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cfslzb
-
2 # 看電影雜誌
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先來看一條2013年5月的新聞:
▲倪匡和妹妹亦舒
記憶中的姑姑,從來不快樂。十多歲出走結婚,生下小朋友;可惜,幾年便離婚收場。“凡事必須付出代價”,姑姑多年來都有“陰影”,人怕出名豬怕肥,怕小表弟有天會上門要錢。
除了怕兒子,姑姑又恨母親。祖母脾氣好得不得了,就是單眼皮、厚嘴唇,樣子沒祖父精緻。一群子女,祖母最疼姑姑,操心之餘,深以女兒為傲。可惜,姑姑一直恨自己像祖母,不像祖父。
姑姑開心,還是這幾年的事。四十多歲時,她人工受孕,用命博了個女兒回來。老蚌生珠,疼惜得不得了,為了女兒,更移民去溫哥華。
要說“幸福新生代”,還看今朝。我和音訊全無的表弟,算是老幾?”
▲亦舒侄子倪震
大家都在說,亦舒筆下的女性,都信奉“做人最要緊的是姿態好看”。可亦舒自己呢?卻未免把生活過得太沒姿態了吧?就像《傷逝》裡的涓生跟子君說:“愛情必須時時更新,生長,創造。”結果自己卻毫不反思。
有人認為,這是典型的港女式冷漠,姿態好看在《我的前半生》裡其實也更多指的是經濟和人格獨立,與人品關係不大。另一方面,人如其文的可太少了,做到比寫到難。
▲兒時的亦舒和哥哥倪匡
但如果新聞中是真實的亦舒,她還真做到人如其文了,只是做得太過。獨立不等於連親情也要拋棄,過分獨立的代價就是過度自私,最後獨立又能怎樣呢?還不是落得個晚景淒涼眾叛親離?
她眼中那些姿態不好看的女人,說不定反倒比她幸福。日子好壞,只有過的人自己心裡清楚。凡事都要兩面看,亦舒過早的婚變,也讓她過早地喪失了感受親情的能力。
▲學生時代的亦舒,俏麗可愛
一位朋友告訴筆者:師太(亦舒書迷給她起的暱稱)本身價值觀就是有點曖昧的,寫的又是言情,書裡一貫表達的便是人情冷漠、嫌貧愛富、推崇美人兒。她小說最大意義應該是確實在教導女生要經濟獨立,其他的真的是看看就好,千萬不能作人生格言。
能寫好筆下人生,卻在塵世間孤高絕情,想來的確諷刺,也是亦舒的悲哀。或許這就是她的宿命吧!
▲中年亦舒
-
3 # 民國年間那些事
香港情感作家亦舒生於上海一個金融職員家庭,原籍浙江寧波,1951年,亦舒隨父母遷居香港——這一年,她剛剛5歲。
學生時期的亦舒
到香港後,亦舒先後就讀於蘇浙小學幼稚園,嘉道理小學、北角官立小學和何東女子官立中學。小時候的亦舒非常喜歡讀書,也愛寫作,後來便嘗試著給報刊投稿。14歲時亦舒在《西點》雜誌發表了小說處女作《暑假過去了》,中學期間發表了《王子》《滿園荷花簾不卷》等小說,並出版了首部小說集《甜囈》,引起香港文學界的注意。據說亦舒小有名氣後,經常有報刊編輯成群結隊追到學校里約稿,這也成為何東女中一道靚麗的風景。
中學畢業後,亦舒沒有讀大學,而是進入《明報》工作。期間她跑新聞、寫專訪、寫專欄、寫小說,直到1973年赴英國曼徹斯特學院學習酒店管理。
亦舒從英國回來後,除一紙文憑外一無所有,“那時候在兄嫂家,那種惶惑,真非筆墨能形容,四處找工作,每天出去跟人吃飯。一次在富麗華酒店公關部翻市場雜誌,看紙上美不勝收的衣服珠寶,忍不住的冒了句:‘怎樣才能不花力氣得到這些?’一個本來在埋頭工作的女子答道:‘找一個糖心爹地(包養年輕女孩的富翁)。’”這段求職途中的小插曲就是亦舒創作小說《喜寶》的最初靈感。
亦舒與哥哥、科幻作家倪匡在一起
亦舒後來在臺灣園山飯店和香港富麗華酒店找到了工作,後來又到佳藝電視臺和香港政府新聞處任職。此間亦舒一直沒有中斷寫作,與瓊瑤單純寫小說不同,亦舒是雜文,隨筆、小說四面出擊。即使是言情小說這一塊,亦舒也和瓊瑤的小女生風格有明顯區別,她筆下的人物都是經濟獨立的職業女性,沒有奇情,沒有畸戀,故事雖然平淡,人物卻很鮮活,語言也很有味,故深受讀者追捧。
1979年,長篇小說《喜寶》由香港明窗出版社出版,後來又被改編為電影,引起轟動。憑藉《喜寶》一舉成名後,亦舒的創作一發不可收拾,相繼出版了《玫瑰的故事》《珍珠》《曼陀羅》《薔薇泡沫》《我的前半生》《她比煙花寂寞》《胭脂》《朝花夕拾》《曾經深愛過》《沒有月亮的晚上》《流金歲月》等眾多膾炙人口的小說和散文,讀者遍佈海內外華人世界,創造了華語文學圈的一個奇蹟,她本人也被讀者尊為“師太”。
1990年代,亦舒隱居加拿大,有媒體記者這樣描述亦舒的寓所:“順著彎彎曲曲,柔腸百折般的山路,一直往上爬往上爬,才到達亦舒的家。亦舒避靜在加拿大卑詩省西溫哥華半山,前院參差花樹,車道和通往大門的小徑,都半掩在綠蔭之中。”在這個花木婆娑的所在,亦舒依然筆耕不輟,70歲時還出版了一部名為《衷心笑》的科幻小說,這也恰好是亦舒的第300本書。
亦舒有三段婚姻。
17歲那年,才女亦舒愛上了才子蔡浩泉,兩人之間的故事轟轟烈烈,亦舒不顧家人反對,不惜離家出走,甚至未婚先孕。但僅僅幾年,蔡浩泉便另覓新歡,這段感情也如童話故事裡王子與公主的愛情,再也沒有了下文。
