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御前帶刀侍衛

    1、石達開十分固執,不願意再回到天京

    石達開在長期混戰自己卻不斷失敗四處逃生的現實面前已經被磨滅了雄心壯志,從前野心勃勃的翼王已經不再,他甚至萌生了歸隱的想法,只是眼前的形式限制了他的想法。在寶慶之戰後,石達開處境十分艱難,逃亡到了廣西,但卻沒有足夠的物資支援軍隊。他的部下便開始勸他回到天京,向洪秀全認罪,然後便可以不再忍受如此的處境。但是石達開拒不聽勸,更令部下寒心的是,石達開在部下苦戰時,拒絕支援他,使他被敵軍殺死;不僅如此,石達開也不願意去聯絡其他義軍。石達開的種種作為,讓他的威信逐漸減少,所以,幾個首領便帶兵離開回歸天京了。

    2.石達開的作戰方式使大家無法接受從而出走

    石達開從太平天國運動開始,便一直採取流寇作戰的方式,一直奔波。作戰七年,他從未佔領城市,從未有一個像樣的根據地,一直讓自己的幾十萬大軍像流寇一樣一樣在外作戰。他的軍隊全都是在作戰時就地招募,都是來自安徽、浙江、江西的兵匪向他投成然後加入軍隊。軍隊將士全都苦於沒有穩定的軍備補充和像樣的訓練場所,叫苦不迭,但石達開卻充耳不聞,讓大家都無法接受。將士們都遠離家鄉,十分想念妻兒,意志依然動搖,再加上他們文化水平不高,看到有更好的條件,對於自己的表的忠心都無所謂,所以全都叛離石達開,不願意再隨著他吃苦。

    3.跟著石達開根本沒有前途

    石達開的作戰能力在從前的同伴楊秀清面前,根本就是小兒科。他的策劃和統籌能力非常低下,沒有什麼指揮能力,只是靠著勇氣和作戰經驗猛衝直撞。在衢州會戰、寶慶會戰、慶遠攻山寨這些戰役中,石達開的無能暴露無遺,有時候竟然連地方武裝都無法獨立解決。其實兵家輸乃常事,但是這些戰役都是在其餘人覺得必勝,有十足的把握和優勢的情況下輸掉的,因此石達開作為一個將領也是非常讓部下失望的,有一些有追求、想在戰場做出成績計程車兵和將士當然不願意跟著一個沒有擔當、沒有野心的將領。

    4、石達開與天京藕斷絲連,十分優柔寡斷

    石達開雖說時負氣出走,帶走了自己的軍隊,但是他卻從未與天京徹底鬧翻,反而繼續打著太平天國的名號四處做戰。這樣做,讓將士們都束手束腳,也讓石達開在做決定時瞻前顧後。他未與天京鬧翻,就不能封王。要知道太平天國後期雖然遍地是王爺,但是這樣一個名頭總會讓人覺得自己高人一等,十分有優越感。石達開無法封王,也就無法承諾給將士更多的好處,自然也就無法再留住他們的心。

  • 2 # 秋雨魯北說歷史

    天京事變後洪秀全開始專權,為了避免內訌悲劇的再次發生,石達開決定離開天京。從當時的形勢看石達開在天京事變後樹立了很高的個人威信,其部下門宗也都掌握兵權,因此他的離開得到了很多將領的支援。

    天京事變後洪秀全未真正放權石達開

    天京事變後洪秀全請石達開主持日常工作,他不但沒有恢復軍師負責制,還升任了兩個無能的哥哥為王掣肘石達開。石達開在天京事變後曾將天平天國的局勢轉危為安,但面對獨斷專權的洪秀全,石達開選擇帶兵離開了天京。

    石達開的部隊集結在江西,按照石達開的部署部隊計劃向江西南部開進。此時的湘軍正集結重兵圍攻太平軍重鎮九江,然而近在咫尺的石達開部隊卻沒有求援九江林啟榮部,反而將部隊開往了江西腹地,孤立無援的林啟榮最終被湘軍李續賓部圍殲,九江的丟失讓太平天國的西線防禦陷入被動。

    石達開在江西浙江福建廣西行進卻沒有根據地

    開往江西的石達開部隊進展非常不順利,因此他決定經營江浙、福建,只可惜在浙江福建也未能站穩腳跟,寶慶會戰失敗後石達開退向了廣西。按理說廣西是太平軍起家之地群眾基礎非常好可以建立根據地壯大實力以圖北伐,只可惜石達開一心向開進四川沒有充分利用好廣西的有利形勢。

    一路轉戰幾千裡打的非常熱鬧,但是這種流寇作戰和沒有根據地思想的打法讓石達開的部將們覺得看不到勝利的希望。石達開在離開太平天國主戰場後雖然部隊的人數增加了不少但是因為多是新兵缺乏訓練,很難取得戰役的勝利,在這種失敗情緒籠罩下的軍隊很產生分裂的思想。

    石達開一意孤行將領們與他分道揚鑣

    在部隊陷入困難時,將領們都勸說石達開回到太平天國主戰場,只可惜一意孤行的石達開卻決意要進軍四川以圖未來。在勸說無望的形勢下以汪海洋為首的將領們決定脫離翼王的部隊迴歸天國序列。

