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洪鐘財經

    要說製造業,就不得不提兩個國家——日本和德國。日本的現代製造業起步於19世紀下半葉的維新的運動,20世紀上半葉日本基本完成了工業化。德國製造業起步比日本早,德意志統一後基本完成工業化,併成為第二次工業的發源地。

    目前,日本、德國和美國是全球製造業的第一梯隊,製造業產值高、技術先進。日德兩國製造業主要佈局於高階製造業,產品質量優良、附加值高,在全球享有非常高的聲譽。

    (阿迪達斯是德國品牌,世界500強企業)

    2017年,日本製造業增加值10255億美元,佔全球8.16%的比重;德國製造業增加值7599億美元,佔全球6.05%的份額。兩國分別是全球第三和第四製造業大國,德國製造業規模比日本低25%。

    德日兩國發展製造業有所側重,因此各自的優勢產業有所不同。汽車、化工、鋼鐵是兩國有共同優勢的產業,但德國側重在精密機床、機械裝置等領域,日本側重在電子、光學、電器等領域。

    因此,德國知名製造業品牌大量分佈在重工業和耐用品領域,如大眾、寶馬、奧迪、博世、巴斯夫,而日本有大批消費品領域品牌,如索尼、松下、夏普、佳能、康尼。

    在製造業技術水平上,德國更勝一籌。一是因為德國工業起步比日本早,歷史積澱更加深厚。二是德國職業教育比日本發達,培育了大量的優秀工程師和產業工人。三是德國本土有大量自然資源,包括礦產資源,發展了日本不具備的產業。

  • 2 # 錦繡中源

    一直以來,“Made in China”享譽世界,中國製造的物美價廉的商品受到各國的歡迎,但是整體上看,我們的製造業處於大而不強的階段。從製造業產值上看,中國從2010年就已經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現在的中國製造業產值已經超過美國和日本的總和。

    現在世界上的製造業強國有美國、日本、德國這些國家,它們處於後工業化階段,佔據著製造業產業鏈的頂端,它們製造的大部分都是附加值高還科技含量高的產品,而美國則擁有絕對的技術優勢處於全球製造業第一陣營,日本、德國和中國、英國、法國處於第二陣營,雖然我們國家的製造業整體處於大而不強,但是在某些領域,還是可以和美國、德國、日本這些製造業強國扳扳手腕的。

    說到製造業就不得不提德國和日本這兩個國家,一直以來,德國和日本製造享譽世界,那麼它們誰更勝一籌?在小編看來,德國和日本製造各有所長,不分伯仲。德國在精密機械製造、汽車、電氣裝置、機床等領域優勢突出,而日本側重光學、電子、電器、汽車等領域。

    汽車領域是兩國的共同優勢,也是競爭最激烈的行業。德系車和日系車深受世界消費者的信賴與喜愛。德國大眾和日本豐田都是全球五百強前十的公司。不過在高檔轎車上德國則更勝一籌,賓士、寶馬、保時捷等德國高檔轎車相信大家也熟悉不過了。

  • 3 # 復興我華夏

    德國人年均工作時間只有日本人的一半,人均GDP卻達到日本人的1.25倍,也就是單位時間內,德國人創造的價值是日本人的2.5倍,你說誰更優秀?和天朝一樣,日本人也靠拼命工作賺錢。日本產業多集中在中端,小部分高階,以質量見長;德國產業多集中在高階,小部分中端,比如德國已經放棄了附加值低的家電產品,德國造是品質的代名詞。

