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麥說說

    朱元璋之所以說王保保是“天下奇男子”,起源於一次朝中的對話,那麼就與老麥一起,搬個小馬紮,夢迴六百多年前。

    這一日,朱皇帝閒來無事,就召集諸大臣,問道:大家說,誰才是天下奇男子?眾大臣異口同聲的說:常遇春。因為常大將軍率領不到一萬的兵馬就可以橫行無敵,真奇男子也!從事實來看,常遇春確實是一員猛將,首先來說武功高強,勇冠三軍;再就是為朱皇帝打江山,也立下了汗馬功勞;有著“常十萬”的稱號——率兵十萬,就可以橫行天下了。

    聽到眾大臣的回答,朱元璋沉默了一會兒,有點憂鬱的說道:常將軍確為人傑,但是我可以讓他臣服於我,但是我卻不能讓王保保臣服於我,此人才是真正的奇男子。

    好了,這就是“天下奇男子”的出處了,作為開國大帝,王保保不肯歸順朱元璋,對朱元璋的自信心是一種打擊,但是作為一代英雄,朱元璋對王保保的欽佩之情也是油然而生,所以稱其為:天下奇男子。

    而這王保保也的確是一代猛將,在元末明初的亂世中,可以大敗紅巾軍,而且在朱元璋建國之後,退守邊塞,依然能在土剌河將徐達一軍殺的幾乎全軍覆沒,朱元璋傭兵謹慎、徐達作為老將,幾乎沒有過敗仗,在這種情況下使朱元璋遭受到奪取天下過程中最慘重的一次失敗,可見其不僅有勇而且有謀。

    王保保逃至塞外後,朱元璋派已經投降的王保保的老相識李思齊前去勸降,王保保待之以禮,然後派士兵將李思齊送至邊塞,士兵說:主帥有命,請公留一物為別。李思齊說:我遠道而來,並未帶什麼東西。士兵接著說:願得公一臂。李思齊無奈,只得砍斷一隻手臂交由他們。王保保此舉無疑是對大明王朝的一種示威,也表達了誓不歸順的決心。

  • 2 # 書劍漂零

    王保保確實蠻厲害,大家自行百度,比常遇春奇?領導講話,別太當真,真要以為王保保為啥比常遇春奇,就是傻了

    這事的背景是朱皇帝這一天和大夥聊天呢,天下奇男子是誰,

    哪知道大家異口同聲都說是常遇春,尼碼,本來指望有人說徐達,有人說常將軍,有人說李文忠,當然還有人說那肯定我大明皇帝您呀,大家爭論不下,皇帝好有一個裁判,評個奇男第一奇男第二之類,故事要是這樣發展,大明奇男榜大明十八奇男的故事就傳開了,

    結果,尼瑪,一群不識相的大臣眾口一辭推舉常遇春,這讓老大很被動 沒看出來,常將軍的威信這麼高,順著群臣來,無形中增加了常遇春的地位,老大在自己人舉個其他人出來,與民意相悖,也無形中增加了那個人的地位

    老大靈機一動,敵人陣營中有個王保保不錯,奇男歸他吧

    眾臣一聽,如同撥雲見日,無不心悅誠服,老大的眼界就是寬,老大的氣魄就是大

    這樣,老大一番話,把常遇春反革命集團扼殺在萌芽階段

  • 3 # 司浩中13579

    王保保本名叫擴廓帖木兒。說他奇男子其實並不奇。他本大元帝國的擎天柱,元無王保保要早亡若干年。此人集相、帥兩才於一身,征討半世,勝多敗少,在元至正年間基本掌管了大元帝國中樞。這樣一個聲名顯赫、才傲一世的人物讓他去臣服一遊方僧,肯定覺得恥辱。(個人推想,沒拫據)撂誰都會願死不願降。

  • 4 # 張生全精彩歷史

    說王保保(擴廊帖木兒)是“天下奇男子”的話,記載在《明史·擴廊帖木兒傳》裡。原文是這樣的——

    一日,(朱元璋)大會諸將,問曰:“天下奇男子誰也?”皆對曰:“常遇春將不過萬人,橫行無敵,真奇男子。”太祖笑曰:“遇春雖人傑,吾得而臣之。吾不能臣王保保,其人奇男子也。”

    就說有一天,朱元璋和諸將一起閒扯,朱元璋問,誰是“天下奇男子”?大家都說是常遇春。朱元璋說,常遇春再厲害,他還得當我的大臣。那個王保保,我無論如何都不能讓他投降,當我的大臣,所以他才是真正的“天下奇男子”!

    (元將王保保)

    據史料記載,朱元璋曾七次招降王保保,但沒有一次成功。而且王保保還毒死了朱元璋一個使者,砍了朱元璋另一個使者的手臂,毫不顧忌。

    就算如此,朱元璋依然非常心儀王保保,把王保保的妹妹王氏許配給自己的兒子秦王朱樉,和王保保搭成兒女親家。而且,朱元璋到河南時,還專門諭祭王保保的養父察罕帖木兒的墓,想以此打動王保保。可惜王保保依然不降朱元璋。

    據葉子奇的《草木子餘錄》記載,朱元璋曾說他平生有三大憾,其中一大憾,就是不能活捉王保保。注意,朱元璋說的是“活捉”,就是要王保保歸順他,當他大將的意思。

    那麼,朱元璋為什麼如此稱讚,如此賞識王保保呢?

    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我們不能羅列王保保的一生功績,我們需要站在朱元璋的角度來考慮,看朱元璋是怎麼想的。

    第一,朱元璋一直認為王保保是漢人,在立場上,王保保應該是和朱元璋站在一起的。

    朱元璋在討元的時候,讓人專門寫了一篇戰鬥檄文《諭中原檄》,提出了“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的口號。這個口號讓朱元璋的討元行動顯得非常理直氣壯,而不是造反。在這篇檄文裡,他還專門批評王保保“忘中國祖宗之姓,反就胡虜禽獸之名,以為美稱”。他說你王保保,本來有個漢人的名字“王保保”,為什麼改名叫“擴廊帖木兒”,而且不以為恥反以為榮!你既然是漢人,就應該站在漢人的立場上,和我們一起共同討元啊!