    石達開為進入四川不惜放走了不支援自己的將軍們,這次分裂讓石達開的實力嚴重受損。此時的四川總督路秉章已經將四川的農民起義軍盡數剿滅,以逸待勞嚴陣以待,石達開進入四川本就不是明智的決策。進入四川的石達開部很快在大渡河畔陷入重圍,在大渡河水猛漲的不利局面下全軍陷入了絕境,在突圍無望的情況下被俘犧牲,太平天國一代名將就此隕落。

    石達開為避免內訌升級離開天京是正確的決策,但他拉起部隊離開天平天國是非常錯誤的決定,這樣不僅是天平天國的實力受損還讓本已經被動的局面變得不可逆轉,最終導致了石達開的失敗和整個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假如他能在江西繼續堅持不離開太平天國也許歷史真的能被改寫,至少不會出現將領們眾叛親離的局面。

  • 3 # 陳健4396

    石達開負氣出走後,部下將領回歸天京是兩個原因,一個是石達開主動派回。第二個原因是迴歸天京的將領覺得跟著石達開沒前途。

    一、石達開出走的背景

    天京事變後,太平天國元氣大傷,東王楊秀清和北王韋昌輝和一大批廣西老兵,在內訌中被殺,太平天國損失慘重。

    在這種情況下,天王洪秀全不得不啟用了石達開,石達開主政後,很快安定了政治和軍事,但是卻引起天王洪秀全的猜忌。

    他已經不相信任何異姓王了,於是任命自己兩個無能的哥哥當王,牽制石達開,為避免內訌,也為了避禍,石達開離開天京,前往安慶。

    二、石達開派回一些將領

    1857年,太平天國天京危急,洪秀全急招石達開回京,石達開自己拒絕回去,卻派回了陳玉成、李秀成、韋俊等將領。

    三、石達開舉棋不定,沒有戰略方向,處處失敗,很多將領離開他迴歸天京

    石達開後來準備援助江西,失敗。

    進軍浙江,準備開闢閩浙根據地,失敗。

    石達開前往江西救援被困的臨江、吉安,擁戴他的安徽太平軍將領大都留守安徽。因沒有水師,無法渡過贛江,救援行動失敗,石達開又於次年進軍浙江,並聯合國宗楊輔清進軍福建,欲開闢浙閩根據地,與天京根據地連成一體。

    進攻湖南,準備入川,於是就來到了大渡河邊,全軍覆沒。

    在東西南北的轉戰中,石達開連連受挫,屢屢戰敗,手下將領們看到跟著石達開沒有前途,離心離德,先後離開。

  • 4 # 沉墨I方之城

    跟你出走是情分,離你而去是本分。

    石達開自“天京事變”後,率領本部大軍出走,一路向西,打到哪裡算哪裡,能搶個縣城就能吃個飽飯,如果被清軍追得緊,飢一頓飽一頓的也是常態,他這種流匪的遊擊模式一路流浪了幾年,最後被清軍趕到了大渡河,走投無路全軍被圍,自己無奈投降,後來被清軍活剮了。

    石達開落到如此的下場,與天京事變有很大的關係。楊秀清作為太平天國的二號人物,實權者,他的存在是太平天國的保證,此人雖然出身低下,卻極具政治天賦和管理才能,太平天國能夠發展成為割據政權,幾乎都是他的功勞。

    “跳大神”的洪秀全只是頂多算個秀才,只是由於宗教原因才被供為泥菩薩。實權者看不慣神棍,神棍也擔心自己的地位不保,心裡有矛盾,就一定有鬥爭,更何況是政治方面的,那一定是你死我活。

    神棍洪秀全利用了楊秀清與元老韋昌輝、秦日綱等人的私怨,聯合了韋、秦除掉了東王楊秀清。楊秀清一死,天京徹底亂了,韋、秦二人在天京濫殺了兩萬多人,洪秀全把控不了局勢,他沒有那個能力,韋、秦兩人也不怎麼鳥他。

    石達開聽聞了天京事變,率軍回京,幫助洪秀全穩定了天京局勢,又除掉了韋、秦兩位太平天國元老。

    元老死得多,權力真空就越大,石達開立有穩定局勢之功,又是當初金田起義的元老,軍中威望又極高,按照道理,應該是他出來執掌權柄,可是洪秀全不樂意了,好不容易弄死了楊秀清,還賠上了韋昌輝和秦日綱,又要來個石達開,他最終還是個“跳大神”的。

    洪秀全不樂意,就重用了自己的兩個族兄弟為王,在朝中牽制石達開,石達開不樂意了,老子好歹是一路打過來的,建功立業確立的地位,憑什麼讓幾個前幾天還在田裡插秧的人來管老子,就因為他們姓“洪”?

    石達開決定出走天京,不甩洪秀全這個神棍了,他一下就帶走了幾十萬太平天國的軍隊,這其中有很大的一部分並不是石達開的嫡系,有原來楊秀清、韋昌輝、秦日綱的部下。

    石達開是太平天國有名的將領,名聲很大,但是他有雄才無大略,處事衝動不計後果,他的出走其實是給洪秀全壓力,自己根本沒有制定明確的目標和戰略。

    石達開一路向前,走一路打一路,人數是越打越少,一部分是被清軍剿滅,一部分是部下逃跑,主要是逃回了天京,重回太平天國。

    究其原因,石達開的出走,沒有給部下一個正確、清晰的目標,只是盲目的出走,這對軍隊計程車氣影響非常的大,好歹在太平天國還有句“均田地”的口號;石達開出走打的還是太平天國的旗號,卻完全與太平天國沒有任何聯絡,得不到任何後勤補給,一切都要靠自己的打拼。