  • 4 # 國人當自強168

    日本和德國能夠成為製造業強國,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對工業測量的重視,美國和英國等製造業強國也如此。相反,我國對工業測量一直不夠重視,中國的儀器儀表工業至今仍處在全球製造業低端,科技和新興產業急需的高階儀器都需要從國外進口。測量是工業的眼睛,也是科技和工業發展的基礎手段,如果我國在這個領域是落後且被卡脖子的,幾乎不可能進入世界製造業強國行列。德國和日本在精密測量技術領域都掌握了大量的核心技術,都不斷在物理學領域摘取諾貝爾獎,德國國家物理技術研究院(PTB)對國家制造業強大發揮了決定性作用,而從我國工業的現實看,路子完全走反,沒有先進準確的測量基礎強調標準引領就等於空談。比較德國和日本製造業,個人認為日本更強,原因在於文化。德國是以西方文化為背景,擅長髮明工具(測量儀器),而日本從明治維新起學習西方技術和文化,並將東西方文化交融起來發展,東方文化更注重內涵,東西方文化在製造業融合後,會帶來完全不同的發展格局。日本的精密測量技術、裝備研究方面已經走在世界前列,同時還融合了東方智慧和精細管理,因此,日本的佳能和尼康可以快速超越德國蔡司和徠卡,同時,日本把光學技術的發展成果應用到醫學領域,發明出醫學影像;日本雖然沒有德國核子中心的龐大測量系統,卻可以把加速器小型化,並且超越西門子,讓質子重離子加速器商品化,從而造福人類。由此可見,日本的製造業的優勢在於能把東西方文化精髓融合其中,產生了更加強大的作用。

  • 5 # lee過河入林

    整體來說日本的工業技術優於德國,但是在一些領域德國更有優勢。

    日本畢竟人口比德國多很多,同樣是工業很發達的國家,更多的人口就意味著你可以在更多的領域投入力量,以換取整體上的優勢。

    不過德國利用歐盟,也給自己帶來了很多有利的地方,某種程度上比日本更滋潤,和宿敵法國結盟是一種大智慧,日本在地緣政治上的尷尬還是沒有解決。

    不扯遠,單就工業技術而言,整體上日本還是更強,區域性上互有優劣。

  • 6 # Maskim

    德國在電氣 製藥 化工 汽車 幾大領域和日本不分伯仲 尤其高階機床

    日本在半導體 電子工業 方面那時老大

  • 7 # 探為觀指

    從整體綜合實力來講,日本目前還是很明顯要強於德國的。只是德國製造業更有亮點,而日本製造業目前整體表現沒有很亮眼的地方,這是由於德國專注於精密機械領域,使得德國在高階機械領域(姑且把廣義的汽車也算進去吧)要明顯強於日本。

    從整體實力來看,日本有1.27億人口,德國是8200多萬人口,日本比德國多了大約一半的人口。在二位都是普及教育的老牌發達資本主義工業強國的基礎上,人多確實力量更大!這多出來的四千萬人口,差不多都快要夠得上再造一個起步級工業強國了,這是多大的產業容量!雖然日本的人均生產總值只有三萬八千多美元(2017年),而德國超過四萬四千美元(2017年),但是整體上,日本4.87萬億美元(2017年)的生產總值是壓倒德國3.67萬億美元的(2017年)。2018年世界五百強企業,日本有52家,德國僅有32家,這也是日本總量壓倒德國的一個縮影。

    既然二位都強國,那麼光談總量就沒什麼大意思,細細分析人家強在哪裡,對比看看各自厲害的地方才更有意義。

    首先,德日兩國都是世界汽車強國及大國。目前世界汽車產量按照國家來排名,日本第三、德國第四。日本汽車產業技術非常先進,尤其在省油方面領先全世界,美國最暢銷車型就包括日本豐田的卡羅拉和本田思域,就是緊湊型省油車的典範。德國汽車工業勝在高品質,高階車型美譽度世界第一。日本人說凌志(雷克薩斯)是日本的賓士,沒人說德國賓士是德國的雷克薩斯吧。德國的BBA更是世界高檔汽車的代名詞,更何況大眾公司將賓利、寶馬公司將勞斯萊斯都收入囊中,與賓士公司的邁巴赫並稱世界三大頂級豪車,全在德國人旗下!因此,日本汽車工業勝在規模和省油,德國汽車工業勝在品質。

