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追夢人王哥
-
2 # 人生無遺憾
是第五代行動電話行動通訊標準,也稱第五代移動通訊技術,5G網路其峰值理論傳輸速度可達每8秒1GB,比4G網路的傳輸速度快數百倍。
-
3 # 山風且雲
5G:第五代移動通訊技術
理論速度是4G的百倍。
按照這個速度,你可以把很多資料存在雲端,隨用隨提;手機、電腦無需下載更多軟體,直接從雲端讀取,全民進入網咖的無主機模式。
但是就算網速這麼快,你上傳下載資料還是隻能按照單個走。對目前的需求沒有太大的提升。
目前其優勢是遠端操作無延遲,可以進行遠端操作機械裝置進行作業或醫學應用,未來還會應用到各行各業。
-
4 # 星通會
5g是第五代移動通訊技術標準,比4g有著更大容量的通訊和更高的通訊效率,低時延大容量通訊是5g的特點,他的最主要用途不僅僅體現在手機上,是真正實現萬物互聯的基礎,比如遠端手術應用,遠方的醫生可以透過終端攝影機指揮著千里之外手術室裡的現場醫生做手術,現在的通訊技術無法做到同步進行,而5g可以。還有車聯網以及遠端操控機器人作業等等。
其實可以稍微瞭解下以前四代:
1g:提供模擬語音技術,典型的應用就是大哥大。
2g:用數字技術實現了通訊,加入簡訊功能。
2.5g:郵件以及網頁等網際網路技術得以接入。
3g:實現了大容量網際網路通訊技術,這一代真正帶動了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各種三方平臺服務出現了。
4g:在3g基礎上實現了更大容量的通訊技術,此時影片直播等業務得以快速發展。
-
5 # 張強TechBook
第五代移動通訊技術
英文:5th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或5th generation wireless systems,簡稱5G,是最新一代蜂窩移動通訊技術,是4G(LTE-A、 WiMAX-A)系統後的延伸。5G的效能目標是高資料速率、減少延遲、節省能源、降低成本、提高系統容量和大規模裝置連線。Release-15中的5G規範的第一階段是為了適應早期的商業部署。Release-16的第二階段將於2020年4月完成,作為IMT-2020技術的候選提交給國際電信聯盟(ITU)。
ITU IMT-2020規範要求速度高達20 Gbit/s,可以實現寬通道頻寬和大容量MIMO。第三代合作伙伴計劃(3GPP)將提交5G NR(新無線電)作為其5G通訊標準提案。5G NR可包括低頻(FR1),低於6 GHz和更高頻率(FR2),高於24 GHz和毫米波範圍。然而,在早期部署中,在4G硬體(非獨立)上使用5G NR軟體的速度和延遲只比新4G系統稍好一點,估計要好15%到50%。獨立eMBB部署的模擬顯示,在FR1範圍內,吞吐量提高了2.5倍,在FR2範圍內提高了近20倍。
下一代行動網路聯盟(Next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 Alliance)定義了5G網路的以下要求:
以10Gbps的資料傳輸速率支援數萬使用者;以1Gbps的資料傳輸速率同時提供給在同一樓辦公的許多人員;支援數十萬的併發連線以用於支援大規模感測器網路的部署;頻譜效率應當相比4G被顯著增強;覆蓋率比4G有所提高;信令效率應得到加強;延遲應顯著低於LTE。下一代行動網路聯盟認為,5G應會在2020年陸續推出,以滿足企業和消費者的需求。除了簡單的提供更快的速度,他們預測5G網路還需要滿足新的使用案例需求,如物聯網(網路裝置建築物或Web訪問的車輛)、廣播類服務,以及在發生自然災害時的生命線通訊。
基站及覆蓋範圍
相關技術
5G通訊效能的提升需要多種技術相互配合共同實現。
關鍵技術大致分為無線傳輸技術和網路技術兩類。
1)無線傳輸技術:
2)網路技術:
目前各廠商發展概況
-
6 # 沐子小五
5G就是第五代通訊技術,相比現在的4G有更高的傳輸速率、低延時、高頻寬。
目前來說,5G的應用最直接的就是對頻寬的提升。有人實際測過,5G的速率能達到700Mbps,如果沒有概念的話,可以對比4G,4G測速一搬是9Mbps,高的時候能到12Mbps,這樣對比是不是就明顯多了,5G的速度是4G的幾十倍,甚至上百倍。
在4G網路下,實時影片、線上觀看和遠端協助等功能,會出現很大的延時,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卡頓。但是在5G網路下,只要不是在覆蓋盲區,那這些現象是不存在的。高畫質8K的影片,VR遊戲、VR教育、VR等旅遊等沉浸式體驗會更好。
在商用上被聊的最多的就是無人駕駛汽車、人工智慧、智慧醫療等等。
無人駕駛汽車以前因為速率限制,反應時間有延時,無法真正普及。在5G的基礎上,剎車、制動的反應時間在1毫秒內,能真正普及到大街小巷。以後的無人駕駛汽車不再是簡單的交通工具,它能自行規劃最優路線、禮讓行人、識別紅綠燈、自適應巡航、自動泊車等等。
人工智慧從阿爾法狗戰神圍棋高手以後就一直很火爆,人工智慧的研究一直高速發展。這個行業牽扯到資訊學、哲學、人體學、心理學等等,在資訊基礎的支撐下,人工智慧會普及到千家萬戶的家電、家居、各種各樣的小裝置上面,讓人工智慧真正為人類服務。
5G帶來的行業發展是提現在各個方面的,他能為經濟帶來數以萬億的提升,會讓社會迎來一個資訊變革。
具體詳細的介紹,可以看我最近釋出的文章。
-
7 # 果蔬烘乾機
第五代通訊技術,c(光速)=波長 * 頻率
無論是1G,2G,3G,4G,5G都是在這個公式上做文章,由於光速是固定的在真空中每秒30萬公里,通行技術分為有線通訊和無線通訊.就是簡單來說有實際的線和沒有實際的線,可以簡單的這麼理解.