    石達開要打拼沒有問題,關鍵是他還不敢自立山頭,別說稱帝了,連個王的名號都不變,這就給部下一個非常嚴重的錯覺,他們還是太平天國的人,卻得不到太平天國的承認,翼王石達開已經被太平天國遺忘和拋棄。

    軍隊對石達開的失望越來越深,不說升官發財了,就連個基本的溫飽都混不到,連翼王自己都沒有個目標,下面的人跟著就更是沒有希望,於是很多的人漸漸的對石達開的出走產生了懷疑。

    有了懷疑就有了分離,在部將楊輔清、朱點衣的帶領下,成建制的石達開部署離開了他,重新回到了太平天國。

    另外一方面,在楊秀清死後,石達開出走後,太平天國的後起之秀李秀成、陳玉成等還是取得了很大的勝利,甚至把曾國藩的江南大營都端了,這些“迴光返照”的利好訊息又刺激了石達開的部署,更認為石達開的出走沒有出路。

    綜上原因來看,石達開的部分下屬離開他重回太平天國,石達開有很大責任和原因,他只適合做個勇夫和戰將,不適合當一個統帥,特別是一個具有政治頭腦的統帥,沒有自己明確的目標,更沒有籠絡人心的手段,最終落個“千刀凌遲”的下場也是咎由自取。

  • 5 # 品茗讀史

    導語:石達開負氣出走以後,一直打著太平天國的旗號,卻離開了太平天國的主戰場;他率軍一路流竄,屢戰屢敗,始終未能建立一塊穩固的根據地,最終石達開心灰意冷,失去鬥志,想要歸隱山林。石達開部下的將領們對他徹底失望了,再加上天王洪秀全一再派人對石達開所部的將領們進行拉攏、許諾加官進爵,因此,石達開手下的將領們大多在半途中拋棄了石達開,返回天京。

    石達開手下的將領們在半途中拋棄了他,返回了太平天國主戰場。其主要原因是:

    1.石達開政治上極不成熟。

    石達開負氣離開天京,無論洪秀全如何懇求,也絕不回去;這意味著石達開已經與洪秀全徹底決裂了。可是,石達開卻公然宣稱自己永遠忠於太平天國,絕不背叛。既然石達開這樣說,那麼,人們是不是可以認為石達開依然是忠於太平天國的領袖洪秀全、永遠不會背叛洪秀全呢?這樣一來,石達開的部下將士們就會在心裡面理所當然地認為洪秀全依然是我們的最高領袖!

    而且,石達開沒有另立旗號,獨樹一幟,他就無法名正言順地給部下將士們加官進爵,鼓勵他們努力奮鬥。

    2.石達開一路流竄,屢戰屢敗,始終沒有能夠建立穩固的根據地。

    石達開決意要離開太平天國的主戰場,另往他處,去開闢根據地。

    石達開率部進軍江西、浙江、福建,後來又進軍湖南,一度退回廣西,最後又遠征四川。這一路下來,石達開在行軍作戰中彷彿丟掉了以往戰神的靈魂,再也沒有往昔的神勇了。

    石達開流竄數省,處處失利,一敗再敗。尤其是1859年的寶慶之戰,石達開數十萬大軍不但未能攻取寶慶城,反而被幾萬清軍打得狼狽逃竄,屍橫遍野。以致到後來,就連最不入流的地方團練,都敢逮住石達開所部痛扁一番。而石達開則總是抱頭鼠竄。

    出走之後,屢戰屢敗,沒有根據地,部隊無法整頓休整,困苦疲敝;以致軍心動搖,將士們都對石達開大失所望。

    3.屢敗之下,石達開心灰意冷,意欲歸隱山林。

    在出走天京之時,石達開自視過高,對自己的軍政才能極為自負。認為自己一定能夠另闢根據地,自建一番基業的。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卻非常的骨感。一路上遭受到的無數挫敗,使得石達開幾乎崩潰了。

    無法接受的現實,無情地擺在石達開的面前。他動搖了,彷徨了;他的自信徹底喪失了,他的鬥志也在失敗中丟失了。

    於是,石達開心灰意冷,產生了歸隱山林的念頭。他不但這樣想了,而且還經常對身邊的將士們說出自己歸隱的想法。

    本來將士們就對石達開的能力產生了懷疑,軍心已經動搖,他還在將士們面前經常說出如此喪氣的想法,能不讓將士們對其憤恨異常嗎!

    4.洪秀全一直都在積極引誘拉攏石達開的將士們。

    自從石達開負氣出走後,洪秀全一直沒有忘記這支部隊。洪秀全雖然沒有什麼真才實學,可他卻有一套很老練的權術手腕。

    洪秀全首先以王爵的高位拉攏了在福建站穩了腳跟、準備接應石達開的楊輔清,使楊輔清忘記了殺兄大仇,還順帶離開福建、坑了石達開一把。這以後,洪秀全對石達開這一系人馬是百般拉攏,使盡了招數。凡是從石達開陣營中脫離、返回太平天國的將士,一律加官進爵,百般優待。因此,石達開的將領們拋棄石達開的時候,毫無後顧之憂。

    結語:石達開手下的將領們拋棄石達開、返回天京,主要原因是石達開自己不爭氣,一直流竄作戰,還屢戰屢敗,讓部下將士們看不到希望,都感覺跟著石達開走,前途極其渺茫;於是,大家一合計,還是迴天京吧,那才是咱的家啊。

