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哪吒小鬧
-
2 # 村口那個小胖子
大棚種植西紅柿的時候,土壤防毒方法:
1. 日光消毒
將土壤翻開薄薄平攤,暴曬3~15天,即可殺死大量病菌孢子、菌絲和蟲卵、害蟲、線蟲。用此法消毒雖然不盡徹底,但最為方便。
2. 火燒消毒
保護地苗床或扦插、播種用的少量土壤,可放入鐵鍋或鐵板上加火燒灼,待土粒變幹後再燒0.5~1小時,可將土中的病蟲徹底消滅乾淨。
3. 藥劑處理
可以使用不同的藥劑,對土壤進行燻蒸處理,即把土壤過篩後,一層土壤噴灑化學藥劑,再加一層土壤,然後再噴灑一次藥劑,最後用塑膠薄膜覆蓋,密封5~7天,然後敞開換氣3~5天即可使用。常用的藥劑有甲醛、代森鋅、多菌靈、硫磺粉等。
注:撒生石灰粉,便宜、方便,既可殺蟲滅菌,又能中和土壤的酸性(南方土地多是酸性);北方土地可用硫磺粉進行土壤消毒,既可殺死病菌,又能中和土壤中的鹽鹼。
-
3 # 鄉村土豪
首先我們要了解根留菌是什麼?
根瘤菌是一種固氮菌(其實植物的根系不能直接吸收營養物常,先要有微生物將其分解為元素才能讓根系吸收),固氮菌就類似於微生物的作用,其可將氨肥(如碳酸氫銨)轉換供植物根系吸收。
豆科植物和根瘤菌屬於什麼關係??
共生關係,根瘤菌為豆科植物提供氮(固氮),豆科植物為根瘤菌提供有機物。
根瘤菌對番茄有害頃?
沒有害的。根瘤菌與豆科植物共生,形成根瘤並固定空氣中的氮氣供植物營養的一類桿狀細菌。能促使植物異常增生的一類革蘭氏染色陰性需氧桿菌。
正常細胞以鞭毛運動,無芽孢。可利用多種碳水化合物,併產生相當量的胞外粘液。如根瘤菌屬和慢性根瘤菌屬都能從豆科植物根毛侵入根內形成根瘤,並在根瘤內成為分枝的多型細胞,稱為類菌體。
還有土壤桿菌屬,能夠透過外傷入侵多種雙子葉植物和裸子植物,致使植物細胞轉化為異常增生的腫瘤細胞,產生根癌、毛根或杆癭等。
豆科植物的根瘤菌會傳染給果樹嗎?
只有豆科植物才會寄生根瘤菌,根瘤菌對植物是有益的,可幫助植物吸收空氣中的氮
只有豆科植物能有根瘤菌嗎
不是!!!
不常是豆科植物有根瘤菌與之共生,其他的一些植物也有這種現象,如赤楊、鐵樹等。
農業生產上用根瘤菌制種應注意哪些問題
根瘤菌(root nodule bacteria)是與豆科植物共生,形成根瘤並固定空氣中的氮氣供植物營養的一類桿狀細菌.這種共生體系具有很強的固氮能力.已知全世界豆科植物近兩萬種.根瘤菌是透過豆科植物根毛、側根杈口(如花生)或其他部位侵入,形成侵入線,進到根的皮層,刺激宿主皮層細胞分裂,形成根瘤,根瘤菌從侵入線進到根瘤細胞,繼續繁殖,根瘤中含有根瘤菌的細胞群構成含菌組織.根瘤菌進入這些宿主細胞後被一層膜套包圍,有些菌在膜套內能繼續繁殖,大量增加根瘤內的根瘤菌數,以後停止增殖,成為成熟的類菌體;宿主細胞與根瘤菌共同合成豆血紅蛋白,分佈在膜套內外,作為氧的載體,調節膜套內外的氧量.類菌體執行固氮功能,將分子氮還原成NH3,分泌至根瘤細胞內,併合成醯胺類或醯尿類化合物,輸出根瘤,由根的傳導組織運輸至宿主地上部分供利用.與宿主的共生關係是宿主為根瘤菌提供良好的居住環境、碳源和能源以及其他必需營養,而根瘤菌則為宿主提供氮素營養. 大豆、花生等屬於豆科植物.它們的根瘤中,有能固氮的根瘤菌與之共生.根瘤菌將空氣中的氮轉化為植物能吸收的含氮物質,如氨,而植物為根瘤菌提供有機物生物固氮原理簡介 生物固氮是固氮微生物特有的一種生理功能,這種功能是在固氮酶的催化作用下進行的.固氮酶是一種能夠將分子氮還原成氨的酶.固氮酶是由兩種蛋白質組成的:一種含有鐵,叫做鐵蛋白,另一種含有鐵和鉬,叫做鉬鐵蛋白.只有鐵蛋白和鉬鐵蛋白同時存在,固氮酶才具有固氮的作用.生物固氮過程可以用下面的反應式概括表示. N2 + 6H+ + nMg-ATP +6e-2NH3+nMg-ADP+nPi 分析上面的反應式可以看出,分子氮的還原過程是在固氮酶的催化作用下進行的.有三點需要說明:第一,ATP一定要與鎂(Mg)結合,形成Mg-ATP複合物後才能起作用;第二,固氮酶具有底物多樣性的特點,除了能夠催化N2還原成NH3以外,還能催化乙炔還原成乙烯(固氮酶催化乙炔還原成乙烯的化學反應,常被科學家用來測定固氮酶的活性)等;第三,生物固氮過程中實際上還需要黃素氧還蛋白或鐵氧還蛋白參與,這兩種物質作為電子載體能夠起到傳遞電子的作用. 鐵蛋白與Mg-ATP結合以後,被黃素氧還蛋白或鐵氧還蛋白還原,並與鉬鐵蛋白暫時結合以傳遞電子.鐵蛋白每傳遞一個e-給鉬鐵蛋白, 同時伴隨有兩個Mg-ATP的水解.在這一催化反應中,鐵蛋白反覆氧化和還原,只有這樣,e-和H+才能依次透過鐵蛋白和鉬鐵蛋白,最終傳遞給N2和乙炔,使它們分別還原成NH3和乙烯. 