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白馬侃詩文

    詩歌意境與詩歌韻律之間的平衡關係,這個問題屬於詩歌創作的範疇。

    詩歌韻律說的就是詩歌的平仄與押韻。平仄與押韻是漢語詩歌經過一千多年的發展,到南北朝、唐朝更加完善,趨於成熟,詩人們多用於近體詩的創作。它可以讓詩歌讀起來更加膾炙人口,使詩歌易於朗誦與記憶,比如王維的《使至塞上》: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這首詩押平水韻的“一先”,韻腳花每聯最後一字。讓人讀後頓感此詩境界闊大,氣象雄渾,盛唐人的那種特有的慷慨激昂,豁達向上的胸懷剎那間令讀者血氣迴盪,感嘆不已。

    詩歌的韻律是詩歌能產生優美意境的表現方式之一。我國的古典詩歌百分之九十九的都押韻,其中的唐詩宋詞元曲不但押韻,還講究字句的平仄關係。但有時候只要意境優美,可以忽略韻律。不押韻的著名詩篇比如王維的《雜詩》,袁枚的《所見》,等等。

    《雜詩》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所見》

    牧童騎黃牛,

    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

    忽然閉口立。

  • 2 # 老頭156934080

    答:我認為詩歌的意境,就是詩歌的標準骨架身材,而詩歌的韻律就是詩歌的時尚衣服。

    人只有長一個好的身材,能穿上好看的時尚衣服,兩者合而為一,才會展現出,你美麗的容姿,缺一不可。

    同樣的道理,我們寫詩時,意境很重要,只有好的意境,才會把作者的內心,感情世界展現岀來,共別人欣賞,但是,一首好詩,必須要有格律韻律,才能稱得上一首完美的詩,如果不按照格律韻律去寫詩,甚至沒有格律韻律,就不叫詩,就象好身材沒穿上,時尚衣服一樣,就會影響本人的形象。

    總之,要寫詩,就得按照格律韻律去寫,不是你怎麼樣去平衡,竟境和韻律之間的關係問題,而是你必須要,按照詩的格律韻律去寫詩,否則,你寫篇文章不是也能展詩示你的情感嗎。

  • 3 # 心語一點點

    我認為詩人寫詩必定是想抒發情懷,或者想透過作品表達他對一些事物的理念, 因此他的作品意境是詩的靈魂。而韻律的美好能恰如其分的把作品描繪得盡善盡美,是不可或缺猶如才子配佳人一般。

  • 4 # 使用者9635879133446

    應該這樣說,平仄韻律確實中國傳統詩詞中的一枝奇葩!清秀而獨立!芬芳而典雅……

    但:立意很高的語言文字表達…其實就是詩!

    但:平仄押韻對仗非常好的,只是一種詩的形式……不一定是詩?!

    (海洋之音)

  • 5 # 東方白542

    詩歌意境和詩歌韻律的平衡關係,也可以說是一種平衡狀態,就好比一個人的容貌形體與其穿著打扮一樣,應當給人一種搭配和諧,韻味十足的感覺。

    什麼是詩歌意境?詩歌意境,即詩歌所要表達的意象和境界,而這種意象和境界所呈現的美是一種思想情感和精神內涵的美;讓人產生豐富的美的想象,展開深度的思考。而詩歌韻律對詩歌意境起著不可忽視的烘托和映襯作用,賦予詩歌一種朗朗的、跳動的、抑揚頓挫的音韻和節奏,讓詩歌意境依託詩歌韻律,在富有激情、富有韻味的吟誦中得以更充分更完美的展現,讓其詩情詩意更加濃烈,更具美感。但詩歌不能為韻律而韻律,而必須以滿足詩歌意境為基調,不能以犧牲意境單純追求形式上的韻律,丟掉詩歌意象使其顯得內容空泛單調而失之豐滿。

    綜上,詩歌意境和詩歌韻律的平衡關係,實際上就是一種相互依存、相互襯托、相互照應的關係。其基本要義即是達成詩歌的思想內涵與表現形式的和諧統一,使之更趨於完美。

  • 6 # 詩意龍飛雨

    詩歌現在應該包含現代詩歌和新韻格律詩,意象是每首詩必須具備的,用詩化語言描述不同的意象,表達不同的情感,襯托詩的主題,現代詩歌不必遵從格律,格律詩則必須遵從要求。現代詩歌又有有韻詩和無韻詩之分,韻部有幾種,詞林正韻,平水韻,中華新韻,那個用的熟悉順手就選哪個,但不可以交叉使用。不知是否對你有所幫助!

