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語無聲處

    上臺前深呼吸。臺下的都是欠你錢的人,你來這裡是來拿錢的。別怕,我們身後是警察,是國家,都支援你要債的

  • 2 # 東洋大呲花

    因為我在日本,上臺說話的時候不能使用母語格外會感到很緊張。以我的經驗來說,上臺時候一旦腦子一片空白那麼就先別說主題,說一些自己平時的語言,比如可以把自己很緊張這件事先說出來,在之前有準備的情況下,透過前幾句無關主題的鋪墊,緊張的情緒就會有所緩解。但是歸根結底說話這件事也是要靠聯絡,沒事的在臺上多丟幾次人就好了!

  • 3 # 心靈旅行家

    你需要弄清楚,你為什麼緊張,你為什麼害怕。緊張是什麼,害怕的又是什麼。

    緊張是一種情緒反應,當你預感到有危險時,他會讓你心跳加快,手心出汗,整個身體都是緊繃著的。你上臺了,下面這麼多眼睛看著你,你自己的認知,覺得你遇到了危險,所以你才緊張,實際情況並不是。這時你體會到的是這種情緒,這種情緒讓你難受。你現在需要做的就是接納,他們是合理的,且是為了保護我們才出現的,我們應該和他們和平相處,不去抗拒他,緊張來了,就來了,就讓自己緊張吧,當你不管她了,過一會他就走了。你越是在乎他,就越是給他能量,他反而一直都在。

    另外,你會害怕是因為你太在乎臺下麵人的想法和評價。你覺得自己必須要表現完美,獲得所有人的認可。其實,當你不需要他人認可,而且你允許自己緊張的時候,再經過一定的時間,培養出新的習慣,忘記緊張,隨他去,那你就可以輕鬆很多,最起碼,站在臺上,不會再忐忑不安,因為你明白,你為何而忐忑。

  • 4 # 歐子豪

    接納是最強大的力量

    你需要弄清楚,你為什麼緊張,你為什麼害怕。緊張是什麼,害怕的又是什麼。

    緊張是一種情緒反應,當你預感到有危險時,他會讓你心跳加快,手心出汗,整個身體都是緊繃著的。你上臺了,下面這麼多眼睛看著你,你自己的認知,覺得你遇到了危險,所以你才緊張,實際情況並不是。這時你體會到的是這種情緒,這種情緒讓你難受。你現在需要做的就是接納,他們是合理的,且是為了保護我們才出現的,我們應該和他們和平相處,不去抗拒他,緊張來了,就來了,就讓自己緊張吧,當你不管她了,過一會他就走了。你越是在乎他,就越是給他能量,他反而一直都在。

    另外,你會害怕是因為你太在乎臺下麵人的想法和評價。你覺得自己必須要表現完美,獲得所有人的認可。其實,當你不需要他人認可,而且你允許自己緊張的時候,再經過一定的時間,培養出新的習慣,忘記緊張,隨他去,那你就可以輕鬆很多,最起碼,站在臺上,不會再忐忑不安,因為你明白,你為何而忐忑。

    搜尋

    上臺講話緊張小技巧

    上臺講話緊張說話顫抖

    怎樣克服上臺講話緊張

    專治嘴笨不會說話

    演講緊張聲音顫抖

    口吃的自愈方法

  • 5 # 索羅斯二

    “心理症患者在榮譽的探求中,迷失在幻想的、無限的與無邊的機遇王國裡。顯然地,外表上他可能會過著像他家人或社群中人們的一般正常生活、工作並參與消遣活動。他並不瞭解自己正生活在兩個世界中(至少不了解它的程度)──隱秘的私生活與公共的生活。無論心理症患者多麼不願意面對現實來反省自己,“現實”卻已把他強分為二;他也許很有天分,但本質上仍像其他人──除具有一般人的缺陷之外,還具有很多個人所須遭遇的困難。他的實際情況無法與他如神的想像一致,外在的現實也不曾將他當神般地看待。對他而言,一小時只不過是六十分鐘而已;他必須像其他人一樣排隊等著;計程車司機或老闆也待他一若常人”—卡倫.霍妮

    生活中的每個人看似沒有什麼不同,但有的人卻活的心安理得,有的人卻活的焦慮不安;有的人知足常樂,有的人卻永遠不滿足擁有;有的人可以悅納自己,有的人卻對自己及其的厭惡……造成這一切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當然造成不幸的原因各有各的不同,不過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內心中的衝突——想要的與得不到。在他的心中認為自己應該擁有的更多,但現實中他卻如此的卑微,他幻想他可以做好每一件事情,和每個人都處好關係,並獲得所有人的尊重與認可,但可悲的是他越加努力反倒越得不到。因此,他和這個世界,甚至是與自己產生了深深的裂痕,而如此的裂痕卻是來自於他想要擁有更多的執著。但他相信自己註定會成功,他相信自己註定會戰勝現實,註定能戰勝自己,因此他只有詩意的遠方,絕不會向現實苟且——他已經活在了自己完美與理想化的世界與憧憬當中,已經活在了對自己理想化的期待之中,就好像著了魔一般無法自拔。因此,這個世界上只有兩類人,活在現實中的與活在幻想裡的。

