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魚兒的歌聲
-
2 # 韓竹林7
智者幹慮必有一失,愚者幹愚必有一得,說明萬事萬物的狀態是一種複雜的複合狀態,不宜用一種方法,一種形態來對待或認識!這是巜易經》和《道德經》中最樸素的辯證思想,古人認為萬物負陰而抱陽,是陰陽相交的混合體,這和現代人說的辯證法不謀而合,現代哲學講的二點論,一分為二的看問題,既要正面看問題,又要反面認識問題,既要全面看,又要區分有重點,從而,使我們準確認識和把握問題,為更好的解決問題創造條件,鋪平道路。
-
3 # 東方白542
對這一問題,可以站在不同的角度,從不同的層面去理解和思考。
一種理解是:這句話告訴我們,一個人,不管你有多聰明,不可能事事都考慮得面面俱到,一定會在很多次的考慮中出現個別錯誤;而有的自以為笨拙的人,他只要認真仔細反覆地考慮一些事,總會有一次收穫。這就給我們的人生提供了一種思考:辯證法告訴我們,任何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聰明的人,不可能一直都聰明,總會有犯錯或失敗的的時候,但犯了錯或失敗了,知錯而改或從失敗中總結經驗教訓,也可得以彌補,不要過度糾結。而對於看似愚笨的人,也有聰明的時候,只要堅持不懈地長期努力求知探索,總會有所收穫。
對這一問題,我們可否拋開前一種理解和思考,從另一種角度和另一個層面去理解“智者與愚者千慮中的一得一失”呢?愚以為,完全是可以的。但得出的答案則與前一種理解有很大差異。這就是說,一個人,不要太精於算計,不要過多的考慮計較個人得失,該你得到的,即使你不去或少去考慮,也總會得到;不該你得到的,哪怕你千百次的冥思苦想,你不僅得不到,反而會失去更多。有時候,聰明反被聰明誤,傻人總是有傻福 。對於愚笨的人,他只要堅持不懈地追求他所想要得到的一些東西,總有一次會得到。
總之,得與失,是辨證的,有得必有失,失中有所得。得失,皆人生之常態,一個人再聰明,不可能事事都想得到做得到,不是你想得到什麼就會得到什麼,生活中你得到了什麼,同時又會失去什麼,現實就是這樣,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看淡得失,不以為然;有得有失,順其自然。這,乃人生之至高境界也!
-
4 # 王東曜
這是一種哲學的辯證思維。這點常識我覺得大家肯定都懂,在此我就不獻醜了。但我可以從自身生活體悟角度說一下自己的感受,與大家一起分享。
隨著經濟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需要透過思考來做決策的事情越來越多,壓力越來越大。
有一些人很聰明,有智慧,但陷入周圍人群的讚美和依賴中不能自拔。他們表面風光,但為了維持這種風光不得不承擔更大的壓力。他們事事反覆思索斟酌,謹小慎微,容不得一點失誤。結果搞得自己太看重得失、對錯,整個人的狀態走向偏執,嚴重的有不幸罹患抑鬱症的。這些人就應該放平心態,懂得“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懂得做事應深思熟慮,但不可能事事完美、萬無一失,要學會“放過自己”。
另一些人,他們不屬於很聰明的人,做事、學習可能都慢人家一拍。對他們而言,失敗可能是常事,多數時候平庸無奇。在長年累月的壓抑中,這些人又分為兩類。一類敢於認命,在平淡、簡單的生活中自得其樂,這是徹底看的開的,也不錯。還有一類人,他們不甘於命運的安排,相信“勤能補拙”。所以他們比其他人更加勤奮。這些人往往就是“愚者千慮必有一得”的情況。他們雖然過的很辛苦,但於他們而言,那“一得”已足以撫慰一切。這些人就是“不放鬆自己”。
其實,智商這東西還真的不是後天可以隨隨便便補上去的,主要還是先天影響大。在命運的安排下,智者與愚者有著各自的煩惱,“智”有“智”的壓力,“愚”有“愚”的挫敗壓抑。懂得以平常心來面對,感恩生活的每一天,選擇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就是最好的思路。
-
5 # 彩霞對聯詩詞集
智者與愚者中的一失一得,能為我們提供什麼樣的思路?
