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農人小張生活錄

    近幾年,秋葵受到了年輕朋友的喜歡,銷量也不斷增加,種植面積也不斷增大,市場競爭力也越來越大。但是很多農戶第一次種植因為缺少經驗,採收時發現產量並不高。下面就介紹下秋葵的高產種植技術,供大家參考學習。

    大棚種植秋葵,一般採用保溫效能較好的日光溫室進行,外蓋1層草苫,內部距棚膜30釐米用地膜掛"天幕",地面鋪地膜,後牆張掛反光幕,以增強室內光照。在冬季最冷的月份,溫室內一般夜溫應維持12~15℃,白天氣溫應達25~30℃,日平均溫度13~20℃。遇災害性天氣,需進行臨時加溫,以保證溫室最低氣溫不低於8℃,滿足黃秋葵生長髮育的需求。

    1.黃秋葵的大棚種植方法之選用品種

    以中早熟矮生型黃秋葵品種較適宜保護地栽培。

    2.黃秋葵的大棚種植方法之播種育苗

    播種期以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為宜。播前種子用溫水浸種24小時,然後於25~28℃條件下保溼催芽。芽長釐米時,播於營養缽中,每缽播2粒,覆土1釐米,播種後保持白天溫度25~30℃,夜間15~20℃,一般4~5天即可出苗。幼苗出土後降溫,白天22~25℃、夜溫13~15℃。第二片真葉時間苗,每缽留壯苗歪株。

    3.黃秋葵的大棚種植方法之整地

    冬季栽培黃秋葵要施足基肥,一般每公頃施腐熟的雞糞或人糞尿60000千克。深翻細耙,按50釐米行距開溝,溝內撒施複合肥750千克。然後做成15釐米高馬鞍形小高畦,在壟上覆蓋地膜。

    4.黃秋葵的大棚種植方法之定植

    當幼苗達到3~4片真葉。日曆苗齡30~40天時即可定植。定植前1周降溫煉苗。定植時選晴好天氣,按株距30~35釐米打孔定植。定植後封嚴定植穴,每公頃保苗60000株左右,定植後立即於膜下暗溝澆透水一次。

    5.黃秋葵的大棚種植方法之田間管理

    (1)溫度管理 定植後閉棚增溫促進緩苗,白天溫度保持28~32℃、夜溫18~20℃。緩苗後降溫,白天25~28℃,夜間15~18℃。溫度調節主要靠及時揭蓋草苫和放風調節。結果後保持白天溫度25~30℃,夜溫13~15℃,當夜間最低溫度低於8℃時,在溫室內設火爐架煙筒加溫。當5月下旬夜溫穩定在15℃時進行晝夜通風。陰雨雪天要在中午適時揭苫,爭取較多光照,外界溫度過低時要晚揭早蓋。

    (2)肥水管理 黃秋葵定植後至第一朵花開放一般不追肥澆水,結莢後開始追肥澆水。但此時正值嚴冬,澆水追肥次數應少,以免降低地溫。澆水要在晴天上午進行,在膜下澆小水,澆水後閉棚升溫,提高地溫,並隨水追複合肥300千克/公頃。以後每隔15天澆水追肥一次,以保持土壤溼潤為度。3月初氣溫上升後每隔5~7天澆水一次,每次澆水都應結合追肥。

    (3)整枝 摘葉在密植條件下,及時除去植株下部側枝。栽植密度較小時,可保留基部1~2個側枝,使其與主莖同時結莢。在生長中後期,收穫嫩莢後保留莢下1~2片葉,其餘下部葉片全部摘除。植株高達1.2~米時摘心。

    (4)激素保花 冬季溫度低時,可用番茄靈50~60毫克/升液塗抹柱頭,提高坐果率到95%。結莢盛期每隔15天噴一次600~800倍液的高美施或其他葉面肥。

    6.黃秋葵的大棚種植方法之採收

    黃秋葵從播種至採收第一嫩莢一般需60~80天,花謝後4~7天,果莢長7~10釐米時為收穫適期。12月至翌年2月,因溫度較低,植株生長較饅,一般每3~4天採收一次,可於元旦、春節供應市場。結莢盛期(3月初後)每隔1~2天採收一次,至晚霜結束。採收時應用剪刀剪斷梗部,避免劈傷植株。

    以上就是秋葵高產技術的簡單介紹,要想種出高產秋葵,還要注意病蟲害的防治以及田間除草工作,促進秋葵生長。

  • 2 # 擺攤哥陳瑞

    [來看我][來看我]大棚能種植秋葵,一般採用保溫效能較好的日光溫室進行,外蓋1層草苫,內部距棚膜30釐米用地膜掛"天幕",地面鋪地膜,後牆張掛反光幕,以增強室內光照。在冬季最冷的月份,溫室內一般夜溫應維持12~15℃,白天氣溫應達25~30℃,日平均溫度13~20℃。遇災害性天氣,需進行臨時加溫,以保證溫室最低氣溫不低於8℃,滿足黃秋葵生長髮育的需求。

    黃秋葵的大棚種植方法之選用品種

    以中早熟矮生型黃秋葵品種較適宜保護地栽培。

    黃秋葵的大棚種植方法之播種育苗

    播種期以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為宜。播前種子用溫水浸種24小時,然後於25~28℃條件下保溼催芽。芽長釐米時,播於營養缽中,每缽播2粒,覆土1釐米,播種後保持白天溫度25~30℃,夜間15~20℃,一般4~5天即可出苗。幼苗出土後降溫,白天22~25℃、夜溫13~15℃。第二片真葉時間苗,每缽留壯苗歪株。

