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FJ健身

    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這個問題我分三點回答。

    第一:訓練的目的不同和方法不同。

    要知道,肌肉的緯度和力量不是成絕對正比的。肌肉力量的輸出還與神經系統有關,神經系統能調動更多的肌肉纖維參與發力,那麼輸出的力量更大。肌肉的緯度包含肌纖維的變粗和肌質的增長,一般健美式訓練,對肌纖維和肌質都走增長,而肌質的增長對力量的增強沒有太多意義。所以他們的訓練目的不同,訓練方法也不同。健美式採用孤立訓練,rm值選擇8~12。而舉重通常採用複合型動作,rm值在7以下,並且舉重要保持神經系統的興奮性。而健美式長時間的孤立訓練,導致神經系統疲勞。第二:他們力量輸出的方式不一樣。舉重這項運動,考驗的不僅僅是力量,還有協調性,技巧等等。所以他們在練習力量的同時,也會去注重這些方面的練習。所以大部分舉重運動員,他們除了舉重以外,深蹲成績都是非常好的,最有名的就是世界冠軍呂小軍,77公斤,可以深蹲280公斤兩次。但他們的臥推成績不一定就非常厲害,所以說,術業有專攻。第三:就是你所說的肌肉質量問題。前面已經講了,健美式訓練不僅包括肌纖維的增粗,還有肌質的增長。肌質增長對力量輸出不大。這裡常聽說健身房練出來的都是死肌肉,其實沒有什麼死肌肉一說,只是說在一些動作當中,有些肌肉纖維不能更好的被神經系統調動參與發力而已。綜上所述:一句話總結,術業有專攻,看自己的追求。

  • 2 # 大肌剛

    【怎樣只長力量不長體重】很多專案體重越小力量越大,越易出成績,如舉重等。服用某些類固醇(如M1T,Lux)有個階段圍度還未長而力量已大增,這稱為【圍前力】調整劑量投藥週期可使【圍前力】階段延長,只長力量不長體重

  • 3 # 40之後健康健身俱樂部

    這裡所指健身房裡比舉重運動員肌肉緯度大的人,應該是指健美式訓練的人,健美和舉重都是力量訓練的方式,但訓練目的不同。

    練健美和舉重的人,肌肉都是採用力量訓練的結果,單純比重量的話,很多人都能完成,但技術比重量更重要。

    健美追求肌肉緯度和整體比例,訓練中通常採用中等重量為主,不是很在意重量,在意肌肉的持續收縮時間和刺激程度,舉重追求力量或者肌肉合力的最大化,日常訓練中,不止練力量,更注重技術訓練,肌肉質量不起決定作用。

  • 4 # 冷風談健身

    舉重運動員的肌肉緯度沒有健美運動員大,但是力量確實比健美運動員大,這是因為舉重運動屬於力量舉的範疇,是以發展絕對力量為競技目的的運動,在訓練模式上和健美運動有很大的差別。

    健美運動員在訓練時,會把一個相對較輕的負重,連續抬起放下10次左右,然後休息一分鐘後在重複同樣的模式,然後持續訓練大概一小時,以此發展肌肉緯度最大化。

    舉重運動員在訓練時,會把一個較大的負重舉起放下一次,然後休息五分鐘左右,訓練時間可以持續數個小時,以此發展絕對力量最大化。

    另外舉重運動員訓練的動作很少,經過常年訓練幾個動作,而且以複合動作為主,因此身體的所有肌肉會以一種最高效的方式去執行這些動作,也就是說身體會以最小的力量舉起很大的重量,因此看起來力量貌似比健美運動員大。

    健美運動員平時訓練的動作多達百種,力求能夠精準刺激到身體的每一塊肌肉,而且以孤立動作為主,因此肌肉整體的協調能力不如舉重運動員,無法以最高的效率去舉起重物,絕對力量也會相對小一些。

