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原創詩詞賞析
-
2 # 豆丫歡兒
弗洛姆說:尊重生命、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的生命,是生命程序中的伴隨物,也是心理健康的一個條件。
尊重別人與否也是一個人修養的表現,尊重在生活中體現在對待人的態度上,這裡的人有自己的親朋好友,也有陌生人。不懂得尊重別人的人或許有些高傲、有些自以為是、有些自視甚高……
不懂得尊重別人的人生活中亦得不到別人的尊重。
有這樣一個故事:某紐約商人看到一個衣衫襤褸的鉛筆推銷員,出於憐憫,他塞給拿人一元錢,不一會,他返回來,從賣筆那兒取出幾支鉛筆,並抱歉地解釋自己忘取筆了,末了說:"你跟我都是商人,你有東西要賣。"幾個月後,再次相遇,那賣筆人已成為推銷商,並感謝紐約商,"你重新給了我尊重,告訴了我,我是個商人。"
有一則張良拾履的故事,傳說張良閒暇時在橋上散步,有一位老年人,身穿粗布短衣,走到張良呆的地方,把鞋子扔到橋下,對張良說:“小子,下去拾鞋。”張良猛然一驚,本不願拾,一見如此大的年紀,就給他拾了鞋。老人要張良替他穿上,張良既已為他拾鞋了,也就跪下來為他穿鞋。穿好後,老人笑著走了。走了1裡遠,又返回對張良說:“你這個孩子很可以培養,過5天,天一亮你來等我。”過了5天,張良來時,老人已先到,批評他說:“和老人約會,怎麼能遲到?過5天,你再來等我。”第二次,張良又遲到了。第三次,他半夜就去了。老人很高興,送給張良一部書,並且告訴他說:“讀了這部書,就可做帝王的老師了。後10年你會發跡。13年後,你會在濟北遇到我,谷城山下有塊黃石就是我。”天亮後,張良一看,原來是一本兵書,叫《太公兵法》。張良得到這本書後.認真閱讀,終於學到了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本領,據傳說,13年後,張良跟隨高祖路過濟北,果真在谷城山下看見一塊黃石,張良取回它,並把它當做珍寶供奉、張良死後,就和這塊黃石合葬在一起。
當我們尊重他人,我們將獲得同等的尊重。
-
3 # 尚法布衣
不會寫尊重的原因,有三個:一是常把遵與尊混寫,是由於馬虎,草率,二是不明白尊和遵兩個字含義的不同,三是平時不太尊重他人,也不尊重自己。由於馬虎,草率而誤寫了尊字尚有情可原,但如果不知尊和遵字含義的不同,則屬於常識性錯誤。尊,尊敬之義,遵,遵守之義。尊重是尊敬,敬重之義。如果由於平時不尊重他人,也不尊重自己而不會寫尊重的尊字,則屬於原則性錯誤。要想他人尊重自己,必先尊重他人。你不敬人,人豈能敬你。我們不但要尊重他人,還要尊重自己,尤其是尊重自己的生命。
-
4 # 大王鳳舞
生活中,總有一些人不知是自身修養不夠還是環境使然,總是自恃清高,唯我獨尊,對上巴結諂媚對別人卻不屑一顧甚至肆無忌憚呼來喝去,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
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現象,有的人總是會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喜歡對別人評頭論足,甚至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給別人,其實這就是一種不尊重別人的行為。懂得尊重別人,不僅是一種高尚的品質,也是一種高情商的表現,更是一種智慧。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尊重別人呢?
1.不要隨意對別人評頭論足,在生活中,總有一些人,喜歡站在道德的制高點,看到別人有一些不好的地方,於是就會評頭論足,大肆宣揚一番。殊不知,這是一種不尊重別人的行為,每個人都有一些讓別人看不慣的行為,看透不說透,既是一種理性,也是一種智慧;
2.不隨便打聽別人的隱私,由於生長環境和閱歷的不同,每個人都有一些鮮為人知的故事,或喜或憂,只是不願意提起罷了。在生活中,總有一些人,喜歡搞八卦,打聽別人的故事,這是一種不尊重別人的行為,如果別人想告訴你的話,就會直接告訴你,而不會隱藏;
3.不要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給別人,由於閱歷的不同,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價值觀。在看待同一個問題的時候,由於所站的立場不同,價值觀不同,思考方式不同,難免會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總認為自己的看法是對的,並要求別人認同自己,這是一種不理智的行為;
4.尊重別人的生活方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標和追求,目標和追求的不同,就會有不同的生活方式。有的人喜歡轟轟烈烈的生活,有的人喜歡平平淡淡的生活。不同的選擇就會有不同的生活方式,我們應該學會尊重每個人的生活方式
5.不要隨意打斷別人的話,在工作和生活中,大家一起聊天的時候,總有一些人喜歡打斷別人的話,在不適合的時候插話,以顯示自己的存在感。其實,這是一種不尊重別人的行為,由於價值觀的不同,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觀點,即使不認同說法,也應該讓別人把話說完;
6.不要輕視別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但是不是每個人都能夠看到這一點,有的人總喜歡拿自己的優點和別人的缺點作比較,以滿足自己的虛榮心。殊不知輕視別人是一種不尊重別人的行為,我們不能只看到別人的缺點,要善於發現別人的閃光點;
7.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工作和生活中,總有這樣一些人,自己不想做的事情,自己沒有能力做的事情,總是喜歡推給別人。其實,這是一種沒有責任心的表現,也是一種不尊重別人的表現,沒有人應該為你的行為買單,有責任意識的人,才會受到別人的尊重。
8.來而不往非禮也,在工作和生活中,有一些人,總喜歡別人先給自己打招呼,而不主動給別人打招呼,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種習慣。其實,這是一種不尊重別人的行為,也是一種不禮貌的行為。來而不往非禮也,只有互相尊重,才能夠形成一種良性的迴圈。
懂得尊重別人,是一種高情商的表現,也是一種智慧。另一方面,尊重都是相互的,懂得尊重別人,才能夠得到別人的尊重。
-
5 # 一江春水6560
第一,有人養,沒人教。
第二,生在富貴之家,打小從上看下。天天有人哄著,沒有受罪捱打。
第三,極度自卑和極度自傲者。性格使然,不好改變。
-
6 # 榴蓮酥0209
以前禮儀都是老一輩慢慢引導教育出來的,現在這個快節奏社會,父母忙著養家餬口,老師只知道教你怎麼考上好大學,尊老愛幼都在慢慢淡化,都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什麼是尊重,禮讓還有多少人懂。
-
7 # 志宏
父母的言傳身教,家庭的背景教育,環境的薰陶感染,文化的淺薄貧庸,修養的低階無知...不與無知者鬥嘴,不與無賴者鬥氣。
-
8 # 遠浪艦長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孔老夫子幾千年前就說過這句話
先不知道尊重人的人,很大程度上是其父母也不懂得。
回覆列表
社會推崇什麼就會的到什麼!當我們不懈餘力的推行獨生子女政策的時候,這個獨就在社會中留下了。有些人樂於學習,慢慢的改變自己,把獨字去掉,有些人不學習,只享受獨帶來的誘惑,越來越獨,獨到最後什麼都是自己的事都必須為自己服務,哪裡還認識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