1980年代是亦舒創作的黃金時代,此間她偶然遇到了如今的丈夫梁先生。梁先生為人低調,很少拋頭露面,據說曾為港大教授,後來任卑詩大學客座教授,是一位成功的專業人士。
與梁先生結婚後,亦舒也似乎脫胎換骨,變成一個小女人,還冒險為丈夫生了個女兒。亦舒的侄子倪震曾經透露:“(姑姑)四十多歲時,她人工受孕,用命搏了個女兒回來。……疼惜得不得了,為了女兒,更移民去溫哥華。”
亦舒的一生比她的小說還精彩。
-
4 # 憑歌寄意
太通透,但是僅止於此。她有天分,但是也許是缺少生活上的閱歷,也許是命運,導致她只可以寫非常優秀的小說,但是無法成為一代文豪。不過她自己也未必想要成為文豪,因為太辛苦。她是一個極其聰明的女人,但是難得的是,她還是一個給人無限希望的人。看透人性的人,未免會給人悲涼之感,但是她沒有。她就是活的很世俗的一個人,沒有經歷過大災大難,導致她雖聰明到看破世事,卻沒有大徹大悟。她的聰明是汲取生活煙火氣卻又超脫於上的聰明。而且她很懂女人。也許比很多女人都要懂她們。她的某些句子真是妙不可言。讓你看的時候情不自禁拍桌而起,難為她怎麼想的出來!比如她寫朋友朋友總是有的,直到一個人完全失去利用價值。朋友,不熟不關心你,熟了上門來侮辱你。比如貧窮的人我終身努力,便是想超越自己的出身。不過一個人在什麼樣的環境下生活,看得出來,文藝小說中出汙泥而不染的白蓮花根本不存在。住在貧民窟裡,頭髮牙齒面板都會早衰,手指既粗又爛,聲音粗啞。或出身孤兒,又遇人不淑,突罹惡疾……都是命運,無仇可報。比如寫人性人的天性便是這般涼薄,只要拿更好的來換,一定捨得。可是,除出你真正想要的,其它一切都已得到,還有什麼好抱怨的呢?世上所有圈套,都一樣設計。記住,開頭都一定對你有百利而無一害,結果,要了你的賤命。比如寫愛情真正屬於你的愛情不會叫你痛苦,愛你的人不會叫你患得患失,有人一票就中了頭獎,更有人寫一本書就成了名。凡覺得辛苦,即是強求。你憧憬真愛,那是多大的奢望。金句太多了……
-
5 # 使用者62825746296
亦舒,原名倪亦舒,1946年9月25日出生於上海,已移居加拿大[1],職業作家、小說家,其哥哥
倪匡
亦是作家。亦舒祖籍浙江鎮海,五歲時到香港定居,她中學時開始寫作生涯,1963年出版個人首部小說集,畢業後曾任職《明報》記者、電影雜誌編輯、酒店主管、公關主任、政府新聞官、電視臺編劇。除小說外,她還撰寫散文和人物訪問稿等,也以筆名“衣莎貝”在《明報週刊》撰寫專欄。亦舒創作的《
玫瑰的故事
》 等多部作品曾改編為電影。 -
6 # 走馬看世界
亦舒,原名倪亦舒,是香港著名作家倪匡的妹妹。祖籍浙江鎮海,1946年9月25日出生於上海,五歲時隨家人到香港定居。
疑似棄子的亦舒
旅居德國的中國香港導演、畫家蔡邊村,是亦舒19歲時與前夫畫家蔡浩泉誕下的愛情結晶,但才子佳人的婚姻只維持了短短3年。蔡邊村參展作品、自編自導的紀錄片《母親節》,介紹了他尋找生母的經過和心路歷程。紀錄片中,那個和兒子避不見面30多年的母親,正是著名女作家亦舒。
香港有亦舒,臺灣有瓊瑤
亦舒的女主角,大半是早早放棄了古典浪漫主義深情的女人,只以自愛自立為本。她們當中有單身的女強人,雖孤單並不嘆怨,有時嘴巴還相當硬,笑話一大籮;也有最終找到另一半的(卻是用頭腦,不是用心)--穩妥、開明、體貼的男人,是經歷滄桑的女人最好的歸屬,與那種驚天動地、可生可死的愛情相比,這一種亦舒更有把握。孩子是亦舒心中的另一種牽掛。她的小說中常有孩子的角色(大多是單身母親的伶俐早熟的小孩),她對他們充滿感情。這種感情,甚至化成了對整整年輕一代的愛與欣賞。
才華不負美人
亦舒十五歲時,就被報刊編輯追上學校來要稿,成為編輯們不敢得罪的“小姐”。在香港亦舒、倪匡、金庸是“香港文壇三大奇蹟”。金庸創作流行武俠小說,倪匡創作流行科幻小說,亦舒創作流行言情小說。可見她的地位。
-
7 # 優然談諮
不敢說全部,但至少看了她80%以上的作品,且看了不下三遍。
她的女主很多都是一個模子,美而不自知,有愛她的媽媽孃家總是有些財力,要出個軌離個婚的爸爸,以及,男人大多趨之若鶩的喜歡她。
當然逃不過言情小說的痕跡,也總有她個人嗜好的模式。可是相對於其他言情,師太的言情彷彿就沒那麼言情了,她會殘忍的告訴你,愛情,友情,人性,都沒那麼童話。
總之,我讀了十幾年。
深受影響的地方真的很多。
譬如相信一件事情如果姿勢難看,惡形惡狀,那贏了也是輸了。
譬如覺得這個世界可以責怪的人很少,人人都有自己的難處。
譬如相信愛的不夠才藉口多多。
譬如知道一個人不愛你的時候你連靜默都是錯。
後遺症是,常常有人覺得我太清醒,說話一針見血。
如果我有個女兒,會給她看看亦舒的書。
只是那麼多年都不愛《喜寶》,相比之下,更愛《朝花夕拾》《悄悄的一線光》《阿修羅》《同門》。
很多短篇也都很精彩,特別愛那種結尾出乎意料的故事,以及她的破案系列。
-
8 # 假裝在上海