    因此他有兩個自我——理想中的與現實中的。這兩個自己雖然共同佔有同一軀體,但卻截然不同,理想的自己優秀,有能力,被人尊重,處亂不驚,但現實中的自己卻又如此地不堪,卑微,被人嫌棄,充滿不安與焦慮。所以在生活中他極力在維繫面子與自尊,不願把自己不堪的一面暴露出來,因為他認為真正的自己就是如同自己心中所認為的樣子,而現實中的並不是真正的自己。現實中的自己表現的不堪,並不是自己真的不好,而是自己病了,如果治好了,就可以真正地“表裡如一”了。所以,他一直期盼理“真我”的迴歸,就如同症狀沒有出現之前的樣子。因此在生活中他就好像潛伏的特務一般,小心翼翼地維繫著表面完美的形象,但就算如此他也無法掩蓋自己諸多的缺陷,他也註定無法讓所有的人都尊重他,因此他“病了”。

    但就算他“病了”,他依然沒有反思自己的不切實際,依然沉浸在自己完美的期待之中,進而把一切的仇恨都責怪到症狀之上,認為沒有了症狀,那麼一切都正常了,自己就又可以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人了。

    我們來看一位患者給我寫的信:

    我今年20歲,讀大二 。共有8年社恐經歷,現在應該是目光恐懼加表情恐懼。

    患社恐是從初中一年級開始的,但小學的時候其實就已經有所表現。小學的時候有個男同學上課一直看著我,時間長了我就覺得有點緊張,可能怕他看我太久了就會覺得我不好看而不喜歡我了。那時,我覺得和他玩的挺好的,感覺我喜歡他,他也喜歡我。結果,我緊張的樣子被同桌發現了,同桌表現出了一個很奇怪的表情,我也覺得很奇怪,希望自己別那麼緊張,但卻沒用,我依然緊張,除非那個男生不在的時候才會不緊張。

    上初一之前的暑假,我在家看小說,並幻想著所有人看見我都眼前一亮,都很喜歡我。可能從那時起我就開始注意旁邊有人走過,感覺會有人看我。所以從初一開始只要有人的地方我就控制不住地緊張,但我總是用微笑掩藏著,可同學卻覺得我恨奇怪,當我緊張的時候就會用奇怪的眼神看著我,這時我就很不舒服 ,因為我不想被同學發現。有些同學也因為這個原因不喜歡我,甚至還有些人說我噁心,我也不明白為什麼,可能我緊張時的表情不好看吧。後來越來越嚴重了,騎車回家去學校的路上我也很害怕。那時我每天早上還要站在校門口當迎接生,我很害怕很想逃,最後發展到和父母在一起都很緊張。

    我爸爸從小就很苛刻,小時候作業做不來我不敢出聲,他總是很兇,還總說我們沒出息 有一點小事就罵我們,甚至還會打我和我哥。可能因為他總是罵我, 不怎麼表揚我,我就認為只要我做的很好他就不會罵我了,可是我總做不到他認為的好,他總說要麼就不做要麼就做好。

    我自卑,我有完美主義,我希望自己都很完美,能做到鎮定自若,很有氣質很美麗,我希望大家都很喜歡我。可我都做不到。因此,有人的地方我就會很緊張,不敢與別人對視,怕別人發現我的眼神緊張,手上腳上經常出汗,有時會嘴角抽搐,有時面對電腦的時候也會很緊張,胸會很悶 很難受,不敢影片,上街也會緊張。可能我的自我意識就覺得自己緊張的樣子不受人喜歡,也害怕被別人發現,不過我不怎麼關注它的時候緊張的程度就會好點。我也有不緊張的時候,不過有人經過我面前,我還是很不自在。緊張的時候,我就會嘗試想快樂輕鬆的畫面,不過這並不能降低我的緊張。我這個人膽子又比較小,在老師等權威人士面前很害怕,有時在全班面前發言聲音會顫抖,越顫抖越緊張。有時別人說了一句:“別那麼緊張”,我就更緊張了,害怕被別人發現緊張以後別人就覺得我不正常,沒有前途。和熟人好一些,和陌生人會更緊張,因為第一印象比較重要,我又想讓別人喜歡我。

    從信中我們會發現一個細節:暑假,我在家看小說,並幻想著所有人看見我都眼前一亮,都很喜歡我。可能從那時起我就開始注意旁邊有人走過,感覺會有人看我。因為幻想讓所有人眼前一亮,讓所有人都喜歡他,所以他開始慢慢注意起別人的眼光及自己的表現。但如此的敏感不但沒有讓他表現的更加完美,提升他的人氣指數,反倒讓他產生了很多社恐的症狀,諸如,表情緊張,不自然,不敢對視一類,而且也因此遠離人群,因為他害怕別人發現他的問題。當然她來治療就是為了讓我幫他消除如此之多的症狀,畢竟如果沒有了這些症狀,她又可以以一個完美的自我形象出現在別人面前了,這樣他就可以獲得所有人的喜歡了。

    因此她急於找回那失落的自我與光環,依然想要維繫榮譽,但她卻沒有反思,完美中的自己到底是否是真實的存在,抑或僅僅是一種主觀的想象。如果這一切就如同海市蜃樓一般,那麼豈不是自己儼然已經活在一個夢中。而一味地執著不但不會“治好”,反倒只會產生更大的心理衝突與痛苦,進而在現實中更加自卑,更加無法面對本來的自己。

    活在夢中——她已經忘記了本來的自己,已經慢慢地讓自己相信,自己就如同自己幻想中的完美無缺,就好像天使一般,進而用幻想中的形象來要求自己、塑造自己,彷彿那才是他自己,而現實中這個醜陋的人只是一個討厭的陌生人,或僅僅是自己病了。

    她寧願相信自己是一個病人,也不願面對自己原本就是一個凡人。畢竟,病人的身份給了他希望,畢竟“治好了”,她就可以如自己幻想中那麼完美了。因此,她不願承認自己原本並沒有病,只是她一直不能接受平凡的自己。如果非要用病來形容,那麼她的病不在於症狀本身,而在於她不能接受她自己罷了。

