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花燈初上s
-
2 # 致守仁
這裡是不請自來的守仁君
長平之戰其實是一場大規模消耗戰,把長平之戰完全歸罪於趙括一人身上其實是非常不講道理的。
秦趙長平之戰,雙方投入兵力達七八十萬。廉頗為什麼採取守勢,不是他不打,是他前面打了幾仗發現打不過。怎麼辦呢,那就固守唄。長平之戰是在今天山西晉城高平打的,秦國補給線漫長,廉頗希望熬到秦軍斷糧,自然不戰而勝。
但是趙國的情況並不允許廉頗這麼做,趙國在此前連年戰爭,國力損耗嚴重,秦國雖然戰線漫長,但是秦國有強大的國力能支撐起這一仗,但是趙國撐不下去。
所以不論秦國挑撥不挑撥,急於求勝的趙王都準備換下廉頗。
而趙括剛接手就改變廉頗的防禦策略,開始進攻,那其實也是趙王的本意。
當然,趙括本身是有大問題的,但是長平之戰趙國失敗的主要原因還是國力不濟。
趙括雖然紙上談兵,但是最後他能慨然帶著勇士戰死沙場,為國盡忠。廉頗確實是一代名將,但是他到最後卻因為權力之爭投靠魏國。
至於說李牧,長平之戰時李牧尚無法接觸到趙國高層。
李牧是一代名將不假,但是高手之間過招,看的還是誰底子厚實。如果李牧指揮長平之戰,無疑趙國的勝率會大大增加,但是頂多四六開,秦國六。
-
3 # 美顏分析中
這個問題,只有換白起來領導才行。趙國的國力,軍力,國君能力都要弱於秦國,更何況在進攻的地勢上秦軍佔據巨大優勢。趙國只能防守才能將地勢優勢佔據,廉頗的防守,待機反擊這個策略會更好,不過趙國補給國力所限,不能長期對峙,所以主動出擊是沒辦法的辦法,只能一拼,不拼也是完蛋。
-
4 # 盜帥夜留香YE
縱觀李牧的成名之戰,我們就會發現一個問題。
李牧最擅長的就是敵不動,我不動;敵一動,我伺機而動,從最想不到的地方擊垮敵軍。
那麼如果是李牧來主導長平之戰,早期一定會與廉頗實行都樣的方法,堅壁清野,拒守不出,以待戰機。
而秦軍主將白起,同樣在等趙軍主動進攻。
於是兩方勢必會陷入長久的對峙,等待其中一方主動進攻。
而雙方都心知肚明,只要誰率先發動總攻,那都將是戰敗的哪一方。
這是關乎國運的戰爭,誰也不敢賭,也就是說誰也不會輕易出戰。
那麼對峙到最後,其實就不是李牧與白起的比拼了,而是趙國與秦國之間國力的碰撞。
幾十萬大軍,在前線人吃馬嚼,消耗巨大。
趙國的底蘊不如秦國,所以打這種持久的消耗戰,趙國根本就吃不消。
這也是趙孝成王換掉廉頗,任命趙括為將的根本原因。
就是因為廉頗與秦軍長久對峙,但趙國卻支援不了這種長久消耗,只能求速戰速決。
所以,趙國的國情、國力不變,就算是李牧領兵,也是難逃一敗。
因為對峙到一定階段,趙孝成王一定會像催促廉頗一樣催促李牧。
如果李牧依舊不出兵,那麼孝成王一定會換掉李牧。
如果李牧出兵,那麼就正中白起的下懷。
唯一的區別,就是李牧出兵時的部署,一定不會向趙括那樣,一股腦傾巢而出,而是會部署幾股兵力,相互援助,不至於全軍都陷入白起的包圍圈。
固然趙軍依舊會敗在秦軍手裡,但絕不會全軍覆沒,大部分有生力量會被儲存下來。
接下來的邯鄲保衛戰,就會舒服很多。
說不定秦軍長平雖勝,但打不到邯鄲。
-
5 # 月亮上的兔子7
過程看來這是一場消耗戰,誰的糧多誰就能贏,正面對攻秦贏面肯定大,所以秦贏面還是最大的,就是趙國傷亡大小的問題。
-
6 # 黃奕747