  • 5 # 福州禪武

    舉重和健身房的習練者目標不同,練法不同,肌肉的質量也不同。

    舉重是專注於所舉的重量,所有的練習都是具有針對性,而健身房的練習者往往是注重肌肉的面積增粗,稜角、線條的美感、

    有幾種生物力學因素與人體的力量有關,包括神經調節、肌肉模截面積、肌纖維的排版、肌肉力量、關節角度、肌肉收縮速度、關節角速度和體重。

    神經調節

    一塊肌肉產生的力量是由大腦發出的神經訊號決定的,規定了在一次肌肉收縮中運動單位的動員方式、那些運動單位被動員以及發放衝動的頻率。在一次收縮中,所包含的運動單位越多,募集的運動單位越大,發放衝動的頻率越高,產生的力量就越大。在抗組訓練的開始幾周內,力量提高的主要原因是神經產生了適應,大腦學會了在給定數量的肌組織中產生更大的力。因此,在抗阻訓練早期,肌肉力量增加的百分數大於肌肉體積增加的百分數。

    通常,含有抗阻訓練的訓練計劃都在初期受到鼓勵,而在末期失去信心,因為開始的時候力量增加的速度很快,而之後的增長速度就比較慢。這一點很關鍵,私人教練必須對客人進行鼓勵,使他們保持積極性。一定要注意,儘管訓練初期力量的增長速度很快,但是由於肌肉體積的增加,肌肉力量會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保持低速度增長,最終形成較大的力量並且改善身體外形。

    肌肉橫截面積

    通常,一塊肌肉產生力量的能力與橫截面積的關係最為緊密。考慮這樣一神情況,有兩塊模截面積相同的肌肉,但是長度不同。較長的肌肉體積和重量都較大,但是產生力量的能力卻與較短的肌肉相同。如果體積相同,那麼長度較長的肌肉橫截面積就會比較小,因此產生力量的能力就較小。在考慮這些問題之後就可以知道,如果兩個人高度不同但是體重和脂肪百分含量相同,那麼產生力量的能力就不同。較高的那個人肌肉模截面積較小,因此力量與體重的比值就比較小。所以身高較高的人在進行俯臥撐、引體向上和短跑運動時比較困難。

    一塊肌肉的力量主要與它的橫截面積相關。因此,在其它所有條件相同的時候,身高較高的人肌肉橫截面積較小,所以在進行抗阻練習的時候比較困難。

    肌纖維的排列

    測試顯示,肌肉在進行最大收縮的時候,每平方英尺橫截面積能夠產生23. 2-145磅的力。這種差異是由肌纖維的排列形式造成的(圖4-8)。羽狀肌肌纖維的排列形式類似羽毛,肌纖維的方向與肌肉的收縮方向成一定的角度。傾斜角是肌纖維與肌肉力的作用線之間形成的角度。如是角度是0,那麼就表示沒有傾斜角。

    人體中有幾塊肌肉是羽狀肌,大部分羽狀肌的傾斜角都不超過15度。羽狀肌的一個優點就是更多肌肉與關節接近,從而降低旋轉慣性。例如,小腿肌肉的傾斜角使其與膝關節更加接近,從而減小了跑步運動中的慣性阻力。在肌肉收縮過程中,傾斜角度可能發生的縮短而增加。與沒有傾斜角的肌肉相比,羽狀肌在進行高速度收縮的過程中具有更強的發力能力,尤其是在肌肉範圍極端的時候。 但是羽狀肌產生等長、離心或者低速度等長收縮的能力較低。儘管存在著利於弊,但是這種纖維排列型別能夠對大多數肌肉提供足夠的優點,所以很多骨骼肌都具有傾斜結構。

    肌肉長度

    當肌肉處於安靜長度的時候,可用的橫橋數量達到最大值,因為在這種情況下,細肌絲和粗肌絲能夠最大程度的彼此接近 (圖4-9)。結果,當肌肉處於安靜長度的時候能夠產生最大力。如果肌肉被拉長,那麼相鄰的細肌絲和粗肌細將會減少。肌肉不能產生安靜時產生的力量,因為棧橋的結合位點減少了。如果肌肉產生收縮,長度小於安靜長度;那麼肌絲之間就會產生重迭,也會減少橫橋的結合位點。