    而這一切的來源在於——無論他怎樣努力,也無法滿足他爸爸的要求。因此,在現實中無法滿足的時候,她就悄悄地在幻想中滿足。雖然現實中她依舊平凡,但在她的幻想中她早已經如同仙女一般完美,早已經凌駕於父親的要求之上,早已經成了一個不會被所有人傷害、否定的完人。

    每個人都會有想象,其實患者最開始的想象也是無害的,但正如皮格馬利翁效應一般(希臘神話裡有一個雕塑家,名叫皮革馬利翁.他愛上了自己雕塑的一個女神雕像,他把雕像當成是有生命的美麗女郎,日夜傾訴者自己的期望.在皮革馬利翁的期望和愛護下,雕像果然變成了真人,與他“白頭偕老”了),當一個人沉浸在自己的想象之中,寧願相信自己幻想的一切是真實的,並愛上了自己的幻想,那麼幻想中的人就已經不再是一個虛幻的人物,起碼在他自己心中成了一個有血有肉的人,慢慢的這個幻想中的人在他的內心中開始有了生命力,開始有了自己的性格,有了自己的脾氣,有了自己的情感,甚至有了對現實中自我的控制力——慢慢地他開始脫離了真實的自我,被幻想中的那個人所控制所左右,好像他就是他幻想中的那個人。

    結果他評判自己的尺度就不再是從本來的自己出發,也不是從現實出發,而全然按照他幻想中的那個人的標準、喜好、超然的能力出發——他喜歡什麼,他不喜歡什麼;他能接受什麼;不能接受什麼;他嚮往什麼,討厭什麼;他做什麼,不做什麼;他應該表現出怎樣的情感,不應該表現出什麼情感——都已經不再是按照自己內心中真實的意願,而全然被幻想的人所左右,他已經不再是原本的他。

    這一切的過程就好像被魔鬼附身一般地可怕,慢慢地他被魔鬼所吞噬,魔鬼成了控制他的力量,而他自己再也無法左右自己,真實的自己慢慢被放到了一個角落被蒙上了雙眼與手腳——他已經成了一個傀儡。當然他甘願出賣自己,正如“魔鬼契約”一般,魔鬼許諾給他所不具備的才智,能力,榮譽,讓他可以超越自己所面臨的困境。

    “個人最初可能有著比較無害的,把自己描繪為某種充滿魅力的角色的想法。接著,他在自己的頭腦中創造出一個他“實際上”是、可能是、應該是的理想化形象。然後是最具有決定性的一步:他真實的自我逐漸消失,於是可以用來實現自我的精力被用來使理想化的自我成為現實。他的“要求”是企圖保持他在世界上的地位,即合適並支援他理想化自我的完美性重要性的地位”——卡倫.霍妮

    一位患者對此是如此描述的:“ 關於我的完美主義,好像是很強大。以前把自己關在家裡的半年中,除了晝夜顛倒,形如活屍一樣,還有,就是看言情小說,我是把自己想像成電視裡的女主角,能得到所有人喜歡,如果自己有一些心機,反而有罪惡感。就像現在,每天還會幻想,下班走在回去的路上,會幻想女主角的憂憂鬱,落魄卻孤清,感覺自己的一舉一動都在聚光燈下,會幻想自己的行為和女主角的一樣。但同時會為這種幻想羞愧。完美的白日夢經常在我的意識中出來——言情小說裡的女主角呆呆的,無心機,最重要是很多人都喜歡她,還有悲天憫人的美。淡雅如菊,有一種活在詩意的浪漫之中。你知道嗎?就在這時,我完美主義又出現了,覺得自己很有才。我覺得真實的自己就被這種完美幻象制約了。我的一舉一動,會在心裡幻想女主角的行為。就比如,我在等紅綠燈時,我會流露出天真呆呆的表情,這時就好像進入了小說或電視劇裡。還有,在開會時,我突然會想自己寫一封特別好的建議信,而我還會不顧名利。這如幻想形象還是如出一轍,我意識到了。日常還有很多這種例子,我覺得很可笑,我才來公司,卻幻想自己做此等偉大的事,討厭自己不自量力,還會在其他優秀的同事面前羞愧。如果我不討厭完美主義,為什麼會這麼難以啟齒呢?還有我對你的完美幻想也是一個制約,畢竟我對你的幻想是滿懷愛心,兼濟天下,捨己為人。所以有時我不明白,我所說的許多問題,你都沒告訴我怎麼辦。難免會抱怨。”

    一些患者小時候非常喜歡看三國,水滸,或名人傳記一類,然後開始幻想自己是其中的人物,但如此的幻想慢慢滲透到了他生活各個方面,他開始按照偉人和聖人的標準來要求自己,來塑造自己,結果無害的幻想慢慢成了自我的要求,而自我的要求慢慢成了一種自我的品德和才能,之後理想化的自我已經不再是頭腦中所空想出來的一個人物,反倒成了一個活生生的,一個真實存在的人——幻想的形象成了他自己。結果美好的想象就成了無情的要求——我應該充滿力量、無所不能、完美無缺、歷史中的偉人抑或是電影裡的情聖。

