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開心一刻影音娛樂
-
2 # 螞蟻歷史觀
經過隋文帝時期的休養生息和勵精圖治,在隋煬帝繼位的時候,隋朝已經開始顯露盛世之景象,可以說隋文帝的努力為後世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隋煬帝楊廣繼位後開始修大運河,他利用六年時間把大運河修建完畢。由於工程浩大百姓苦不堪言,但是大運河修完後起到的效果非常好,不僅促進了隋朝經濟的發展,並且加強了隋朝的中央集權。我認為隋煬帝還是個比較有魄力和遠見的帝王,其實只要能夠休養生息一段時間,隋朝就會馬上恢復過來,然後再徐徐圖之,未必不能開創一代盛世。
俗話說,不作死就不會死。隋煬帝楊廣在修好運河後馬上開始征討高句麗,又大興土木,又橫徵暴斂,弄的民不聊生,叛亂和起義不斷,最後兩次征討高句麗的失敗更是成了隋朝敗亡的導火索,最後滅亡。
-
3 # 木子卿53662013796
功:大運河是中國南北交通的大動脈,對中國軍事,交通、經濟和文化的繁榮與發展都起過重要的作用。
過:隋煬帝時期,開鑿大運河,徵調大量力役,給人民帶來了無比深重的災難。再加上勞民的遠征高麗等等,611年到614年,隋煬帝三次親征高麗,三次都均遭失敗,導致民不聊生,國內烽火頻起。
-
4 # Z過客K
隋煬帝楊廣(604年—618年在位)登基前完成國家統一,“修通運河”、“西巡張掖(親自開拓疆土暢通絲綢之路)”、“開創科舉”、“開發西域”、“建立天朝體系(四方納貢)”可以概括他一生所為。
雖然隋煬帝楊廣因為弒父害兄、好大喜功、貪慕虛榮、濫用民力、窮奢極欲並不能被人們稱為明君,但他也不是昏庸無能。甚至,我們可以說隋煬帝的很多舉措都為中國後來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且如果沒有隋煬帝的這些貢獻,可能也就難有後來的大唐盛世。
其中開鑿大運河是當時政治經濟發展的需要。首先,隋朝的政治中心在北方,而大部分糧食要依靠江淮地區供應,依靠陸路運輸,運量小,速度慢,費用大,無法滿足需要。而中國主要河流大多為東西走向,開通南北運河,利用水力運輸,已是勢在必行;其次,隋滅陳後,需要加強對江南的控制,隋煬帝開通大運河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王朝對全國的統治”;還有一個條件是,前朝已經開挖了一些區域性運河,連線和疏通就可以用。不可否認,隋煬帝想坐龍舟遊江南也是開鑿運河的動機之一。
但隋煬帝失敗的地方是用急功近利、濫用民力、頻繁發動戰爭,西征吐谷渾、三徵高句麗,太想建立偉業了。
本身修建大運河就傷民太重,又三出遼東征高句麗給隋朝的統治帶來了十分負面的影響。三次大規模的征戰,不僅嚴重損耗了隋朝的國力,亦造成了百姓民不聊生,嚴重激發了階級矛盾,最終導致了隋末農民起義的爆發,為大隋王朝的覆滅打下了伏筆。
-
5 # 曹老師xixi
隋煬帝並不能說是明君,倒可以說是雄主。
隋煬帝在位的時候,下了盤很大的棋,規劃了一個偉大的設想,但無奈時機不當,又操之過急,導致眾叛親離,瞬息滅亡,如果隋煬帝的構思全部和諧的完成了,其功績不次於秦始皇和漢武帝,但好在其的設想,在唐朝實現了,為中國最偉大的時期奠定了強有力的基礎。
都知道中國古代為偉大的兩項工程,一是秦修長城,二是隋槽運河,隋王朝在建立後,便開始著手重修南北運河,但遺憾的是,主要目的並不是為了天下蒼生,而是加強北方統治中心對南方經濟的控制。
之所以說隋煬帝不是明君,是由於隋煬帝在位期間,窮兵黷武,濫用兵力,生活奢侈,這些符號並不適用於隋煬帝在位的時期,雖然他規劃了偉大的設想,但他這朝卻沒有實現這些設想的基礎,他最該做的是與民休息,加強集權,等有了一定基礎後才能實現,或者讓後代去實現,所以他的方針就與現實存在的矛盾,也因此隋朝在他手上滅亡了。
-
6 # 劉駿律師
“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 這可能是古人對隋煬帝最公正的評價了。隋二世而亡,而且不是因為衰落而亡,是因為過於強大而滅亡的。最重要的原因是隋煬帝好大喜功,不愛惜民力所致。所以,他表弟唐太宗才有“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的感悟。
-
7 # 瘋哥哥l
隋煬帝修運河最主要的目的是運糧草,打高句麗(北韓)
京杭大運河,為什麼是到北京?大運河南起餘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經今浙江、江蘇、山東、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兩市,貫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主要水源為南四湖(山東省微山縣微山湖),大運河全長約1797公里。
隋朝的都城是洛陽,北京是邊陲,修建運河到北京,是為了把江南的糧草運送到北京,用以攻打北韓。
南方富庶,北方貧瘠,大軍攻打,必須有強大的後勤保障,江南到北京千里之遙,水路是最經濟快捷的補給方式。所以,修建運河,這是直接目的。
超越軍事目的,當時天下百姓遭殃了,後世蒼生得實惠了古代交通運輸,水路是最關鍵的方式。京杭大運河的修建早在春秋時候就有,一般情況下也都是出於軍事目的。
古代的工程力量很弱,都是靠人力完成,如此浩大的專案,所耗人力物力可想而知,當時的人因修建運河肯定死傷無數。但運河建成之後,對政治、經濟和文化的影響就非常可觀了,這就是所謂的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吧。
隋煬帝不是明君,應該也不至於一無是處隋煬帝出身名門望族,從小養尊處優,但家學嚴謹,文采也很厲害。史書稱:“美姿儀,少聰慧”留存一首詩
《春江花月夜二首》隋朝 楊廣暮江平不動,春花滿正開。流波將月去,潮水帶星來。夜露含花氣,春潭漾月暉。漢水逢遊女,湘川值二妃。隋煬帝獲封晉王時,參與滅南陳,之後也大多在江南居住,江南也算是他的發跡之地,一路順遂。隋煬帝從小倨傲自大,隋書說他“矯情飾貌,肆厥奸回”,愛奢靡還非常驕縱,更是野心勃勃。
繼位之後,修東都、修運河、建宮殿,耗資巨大。隨後又對高句麗發動了三場戰爭,都以失敗告終。三場戰爭耗資更為巨大,死傷更多,國計民生都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可謂到了民不聊生的程度。可以和秦始皇后期相比。
隨後各地農民起義頻發。更為關鍵的是,三次戰爭失敗,讓一世高傲自大的隋煬帝失魂萎靡,心灰意冷,一蹶不振。隨後巡幸江都,便留在江南,不再北歸。銳意盡失的楊廣晚年常引鏡自照,對蕭後和臣下說:“好頭頸,誰當斫之!”
