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公正永生

    謝邀。孩子上一年級了,父母總認為孩子想家受欺負。這時的學校和家長建立了微信群兒,隨時可以瞭解到孩子的在校資訊。‘喂!是xx的媽媽嗎?你的孩子在校一切很好……’只有這樣才能解決父母對孩子的焦慮。孩子見到媽媽後高興得不得了,父母就一切放心了。

  • 2 # 拾悅道

    孩子從幼兒園到小學,雖然經歷了幼小銜接的一個過渡階段。但是,到了小學還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時期,小學屬於九年義務制教育,並且是義務教育的第一個階段。家長方方面面焦慮的很多。這裡我們總結八點與家長們共勉。

    焦慮問題一

    上課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安靜地認真聽課,家長如何幹預?

    一年級新生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是很常見的問題,有的明顯一些,有的不明顯一些。家長不必因此而焦慮,沒有一名老師會放棄自己班的孩子。相反,越是特殊的孩子,老師越是會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引導、輔導他。當然,在整個過程中離不開家長的配合和支援,只有家校合力,孩子才能意識到自己缺點帶來的嚴重性,才能有意識地進行自我剋制。

    建議:用真誠的愛去關心、引導孩子,用一些名人小故事、生活小例子,傳達給孩子上課認真聽講的重要性,切忌正兒八經的說教,或者嚴厲的批評。針對剛入學的孩子,多與孩子聊聊學校的事,以孩子的快樂為快樂,試著聽聽孩子的心聲,幫他一起解決心中的困擾。家長試著從聊天中去更多的瞭解孩子,並獎勵或鼓勵孩子上課認真聽講的意義,與孩子成為共同進步的朋友。

    焦慮問題二

    孩子不能很好地融入集體生活,不知道怎麼和新同學新老師交流,怎麼辦?

    每個人到新的環境都會有或多或少的陌生感,需要有個適應過程。這種心理上的不適應往往成人更明顯,而孩子倒不會有太多心理負擔,大多數孩子尤其是現在的孩子見多識廣,緊張焦慮感沒有成人想的那麼嚴重,玩著玩著就熟了。

    那麼,為什麼有些孩子表現出焦慮和不適應,這是成人無形中給他的暗示造成的。要上小學了,提前給孩子添加了很多附加條件,很多“應該”和“不應該”,很多“不然……”,才讓孩子在心理上變得戰戰兢兢。很多家長都會擔心自己家的孩子太“膽小”,在學校什麼都不敢說不敢做。其實,不是膽子小,而是缺規則意識,在一個集體中,要學會什麼時間幹什麼事。孩子能不能適應新環境,還是要看成人怎麼引導,快樂積極的思維能讓孩子更自信。

    焦慮問題三

    吃飯慢挑食、不敢去上廁所,怎麼辦?

    孩子因為在家被寵愛,這不吃那不吃,到了學校就有了不同的表現。一種是很乖巧的,不吃完怕被批評,就產生畏懼心理,這樣的孩子更多給予鼓勵,和家長多溝通,雙方合力強調不挑食的好處。一段時間的磨合後孩子會慢慢改善,嘗試吃一些自己不喜歡的菜。另一種是挑食還不理集體規則的,老師一般從集體要做到的規則入手,告知規則的重要,不挑食的好處。輔以獎勵措施,一段時間後也會逐步改善。

    對於上廁所的問題,建議家長和老師多聯絡,鼓勵孩子大膽說,一般老師都不會不讓去的。老師們也會在每個課間引導孩子,家長也要多教育孩子課間把廁所上好。

    焦慮問題四

    沒有時間觀念,回家不能第一時間做作業,做作業拖沓,不能靜心,怎麼辦?

    一年級孩子的生理、心理特點決定了孩子腦功能發育處於“飛躍”發展的階段,他們的大腦神經活動的興奮性水平提高,表現為既愛說又愛動,但注意力不持久,一般只有20~30分鐘。大部分孩子的獨立性和自覺性較差,在生活、學習、活動等各個方面都需要成人的監護和具體指導。

    學校裡,孩子對老師有特殊的依戀心理,“老師說了……”“老師,你看對不對”這樣的話會常掛在嘴邊。所以回家後家長一定不能放任,每一項作業都要在監督下完成,待養成習慣後就可以從扶到放,慢慢讓孩子獨立完成。但個別孩子經歷的這段監管時期可能會長,家長要有足夠的耐心和信心,等待孩子的成長。

    焦慮問題五

    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太高,以至於孩子做不好的時候,家長覺得很煩躁,怎麼辦?

    首先,家長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反思自己對孩子的要求是否過高。不要老是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比,家長要看到的是自己的孩子今天是否比昨天進步了。其次,放慢腳步,給孩子、給自己一個適應的過程。人生之路不是百米衝刺,而是馬拉松長跑,誰能堅持,誰才是最後的勝利者;再次,小學起步,培養好習慣最重要。當孩子遇到困難時,家長應該盡力去幫助他,鼓勵他,而不是焦躁、氣餒,甚至打罵。

    孩子上一年級這段時間,家長應該多陪伴孩子,及時發現不良習慣,慢慢糾正,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擁有良好學習習慣的孩子,表現肯定會很出色。最後,家長要相信孩子,給孩子成長的機會與空間。比如,多注意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讓孩子自己整理書包、穿疊衣物等,注意多培養孩子獨立自主能力。

    焦慮問題六

    孩子從幼兒園開放式管理過渡到小學約束式管理,家長如何引導?