    第二,德國的ZF變速箱、MAN重型卡車發動機是公認的世界第一。其實,這些都是德國精密機械領域的優勢體現。德國還有精細化工領域的龍頭優勢,即巴斯夫,按銷售額排名世界第一。還有德國的家用電器領域,也以其高品質在世界市場上樹立了高階品牌形象,獲得了良好的市場份額與利潤。德國之所以能夠在人均產值包括人均收入方面超過日本,其核心就在於面對世界市場的競爭,德國集中在少數領域進行突破,形成絕對優勢,從而能夠獲取高額利潤,為企業和僱員每年增加收益。而日本由於整體經濟低迷,漲薪受限,民眾收入一直無法提升,因此導致日本的國民收入無法上漲。

    第三,必須承認日本比德國強的地方還是很多的。假如說日本泡沫經濟破裂之後,德國還在走上坡路,而日本開始走下坡路,那麼這兩條路走到今天,客觀地講,日本還是稱得上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首先,最讓人驚訝的領域是數控機床,日本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規模第一、技術也最先進。德國的工業機床雖強,領先中國15到20年,但是面對日本,德國也只能屈居第二。然後是日本的電子和光學產業,在電子元件方面,比如索尼的攝像頭模組仍然是世界第一;在整機方面,日本的數碼相機和影印機也是世界第一。電子產業的其他領域,比如家用電器,近期有被韓國和中國追趕並超越的趨勢,但是和德國比,那還是強大很多,比如液晶螢幕等產品。再然後就是工業機器人方面,日本不但技術領先、而且產量高居全世界產量的一半以上!(德國庫卡能夠賣給中國人說明德國是沒有信心的。)機械方面,日本還有小松公司,一直以來都是僅次於美國卡特彼勒的世界第二大工程機械生產商。在複合新材料領域,日本的東麗公司生產的碳纖維複合材料一直是軍迷們津津樂道的減輕飛機重量的重要新材料,甚至國際上的產品代數都是以東麗公司內部程式碼來劃分的,比如T800、T1000等等。還有半導體產業,雖然美帝從20世界80年代開始打壓日本的半導體產業,並將生產轉移至韓國和中國東南某島,但是,和德國比起來,日本半導體產業還是強太多了。

  • 8 # 匯通網

    日本的現代製造業起步於19世紀下半葉的維新的運動,20世紀上半葉日本基本完成了工業化。德國製造業起步比日本早,德意志統一後基本完成工業化,併成為第二次工業的發源地,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必然德國更勝一籌。

    在日本,機器人和電子電器,還有汽車以及汽車零部件,機床,這些組成了日本的四大支柱產業。而在德國,則是由化工製藥、可再生能源、電子電器以及機械裝置製造,再就是和日本相同的汽車以及汽車的零部件所組成的五大支柱產業,兩國之間既有交集,也有不同。

    日本的汽車製造似乎更偏向於大眾化以及平民化,他們多面對的市場也更多地集中在亞洲地區,德國的汽車相較於日本來說,更多地面向高階使用者,畢竟汽車界舉世聞名的三大巨頭寶馬、奧迪、賓士可都是標準的德國血統!假如說日本車子講究的是駕乘感覺,那麼德國的車子不但講究駕乘的感覺,更講究車子的配置、速度等。

    在技術上來看,日本講究把細節做到極致,但是近來日本似乎也沒有那麼精細了,而德國講究嚴謹,並且一直保持謹慎,沒有出現什麼大的問題。

    另外,德國開始了可再生能源的研究,如;德國的生物質能,還有地熱能,都已經做到了世界領先的水平了。綜合來看,同屬製造業強國,但德國似乎更勝一籌。

  • 9 # 大國布衣

    其實在製造業方面日德都是大國,但製造業又分很多方面,如果只用“製造業”一個詞來概括那就顯得不夠嚴謹了。因此我們要用資料來說話,分別列出德國與日本在各方面的製造業中來比較誰更勝一籌。

    先說製造業產值,日本為1.04萬億美元,而德國是0.717萬億美元,所以日本製造業規模更大於德國。

    但要看雙方製造業的高階程度,還要看人均製造業產值:

    德國製造業產值0.717萬億美元,人口為8269萬,人均製造業產值為8678美元;