在實驗室中, 單條光纖最大速度已達到了26Tbps是傳統網線的兩萬六千倍.而無線的這一部分一直是通行部分的瓶頸.
無線通訊主要透過波來實現,不管電波和光波都是電磁波,而電磁波的頻率資源有限,根據不同的特性有著不同的用途.我們使用的主要是電波通訊,根據頻率的不同進行劃分,每一個電波都有不同的用途,而手機用的是中頻~超高頻來進行通訊.
根據上面的公式
電磁波的一個顯著特點:頻率越高(波長越短),就越趨近於直線傳播(繞射能力越差)。而且,頻率越高,傳播過程中的衰減也越大.
鐳射筆(波長635nm左右),射出的光是直的吧,擋住了就過不去了,再看衛星通訊和GPS導航(波長1cm左右),如果有遮擋物,就沒訊號了,而且,衛星那口大鍋,必須校準瞄著衛星的方向。稍微歪一點,都會有影響。
如果5G用高頻段,那麼它最大的問題,就是覆蓋能力會大幅減弱。覆蓋同一個區域,需要的基站數量將大大超過4G。
這就是為什麼這些年,電信、移動、聯通為了低頻段而爭得頭破血流。基站就是要花錢買的啊。能不玩命爭取麼。有的頻段甚至被稱為——黃金頻段。這也是為什麼5G時代,運營商拼命懟裝置商。甚至威脅要自己研發通訊裝置。
-
8 # 矽谷25英里
首先,通俗的解釋,就是你上網和下載的速度比現在塊N倍。
其次,專業的解釋,就是沒有5G的話,現在很多人熱捧的物聯網、無人駕駛、虛擬現實等都完全不能真正實現。
-
9 # 簡單科技數碼
5G的發展歷程
2019年6月6日,工信部正式向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廣電四家運營商發放5G商用牌照,我國正式進入5G商用元年。
5G被譽為“數字經濟新引擎”,不僅是一項移動通訊技術,更是影響人類進步與社會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將是人工智慧、物聯網、雲計算、區塊鏈等新產業的基礎。
從1G~5G,通訊系統的多址技術發生了巨大的變革,從FDMA、TDMA、CDMA、MIMO 到 massive MIMO,通訊系統可利用的資源擴充套件到了頻率、時間、碼字、空間,通訊容量大大增加。
從1G到2G,是類比電路到數位電路的轉變,“大哥大”變成了功能機;從2G到3G,實現了從語音通訊到資料通訊的飛躍,功能機發展成為智慧手機;從3G到4G,實現了行動通訊網路和傳統電信網路的融合,將雲計算等網際網路技術用於行動通訊;從4G到5G,可以實現移動網際網路和有線網際網路的徹底融合。
從1G到5G傳輸的速率和電波頻率都在不斷提升,應用功能在不斷增強。
這是為什麼呢?