    但因為現實中的他壓根就做不到這一切,這一切都是扯淡,但他卻也因此陷入到深深的自卑與自我憎恨之中——因為他不能如自己所認為的那般無所不能。

    所以他的生活註定不平靜,一會竄入雲端,一會陷入地獄;一會高高在上,一會卑微無能;一會要改變世界,一會又陷入深深的絕望。

    表面上他和常人無異,但他已經猶如一個著了魔的人一般,就好像帶了魔戒一樣已經迷失了本性。他宛如活在夢中,一個個人化的童話世界,在這個世界中他是優秀的,出眾的,受人歡迎的,完美無缺的,在這個世界中他宛如天使一般,又猶如英雄受人敬仰。但現實卻把他一分為二,就算他有天分,也只是一個凡人而已,所以他比普通人更加脆弱,易於被傷害,因為他的幻想的世界經不起任何現實的檢驗與打擊,就好像紙牌屋一樣脆弱。所以網路影片和照鏡子有時都會給他帶來壓力,畢竟鏡子中的自己並沒有想象中的漂亮,他也害怕拒絕和否定,畢竟這些都會讓他失去想象中的光芒,所以他人生的意義已經不是活出真我,而成了如何保護他的理想國。

    因此,不僅在幻想與白日夢中,在現實的生活中他也必然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來證明自己的卓爾不群。但他所做的一切努力註定不是因為對事務本身的熱愛,而只是為了證明自己的偉大,因此他做的一切並不是因為愛,而是因為怕——他怕自己不能如自己所認為的那樣凌駕於他人之上;他害怕自己只是芸芸眾生中的一員而已。因此,在工作與學習中比常人更加努力;在與人相處中,他更加與人為善;在人品上,他更加具有聖賢般地品德;在對待人生上,他比一般人更加有“理想”。因此他往往會比同齡人更加早熟,在別人還傻傻的玩樂的年代,他似乎就已經開始思考人生及未來,也更懂得如何討好父母與師長,因此他成了別人眼中的“好孩子”。因此,他也會對身邊人有一種輕視,認為他們在浪費生命,是沒有追求的人的芸芸眾生。因此,也許在人生的某個階段,他也許會出眾,出色,也因此有一種飄飄然的感覺,似乎自己已經變成了自己夢想中的樣子,似乎自己已經變得與眾不同,在他的人生因此有了一段難得的平靜期或輝煌期,無論輝煌是來自於現實中的成就還是幻想中的品德。以至於一些患者在治療的時候總無法忘記自己小學一年級是班長,或高中是第一名,抑或是自己是高考狀元一類。似乎那時的天都是藍的,水也是純淨的,心也是美好的,但現在一切都不復存在了。

    就算他完美的幻想在現實中已經被虐的體無完膚,但在他的意識中依然相信自己是優秀的,有能力的,具有超越常人的高尚品德,就算他的努力與品德僅僅是一種贏得別人肯定的工具罷了,他也依然以此來讓自己相信自己的不凡。一位患者也曾經說過:我寧願在現實中死去,也不願面對這殘酷的現實。因此,越加執著與幻想,只能說明他越加恐懼現實,恐懼現實中的自己。

    因此,他會在現實中拼命找尋各種能證明他不平凡的證據,這一切彷彿成了他理想化自我的支撐,就算他的不凡僅僅來自於他的幻想,他也寧願相信這一切是真實的。所以,他在既往的經歷中更容易記住自己的成功,遺忘自己的失敗;更容易擴大自己的優點,粉飾自己的不足;更容易隱藏自己,而不能坦露自己的真心……慢慢地,他越來越看不清楚自己。

    “‘自我理想化’離不了‘自頌’,它帶給個人相當需要的意義感及凌駕他人的"優越感”,但決非盲目的自大,每個人都經由自己特殊的經驗、過去的幻想,個人的需要以及他所具有的天賦,來建立起自己的“理想形象”。若不是幻像具有“人格特質”,那他就無法得到一種“本身”及“統一”的感覺。他一開始就將他解決“基本衝突”的方法理想化:使順從變為善良、愛與神聖;攻擊變為力量、領導力、英勇與全能;冷漠變為智慧、自足與獨立。根據個人的解決方式,使本身的明顯缺點或缺陷變得隱晦,或對此加以修正。——卡倫.霍妮

    比如,一位患者他一直活在偉人幻想之中,當然他現實中也是有能力的,但也有很多不足,不過他卻巧妙地逃避了失敗,粉飾了缺點,比如雖然他掙錢多,但同行中依然有很多人掙錢比他多,但在內心裡他依然鄙視那些掙錢比他多的人,因為他認為那些人只知道掙錢,但自己比他們有文化,有修養;當然一些大學教授當然是比他有文化,不過和這些人比較的時候,他又認為自己有商業頭腦,所以依然比那些書呆子強,並且他認為真正的精英在民間;而且在兩性關係上他也非常純潔,因此也瞧不起那些亂搞男女關係的人,其實如此的驕傲僅僅是掩蓋了他在兩性關係中的無能,因為他害怕被拒絕,所以他壓根就不敢爭取。在如此自訟下,他永遠是最好的,最牛逼的,最出色的,最……

    有時如此的驕傲自大並不會好像煤老闆一樣顯示在外在,畢竟這一切是他無意識中自編自導自演的話劇,是在他內心之中的,外人並不會知曉,他也不想讓別人知道這一切,這是他自己“秘密王國”,只有在治療的時候患者才有勇氣把這一切和盤托出,畢竟在他的意識層面他依然要偽裝的和常人一般,畢竟他享受的是低調的奢華,如果別人知曉他的狂妄自大也會給他帶來不安全——畢竟,這會讓別人招致別人的反感和嘲諷。因此,他就好像是“潛伏”一樣,這一切都是在他內心中秘密進行的,如果不加註意與分析,就連他自己都意識到不到這一切的存在。因此在和別人的交往中,他還容易給別人留下隨和和謙遜的印象,因為他需要一個面具來掩飾他內心中的瘋狂,所以他更多的時候會一個人獨自欣賞自己。正如一位男性患者告訴我,在他成功地組織了同學聚會,看到同學都笑逐顏開的時候,他往往會一個抽著煙,欣賞自己的“傑作”,並在暗地裡“崇拜”著自己。所以,他總是能找到自己比他人優秀的各種理由,似乎自己註定與眾不同,自己註定不平凡。