    日本製造業產值1.04萬億美元,人口為1.27億,人均製造業產值8244美元;

    以這樣的資料對比的話,德國與日本人均製造業產值其實相差不算多,德國也只比日本高那麼一點點,所以在製造業高階程度兩國很相近。

    那麼接下來,我來用資料分析兩國其他產業的對比。

    工程機械:日本更強

    (由於圖片太大,我只截圖了一半。但上面又資料顯示,日本在工程機械方面小松份額11.9%、日立份額5.1%,而德國利勃海爾份額只有4.6%)

    家電方面:日本更強

    汽車方面:德國更強

    德國(寶馬、大眾、戴姆勒)與日本(豐田、本田、日產)都是千億美元汽車公司,但眾所周知德國的汽車更為高階。

    化工方面:德國更強

    德國巴斯夫以692億美元排在化工50強中的第一位,而日本三菱化學僅排第九位。

    醫療器械:德國更強

    西門子排第六,而日本在15名之外。

    儀器:日本更強

    日本的shimadzu排行第三,德國蔡司排行第六,日本有6家入榜,德國僅有3家。

    造船:日本更強

    如今,全球造船業的大部分都被中國、韓國、日本承包,而中國現在在世界是絕對的造船業大國。

    電池:日本更強

    日本在電池製造業排行第一,而德國未進入前十名。

    綜合以上對比結果,日本5勝,德國3勝,所以在某些製造業的比較中日本更勝德國,以上資料來自各行業的資料結果,還是比較嚴謹的。但因我個人對兩國瞭解範圍的問題沒有把所有的行業都蒐羅出來對比,所以如果說兩國製造業綜合勢力對比誰更強,那可能我也無法確定。

    但這裡有一張圖,大家可以參考下:

    上面這張表是中國工程院發表的製造業綜合競爭指數,還是很權威的。但是其指數直到2016為止,而現在已經2019年了。

    因此,沒有最新資料出來,就無法確定現在兩國的差距,就連中國現在在某些方面都已經超過這兩個國家了,比如基建。

  • 10 # DX0010

    和德國人比日本人靠邊站!製造業對德國人來說是一個擁有百歷史的文化,已深深扎進德國人的心底!日本人的製造業只是為了養家餬口,投入大的和利潤不高的產品,他們根本不會投資,德國到現在還是新技術產出大國,日本是新技術進口大國,新技術全靠歐美的支援,德國和日本的年出口額差別不大,但德國出口產品的30%在世界上沒有競爭對手,而日本全都有大量的競爭對手!

  • 11 # 福筱航

    製造業發達肯定都是發達的

    但是質量好不好

    有媒體曝光 有修理價格

    有保值率可見

    有人的二鍋頭口碑

    路遙知馬力 日久見人心

    不說誰好也不說誰不好

    是因為怕他知道

    也想讓他知道

    智慧財產權很重要!

    想知道需要付費!

  • 12 # 波士財經

    日本和德國都是世界製造業強國,他們在不同方向都取得了世界前沿的成果。

    因為製造業是一個非常寬泛的概念,所以沒有辦法直接比較,只能說,在製造業不同領域,做一些比較。

    首先,兩個國家都是汽車強國,但德國佔據高階品牌。

    從歷史來說,德國是現代汽車發源地。從現實來說,德系汽車品牌中的高階品牌,在整體上超過日本汽車品牌,比如賓士寶馬奧迪等,以及他們旗下的諸多高階品牌。日本的豐田、本田,不過是中低端品牌,即使是雷克薩斯,也不過是中高階。

    銷量上,日本總體領先,但第一名是德國的大眾。比如2018年,世界汽車銷量排名是:大眾排名第一,市場佔有率是11.4%。不過第二第三的,都是日本品牌,分別是豐田與雷諾日產。

    要注意到,現在日本製造業的優勢發展,越來越多地集中於汽車產業鏈。

    其次,德國的化工,要領先於日本。

    德國在精細化工品、聚合物藥物產品、石化及衍生物、洗滌類產品、無機基礎化學品、農用化學品等等領域,都是全球領先地位。2017年全球10大化工企業中,第一名是德國的巴斯夫;第三名是德國的贏創;第九名是德國的林德。日本是第六、第七,包括三菱化學與旭化成。