    (很想得到王保保的朱元璋)

    其實,朱元璋這裡是誤會了,王保保真是蒙古人,父輩母輩都是蒙古血統。1990年在洛陽出土了一塊王保保生父賽因赤答忽的墓碑,上面明確說明,王保保是蒙古伯也臺氏(雖然這個姓氏不是蒙古大姓,但也是地地道道的蒙古人)。

    之所以朱元璋有誤會,主要原因是王保保是元將察罕帖木兒的養子,因此以為他是一個漢人,被察罕帖木兒收養的。殊不知,察罕帖木兒原本就是王保保的親舅舅。

    如果朱元璋知道王保保是地地道道的蒙古人,不知道他還會不會說那句話。

    第二,王保保一生數次大敗朱元璋的隊伍,朱元璋的大將們都有些畏懼他。

    王保保打敗朱元璋的重大戰役,主要有四次:

    一是元末農民起義開始的時候,王保保組織地主武裝,消滅了北方紅巾軍,平定中原(也包括早期朱元璋的軍隊)。他的軍隊也成為元朝應對南方諸侯的一個重要屏障。

    二是朱元璋稱帝,北上攻打元朝的時候,1368年(洪武元年),王保保在韓店與朱元璋部將湯和軍隊大戰,明軍慘敗。

    三是1369年(洪武二年),擴廓帖木兒帶兵攻打蘭州,採用“圍點打援”的戰術,全殲朱元璋派出的援軍,並打死明朝援軍將領於光。

    四是1372年(洪武五年),那時候,元朝君臣,包括王保保都已經逃到了蒙古人的大本營和林。朱元璋害怕北元坐大,養虎為患,派三路大軍北上攻打和林。結果王保保打敗由徐達和李文忠帶領的兩路大軍,只有馮勝帶領的第三路大軍取得小勝。這場大戰是北元和明朝最關鍵的一次大戰。這次大戰後,明朝基本上沒有力量再消滅北元,也因此,北元被保留了下來。

    (朱元璋說他不如王保保,常遇春表示不服)

    第三,王保保一生忠心侍主的品德,被朱元璋所器重。

    朱元璋雖然誤認為王保保是漢人,但王保保作為元朝將領,在與元末農民起義及明朝作戰中,雖然九死一生,數次差點被殺死,而且朱元璋七次招降他,他都不為所動,這種品德,深得朱元璋所敬重。所以朱元璋稱他是“天下奇男子”,一定要得到他。

    (參考資料:《明史》《明太祖實錄》)

  • 5 # 米南德王問道

    王保保原名擴廓帖木兒,是元朝末年少有的猛將,在蒙元陣營一邊算是鶴立雞群。而擁有著不輸於任何明軍將領的實力,連朱元璋都惋惜不能擁有這樣的人才。但王保保的成功,恰恰反應了蒙元軍事力量的衰退。他在很多方面其實都不能算是一個真正的蒙古人。

    和很多人設想的不同,王保保時代的蒙元朝廷基本上已經失去了過去蒙古征服者的武力與勇氣。同時,他們內部也經常陷入內亂與混戰,全然不顧京畿之外的局勢有如何發展。這也是農民起義軍迅速壯大,並長期難以被撲滅的重要原因。而在基層處理實際事物的官員,則大都已經漢化。王保保便是其中的代表。

    雖然是一個蒙古人,但王保保所代表的恰恰不只是蒙元朝廷的利益,更多反映了當時北方漢族地主集團的訴求。這些人當中有不少是蒙古勢力進入中原地區開始,就跟隨蒙古帝國作戰的漢軍世候後裔。其餘的人雖然沒有這樣的地位和權益,卻也部分分享著蒙元相對寬鬆的封建政治紅利。所以,他們都比較傾向於繼續擁戴日漸漢化的蒙古皇帝。而不是去把寶壓在煽動暴民起兵的紅巾軍身上。

    作為兩股勢力的凝結核,王保保在元朝大廈將傾之際,站出來施展自己的才能。他主要以漢化的蒙古人和廣大北方地主集團提供的武裝,作為自己的軍事與政治資本。在擊退了紅巾軍的第一波北上浪潮之後,卻陷入了蒙元政治結構缺陷所帶來的內鬥。他被封河南王等高階榮譽,卻在實際上是一個以山西和河北和河南為基地的軍閥。不僅南方的眾多農民軍勢力與他對峙,連北方草原和其他蒙元屬地也對他比較無視。

    於是,當朱元璋的軍隊開始大規模北伐後,王保保發現自己只有2-3個省的資源可供調配。而且在經歷了可怕的內耗之後,北方的很多地方已經殘破。所以,他索性放棄了對大都的嚴防死守,專注於以山西為反攻的基地。

    這個決策反而給了早期的明朝以巨大的麻煩。雖然朱元璋的勢力在當時已經佔據了絕對的資源優勢,卻要拉長補給線去同背靠草原的王保保進行拉鋸戰。若非蒙元長期有意識的弱化草原地區的實力,王保保也不會輕易被擊潰出局。

    在其生命的末期,王保保還在草原上輔佐北元皇帝,繼續抵抗明朝的進攻。他最讓人側目的一戰,就發生在這個階段。面對興師動眾的猛將徐達,王保保採取了典型的草原式戰爭謀略,將這支明軍重創。這也是明朝初期歷史上,罕見的大規模潰敗。以至於史官都不敢對過程做詳細的記錄。若是考慮到王保保大半輩子都在指揮漢族地主武裝,這樣的暮年轉型也算是非常了得的事情。

    當然,王保保最後還是沒有能堅持更長時間。他的死也基本預示著北元失去了起碼的招架之功。明朝軍隊將在土木堡之前都保持對蒙古南部地區的優勢地位。

  • 6 # 在下ZC有何貴幹

      元順帝妥懽帖睦爾、汝陽王察罕特穆爾、小王爺王保保、小郡主趙敏,這四人構成了《倚天屠龍記》小說中蒙元朝廷的代表人物,其中前三位都是史料有載的真實人物,而趙敏雖然是虛構人物,但也有其原型存在。

      元順帝妥懽帖睦爾是元朝的第十一位皇帝,也是最後一位皇帝。元朝國祚九十八年,元世祖忽必烈在位35年,元順帝在位36年,其餘的9個皇帝加起來也只不過執政27年,最短的是天順帝阿速吉八,在位僅僅一個月就被圖帖睦爾兵變推翻,從此不知所蹤。妥懽帖睦爾初登帝位,就遇到了權臣伯顏的挑戰(此伯顏非領兵滅宋之伯顏,在《倚天屠龍記》小說中叫“巴延”,官封太師)。伯顏是元武宗海山的舊臣,三朝元老,按輩分算,元順帝還要叫他一聲“叔公”。由於伯顏在朝中黨羽眾多,根深蒂固,故而不把少年天子元順帝放在眼裡,《元史》說他“獨秉國鈞,專權自恣,變亂祖宗成憲,虐害天下,漸有奸謀”,是個野心勃勃的陰謀家。

      伯顏極其仇漢,在位期間禁止漢人從政、取消科舉,甚至還喪心病狂地上書建議殺盡天下“張王李趙劉”五姓漢人,是個十足十的反人類恐怖大亨。如果說伯顏的這些倒行逆施舉措,還不足以讓元順帝惱怒異常,那麼伯顏在至元四年(公元1338年),密謀聯合元文宗皇后廢掉順帝改立文宗皇子燕貼古思為帝,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妥懽帖睦爾無法再忍,定下了剷除伯顏的決心。

      妥懽帖睦爾找的合作伙伴是伯顏的侄子脫脫,這是一位博學多才、能征善戰的親漢貴族,堪稱“文武雙全、忠勇可嘉”。脫脫雖自幼被伯顏撫養,但目睹伯顏的倒行逆施、一手遮天,深感事態嚴重,考慮到一旦失勢,伯顏必有殺身之禍,自己作為近親,也會受到牽連。脫脫思索再三,兩害相權取其輕,只有大義滅親這一條路可走。

