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大沙漠裡乾旱缺水,沒有駱駝帶隊,人都很難走出來。在沙漠的種水稻,不會是一樣天開,忽悠人的吧,請大家說說有沒有可能,到底怎麼種?
10
回覆列表
  • 1 # 富丁說

    沙漠裡種水稻,水從哪裡來?水不是漏光了麼?產量如何?

      “我們國家十八億畝耕地,不少是中低產田。如果沙漠能種水稻,乾旱半乾旱地區更不在話下,有利於提高當地群眾收入。”   

      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潘雲鶴委員:“我們的發明使得種水稻需水量很低,一畝地175立方米水,比當地種玉米用水量還低三分之二。一方面沙漠小綠洲能形成小氣候帶來區域性降雨。沙漠只是淺層地表缺水,大部分沙漠地下水很豐富,我們試驗種植的科爾沁沙漠,六七米深處就有水。我們突破的關鍵共性技術是讓沙子透氣不透水,而且水可以迴圈使用。節水效率比滴灌技術還要低28.5%。水與肥都不容易流失。已經上了水利部的高效節水技術目錄。”  秦升益表示,沙漠種水稻,已經實踐了兩年多。2015年種了1000畝,畝產超過千斤。製備這種高科技沙子成本2000多元一噸,改造一畝水稻田5年可收回成本。

    傳統的沙漠種植水稻方法是在沙底鋪一層塑膠膜,容易發生漏水,形成死水潭,導致水稻發育不良。“我們的施工方法是:就地取材,把當地沙子加工成透氣防滲砂。用推土機把沙漠推平,鋪上10毫米的透氣防滲砂,再用沙子回填上去,拌上牛羊糞做肥料,最後灌水插秧。這樣沙漠就變成水稻田了。

      過去幾十年,秦升益的企業將沙子變成節能環保的創新產品,先後實現了以沙精鑄、以沙增油、以沙興水、以沙建築、以沙治沙、以沙興農等。  “除了種水稻、小麥、土豆,沙漠變綠洲、我們還正在把沙漠變成宜居的地方。”秦升益說,他們已經在通遼市沙區蓋了一些民宅,透過用自主研發的以沙為原料的綠色建材,再結合太陽能,兩個冬天都沒有燒煤取暖,實現了節能減排。

    據說這種沙漠長出來的米很貴,為什麼我不知道!

  • 2 # 富丁

    新疆鄯善縣的沙漠水稻田位於老縣城的南邊,稻田南邊凸起的沙丘就庫木塔格沙漠邊緣,我有一位同學就在那裡負責農業,他告訴我目前還停留在小規模試驗階段,沙漠稻田的出現給鄯善縣增添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庫木塔格沙漠是許多遊客嚮往的旅遊目的地,來這裡的遊客除了一睹沙漠風情,還能找到人與沙和諧共存的最好例證,去看看這天片沙漠水稻田!

    說起沙漠種水稻,很多人都不相信,也不敢相信。乾旱缺水的沙漠裡種水稻,水從哪裡來,蒸發量這麼大,要消耗普通土地用水量的多少倍?環境會不會被破壞?我們帶著這些疑問去現場看看:

    一、環境更優美了:這裡曾經是一片沙漠,寸草不生,經過現代農業技術的改良,已經成為最適宜水稻生長的良田。鄯善縣闢展鄉小東湖村的水稻種植基地,一片水稻茁壯成長,不時有飛過上空的水鳥和涓涓的流水聲,不斷衝擊著人們對沙漠固有印象。

    二、水稻的品質更優良:鄯善縣沙漠水稻推廣示範田負責人李維凱說,從黑龍江省五常市訂購了最優質的“稻花香”種子,目前水稻基地種植面積已達200畝,水稻還未收割便被訂購一空,最優質的大米每公斤售價達道680元,超高品質已得到了市場認可。

    三、獨特的沙漠防滲漏技術:為解決滲水和蒸發的問題,科技攻關團隊利用最新研發的新材料技術,在在水稻田下佈設防滲透材料,使水可以長時間停留在沙土層,為水稻生長提供了支援。

    有待解決一下三個問題,才能大面積大規模種植推廣:

    一、解決水源問題:未來將西藏高原上的雅魯藏布江的雪水引入新疆,這個問題有關部門正在規劃中,如果這個專案實現了,南疆大沙漠就有可能在未來變成綠洲,相當於再造一個湖南、或者湖北魚米之鄉。

    二、防滲漏的材料:如果未來能達到就地取材,製作超級環保無汙染的防滲漏材料,控制在兩年回收成本,就可以大規模推廣。

    三、立體防護網:需要在沙漠裡修建公路、網格防護林,阻斷沙漠的死灰復燃,在防護林網格中間種植水稻,相信不久的將來,我們也可以經常吃新疆沙漠裡的水稻。

    鄯善縣即將收穫的沙漠水稻

    產量比不了袁隆平的雜交稻,但是品質要比內地的大米要好!

    沒有汙染,沒有農藥,唯一的缺陷就是初期造田的成本比較高!

  • 3 # 小農爸爸

    魚菜共生系統是非常節水的,它的水不需要更換,如果減少,只需要補充。據統計,魚菜共生系統使用的水僅僅為傳統種植的10%。如今,世界各國已經嘗試在乾旱的沙漠或者戈壁灘利用魚菜共生系統種植蔬菜瓜果及其他農作物。

    因此,如果想在沙漠裡種植水稻,首先要解決的是水源的問題,魚菜共生系統利用設施水迴圈種植,水的問題解決了,養分的問題也解決了。在沙漠裡中時,另一個優點是:病蟲害相對較少,尚無工業化的汙染。所以,我認為在沙漠裡種水稻是可行的,只是種植方式的問題。

  • 4 # 手機使用者6979441824

    在沙漠種水稻用水一是開採地下水,二水節流原有河流。因此帶的災害是,地下水越採越深,內地有的地方原先三十米的井,現在沒水了,又得繼續往深挖,何況沙漠,過度開採地下水環境提前惡化,本來有植物的地方,會慢慢枯死。到最後成了死獄。涸澤而魚不可取。堵節河流危害更大,上游種水稻下游吃沙子,本來河流自然灌蓋一千里,河道周圍動物植物都可以生存,但是河流沒水了,這些動植物都死了,總之勞民傷財破壞環境真的不可取,遺害子孫的事!誰出的主意該槍斃。

  • 5 # 使用者何生華

    這又是一個奇蹟,袁隆平看準發展海水稻,今天又見沙漠稻,我們這些門外漢感到中國又有希望了,不光雜交水稻是一個偉大的創造,養活了全國十三億多人,這下子兩個喜報又傳來了好訊息,海水稻很有潛力,袁隆平預測,如果在全國的海灘和鹽鹼地都種上海水稻,可以養活兩億人,再加上沙漠的稻子,一年又可養活多少人啊!不僅袁隆平老先生感到高興,就是我們這些平常人也十分的自豪。