    黃秋葵的大棚種植方法之整地

    冬季栽培黃秋葵要施足基肥,一般每公頃施腐熟的雞糞或人糞尿60000千克。深翻細耙,按50釐米行距開溝,溝內撒施複合肥750千克。然後做成15釐米高馬鞍形小高畦,在壟上覆蓋地膜。

    黃秋葵的大棚種植方法之定植

    當幼苗達到3~4片真葉。日曆苗齡30~40天時即可定植。定植前1周降溫煉苗。定植時選晴好天氣,按株距30~35釐米打孔定植。定植後封嚴定植穴,每公頃保苗60000株左右,定植後立即於膜下暗溝澆透水一次。

    黃秋葵的大棚種植方法之田間管理

    (1)溫度管理 定植後閉棚增溫促進緩苗,白天溫度保持28~32℃、夜溫18~20℃。緩苗後降溫,白天25~28℃,夜間15~18℃。溫度調節主要靠及時揭蓋草苫和放風調節。結果後保持白天溫度25~30℃,夜溫13~15℃,當夜間最低溫度低於8℃時,在溫室內設火爐架煙筒加溫。當5月下旬夜溫穩定在15℃時進行晝夜通風。陰雨雪天要在中午適時揭苫,爭取較多光照,外界溫度過低時要晚揭早蓋。

    (2)肥水管理 黃秋葵定植後至第一朵花開放一般不追肥澆水,結莢後開始追肥澆水。但此時正值嚴冬,澆水追肥次數應少,以免降低地溫。澆水要在晴天上午進行,在膜下澆小水,澆水後閉棚升溫,提高地溫,並隨水追複合肥300千克/公頃。以後每隔15天澆水追肥一次,以保持土壤溼潤為度。3月初氣溫上升後每隔5~7天澆水一次,每次澆水都應結合追肥。

    (3)整枝 摘葉在密植條件下,及時除去植株下部側枝。栽植密度較小時,可保留基部1~2個側枝,使其與主莖同時結莢。在生長中後期,收穫嫩莢後保留莢下1~2片葉,其餘下部葉片全部摘除。植株高達1.2~米時摘心。

    (4)激素保花 冬季溫度低時,可用番茄靈50~60毫克/升液塗抹柱頭,提高坐果率到95%。結莢盛期每隔15天噴一次600~800倍液的高美施或其他葉面肥。

    黃秋葵的大棚種植方法之採收

    黃秋葵從播種至採收第一嫩莢一般需60~80天,花謝後4~7天,果莢長7~10釐米時為收穫適期。12月至翌年2月,因溫度較低,植株生長較饅,一般每3~4天採收一次,可於元旦、春節供應市場。結莢盛期(3月初後)每隔1~2天採收一次,至晚霜結束。採收時應用剪刀剪斷梗部,避免劈傷植株。

  • 3 # 一個學做菜的科學家

    (1)溫度管理 定植後閉棚增溫促進緩苗,白天溫度保持28~32℃、夜溫18~20℃。緩苗後降溫,白天25~28℃,夜間15~18℃。溫度調節主要靠及時揭蓋草苫和放風調節。結果後保持白天溫度25~30℃,夜溫13~15℃,當夜間最低溫度低於8℃時,在溫室內設火爐架煙筒加溫。當5月下旬夜溫穩定在15℃時進行晝夜通風。陰雨雪天要在中午適時揭苫,爭取較多光照,外界溫度過低時要晚揭早蓋。

    (2)肥水管理 黃秋葵定植後至第一朵花開放一般不追肥澆水,結莢後開始追肥澆水。但此時正值嚴冬,澆水追肥次數應少,以免降低地溫。澆水要在晴天上午進行,在膜下澆小水,澆水後閉棚升溫,提高地溫,並隨水追複合肥300千克/公頃。以後每隔15天澆水追肥一次,以保持土壤溼潤為度。3月初氣溫上升後每隔5~7天澆水一次,每次澆水都應結合追肥。

    (3)整枝 摘葉在密植條件下,及時除去植株下部側枝。栽植密度較小時,可保留基部1~2個側枝,使其與主莖同時結莢。在生長中後期,收穫嫩莢後保留莢下1~2片葉,其餘下部葉片全部摘除。植株高達1.2~1.5米時摘心。

    (4)激素保花 冬季溫度低時,可用番茄靈50~60毫克/升液塗抹柱頭,提高坐果率到95%。結莢盛期每隔15天噴一次600~800倍液的高美施或其他葉面肥。

  • 4 # 藥王爺

    溫室秋葵的種植方法

    培育壯苗,移栽最佳時間一般在3月上、中旬,在冬暖大棚內播種秋葵育苗,播種前需進行種子處理,即用30~35℃溫水浸種20~24小時,在28~30℃條件下催芽,到剛露白時,播於8釐米×8釐米營養塊中,苗床保持25℃左右,4至5天可出齊苗,當幼苗長至3~4片真葉時定植,行距45~50釐米,株距40釐米。

    2.田間管理

    (1)中耕除草與培土:幼苗定植後及時中耕2次,以促進緩苗和幼苗生長。第1朵花開前,中耕並適當蹲苗。開花結果初期,每次追肥澆水後應及時中耕,防止土壤板結和雜草生長。植株封行前,結合追肥澆水,適當中耕培土,以防植株倒伏。