    因此,當肌肉被拉長或縮短的時候,產生力的能量就會減弱。私人教練應該在顧客的抗阻訓綜中不斷改變阻力大小,通常,一個人在動作範圍中間的時候比在極端的時候產生的力大。但是不是所有身體環節都一樣。因此,最好對運動施加足夠的阻力,將速度控制在一定的範圍內,並且使力量根據客戶的能力產生變化。

    關節角度

    實際上,身體的所有運動都是圍繞關節進行旋轉。當手或腳進行直線運動的時候,很難注意到旋轉動作。 但是,進行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手或腳的直線運動分別是由肩關節和肘關節以及踝關節和膝關節旋轉產生的。因為旋轉需要力矩,所以肌肉透過力矩產生力量。對於給定的肌肉來說,力量越大,力矩越大,也就是使身體環節產生旋轉的能力越大。

    想要了解肌肉的收縮能力,需要了解肌肉在關節整個動作範圍內產生最大力矩的能力。力矩大小發生變化的原因有:(a)肌肉力與肌肉長度的關係。(b)肌肉、肌腱和關節內部結構的幾何學形成槓桿的變數。其它影響力矩的因素包括運動型別(等張、等長等)、運動方向 (伸展或屈曲)和角速度。

    最大肌肉力矩與關節角度呈函式關係,其方式與最大力量和肌肉長度的函式關係不同。原因有幾種。首先,當旋轉軸和肌腱的位置發生變化的時候,肌肉的力臂就會隨之改變。例如,在肘關節運動的開始和結束階段,肘關節屈肌的力量一定大於動作範圍中間產生的力量。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當肘關節屈肌的力量一定的時候,動作範圍極端產生的力矩小於中間產生的力矩。

    最大肌肉力矩與關節角度的函式關係不同於最大肌肉力與肌肉長度的函式關係的另一個原因是,通常都是一個肌群共同作用引起運動。由於肌肉的構造不同,所以肌肉在動作範圍的不同位置的長度是不同的。這將影響肌肉力的大小。例如,腓腸肌利比目魚肌都是足部的蹠骨屈肌,腓腸肌是雙關節肌,跨過踝關節和膝關節。因此當膝關節伸直的時候比較緊,而當膝關節彎曲的時候比較松。比目魚肌只跨過一個關節——膝關節,所以張力不受膝關節角度的影響。考慮到這些問題,坐姿小腿練習器是用來鍛鍊比目魚肌而不是腓腸肌的。當一個人膝關節彎曲保持坐姿的時候,腓腸肌處於放鬆狀態,其程度不成產生較大的力。因此.,主要有比目魚肌來負責足的蹠屈運動。

    最後一個原因是,當肌肉可跨過身體兩個關節的時候,肌肉的長度受到兩個關節角度的影響。例如,當一個人在站立位,腰向前彎曲的時候,腿後肌群就被拉伸了。因所以膝關節屈肌產生對力矩比軀幹豎直位的時候大。腿後肌群外加的張力不僅影響最大力矩的大小,也影響力矩與膝關節角度的函式關係。

    肌肉收縮速度

    A.V.Hill對離體肌肉的試驗顯示,當肌肉收縮速度增加的時候,肌肉產生力的能力下降。當速度從低水平增加到中等水平的時候,力量下降的速度最快。而當速度從中等水平增加到高水平的時候,力量下降的速度較慢。因此,速度-力量的關係不是線性的。可以採用特殊的運動枝巧來利用這種關係的優勢。例如,在縱跳中向前和向後擺臂,這樣將會在肩關節給軀體一個向下的力,減小身體向上的加速度。膝關節和髖關節伸展能夠減慢下落的過程,使肌肉在較低的速度下進行收縮,從而能夠在較長的時間內產生更大的力。