她比煙花寂寞。 亦舒,原名倪亦舒,祖籍浙江鎮海,1946年出生於上海,幼年時隨父母定居香港,現移居加拿大。胞兄倪匡(筆名衛斯理),香港著名作家,與金庸、黃霑、蔡瀾並稱為“香江四大才子”。兄妹倆,一個寫科幻,一個寫言情,皆成就斐然,名動一時,享譽整個華人圈。
功成名就之後,兄妹倆卻漸行漸遠漸無書,箇中原委至今成謎。2013年,78歲高齡的倪匡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曾表示,自己已經有20多年沒有見過妹妹亦舒,也沒有聯絡過。“我記得最後一次跟她通電話,是我50歲那年。”當記者問他為何不聯絡妹妹時,倪匡半開玩笑地以一句“是她不跟我聯絡,怎麼說我不給她聯絡”迴應;記者不死心,進一步追問:那她為什麼不聯絡你呢?倪匡反問:你問她,我怎麼知道呢?然而,對於妹妹亦舒的才氣,倪匡卻很是欣賞,坦言:她的每一本書我都看。她的讀者比我多,文字比我好。
有意思的是,亦舒與倪匡的好友、四大才子中的蔡瀾卻交情匪淺,頗多互動。蔡瀾在2015年出版的《江湖老友》一書中,收錄了自己寫給亦舒的書信凡23篇,拉家常,聊八卦,話鄉愁……內容無所不包,戲謔之中不乏真情,字裡行間顯見二人友情之深。
亦舒受魯迅影響頗深——這在港臺作家裡或許並不多見。她在小說《我的前半生》裡,將男女主人公分別取名涓生和子君(電視劇裡,涓生變成了諧音的俊生),與魯迅小說《傷逝》如出一轍。此外,亦舒還將自己的一部故事時間設定於2035年的小說取名為《朝花夕拾》,顯然有致敬先生的意思。而且,細讀亦舒作品的一些句子,你能明顯感受到那種魯迅所特有的尖銳與凌厲。亦舒的語言犀利而冷靜,潑辣又尖刻,一針見血,言人所不能言,讀來十分過癮。
2013年母親節前後,遠在加拿大安度晚年的亦舒,突然陷入了輿論漩渦。
這一年的4月底,旅居德國的中國香港導演、畫家蔡邊村自編自導的紀錄片《母親節》在柏林展出。該片介紹了蔡邊村尋找生母的經過和心路歷程,並透露自己所找的生母、那個與兒子33年避而不見的母親,正是亦舒。
在該片的簡介裡,蔡邊村寫道:“我十一歲的時候最後一次見過我媽媽。很久以後,我才在雜誌上再次見到她。我不是很確定,又去翻找了自己的出生證明,才知道那真的是我的母親,倪亦舒。如今44歲也已經擁有了一個女兒的我,再去尋找母親應該還不算太遲。”
此言一出,立即引發軒然大波。不少人認為亦舒“太冷血”,繼而對她口誅筆伐。而更多人想知道的是,蔡邊村所言是否屬實?如果是,亦舒為何要如此“絕情”?亦舒“絕情”的背後,是否有著不為人知的苦衷?
很快,娛記和網友們扒出了40年前亦舒與畫家蔡浩泉那段只維持了三年的短暫婚姻,蔡邊村正是二人的愛情結晶。箇中細節與恩怨情仇,龍哥不想在這裡細述,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去請教度娘(關鍵詞:亦舒&倪匡)。
-
9 # 鬱金香177027513
作者,江蘇人,小橋流水,庭院小家,溫和有詩意的小鳥依人,寫出的劇本當然是,情感細,情節現實,寫出了當代書性的個性。很好
-
10 # 偽文藝小短腿
亦舒,原名倪亦舒,1946年9月25日出生於上海,雖然出生在一個 普通的家庭,但是父母卻把亦舒兄妹6人都培養成才,有作家,有工程師。亦舒的寫作能力從型展示出來了,中學時開始寫作生涯,十七歲時便到《明報》任職,她不僅跑新聞、寫專訪,亦寫雜文、小說,報紙專欄。1963年,17歲時出版了第一本短篇小說集《甜囈》,同年發表短篇小說《王子》及其姐妹篇《滿園荷花簾不卷》,引起讀者關注。
在接下來的幾年裡面,她也陸續推出了一些新的的作品,隨著亦舒名氣的增加,越來越多的觀眾喜歡她的作品,這些作品也被一些知名導演拍成電視劇。1979年,亦舒小說《喜寶》由香港明窗出版社出版,為文學評論公認的亦舒代表作,1988年,該部小說由香港公司注資改編成電影。1984年,亦舒出版小說《她比煙花寂寞》 。1987年,亦舒小說《朝花夕拾》被改編成電影。1987年,亦舒出版小說《玉梨魂》,據其改編的電影贏得一定好評。1988年,亦舒的《流金歲月》由楊凡導演改編成電影。
都說藝術源自生活,其實她寫的這些言情小時倒是和她的生活有很多的相似之處。17歲的時候就不顧家人和朋友的反對,愛上了才華橫溢的窮畫家蔡浩泉,開始主動出擊倒追對方,但是這段才子佳人的婚姻最終只維持了短短3年,以亦舒憤然離婚,蔡浩泉另娶遺憾結尾。其實亦舒一生最大的爭議在這個時候開始了,她拒認他的兒子30年,後來他的兒子蔡邊村自編自導紀錄片《母親節》介紹了他尋找生母的經過和心路歷程,稱紀錄片中那個和兒子避不見面30多年的母親正是亦舒。
在第一段婚姻結束的時候亦舒還是一個娛樂記者,因為工作的關係認識了當年最紅的男星嶽華。剛好嶽華和拍拖了5年的“武俠影后”鄭佩佩的感情也在分分合合中。就這這個時候亦舒和月華結婚了。隨著年齡的增大,單身很久的她想找到自己的歸宿,誰也不曾料到,不乏追求者的亦舒,竟然是靠相親找到歸宿,當時她已年到40。如今一家三口移居加拿大。
