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貝恩斯

    這個問題有些複雜首先先從幾個當面說起!

    1. 英法聯軍 作為侵略者他們一定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英法聯軍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將戰火再一次帶到中華大地,只是為了滿足他們資本原始積累的野心,這些侵略者絕對是不可饒恕的。

    2. 清政府 清政府當時的軟弱無能、不思進取給了西方列強以可趁之機。首先火燒圓明園的直接原因就是清政府當時與進京簽約的英法代表起了衝突,才導致他們後來侵略入京。當然這不是最根本的,當時的清政府在經歷了鴉片戰爭後根本沒有反思,沒有學習西方的制度與思想,甚至連軍事與工業都沒有學習,還抱有“天朝大國”的心態,上層竟然還在爭權奪利,這種情況下積貧積弱的狀況沒有得到根本改變,被侵略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3. 歷史原因 如果我們再深究下去,當整個世界已經進入工業革命的浪潮之時,西方國家的政治制度、思想文化也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而此時的中國是什麼時候呢,大概是在康乾盛世時期,而當時的皇帝只關注國內的情況,並沒有居安思危及時注意到海外的變化,甚至實行“閉關鎖國”的政策,才直接導致了面對英法聯軍的炮轟毫無還手之力。那這個罪魁禍首是不是要讓雍正或乾隆來當呢。

    其實,弱國無外交,試想今天還有誰敢如此明目張膽的侵略我們呢?數千年的封建制度埋下的隱患最終導致了這一切,所以今天的我們更要居安思危,才能不重蹈覆轍

  • 2 # 清鶴唱史

    其中第一個英法聯軍

    放火把圓明園燒了的人就是英法聯軍,他們逃脫不了第一責任。英法聯軍從鴉片戰爭開始就把自己的勢力引到了中國內地。他們只是想滿足自己的資本野心

    在火燒圓明園之前,應把林君派特使前往清朝和他們談和,以僧格林沁為首的清朝人竟扣押派來的特使,這一行為直接導致英法聯軍的憤怒。把憤怒撒到了清朝。憤怒之下,放火燒了圓明園。這些英法聯軍的行為,我們永遠不能饒恕!

    第二個的是清朝政府

    清朝閉關鎖國,沒有實力可言,清朝的軟弱無能和步步退讓,讓歐洲列強對清朝肆意地侵略。而火燒圓明園的直接原因就是清朝政府和英法和談的時候起了衝突,最終才讓英法聯軍進京侵略。

    當然作為中國,作為清朝,當然不願意籤那些所謂的條約,和英法聯軍起衝突也是理所應當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鴉片戰爭之後清朝並沒有反思自己,軍事得不到發展,思想得不到進步,還狂妄地認為自己就是全天下能力最強的天朝。皇權人員竟然還在爭權奪利,這種情況下積貧積弱的狀況沒有得到根本改變,被侵略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最本質的則是歷史原因

    當時的世界發展趨勢已經進入了工業發展時代,西方國家已經在經濟上,政治上,思想上得到了飛躍的進步。

    而此時的清朝,雖然是康乾盛世,但是他們閉關鎖國,不關注世界的發展,只在自己的牢籠中自娛自樂,在其他國家都在進步的時候,清朝還是原地不動,甚至還在向退步發展。這就不得不讓那些西方列強來侵略中國有了可乘之機。

    其實最本質的原因就是閉關鎖國的落後,如果往深一層面追究,那麼乾隆和雍正是不是就是火燒圓明園的罪魁禍首呢?

    總結

    對於火燒圓明園罪魁禍首的這個問題,本人認為這個層面還是要從多方面考慮的。如果從片面的上來說,就是西方列強的侵略,但是更往深的一層想的話,那就是清朝的閉關鎖國,這個問題每個人有每個人不同的看法了

  • 3 # 使用者落日餘輝

    主要是英法兩個國家!罪魁禍首就是英國軍隊首領額爾金,他下今火燒園明園,掠奪寶物不計其數~對中國人人犯下了不可饒恕的罪行!