    (2)肥水管理:紅秋葵結果期較長,需肥量較多,在施足基肥的基礎上,還要多次追肥。緩苗後進行第1次追肥,施後應及時澆水;6月中旬到結果盛期實行第2次追肥,促使植株健壯生長,配合施用磷、鉀肥,促使果實早熟。紅秋葵比較耐旱,水分管理應根據土壤墒情適當澆水。

    (3)整枝摘葉:栽培密度較大時,在生長中後期應適當剪掉基部側枝與老黃葉。

    (4)病蟲害防治:紅秋葵的抗病性很強,容易發生的主要是根結線蟲病。在定植前,注意用辛硫磷進行土壤消毒。

    溫室秋葵的繁殖方法

    4月春播,種子大用穴播,覆土2釐米,播後7-10天發芽,發芽迅速整齊。種子有自播繁衍能力。幼苗株高10釐米時可進行間苗或移苗,6月,每穴留苗1株。生長期每半月施肥1次,並保持土壤溼潤。花蕾形成時、蹭施1次磷、鉀肥。花期注意設支撐物,以防風吹倒伏。常見葉斑病、鏽病和蚜蟲、金龜子危害。病害發生前,可用等量施波爾多液噴灑預防。蟲害用5%西維因可溼性粉劑500倍液噴殺。

    主要品種

    1.五角:日本育成,株高約1m,果實呈五角形,果深綠色,有光澤,結果多,品質優良,畝產量約2000千克。

    2.卡里巴:果實稜角【五角形】清晰,果形整齊,濃綠色。從低節位開始著果,連續著果性強,產品率高。收穫適期:果長8-12釐米,果徑1.7釐米為宜。風味好,深受歡迎。大棚及露地栽培皆宜,高溫期栽培。長勢旺盛,果實不褪色,採收期長,畝產量約3000千克。

    3.五福:植株高度1.5~2米,主枝、側枝均可結果。果色翠綠,果面光滑,五角型,偶六角。葉片細裂。主枝第五節開始結果。畝產量約3000千克。

    田間管理

    (1)播種與育苗:

    秋葵適宜在土層深厚,土層疏鬆肥沃的地塊上種植。整地同時施足基肥。一般每畝施土雜糞2000公斤,餅肥100公斤。育苗一般於3月底至4月中旬在陽畦或日光溫室裡播種。苗床土按菜園土、腐熟有機肥和細砂6:3:1的比例配製,以10釐米見方的密度點播。因黃秋葵種殼較堅硬,所以播前應先浸種24小時,後放在25—30℃下催芽,4—5天發芽,苗齡30一40天,即幼苗3—4葉時定植。直播一般於4月上旬至5月上中旬播種,株行距15*40釐米,每穴播2—3粒種子。地膜覆蓋栽培可早播4—6天。當苗長出兩葉時進行間苗,每穴只留一株壯苗,4—5葉時定苗。

    (2)田間管理:

    秋葵根系發達,吸收能力強。當株高40—50釐米時,應環株施1次肥,結合中耕培土。採收第一一二個果後每畝追尿素

    l0公斤。生長後期,為防止早衰,可進行葉面噴施0.3%磷酸二氫鉀溶液,隔5—7天噴1次,連噴2—3次。

    黃秋葵比較耐旱,苗期可少澆水,開花前適當中耕蹲苗,促進根系伸展。午旱時隨時澆水,夏季注意保持畦面溼潤,一般7—10天澆1次水。生長後期酌情澆水。雨季水多,溫度高,易導致漬水爛根,要及時清溝瀝水。

    黃秋葵以主蔓結果為主,應及時摘除側枝,減少養分損耗。開始採果後適當摘去基部老葉,以利通風,減少病害。雨季要注意培土,防止植株倒伏。

    (3)採收:

    秋葵採收的產品是嫩果。採收過早,影響產量;過遲,纖維增多,肉質老化,降低品質,甚至失去食用價值,因此適時採收非常重要。一般花謝後7—8天,嫩果長到8一10釐米時採收,可獲得最佳商品果。採收宜在傍晚進行,採收時在果柄處剪下,以免傷害枝幹。採收期可從6月下旬持續到10月上旬。

    病蟲防治

    秋葵病蟲害較少,偶爾有蚜蟲、螟蟲和地老虎危害。連陰雨季節,枝葉出現較多病斑,可在天轉晴後,及時在植株基部附近撒施石灰,防止病害蔓延。

    黃秋葵的種植要點

    1.整地施肥。黃秋葵根系發達,入土深,宜選擇耕作層深厚、土質肥沃、受光良好、排灌方便的壤土或黏壤土地塊整地。播種前將土地深耕20-30釐米,施足基肥,每畝施腐熟有機肥3000千克左右,磷酸二銨15-20千克,草木灰100-150千克或硫酸鉀15千克。南方多雨地區將地做成1.2米寬的高畦,畦間開40-60釐米深的排水溝,北方採用平畦或高壟兩種栽培形式。南方2-9月份均可播種,北方5月上中旬播種。由於黃秋葵前期生長緩慢,到7月份才開始採收,為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可與其他生育期短的蔬菜和農作物間作。

    2.播種。播種前用20-25℃溫水浸種12小時,然後擦乾,於25-30℃條件下催芽48小時,待一半種子露白時即可播種。在事先整好的畦內按行距80釐米、株距50釐米挖穴,先澆足底水,每穴播種2-3粒,覆土2-3釐米。每畝可栽2000穴,用種量0.5千克左右。

