員是可替代性,如果一個年輕人上來幾周就能取代你,沒有什麼競爭可言,淘汰是必然的。
人的精力有限一定要專注,萬金油看上去是很吃香,但是都只是涉及一點點,什麼都不精,結果也只會面臨一個結果,走人,所以精力和時間有限,最好是選擇一個行業深耕下去,技能提升,即使不依靠公司給工作,憑藉能力也能夠做個副業養活自己。
其次是人脈,你在一個行業做久了,自然會接觸到這個行業的一些人,這些人身上也有一定有人脈,你能力和人品都可以的話,這些人可能成為你的財富。
最後是看見別人看不見的東西,什麼是風口,風口是預見性,別人看不見東西,你能看見了,然後比別人更先一步進入這個市場,意味著你抓住了風口,想要抓住風口,前提是你得明白這個行業,只有對這個行業有深度的瞭解,你才可能看得見別人看不見的風口。
關注@懂職場,與你共同成長
-
13 # 幸福劉招財
35歲,不是工作的分水嶺,也不是任何一個單位辭退員工的理由。一個長期深耕在本領域本行業中的員工,35歲正是該把自己的經驗和能力發揮的淋漓盡致的時刻。任何以35歲以上為理由辭退員工的單位都不會有長久的發展。我的影片中做了詳細點分析,如果覺得有用,請給個關注,謝謝!
-
14 # 廣西星星
具體我是不知道你是指的哪一種行業,如果說是那種吃青春飯的行業被裁員那是很正常的事。
1.有一些行業確實是35歲就被裁員,那應該說是那種青春飯的行業吧,相信啊,在做這份工作的時候,你應該會想到這個被裁員這個問題,比如說運動員的退役等等,他也希望在這個行業有一定的專長和實力,所以必須得深耕啊!
2.其實工作就是一種態度,如果能夠在某一個領域裡達到一定的水平,這這是一個人的能力的體現,這種技術上的工作專業未必是被裁員的物件。
3.要在工作上被別人認可被社會認可,你必須要很專業的水平,在某個領域如果突破了,那也是一種人生的成就,35歲是一個很成熟的年齡,不管是在工作上生活中都是比較有資歷的人,所以深耕一個領域是必須的。
-
15 # 梁大俠在北京
作為一個三十歲的男人,還有五年就到了35了,我豈不是很害怕哈哈,其實並不是,看下我的分析吧,三分鐘希望您能有所收貨,幫助到大家!
-
16 # 愛扯愛分享
不得不承認,很多工作崗位不願意招聘35歲以上(尤其不願意招35歲以上的未婚女性)的人。同時,很多人,過了35歲就面臨被公司裁員最佳化的風險。我覺得,要面對這個挑戰,深耕行業反而是非常重要的方法之一。
因為很多工作過了35歲會被裁員,所以深耕一個工作或者一個行業的價值就不大。我覺得這個想法是非常錯誤的。
1. 真正不容易被裁不怕被裁的員工,大部分是深耕於行業的員工。這個想法忽略了一個關鍵,很可能大部分35歲被公司裁員的人,就是因為年輕的時候沒有深耕於行業,可替代性太強了。對企業來說,同樣的工作,能僱傭一個剛畢業一年工資5000的人,就儘量不僱傭畢業十來年,工資一萬的人。後者在幹勁與學習能力方面明顯不如年輕人。
深耕行業的意義不是持續做事,而是向同行展示自己的靠譜。我們一輩子不太可能只在一家公司工作,也很可能會換行業。如果換行業,我們豈不是不需要深耕了?
其實,很多做事成功的人,表面換了行業,但實際上他是帶著上一個行業的人脈資源去了下一個有關聯的行業。並且這種稀缺性對做新行業來說是非常有優勢的。這裡就體現了深耕的另一個層面——不要只關注做事,要關注行業口碑積累和人脈積累。
總結:35歲後,確實很容易被公司裁員並最佳化。應對的方法就是讓自己變得獨特。變獨特的方法反而需要深耕於行業,或者是帶著A行業的資源與人脈去在有交集的B行業發展。
總結:35歲後,確實很容易被公司裁員並最佳化。應對的方法就是讓自己變得獨特。變獨特的方法反而需要深耕於行業,或者是帶著A行業的資源與人脈去在有交集的B行業發展。
-
17 # 代志傑
【既然很多工作35歲就會被裁員,那麼深耕一個領域的意義是什麼?】
很多35歲被裁員或者是很難找工作的人,背後更重要的原因是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精力體力都在下降、薪酬要價高、知識老化、經驗主義、不服從管理等等。因此35歲被裁員不是一種必然,恰恰是因為沒有深耕一個領域被裁員才是一種必然。
第一、成為真正的專家35歲之前我們在職場當中更多靠的是拼搏,真正要想在某個領域成為專家級人物,通常來講至少都需要有10年以上的專業研究。事實上35歲之前已經做了很好的必要的積累,只需要沿著確定的方向繼續深耕下去就會成為真正的專家,然而遺憾的是很多人在35歲左右的時候停滯不前,小富即安,或為家庭所累,或為感情所困,或為前途迷茫,根本沒有精力去深耕。
第二、打造核心競爭力一個職場人士只有深耕一個領域,不斷的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提升專業技能,才會打造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只要在自己所從事的領域當中成為資深人士,成為專家成為權威,你才會擁有話語權、選擇權。