  • 6 # 太陽出來暖洋洋張愛琴

    袁隆平海水鹼地能種水稻我也相信的根據是,海水裡長紅樹林,當然水稻改變基因,也叫轉基因成功了,不然用新加坡膜技術過濾海水為淡水。

    蘭考,荷澤,濟寧我們老家全是鹽鹼鹽,一層白花花的鹼。

    焦裕祿治理了多少年,種泡桐樹也沒改變,今天地上化肥越種越酸性中和了。

    不用治理全是好土地,我家鄉金鄉縣大蒜成了世界集貿市場。

    沙土地一年套種幾茬東西,沒有一個人外出打工,收入很高。

    沙漠有太陽雨量小還漏水,如果把沙子加工鑄成透氣板,下面鋪上塑膠紙再紙上鋪上沙板,在沙板上鋪上一份沙一份木屑一份農家肥。

    象以色列一樣噴灌農作物,再農作物一席間鋪上麥杆,玉米杆,豆杆,棉花杆,可以保溫保溼化肥。

    這樣會形成小氣候水蒸發後形成雨下地上,再揮發迴圈。

    我來新加坡時有個露臺,買的土什麼也種不成,雨水大成稀糊糊了。

    經過我改良用沙子用家用垃圾曬乾粉碎加上土,一比一比一,種什麼長什麼,沒有器皿種塑膠袋裝上配料,花生各種豆類瓜菜全結了。還節水。

  • 7 # 中國農村科技

    一問:用水何處來

    沙漠中植物稀少的原因之一就是缺水,想要在沙漠中種植水稻,必須要先解決用水的問題。

    種植水稻的地區選在了科爾沁沙地。科爾沁沙地的生態十分脆弱,地表有大片的沙丘地。但與一般沙漠不同,科爾沁沙地的地下有豐富的水源。

    “向下挖6米左右就會有水”,仁創科技集團的技術人員宋為超介紹到,“目前沙漠種植水稻選擇的地區不是沙漠腹地,而是沙漠的邊緣地帶”。

    科爾沁沙地豐富的地下水資源為種植水稻所需的水源提供了保障。在稻田旁邊打井取水,可以解決稻田平時所需的水分。

    沙子的滲水能力很強,即使有豐富的水資源,地表的沙子也存不住種植水稻所需要的水量,想要在沙漠種植水稻,還需要“保水”。

    仁創科技集團的專家團隊針對這一問題,開發出“透氣防滲沙”,就是透氣不透水,防水、防滲透的一種沙子。“鋪設透氣防滲沙後,水體就接地氣了”,宋為超說道,“稻田的屍體可以增氧8%——10%”。在沙漠中種植水稻,在機器開溝後平鋪2釐米左右的透氣防滲沙,再覆土整平,之後就跟普通種植水稻的方式無異。

    “在水稻的非生產期只需要保持水分”,宋為超說道,“這樣可以節省一部分水的消耗”。

    二問:風沙如何防

    治理沙漠的一大難點是固沙。沙漠中的風沙很大,風帶動沙丘移動,逐漸侵蝕土地。即使是沙漠的邊緣地帶,也會受到沙漠風沙的影響。風沙吹來,在稻田裡形成沙子的積累,會使稻田被沙子湮沒,導致顆粒無收。解決風沙問題是在沙漠中種植水稻的一大難點。

    掩蓋稻田的沙子基本來自於田埂,風所帶來的沙子對稻田的影響並不大。對田埂的沙子使用了“生態固沙劑”,將田埂的沙子固定住,便可以減小風沙的影響。

    生態固沙劑是一種生態凝合劑,對沙粒或沙土有良好的粘接性、成膜性和滲透性。在常溫下,噴施在沙粒或沙土表面會迅速乾燥,能夠形成連續且有一定強度的固結層,從而阻止沙漠中沙粒的移動,防止風蝕帶來的危害。“在進入夏季後風沙會小很多”,宋為超說道,“主要是要防住春季的風沙”。

    三問:肥料怎麼施

    沙子與土壤不同,基本不含有植物生長所需的養分,這也是在沙漠種植水稻需要解決的一大問題。養分部分缺失的土壤還可以透過施用化肥來滿足水稻的生長,但是在沙子上種植水稻,肥料問題便嚴重得多。

    在沙漠種植水稻時利用牛羊糞便混合沙子,來達到為水稻提供養分的目的。宋為超說:“利用牛羊糞便除了為水稻提供養分之外,還有其他好處。一方面,牛羊糞來自內蒙古的牧場,屬於就地取材,不需要長距離運輸,減少了種植的成本。另一方面,這也是牛羊糞的很好的處理方式,實現了迴圈農業。”

    四問:效益有多高

    沙漠是世界上最純淨的土地,擁有非常純淨的水源,沙漠地區日照充足,便於水稻養分額積累。同時,配合種植果樹、藥材、枸杞、玫瑰,養殖稻田蟹、冷水魚等多元化的發展模式,並形成沙漠特有的文化景觀,可顯著帶動當地沙區旅遊業的發展。“這些米的品質很高,每斤大米可以賣到30元”宋為超說道,“利用透氣防滲沙技術種植,較傳統種植節水70%,節電70%,節肥35%。”

