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老路書法

    書法的最高境界就是晉朝書法家們所說的尚韻。

    那麼“韻”到底指的是什麼呢?韻指的是在思想情操和學問修養上的自然流露,韻是一種活潑的生機,在形式上如雲煙之輕靈與虛無。它是一種非常玄妙的,超乎於技巧層面的東西。

    這樣說來,中國的書法藝術走到唐朝,就已經脫離了原來的軌道。因為唐朝的書法法度森嚴,所以才有了後來的楷書四大家。

    書法藝術發展到當代,人人都在追求法,都在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殊不知,沒有那麼高的思想情操,沒有那麼高的學問,書法只能一天天走下坡路。

    正所謂江河日下,一瀉千里。

  • 2 # 薪火之路傳薪火

    沒有最高,只有更高。

    所謂的“最高境界”應是歸真。物我兩忘,返璞歸真。

    從藝術角度而言,我們都公認鍾繇、王羲之、王獻之、楷書四大家、宋四家……這些歷史上著名書家在常人心目中,已是巔峰人物。然而試想他們自己心中或許仍有不滿意的地方,仍然想攀登更高的藝術巔峰。

    縱觀歷代書家名作,其大多皆出自於無意而為之作,且都有其特殊的歷史背景和命運歷程,從而激發、迸發出不朽的藝術火花,遂名垂千古,另後人敬仰膜拜,然又有多少人能真正體會和理解其中的苦辣酸甜……

  • 3 # qSy112233864喜樂孩子

    我認為沒有最高境界。

    要說高,就是完美,隨心所欲地寫,隨便人評,雞蛋裡挑不出骨頭來。

    書法應實用,絕不是什麼醜書,畫符,蟹爬草。

    那怕把康熙字典翻開,找不常用的字,寫出來也讓人贊,絕不是練半輩子,就會寫床前明月光,永遠看不到月亮。

  • 4 # 範雲峰

    書法的最高境界,除了有雅俗共賞中庸之道外,我認為有三點,一是有傳統的書法功夫,有傳統的文化素養。二是有時代書法的風格,時代的面貌。三是有自己的風格,自己的個性,透過一幅書法作品,能把自己的性格、學術、心情和藝術素養、以及人格修養表現出來書法作品。

  • 5 # 書法對聯大會

    揮灑自如,

    氣韻非凡,

    或如奔馬,

    或若行雲,

    動裡有靜。

    靜中有騰,

    無論整篇章法或者字型架構,都有藝術美感,或抽象或迴環,這只是我個人理解,我從沒學過書法,也不懂這個,但是愛好塗鴉寫字。

    附上塗鴉,請老師們辛苦打個分!

  • 6 # 驚鴻888

    書法有最高境界。

    書法是門博大精深的藝術,王義之書法靈動飄逸又不失端莊之美,為書法第一人,估計是最高境界,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 7 # 冰城晉人李

    書法最高境界要達到雅俗共賞的美\!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書法美如選美女一樣!大家認可的美!書法第一看章法,二筆法,三結構,四墨法等。瘦硬可通神!書家情感熔合在章法,筆法之中!如唱歌聲情並茂!書\法正體出書家和作品精氣神!剛柔得體!靜態書體求動!忌死板!動態書體求靜!忌飄!真正功夫在字外!讀萬卷書,行幾十萬里路,讀臨千家碑帖,拜百家古今書法大家為師!真正書法大師不看的名頭,地位!看書法真功夫!認好書法為師勤學苦練!沒有二三十年功夫是不行的!鬼畫符的人真不少!書法成大家古今也不多!如拜佛之人有凢人真正修行成佛一樣!墨海無涯苦作舟!

  • 8 # 家居工作室

    書法的最高境界如同古代劍客的人劍合一,無論是筆法還是章法都體現出人對筆的控制感。

    一點一線都能看得出來。有萬豪齊力,也有厚重筋強。

    其二結字,有九成宮和米字格,無論哪一種,通篇都能找到結字的規律性。

    其三大章法,書法作品的意像表達手法,能夠在章法也就是第一感覺裡看出整幅字的感覺,是否通達,大氣,娟秀,險峻。有亂石鋪路,也有行列整齊,有繁星點點,也有氣吞山河。

    總之,最重要,可以引起人們心靈層次對美感的共鳴。這是最重要的!