亦舒開創了言情小說的新階段,其小說緊密結合言情與社會批評,把婚戀置於光怪陸離的大千世界與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之中,然而故事太輕巧、吸引人,同時也就顯得缺乏厚重感,清淺有餘而回味不足。
-
11 # 馬維
亦舒原名倪亦舒 ,1946年生於上海,原籍浙江寧波鎮海,五歲即隨家到香港定居,並在香港公立學校接受教育,曾在蘇浙小學讀幼兒班,後考入嘉道理官立小學,和何東女子職業學校,1965年中學畢業。亦舒自幼記憶力驚人,讀書頗有小聰明卻不大用功,小時候為答不出老師提問被罰站,憤而背下全部課文,從此養成閱讀的習慣,十二歲就開始讀魯迅作品,酷愛文藝,崇拜哥哥倪匡及其文友金庸、古龍等流行小說家,並深受其影響。
亦舒中學畢業後沒有升大學,當了記者,十七歲時便到報官任職,她不僅跑新聞、寫專訪[6] ,亦寫雜文、小說,報紙專欄等。1973年,亦舒前往英國曼徹斯特留學,讀酒店食物管理系,1976年畢業後,先在臺灣園山飯店服務,任女侍應總管,不長時間旋又返回香港,受聘出任富麗華酒店公關部主任,又入佳藝電視臺做編劇工作,後到香港政府新聞處任高階新聞官。
亦舒1962年便在《西點》雜誌上發表了第一篇小說《暑假過去了》,開始寫作生涯,1963年出版了第一本短篇小說集《甜囈》,並應一家報紙之約撰寫連載小說,十五歲時便在《中國學生週報》上發表文章。十七歲時,發表短篇小說《王子》及其姐妹篇《滿園荷花簾不卷》,引起讀者關注。
亦舒父親是小職員,她上有四兄,下有一個弟弟 。其中老四倪亦明(倪匡),即亦舒各類文章裡提到的“二哥”,五十年代後期到香港,逐漸成了作家。亦舒本人有過三次婚姻。第一任蔡浩泉,是個才子,生有一子名蔡邊村;第二任嶽華,是影視演員、明星;第三任即現任丈夫,姓梁,曾是港大教授,育有一女。 -
12 # 有態度的女王展顏
香港文學圈有種說法:寫言情的亦舒、寫科幻的倪匡、寫武俠的金庸,是“香港文壇三大奇蹟”。其中唯一的女性,就是亦舒。
如果說,三毛的文字讓你學會了如何勇敢、自由、浪跡天涯。
那麼亦舒的小說,則教會你在都市中獨立、冷靜、堅韌不拔。
亦舒,原名倪亦舒,1946年生於上海,倪匡是她哥哥。當然,那個時候倪匡還不叫倪匡,也不叫衛斯理,他叫倪亦明。5歲時亦舒隨家人來到香港定居。
在《喜寶》中,她說:“我要很多很多的愛。如果沒有愛,那麼就很多很多的錢。如果兩件都沒有,有健康也是好的。”
在《我的前半生》中,她說:“結婚與戀愛毫無關係,人們老以為戀愛成熟後便自然而然的結婚,卻不知結婚只是一種生活方式,人人可以結婚,簡單得很。而愛情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這些故事只看標題,大概就能猜到情節發展,卻又篇篇平中出奇,金句連連,讓人感嘆,嚯,原來是這樣子的啊!大約這就是亦舒的魅力所在吧。
她的創作道路可以說是一點都不艱辛曲折,寫小說對她來說,像是再容易不過的事,簡直是要風得風,要雨有雨。從她的第一篇小說開始,只要她寫,就一直有報刊爭著要登。 但是,她一直努力寫了三十多年,近二百部作品,就不僅僅是任性而為了,這裡面我們能感到堅持與執著的分量。
前段時間熱播的電視劇《我的前半生》,也跟原著南轅北轍。原著裡,女主嬌憨可愛,沒電視劇裡這麼作,也沒有什麼閨蜜的男人愛上我這種噁心人的糾葛,唐晶找了個老實人嫁了還懷孕了,羅子君和女兒男友的舅舅一見鍾情相愛了,過程很勵志,結局很美滿。
但為了賣座,為了促進電視劇的火熱話題,我們看到的就是這樣一部和原著不符的撕逼醜惡的中年瑪麗蘇。
亦舒筆下的女性,通常都是唐晶那種,要有很多很多的愛,沒有愛,錢也是好的。
反正就是輸可以,姿態要美。
不過亦舒應該不在乎,管你們怎麼改編,
錢到位就可以了。她和她的家人都很有趣,怎麼個有趣法呢?
倪匡的第一個劇本叫《獨臂刀》,被張徹改的只剩五個字是他寫的:《獨臂刀》,倪匡。結果倪匡說“沒關係啊,錢已經拿到了嘛”。兄妹倆性格大抵相同,反正開心就好。
亦舒的第一任丈夫是蔡浩泉,蔡浩泉是出版社主編,寫作、畫插畫一手包辦。
一開始他對亦舒好冷淡,亦舒卻很好勝,你越不理她,她越要引你注意,沒多久二人已打得火熱,後來,二人更在父母反對下“閃婚”。翌年,亦舒懷孕生子,兒子取名邊村。
可惜才子佳人的天作之合,只維持了短短3年,兩口子婚後常為錢銀爭執,性格剛烈的亦舒堅決求去,二人的獨生子邊村歸蔡浩泉撫養。
亦舒卻拒不見面,後透過微博發出一篇出自自己短篇小說《媽》中的文字,她表示自己是愛兒子的,為此不惜在18歲便早早當上了母親:“我懷你的時候是那麼年輕,但是我要你活著,甚至我親生的母親叫我去打胎,我不肯,我掩著肚子痛哭,我要你生下來,我只有十八歲。”
此外,有亦舒迷很早便指出,亦舒在短篇小說《媽》似乎暗示不認兒子的原因,故事寫一位年輕人找母親,書中寫道:“你父親已經浪費了她的前半生,現在你又要去浪費她的後半生?”