      元順帝想的是“為己除敵”,脫脫想的是“為民除害”,兩人一拍即合。至元六年(公元1340年),二人設計剝奪了伯顏的軍政大權,將其流放到嶺南,伯顏驚怒交加、氣急敗壞,在南下途中病死南昌客舍,結束了其飛揚跋扈的一生。

      脫脫是元朝最後一位賢相,剷除權相伯顏後,他接替了伯顏的位置處理政務。和伯顏仇漢不同,脫脫的親漢舉動,讓蒙元帝國獲得了最後的迴光返照:恢復科舉、置宣文閣、減免稅賦、整頓吏治、平反冤案、組織撰寫遼宋金史,史稱“舊政更化”。舊政更化共3年零7個月,各種舉措大體得當,朝政為之一新,皇帝用功讀書,注意節儉,頗有“勵精圖治之意”,脫脫治國有方,“中外翕然稱為賢相”。

      但隨著元順帝的親政日久、根基漸穩,加上文宗皇后卜答失裡的去世,妥懽帖睦爾真正開始了君臨天下的執政歷程。人性總是貪圖享樂、好逸惡勞的,大權在握的元順帝逐漸怠於朝政、寵信奸佞、沉溺美色、醉心佛法,走上了另外一條親政之路。脫脫看在眼裡,痛在心裡,多次上書皇帝苦口婆心規勸,但毫無功效。失望的脫脫遂於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藉口患病辭相歸隱,眼不見心不煩。脫脫告老還鄉後,元朝政治腐敗已不可挽救。加之天災頻仍,農民起義和少數民族起義此起彼伏,社會矛盾進一步激化。面對日益加深的社會危機,無計可施的元順帝只得在5年後,再次邀請脫脫出山收拾殘局。

      脫脫復相後,面對的兩大爛攤子令其焦頭爛額:黃河水患、流民造反。脫脫作為救火隊員,深感心力交瘁。治黃、平叛都要錢,而國庫空乏,大量金銀都聚集在以皇帝為首的蒙古貴族手裡,沒錢,脫脫也“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而這時候,脫脫試圖運用經濟調控槓桿來改變困境,他大量發行紙鈔,換走民間的真金實銀。錢暫時是有了,但隨之而來的社會通貨膨脹的程度令他始料未及,“行之未久,物價騰踴,價逾十倍”“京師料鈔十錠,易鬥粟不可得”。

      變鈔使局面更加糟糕,但脫脫在飲鴆止渴的道路上不得不鼓足勇氣前行,他一邊委任賈魯專治黃河,一邊著手鎮壓各地起義;而元朝的皇帝陛下,卻在大都皇宮中與一眾奸佞、番僧、歌姬共同修煉“演揲兒法”——也叫“大喜樂”,由十六名性感妖嬈的歌姬跳“十六天魔舞”,演到高潮時,男女公然淫亂,場面十分不堪。順帝的高麗籍奇皇后看不去了,規勸自己的丈夫要專心國事、遠離小人,卻招來了元順帝的一頓怒斥。元順帝自身荒淫也就罷了,他還教唆自己的太子愛猷識理達臘加入到大喜樂中來,太子一試之下也沉迷其中不可自拔、自古以來亡國昏君如元順帝者,絕對是出乎其類、拔乎其萃。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脫脫被權臣哈麻鴆死於雲南,年僅42歲。大元帝國最後的頂樑柱,轟然坍塌了。

      在脫脫去世之前3年,畏兀兒人察罕帖木兒(也就是小說中的王保保、趙敏的爹)登上了政治舞臺。察罕帖木兒字廷瑞,祖籍北庭,曾祖闊闊臺隨蒙古軍入潁州,以探馬赤軍戶留居,祖乃蠻臺、父阿魯溫,皆居潁州,因此察罕帖木兒是高度漢化的維吾爾人。察罕帖木兒自幼攻讀儒學,曾應進士舉,名聞鄉里,自取漢名“李察罕”。小說中的察罕帖木兒官封“汝陽王”,事實上察罕帖木兒至死都未曾有過這個爵位,倒是他的父親阿魯溫領過這個頭銜,察罕帖木兒死後加封的爵位是“潁川王”。

      1351年,白蓮教主韓山童首舉義旗,打響了中土反元戰爭的“第一槍”,拉開了浩浩蕩蕩的元末農民起義大幕。1352年,察罕帖木兒召集了數百鄉勇,建立了自己的地主武裝,隨即奪回了被紅巾軍攻佔的羅山城,獻城於元廷。元朝政府大喜過望,加封察罕帖木兒中順大夫、達魯花赤等職位,並且開始扶植各地地主武裝與農民軍對抗。得到朝廷支援的察罕帖木兒很快就招攬了萬餘人的部隊,與劉福通等紅巾軍多次交戰,勝多負少,打響了自己的名頭。

      1355年,察罕帖木兒取代了脫脫的元廷重臣之位,成為元廷對抗農民軍的領袖大將,他駐軍虎牢關,掌控中原,多次打敗劉福通、韓林兒、朱元璋所率的紅巾軍。因為卓越戰功,他被元廷一路升職:中書刑部侍郎、兵部尚書、僉河北行樞密院事、陝西行省左丞相、陝西行省右丞相兼同知河南行樞密院事,等等,是當之無愧的元朝第一柱石。在戎馬倥傯的軍旅生涯中,察罕帖木兒的外甥、義子王保保也逐漸成長起來,元順帝特賜其蒙古名“擴闊帖木兒”,即小說中的“庫庫特穆爾”。

      1361年,察罕帖木兒在征討山東紅巾軍過程中,招降了敵營田豐、王士誠二將,這二人朝三暮四,人品十分低劣。1362年,察罕帖木兒在召開一次軍事會議中,不慎為這二人殺害。察罕帖木兒被害的噩耗傳來,元順帝痛不欲生,而朱元璋則又驚又喜:“天下無人矣!”

      察罕帖木兒死後,元廷對其極盡哀榮:朝廷詔贈推誠定遠宣忠亮節功臣、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河南行省左丞相,追封忠襄王,諡獻武。後改贈宣忠興運弘仁效節功臣,追封潁川王,改諡忠襄,食邑沈丘縣。命其子擴廓帖木兒襲總其父兵,拜銀青榮祿大夫、太尉、中書平章政事、知樞密院事、皇太子詹事。

      王保保接替父位後,先起兵破了益都城,殺死田豐、王士誠二人為父報仇,而後整飭兵馬,決意完成亡父的掃平天下遺志。但這個時刻,元廷內部又爆發了皇位爭奪戰:太子愛猷識理達臘在母后、丞相的暗中支援下,預備篡奪元順帝的皇位,開創全新的大元帝國曆史。愛猷識理達臘拉攏的首要物件,就是王保保。而元順帝得知陰謀後,一邊疏遠了王保保,一邊扶植另外一位元末名將孛羅帖木兒與之對抗。

      這是上天賜予元帝國最後的起死回生良機:紅巾軍正處於低潮轉折期,各路義軍自相殘殺,如果此時元廷能夠團結一致,出重兵彈壓起義軍,朱元璋能不能笑到最後尚未可知。但是元廷卻讓這天賜良機悄然溜走,從1364年開始,王保保就和孛羅帖木兒展開了正面衝突,雖然在1365年王保保借順帝的刀殺死了對手,但此時的元帝國已經到了苟延殘喘之時,新興的朱元璋勢力已經迫不及待地準備送他落幕。