宇文化及叛變,叛軍把隋煬帝勒死,至此隋煬帝國破身亡。
他在位時改革官制,修訂大業律、攻佔吐谷渾、收琉球,對內改革,對外開疆擴土也算是有一定的功績。他用年號“大業”應該也是
想有一些大作為的吧,這是太一廂情願,剛愎自用了。
悲劇始於性格缺陷前半世太順,又太自戀,對自己的行為不加約束,發動戰爭之後,失敗了又一蹶不振,是一個自信又自卑的人,所以說他的性格上是有缺陷的。
-
8 # 何處沙鷗
首先隋煬帝不是為了天下蒼生修大運河。
隋煬帝(楊廣)繼位後,即營建東都洛陽,工程歷時十個月,每個月就要徵用百姓二百多萬人,為了迎合楊廣,督建官員又在都城西面建造大花園;這個花園中,填充了無數奇花異草,四季如春,耗資巨大,勞民傷財。 之後又為了加強隋朝的政治統治和江南的富饒物資順利運送北方,以都城洛陽為中心修建大運河,為了開挖大運河,楊廣下令徵用河南和淮北等地老百姓一百多萬人,大運河一共鑿了四條水道,最後將它們貫穿起來,長達幾千裡;這是一項造福子孫的工程,但在當時的百姓看來,卻是一場災難,因為開挖過程中,很多百姓都慘死在這個偉大的工程上!待運河工程完工,楊廣迫不及待地帶著二十萬隨從,上萬條船浩浩蕩蕩從東都出發巡察大運河;為了保證船隊順利通行,沿途的官員早就讓人在運河兩岸修築御道,並徵集八萬百姓做縴夫,不僅如此,為了保證皇上的安全,還出動兩岸軍隊夾道保護;很多拉縴的百姓被活活累死,官員便立刻讓預備縴夫頂替,這一路上又添了不少百姓的冤魂。之後三次征討高句麗,都以失敗告終。但是這三次戰爭,以及修築東都和開挖大運河,絕對是勞民傷財的事,百姓苦不堪言;楊廣在位十四年,但他在十餘年間,徵發擾動的農民不下一千萬人次,平均每戶就役者一人以上,造成“天下死於役”的慘況。
因為歷年的工程和戰爭,導致隋朝國庫空虛,人力喪失居多,鄉間極度缺乏勞力和耕畜,大量土地荒蕪,社會經濟受到嚴重破壞;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楊廣的所作所為,導致官逼民反,各地都爆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而楊廣也死於非命。
明君或昏君皆是後世人對其評價!
縱觀楊廣的一生,他對歷史有幾項重大的貢獻:挖掘大運河,營建東都,開發暢通絲綢之路,時事政治改革,開創科舉制度,親征高句麗。實事求是地說,楊廣確實是個很有遠見的帝王,他的重大舉措,確實是造福後代子孫的工程。但是,他登高遠瞻,只看到了未來,卻忽略了眼前百姓的利益、生息和平安;他把可以用一生,或者幾代人完成的宏偉大業,用了短短十四年便完成了;這確實是了不起的,但正是因為他的急功,卻換來一個暴君的稱謂,導致百姓鋌而走險的抗爭,也因此而一世亡。
-
9 # 閒事百科
從古至今對明君的判斷是“國之君、守成之君、中興之主、待興之主”四條,沾上其中一條可被稱為千古名君,隋煬帝完全與之失之交臂,雖然修建運河利國利民,但與之同時進行的有營建東都,徵調民夫二百萬人;三徵高句麗,再次徵調民夫數百萬;他在位僅14年,徵調民夫數以千萬計,民不聊生。
但是隋煬帝完善科舉制度、重開絲綢之路、拓展隋朝版圖,每一條都利國利民,所以說對於隋煬帝褒貶不一,就看我們怎麼去看,從什麼角度去看。
-
10 # 舊事舊人歷史說
隋煬帝:誰說你是一代明君?