    機械工業,也是德國領先日本。全球機械工業出口產品中,德國最多,佔據了32個產品中的17個產品第一名。日本只有4個。

    第三,在電子半導體技術方面,日本比德國要領先。

    上世紀日本曾經在半導體領域,超過美國,不過後來被美國搞掉了,便宜了韓國的三星,不過三星背後是美國資本。說白了就是美國利用韓國人搶了日本人擱在碗裡的肉。但位元過來說,日本目前依舊要領先一點。

    製造業方面,很難說得過於日本有直觀的比較,只能是具體某一個行業,可以做一些對比。

  • 13 # 無法超越的足跡

    日本和德國在歷史上來說,日本的工業強國起步晚於德國,而且受到了地理環境和資源的影響,在到二戰的時候日本的科技實力也是沒辦法和德國做比較的,在二戰之前的日本絕大多數現代技術都是學習歐洲,明治維新的時候日本決定脫離了傳統東方大國的模式選擇了跟隨西方發展方向的步伐,直到甲午大海戰日本用的戰艦還是歐洲戰艦。

    在這次海戰後日本獲得了大量的賠款,日本用這些錢去學習和購買歐洲強國的技術,而這個時候的德國也才剛剛開始走上資本主義的路子不久,但是由於近水樓臺和歷史的原因德國在這個時候已經開始崛起,因為這個時候的歐洲矛盾異常突出,國與國之間矛盾不斷,經常發生戰爭,眾所周知戰爭是推薦科技進步的最好機會,每一次大規模的戰爭都會推薦武器和科技的創新進步。

    當然日本和德國在世界上大放異彩的時候來自於一戰和二戰,二戰時期可以說德國的科技達到了世界頂級,在這一點上是日本當時比不了的,雖然說當時的日本在海軍方面實力強大,但是不少的科技都是獲得德國的幫助下取得的,很多人認為德國的海軍力量不如日本,但是這些造船技術的來源其實也是歐洲。

    德國在歐洲的科技在二戰裡面和過後獲得了世界的認可,日本海軍雖然厲害但是在這個二戰裡面日本並沒有什麼科技武器上面的突出研發,所以說日本的科技在當時沒有前沿和創新性,只能算中規中矩,而德國不一樣,德國在二戰裡面發明出來許多跨時代的東西,一直影響到現在,這是日本沒辦法比的。

    二戰後為什麼美國和蘇聯科技軍事那麼厲害,很大一部分原因來自獲得了德國的科研技術和科學家,這是美國和蘇聯在日本身上得不到的,因為日本壓根就沒有這樣的東西讓蘇聯和美國眼紅,二戰後世界的主導是美國和蘇聯,原因得自德國黑科技技術,在戰後的許多年德國的科技都在為美國取得很多的好處,這也是日本做不到的。

    二戰後美蘇冷戰,美國為了拉攏日本所以在經濟上面給日本幫助,在科技上面給日本鬆綁,而日本在軍事上面受到限制後利用了跟美國是同一個陣營的機會吸取了不少先進的科技,用來提高自己都科技水平,而德國選擇跟日本不一樣,德國走自己的科技老路,為了緩和周邊國家的關係,德國在科技上面進行了一些共享。

    當然日本和德國兩個國家的人有一些共同的特點,就是做事的態度非常的嚴謹,做事情的認真素質非常的高,這也是成就了日本和德國在科技上面的地位,態度決定一切,日本人和德國人的做事情態度認真,所以在機械科技領域成就巨大,二戰後日本在電子產品和電器方面的進步讓美國害怕,而德國在機械方面的實力名聲大噪,嚴謹的做事態度決定了兩國產品的優越性那是槓槓的。