  • 6 # 鐵馬冰河wu
    引言

    “天京事變” 平息後,翼王石達開於1856年11月底迴天京(今南京)主持政務。石達開是太平天國的老臣,他深知自己肩上的擔子之重 。擺在他面前的,是一個千瘡百孔的爛攤子。因內訌加同室操戈,一大批軍政經驗豐富的高階將領慘死在自己人的屠刀下,金田首義的六王中,只剩天王、翼王二人在苦苦支撐危局。

    自相殘殺引發信仰危機

    天京內訌引發的信仰危機,使天國內部的分崩離散之心與日俱增。曾經凝聚、激勵太平軍將士浴血奮戰的精神支柱,也隨著天國高層間不擇手段的爭權奪利、相互殘殺而遭受極大的動搖。天王洪秀全煞費苦心塑造的“天父皇上帝”這一西洋鏡被戳穿,土洋結合的拜上帝教理論也隨之破產了。天國內部自上而下有相當一部分人對“拜上帝教”產生了質疑,同時也對未來喪失了信心,太平軍基層官兵中也瀰漫著一股巨大的失望情緒,有人嘲歌一曲道:“天父殺天兄,總歸一場空,打起包袱回家轉,還是做長工”。

    翼王主政,篳路藍縷,意圖挽回人心,重振士氣

    石達開是天國高層中最才幹卓著的一位軍事家、政治家,人品也相對正直,他屢建功勳,處事公正,甚少私心,因此深受天國軍民的敬重與擁戴。他迴天京主政後,大家歡呼雀躍,皆尊其為“義王”,把重振天國的希望全都寄託在他的身上。

    石達開確實有能力 ,他很快就以自己的實幹回報了天國軍民的期望。在短短半年間,天京秩序迅速恢復,軍民人心漸趨穩定,萎靡與失望情緒一掃而光,精神重新振作起來,“天京變亂”造成的瘡口在逐漸癒合,初步平定了動亂的頹局。在翼王的指揮下,太平軍在軍事上也取得了一連串勝利更令人鼓舞,不僅收復了許多失地,而且還再次溯江西上,兵鋒已逼近武昌。

    石達開的威望讓天王感到隱隱不安,擔心他成為第二個楊秀清

    隨著石達開權勢、功績、威望的與日俱增,洪秀全不僅不高興,心裡反而感到惴惴不安,擔心他成為第二個楊秀清,這也成了洪天王心中揮之難去的一塊心病。畢竟天京之變給他造成了巨大的刺激。尤其是想起楊秀清擅權攬政以及對自己的凌辱,想起那一幕幕血流成河的人間慘劇,他仍然心有餘悸。洪秀全考慮最多的不是什麼乘勢北攻中原,直搗京師,取得全國勝利 。他內心考慮最多的問題竟是,如何削弱石達開的影響力與崇高威望。

    洪秀全表面對石達開異常信任與倚重,暗地裡卻給他設定重重障礙,封大哥洪仁發為安王,二哥洪仁達為福王,目的是牽制、掣肘石達開。

    洪仁發、洪仁達都是又蠢又貪、無德無能之人,別說治國安邦之才了,就是斗大的字也識不了一籮筐。但他倆是洪天王的手足、最信得過的人,每日所做之事無非就是秉承天王的旨意,處心積慮架空翼王,削奪其兵權,使其不能過問軍事,還嚴密監視他,不準其離開天京一步。石達開本無意爭權奪利,他這樣做都是為挽回“天京之變”的不利影響、重振天國,但卻飽受猜忌,形同軟禁,幾乎失去了人身自由。

    廣大天國官吏、將士對洪秀全的做法非常不滿,對昏庸貪鄙的安、福二王更是十分蔑視。《太平天國史綱》記載,每當安、福二王在會議上議論朝政時務,聽者寥寥,且都昏昏欲睡。而到石達開發言時,聽者雲集,且全都聚精會神,聽得津津有味,與二王形成了鮮明對比。安、福二王遭到冷遇,又氣又妒,對石達開更加排擠、攻訐、打擊,且有除之而後快的苗頭。

    石達開與洪氏兄弟的矛盾已擺上桌面,並日趨尖銳,難以調和,如果雙方的矛盾再次升級,那麼第二次天京事變就很可能會重演。

    憤然出走

    在如此險惡的處境下,石達開不得不考慮下一步該何去何從。但他的選擇並不多,無非就是:委曲求全,用忠貞消除天王對自己的疑忌,換取天王的信任;效仿楊秀清,來他個取而代之,自己做天王;解甲歸田,做個無憂無慮的富家翁;最狠的一招是釜底抽薪,率部離開天京,在外單獨發展。

    石達開心亂如麻。他本想力挽狂瀾,輔佐天王,重振天朝,不想遭天王猜疑、排擠,所有的努力都將付諸東流,半途而廢。思來想去,反覆權衡,他最終還是選擇了離開天京,去遠方征戰這條不歸路。石達開這樣做並非全為自己考慮,在他看來,這樣是為了避免與洪氏兄弟相爭、火併再起的唯一可行方案。

    1857年5月下旬,主政天京僅半年的石達開找機會離開了天京。6月上旬,回到了安慶大本營。

    離開天京的路上,石達開沿途散發傳單,張貼布告。在文告中,他訴說自己之所以要離開天京,出師遠征,是因為備受壓抑,深有苦衷,同時還表達自己立誓掃滅清妖,復興華夏的壯志,還表達了他效忠天國,實現一統天下的決心。許多太平軍將士讀後非常感動,紛紛加入到他的隊伍中來,自願隨其遠征者人數眾多。