  • 7 # 4140420079815laoguo

    評判一首詩詞的優劣高低,主要表現在幾方面,首先當然是立意,無論是慷慨激昂還是低沉悲傷,全詩要能給人感受到整體的意境。其次就是用詞的搭配,雖然一首詩詞才由短短几十個字組合而成,但是要把這幾十個字組合起來後讓人讀起來流暢順口,卻很不容易。接著就是韻律的問題,這應該是全人類追求的共同愛好,古今中外所有不同文化體系和語言型別的作家詩人,無不為自己的詩作能夠符合自己的語音標準而孜孜以求。不管是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還是古希臘、古羅馬、拉丁詩人、日韓詩人、俄羅斯詩人,還有我們中國的詩人,寫出來的作品都力求有語言的押韻之美,再符合詞語表達的意境,有明確的思想主題,則成經典佳作。

  • 8 # 手機使用者烏龍

    說二句,烏龍在此有點班門弄斧了。沒有詩歌意境就沒有詩歌韻律。韻律要根據意境的不同編排字詞,以達到意境與韻律更加水平。如,毛澤東的《泌園春雪》,描寫北國的雪,述以史論古今人。詩歌的意境借盡,詩歌的韻律壓完。借古人諷古人,紅裝素裹,談今朝贊今朝,還看今朝。無可選擇的意境,不可挑剔的韻律。可謂,北國風光,千里冰封,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原馳蠟象……欲於天公試比高……惜秦皇漢武略書之才,唐宗宋祖稍歲風騷,一代天嬌,成吉思汗……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淺談詩歌意境與詩歌韻律。不足之處指正。

  • 9 # 碧水青松隨筆

    相對格律詩而言,意境是主觀標準,受三觀左右;韻律是客觀標準,不受三觀左右。二者完美統一,不可偏頗,是格律詩追求的藝術境界,是格律詩創作審美評價標準。

    大家知道,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三觀一致的人,都會相互欣賞,取長補短,共同提高。三觀不合的人,水火不容,互不順眼!蘿蔔青菜各有所愛,“意境”有無和優劣,全在三觀左右,難道不是麼?杜甫的詩多是現實主義詩篇,質樸無華,並非“優美意境”,不也譽為詩聖嗎?清趙翼《論詩》,並未羅列優美景語,不也膾炙人口,流傳千古嗎?

    自永明體以來,不斷探索完善至今的“替對粘韻”基本規則,是格律詩與古體詩的分水嶺和試金石,符合“替對粘韻”的正格,在詩詞網站工具檢測中,每試不爽。我已有一系列詩論文章具體舉例詳解,恕我不再贅述。有興趣者可關注進入主頁瞭解,參與探討交流!

    參與格律詩文字遊戲,就須遵守相應的遊戲規則。格律詩創作審美實踐證明,符合“替對粘韻”者,詩詞網站檢測每試不爽,否則難以透過,而被淘汰在格律詩體裁文字遊戲之外。

    失替、失對、失粘、出韻的是古體詩而不是格律詩。膾炙人口,流傳千古的古體詩不勝列舉!如果駕馭不了平仄,嫌平仄“影響意境發揮”,不用張冠李戴為“X 絕”或“X 律”。詩仙的《靜夜思》、《將進酒》不也是古體詩嗎?

    評價詩的優劣,不能脫離相應的體裁形式分類標準。離開格律詩相應體裁形式文字遊戲規則,大談特談“意境第一”,其實已不是格律詩討論範疇,而是偷樑換柱,譁眾取寵。試問“意境第一,不拘平仄,瑕不掩瑜”論者,他自己又有多少比肩古體詩名篇的大作膾炙人口,流傳千古呢?

    “一三五不論”的平仄變格,是在有效規避孤平、三平尾和三仄尾條件下的“寬格”,而非信馬由韁!

    個見純屬學術探討交流,別無他意!

  • 10 # 亦有所思

    詩歌,不止是文字之美。在文字之美的根部,是音樂之美,是韻律,是節奏,是平上去入,揚仰頓挫的漢字發音的穿插之美。

    讀不出樂感的詩歌不配是詩歌,不論是古詩詞,還是現代詩。

    所謂的自由指的是你買菜,做飯,上班,辭職,結婚,離異,但不能是殺人放火,姦淫擄掠。

    從某種程度上講,中國詩歌很尷尬,因為有古詩詞和現代詩,好像人為地把格律分成兩個對立面。彷彿有了格律就沒有了意境,有了意境就不必考慮格律,或者說,只要有意境,沒有格律也沒關係。

    屁!