      大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秋,明兵北伐,元順帝聞訊,棄城北逃上都,駐守山西的王保保救援不及,大都光復。隨即徐達、常遇春進兵山西,王保保避實就虛,猛攻大都,而明軍則直搗太原,逼迫王保保回師自救。兵困馬乏的王保保被明兵夜襲大營,率十八騎倉皇北逃,收集殘部屯兵甘肅,繼續騷擾西北。

      1371年春,徐達西征,與王保保大戰沈兒峪,王保保大敗,北奔和林。時元順帝已死,太子愛猷識理達臘繼位,是為元昭宗。元昭宗命王保保為中書丞相,洪武四年,敗明兵於漠北;洪武五年,王保保南下攻雁門;洪武七年,朱元璋命李思齊到漠北招降王保保,王保保不從;洪武八年,王保保卒於哈剌那海。王保保是元朝最後一位傑出的戰將,和其義父察罕帖木兒為元朝的顯赫武功劃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

      朱元璋曾盛讚王保保是“天下奇男子”,鄭觀應也把王保保和英布、王霸、張遼等一代名將相提並論,《劍橋中國明代史》也說“在為元王朝效命的地區性領袖中最令人感興趣的、和在明王朝崛起的歷史中肯定是這些領袖中最重要的人物是擴闊帖木爾”。王保保獲得這些褒獎,當之無愧。

      王保保,一代名將就此落幕。可惜的是,現代收錄的元代歷史時代太少了,不然,他的英勇事蹟想必會更多。

  • 7 # NO000

    察汗帖木爾父子鎮守山西還是挺不錯的,使山西免於戰火,人口超過400萬,明初的大移民也證明他父子二人還是不錯的好官。金庸筆下張保保為張無忌的大舅哥,趙敏的哥哥。

  • 8 # 大姨講故事

    察汗帖木爾父子鎮守山西還是挺不錯的,使山西免於戰火,人口超過400萬,明初的大移民也證明他父子二人還是不錯的好官。金庸筆下張保保為張無忌的大舅哥,趙敏的哥哥。

  • 9 # 萌哥蛋蛋看世界

    【王保保人物簡介】

    王保保,胡名擴廓帖木兒,元朝末年穎州沈丘(今安徽臨泉)人,元末著名將領,曾跟隨察罕帖木兒組織地主武裝,鎮壓紅巾軍。為察罕帖木兒收為養子。1362年,察罕帖木兒在山東圍攻益都時被叛將王士誠殺死。王保保(即擴闊帖木爾)代父執掌兵權,元軍在他的指揮下徹底平定了北方地區的起義軍。此後王保保(擴闊帖木爾)被元朝封為河南王,總管天下兵馬,後來因捲入元順帝和太子之間的鬥爭,被免職。1368年朱元璋登基國號大明,並派大將徐達、常遇春率兵北伐。元順帝被迫啟用王保保,組織大軍救援,但為時已晚,不久元朝滅亡,元順帝出逃。1372年朱元璋更是讓大將徐達率15萬大軍進攻北元哈拉和林,意圖消滅北元。王保保率軍抵抗,明軍傷亡慘重不得已撤兵,徹底斷送了朱元璋消滅北元的念頭。

    【朱元璋讚賞王保保】

    朱元璋曾對王保保多次招降,但都被其拒絕,朱元璋登基後,曾問過大家:“你們都說說看,天下的奇男子要數誰啊?”大家紛紛回答說:“常遇春率領的軍隊人數不過萬人,但橫行各處無人是其敵手,可算是真正的奇男子!”朱元璋笑著說:“常遇春不愧是人中豪傑,但終究還是臣屬於我。我卻始終未能使王保保臣服,他才是奇男子呢!”也許朱元璋也被王保保出色的軍事才能,寧死不屈的精神所折服吧。

  • 10 # 明離子

    朱元璋很遺憾,沒能將王保保收入麾下,實際上也不可能,因為王保保雖然姓王,但並非漢族。

    元末就開始流傳著王保保是漢人,元順帝賜名擴廓帖木兒的說法,明朝頒佈的《諭中原檄》曾這樣譏諷王保保:

    "忘中國祖宗之姓,反就胡虜禽獸之名,以為美稱..."

    但是,洛陽出土的賽因赤答忽墓誌銘則證實了擴廓帖木兒是王保保的真名,姓伯也臺,父親是元朝翰林院學士,太尉賽因赤答忽,世居河南光州固始縣,是真正的蒙古人。

    對於這樣一個對手,朱元璋非常佩服他,對他的評價是:天下奇男子,也是朱元璋為數不多,想從元朝挖牆腳的人。

    朱元璋的眼裡,王保保是個比常遇春還要厲害的人物,他從小受父親的薰陶,能文能武,父親在平定叛亂中死去,他又被人收養,養父也被害死,所以他早早的當家,在二十歲時,就成了一軍統帥。

    在與明軍的交鋒中,王保保成為了元朝唯一能打贏明朝軍隊的人,以至於明朝將領基本上不正面與王保保對抗,他一個人給元朝續命,但是,元朝已經成了四面透風的破房子,他一個人又怎麼能支撐得了?

    終於,在王保保死後,再也沒有一個將領能與明軍抗衡,元王朝終於土崩瓦解,徹底結束了在中國的統治。

  • 11 # 歷史百家爭鳴

    王保保,元末時的將領,他原名為擴廓帖木兒,他的父親是元翰林學士、太尉賽因赤答忽,母親是元末將領察罕帖木兒的姐姐,後為舅舅察罕帖木兒收為養子。元末農民起義爆發後,他養父帶領軍隊鎮壓起義,他也參與其中,後養父遇刺身亡,他接替養父,成為軍隊領袖,是當時朝廷中炙手可熱的人。王保保不僅捲入元廷黨爭及軍閥混戰,還被封為河南王、中書左丞相。

    因王保保作戰經驗豐富,所以他一直是抵抗明軍的頑固力量。明朝佔領北京後,擴廓帖木兒自山西退至甘肅,在沈兒峪被明軍擊敗後北奔和林,輔佐北元昭宗愛猷識理達臘,力圖光復大元江山,不過王保保多是在漠北與明軍交戰。王保保憑著蒙古騎兵的高機動性,一直與明軍搞運動戰,而正是在他與明軍的一次交戰中,大敗明軍於漠北,所以朱元璋稱他為“天下奇男子”。當時朱元璋問眾將領:“天下奇男子誰也?”大家都說:“常遇春將不過萬人,橫行無敵,真奇男子。”明太祖笑曰:“遇春雖人傑,吾得而臣之。吾不能臣王保保,其人奇男子也。”朱元璋會稱王保保是“天下奇男子”,是因為他得不到王保保當臣子,常遇春是他的手下,那就稱不上奇男子,只有朱元璋得不到的人才才算是奇男子,也可見朱元璋對王保保的欣賞之情。不過奇男子跟錯了主子,再厲害也發揮不了多大作用。