    對高速度運動進行訓練可以改變力量-速度曲線的形狀,使高速度力量的下降程度減小。為了發展客戶的速度力量,私人教練應該在跑步計劃中加入間隔性衝刺訓練,在抗阻訓練計劃中加入高速度小負荷的運動。一些舞蹈動作中也會含有速度非常快的動作。

    關節角速度

    肌肉收縮產生的力矩隨著關節角速度的變化而變化。在等動(關節角速度恆定)向心運動中,最大力矩隨著角速度的增加而減小。但是,在離心運動中,當關節角速度增加的時候,最大力矩減小,直到關節角速度達到90度/秒左右,然後開始慢慢下降。結果,在肌肉的離心收縮中,肌肉力可以達到最大值。這就是為什麼一些顧客願意採用離心運動來進行訓練的原因了。他們通常採用較大的負荷,不能獨自完成,需要一到兩個工作人員協助。沒有負荷的運動也含有離心成分,這是可以產生非常大的力。例如。如果一個人從山上走下來並且背一個較重的揹包,那麼股四頭肌在產生大力量來減慢身體的下落時就被拉長了。在舞蹈的下落動作中,腿的下落也是一個例子。

  • 6 # 鑫澤46

    人體力量大致取決於兩個方面,神經募集肌纖維的能力和肌纖維的橫截面積,再加上動作技巧這三個方面整體上解釋了健美和舉重力量水平的不同。由於訓練目的和比賽規則不同,舉重和健美訓練方式上有著本質不同,舉重由於有重量級別的限制,更注重於神經募集能力和運動技巧上的訓練,而健美運動更傾向於肌肉橫截面積和肌漿質。由於人體有強壯係數的限制,無法無限的增長肌肉,最終的結果表現出兩種運動在某個動作上的力量差異。舉重和健美是完全不同的兩種運動,無高低之分,切莫過度解讀。

  • 7 # 卡子哥看世界

    聽你的提問就證明你沒有見過舉重運動員,就不說國家隊的怪物了。陝西省隊我認識一個資格比較老的已經退役的舉重運動員。身高一米七八,體重一百一十公斤。這只是退役後肌肉量下降後的體重,當年比賽的時候,他的體重有一百一十五左右。我和他退役後相識,做過體測,他的骨骼肌含量九十八公斤,聽說當年比賽的時候肌肉含量還要比這更高些。作為一個將近一米八,有純肌肉九十二公斤,在被厚脂肪包裹的一個巨漢,你說他的維度小?我四十四臂圍的手臂也就比他的胳膊一半粗點。而且,你是沒有見過他的腿和腰腹,那才是真正的怪物。四百斤的槓鈴深蹲蹲到最底下,膝蓋還要彈兩下。三百多斤做肩後推舉。而這樣的他的職業生涯也就止步於陝西省,可以想象站在奧運賽場上的都是是怎樣的怪物。說這麼多就是想給你說,舉重運動員擁有和頂級健美運動員相媲美的體型,但並不會把每塊肌肉練的特別大,特別的漂亮,兩者的用途不同。更何況是和健身房的一群渣渣比,他們在健身房練,其他人除了張大嘴圍觀外,不會有任何其他的動作。

    你的這個對比根本就是拿螞蟻和大象做比較,什麼時候等你真正見過參加過比賽的“國家健將級舉重運動員”,你才會發現,那個體型和力量,專業運動員就是專業運動員。

    說到肌肉質量不同,這其實是謬論,人類都是碳基生命,人體的構成都是一個物質,就算運動型別不同,也不會變態。肌肉質量怎麼會有區別?難道說有的肌肉質量差,有的肌肉質量好?肌肉其實是白肌和紅肌構成的,一個耐力肌,一個力量肌,訓練方法的不同會使兩種肌肉含量不同。長跑運動員白肌多,舉重運動員紅肌多。這不是肌肉質量的優劣,而是我運動模式和我需要什麼型別運動表現的差別。