    據小可所知,中國詩歌的格律是最為寬鬆的,因為西方的詩歌對格律的要求更加嚴格,古詩還有古體詩來寬鬆一下,而歐州的十四行詩對平仄,對韻腳嚴苛到令人髮指。

    所有的否定和質疑都無法掩蓋一個冰冷的事實,這些阿貓阿狗懶得學格律,不懂,不會,還特麼不學,但是怎麼可以給別人一個好吃懶做的標籤,做婊子沒有牌坊腫麼可以?因此,一定要找一個理由來把自己的淺薄和無知捂得嚴絲合縫才叫王道。

    所以,格律和意境必須是敵對關係。找到了論點,自然要找論據,論據當然有啊,比如《詩經》、比如《離騷》,比如樂府,比如魏晉那些磕磕絆絆的所謂五言詩,都是不必講格律的。

    反過來問一下,我們做菜時為什麼要放耗油,還有生抽,老抽,麻椒,花椒,辣根等數不清的調料,為什麼不能像秦漢時期一樣用水煮啊!直接天天燒烤不可以麼?鹽也可以不用精鹽呀,用海子曬出來的苦鹽類不好麼?

    調料在發展,詩歌就不能發展了?

    吃可以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穿可以蕾絲網紗毛邊破油,住可以電梯空調彩電冰箱,詩歌就必須是水煮鹿肉,棉布麻裙,草屋茅舍?

    雙標用得如此無恥,也堪稱中國文人獨有的風範!

    而且這種歪風斜氣不僅在詩歌領域上,書法領域也是如此,不過練了十幾年字罷了,偏偏就以為是書法家,甚至真的成了書法家。

    日了狗了!

    古代書法家都是文化素養極高之人,四書五經,散文雜談,詩詞曲賦,琴棋書畫,隨便拿出來一個都能寫出曼妙非常的辭賦來。沒有文化打底,憑什麼要還一個“家”字?

    按這個道理,豬豈不是美食家?

  • 11 # 最美是詩詞

    兩者之間並不存在平衡關係,只有先後關係吧,寫詩首先當然立意,無論是慷慨激昂還是低沉悲傷,全詩要讓人感受到整體意境,其次就是用詞,要把幾十個組合起來後,讓人讀起來流暢順口也不容易,接著就韻律,力求語言的押韻之美,還符合詞語表達意境。謝邀[可愛][可愛]

  • 12 # 詩書棋樂

    寫詩幹什麼?詩是美人。

    首先是內在美,表情達意,傳遞思想,把真善美的東西告訴別人。

    第二得附合詩的條件,美的意境,美的排列,美的韻律。這是內外雙修,才得一美人。

    問題是詩興一來,一揮而就,得一七律美人。然而,這一完美在一些人眼裡還不附合規定,還要修改幾個,十幾個字。結果美人臉上盡是坑,毀容了。一字千金,恰如其分,傳神之筆是不能改一字的,這一點喜歡詩詞的人都懂。

    實在講,平仄在詩句的抑揚頓挫,高低起伏上有些幫助,古代人怎樣咱不說,因為誰也說不明白,現代人一般情況下是欣賞不出來的。如果說可以忽略不計,是不是平仄先生會瘋啊。不信問問朗誦大家,平仄有啥用。平仄對真正的詩人是累贅,是枷鎖。

    我到有個建議,律詩和詞的要求假如有10條標準,合個5、7條就可以稱律了,因噎廢食那結果只有一個一一餓死。

    如果實在要分個大房,二房,可以叫平仄七律,以示學問和考究,這多牛比。

    就這麼定了,愛誰誰。

  • 13 # 蘭舟V彼岸

    現實中只要寫詩,就難免會遇到意境和格律難以兩全的問題,尤其是詩詞對於現代人來說,並非必修必考的科目,顯然,要達到兩者兼顧是非常難的。個人認為,畢竟格律只是一種形式,絕不應該以格律害意。並非要意境就不要格律,而是大體合律即可,沒必要那麼嚴苛。除非是研究漢語言文學,應摒棄平水韻,統一用新韻,否則對一首詩是否合律就沒有統一標準,因現在誰會用古人的老腔老調讀詩?就算讀古詩也是用普通話了,本來國家長期推廣普及普通話,要求現代人用平水韻作詩,不是很可笑嗎?