隋煬帝在以往的歷史評價中,在歷史演繹小說中通常與夏粲,商紂,秦始皇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暴君”可謂臭名昭著。這個評價有失公允嗎?不,是十分確切的。因為隋煬帝為人十分殘暴,說他為暴君一點也不過分。但是說他為明君,我並不能否決別人的看法,但是我有資格提出不同的看法。隋煬帝絕對不是一代明君。
何謂明君?我們來看唐太宗與魏徵的一段對話:
貞觀二年,太宗問魏徵曰:何謂明君暗君?徵曰:“君之所以明者,兼聽也;君之所以暗者,偏信也!……:隋煬帝偏信虞世基而賊攻城剽邑亦不得知也。”隋煬帝楊廣當政時期,天下言路堵塞,百萬臣民或緘口不言或花言巧語阿諛奉承,而凡是大膽能夠講真話的人,都被他趕盡殺絕。這樣的人居然還有人說他是明君!隋煬帝簡直是侮辱明君這個稱號。
雖然隋煬帝偏聽偏信,荒淫殘暴,但它並不是一個庸庸碌碌的無能之輩,他作為一個政治家,有著相當的魄力和決斷能力甚至是預知能力,他在位期間開通大運河溝通南北,開創科舉制籠絡人才,征伐高麗宣揚國威,這些都是他不可磨滅的功績,任誰也抹殺不了。但是僅僅憑這些功績,他是不能成為一個明君的。充其量也只是一代雄主!
開通大運河,需要極大的人力物力財力;頻繁的發動戰爭,也需要極大的人力物力財力;他喜好玩樂大事的營造龍舟宮殿,更需要不計其數的金銀財寶和難以估計的人力物力財力。整個大帝國,在他野心與雄心的重壓下苟延殘喘,不亡國,天理難存!這樣的人怎麼能夠成為一代明君?不能審時度勢,看到老百姓真正的需要,可謂失明矣,或者是他為了滿足自己的野心,他不顧惜當時的國力是否能夠承擔,不顧惜當時的老百姓是否願意,對自己的雙眼進行了有選擇性的失明手術。也未可知!
-
11 # 卓某
——要說封建皇帝是為了天下蒼生,那簡直就是天方夜譚了。中央集權君主專制的封建王朝是攀附在農民身上的吸血鬼。皇帝的存在即是為了皇帝本人的慾望,也是為了封建統治集團的慾望。
——隋煬帝之所以修建大運河,就是把江浙地區的糧食運送到大業城(長安)以滿足龐大的中央官僚集團的胃口。
——從西周在關中立都到隋朝經過兩千年,中國的人口和君主專制的需要,中央官僚和奴僕的人數越來越龐大。漢代時,關中地區的糧食尚可滿足中央政府的需求,南北朝時期,因為國土面積縮小,也不需要過多的糧食。但隋朝統一中國,為了維持龐大的帝國正常運轉,同時加強君主專制,中央官員人數陡增,關中地區所生產的糧食已經不能滿足封建中央政府的需求。隋文帝開皇九年(584年),關中大旱,隋文帝也只好前往洛陽避災。所以,中央政府需要從外地輸入糧食以活之。
——到了隋朝,江浙地區已經成為了重要的糧食生產地之一。但是透過陸運從江浙把糧食運送到長安,這在古代顯然是不可能。水運就成為了最好的選擇,所以,楊廣修建大運河,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滿足中央政府對於糧食的需求。
——運河從揚州運送糧食到大業城途徑如下:每年二月開船從揚州出發,四月之後經過淮河進入汴河(同屬於大運河河道),此時還沒有進入雨季,要在此等到六七月份雨季到來河水上漲,才能到達運河與黃河的河口。而此時黃河水又太灃,等到八九月份河水下去後,再經過黃河航行進入洛河。從揚州到洛陽已經過去大半年時間。到此還沒有完,接下來運到長安才是最麻煩的。首先從洛陽用車或者牲口把糧食運到陝州(今陝縣),繞過三門峽後,再進入黃河,這才能經渭河或者廣通渠運入長安。聽著簡單,三門峽被崤山環繞,此地河水湍急。走水路船損十之八九,走陸運,從洛陽到陝州三百里,每運送兩石糧食就耗費一千錢,運輸成本都超過糧食價值本身了。而且南方的船伕水手到了黃河,因為不熟悉當地河道,還得新僱傭一批當地船伕水手,這又是一筆支出。實際上,運河遠達不到預期目的,而百姓卻受之苦也!
——到了唐代,高宗和武則天前後七次前往洛陽,高宗最後一次前往洛陽並在這裡病死。武則天當政時期,政治中心除了公元701年武則天返回長安待了兩年外其餘時間都在洛陽。可見在隋唐時期,長安作為都城就已經力不從心了。
——楊廣修建大運河不僅不是為了天下蒼生,反而是吸天下蒼生血的管子,管子的一頭是農民,另一頭是貪婪的封建官僚、皇室宗族。至於楊廣是不是昏君且不論,但他肯定算不上明君。
-
12 # 果笑說歷史
隋朝從公元581年(隋文帝開皇元年)建國,到公元589年(開皇九年)統一全國,於公元618年(隋煬帝大業十四年)為唐所滅,
立國有三十八年,統一全國才只有三十年。那麼,接下來我們一起看看如此“短命”的隋朝,到底做錯了什麼?