    沙漠種水稻社會效益顯著,可以解決部分的地區就業問題。中國沙區一般地處偏遠,耕地少,自然條件差,生產水平低,經濟落後,部分群眾溫飽還沒解決。在沙區推廣沙漠水稻種植技術,可促進產業化調整,擴大耕地面積,提高生產水平,增加糧食生產,改善食品結構,幫助農牧民脫貧致富。

    五問:推廣是否可行

    科技的力量,使沙漠中種植水稻從神話變成現實,但是種植水稻在沙漠地區大面積推廣還需要科技的進一步發展。據中國林科院荒漠化研究所的相關專家分析,沙漠中種植水稻的大面積推廣還面臨幾個難題。

    一是透氣防滲沙的製作。作為沙漠種植水稻的核心科技支撐,透氣防滲沙的製作需要風蝕所形成的風積沙,並不是所有的沙子都可作為原料。無法就地取材,種植水稻大面積推廣時就需要對透氣防滲沙進行長距離運輸,導致成本增高。

    二是水源供應問題。科爾沁沙地擁有豐富的地下水資源,使得水稻種植所需的用水有保障。但是在其他沙漠或者荒漠地區,水資源相對匱乏,解決用水問題成了關鍵。若也需要長距離大量運輸,那大面積推廣便是無稽之談。

    三是水稻的經濟價值。水稻是糧食作物,在大面積推廣種植以後,價格必然下降,每畝水稻帶來的經濟效益會隨著面積的增大而減少。從種植水稻轉向種植更具有經濟價值的作物更為合適。

  • 8 # 守藝人重慶小面

    從基本的生態環境來說我認為是騙國家的補助,能種水稻,那種樹不更好活,樹種起來能活了再種水稻不更好,當年我在青海服役那裡種的樹都是開著解放車去一百多里路拉黃土種樹,用雪水澆灌,成活率都不高,你現在搞個種水稻??用多少水,蒸發多少水,有騙子的嫌疑!

  • 9 # 鳳凰花兒開

    沙漠可以種水稻,這是真的。只有有水。在做好防滲工作。問題是水從哪裡來。地下水?真想搞沙漠種植,有良心的會搞大棚無土栽培,利用沙漠的光熱資源,節約用水,而不是為搏眼球而瞎整。

  • 10 # 手機使用者50646519013

    我十年前就對中央提過意見沙漠還是先種樹,現在條件非常成熟就是吧要種對的方推平點埋上塑膠水管,一棑水管種一排樹用滴灌法這樣節約用水樹的成活高,種樹的方法是用一種機械先打1米~2米深的洞(樹苗要3到~4米的樣子)吧樹苗放進洞裡後機械再成洞裡拔出來(打洞的機械要先留在洞裡面支撐洞壁不然沙子吧洞埋了樹就很難種得深成活律就低了)大片沙漠的成活了長大會是什麼樣

  • 11 # 房明2

    我不知道沙漠裡能不能種植水稻,我想說的是,現在國庫裡不是糧多成患嗎?政府已經在提倡休耕輪耕,那麼有必要在沙漠裡種植水稻嗎?為什麼不在沙漠植樹造林用來防止周邊土地沙化而更好的保護環境呢?

  • 12 # 老酒匯0168

    新疆鄯善早就種出來了,在沙漠挖出深坑,鋪上特製的襯膜,便解決了沙漠滲水的問題,為沙漠留住水;在水稻種植初期採用自主研製的防蒸發罩專利技術,減少水汽蒸發,而只要水稻長高一封壠,蒸發量就不大了,水稻生長不成問題。

     其實,早在上世紀90年代,在內蒙古通遼一些地方就開始了沙漠水稻的試驗。通遼地處科爾沁沙地,生態十分脆弱,地表有大片的沙丘地,而地下有豐富的水源。在含沙量高的沙丘地上,通遼人用沙底鋪膜的方式,為水稻保水、保肥。

     沙漠種植的主要優勢是環境的天然有機、無汙染,包括土壤、空氣、水、溫度等要素的優勢。以鄯善縣沙漠水稻為例,之所以選擇在這裡,是因為晝夜溫差極大,熱量積溫高達4500-5500℃,是水稻生長的絕佳氣候條件,白天很熱水稻長勢快,晚上一冷,水稻中的養分則沉澱下來;而且這裡的地下水多是天山積雪融水,天然純淨。再加上沙漠地區含矽多,水稻中所含的微量元素也多。

    這是一個不錯的專案,卻被一些居心不良的人進行炒作,成了騙局。有不少人上當受騙,窮家當產!!