  • 4 # 哈薩克歷史觀察員

    圓明園被稱作萬園之園,是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傾盡全國之力,歷經一個多世紀建造而成,她是屬於整個人類的藝術瑰寶。不幸的是,這座人類歷史上園林藝術的巔峰,在1860年被侵略者殘暴的一把火燒掉了。

    在這裡,要特殊說明的是燒掉圓明園的軍隊是英法聯軍,可不是八國聯軍哦!在我周圍,有一些人,只要說到圓明園被燒這件事,便自然而然的認為是八國聯軍乾的。這是非常不對的。大家來看一下,八國聯軍侵華是1900年由於義和團暴動和慈禧向列強開戰的亂命而引起的,而圓明園被燒卻是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英法聯軍的所作所為。這真的怪不到八國聯軍的頭上,畢竟兩者差了足足40年。

    當時的西方國家雖然壞事幹盡,可他們一直自詡是文明的使者,是文明的代表。即便是打砸搶燒這種野蠻行徑也要給自己找個說得過去理由。

    那麼英法聯軍燒掉圓明園的理由到底是什麼呢?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說一下第二次鴉片戰爭。第二次鴉戰爭是一場很奇怪的戰爭,起因是英國認為清政府對第一次鴉片戰爭中籤訂的《南京條約》沒有認真執行,為了迫使中國清政府能認真執行,大英帝國不惜對中國動用武力。由於英國當時在克里米亞和印度都有各種麻煩,英國已無力再發動一場遠征。於是英國聯合了同樣對中國有利益需求的法國共同對中國發動了侵略戰爭,說到底這場戰爭的根本原因還是英法兩國想要在中國撰取更大的利益。

    在現在來看,這場戰爭是完完全全可以避免的,清政府糟糕的外交策略是事態擴大化的重要原因,當時清政府忙於太平天國、捻軍、陝甘回亂,本也不能集中全部力量來應對這場戰爭。參戰雙方的本身條件導致了這場戰爭前前後後打打停停進行了好幾年,這種情況真是堪稱世界一大奇觀。

    在火燒圓明園之前,本來戰爭雙方都已經停戰,而且談判也已經結束,條約的內容也商定好了,只要兩國換約成功,這場戰爭就算結束了。可是作為天朝上國的咸豐帝怎麼能忍受這份被洋人打敗的恥辱,一聽說將來來到北京換約的洋人還不行跪拜禮,更是怒火中燒,總想著在哪個地方把丟失的面子找回來。

    搶奪了寶物的侵略者

    既然正面戰場打不過,於是咸豐皇帝就動了歪心思,他聽說這次前來換約的使團主要人物巴夏禮是英法聯軍侵華主謀,對英法聯軍作用很大,若將這一行人扣押為質,或許可令英法聯軍忌憚,這樣一來就有了更多談判資本。於是咸豐就指示僧格林沁扣押了巴夏禮一行共39人。

    扣押使者這件事傳到英法聯軍耳朵裡,那可了不得了,西方國家的貴族們視榮譽如生命,自己保護的使者被扣押那可是莫大的屈辱,其實真正原因是戰爭持續太久,英法聯軍已經無法忍受漫長的補給線所帶來的困擾與擔憂。於是聯軍更是加緊進攻北京,而清軍的一系列戰爭決策的失誤致使北京失守、咸豐皇帝出逃。

    英法聯軍佔領北京後,為了處罰扣押使者的元兇(這些使者或多或少都受到過虐待,還有20來個人已經死亡),決定對圓明園進行破壞活動,其理由如下:

    1. 圓明園是巴夏禮一行39人受虐待致死的地方,必須要夷為平地。

    2. 圓明園是皇帝的私人財產,破壞圓明園是對咸豐皇帝殺使事件的最佳報復。

    以上兩點,看似合理,實則漏洞百出,就第一條來說,經由各種調查證明,圓明園從未羈押過外國使團人員,再說了,誰會在皇帝的行宮虐殺人質,清政府扣押使者的確不對,可誰來為圓明園被大火活活燒死的300個宮女和太監負責?至於第二條,那就更加說不通了,圓明園做為人類園林史上的典範,不單單屬於清朝皇家,也屬於中國人,更是屬於全世界的共同財產,英法聯軍對圓明園的肆意破壞致使人類文明遭受了無法挽回的損失。這一切,是絕對不會被全世界人民所原諒的。英國人和法國人妄圖用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為自己的野蠻的侵略行徑做出合理的解釋,殊不知這些說法是絕對說不通的。這種卑劣無恥的打砸搶燒行徑,難道符合他們標榜自己作為文明國家的標準嗎?

    如今的圓明園破敗景象

    火燒圓明園的兇手早已經被釘在了人類歷史的恥辱柱上,即便再過一千年一萬年,也無法洗刷掉他們的罪名。如今加拿大和美國也要效仿當年英吉利和法蘭西這兩個強盜嗎?