    就像印象派的畫作進不了盧浮宮,而只有楷書才能稱之為真書,但是無論哪一種都有可能經的得起時間的考驗。心靈的共鳴是最重要的。

  • 9 # 乾得堂

    中國傳統書法的最高境界,是書者功力一一法則一一筆意的綜合表達。傳統書法中的任何情緒、想法、風格、以及所成就的藝術語言,表達方式、能力,都藉此而出。缺乏功力一一法則一一筆意的書法,不可能成功表達情緒、想法、風格以及成就的藝術語言表達方式和能力體現。中國傳統書法中的任何一個成就者,都是功力深厚,法則嚴謹,筆意精妙。正是具備了三者綜合素質與達到的高度,才成就了他們書法作品的崇高境界。

    …可是現在的書者,在此三者綜合素質達到的要求,都難以讓嘗者看到,又怎麼可能再講書法中的境界?要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精神,以及傳統書法中的審美價值與境界,必須直面功力一一法則一一筆意。由此而通達書法中的境界追求。(書法自寫)。

  • 10 # urna風之度0

    書法的最高境界是:自我當下的情感思想的馭字自由。

    這種自由伴隨有幾個特徵:

    1.有我之體。相當多的人一輩子沒有自己的字型,帶著書法面具(如王羲之體、顏體、趙體、王鐸體、啟功體)在書寫。無體者必無自我。有我體者自我意識才會形成。

    2.忘記技法。擁有深厚的書法功底,但忘記技法,無意識使用技法。一個人憤怒,他不會去表現憤怒:跺腳、罵人、廝打、面紅耳赤、聲嘶力竭等憤怒技巧(就像書法技法),他在一口怒氣之下,無意識下就憤怒特徵(形式)爆發了,而且還不重樣。真正書法也如此,不去表現書法技法,但無意識、想都不想就使用了書法技術技法,氣機精微之下也不重樣。

    如果在寫時考慮這個字怎麼寫好看,把意識放在字法上,絕對不是上乘的書法。譬如抄詩摘詞等,只是“表演式書法”、有為書法、技巧書法。

    最高境界書法,怒則字重,喜則字輕,憂則字滯,逸則字靈。字隨心轉,筆觸心結,自然而然,鬼斧無意,氣機自由。

    3.得意忘形,形意一體。即重意且不追求形式但有形式之美伴隨。藝術與工藝的區別在於,藝術是基於技法技術且有情感思想(意),工藝著重在形式技巧。前者愉悅心靈,有靈魂之美,後者愉悅眼球,有形式之美。藝術必有工藝基礎,工藝卻達不到藝術層次。

    天下第一二三行書都是“得意忘形、形意一體”的佳作。第一第二行書多有塗抹,形式不美,實性情馭之。

    得意忘形,還有一層意思,就是當下的意駕馭當下的形。譬如用王羲之體、顏真卿體、啟功體抄寫“卻把青梅嗅”,王羲之體、顏真卿體、啟功體有“精氣神”,但絕無“卻把青梅嗅”的當下靈魂,這顯然是“得形忘意”,失去了書法的本質:情感思想。

    書法的本質是情感思想,書法只是表達情感思想的通道。

    凡是提倡“重、拙、大”等固定形式風格的理念者,實質沒有理解書法的本質,情感思想乃龍行在天,氣質氣象萬萬千千。就算是同一個人,情感思想之喜怒憂思悲驚恐怡等各具氣象,豈可以一個面具“重拙大”覆蓋之?如按此標準,第一二三行書則不合格。

    4.人書一體。書法即我,我即書法,天人合一,人書相融,人書一體。性情所在,氣之所至,氣象萬千,氣機精微,以意馭字,以意馭形,以意馭文,不可重複,不可描述,不可再現。

    一個人當時很憤怒,他過後能重現彼時憤怒的精微狀態嗎?神仙都不可能。書法也是如此。只有重書法形式者,每次都能寫得一模一樣,因為“重形無意”。

    書法成長過程,是一個去璞我,升我技,尋自我,成自我,退我技,忘自我,得自由,達超我的心階之路,很多人在臨帖時,積習之下,自我倒下,失去自我,入而不出。

  • 11 # 濃淡任由冰雪中

    書法入道為最高境界,即第三境,書風無為簡淡而清遠,雋籀而書卷。不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技的層面。而是: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境界。為最高書道境界。