    3.田間管理。第1片真葉展開時進行第一次間苗,去掉病殘弱苗。當有2-3片真葉展開時定苗,每穴留1株壯苗。定苗後應及時中耕,以提高地溫,並起到保墒除草的作用。以後應經常中耕除草,並進行培土,防止植株倒伏。黃秋葵為耐溼性植物,植株高大,需水較多,在出苗和定苗後應各澆1次水,開花坐果期要經常澆水,保持土壤溼潤。特別是7-8月份高溫天氣正值採果盛期,需水量大,更應保持水分供應。但雨水過多時,應及時排水,以免造成澇害。另外還應結合澆水在定苗、結果和盛果期分三次每畝施尿素15千克或人糞尿500-600千克,以促豐產。

    4.採收和病蟲害防治。當果實長到長度5釐米以上時,即可採摘上市,一般每畝可採收5-7釐米的嫩果1000千克,7-10釐米的嫩果1500千克。黃秋葵的病蟲害較少,主要有病毒病和棉鈴蟲、造橋蟲、蚜蟲、薊馬等。病毒病以預防為主;棉鈴蟲和造橋蟲主要危害果實,可用50%辛硫磷乳油1500-2000倍液噴霧;蚜蟲和薊馬主要危害果莢,可用40%氧化樂果1500倍液噴霧。

  • 5 # 農夫說

    秋葵不像土豆、西紅柿那樣是大眾化的蔬菜。秋葵不好吃,這是很多人第一次吃了秋葵之後的看法。

    不過,對於那些喜歡吃秋葵的人而言,秋葵營養豐富,含有大量的黏性物質,比如:果膠、阿拉伯樹膠以及半乳聚糖等等。這些黏性物質,對於保護腸胃有很好的效果;而且,秋葵可以變著花樣吃,生吃、涼拌、炒菜以及煲湯都可以。

    如果我們能夠種植秋葵這種非大眾化蔬菜,並且把握好那小部分消費群體,勢必能夠獲得不錯的經濟回報。

    那麼種植秋葵,如何能夠使得起增產增收呢?探討秋葵的種植技術,我們可以從什麼時候種植,如何播種育苗,如何施肥如何進行病蟲害防治等四個方面來探討。

    01.適合秋葵的種植季節

    種植秋葵從育苗開始,而育苗的時間,南北方有差異,南方地區可以在2月中旬進行育苗,北方地區可以在4月中旬育苗。等到了夏季跟秋季的時候,我們可以對秋葵進行種植了。如果在北方地區,利用溫室大棚種植秋葵,可以把秋葵種植的時間延續到10月底。

    因此,我們是溫室種植秋葵的話,對於秋葵的種植時間,並沒有特別嚴格的要求。因為,我們可以利用溫室調控出適合秋葵生長的環境。接下來,我們看看秋葵如何進行播種育苗。

    02.秋葵如何播種育苗

    秋葵的育苗,首先需要把秋葵種子,放在28°c左右的水浸泡15個小時左右,然後在30°c下進行催芽,一般來說3天左右秋葵種子就會發芽。然後我們把發芽的秋葵種子播種到育苗盤上。再接著用1.6cm厚的土,覆蓋住發芽的秋葵種子。完成這個動作之後,我們就先把秋葵種子放一邊,讓它自己慢慢生長。

    接下來,我們可以去準備育苗床。育苗床,可以用田土、鋸末、草灰跟腐熟牛糞、人糞還有雞糞、豬糞搭配在一起組成,搭配比例為6:3:1。

    育苗床準備好之後,等到秋葵種子的第1片葉子展開的時候,我們就可以把育苗盤上的秋葵挪到育苗床上了。需要注意秋葵植株之間的株距和行距,建議株距保持在9cm左右,行距在10cm左右。

    再接下來的步驟就是定植。定植,等到秋葵植株的株高長到14cm左右,葉子有個4片左右的時候就可以開始定植了。完成定植後的秋葵,接下來需要做好施肥灌水。

    03.秋葵的施肥管理

    秋葵需要的肥料量很大,因為秋葵的生長期長,生長勢頭很猛,而且植株很強大。為了能夠讓秋葵增產,我們必須要給予秋葵足夠的養分。

    一般而言,在秋葵開花後隔上25天左右就要進行一次追肥。在秋葵的生長期,一共需要追肥4次左右。前3次,我們可以追施稀糞水,然後每畝追施28kg左右的硫酸鉀複合肥,再之後對於秋葵的根外可以追施0.2%的磷酸二氫鉀。

    我們做好秋葵的施肥管理之後,還需要做好秋葵的病蟲害防治。

    04.秋葵的病蟲害防治

    危險秋葵生長的害蟲主要有四種:蚜蟲、紅蜘蛛、白粉蝨、瓜絹螟;危險秋葵生長的病害有兩種:猝倒病和立枯病。

    (1)秋葵害蟲防治

    處理蚜蟲,我們可以使用10%呲蟲啉可溼性粉劑2000倍液噴霧;對於紅蜘蛛,我們可以用73%克蟎特乳油2500倍液進行葉面噴霧;然後是白粉蝨,可以用25%撲蝨靈可溼性粉劑2000倍液進行噴霧。最後是瓜絹螟,可以用2.5%功夫乳油3000倍液噴霧。在噴霧次數上,我們可以每隔8天左右噴一次,一共噴3次左右。

    (2)秋葵病害防治

    秋葵的猝倒病和立枯病,一般在苗期發生。這個時候,我們可以用75%百菌情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噴在秋葵的莖部和土表上。也可以選擇用20%甲基立枯磷配上4500倍液噴在秋葵表土,直到把表土噴溼潤。