初中時候,我們學過
由於光速是恆定值,為30萬千米/秒,所以頻率和波長是反比例關係:
頻率越高,波長越短,能量越高,衰減越快,穿透性越差,散射越少;
使用電波頻率越高,能使用頻率資源越豐富,頻率資源越豐富,能實現的傳輸速率就越高。
甚長波,波長几萬米,用於通訊,江河大山都擋不住,但是由於頻率低,只能勉強攜帶點資訊,發一個資訊,大概需要半小時,基本無法用於通訊。
短波,能攜帶的資訊比較多,而且照樣能跑很遠,幾百公里不在話下,所以收音機廣播、電報、業餘無線電一般用這個頻段。
釐米波,頻率到了GHz級別,能攜帶足夠多的資訊,手機、衛星、雷達通訊,都能用到,統稱微波通訊。
毫米波主要運用在雷達和衛星業務,原因就是它的頻率都快接近紅外線了,通道太“直”,移動起來不容易對準,只有天空中通訊才比較合適。
5G的優勢
5G的優勢可以簡單概括為兩個點:低延時,高速度。
低延時:主要靠天線
要解決低延時的問題,就需要依靠大規模天線(massive MIMO),MIMO就是“多進多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多根天線傳送,多根天線接收。
massive MIMO技術整合更多天線形成大規模天線陣列,意味著基站可同時向更多使用者傳送、接收訊號,將網路容量提升數十倍或更大,可以很好解決延時問題。
雖然這個技術在4G的時候已經出現了,但也就是2×2的MIMO,天線數量只有2個。
由於手機天線長度和波長成正比,一般為波長的1/10~1/4之間,5G波長變成毫米級了,所以5G手機天線也變成毫米級了,天線數量可以大規模集中了。
傳送的天線和接受的天線變多了,說明發送和接受路徑變多了。MIMO系統一般寫作AxB MIMO,A表示基站的天線數,B表示手機的天線數。
中學數學學過排列組合,AxB MIMO的傳送路徑變成了AxB種,路徑大大提升了。
此外,5G頻率高,波長短,衍射小,對基站密度要求更大,傳統4G是採用宏基站的方式,一個大基站能覆蓋上千個使用者,5G通訊不再依賴大型基站,而採用小型基站,約250 m設定一小基站,每城市可部署數千個形成密集網路。
一方面建設那更多的基站,進一步加大密度;一方面把天線做小,在手機里加入更多根的天線,讓5G時代延時更低。
高速度:主要靠提高頻譜頻寬
高速度可以用香濃定理來解釋。
簡單的說,城市道路上的汽車的車速(業務速率)和什麼有關係?除了和自己車的動力有關之外,主要還受限於道路的寬度(頻寬)和車輛多少、紅燈疏密等其他干擾因素(信噪比)。
無線通道並不是可以任意增加傳送資訊的速率,它受其固有規律的制約,就像城市道路上的車一樣不能想開多快就開多快,還受到道路寬度、其他車輛數量等因素影響。這個規律就是夏農定理。
4G最高頻譜頻寬就20M,5G可以做到400M的頻譜頻寬,簡單點說,就是原來4排道的高速公路,到5G變成80排道了,速度當然提高了。
中美5G對比(毫米波 VS Sub-6)
上面介紹過,目前5G有450-6000MHz和24250-52600MHz兩種頻率
第一種頻率範圍450-6000MHz,叫“低到中頻段頻譜”,也稱為“Sub-6”;第二種頻率範圍24250-52600MHz,叫“高頻頻譜”或“毫米波”。
目前美國、韓國和日本採用在高頻的毫米波段上部署5G,其中,美國由於歷史的原因,6000MHz以下的頻段全部歸軍方使用,這直接促使美國在進行5G試驗和商用部署時只能使用毫米波。
中國以及世界上的其他國家,主要是在低頻波段上(Sub-6)部署5G。
毫米波優勢很大
首先,波長較短的毫米波會產生較窄的波束,從而為資料傳輸提供更好的解析度和安全性,且速度快、資料量大,時延小。
其次,有更多的毫米波頻寬可用,不僅提高了資料傳輸速度,還避免了低頻段存在的擁堵。5G毫米波可以獲得比4G LTE網路高20倍的資料傳輸速度。
最後,毫米波元件比低頻段的元件更小,因此可以更緊湊地部署在無線裝置上。
毫米波劣勢更大
毫米波波長短,傳播距離短,網路需要遍佈在基站覆蓋的整個區域中並保持不間斷的連線,需要大規模的基礎建設。此外,毫米波很容易被牆壁,樹葉等障礙物阻擋。
下圖顯示了毫米波和Sub-6在洛杉磯相對平坦的地區相同極點高度上部署的傳播差異(藍色表示100MBps的速度,紅色表示1GBps的速度):
根據研究公司iGR的評估報告,若按每個毫米波基站覆蓋300米距離計算,5G要實現規模覆蓋一座城市,比如洛杉磯,需18000個毫米波基站,基站部署成本需6.3億美元,而這只是室外覆蓋,事實上,毫米波訊號幾乎無法進入室內。
這樣說完大家應該明白了,毫米波就是個花瓶,它只能在不計較成本和非常開闊沒有遮擋的情況下使用。比如,市中心的核心富人區或者是軍用,其他場景基本不可能。