    石達開到底拉走了多少人馬?資料記載並不統一。 有說6、7萬的, 有說20萬的,還有說40萬的。不管哪種說法是正確的,可以肯定的一點是,石達開帶走的大都是太平軍的精兵強將,也是天國最精銳的力量。這對本已遭受內亂重創的天國來說,無異於雪上加霜。這也難怪太平天國後期的中流砥柱李秀成在被俘後總結“天朝十誤”中,將石達開“把合朝文武將兵帶去”鬧分裂,列為最重大的失誤。

    屢次拒絕洪秀全的邀約,拒不發兵救援被清軍圍攻的天國重鎮

    石達開離京出走,帶走了太平軍作戰經驗最豐富、最英勇善戰的一批老戰士,也為清軍大舉反撲提供了極好的契機。1857年6、7月間,溧水、句容相繼被清軍攻陷,鎮江被圍困,天京岌岌可危。

    洪秀全大為驚恐,他採納李秀成建議,削去安、福二王爵位,並派人連夜給石達開送去“義王”金牌,連同救急表章,一同送到安慶,苦求石達開派兩千援兵火速救援鎮江。石達開心已冷透,不為所動,拒不發兵增援。

    石達開聲稱效忠天國,卻在分裂的道路上愈走愈遠,令追隨他的將士深感失望

    石達開遠離天京,在分裂的道路上漸行漸遠。個人恩怨得失,使石達開耿耿於懷,無法摒棄前嫌,從而以大局為重,與洪天王言歸於好,並肩對敵。他一再拒絕洪對他的認錯、挽留與求援,一意孤行,絕不回頭,令跟隨他一起出徵的將士深感失望。尤其是太平軍後起之秀陳玉成在湖北與清軍浴血廝殺,連連受挫時,駐紮安徽的石達開坐視不救,眼看湖北的大片土地被清軍攻佔,陳玉成敗死,卻絲毫沒有惋惜之意。

    石達開的分裂舉動與所作所為,傷害了部分天國將士的感情。很多人由最先同情被逼出走的他,轉而同情苦撐天京危局的洪秀全了。

    威風不再,屢屢失利,只得率殘部退守四川......

    石達開率軍輾轉浙江、福建兩省後,於1859年春天又來到湖北南部,接著進入湖南境內。彼時的清軍因得到列強的幫助,實力大增,而昔日威風八面的石達開,也早已氣勢不再了。他率大軍圍攻一個小小的寶慶(今湖南邵陽)城,竟久攻不克,只得怏怏率軍撤圍,再揮師南下,進入廣西境內。

    彼時的廣西省城是桂林。7年前太平軍北上時沒有攻克桂林,這一次石達開派石振吉、陶金湯各率兩支大軍圍攻桂林,不僅再次受挫,還落得個全軍覆沒的悲慘下場。

    一向態度強硬的石達開,面對屢戰屢敗、眾叛親離的嚴峻現實,也不得不承認自己的選擇有失誤。但迴天京已不可能,歸隱山林更不現實,清廷緝拿他的懸賞越來越高,已無處躲藏。自石達開離開天京在外單獨作戰以來,清廷便把他視為主要威脅,曾國藩更是派遣湘軍精銳跟隨在太平軍身後,緊追不捨,極力剿殺。

    在進退無路之際,他想到了地勢險峻、易守難攻的天府之國四川。

    在廣西招了數萬兵馬後,他立即率軍北上湖南,再經貴州、雲南入川。

    同治二年(1863年)春,石達開兵分三路進入四川......這注定是一條有去無回的斷頭路。

    【插圖源自網路】

    【發文不易 剽竊必究】

  • 7 # 坐看雲起時1218

    太平天國運動是人類歷史上最著名的農民運動之一,它沉重了打擊了滿清王朝的腐敗統治,初期太平軍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永安建制封王、定都南京、西征、北伐等等天平軍可謂是捷報頻傳,但隨著中後期天京內訌,石達開負氣帶兵出走,太平天國也由盛轉衰,石達開出走後,很多將領半途又返回了天京,這又是什麼原因,以筆者看來,有以下幾個因素。

    一、石達開出走天京經過

    天京事變

    定都南京之後,太平軍領導人開始了爭權奪利的鬥爭,東王節制其他各王,卻驕奢專橫,引發其他各王的不滿,東王楊秀清更變本加厲,甚至要求天王洪秀全封其萬歲,要與天王平起平坐,天王密謀北王韋昌輝和翼王石達開回京懲辦楊秀清,韋昌輝接令後回京屠殺了楊秀清、家眷以及部下三萬餘人,在天京實行恐怖統治,翼王責備北王殺戮過多,北王對其動了殺心,石達開得到訊息提前出走,石達開府上兩萬餘人被北王殺死,石達開率部回京與天王合擊將韋昌輝擊垮,最終永安建制封王只剩翼王石達開,天京事變結束。

    負氣出走

    天京事變後,石達開回京主政,回京後他外整軍事,內收人心,軍民穩定,內訌造成的被動局面也漸漸扭轉過來,天王見石達開深得民心,心生疑忌,擔心威脅自己的地位,於是派自己的兩個哥哥安王、福王來牽制石達開,石達開對天王的墮落本就不滿,加之處處受洪氏家族百般刁難,於是憤然離開南京,前往安慶。