與其分析誰來打長平,還不如找策士憑三寸不爛之舌打動韓魏楚,抄秦國的後路,長平之戰秦趙都是賭上國運的傾國之戰。後防必然空虛,可一戰而定也。
-
7 # 優己
勝算為零,但是敗仗也不會敗得那麼慘,頂多就是丟失上黨17郡,至少那45萬軍隊可以被帶回來。這是李牧性格決定的,李牧是窮人家的孩子,從來沒嘗過富裕仗的滋味,更不會像趙括這種富家子弟一樣敗起家來不心疼。
當時趙國換帥的主因是廉頗拒絕出城迎戰。當時的趙國情況就是餐無隔夜米,整個國家糧草都被吃光了,這時候趙王才會想著去趕緊決戰,可是趙王一天幾道聖旨都無法讓廉頗出城大戰,這裡責任主要在趙王,前線在打仗他則是在背後瞎指揮,缺糧草是可以理解,可是這麼給前線將領壓力也是不對的。我們看過李牧打仗的策略,這個人特別能忍,就忍字一功上面他對廉頗肯定是有過之無不及。假如換個李牧上來,李牧肯定採取跟廉頗一樣的防守反擊的作戰策略。這就會造成一個結果,趙軍缺糧,耗不下去,只能放棄上黨退守邯鄲,這是趙國國力決定的,李牧也無可奈何。
不過呢,由於李牧肯定不會出擊的,那麼那長平戰死的45萬趙軍肯定也不會死的。所謂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這上黨17郡本來也不是趙國的,丟了也就丟了,有這45萬大軍隨便打哪裡也能奪來那麼多城池。
-
8 # 荊州紅星
秦國打仗拼的是實力,打趙國楚國莫不是出兵60萬以上,,,,但是,事在人為,,單單若是上層不猜疑李牧,,,趙勝算大。。。。
-
9 # 隨便123840952
李牧長期鎮守趙國的北疆。在與遊牧部落的戰鬥中練就了犀利的騎兵奔襲的戰術打法。這種戰術本身利於戰而不利於守。在遼闊的草原可以有很大的施展才華。但是長平是谷地,本身多山少川的地形就不利於騎兵活動。打仗講究天時地利人和,以李牧的騎兵和秦軍在長平打陣地戰,就是失地利了。本身就是以己之短攻敵之長。所以如果李牧領導長平之戰也不見得趙國能避免失敗的命運。
-
10 # 時說新語
我來分析一下:
一、經濟實力:打仗打的就是經濟實力,而且長平之戰耗時3年,國力虧空,秦國經濟力量強盛,更有巴蜀糧倉。趙國地處戰爭中心,連年戰爭沒能全力以赴發展經濟,戰爭拼的是經濟,因此趙國戰敗是必然。
二、軍事對比秦國軍隊適合防禦,不善於進攻。趙國軍隊善於速戰速決,自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之後,趙國的軍隊多以騎兵為主,擅長偷襲,速戰速決的快攻,就是一個ADC。而秦國的軍隊是輜重兵,是Tank,然而前期秦國主帥王齕;趙國主帥廉頗,打消耗戰打了3年,
三、運籌帷幄秦國和趙國都期待戰事早日結束,然而秦國有範睢在積極謀劃,而且秦國人心穩定,因為是獵人角色,而趙國則是獵物的角色,人心惶惶,趙孝成王身邊的平原君趙勝陽謀還可以,可是玩陰謀就比不過,腿腳不利索的範睢大人了。
四:在長平之戰中,如果趙國換成李牧領導,趙國的勝算如何?這個問題應該改一下,在長平之戰中,如果趙國軍隊主帥換成李牧領導,趙國的勝算如何?
幾個比較:
經濟實力:秦國>趙國
軍事實力:秦國≥趙國
運籌帷幄:秦國>趙國
綜上所述,趙國要想戰勝秦國,有兩種,
其一,開始的時候出奇兵,就好比用曹洪在南郡利用500校刀手,拖垮了周瑜的5000人的先鋒,然後再派出1萬人把對方給滅了!