    在精密機床領域德國獨領風騷,日本是最接近德國的,在電子電器方面的東西日本在德國之上,甚至已經超過了美國,日本和德國都是科技強國,至於誰強大一點這個沒辦法真的比較,但是從經濟實力可以比比科技實力雙方各有各的優點,雙方沒有絕對的碾壓,差距其實並不大,日本經濟是世界老三,德國是老四,兩者之間其實也相差並不大,機床德國厲害電子日本牛逼,總體來說日本的科技完整度高於德國,因為德國在歐洲改善鄰國關係打算歐洲一體化,所以許多科技方面德國並沒有都要去做,而是讓鄰國去做,日本不一樣一個島國自己不努力就很難生存下去。

  • 14 # 不執著財經

    要說當今製造業,日本和德國到底哪家強?實際上,德國製造業起步比日本早,德意志在統一後基本完成了工業化,併成為第二次工業的發源地,屬於老牌製造強國。而日本的現代製造業起步於19世紀下半葉明治維新運動,直到20世紀上半葉日本基本完成了工業化。目前,日本和德國都是全球製造業的第一梯隊,具有製造業產值高、技術先進等特徵。

    若論日、德兩國的製造業佔全球製造業的比重。日德兩家難分伯仲。只是日本比重略高於德國。2017年,日本製造業增加值10255億美元,佔全球8.16%的比重;德國製造業增加值7599億美元,佔全球6.05%的份額。兩國分別是全球第三和第四製造業大國,德國製造業規模比日本低25%。

    我們認為,在製造業領域裡,很難說日本、德國有直觀的比較,只能拿具體行業作一些對比。首先,汽車、化工、鋼鐵是日、德兩國共同優勢產業。但德國側重在精密機床、機械裝置等領域,而日本側重在電子、光學、電器等領域。德國知名製造業品牌大量分佈在重工業和耐用品領域,如大眾、寶馬、奧迪。而日本有大批消費領域品牌,如索尼、松下、夏普、佳能、康尼等。

    德日在共同的優勢產業裡激烈競爭。比如,兩個國家都是汽車強國,只是德國佔據高階品牌,日本佔據中低端領域。從現實來說,德系汽車品牌中的高階品牌,在整體上超過日本汽車品牌,比如賓士寶馬奧迪等,以及他們旗下的諸多高階品牌。日本的豐田、本田,不過是中低端品牌,即使是雷克薩斯,也只是中高階。

    在銷量上,日本總體領先,但第一名是德國的大眾。比如2018年,世界汽車銷量排名是:大眾排名第一,市場佔有率是11.4%。不過第二第三的,都是日本品牌,分別是豐田與雷諾日產。目前,日本製造業的優勢在拓展,日本人更加註重於打造自己汽車的產業鏈。

    再者,在電子半導體技術方面,日本要領先於德國。上世紀80年代日本曾經在半導體領域超過美國,不過後來被美國搞掉了,當時美國扶持了韓國的三星,而三星背後有美國華爾街大鱷們控股。說白了美國當時想透過扶植韓國三星,來遏制日本的半導體領域的過快發展。但是,從現在來看,日本還是要領先一點。

    最後,德國製造領先於日本的範圍更加廣泛。德國在精細化工品、聚合物藥物產品、石化及衍生物、洗滌類產品、無機基礎化學品、農用化學品等等領域,都是全球領先地位。2017年全球10大化工企業中,第一名是德國的巴斯夫;第三名是德國的贏創。日本企業卻只能排第六、第七,包括三菱化學與旭化成。

    此外,機械工業,也是德國領先日本。全球機械工業出口產品中,德國最多,佔據了32個產品中的17個產品第一名。日本只有4個。總體來看,德國在製造業水平上更勝日本一籌,主要有二個因素:一方面,德國工業起步比日本早,歷史積澱更加深厚。同時,德國職業教育比日本發達,培育了大量優勢工程師和產業工人。另一方面,德國本土有大量自然資源,包括礦產資源等,而日本卻是一個資源極度匱乏的國家。與之相比,德國在高階製造領域仍有源源不斷提升的潛力。