    二、石達開出走是私心,分裂太平天國

    石達開出走除了對洪氏家族感到不滿外,還帶有個人因素在裡面,他出走前做了三件事可以看出他是有私心的,其一,草擬佈告,宣佈解散天國正統政權,願意隨他去的前往安慶,其二,拉攏將領,散佈親奉密詔拉攏太平軍精銳,除了支援南京的李秀成、陳玉成等部未離開,其他大部隨他而去,這對太平天國力量簡直是釜底抽薪,其三,試探性的打出了自己的旗號,並更改國號、年號,這些做法反映了石達開是精心準備過的,其目的也是出於自己私心,想分裂太平天國。這樣的作法部分將領後期知道後也是不能接受的,所以重回南京。

    三、戰術失誤,敗仗太多,將領對石達開失去信心。

    石達開帶領部隊負氣出走後失去了初期用兵神算的光環,神奇不在,初期的石達開一直充當著開路先鋒的角色,破永安、挽救西征敗局,大敗曾國藩湘軍,可以說有石達開在敵軍都聞之膽寒,而帶兵出走後戰術失誤,敗仗太多,導致軍心渙散。

    其一,前往江西解救被困臨安、吉安的老部下,因沒有水師,失敗。

    其二,進軍江浙、福建,欲開闢閩浙根據地,因內外矛盾,失敗。

    其三,進攻湖南,取上游之勢,湘軍重兵圍困,孤軍奮戰,失敗。

    其四,西進入川,欲建立四川根據地,在大渡河陷入絕境,失敗。

    敗仗太多,軍心就會動搖,隨著敗仗越來越多,將領們也就對石達開失去了信心,不少將領選擇重回南京,棄石達開而去。

    四、石達開出走未制定明確的目標,前途渺茫,將領對石達開失去希望。

    石達開出走後並未制定明確的目標,到底是回廣西,還是去閩浙,還是去四川,在哪裡建立根據地,這都沒有答案,其次石達開是否建立新的王朝還是繼續歸南京管制,石達開也未做明確說明,沒有目標就沒有動力,將領們對於這種漂泊日子感到沮喪,對於前途更是茫然,隨著戰場失利越來越多,最終將領們也對石達開失去了希望,棄他而去返回南京。

    綜上所述:石達開確實是太平天國中具有文韜武略的將領之一,但是隨著後期負氣出走,石達開在戰場上失利不斷,對於下屬部將也未給出清晰的目標,加上個人私心因素,導致了很多將領棄他而去,重回天京。

  • 8 # 歷史中的真相

    主要是以下幾個原因:

    1.石達開政治上極不成熟 石達開負氣離開天京,無論洪秀全如何懇求,也絕不回去,又沒有另立旗號,獨樹一幟,他就無法名正言順地給部下將士們加官進爵,鼓勵他們努力奮鬥。

    2.石達開有勇無謀,沒辦法獨當一面,難成大事。

    石達開流竄數省,處處失利,一敗再敗。尤其是1859年的寶慶之戰,石達開數十萬大軍不但未能攻取寶慶城,反而被幾萬清軍打得狼狽逃竄,屍橫遍野。以致到後來,就連最不入流的地方團練,都敢逮住石達開所部痛扁一番。而石達開則總是抱頭鼠竄。

    在這一路上,石達開可以說是屢戰屢敗,哪怕是在人多勢眾的情況下,依然還是被對手擊敗。所以說,將士們跟著石達開基本是沒有出路的。

    3.石達開四處亂竄的同時,也不肯聯合其他部隊一起抗敵,令人心寒,意欲歸隱山林。

    經歷了一系列的戰敗之後,石達開已經退隱山林的心思了,只是帶著十幾萬人,確實難以抉擇。此時,將士們都勸石達開回歸天京,但是石達開卻消極對待,既不去聯絡散落在各地的太平軍部隊,甚至連手下石鎮吉對抗清軍之時也不支援,坐視其戰敗身亡。

    石達開的這種消極態度,令將士們十分心寒。所以等到石達開走到廣西境內時,幾位部將竟然帶著十幾萬人千里迢迢趕回天京,再也不願意跟隨石達開了。

    4.洪秀全一直都在積極引誘拉攏石達開的將士們。

    自從石達開負氣出走後,洪秀全首先以王爵的高位拉攏了楊輔清,使楊輔清忘記了殺兄大仇,還順帶離開福建、坑了石達開一把。這以後,洪秀全對石達開這一系人馬是百般拉攏,使盡了招數。凡是從石達開陣營中脫離、返回太平天國的將士,一律加官進爵,百般優待。

    因此,石達開的將領們拋棄石達開的時候,毫無後顧之憂。 結語:石達開手下的將領們拋棄石達開、返回天京,主要原因是石達開自己不爭氣,無法給自己的手下帶來足夠的利益,七年裡一直顛沛流離,士兵們受不了

  • 9 # 玉剛哥哥

    天京事變後,太平天國內人心開始渙散,軍事形勢逆轉,清軍陸續在各戰場得勝,太平天國的控制區大為縮小,即使後來太平軍攻下江浙一帶,形勢上一直處於下風。

    北王韋昌輝死後,翼王石達開執政,天王洪秀全開始重用其兄弟以牽制石達開,激石達開在1857年帶領大軍出走,更令太平天國雪上加霜。

    太平天國初期由軍師主政的政制,在天京事變及翼王出走後已名存實亡。後期的太平天國,天王雖然掌握了實權,然而當時的政府架構頗為混亂,加速了太平天國的滅亡。

    在天京事變中,東王楊秀清、北王韋昌輝先後被殺,翼王石達開出走敗亡。天京事變嚴重地削弱了太平天國的領導和軍事力量,成為太平天國由盛轉衰的分水嶺。

    天京事變並未損傷太平天國的實力,主要表現在軍事力量上。但是,精神和思想層面的損失才是最嚴重的,天京事變的惡果不是軍事兵力的銳減和戰鬥力的下降,也不是土地的喪失,而是神話宗教體系的崩潰[5]。