  • 12 # 牛鳴霄漢

    古人言:"書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而已。"書法的最高境界,也就是人的精神氣質的體現。一個人的書法裡,有他讀過的書、走過路,有他的思想、抱負、修養和為人。

    書法作為一種獨特的藝術,像詩人之詩、歌者之聲、舞者之舞一樣,由文人的情思、哲人的胸懷、禪家的定力,加苦練功夫化合而成的。

    書法是人格、心境和性情之事,只有好的心境才能有好的書境。王羲之為例,他所在晉代的主導哲學是以老莊為基礎的玄學,玄學尚無,無則超曠空靈;而王羲之又信奉孔孟之道,儒家濟世思想使他終身不能忘懷。正是這種亦儒亦玄的情懷,造就了王羲之那種"中正沖和""如孟子言性,莊周談自然","瀟灑出風塵”的最高境界的蓋世書法。

    所以,練書法還得要練"字外功"。

  • 13 # 瞭然翁523

    書法的最高境界:一一書卷氣。

    書卷氣指:

    |,學識、修養、品性、情操的體現;

    2,氣質、風度、藝術、功力的流露;

    3,長期讀書、實踐、採索、精研的成果。

  • 14 # 鄭劍懷

    名聲,才華,和對後人的影響。蘭亭序,也是後人共識為天下第一,王羲之也寫不出第二篇來。才華,酒,和名讓這天下第一行書流傳至今,而後人高仿而無法超越,最大原因是文章不是他們寫的!所以覺得,境界沒有最高,只有你的文采,筆功,與名氣上去了,肯定會給後人留下好評的。象普通人學學練練當修養自己,千萬別把書法當真,我就是。

  • 15 # 千千千里馬

    書法家為了能夠達到這個境界,可謂不知經歷了多少個“為伊消得人憔悴”、“眾裡尋他千百度”才會“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書法為什麼要經歷那麼多“為伊消得人憔悴”的苦心經營?

    這就是藝術需要一個從師法境界,走向無師無法境界的漫長過程。

    我們在師法古人的這個過程中,總是跟著古人走的。所以,寫的怎麼好也是古人的境界而不是自己的境界。

    那麼,有人說了,既然書法最終是要有自己的藝術境界,為什麼不能一開始就自己創新呢?

    這是因為,有的人就是不明白,藝術是有質量的。

    我們也可以想象,假如你不學習經典,不經歷漫長的師法古人的學習,那麼,你楓鬥了一生,可能連古人的一般成就都沒有。

    這不是瞎說,最近網路上有人說範笑歌的書法如何超越古人,是當今的書法大師,我看他的書法,真的連古人的一半成就都沒有。

    做廣告宣傳自己,不是你的錯。但是,書法有藝術,的成就高度在那裡明擺著,你說超過就超過了?

    中國歷史上,有無數書法家,他們的書法也會有自己的特色,也會有無法無天隨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境界。

    但是,有無法無天隨心所欲,不等於成就很高。

    但是,如果能夠進入這個境界,也是書法家老辣成功的標誌了。

    從師法到有我法,這也是一個不斷髮現的過程。

    書法的重複性是很強,而要繞過書法的重複,這個本身就需要從立法到破法的過程和勇氣。

    當你即能立法又能破法了,當然也就進入書法的最高境界:無法無天,隨心所欲而不逾矩了。

    例如,王羲之的《蘭亭序》、顏真卿的《多寶塔》、《祭侄稿》、歐陽詢的《九成宮》、《張翰貼》、楊凝式的《韭花帖》、蘇東坡的《寒食帖》等等,這些作品,沒有別人的任何影子,完全進入到自己的精神世界了,所以給人不一樣的靈魂洗禮的感覺。

    書法能夠進入最高境界,也標誌著書法家的技法與精神的天人合一,達到了書法是我,我是書法的境界。

    所以,我們才可以望其書而知其人。最為書法愛好者,也應該知道有這麼回事,才不至於像一些人,除了自己熟悉的書法,一切都是醜書,這是因為,他們對書法的多樣性和高層次的境界,完全不瞭解的緣故。

  • 16 # 狂喜淡墨a

    書法最高境界是什麼?