第一段婚姻的結束並沒有讓亦舒停止追求愛情的步伐,第二段感情中她追求的是邵氏明星嶽華。
對於亦舒為什麼愛嶽華,她是這樣回答的:“嶽華給人的感覺就是他是好人。嶽華有一張好人的臉,好人的性格。幸虧實際上他也是個好人……因為誰都知道,佔了嶽華的便宜,不會有後顧之憂。”
可是前幾年,老好人嶽華上《志雲飯局》時提到往事,說亦舒曾經因為前女友的事情而將他的西服用剪刀剪爛,試過模擬似的用刀向著他睡的那張床,大家都以為亦舒對嶽華愛得死去活來,但是嶽華卻說:
“她是否愛我,我不太清楚。”
據傳,亦舒和鄭佩佩是好朋友,是她搶走了當時是鄭佩佩男友的嶽華,後來鄭佩佩結婚後給嶽華寫過信,亦舒卻把這封信直接向媒體公開了,因為這事導致鄭佩佩的婚姻亮起了紅燈。最終嶽華受不了亦舒的這種行為選擇了分手。
亦舒的第三段感情,是在40歲時透過相親認識了港大教授。在四十多歲時千辛萬苦,以人工受孕誕下女兒,並對小女兒十分疼愛。
也許亦舒是年輕時太過用力,把愛情的火焰燃燒到最大值,中年以後反而漸漸平和下來。
亦舒筆下的女子大多沒有委曲求全的,所有的女性都思想獨立、談愛情也談人生,高傲也自足。很多人說,亦舒教會了女孩們小資,也教會了女孩子拜金。這只是她的小說裡傳達的一部分資訊。
亦舒之所以被書迷們尊稱為“師太”,乃是因為她的書中始終瀰漫著一種“大女子主義”,並不像瓊瑤那樣鼓吹女孩子應該等著一個各方面都完美的男人來拯救,而是堅信女子應當自立,只有真正自立的人才能得到愛。
她如她小說中寫的那樣,絕不做“你養我”的夢,敢愛敢恨,而她想要向眾人傳遞的,也是這樣吧。
她的生命力非常頑強,雖然有時也滿嘴的愁,但這只是心血來潮,要向大眾做做情緒表演。轉眼間,她又嬉笑怒罵,嘻嘻哈哈,忘記剛剛還在自艾自嘆,說這個社會無情無義,“血肉橫飛”了……
矛盾是她不快樂的根源,而且照她的苛求,天下不會有合她心意的男子。有人說她最成功的小說,便是她自己一生的影子,曾經有過這樣一句話:亦舒有追求理想的翅膀,卻有愛慕虛榮的泥足。
關於親情友情愛情,婚姻與個人成長,我手寫我心。
-
13 # 情感諮詢小貝
林夕說她是他的枕邊書。
史航評價她:過去是個才女,現在是個勞模。
黃嘯讚譽她是娛樂圈和現實的併購大師,寫盡大都會的繁華和冷漠。
而她卻是魯迅和張愛玲的鐵桿粉絲。
有人說亦舒是言情小說家,也有很多人不這麼看。反對的人說,她的作品不僅關於愛情,更關於家庭、事業和人生,她可以用最簡單的語言詮釋最深刻的道理,堪稱最偉大的生活描繪者。
01
她不僅聰明,還很自律。
亦舒出自香江名門,年僅十五歲的她就嶄露頭角,在《西點》雜誌上刊登第一篇小說《暑假過去了》,被報刊編輯追上學校來要稿,成為編輯們不敢得罪的“小姐”。
她初露頭角就迅速成名,哥哥是著名的小說家,兄妹倆和金庸,一度被稱頌為“香港文壇三大奇蹟”。金庸創流行武俠小說,倪匡創作流行科幻小說,她則創流行言情小說。
她為了多賺稿費,頻用短句空格,湊字數賺錢。
她會用整月的稿費,去買一套連當紅明星也捨不得買的連卡佛名牌套裝。
她活得世俗精明,沒有經歷過大災大難,也沒有窮困潦倒的低谷,雖聰明到看破世事,卻也沒有大徹大悟。
她的聰明表現在人情世故通透。她筆下的女主角,各個人精。疑似章子怡的伏貞貞,神似章小蕙的玫瑰,行似中葡混血劉印子的李嘉欣……
甚至她在《承歡記》也表達自己的觀點,窮家子女,不學得眉精眼明,善解人意,簡直不能生存,吃次虧學次乖,漸漸變為人精。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這句話放在亦舒身上,言如其實,恰如其分。
她的文章短小精悍,人情世故皆通透。金句俯拾皆是,簡潔而犀利。
連音樂才子林夕都讚不絕口,“讀張愛玲和亦舒,價效比最高,一翻一字金句。”
也的確如此,亦舒和張愛玲算是上天派給填詞人的大好紅利,隨便扒拉幾句就算一首好詞。
林夕作品中亦舒的影子太多,光用亦舒書名做歌名的作品就可以排出幾十列。
比如像,王菲的《流年》、《給自己的情書》等;在楊千嬅的專輯《Unlimited》,整張專輯都是用一種亦舒的語調在寫,其中一首還叫《亦舒說》。
《富士山下》中的歌詞“要擁有必先懂失去怎接受”,《再見二丁目》中的歌詞“原來我非不快樂”,千樺《亦舒說》的歌詞“專心工作才有資格吐血”,都非常亦舒。
她致力於流行的通俗小說,而不是成為大文豪,這一點和毛姆一樣十分精明。
偏偏就是這麼一個聰明的女人,還格外自律。
亦舒現在已經是71歲的老太太了,還偏偏筆耕不輟,50年裡她孜孜不倦以平均每年六本書的速度寫作。這樣的寫作速度和創作熱情,絲毫不亞於任何人。更何況亦舒還一直用筆寫作,交給出版社的都是手稿。
聰明的女人,如果工作格外賣力,哪能不成功?