  • 13 # 沙依巴克區海燕鮮花

    中科院在若羌臺特瑪湖試驗種植。如果調西藏水入疆。將有十八億畝良田。能養幾億人口吃飯。環境保護好。都是綠色食品。將是中國最大的綠色食品基地,

  • 14 # 符號帝國

    他們在沙漠種出了水稻,沙米用水量只需玉米一半

    沙漠種水稻看似不可能,但是確實是存在的,公開資料顯示,目前中國的可種植沙漠至少有3億多畝。所謂可種植沙漠,應當具備兩個條件——沙漠自身的有機質和地下水資源都比較豐富。

    沙漠種植的主要優勢是環境的天然有機、無汙染,包括土壤、空氣、水、溫度等要素的優勢。以鄯善縣沙漠水稻為例,之所以選擇在這裡,是因為晝夜溫差極大,熱量積溫高達4500-5500℃,是水稻生長的絕佳氣候條件,白天很熱水稻長勢快,晚上一冷,水稻中的養分則沉澱下來;而且這裡的地下水多是天山積雪融水,天然純淨。再加上沙漠地區含矽多,水稻中所含的微量元素也多。

    沙漠變成良田的過程

    在一片荒漠上開始調研,看看哪兒適合變成良田。沙漠風大,所以大多數時候並不是像下圖的那麼漂亮。

    調研好之後,需要對不平整的沙漠進行平整。李紹華在這方面很有經驗。

    然後就是襯膜。為什麼要這樣做呢?相信大家在看到沙漠為什麼能種出水稻的時候就一定有這樣疑問,沙漠為什麼能種出水稻呢?一澆水就,水很快就下滲了。為此,他們透過這種方式來節省用水。

    然後就是插秧。因為在沙漠種植水稻,肯定都是大規模的,還好歸功於現代化農業,都可以在農業上應用自動化的器械,減少人力成本消耗。

    是的,真的長出來了水稻,綠油油的。

    你很難想象,8月份之前來到這裡的話,會看到滿稻田的水鳥,各種各樣的,白鷺、野鴨子等等,有的都叫不出名來。原本這裡都是沙漠,現在白天都是水鳥,晚上到處都能聽見青蛙的叫聲。這就是活生生的生態改變的例子。在現在的成熟產區,已經很難看到這樣的畫面了,因為有農藥和除草劑。

    然後就到了10月份的收割季節。也是用器械大規模收割。

    收穫的季節,看起來一切條件都很好。但是你很難想象,放穀子的地方原來就是荒漠。

    然後就是包裝好的產品了。

  • 15 # 美麗中華17

    沒騙人吧,沙漠裡能種水稻?也許現在科技發達了,不用水水稻也可以生長出來嗎?人能吃嗎?也許是旱稻?如果是真的,我們中國沙漠地區特別廣闊,就可以種很多旱稻……中國就不用進口外國糧食了!

  • 16 # 觀省了

    化肥除草劑比糧價高,且超級稻吸肥,二者結合把良田變荒地了,土地農民所有,逼大戶佔湖種田養豬,佔湖太多了,導致洞庭湖裡豬糞深,夏季蓄洪大水淹沒,己無法種水稻了。

    還是沙漠種田好,土地無主還補貼。無蟲害省藥錢,鹽鹼地省化肥,很環保。還推廣水培科技,科研經費也補貼。比平原水田好處多的去了。

    為戰勝大米草,農科院轉戰海邊灘塗了。和沙漠一樣,鹽鹼地就是化肥。而且東南亞水稻便宜、東北水稻也不差,生態比南方好。

  • 17 # 草原老鷗

    所謂沙漠裡種水稻,並不是到沙漠深處去種。而是沙漠邊緣選擇有足夠地下水資源,地勢比較平坦,有一定肥力的地方。

    沙漠裡種水稻十幾年前就已經成功了,現在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絕不是騙人的。但也不是你隨便找一塊沙地也不去學學人家的成功經驗和教訓,輕而易舉就能弄好的。