隋朝:可謂是一個奇怪的存在楊堅逼迫周靜帝將皇位禪讓給他,從而建立隋朝,自己變成了隋文帝。即使逼迫禪讓後才建的隋朝可為什麼說隋朝是一個奇怪的存在呢?因為其中有四怪
第一怪同樣的命運:隋朝正如秦朝一樣,樹立了又一個統一的封建皇朝之規模,但同樣也是一個短命的皇朝。隋朝共二帝,楊堅於五八一年滅周後在位二十三年,但從滅陳算起在位就只有十五年,而隋煬帝楊廣在位也只有十三年。(其實還有一位恭帝楊侑,李淵所立,在位不到一年,歷史上對他的記載只有兩頁文字而已。)第二怪驚人的相似:隋開國皇帝即隋文帝楊堅,相貌奇異,而獨孤皇后就因此才嫁了他,同樣先是老丈人獨孤信的“慧眼識英雄,這完全”相似於漢武帝劉邦。第三怪不按朝代發展規律來:建朝不過總共三十年,居然就出現篡位殺父的事情。雖然歷史上這類事情對皇家來說常有發生,可怎麼也得延續兩朝再說,隋文帝坐到皇位十餘載,便死在下任皇帝也是自己兒子之手,想想還真覺得究竟該奇怪還是寒心。第四怪原來是打醬油的:隋煬帝無德殺父篡位,卻守不住,早早便結束了隋朝,怪哉!那麼前面問道:“到底做錯了什麼”?所以,我接著說。
隋煬帝最重視的兩件事:東都的營造和大運河的開鑿
最早,隋煬帝在父親隋文帝、母親獨孤皇后面前,那是偽裝的相當好,當時一心相當太子。而如今他就是皇帝老大,馬上回歸本性才是正事,便是巡遊玩樂,任意奢靡起來。
話說,他營建東都洛陽就動用了萬千工匠,花費一年左右時間,將這座城造得非常豪華。據史記記載,造宮殿的石頭木料都是從南方運來的,光是一根柱子就要上千人來拉,工程出奇浩大,每個月光徵民工都要兩百萬。
而建成之後,隋煬帝下令把大批豪族、富商遷到洛陽居住,認為眼皮子下面住著還能如何。
就在營造東都洛陽的同時,另一件大事也提到了議程上,隋煬帝下令調集幾十萬民工開鑿大運河。
運河分三段:
一段叫通濟渠,是從洛陽的西苑引穀、洛二水達於黃河,又從洛陽東面的板渚引黃河水,疏通莨蕩渠故道入淮河,直達淮河南岸的山陽(今江蘇省淮安縣)。再從山陽起,疏導春秋時吳王夫差所開的邗溝,引淮河水在江都(今江蘇省揚州市)附近入長江。這一段施工里程,從洛陽到江都長二千多里另一段叫永濟渠從洛口開渠到涿郡(今北京市)引沁水南通黃河北達涿州長也是兩千多里。第三段叫江南河從京口引長江水直達餘杭(今浙江省杭州市北部)入錢塘江長八百多里。總體來說大運河是以洛陽為中心,北通涿州,南達餘杭的水路交通動脈,全長五千多里(約合二千五百公里)
那麼隋煬帝修運河是為天下蒼生嗎?肯定回答:當然不是為了天下蒼生。儘管大運河改頭換貌,成為一條貫通南北,對古代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的大運河,並且也維護了國家的統一。但是,這兩起大型營造之事,對於當時的老百姓來說是沉重的負擔,催命的閻王。
據史載,在建東都和開鑿大運河的過程中,對於勞動人民的役使很是殘酷,死傷無數,家中男丁不夠婦女補上。
如果說營造東都和開鑿大運河,這兩件事讓老百姓對隋煬帝有了怨恨,那麼接著的事更加劇了矛盾。
在六一二年、六一三年、六一四年,這三年派兵攻打了三次高麗,原因是高麗王不肯來朝。因此,隋煬帝動用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所以,隋煬帝為首的統治階級與人民的矛盾開始激化了。
隨著接踵而來的起義軍的成立,發動了反隋的戰爭,攻佔郡縣,殺死貪官汙吏和土豪惡霸,隋朝大勢已去;六一七年,李淵起兵太原,進佔長安;六一八年春,隋煬帝楊廣死在江都,隋滅;不久,李淵自立為帝,國號唐,歷史上的唐高祖。
-
13 # 光哥講歷史
隋煬帝腦子裡根本沒有天下蒼生四個字,而是把整個天下和百姓當成了他的玩具,一聲令下,想怎麼玩就怎麼玩,把百姓當成了畜生奴隸供他玩樂,後來看到玩不下去了,天下已亂,還妄想偏安江南,做個陳後主,再後來也知道自己大限將至,對著鏡子說“不知道誰來斬我的頭顱?”,卻不想辦法收拾爛攤子,而是能玩一天是一天,這哪裡有半點雄主的氣概,真正的雄主比如秦皇漢武碰到這種局面必將痛定思痛勵精圖治,而隋煬帝卻假裝不知道,秦二世是個小孩被趙高矇騙是真不知道天下將亡,隋煬帝卻是明明知道,就是不管,他明明有這個能力去嘗試一下重整河山,卻不願意去做,很令人費解。我估計是因為這個傢伙是玩了十幾年玩夠了,天下美女盡入其手,天下百姓盡遭奴役,當一個人什麼都玩過了什麼理想都實現了的時候,會失去奮鬥的動力,他想就算再次平定天下又怎麼樣?沒什麼可玩的了,五十歲的年紀身體也不允許了,看到美女也有心無力意興闌珊了,所以這個自私自利只顧自己享樂對江山社稷、國家民族、子孫後代都沒有半點擔當的狗賊選擇“老子不玩了!”。
-
14 # Hai子君
楊廣生於大興(今陝西西安),是隋文帝楊堅與文獻皇后獨孤伽羅的次子。隋朝第二位皇帝,也是最後一位。史書上是這樣對他描述的:“美姿儀,少聰慧”。說明楊廣不僅長得帥,人還特別聰明。
北周時期,因為父親楊堅的功勞,楊廣被封為雁門郡公。開皇元年(581年)又被封為晉王,官拜柱國、幷州總管,那時楊廣才十三歲。後又授任武衛大將軍,進位上柱國、河北道行臺尚書令等。有人說,楊廣的這些頭銜,不過是沾了父親的光,但從他早年的戰功來看,楊廣這人還是蠻有能力的。