相比之下,我國選擇的Sub-6,是個理想的方案,這個波段傳輸距離很長,不用建太多基站,就能讓網路訊號連成片,而且可在現有的4G基站改造,節省很大成本。
截至目前為止,我國已經部署了約35萬個支援5G的基站,大約是美國的近10倍,且華為已經在5G專利方面建立了領先地位,美國發動貿易戰,打壓華為,很大程度上是希望透過這種方式,來阻止5G的發展。
美國在5G上雖然有所落後,但最近採取了頻譜拍賣、成立基金,支援鄉村寬頻網路發展、支援第三大運營商T-Mobile和四大運營商Sprint合併等一系列措施,此外,美國擁有高通、inte、蘋果等眾多具有產業領袖地位的科技公司,未來能否趕超,猶未可知,5G終歸是一場長跑,跑到最後的才是真正的贏家。
-
10 # 通訊小M
5G是第五代移動通訊系統的簡稱,是4G的升級,它將是在2020年以後的新一代移動通訊系統,它不是一個單一的無線接入技術,也不都是全新的無線接入技術,是新的無線接入技術和現有無線接入技術的高度融合。
它的特點是超高頻率,超高頻寬,比4G的速率更快出一個數量級,對物聯網做了最佳化,具有更低的時延,滿足車聯網,智慧交通,高畫質影片,虛擬現實的需求。
5G與4G的比較
1 傳輸速率增大10到100倍,達到10Gbps。
2 網路容量增加一千倍,可以連線的裝置數比4G增加1000倍。
3 端到端的時延小10倍,可以達到毫秒級。
4 頻譜效率增加5到10倍,比4G在同樣頻寬下傳輸的資料增加5到10倍。
5 頻率更高, 工信部初步定下我國的5G頻率是3.3Ghz-3.6Ghz/4.8Ghz-5Ghz。全球最有可能優先部署的5G頻段為n77、n78、n79、n257、n258和n260,分別是3.3GHz-4.2GHz、 4.4GHz-5.0GHz和毫米波頻段26GHz/28GHz/39GHz。國際上主要用28G做實驗。
6 微基站廣泛使用,室內移動通訊,
8 更多多MIMO。
5G 引進的新技術和特點
1 SDN,軟體定義網路。
2 SDR, 軟體無線電技術。
3 超密集異構網路, 比如在球場,高密度小區,高密度辦公區,校園,滿足小面積大量終端的需求。
4 自組織網路技術(self-organizing network),傳統行動通訊網路中, 主要依靠人工方式完成網路部署及運維,組織網路技術解決的關鍵問題主要有以下 2點:①網路部署階段的自規劃和自配;②網路維護階段的自最佳化和自癒合。
5 內容分發網路(content distribution network),在5G 中, 面向大規模使用者的音訊、 影片、影象等業務急劇增長, 網路流量的爆炸式增長會極大地影響使用者訪問網際網路的服務質量,內容分發網路是在傳統網路中新增新的層次,即智慧虛擬網路。CDN 系統綜合考慮各節點連線狀態、 負載情況以及使用者距離等資訊,透過將相關內容分發至靠近使用者的 CDN 代理伺服器上, 實現使用者就近獲取所需的資訊,使得網路擁塞狀況得以緩解。
6 D2D 通訊,裝置到裝置通訊 (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訊號不走基站了,是不是可以不交電話費了?想得美!頻率還用著呢。D2D 是未來 5G 網路中的關鍵技術之一,它可以提升系統性能、 增強使用者體驗、 減輕基站壓力。
7 M2M 通訊,機器到機器通訊(machine to machine)。
8 資訊中心網路( information-centric network)。ICN 所指的資訊包括實時媒體流、 網頁服務、 多媒體通訊等,而資訊中心網路就是這些片段資訊的總集合。
9 移動雲計算。。行動網路中的移動智慧終端以按需、 易擴充套件的方式連線到遠端的服務提供商, 獲得所需資源,主要包含基礎設施、 平臺、 計算儲存能力和應用資源。
-
11 # 智慧城市觀察家
曾經在華為的無線部門做過5年的工程師,作為一個通訊行業人士,我分享一下自己對5G的認知。
通訊行業內部人討論5G,關心的是5G的頻段和編碼方式等標準問題。5G標準在2018年凍結(正式確定下來)華為參與5G標準的制定,成為中國企業的驕傲,在一段時間內也炒得很熱。最終,5G業務通道採用的就是華為主導的Polar進行短碼編碼,而長碼編碼則是歐洲主導的。這些讓編解碼速度都有很大提升,可以更快處理更大資料,保證更小誤位元速率。
但其實對於通訊行業以外的廣大使用者而言,大家只需要知道5G的這三個數字即可。
下行速率1Gbps,相當於1秒鐘即可下載1部電影什麼是下行速率?簡單理解,就是下載速率。現實中,4G網路(LTE) 是可以實現30Mbps,5G速度與之相比提升了330%,如果一部電影按照1G的容量來算,那麼5G網路能讓人在1秒鐘下載完1部電影,這樣的速度是不是很期待?