  • 10 #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石達開出走後,陸陸續續有許多將士又半途迴歸了天京。

    這些將士迴歸天京的時間、理由各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論。

    跟著石達開出走的部隊分為三類

    眾將追隨石達開的原因各不相同。大致分為以下幾類。

    1、骨幹力量。

    石達開的基本力量,彭大順、吉慶元、汪海洋、童容海。

    他們多是三江兩湖人士,在兩湖、安徽等地投的太平軍,追隨翼王西征屢立戰功,與天京方面一直關係不甚緊密。

    這些人,可以算是是翼王的“鐵桿粉絲”。

    在石祥楨、黃玉琨死去,石鎮吉單幹的情況下,這些人成了石達開部的“基礎力量”。

    2、同盟者。

    這些人與石達開過去關係並不算緊密。只不過,天京事變血雨腥風,他們在天京的處境十分危險。故石達開出走時,他們也一起支援。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楊輔清兄弟。

    他們原本是東王所部。楊韋事變時,他只是因為在外而倖免遇難。當時,正惶惶不可終日。遂在翼王出走後,共同作戰。

    3、迷茫者。

    據李秀成後來講述:石達來出走時,許多人不明就裡,看著別人跟著石達開走了,自己也稀裡糊塗跟著一起走了。

    其中,比較典型的是:花旗軍。

    他們原本就是一支獨立的起義部隊。太平天國發展壯大後,一起加入了太平天國。

    由於他們加入時間不長,且一直保持相當的獨立性,所以,他們對石達開、洪秀全都沒有太多的感覺。

    這些部隊,他們追隨石達開的理由不盡相同,自然,他們的訴求也不盡相同。他們離開翼王的原因,也就不盡相同了。

    不圓滿的合作:同盟者離開

    石達開部第一次較大的分裂,是楊輔清兄弟的離開。

    1858年,楊輔清經營閩北相對順利,石達開正準備移軍會合時,洪秀全重設五軍主將制,以楊輔清為中軍主將。於是,楊輔清放棄了清軍久攻不下的松溪、政和等城,回師江西。

    看起來,楊輔清的迴歸,主要在於洪秀全的拉攏。

    我認為:楊輔清與石達開分手,石達開不負主要責任,但石達開原本可以讓合作有一個更圓滿的句號。

    1、楊輔清的分手,幾乎是必然。

    在楊韋事變中,洪秀全自己甩鍋甩得比較乾淨,責任都推給了韋昌輝。因此,楊輔清與洪秀全並沒有深仇大恨。楊輔清追隨石達開,只是出於恐懼。

    楊輔清的基本訴求:人身安全。高階訴求:恢復東殿名譽。

    他的基礎訴求洪秀全已經滿足,高階訴求也只有洪秀全可以滿足。

    如此:楊輔清迴歸,幾乎是必然。

    2、合作本應有更好的結果。

    楊輔清在閩北已經打開了一個根據地。他已經在那裡堅持了4個月。

    而把根據地能更好交接給石達開,是符合雙方利益的。

    對石達開來說,他最需要的,就是根據地。如果得到閩北,無論是再圖浙江,還是回師江西,都極為有利。

    對楊輔清來說,儘管他貴為中軍主將,但其實際實力、地位都不如陳玉成、李秀成。他迴歸後,長期在景德鎮一代活動,如有石達開在閩北互相支援,對他有利得多!

    可是,最後的分手,並不愉快。

    楊輔清辛辛苦苦打下的地盤就這麼放棄了,而石達開也失去了經營一塊根據地的機會。

    其實,如果楊、石之間信任度更高,他們本可以以更好的方式實現“雙贏”。

    可惜,雙方在半年多的合作中,沒有建立起足夠的信任。即使是在浦城交接中,都發生了火拼!

    我們不可能奢望所有的合作都能長期持續下去。但只有建立足夠的互信關係,合作才可能以足夠圓滿的方式結束。

    糊塗的分手:花旗軍離開

    在石達開準備進入廣西時,又有若干部隊“分手”了。

    其中,較為典型的是“花旗軍”。

    可以說:這支武裝,加入的時候稀裡糊塗,離開的時候也是稀裡糊塗。

    他們當初,稀裡糊塗跟著石達開出走了。

    在石達開準備進入廣西時,他們分手了。

    分手後,他們更是稀裡糊塗!他們致信英法聯軍的“洋兄弟”,要他們看在同拜上帝的份上,一起幹了大清!