  • 6 # 農城剛子

    溫室種植秋葵增產曾效的方法有一下幾種

    1.溫度控制:在冬季最冷的月份,溫室內一般夜溫應維持12~15℃,白天氣溫應達25~30℃,日平均溫度13~20℃。遇災害性天氣,需進行臨時加溫,以保證溫室最低氣溫不低於8℃,滿足秋葵生長髮育的需求。

    2.選用品種 :要選用一些優質的中早熟矮生型黃秋葵品種。如卡里巴,臺灣五福,東京五角等。

    卡里巴秋葵

    臺灣五福

    東京五角

    3溫度管理 :定植後閉棚增溫促進緩苗,白天溫度保持28~32℃、夜溫18~20℃。緩苗後降溫,白天25~28℃,夜間15~18℃。結果後保持白天溫度25~30℃,夜溫13~15℃。5月下旬夜溫穩定在15℃時進行晝夜通風。陰雨雪天要在中午適時揭苫,爭取較多光照,外界溫度過低時要晚揭早蓋。

    4肥水管理 :黃秋葵定植後至第一朵花開放一般不追肥澆水,結莢後開始追肥澆水。嚴冬時,澆水追肥的次數要少,以免降低地溫。澆水要在晴天上午進行,在膜下澆小水,澆水後閉棚升溫,提高地溫,並隨水追複合肥20千克/畝。以後每隔15天澆水追肥一次,以保持土壤溼潤為度。3月初氣溫上升後每隔5~7天澆水一次,每次澆水都應結合追肥。

    5激素保花 :冬季溫度低時,可用番茄靈50~60毫克/升液塗抹柱頭,提高坐果率到95%。結莢盛期每隔15天噴一次600~800倍的蔬菜專用葉面肥

  • 7 # 喜多收

    選擇合適的秋葵品種,將種子浸泡催芽後播種,在種植前要施足基肥,種植出苗後澆透水,生長期中要整枝保花,提高產量。

    1.種植設施

    一般採用保溫效能較好的日光溫室進行,外蓋1層草苫,地面鋪地膜,後牆張掛反光幕,以增強室內光照。在冬季最冷的月份,溫室內一般夜溫應維持12~15℃,白天氣溫應達25~30℃,日平均溫度13~20℃。遇災害性天氣,需進行臨時加溫,以保證溫室最低氣溫不低於8℃,滿足黃秋葵生長髮育的需求。

    2.選用品種

    以中早熟矮生型黃秋葵品種較適宜保護地種植。如臺灣五福,清福,卡里巴,東京五角等。

    3.播種、育苗

    播種期以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為宜。播前種子用溫水浸種24小時,然後於25~28℃條件下保溼催芽。芽長0.5釐米時,播於營養缽中,每缽播2粒,覆土1釐米,播種後保持白天溫度25~30℃,夜間15~20℃,一般4~5天即可出苗。幼苗出土後降溫,白天22~25℃、夜溫13~15℃。第二片真葉時間苗,每缽留壯苗。

    4.整地

    冬季種植黃秋葵要施足基肥,一般每公頃施腐熟的雞糞或人糞尿60000千克。深翻細耙,按60釐米行距開溝,溝內撒施複合肥750千克。然後做成15釐米高馬鞍形小高畦,在壟上覆蓋地膜。

    5.定植

    當幼苗達到3~4片真葉。日曆苗齡30~40天時即可定植。定植前1周降溫煉苗。定植時選晴好天氣,按株距25-30釐米行距60釐米打孔定植。定植後封嚴定植穴,每公頃保苗60000株左右,定植後立即於膜下暗溝澆透水一次。

    6.田間管理

    (1)溫度管理 定植後閉棚增溫促進緩苗,白天溫度保持28~32℃、夜溫18~20℃。緩苗後降溫,白天25~28℃,夜間15~18℃。溫度調節主要靠及時揭蓋草苫和放風調節。結果後保持白天溫度25~30℃,夜溫13~15℃,當夜間最低溫度低於8℃時,在溫室內設火爐架煙筒加溫。當5月下旬夜溫穩定在15℃時進行晝夜通風。陰雨雪天要在中午適時揭苫,爭取較多光照,外界溫度過低時要晚揭早蓋。

    (2)肥水管理 黃秋葵定植後至第一朵花開放一般不追肥澆水,結莢後開始追肥澆水。但此時正值嚴冬,澆水追肥次數應少,以免降低地溫。澆水要在晴天上午進行,在膜下澆小水,澆水後閉棚升溫,提高地溫,並隨水追複合肥300千克/公頃。以後每隔15天澆水追肥一次,以保持土壤溼潤為度。3月初氣溫上升後每隔5~7天澆水一次,每次澆水都應結合追肥。

    (3)整枝 摘葉在密植條件下,及時除去植株下部側枝。栽植密度較小時,可保留基部1~2個側枝,使其與主莖同時結莢。在生長中後期,收穫嫩莢後保留莢下1~2片葉,其餘下部葉片全部摘除。植株高達1.2~1.5米時摘心。

    (4)激素保花 冬季溫度低時,可用番茄靈50~60毫克/升液塗抹柱頭,提高坐果率到95%。結莢盛期每隔15天噴一次600~800倍液的高美施或其他葉面肥。

    7.採收

    黃秋葵從播種至採收第一嫩莢一般需60~80天,花謝後4~7天,果莢長7~10釐米時為收穫適期。12月至翌年2月,因溫度較低,植株生長較饅,一般每3~4天採收一次,可於元旦、春節供應市場。結莢盛期(3月初後)每隔1~2天採收一次,至晚霜結束。採收時應用剪刀剪斷梗部,避免劈傷植株。