其二,趙國有充足的糧食後援補給,
很顯然這兩個假設都不成立,因為秦軍主帥王齕也是當世名將,而且是老司機,經驗豐富。
第二種,趙國地處山西,河北,內蒙古一帶,本就不是糧食生產基地,煤炭資源倒是很豐富。
故此在長平之戰中,如果趙國軍隊主帥換成李牧領導,趙國的勝算也好不到哪裡,敗局已定。
-
11 # 貓叔說歷史
長平之戰是秦國和趙國的國運之戰,雙方几乎都竭盡全力,最終,趙國慘敗,幾乎損失了所有精銳,元氣大傷,秦國從此再無勁敵,為一統天下奠定了基礎。關於此戰的假設數不勝數,很多人都從將領角度出發,如果趙國的統帥不是趙括,而是其他誰誰誰,趙國還會不會戰敗,事實上,我個人認為,長平之戰不同於以往的戰役,秦國是賭上國運的,所以,無論趙國是誰來指揮,最終都難逃一敗,為什麼呢?我從以下幾個方面說說,不妥之處,還請方家多多包涵。
第一,長平之戰是一場巨大的國力消耗戰,拼的是綜合國力。誰也不會料到,因為一個小小的上黨郡,秦趙提前進入了決戰階段,趙國更加沒有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根本沒有心理準備。一開始,雙方互有勝負,可廉頗並未估算到秦國的決心,堅持認為秦國是遠道而來,力求速戰速決,他只需要堅守壁壘,等秦國糧食耗盡,自然會主動撤軍。
眾所周知,廉頗雖然老謀深算,可這次他失算了,秦國不但不撤軍,反而繼續徵發國內壯丁入伍,並源源不斷增援長平前線,戰事一拖就是三年。到了這種局面,根本不是拼將領的一時之謀了,只能拿國力來消耗了。戰國末年,論經濟實力,誰也比不上秦國,因為此時秦國已經佔領了巴蜀,而且打垮了楚國,佔領了肥沃的鄢郢之地,糧食產量遠遠超過趙國。趙國本身就是山地較多,加上連年災荒,底子薄弱,經不起消耗,東方其他五國都在看笑話,不願借糧給趙國,如此一來,即使李牧指揮,又有何良策可以解決後勤問題呢?所以,戰局一旦進入消耗階段,趙國事實上就已經敗了。
第二,李牧與廉頗相比,並不擅長堅守作戰。廉頗老將還是有兩把刷子的,論堅守才能,李牧並不如他。李牧最主要的功績是在北方對匈奴作戰,雖然他也曾經對秦作戰取得過勝利,可畢竟規模不大,而且對手也不是令人膽寒的白起。因此,把李牧放在多山的長平一代,並不能發揮他的運動作戰特長,他不一定比廉頗打得更好。
第三,秦國能夠最終取勝,白起的個人能力也是關鍵因素。白起作為戰國四大名將之首,絕對不是蓋的,他利用地形,把現場預設在一個小盆地之中,四周已經修築壁壘,只要趙軍進入預設戰場,就只有死路一條。趙括最終按照白起的設想進入了死地。假如前線指揮換成李牧,以李牧的性格來看,他很有可能不會把全部主力衝入預設戰場,而是更加穩妥地派遣一部分兵力前往試探,這種結果只能有一個,那就是趙國的軍隊會堅持更久一些,而且會給秦國造成更大規模的殺傷,但敗局還是難以挽回的,畢竟他們已經沒了糧食,只不過,很可能會重創秦軍。
-
12 # 善良之子86
那時換誰都不行,形勢就是堅守不出是王道,但又拖不起了。主動出擊相當於魚死網破決死一戰,成了擊退白起,緩個幾年,敗了則是滅頂之災。
李牧善防不善攻,如果不是這種形勢的話,趙王何必換廉頗。老廉頗難道在防守方面的心得比不過李牧?