    書法的最高境界是能夠感動觀眾。

    給人一種力量,一種精神的震撼力,無論是力透紙背的功夫,還是瑧熟的技法,必須透過藝術形式的表現力,來達到一種書法精神。

    形質美與情性美的結合,才能夠體現出作品的生命力,才具有完美的藝術感染力。

    若無至高無上的“術”性,就無法提煉出書墨的藝術語言,來表達書者的強烈的思想感情。

    因此書法藝術首要的是書寫的筆墨達到精準合度,並且純熟老辣,體現在筆墨的技法嫻熟自如。

    豐富多姿筆畫,而且給人想象的空間,豐腴的線質,飽滿而富有意境,真摯的激情而又浪漫或現實的書寫景觀。

    劉熙載又說:“鍾繇《筆法》曰:‘筆跡者,界也。流美者,人也。

    著名的《蘭亭序》言‘因寄所託’,‘取諸懷抱’,亦隱寓書旨,乃精神者也。”

    由此可見,藝術形式是為書者感情流露而服務的,換言之,思想感情是書墨所要表現的至要,這才有人文境界,是書法精神的顯現。

    書法作品不僅體現出書者的功力和技能,同時也體現出書者的學識、修養、性情、氣質。所以,書法作品盡抒情之能,乃書者的經過腦力活動且縝密加工的精神產物。

    狄德羅在《論戲劇詩》中說:“沒有感情這個因素,任何風格都不可能打動人心”

    書法筆墨黑白體現是具有生命力、是盎然生機,生動活潑,因此書墨跳躍是情感的載體,

    書者翰墨不可脫離自己的性情,性是內在的,情是外洩的。“書法,必須透過攝情達到‘攄發人思’,使觀者在‘不盡之境’中受到強烈的震撼和或得到至高的愉悅,達到心靈感應,書者與觀者具有心相戚。

    書墨作品的創作的最高目的,或者說最高境界。是把自己的感情展示給觀眾,與眾人達到共鳴。證明書已經進入最高度最境界。
  • 17 # 抱庸詩書

    論及境界,應是一門藝術的最上層建築。這個境界,是內涵的高度抽象,精神的投射聚焦,是超脫物質、直抵元神的藝術覺悟,是物性、理性、人性的多維融合。抱庸不慚,淺談一二。

    一、書法的境界究竟是什麼。近代國學大師王靜安言才之學嘗有“境界三論”,第一境為了然境,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要有志向。第二境為苦難境,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要勤奮執著。第三境為超脫境,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換個角度,就是順勢而生、乘勢而起、造勢而雄。一個意思。書法的境界,大理也略同。抱庸以為,書法的境界,在於出於法門、自在超然。

    書法的境界,或在於爐火純青的筆走龍蛇,或在於收山容海的吞雲吐納,或在於經世閱人的窮孑蒼桑,或在於看花開落的氣定神閒,一定是書者付諸筆墨的質樸情懷。

    二、書法的境界應如何界分。抱庸認為,書法藝術品質可分四勝:一是形勝。二是意勝。三是勢勝。四是境勝。形勝,結體或莊穩或險絕,筆鋒正健,結構勻稱,章法和諧。意勝,無論取妍取拙,筆下有珍奇,字中有深味。勢勝,或雄或媚,或柔或剛,都有不同尋常的力量感。境勝,風度氣質,文化涵養,能夠擊中心靈的藝術奇巧。

    書法,方寸之地籠挫天地萬物。此四勝者,能得其一輒為大善,因人喜歡各窮其特,不宜必分高下。

    三、書法的境界予人的啟示。書法的境界,是學書之人終身習學的目標。從境界的層面來說,書法永無第一,而只有審美角度和欣賞眼光的不同。不論隸篆楷草,也不論顏柳歐趙,何種書體、哪個風格的書法藝術,都同樣是上不封頂,都值得終身深學篤悟。

    因此,學顏的棄顏而學歐,學柳的棄柳又習趙,甚至後悔自己當初擇錯了師、入錯了門,大可不必,根本也不是這回事。各書體之間可以交叉學,更名家碑帖可以換著臨,都是書法藝術的打磨豐潤,不應抱有喜新厭舊甚至棄舊的思想態度。