  • 8 # 趙先森的減脂小課堂

    這個問題很搞笑,就好像博爾特天天訓練為什麼游泳比不過孫楊,李娜世界冠軍為啥羽毛球打不過林丹,這根本就是完全不同的兩種運動,健美訓練的目的就是要突出肌肉的視覺效果,透過肌肉緯度實現,啞鈴槓鈴只是他訓練肌肉的工具。舉重運動員訓練的目的就是指定動作舉起更大的重量,兩者雖然在部分訓練上使用了同樣的方法,但訓練目標是有根本差異的,不能說都是跑步,博爾特為啥和基普喬格差別那麼大。

  • 9 # 北風的健身時光

    肌肉的肥大有兩種,雖然我們從外觀上看都是變大了,但是裡面的結構不同。

    舉個例子

    吃過麵條子吧?如果想吃粗條的,有兩種方式,第1種在製作麵條的時候多放點面,每一條做的粗一點;第2種呢,麵條本身不太粗,盛出來之後往裡兌點水,也能膨脹,看起來挺粗的,甚至比第1種看起來還粗,但是不太扛餓。

    肌質肥大(兌水的麵條了)

    非收縮性蛋白質的數量的增加與肌纖維間的半流質漿的增多。肌肉的所有區域的總體積增加了,但每個區域內的肌纖維的密度下降了,肌肉力量未能取得相應的增加。(也是就肌肉體積增大了,但力量沒有明顯進步)

    肌節肥大(真正的粗麵條)

    包含了肌原纖維的肌節的體積與數量的增加。肌原纖維的區域密度增加了,發揮肌肉力量的能力大大提高。(肌肉體積沒有明顯的變大,而力量進步很明顯)。

  • 10 # 小鵬健身教練

    這個問題 首先要知道術業有專攻,每一種訓練體系訓練的結果必然不相同。

    一、

    首先健身房訓練的體系包括有:健美、健體、力量舉……這些訓練者都以增肌、塑造身體線條為主,健身房很少有增肌者接受其他訓練,比如(爆發力、敏捷、速度、心肺、耐力、柔韌、核心、協調……)健康體適能其他訓練。

    所以健身房訓練者增肌人群大多數屬於肌肥大,因為他們只接受了健美訓練體系。

    二、樓主所說的運動員力量大也不能一概而論。

    1、運動員有很多種(田徑、舉重、籃球、足球、羽毛球……)這些每一種運動員都會有相應的訓練方式。

    2.以舉重為例,舉重運動員力量相比於健美運動員力量大太多,但是舉重運動員塊頭缺未必有健美運動員大。主要因素就是舉重運動員訓練過程中接受了大量的爆發力、力量舉、協調、核心訓練,所以他們綜合力量更加強!

  • 11 # 健身小瑀

    肌肉就是肌肉,每個人身體裡的肌肉都是相同的,舉重運動員之所以在肌肉維度不大的情況下能舉起很大的重量,是因為他們能用高超的技術駕馭起好幾百斤的槓鈴,除此以外,他們在訓練中追求的是絕對力量,主要是靠機械壓力鍛鍊肌原纖維,肌原纖維是肌纖維內的唯一可收縮單元,是人體力量的源頭,但是肌原纖維的橫截面僅佔整個肌纖維的1/30,所以舉重運動員的力量大,但是維度不是特別誇張。

    而在健身房的運動者的訓練方式是代謝壓力,依靠在訓練中獲得的泵感,使代謝產物和血液湧進肌細胞內,使肌肉迅速的膨脹,我們的肌細胞在長期的被各種物質撐滿的情況下會不得不增加體積以容納下更多的代謝產物,透過這種方式增肌要來的明顯,但是絕對力量不會有太大的提升。

    舉重是技術活

    如果認為舉重就是單純的比肌肉力量那就大錯特錯了,真是這樣的話根本沒必要舉辦這個運動專案,舉辦方完全可以把所有運動員的肌肉連上特殊的機器,然後一起收縮肌肉,看這些運動員的肌肉在機器上顯示出的數值大小就能判定出誰輸誰贏,既然有這麼省事的辦法,何必要興師動眾的搞舉重運動呢?