  • 12 # 科技和生活

    說到歷史上的王保保這個人,可能大多數朋友都不太熟悉,不過電視劇《倚天屠龍記》正在熱播,其中的女主角趙敏的哥哥就叫王保保,它的原型實際上就是歷史上的擴廓帖木兒,漢文名字就叫王保保,金庸的小說雖然是虛構的,但是王保保這個人卻是史上真實存在的,而且這個人也相當有文采武略,曾為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所青睞,朱元璋就曾經稱他為“天下奇男子”。

    據歷史記載來看,擴廓帖木兒(意為青鐵)是蒙古伯也臺部人,生於光州固始縣,漢名王保保。他的父親是元翰林學士、太尉賽因赤答忽,母親是元末將領察罕帖木兒的姐姐,後為舅舅察罕帖木兒收為養子。元末農民起義爆發後,王保保跟從察罕帖木兒組織地主武裝鎮壓紅巾軍,察罕帖木兒遇刺身亡後,他開始獨當一面。

    但是之後的王保保也捲入元廷黨爭及軍閥混戰中,曾被封為河南王、中書左丞相。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明朝攻佔大都,王保保自山西退至甘肅,在沈兒峪被明軍擊敗後於至正三十年(1370年)北奔和林,開始輔佐北元昭宗愛猷識理達臘,力圖光復大元江山。

    宣光二年(1372年),王保保大破明軍於漠北,由於他曾經擊敗過湯和和常遇春,雖然他一生的戰績敗多勝少,但他仍然不失為元朝廷的中流砥柱,所以被明太祖朱元璋譽為“天下奇男子”。

    朱元璋之所以稱王保保為“天下奇男子”,主要是因對他有招降之意,這可能和朱元璋誤信了一個坊間傳言有關,因為有傳說稱王保保並不是蒙古人,而是河南沈丘人,姓王,小名保保,是因為成了蒙古人的養子,才開始給蒙古人效力的。在《諭中原檄》中,朱元璋還說王保保“忘中國祖宗之姓,反就胡虜禽獸之名,以為美稱”,很顯然他誤認為王保保是漢人,說這個人忘了他漢人身份,恬不知恥的以為自己是蒙古韃子。沒想到其實王保保真是蒙古人,“擴廊帖木兒”是他的本名。

    但在朱元璋看來,既然是漢人就應該給漢人效力,所以王保保應該是有被爭取過來的機會的,因此朱元璋也不遺餘力地勸降他,也先後派出過李老保和李思齊勸降,但是李老保被王保保所殺,李思齊則被他砍去一臂。

    王保保雖然比較有文采武略,也擊敗過朱元璋的一些大將,但是軍事能力並不是很強,總體上還是失敗的次數較多,有一次朱元璋在戰勝完寶寶之後俘獲了王保保的家人,但朱元璋並沒有虧待他們,相反卻對她們給予優待,甚至還讓自己的兒子娶了王保保的妹妹(傳說小名觀音奴),也是想用這樣的行動讓王保保表達青睞之意。

    那麼如果說王保保的妹妹就是《倚天屠龍記》中趙敏原型的話,實際上這個女子是嫁給了朱元璋的兒子,並非是張無忌啊!

    但是雖然朱元璋把王保保的妹妹許配給自己的兒子,王保保依然不願意投降朱元璋,依然堅定地維護元朝的統治,這讓朱元璋很是欽佩,也更加惱火,但是朱元璋又拿王保保沒有辦法,雖然王保保經常會被擊敗,但是他就像個打不死的小強,失敗之後還能迅速崛起,偶爾還能取勝,終王保保的一生,他也沒有投降明朝,元朝被明朝滅亡之後,王保保不遺餘力地輔佐北元朝廷,後卒於哈剌那海之衙庭。

  • 13 # 史無止境

    朱元璋平定天下後,仍然有三件心願沒有完成,其中之一就是“王保保未擒”。朱元璋不僅如此看重王保保,而且還褒獎王保保是“天下奇男子”。王保保是元末明初叱吒風雲、死心塌地忠於元朝的“奇男子”。

    最初,王保保跟隨養父察罕帖木兒南征北戰,鎮壓紅巾軍,屢建奇功,深受朝廷的倚重後來,擁軍一方的王保保,陷入了元朝內部權力鬥爭的旋渦中,從此無法自拔。當時元朝局勢極度動盪,元順帝和太子鬥得不可開交,其他各方政治勢力鬥爭也非常激烈。王保保為了遠離各方政治勢力的拉攏和打擊,就請求離開京師,外出帶兵。元順帝便封王保保為河南王代替皇太子統領天下兵馬,負責鎮壓風起雲湧的農民起義軍。

    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2月,王保保排程各地將領,準備出兵南征,張良弼、李思齊等元朝將領皆擁兵自重,不聽王保保調遣,元朝多方勢力之間戰火不斷,打得火熱。元軍內訌為各地農民起義軍提供了發展的時機,在各路起義軍中,朱元璋脫穎而出,成為與元朝爭奪天下的力量,他所帶領的北伐軍一路揮師北上,所向披靡。此時,王保保仍舊陷在內訌的旋渦裡無法自拔,甚至被元順帝圍剿。

    朱元璋為了籠絡王保保,就派遣使者勸降王保保,還親赴河南祭祀王保保的養父察罕帖木兒。然而,王保保將朱元璋派來的使者殺死表示要與朱元璋勢不兩立。人直到這時,元順帝才看到王保保的好處,下詔停止圍剿王保保,並恢復王保保官爵,命令王保保率軍迎戰起義軍。幾天後朱元璋的手下徐達、常遇春率領的大軍已經攻進大都,在外領兵作戰的王保保勤王不及,大都陷落,元順帝北逃。後來,王保保退到西北甘肅,擁兵塞上,屢擾西北邊地,力圖打回中原,成為明朝的西北大患。

    洪武三年(1370年),明太祖朱元璋派徐達為徵虜大將軍,西征王保保。雙方在沈幾峪口(今甘肅定西縣北對峙交戰,王保保大敗,退回到漠北哈拉和林。此後,王保保再也沒有機會回到中原,他原來控制的陝西、甘肅一帶地盤也被明軍佔領。

    王保保的妻子、妹妹、小兒子等家屬都被明軍俘虜。為了籠絡王保保,朱元璋厚待這些俘虜,甚至還把王保保的妹妹嫁給了自己的二兒子朱樉為王妃。為了勸降王保保,朱元璋先後七次派使者去與王保保通好,王保保都不予理睬。朱元璋愛惜王保保是個人才,曾對身邊人說:“如果他投降我,不失王侯之位,可以做一代明臣。”王保保逃往漠北後,朱元璋先後兩次派了說客前去招降第一次是派王保保的前部下李保保,結果李保保一到漠北,王保保就派人殺了他。第二個前去勸降的說客是李思齊。李思齊原是元朝與王保保齊名的大將,後來被徐達俘虜,迫不得已歸降明朝。李思齊知道前去勸降不是什麼好差事,因為他與王保保早年就有嫌隙,況且,王保保當年被徐達圍困在寧夏時曾向李思齊求救,當時駐守陝西的李思齊拒不發兵,使王保保損失慘重。李思齊硬著頭皮出使漠北,開始見面,王保保還以禮相待李思齊。後來,李思齊被王保保逼著砍下了自己的一條手臂,李思齊知道王保保對他恨之人骨,取自己手臂的意思是報復他當年不肯助一臂之力。從漠北迴來後不久,李思齊便因傷重而死。王保保逃到哈拉和林後不久,與元順帝的兒子愛猷識理達臘會合。