時延1ms,真正的自動駕駛實現也不遠了什麼是時延呢?訊號從發出到得到反饋所需要的時間,其實人類對於100ms以內的時延,都無感,所以4G網路基本上都能滿足人類的需求。
那為什麼5G要求把時延降低呢?5G的出現,是為了日後更多物聯網應用做準備
舉個例子,自動駕駛,這種應用就需要車與車之間能通訊,並且能及時同步。車在高速行駛的過程中,從感應到周圍有車,到自動剎車,最後停下來,如果不把網路時延儘可能降低,很容易出現交通事故。
物聯網密度 1 百萬連結/平方公里這也是在為了未來的物聯網做準備。5G標準定義的組織3GPP認為,未來生活,個人生活、家庭生活、行業應用這種種場景都離不開物聯網,成千上萬的裝置聯網,所以網路必須做好準備。
當然,上面三個資料都是理論值。比如,1Gbps的速率,是假設5G基站的一個扇區內只有一部終端在使用,而實際情況99%都不會如此,多人在享用同一個網路,速率自然會被拉低。
大家只要記住上面三個資料,但凡以後閒聊5G,你都可以侃侃而談了!
-
12 # 拉邦結拍
5G作為下一代移動通訊技術,能夠處理千兆級的流量資料,具有大流量、低時延、大頻寬的特點,比4G速率快10倍以上。
事實上,5G比4G更加耗電。據《科技日報》報道,通訊門戶飛象網CEO項立剛表示,“5G手機肯定比4G手機的耗電量大。”在5G網路下,5G手機需要處理的任務更多,比如說網速更快的情況下,手機的資料處理能力以及資料處理量都會得到相應提升。完成更多的任務量,則需要更大的頻寬,這是導致5G手機更費電的原因之一。
在5G覆蓋率低的情況下,首選5G網路就會造成手機頻繁搜尋訊號,這本身也就是加重手機處理資訊的任務,搜尋訊號本身也帶來功耗壓力。
晶片廠商或者手機廠商可以設定更為智慧的晶片核心排程方案來緩解5G手機耗電大的問題,使用新材料、手機內建更好的晶片、採用AMOLED螢幕等低能耗的配件、增加電池容量或增強CPU處理能力等也可以降低手機能耗。
5G作為下一代移動通訊技術,能夠處理千兆級的流量資料,具有大流量、低時延、大頻寬的特點,比4G速率快10倍以上。
5G的到來會對製造業、能源與公用事業、農業、零售業、金融服務、媒體與娛樂業、健康保健、交通、AR/VR、保險業、教育業、 雲計算、遊戲產業、房地產、公共安全、供應鏈管理、餐飲業、旅遊業、軍事、廣告與營銷等行業產生影響,域名行業也會受到影響,相關的.top/.cn等域名被大量註冊。
在4G時代下,我們享受到線上影片、移動支付,共享經濟,但在5G時代下,我們會獲得更多:智慧城市、遠端醫療、無人駕駛、物聯網、新零售等等。未來的5G生活將會是一個萬物互聯的世界,相比4G,5G速度是4G的10-20倍。
5G時代的到來,不僅意味著流量網速更快,其將在應用軟體、晶片升級、網路訊號等各種領域引發新一輪變革。
5G手機會成為物聯網的中樞,可以透過手機控制物聯網裝置,比如用手機控制房屋上的太陽能電池板,控制家中的空調等等,手機相當於遙控器。
物聯網雖然說了好幾年,但等5G商用之後才會迎來爆發,5G網路很大意義上其實是為物聯網準備的,包括車聯網無人駕駛、遠端醫療手術等都是5G的具體應用例項。
5G的到來會對製造業、能源與公用事業、農業、零售業、金融服務、媒體與娛樂業、健康保健、交通、AR/VR、保險業、教育業、 雲計算、遊戲產業、房地產、公共安全、供應鏈管理、餐飲業、旅遊業、軍事、廣告與營銷等行業產生影響,域名行業也會受到影響,相關的.top/.cn等域名被大量註冊。
5G時代的到來,無疑是對工作生活的巨大沖擊。你的飲食起居,衣食住行,生活的各個環節等都將被各種智慧硬體連結起來,個人的資料在5G時代能夠形成真正的互聯,每個人的標籤和資訊量極大,而且資料的粒度更細。
這樣一來,當前集中在手機這個智慧硬體上的APP的流量將會逐步分散到各個智慧硬體上。智慧家居以及萬物互聯的資訊流平臺成為新的網際網路時代的主角,這個時候你會發現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方方面面都可以透過其他智慧硬體實時共享,手機成了可替代方案。
未來生活更智慧便捷,電商行業也會迎來巨大挑戰!