    所以舉重比的不單單是肌肉的力量,而是身體駕馭重物的能力,這種能力包括肌肉的力量,也包括把重物舉起來的技術,還包括運動員的心理素質,但是說到底,舉重比的還是運動員駕馭重物的技術。

    我們可以想想,能站在舉重臺上的人有哪有力量小的?所有的運動員的力量水平相差的不會太懸殊,但是技術水平就不一樣了,技術的高低,直接影響了運動員的舉重成績,事實上,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依靠技術來解決力量難題的事情也是屢見不鮮,比如兩個人在抬桌子的時候我想沒有人會站在離桌子很遠的地方,然後伸手夠到桌子之後再往起抬吧?那樣根本抬不起來,都是把身體貼近桌子之後再抬,這裡就涉及到了一點力學的知識,我們把身體到桌子的距離叫“力臂”,而力臂與桌子重量的乘積叫“力矩”桌子對人體的力矩越大,我們越難抬起桌子,當人體貼近桌子時,力臂變小了,力矩也會跟著減小,所以人體就越省力。

    那麼舉重也一樣,舉重比賽當中的槓鈴能達到幾百斤重,即使力臂很小那麼槓鈴所產生的的力矩也是很大的,如果運動員的技術水平太差,舉起槓鈴的時候不小心延長一點點的力臂都會使力矩成倍的增加,我們抬桌子行走時身體的姿勢基本上是固定不變的,但舉重可不一樣,拿抓舉舉例,抓舉要經歷一個蹲下、站起、舉起手臂的過程,在動作的一開始,可以輕鬆的讓槓鈴貼近小腿,但是隨著槓鈴的往上移動,運動員的大腿、髖部要及時的往槓鈴杆上貼,而且槓鈴的走向也應該是固定的,槓鈴應該是在腳中心的正上方移動,如果槓鈴跑到腳的中心線前方,腳掌受力容易受傷,嚴重的話運動員會向前栽倒,如果跑到腳的中心線後方,運動員容易向後摔倒,所以動作的火候要把握的恰到好處不然就會無形的增加力臂和受傷的風險。

    那麼在抓舉的動作中,槓鈴最終是要停留在腦袋上方的,所以運動員在把槓鈴舉到差不多的位置時,要把槓鈴往前悠以下,這就不得不增加力臂,所以針對這種情況,還需要運動員有超強的爆發力,快速的把槓鈴悠起來舉過頭頂並及時的讓槓鈴與腳的中心線重心對齊。

    所以舉重是技術活,以上只不過是我對舉重動作的一個粗略的描述,詳細的話還會有更多的細節,這些細節不是一兩句話能夠說清的,那麼除了技術問題還有戰略戰術的問題,我們再拿挺舉舉例,挺舉的過程中,當運動員站起的時候,槓鈴會先架在胸部上方,那麼在這時候有些運動員會稍微的加大一些握距然後再舉起槓鈴,這是因為握距越大,槓鈴的移動舉例就越短,也就越容易獲勝。

    除此以外,比賽中的槓鈴也是一種特製的帶有彈性而且不易被折斷的槓鈴,那麼運動員可以利用這種彈性,在槓鈴的兩端往上彈的時候再發力(請仔細看下圖槓鈴的反彈),所以運動員對於彈性的火候也要把握的非常到位,如果時機找錯了,反而不利於舉起槓鈴,我們不要覺得這是投機取巧,這也是一種技術,畢竟比賽的最終目的是拿獎牌,所以舉重比的是技術、是策略、是心理素質,是一個競技性十足的運動專案。

    肌肉的結構和不同的訓練壓力

    肌肉沒有質量相不相同這一說,肌肉就是肌肉,每個人身體裡的肌肉都是由相同的結構和相同物質組成的,只不過是由於肌纖維當中的物質的比例不同導致了有的人力量大、肌肉維度小,或者是有的人力量小、肌肉維度大,那麼肌肉當中到底有什麼奧秘?在下文我會詳細介紹。