    因此,他往往是是“套路高手",雖然說一個人欺騙別人很容易,欺騙自己很難,但對於一個生活在幻想中的人來說,自欺已經成了一種“習慣”,成了“點石成金”的工具,他往往不會檢驗其真偽,只需要那對自己有利的結果。比如,當一個人因為恐懼而逃避社交的時候,他往往會欺騙自己說,自己是一個內向的人,不喜歡熱鬧的場合;當一個人因為不擅長某件事的時候,他往往會很快地放棄,對自己說自己壓根就不感興趣,其實他只不過是為了逃避失敗;當一個人及其病態恐懼死亡,恨不得一天跑好幾趟醫院以求得醫生無病的保證的時候,他往往會欺騙自己每個人都害怕死亡,但其實只不過為了掩蓋他不能和凡人一般死掉的現實……

    避重就輕,推卸責任之後,那麼他就沒有問題了,而且大多數患者經常運用的一個套路就是把一切都責怪到症狀的頭上——是症狀不好,而不是我不好。他把自己和症狀分的很清楚,就好像天使與惡魔一樣,就好像這兩者是勢不對立的兩級。畢竟,如此他又可以維繫自己是一個極好的人,並把一切的失敗都責怪到症狀的頭上。他因此又可以維繫他的幻想——去掉症狀,我就可以成為我想成為的人,生活就可以按照“正常”的軌跡進行,而不是如此不堪。

    因此他比常人更加容易焦慮,他害怕失敗、害怕被拒絕、被否定、被傷害、被拋棄、被輕視……任何會讓他“平凡”的東西。

    生活本來可以很簡單,但卻被患者弄的很複雜,雖然很累,但對他來說卻很有意義,畢竟經過他主觀的美化,客觀的維繫,三觀的端正,人際的和諧,那麼他就已經成功了,成為了自己所認為的不平凡的人。

    但就算如此,他也沒有找到真正的安全感,畢竟這一切都是假裝,他內心中已然充滿恐懼,他恐懼別人識破他的套路,恐懼別人發現他原本的脆弱與無能。因此,一位女性患者告訴我,越是親密的關係就越讓他緊張,越加放不開自己,因為他害怕別人發現他的不好,和本來的面目。

    他因為幻想而驕傲,卻也註定因為現實而自卑,畢竟無論他怎樣努力依然無法擺脫現實中的自己,依然無法擺脫自己作為一個凡人的存在。他入戲太深,還真把自己當成了幻想中的人物,插上雞毛還真把自己當孔雀了。因此,他非常需要成功,榮譽,成就,面子,名望,地位,金錢,權利,尊重,重視,等一切“好”東西,畢竟只有如此他才能維繫幻想。因此,他往往具有超凡的雄心和抱負。所以患者往往對權利與地位;美德與人品;口碑與評價非常的在乎,畢竟只有獲得更大的成功,只有得到更多的肯定,只有維繫更多的美德,他的理想化自我才能顯得更加真實可信。所以患者往往非常在意成敗得失,無法面對自己的失敗。正如一位重點大學的學生非要退學,究其原因就在於學校的“牛人”太多,他無論怎樣努力都無法與其齊肩。

    越是沉浸在理想化自我當中,就越加對極致的完美執著,他要在各個方面做到無懈可擊的成功,正如一位男性患者告訴我,他工作和做生意,不想讓爸爸的任何幫助,因為他想要沒有“毛刺”的成功;而在人際交往中,他也極力處好和每個人的關係,因為他想讓自己討厭的人都喜歡自己,並且他也有處女情結,因為他希望自己的女人也同樣無可挑剔,因此,他找不到他想要的女人,而且也不敢找女人,因為他擔心談到結婚後妻子對著電視機說:老公,你怎麼沒有電視是的那個人成功?因此,他要在群體中成為最優秀的,如果不是他就會抓狂。

    沉浸在幻想之中的時候,那麼這個人最害怕的就是現實,所以患者會極力逃避現實,逃避人群,畢竟這樣才可以繼續“意淫”,才可以繼續自欺,繼續做自己的黃粱美夢,所以患者怕人,畢竟人是有思維的,人可以識破他的謊言,看清他的真相,因此他必須遠離人類。

    其實並不是他人可怕,也不是他人用苛刻的要求來審視他,只不過是他一直用人類所不能及的要求來要求自己罷了,所以表面害怕他人,實則是他害怕他自己,害怕自己做不到自己所期待的,所要求的。

    雖然現實不斷提醒他,他只是一個凡人,和別人並沒有什麼不同,但他卻依然活在自己的幻想之中,依然無所不用其極地逃避真相。因此,他拒絕拒絕承當任何責任,拒絕冒任何風險, 因為在一個人的世界中才最安全,才可以繼續維繫他完美的幻想。就算一些事情他沒有做過,他都認為自己一定做的好,所以一位患者當彈吉他自己彈不好的時候都非常驚訝,我怎麼可能不會談!當女友和他分手的時候,他也非常震驚,他怎麼可能和我分手?面對現實的恐懼,會讓他更加沉浸在成功,寶馬,美女的幻想之中,而越沉浸在幻想之中,在面對現實的時候,他談到簡直是在自殺——自殺般的痛。