02
她不僅漂亮,還自愛。
初看亦舒,其實不大容易發現她的美。跟張愛玲一樣,亦舒身上也有一種矜傲。那種居高臨下的驕傲,目下無塵的清高,實在讓不少人駐足。
亦舒穿著藍色的牛仔短褲,套一件褪了色的T恤,到大飯店坐下來吃飯,顧盼流連,旁若無人。正如她小說中一個個美豔不可方物的女主人公: 玫瑰、子君、燕妮……
她因為自愛,決絕的與過去割裂開來,在愛情裡冷靜而又剋制。
亦舒三十年不認兒子,一度是讓人津津樂道的話題。
2013年旅居德國的藝術家蔡邊村拍了一部紀錄片《母親節》,參加影展尋母。這件事之所以如此轟動,在於這位母親的不平凡。
19歲的她與前夫畫家蔡浩泉誕下蔡邊村,三年後愛情崩裂,兩人各奔東西。前幾年的偶爾探望,直至後來,分道揚鑣,相形陌路。隨後蔡浩泉另娶,亦舒與男明星嶽華相戀。
他們兩個人就像是相交線,只為了彼此的交融,然後漸行漸遠。
她是那麼矜傲的一個人,又是那麼自愛的一個人。怎麼捨得閹割自己的幸福,叫自己吃苦頭。
亦舒曾直言不諱的談到前夫蔡浩泉,“才華他是有的,只是稍欠人格。他多疑、暴躁、妒忌、憂鬱、自覺受了許多委曲、懷才不遇,他要叫所有接近他的人吃苦。”
想當年師太絕對愛得剛烈,19歲,還沒有到法定年齡,就結婚生子。隨後拋棄兒子,遠赴他鄉,自力更生。這麼任性凜冽的女子,怎麼能在生活上受得了半點委屈。
所以,她筆下的女人幹練獨立,對感情剋制。分手時絕不拖沓,乾脆灑脫。
她這麼決絕的與過去割裂開來,這點與張愛玲很像。正如她小說裡說的那樣,“人們愛的是一些人,與之結婚生子的又是另外一些人。人生短短數十載,最要緊的是滿足自己,不是討好他人。”
03
她自立,並教所有女人自力更生。
亦舒自幼生活優渥,豐衣足食,受良好教育。中學畢業後任職 《明報》,跑新聞,寫專訪。27歲時留學國外,讀酒店食物管理系。
正如她文章裡說的那樣,“作為女性,先要爭取經濟獨立,然後才有資格談到應該爭取什麼。十五至二十五歲,爭取讀書及旅遊機會;二十五至三十五,努力工作,繼續進修,組織家庭,開始儲蓄;三十五歲以後,將工作變為事業,加倍爭取學習,一定要擁有若干資產防身。”
在亦舒所有小說中,獨愛《承歡記》。我們大部分都是和書中女主角麥承歡一樣,克勤克儉,勤工好學的姑娘,家境普通,約束太多。
承歡的母親處處刁難她,企圖在女兒的婚禮上爭意氣,多年來的委屈藉此發洩到她身上。我們雖然沒有這樣刻薄的母親,但婚姻確實對女性來說是座大山。
她借承歡之口,身教言傳了自己的生活體悟。
“一個女人,身邊沒有些許錢伴身,是完全行不通的,到老了只有更慘。”
“有錢,可以躲起來,少個錢,便想攢錢,人前人後醜態畢露。”
“他們出了錢,就理直氣壯參與我們的事,將來更名正言順事事幹預,人貴自立,現在我明白了。”
“在生活上依賴人,又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那是沒有可能的事。”
不僅亦舒自己,她筆下的女主角,比如承歡、寧波等等,都相當自立。
貧困的生活,並沒有讓承歡屈就婚姻,反而讓她聰明成熟,爽朗大方,幽默又洞悉世情。
到最後,一向經濟實惠的麥承歡,終於也開始盡情肆意的享受浪漫帶來的樂趣。麥承歡先是贏得作為一個人的尊嚴,然後才是做回女人的。
不只是在《承歡記》中,亦舒聲張女性自立的重要性,在她的其他作品中,處處可見這樣的句子。
“現今還有誰會照顧誰一輩子,那是多沉重的一個包袱。所以非自立不可。”
“我的歸宿就是健康與才幹,一個人終究可以信賴的,不過是他自己,能夠為他揚眉吐氣的也是他自己,我要什麼歸宿?我已找回我自己,我就是我的歸宿。”
“我這一生,都不會向任何人祈求時間、金錢及憐憫。我的命運,將掌握在自己手中。”
……
透徹犀利貼切豐富一如師太。
她筆下的女性人物,平等,獨立,自謙,智慧,不以美為要挾,不以智慧自負,清醒理智,良知尚存。
追捧亦舒的人,不一定喜歡她的作品,更多的是欣羨她對生活的態度,活得任性跋扈,勇敢率真。愛得熱烈,也恨得凜冽。
正如某一個網友所說,終究,美貌也罷,財富也罷,都是錦上添花,我並不奢望做亦舒筆下婉轉靈動的奇女子。但是我記得,女人最要緊的一件事是自力更生,這便足夠了。那樣即使我輸掉了愛情,輸掉了婚姻,也不會輸掉我的整個人生。
-
14 # 金知八卦
衛斯理的妹妹,
周慧敏老公的姑姑,
金庸的手下 ,
言情界與瓊瑤齊名的大師,
都市白領女的心靈教主。
有沒有人不知道衛斯理是誰的?
你說哪個衛斯理?當然是那個寫《衛斯理與藍血人》、《原振俠》的科幻小說大師。相當於那個年代的唐家三少或者我吃西紅柿,每年都會出現在作家富豪榜上,手裡握著一大堆可以做影視改編的大ip。
他的真名叫倪匡,而亦舒的原名是倪亦舒,兩人是一母同胞的親兄妹。
而在香港通俗文學領域,兩人也是各自在一個領域耕耘到了極致。
周慧敏是誰,應該沒有人會問吧?
她老公,就是那個花心男倪震!
我想你會問,周慧敏是不是腦子進水了?居然挑上了一個花心大蘿蔔,而且談了那麼多年戀愛也不結婚!