第三、永遠不擔心年齡當持續深耕一個領域,成為不可替代的專家級人物之後,你根本不用擔心年齡的問題,即便你是45歲、55歲、65歲,你都會成為受人尊重的大咖、前輩。你會越老越吃香,越老越值錢。就像老中醫、老科學家一樣,因為專業永無止境。
小結:要想在職場當中獲得持久的競爭力,就必須在自己的領域當中深耕。35歲被裁員那只是表象而已,深層次的原因是因為缺乏核心競爭力。通俗點說就是價效比不好,你做的事情畢業幾年的年輕人都可以做,而且只需要你一半的薪酬,那你值得被裁員。
-
18 # 刺梨的讀行世界
要先搞清楚一個邏輯,很多工作35歲就會被裁員,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職場35歲現象”。
說的是,一旦年齡到了35歲,還沒有到達公司中高層崗位,通常會遇到職場天花板,容易在最佳化中被裁掉。
為什麼35歲會被裁員?這個當中的關鍵詞是,你的年齡增長了,但你的能力和職位沒有與年齡匹配。
就像春晚小品裡說的,“在做Quattroporte的年齡,只做了個總監”。
自然有比你更年輕,更生龍活虎,更年富力強,價效比更高的後輩衝出來,代替你。
當然也看行業,發展更新換代比較快的,網際網路媒體電商廣告銷售這些行業比較明顯,而在律師醫生老師這些行業會比較少見。
所以,如果你能夠跑得更快,跑到前面,讓能力增長快過年齡增長,這個35歲現象多半不會發生在你身上。
深耕一個領域,讓你最快速高效地與別人拉開差距,加寬自己的護城河。所謂“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沒有”。成為某一方面的專家,至少需要一萬個小時。而長時間投入的成本,帶來的自然是要麼成為某一領域的行家,要麼各個領域都蜻蜓點水。
比如做自媒體,你什麼都發,一會兒時尚,一會兒社會新聞,一會兒又職場,別人都不知道你到底是幹嘛的,廣告商也覺得沒法對你定位,不知如何投放。
而如果你決定深耕時尚領域,那同樣的時間精力,你花在一個地方,肯定比別人花在幾個地方,內容更有深度,粉絲黏性更高,廣告觸達更精準。
所以,最快速與別人來開差距的辦法,就是選定一個方向深耕。一來加強自己的辨識度,二來根扎深了,與才能更好地跨界。
如果你正有此憂慮,不妨先從選定一個方向,好好努力深耕開始。
-
19 # 飛燕流舞1
現在的行情,35+大機率是要下崗的,這和水平關係不大!因為企業考慮的不是你能力行不行!而是你能不能繼續996!還有就是35+通常都有家庭,你考慮家庭會更多!你也具備了一定的人脈關係,你很有可能建立自己的勢力!所以現在的老闆和古代的皇帝的思路是一樣的!你只能和太監一樣伺候他!而不能碰他的妃子臣子!這才是35+往往會下崗的根本原因!簡單來說就是倆字:自私!那麼在這種情況下,你的深耕專業的精神,往往是難有發揮平臺的!所以你要學會的,往往不是怎麼深耕!而是怎麼選擇!在考大學的時候就要選擇能讓你有持續深耕平臺的專業!你選擇了青春飯專業,那麼下場只能是被掃地出門!這和你能力強不強,其實關係不大,而且甚至能力越強的,越容易被掃地出門……所以說,要麼你事先就選擇好,要麼你早做準備,騎驢找馬!請記得:工作永遠只是臨時的,保證自己有選擇的能力才是永恆的!
-
20 # 陳實老爸
並不是所有35歲以上的都會被現在工作的公司主動裁員的。在我看來是否會被公司裁員取決於以下四個原因: 1、35 歲了還如同一個管培生,沒有良好的工作習慣和模式。負責的工作一團糟,經不起領導的稽核,甚至突然闖出大禍。 2、35 歲了對於行業和自己的工作內容還是一知半解,更不用去談有自己的想法和創新,通俗的說就是有自己的一套東西。 3、35 歲了,在行業,在公司裡沒有進步— 特指沒有一定的職位,沒有到總監以上的職位(最少也要有個高階/資深經理的職位吧)學歷沒有提升,特指—沒有個 MBA,EMBA 的學歷。(本人的切膚之痛,當年為了家庭,不願意去上海以外工作,而拒絕公司多次升職的機會,一直做箇中層幹部。也因為工作一直很順利,沒有考慮去提升學歷。直到遇到突發事件後才領悟。)
4、公司停業年輕的,剛入行的職場人,如果下定決心去深耕一個行業。希望 1-3 條能給予你們一點小小的幫助。無論如何,想要做好一行,深耕那是必須的。認為在各個領域深耕之後,高處是通的。如果到 35 歲都沒有到通的層面則意味著可能從新爬一座高山。 因為舊的不夠通,對日新月異的技術理解更少,更無可能創新與跨界。
任何時代精耕一個領域都很有必要。 但是完全無精耕的領域,才容易被替代。 現在的小學生小盆友比起百年前的科學家也許更容易理解一個原理,其終其一生苦苦思索的原理。
回覆列表
此題的假設條件有些極端了。
當下的社會,年齡僅僅是個符號概念。
任何一家工作單位,基本都不會如此行事。
當然,有一些極端與特例暫且不談,那是病態的體現。
深耕某一個領域,不是為了不被裁員。
而是讓自身可以在此領域內,有更大的價值與更好的發展。
如果真是做到了深耕不輟,持續發展。
那麼,明智的單位一定不會把去裁掉此類人員。
即便是被裁掉,再去求職也經得起考驗。
而今,變換才是常態,換了工作單位也許才有更好的條件可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