開皇九年(589),楊廣才二十來歲,他統帥隋軍滅了陳國,將陳後主等一大批俘虜押往長安。開皇十年(590)楊廣奉命赴江南任揚州總管,與楊素平定了高智慧的叛亂。在鎮守江南期間,楊廣在穩定叛亂局勢上也頗有成績。
楊廣很會察言觀色,他了解自己的父母喜好,為了取悅父母,他把自己偽裝成作風簡樸,不好聲色、禮賢下士、謹慎謙恭的完美形象,這讓楊堅夫婦更加喜歡他。
太子楊勇比起弟弟楊廣,就沒那麼多的心計了。獨孤皇后最討厭男人納妾,她在世時,楊堅極少寵妾室,這不是說楊堅不好色,而是這位正宮實在不好惹。(但由此也可以看出,獨孤皇后在楊堅心裡的地位。)偏偏楊勇卻不懂母親的心思,他不僅納妾,而且特別寵妾室,但對正室卻很冷漠。楊勇的生活還非常的奢靡,這一點是簡樸的楊堅最為討厭的,因此,這夫婦兩人便對楊勇非常失望。而早有奪嫡之心的楊廣,看準機會,趁機向獨孤皇后誣陷大哥,這更讓獨孤皇后對大兒子有了看法。楊勇卻並沒察覺這一切,仍然我行我素,沒有收斂的意思。
漸漸地,楊堅夫婦對楊勇的成見越來越深,直至最終廢除楊勇太子之位,改立楊廣為太子。
關於楊廣繼位,有記載稱隋文帝病重,楊廣在宮中服侍,卻因好色調戲老爹的寵妃,將老爹氣個半死,想要廢了楊廣繼承人的身份。於是,楊廣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將老爹滅了,自己繼位。(這段記載在很多史書中都有描述,也因此,楊廣背了一個好色弒父的惡名。至於真假,大家都明白,很多史料也只能起個借鑑的作用。)為了自己的王位穩定,他將兄長楊勇和自己的侄兒全部殺死。他所做的這些,為他的表侄兒做了一個表率。唐太宗為了王位殺死兄弟,只是他給自己安了一個必須這麼做的理由:因為自己的兄弟欲殺他在前。(勝者為王,敗者為寇。誰又能知道這事的真偽?)
對於這段記載,很多人持不同意見。真相只有一個,我們誰也不能妄斷。但是,前朝歷史多出於後朝統治者之手,尤其是那些推翻前朝的統治者,哪個不是為了把自己推翻前朝說成是為民除害?這樣心思下的史料,真實成分又有多少?但是,這也不能妄斷楊廣就不是弒父奪位之人,只是很有可能誇大事實而已。
楊廣一直非常敬仰秦始皇和漢武帝,他即位後所做的一切,也都是在效仿他們。但是,他的步子邁得太大,最終卻導致了隋朝的滅亡。
隋文帝時期國富民強,國庫充實。楊廣登位後開創科舉制度,以分科考試的方法選拔人才,為國家選用了不少各方面的人才。為了打破官員仕途壟斷的局面,他重用南方官員。這些制度都為隋朝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那麼為什麼楊廣在位時,隋朝會很快滅亡?究其原因,是因為他做了下面這幾件事。
隋文帝定都大興城(今西安),但是,大西北往東的道路卻不是太暢通。渭水河道不僅彎道多沉積的泥沙也多,漕運困難,而洛陽城位於整個隋朝的中心位置,“控以三河,固以四塞,水陸通”。所以,楊廣繼位後,為了運輸更加方便,便決定另選一處新址建都城。這處新址向洛城西移十八里,新城規模宏大,周圍六十九里三百二十步,洛水橫貫城中,由宮城、皇城和郭城組成。說實話,楊廣的舉措無可厚非,但是由此帶來的結果,卻是致命的。
宮殿的石頭、木料都是從南方運來的。據說一根木頭就需要上千人拉,這個工程歷時十個月,每個月就要徵用百姓二百多萬人。為了迎合楊廣,督建官員又在都城西面建造大花園。這個花園中,填充了無數奇花異草,四季如春,耗資巨大。(史料記載說這是楊廣奢華追求享樂所致,即使不是,這也說明他自大好功,這絕對是致命缺點)這些資本從何而來?最終還是從民間徵集,這就給老百姓增加了很多額外的負擔,引起民眾的不滿。如果僅有一次,楊廣還不會失去民心,下面的舉動,便加劇了他失去民心的速度。
為了加強隋朝的政治統治和江南的物資順利運送北方,楊堅決定開挖一條貫穿南北的河———大運河。
大運河是中國歷史上的一項偉大的工程,它以都城洛陽為中心,分為三大段,南抵餘杭(杭州),北達涿郡(北京),全長几千里,歷時六年完工。大運河對國家經濟、文化的發展和統一,都起了重大作用。那麼,為什麼說這項偉大的工程加速了隋朝滅亡?我們來看下面的一組數字:為了開挖大運河,楊廣下令徵用河南和淮北等地老百姓一百多萬人,大運河一共鑿了四條水道,最後將它們貫穿起來,長達幾千裡。這是一項造福子孫的工程,但在當時的百姓看來,卻是一場災難,因為開挖過程中,很多百姓都慘死在這個偉大的工程上。
待運河工程完工,楊廣迫不及待地帶著二十萬隨從,上萬條船浩浩蕩蕩從東都出發巡察大運河。想想這個情景絕對是氣勢浩大,但是這個浩大的背後卻是百姓的悲慘和沉重負擔來支撐的。
為了保證船隊順利通行,沿途的官員早就讓人在運河兩岸修築御道,並徵集八萬百姓做縴夫。不僅如此,為了保證皇上的安全,還出動兩岸軍隊夾道保護。
很多拉縴的百姓被活活累死,官員便立刻讓預備縴夫頂替,這一路上又添了不少百姓的冤魂。