有一句話我記得是這樣說的:“聰明一世,糊塗一時”。此話講聰明的智者,其實也會有糊塗的時候,百密一疏;而愚者也會有千慮一得的時候呀。
以上的一失一得給我們的啟發就是,做人要謙虛謹慎,莫要看不起愚人,有時愚者的想法也會有正確的意見 ,更況且遇著大智若愚的“愚者”,如果你一時興起噐張拔扈的對待所謂的“愚者”,到頭來出醜、吃虧的可能就是你這所謂的“智者”了。
切記住!千萬別作,作有的時候是要還的。
-
6 # 董樹起
對於這個問題同志們在學校裡都學過了。老師都根據課文的要求給學生都講清了它的原義,和現實意義,如何使用這兩個語句即兩個成語。我又看了同志們寫的這個問題的各式各樣的答案都很好,都值得我學習,那麼又輪到讓我寫這個問題的答案,我覺著有點難,,難的是詞典和成語詞典都有更確切的解答和用意及現實意義,超出這個範圍的用意那就會跑題。怎麼辦呢?我就以冒著讓人指點的態度爭取同志們的指點而談一下題裡面最後一句話我的理解,“能為我們有什麼樣的思路“。
首先弄清楚前面的智和愚指的是人,是多數還是少數,是一個還是二個,他們對比的是什麼?智和愚是兩個相反意義的兩個字,組成兩句話便成了相反意義的兩種事情和兩種意識吧?我認為這兩個字在這成語裡起到關鍵性和決定性的地位,智和愚它的本意是指兩個人的比喻,一個是智人一個愚人,這是兩個很普通的只是有點文化的人都能解釋得通的兩個字,也是經常用到的字,而古人把這兩個字組成了兩個用在一起的成語(根據事情的事實和現象總結出耒了這一條真理,而不是務空隨便編的,這是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的不可推翻的和否認的反映客觀事物規律的指導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的正確武器。)具體這兩個成語的用意,我是按兩個人考慮的,按兩個人解答的,(也可按大的方面,一朝一代,智囊團隊和知囊團隊,三個臭皮將頂個諸葛亮等等,可著成幾部書也寫不完成功與失敗,成功為智者敗者為愚者等等例子沒完沒了……。說的是智者做事考慮一千回或次也會有一兩次失誤或差錯,愚者做事考慮一千回或次也會有一兩次是對的沒差錯,但智者和愚者能分的一清二楚嗎?他們的界限在那裡呀,能說的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呀!難說,這是古人對世界的人總結的大概靈與不靈相對耒說,用兩個文字高度概括的符號智和愚把人分成個含義深刻的兩個字,又根據事實和現象文人組成不可分的兩句成語,用來教育指導後人看人不要看的絕對了,智者考慮事或出的主意就沒錯,愚者考慮的事或出的主意就沒對的地方,說明白一點聰明的人也不會有完整的光環,也有暗點,不很聰明的人,所謂的笨人在自已身上也有亮點,人出事做事不會樣樣對,人出事做事總不會樣樣錯,教育人們世間做事總有錯和對,不管什麼人(智愚.)只要在世界做事誰的對就按誰的執行,不管什麼人只要你說的對就應當執行,你說的對人民有好處就按你說的辦。從事各行各業的各類人員在徵取意見和決策以及辦各類事情的做事人員,都應牢記這兩句成語,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什麼人做事也有對的時候也會有錯的時候,要尊重每一個人這是我們做人的最低低線。古人之訓不可丟!
回覆列表
出自《史記 ·淮陰侯列傳》,意思是聰明的人在上千次考慮中,總會有一次失誤;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慮中,總會有一次收穫。包含了一種樸素的辯證法思想,說明任何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聰明之人不可能永遠聰明;看似愚笨的人,他也有聰明的時候。 ------------- 如果我回答對你有幫助,請關注我一下。或有其他問題也可以關注我,給我發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