    基於目前的教育狀況,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對學生進行約束式管理是必須的。可是,有部分孩子在幼兒園裡自由慣了,家長也沒有重視這個問題,以至於,這部分孩子上了一年級,適應比別的孩子慢很多,也影響了學習效果。

    當孩子遇到這樣的情況,作為家長該怎麼來幫助他們呢?首先,家長和老師多溝通,多瞭解孩子在校表現,存在哪些問題,做到心中有數;此外,一定要配合老師的引導教育,形成家校合力;再次,關注孩子在家細節,家裡做事也要講規則,不可過於寵溺;最後,當孩子有進步時,家長多鼓勵;當孩子有鬆懈時,家長則要多提醒。

    焦慮問題七

    因為工作忙,孩子放學回家後家長沒更多的時間來監督好孩子,怎麼辦?

    首先,作為一年級的家長,應該在工作和陪伴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比如在孩子放學後到休息這段時間,家長可以暫時將工作放一放,實在來不及的可以在陪伴完孩子之後再處理自己工作的事務。父母之間要協調好,每天至少保證有一個人陪伴孩子。

    其次,努力提升陪伴的質量。很多父母都在糾結該花多少時間陪伴孩子,但卻忽略了一個重要問題,該如何陪伴孩子。其實,孩子的成長也需要他們自己獨立的空間,讓孩子參與每一個環節,高質量的陪伴事半功倍。對於一年級的孩子,比起知識的儲備,孩子更需要父母從心理上和習慣上幫助他適應小學生活。

    比如,聽孩子聊聊一天的學習生活,和孩子一起準備學習用品,陪孩子共讀一本書……對於孩子來說,最重要的是,要讓孩子在心裡瞭解到:我已經開始一段新的生活,它不同於既往,我將承擔新的任務,它需要我付出努力但它可能會很有意思,我好好準備,並且希望它還不錯。

    焦慮問題八

    小孩越來越喜歡手機和電子產品,怎麼辦?

    首先,父母不要主動給孩子提供電子產品來打發時間。若家長不經意之間丟給孩子一部手機,或許就會養成了孩子不良的習慣。

    其次,父母應該做孩子的榜樣。家長不要在孩子面前玩手機,身教重於言傳,從自身出發少玩手機等電子產品,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如果用電子產品與你的工作有關不可避免,那也儘量少當著孩子面用。不要陪伴在孩子面前,而你的眼裡只有手機。

    第三,養成閱讀書籍的好習慣。父母應該想方設法地激發孩子閱讀的興趣,比如親子共讀就是一種極好的辦法,在親子共讀的過程中轉移孩子對電子產品的注意力,從小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 3 # 郭雲華

    孩子上一年級了,家長或多或少有些擔心焦慮,這很正常的。一年級的孩子開始了相對獨立性生活,離開家長的視線,到底在學校怎麼樣了,特別是性格相對內向型的孩子家長會更擔心焦慮,怕孩子在學校受氣。實際上這種的擔心焦慮完全沒有必要。在學校裡一方面有老師照看,老師不在教室裡的時候有監控,班裡的任何事情發生老師都可以看到,在加上有負責執勤的保安和老師,大可不必擔心。如果實在不放心,可以偷偷的去學校監控室裡看看孩子的實際在校情況。平時班級裡也有微信群,想了解一下孩子的情況可以詢問班主任老師。時間一長 ,這種焦慮會好的。

  • 4 # 憶夢月華

    孩子上小學了,開始了全新的小學生活,作為家長,是會為孩子操心多些,但我覺得沒有必要過分焦慮。過分的焦慮不但加重自己的心理負擔,還會給孩子也帶來心理負擔,得不償失。家長可能擔心孩子上課能專心聽講嗎?老師講的知識孩子能聽懂嗎?孩子的座位不好會不會影響孩子的視力?孩子性格內向,要是同學們欺負孩子怎麼辦?老師喜歡或討厭孩子嗎?別的孩子都上輔導班了,我家孩子要不要上?如果不上,要是學習成績不如同學,不是輸在人生的起跑線上了嗎?早上叫孩子起床叫幾次都叫不起來怎麼辦?林林總總、細如牛毛的事情攪得家長寢食難安,焦慮無比,繼而又把這種焦慮轉嫁到孩子身上。

    常言說解鈴還須繫鈴人,其實,解決家長這種焦慮問題,還得靠家長自己解決。你把孩子上學這件事看得就和日出日落一樣,自自然然不就行了?何必自尋煩惱?家長只要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可以說一切問題就解決了。比如在孩子起床這件事上,家長不要每天早上準時去叫孩子起床,應給孩子準備一個小鬧鐘,告訴孩子早上幾點起床,然後讓孩子睡覺之前把鬧鐘定好時間,第二天早上鬧鐘就會叫醒孩子。家長不要大小事都大包大攬,該孩子做的事就讓他自己做,既培養了孩子的獨立自理能力,又減輕了了家長的負擔;再比如在孩子寫作業這件事上,不要一看見孩子就是問今天有作業沒有?作業多不多?趕快寫作業等等。孩子聽到家長的問話,會覺得家長只重視作業,不關心自己,繼而把寫作業看成是為家長寫的,那孩子寫起作業來就會磨蹭拖拉,沒有動力。如果家長看見孩子放學回來,撫摸一下孩子或拍拍孩子的肩膀,親切地說:“寶貝,給媽媽說說,今天在學校有什麼收穫?”孩子就會愉快地自己在學校的表現等講給家長聽。家長在肯定孩子的同時,孩子就會感到有成就感,從而自己就會自覺地寫起作業,因為,孩子要做媽媽、老師心目中的好孩子、好學生呢!