  • 15 # 凝是銀河落九天

    不管什麼機械,他的耐用性都體現在材料技術和精加工能力和加工工藝,工業設計能力,德國現在所有超精度數控加工中心及超精度數控機床如果沒有日本的主要配件,很難完成,比如,主軸,導軌,絲槓,光柵,超精密軸承,馬紮克的超精度數控加工中心可以把重複定位公差做到0.005一下,德國很難望其項背。材料技術一個日本新日鐵就可以碾壓德國。日本在全球製造業193個大項全部做到全球第一,實際上日本超越德國已經三十多年了,上世紀八十年代後期,日本已經全面超越德國,日本的超越是全方位的,不管質量,規模,門類,都是德國無法比的。而日本在超精度數控機床,金屬合成冶煉,電子半導體,碳纖維技術,醫療器械,光學儀器,工業設計到目前為止碾壓全球任何一個國家。

  • 16 # 世界史圖鑑

    兩個國家自第二次工業以來一直是世界製造業強國,從整體的綜合實力來講,日本稍強於德國,但是德國的製造業更有亮點,主要專注於精密機械的操作,以及智慧化 是處於高階裝備製造業領域。而日本則更多的在軟體機器人等方面領先於德國。當然,從整體國力上而言,日本有1.27億人,而德國只有日本總人口的60%。按人均來想德國要強於日本,兩個國家其實都是在第二次工業以後崛起的。德國真正崛起的時期應該算是普法戰爭以後德國統一。

    德國的工業才真正進入世界一流領域,在此之前,雖然德國基礎並不差,但受制於國內分裂,以及經濟不統一等問題。在歐洲一直無法崛起,而日本雖然在近代被美國開啟封閉的大門,但是日本明治維新使日本在第二次工業革命時便趕上歐洲資本主義國家。兩者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在向近代發展的過程當中十分重視教育的力量。德國對工人的教育直接寫進國家戰略安全書中。而日本是世界上最早的普及中等教育的國家,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包括美國在內都無法做到。

    兩個國家現在就拿得出手的便是汽車,德國的汽車工業勝在品質和高階車型,而日本則省油經濟實惠為主。汽車領域的先進直接決定著一個國家制造業工業的發展水平。而且兩國現在都開始進入工業4.0的競爭當中,德國更將其作為國家命脈和國家的未來進行發展,而日本雖然在經濟泡沫之後,進入所謂的失落的20年,但是日本在這20年當中,淘汰了身處紅海的工業企業,開始進軍高精尖技術科技發展領域。不論是數控機床機器人軟體以及各項娛樂行業文體等等都在世界享有盛譽。

    其中工業機器人的產量更是佔到了全世界總產量的50%以上是絕對的工業科技機器人強國。而且隨著安倍的上臺,日本政界開始向平穩化發展,這更給日本經濟更上一層樓,做好鋪墊。而且我們可以看到去年日本的科研經費高達1866億美元,同期德國僅有1150億美元日本的投入比德國多60%,如此大規模的投入。不得不承認,日本想要在高精尖領域獲得自己應有的地位,同時我們更要注意。

    進入21世紀以後日本諾貝爾獎獲得人數共有18人。這也就意味著進入21世紀之後,日本每年都會獲得諾貝爾獎。而這些獎項大多都是日本所發展的重點領域。所以從長期來看日本製造業強於德國,他的工業基礎以及工業發展的方向對日本的未來搶佔科技高地有很大的助力。這幾年的日本一直處在悶聲發大財的階段。直到其餘韓國開始打貿易戰,我們才發現日本在這一場貿易戰當中的底氣究竟有多足。

    韓國根本沒有還手之力。相比之下,處在歐洲的德國則進入了自己的動盪期。雖然德國也在重視工業4.0等方向的領域研究,但是德國的政治以及歐洲經濟的大環境多少會制約著德國在工業4.0的步伐。尤其是歐洲脫歐,難民問題以及國內極端思想。相比之下,日本雖然右傾,但總體而言,國家並沒有因為這一走向而陷入分裂。安倍晉三的國內反對派依然無法撼動日本。在政治上日本比德國更有潛力發展自己的工業體系。