    四、書法的境界如何去培塑。書法境界以技法為骨,以文化為魂。要打磨書法境界,抱庸以為至少有以下幾個問題需要思考把握。

    (1)夯實書寫技能。重要圍繞三個要素――筆法、筆勢、筆意。所謂筆法,傳統毛筆至柔至彈,鋪毫出鋒千變萬化,要熟練掌握執筆、運筆、用墨技巧,能夠自在隨心地勾勒出剛柔並濟、縱橫捭闔、富於張力的線條。所謂筆勢,就是點畫輕重有別、粗細得當,銜接轉遞自然流暢,勢來不可擋、勢去不可遏,使結字具有生命力。所謂筆意,就是以書寓情,透過筆墨來詮釋書者的文化涵養、性格情懷。

    (2)提升書法學養。主要是讀悟臨習古人法帖,初臨而後讀。具備一定臨寫基礎之後,要廣泛學讀碑帖名作。細悟深察古人用筆、線條、節奏、空間技法之妙,融為自已的筆下功夫。宋人黃庭堅曾言:“古人學書不盡臨摹,張古人書於壁間,觀之入神,則下筆時隨人意”。太宗皇帝說的更直接:“皆須古人名筆,置之几案,懸之座右,朝夕諦觀,思其用筆之理,然後可以臨摹”。

    臨帖讀帖,是書法人終身不竟的功課,也是一個養成習慣、提高修養的臻化過程。

    (3)培塑個人風格。盡信書則不如無書。書法臻大境、入高格,必須脫帖而得獨妍。帖讀百家,終為博採眾長、為我所用。讀得多,摹得多,關鍵是為了化得多。杜甫曾言“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此話用於書法修行,再恰當不過。

    結語。欲成境界,須夯實筆下功夫,臨摹諸家法帖,厚積學養,拓寬審美,循古而不泥食於古。天長日久,風格乃成,境界自出。

    抱庸妄談。

    (插圖為抱庸習作)

  • 18 # 李行子

    書法的最高境界是:既有法,而又無法。如何實現“既有法”,如何實現“而又無法"的書法境界?是書法家書法愛好者和著名書法家,需要克服解決的困難瓶徑問題。所謂既有法,是指書法的筆法,書法的結體,書法所遵循的大自然法則,這三者,是決定既有書法法度的關鍵性問題,非常極其重要,否則很難達到既有法。所謂書法而又無法,是指書者的氣和韻,氣韻如何合一。這四個方面的問題,是實現書法高境界不可愈越的學習發展創造創新階段。同一個人的書法境界,不同時期,不同地點,也是不一樣的。最高境界的發揮,更是微妙微肖,多層次多角度的綜合呈現,這也是人們常說的書法博大精深吧!

  • 19 # 莊宇長春子

    最高境界,本來要由寫字和會寫字的人已說,或者教中書協的頭人與眾員說一說,對於門外漢最多隻能是胡猜妄測。本人學識淺陋,雖然寫過一些字,好壞只憑我的感覺興趣,無心去爭名求利,更不知達到什麼境界。偶見莊子一書中,只提及在從藝時,要瀟灑自如,忘卻喜慶榮祿之心,也沒論述到最高境界!

    ,在我認為,也許有二種境界,一是身外境界,一是心內境界,前者可以理解為:功遂名就,為人所欽敬,但這種境界之高,是相對的,沒有絕對。後者,也許忘記了名利,揮筆潑墨,如痴如醉,不知所以,這種精神的境界,唯其自知,旁人不覺,像張旭與懷素之流,他們的內境與外境達到了統一。

    在我認為,所謂書法達最高境界者,莫過如此。

  • 20 # 王者針刀1

    書法的最高境界是閱其書,知其人,表達內心世界的喜怒哀樂,能抒發自己的感受,這就是境界!字的美就像人的溝通,既緊密又梳離,又像脫韁野馬,又像羔羊跪乳,這就是美,有美就有魂,有魂就有精、氣、神,就像一副良藥,使人看了能提神,能進步,能學習這就是境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懷孕八個月我一直住在孃家,婆家既不出錢也不問下,大家都這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