    總之,孩子上一年級了,家長不用過度焦慮。小鳥長大了,就要離開鳥媽媽自己去覓食,自己到藍天去翱翔;那孩子上一年級了,也是離開家長自己成長的第一步,家長只用教給孩子如何生活、如何學習的方法,就不必過多擔心,未來的路,終究是要孩子自己去獨立行走。只要孩子快樂,做家長的,該放手時就放手,不要把自己的意願強加到孩子身上,讓孩子自己學著長大,家長省心,也不焦慮。

  • 5 # 糖太太

    我孩子今年二年級,深有體會。焦慮大概有點:1、能不能適應學校生活2、過度擔心學習成績3、課外選擇什麼興趣班4、能不能和同學融洽相處。我是這樣解決焦慮的:1、多和老師保持溝通,瞭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做到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結合2、重點幫助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3、學習上督促預習和複習,認真完成作業。做到這幾點,家長就沒有什麼焦慮啦

  • 6 # 伴娃成長1234

    我家姐姐今年上二年級了,回想一年級的情形似乎就在昨天,那時的擔憂和焦慮也隨著孩子漸漸進入狀態慢慢的變得平淡,一方面還要每天檢查作業,一方面也輕鬆放手很多。孩子的成長很大程度上也收穫了家長自身的成長。

    一個人之所以焦慮多半是因為不瞭解或者不能自由控制。那麼對於一個一年級孩子的家長來說,焦慮一般來自以下幾個方面:

    [熊吉]1,孩子入學前焦慮:

    a,不瞭解孩子是否能夠很快從幼兒園的輕鬆快樂轉變到天天作業的狀態。

    孩子在幼兒園多半沒有什麼必須要完成的固定作業,但上了小學作業就成了每天的頭等大事。對於那些放養的孩子,從之前基本上不寫字到現在每天要握筆這件事,估計就要適應很長時間。孩子能否很快的做好轉變,不知!所以焦慮啊!

    b,孩子能否適應有規律的生活

    幼兒園一般都比較自由,稍微晚去會或是有事請假都是常事,但是到了幼兒園就要嚴格按照學校的時間表來,不能遲到早退,不能隨便請假。對於孩子來說,每天按時起床能做到嗎?哈,焦慮啊!

    c,孩子是否需要上幼小銜接

    有些家長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於是早早就給孩子報了各門的幼小銜接,但是問題又來了,萬一孩子都學會了,上課不專心聽講了怎麼辦?焦慮!

    [熊吉]2,孩子入學後的焦慮:

    a,上課坐不住,不能專心聽講

    這個最讓人頭疼,對於學習認真聽講是最最重要的事情了,可是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短,上課容易走神,課沒好好聽,回來作業不會做,家長輔導到吐血,也真的是頭疼!

    怎麼破:

    如果孩子是因為專注力不夠,那麼在這方面多注意,多培養。孩子只要有專注的時候一定不要打擾,這樣機會多多了,專注會漸漸有所改善。

    b,寫字速度慢,幾個字就能寫半天

    孩子手部肌肉沒有完全發育好,還不能很好的控制,再加上握筆姿勢、力度把握不好寫起來肌肉特別緊張,寫出來的字大多非常用力,印痕能夠印透好幾張紙,所以孩子寫幾個字就累的夠嗆,但我們卻覺得怎麼這麼慢這麼慢!眼看就要睡覺了,孩子還是擦了寫寫了擦,反反覆覆沒有窮盡啊!

    怎麼破:

    寫字速度提高確實需要一個過程 ,這事急不得,要相信孩子可以做到,家長一定要保持平常心 接納這個事實,相信時間久了速度自然就上來了。而且家長急不僅不能幫孩子提高速度,反倒讓孩子也變得焦慮,速度反倒更慢了。

    c,早晨起床是件難事

    每個地方學校的上課時間不盡相同,有的學校上課比較早,大概七點多就上課了,有的學校稍微晚點 到8:10。上課早的孩子每天起床就夠讓人頭疼得了。晚點作業到很晚 早晨怎麼樣都叫不起來。每天爸媽由剛開始的輕聲細語到後來的獅子吼,孩子每天在一遍遍得催促心情不悅的走出家門 開始了一天的功課。每天都是一場場戰爭,真心累啊!

    怎麼破:

    要想早起 ,還是的早睡,作業實在太多,而且是大量重複性工作,家長可以代勞(不要讓老師知道哦,我和娃爸有事就會這樣,嘻嘻…)畢竟身體才是最重要的,對吧?