事實上,腦子進水的可不止周慧敏一個,跟倪震談過戀愛的,還包括李嘉欣、陳法蓉等等一大群美女明星。
倪震憑什麼俘獲這麼多頂級美女的芳心?家世好,本人有才華,年紀輕輕就創業成功退休,而且跟美女談戀愛的時候很能豁得出臉去做小伏低遷就。
如果要用現在的情況來做類比說明的話,那就相當於,現在有一個人,他爹是富豪大作家,他本人是長得像韓寒的郭敬明,創辦了一本在青少年中最有影響力的雜誌,每個月都有真金白銀的訂閱費和廣告費進來。
年輕的時候的倪震,長相白皙斯文,而且又浪漫又溫柔,會想出各種新鮮的主意給你驚喜(比如在你演唱會的時候,打扮成你家的寵物貓,上臺來跟你互動,最後摘下頭套,表示他很愛你,最愛你。)
這樣一個人,當他表示要賣掉雜誌,跟你一起退休,趁年輕到世界各地去享受人生。你是女明星的話,會不會動心?
作為倪震的姑姑,亦舒很喜歡周慧敏,在文章裡寫了很多次,誇獎她美貌,又誇獎她節儉,一件衣服來來回回重複穿,是個真正有智慧的女明星(因此她才能夠年紀輕輕的時候,就積攢下足可傍身的財富,退休去也)。
金庸是誰,就不需要我科普了。
因此也可以說,亦舒是被金庸一手發掘起來的。因此,亦舒在自己的文章裡提過很多次老闆,筆下頗有羨慕和崇拜。
為什麼看上嶽華,亦舒的說法是,他是一個大好人。(後來兩個人並沒有走到最後,嶽華娶了其他的女人,退休到加拿大,這麼多年伉儷情深,對婚姻非常忠誠。亦舒識人之明,可見一端。)
在言情小說界,很多人會覺得亦舒的名頭不如瓊瑤響亮,但事實上,兩人小說本身但名氣是差不多的。
跟瓊瑤相比,亦舒吃虧在作品改編成電視劇的少,不看書的人,知道的就沒那麼多。
改編成影視作品少的原因是,亦舒的小說太難改編了,有點像古龍小說,一影視化以後就失去了原作的韻味。
不過,今年的一部《我的前半生》,也讓人看到了亦舒作品的在勵志方面的驚人威力,以及下一步影視改編的巨大潛力。
這一部電視劇,也把大量的亦舒粉絲炸了出來
人們發現,原來有那麼多人,都是平時不顯山露水的亦舒粉啊!
都市職業女性,作為一個在中國大地上出現才不到百年的新群體,會有很多共同遇到的問題,需要尋找心靈導航和支撐。
亦舒作品中透露出來的獨立、自強、現實等等特質,無論是工作還是愛情上剛好可以充當她們的心靈導師。
事實上,我很建議,三觀還沒有確立的小女孩,讀亦舒而不是瓊瑤,至少不會做出愛情大過天,不折騰不舒服斯基的奇葩事情。
正因為亦舒的白領心靈教主地位,幾年前嶽華重新開始拍電視劇,在香港上了一臺訪談節目,說起自己當年跟亦舒的交往,透露了一些讓人不那麼舒服的細節,結果被亦舒的粉絲群起攻之。
亦舒們的粉絲並不止是維護心靈偶像,對這種事情都這麼在意,說明經過亦舒多年的薰陶,對於戀愛,以及為人處事,她們都已自有一套標準。
-
15 # 心之助盧悅
亦舒,何許人也?
亦舒,都市白領的愛情教母,以她的同名小說《我的前半生》改編的電視劇紅得發紫。
她出身香江名門,十五歲就展露才華,被報刊編輯追到學校來約稿。
十七歲出版了第一本小說集,之後的長篇小說《流金歲月》、《玫瑰的故事》都被搬上熒幕,從此名聲大噪。
縱橫文壇多年,一直筆耕不輟,亦舒粉盛讚她為文壇“師太”。
有人說亦舒、倪匡、金庸是”香港文壇三大奇蹟“。
她的人生,未婚先孕,搶閨蜜老公,不認兒子,相親結婚,比小說更起伏跌宕。
前半生,她愛得轟轟烈烈,愛得離經叛道。
十七歲,她就未婚先孕,不顧家人朋友的強烈阻攔,嫁給了落魄才子畫家蔡浩泉。
高調示愛的她,還在尖沙咀擺了一桌酒席,來見證她熾熱的愛情。
可拮据的日子讓兩個人常常吵架,愛情禁不起瑣事的折騰。
她的第一段婚姻僅僅維繫了三年。已離婚潦草收場。
婚後,她再也沒有去看過他的孩子蔡邊村。
蔡邊村後來專門拍了一部紀錄片來認母,她只在微博上平淡迴應:
“小寶,相信我,我是愛你的。
我懷你的時候那麼年輕,我的親生母親要我打胎,我都不肯,我要生下你,
那一年,我只有十八歲。”
亦舒並沒有學乖,她再次為愛痴狂,強了自己閨蜜的男友,愛上了當時的當紅偶像嶽華。
熱戀裡的兩個人,乳膠刺激,亦舒說:“嶽華有一張好人的臉,好人的性格”。
可她也化身成了妒火中燒,任性蠻橫的女人。
僅僅是報紙提了一下他和前女友的往事,亦舒就氣得把他的西裝剪得粉碎。
有一次還因為生氣,把刀插在嶽華睡的那張床心口的位置。
嶽華覺得她過過於偏激,決心分手,亦舒放下身段苦苦哀求。
亦舒在小說裡寫過一句話:”能夠搶走的愛人,便不算愛人“
可真落到自己身上,終究還是拎不清。
後來,她寫到:“愛得太狂,就像烈火一樣很快燒完,最後只剩下灰燼。”
經歷了愛恨情仇,亦舒拋開了香港的一切出了國。
再回來,亦舒進入了創作的黃金年代,她把所有的愛與痛宣洩在了字裡行間。
她總是早上6點起床,一口氣寫個幾千字,16年間,共發表小說和散文一百多部。
她的書遭到瘋狂搶購,年輕的女孩抄寫書中的金句,模仿女主角的穿衣打扮和生活方式。
可亦舒沒有被功成名就衝昏頭腦,她早已不是當年的亦舒。
四十歲那年,她透過相親認識了現在的丈夫,梁先生。
梁先生是香港大學的教授,為人樂觀謙和,對亦舒也十分尊重欣賞。
她與丈夫舉案齊眉,相敬如賓。她冒著生命危險人工受孕,為丈夫生下一女。