    而我們作為一個有良知的中國人,我們更是要將這發生的一切銘記在心

  • 5 # 血肉之軀635873

    火燒圓明圓的罪魁禍首是哪個國家,

    是1860年、美、英、法、日等八國聯軍入侵北京。瘋狂掠奪,燒燬了皇家園林、圓明園,放火燒燬圓名園的是英國的一名指揮官,後回國後,英國對他大加封賞為外交官,到印度,一年後被雷劈死了。1900年8月28日八國聯軍,再次侵佔北京,它們一路燒殺炮擊,野蠻踐踏中國主權和人類文明的八國聯軍;俄國800人、日本800人、美國400人、英國屬印度兵400人、法國200人、德國200人、義大利60人、奧地利60人,一共2920名強盜。

  • 6 # 楚劍

    《永遇樂.哭圓明園》

    悠悠華夏,人傑地靈,寶物無數;九教風流,歷代帝王丹心歸何處?!志士文書,佳人髮簪,皆是後人聖物!圓明園,金磚玉瓦!中華文明總庫。

    英法強盜,船堅炮利,野蠻侵略如虎!毀我聖地,搶我寶庫,生靈遭荼毒!先賢吐血,祖墳冒煙,還得賠償如故!此國仇,當報不報,休入國土!

  • 7 # 大妮談古今

    要想弄清楚火燒圓明園到底是誰的罪魁禍首首先要弄清楚背景:1860年9月第二次鴉片戰爭在廣州天津都失陷的情況下英法聯軍並不滿意,因為他們的真正目的是要更多的通商口岸以便將中國的殖民化加深,因此他們派出談判團與清政府進行交涉,交涉地點在通州,但雙方因細節問題發生劇烈爭議。英國的無理要求被清政府拒絕。並扣押談判團給了英法口實。說到這就不得不提一個人叫巴夏禮,此前家裡很窮投奔了早已來到中國的姐姐家後來這個巴夏禮就做了這個代表團的英國全權代表。由於清朝的官員為了最後一點顏面要求談判團給咸豐行跪拜禮,但遭到拒絕,並揚長而去,這下激怒了早已威風掃地的咸豐,並命令曾格林沁把談判團抓進大牢,結果談判團最後只有18人熬過了滿清酷刑。後來在英法聯軍的要求和威脅下清政府釋放了倖存的18人,結果一看火大就決定報復,此前他們有個萬國公約規定凡使臣被殺,必進行瘋狂報復。最後額爾金提出了不殺人不擾民,但一定要燒圓明園,因為談判團被關押在那裡。最後英法聯軍掠奪了圓明園,雖然法國參與了搶劫但並不同意放火燒圓明園 但英國鐵了心要給他的人報仇最後厄爾金下達了火燒圓明園的命令。

  • 8 # 使用者6787306055642

    忘記過去就意位著背叛。難道現在不能講了?按你的邏輯就是復仇不應該?西方又如何對待我們的?我想你除了無知就可能是漢奸。

  • 9 # 天睛970

    1860年(咸豐十年)7月,英法聯軍經天津向北京進軍,9月18日通州談判決裂,21日八里橋決戰。9月22日,咸豐皇帝聞聽英法聯軍已向京城逼近,頓感不妙,驚慌失措,急忙帶著慈禧,慈安及皇子等,在數十名大臣及太監、宮女的護衛下,由圓明園出長春園大門後向東而行,經萬泉河上的大石橋,過清河鎮,出古北口,如喪家之犬般倉皇地朝熱河(承德)避暑山莊方向逃竄。

    10月6日,英法聯軍繞經北京城東北郊直撲圓明園。此時,在賢良門內,有二十餘名圓明園技勇太監奮勇迎敵,“遇難不恐,奮力直前”,但終因寡不敵眾,圓明園技勇“八品首領”任亮等人以身殉職。至晚7時,侵略軍攻佔了圓明園。次日上午,率領英法聯軍侵華的四個頭目額爾金、格蘭特、葛羅和孟託邦在圓明園正大光明殿開分贓會,“合議分派園內之珍物”。隨後,侵略軍開始了瘋狂的掠奪。最初只是英法聯軍惡狼般地吞噬園中的金銀財寶和名貴的藝術品。但很快額爾金覺得掠奪並不能徹底摧毀這座華麗的宮殿,於是藉口英法被俘“僑民”受到清政府的“戕害”,公然聲稱“只有焚燬圓明園一法,最為可行。此舉足以使中國及其皇帝生極大的震動。”額爾金是英軍指揮官,也是火燒圓明園的罪魁禍首。