  • 18 # 沉思中感悟

    沙漠種水稻關鍵要有充沛的地下水,不能只顧眼前像沙特沙漠種小麥讓地下水過度開採接近枯竭!看科技苑去年3.2沙漠種水稻的影片,當中透氣不滲水的紅沙是在沙子表面透過矽氧烷氣體燻蒸在沙子表面形成憎水層,沙漠種水稻由於環境原因所以病蟲害少不需要打農藥只要施有機肥種出的大米品質高!國內還有重慶交通大學試驗成功的沙漠土壤化技術,沙漠種植關鍵是先引水;然後防風固沙,像新疆沙漠沙土適合種果樹而且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水果容易積聚糖分,所以水果品質好!

  • 19 # 農業洞察

    內蒙古科爾沁沙漠,黃沙滾滾。但在沙漠腹地,14500畝地的水稻、苜蓿和土豆正迎風飄揚。

    這是李紹華的“沙糧哥”沙漠農場。2014年8月,他想要在沙漠大規模種植水稻的時候,當地人罵他“傻帽”。

    2015年,李紹華為了在狂風肆虐的沙漠上實現5000畝水稻種植,研究了5項發明與18項專利技術。

    今年3月,14500畝農田的豐收成果。這不僅讓農民一改對李紹華的印象,而且還帶來了資本的認可:沙糧哥獲得400萬元的天使輪融資。

    注: 李紹華承諾文中資料無誤,為其真實性負責,鉛筆道已備份錄音速記,為內容客觀性背書。

    切入沙漠種植水稻

    2014年8月,內蒙古通遼市奈曼旗,科爾沁沙漠腹地。荒蕪的沙磧中,一片水稻垂著稻穗。

    這是李紹華第一次見到沙漠水稻。彼時,在沙漠種植水稻已有30餘年的歷史,但困於沙漠風大、沙土不保水等自然環境原因,這種方式只限於小規模人工種植,而且成本投入高達7000餘元/畝。

    李紹華撒了一瓶水在地上,發現水迅速滲入地下,“土壤不存水”。他踩著黃沙,想象著這片地千萬年前曾是廣袤草原,暗自許下決心要讓這片沙漠盛開著稻花。

    之所以想在沙漠大規模種植水稻,是因為他有自己的考量:東北的黑土都有病菌,但沙地原始無汙染;沙漠地下水呈弱鹼性,水質好;當地施有機肥,肥料充足,“每畝地可用2.5立方米牛糞”;沙地不長草,不生蟲,所以不用撒農藥。

    ◆ 沙塵暴淹沒了拖拉機。

    而對46歲的李紹華來說,沙漠種植水稻最大的意義在於,可以幫助當地農民致富,養活更多人。

    因此,在與新中農總經理的電話中,李紹華答應了幫助前者種植沙漠水稻。飛機從黑龍江起飛,落地於通遼機場,李紹華創立沙糧哥,開始沙漠大米的大規模機械化種植試驗。

    種植5000畝沙漠大米

    第一步便是流轉5000畝沙地。緊接著,李紹華開始土地規劃,研究怎麼實現沙土種植。

    ◆ 滾滾的黃沙上,推土機在平整土地。

    每天,天剛矇矇亮,他就要到沙漠裡走一遍。每塊地,按照5米一個節點,他規劃土地使用情況。

    4個月後,科爾沁迎來了冬天。農場卻是一片熱鬧景象:凜冽的寒風中,100多臺挖掘機、推土機嗡鳴地行駛在沙地上,機箱冒著騰騰的熱氣。

    李紹華之所以選擇在冬季平整土地,是為了避開工程建築旺季,降低大型機械的租賃成本。

    十幾天後,他發現,工程隊無法在原定的40天工期完成沙地整地。情急之下,李紹華取了巧,將全自動鐳射精準找平儀器改裝到高速公路用的刮平機上,成為全鐳射平地機。

    改良後,平地機一天可整理70畝沙地。“任務在20天完成,整地成本降低了80%。”