    格律終究是一種形式,古為今用不是一塵不變的死搬硬套。再好的東西,如果不能順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就有被淘汰的危險。現在還有幾個人寫詩填詞?還有幾個人看古典戲曲?有些人包括專業人士,整天想的不是怎樣宏揚普及這一國粹,使它為更多的人喜歡和接受,而是嚴守條條框框,好象只要合律,再濫再無味的詩也叫詩,只要一點不合律就不叫格律詩,這隻會把更多的人擋在門外,使詩詞成為陽春白雪,少數人的專利,失去群眾基礎,導致衰落,把這一國粹永遠的留在了古人的書中。

  • 14 # 花腳貓迪迪

    個人觀點,寫詩猶如戴著鐐銬跳舞,韻律就是鐐銬,意境猶如舞姿,鐐銬是固定的,舞姿確實千變萬化的,一個人帶鐐銬跳的舞非常好看,你會很佩服他,可是一個人不戴鐐銬,舞姿超凡脫俗,你同樣也會很欣賞他,只不過如果兩個人舞蹈水平差不多,但是一個沒戴一個戴了,相比之下會認為帶鐐銬的水平更加高絕。

    當然,中國古詩之所以如此光耀千古,不僅僅因為這些古詩意境高絕,更是因為這些古詩韻律整齊朗朗上口,更是因為需要遵守韻律,所以需要字斟句酌,才會出現那些讓人拍案叫絕的詩句。

  • 15 # 遠山的足跡

    詩歌意境,是詩人的主觀思想感情與詩中所描繪的生活圖景有機融合而形成的一種耐人尋味的藝術境界,是詩人強烈的感情和生動的客觀事物的交融。情與景是意境的兩個基本要素,情景交融是意境的基本特點;追求感情的真摯、形象的真實和語言的真切是意境的核心。詩人創造意境常常用“觸景生情”和“緣情寫景”(即“寓情於景”)。

    詩歌韻律,是詩詞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詩人在詩詞中用韻,叫做押。句子押韻,不僅便於吟誦和記憶,更使作品具有節奏、聲調諧和之美。

    詩歌是意境和韻律的完美結合。精簡凝練的詞語組合,抑揚頓挫的韻律搭配。一首好的詩,都力求有語言的押韻之美,再符合詞語表達的意境。

  • 16 # 善小而為之

    就現代詩而言,我認為盡其能力讓其有韻,讀起來朗朗上口,起化疊蕩,更能強化和突現想要表達的意境,可事實是有時我們找到了非常好的意境,但卻找不到好的韻句韻字,那麼,只有拋開韻律,去強化意境,因為詩的意境就是這首詩的生命,只省韻律,韻律再流暢規範,但整詩無好的意境就沒有存在的價值,沒有生命的詩不是好詩。

  • 17 # 使用者3621948368393

    當然,詩歌的表現形式突出的是意境。至於韻律,很多都是古人定下的格律,然,新詩可能對這方面的強求可能不是很嚴格,但一定得有意境,要講究工整,對仗,排比有序。

  • 18 # 莊主說

    詩歌格律是形式美,如花容月貌;意境則是氣質美,如蕙質蘭心。好的氣質,應有好的形式呈現,或者說,好的形式對氣質呈現有強烈渲染烘托作用,互為加持、相得益彰。

    最經典的作品,一定是形式與內容俱佳的完美之作。

  • 19 # 桃之夭夭老牛

    詩歌的意境和韻律的關係,應該歸於內容與形式的關係一類。內容與形式是辯證法的一對基本範疇。內容是事物一切內在要素的總和。形式是這些內在要素的結構和組織方式。內容和形式是辯證的統一。任何事物既有其內容,也有其形式,不存在無內容的形式,也沒有無形式的內容,內容決定形式,形式服從內容,並隨內容的變化而變化。形式對內容又有反作用,形式適合內容,就促進內容的發展,反之則阻礙發展。

    就詩歌而言,意境,即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是內容,而詩歌的體裁是形式。李白是浪漫主義詩人,所以他的詩以古風絕句為主,律詩就比較少。《唐詩三百首》僅選李白七律一首,而七言樂府共十三首,就選了李白5首。用什麼體裁是由內容決定的。