    結果,毫無懸念,很快就被大清擊敗,幾經輾轉,投入李秀成帳下。

    這些單純、樸實的起義軍將士,他們只知道要反清,沒有明確的政治綱領,在政治上十分“幼稚“。

    他們的訴求,就是找到明確的指導。

    這支原屬天地會的武裝,他們加入太平天國後,很快就建立了堅定的“拜上帝教”信仰,可見,這支武裝的可塑性非常強。

    可是:翼王自己在政治綱領、發展方向上都模稜兩可,花旗軍自然也就稀裡糊塗了。

    “迷茫者”常常有著很強的可塑性。他們往往是團隊中最大的“潛力股”。可是,如果不能解決他們的“迷茫”,最後的結局常常只能是稀裡糊塗的。

    灰心喪氣:骨幹的離開

    石達開部最大的一次分裂,就是著名的“萬里歸朝”。

    石達開的基本力量:彭大順、吉慶元、汪海洋、童容海等人,集體出走。石達開身邊一度“兵不滿萬”。

    可以說,這些人,對翼王是最為忠誠的了。

    他們在出走前,曾直接建議石達開整肅部隊,迴歸天朝。被石達開拒絕後,還堅持了一段時間,實在看不到前途才出走。

    這些“三江兩湖”人士跟著翼王在偏僻的慶遠待了一年,其忠誠度可見一斑。

    他們的訴求很明確:前途!

    可是,石達開在廣西期間,只是消極駐紮在慶遠,既不發動、配合反清力量,也沒有主動拓展,甚至有“歸隱山林”之意!

    最後,太平軍戰鬥力嚴重下滑,甚至出現萬人規模的太平軍武裝被民團擊敗的情況!

    這種情況下,吉慶元等人當然看不到前途,當然要離開啦!

    給忠誠者前途,是領導人的義務。領導者自己都有“ 歸隱山林”之意了,忠誠的追隨者們又何以自處呢?

    我們的一生中,總會與各種各樣,因不同原因、訴求而走一起的人合作。只有理解他們的訴求,才可能與他們共贏共利的合作下去。

    與君共勉!

  • 11 # 九頭鳥漫談文史

    石達開和洪秀全決裂是太平天國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石達開率部出走讓本就在和清軍的對峙中慢慢處於下風的太平天國雪上加霜。不過,歷史上石達開要單幹時,很多原本屬於他提拔的將領都不願意跟著他幹,紛紛返回天京,眾多太平軍將士為何拋棄石達開?原因主要有三點:

    洪秀全的威望是無可替代的

    太平天國是帶有宗教性質的政權,所有的太平軍將士,特別是高階將領都信奉由洪秀全創立的“拜上帝教”,洪秀全在太平軍將士心目中不僅僅是凡間君主,還是天父之子,神的化身,這個屬性和長期的忠誠灌輸讓太平軍將士對洪秀全有一種狂熱式的信任。

    即使洪秀全在建都天京後不理政事,荒淫無道,但絕大多數太平軍將士還是以洪秀全為他們的信仰,併為此奮不顧身,石達開在太平軍中威望不小,可到底還是比不上洪秀全,石達開也沒有楊秀清那樣被眾人承認的假天父身份。

    石達開要甩開洪秀全單幹,就是逼迫太平軍將士在他和洪秀全之間二選一,很顯然,石達開的威望是落後於洪秀全的,他無法取代洪秀全成為太平軍的核心,根據《清史稿》的記載,石達開曾經拉攏陳玉成、李秀成等新生骨幹將領,但全被拒絕,就是因為人家全是忠於洪秀全的。

    有眼光的將領都不看好石達開

    天京和周邊地區是太平軍的根基之地,太平天國在這些地區建有政權,有群眾基礎,也有很好的後勤保障,如果石達開離開天京地區,按照他所設想的到四川去建立新的政權,路途遙遠不說,沿途還得不到後勤保障和百姓支援。

    稍微有點眼光的太平軍將領很輕易的能判斷出,石達開部很容易因無法得到後勤保障而成為流寇性質的軍隊,即走一路搶一路,能一直獲勝還好說,萬一失敗一次就會一蹶不振,事實上,石達開雖然轉戰多省,也確實成為了流寇,沿途沒有辦法建立任何根據地,能判斷出石達開無作為的太平軍將領都不會跟著他走。

    部分太平軍將領已經不能夠再吃苦

    太平天國建都天京後,有了政權和階級,有了一定的財富,很多將領逐漸被腐化,他們寧願待在天京周邊的太平軍控制區內享福,也不願意再去吃苦,跟著石達開去新的地區開拓?對於很多已經身居高位的太平軍將領來說,是不可接受的。

    根據以上三點原因,石達開在串聯太平軍將領跟著他單幹時,絕大多數都是拒絕的,如果是楊秀清這麼幹還有一定希望拉攏到大多數,畢竟楊秀清在太平軍中的定位一直都是和洪秀全平齊的,石達開還差得遠。

    而且,太平天國已經有了根據地,誰也不想再去打游擊,石達開也沒有任何能吸引別人跟隨他的口號和未來期許,翼王再牛也牛不過天王,能拉走幾萬軍隊已經很不錯了,石達開的結局也說明了他的路是錯誤的,自己全軍覆沒不說,還加快了太平天的衰落。

  • 12 # 文舀

    1857年,石達開不滿天王猜忌挾制,離京出走。所部流動作戰,成為孤軍。轉戰皖贛閩邊,多次失利,處處被動。此時在天京天王大封王爵,他部下許多都封王,而他無封王權力,部下許多人覺得跟他無望,在彭大順,朱衣點,汪海洋等六十餘名將官帶領下脫離石達開,萬里回朝,轉戰到江西,1861年和李秀成部匯合,訊息傳到天京,洪秀全大悅,封這支部隊扶朝天軍稱號,許多人都封了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寶寶睡覺容易醒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