    與此同時,李紹華著手鋪設防滲水覆膜。為提高膜的使用年限,他與山東幾家企業共同研發改良版覆膜。與一般覆膜的抗拉性相比,改良後的覆膜可以承受7塊磚的重量(一般覆膜不足5塊磚)。

    此外,為實現種植的機械化操作,李紹華將鋪膜深度增加到0.8米~1.2米。

    ◆ 4名員工在鋪防滲水覆膜。

    隨後,架電、修路、打井、挖水渠……一項項工作按部就班地完成,李紹華也開始培育秧苗,品種是五常的稻花香二號。

    開闊的育苗棚裡,一指多高的秧苗整齊長在育秧盤上。經李紹華改造,除了增加眼孔外,秧盤的底部的高度增加5mm。如此一來,盤底可積水5mm,為秧苗供水。

    與一般育秧不同,李紹華既不用黑土,也不新增營養土,僅用沙土就可完成育苗。據他介紹,這項土育秧技術已向專利局申請專利。

    他毫不費力地捲起一盤秧苗,對摺又鬆開,秧苗收放自如。“理想的狀態是秧苗長出三個葉與一個芯,高度不能超過16公分,然後再移栽到田裡。”

    到了插秧的時節,正趕上大風肆虐。兒童節那天,一場10級大風將100餘畝秧苗蓋上了厚厚的沙土。

    為了防風,李紹華可以說是煞費苦心,比如為了加固育秧棚,他研發了結構性鋼材。

    又是一場大風襲來,緊挨著李紹華家的另一家的育秧棚,被吹的零零散散,損失了幾十萬元。“自家的棚沒有事情。”

    此外,田間管理也不是易事。

    因為在最初的時候,兩場大風吹過,李紹華請來的四五個業務員便因條件艱苦辭職離去。李紹華只能自己摸索。

    為給地下水提溫,他利用地下水水壓帶動風扇,為井水散冷提高水溫。

    此外,他還研發了牛糞細胞壁破壁養分快速釋放法、使用懸浮劑的滴管方法、鋪蓋節水升溫除草罩。

    再流轉14500畝地

    經歷種種波折,李紹華終於捱到了水稻收割季節。國慶節時,他站在田壟間,眺望遠處金黃的分割線——一邊是荒涼的沙漠,一邊是金色的稻穀。

    ◆ 綠油油的秧苗上,點綴著露珠。

    “心裡停不住地澎湃與感動。”這位粗獷的東北漢子,眼睛有些溼潤。

    站在地磅前,李邵華算著今年的收成,“每畝平均產600斤,5000畝一共是300萬斤,與預期還差20斤”。但令他欣喜的是,每畝地的生產成本降低到4000元以下。

    消費者對於沙漠大米的認可度,符合李紹華的預期。因為沙漠晝夜溫差大,沙土富含礦物質,所以沙漠大米的蛋白質含量是普通大米的2.6倍;而且米粒更加飽滿。在蒸煮後,米飯有嚼勁且口感細膩。

    去年6月,300萬斤大米一售而空。

    為試驗其它品種的沙漠種植技術,李紹華在去年流轉了14500畝沙地,用於種植小米、土豆、苜蓿、燕麥、花生、土豆等8種農作物。

    去年一年,他實現了帶領當地農民致富的第一步:成立農業合作社,聘用當地農民管理農田,且收貨時,每畝地給予農民分紅。

  • 20 # 九洲農業

    作為華人,水稻於我們而言並不陌生。但在沙漠種植水稻的確是史無前例的,袁隆平院士帶領的這支中國團隊不僅要走在世界最前端,獨自開闢這條沒人走過的道路,還要克服許多沙漠地區的惡劣條件。這無疑是一場與大自然之間的較量

    華人種出高產水稻早就不是問題了,中國研究團隊要在沙漠裡種水稻了——新疆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一個小村莊已經收穫了海水稻,畝產超過千斤。

    塔克拉瑪干沙漠是世界上第二大流動沙漠,也是世界上離海洋最遠的地方。這裡土壤鹽鹼化嚴重,被視為“農業的荒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歌手唱歌時要戴耳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