    叫起床 ,

    爸爸媽媽可以給孩子定鬧鐘,讓鬧鐘叫醒孩子。

    有時孩子太困鬧鐘也叫不醒時,可以先把窗簾拉開,讓光線叫醒孩子。

    鬧鐘響起 ,窗簾開啟,再把起床歌放起來,再然後把被子拉開,給孩子一個大大的吻

  • 7 # YQ的職場江湖

    非常感謝邀請,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這個問題是萬千中國家長們都會面臨和經歷的問題。其實這個問題挺好玩的,孩子上一年級,本身面臨升學的“挑戰”,課程改造,學校變化,老師升級,同學變換,他們面臨的阻力和適配的壓力更大,然而小孩們的焦慮和壓力無法準確表達,反而把焦慮都傳遞給了家長,真正有焦慮的是家長們,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

    我個人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入手解決:

    1、調整心態。家中最焦慮的源頭在於對於孩子的期望。這個期望涉及到兩塊,一塊是孩子自身的成長,另一塊是整體競爭環境的壓力。其實,如果從真正的學生教育的角度來說,很多科學的實驗已經驗證了,學生在小孩一年級到三年級之間的差距並不是非常大的,在這段時間之中,正好是學生的品格塑成、習慣培養和態度養成的最重要的時期。本來孩子們的底子的差距不可能很大,這段時間正好是一些“軟性”的因素的養成關鍵期,主要考驗的是家長們的對於孩子的引導作用,比如良好的學習習慣,優秀的為人品格等,都是家長們可以做到和應該做好表率的。明確了這樣的定位,整體心態就很容易協調,即便孩子們在開始的時候有一點點的落後或者差距,也不應該成為家長們焦慮的原因。

    2、定位清晰。對於孩子的成長,一般來說家長是最好的老師。老師教會的是在學校的那8個小時,而真正的大部分時間,孩子們是跟家長在一起成長的。對於孩子,一定要有一個清晰的定位,比如他的特點,他的性格,他適合的,家長所期望的。這些在小孩從幼兒園教育之後就要有一個比較清晰的看法和理解。很多家長的焦慮在於孩子升級了,自己盲目的無法適應這種升級的定位,而是單純的認為孩子又到了一個更高級別的競爭舞臺,要如何如何,但是自己又看不到具體的方向。所以,對孩子的成長定位和理解是最重要的,能夠考量一個孩子在家庭當中的定位是家長們的一個容易忽略的問題。試想,如果家長對孩子的預期是成為一個穩重的人,那給予條件去促成就好了,哪裡來的那些比較的壓力呢?

    3、平靜陪伴。對於孩子的成長,家長的平靜陪伴是最重要的。所謂平靜的陪伴,就是以一顆平常的心來跟孩子們成為朋友,做好引導。鍛鍊平靜陪伴是一項真正的修煉。在競爭面前,做到“勝敗乃兵家常事”;在成功與失敗面前,做到“勝不驕、敗不餒”;在平時家長之間的攀談比較中,做到“穩如泰山”等等。所有的這一切都是家長們所要做到和關注的。一旦自己的內心平靜,孩子自然也會平靜,之前容易產生的誤會和摩擦也會煙消雲散,這樣產生的正向激勵和反饋會漸漸消散家長們的焦慮,所有的一切也都會變得心靜如水。

  • 8 # 80生活有點酸

    家長的焦慮來自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或是來自外界的壓力(學校或是身邊人),如果不能選擇放下,痛苦的不單是你自己,還有孩子的迷茫:為什麼我的爸爸媽媽變了呢?你都選擇了用生命來守護他,難道還介意別人的眼神和非議嗎?所以請放下你的焦慮吧,因為1+1=2,孩子總有明白的一天,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 9 # 平敘直議還夾敘夾議

    這是個假想題,我還沒經歷,但需要看答案的各位家長也沒有答案,那就討論一下好了。1.學樣:想想自己上學,尤其是上小學的時候,你作為孩子是什麼樣的,你父母又是什麼樣的,我覺得最好的言傳身教就是照葫蘆畫瓢。只是需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2.淡定:日子是一天天過的,你可以把自己未完成的小夢想寄託給孩子,但要記得他(她)也有自己的夢想。凡事不能矯枉過正,我覺得孩子有個健康的童年很重要。3.心態:一年級,樹立人生觀的開始,作為父母,跟他一起從一年級再來一遍,豈不是也很美好。大家都是第一次,互相請多關照,平常心就好了。只要記住,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更何況,他還是個孩子!