楊廣下令沿途百姓為他們準備酒食,二十多萬人的生活物資,是一筆巨大的開支。當然這筆開支官員們不會自掏腰包,那麼沿途百姓就要為此埋單。一頓飯就是幾百桌,為皇帝和隨從準備飯食馬虎不得,只能多備,誰敢量著皇上的肚皮準備,那不是找死麼?結果,剩餘很多飯菜便被挖坑埋掉,白白浪費了。
其三,就是楊廣三次征討高句麗。高句麗地跨鴨綠江兩岸,位於中國遼東東部、吉林中部和北韓北部。後高句麗佔領了遼東東部和吉林的中部(這塊古代稱為遼東),而且還帶兵攻佔隋朝的遼西。楊堅在世時,曾帶兵攻打高句麗。這場戰爭以高句麗遣使謝罪告終。
楊廣繼位後,高句麗又蠢蠢欲動,雖說他面上臣服於隋朝,但私下卻拉攏、討伐其他部落,並且時常侵擾遼西。如果高句麗把百濟、新羅、靺鞨都滅了,統一遼東及北韓半島,高句麗的勢力將會倍增,下一步他要兼併的,就應該是隋朝了。顯然,楊廣也感受到了高句麗的威脅,他決定征討高句麗。
決定打仗,就要先備戰。楊廣徵調兵士一百一十三萬餘人,陸兵集中在涿郡(北京)。水軍集中在東萊(山東萊州),徵用二百萬百姓運送莊稼糧食。為了給水軍趕製戰船,造船的匠工被迫日夜站在水中勞作。因為身體長時間浸泡在水中,導致很多人面板潰爛,很多人的潰爛傷口都生了蛆蟲,很多工匠因此丟了性命。
為了穩固隋朝的安全,楊廣在榆林(今內蒙古托克托西南)以東修長城,徵調百姓一百二十萬,被累死的人過半。
楊廣三次征討高句麗,都以失敗告終。但是這三次戰爭,以及修築東都和開挖大運河這幾件事,絕對是勞民傷財的事。楊廣在位十四年,但他在十餘年間,徵發擾動的農民不下一千萬人次,平均每戶就役者一人以上,造成“天下死於役”的慘況。
因為歷年的工程和戰爭,導致隋朝國庫空虛,人力喪失居多,鄉間極度缺乏勞力和耕畜,大量土地荒蕪,社會經濟受到嚴重破壞。據說為了填充國庫,楊廣竟然想出了一個提前繳納賦稅的辦法,而且是提前幾年。(如果這個辦法真的是楊廣所為,那他是個昏君無疑。但是還有一個說法,說楊廣留下的糧倉,讓唐朝吃了二十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楊廣的所作所為,導致官逼民反,各地都爆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而楊廣也死於非命。
開皇九年時,楊廣帶兵滅了陳國,俘虜陳國後主。這位後主死時,楊廣已經繼位,他追封陳後主為長城縣公,贈大將軍的虛銜,為了彰顯自己滅陳的正義性,他賜諡號曰“煬”。他覺得陳後主荒淫無度,昏庸不堪,這個“煬”字對他是再適合不過得了。然而讓楊廣沒有想到的是,他自己也會重蹈陳後主的覆轍,死後卻因為同樣的目的性被李淵追封了“煬”的諡號,而且他的諡號要比陳後主的更響亮。
縱觀楊廣的一生,他對歷史有幾項重大的貢獻:挖掘大運河,營建東都,開發暢通絲綢之路,時事政治改革,開創科舉制度,親征高句麗。實事求是地說,楊廣確實是個很有遠見的帝王,他的重大舉措,確實是造福後代子孫的工程。但是,他登高遠瞻,只看到了未來,卻忽略了眼前百姓的利益、生息和平安。他把可以用一生,或者幾代人完成的宏偉大業,用了短短十四年便完成了。這確實是了不起的,但正是因為他的急功,卻換來一個暴君的稱謂,導致百姓鋌而走險的抗爭,所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最終將隋朝這隻歷史上的“舟”推翻。
-
15 # 社會我明哥
我先回答後一個問題吧。隋朝之所以是一個流星王朝其實與當時的大環境有關。隋朝的建立結束了魏晉南北朝以來幾百年來的戰爭局面。可以說對於中原來說是一件幸事,並且在隋文帝時期隋朝建立了一個十分有意義並且在之後的一千多年時間裡深深影響著中國的制度那就是大家所熟知的科舉制度。這就說隋朝並不是一個沒有作為的王朝。至於為什麼隋朝存在的時間短,這個就很有意思了,他不是因為太弱,而恰恰是因為太強,在隋朝當時農業生產力大幅增長,這主要和當時人口的大幅增長有關。人口多了,開荒就多了,耕地就多了,糧食產量就高了,糧食產量高了,人人能吃飽飯了,就有精力造小孩了,人口就越來越多了。由此迴圈。所以當時隋朝其實是一副欣欣向榮的局面。那麼為什麼又會這麼快消亡呢,主要是當時人多了之後鬧事的人也就多了,而全國各地的糧倉那麼多,無形間也資肥了起義軍,所以說成也蕭何 ,敗也蕭何。至於修大運河是不是為天下蒼生,這個不管是為誰,他最後還是為人民服務了,而且京杭大運河是非常有戰略眼光的一項工程。所以說修運河是正確的。
-
16 # 尋味歷史
隋煬帝修大運河,我認為有三個原因。他有雄心壯志,認識到當時中國的各種矛盾和問題,他的本意是好的,但是他太急功近利了,把修建東都洛陽,修大運河和三次遠征高句麗的時間都趕到一塊了,他太急了。只用了他在位的14年,把這一套利國利民的工程給弄出來了,但這些東西使得隋朝民聲載道,讓隋朝走向滅亡的深淵。
接下來我就分析隋朝修建大運河的三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連線東都洛陽,擺脫門閥大族的控制。雖然隋煬帝一登基,便宣佈修建東都洛陽。那為什麼他要放著現成的都城長安不用,要修建東都洛陽呢?