固氮微生物的型別 固氮生物都屬於個體微小的原核生物,所以,固氮生物又叫做固氮微生物.根據固氮微生物的固氮特點以及與植物的關係,可以將它們分為自生固氮微生物、共生固氮微生物和聯合固氮微生物三類. 自生固氮微生物在土壤或培養基中生活時,可以自行固定空氣中的分子態氮,對植物沒有依存關係.常見的自生固氮微生物包括以圓褐固氮菌為代表的好氧性自生固氮菌、以梭菌為代表的厭氧性自生固氮菌,以及以魚腥藻、念珠藻和顫藻為代表的具有異形胞的固氮藍藻(異形胞內含有固氮酶,可以進行生物固氮). 共生固氮微生物只有和植物互利共生時,才能固定空氣中的分子態氮.共生固氮微生物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與豆科植物互利共生的根瘤菌,以及與榿木屬、楊梅屬和沙棘屬等非豆科植物共生的弗蘭克氏放線菌;另一類是與紅萍(又叫做滿江紅)等水生蕨類植物或羅漢松等裸子植物共生的藍藻.由藍藻和某些真菌形成的地衣也屬於這一類. 有些固氮微生物如固氮螺菌、雀稗固氮菌等,能夠生活在玉米、雀稗、水稻和甘蔗等植物根內的皮層細胞之間.這些固氮微生物和共......
-
4 # 十八英里919
實行3年以上輪作制。發病嚴重地塊,結合整地,增施消石灰,調整土壤酸鹼度呈微鹼性反應。改進栽培技術,深溝窄廂或高畦種植,避免積水傷根。選種適宜本地區的抗病品種。
-
5 # 農村小魏家
番茄根結線蟲病:病害發生在鬚根和側根上。病部腫大成不規則形瘤狀結。剖開根結有乳白線蟲。根結大小不一,一串串如糖糊蘆一般。染病植株瘦弱矮小,生長不良,結果少而小。透過病土、澆水和農事活動傳播。南方根結線蟲生存適溫25~30℃。溫度低於5℃,高於40℃都很少活動。55℃經10分鐘致死。土壤溼度是影響其發生與繁殖的重要因素。土壤溼度40%~70%,繁殖最快,也適宜其在土中的存活和累積,這是京郊春季保護地黃瓜發生較輕,秋棚西紅柿發生重的原因。以溴甲烷燻蒸消毒處理土壤是目前防治黃瓜枯萎病、根結線蟲等土傳病害的好方法。方法步驟是:首先澆小水溼潤土壤;再耕翻土地,耕深20cm以上,並疏鬆、平整土壤;放置安裝好開口器的溴甲烷罐,藥量按每平方米50克;覆膜,膜寬7米,長30~50米為宜,壓(用土)兩長邊一寬邊,留一寬邊,抖動鼓風,使膜隆起離開地面,然後用土壓好,順序開啟溴甲烷罐,待48小時後,揭開膜,7~10日後,散盡有毒氣體,即可種植,其防治根結線蟲、黃瓜枯萎病等土傳病害的效果好。
一、西紅柿的種植技術
1.溫度要求
番茄喜溫,白天適宜的溫度為25~28℃,夜間16~18℃。低於15℃
,番茄種子發芽、授粉受精及番茄轉紅受到影響:低於10℃,生長緩慢,生殖發育受到抑制,5℃時莖葉停止生長,2℃則受到冷害,0℃即被凍死。高於35℃生殖發育受到影響,高於40℃生理紊亂而熱死。充足的光照、適宜的溫差利於養分的積累和轉熟,促進植株健康發育,防止徒長,增強番茄的抗病、抗逆能力,提高產量。
2.溼度要求
基本原則是除發芽、出苗以及分苗定植後的緩苗期,要求較高溫度和溼度外,其他時期都不需要高溼度。對水分要求除定植前和開花期以及轉熟期要適當控水外,其他各期都應保證充足的水分供應。
3.施肥原則
番茄需肥量較大,各時期都應保證充足的營養,但各個生育時期對肥
量需求又有一定差異,前期側重氮肥,後期側重鉀肥,磷肥的需求貫徹生育期始終。但整個生育期間要保證鉀肥的需求量。
在保證番茄正常生長髮育的條件下,對番茄進行低溫鍛鍊,以促進正常的生殖生理過程和受傷後的儘快癒合恢復生長;而在分苗及定植前則要透過充足的鍛鍊,以保證安全渡過受傷後的艱難時期,而在正常生長階段,溫度可適當稍低。
番茄栽培的關鍵是培育壯苗,壯苗指標為6~9片葉,苗齡55~70天,20~25釐米高,100%顯花蕾。
在番茄生產中,應對番茄進行配方施肥。生產100公斤番茄需要氮0.4公斤、磷0.45公斤、鉀0.44公斤。按畝產5000公斤計算,應分期及時追施“盛果肥”,這時需肥量大,施肥量應適當增加,每次每畝追施硫酸銨29公斤、過磷酸鈣18公斤、硫酸鉀20公斤。
在種植過程中應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依據土壤肥力條件,綜合考慮環境養分供應,適當減少氮磷化肥的用量。
2.老菜棚注意多施含秸稈多的堆肥,少施雞糞、鴨糞等禽類糞肥,這樣可以恢復地力,補充棚內二氧化碳,對除鹽、減輕連作障礙等也有好處。
3.早春溫度低,土壤養分供應慢,前期追肥要跟上,5月份以後減少氮肥追肥,增加鉀肥的使用;初秋溫度高,土壤有機養分供應能力強,以控為主,不要追肥。
4.推薦施肥應與合理灌溉緊密結合,建議採用膜下溝灌、滴灌等,每次每畝灌溉不超過30平方米,沙土不超過22平方米。