  • 10 # 王淑俠

    孩子上一年級了,這是從幼兒園到學校的一個過度期。家長可能擔心孩子能否吃飽,四十分上課時間孩子能不能堅持等等。為了解決家長的一些焦慮學校可以定期招開家長座談會,讓家長知道孩子在校情況,同時也可以傾聽家長建議。也可以邀請家長聽課,邀請家長中午陪孩子一起吃飯。這樣逐步打消家長的一些顧慮。

  • 11 # 育鄰人

    引導、陪伴孩子成長重在“博眾價值所長”為孩子所用。

    有孩子成長焦慮的父母都是對孩子成長不瞭解,對孩子成長方向不明確,對自己能幫助引導孩子做什麼事情感到迷茫的父母。解答父母心中這個焦慮的問題需要從多方入手,建議:

    1、充分了解、用心陪伴孩子

    增進與孩子間瞭解的方法就是多溝通,溝通的技巧就是聽和導。父母要學會傾聽孩子的真實想法,聽孩子講,瞭解孩子們在想什麼?為什麼他們會那樣想。當父母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身的時候,孩子才能將成長心中的秘密告訴您。聽到了孩子的成長心身,接下來就是做孩子行為上的引導,給予孩子行為規範最好的辦法就是父母示範給孩子標準的言行,等著孩子模仿。

    每個孩子都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存在,作為陪伴孩子最長時間的父母,要做到對孩子成長的節奏和規律“心裡有數”。陪伴孩子時迴歸童心,孩子是好奇、好動、愛探索的代名詞,作為陪伴孩子的父母,您需要將心放到與孩子等同的水平,像個孩子一樣與孩子們遊戲。比如說也孩子一起堆沙堡、撿樹葉比大小、詢問為什麼樹枝會隨風而動、打聽為什麼太陽東昇西落而不是南升北落、檢視植物怎麼樣生長在土裡的......

    2、心態調整

    對孩子成長焦慮的源頭在於對於孩子的高期望。因為,孩子成長節奏是緩慢的無法短期內實現父母期待的成長目標,造成父母對孩子成長路上缺乏耐心甚至出現鬆懈的情況。然而等父母回過神來的時候發現孩子和自己期待的方向漸行漸遠了,這時就會想著給孩子“下猛藥”,催生、助長。

    父母的焦慮來自於:1)對孩子成長為達要求的苦惱;2)對孩子所處成長環境的憂慮。 孩子在三年級之前由於教學內容量不是很大,基本處於引導孩子養成學習習慣的時期。所以,這個階段每個孩子學習上的差距並不明顯,這個時期是學生的品格塑成、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父母應以引導孩子們發散思維、增加孩子們的興趣方向為主,先別急著計較學習內容上一城一地的得失,給予孩子寬鬆愉快的成長環境。

    3、成長定位清晰

    對於孩子的成長,第一任和最好的老師是父母。父母從孩子出生就陪伴,引導孩子學走路、吃飯、講話等一切生活的基本技能。老師完成的是孩子在學校期間8個小時教學大綱的課程內容,課程之外的時間,孩子更多的是與父母一起成長。父母是孩子心理成長的導師,是孩子心理健康的調節劑,父母的導引決定著孩子的性格與品格的養成。

    作為父母,對自家孩子一定要有深入的瞭解、清晰的定位,瞭解孩子的性格特點、行為習慣成長趨勢,做好導引工作。縱觀全世界,未成年人犯罪率常年居高不下,其重心就在於父母對孩子的心理疏導工作不到位。父母對孩子的成長定位是引導孩子健康快樂成長的關鍵,孩子在家庭中的定位是父母不容忽視的問題,父母的言行要與自己對孩子的期待相匹配。所以,父母期待孩子好好學習,就應該自己給孩子做學習的榜樣;父母期待孩子待人有禮有節,就應該自己做到與鄰為善與鄰為伴;期待孩子遵紀守法,自己就應該做到有法必依、有規必守......

    4、平靜、平等陪伴

    父母平靜、平等的陪伴是孩子身心健康快樂成長最重要的保障。所謂平靜平等陪伴就是“以心換心”,以一顆平常、平等的心跟孩子交朋友,做孩子成長路上的導引。人生就是一趟單程旅行,做父母的只是在孩子之前早出發了幾個小時。陪伴孩子,父母應將自己前行那一段的風景講解給孩子,告訴他們行進的方式、方法和路徑建議。世界上本無路,走的人多了便成為了路,孩子的成長也是如此,父母要引導給孩子的就是那條遵紀守法、接受道德約束的光明大道。

  • 12 # 心理學高大夫

    每個孩子在父母親的眼裡都是最聰慧的。現實中因為家長的這一個看法,導致自己的孩子幾乎在整個學生生涯中都活的很累!

    每個孩子的智力發展程度都不一樣,但是絕大多數的孩子都對知識的接受和理解能力都不會超越比他大點的孩子。

    我給這位上小學一年級的焦慮家長的建議是:不要擔心自己孩子讀書晚,最重要的應該是讓孩子能在充滿信心的環境裡成長。

    從現在的小學教材編排上看,一年級學習的內容很多。比如語文,要求一年級兩個學期要認識1000多漢字。那些剛剛滿六歲或者還不到七歲的孩子,在上一年級就很難跟上教學的進度。

    孩子離七歲越遠就越學習困難,相反,越是“超齡”的孩子,他的學習能力就越強。

    我不能說所有的沒滿七歲的孩子都跟不上教材進度,但是這個比例絕對不低。

    不要因為害怕孩子讀書遲,就早早把孩子送進小學。每一個家長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處處不如人的壓力下成長吧!

    在孩子漫長十多年的求學生涯中,如果一開始就沒有走好,全家人將會跟著一起累!

    絕大部分沒有教育經驗的普通家庭裡,孩子已經錯過了1一6歲的語言敏感期,數字敏感期和習慣培養期。那麼一年級的家長應該怎麼做呢?