  • 8 # 現代農業機械

    黃秋葵既耐旱又耐溼, 苗期生長緩慢, 要控制水分, 進行蹲苗, 實現控上促下作用, 擴大根系生長範圍, 有利於養分和水分的吸收。進入開花結果期要保證水肥的足夠供給, 要經常澆水, 保持土壤溼潤, 在旱時隨時澆水。以後隨著溫度的升高, 植株高大, 也正值採果盛期, 需水量大, 更應保持水分供應。施肥

    黃秋葵是多次結果多次收穫的作物, 需要較多的肥料, 整地時, 要施有機肥3000公斤/畝, 栽植或播種時要施種肥, 磷酸二銨20公斤/畝。播種後到苗高15釐米時, 用軟管微噴隨水衝施複合肥浸出液, 每畝用複合肥 (N∶P∶K=15∶15∶15) 為15公斤;植株達30~35釐米時, 每畝隨水衝施複合肥 (N∶P∶K=15∶15∶15) 為25公斤, 生長中、後期, 酌情多次施追肥, 防止植株早衰, 以促豐產, 一般施肥6次。

    3.4 植株調整

    隨著植株的生長, 葉腋會長出側枝, 要及時去掉。對於營養生長過旺的, 要及時控制水肥, 特別嚴重的要噴施矮壯素或縮節胺等生長調節劑。對於種植密度大、鬱避或後期衰老的葉片應及時摘除。

    3.5 人工授粉

    在日光溫室內, 由於棚膜覆蓋, 沒有昆蟲傳粉, 需要做好人工授粉。在開花後, 定期每人手拿一根細木棍, 沿步道溝, 細木棍平行置於黃秋葵頂部稍下位置走過, 由於黃秋葵植株受到震動, 而使花粉散落, 完成授粉。

    3.6 及時防風和去掉棚膜

    隨著外界氣溫的升高, 要逐漸加大放風量。特別是出現高溫時, 防風要從前面底風和上風一起放。當外界氣溫適宜時去掉棚膜, 按露地栽培管理。

    4 收穫

    黃秋葵主要以其幼嫩的果莢為食, 及時採收是獲得高產的關鍵。黃秋葵從第4~8節開始, 節節開花結果, 在溫度適宜的條件下, 花謝後2~4天可採收嫩果, 一般嫩果長到6~8釐米, 約12克左右時即可採收。採收過晚則果莢老化, 纖維多, 品質差。採收最好在早晨或傍晚進行, 用剪刀剪斷果莢梗即可, 切忌用手硬拉。溫度高時, 嫩莢生長快, 需天天採收或隔天採收;溫度較低時, 隔2~3天採收1次。個人家庭食用時, 最好於每天早晨剪收, 嫩果更加鮮嫩。黃秋葵莖、葉、果實上都有剛毛或刺, 採收時對面板有刺激, 奇癢難忍。採收人員要穿長褲和長袖衫, 並戴手套, 防止手、腿刺痛;要用剪刀從果柄處剪下, 切勿用手撕摘, 以防損傷植株;注意剪淨, 不要漏剪, 如漏採或遲採不僅單果老、質量差且影響食用和加工, 還影響其他嫩莢的生長髮育。採收後要立即送至加工廠速凍或市場立即銷售, 隔夜的嫩莢會迅速木質化, 外觀和品質都會受到影響。

    5 病蟲害防治

    黃秋葵病蟲害較少, 溫室種植主要有蚜蟲、白粉蝨、螟蟲等蟲害。病害主要是病毒病。

    蚜蟲和白粉蝨:可在棚室的放風口處鋪設40目防蟲網, 防止遷入棚室內。定植後在其上方懸掛捕蟲板。蚜蟲點片發生時要及時防治, 可噴0.2%蚜蟎敵水劑500~1000倍, 或10%吡蟲啉可溼性粉劑2000倍防治。白粉蝨除了掛黃板外, 可用25%甲基克殺蟎乳油1000倍液噴霧防治, 也可用敵敵畏煙劑200克/畝或撲蝨靈、阿克泰等藥劑防治。

  • 9 # 農村眼鏡er鍋

    秋葵忌連作,其吸肥性強,不可偏施氮肥,應輔以磷、鉀肥。一般用種子繁殖,9-10月採摘成熟果實,曬乾脫粒、貯藏備用,於春季播種,生長期多澆水,施肥。

    下面是眼鏡er鍋結合自身及相關資料精心整理的秋葵大棚的種植方法,一起來看看。

    【秋葵大棚的種植方法】

    1.培育壯苗,適時移栽

    一般於3月上、中旬在冬暖大棚內播種育苗,播種前需進行種子處理,用30~35℃溫水浸種

    20~24小時,在28~30℃條件下催芽,48小時剛露白時,播於8釐米×8釐米營養塊中,苗床保持25℃左右,4至5天可出齊苗,當幼苗長至3~4片真葉時定植,行距45~50釐米,株距40釐米。

    2.加強田間管理

    (1)中耕除草與培土:幼苗定植後及時中耕2次,以促進緩苗和幼苗生長。第1朵花開前,中耕並適當蹲苗。開花結果初期,每次追肥澆水後應及時中耕,防止土壤板結和雜草生長。植株封行前,結合追肥澆水,適當中耕培土,以防植株倒伏。

    (2)肥水管理:紅秋葵結果期較長,需肥量較多,在施足基肥的基礎上,還要多次追肥。緩苗後進行第1次追肥,施後應及時澆水;6月中旬到結果盛期實行第2次追肥,促使植株健壯生長,配合施用磷、鉀肥,促使果實早熟。紅秋葵比較耐旱,水分管理應根據土壤墒情適當澆水。