後移居溫哥華,從此遠離過去的是是非非。
“當我死的時候,我希望丈夫子女都在我身邊。
我希望孫兒在結婚時與我商量。
我希望做一個幸福的女人。”
亦舒褪了熱烈纏綿,成為了自己現世安穩的平淡。
前半生,為愛痴狂。後半生,人淡如菊。
-
16 # 餘淑賢1
亦舒是一個多產的作家,主要寫非純粹的言情小說,所寫的作品有不少的人生哲理,貼近生活,所寫的作品有的是由於作者本身所經歷的故事而創作,作者本身亦是一個由生活經歷而變得更加堅強,美麗有事業的成功女性。
-
17 # 新氧生活
作詞神人林夕曾說亦舒的文字價效比最高,小新也拜讀過好一些師太亦舒的書,每每放下書本都會感慨不愧是亦舒的書,作品風格和語言特色都十分鮮明。
亦舒的書大多以大都市作為背景、以女性作為主角,有著強烈的女性意識。 文字簡潔而深刻,語言犀利又幽默,常常都有著愛恨分明的角色,或是人物痛苦又堅韌的劇情,讓人看完都想發問是個做事風格多麼痛快、性格多麼乾脆的女人才能寫出這樣的文字。
事實上,亦舒在現實生活中,也確實是個個性獨特的女人,她的生活跟小說一樣跌宕起伏,她的性格也讓她顯得格外出眾。大家認識的亦舒,並非透過“倪匡妹妹”這樣一類的代詞,說明她的閃光點,一點都不比名聲大噪的倪匡小。
亦舒本名倪亦舒,和哥哥倪匡以及金庸被稱為“香港文壇三大奇蹟”。亦舒是個超級高產量作家,至今作品已經超過300本,難得的是在高產之下質量依舊保持著。
亦舒無疑是個聰慧的女人,她對於生活,主張討好自己而非他人,也不畏社會慣例,大學在她看來只是浮雲,活得很是走心。常常出言不遜,罵人時直截了當,贊人時真摯可愛,對於感情也是敢愛敢恨。
寫言情小說的她有過三段感情,第一段正直青春叛逆,不顧親人反對,嫁給了才子蔡浩泉,最後離婚而終,同時也引發離婚後不認親生兒子的新聞。第二段是與明星嶽華的愛戀,而她愛上嶽華時,嶽華與女友鄭佩佩並沒有分開,當然有人認為是她拆散交往了五年的嶽華鄭佩佩這組CP。第三段是現在的梁姓港大教授,或許這才是她尋找到的真愛,現已一起移居加拿大溫哥華。
在當今的社會,像亦舒這樣擁有著自信與自我的女性,實在少數。
-
18 # 教十一
一看這個書名還以為是末代皇帝溥儀的自傳體。再一看亦舒這個名字,腦際便浮現出電影喜寶中的一些畫面。本人以為港臺女作家,包括旅美旅外等地人士,從排名來看,亦舒也能進入前五名。不過從影響和價值耒看,三毛的唯美,瓊瑤的言情,均出其右。當然,亦舒對職場女性的摹寫,也算獨樹一幟,情有專鍾!這與其閱歷有關。從作品主題看,也都積極向上,勸人向善。從風格上講,也有時代氣息,頗有造詣。
不過從影響面來看,女性讀者較為喜歡其作品,在東方文學史上也可佔一席之地!
-
19 # 董江波
亦舒是當代言情小說大家,我本身看言情少,喜看科幻懸疑探險,但我老婆是亦舒迷,也是言情小說迷,經常像我安利亦舒,所以回答一下你。
亦舒的書不同與其他言情小說作家的顯著特點有二,一是金句妙語非常多;二是寫人性寫的很深,不是一般言情小說可以達到的。
亦舒本人的經歷就是一部精彩的小說:幼年隨父母到香港,年少成文名,辛苦工作寫小說,留學英國,歸國後對生計工作的彷徨,兩段受傷的婚姻後最終在第三段修成正果,四十多歲時,她人工受孕,用命搏了個女兒回來,之後,一家定居加拿大,亦舒由知名作家迴歸成了一個幸福的小女人。
-
20 # 深夜發吃痴
最近熱播的《我的前半生》再次掀起" 亦舒女郎 "熱,優雅得體的並擁有好的穿衣品位,素淨的臉上不施脂粉也很美,使她們在任何年代都不會過時。這次不僅火了片中的主角袁泉和馬伊利。當然作為原著的作者亦舒也被大家熟知。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來介紹一下這位文壇品位不凡的女作家吧!
亦舒,原名倪亦舒,1946年9月25日出生於上海,已移居加拿大,職業作家、小說家。因為酷愛文藝,崇拜哥哥倪匡及其文友金庸、古龍等流行小說家,並深受其影響。
《喜寶》,《玫瑰的故事》,《她比煙花寂寞》,《流金歲月》,《珍珠》《星之碎片》《獨身女人》等。其中許多作品都被翻拍成電影或電視劇。她的讀者遍佈海內外華人世界,創造了華語文學圈的一個奇蹟,她本人也被讀者尊為“師太”。
“數年前在半島大堂見到周天娜,驚豔驚到下巴要跌下來,靈魂好不容易歸竅,拍拍胸口說:幸虧咱們有林青霞。”
僅那驚鴻一瞥,就成了《圓舞》女主角的原型。
希望大家喜歡。
至於亦舒本人的故事據說要比小說更精彩,有興趣的可以去了解一下哦。
回覆列表
亦舒原名倪亦舒,1946年出生於上海,父母原籍浙江寧波鎮海,她乳名叫阿妹 五歲時 到香港定居,並在香港官校受教育,曾在蘇浙小學讀幼兒班,後考入嘉道理官立小學,和何東女子職業學校,1965年中學畢業。亦舒自幼記憶力驚人,讀書頗有小聰明卻不大用功,小時候為答不出老師提問被罰站,憤而背下全部課文,從此養成閱讀的習慣,十二歲就開始讀魯迅作品,她酷愛文藝,崇拜哥哥倪匡及其文友金庸、古龍等流行小說家,並深受其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