    此時元順帝已死,愛猷識理達臘在哈拉和林即皇帝位,稱必力克圖汗,歷史上也稱其為元昭宗,年號宣光。元昭宗厲兵秣馬,希望有朝一日重新主政中原,於是,他將國事均委任於王保保,王保保自此獨掌北元政治軍事重任。

    洪武五年(1372年),明太祖朱元璋派徐達率領15萬大軍,分東、西、中三路進攻北元,直指北元的政治中心哈拉和林,以圖徹底摧毀北元的勢力。這次征討關係到北元的生死存亡,因此王保保率領北元士兵進行了頑強的抵抗,大敗明軍的東路和中路大軍,使明軍傷亡慘重,自此之後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再也不敢深入草原作戰。而北元則利用這次戰爭的勝利,爭取了更多的修整和喘息時間。洪武八年(1375年),王保保病逝。王保保病逝後,北元損失慘重,之後,蒙古軍隊再也沒有機會進攻中原了。

  • 14 # 金鑼山讀史

    朱元璋的三大遺憾

    朱元璋曾表示,自己有三大遺憾:一是沒有找到傳國玉璽:二是沒有元太子的下落:三是不能活捉王保保。

    為了勸降王保保,朱曾七次派人聯絡王保保,但都沒有成功。這些人要麼被殺,要麼被囚,其中一個李思齊臨走時被卸下一條胳膊,最後傷重而死。

    為了籠絡王保保,朱元璋還將王保保的妹妹王觀音許配給秦王朱樉為正妃,可見朱元璋用心良苦,執念之深。

    優秀的王保保 王保保以鐵騎勁兵,虎踞中原,其志殆不在曹操下,使有謀臣如(荀)攸、(荀)彧,猛將如(張)遼、(張)郃,予兩人能高枕無憂乎?”

    王保保有野心,有韌性,也有能力。在朱元璋看來,這是一個不小的威脅。

    洪武五年,明軍三路分北伐。中路由徐達攻打和林,攻打殘元首府和林,東路李文忠計劃從西北面襲擊和林;西路馮勝進攻甘肅,作為疑兵。 結果徐達和李文忠中了埋伏,只有馮勝取得了勝利,但無關戰局。

    “自是,明兵希出塞矣”。可見,王保保的存在對新興的明朝是一個很大的隱患,考慮到王保保的軍事實力,北伐不得不謹慎從事。

    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

    古代帝王一直有著忠貞情節,輕易得到了,他不珍惜,而得不到的才更想要。隋文帝楊堅對任忠的例子算是一個典型案例。

    上嘉袁憲雅操,下詔,以為江表稱首,授昌州刺史。聞陳散騎常侍袁元友數直言於陳叔寶,擢拜主爵侍郎。謂群臣曰:“平陳之初,我悔不殺任蠻奴。受人榮祿,兼當重寄,不能橫屍徇國,乃雲無所用力,與弘演納肝何其遠也!”

    任忠作為陳朝將領,在隋朝大軍進兵之初曾經提出過堅壁固守,待其師老而擊之的方針,當建議不被採納後他服從命令,最後實在無力迴天,力盡而降。

    這樣一個臣子說是忠臣也是無可挑剔的,可是隋文帝偏偏有精神潔癖,認為為國捐軀才是合格的忠臣。當真"是高標準,嚴要求"了。

    如果王保保輕易投降了,那他在朱元璋心中的價值會大打折扣,甚至連任忠都不如。

    朱元璋的廣告牌

    對比一下隋文帝,不難猜測,朱元璋之所以不厭其煩地勸降王保保,是想給那些驕兵悍將一個活的廣告-"看,什麼是優秀員工,像王保保那樣的員工才是咱老朱心目中的好員工!

    擴廓帖木兒才不及其父(察罕帖木兒),然崎嶇塞上,卒全忠孝,明太祖謂之奇男子,諒矣哉!

    一手抓軍事,一手抓宣傳。古代帝王從來不會放棄宣傳王朝核心價值觀的機會,王保保正是極好的廣告代言人。

  • 15 # 帥氣的大梁

    王寶寶,元朝末年抵抗明軍的著名將領。天下奇男子的稱號,可以說是明太祖朱元璋親封的。獲封原因是由於王保保在元朝末期對抗明軍的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對元朝的忠心和作戰時的勇猛及謀略,最重要的是朱元璋從頭到尾未能得到這個勇將的遺憾!接下來我們具體分析一下各方面原因。

    第一,王保保對元朝的忠心

    王保保,只是他的漢名,其實他是蒙古貴族,他的蒙古名字叫做擴廓帖木兒,他的生父是賽因赤答忽,後來,他被他的舅舅察罕帖木兒收養,作為養子。由於它有著蒙漢兩個名字,再加上他長期的生活在河南地區。所以,關於他的身世就出現了諸多的傳聞。

    在元朝末期,一直都流傳著王寶寶,其實是河南沈丘的漢人。擴廓帖木兒是元順帝賜給他的名字。甚至就連後來由明朝所頒佈的北伐檄文中,批評王保保“忘記祖宗之姓,反而起了蒙古人名字,以為是美稱”。

    這一傳聞的就隨著王保保的生父墓葬的出土水落石出。因為在墓誌銘上,明確的記載了擴廓帖木兒就是王寶寶的原名,而並非是由元順帝所賜,而且他雖然長期生活在中原,但卻並非是漢人,而是地地道道的蒙古人。

    出生的原因,決定了王保保效忠元朝的初心,但是隨著元朝日益衰敗,王保保在危難之時,敢於挑起大梁,與明朝抵抗到底,堅決不降,更加的令人佩服。明朝朱元璋等人作為戰場摸爬滾打的英雄,更能體會到忠貞的不易。

    第二,王保保戰場上的謀略

    元朝末期,全國各地爆發了農民起義,後來大明王朝的建立者朱元璋也投身其中,成為了其中一支起義軍的首領。面對起義軍在各地大量湧現的情況,王保保的生父便組織了一支義軍來鎮壓在河南地區起義軍,而且還跟王保保的養父協同作戰。

    公元1365年,王保保的生父去世之後,他也投身到了軍中,參加了對起義軍的鎮壓,開始了他的戎馬生涯。公元1368年七月,朱元璋在應天稱帝,正式建立了大明王朝,元朝軍隊節節敗退,先是讓出了中原,退出大都,而後逐漸的退到了北方的山西地區。

    此時,王寶寶已經成為了整個元朝的中流砥柱,他負責整個山西地區的防禦。同時,他的肩上也擔負著復興元朝的重任。雖然這種情況幾乎是不可能的。元朝軍隊退出大都,明朝將大都更名為北平,向天下宣告元朝已經不復存在,明朝已經崛起。