    端正心態,不要焦慮,親!你先做好思想準備。要知道一年級孩子學的慢並不代表永遠學的慢,如果不重視一年級有可能往後會越來越困難。

    一年級重要的培養是學習習慣。幫助孩子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作息時間規律。有獨立學習的意識。即使是“蝸牛小孩”,努力找到自己的節奏,不要灰心!

  • 13 # 萌卉媽

    一年級的家長焦慮在所難免,關鍵還是在於如何調節,放鬆心態是最重要的。

    首先必須說,焦慮是正常的現象,我覺得不焦慮才是不正常的,在中國這樣的教育模式下,作為家長,焦慮是在所難免的。

    我們家女兒剛開始上一年級的時候,不僅她不太適應,其實作為家長的我們也有很多的不適,這主要就是幼兒園和小學其實存在較大的差異的,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時間觀念。在幼兒園時,雖有時間的要求,但其實並沒有硬性的規定,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寬鬆的,每天早上可以慢慢悠悠的去,傍晚放學也可以慢慢悠悠的回,想去就去,不想去就請假。但到了小學其實規矩就不一樣了,對於小孩的要求更高了,同時也是對家長的要求也更高了,家長的自由空間很少,心中難免會產生一些焦慮。成績比較。寫個應該是所有家長最感到焦慮的事項,以前在幼兒園其實沒有孩子之間的比較的,更多的可能真的是拼家長,因為很多的任務因為孩子小,大多數都是由家長來幫助完成的,但到了小學就不一樣了,是要實打實的考試的,也是有實打實的成績的,分數就是最後的表現,也是最容易比較的數字,所以,家長們的焦慮大部分來自於這一塊。表現差異。除了成績之外,孩子在學校其他方面的表現同樣也是讓家長感到焦慮的原因之一,因為現在的通訊技術太方便了,一個微信就基本實現了孩子在學校生活的現場直播,學校的很多活動家長都可以及時瞭解,所以孩子在這個集體裡的表現,也是家長極為關注的,表現的好壞也直接影響著家長的心情和心態。那麼作為家長的焦慮,應該怎樣去克服呢,我覺得應該做到以下幾點:放鬆心態。其實就是把自己的虛榮心調整到最低的狀態,真正的去關心孩子學到了什麼,而不是試卷上的分數,分數其實都是暫時的,只要她走在正確的道路上,那麼就讓她自由的翱翔吧。以身作則。家庭其實是孩子的第一課堂,家長是孩子的第一老師,所以說,家長應該從焦慮中清醒過來,將焦慮的原因進行分析,然後尋找解決的辦法,用自己的言傳身教去影響我們的孩子,而不是把焦慮的心態蔓延到孩子身上。尋找興趣。其實有很多的家長之所以焦慮,就是因為他們把太多的精力和注意力都放在了孩子身上,而忽視了自己的生活,我覺得家長就要有自己的生活,最簡單的就是要有自己的興趣,在興趣中讓自己感到快樂,同時自己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會變得更加專注與用心,這絕對也是對孩子的一種潛移默化的教育。結束語

    家長的焦慮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所以一旦碰到什麼事情讓自己變得焦慮了,一定要調整好心態,讓自己放鬆,去抱抱我們的孩子,去想想我們孩子可愛的地方,然後去做些自己喜歡的事情,分散自己的注意力,這樣或許可以慢慢的減輕焦慮。

  • 14 # 東方清雲2

    不用當心,不用怕!有條件的快快樂樂把接送孩子上學校,無條件安安心心把工作做好。兒孫自有兒孫福,這叫大環境;長江後浪推前浪,這是進化法則。

  • 15 # 築愛心理

    這是個好問題。因為提問的著眼點在家長身上,而不是認為都是孩子的問題。

    這些焦慮的內容的確是小學裡孩子們常見的問題,我想家長們都會或多或少的遭遇到其中一些。不過,反過來說,孩子在不同年齡有不同的問題,家長在不同階段有不同的關注點,這些關注點可能會帶來巨大焦慮。從這個意義上講,家長恐怕很難擺脫焦慮。

    從“術”的層面,每一個對應的問題都有育兒專家專業的解決方案,聯絡自家孩子的性格特點,是可以徐徐圖之的,我就不再一一贅述;從“道”的層面來講,為什麼有的家長相對佛系,有的家長就很難控制自己的焦慮呢?以至於把焦慮傳遞給孩子,教育中起到反效果呢?家長的躬身自問是真正意義上家庭教育的開始。

    從心理學層面來說,我們很容易把孩子看成是自身生命的延續。對孩子的“好與不好”的容忍,也是對我們自己的容忍。你,會不會對自己太嚴苛,太沒安全感了呢?

    再者,極度的愛和關注可能暗含著意識層面無法察覺的攻擊性。你“恨”自己的孩子嗎?

    還有,你的態度是不是一種代際傳承:在家族中一代代如此呢?或是一種反向認同:對自己曾經被忽視的童年的撥亂反正呢?

  • 16 # 好爸爸壞爸爸

    要回到這個問題,需要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看:

    第一,孩子上一年級,家長為什麼焦慮?