    “天才的潦倒不遇,是瞎撞瞎碰似的偶然如此呢?還是他內心和環境的性格使他必然如此呢?是他的心靈跟現實的衝突呢?還是那粗魯的現實恃強凌弱,向他高尚的心靈開仗呢?”——《唐吉訶德》

    如唐吉訶德一般,他也同樣會活在自我美化與黑白顛倒當中,這一切都是為他理想化的自我而服務的。比如他患者會把自己對異性的恐懼解讀為純潔,會把自我壓抑解讀為美德;會把對異性的依賴與迷戀解讀為對愛的執著;也會把貪婪解讀為追求理想;會把病態的執著解讀為上進心的體現;會把對異性的玩弄解讀為,自己魅力超群……所以,此時真正的品德與能力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幻想中的自己的形象,然後就會把自己幻想成,塑造成幻想中的人物所擁有的各種品德,然後自編自演地活在自己的腳本當中,也不惜把自己真正的人生搞成一個笑話。

    他有如活在幻境之中,已然分不清幻想與現實。

    當然,每個人對人生都會有美好的期待,每個人都希望有一個更好的自己,但更好的自己是一種可能,而不能強求。但患者則錯把希望當成應該,把幻想當成理想,他錯把幻想中的自己當成了真正的自己,他已經分不清想象與現實的區別。

    而且這還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他不僅把想象中的完美的人當成了自己,並且也已經按照如此完美的自己來要求自己,塑造自己,並且也要求別人的尊重與認可。結果他彷彿成了一個落魄的貴族,雖然並沒有任何權利,卻按照貴族的要求來要求自己,也同樣要求別人按照貴族的標準來尊重他,並且為了達到這樣的目的,他不惜壓抑自己真實的情感,一味地表現的禮貌,高尚,紳士風度,其實這一切也都是為了贏得別人的接納與肯定。結果他越來越不是他自己,而且也越來越討厭他自己,所以,他在自己心中永遠都是一個“罪人”。他就好像落入沼澤一般,越加症狀,反倒陷的越深,因為他無論怎樣都不能滿足自己心中那些“應該”。

  • 6 # 愜意情感說說

    緊張是一種心理現象,緊張的準確定義最早是由加拿大生物化學家漢斯·賽爾在 1950 年提出的。經過很多對動物和對人的觀察表明,各種壓力都會導致典型的或非典型的生理反應,形成造成壓力的因素,塞爾稱之為“緊張狀態”。

    一般來說,在一定的條件下產生的緊張,如果使人們在工作時全神貫注,那麼這種緊張就稱之為積極緊張 。但如果要求過高,使人無法勝任而成了負擔的時候,這種緊張就稱之為消極緊張 。

    如題所說的上臺緊張,就是消極緊張,這種消極緊張導致的結果就是說話結巴。當你的緊張問題解決的時候,你的結巴自然就好了。

    要解決緊張的問題,首先要明白自己為什麼緊張?

    心理學指出,緊張是一種狀態,這種狀態可以是由身體負擔所造成,也可以是來自自身的心理因素 ,如情緒低落或高漲、煩惱、挫折等。

    上臺緊張多來自心理因素,因為你自己在上臺之前就膽怯了,怕自己講不好,怕說錯了被人譏笑,怕到上面忘詞了,所有這些,你都上臺之前想到了,已經在自己嚇唬自己了,根據墨菲定律,你怕的事情果真發生了,你上臺就忘詞了,被人笑話了,這樣的事情發生一兩次之後,你就會更加緊張,緊張到口吃。

    弄清楚了緊張原因之後,對症下藥,效果會事半功倍的。

    我是天生的演說家。在我出生的時候,我就用響亮的笑聲像全人類做了一次是一場偉大的演講,這世界我來了。

    我是天生的演說家。我是炎黃子孫,龍的傳人。我的血脈流上著華夏五千年古聖先賢的智慧。

    我是天生的演說家。我擁有一個星球上最獨一無二的思想。一切的偉大存在都在期待我的開口。

    不要以為可笑,以上文字你說上百遍的時候,你的自信就被釋放了,緊張就趕跑了。

    02“事無備則廢”,不打無準備之仗,上臺前要熟悉演講內容。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

    緊張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對演講內容的不熟悉。這一點。很容易解決。你只要在上臺前,把你的稿件多熟練幾遍就ok了。

    你要對演講稿的每一句話,每一段文字都認真反覆的練習。找家裡人朋友聽一聽。或者自己對著鏡子反覆練習。至少要練習二十遍以上才能達到脫口而出練的程度。

    賣油翁為什麼能把油“自錢孔入,而錢不溼”, “無他,惟手熟爾。”熟能生巧,當你把稿件爛熟於心時候,就會胸有成竹,緊張自然就不見了。

    03自己預演幾遍,並錄製影片,自己看著自己的演講影片,找出不足,一步一步的改正。

    現在科技發達了,自己錄製影片簡直是舉手之勞,不費吹灰之力,自己在家裡練習的時候用手機錄一個影片,把整個演練過程錄製下來,然後自己看一下自己的演講影片,這麼直觀的的去看,能很快的看出自己的哪裡不足,哪裡需要改進。然後一步一步的去改。