    (3)整枝摘葉:栽培密度較大時,在生長中後期應適當剪掉基部側枝與老黃葉。

    (4)病蟲害防治:紅秋葵的抗病性很強,容易發生的主要是根結線蟲病。在定植前,注意用辛硫磷進行土壤消毒。

    【繁殖方法】

    4月春播,種子大用穴播,覆土2釐米,播後7-10天發芽,發芽迅速整齊。種子有自播繁衍能力。幼苗株高10釐米時可進行間苗或移苗,6月,每穴留苗1株。生長期每半月施肥1次,並保持土壤溼潤。花蕾形成時、蹭施1次磷、鉀肥。花期注意設支撐物,以防風吹倒伏。常見葉斑病、鏽病和蚜蟲、金龜子危害。病害發生前,可用等量施波爾多液噴灑預防。蟲害用5%西維因可溼性粉劑500倍液噴殺。

    【主要品種】

    1.五角:日本育成,株高約1m,果實呈五角形,果深綠色,有光澤,結果多,品質優良,畝產量約2000千克。

    2.卡里巴:果實稜角【五角形】清晰,果形整齊,濃綠色。從低節位開始著果,連續著果性強,產品率高。收穫適期:果長8-12釐米,果徑1.7釐米為宜。風味好,深受歡迎。大棚及露地栽培皆宜,高溫期栽培。長勢旺盛,果實不褪色,採收期長,畝產量約3000千克。

    3.五福:植株高度1.5~2米,主枝、側枝均可結果。果色翠綠,果面光滑,五角型,偶六角。葉片細裂。主枝第五節開始結果。畝產量約3000千克。

    【田間管理】

    (1)播種與育苗:

    秋葵適宜在土層深厚,土層疏鬆肥沃的地塊上種植。整地同時施足基肥。一般每畝施土雜糞2000公斤,餅肥100公斤。育苗一般於3月底至4月中旬在陽畦或日光溫室裡播種。苗床土按菜園土、腐熟有機肥和細砂6:3:1的比例配製,以10釐米見方的密度點播。因黃秋葵種殼較堅硬,所以播前應先浸種24小時,後放在25—30℃下催芽,4—5天發芽,苗齡30一40天,即幼苗3—4葉時定植。直播一般於4月上旬至5月上中旬播種,株行距15*40釐米,每穴播2—3粒種子。地膜覆蓋栽培可早播4—6天。當苗長出兩葉時進行間苗,每穴只留一株壯苗,4—5葉時定苗。

    (2)田間管理:

    秋葵根系發達,吸收能力強。當株高40—50釐米時,應環株施1次肥,結合中耕培土。採收第一一二個果後每畝追尿素

    l0公斤。生長後期,為防止早衰,可進行葉面噴施0.3%磷酸二氫鉀溶液,隔5—7天噴1次,連噴2—3次。

    黃秋葵比較耐旱,苗期可少澆水,開花前適當中耕蹲苗,促進根系伸展。午旱時隨時澆水,夏季注意保持畦面溼潤,一般7—10天澆1次水。生長後期酌情澆水。雨季水多,溫度高,易導致漬水爛根,要及時清溝瀝水。

    黃秋葵以主蔓結果為主,應及時摘除側枝,減少養分損耗。開始採果後適當摘去基部老葉,以利通風,減少病害。雨季要注意培土,防止植株倒伏。

    (3)採收:

    秋葵採收的產品是嫩果。採收過早,影響產量;過遲,纖維增多,肉質老化,降低品質,甚至失去食用價值,因此適時採收非常重要。一般花謝後7—8天,嫩果長到8一10釐米時採收,可獲得最佳商品果。採收宜在傍晚進行,採收時在果柄處剪下,以免傷害枝幹。採收期可從6月下旬持續到10月上旬。

    【病蟲防治】

    秋葵病蟲害較少,偶爾有蚜蟲、螟蟲和地老虎危害。連陰雨季節,枝葉出現較多病斑,可在天轉晴後,及時在植株基部附近撒施石灰,防止病害蔓延。

    黃秋葵的種植要點

    1.整地施肥。黃秋葵根系發達,入土深,宜選擇耕作層深厚、土質肥沃、受光良好、排灌方便的壤土或黏壤土地塊整地。播種前將土地深耕20-30釐米,施足基肥,每畝施腐熟有機肥3000千克左右,磷酸二銨15-20千克,草木灰100-150千克或硫酸鉀15千克。南方多雨地區將地做成1.2米寬的高畦,畦間開40-60釐米深的排水溝,北方採用平畦或高壟兩種栽培形式。南方2-9月份均可播種,北方5月上中旬播種。由於黃秋葵前期生長緩慢,到7月份才開始採收,為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可與其他生育期短的蔬菜和農作物間作。

    2.播種。播種前用20-25℃溫水浸種12小時,然後擦乾,於25-30℃條件下催芽48小時,待一半種子露白時即可播種。在事先整好的畦內按行距80釐米、株距50釐米挖穴,先澆足底水,每穴播種2-3粒,覆土2-3釐米。每畝可栽2000穴,用種量0.5千克左右。