  • 10 # 親瑾

    最佳答案

    英國

    英國外交官。1811年生。出身於蘇格蘭貴族,姓名是詹姆斯·布魯斯。1841年他繼承“額爾金”伯爵的爵位,為英國第8代“額爾金”伯爵。1842年任牙買加總督。1846年任加拿大總督。1857年7月任英國對華全權專使,並率領一支陸海軍赴華。12月,與葛羅所率法軍在香港集結。12月29日,英法聯軍攻佔廣州。次年春,北上天津。5月,攻陷大沽炮臺。6月,迫清政府簽訂《中英天津條約》。1859年回國。不久,重任英國對華全權專使,同葛羅復率英法聯軍來華。次年8月,又陷大沽炮臺,攻佔天津。10月,進北京,焚燬圓明園。按英國外交部訓令,迫清政府簽訂《中英北京條約》,割讓“粵東九龍司”一地。1861年南下香港,依約劃割九龍。1月10日,在港督府舉行受地典禮。1月19日,參加接收九龍土地的儀式。旋即率英軍離港回國。1862年調任印度總督,次年,死於任上。

  • 11 # 津城沐雨

    在古老的東方有一個美麗的園林,被稱為萬園之園,始建於康熙年間,歷經康乾盛世,營造達150年。

    然而,在1860年,有兩個強盜闖進了這座富麗堂皇的皇家園林。

    他們滋著牙、目光中流露著無盡的貪婪,瘋狂的搶掠這座滿是財富的園林。

    強盜們把珍貴的金銀器塞滿衣兜,佔滿雙手,裝滿馬車,一輛輛的運往港口,裝滿軍艦,運回英法國內。

    到處都是的金銀器,琳琅滿目的珍珠瑪瑙,閃花雙眼的名貴字畫古董,罪惡的強盜,都不知先拿哪個。

    連續數天的搶劫和破壞,使這座萬園之園滿目蒼痍,殘垣斷壁。

    英國侵華頭目額爾金、格蘭特,為了銷燬罪惡的證據,為了給其侵華行為留下“赫然嚴厲”的印象,使清政府“惕然震驚”,悍然下令焚燒圓明園。

    1860年10月18日,3500名英軍衝入圓明園,縱火焚燒圓明園,大火三天三夜不滅,煙雲籠罩北京城,久久不散。

    這座舉世無雙的萬園之園,就這樣被侵略者付之一炬。

    清政府的戰敗,圓明園遭到英法聯軍的搶劫,之後英國侵略軍頭目下令火燒圓明園,由此可見,火燒圓明園的罪魁禍首是英國侵略軍。

    事後,據清室官員查奏,偌大的圓明三園內僅有二三十座殿宇亭閣及廟宇、官門、值房等建築倖存,但門窗多有不齊,室內陳設、几案均盡遭劫掠。

    圓明園被焚燒的同時,位於北京的三山五園都沒有得到倖免,都遭到英法聯軍的焚燒和破壞。

    清政府的閉關鎖國,造成清朝的落後捱打,最終導致清朝後期的捱打,種種不平等條約被迫簽訂,喪權辱國。

    當一個國家落後,當一個政府的軍隊無力捍衛國家主權時,那麼這個政府曾經積攢的一切光輝榮耀和財富,都無力保護,終將落到侵略者的口袋。

    要想避免落後捱打,就必須不斷學習,奮發圖強,唯有如此,才能保護自己的家園,才能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不忘歷史,吾輩自強!

  • 12 # 凹凸花開

    我只能說罪魁禍首是清政府自己,英法聯軍來大清國的目的是要和清政府談判開放做貿易,因為當時清國是銀本位國家,國外對絲綢、茶葉、瓷器的大批採購導致大量白銀流入大清國,英法當時正在發展工業,對稀有金屬的需求量大,而大量白銀在中國,只能透過和中國做貿易的方式把白銀賺回去,但是清政府不和英法做貿易。

    1860年8月,英法聯軍佔領了大沽口,眼看洋人就兵臨城下,咸豐著急了,馬上派人到通州,跟洋人表示我們願意談判。雖然咸豐皇帝表面上答應洋人談判,但他談判的大臣桂良說:你這一條不能同意,那一條也不能同意。什麼都不想同意。