首先變化最快的會是流媒體。5G高速網路的接入,將使得移動終端連結網際網路的速度大大提升,流媒體將成為網路新寵兒。也就是說,帶有影片體系的應用展示、電商展示,將大受歡迎。反映在電商APP中,表現為引流方式不再依靠關鍵詞搜尋,而是轉向內容和社交化的影片、互動媒體。
其次,將會為實體店帶來更好的機遇。5G時代下,線上線下將會融合,在以網際網路、大資料等技術為驅動的模式創新中,將會把一切重新連結起來,整合新的方法和手段,為消費者帶來不一樣的消費體驗。
最後,推動新零售業的發展。馬雲曾經提出了未來電子商務的發展趨勢:電子商務發展的方向,必然是走向新零售。新零售將傳統的零售行業透過網際網路和新興的網路購物聯絡起來,透過倉儲物流,提高銷量,減少庫存。在新零售時代下,每個商家都可以成為一個獨立的平臺,而平臺的搭建,5G就成了其中的重要一環。
5G的到來會對製造業、能源與公用事業、農業、零售業、金融服務、媒體與娛樂業、健康保健、交通、AR/VR、保險業、教育業、 雲計算、遊戲產業、房地產、公共安全、供應鏈管理、餐飲業、旅遊業、軍事、廣告與營銷等行業產生影響,域名行業也會受到影響,相關的.top/.cn等域名被大量註冊。
-
13 # 阿亮新青年
首先要理解一個概念就是:“5G標準”(即5G標準定義的三大典型應用場景)。它大概分成三大類。
第一大類就是增強移動頻寬,這一標準就是增強人與人之間的協同。直白一點說就是網速變快了(下電影速度變得飛快,打遊戲效果更爽,直播更清晰等等)。這個標準,現在已經正在進行商業化的落地過程;第二大類是較大規模的機器通訊,就是增強機器和環境之間的協同力。第三類標準就是低延時,高可靠這種系統。後兩種技術的標準其實涉及到了不止是電信行業,還要涉及到工業製造業、交通行業,倉儲物流等等,很多行業的人必須全都要聚在一起,才能夠形成這兩個標準。所以這兩標準現在還沒有推出。在這裡不做介紹。
所以我們理解的5G就是透過提升網速來增強人與人之間的協同,提高整個社會的效能。更形象一點可以形容成:2G可以看作走路的速度,3G可以看作騎腳踏車的速度,4G看作開車的速度,5G看作火箭的速度。
這裡有一個關於5G是什麼的小影片,非常形象為大家介紹“5G是什麼”,同時也讓大家知道,5G能否快速取代4G?
另外未來完全5G商業化後,我們的世界可以變成什麼樣子,我專門有個影片,大家也可以前去觀看:https://www.ixigua.com/i6811749376055050763/
-
14 # 同道眾人
5G到底是什麼,其實我覺得到現在已經是不用再去介紹基本概念了,畢竟現在買個5G手機或者隨行WiFi就可以直接體驗到5G了。
所以我想說說5G到底能在那些場景給我們帶來體驗上的變化。
首先就是在看電視的時候。在3G時代,有些電視場景我們能看到提示“此畫面由3G訊號傳回”,但是3G時代開始到4G時代,如果想要製作高畫質畫面的影片,只能製作好之後再進行資料傳輸。5G就不一樣了,整合5G模組+編解碼的裝置可以做到和機頂盒一樣的大小,並且支援4K雙向互傳,主持人可以和現場記者進行互動。
加上和機頂盒一樣的大小,為戶外直播帶來了無限可能,相信未來不久,我們就能在鬥魚這樣的直播平臺看到4K直播了。這也是5G最直接的應用場景(只是現在4K影片上雲對雲資源消耗巨大,還需最佳化演算法)。
此外我還可以根據此裝置聯想到另外一個場景,那就是應用在救護車上,方便救護車和醫院對病人進行交接。目前病人被救護車拉倒醫院之後,需要人工交接病人情況,容易出現誤差,在院醫生需要重新對病人的生命資料進行採集。如果應用到救護車上,不僅資料可以直達醫院,而且醫院也能透過直播實時看清病人狀態,這會為重症病人爭取搶救時間。
其次格力完成了第一張5G(SA)工業網際網路+專屬MEC的建設,初步實現了產業園智慧化和智慧製造。這樣可以提升產品生產良率,降低生產成本。從長遠看消費者而言購買空調等裝置的價格將會逐漸降低。
最後我想說的是,5G有大量的應用場景尚未進入開發階段。所以我對5G的未來還是非常有信心的。
-
15 # 5G青年
5G,是第五代(generation)移動通訊技術的簡稱。
為了更通俗講明白,大概介紹一下1-4代的發展過程。
1G:就是手機打電話剛發明的時候,那個時代的典型產品是“大哥大”磚頭電話機。
2G:就是nokia功能手機時代,手機打電話,發簡訊,長途加漫遊超級貴的時代。
3G:大概時間是2008年前後,北京奧運會掀起了一波推廣高峰。3G時代為也推動了智慧手機的發展。3G網路剛開通時候,主要是低端的安卓智慧手機,有中興、華為、酷派、三星.....08年蘋果行貨手機還沒有入華,蘋果智慧手機(行貨)是2019年底和聯通合作開啟國門的。微信是3G時代的產物。
4G:全國大範圍開通4G網路是2015年。隨著4G網路的普及,以及移動電信聯通大流量套餐的普惠,微信通話逐漸取代簡訊和打電話。同時2015-2018年也是光纖入戶有線網路高速發展,4G+光纖造就了世界一流的網路強國。手機支付、抖音、網紅、直播、共享經濟....都是4G時代的產物,徹底改變了日常生活。
---------------------------------------------------------
1-4G全部是針對人們使用的手機,但是,但是,5G不僅僅是手機。
4G改變生活,5G改變社會。5G更多的是在產業上、在智慧社會建設方面將發揮巨大的推動作用。
從技術上講,5G網路有三大特點:上網速度快、網路延時低、支援大容量接入。因為5G剛開始啟動建設,很多應用和場景都還是在PPT上。但是可以預見的是,5G+雲+物聯網+大資料,將催生更多的業態。這裡只是羅列一些,大家可以發揮想象力。自動駕駛、VR/AR、超高畫質直播、遠端醫療、智慧製造、智慧城市.........