    3.田間管理。第1片真葉展開時進行第一次間苗,去掉病殘弱苗。當有2-3片真葉展開時定苗,每穴留1株壯苗。定苗後應及時中耕,以提高地溫,並起到保墒除草的作用。以後應經常中耕除草,並進行培土,防止植株倒伏。黃秋葵為耐溼性植物,植株高大,需水較多,在出苗和定苗後應各澆1次水,開花坐果期要經常澆水,保持土壤溼潤。特別是7-8月份高溫天氣正值採果盛期,需水量大,更應保持水分供應。但雨水過多時,應及時排水,以免造成澇害。另外還應結合澆水在定苗、結果和盛果期分三次每畝施尿素15千克或人糞尿500-600千克,以促豐產。

    4.採收和病蟲害防治。當果實長到長度5釐米以上時,即可採摘上市,一般每畝可採收5-7釐米的嫩果1000千克,7-10釐米的嫩果1500千克。黃秋葵的病蟲害較少,主要有病毒病和棉鈴蟲、造橋蟲、蚜蟲、薊馬等。病毒病以預防為主;棉鈴蟲和造橋蟲主要危害果實,可用50%辛硫磷乳油1500-2000倍液噴霧;蚜蟲和薊馬主要危害果莢,可用40%氧化樂果1500倍液噴霧。

  • 10 # 熱河磊子

    ▂ ▄ ▅ ▆ ▇ █ 精彩分享 █ ▇ ▆ ▅ ▄ ▂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對於那些喜歡吃秋葵的人而言,秋葵營養豐富,含有大量的黏性物質,比如:果膠、阿拉伯樹膠以及半乳聚糖等等。這些黏性物質,對於保護腸胃有很好的效果;而且,秋葵可以變著花樣吃,生吃、涼拌、炒菜以及煲湯都可以。

    如果我們能夠種植秋葵這種非大眾化蔬菜,並且把握好那小部分消費群體,勢必能夠獲得不錯的經濟回報。

    那麼種植秋葵,如何能夠使得起增產增收呢?探討秋葵的種植技術,我們可以從什麼時候種植,如何播種育苗,如何施肥如何進行病蟲害防治等四個方面來探討。

    01.適合秋葵的種植季節

    種植秋葵從育苗開始,而育苗的時間,南北方有差異,南方地區可以在2月中旬進行育苗,北方地區可以在4月中旬育苗。等到了夏季跟秋季的時候,我們可以對秋葵進行種植了。如果在北方地區,利用溫室大棚種植秋葵,可以把秋葵種植的時間延續到10月底。

    因此,我們是溫室種植秋葵的話,對於秋葵的種植時間,並沒有特別嚴格的要求。因為,我們可以利用溫室調控出適合秋葵生長的環境。接下來,我們看看秋葵如何進行播種育苗。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11 # 大興安嶺四海農人

    1.種植設施

    一般採用保溫效能較好的日光溫室進行,外蓋1層草苫,地面鋪地膜,後牆張掛反光幕,以增強室內光照。在冬季最冷的月份,溫室內一般夜溫應維持12~15℃,白天氣溫應達25~30℃,日平均溫度13~20℃。遇災害性天氣,需進行臨時加溫,以保證溫室最低氣溫不低於8℃,滿足黃秋葵生長髮育的需求。

    2.選用品種

    以中早熟矮生型黃秋葵品種較適宜保護地種植。如臺灣五福,清福,卡里巴,東京五角等。

    3.播種、育苗

    播種期以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為宜。播前種子用溫水浸種24小時,然後於25~28℃條件下保溼催芽。芽長0.5釐米時,播於營養缽中,每缽播2粒,覆土1釐米,播種後保持白天溫度25~30℃,夜間15~20℃,一般4~5天即可出苗。幼苗出土後降溫,白天22~25℃、夜溫13~15℃。第二片真葉時間苗,每缽留壯苗。

    4.整地

    冬季種植黃秋葵要施足基肥,一般每公頃施腐熟的雞糞或人糞尿60000千克。深翻細耙,按60釐米行距開溝,溝內撒施複合肥750千克。然後做成15釐米高馬鞍形小高畦,在壟上覆蓋地膜。

    5.定植

    當幼苗達到3~4片真葉。日曆苗齡30~40天時即可定植。定植前1周降溫煉苗。定植時選晴好天氣,按株距25-30釐米行距60釐米打孔定植。定植後封嚴定植穴,每公頃保苗60000株左右,定植後立即於膜下暗溝澆透水一次。

    6.田間管理

    (1)溫度管理 定植後閉棚增溫促進緩苗,白天溫度保持28~32℃、夜溫18~20℃。緩苗後降溫,白天25~28℃,夜間15~18℃。溫度調節主要靠及時揭蓋草苫和放風調節。結果後保持白天溫度25~30℃,夜溫13~15℃,當夜間最低溫度低於8℃時,在溫室內設火爐架煙筒加溫。當5月下旬夜溫穩定在15℃時進行晝夜通風。陰雨雪天要在中午適時揭苫,爭取較多光照,外界溫度過低時要晚揭早蓋。

    (2)肥水管理 黃秋葵定植後至第一朵花開放一般不追肥澆水,結莢後開始追肥澆水。但此時正值嚴冬,澆水追肥次數應少,以免降低地溫。澆水要在晴天上午進行,在膜下澆小水,澆水後閉棚升溫,提高地溫,並隨水追複合肥300千克/公頃。以後每隔15天澆水追肥一次,以保持土壤溼潤為度。3月初氣溫上升後每隔5~7天澆水一次,每次澆水都應結合追肥。

    (3)整枝 摘葉在密植條件下,及時除去植株下部側枝。栽植密度較小時,可保留基部1~2個側枝,使其與主莖同時結莢。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機場和高鐵站候機廳室內要建十幾層樓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