這其中的原因是很重要的,隋朝是依託關隴軍閥和門閥大族起家的。長安是這些權貴們的根據地,他們的利益犬牙相錯,隋煬帝根本就捍衛不動,隋煬帝想要做出成績,必然會觸及這些權貴的利益。
這些大臣都是出自於門閥大族,比如高穎是出自於渤海高氏,賀若弼出自於鮮卑貴族,這也是為什麼說隋煬帝濫殺無辜,他殺的都是這些門閥權貴,他想要擺脫這些人,到一個毫無權貴政治根基的地區。並且長安太靠西,不利於控制全國,而洛陽剛剛好。
第二個原因:南北隔閡日益加大隋煬帝楊廣他是一個北方人,在隋朝統一戰爭中,他到南方揚州做過官,他在南方深切地感受到南方和北方的隔閡很大,並且沒有太多的認同感,這對於一個國家是十分危險的。
南方人和北方人的心不往一處想,楊廣深知中國自東漢末年以來到隋朝王朝的建立,經歷了長達400年的大亂,人們的認同感被打散了。
再加上,經濟重心向南開始移動,南方能生產出大量的糧食和物資,那修建大運河是迫在眉睫,去加強南北方的溝通,方便將南方的物資調運到北方。一套配套於東都洛陽的水利工程,就開始修建了。
第三個原因:遠征高句麗隨著運河從餘杭修到洛陽,但是又是為何又從洛陽修到涿州呢?是因為高句麗的原因,高句麗,這個小國家不簡單,它有一套完整的行政管理技術,還擁有大量的軍隊,是一個成熟的農業國家。
這也是為什麼?楊廣要三次遠征高句麗,他是一個能和隋朝能抗衡的國家,在這條北上的運河中,它的作用就是為了打高句麗而修的,運河可以在水上運兵和各種的物資糧草,但是楊廣三次遠征高句麗都失敗了,動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搞得百姓沸沸揚揚。
隋煬帝的三個工程是配套的,是一個很完美的一個大工程。但是他太急了,他應該緩一緩的,不然的話,他就是可以和秦皇漢武匹極的大帝。
-
17 # 深藍妖火
“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
這首詩像畫卷一般,徐徐展開,讓我們看到那條一個王朝因此滅亡的波濤澎湃奔流不止的大運河,還有那因此國破身滅的隋煬帝楊廣,若無其個人享受與私心的影響,這開鑿運河的功績可上比五帝裡那治水的大禹了。
這隋煬帝開鑿大運河到底是為了天下蒼生嗎?
按照現在以及自隋之後的大部分時間裡,大運河帶來的好處確實明顯。
第一、加強了中國南北的溝通。在古代,水運通常是比陸路靠馬、牛車運輸方式便宜的。坐船過河甚至跨海,既快捷又能輜重,往往比走旱路要便宜。大運河把南北用水道連起來,組成水網,把幾大自然水系(長江、淮河、黃河、海河、錢塘江)變成一個大水系。
第二、促進沿河城市的繁榮。唐、北宋的頻繁開鑿、疏浚、整修使大運河在較長的時期保持暢通,經過唐宋的長期發展,大運河沿線的城鎮藉助大運河的便利條件,發展的更加興旺。大運河促進了沿線城市揚州、杭州、西安、洛陽、開封的發展。
大運河的修建,可謂是罪在當代利在千秋。確實造福了後來的百姓。
但是以當時隋煬帝的眼光來看,就不是為了天下蒼生了,這一項工程耗費百萬民力,使得多少家庭因此支離破碎,運河旁邊累倒再也起來來的民夫數不勝數。修建大運河這項工程,使得天下蒼生苦不堪言。
楊廣修建這條運河,是為了自己,是為了自己的雄才大略,以及享樂主義,最終國破身滅在這條河的船上,真是盡道隋亡為此河。
第一、楊廣修建這條運河,是為了使當時的南北溝通起來,為保證軍事行動所需之大量糧草的運輸。
在水運上佔有主導地位的年代,溝通南北水運,開鑿運河無疑對軍事行動是十分必要的。由此可見,大運河的開鑿,主要是楊廣為了便於鞏固和發展自己的政權,而軍事行動和經濟開拓則是最直接的目的。攻滅吐谷渾、討占城、征討契丹、征討流求、三徵高句麗等戰爭,兵法有云: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特別是三徵高句麗這場持續時間長的戰役,高句麗搜一下就知道在哪裡了,楊廣為了保證征討順利,肯定要準備充分的糧食,這糧食運輸就得采用大量的運輸工具,而且征討高句麗在楊廣看來是對他實現自己豐功偉績的一項遠大目標。
第二、大運河北方的終點是洛陽,洛陽是楊廣專心準備,並且大力營造的都城。
楊廣有想法想從長安遷往洛陽,遷都的想法對於楊廣來說,洛陽作為新都,符合他所追求的政治訴求,擺脫隴西集團的制約,可以更加隨心所欲實現自己的抱負,相較於長安來說,在洛陽隴西集團的制約微弱,可以培養自己的集團勢力,透過大運河,從洛陽到江南,這一段水路控制沿岸地帶,這些地方可以更好地為洛陽提供資源,以此可以同隴西集團抗衡。
第三、楊廣修建運河,順帶是為了自己的享樂,可以乘龍舟從都城南下,一路賞花賞景賞美女,吃吃喝喝去江南,滿足了楊廣的享樂需要。