    焦慮產生的原因有兩方面,“育兒”和“教育”:

    1、育兒方面:對孩子瞭解不深入:期初,每個父母都認為了解自己的孩子,認為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直到孩子上了小學,一天天長大,才發現和自己想的不一樣,這時候就會產生質疑,覺得孩子不聽話,孩子不夠聰明,孩子怎麼是這樣?這一系列的問題導致自己焦慮。對自己瞭解不準確:期初,覺得自己可以掌控一切,直到孩子上了小一,才發現遇到的問題太多,自己知道的太少,不說掌控孩子,甚至連自己都掌控不了,比如無法控制自己的脾氣,這種失控感導致自己焦慮。2、教育方面:

    對學習方式轉變不適應:幼兒園放養式的教育方式和小學正規的學習方式差異,導致父母不適應而產生的焦慮。都說孩子幼小轉變有個適應期,其不知父母也一樣,特別是獨生子女,由於沒有過往經驗,所有東西都是第一次,因此不適應是必然的。不適應導致的問題,逐漸轉變為一種焦慮。

    對學習過程和方法認知不清晰:以上三個方面是關於育兒的,而這條是關於教育的,學習本身是一種科學,是有一定的方法論的,但大多數父母本身都不清楚學習過程和方法,這麼可能理解孩子的學習過程,更不用說輔導了,這種無能為力的狀態導致焦慮。

    第二,孩子上一年級,家長焦慮什麼?

    焦慮的原因分析清楚以後,再來看看家長到底焦慮什麼,其實包括兩方面:

    1、焦慮孩子不好

    焦慮孩子的作業做不完:剛上一年級,很多孩子不識字,所以父母輔導工作量很大,老是擔心做不完;另外孩子沒有形成一定的作業習慣,導致注意力不集中,寫起來很慢;另外開始開始接觸試題,由於很多體型不懂,所以教起來很吃力,等等這些問題,導致父母很焦慮。

    焦慮孩子的成績趕不上:上了一年級,各種大大小小的考試接踵而至,考得好很開心,考得不好又很失落,在這種起起伏伏中煎熬。

    焦慮孩子校園受欺負:現在校園暴力層出不窮,每天孩子放學回家,都要看看孩子有沒有受傷,有沒有受欺負,但又不好開口問,就在這種擔心的心境下送去又接回。

    2、焦慮自己不夠好

    輔導的時間不夠:大部分家庭是工薪階層,每天都是朝九晚五的生活,6點準時下班,7:30到家已經算很早的了,不吃飯就開始輔導孩子作業,少則9:30完成,晚則10:30,孩子睡的晚了擔心睡不好,睡的早了又輔導不完,在這種緊張的環境中煎熬。

    輔導的方法不對:擔心自己輔導的方法不對,今天看看這個書,明天看看那個書,在不同的方法間不斷嘗試,有時候還會產生矛盾,身心疲憊。

    輔導的工作不足:覺得給予孩子的太少,看到別人家的孩子參加了那麼多的課外輔導班,自己的孩子只有一兩個,瞬間感覺對不起孩子,忍受財力物力上的折磨。

    第三,孩子上一年級,如何避免焦慮?

    說了這麼多,現在看看解除焦慮的辦法:

    1、言傳身教是關鍵

    父母以身作則:家庭教育是孩子教育的一部分,根紅才能苗正,如果父母上廁所都不關門,怎麼可能教育孩子呢?因此日常生活中,嚴格要求自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對於孩子教育同樣適用,只有父母行的正,孩子才能長的直。

    重視家庭教育:生活中很多事情,可以鍛鍊孩子的學習能力,比如動手能力、思考能力、解決問題能力,都可以透過生活中一點一滴獲得,千萬不能什麼事情父母包辦,導致孩子失去習得學習能力的機會。

    教育中少說多做:不要指望教育孩子單憑嘴上說就可以成功,有時候父母千百次的說道不如自己一次的踐行,比如閱讀這個事情,父母總是要求孩子多看書多閱讀,少玩手機,但是自己從來不看書,一有時間就拿個手機玩,怎麼可能說服孩子?

    2、學習學習再學習

    比學習內容更重要的是方法:義務教育階段的內容,都是一些基本知識,這些知識其實不重要,比如1+1等於2,即使現在不學,長大以後依然可以知道,但是學習這些知識的過程很重要,透過這樣的過程,鍛鍊孩子的思考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是學習知識的能力,即學習方法,這些方法可以遷移到其他知識的學習上,讓孩子享用一生。比如“聽說讀寫”的學習方法,基本可以解決所有的問題,透過“聽和讀”解決輸入的問題,透過“說和寫”解決輸出的問題,任何知識都可以透過這種方式習得;“預習-複習”的方法;“只複習錯題”的方法;“考試做題先易後難”的方法等。

    比學習方法更重要的是習慣:學習方法固然重要,但如果不能形成習慣,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也不會產生多大的成就。所謂習慣成自然,如果孩子養成一些重要的習慣,那麼這種習慣的慣性會促使孩子成功。比如“閱讀習慣、寫成功日記習慣、自省反思習慣、獨立思考習慣”等。

    好成績只代表一時,好習慣才會影響孩子一世,希望所有的父母認清這一點,基於長期的眼光看待小一學習生活,相信一定可以撥開迷霧看清未來,從而輕裝上陣,享受小一的家長生活!!!