    9月16日,英法聯軍代表團一行人到達通州後不久,清軍就將談判代表團39人全部扣下,以“叛逆罪”投入北京大牢,在圓明園關押期間,談判代表團的39人基本都收到滿清十大酷刑的對待,有的被大卸八塊,有的被綁在蹺蹺板的一頭不斷淹如湖水,有的被藤條勒緊到骨頭裡。代表團1個多月沒有回來,英法聯軍打入北京並在圓明園找到了這些代表團的屍體時多數人被肢解,英法聯軍從未見過如此殘忍的酷刑,當時國際上有國際法,規定交戰雙方不殺使團,在極度憤怒下,英法聯軍火燒了圓明園。

    某種意義上說清政府的閉關鎖國、盲目自大、貪汙腐敗、朝廷內鬥等一系列問題下已經沒有能力保家衛國從而導致了圓明圓被毀。

  • 13 # 星河say古玩

    英國額爾金伯爵(James Bruce, the 8th Earl of Elgin)是總指揮,火燒圓明園禍首罪魁就是他。當時英法聯軍看中的是圓明園金銀珠寶和藝術品,但是格爾金不甘心只是金銀財寶,圓明園這麼輝煌的建築無法帶回去,於是下令焚燒圓明園。

  • 14 # 厚氏正骨

    英,法,美,德,意,奧,日,俄。八國聯軍,清朝未年功佔北京,搶奪珍寶,為滅證據,把萬圓之園的圓明圓,付之以炬!

  • 15 # 權侃

    大家好以下是我個人的分享與觀點,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1:9月16日,英法聯軍代表團一行人到達通州後不久,清軍就將談判代表團39人全部扣下,以“叛逆罪”投入北京大牢,在圓明園關押期間。

    談判代表團的39人基本都收到滿清十大酷刑的對待,有的被大卸八塊,有的被綁在蹺蹺板的一頭不斷淹如湖水,有的被藤條勒緊到骨頭裡。

    2:當時是英法聯軍率先攻入北京,但是聯軍裡面有出兵最少的日本軍人。日本人是有目的的搶奪。

    搶的都是文化歷史方面的,例如字畫,古董,文物等。而其他國家的軍人都是搶的金銀,珠寶等有價值的東西。

    3:最後額爾金提出了不殺人不擾民,但一定要燒圓明園,因為談判團被關押在那裡。最後英法聯軍掠奪了圓明園。

    雖然法國參與了搶劫但並不同意放火燒圓明園 但英國鐵了心要給他的人報仇最後厄爾金下達了火燒圓明園的命令。

    4:所以這段時間看新聞也特別反感那些身為中國人在外卑微屈膝,在國內恥高氣揚的傢伙們,你要是真狠真牛你去國外牛去。

    歷史是需要我們去銘記,最好銘記的方法在於我們自己。踏踏實實做好目前我們身為中國人該做的就行了。一定要罪魁禍首,我覺得是自身軟弱。

    5:但當時許多的大清子民們圍觀看熱鬧,在他們心裡,天下是皇上的天下,皇宮是皇帝的皇宮,與他們無關,並且還有強烈的仇官心態。

    所以當英法聯軍搶了一些珍寶後,這些大清子民們就跟著蜂擁而入,大肆哄搶。

    資料上說,最後瘋搶的就是這些大清子民,搶到最後,這些人就放了一把火。

  • 16 # 悠哉歷史

    對於這個問題的答案,我個人認為應該是清政府自作孽不可活。原因有三:

    一,第一次鴉片戰爭,由於清政府的腐敗,無能軟弱,從而導致西方統治者感到清政府很容易就會妥協,正是清政府這種易妥協的軟弱無能,從而導致西方統治者的野心膨脹,從第一次鴉片戰爭獲得的利益,根本無法滿足這些貪婪的東西,擴張的慾望,於是他們便醞釀挑起了第二次鴉片戰爭,從而導致火燒圓明園悲劇的發生。

    二,第二次鴉片戰爭時,當英法聯軍,快要打到北京的時候,慈禧太后與當時的咸豐皇帝,不僅沒有鼓舞士兵與外來聯軍英勇抗戰,反而逃到了避暑山莊,這樣的統治者怎可抵禦大敵?我們或許會說英法聯軍的確是有他們自己的錯誤,但是我們有這樣的統治者,也是自己造成的,最根本的原因一定是在於清政府統治者的軟弱無能。