5.對於越冬長茬的番茄,利用夏季休閒可以種植甜玉米,做到合理輪作,克服連作障礙。
二、預防病蟲害
1.番茄花皮病因:由於是一種生理性病害,受害程度取決於品種(大果紅番茄萬達就不易感染)、日照時數、光照強弱以及土壤中氮、磷、鉀的比例。防治方法:主要是在管理上下工夫,適當增加光照科學確定播種、定植期,採用配方施肥。已出現上述病狀的可以噴多元素肥。
2.番茄果實空洞
番茄空洞果是一種生理性病害,心室數目少的品種易發生。形成番茄空洞果的原因較多,如噴施激素時間不當、光照不足、結果盛期澆水不足、留果太多、營養物質供應不上等。各番茄品種的長勢不一,應根據各品種的特性及時掐尖兒,使植株的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平衡發展。
3.番茄細菌斑點病
發生規律番茄細菌性斑點病的病原菌為丁香假單胞菌番茄致病變種。病菌可在番茄植株、種子、病殘體、土壤和雜草上越冬,在乾燥的種子上可存活20年,可隨種子遠距離傳播。播種帶菌種子,幼苗即可發病,幼苗發病後傳入大田,並透過雨水、昆蟲、農事操作傳播,以致造成流行;在田間只要最初有10%的植株發病,就可傳染到整個地塊。在溫度25℃以下、相對溼度80%以上的條件下有利於病害發生
三、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
加強檢疫,防止帶菌種子傳入非疫區;選用抗病、耐病品種;建立無病種子田,採用無病種苗;與非茄科蔬菜實行3年以上的輪作;整枝、打杈、採收等農事操作中要注意避免病害的傳播;在乾旱地區採用滴灌或溝灌,儘可能避免噴灌。
2.種子處理
用5℃溫水浸種30分鐘,或用0.6%醋酸溶液浸種24小時,或用5%鹽酸浸種5~10小時,或用1.05%次氯酸鈉浸種20~40分鐘。浸種後用清水沖洗掉藥液,稍晾乾後再催芽。
3.藥劑防治
在發病初期,選用77%可殺得可溼性粉劑400~500倍液、53.8%可殺得2000幹懸浮劑600倍液、20%噻菌靈(龍可菌)懸浮劑500倍液、14%絡氨銅水劑300倍液或0.3%~0.5%氫氧化銅溶液進行防治,每隔10天左右噴一次,連噴3~4次。
4.綠背果
症狀:果實變紅後,在果實肩部或果蒂附近殘留綠色區或斑塊,始終不變紅,果實紅綠相間,綠色區果肉較硬,果實味酸,口感差。
發病原由:偏施氮肥,番茄植株長勢過旺的情況下發生,尤其在氮肥多、鉀肥少、缺硼、土壤乾燥時,發病最為嚴重。
防治方法:果實膨大期,及時補鉀,噴施含鉀和硼的複合微肥。
5.茶色果
症狀:果實成熟後變紅,但紅中顯暴露褐色而使果實呈茶褐色,果實外貌發汙,光芒度差,商品性明顯低落。
防治方法:舉行果實催熟處置懲罰,制止忽幹、忽溼或過幹、過溼。或過量施用氮肥,制止營養生長過旺。
6.臍腐果
症狀:在果實乒乓球至雞蛋大小的幼果期發病,開始果實頂部(臍部)最初呈水浸狀暗綠色或深灰色,很快變為暗玄色,果肉失水,頂部呈扁平或凹陷狀,病斑有時有同心輪紋,果皮和果肉柔韌,一般不腐敗,氛圍溼潤時病果腐敗。
發病緣故原由:直接緣故原由是缺鈣造成的。四是生長調治劑處置懲罰過的果實易發生臍腐病。
防治方法:一是制止氮鉀肥過多的同時又一次性施入大量的速效性肥料;二是防備土壤枯燥,增加灌水量;三是進入結果期後,每7天噴一次0.1%~0.3%的氯化鈣水溶液,也可一連噴施綠芬威3號等鈣肥。
7.日灼果
症狀:果實被灼部位呈大塊褪綠白斑,外貌有光芒呈通明革質狀,凹陷。後期病部變黃,外貌有時出現皺紋,幹縮變硬,果肉壞死,變成褐色塊狀。
防治方法:公道密植;過度整枝打杈;在選留花序和整枝綁蔓時,要把花序安排在支架的內側,靠自身的葉片遮光;打頂尖時在最後一個果穗的上面要留2片葉,為果穗遮光;及時透風、低落室溫;遮陽網籠罩,制止強光。
發病緣故原由:果實受Sunny直射部門溫度過高而被灼傷。
-
6 # 水電安裝與維修打水鑽
番茄主要病蟲害防治技術
(1)主要病害:有番茄晚疫病,番茄早疫病,番茄褐色腐敗病,番茄菌核病,番茄灰黴病,番茄青枯病,番茄軟腐病,番茄枯萎病等。
①番茄晚疫病:本病為害葉、莖和果實。在葉片上多從葉尖或葉緣開始,病斑形狀不規則,周緣不明顯,初呈暗綠色,水漬狀,後變褐色。病斑可擴大至整個或大半個葉片,潮溼時,在病健交界處,長出一圈白色黴狀物(孢子囊及孢囊梗)乾燥時,病葉迅速乾枯,在莖和果柄上,病斑暗褐色,稍凹陷,邊緣不明顯。果實病斑不規則形,褐色或黑褐色,常作雲紋狀向外擴充套件。潮溼時,病斑上長出稀疏的白色黴狀物。病果質地硬實,斑面粗糙,不光滑。
本病由真菌致病疫黴侵染引起,發病適宜溫度是18~22℃,空氣相對溼度在85%以上,即低溫潮溼有利於本斑的發生和流行。當地勢低窪、排水不良,田內積水,氮肥過多,長勢茂密,通風不良,早晚有霧,雨季早,雨水大等均易誘發本病的發生和流行。