    改成時候再重新錄製。多錄製幾遍多改正幾遍,經過多次的根據影片逐步改正以後,你就能達到一個完美的境地。當你看著自己的影片,自己覺得滿意的時候,你會發緊張早已拋到九霄雲外,而且你還會產生一種表現慾望,因為你自己滿意了,自信了,就會產生一種表現的慾望,一種想得到你的聽眾認可的表現欲,此時,你再去演講,一定會感情飽滿,聲情並茂,贏得陣陣掌聲。

    總之,要避免上臺演講,首先要進行積極的自我暗示自我鼓勵,克服心理因素,然後要多練習,多自己找問題,自我改進,這樣,你的上臺很緊張,說話結巴的問題就解決了(ENG )

  • 7 # 西白漢喬

    想著:臉大不害臊。

    我最煩的人是得瑟。這時,你就當褒義詞。使勁得瑟,不怕人家討厭你。你越噴,我越得瑟。

    等你面對大庭廣眾,從容自如時,即成就了自已。但,也是該收斂之時。漸之,恰到好處。否則,開始的話,我是坑了你的。

  • 8 # 失眠治癒的鱸魚

    儘量接納結巴,接納手抖,接納臉紅,把這些當作是自己的正常反應,不去對抗,企圖消除。明確主目標——上臺把自己想講的講清楚就ok,哪怕慢點,有點斷續都沒事。

    我不喜歡,害怕與人交往,這問題甚至變成我沉重負擔。壓到喘不過氣,壓到抑鬱,失眠。每到一個新環境,我要花很長很長時間,不是說就融入了,只能說勉強適應。不懂怎麼快速跟別人熟悉。與人交往時,不懂如何找到那份自在和平靜。其實,我覺得自己一個人挺好的,只是總難免要與人打交道。怎麼打招呼,怎麼寒暄,怎麼開玩笑,說話臉紅怎麼辦……

    那是十幾年前的我,有幸,我透過學習了些心理方面的書籍,還有實踐,讓自己從心態到行為都有了改善。現在的我不再把交際當負擔了,雖然也不是交際很好,但起碼不怕,不是障礙了。下面給大家分享下我的一些心得。主要有兩點,第一,也是最重要一點是接納自己,做自己。第二是不躲自己害怕的事情,甚至偶爾可以挑戰下。

    接納自己,做自己。做自信的自己。積極自信的人生是揚長避短,而不是補缺。缺是補不完的,也未必補得好,也沒有必要全補好。能把自己優勢發揮出來,就是成功積極的人生了。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優缺點。有些人外向談笑風生,交際自如,但思考方面未必比得上內向的人。有些人內向,雖然不善交際,但善於思考分析。沒必要非要把自己活成別人的影子。自己優勢在思考分析這些內在方面,何必強求自己一定要像個交際花那樣左右逢源?!到一群人的交際場景,不是非得要求自己要招呼到每個人,要說很多話才叫融入。不想多說,那就說少點,聆聽下別人談論的內容,能接話就偶爾接接,不接聽聽也沒事。但最好能聽聽別人在說些什麼,起碼知道為什麼笑為什麼鬧,這樣也不會突兀。一群人中不可能個個自己都喜歡,喜歡的多搭幾句話,不喜歡的就不理也是人之常情。以前的自己,就是太強求自己一定要多說話,多招呼人,要求甚高。以致每次交際潛在壓力很大,讓自己想排斥,想躲避。注意力都放在強求自己達到不適合自己的事情上了。剩下就沒多少精力去注意別人談論的內容了,別人聊什麼都不知道,那自然就顯得突兀了。接納自己,做自信的自己。一句話很簡單,但做起來就沒那麼容易了。但只要方向對頭,會慢慢變好。(改變心態,提高自信,有興趣可以看看我另外的貼“轉變心態最重要”)

    不躲害怕的事情。以前跟女生說話臉紅,特別是漂亮女生說話。所以儘量少說話。後來,轉變觀念後,沒關係,照樣說,臉紅?那就紅嘛,那又怎樣。心裡想,紅是因為看得起你,哈哈。旁人笑,那就笑吧,又能怎樣。該說什麼繼續說下去,說不定最後不好意思的是那女孩,而不用自己急著躲避。其它類似交際場景,如在眾人面前說話,也是一樣道理的。不躲一次,就少一次消磨自己的自信,增強多一點信心。別小看這每一次小場景,日積月累的話,越躲越怕,越不躲越不怕。記得看過一個心理訓練,就是要去商店,挑選看起來比較兇的店員,買了東西,找理由要退。目的不在於是否真的退成,而是挑戰恐懼的過程。往往經歷過幾次之後,會覺得,這類兇的人都不怕了,其他人就更不怕了。我沒有刻意去做這個訓練,只是自己生活中一旦遇到類似事情,儘量不躲避,儘量試試。我大學時,有意去參加演講社,辯論社。記得演講時,臉紅得燙得要命,手抖得演講稿直晃。下面觀眾笑得厲害,沒關係,心理暗示“對對對,就這樣”,把臉紅,手抖當正常現象,接納自己會這樣。慢慢地,自己就會淡定下來。練的次數多了,情況會變得好很多。雖然還是會臉紅,手抖,但沒關係啊,我接納,我也並不是要消除這些現象。只要我能把我想講的內容表達出來,目的就達到了。