    三,資本主義在當時已經處於一種急速發展的國家體制型別與經濟體制。而清政府自身不透過第一次鴉片戰爭總結,自身缺點弱點,取長補短,繼續發展,反而是與西方妥協了事。表面上是與西方妥協了,可內在卻還是天朝大國的心態,看不起西方的發展方式與發展思想,這才是導致後來第二鴉片戰爭失敗,併火燒圓明園的根本所在及清政府的腐敗的制度體制,不能夠順應時代潮流的更替。

  • 17 # 小柒柒說

    這個問題十分複雜,一場人為的災難罪魁禍首往往是複雜的、多方面的,問題裡說是有人帶路,那大多是野史的說法,真實的情況是英法派大使前往北京和談,以僧格林沁為首的滿人竟扣押來使,折辱他們導致英法聯軍憤然進京,並張貼告示要火燒圓明園,最終犯下罪行,這個過程中很多百姓推波助瀾,搶掠珍寶,所以情況十分複雜,也只能說一些人要負主要責任。

    1. 英法聯軍

    作為侵略者他們一定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英法聯軍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將戰火再一次帶到中華大地,只是為了滿足他們資本原始積累的野心,這些侵略者絕對是不可饒恕的。

    2. 清政府

    清政府當時的軟弱無能、不思進取給了西方列強以可趁之機。首先火燒圓明園的直接原因就是清政府當時與進京簽約的英法代表起了衝突,才導致他們後來侵略入京。當然這不是最根本的,當時的清政府在經歷了鴉片戰爭後根本沒有反思,沒有學習西方的制度與思想,甚至連軍事與工業都沒有學習,還抱有“天朝大國”的心態,上層竟然還在爭權奪利,這種情況下積貧積弱的狀況沒有得到根本改變,被侵略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3. 歷史原因

    如果我們再深究下去,當整個世界已經進入工業革命的浪潮之時,西方國家的政治制度、思想文化也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而此時的中國是什麼時候呢,大概是在康乾盛世時期,而當時的皇帝只關注國內的情況,並沒有居安思危及時注意到海外的變化,甚至實行“閉關鎖國”的政策,才直接導致了面對英法聯軍的炮轟毫無還手之力。那這個罪魁禍首是不是要讓雍正或乾隆來當呢。

  • 18 # 洛水清風

    1860年,英法聯軍攻陷北京城後,便闖入圓明園。裡面珍藏各種奇珍異寶,讓侵略者頓時紅了眼,開始明目張膽大肆搶劫,能拿走全部拿走,拿不動,就用大車和牲口搬運。實在搬不走的,便肆意破壞毀掉。為了掩蓋他們的強盜行徑,三千多名士兵奉命在園中放火,讓這座世界上最輝煌的園林,在燃燒三天三夜後成為一片廢墟。大量的宋元明清的字畫、典籍,也在這場大火中被付之一炬。這是中華文化史上的一次空前的浩劫,也是世界藝術史一次大災難。

    中國歷史教科書上說,英法聯軍為了掩蓋搶劫圓明園罪證,故意放了一把大火 銷贓滅跡。但近些年來,法國人卻對中國教科書中的說法提出異議。說法國人當年搶劫圓明園的寶物不假, 但他們並沒有參與放火的惡行,還勸過英軍不要放火,法國頂多算是搶劫犯,真正火燒圓明園的是英國人,英國才是名副其實的縱火犯。

    有學者對此專門做了深刻研究,證明歷史上法軍的確沒有參與火燒圓明園,這完全是英軍作為。這就讓人匪夷所思了,英法聯軍既然已經將圓明園中寶物洗劫一空 ,為何英軍不顧法軍的反對,執意放火燒燬圓明園呢!

    原來,這是英軍一種變態的報復。看過《火燒圓明園》電影的人,都應該記得這樣一個情節。當英法兵臨天津時,腐敗無能清政府就趕緊提出議和。於是 ,英國就派出巴夏禮做為全權代表,一行39人赴北京,與清政府談判。因為英國人要價太高,最終談判破裂,巴夏禮一行人就打道回府。自古兩國交兵不斬來使,清政府不知那根神經出了毛病,竟然暗令僧格林心在半路將巴夏禮一行人扣留,並押回北京城,關入大牢。在老虎凳、辣椒水的伺候下,21個英國人經不起折騰一命嗚呼,只有18個人遍體鱗傷的活下來……