防治方法:選擇地勢較高,不易積水的菜地種植。選種適宜本地的抗病品種。合理施肥,增施磷、鉀肥。噴灑殺菌劑:80%噴克可溼性粉劑800倍液;78%科博可溼性粉劑500倍液;58%雷多米爾錳鋅500倍液;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每10天左右噴灑1次,共2~3次。
②番茄早疫病:主要危害葉片,病斑圓形,近圓形,褐色至黑褐色,有同心輪紋,嚴重時葉片枯死。莖部多發生在分枝處,褐色,稜形或橢圓形,稍凹陷,發病嚴重時,引起斷枝。果實病部多發生在蒂部附近和有裂縫的地方,圓形或近圓形,稍凹陷,有同心輪紋,斑面上生黑色黴狀物(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
本病由真菌茄鏈格孢侵染引起。高溫高溼有利本病的發生。氣溫26~28℃,空氣相對溫度80%以上,連續多霧多雨,病情發展迅速。如果菜地缺肥,植株衰弱,發病加重。
防治方法:加強管理,做好田間排水工作,降低溼度。合理施肥增施磷鉀肥。噴灑殺菌劑:78%科博可溼性粉劑500倍液;80%噴克可溼性粉劑600倍液;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500~1000倍液,每10天左右噴藥1次,共2~3次。
本病由真菌灰葡萄孢侵染所致。病菌發育適溫21~23℃,最低2℃,最高31℃,空氣相對溼度達90%以上。分生孢子抗逆性強,在室內乾燥條件下,長時間(約135天)的保持生活力。植株密度過大,生長過旺,早春多雨潮溼或生長期內低溫受凍,均有利本病發生。
防治方法:加強田間(苗床)管理,通風降溼,防凍保溫。摘除病果並深埋,減少病菌在田間(大棚內)傳播侵染。噴灑殺菌劑:50%速克靈可溼性粉劑2000倍液;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800倍液;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每7~10天噴藥1次,共2~3次。
④番茄青枯病:本病多在番茄開花期間發生,病株葉片色澤變淡,萎蔫狀,多從頂端葉片開始,中午前後極為明顯,傍晚至天明,葉片恢復正常,反覆多日後,萎蔫加劇,並自上而下蔓延。最後葉片不再恢復常態,全株死亡。從發病開始至整株死亡,一般需3~5天,如大雨潮溼,可延長7~10天。此外,病莖中、下部皮層粗糙,常長出長短不一的疣狀突起和不定根。有時在病莖上發生油浸狀褐色不規則斑塊。病莖維管束變褐色,如將病莖作橫切面檢查,略加擠壓,有乳白色黏液溢位(菌膿)。病株根部正常。
本病由細菌青枯假單孢桿菌侵染引起,病菌在土壤中及病殘體內越冬,藉雨水和灌溉水傳播,從根部或莖基部傷口侵入,在維管束的導管內繁殖擴充套件,病菌生長髮育溫度10~41℃,最適溫度30~37℃,對酸鹼度適應範圍pH6.0~8.0,以pH6.6最適。土溫在20℃以上,病菌開始活動,25℃活動最盛。多雨、重茬栽培,地勢低窪,排水不良,潮溼或久旱大雨,天氣轉晴,氣溫急劇上升,酸性土壤,傷害根系,最易誘發和加重病害的發生。
防治方法:實行3年以上輪作制。發病嚴重地塊,結合整地,增施消石灰,調整土壤酸鹼度呈微鹼性反應。改進栽培技術,深溝窄廂或高畦種植,避免積水傷根。選種適宜本地區的抗病品種。
⑤番茄枯萎病:發病初期,病株葉片自下向上變黃,變褐枯死,多殘留在莖上不脫落。也有初發病時半邊莖上的葉片發黃或半個葉片(以主脈為軸)發黃,另半邊葉片正常,但最後整個葉片均發病。為害嚴重時,除頂端數葉片外,全均枯死。為害輕的,除下部葉片枯死外,其他葉片正常,開花,結果與健株無大差異。病株主根一般正常,少數側根腐爛。剖開莖部,維管束變褐色。天氣潮溼時,莖基部常長出粉紅色黴狀物(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
本病由真菌番茄尖鐮孢侵染引起,只為害番茄,以菌絲體和厚垣孢子隨病殘體留在土中越冬,也可在土中進行腐生多年,種子也帶菌。病菌從根部傷口侵入,在維管束內蔓延,產生番茄素引起葉片枯黃。最適本病發生的土溫為28℃,33℃以上或21℃以下對病害發生不利。土壤含水量高,症狀表現發生嚴重,土壤含水量低症狀表現輕微。土壤根結線蟲發生多的地塊,發病也重。
防治方法:播種前床土用50%立枯淨土壤殺菌消毒。加強田間管理,避免田間積水。藥劑防治:用50%託布津可溼性粉劑或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灌根,每株用藥液250毫升,每10~14天灌1次,共2~3次。