隋朝滅亡是多方因素加持,隋朝剛剛結束了中華大地300多年的動亂,本該進入修養生息,穩固發展的階段。可是隋煬帝楊廣,急功近利為了自己的政績,為了自己偉大的野心,發動對外戰爭,百姓負擔加重,耗費民力營造東都洛陽,耗費百萬民力修建大運河,耗費大量資源三徵高句麗。致使民眾生活艱難,百姓受不了如此沉重的徭役,發動了起義,這是其一。
另外,楊廣改革的步伐太大了,極力營造東都,隨心所欲幹自己想幹的事,想要與隴西集團劃清界限,並且消滅這些權貴,使得自己不再受制約,可以隨心所欲的幹自己的想做的事情。而隴西集團是一個利益共同體,隋楊就是其中的代表,楊廣還想幹掉支援隋楊的權貴集團,觸及損害了隴西集團的利益,而且表現明顯,進度太快,使得隴西集團集體聯合對抗楊廣。
這外有民眾起義,內有權貴集團的對抗,內外交困,導致在隋煬帝的時候隋朝滅亡。
-
18 # 北城王延銳
隋朝大運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長工程最大的古代水利工程,大運河南起餘杭北到北京全長約1800公里對中國古代經濟發展起到不可磨滅的貢獻後世1000多年中國的經濟都沿著這條運河發展揚州,杭州,西安,洛陽,開封,北京都是重要代表。
大運河的修建意義重大,隋朝是經兩漢之後中華大地動亂了400年後真正意義上的大一統王朝連年戰亂導致南北經濟文化和人口構建的嚴重差異,使得之周秦漢一來中華先輩們留下來的燦爛文化禮儀制度幾乎毀滅,北方大地漢人十不存一隋朝雖然透過武力統一南北但是連年的戰亂使得民族的向心力嚴重不足,這嚴重影響國家的穩定。大運河的修建使帝國南北緊密的交接在一起,在古代水運通常比陸運方便快捷,而且成本低廉。大運河把南北原本獨立的水系用水道連線成一個大水系,直接影響後世1000多年隨後揚州,杭州,西安,洛陽,開封,北京這些沿運河城市逐漸興起一條運河的建造見證了中華民族的在度興起。
小編愚見隋朝二世而亡非明帝之過,中華民族悠悠5000年文明史,為帝王能稱的上雄才大略著有幾,秦始皇奮六世之餘烈一統華夏,漢武帝經漢初70餘年幾代先皇休養生息,秣兵歷馬,終大敗匈奴使華夏文明遠播異域。這兩位都是我們公認的一代雄主,我們看看隋煬帝在位14年主要做過什麼?修運河,建東都洛陽。開科舉,三徵高句麗,西征吐谷渾。這些事情後世帝王如果幹成一件都可以稱得上一代大有為之英主,我們的這位皇帝就是做的太多了,他對的起那個時代對得起這個國家更對得起後世千千萬萬的華夏子孫,他唯一對不起的是他自己和他的大隋楊家,他生死國滅後世君王扔繼續著他的事業。他是中華民族當之無愧的英雄。歷史的年輪無情軋過卻總有相識,現在的民國與共和,千年前的隋與唐,兩千年前的秦與漢。或許我們根本就沒有資格談論他的功過!正如他如天空浩瀚的星河我們只是凡塵之中一粒細沙
回覆列表
隋煬帝楊廣,後世對他的評價褒貶不一,挺他的人認為他雄才大略,眼光不俗,貶他的人說他是古今第一敗家子,驕奢淫逸,是暴君與昏君。對於隋煬帝功績上的肯定,一般認為是三點。第一是楊廣引軍滅陳,第二是開鑿大運河,第三是開創進士科。對於楊廣同學軍事能力的論證,很多人喜歡拿平陳來說話,我們先分析一下隋煬帝在平陳之戰的作用。先說陳,陳相比宋齊梁三朝,先天不足。失卻淮南之地,四川也被北周奪取。陳文帝雖然勵精圖治,但是陳的版圖基本就是今天的包郵區了。到了陳叔寶,更是政令難出包郵區,軍事力量自保都難了。所以隋文帝下令攻陳。歷史的記載中,隋煬帝弒父殺兄淫嫂,三徵高句麗皆以失敗告終,勞民傷財,還有多次的南下江南,動用大量的民力修運河乘舟巡幸。可是大家有沒有想過,所謂的歷史是唐朝修的,而大唐帝國的締造者自然為了使自己的皇位來的名正言順,難免會對前朝的君王有些芥蒂,自然會措辭偏激。
古代帝王中還有一位作詩高手。好吧,你們肯定已經知道了。沒錯,這個人便是隋煬帝。隋煬帝曾寫過這麼一首詩:“暮江平不動,春花滿正開。流波將月去,潮水帶星來。夜露含花氣,春潭漾月暉。漢水逢遊女,湘川值二妃。”他還給這首詩起了一個小清新的名字《春江花月夜》。到了唐朝,有個叫張若虛的文藝青年覺著不錯,便將詩名剽竊了去,也寫了一首《春江花月夜》。結果,他就火了。歷史就是這樣殘酷,隋一統天下之時,中國剛剛經歷的是無休止的南北朝分裂,戰亂不斷,百姓盼望和平,民間疲憊,國家需要休生養息,而這位楊廣同志卻又是少有的好大喜功做英雄的皇帝,讓已枯澤的民間再無活路,這政治上的短視便成了他誤國送命的根本原因。隋煬帝向不小。可惜,志大才疏,驕奢淫逸都是真的。或許在亡國之君裡,隋煬帝可以說: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但是縱觀隋煬帝的事蹟和舉措,單單歸結於運氣的不好,是難以服眾的。所以我個人認為,隋煬帝前期是暴君,後期是昏君是沒有問題的。或者對他好一點,隋煬帝是暴君,不是昏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