    詩歌是文學作品的體裁之一,它最顯著的特點就是押韻,古今中外,沒有不押韻而叫詩的。

    有人抬槓說,《上邪》不押韻,王維的《雜詩》不押韻,所以詩可以不押韻。真是這樣嗎?請看:

    《上邪》

    上邪,

    我欲與君相知,

    長命無絕衰。

    山無陵,江水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知”和“衰”在同一韻,《平水韻》“四支”平聲。

    雪”和“絕”在同一韻,《平水韻》“九屑”入聲。“竭”在《平水韻》“六月”入聲。

    這三個字都在《詞林正韻》第十八部裡,說明是可以押韻的。雖然我們不知道漢朝的押韻標準,但從今天我們還在用的《平水韻》和《詞林正韻》來看,《上邪》是押韻的。說《上邪》不押韻只是證明自己無知而已。

    至於王維的《雜詩》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在唐朝肯定是押韻的。不能按《平水韻》看唐詩,唐人有唐韻,原書早佚。今存世者有《唐韻》殘卷及得自敦煌的《唐韻》殘葉各一種。

    雖然唐韻佚失了。但我們從唐人的詩中可以看出端倪。

    緱氏尉沈興宗置酒南溪留贈(唐·王昌齡)

    林色與溪古,深篁引幽翠。

    山尊在漁舟,棹月情已醉。

    始窮清源口,壑絕人境異。

    春泉滴空崖,萌草拆陰地。

    久之風榛寂,遠聞樵聲至。

    海雁時獨飛,永然滄州意。

    古時青冥客,滅跡淪一尉。

    吾子躊躇心,豈其紛埃

    緱峰信所克,濟北餘乃遂。

    齊物意已會,息肩理猶

    卷舒形性表,脫略賢哲議。

    乘月期角巾,飯僧嵩陽寺。

    白居易《春寢》

    何處春暄來,微和生血氣。

    氣薰肌骨暢,東窗一昏睡。

    是時正月晦,假日無公

    爛熳不能休,自午將及

    緬思少健日,甘寢常自恣。

    一從衰疾來,枕上無此味。

    宋朝的趙汝鐩《寄遠曲》寫到

    憶昔送君君已醉,醉言更戍一年

    兜鍪北去幾寒暑,兩地肝腸摧萬里。

    別來容貌似舊無,寄去衣裳知到

    折柳絲絲紫寒心,對花片片青春淚。

    宋趙蕃《雨中憶花寄懷曾季永嚴從禮》二首

    餘寒苦淹留,破衲無遽棄。

    欣聞好雨來,正念春耕

    瀕南花退早,何止桃李

    牡丹及酴醾,錦碎仍玉委。

    流年定何之,嘆息付流水。

    想像田廬中,桑柔麥如尾。

    這說明至少在宋朝“事”和“未”是在同一韻部的。這兩個字也在《詞林正韻》第三部(仄)部裡。

    正如毛澤東和魯迅說的新詩“要押大致相同的韻”。

    1957年1月14日,在與詩人臧克家和袁水柏談話時,毛澤東指出:“新詩的發展,要順應時代的要求,一方面要繼承傳統詩歌的傳統,包括古典詩歌和五四以來的革命詩歌的傳統,另一方面要重視民歌。詩歌的形式,應該是比較精煉,句子大致整齊,押大致相同的韻,也就是說具有形式是民族的形式,內容應該是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的對立統一。”

    魯迅先生在給竇隱夫的信裡也說過“我以為內容且不說,新詩先要有節調,押大致相近的韻,給大家容易記,又順口,唱得出來。”

    詩的意境各種各樣不拘一格,但是韻律是一定要有的。

  • 20 # 使用者名稱辰悟

    謝邀!直白的說;一個正直潔心詩人,他她們一生衷愛的詩詞詩歌創作靈感,在沒有現代網路科技之前,詩人大多數都是,他她們在周遊各地山川美景和各時代,社會人們真實生活的所見所聞而靈動於筆下的真實寫照!古今詩人寫下那些留傳後人喜聞樂見的詩句詩歌,大多很難被當代權貴者接受,因為權貴者喜歡聽聞的是呵諛奉承。說到詩歌韻律的平衡關係?寫詩歌為錢而生而寫的人,是為權貴而寫的,看不得人間民眾苦難的詩人,是為大眾而寫的!謝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雷凌,軒逸選哪個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