⑥番茄病毒病:本病由於致病的病毒種類不同,表現症狀也不相同,主要表現三種不同症狀。
花葉:主要為菸草花葉病毒(TMV)侵染引起,葉面呈現黃綠相間的花葉,果呈花臉症狀。
蕨葉:主要由黃瓜花葉病毒(CMV)侵染所致。發病時葉背面葉脈呈紫色,葉片向上捲曲,變厚變硬,嚴重時葉片呈線條狀,植株變矮,葉片簇生。
條斑壞死:由幾種病原複合侵染所致,病株的葉脈、葉柄、莖稈呈深褐色條狀壞死,果實上產生不規則褐色凹陷狀死斑,果實畸形,果肉的輸導組織變黑壞死。嚴重時,全株枯死。
本病由系統性侵染的病毒所致。毒源分佈普遍而廣泛。土壤,種子為初次侵染源,田間操作,人為和機械的接觸,蚜蟲為害和飛遷,均可再次侵染。此外,栽培管理粗放,肥水條件差,植株生長不良,特別是高溫乾旱均可造成本病的大流行。
防治方法:選用抗病品種,與非茄科作物實行3年以上輪作;無病田塊留種;播種前,種子用清水浸泡3~4小時,再放在10%磷酸三鈉溶液中浸種20~30分鐘。取出後,再用清水沖洗乾淨藥液後,按常規方法催芽播種。加強苗床苗期管理,培育壯苗。消滅雜草。加強田間管理,及時防治蚜蟲。
⑦番茄果腐病:本病發生在果實上,尤以成熟果發生較多,初呈淡褐色,無一定形,邊緣不明顯,果皮皺縮,後期可擴充套件到半個或整個果面,軟腐,面上發生棉絮狀白色或灰白色菌絲。
本病由真菌鐮刀菌侵染引起,病菌為弱寄生菌,腐生性強,多從果皮傷口或自然孔口侵入。多雨、潮溼發病多。
防治方法:主要是加強田間管理,適時採摘。
⑧番茄臍腐病:本病只為害綠色果實。在其頂端臍部及其附近,初呈水漬狀發暗綠色不規則斑塊,直徑大小為1~2cm,邊緣不明顯,擴大後為暗褐色至黑褐色,有時可擴大到半個果面以上,由於病部果肉崩潰與腐爛。以及水分逐漸消失的結果,後期病斑表面產生墨綠色或粉紅色的黴狀物(腐生菌)。為害較大的果實,病斑外緣綠色部分多提早變紅。本病多發生在第1層和第2層花序上果實。
本病為生理病害,主要原因是植株生長期間水分供應失調引起。亦有人認為植株不能從土壤中吸收足夠的鈣素,導致果實臍部細胞生理紊亂,失去控制水分的能力。一般多在雨後接著乾旱或前期灌水過多,後期不灌水、發病重。
防治方法:加強管理,增強土壤保水能力。高溫乾燥期間,避免使用濃度過高或含氮量過多的化學肥料。噴灑1%過磷酸鈣液。
(2)主要蟲害:有棉鈴蟲和蚜蟲。
①棉鈴蟲:以老熟幼蟲化蛹在土中越冬,春季羽化成蛾,在棉花或番茄嫩葉上產卵,孵化後蛀入果實為害,並可轉移數果。使果實脫落,或雖不脫落,因產生蛀孔和蟲糞也不能食用。一年發生幾代,夏秋為害最重。
防治方法:冬耕、冬灌及田間耕作可以滅蛹,在番茄田間套作甜玉米,可誘蛾產卵,再集中消滅心葉中幼蟲。利用黑光燈誘殺成蟲。掌握在蟲卵孵化高峰期用2.5%的溴氰菊脂加水2000~3000倍液或用BT乳劑250~300倍液;或90%敵百蟲晶體1000倍液;或2.5%敵殺死乳油3000~5000倍液等噴霧,共1~2次。
②蚜蟲:多在初夏發生,多在嫩葉上群集刺吸汁液。分泌蜜露,使葉片捲縮,生長停滯,並傳播病毒病。乾旱少雨有利於蚜蟲的發生。
防治方法 避蚜;苗床周圍清除雜草,可減少蟲源。誘殺:在黃色木板上塗機油插於田間高約70cm,可誘殺有翅蚜。藥劑防治:可用40%樂果乳油1000~15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溼性粉劑2000倍液。或2.5%敵殺死乳油3000倍液,或20%速滅殺丁乳油2000倍液噴霧。
-
7 # 西芙櫻桃番茄基地
首先要確定病因,番茄根瘤出現,並不是細菌原因造成,而是番茄根結線蟲。
番茄根線蟲的防治比較困難,以下幾個方法供參考。
1、用土壤薰蒸消毒防治,把氯化苦注射到土壤中,然後用塑膠薄膜閉封䨱蓋,15天-20天左右完成。
此方法優點是:能徹底清除根線蟲,以及其它所有的番茄土傳病害。缺點是:太貴,一畝3000元。
2、用阿維菌素防治,在栽苗後即噴施阿維菌素,然後再蓋膜。隔20天左右,再噴施一次。
3、選擇抗根結線蟲品種,有許多抗番茄根線蟲品種,購種時注意查詢。
4、透過嫁接技術防治根線蟲,用抗根線蟲的砧木嫁接即可。下面的“橙之蜜”和“櫻之蜜”我們就是透過嫁接來防根線蟲和番茄青枯病的。
-
8 # 編組者
番茄根結線蟲病:病害發生在鬚根和側根上。病部腫大成不規則形瘤狀結。剖開根結有乳白線蟲。根結大小不一,一串串如糖糊蘆一般。染病植株瘦弱矮小,生長不良,結果少而小。透過病土、澆水和農事活動傳播。南方根結線蟲生存適溫25~30℃。溫度低於5℃,高於40℃都很少活動。55℃經10分鐘致死。土壤溼度是影響其發生與繁殖的重要因素。土壤溼度40%~70%,繁殖最快,也適宜其在土中的存活和累積,這是京郊春季保護地黃瓜發生較輕,秋棚西紅柿發生重的原因。以溴甲烷燻蒸消毒處理土壤是目前防治黃瓜枯萎病、根結線蟲等土傳病害的好方法。方法步驟是:首先澆小水溼潤土壤;再耕翻土地,耕深20cm以上,並疏鬆、平整土壤;放置安裝好開口器的溴甲烷罐,藥量按每平方米50克;覆膜,膜寬7米,長30~50米為宜,壓(用土)兩長邊一寬邊,留一寬邊,抖動鼓風,使膜隆起離開地面,然後用土壓好,順序開啟溴甲烷罐,待48小時後,揭開膜,7~10日後,散盡有毒氣體,即可種植,其防治根結線蟲、黃瓜枯萎病等土傳病害的效果好。