    我現在的職業是軟體開發,多數時候是面對電腦。不用靠交際,靠說話吃飯。有時見客戶,或者聚會,我也坦然,混在一起,也可以玩得瘋……做自己,挺好的。

  • 9 # 深圳緣明

    這個是缺乏鍛鍊、緊張造成的。我記得剛出大學校園步入社會時,上臺就忘詞、緊張發抖,隨著時間的推移,經驗積累,上臺的機會越來越多,現在幾乎是脫稿講話。給你三點經驗建議: 一、上臺時,你眼睛不要看臺下某個人或某個點,你雖目視前方,但虛看,想象成某個景色或背景,這樣就杜絕某個別人的表情影響到你的情緒;二、準備好發言稿標題內容提示,當然必須先要熟悉你要講的全部內容,然後提煉標題重點,提醒你講的過程中怕忘記關鍵內容;三、在家裡對著鏡子多鍛鍊,學會在家人面前試講幾次,讓他們幫你矯正肢體動作提改正意見,把家人當成你發言講話的物件,幾次就好了。以上建議供參考。

  • 10 # 1328505第十二人

    簡單的說,第一次上臺說話,演講,唱歌等等一般人都會緊張,兩腿沒發抖就己很不錯了…,這和腎上腺激素有很大關係。就像從沒學過表演的人去拍電影,當燈光打的雪亮,那邊導演一喊“開始",那人腿肚子就開始抖了,不來回十來條根本上不了鏡頭…。唯一克服的辦法就是多上臺幾次,多去拍一些鏡頭,這樣就會越來表現越好,越來越自信。

  • 11 # 心靈觸碰情感語錄

    習慣。習慣面對大群人。

    在房間裡對著鏡子練。在宿舍裡對著舍友練。

    時間久了,自然就不會有問題。說話緊張結巴,要多鍛鍊自己溝通能力,多用語言表達自己想說的,要自信大膽的說出來,不要吞吞吐吐,在生活中多和別人交流,只有多說話多鍛鍊,才可以慢慢的改掉自己的壞習慣,

  • 12 # 風渺影視

    不自信的表現吧。多學習與人交流,勾通。多看看關於演講方面的書籍,先提升自己,其他的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你們說是嗎?

  • 13 # 66龍捲風

    第一,情緒緊張,怯場。上臺之前做幾個深呼吸,舒展身體姿勢,平復緊張心情,告訴自己任何人上臺都會緊張,不要有太強的得失心,我們講話不可能讓所有的人都喜歡,做好自己就行。把自己的注意力轉移到一些美好的事物上,比如漂亮的會場,友善的聽眾;環顧下面聽眾,多看看對你微笑,給你鼓掌的人,與他們進行眼神交流,甚至語言互動,來熟悉整個講臺環境。有機會了多登臺講話。

    第二,思路不清,上臺之前快速整理出你想要表達的幾個點,並使用第一,第二或者首先,其次等邏輯關鍵詞圍繞這幾個點展開自己的發言,向這幾個點中填充內容即可;

    第三,缺乏信心,多給自己積極暗示,對著鏡子說自己是最棒的,你能行,大聲講話提升信心。

    第四,缺乏鍛鍊,我們對自己熟悉的事,熟悉的人往往不容易緊張,就像我們開車一樣,新手時對車不瞭解,一摸方向盤就緊張的腿腳發抖,但是真開的多了,慢慢就好了;所以平時多加練習,準備一份講稿,自己對著鏡子練習,注意自己的面部表情,調整自己的發音,舒展自己的姿勢;請身邊的人來聽聽,幫自己多提意見;還可以錄音練習,計時練習,發現各種問題,然後加以改進,相信熟能生巧,勤加練習總能做到那個最好的自己。

    最後,加油,共勉。

  • 14 # 煥錦口吃矯正

    一,幾乎每個人上臺講話,都會緊張。這屬於正常的怯場心理,這是人自我保護的本能使然。汪涵、何炅、撒貝南等見慣大場面的名嘴們,當眾講話時也會緊張的。

    緊張了,呼吸紊亂,發音器官僵硬,甚至大腦短路,此時說話張口結舌、結結巴巴,再正常不過了。

    也就是說,你的口吃是緊張引起的,解決了當眾講話緊張的問題,口吃迎刃而解。

    這個問題怎麼解決呢?

    該上臺時,不因害怕而逃避。怕歸怕,面對歸面對。面對後,不理會緊張,緊張就緊張,允許自己緊張,帶著緊張該怎麼說怎麼說。哪怕你此時聲音顫抖,說話結巴,也不要管,你只需要關心要說的內容有沒有說清楚,要辦的事情有沒有辦成。你登臺的目標不是為了不緊張,而是為了表達。當緊張發生時,帶著緊張去做你該做的事情,這就是最明智的做法。如果你總是關注緊張,並試圖克服它,必然會強化這種緊張。緊張就像是一杯渾水,你想透過把水拿起來晃使它變清澈,肯定辦不到。因為晃本身,就是使它持續變混濁的原因。同樣的,這個世上沒有人為克服緊張的辦法。跟緊張對抗,只會強化緊張。相反,帶著緊張該幹嘛幹嘛去,在你認真講話、做事的過程中,這種緊張自然慢慢平息。每次登臺時都這麼做,隨著臨場經驗的增加,這種緊張自然會越來越輕。

    二,如果你說話前有口吃預感、口吃意識、口吃恐懼,那你就是病態口吃了。病態口吃源自心理陰影。以往因為口吃被打擊的經歷,被潛意識記錄下來,成為陰影。陰影一發作,就會產生口吃意識、口吃預感、口吃的恐懼感、緊張、難發、口吃。難發、口吃發生後,你糾結不已,這樣又會加重陰影。這就是一個惡性迴圈。這種情形中,緊張、口吃源自心理陰影,陰影沒了,症狀自然大大緩解。那麼,陰影怎樣才能沒有呢?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私信我或給我留言,進一步交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陷入婚外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