    英國人認為,外交人員被清政府用刑有悖國際慣例 ,是大英帝國的恥辱,有必要嚴厲教訓一下清政府,讓他長長記性,最好能給她留下一些難以磨滅的痕跡。而燒燬圓明園無疑就達到這個目的了。於是,英軍指揮官額爾金命令3000英軍再次闖入圓明園四處防火……其實,英國人之所以要火燒圓明園,就是想從精神上徹底征服清朝,使他成為談判桌錢的傀儡,任由英國人擺佈,為英國在華攫取最大利益。

    中國有句古語:多行不義必自斃。那個親自下令火燒圓明園的額爾金,最終沒有逃脫老天的懲罰。三年後,他在印度遭到雷劈,被活活燒死

  • 19 # 巡史

    大家好以下是我個人的分享與觀點,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中國上下幾千年的歷史,到了清代便開始一直走下坡路。

    巍峨的大國在清政府的手中眼看著搖搖欲墜,日落黃昏。

    在晚清時期,清政府國力衰退,整個國家不管是工業還是商業貿易發展都十分的緩慢。

    而與此同時,西方的列強國家們卻已經搭上了第一次工業革命和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這兩趟列車,是他們國家的各方面都逐步的強大起來,與此同時,他們不僅享受著自己國家大發展所帶來的甜頭,還將甜頭瞄向了別的地方。

    就像慾望是不能止渴的鹽水,嚐到了甜頭之後,他們認為自己國家的發展已經足夠強盛,然而為了長足發展,開始瞄上了別的國家。

    而這時候的清政府就像是一塊令人垂涎欲滴的大蛋糕,可謂是地大物博,各種資源十分豐富。就這樣東方大國,就被西方的列強國家們所瞄上,而這些西方列強國家就像禽獸般開始了對東方大國一系列的侵略和無休止的戰爭,都爭著搶著想要將這塊兒垂涎欲滴的大蛋糕切塊兒,都想來嘗一嘗甜頭。

    也就在都想來分這一塊蛋糕的時候,以英國和法國為首的英法聯軍攻入了北京城。

    而當時的清政府的皇帝是咸豐,咸豐皇帝聽到英法聯軍攻入北京之後,在匆忙慌亂之中從圓明園逃出去,竟然直接奔向了承德的避暑山莊。

    將一個東方大國的安危置於不顧。一瞬間東方大國的都城上下沒有一個可以主持局面的人。這也使得英法聯軍他們的部隊就像出入沒有人守護的領土一樣大搖大擺的進行廝殺搶掠。

    當英法聯軍的部隊抵達圓明園的時候,也有二十多名太監曾經拼盡全力的去抵抗他們步入我們東方大國的領土。

    然而寡不敵眾,這二十多人還是將性命丟了,為保衛東方大國的領土而犧牲。他們就眼睜睜的看著這些英法聯軍的部隊們踏入我們的領土。

    而一個東方帝國,擁有的不僅僅是數不盡的寶藏和財物。更多的也是建築,包括園林以及宮殿。而其中的圓明園就慘遭西方列強的侵略和破壞。

    圓明園是清朝時期的皇家園林,在當時是十分出名的。

    因為圓明園在最初的時候是康熙皇帝賜給雍正的一個休息避暑的園林,清朝的皇帝每年的夏天也都會來圓明園避暑。

    圓明園的建築面積十分的遼闊,有二十萬平方米之大,圓明園其中還有一百五十多個的小景園在內。

    單憑這些資料就可以領略到圓明園當時是多麼的恢宏,經歷了清朝皇室一百多年的建立,圓明園從表面上看起來十分的宏偉,在建造記憶上也十分的精湛。

    其內部更是珍藏著數不盡的文物和錢財,圓明園的建造也凝聚了清朝無數匠人們的智慧與汗水,在當時也堪稱園林中的瑰寶。

    然而就這樣宏偉的建築,就在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時期,被英法聯軍他們一把大火燒燬了,而其中數不盡的文物和錢財也被侵略者們分瓜。

    托馬斯·布魯斯

    在當時英法聯軍他們想要分割東方大國這一塊蛋糕的時候,就已經虎視眈眈很久了。

    中按耐不住,英法聯軍在俄國和美國的支援下對中國人民發起了搶奪戰爭。

    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爆發使得清朝被迫打開了中國的大門,然而在清軍與英法聯軍再一次展開激戰的時候,清軍的統帥臨陣脫逃,導致清軍全軍覆沒在八里橋。