-
16 # 大資料驅動的研究
行動通訊(1G-5G)的原理與發展歷程
首先我們講一下什麼是“行動通訊”,行動通訊的核心在於“通訊”兩個字,從字面來理解的話,就是接通訊息或者連線資訊。我們舉一個簡答例子:某天下課之後,李雷把韓梅梅叫到了操場的小樹林,然後對著韓梅梅說,“梅梅,我喜歡你”。韓梅梅聽到之後臉上泛起了小紅花,嬌羞的說道,“我也喜歡你”。之後發生了不可描述的事情…….
在這個例子中,二者的對話就是一個通訊的過程。不妨我們再進行一下深度思考,李雷與韓梅梅是透過什麼方式進行通訊的,這便是中學物理學中一個重要的概念:聲波
聲波有一個特點(缺點),就是傳輸的距離比較短。當距離過長的時候,人們之間就不能夠進行通訊了。那麼就有一個問題:
遠距離通訊該怎麼辦了?
於是我們便有了以下的故事:我們的故事要從電磁波講起,在很久之前,人們認為電和磁好比天上的仙女和地下的牛郎——八竿子打不著,直到有一天月老出現了,他把電和磁放到了一起,拿著磁鐵在一頭擺弄,發現另外一頭竟然通電了;同樣,電流的強弱變化也影響了磁鐵的磁性,這個月老便是大名鼎鼎的法拉第,他透過牽線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
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電和磁之間有一種神秘的力量,這種力量能夠使得電和磁隔空相互影響,而且速度賊快,這就是傳說中的電磁波,並在不就之後人們學會了如何去控制電磁波。
後來,科學家們發現其實世界上的很多資訊都可以用波來表示;且對比聲波,電磁波能夠傳播的更遠,這便引起來了科學家們的注意,既然我們能夠控制電磁波,那麼為何不……,這就是後來的移動通訊技術
1G時代剛開始手機誕生的時候,我們用的是大哥大,它使用的是模擬通訊網路。李雷給韓梅梅打用大哥大進行通話,說,“梅梅,我喜歡你”,這句話形成了聲波,聲波傳入到了大哥大,經過科學操作,轉變成了電磁波,並透過天線發射到最近的A基站,然後A基站透過光纜傳輸到離韓梅梅最近的B基站,B基站透過電磁波傳到韓梅梅的大哥大里,大哥大翻譯成聲波,韓梅梅就聽到了,“梅梅,我喜歡你”。然後臉上又泛起了小紅花……
在一條取經(通訊)的道路上,要經歷九九八十一難,一般人很難堅持下來,萬一有一點磕磕碰碰,資訊就會丟失,對方就會聽不明白,甚至聽不到;而且1G還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就是它只能模擬聲波,所以除了大哥大除了打電話,啥也幹不了,這些難不倒科學家,於是…….
2G、3G、4G、5G……
後來科學家們在一個偶然的機會,看到了中國的一本古書,寫到“一陰一樣,謂之道”,於是便有了二進位制,這個東西很神奇,它可以把所有的資訊,包括語音、文字、圖片、影片轉變成0和1的程式碼,一旦變成了數字之後,這些東西就可以轉變成“波”,這就是傳說中的數字訊號。數字訊號傳輸起來就像傳數字那樣簡單那,同時數字訊號非陰即陽,即使受到了干擾,也能識別出到底是什麼意思,這便大大提高了資訊的準確性。
也正是因為有了數字訊號,出現了2G、3G、4G、5G
行動通訊的速度問題我們發現,基本上大部分的資訊都可以透過數字訊號進行傳送,但是隨著這些資訊越來愈多,如果一個一個的進行傳送,那豈不是說一句“愛你”真的要經歷一萬年?答案是不會的。為了讓傳輸速率變快,就不得不用到下面這個公式:
這個裡面有個重要的理論,就是波速等於波長和頻率的乘積。而我們的傳輸速率與二者分不開,一般來說,頻率越高,我們能夠使用的頻率資源就越豐富,頻率資源越豐富,能夠實現的傳輸速率就越快。這裡的頻率資源就好比“車”,我們用摩托車可以拉一個人,但是我們用火車可以拉上千人,所以頻率越高我們就可以裝載更多的資訊,傳輸的速率當然就會變得更快。
縱觀行動通訊的發展歷程來看,從2G到5G,我們都在頻率上下功夫,且頻率都越來越高。
那麼問題就來了,有人肯定會問,什麼不從一開始的時候,我們就使用高頻段,這是因為在行動通訊的過程中,如果使用了高頻段,那麼基站的傳輸距離就會大幅度的縮短,基站所覆蓋的範圍也將大幅度的減少。
為什麼?