-
13 # 記住603
在當時無人能擋秦國大將白起,白起代表的是國力最強的秦國,。如果真的要打敗秦國,只有合縱!而且是六國合縱,少一個估計都不行
-
14 # 盧教練6
長平之戰,是歷史上署名的戰役,不說勝負,真力以少勝多的戰例,不是沒有,而是有很多例,就將帥而談,什麼人喜歡進功,什麼人善於防守,白起號稱戰神,他也確實有這個能力,李牧能守,白起遠道而來,當然希望速戰,不然給養就是大問題,兵力雄厚,此兵最嬌,脫住是最好的辦法,耗誰能堅持,誰就能出奇兵攻擊,這在三國演義中已介紹過關於黃忠暫夏侯淵的戰例,尤其是趙國沉不住氣,你的實力能否抗衡,這裡不管是李牧還是廉頗,誰都沒有勝算,趙括這傢伙不懂兵法,等於以卵擊石,安能不敗。
-
15 # 拈華壹簫勘風雲
不能,因為對手是白起,他不會給對手機會的,李牧適合運動戰,但是防守未必好,如果白起跟王剪滅楚一樣跟他耗一年,李牧一樣被換的
-
16 # 海豚愛上貓2580
在長平之戰中“如果將趙括換為別的將領趙國能不能贏”這是大多數讀者在想的一個問題!長平之戰趙國戰敗,大多數人為之嘆息!
題主說將趙括換成李牧,在這裡我認為趙國還是不能取勝!為什麼這麼說呢?主要還是由趙國的綜合國力決定的!趙國其他的不缺就是缺糧缺能耕種的土地,正因為這個原因趙國才大膽的收下上黨這塊肥肉!李牧常年在邊塞與胡人打仗,統兵能力無可挑剔,但是要放到長平這個戰場,在防守三年之久後決戰,趙國彈盡糧絕,贏面不大!守下去,糧草不濟。出去攻打決戰又一時難以克敵!就算不被包圍,也會失敗,當然這樣秦國也會有更大的損失!
趙國戰勝秦國的機會在戰爭開始的時候,但那時統兵將領是廉頗,善守不善攻!如果提前換將結果未可知!
-
17 # 德全不畏
首先。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搞清楚長平之戰的性質。長平之戰的性質,是秦趙兩國的戰略決戰,賭的是兩國的國運。所以,決定長平之戰的關鍵因素是兩國的綜合實力,而不單是軍事方面的比拼。戰爭潛力方面,秦國完勝。糧食產量,人口規模都超過了趙國。
再加上,秦國實行商鞅變法後,打造了完美的戰爭體系。整個國民經濟都服從於戰爭的需要。兵器生產,軍糧的運輸,兵員的補給等,從效率到規模都超過了趙國。
可以說,戰場上的趙國一半是被打敗的,另一半是被硬生生的拖垮的。
並且,趙括被圍時,長平之戰進入白熱化,雙方開始拼後援。秦國的大規模援兵,完全壓制了趙國的援兵。如果,趙國援兵佔優勢併到達戰場,趙國能反敗為勝都有可能。
其次,秦國獨處西方,可以放開手全力打趙國。趙國則不然,是四戰之地。打秦國時,北方要駐紮騎兵防備匈奴,同時還得防備燕國和齊國。
大家是否記得趙武靈王胡服騎射訓練的著名騎兵,規模大戰鬥力強,趙國就賴此崛起起的。
趙國北方鄰居匈奴極為強悍,趙國深受其害,直到趙武靈王時,才打敗匈奴,並修建了長城。可是,趙國仍然要投入很大的兵力防備匈奴的騷擾。
在長平之戰中幾乎沒有出現關於趙國騎兵的記載。據現代專家考證,趙國騎兵部隊的確沒有參與長平之戰,當時駐紮在北方邊境,應對匈奴和燕國。
本來綜合國力就遜色的趙國,還不能全力去打,獲勝的機率大嗎?
其次,秦國依賴強大的國力戰,在外交上佔據優勢。依託外交優勢,秦國在資訊戰方面完勝趙國。
現在假設一下,李牧取代了趙括。供李牧選擇的方法是兩個:一個是進攻,一個是防守。
假如李牧要防守,趙王就會撤了李牧另換他人。因為趙王撤換廉頗,就是因為趙國糧盡,已經耗不下去了。
假如李牧要攻,會怎樣呢?