    也正是由於此,咸豐皇帝帶著皇后和嬪妃們逃往了承德的避暑山莊。

    西方列強就從安定門攻破了北京城,接著就佔領了當時的皇家園林也就是圓明園。

    進入圓明園之後,英法聯軍的銅陵被眼前的所見驚呆了。

    他們不敢相信,在這塊兒垂涎欲滴的大蛋糕之中,還有使人如此震撼的建築。

    走進建築一看,更是發現了數不盡的金銀財寶。

    人為財死,見到如此多的珍寶英法,他們便成立了委員會,針對於如何分配圓明園中所掠奪的寶物。在第一天的時候,他們只是掠奪了那些具有收藏價值和極為罕見的藝術品。

    然而終抵不住金錢的誘惑到了第二天從首領到士兵們紛紛成群結夥的去搶劫圓明園中的金銀財寶。也正是這樣圓明園中的許多文物都被他們掠奪。

    除了掠奪之外,他們還對圓明園進行了大肆的破壞。破壞的東西也大都是他們帶不走的東西,帶不走他們就要毀掉。

    各種絲織品綾羅綢緞以及鑲嵌在藝術品上的寶石,拿不動的他們便全部敲碎。他們肆無忌憚的搶掠完和破壞完圓明園之後,竟然還不就此收手和罷休。

    在這之後,托馬斯·布魯斯竟然找了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說是清軍虐待了英軍在戰敗中的俘虜。於是下令火燒圓明園。

    其實這也是他為了掩蓋他們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的罪行,就這樣搶掠瓜分財寶之後,又在圓明園中點起了一場熊熊大火,這場大火燒的整個北京城是火光沖天,燒了整整三天三夜,燒燬的不僅僅是建築物,在這圓明園中還有幾百名的太監和宮女,也都被活活的燒死。

    布魯斯燒燬了圓明園,他認為這是一件十分榮耀的事情,覺得自己立下了功績,回到英國後,還因為這件事情受到了英國女王的嘉獎以及厚愛,沒過多久還升了職。

    然而好景不長,也應了中國的那一句老話,不是不報,是時候未到,蒼天是有眼的。

    在這之後不到一年的時間,他便收到了蒼天的報應,布魯斯所居住的這個小鎮經常有雷電,然而就有這麼一天,他居住的房子竟然被雷擊中了之後就燃起了熊熊大火,然而這個時候他卻突發了心臟病,還沒有來得及逃出去,便被活活的燒死了,這也算是他作惡多端,最終得到了蒼天的報應。

  • 20 # 孫子乾坤

    這個問題問的好。

    很多人都將火燒圓明園的歷史弄混了,關於火燒圓明園的罪魁禍首是誰這個問題,在中國民間一直被誤讀。普遍認為: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在北京一番燒殺搶掠之後,火燒圓明園。但是,史實果真如此嗎?

    首先,確定一點,八國聯軍確實也破壞過圓明園。既然如此,《咬文嚼字》為什麼會將“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定為一件語文差錯呢?是《咬文嚼字》的失誤還是另有隱情呢?

    原因很簡單,因為圓明園被毀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次毀壞殆盡。

    第一次:1860年火燒圓明園

    根據記載,1856年10月,英法聯軍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1860年10月6日傍晚,3500名英法聯軍闖入圓明園。法國軍隊首先開始了對圓明園的洗劫行動,隨後,英國侵略軍隊首領額爾金下令搶劫。英法聯軍在園內大肆搶劫,園內大火三日不滅,大量文物被搶、被毀。雖然主要園區被毀,但是圓明園仍有13處次要景觀尚存,並未被徹底燒燬。

    第二次:1900年圓明園徹底毀滅

    圓明園被英法聯軍洗劫燒燬之後,慈禧太后曾多次受益重修圓明園,但是由於財力不足等原因,僅僅修復了極少一部分景觀。

    1900年,八國聯軍侵佔北京。圓明園剩餘的13處園林再侵略者遭搶劫。但這次被毀的原因不僅僅是外侮,還有內亂。根據一些回憶錄和史料記載,由於當時清政府對內控制力也急劇下降,當時匪盜猖獗,這些盜匪搶掠洋人財物的同時,也趁機闖進圓明園搶劫,而且不光搶劫財物,珍貴樹木、花草等也被劫掠,甚至燒燬。不過,圓明園本就是民脂民膏,被被逼為盜的百姓燒燬,也是天意吧。

    所以說,火燒圓明園的是1860年的英法聯軍。而圓明園徹底被毀與1900年八國聯軍侵佔北京密不可分。

    真正的史實就是,1860年的英法聯軍,是火燒圓明園的罪魁禍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好看的耽美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