    接下來,就是明軍和王寶寶以及他所率領的軍隊之間的區域性戰爭了。明軍大將常遇春便率領他的主力作為進攻山西的北路軍,而徐達則率領他的主力部隊作為攻打山西的南路軍。與此同時,徐達還派出了前鋒湯和前去攻取澤州。正是由於湯和的先鋒部隊是孤軍深入,所以最終被王保保抓住戰機擊潰,慘敗告終。

    公元1369年的12月,王寶寶率軍包圍了名將張溫所駐守的蘭州,聽聞蘭州被圍的訊息,明軍立刻派出了援軍,然而沒想到的是,不僅派出的援軍被王寶寶全殲,就連援軍的將領餘光也慘遭誅殺。

    在處於不利的防守狀態下,王保保能夠延緩元朝的敗亡已屬不易,然後,他在如此頹勢下還能打出漂亮勝仗,可見他的確具有一定領兵天賦。值得注意的是,他的對手可是明朝不敗將軍常遇春,可見,王保保不愧是元朝的著名將領,謀略過人。

    第三,始終不得王保保的遺憾

    明朝初年,朱元璋尋問眾將領:“天下誰是奇男子?”大家都說:“常遇春領兵十萬,能夠橫掃天下,實在是奇男子。”朱元璋笑道:“遇春雖然是人中豪傑,但是被我得到了,成了我的大臣。我卻不能令王保保稱臣,他才是奇男子啊。”

    由此看來,明太祖朱元璋對得不到王寶寶那個遺憾啊?其實朱元璋為了得到王保保,可謂煞費苦心,軟硬兼施,奈何始終不得,創業的時候這種遺憾尚且不會尤其凸顯,當貴為帝王之後,這種遺憾更加深沉!

    先看軟的方面,據記載,朱元璋曾經七次招降王保保,但沒有一次成功,且不說成功與否,光是這七次的態度,就已經比劉備三顧茅廬感人了,可是結果並不理想,王保保不僅不答應,還毒死了一個使者,砍了另一個使者的手臂。

    儘管如此,朱元璋依然念念不忘王保保,他把王保保的妹妹許配給了自己的兒子秦王朱樉,想從秦家關係上得到王保保。同時,朱元璋到河南時,還專門拜祭王保保的墓碑,意欲打動王保保,可惜依然沒有成功。

    文的不行,來武的,然而結果也是不理想。山西作戰時,明軍為了避免王寶寶的鋒芒,轉攻山西首府,王寶寶不得率兵回援,奈何身邊除了奸細,又遭到了明軍的伏擊,多虧王寶寶機敏,才沒有成為階下之囚。常遇春率領明軍繼續追趕,直到甘肅,結果還是被王寶寶成功逃脫。

    為了徹底剷除元朝的殘餘勢力,統一全國,朱元璋便再次以徐達為帥發起了北伐戰爭。王保保和徐達所率領的明朝大軍對峙了很久,直到徐達成功的利用干擾戰術,明軍才一舉擊潰了王保保所率領的大軍。

    王保保手下的很多將領也都被明軍生擒了。然而,傳奇的王寶寶卻再次成功的帶著家眷逃出了明軍的包圍圈。徐達也跟之前的常遇春一樣,沿著黃河追到了寧夏,但還是沒有能夠追上王寶寶,也只好就此作罷。

    綜上,朱元璋對元軍將領王寶寶可謂是又愛又恨,愛的是他的忠心和謀略,恨得是自己身為帝王,卻始終不能得到王寶寶,心中多是遺憾,因而發出了王寶寶乃奇男子也的感嘆!

  • 16 # 張館主

    明太祖朱元璋對擴廓帖木兒十分重視,他曾大會諸將,問道:“天下奇男子誰也?”諸將都說:“常遇春將不過萬人,橫行無敵,真奇男子。”明太祖笑曰:“遇春雖人傑,吾得而臣之。吾不能臣王保保,其人奇男子也。”

    拒絕招降

    朱元璋一直想招降擴廓帖木兒,早在擴廓帖木兒接掌察罕帖木兒的軍隊時,朱元璋就遣使通好,但擴廓帖木兒扣押了朱元璋的使者汪河等人,朱元璋對此無可奈何,說:“元臣依違者十八九,假恢復為名,惟擴廓帖木兒耳。又為諸將所沮,勢不能展久,不進兵,必生疑間。況其下皆四集之民,師老於外,人心離合之間,稍有不利,眾必瓦解,將不過一匹夫耳。而彼尚拘吾信使,撓我邊境,豈識時務者哉!”十餘年間,朱元璋至少有七次通訊於擴廓帖木兒,勸其歸附,這七封信都收錄於《明實錄》中。不僅如此,朱元璋還先後派擴廓帖木兒舊部李老保與元朝降將李思齊出塞招降擴廓帖木兒,結果前者被擴廓帖木兒毒死,後者禮送出境,臨行時被擴廓帖木兒迫其自斷手臂。朱元璋反而對擴廓帖木兒愈發尊重。據記載,朱元璋有三件憾事,一是沒得到傳國璽,二是王保保沒被活捉,三是元太子(愛猷識理達臘)無訊息。可見擴廓帖木兒在朱元璋心中的重要地位。

    除了直接的招降以外,朱元璋巡河南時,還曾諭祭察罕帖木兒墓,宣光元年(1371年,洪武四年)又把擴廓帖木兒之妹王氏許配給秦王朱樉,都是為了懷柔擴廓帖木兒。

  • 17 # 唯美影片創作

    大都為遼、金、元三朝都城,城方六十里,是當時世界上最堅固的城池之一。但是元廷的連年內戰,之前孛羅帖木兒和王保保已經替徐、常大軍毀壞了大都的很多防禦設施。

    對守護這座千古都城,蒙古人沒有信心。當徐、常大軍兵臨城下,他們選擇了逃跑。

    二十八日,元順帝從健德門逃出,奔往上都。

    八月二日,徐、常大軍無抵抗進駐大都,宣告著元帝國的滅亡。

    滅國後的蒙古人才明白他們真正的對手時,已經晚了。元順帝和王保保重新合好,王保保又重新被任命為元廷的梁王和左丞相,王保保率部奔向大都,企圖收復大都。

    王保保不來,徐、常大軍的下一個目標也是他。老謀深算的徐達趁王保保傾巢而出太原空虛,率主力襲奔太原,取其老窩。王保保還沒打到大都,就聽到了太原被襲的訊息,忙掉過頭來回援太原,被徐達、常遇春的騎兵部隊夜襲,大敗。王保保穿鞋一隻,騎老馬一匹,狼狽地逃到了甘肅。後來又退至漠北,結束了自己在中原的征程。

    洪武二年(1369年)八月,徐、常(常遇春病逝後由李文忠代替)大軍平定陝西,基本完成了對中原的統一。

    王保保的命運

    如果僅以在中原的表現,王保保是完全配不上朱元璋贈予的“天下第一奇男”的稱號的,王保保的成名之作在洪武五年(1372年)。朱元璋為徹底解決北元蒙古政權的威脅,命徐達、李文忠、馮宗異三路併發,共十五萬大軍,深入漠北剿滅北元殘部。王保保再一次和徐達相遇,併成功復仇,徐達大敗而歸,死傷數萬,在王保保面前遭受了人生中最大的敗仗。