秦國在長平之戰,完美的對趙國進行了欺騙。趙國一直都認為,長平秦軍的主將是王齕。以為白起仍在做外交官,為秦國出使魏國和韓國。趙括出擊時,做的部署,就是針對王齕設定的。結果直到被包圍,才發現對手由王齕換成了白起。
如果,換成李牧主持戰事。並且,依據王齕的特點制定作戰計劃,極有可能也走了趙括的老路,遭遇慘敗。資訊不對稱的情況下指揮作戰,就好比是盲人瞎馬,難度係數是很大的。
再退一步說,即使李牧知道白起到達戰場,又會如何呢?
-
18 # 人民萬萬歲
反正要亡國,不如散盡國庫,糧庫!把四周守邊部隊全拉過來,十歲以上的男女全上陣和秦國就一拼!任周圍幾路來!我就一路拼!上路前把國土分成五份畫圖送給另外五國。再通知秦國打敗了,地皮歸五國分跟秦國無關。反正趙國地皮當年搶晉國的送了就送了!沒糧食?那就吃傷兵!吃秦兵屍體!反正都得死!豁出去!
-
19 # 李高峰15138727249
長平之戰是戰國具有轉折意義的戰役,是戰國後期最強的秦國和趙國的巔峰對決。雙方投入的總兵力將近百萬!無奈趙國國力與秦國差距太多。還有人才沒有秦國多,無論哪方面秦國都具有優勢。戰略上也有失誤。既然是對峙就不能主動出擊,既然要主動出擊就要出奇制勝!到了對峙不下去啦才正面突擊無非就是博一下運氣。可惜一帶名將趙括落了一個紙上談兵的名聲,背了兩千多年的黑鍋!
-
20 # 楊柳青青春之聲
發生在公元前262年的長平之戰如果換成趙國戰將李牧來統帥趙國軍團從現有的歷史文獻記載來分析趙國依然會失敗,只是絕對不會敗的那樣慘烈,那樣恐怖,這是可以肯定的事,李牧在史書的記載是趙國北邊防禦匈奴的良將,以膽怯示敵,布奇兵突襲,張開兩翼包抄反擊,大破匈奴,殺敵十萬餘,只一戰,竟使匈奴十多年不敢接近趙國邊界。可以說李牧的用兵軍略做到了極致。但是,李牧終究是一員戰將,長平之戰那是需要兩國上至國君,下至庶民一起的運作,因為這一戰役是關係到趙國國祚危亡的命脈之戰。
從兩國最高層的認識上就可以看的出來勝敗的因果關係。秦國從國君到應侯範睢,再到善用兵者白起,以至於秦國年少的孩子都在準備從軍,有一舉拿下長平的決心併吞並趙國的雄心。而趙國的國君趙孝成王剛剛繼位,聽信秦軍間諜散佈的謠言,不聽藺相如的諫言,風采翩翩的平原君趙勝只知道貪圖馮亭的邪說,收了上黨土地,卻不知道怎樣的禦敵。這些牽扯國家存亡之虞的大事趙國的決策層沒有達到一定的認識高度,他的失敗也是必然的,即使廉頗、李牧再現恐怕也挽救不了趙國欲傾的大廈,如果李牧統帥趙軍長平之戰只是失敗的稍微有點臉面而已。
回覆列表
勝算感覺談不上,最多就是雙方互有死傷撤兵即使潰敗秦國也是慘勝趙國也不至於大傷元氣。
具體來說,
統帥上,秦將殺神武安君白起,和趙國晚期李牧都是四大名將之一,在統帥能力上都是一流。
軍隊上來說,數量相當幾乎都是傾全國之力,趙國軍隊也算是七國軍隊中除了秦虎狼之師以外戰鬥力最強的,特別是在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改革以後戰鬥力更盛,兩軍硬拼誰也不討好。
最後就是國內經濟和君主能力來說了。秦國近百年變法國力強大農耕經濟發達,秦昭襄王更是一代霸主成熟的政治家。趙國雖有武靈王胡服騎射但更多侷限於軍事改革,且趙國國土狹小,人民尚武遊俠風氣盛行不事農桑經濟國力難以支撐。而此時趙國君主年輕氣盛貪功浮躁和昭襄王不可同日而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