-
9 # 木易農資人
番茄根瘤菌是保護地溫室大棚常見的問題,番茄根瘤菌不是病菌引起的,而是根結線蟲危害根系引起的。
預防番茄的根瘤菌可以從5方面注意:
1.品種選擇,從苗場訂苗時諮詢抗病品種,很多嫁接砧木有抵抗作用。
2作物移栽時,窩施防治根結線蟲的藥劑,例如阿維菌素,噻唑磷等,需特別注意噻唑磷使用時,一定要拌土,切記與根系直接接觸,造成燒苗的現象。
3作物中期提前防,隨水衝施阿維菌素,噻唑磷,氟吡菌醯胺等,噻唑磷有一定的傷根,建議搭配養根類產品一同使用。
4平時注意細節,在棚門口放只針對此棚的鞋子和工具,不要多個棚重複使用,防止人為將線蟲帶到別的棚裡。
5作物拔園後,尤其是冬茬西紅柿採摘結束,徹底清潔棚室殘枝並透過高溫藥劑悶棚。例如氰氨化鈣,棉隆,氯化苦等悶棚20天左右,氯化苦相對使用要求比較高,需專門工作人員指導使用。
-
10 # 育德綠耕
西紅柿發生根瘤病。如果出現根瘤的西紅柿病株通常會表現出生長衰弱、葉色褪綠黃化、矮小、結果小且少、萎蔫、衰退等症狀,對西紅柿的生長造成巨大的影響。
如果再問為什麼會出現西紅柿根瘤,那就是四個字:根結線蟲。
根結線蟲對西紅柿根部整個生育期均可造成危害,主要危害西紅柿的根部。幼蟲從植株側根和鬚根侵入寄生,根部細胞過度生長和分裂,致使西紅柿根系腫脹,生成肥腫畸形瘤狀結,同時造成細根生有許多結節狀球形或圓錐形大小不等的瘤狀物,初為乳白色,後變為褐色,表面常有龜裂。這些根瘤、根結會影響根系對水分和養分的吸收能力,導致地部植株生長受阻,植株矮小,生長勢弱,葉片發黃,植株矮化,結果少,果實小,逐步整株死亡。
根結線蟲傳播速度快、繁殖量大、危害大,一般可造成減產10%~20%,嚴重可達30%~40%,甚至絕產,嚴重降低西紅柿的品質及產量。
因此,防治西紅柿根瘤首先防治好西紅柿根結線蟲病。對此專家建議,防治根結線蟲菜農要重防輕治,以預防為主,農戶除了要做好常規的農業、物理措施:選擇抗病品種,在無病土壤育苗。種植前要深翻耕土,播種前撒熟石灰對土壤進行消毒;輪作倒茬,在重發病田區若條件允許建議進行水旱輪作;加強田間管理,增施有機肥,提高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促進作物新根生長,增強植株的抗病能力,除了以上措施以外,還需結合藥劑進行防控土壤中的根結線蟲基數。
藥劑方面阿維菌素顆粒溝施、穴施或全田撒施,防效能持續長達2-3個月;如果作物在生長期受到西紅柿根結線蟲為害,則可用藍利根砂兌水灌根、衝施。
-
11 # 三農領域新農人小劉
1,種植好的品種。
2,加大微生物菌劑的使用
3,不要再用糞,尤其是溼糞,未腐熟的糞。
做好上面三點比什麼都強,尤其是第三點,中國大部分菜農還是習慣用糞,覺得有機肥微生物菌劑沒有勁,所以就用糞,但是大部分人用的糞未經過充分腐熟,甚至還是溼糞,這是造成各種病蟲害的罪魁禍首。
-
12 # 村姑的背影
番茄爛根現象普遍存在的,要找對原因才好解決,番茄爛根有以下原因:
1、泥土溼度大因為冬季大棚內溫度低,溼度相對較大,植株葉片的蒸騰量小,大批澆水造成地溫過低,泥土通透性差,從而引起爛根、漚根的景象。
2、日夜溫差大西紅柿結果期的適宜溫度,白天為25—28℃,夜間為16—20℃。當長時間夜間溫度低於15℃,且日溫高於30℃時,地下部根系受損,地上部蒸騰過大,從而引起植株萎蔫。
3、重茬時間長長期重茬泥土內會殘留大批的各種致病菌,病菌的活動使番茄易感青枯病、枯敗病、等病害。而且容易影響泥土的團粒結構,損害泥土通透性。
二、防治方法
1、選擇抗病品種冬暖棚栽培的品種應採取無限生長型、大果、耐寒、耐陰、抗病的優質品種。
2、多施有機肥容易發生漚根的泥土多是粘重、透氣性差的粘壤土。有機肥不但營養全面豐盛,而且能有效改良泥土團粒結構,增長泥土通透性,預防病害的發生。
3、加強棚內通風透光冬暖棚內特別是澆水以後(在保證棚溫的前提下)應增長通風透光量,減少棚內空氣和泥土溼度,避免病害發生。
4、如果出現爛根可以用乾農:“根尚雅”灌根進行防治。
-
13 # 蒲長清
番茄主要病害有立枯病、漚根、猝倒病、青枯病、晚疫病、灰黴病等,掌握好菜類的溫度管理,如番茄分苗時的適宜溫度白天為25-28度,夜間為15-20度。在幼苗期適宜的溫度為20攝氏度,最低不低於10度!