    肌纖維

    肌肉是由無數個肌纖維構成的,這一點很多人都有所瞭解,但是他們不知道的是肌纖維的另一個名稱叫肌細胞,也就是說肌纖維是細胞,那麼組成細胞的物質有很多,比如細胞核、線粒體、細胞液、細胞膜等等,那麼肌細胞與其他的細胞不同,它是由許許多多的肌芽細胞相互黏連而形成的細長形狀的大細胞,所以一個肌纖維當中有許許多多的細胞核,而且肌細胞除了擁有普通細胞該有的物質之外還有一種叫肌原纖維的東西,肌原纖維是區分肌細胞和其他細胞的本質,因為肌原纖維是肌肉內的唯一可收縮單元,從原理上看,肌原纖維是由肌動蛋白和肌球蛋白相互作用導致肌纖維縮短從而使人體產生力量,通俗的講,我們可以把肌纖維想象成一個可以縮短的皮筋,當你做出各種行為活動的時候這種皮筋會自動的縮短,從而拉扯骨骼移動讓我們完成各種行為活動。

    機械壓力

    有了肌原纖維的概念之後就會知道,我們在完成日常行為活動的時候或者在健身房舉鐵的時候都會動用肌原纖維,但在日常的行為活動以及在健身房的中等強度運動中都不足以使肌原纖維的橫截面變粗,因為負荷不夠強,它沒有變粗的必要,而如果是進行每組只能做1次或者5次的力量訓練時肌原纖維就得到了很好的刺激,它會收到要變大變強的訊號,那麼舉重運動員的訓練專案主要就是這種強度,在比賽的時候只要舉起一次就可以了,在平時訓練中可能會舉起5次左右,為的是不斷的熟悉動作模式,不管一次還是5次,這都屬於迫使肌原纖維變強的機械壓力,如果你在每組舉10次或者20次,可能要靠調整呼吸、或者調整動作節奏來完成,但機械壓力的訓練不需要調整那些,練的就是肌原纖維,那麼肌原纖維作為肌細胞裡的一部分,當它變粗了整個肌細胞也會變粗,同樣,運動者的肌肉維度也會隨之增加。

    代謝壓力

    代謝壓力式的訓練指的是那種8—12次中等強度的訓練方式,從表面上看,如果你在訓練中感受到了泵感、力竭、發現目標肌肉有發脹的感覺那麼就可以斷定肌肉獲得了代謝壓力,而從原理上看,肌肉由於反覆的收縮,導致乳酸、ATP分解產物等大量的堆積在肌細胞內導致細胞溶液濃度升高,從而抑制肌肉繼續發力,而此時細胞外的血液會流進肌細胞內,目的是降低肌細胞的細胞液濃度,所以在代謝產物和血液的填充下,肌細胞會膨脹,那麼泵感也就隨之而來,但是關於代謝壓力使肌肉維度增長的原理至今還是個謎題,但種種跡象表明,代謝壓力確實能讓肌肉維度得到提升,關於這種現象的猜測是由於肌細胞經常的被代謝產物和血液撐大,導致肌細胞不得不往大了生長以應對這種經常被填充的環境,而且也由於代謝產物的堆積使得體內的生長激的素分泌水平得到了提升,不過這種形式的增肌並不能讓絕對力量得到提升,因為代謝壓力的訓練次數為8—12次,這種次數的重量不足以迫使肌原纖維變粗。

    舉重運動員肌肉維度小的原因分析

    根據以上的內容我們知道,舉重運動員之所以在肌肉維度很小的情況下能舉起很大的重量,有一部分原因是他們用高超的技術駕馭起了大重量,還有一部分原因是他們僅僅運用的是機械壓力的手段進行訓練,機械壓力能夠使肌原纖維變粗,但是肌原纖維的橫截面在整個肌細胞內僅佔1/30,所以機械壓力的訓練並不能使肌肉維度提升的特別明顯,而在健身房的代謝壓力訓練,除了能讓肌原纖維的橫截面有少許提升之外,肌細胞也會在經常被撐滿的情況下使得整個體積逐漸的變大,以這種方式讓肌肉維度提升要比機械壓力來的明顯,但絕對力量並不會有顯著的提高。