  • 17 # 怪叔叔是個逗比

    德國和日本都是很早就完成了本國的工業化程序,日本製造業比德國起步要稍微晚一些,日本在明治維新時期起步,到了上世紀上半頁完成工業化,德國和日本製造業很難分高下,它們都具備產值高,技術先進等特點。

    如果真的要比一下,日本目前的製造業增加值要比德國略高一些,日本和德國分別是10255億美元和7599億美元。佔全球份額分別是8.16%和6.05%,日本是世界第四大製造業大國,德國是第五,德國低於日本25%左右。

    日德兩國在製造業方面各有側重,日本在光學,電子,電器等領域擅長,德國在精密機床,機械裝置更為突出。在半導體方面,日本領先德國,德國在化工領域領先日本。

    總體來說,德國製造業比日本略高一籌。主要原因還是德國比日本起步早,有積累,,而且在教育方面,德國比較發達,培養了很多工程師和產業工人,對德國未來製造業發展起到了關鍵作用。

  • 18 # 使用者1321526604357

    中國是全世界工業體系最全面的國家,沒有之一。工業產值也是世界第一。像德國不會製造手機電腦電視,小日本生產的手機電腦也很一般

  • 19 # time-1

    德國的品牌價值,工業技術遠高於日本,人均GDP比日本高了近一萬美元。回顧一下改革開放的過程,剛開放時,我們引進了日本許多產品,什麼電視機,摩托車,卡車等,當時覺得很好。過了十幾年,有了些錢,發覺德國貨越來越多了,而日本商品越來越少,幾乎都被國產替代了,是不是這種現象。舉些例子,液壓領域,行業內力士樂一流品牌,小松啥的都是些仿力士樂技術。汽車,雷車,二流品牌,其產品價值遠低於賓士,寶馬,而博世是業內一流供應商。家電,博世,西門子佔據了高階品牌。這是非常一個有趣的現象,沒有兩把刷子,只能退居二線。

  • 20 # 車庫

    一、從國家角度分析

    日本是一個產品至上的國家,匠人文化也讓其百年企業的數量傲居全球之首。

    德國同樣是依靠其高階產品著稱於世,百年企業數量世界第二,但在後期,更善於的是營造概念,在這方面其實不只德國,整個歐洲都有這樣的意識,這種意識超過產品本身,我們可以說這是商業運作的典範,也可以說是對產品更高維度的開發,但對於產品本身屬性來說是沒什麼增效的,對消費者來說,除了產生以更高代價滿足短期虛榮的作用,再也沒什麼精神層面之外的補充。

    以上說法過於概括,或許不那麼準確,只是為了更容易讓人理解。

    二、從產品角度分析

    1.機床,在高階機械加工廠工作過的人,尤其可以從上了年紀的老師傅嘴裡總聽到一句話:“小日本的東西是真TMD好”,用了二三十年的機床,故障率是最低的,精度依然是最高的,要知道這臺機床不是結構簡單的普通機床而是更復雜更精密的加工中心。

    2.汽車,人們對車,尤其是喜歡車的人對汽車,有一種迷之自信,崇尚歷史,追求底蘊,殊不知汽車這樣的商品在普通消費者眼裡是高精尖產品,但在製造者眼裡也就是再普通不過的機械堆砌,比汽車的製造高度高得多的產品實在是太多了,上面提到的機床精細程度就遠超汽車。所以人們所崇尚的造車底蘊根本不會對品牌、產品本身帶來什麼實質的促進。從目前汽車派系所呈現給世人的產品或者發明來看,德系車在吃著多年機械成就的老本,額外僅是透過設計、用料不斷給自己的豪華定位續命,而日韓系反而在潛心創作。一個背後寫滿了利潤,一個背後體現著需求。

    其他關於高階儀器、相機鏡頭等產品我不瞭解,也不多說,但可以肯定的是,目前在高精尖領域,日本,無人能出其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聯想投票事件被證實是無中生有的汙衊,那到底是誰刻意炒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