-
14 # 新農阿杜
早春蔬菜出現這個根瘤菌病害,早防早治,現在最難治的是土傳類病害會很多,很多茄果類蔬菜和瓜果類蔬菜中午萎焉早晚恢復。出現了這種情況,大多都是土傳類病害。
那麼如何來防控根瘤病或者有哪些病害是土傳病害比較難防控的?首先造成植株枯萎的根瘤病,是根系看出來沒有毛根,但是它的莖基部出現了變褐的現象,那麼這個也叫枯萎病。
番茄處理根瘤菌技術方法根瘤菌造成枯萎病的防控用惡黴靈五克,百菌克20克加綠健30克,兌水30斤進行灌根,每顆灌2兩水,效果非常優異。
回覆列表
採用綜合措施,培育無病壯苗 西紅柿同茄科中的黃瓜一樣,培育好無病壯苗是奪取高產優質的重要措施,反之如果苗子細弱,高嫩則後期很難管理,且不易獲得高產。要想培育好壯苗可重點掌握以下幾個問題: 1、篩好營養土做好育苗床並適期播種。將發酵好的豬圈肥曬乾碾細過篩,然後用已過篩的無菌熟土按3:1的土肥比拌好(80米長的棚用營養土5M3)。每立方米土肥中加入過磷酸鈣1公斤,草大傑5—10公斤,摻和50%託布津或50%多菌靈80克拌勻。從大棚的第二間開始,每間整成兩長5米,寬1.5米,高出地面8公分的育苗床,80米棚需整5—6個苗床。播種前,選擇一個苗床做為育苗床,在苗床頂端潑澆細復土0.8公分,後蓋地膜與作小拱棚,蓋白色聚乙烯膜。待種子頂土後去掉地膜。作小拱棚可根據播期和當年氣溫高低而定。 2、掌握好適宜的溫溼度,防止幼苗徒長 出苗時的溫度應在25--30℃,幼苗70%的出土後去掉地膜放風,床溫可維護在20—25℃,幼苗子葉伸展後,床溫15--20℃,1—2片真葉後,白天25--30℃,夜間15--20℃,維持15—20天,並在1片真葉後間苗,株距3—4公分。 苗期可分苗1—1次。分苗前基本不澆水,出苗後到2—3片真葉時用分次復土法,共三次,每次約1公分。如果採用一次分苗法可採用此法。 3、適時分苗 在幼苗2—3片真葉後進行分苗。行距10—13公分,株距10公分,分苗時節用泥匙在已做好的苗床頂端開溝,開溝要淺並垂直,用水瓢澆小水,水摻後埋土,保持原來深度,要注意苗子莖葉乾淨,用水瓢小水,水摻後埋土,保持原來深度,要注意苗子莖葉乾淨,不要沾染泥水。 苗後,根據天氣搭拱棚架,上扣塑膠膜,使其床溫在30--35℃,地溫在20℃以上,以利於緩苗生長。同時,也可以採用基質穴盤育苗,效果更好。 4、化學控制 分苗前即可應用化學控制法防止幼苗徒長。一般可應用50%矮壯素原液1毫升加水4—5斤用灑水壺澆在苗床中,每平方米用兌好藥水1—2斤(有效期一個月)也可用1000PPM單位濃度的矮壯素,每7—10天噴霧一次,噴3—4次。 三、積極備足肥料,科學配方施肥,為高產打下一個好基礎 每畝除優質圈肥1萬公斤外,還要結合深翻或起壠增施硫酸鉀30—40公斤或草木灰200公斤,磷酸二銨20—30公斤。要想奪取高產,每畝可施1500—2000斤餅肥,但對餅肥要充分腐熟發酵,結合起壠施底肥或移栽時窩裡放炮,或在開花以前及早追施。 四、適時定植,促使壯苗早發 在苗高20公分,6—7片真葉或苗齡50天后選擇晴天及時定植,為使壯苗早發,定植前後一般注意以下幾點: 1、起壠定植:採取大小行小高壠方式,即大行70—80公分,小行40公分,壠高10—15公分,每壠定植兩行,每穴0.5—1斤。 2、定植前,有機肥要充分腐熟。如果採用餅肥,可將豆餅砸成磚頭大小,放於缸內浸泡幾天,用手攥細待水發酵,缸中起泡沫,發酵好後,窩裡放炮,每穴0.4—0.5斤。如果是圈肥可在起壠時包於埂內,不管使用哪種方法,都要在起壠或定植時增施磷酸二銨或複合肥,每畝20—30斤。如果穴施磷酸二銨或複合肥時要與餅肥一起撒施,並充分與穴中土壤混合,以免燒根。移栽前一天,要注意將苗床提前澆足水,做到挖大垛8—10立方厘米,挖垛時做到不傷根,不散垛,苗子分級進行定植。 3、定植時與定植後座果前忌澆大水。定植後,要注意將地溫控制在20℃以上,氣溫保持在30--35℃,以利於緩苗生長。 4、定植後噴施一次300倍的馬姆蘭營養保護劑以後,每10—15天噴施一次。 5、噴施助壯素或矮壯素。定植緩苗後,可噴施兩次1000PPM的助壯素(豐產靈),助壯素的兌法是50公斤清水中兌上含有效成份25%的助壯素20毫升;用矮壯素時是50公斤清水兌上矮壯素50毫升,每隔7天噴一次,共噴兩次,並嚴格用藥濃度。 五、加強中後期的技術管理,促使果實早、大、香。 1、根據密度定好果穗數量,根據果穗數量定好果實大小。每株可留8—10個果穗,不可過多,每個果穗應留3—4個果。這樣才利於促使長大果。在整枝方面,一般採用單幹整枝,竹芽綁蔓。 2、注意定植後的蹲苗。定植後至第一花序著果,主要是蹲苗,促使根系下扎,促下控上為豐產打好基礎。如果是土壤含水量在20%以上時,千萬不要澆水時,如因土壤、空氣等條件造成的特殊旱象,需用磷酸二銨或複合肥適量用水化開,飄澆每株。