    之後,對王保保,朱元璋採用了和平攻勢,曾先後七次書信勸降,但王保保始終不為所動。最後一次,朱元璋一度派出王保保的老對手也是老朋友李思齊當說客。王保保對李思齊熱情款待。李思齊臨走時,王保保說,留點東西做紀念吧。李思齊說,我沒帶禮物啊!王保保說那留下一條胳膊吧。說客李思齊只好自斷一臂。

    洪武八年(1375年)八月,王保保病逝。沒有了王保保的北元,很快在明帝國和瓦剌人的雙重打擊下走向滅亡。

  • 18 # 叫啥好呢

    王保保史書上留下的名字是“擴廓帖木兒”,一看就知道是蒙古人的名字,王保保是他的漢名。為何朱元璋認為只有他才擔得起“天下奇男子”的稱號呢?王保保出身於一個久居中原、受漢文化影響較深的家庭,他的生父賽因赤答忽文武雙全。史載其“喜讀書,習吏事,有遠略,能騎射,才力過人。 在元末農民起義中,賽因赤答忽與妻舅察罕帖木兒組織“義兵”鎮壓紅巾軍,可惜只活了49歲。王保保是賽因赤答忽的長子,因他自幼多病,所以寄養在察罕帖木兒家中,後來過繼給察罕帖木兒做養子。 在鎮壓紅巾軍的戰役中,王保保的表現就極其英勇。後來察罕帖木兒被暗殺,王保保被推為首領,此時他可能連20歲都不到,人稱“小總兵”。元朝授予王保保光祿大夫、中書平章政事等職位,在之後的戰役中,他為養父報了仇,平定了中原,後駐兵於汴梁、洛陽一帶。此時的他已經成為元朝廷舉足輕重的人物,元朝將其視作安全屏障。王保保後來參加元朝內部的黨爭,被順帝封為中書左丞相,其後便陷入了軍閥混戰的局面。就在元朝內鬥不止時,朱元璋的勢力已強,他派徐達、常遇春率25萬大軍北伐元朝,擊敗了王保保之地弟脫因帖木兒,元順帝和皇太子皆逃離大都,元朝在中原的統治宣告結束。此後,王保保就肩負起了復興元朝的重擔。朱元璋派出了常遇春和徐達,但王保保一出,很快就打敗了徐達的前鋒部湯和,明軍慘敗。後來,朱元璋派出15萬明軍分為三路進行北伐。王保保帶領元朝的殘餘部隊,沉著應戰,在漠北成功伏擊明軍,明軍損失慘重,只有西路明軍馮勝取得了勝利。王保保保住了北元的命脈,以一人之力阻擋朱元璋諸將,對明朝造成很大的陰影,徐達這樣的大將都秉持著能不正面對上王保保就不對上的想法。太祖朱元璋把王保保和他手下第一大將常遇春做比較,認為常遇春領兵萬人便可橫掃天下,已經是十分傑出的將才了,但王保保卻比常遇春更厲害,是真正的奇男子!所以太祖朱元璋將王保保視作“天下奇男子”。

  • 19 # LShine

    王保保之所以能被朱元璋稱為“天下奇男子”,是因為他曾經兩次打敗朱元璋。

    公元1368年,明軍大舉北上,徐達的部下湯和進軍至韓店,與王保保的軍隊交鋒,結果明軍大敗,“戰於韓店,明師大敗”。湯和的部隊和王保保的部隊都是當時天下最精銳之師,最終王保保勝。

    當然,在元朝大勢已去的情況下,王保保也無可奈何。他在沈兒峪損失幾萬部隊後,帶著妻兒到黃河邊,自制了木筏子,逃之夭夭,“至黃河,得流木以渡”。而王保保的這一逃逸,卻給後來的明軍留下很大隱患。

    1371年,徐達北征,目的就是要消滅王保保的力量。對於此番北征,儘管劉伯溫早就跟朱元璋預警過“擴廓未可輕也”,但明軍還是有點麻痺大意。明軍長途跋涉到了嶺北,遭遇王保保的部隊,在明軍兵力佔優勢的情況下,居然被王保保擊潰,損失慘重,“大敗,死者數萬人”。

    此次戰役對明軍最大的打擊是在此之後,在朱元璋時期,明朝軍隊再也沒有能力大規模出擊北方了。失利的主要原因是明軍長途遠襲,失去地利,同時明軍帶的火器雖然殺傷力大,但因為其笨重,長距離運輸反而成為負擔。而王保保又善於防禦戰和奇襲戰,明軍吃虧,也是很自然的事。

  • 20 # 鹿門富春

    王保保本名“擴廓帖木兒”,他在元末明初的歷史舞臺上,絕對是個重量級的人物。王保保自幼生活在中原地區,他飽讀詩書,喜歡讀經史子集。

    王保保是過繼給其舅父察罕帖木兒為子的。作為蒙古貴族的他,正是因為這層關係嗎很早便走上了歷史的舞臺。當時正逢元朝末年天下大亂,農民起義此起彼伏。為了配合蒙元朝廷鎮壓農民起義,王保保就跟著其舅舅(養父)四處征戰,積累了不少軍事經驗。

    後來,北方的農民軍田豐等向察罕帖木兒詐降,請其視察軍營,元順帝都下詔書要察罕帖木兒不要輕舉妄動,但察罕帖木兒沒有看清起義軍的計謀,結果遇刺身亡。此後,王保保便接掌其養父的軍隊,繼續與起義軍對抗。公元1368年,明軍大舉北上,第一名將徐達命湯和進軍至韓店,與王保保的軍隊交鋒,結果明軍大敗,史書記載“戰於韓店,明師大敗”。湯和的部隊和王保保的部隊都是當時天下最精銳之師,最終王保保勝。當然,在元朝大勢已去的情況下,王保保也無力迴天。他在沈兒峪損失幾萬部隊後,帶著妻兒到黃河邊,自制了木筏子,逃之夭夭,“至黃河,得流木以渡”。而王保保的這一逃逸,卻給後來的明軍留下很大隱患。

    公元1371年,明朝第一名將徐達北征,目的就是要消滅王保保的力量。對於此番北征,儘管劉伯溫早就跟朱元璋預警過“擴廓未可輕也”,但明軍還是有點麻痺大意。在明軍長途跋涉到了嶺北,與王保保的部隊遭遇了,在明軍兵力佔優勢的情況下,居然被王保保擊潰,損失慘重。王保保充分發揮善於防禦戰優勢,利用奇襲戰術作戰。史書記載“大敗,死者數萬人”。此役明庭的最直接後果就是,此後直至朱元璋駕崩,明朝軍隊再也沒有能力大規模出擊北方了。

    朱元璋很佩服王保保的韌性與本領,有一次他問文武朝臣,誰是奇男子?大家都說是常遇春,朱元璋卻搖頭說:“常遇春不過是我的部下,王保保才是奇男子,我沒法讓他做臣子。”同時王保保在明朝也很有威名,當時北方人諷刺一個人愛吹牛皮,就會說:你這麼厲害,怎麼不去跟王保保較量一下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農產品如何開啟市場快速的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