  • 17 # 彭華勇家庭教育

    現在整個社會,不少家長都非常焦慮,焦慮已經成為危害家長心理健康的重大殺手,當然,焦慮,也是導致家長家庭教育跑偏的重要原因。

    我一直強調,學習家庭教育,很多家長都進去了誤區,急功近利找方法,找快速解藥,卻成天神經兮兮的,看到這個擔心,望著孩子那個又焦慮,如此心態,談何教育好孩子,只要家長的心態是焦慮擔心的,那麼,再好的方法,她也運用不了!

    而且,我一直強調,擔心就是詛咒,相信就是力量。很多孩子出現厭學叛逆、抑鬱等問題,就是家長從小孩子過度擔心導致的,擔心了那麼多年,終於把孩子擔心成問題少年了!

    所以家長調整自己的心態至關重要,決定了孩子未來的走勢!那麼如何調整心態呢?很多家長面對孩子的時候,不自覺就會焦慮擔心?怎麼辦呢?

    第一,家長要放下對孩子的高期望,放下就是成就,沒期望反而是最好的期望。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家長如果心中一直有高期望,就像一直踮起腳尖,伸直脖子,兩眼直視孩子的分數,每次考試,一上一下,都牽動著家長的心態,一驚一乍的!

    而為什麼說放下就是成就呢?因為放下高期望,家長才能真正學會放手,學會放手,才能給孩子自由,有自由孩子才會有自覺!而家長如果有高期望的執念,就會容易擔心,一擔心,就焦慮恐懼,一恐懼就會控制,要求,監督,一控制監督,孩子就失去內在動力,而且必然叛逆,於是,各種問題來了?

    第二,家長要覺察自己,區分界限。什麼事情是孩子的事情,吃飯,讀書,睡覺,健康,未來都是孩子自己的,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就要區分界限,讓面對,讓孩子承擔,即使暫時一承擔面對,就出問題,就犯錯,但是沒有嘗試,沒有犯錯,孩子怎麼會長大呢?嘗試犯錯,是孩子成長進步的階梯!

    而一旦家長把孩子的事情當成自己的事情,自己替孩子承擔了,替孩子著急了,那麼問題就孩子。即使你再嘮叨,再說教,孩子從來不面對承擔,孩子也一點都不著急,氣得你進醫院他都會無動於衷!

    第三,先敬父母,再愛伴侶,再愛孩子。這是家族的序位,不要把這個順序顛倒了,先盡心盡力孝順雙方父母,讓老人身心愉悅,感覺自己很受尊重,被重視。其次就是處好夫妻關係,彼此恩愛,其次才是愛孩子。

    而很多家庭裡,老人是被忽視的,夫妻之間是冷淡的,一股腦跳進了全心全意為孩子服務的火坑。殊不知,孩子能承受起這個福報嗎,所以人都以他為中心,考慮照顧他,這樣的孩子早早地把福報享受完,那麼長大了,能不吃苦嗎,能不命苦嗎?

    第四,每天朗誦經典,朗讀經典好處很多,可以靜心,可以提神,可以增強自身能量。越古老的文字越有能量。所以,比如儒家《論語》《大學》《中庸》《孝經》《弟子規》等,道家的《清淨經》《道德經》《莊子》《陰符經》等,釋家《心經》《金剛經》《壇經》《地藏菩薩本願經》《藥師菩薩本願經》等,這些經典,哪怕每天讀一點點,只要堅持了,對於人的心態,精神狀態,能量氣場都會非常有幫助!只是很多人不會堅持去做!

    第五,每天練靜心養身的傳統功夫。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流傳下來了很多好的養生功夫。比如《八段錦》《五禽戲》《太極》《蓮花生動功》等,這些養生功不僅僅是強身健體,更多的的可以提升精氣神,讓人能量強大,心也隨之更靜!

    比如,我自己,就經常練習站樁,混元樁,以及《蓮花生動功》,堅持了不到半年,身體精氣神好多,堅持一年,走路感覺好輕鬆,全身很有勁,而人的能量提升了,心態也自然容易平和寧靜。傳統是個寶,可惜很多人還不知道,需要我們多多弘揚!

    第六,禪修打坐,內觀自己。人之所以有很多的煩惱,痛苦,其實是因為自己雜念太多,慾望太多,而禪修,就是很好的覺察,覺察自己的念頭,自己的心,起心動念,從而能夠很好地調整自己的心態!、

    需要說明的是,分享的這些方法非常有有價值,只是很多家長不一定懂價值,所以很多人只是看一看,那麼幫助就有限;如果真的懂價值的,就會發現,這一節分享的價值太太,如果看懂了的,去行動了,甚過你在外面參加很多數萬元的課程!因為這些都是我諮詢實踐證實很有效果的!

    總而言之,心態對於家長來說非常重要,學方法之前調整自己的心態,擔心就是詛咒,相信就是力量,心態好了,感覺就好,感覺好,離目標更近,吸引來的都是美好的事情!

  • 18 # S凡

    讓孩子從心裡和思想上知道我只要你完成作業和讀課文就行了!(要孩子字寫得漂亮得“慢慢來”,成績看孩子理解能力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跟前任分手半年了,最近發現他有女朋友了,剛分前倆月還死氣白賴的,一時無法接受,如何走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