植物在遭受植食性昆蟲襲擊時會釋放揮發物以此吸引天敵控制害蟲,這種植物-害蟲-天敵三營養關係研究是化學生態學的研究熱點之一。然而,對於植物地上部遭受蟲害是否會影響地下有益根際微生物,進而誘導植物產生系統抗蟲性缺乏研究。本論文從不同地方收集土壤,測定土壤微生物對番茄生長和抗蟲性的影響,比較蟲害與沒有蟲害土壤根際細菌的變化,從遭受蟲害的番茄根際分離根際促生菌(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測定它們對番茄抗蟲與抗蟲反應的影響,並研究了蟲害對根系分泌物的影響。主要研究結果如下:(1)分別從福建省福清、莆田、閩侯和福建農林大學校內田地取土壤樣品,用其浸提液澆灌移栽於滅菌土壤中的番茄幼苗,以這些地區土壤浸提液除菌液的混合液為對照。待番茄生長30天后,與對照相比,發現福清、福建農林大學校內田地和閩侯三個地方的土壤懸浮液中的微生物均可促進番茄生長。(2)以福清、莆田和閩侯土壤浸提液澆灌番茄,以這些地區土壤浸提液除菌液的混合液為對照。待番茄生長30天后進行抗蟲生測,結果表明:福清、莆田土壤懸浮液處理後番茄植株的抗蟲能力顯著提高,尤其是福清土壤浸提液處理後的番茄植株的抗蟲能力顯著提高,即取食對照組的番茄的斜紋夜蛾體重增長率為211%,取食福清土壤浸提液處理組番茄的斜紋夜蛾的體重增長率為97%;閩侯土壤懸浮液處理後番茄植株的抗蟲能力與對照相比無顯著變化。(3)在消毒的土壤中加入福清土壤浸提液(福清土壤細菌),然後種植番茄,並進行蟲害處理,對照沒有蟲害,收集根際土提取總DNA,並進行16S r DNA測序,對樣品進行OTUs聚類分析,區別微生物類群后,進行植物根際細菌的分離鑑定。結果發現:蟲害對土壤細菌群落的丰度有影響,即蟲害處理後無論是根表土還是根際土,厚壁菌門有所增加,尤其是厚壁菌門的芽孢桿菌屬增加,放線菌門微球菌科也增加,而擬桿菌門鞘氨醇桿菌屬有所減少。說明蟲害番茄植株可能增加土壤中某些根際促生菌在植株根際的定殖,幫助植物抵抗蟲害。(4)分別用LB、TSA和NA培養基對福清土壤細菌培養的番茄經過蟲害後的根際土壤細菌群落進行分離和鑑定,發現用LB培養基、TSA培養基可分離到擬桿菌門、放線菌門、變形菌門和厚壁菌門的細菌;而用NA培養基可分離到放線菌門、變形菌門和厚壁菌門的細菌。隨後對斜紋夜蛾取食的澆灌福清土壤浸提液的番茄植株的根際土、根表土進行土壤細菌的分離鑑定。透過稀釋塗布、平板劃線及細菌的分子鑑定,得到76株根際細菌,其中厚壁菌門25株,放線菌門24株,變形菌門24株,擬桿菌門3株,不同種的細菌有33株。(5)對番茄抗蟲有顯著誘導作用的T8-4/T6-4菌株進一步研究發現:澆灌T8-4/T6-4菌後的番茄植株的過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胰蛋白酶抑制劑(PI)含量在蟲害處理24 h顯著升高,分別比對照處理高出2.4、1.4和1.7倍;蛋白酶抑制劑基因(PI-II)、丙二烯氧化物環化酶基因(AOC)、脂氧合酶基因(LOXD)和丙二烯氧化物合酶基因(AOS)在蟲害6 h後均顯著升高,分別比對照處理高出1.4、2.2、2.7和1.7倍,說明分離鑑定的PGPR可以誘導番茄產生系統抗性進而提高番茄抗蟲性。(6)依據前期分離鑑定的植物根際細菌,分別對T1-10、F2-6、F4-1、T1-4、T-2、T2-4進行平皿促生實驗以及盆栽實驗,結果表明,與對照相比,T1-10和F4-1均可促進番茄根系生長,但對番茄地上部株高和側枝長度均無顯著影響;而F2-6和F4-1處理可增加番茄地上部生物量;T1-4可促進番茄生長,地上部株高和側枝長度與對照相比都有顯著性差異,而T8-4/T6-4混合菌澆灌番茄根系後,對地上部株高和側枝長度均無顯著影響。(7)最後收集接種PGPR後蟲害與未蟲害取食的番茄的根系分泌物,透過GC-MS分析發現:有或沒有蟲害番茄的根系分泌物在保留時間15-27 min時段出現有明顯差異的峰,說明蟲害脅迫後,根系分泌物有顯著性差異。即蟲害取食可能引起番茄根系分泌物的變化。本研究發現土壤和植物根際細菌對植物生長和抗蟲性有重要影響,蟲害可以影響到番茄的根分泌物和根際微生物,研究成果為利用PGPR控制作物蟲害提供可能。