這其中的原因就是前面所講的波速等於波長和頻率的乘積,波速通常是不變的,所以提高頻率,就意味著波長的縮短,波長的縮短就意味著基站的覆蓋範圍縮短,覆蓋範圍的縮短就意味著更多的基站,然後在過去建一個基站是需要很高的成本,成本太大。因而2G/3G/4G相對來說都是低頻的,那麼5G 就是高頻嗎?有多高?請看下圖:
再來看下3G、4G、5G的頻率
3G的頻率:TDD\(TD-SCDMA)1880MHz-1900MHz和2010MHz-2025MHz。
4G的頻率:1880-1900MHz、2320-2370MHz、2575-2635MHz。
5G的頻率:2017年12月釋出的V15.0.0版TS38.104規範,5GNR的頻率範圍分別定義為不同的FR:FR1與FR2;頻率範圍FR1即通常所講的5GSub-6GHz(6GHz以下)頻段,頻率範圍FR2則是5G毫米波頻段。
我們發現5G就是極高頻,同時也對應的就是毫米波,這就意味著我們將會擁有更多的基站。基站可以分為微基站和宏基站兩種,5G時代的到來,將會有更多的基站,微基站也會更多,幾乎會隨處可見。就像下圖一樣:
5G一個很大的黑科技,就是這個微基站的運用。除此之外,5G 速度之所以還快,還有一個重要的名詞:D2D
D2D的意思就是device to device ,即裝置對裝置,根據之前我們講的,行動通訊傳送資料必須要經過基站,是非D2D的,而在5G時代,同一基站下的兩個使用者,如果互相進行通訊,他們的資料可以不透過基站就可以進行轉發,這就大量節省了空中的資源,同時也減輕了基站的壓力(波束賦形原理,感興趣者可以百度一下)。
華為與5G我們經常瀏覽新聞的時候,看到華為與5G是綁在一塊的。那麼華為和5G究竟是啥關係?他們又與移動、聯通、電信有啥關係?我們來看一下:
在整個通訊行業中,有這麼幾類群體。一種人是用來提供基站原材料的,我們稱為光器件廠商。還有一種人專門用來研發生產基站,這些人就是裝置商,通常有華為等。這些裝置商研發生產出基站之後會把這些裝置賣給一些很有錢的土豪,他們就是我們經常見的運營商——移動、聯通、電信,這些運營商會安裝基站,更換裝置,進行除錯與運用管理,並且像使用者收費。我們進行通訊要有手機,所以還有一種人是負責生產手機的,他們就是手機廠商,比如小米、蘋果等。
5G的關鍵在於基站的研發,而基站的研發企業就是5G,所以這就是5G和華為密不可分的原因。
-
17 # IT工場
5G作為下一代移動通訊技術,能夠處理千兆級的流量資料,具有大流量、低時延、大頻寬的特點,比4G速率快10倍以上。
事實上,5G比4G更加耗電。據《科技日報》報道,通訊門戶飛象網CEO項立剛表示,“5G手機肯定比4G手機的耗電量大。”在5G網路下,5G手機需要處理的任務更多,比如說網速更快的情況下,手機的資料處理能力以及資料處理量都會得到相應提升。完成更多的任務量,則需要更大的頻寬,這是導致5G手機更費電的原因之一。
回覆列表
5g的概念是:通訊中的5G(概念),即第五代行動電話行動通訊標準,也稱第五代移動通訊技術,5G網路其峰值理論傳輸速度可達每8秒1GB,比4G網路的傳輸速度快數百倍。”5G技術能夠幫助製造業的生產運作變得更加靈活併兼顧效率,同時提高安全性並降低維護成本。這將使製造商能夠利用自動化、人工智慧、AR(Augmented Reality)以及物聯網來達到“智慧工廠”。透過5G行動網路遠端控制、監控及重新配置,能夠讓機械及裝置自我最佳化達到生產線及整體規劃簡化。此外,下一代無線也有機會提高AR技術運用在製造業,因為5G網路持續提供強化的網路質量,並支援所需要的高頻寬和低延遲。這意味著,在工廠的環境中AR可以支援培訓、維護、施工及維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