    講到這裡要說個題外話,如果經常在健身房鍛鍊的人想去當舉重運動員會非常有難度,舉重不是肌肉大就可以的,不僅要練絕對力量還得磨鍊動作技術,反過來,如果舉重運動員轉行去健美可能會非常的得心應手,因為他們有非常強的力量基礎,能夠以非常大的重量做8—12次的訓練,而且由於力量訓練的磨鍊,也使得他們在健美式訓練中不會輕易的受傷,對於舉重運動員來說,他們唯一要解決的難題就是對單塊肌肉建立起訊號的連線,所以,如果你是一位剛剛接觸健身的新手,最好以力量式訓練入手,先練好臥推、深蹲、硬拉這3大項,打好基礎,然後再追求所謂的肌肉感覺。

  • 12 # 休70639161

    那看力量怎樣比?如果比臥推,比深蹲,比硬拉,舉重運動員比不過健美運動員,如果比挺舉,抓舉那是舉重運動員厲害,因為這個是有技巧的,絕對力量,健美和力量舉運動員厲害

  • 13 # 資州李慕凡

    有一個重要原因:運動員不吃蛋白粉,他們的肌肉力量是鍛煉出來的,不是吃出來的肌肉。健身房的人肌肉很大程度上是吃出來的。

  • 14 # 輕動健身

    舉重運動是以增大力量為主,增肌訓練是以增大肌肉圍度為主,兩者並不相同,還有就是你所說的只是視覺上的對比,如果舉重運動員在你面前,肌肉圍度你就會發現很大了!

  • 15 # 相約希臘

    舉重和健美運動目的完全不同,一個強調競技一個強調美感,訓練方式也大相徑庭,且健美運動員能吃的藥品可能是舉重運動員完全禁止的!

  • 16 # 健身齊哥

    健美訓練:中等重量、8到12次力竭。原理是讓肌纖維良性損傷再超量恢復。目的是肌纖維變粗。動作慢、持續一分鐘左右。能量源:糖酵解系統。

    舉重訓練:極限重量、1到6次力竭。原理是讓肌肉適應更大的重量。目的是增加整體力量。動作快時間短爆發力強、幾秒完成。能量源:肌酸磷酸。

    總結:專項不同、目的不同、手段不同、供能系統不同、規則不同。所以不能相提並論。

  • 17 # 沉默是金174783273

    不是能特別專業的回答,我認為健身房健身的人要的是肌肉的維度,線條,以及超低的體脂率。而運動員,尤其是專項的運動專案,他們需要的是肌肉記憶,特別部位的力量訓練,以及適當的脂肪儲備。

  • 18 # 拳擊小子的組合拳

    舉重除了力量,還是個技術活,提鈴,下蹲,鎖肩膀,所以中國舉重成績好,但大力士比賽就不行。大力士比賽幾乎就是純蠻力了。

    健身一般以每組8-16個的重量來刺激肌肉,並不過分追求極限重量,但舉重主要是追求極限。

  • 19 # 王大果果

    我算半個專業人士吧。我只想說低次數1到3次練力量,8至12次數練肌肉為主!16至30練耐力為主!舉重運動員以低次數衝重量對肌纖維的生長圍度增加不會太多但力量可以最大限度提高!因為肌肉太多會使體重太大不利於拿名次

  • 20 # 豆豆帥帥爹

    我初中的時候有個同學瘦不拉幾的但是手臂碰一下我都覺得痛,他引體向上隨便就上100。。。我想說的是有些人是天生的怎麼練都未必練得出來。健身房裡真正練出來的很多吃了蛋白粉的,那種肌肉基本上都屬於伸展型的不是爆發型的。。。胡亂評,哈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會不會等一個你很愛的人回心轉意,即使可能也是虛情假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